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0 18:04:27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化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化學教育研究方法
隨著中學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普遍認同的理論和努力追求的目標。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教育科研意義重大,化學教師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論勢在必行。筆者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教育科研略談拙見,以供參考。
一、化學教育科研的研究過程
化學教育科研是從客觀存在的化學教育事實和現象出發,以推動化學教育教學實際工作的改善和發展為目的的一種科學行動研究活動。研究過程包括選定課題、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分析資料、撰寫論文五個部分。
1.選定課題
課題的選定是整個研究過程的首發環節,它決定研究的價值、意義,影響研究的效果。選題要注意課題的創新性,可行性,實效性和科學性。選題內容一般來自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主要包括化學課程與教材的研究;化學教學方法與策略的研究;化學學習方法的研究;化學實驗及其教學的研究;化學教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化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學課外活動的研究;現代化學教學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統籌性規劃,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對研究活動的可操作性計劃。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查閱,了解前人對該課題作過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學理論根據;研究者將在何時、何地、運用何方法進行研究活動。查文獻時最好普查文獻索引或目錄,可查《全國報刊索引》(月刊)哲學版的文化教育類G部分(上海圖書館主辦),或查《中學化學教育》(雙月刊)復印報刊資料(人民大學主辦)等。
3.實施方案
這是研究工作的主體落實階段。研究者采用調查、實驗、觀察或其它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的實踐活動,從中搜集有關問題和資料。在搜集資料過程中,要不斷記錄研究中需要運用的資料以及自己對具體資料的分析意見和結果;要對資料分類和系統化以便于資料的系統保存和調用;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加以核對、考證,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實的資料。對一些零亂的數據資料可以進行統計加工,使資料內含的規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資料
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搜集來的大量資料只是一些具體的研究事實或數據,須經過自己思考和集體討論,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從而發掘有關規律,掌握事物的本質。分析的方法有邏輯分析和統計分析兩種。在具體的研究中往往根據研究的具體內容,以某一分析為主,或者兩種分析方法綜合運用。當分析、綜合、概括出研究結論后,還需要到變化的實踐中加以檢驗。
5.撰寫論文
教學研究的結果要用論文或研究報告的形式表達出來,其目的一是總結,二是交流和推廣。
二、化學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學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學教學中,為達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的總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四種。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導作用的某一種方法,又配合運用其它方法。
1.文獻法
文獻法是運用文獻史料進行研究的方法。它適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學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通過研究歷史資料來認識化學教學的發展規律,吸取歷史上化學教學經驗的精華,總結教訓,探討化學教材、教學和學習理論的原則和規律,以指導當前的化學教學實踐。文獻法的操作有四個步驟:一是文獻檢索,二是文獻收集,三是文獻鑒別,四是文獻的研究與運用。在研究過程中應注意:盡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證分析史料的價值,選擇能反映本質規律的材料。
2.觀察法
觀察法是在教育教學處于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教學、學習和實驗等外部表現,搜集化學教學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學教學規律或經驗教訓的一種方法。觀察的方式有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兩種。定量觀察常通過填寫觀察量表來進行。設計觀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據課題需要確定觀察項目,再將項目分解成可以觀察的目標行為。定性觀察只需盡可能詳細地對觀察對象的表現做原原本本的記錄,不追求量的確定。觀察的要求是:觀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觀察前要閱讀有關的基本理論和經驗總結等文獻資料;觀察者要作實事求是的、全面的、詳細的記錄;觀察后要及時整理觀察資料。
3.實驗法
實驗法是人們根據研究目的,適當控制或模擬客觀現象,排除干擾,突出主要因素,有計劃地逐步變化條件,探討其條件與現象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學教學研究中,這種方法應用是較多的。一般有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之分。實驗室實驗較多應用于摸索某些實驗的最優方案或化學反應機理等。現場實驗一般用來檢驗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手段等。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首先是提出問題、訂立計劃;然后進行實驗,再從理論上加以探討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撰寫論文。其基本要求是:實驗必須周密設計,系統進行,精確測量,反復進行;廣泛參考、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新理論,采用新方法。
4.調查法
調查法是通過訪問、問卷、座談、測驗等方式,有計劃地收集化學教學工作某一方面的資料,并從大量事實中概括出化學教學的某些規律的方法。它常與實驗法、觀察法配合應用,方法比較簡單易行??梢杂盟パ芯糠秶^廣,涉及面較大,時間較長的化學教學現象。調查的一般步驟為:一確定調查課題,制定調查計劃。二搜集材料,這是調查的關鍵環節??梢跃C合運用實地考察、開調查會、問卷或測驗等調查手段。必要時要設計調查表格,問卷過程中設計的調查表,較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用“√”或“×”進行選擇。三整理材料,將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統一性進行檢查并進行統計處理。四撰寫調查報告。在調查過程中要求調查目的明確、選樣方法科學、收集手段多樣、統計方法合理。
三、化學教育研究論文的撰寫
研究論文的撰寫是課題研究的最后階段,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現。其基本組成包括:
1.題目、作者及單位、摘要和關鍵詞。
題目要求醒目、新穎、具有科學性。作者及單位需如實填寫。關鍵詞是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字數一般控制在3~5個以內。摘要需用最簡潔、精練的詞語表達出論文研究的問題、方法、意義等,字數一般不超過論文總字數的5%.。:
2.緒論
緒論要求簡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說明研究課題的背景,意義及方法。
3.本論
本論是全文的精髓,占論文的絕大部分篇幅。要求論述充分,論證有力,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說明研究的過程、方法、樣本和所使用的測量方法。用調查法或實驗法研究的課題,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關的數據、表格和圖表等等。
4.結論
主要論述研究結論,特別說明有創見的論點。
主要參考文獻:
劉知新主編.化學教學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5~350。
關鍵詞:化學教師;道德風貌;認知能力;身體素質
“從歷史發展來看,教師是隨社會進步而誕生的職業,教師素質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社會的持續進步會導致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從而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世紀將是一個相當重視生命與化學的時代,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趨明朗,人類對化學的求知欲也愈強,這種時展所帶來的沖擊力,提出了對化學教師的更高要求,“一個講臺,一段人生”,是講人類的教學活動便是一步復雜的人生史,是通過教師的精神活動和實踐行為來實現的。我們把人的各種發展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總和。稱之為“素質”。那么,中學化學教師到底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作為化學教師,這是我們應該迫切要面對的問題。
一、高尚的道德風貌
(一)要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處理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從事一定職業的人的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職業道德隨具體行業不同而不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和冒險沖擊著各行各業的人群,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素質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不熱愛自己職業的人,他是永遠也干不好自己的工作的”,很多人都會有同感。只有當你熱愛自己的職業,并把你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你才會成功,也因此而實現你的價值和為社會做出貢獻。曾有一位老教師這樣說道:“如果我有五次生命,我愿在講臺上站三百年”,這句話把教師的全部感情和價值觀都概括在里面了,那就是: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保證工作質量,對技術精益求精;團結合作,共同進步。
(二)樹立良好的美德
千百年來,社會美德就在“家庭”與“事業”之間留下過許多的話題。社會是人的“事業”與“家庭”的集合體,作為教師,在學校里要充當教師、同事、朋友等角色,在家庭又要充當父母、兄姐、兒女等角色,怎樣完美的充當這些角色呢?“家有老小,尊重關心長輩,教育培養下輩,和睦共處家庭;校有學生、同事,關心愛護學生,真情相處同事朋友”,這便是一種美德。我們相信,只有在“愛事業、為事業”與“愛家、為家”的辯證統一時,才能給自己帶來進步和發展。
(三)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指的是社會公共道德。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反過來你的言行舉止也會反作用于社會環境,由于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變化中的學生為工作對象,尤其是中學化學教師,其工作對象是15-18歲的青少年,這正是人生中身心變化最劇烈的年齡段,很容易接受新思想”,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各種思想也在相互滲透,面對復雜的社會形勢,我們的教師要身正為范,在社會公德方面作好楷模。
二、良好的認知能力
(一)捕捉、判斷和組織信息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也是一門理論科學?;瘜W的特點決定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實驗這一重要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要傳授和掌握抽象的化學概念、基本理論。在中學教學中傳播知識的途徑,有93%來自課堂教學,要把化學中千變萬化的東西傳授給學生,中間有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一位化學教師應該把有關信息,通過“捕捉——判斷——組織”后,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模型、幻燈片、錄像教學帶等,把知識從“分散”到“集中”地傳授給學生。
作為化學教師,在捕捉、判斷和組織信息時,不妨從以下幾點人手: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動機;架設知識橋梁(一股是通過化學實驗):組織解決問題;重復知識訓練;改組知識結構:智能創新應用。
(二)敏銳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對前沿知識的敏銳感受和理解能力
“近代的化學(或為科學的化學),其奠基的時代大約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初期,自9世紀60年代元素周期律和19世紀到本世紀20年代電子、原子核的發現及有關理論的創立,到現代化學生命時代”,在只有150年的跨度里,化學這門學科的發展經歷了改頭換面的變化。在如此快的發展步子中,我們的化學教師的那種“一本教案為一輩師”的思想落伍了。所以,我們的化學教師在教書育人的時候,仍要不停的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并把這些新知識應用到教學中去。
2對教學改革的敏銳感受和理解能力
教學改革包括以下熱內容:課程標準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評價改革等。作為化學教師,應該準確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并認真、有效地執行,為把現代化學教學推向一個新臺階而努力——即實現化學教學現代化。
(三)正確把握并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只要把要講的東西從一而終地講完就行了,教師除了需要認真地教,還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去主動的學,也就是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要相互起作用(即“雙邊活動”)。特別是化學課,一個化學反應規律可以引導許多的化學反應,如何在課堂中把這么多的化學反應都讓學生牢牢掌握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自己的教學情境,比如說設問、比喻、演示實驗等,把學生帶到一種良好的氛圍中提高教學效果?,F代教學在這方面的研究,稱為“師生共振教學”,也就是說,課堂里教師在教,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作用,讓學生參與并“動”起來,使其身心都受到影響。
(四)廣博的知識
實際上每類知識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的,就像自然界中由于萬物之間相互作用,便有了生靈,未來社會的發展也是這樣,它要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的不斷融合,知識是包含在人的思維里的,廣博的知識能開拓人的思維:“從思維角度分析,它能夠促進人的描述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領悟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觀察、記憶、復述、表達、演繹、歸納、類比、判斷、假說、操作、分析、應變、總結、感受、理解、內化、遷移、設計、抉擇等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要設計很多的情境,這就需要有比較全面的知識。學生也希望自己的老師象一部百科全書,在那里有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
1廣博的化學學科知識。主要包括化學專業的知識體系;化學實驗理論知識;化學史知識;化學方法論知識等。2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主要包括物理、數學、生物、地理等理科方面的知識:較高的語文水平(主要指語言表達能力):正在發展的其它學科知識——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軟件程序方面的知識等。
3寬厚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主要指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識。
4一定的哲學知識和邏輯知識。
(五)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能力
1教學管理能力
教學管理是圍繞教學活動展開的,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應該具有:準確掌握學生情況能力;對教學效果進行測量和評估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能力等。
2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
也就是說要具備開設選修課及課外活動的素質和能力。
3具有一定的業務研究的能力教育的發展進步,需要教育的革命。作為化學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對當前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開拓性研究分析,并能撰寫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價值的論文著作或科研報告,這既促進了現代教育的進步和發展又提高了化學教師的自身的素質。
(六)藝術教學能力
教育是一門極其深奧的藝術。古有“潛移默化”、“因材施教”,就講到了從內容、對象、特點到施教的方法都有教育藝術。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師去教,其效果往往是不一樣的,中間就在于一個教育藝術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采用審美教育和藝術熏陶的方法,會讓學生產生美的感受,從而誘感,產生共鳴,最后在愉悅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教育藝術強調以下幾點:要善于引發教育藝術審美的:要善于構制教育藝術審美的磁場;要善于選用教育藝術審美的刺激性:要善于進行教育藝術審美的哲理概括;要善于形成教育教育審美的意境:要善于促進教育藝術審美意象的延伸。這種教育藝術,直接體現在課堂教學的講授藝術上:講授的引人入勝;典故的妙趣橫生;語調的引抑揚頓挫;語言的生動幽默等。藝術教學可以使學生百聽不厭,專心聽講,興趣倍增,思路活躍:認真投入,積極思維;師生感情融洽。
三、健康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應該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還應該有健全的心理。強健的體魄是完美的心理素質的載體,而人的心理在牽動人的感情時,又會影響代人的行為。作為化學教師,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他勝任工作的前提,但教師既要面對自己的學生,在做“平凡人”的同時又要擔任教書育人的重任,在復雜多變的行為中,對教師的心理素質也是嚴峻的考驗。
(一)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
對于一個化學教師來說,強健的身體和有益的文體活動。能直接或間接地有助于教學:充沛的精力,能為高強度的工作注入生命力:而有益的文體活動,能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交流和合作,融洽師生感情。
(二)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我們的教師不要受環境的制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還要有自尊,尊重自己的學生,尊重自己的職業。當有了自信和自尊,就有了責任感和事業心,它用靈魂支撐著你的工作和生活,并伴你不停地追求和進取。
(三)強的心理承受力
關鍵詞:探究教學;化學教學;實踐。
一、課堂教學中的探究認識
探究即探索和研究之意;探究教學即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相對于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傳遞性教學而言,探究教學強調了學習的主體性,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要突破的重點、難點之一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
中學化學教學是以物質(元素化合物、有機物)為載體、以實驗為基礎、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為中心開展教學,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為目標,探究教學亦如此。在探究教學中有必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目標與內容
在課程設計的層面(理想的課程),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具體目標,再根據具體目標,確定各水平階段的內容標準。在課程規劃的層面(規劃的課程),要根據課程的總目標、具體目標和內容標準來制訂水平教學計劃,以便從總體上把握課程目標的全面達成。在教學實施的層面(實施的課程),在一節課的具體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制訂,一節課的目標與內容是具體的、相輔相成的;教學目標統領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又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
2、內容與形式
一堂課的好與壞,關鍵在于教學內容是否豐厚、新穎和生動,能否給人有益的啟迪。在內容與形式之間教學內容才是核心,形式是為內容和目標服務的。因此探究教學應注重形式之外的內涵,充分考慮到教學的內容和實際需要,切不可使其與教學內容相脫節,為“探究”而“探究”。
3、過程與結果
過程和結果在教學上是一個統一體,關注過程與兼顧結果是一種動態的關系。體驗和生成是探究教學過程性價值的核心,在活動過程中,所體驗的也許是痛苦的、失敗的經歷或感受,但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與成長來說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表現在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實踐能力和思想意識等方面。隨著學生經驗的不斷豐富以及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發展,高中階段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過程中應有所不同,增強對活動結果的關注度,以保證探究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堅持“關注過程,兼顧結果”的基本原則,以致于體驗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的實現,即實現探究教學的過程價值。
二、實驗教學中的發散探究
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怎么強調實驗都不會過分?;瘜W教科書中的實驗主要是以驗證或鞏固相應知識為基本出發點來設置的驗證性實驗,學生只要根據給定的實驗方案操作,并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記錄于給定的實驗冊中,再填空式地寫上可預期的實驗結論和解釋,就算完成了實驗。盡管教學實驗已經過挑選,但不是每一個都能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完成的,常需要教師在課前找條件、作改進,解決阻礙成功的問題。實際上這樣刻意去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抹殺了學生探究、創造的機會。
1、以實驗的現象發散探究
探究是科學實驗最本質特征之一。如何將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以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要思考的問題。將問題直接暴露在學生面前,可以促使他們去思考、去提問。
【探究課例1】酸與鋁的反應
過程
教學活動
發現問題
某同學在進行Al的性質實驗時發現,用已去除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Al片分別與H+濃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應,發現存在明顯不同的實驗現象:
鋁片跟稀鹽酸反應快,產生氣泡多;鋁片跟稀硫酸反應慢,產生氣泡很少。
提出假設
①鋁片跟稀鹽酸反應快是稀鹽酸中的氯離子對反應有促進作用;
②鋁片跟稀硫酸反應慢是稀硫酸中的硫酸根離子對反應有抑制作用。
實驗探究
①在鋁跟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固體食鹽,發現反應明顯加快;
②在鋁跟稀鹽酸的溶液中加入固體硫酸鈉,發現反應幾乎沒有什么影響。
得出結論
氯離子對鋁片跟H+反應有促進作用。(資料:氯離子會破壞鋁的致密氧化膜結構)
總結應用
為什么鋁制品除了不能盛放酸堿之外,也不宜長期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
結合鋁對人體的危害,理解食品包裝及與飲食有關的物品不能用鋁制品。
由此可見,化學實驗中的意外現象、學生生活中遇到一些化學問題,都是進行探究的好素材。
【探究課例2】Fe2+和Fe3+的轉化條件(蘇教版《化學1》P73)
任務:用鐵粉、FeCl3、FeCl2、KSCN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2+和Fe3+的轉化條件。
過程
教學活動
發現問題
實驗:在盛有少量FeCl2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數滴KSCN溶液(Fe2+不能使KSCN溶液變血紅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制氯水(希望能看血紅色,證明產生了Fe3+)。
現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時,并沒有想象中的血紅色,而是有一點點淺紅色。
建構假說
①SCN-被后加入的氯水反應掉(Cl2的氧化性比(SCN)2要強);
②Fe2+與SCN-反應生成了一種難與氯水反應的物質(一點點淺紅色)。
③①②兩種可能在共同起作用。
驗證假說
①在上述淺紅色混合液加入了大量的KSCN溶液,結果還是沒有出現血紅色。
②查找數據:Fe2+與SCN-的反應資料,電極電勢的變化,認為有一定的可信度。
實驗改進
①在盛有少量0.1mol·L-1FeCl2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數滴KSCN溶液,沒有血紅色,證明無Fe3+;
②再取少量0.1mol·L-1FeCl2溶液,先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入數滴KSCN溶液,出現血紅色,證明氯水能將Fe2+氧化成Fe3+。
探究反思
在實驗中要注意試劑的加入順序,順序不同會導致結果不同。如在SO42-的檢驗時,加入試劑的順序應是HClBaCl2,出現白色沉淀,證明有SO42-。如果是BaCl2HCl,出現的白色沉淀除BaSO4,還可能是AgCl、H2SiO3等。
在探究性實驗的假說驗證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以高中生所擁有的知識水平,很難得出完全符合實際的正確的結論,這既是探究性實驗的特點,更是探究教學的精髓,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
2、以實驗的裝置發散探究
化學實驗裝置往往由常見的玻璃儀器拼湊而成:一種裝置可能有多種功能,一種任務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完成。因此,利用實驗裝置進行有效的探究教學為化學實驗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也為探究教學找到了新的切入點。一種裝置的多種功能往往通過歸納綜合而得來,一種任務的多種途徑往往通過分析解剖或裝置改進而得來。
如果放寬條件至可以加熱,其制備氣體的種類和方法將大大增多。
【探究課例4】利用相同原理改進不同裝置
過程
裝置、操作及問題
裝置圖
起始問題
裝置:固體與液體不用加熱來制備氣體時的裝置。
操作:先加固體,再倒入液體,然后迅速塞上帶導管的單孔塞。
問題:在加入液體與塞塞子之間可能會有氣體逸出,有時還會手忙腳亂的,會對實驗產生一定的影響。制H2S則會影響較大。
改進之一
裝置:把單孔塞改成帶有玻璃導管和長頸漏斗的雙孔塞
操作:先塞塞子再加液體。
問題:如用鋅與稀硫酸制H2時,產生的氣泡會從長頸漏斗的底部出口處逸出。
改進之二
裝置:在長頸漏斗底部出口處套上小試管,起到液封的作用
操作:先塞塞子再加液體。
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液體加入的量難控制,反應不能隨開隨用,隨關隨停。
改進之三
裝置:把長頸漏斗改為分液漏斗。
操作: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有效防止產生的氣泡從分液漏斗的底部出口處逸出。
問題:在氣壓大時分液漏斗內液體不能順利流下。
改進之四
裝置:在分液漏斗口與燒瓶之間接上連通裝置。
操作:使內外氣壓保持相等,使分液漏斗內液體能順利流下。
問題:裝置較為復雜等。
其他改進
通過以上對制氣實驗裝置的改進探究,不僅讓學生從原理上理解了裝置功能與優劣,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發散思維,因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教學中的有效做法有:有意暴露教學實驗中的矛盾,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行探究;多做設計性、探究性實驗,增強實驗內容的探究性等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的內容可以是條件、裝置、步驟、產物、異常現象、失敗原因的探究,也可以是實驗綠色化、趣味化、生活化、現代化的探究等等。
三、概念教學中的整合探究
強調“雙基”教學,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特色。在教學中,教師希望對每一個基本概念都能講解深而透,只怕學生一知半解,有時會出現過分注重概念本身的含義與科學性,過分的精細,從而容易產生從“概念到概念”的偏差。
1、以聯系的觀點整合探究
概念與概念之間存在某些必然的聯系,有并列關系,也有上下位關系,充分利用這些關系是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開展探究教學的一個研究視角。
【探究課例5】膠體概念的形成
過程
教學活動
創設情境
復習:對比已有的溶液與濁液知識,再對比是否透明的特征:觀察泥漿濁液與CuSO4溶液,用激光燈照射,發現溶液能透光,濁液光線不能透過。
深入:光是一種波,濁液顆粒大而反射不能透過,溶液顆粒小發生衍射透過。
發現問題
實驗:用激光燈照射氫氧化鐵膠體(外表特征與溶液一樣),發現有一條光亮的通路。(學生的認識與原有認知發生沖突,無法同化,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分析本質
演示:動畫演示丁達爾現象(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觀察事物的表象引向觀察事物質本質特征)。
深入:得出膠體顆粒的大小與光波長近似而發生散射。
尋找證據
資料:可見光波長約10-7m(100nm級)。
閱讀:(教材)。
歸納總結
比較: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上述各種分散系的現象異同與本質原因
抽象:抽象出它們的種種共性與異性,綜合它們的性質,
表達:用語言加以表達,對膠體概念進行界定,關鍵是顆粒大小。
拓展應用
分散系的分離,過濾與滲析。
有機結構教學中有很多相互聯系結構關系值得在教學中以聯系的觀點整合探究,如官能團間的相互影響:從甲烷、苯的性質,到甲苯的性質,發現甲基變活潑,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苯環的鄰對位性質變活潑,能與硝酸生成三硝基甲苯;從醇羥基到苯酚羥基變活潑了,酸性增強,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成苯醌,苯環的鄰對位性質變活潑,能與濃溴水生成三溴苯酚;而溴苯中苯環卻是使溴鈍化,所以溴乙烷在NaOH溶液中會水解,而溴苯中溶有的溴用NaOH溶液洗時溴苯是不會水解的;等等。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一名參與者、幫助者、指導者和鼓勵者,化學實驗、多媒體等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意義的建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中國-2、以發展的觀點整合探究
中學化學教學的培養對象是一些其身體、思維、認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各方面都在發展中的學生,學生的認知發展處于階段性和過渡性,培養的目標是有助于學生主動去學習去建構,這就決定了中學化學教學的基礎性和發展性,概念也具有其發展性,因此在概念施探究教學也應根據學生實際作適當的延伸與拓展。
【探究課例5】電子式的書寫(蘇教版化學2)
過程
教學活動
創設情境
概念:電子式是用“·”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以簡明地表示原子、離子的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排布。
說明:一個原子最外層最多排8個電子,分別用小黑點寫在元素符號的上下左右四個位置,每個位置最多排2個電子。
舉例:、、。練習:嘗試寫出Mg、Al、Si、P、S的電子式。
發現問題
能成單盡量成單排布:
能成對盡量成對排布:
既有成單,又有成對:
電子在位置上的不同排列
交流討論
取得共識:位置上的不同排列是等價的。從電子相互排斥及美觀的角度看,應盡可能對稱排列。
存在爭議:盡可能成對還是成單排列?
查閱資料
成單排列:理論證據:電子相互排斥應盡可能分開排。
模擬證據:假如有4個位置,你們只有兩個人,有必要擠在一起嗎?
成對排列:理論證據: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與洪特規則。
事實證據:Mg的最外層電子是排在3s軌道上,是成對的。
實踐應用
應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MgCl2的形成過程中Mg原子電子式用表示;
在MgO的形成過程中Mg原子電子式用來表示。
化合物的電子式表示
CH4的電子式中的C用;C2H4中用;CO2中用。
NH3電子式中的用,而N2電子式中的N用。
反思創新
哪為什么一種原子的電子式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表示呢?
原因:電子式的地位:是原子、離子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排布簡明地表示方式,由此可見電子式只是一種應用工具,并不是一種完善的理論。簡明性是其主要要點,因此如何表示可以有多種寫法,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另外電子式中描寫的是原子基態還是激發態也不同。
中學化學中一些發展性的概念可采用模糊教學,不必苛責、“不求甚解”,在教學中靈活把握,才能體現教學的藝術。又如對元素周期表模型的建構中要抓住了建模本質:排表原則(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從左到右排列,電子層數相同的排在同一橫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排在同一豎行)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三原則,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嘗試,不僅能加深對周期表理解,更能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理念。
三、問題解決中的變式探究
復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復習的效率與針對性,在復習的過程中應以問題為導向,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通過探究教學,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化學知識。
如在電化學專題復習教學中,筆者認為采用先以教材為本,后以問題解決中抓住其本質規律進行變式探究,在問題解決中要做到形變而神不變,緊扣知識主線,通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探究課例7】電化學專題復習
過程
教學活動
復習回顧
以銅、鋅、硫酸原電池的復習引入,掌握電極、原電池的概念,學會判斷電子流動、電流流動與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流動的方向,完成有關的電極反應式與總的電池反應方程式。再從電子的反向流動中引出電解及陰陽兩電極的概念,掌握離子的放電次序等雙基知識。
例題分析
【例】如圖所示,當線路接通時,發現M(用石蕊試液浸潤過的濾紙)a端顯藍色,b端顯紅色,且知甲中電極材料是鋁、銅,乙中電極材料是銅、鉑,且乙中兩電極不發生變化。
⑴甲、乙分別是什么裝置?
⑵寫出A、B、C、D的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⑶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設計意圖:鞏固雙基并對雙基知識進行靈活應用。
變式探究之一
【變式1】如果把甲池中的電解液換成①NaOH②濃HNO3時,是否能構成原電池?若能,請寫出甲池的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設計意圖:通過改變電解質溶液①NaOH,復習有關鋁與堿反應的知識點;當改變電解質溶液②濃HNO3時,則銅變成了負極,當銅鋁有足夠的量時,會產生以下三種情況:
變式探究之一
a、正極反應是濃HNO3中的H+與NO3-共同反應去得電子
b、隨著濃HNO3的不斷消耗,溶液變成了稀HNO3,則此時鋁又變成了負極,銅變成了正極,正極反應是稀HNO3中的H+與NO3-共同反應去得電子
c、當稀HNO3消耗完后,溶液變為Cu(NO3)2,正極反應是Cu2+得電子
通過此變式練習,拓展了電極判斷的方法,還能培養過程思維,動態的去看問題。從總的反應結果來看,是鋁與濃硝酸的反應,銅在這反應中相當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而上面的過程分析,相當于是銅作催化劑的機理探究。
變式探究之二
【變式2】如果改變乙池中的電極材料,判斷電極反應是否發生變化?若有變化寫出電極反應式。
⑴乙池的Cu電極換成Fe電極(強化陰極不參與反應的知識,電極反應與陰極材料無關)
⑵乙池的Pt電極換成Ag電極(練習電解時陽極由惰性電極向活性電極的轉變,防止思維定勢)
變式探究之三
【變式3】如果改變乙池中的電解液,判斷其電極反應是否發生變化?若有變化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⑴乙池電解液換成KOH或Na2SO4⑵乙池電解液換成MgCl2
(3)乙池電解液換成AgNO3(4)乙池電解液換成CuCl2
設計意圖:通過此變式練習強化了離子放電次序,全面鞏固了電解的四種類型:
a、活潑金屬的含氧酸鹽(包括強堿與含氧酸):電解的是水
b、活潑金屬的的無氧酸鹽:電解的是電解質與水
c、不活潑金屬的含氧酸鹽:電解的是電解質與水
d、不活潑金屬的無氧酸鹽:電解的是電解質本身(注:從反應角度把F-歸為含氧酸根)
通過以問題導向的探究教學可以理清問題脈搏,抓住問題關鍵,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尤其總復習,是中學化學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在總復習時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或小專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促使知識得到不斷地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秘等,以此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嚴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和廣闊性)。長期堅持,就能化平凡為神奇:能掌握化學知識及其運用的內在規律和聯系,善于抓住關鍵,靈活地解決化學問題;能駕御化學問題的全貌,抓聯系、作比較、會歸納、能延伸;能另辟蹊徑、不拘一格地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實踐后的探究反思
探究教學能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探究教學所強調的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發現學習、科學精神等必將為創新教育開拓新的路徑,使創新教育能夠真正付諸于現實。
新課程的化學教科書在內容編制上就很能體現探究教學理念,如蘇教版中的“你知道嗎”、“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問題解決”、“回顧與總結”等欄目,體現了從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建構,到激發探究欲望,引領學生積極投身實踐活動,進行自主探究,享受發現的快樂。通過探究,幫助學生開啟化學思維,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加了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其中最為核心的欄目“活動與探究”在《化學1》中有對膠體性質、常見物質的檢驗、溴碘的提取、碳酸鈉的性質、鋁的氫氧化物、鋁的性質、不同價態鐵化合物的相互轉化、氯化鐵與銅的反應、鋼鐵的腐蝕、銨鹽的性質等共10處?!痘瘜W2》中有鈉鎂鋁單質活動性強弱、硅磷硫氯非金屬性強弱、11-17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ⅦA族元素非金屬性強弱變化規律、C4H10分子模型的建構、影響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的因素、FeCl3溶液與KI溶液、銅與AgNO3溶液反應程度的實驗、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實驗、制作簡易電池的嘗試、乙烯的性質實驗、乙酸的性質實驗、從油脂制肥皂、葡萄糖的性質、電路板的制作等16處,充分體現了探究教學在化學新課程中的重要性。
探究教學在實施時需要學習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剛開始時從表面上看效率比較低,也不利于學生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知識和練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適應一階段后,學生養成了探究的習慣,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就會有明顯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提供探究的課題以課本上提供的素材為主,不僅不影響對知識的系統學習,而且還能使知識更加全面和豐富,更能貼近實際生活,彌補了教材更新不及時、與當地生產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的缺點,真正附合了建構主義觀點: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
探究教學中還會出現一部分成績好的學生參與意識強,能獨立完成探究,而其他同學當“陪客”的現象。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加強教師的引導,多搭臺階,降低探究的難度,使學生動動腦、掂掂腳就能夠得著。這樣使學生盡可能少受挫折,使成績差的學生也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探究教學博大精深,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際中對探究教學應用在中學化學教學上的一種嘗試,雖然這種只是處于探究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時還過多,但學生已經向探究式教學方向邁出第一步,希望通過不斷的嘗試、總結,使探究教學能在以后的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靳玉樂主編: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劉知新主編:學科素質教育叢書·中學化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陸禾、郁波、林敬文著:陸禾化學教學藝術與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劉知新、王祖浩著:化學教學系統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從初中“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的簡介,“水”中“三廢”的介紹,“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的敘述,到高中化學制硫酸、硝酸知識中尾氣的回收和利用,“煉鐵”知識中高爐煤氣的處理,“石油”中石化工業產生的“三廢”、“煤和煤的綜合利用”中廢氣和廢液的處理,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圍繞新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深人探討教材中環保教育的因素,詳細列出中學化學各章節可進行環保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施以環保教育。
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我國434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188個,年影響工業產值200多億元。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而且“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嚴重污染。據1987年的統計顯示,我國污水排放約416億噸,其中,45%A源于城市污水,55%為工業廢水。根據我國有關部門對532條河流的監測,有436條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推測,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體廢物已超過1000億噸。
在講述酸雨的形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其主要污染物SO2,是煤炭燃燒時排出的。練習題如下:某城市每年用煤約300萬噸,其中含硫量按1%計,每年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噸?一般80%的硫氧化成SO2,若此二氧化硫全部轉化為硫酸,可得多少噸硫酸?以上硫酸若以20%集中在城區,城區降雨量3.75×108立方米/年,那么,雨水中硫酸的摩爾濃度是多少?假設體積不變,其酸雨的pH值是多少?(答案pH=3.1)此題既讓學生練習了化學方程式計算,摩爾濃度計算,又能真正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通過化學知識與相關環保知識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使“愛護自然,保護環境”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
二、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
化學實驗的結果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教師可引導學生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或變化實驗的形式,從而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如許多實驗毒氣外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裝置漏氣,因此,在實驗前,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首先,要做好氣密性檢驗。在一些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里.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反應中,只要將尾氣用堿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實驗過程中有毒氣體的泄漏,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和對師生的傷害。許多學生在制取氣體時不考慮藥品的用量,“跟著感覺走”,出現了實驗室毒氣彌漫。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漸在化學實驗中樹立“定量”意識。此外,一些難度比較大、毒性比較強、時間比較長的有機演示實驗,可采用實驗錄像替代,既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實驗的感性認識,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同時也可以避免環境污染。當前,微型化學實驗作為一種新興的實驗方法和技術正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微型化學實驗具有操作簡捷、反應迅速、現象明顯、節省藥品、污染小且安全的優點。如果我們適當地將一些污染比較大的實驗改成微型實驗.不僅適應了化學實驗改革形勢的發展,也減少了化學實驗對環境的污染。
向學生介紹Cl2,H2S,SO2,CO2以及CO等對人體的危害性,給實驗環境帶來的污染。然后引伸到環境中有關大氣污染方面的知識。氯氣、液嗅具有刺激氣味、強烈刺激眼、鼻、支氣管等粘膜引起肺水腫,吸人較多的蒸氣會發生嚴重中毒甚至死亡。高濃度的液澳還會導致皮膚嚴重灼傷,產生疼痛并造成難以治愈的創傷。鹽酸也是構成酸雨的成分,隨著對酸雨研究的深人,大氣中的HC1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吸人硫化氫氣體時,流淚、疼痛、咽干,能引起結膜炎、氣管炎等。吸人量大時,造成聲帶痙攣,喉頭水腫,窒息死亡。大氣中的H2S人為源主要來自于造紙廠、煉油廠和煉焦廠等。而SO2人為源主要來自于礦物燃料的燃燒,含硫礦石冶煉及硫酸、磷肥生產等。CO的來源主要是礦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燒,石油煉制、鋼鐵冶煉等。其中,天然源比人為源大得多。其主要危害在于能參加光化學煙霧的形成,以及造成全球性的環境問題。CO2是含碳物質完全燃燒的產物,也是動物呼吸排出的廢氣,CO2雖然無毒,但近年來大氣中CO2濃度不斷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可能引起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因而受到科學家的極大關注,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危害全球的六種化學品之一。
在實驗進行前,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上述內容,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對實驗環境的污染以及對師生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可引導學生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思考.使無機化學實驗教學與環境保護有機地聯系起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結合身邊實際進行環保教育
僅僅依靠化學課堂上的理論傳授在中學生中進行環保教育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和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把環境保護的概念從理論轉變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僅僅在化學教學中講世界的、中國的環境狀況有時還不能使學生有切膚之感,似乎還有“空對空”之嫌。對此,在環境教育中,教師應結合當地實際,用一些實例教育學生,如我縣中心城區人口約5萬,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0多噸。其中,廢塑料、廢紙及紡織品達13%。這些垃圾若都采用掩埋的辦法來處理,其中的廢塑料在土壤中可長達100年而不分解,勢必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通過這些直觀的數字,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妥善處理生活垃圾,避免環境污染的重要性。
另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多個角度去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讓學生報告自己的“發現”:工廠愈來愈多,排放的煙塵讓人窒息;汽車尾氣的污染日益嚴重,尤其是一些未加尾氣吸收裝置的柴油車,一開起來就黑煙滾滾。由于這些煙塵及尾氣的影響,冬日的早晨,濃霧團團籠罩,公路的能見度極低,交通事故頻發。那么,怎么改變這種情況呢?學生們經過分析、研究得出結論,一方面要減少污染源,為汽車安裝尾氣吸收裝置,像北京等大城市一樣,實行尾氣達標排放。另一方面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通過綠色值物的光合作用,改變城市的小環境,提高大氣質量。開發新型能源,比如無污染或少污染的氫能源、原子能,以替代目前占我國能源消費總最75%以上的煤。通過學生的調查與交流,不僅了解了環境污染的嚴峻性,而且還會提高他們為改善環境做貢獻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化學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滲透環境保護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也受到環境保護的教育。
不論是從人類認識規律,還是從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培養他們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等角度來看,化學實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個過程。從實踐出發,首先獲得一種感性認識,然后經過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個概念,并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得到發展、完善。因此一個概念一般都是比較抽象的,化學概念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科學地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同樣,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領會化學定律和化學原理,在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實驗教學還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方法改進
化學科學的每一項成就都離不開實驗?;瘜W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理論的感性認識,并通過抽象思維形成理性認識,而通過實驗又可以驗證和鞏固概念、理論,使之發展和深化?;瘜W實驗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為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對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當注重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是自發進行的,要靠教師引導、啟迪,逐漸培養而成。首先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觀察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及提高觀察能力的意義,要經常要求學生預先做好觀察的準備,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制定進行觀察的計劃,掌握所必須的具體方法。這樣有助于啟發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提高了觀察的效率,使學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質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師要根據觀察對象的特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協調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從而提高觀察質量;再有就是指導學生學會既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觀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進行觀察,就是要求既要重點觀察主要現象,又不遺漏觀察次要現象;既要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要迅速地發現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現象,經常這樣要求學生,可以培養出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再還有就是指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結合,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的目的是探索和發現問題,達到對事物及其變化規律的認識。觀察能力能引起思維能力的發展。觀察越豐富、越準確,認識就越深刻,思維也就愈加活躍、廣闊。觀察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敏銳的觀察力有助于對復雜的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斷是非、區分本質和非本質的能力。教師應有意識的設計一些課題或者針對一些實驗的異?,F象,引導學生將觀察和思維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在實踐中經過一定的訓練而形成的。實驗教學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徑,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操作,在親自實踐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但是,通過教育實習和見習的親身體會,以及一些走上講臺的化學教師的介紹,目前中學的學生實驗課中,一般做法是將實驗目的、內容預先按實驗報告順序列于黑板上。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果改為根據實驗特點提出課題要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實驗目的及內容,選擇儀器藥品,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操作。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又能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馬克思說:“化學可以稱為研究物體由于量的構成的變化而發生的質變的科學?!笨梢姡瘜W與辯證唯物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經常被忽視了。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會受到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影響,特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對立統一規律和量變與質變規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把辯證唯物主義當作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理解,并用來指導當前的學習,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指引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提高實驗效果,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紀圖雅.中等職業學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
[2]余躍平.試論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
[3]王禮祥.初中化學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04.
1.1教學診斷能力
能力指能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5]。因而教學診斷能力就是教師進行教學診斷的主觀條件。同時,教學診斷不僅是一項階段性的工作,而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貫穿于教師教學始終的一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分析、總結、反思[4]。那么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除主觀上擁有教學診斷的意識外,還必須掌握教學診斷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等。所以教學診斷能力是教師內在思維品質的外在表現。
1.2化學教學診斷能力
中學階段化學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其特點由學科內容的獨特性、學科語言的獨特性、學科思維(三重表征)的獨特性所決定。例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探究法是重要的化學教學方法之一,對落實三維教學目標,尤其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診斷時,必須要結合化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化學學習,并排除教與學的障礙,改進和強化教學活動[6]。因此對于中學化學教師,其教學診斷能力還應該是建立在其化學學科教學論知識及化學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的一種綜合素質。綜上,化學教學診斷能力可理解為化學教師以師生共同生成的“教”與“學”的活動為診斷客體,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運用一定的方法(觀察、訪談、測驗等)判斷教學質量的現狀、教學效率低下與學生學習困難潛在原因并尋求解救方法的一種心理品質。結合教育部2012年出臺的《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從不同領域對合格中學教師提出的基本專業要求,將教學診斷能力分為教學態度的診斷能力、教學設計的診斷能力、教學實施的診斷能力及反思、評價的診斷能力。教學態度主要包括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責任心及師生關系的處理;教學設計指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法的合理選擇等;教學實施指教師的課堂教學,包括各類教法的運用、課堂調控、對學生的合理引導等;反思、評價指教師在課后為及時調整教學、促進專業發展用多種方法全面評價教與學的過程。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
選取了共200名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4份,有效率達92.0%。
2.2調查方法
采用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問卷和訪談各自優勢,兼顧了調查的廣度和深度。問卷涉及化學教學診斷能力的5個一級維度,即教學診斷意識、教學態度的診斷、教學設計的診斷、教學實施的診斷和反思、評價的診斷。采用5點量表形式,1-5分別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中立、比較同意、完全同意。為保證調查有效性,印制問卷時對53個小項打亂順序后重新排列,并適當設置反向題,以便及時剔除無效問卷。對問卷進行初步統計后,針對統計結果所反映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典型代表進行個別訪談,并在征得同意的情況下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
2.3數據整理
問卷數據用SPSS19.0軟件錄入、管理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5個一級維度的信度系數在0.668~0.911之間,而問卷的整體信度為0.965,問卷整體信度較好。同時本問卷KMO值達到0.919,表明變量間相關性較強,因此本問卷數據適合采用因素分析。訪談錄音錄入電子文檔,并對受訪者觀點進行整理歸納。
3結果描述
3.1整體描述
從整體看,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的平均得分為3.918分,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得分見
3.2背景變量差異分析
分別以各個背景變量為自變量,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平均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3.2.1教師類型不同類型教師其教學診斷能力在整體和5個一級指標(p=0.000)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結合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經驗型教師的化學教學診斷能力明顯高于新手型教師和職前教師,而新手型教師和職前教師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梢?,3類教師在整體和各個維度上差異非常顯著,經驗型教師化學教學診斷能力明顯較強,同時與新手型教師和職前教師相比更善于對實際教學實施過程進行診斷。
3.2.2教師教齡不同教齡的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在整體、5個一級指標(p=0.000)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表現為隨著教齡的增長,化學教師的教學診斷能力不斷提升,尤其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其進步更加明顯。
3.2.3教師職稱不同職稱的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在整體、5個一級指標(p=0.000)上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中學3級教師由于樣本量較小,故主要考慮其他職稱教師間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的教學診斷能力要高于其他教師。
3.2.4學校分布不同地區學校的教師其教學診斷能力在整體(p=0.001)、5個一級指標上均有顯著或極其顯著的差異,位于省會城市的學校,其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要高于其他地區學?;瘜W教師。
3.2.5學校層次不同學校層次的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在整體(p=0.035)及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診斷2個一級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根據事后比較,差異主要在于地(市)級示范學校化學教師診斷能力強于縣級示范學校,但由于縣級示范學校的教師樣本數較小,因此差異可能是樣本數不夠所造成。
3.2.6其他以教師性別、學校所在地區的經濟情況為自變量時,不同教師在整體和5個一級指標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4討論
4.1整體現狀
從調查結果看,中學化學教師對教學診斷都有一定認識,能意識到診斷的重要性及對自身化學教學工作開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能認識到通過診斷可以對自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在實際進行診斷的過程中也有相對較好的表現,基本具備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診斷的能力。然而通過訪談發現,教師對于化學教學診斷的理解往往不夠全面,對化學教學診斷的概念并不清晰,容易與化學教學評價、化學教學反思等相混淆。從而也使得不少教師雖然有意識地在做一些教學診斷的工作,卻并不認為自己是在進行教學診斷。診斷與評價、反思相比在廣度上更窄,僅僅包含存在的問題,而不涉及優點。但是在深度上更深,是在評價、反思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尋找原因并設法改進。同時,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診斷相關理論知識比較欠缺,由于缺少理論的指導,對診斷常用的手段或工具掌握較少,在實際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多少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或診斷結果并不全面等。因此,部分教師盡管有較強的化學教學診斷意識,但在實踐中會與預期存在一定差距。
4.2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的主觀影響因素
以教師類型、教齡、職稱為自變量時,其診斷能力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由于經驗型教師選取的是湖北省骨干化學教師,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教學經驗的積累。因此這些自變量在很大程度上都與教師教學經驗相關。不論是化學教學診斷意識,還是診斷能力都是在不斷積累經驗中得到提高。經驗型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在意識上和能力上與新手教師相比有顯著提高。同時,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隨著診斷能力的提高,教師會更加認識到教學診斷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因而會更加有意識地對教與學進行診斷。隨著教學診斷意識的提高,教師對教學診斷的認識也會越來越全面和深入,從而進一步促進能力的提高。剛入職的新教師和職前教師,由于實戰經驗不足,在進行診斷時,看待問題會不及經驗型教師那樣全面,不善于從多個方面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尋求對策。以教師類型和學校分布為自變量,中學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平均得分為因變量進行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教師類型(F(1,175)=21.668,Sig.=0.000)達顯著水平,學校分布(F(3,175)=1.261,Sig.=0.289)與交互影響(F=(3,175)=2.222,Sig.=0.087)未達顯著水平。故對主觀影響因素亦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展開討論。
4.2.1教學經驗對教學診斷意識的影響教學經驗對教師認識診斷的重要性上影響不大,而在具體實施上有較大影響。較之經驗型教師,其他教師往往意識只停留于理論階段,付諸實施的意識較為欠缺。例如,經驗型教師在教學中會更多地關注學生,會有意識地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調整課本原有編排體系、活動設計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新手教師和職前教師這方面意識明顯不足,更多地傾向于按課本編排按部就班地上課。
4.2.2教學經驗對教學態度診斷的影響教學經驗對教師發現教學態度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沒有顯著影響,對尋求改進方法有較大的影響。例如教師都比較重視也能發現自身情緒對教學工作開展所造成的影響,但在解決問題時經驗型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已有經驗及時做出判斷,并想出對策。而新手教師由于缺乏經驗,不能很好地做出調整,因而在教學中情緒更容易受到學生影響或將課堂外的情緒帶入課堂。
4.2.3教學經驗對教學設計診斷的影響教學經驗對教學設計診斷的影響較為顯著。經驗型教師更善于全面地診斷教學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而新手教師、職前教師則偏向于教材分析、教學過程設計的診斷,對學生學習心理分析的診斷相對薄弱。其主要是由于教學經驗的缺乏,實際接觸過的學生并不多,本身在學情分析能力上就有所欠缺,從而進一步影響了學情分析的診斷能力。教師入職前及剛入職后較于學情分析,會更側重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因此也使得這幾方面的診斷能力提高較快。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師會越來越多地體會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對學生也更加了解,從而促進了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對學情把握情況的分析、改進能力。
4.2.4教學經驗對教學實施診斷的影響教學經驗對教師教學實施診斷能力的影響最為顯著。因為教學實際的需要,在職教師都非常重視教學實施過程,所以會特別關注自己在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時設法改進。因而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教學實施的診斷能力不斷提高。表現得最明顯的就在于課堂調控。課堂教學并不總是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難點突破方法選擇不當等問題。當引入化學實驗時,時常會有預設之外的教學內容生成。經驗型教師在課前會結合已有經驗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比較全面地預設,并事先設計好應對措施,從而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并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而新手教師或職前教師雖然在多數情況下能意識到問題存在,但在處理問題時還是會因為經驗不足而措手不及。同時,新手教師和職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會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得非常詳細,這樣就導致在實施時容易被預設束縛,使得處理方法比較單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在發現問題后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
4.2.5教學經驗對反思、評價診斷的影響從分析結果看,經驗型教師的反思、評價診斷能力強于新手教師和職前教師,而職前教師要略強于新手教師。其原因主要在于職前教師進行教學技能訓練時,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能更全面地去發現、分析并改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發現自我反思、評價中的不足。新手教師由于經驗不足,又相對缺少指導,因此比職前教師稍顯遜色。而反思、診斷能力較強的新手教師往往會在對自己的課進行評價與反思后,結合聽經驗教師的課,將2者進行對比分析,既能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也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反思、評價的診斷能力。
4.3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的客觀影響因素
除教學經驗外,還有一些客觀因素對化學教師的教學診斷能力產生影響。結合事后訪談發現,對于地處省會的學?;蚴〖壥痉秾W校,由于學校之間生源、升學率,教師之間應聘等競爭壓力較大,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就會比較高。在高要求下,教師必須追求更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客觀上促進了教師必須對其教與學進行總結反思并不斷尋求改進教學的方法,從而促進了教師診斷能力的提高。同時,重點中學匯集了眾多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型教師,而省會城市又往往匯集了較多的此類示范學校。因此教師通過各類教研活動,如學校間教研組的交流、特級教師指導點評等,可以更好地發現自己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也更有利于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效益、效果的方法。對于鄉鎮中學,由于本身教師資源相對缺乏,1名鄉鎮化學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要遠遠多于城市教師的教學任務,有的甚至還要承擔化學以外科目的教學工作,經常會因為自身學科教學任務繁重,又兼任班主任工作而忽略或無暇顧及對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反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教學診斷能力的提高。
5提高化學教師教學診斷能力的建議
5.1化學教師要強化教學診斷相關理論
從調查結果看,中學化學教師在相關理論知識上比較欠缺,這無疑制約了其教學診斷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強化相關理論基礎。一方面教師需要強化教育學、心理學及化學教學論的理論學習。進行教學診斷,判斷一種教學現象是否存在問題,確定改進方案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而一定的理論基礎,有利于更加準確、全面地發現問題,更加透徹地分析原因,更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方法。教師學習這方面理論不能局限于大學期間的相關課程,而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生涯。通過從理論到實踐再回到理論的交替過程,既用理論指導實踐,又用實踐優化理論。結合自身實踐,將書本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并以此指導教學診斷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強化化學教學診斷的理論基礎。既明確化學教學診斷的含義,強化教學診斷的意識,同時也學習化學教學診斷的一般方法,掌握一些教學診斷的工具。運用這些工具、方法進行教學診斷,使診斷結果更準確、更具體,從而更有利于教學及教學診斷能力的提高。
5.2化學教師要注重教學診斷的實踐
教學診斷的實踐性非常強,而診斷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又在于教師的教學經驗。因此教師必須加強教學診斷的實踐,并注重教學過程中經驗的積累。教師要用心與學生溝通,多了解學生,并善于思考、善于探索,能夠認真觀察、記錄、分析、追蹤學生的學習狀態[4],在此基礎上從各方面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指導,同時也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對自身的教學進行總結、反思,有意識地去發現存在的問題,并聯系理論知識,及時尋求改進方法。加強同事間的合作交流,開展自我診斷的同時,進行教師間相互診斷。新教師則更要主動加強與經驗教師的交流,多吸收他們成功的經驗,為提高自身教學診斷能力奠定基礎。
5.3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指導教師進行
診斷教學診斷以一線教師本人為主,但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也應重視教學診斷,將其看做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引導教師進行診斷。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可以積極組織以年級備課組、教研組為單位,或跨校、跨區的教學診斷活動,邀請有關教育專家予以指導和幫助,促進在校教師診斷能力的提高。同時學校在安排教師的教學任務,尤其是新教師的教學任務時,一定要留給教師充分的時間和精力,使其能經常對教學進行診斷,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在落實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同時,積極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其在教師崗位上實現社會價值。
5.4師范院校要加強對化學教師診斷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瘜W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科學態度、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實驗教學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實驗教學中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盡量發揮實驗的探究本性,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在實驗活動中,圍繞核心問題提出假設,找出證據后,通過實驗活動或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當問題、假設、證據之間的關系合理的時候,將得到合理的科學依據。通過自主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他們手腦并用、樂在其中,對其性質和探究方法的理解也非常深刻。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任何事情是多面的。讓化學更貼近生活。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科學的學習態度,用事實去追尋真理。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在實驗教學時,有些方面問題需要注意:實驗前的問題引導,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開展實驗探究;試驗后的交流討論,要從知識、方法等高度設置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深化認識。
二、聯系社會實際,使化學教學貼近生活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充滿了化學知識?;瘜W知識來源于生活,化學知識的學習又為生活服務。物質世界充滿了化學變化,人類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化學變化。例如,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飲用?“樂山大佛”為什么慢慢被侵蝕,又怎樣保護?這些有趣的現實生活與化學問題的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貼近實際生活、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F象,通過選取實際生活中的題材,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使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化學教學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小實驗就是加強化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生產聯系的一種手段。例如,采取何種方法可除去飲用水中的沉淀物;用食醋和純堿稀溶液改變花的顏色;制作橘子電池;用熟蘋果催熟青香蕉、綠橘子;用草酸洗墨漬;用小蘇打或面堿清洗鍋碗瓢盆上的污漬等等。教師還可以將生活中可供探究的知識點設計成探究性問題,通過實驗進行教學,使實驗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最終達到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
三、信息高速發展,實施信息化教學
現在是信息技術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腳步,就需實施信息化教學。所謂信息化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相對而言的現代教學的一種表現形態,它以信息技術的支持為顯著特征,在更深層面上,它還涉及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要求傳統的課程必須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需求,增加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放大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使課程資源不單單是教材和書本等印刷品,也包括了網絡及音像制品等,擴大了課程資源的范圍。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刻的變革作用。學生從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信息化學習也將成為學習者未來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使教育資源共享的原則得以貫徹,學習選擇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學習、因材施教真正成為可能?;瘜W信息化教學主要是以利用書籍、光碟軟件、網上資料三大資源為基礎,創設“引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協作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