時間:2023-04-21 18:53:59
序論:在您撰寫思政課課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積極意義、整合方式、創新能力、創造思維
我是農村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也是學校遠程教育管理員。作為中學的一門主要學科——數學,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由于課堂教具的貧乏,課前往往絞盡腦汁自制一些簡陋的教具。加上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難怪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身為數學教師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與愿違。而當今社會知識信息的激增和“減負提素”工作深入開展,使傳統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已勢在必行。
下面本人就中學數學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其教學中的積極應用。
一、多媒體及網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積極意義
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是實現數學教育現代化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手段。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設備(如: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等)具有代數計算,數據處理,幾何作圖,視頻、音頻及媒體流播放等多種功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特別是當多媒體計算機配備了豐富的教學軟件(如:翰林匯多媒體課堂)或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利用Flash、Powerpoint、幾何畫板等軟件,制作諸如:情景導入、概念教學、練習指導和學法輔導等系列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顯示工具和演示工具,大大提高教學質量,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改進提供了新的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我認為信息技術正在引發數學教育的一場革命,它將極大改變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工作方式、教學模式乃至教學理念。教師不是被計算機替代,而是用新的方式工作,從新的視角考慮問題。
二、多媒體及網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方式
1、信息技術輔助教師的數學教學:
它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或補充由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特征進行常規的運算、作圖、列表及模擬一個動態過程等,從而達到輔助教師教學的目的。
①、顯示工具,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在現實數學教學過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較費時的活動,如大量的板書內容,而這些活動并非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但為了達到所需目標又不得不經過這些活動,在課堂45分鐘內,如仍采用傳統的板書,則消耗了課堂上寶貴的時間,如不板書而口頭說明,則往往會詞不達意。這時候,如采用多媒體技術的快速顯示功能,不僅能解決課堂內大量板書的問題,還可以大大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高效的使用課堂時間。例如,在學生學習《二次函數圖像和性質》課時教師必須要經過列表和作圖比較繁瑣的兩步,而這是非常費時間的,教師幾乎很難分出更多一點時間去講解函數的性質。而把多媒體技術作為顯示工具后,利用計算機則可以很快給出函數值和畫出函數圖像,就可避免在課堂內書寫大量的板書,節省大量的時間,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在這種應用中,教師還可以把多媒體計算機與電視、投影儀、幻燈機等其它信息技術設備接在起使用,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②、分層顯示,引導學生系統學習
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揭領、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的效果。例如:在數的分類、多邊形分類、四邊形的分類以及三解公式復習等都可以編制帶有提問與引導解答相結合的課件,引導學生系統學習,這特別適宜于學生自我復習。
③、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圖文并茂、綜合處理功能,可以將例題編制成一題多解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性加以演示比較,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一題多解、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好習慣。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導學生用代數中因式分解、不等式有關性質等知識來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數圖象來解。又如:求過兩點直線的解析式時,也有一般式、頂點式、兩點式等多種解題方法。
④、控制模擬,體現數形結合效果
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交互性特點,可編寫出較強帶有控制性的模擬演示,充分體現數學中的數形結合的動態效果。例如:一元二次函數中的各參數與其圖象的關系,圓與橢圓關系,方程、不等式與有關函數圖象關系,錐體與柱體的關系等等。通過帶控制性的模擬演示,使學生深深體會各知識之間內在聯系,體現數形結合效果,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計算機輔助學生學習數學。
這是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另一方面,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改進教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主席曾指出“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眲撔履芰Φ呐囵B,也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①、情景導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教學“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時,老師運用課件展示一組生活中呈軸對稱的圖片,以設問的形式導入新課:下面一組生活中常見的圖片,看看有什么特點?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調動了,這時鼓勵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思索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通過實踐去拓展知識的范圍。你想知道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嗎?今天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借助電腦教學,自然有趣地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
②、動畫模擬,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的創造能力是以扎實的基礎和自學能力等為前提的。在中學數學中,概念、法則等即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抽象性。運動變化的東西,新鮮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中學生的注意。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媒體“動”的特長,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行探索、創造,認識新知識。例如:在平面幾何中講解軸對稱的有關知識時,可制作一個課件,使滿足軸對稱條件的一個或兩個不同色彩的軸對稱圖形在鼠標的控制下,通過旋轉、重疊、閃爍等系列動畫模擬過程,形象生動描述圖形軸對稱內涵,便于學生切實理解。又如:在講述立體幾何中的對各種柱體、錐體、臺體、球體認識和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推出時,就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分、合、轉、并、移、裁、展等多種形式的動畫,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產生立體效應,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自我挖掘各圖形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出。再如:學習“角”,投影上先出一個會閃爍的亮點,然后從這一點引出兩條射線,通過演示蘊含了角的定義及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的道理。又如:“圓”的認識中利用蕩秋千的軌跡引出“曲線、圓心、半徑、直徑”,在用動畫展示了畫圓的過程,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象、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能動主觀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教學效果。這樣,利用多媒體演示功能把復雜的概念分解為直觀形象的簡單信息,利于學生自行探索,展示思維,歸納概念,理解概念。
在平行四邊形性質教學中,以動態演示畫面使學生生動形象準確地理解“對邊相等”這一特點。而“對角相等”這一特點,可啟發學生自學中創造。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能力和方法獨立探索獲取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行探索能力和創造力。
③、精心設疑,激發學生創造思維
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這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轉入活躍,有力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如果照以往方法,讓學生用紙剪拼一次,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推出梯形面積公式。這節課學生的探索一般到此,接下來就是對公式的應用。這樣無疑是把學生的思維緊框在課本上,學生的創造性就受到束縛。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剛開始,老師可設問:“你有什么辦法能求出梯形的面積?”這節課可采用電腦里的工具,讓學生利用電腦對圖形可切割、移動、旋轉等特點,可探索出多種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因為電腦中圖可多次使用,有的學生自己能探索出八種推導方法。通過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可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大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④、輔助練習,熟練形成解題技巧
教學中可利用計算機向學生出示一組難度漸增的練習題,讓學生作出回答,計算機會及時給予評判和指導。練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固定出題,也可以是隨機出題,根據教師所給的課目,章節,題型,難度靈活出題,增加練習的智能性,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計算機會自動給出必要的提示或輔導,從而鞏固所學的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熟練形成解題技巧。
利用計算機輔助進行練習,不僅意味著學生要有必要的問題求解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生會對相應軟件操作技能,而對軟件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習數學事實、概念和原理的一個很好的方法。計算機幫助學生學習這種應用的過程主要是學生和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它擺脫了傳統的教師控制教學的局面和消除了教師的主觀意志的影響,增強出題的客觀性,能夠更加真實地檢測教學的實際情況,節省大量的時間,把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出題,編題,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等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教學研究和教學創造。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進入數學教育教學領域是必需面對的一個現實,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應以新的姿態去迎接這場挑戰。應該注意到的是計算機手段與傳統媒體教學完美地結合顯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計算機作為有效的輔助工具是為教學服務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處。傳統教學的優勢應該保留,如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于人情味的及時交流,教師組織起來的探究問題的活躍氛圍等等。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出來,把信息技術計算機多媒體與傳統媒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之媒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
2、《淺談多媒體及網絡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結合》: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之媒體》: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教研中心
4、《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數學教育交流站
1.3設置的問題難易適中中專思想政治課開展探究性課堂教學活動,要想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問題的設置要適合學生實際,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認知特點,選擇難易適度的探究性問題。問題不能太難,否則學生無法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有悖于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如果問題設置的太容易,就很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也不能夠真正的讓學生獲得相應的探究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1.4探究問題的大小與數量由于課堂時間非常有限,為學生設置的探究問題一定要有時間來完成,數量要做好控制,問題太多就會流于形式,無法做到廣度與深度探究,學生也只能疲于應付。同時還應該把握住問題的大與小,如果給學生設置的問題太大,學生感覺到不知如何入手,無法找到問題的切入點,課堂探究所設置的問題要做到大小合適,有質有量。
2中專思想政治開展探究性課堂的對策研究
2.1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首先,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書向育人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呆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相關知識,學生機械地模仿,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式教學給學生以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為學生設置適合他們發展的問題情境,教師引導學生進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感知自主學習所得到的收獲與滿足,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就會對思想政治學習充滿興趣。
2.2構建有序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是提高思想政治探究課教學效率的關鍵,學生只有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才能夠放松思想,才能夠激活思維,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相關問題的探究當中去。教師應該構建較為和諧的課堂氣氛,營造民主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思考,大膽質疑,勇于表達。同時,教師需要做好組織和引導,防止陷入無序和失控狀態。中專思想政治新課程的課堂探究需要教師營造有序而又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通過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大膽探索,通過有序的引導讓學生按照既定的目標開展相關的探究活動,做到有效深入高效。
2.3思想政治開展探究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展思想政治探究課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完全放任。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目標就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實踐當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容忽視。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話題,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開展討論,通過生動有趣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去。當學生探究陷入困境時,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做好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探究效果進行積極評價,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加以重點解決,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優勢加以肯定和表揚,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思想政治探究課的教學效果。
2.4對教材進行靈活取舍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結合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舍,有重點地探討和研究,而不是面面俱到,對于一些較為基礎和簡單的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便能解決;對于一些不符合時展的教學內容應該大膽的舍棄,對于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促進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境界提升的教學內容應該精心選擇,并且在教學內容上加以豐富,同時設置的問題應該更有廣度和深度。教師就需要對教材系統研究,結合一般的認知規律,將探究的內容更加具體化,讓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實際,課堂探究更加高效。
3.總結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新課標生活化課程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體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求,重視教學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效果,將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中,以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模塊。而生活素材是構建學生與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課堂教學應設計一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因此,新課改要求我們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行的教材,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托,合理整合課程資源,把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活化課標教學。
1,新課程教學中‘.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含義
首先,“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高中學生在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現新情況、新特點。另外,由于高考升學壓力大,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不同問題,家庭經濟條件有貧富之分。因此,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德育理論,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現狀,關L經濟貧困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幫助他們解決成長的煩惱和困難,進而引導學生樹立自信。
其次,“貼近生活”是指教學內容要圍繞學生實際生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新課程教學實踐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當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要講的基本觀點,講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還要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講學生身邊的人與事。這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就不是空談理論,而是具體的,具有指導作用。
最后,“貼近實際”就是貼近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貼近實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說明理論,最終提高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生活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細心發現,挖掘生活素材,一定要對生活素材進行認真篩選,力求內容豐富,品位高雅,引領學生在這種生活背景中進行體驗,使學生能自主獲取自身發展的資源和力量。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透析事物本原,領悟生活真諦。
2如何將生活化素材引進高中思想政治課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新教材體系在編寫上以生活為主線,刪除了繁、難、偏、舊的東西,增加了生活實際和時代內容,充分體現了生活性和時效性。通俗易懂,內容形象生動。課程知識生活化,客觀上,為我們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然而,生活是經常變化、發展的,有些教材內容中的生活事例,離學生現在所處的實際生活環境較遠,滯后性強,證明力弱。如果教學中,不適當加以改變、整合,不僅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有時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例如:在講《文化生活》第五課文化創新的途徑(繼承和創新)時,結合廣東實際,以涼茶為例,它是怎樣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的。學生的興趣很快調動起來,甚至有的學生要求自己說一說。在課堂教學時,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離學生所處的實際生活環境較遠的事例,更易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論觀點。
二是篩選生活素材,使學生體驗感悟。生活素材是構建學生與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課程知識是前人從客觀實際中概括出來的抽象概念、原理、觀點等,它與學生的生活世界距離太遠,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使課程內容體現出生活時代信息,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材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背景中去尋找知識原形,使生活情境成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文本知識的橋梁和紐帶,促使其知識的內化和建構,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例如,在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價值決定價格》一課時中,我受到《老漢殺雞》漫畫的啟示進行了《蛋市》情境創設,我讓一名同學扮演養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模多養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爭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書上的知識。由于這種情境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每個同學都不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在生活中感悟到抽象的道理。
三是課程內容要緊貼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課程內容要在知識、思想上、心理上與學生的經驗儲備、個性特點和思維水平相適應。因而,只有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的生活素材來創設教學情境,才有利于引導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才有利于學生道德內化,幫助學生化知為行。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篩選生活事例,不注意貼近學生的發展水平來選擇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來取代學生的生活,這樣,無法讓學生獲得有效的生活體驗,也難以使課程知識內化。例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讓班上的六個學生排演了一個小品,他們中的小張同學過生日,他們五個準備怎么慶祝他的生日。這五個同學有的說要送給他一個90元錢的大蛋糕,有的準備送給他一支鋼筆,小張本人也表示要花上個四五百塊錢好好請他的這幾個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讓班上的其他同學對他們各自的做法發表一下意見,同學們踴躍發言,指出他們各自消費行為的合理之處和不當之處,然后我及時地將課本上本節的知識點撥出來。這時既讓學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識,又讓6位同學得到了感悟:怎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達到了言傳身教和結果。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親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四是創設多元、個性化的生活情境。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樣化是今天時展特征。人們的生活也隨著時展而日益豐富多彩,異彩紛呈。人們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樣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去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讓課程內容回歸學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定格學校內這一狹隘的范圍。通過多元化的學習、體驗,能促使學生學習進步、努力發展,還能促使學生情感豐富,個性完善,興趣多樣;能在多元化生活體驗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辦事。如果教學內容創設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學生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這既難于使學生學習生活有滋有味,興趣素然,又無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規劃,認真實施,發動學生走出校門,進人工廠、農村、市場、機關單位等進行調查、訪問、拓展視野,定期邀請專家作報告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豐富了生活,開拓了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學習方式,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它結合教學內容以學生學習的內容或相近領域選擇研究專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發展性和創造性能力為核心,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為中心,以主動參與、協調合作、自主發展為主要特征。在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主要以作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實踐活動為重要途徑,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為載體,引導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互動,引導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如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就當前的新聞熱點“農民工權益保護”、“都市繁華街區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教育均衡化”等來討論追求“社會公平”下的效率。如適度合理消費一節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子課題如:“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寄宿制學生消費結構分析”、“中學生高消費剖析”、“現代消費方式與勤儉節約的辨證統一”等等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基礎上懂得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中學生消費之我見”、“農民工與城市發展”、“貴族學校與教育均衡”三個專題,通過6課時的多種形式的研究,學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成果。在這一連串的研究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發揮。
關鍵詞:中學教育;思想政治;情感教學
一、高中開設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意義
對于高中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處在一個形成和劇烈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不強,主導的思維方式仍然是形象思維和感性認識的階段,而當今的世界國際和國內的環境仍然是風云變幻,全球化網絡的建設和發達的科技使得信息產生和發展處于爆炸性增長的時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地篩選有利和健康的信息就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坐標,對他們的人生和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肩負著使廣大青少年建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使命,同時更要使得學生能夠自覺的抵制資本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意識形態的侵蝕。
另外,思想政治課程的開設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是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思想政治課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掌握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使得學生能夠獨立的分辨積極和消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還要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將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地運用到生活當中來,自覺地用的基本方法、基本立場、基本觀點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從而更好地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開設的教學方法革新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長期以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在高中教育教學體系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同時在教學方法上也比較單一和枯燥,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近些年來興起的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感教育方法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方法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情感教育方法的運用為例,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采取各種教育手段,創設適當的教育情境,充分的利用和激發起學生對于問題認識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和了解知識的動機和興趣,從被動的必須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這樣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的思想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國家來說,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但如何通過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多更好地被接受,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的探究和發掘。
參考文獻:
[1]徐雪梅.高中思想政治課討論法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論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問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紐帶,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疤釂査囆g”的運用旨在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問題教學為切入點,以創新思維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本文擬通過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對“提問藝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淺見。
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借鑒早期新課改實驗學校成功的教學經驗,對“提問藝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淺見。
一、“提問藝術”的重要性
問題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紐帶,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究、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受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和魅力。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線索,基于問題情境發現探索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梢?,這種“問題教學法”具有三大鮮明而獨特的基本教學特征: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問題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WWW.133229.cOM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必須重視“問題的設置”,通過運用“問題教學法”和“提問藝術”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從而實現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新課改理念,推進新課改的實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提問藝術”的運用中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有效性原則
教師的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有計劃地、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有效提問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針對性,問題應該有一定的難度和開放性。有效性提問方式多種多樣,如檢查式、固設懸念式、拋磚引玉式、引導式、創設情境式、反問式、擴展式、層遞式、聯想啟智式。有效性提問能使學生產生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他們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適度性原則
提問的適度性大致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問題難度要適度,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把握分寸,應注意在不同的環節上設置問題的難度要有所差別,盡量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而對同一個知識點的提問應注意設置問題的梯度,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其次,提問時機要適度。教師要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和知識點的適當視角作為提問的切入點,多用疏導性、鋪墊性提問,注意知識的梳理性,因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每一框都有它的邏輯思路。再次,問題數量要適度,提問要適量,要有典型性和針對性,因此,教師要抓住知識關鍵點、學生的興趣點,注重突破重點難點,擊破考點疑點,能用一個問題解決的就不提兩個問題,能道插主旨的就不繞彎子,堅決克服“問題戰”“滿堂問”的形式。
(三)平等性原則
平等性原則就是說提問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即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多向后進生提一些難度較小的問題,多向尖子生提一些發展思維的問題,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
(四)鼓勵性評價原則
鼓勵,在教學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對一個學生的積極成長,有著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師鼓勵要以愛護學生為出發點、實事求是,一定要做到公正、合理,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心靈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對那種“你真棒”“你太聰明了”之類的廉價而空泛的表揚并不領情,他們更想要的是充滿真誠的、藝術化的鼓勵。
(五)生活性原則
教學提問要貼近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的邏輯起點是生活,新課程教學要求教育要貼近現實,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把“小課堂”與“大社會”結合起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或以耳聞目睹身邊發生的事件導人,或以社會熱點話題鋪墊,或以具有轟動效應的國際爆炸新聞烘托,領悟生活,進人社會,感受現實,引發思考,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身受感染,激發心靈震撼。
三、“提問藝術”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創建活躍的答問氛圍
良好的課堂答問氛圍會形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學生受到感化和熏陶,產生共鳴。良好的課堂答問氛圍意味著教師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關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感悟。課堂提問貼近生活,有利于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積極回答教師們的提問。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體驗性學習。“一次體驗勝過十次說教”,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性學習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正如西方古代哲人所說的:我聽,我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做,我學到;我教,我掌握。又如中國古代哲人所說:實踐出真知。體驗性學習使學生重新體會到學習是一種莫大的樂趣,體驗性學習使教學效果因體驗而更有成效。陶行知先生說:“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盡量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感悟從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原理。
(二)把握提問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必須關注教學中學生不斷生成的問題,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創新,及時關注反饋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借題發揮做“文章”,調整自己原定的教學設計,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當前在判斷是否是有效教學時,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僅僅考慮教學是否完成預定的目標,而應在此基礎上更重視教學的“生成性”,把教學看成是一個一個活的、流動的進程,一個充滿著人的情感、有著審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預料之中”的探險過程。
(三)用啟發提問實現“撐桿跳”
孔子的“不憤發不啟,不徘不發”告訴教師提問要具有啟發性,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實踐瓤一在上個學期必修4第七課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先是提出問題:“田忌是怎樣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然后層層誘導啟發學生思考“田忌不在意一匹馬的比賽結果,而是統籌全局”、“注重整體目標根據對方的部署,調整馬匹的出場次序”、“通過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統結構出現優化調整”,最后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必須做到三點: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問:“三個和尚沒水喝”與“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不同結果,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強化。
(四)“金口”少開,把課堂提問權力還給學生教師要學會反主為客,答疑解惑,調節學生“待問”的被動學習狀態,注重提問的開放性,將教師提問為主轉變為學生發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藝術”應注意的問題
(一)強化問題意識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認為:“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也指出:“教育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眲撔率加趩栴},提出新問題,或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導致新的問題發現與突破。所以強化教師新的問題意識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成功問題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教師要保護、引導并激發學生對新情況、新變化的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也要容忍學生對既有的、權威的觀點持批判和懷疑的態度,由質疑進而求異,由繼承然后創新。
首先,教師必須科學地設計問題,使學生發揮智力因素,以帶動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如果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問題性水平低,即指問題所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輕,甚至極少包含學生智力的任務,具有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備訓練學生思維的價值。問題性水平高,即指問題所包含的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比較重,具有較高的訓練學生思維的價值。當然,問題性水平高也必須有一個限度,否則,學生的思維難以啟動跳躍,到頭來徒勞無益。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堅決避免“果子”掛得太高或太低,或學生怎么“跳”也摘不到或不用思考就可以脫口而出,減少“無用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適時轉到以學生發現問題為主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覺提出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李政道博士曾經說過:“最重要的是會提出問題,否則將來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就是他提出問題的水平,問題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币虼俗鳛閷W習主體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必然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景,鼓勵提問,促使學生產生疑惑,提出問題。這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和認知內驅力,調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而且有助于學生擺脫接受知識時思維的羞澀與定勢,在探究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激活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有效提問,鼓勵學生“問得深”“問得妙”,不斷地否定和超越自己,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加工、組合,達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而且讓學生真正懂得學習的真諦不在于獲得已有的結論而在于發現尚未解決的問題。學生從“敢問”到“會問”,是一個需要經過反復訓練的過程,不可能一毗而就。為提高學生的提問質量,教師應該事先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如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不要一疑就問、每疑必問,問題的表述要盡可能清楚明白。
再次,認真對待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尋求最佳解決途徑。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的問題,教師要用婉轉的語言告知學生,因為與上課內容聯系不緊密,建議在課外幫助他解決;第二類,與教學內容有關,但沒有切中要害的問題,教師可以自己解答,也可請同學幫助解答;第三類,與教學內容關系密切,能打開學生思路的問題,教師要著重對提問的學生加以鼓勵,甚至可以把問題公布出來,讓全班同學共享,作為學習的重點。
(二)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習心理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是感覺一思維一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過程;二是感受、情緒一意志、性格(包括行為)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感情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稱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而教學實踐也證明: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也是和他們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價值以及體現自我實現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尊重和關愛每個學生的發言權,遇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將自己融人到學生中去,為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創造一個氛圍,使他們敢于質疑、勇于爭論,從而激發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和表達欲望。這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所說:“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同時,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獨到之處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二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隱性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對學生的作用是通過施加某種教育影響而改變學生對事物的看法和認識,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向人們傳遞某種價值觀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保證社會的文明進步。由此可見,隱性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一致的。
(二)隱性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高校大學生思想上受到的教育不只是局限于課堂上,大學生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出現了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特點,他們樂于創新,追求獨立和個性,思想政治教育卻仍然停留在口號宣傳或一般的理論灌輸上,沒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其結果只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隱性課程形式的多樣性特點能夠覆蓋生活空間,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渠道,實現教育生活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施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校方面原因
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學習成績這個中心而展開,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無形之中將顯性課程擺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在此情境下,學校很少有精力和時間去關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周期長、結果具有非預期性的教育形式,從而造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開發不足且滯后。
2.教師方面原因
教師沒有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隨著“終身學習”口號的提出,教師的任務明顯加重,不僅要完成好當下的教育工作,還要利用業余時間進行進修、繼續學習等,以應對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但是,有些教師沒有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導致本末倒置,從而影響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職稱評比,許多老師埋頭苦讀只為更上一層樓,這本無可厚非,但忽視了自己本職工作的教師就顯得不是太合格了,甚至有些自私。
三、隱性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構建的策略分析
1.從學校角度看
(1)校園物質文化的構建
這里的物質文化是指高校內外在的、可觀的文化形式,主要包括:校園建筑、布局以及教學設施等,它們是物化的教育理念,涵蓋著教育精神,能使學生在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受到啟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校園精神文化的構建
①觀念上的重視
校園管理者應充分重視隱性課程的構建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要認識到校園精神文化這種內隱的、深層次的東西比顯性課程有著更大的研究價值。高校管理者要努力營造體現本校特色和社會主義特征的校園精神文化,倡導正確健康的價值取向,塑造積極向上的政治氛圍,培養熱烈求知的學習氛圍,用精心策劃的活動和寓意深刻的辦學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②制度上的規范
第一,從學校管理者角度講,要加強行政規范,建設民主公正的和諧校園。加強黨的建設,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校務公開,發揮學生會、教代會等的作用,鼓勵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以此啟示師生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從教育者角度來講,要建立隱性課程評價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對教學質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標,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同時要重視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結合,這樣,才能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從受教育者角度來講,要為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管理構建一套合理科學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包括教師品行規范、教室設計管理等,要將隱性的管理育人和教書育人有機結合,通過實施保障措施,規范學生的行為,達到隱性教育的目的。
(3)校園活動文化的構建
大眾傳媒的建設。社會節奏的加快,使大眾傳媒日益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的主渠道,因此,高校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各種輿論價值,使大眾傳媒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務。首先,要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一方面要做好校園網的建設與維護,將網下思想政治教育與網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結合,充分考慮學生的素質要求,豐富網站內容,既有精品課程、校園新聞等文化板塊,又有勤工儉學、問題反映等服務板塊。其次,校園廣播站也是一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途徑,利用好廣播站的宣傳功能,實現學生需求與內容的“紅”的統一,提高其生命力和教育力。
2.從教師角度看
(1)教學上
顯性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雖然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以顯性的課程方式實現的,但其中包含著廣泛的德育因素,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門類眾多的課程沒有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顯性課程的形式和方法主要強調灌輸而忽視師生的主動參與和接受。
(2)素質上
師德師風的建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煹难孕信e止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說:愛崗敬業、民主公正、為人師表等工作態度都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能使學生在優質的服務和管理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人際上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作為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新課程強調的新型師生關系應是人格上的平等關系和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平等主體地位,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知識的傳遞,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接納和內化知識。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日常學習、工作中,應深入學生中間,動態地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多溝通與交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3.從學生角度看
(1)校園內
①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學生干部是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干部是聯系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紐帶,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的主體力量。通過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有利于增強其成員的政治覺悟性,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及時性。
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高校大學生最顯著的特點是獨立性增強,實踐精神加深,他們排斥空洞的理論灌輸,不滿足于被動接受顯性課程現成的觀點,因此,創新隱性課程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校園外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主要是工作的成年人,生源來源復雜,既包括在職職工、普通高考落榜學生、中專畢業生,還包括一些社會青年。由于學生成分復雜,他們的社會經驗和學習目的千差萬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同,所以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同時加上成人高校辦學形式多樣多級,使得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區別與一般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性。同時隨著我國普高毛入學率的提升,成人高校在舊的模式下生源不斷萎縮,社會影響率不斷下降。面對新的變化,探討新時期我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對成人高校的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顯得極為必要。
二、成人教育思政課學生消極態度及其成因分析
1.成人教育學生類型和心理狀況較為復雜。
在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的時代,成人教育學生的構成更復雜,雖然主要由落榜待業或在職的社會青年為主,但年齡從16歲一直跨度到70歲以上,這部分成員在心理狀態方面有著其特色。他們也是接受我國高等教育大軍中的一分子,有和其他大學一樣的對知識的渴求,但是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個人閱歷又不同于其他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這一部分人的有的生活經驗是較為豐富的,有些還是社會各個行業的核心力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意識要強得多,有的又年齡太小,從未離開過學校,因為是落榜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對讀書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再加上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
2.對思想政治理論缺乏學習動機。
市場經濟環境下,一些學生對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高,使得學生只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將來自己的職業去向感興趣,感覺對自己將來找工作沒什么直接好處的知識,就不想去關注,或者認為思想政治課程對自己現在的工作,對自己漲工資沒多大用處,就不去學習。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思政課缺乏實質的內容,都是一些理論,充實不了自己的大腦,考試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學分拿到就行了,只是消極的敷衍思政課學習和實踐。
3.對社會熱點缺乏關注。
當今社會,成人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存在弱化的趨勢,對社會、政治、文化熱點缺少關注,對身邊的人和事缺少關心、愛護,對社會實踐缺少愛心、同情心,認為和自己沒關系,不再"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社會責任感意識出現弱化的趨向。甚至有些成人學生缺乏對社會熱點基本的了解,因為長期不關注這些事件,缺少對這些社會熱點的基本常識,所以在形成一些判斷和行為選擇方面,容易出現問題,甚至有可能構成對社會的危害之類的事情的發生。
4.對思想政治課存在一定的偏見。
一些學生厭學情況很明顯,出現人在教室心在外的情況較多,一些思政類公選課逃課現象也較多,思想逃課,行為應付,認識不到重要性。思政課會有一些教學實踐或者專題討論,由于學生心理不重視等原因,大家不愿意參與其中,無法形成熱烈的學習、討論氛圍,進而影響思政課教學質量。成人學生由于各類原因,其集體意識相對要淡化一些,互助互愛、團結友愛的風氣較淡薄,部分成人學生還有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表現。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才能把握自己,而思政課就是其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的一個必要手段。
三、克服成人教育學生思政課教學消極態度的幾點思考
(1)結合成人學生“自主性”的特點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首先,成人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方面都有其優勢,但是由于其沒機會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導致其自卑感明顯,其進取心也有下降,因此,因此成人思想教育首先要尋找回其失去的自信心,提高其自強不息、自尊自愛的信心和勇氣。其次,強調因材施教,成人學生自我約束意識較為淡薄,因此思政課程更多要關注其自我約束意識,克服散漫懶惰心理,從規范約束和習慣養成方面下手,構建起失去的組織紀律意識和團隊意識,每學期可以組織兩到三次社會調查項目。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各個成員較快融入團隊的作用,提高成人學生的素質。實施德育測評,在成人大學生群里引進心理咨詢工作,不斷提高成人學生對心理咨詢的正確認識,更好地服務于成人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幫助成人學生形成較為健康的社會觀念和對自我認識。
(2)多種形式開展活動,提高成人學生思政課的效果。
成人學生思政課可以與校園文化緊密結合,這種結合是探索構建具有成人教育特點的學生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也可以提升成人教育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針對成人學生特點,開展必要授課是不可少的,同時可以采用座談、交流經驗等形式開展學生教育。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和歷屆優秀校友給學生講座,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直屬學院在2014年度邀請了多位往屆優秀畢業生開始豐富多彩的講座,吸引了大量成人學生來參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以“育人為本”為基礎,以“網絡環境”為背景,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作為教育工作者,發揮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改進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適應當代學生對知識需求和能力需要特殊性,結合教學目的,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更好地利用網絡平臺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成了一個必備的能力和特點。積極開發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模式,以加強教學的吸引力。例如,以見微知著為特點的“微課”的出現和容量超大的“慕課”、“酷學習”平臺的出現,為我們思政課堂提供了諸多參考,如何組織豐富多彩、內容充實的課程,成了對老師的一個必須要求。網絡時代開展多媒體教學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共享性好,知識較為新穎的課程,有利于教學效果優化、生動和簡潔性,也是有利于學生喜愛思政課程的很好的助手。
(4)思政課授課教師素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