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02:00:54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工程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不容樂觀的就業現狀與中職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較差的就業能力,不得不讓我們對現有的中職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核心就業能力培養方法與方式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調整與相關資料分析,中職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的核心就業能力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中職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教學實訓基地不完善,缺乏就業實踐平臺;第二,缺少經驗豐富的專職師資隊伍。教師是中職院校教育、培養學生的的實施者??墒俏覀兊闹新毥處熃^大多數都是從大學畢業就直接到學校工作,都是在學校這圈子里,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創業就業的經歷有限,要求教師既有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很少;第三,傳統的中職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核心就業能力培養方法與快速發展的建筑行業不夠協調。
2提升中職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核心就業能力的途徑
2.1通過產學結合,強化與改善校內生產性實訓條件
(1)校企共建,實現前廠后校,探索學工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當地建筑工程類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專業實訓基地,把很難操作的大量學生一起集中實訓化解成“多點分散式”的實訓形式,使教師與學生在真正的職業環境中實現學習與工作的交替開展,切實受到鍛煉。
(2)開展崗位教學,營造具有真實職業情境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院校內部建立工種實訓場及綜合實訓場,依據建筑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礎能力、工程綜合能力及行業管理能力開展建設。實訓環境按照建筑行業施工現場設置,學生在具有真實職業情境的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學習和培訓,組建由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實踐教學指導團隊,依據企業、行業標準和企業工作項目開展生產性實訓。
2.2深化“2+0.5+0.5”學習與就業相結合模式
強化校外頂崗實習針對建筑行業受氣候影響的季節性和建設周期較長等特點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繼續深化“2+0.5+0.5”學習與相結合就業模式,即4個學期在校內學習(中間階段開展校內外生產性實訓),0.5個學期根據學生自選方向,在校內進行專業強化實訓,0.5個學期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預就業頂崗實習,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導師加強指導,安排專業教師分區域開展技術指導和管理。嘗試校企聯合簽發“工作經歷證書”。
2.3實行“三階段兩能力”學用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1)課內為主、課外為輔的學用遞進“三階段”內容。第一階段———基礎/工藝實踐階段,以學為主。以基礎課程教學實驗、材料工藝加工和實驗動手能力培養為重點,如專業概論課與參觀實習、實驗、上機、論文寫作、金工實習、測量實習、社會調查等。第二階段———技術/工序實踐階段,學用結合。以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實驗和單項工序過程設計能力培養為重點,如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生產與管理實習、課程設計/大作業等。第三階段———工程/項目實踐階段,應用與創新。以專業課程教學實驗和項目綜合設計與組織能力、施工與管理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如科技活動周、專題研究、前沿講座與學術報告、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2)課內外相結合的“兩能力”內容。第一,人文社會實踐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課程和人文素質教育系列課程為主體,以公益勞動和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與社會問題研究、社會服務、讀書活動、文藝活動、社團活動等社會實踐為輔助。第二,工程技術實踐能力。以課內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術教育和實踐教學為主體,以課內外科技立項、各種學科競賽與科技活動、參加教師科研和開展科技服務等為輔助。
2.4加強職業資格認證工作
1對學生的意義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室的建立,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為學生提供了極佳的學習環境和強有力的實習實訓保障,學生可以按照建筑工程操作規范,在各崗位上完成輪崗實訓,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了解建筑工程現場的各種設備,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實訓室側重于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實訓室配備的實驗教學設備,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構筑一個基礎扎實而又充滿活力的實踐平臺,在實訓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專業知識,又鍛煉了動手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良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決策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實訓室的建立,使得學生能夠在上崗之前盡量接觸到實際的工作內容,對學生更好就業具有積極意義。
2對學校的意義
實訓室的建設使得學校的師資面貌和辦學條件大為改善,吸引大批學生入學就讀,擴大了生源;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可以接觸到企業最新的需求和動態。實訓室的建立,可以將理論課教學場所由教室向試驗室、實訓室、生產現場過渡,有利于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整合,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校企無縫連接,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實習實訓平臺,培養了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滿足了地區對于建筑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塑造了學校良好形象,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3對企業的意義
實驗室的建立,使得學生在校園就能感受到企業文化,體驗學生與企業員工的雙重角色,走到工作崗位后,能迅速轉入崗位角色。由于學生在校期間就養成了良好的工作行為習慣,職業素質較高,進入企業很快就能適應企業的管理,降低了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
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室的管理和使用
1制定規范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立長效的監督檢查和獎勵機制
規范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規范實驗實訓課程的正常開展,保證現有實訓(實驗)設備正常維護以及全面提升現有設備使用效率。在實驗室建設中需要從各個不同層面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以便實驗實訓安全、規范、有效地開展。為了將各個管理制度落實到實處還必須在院系層面建立、建全檢查監督機制,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和職能部門,明確分工,對實訓項目的開展和實訓設備的管理進行檢查督導,確保學生各項技能的培養、考核落實到位。建立激勵機制,對實訓效果明顯、效益突出人員,予以獎勵,并納入當年年度考核績效,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主要來源是高一級院校的畢業生,即從“學校”到“學?!?,他們有扎實的專業理論水平,但缺乏生產一線的經驗,難以勝任實踐性、操作性的實訓教學。所以,在高職師資隊伍建設中重點是培養和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雙師型”教師。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選拔部分教師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和頂崗實習;聘請或引進生產一線經驗豐富的高職稱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承擔教學工作任務;通過“一對一”的幫帶加強對青年教師培養;加入建筑行業協會組織,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完善的產學研組織,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情況下進行產學研究和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從而全面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特色實訓室
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企業合建、共用實訓室,如建材實訓室建設就可以采取企業合建的方式,成立土木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為共建企業承擔檢測任務,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實訓條件,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實訓室進行授課,將實訓基地作為企業的轉崗培訓基地,解決企業的培訓要求。開展好項目實訓,建立良好的實訓保障機制,確保資金、耗材、設備的到位良好,保證實訓項目的開展。加強實訓教學的管理,每一項實訓必須有經審核的實訓指導書和實習實訓規范,加強實習實訓巡查和督導,建立科學的實訓考評體系,確保實訓效果。開展操作技能大賽,對學生開放部分試驗室,廣泛調動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熱情和積極性,為教師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平臺。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管理也日趨普及。計算機輔助高等教育評估是其中一個比較新的分支,它的出現不僅改善了教育評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傳統教育評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質量和更加準確可靠的方向轉變,促進了教育評估系統的改革,推動了教育評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評估是高等教育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則是本科生培養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做好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估工作,有助于改進建筑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遺憾的是,多年來對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估工作普遍重視不夠,或者雖然重視,卻僅僅停留在定性評價的階段,缺乏準確可靠的評價標準,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將計算機引人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估活動中來,可以大大改善這種狀況。計算機具有存儲量大、可連續工作等特點,而且利用計算機處理評估材料,獲得評估結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結果可靠的特點,只要指標體系建立合理,計算機能不受任何人為因素的干擾,提供給教學管理人員實事求是的結果,成為他們工作中得力的助手。為此,我們開發研制了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計算機輔助評估預測系統(以下簡稱評估預測系統)。
二、評估預測系統的開發研制
(一)基本原理與方法
如何實現評估過程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是開發研制該系統的關鍵所在。我們依據高等教育評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綜合評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給出了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評估的量化模型,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畢業設計(論文)評估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分為教師、學生、選題、客觀條件四個方面。各方面再細分則為二級指標,如:教師方面分為準備工作、課堂講授、出勤率、答疑情況、教學方式、教師職稱等六個方面;學生方面分為學習態度、平時成績、計算書完成情況、圖紙完成情況、創新情況、譯文完成情況等六個方面;選題方面分為結構類型、課題新穎程度、計算機應用合理程度、題目性質、外文資料、創新性等六個方面;客觀條件分為設計教室、繪圖儀器及圖板、機房及出圖設施、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等四個方面。
2. 設立評價等級V,V=1好(VI),較好(V2),—般(V3),較差(V4)|。
3. 構造單因素評判矩陣R,
其中,R中每一個元素rij表示第i個評價因素對第j個評價等級的隸屬度。
4. 設立各評價因素權重集A,例:一級指標權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據經驗,并依據以往各屆畢業設計(論文)評估結果經反復試算確定。
5.計算綜合評判矩陣
6.對各級指標體系重復步驟
7.計算測評結果
求得最終評判矩陣B該量化模型針對畢業生總體進行評估,評價畢業生的綜合質量,改變了過去僅片面地對個人進行評估的狀況。
(二)評估預測系統的計算機開發語言
系統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機交互式界面,力爭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據本系統的特點和具體要求,我們選用了Windows環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視化編程語言開發本系統。VisualBasic5.0是微軟公司開發的功能十分強大而又簡單易用的可視化編程環境,編程速度快,界面質量高,是編寫Windows應用程序的最佳選擇。使用VisualBa?sic語言開發本系統充分體現了本系統處理數據、信息快捷方便的特點。
(三)評估預測系統的總體結構
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安裝本系統后,啟動系統,進人主菜單,依據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輕松完成評估工作,系統主框圖如下:
三、評估預測系統的優點
1. 量化評估,提前預測,動態管理。該計算機輔助評估預測系統能夠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進行預測。教學管理人員只要依據該系統的提示輸人各項有關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方案的參數,系統隨即能計算出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成績,從而對各項工作方案的結果作出預測。通過反復改變參數——計算成績,教學管理人員就能夠發現各種方案的優缺點,即哪一項安排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實施下去會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項安排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是不利的,實施下去必將導致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成績下滑。這種預測如果安排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開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對畢業設計(論文)方案進行調整,從而獲得滿意的效果。我們將99屆與往屆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較,發現由于老教授退休較多,本次畢業設計年輕教師比例上升,但年輕教師職稱偏低,講師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嚴重下降,用該系統初步預測發現畢業設計整體質量將要下滑。根據這個信息,系學術委員會馬上采取措施,對年輕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指導教師中講師一級必須具有碩士學歷,且應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在課題選擇及指導上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最后經系學術委員會嚴格審查后方可上崗。再用本系統預測后發現,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最終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已經結束,最終得分的確較98屆有所提高,與系統預測結果吻合較好。
2. 有效監督,對癥下藥。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行到中期時,系里為了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監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檢查。該檢查能發現一些問題,但對這些問題造成的結果卻很難預知。這樣的話,發現缺點往往不能及時糾正,任其發展下去必將導致不良后果。這時,如果用該計算機輔助評估預測系統進行一下“中期評估”,各種問題可能導致的結果將一覽無遺,且該系統會幫助教學管理人員清楚地發現各種導致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成績偏低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地對缺點進行糾正,對優點給予肯定,保證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順利進行,最終取得優異成績。例如,99屆某老師所帶設計組,由于指導教師出勤率過低,中期檢查時系統評估預測該設計小組成績偏低,系領導馬上對指導教師進行了批評教育。由于糾正及時,最終這個小組成績達到了總體平均成績。
3.總結校核,公平合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結束后,系里要對指導教師、學生的工作學習成績進行評定。由于諸多非客觀因素的影響,結果往往難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時借助該系統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成績進行校核評估,可使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該軟件是“誠實的檢查官”,只要輸入的各項參數正確,系統將實事求是地予以評分,這就摒棄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關鍵詞:建筑工程;公開;畢業設計
21世紀高等教育的戰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養、知識創新、新技術應用”。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同時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學方法。由于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都從事建設、管理和設計工作,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畢業設計是一個重要過程,要求把所學課程做到融會貫通,是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前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學生在學校完成的最后一項大作業。建筑工程專業學生通過畢業設計應能將所學力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能夠讀懂施工圖紙,能夠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達到工程師的基本素養。因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比較重要。怎樣才能保證并逐步提高畢業生畢業設計質量是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1-7]。筆者針對貴州大學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現狀,介紹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并給出相應對策。
一、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選題難易程度不一
畢業設計題目類型多,如多層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設計,小高層酒店設計,設計高層商住樓,輕鋼和重型鋼結構廠房設計,施工組織設計與預算、工程量清單計價與施工組織設計等。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對框架結構較熟悉,對其他結構較陌生,造成選題時出現部分指導老師名下學生較多,而概預算指導老師名下學生不足的情況發生。在高層商住樓設計過程中,為使計算結果滿足相關規范指標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調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圖的繪制比框架結構教學樓設計工作量大,時間非常緊張,基本沒有手算內容。畢業設計時,涉及到的軟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概念設計不清楚、對相關規范不熟悉,因此對電算結果判斷與把握不準,往往計算結果出現問題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決問題。畢業設計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概念設計引導,畢業設計不能僅僅只依靠計算機輔助設計完成,重視理論培養。要加深學生對結構設計的理解,通過PKPM軟件計算與手算一榀框架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對誤差的原因分析。畢業設計過程中,有些指導老師要求手動計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導老師又不作要求,導致難易程度不一樣。
(二)指導老師輔導時間不足
大多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同時還承擔有其他的教學任務、行政職務、科研任務、設計任務、施工管理等,隨著近年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逐年增多,貴州大學受到編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導致指導老師嚴重短缺,每個指導老師要指導12名畢業生,工作量較大,一般指導老師每周輔導兩次,每次2個小時,但個別指導老師每周只輔導一次,短短一個小時,無法保證輔導質量。大多學生已經習慣填鴨式教學,畢業設計輔導過程中,指導老師不主動講解,學生因為本身知識面窄,不向指導老師提問,不能形成良性溝通,導致有效輔導時間減少。
(三)畢業設計學術價值不足
畢業設計選題以工程設計類題目為主,只有少數學生選擇施工組織設計或預算。最受歡迎的題目為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等框架結構設計。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單位集中在施工單位,少數去設計院、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極少數考研、考公務員,基于此,畢業設計對于大多去施工單位的學生有較大指導作用;但對于繼續讀研究生的學生而言,可設計有科研意義的畢業設計題目讓其參與,從而對其今后研究生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對于去設計院工作的畢業生,可設計比較實用的框支剪力墻結構進行設計,以便工作后能獨擋一面。
(四)畢業設計內容單一
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分為兩部分: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其中,建筑設計2周,結構設計11周。建筑設計時間較短,學生一般從網上下載完整的建筑圖,造成部分學生的建筑圖完全相同,導致后面已經進入結構設計部分時還在修改建筑圖,遲遲定不下來,建議可由指導老師提供建筑圖,以避免學生在建筑圖上浪費時間和金錢。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關鍵,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建筑工程專業學生大多去施工單位,因而施工組織設計和概預算對學生到施工單位工作也有較大的實際意義,甚至有些建筑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概預算相關工作,應把施工組織設計和概預算納入到畢業設計過程中來。
二、畢業設計改革對策
(一)建立畢業設計標準化題庫
學院建立標準化的畢業設計標準化題庫,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一致。由各個指導老師根據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參與到的實際工程項目的有關數據,整理出相應類型的畢業設計題目,把設計題目和相應的建筑方案建檔進入畢業設計題庫。在被選入畢業設計題庫前,組織教研室老師對設計題目和建筑方案進行討論,以便控制題目的難易程度基本一致。在畢業設計開始前,學生可從題庫從選擇相應題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現指導老師名下學生不均的現象。
(二)指導老師小組化
畢業設計可實行分小組和指導老師負責制,即要求2個老師組成一個畢業設計指導小組,原則上該小組題目相同,每小組由20~24名學生組成。設計過程中,每個指導老師單獨輔導兩次,比不分組前輔導時間增加1倍,可提高輔導的時間和效率。小組中的兩名指導老師應及時溝通,并互為評閱人,及時解決畢業設計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保證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
(三)畢業設計內容規范化
建筑工程專業結構設計為畢業設計的重點,建筑設計一般只有2個星期的時間。結構設計時間長,要進行細化和標準化,如把結構設計分為電算部分(結構計算、結構施工圖繪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礎設計、地梁設計、梁板柱設計、樓梯設計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規定應統一,不能出現有的計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計算一個連續梁,出現難易程度不一致現象。做到盡管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不同,但最終設計成果基本相同。
(四)畢業設計評價科學化
畢業設計的評價應由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設計成果評價、評閱老師對圖紙完成情況及計算書評價、畢業答辯評價三部分組成,每部分比例分別為0.4、0.2、0.4,應提高指導老師在評分中的分量。而實際執行過程中,評閱和答辯往往一起進行,且答辯時指導老師也在答辯委員會成員當中,造成畢業設計評價不規范。指導老師結合日??记诤驮O計成果給分;評閱老師評分時可按建筑20%,結構80%的標準制定評分細則;畢業答辯根據自我介紹、圖紙情況、計算書、回答問題、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儀表等制定評分細則。在答辯問題上,也要控制難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畢業設計二次答辯
為了使學生做畢業設計時不能太過松懈,在畢業設計的動員大會上要求,每個組畢業答辯時,排名最后一個學生必須參加二次答辯,二次答辯委員會由學院安排,答辯更加嚴格,答辯不及格不能獲得畢業證書。此項規定能促進學生努力完成畢業設計,規范畢業設計過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參加二次答辯。
(六)畢業設計公開答辯
為鼓勵優秀畢業生做好畢業設計,對于每小組設計過程中表現最突出、答辯表述清晰、回答問題正確的畢業生,學院組織公開答辯推選出學校優秀畢業設計和學院優秀畢業設計,并可考慮頒發證書和適當的物質獎勵以此來激勵畢業生做好畢業設計。進行畢業設計公開答辯時,應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大三馬上進入大四即將要做畢業設計的學生。
三、結語
畢業設計是學生在學校的最后一門綜合性課程的學習,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設計原理和方法,無論今后從事設計還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畢業設計指導方法改革和實踐意義重大,只有學生勤于學習、指導老師準備充分、計劃合理、管理科學、輔導時間充足才能真正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使畢業生學習到真本領,踏入工作崗位后能給貴州大學添光添彩。
作者:盧亞琴 李莉 魏艷輝 王勤征 單位:貴州大學
參考文獻:
[1]沈良峰.關于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03,(1):46-47.
[2]舒贛平,盧瑞華,吳京,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萬澤青.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張先進,金康寧.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盧瑞華,舒贛平,范圣剛,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調查與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技術職業能力目標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實踐項目為起點,通過實際工作任務、典型案例或虛擬項目創設工作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職業氛圍,在動手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過程中,本課程內容選擇土方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結構安裝工程、防水工程、裝飾工程、建筑節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以實踐項目的作業程序安排教學計劃。本課程總課時為72課時,4.5個學分,計劃16課時為課外學時,由學生課外自主完成相關任務。
2《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框架和內容
2.1課程標準的基本構架
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過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學管理和課程評價的依據,是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核的依據。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課程定位。②課程教學目標。③課程教學內容。④考核方式與標準。⑤課程教學資源及使用要求。⑥課程實施建議及其它說明。
2.2《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內容
2.2.1課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專業的中層分立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的特點,主要培養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員。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中,能勝任施工員的崗位工作任務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術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藝流程、施工規范、技術標準,同時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該課程是學生學習了《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測量》等課程后的一門專業課程,后續課程還有《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工程管理》等課程。
2.2.2課程目標。
本課程按照實際的工作過程,設置13個學習情境,分別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砌體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腳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裝飾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結構安裝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五個不同項目垂直運輸設備的選擇方案、樁基礎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后張法預應力施工、保溫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為兩個最主要的學習情境,是課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開挖、基坑降水、基坑支護、土方回填、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內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務,每個工作任務都按照相應建筑施工規范和標準進行。具體目標如下:①能力目標:a能識讀勘察報告、施工圖紙、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記錄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方面資料;c能對進場建筑材料進行驗收并將部分材料送到測試中心檢測;d能計算施工現場土方工程量,要能進行典型大梁鋼筋翻樣;e能對施工質量進行指導、檢查驗收,對施工現場的安全措施進行指導、檢查;f能根據施工文件與國家施工規范、標準、操作規程編制施工技術方案;g能組織整個項目在施工現場的施工管理。②知識目標(部分內容):a了解施工前準備工作,包括立項、規劃、征地拆遷、斟察設計、招標投標、施工許可及施工工地周圍環境。b針對基坑開挖項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穩定邊坡的方法和支護結構的設計方法。c掌握地基處理方法,了解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預制、儲運和吊裝流程,以及錘擊法、砌磚等技術要領。d掌握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特點和施工要領;熟悉先張法、后張法的操作程序和預應力值的建立傳遞的原理,熟知建立張拉程序的依據和放張標準;了解預應力筋張拉的臺座,錨(夾)具、張拉機具的構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機械;掌握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制作和儲運程序及其安裝工藝。f了解常用腳手架的構造和設計方法;了解腳手架使用安全技術。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構造和各層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剛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領;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層、水泥砂漿防水層、冷膠料防水屋面的構造、性能和做法;了解瀝青膠、冷底子油和冷膠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點。h了解抹灰的分類、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裝飾抹灰面層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種類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點;了解幕墻及金屬飾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體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術中部分的英文專業詞匯。③素質目標:a具備自我學習不斷提高的能力;b具備與人協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備對施工現場出現問題后應急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d具備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不弄虛作假;e具備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
2.2.3考核方式與標準。
①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模式,改進考評標準,在考核內容中增加實踐項目。②評定成績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率、日常抽查結果、匯報、答辯和考試情況,以便做出客觀判斷。③重點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問題的處理能力,適當鼓勵運用創新思維處理實際問題的學生。④考核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的評價。⑤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與實際操作(練習)、成果考核,分別占有60%、40%,其中綜合考核包含上課紀律、考勤、學習態度、日常工作等。
2.2.4課程教學資源。
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實訓資源,實現崗位資格證與職業標準對接,充分運用專業群資源庫中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企業案例資源、標準規范等行業技術資料。①注重教學課件、微課的開發,拓展教學資源。②常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借助多媒體設備開發電子教案,直觀地展示實踐操作過程,使得專業知識不再晦澀難懂,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筆者建議,應該將常用課程內容納入電子教案開發范疇,構建多媒體信息資源庫,促進多媒體資源共享,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③積極推進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诮逃龜底謭D書館、電子論壇、教學網站、電子期刊等主流平臺,全方位開發網絡課程,實現教學手段多元化,改變“教與學”單一化的信息傳播途徑,實現教學資源雙向傳遞,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④產學研合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各企業的資源,進行校企合作,不斷更新課程教學內容。⑤積極開拓課后教學環節,將課程教學組織與管理納入到教學資源建設中。
2.2.5課程實施建議及其它說明
①教學建議。主講教師應對本課程的內容能夠整體把握,在課前應對教授的學生做提前調研分析,掌握學情,做到心中有數,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與學的溝通與和諧,實現課程教學目標。②教學方法。通過對本課程特點和與工作崗位任務分析,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建議以行動導向方式為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靈活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術、訓練技能過程中始終明確學習的目標,將工作流程融入教學流程,通過采用案例、項目任務等方式,提高職業關鍵能力。
3結語
關鍵詞: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考核評價機制,職業能力
近年來,隨著數字信息化技術在各個領域飛速發展,建筑業信息化是建筑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BIM技術作為新常態下一種新興技術正在悄然改變著建筑業的發展模式,由BIM技術引發的建筑業新變革正在顯現。高職院校如何將BIM技術融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順應當前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職院校轉型發展的具體表現,是推動我國建筑行業蓬勃有序、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1BIM的概念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設工程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包括項目決策、實施、使用階段全部應用或其中某個階段應用5D(三維實體+時間+造價)信息技術,進行系統設計、協同施工、虛擬建造、工程量計算、造價管理、設施運行維護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運用BIM技術,可提前預知可能延誤的工期和造價浪費的設計隱患,進而最大限度的減少造價浪費和避免工期延誤,應用BIM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精細信息化管理,可為建筑業提質增效、節能減排創造有利條件,避免資源浪費,從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設工程項目的效益。
2推進BIM的相關政策
201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將BIM技術列為“十二五”重點推廣技術;2015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分別從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工程承包、運營維護單位方面推進BIM技術,并制定了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業甲級資質、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技術、企業管理系統及其他信息技術一體化集成應用;到2020年年末,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新立項建筑、申報綠色建筑的新立項公共建筑和新立項綠色生態示范小區,其中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方面,集成應用BIM技術的項目比率必須達到90%。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結合實際,積極制定出關于BIM技術應用配套激勵政策和措施。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出臺《關于在上海市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隨后,北京、天津、陜西、遼寧、黑龍江、山東、重慶、浙江、福建、深圳、廣東也相繼出臺了BIM技術應用推廣政策與標準。BIM將繼建筑行業甩圖板應用CAD制圖后又一次革命性生產力技術改革,將成為建筑業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將成為建筑業企業項目精細化、集約化、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3實現BIM應用人才培養的模式
3.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建筑行業信息化的迅猛發展,高職建筑類院校原有的課程體系、教材已不能適應建筑業信息化的發展,為了培養出適應現代建筑行業的BIM應用技術人才,高職院校應積極進行市場調研并進行分析,重新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對課程進行合理優化,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將BIM技術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3.2建立健全BIM考核評價機制
為培養出與建筑行業信息化發展相結合的BIM應用人才,可積極探索出并制定BIM技術考核評價機制,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教師便于采取相關措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3加強BIM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習實訓作為高職院校體系的核心內容,它主要用于突出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加強BIM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更有利于高職院校對BIM人才的培養。
3.4提高專職教師的職業能力
教育教學的改革構想,須有好的專業教師來實現。高職院校須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積極組織教師參加BIM技術相關知識培訓、講座等,同時也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3.5將BIM技術應用融合到課程、畢業設計
課程、畢業設計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課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較多的課程要素,而畢業設計又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的最后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課程以及畢業設計,可以使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可以將BIM技術與課程、畢業設計相融合,通過BIM技術,使學生不僅具備了扎實的專業基本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4結語
目前,高職院校將BIM技術運用于人才培養模式還處在探索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
本文系統性地闡述了BIM的概念、BIM技術的相關政策及高職院校BIM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提出BIM教學改革的方法和建議,希望能為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作者:任 寧 徐龍輝 單位: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邱蘭.BIM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168-169.
[2]武斌.BIM技術導向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38-40.
[3]何關培.“BIM”究竟是什么?[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0(3):5-7.
1.1推行執業資格制度,構建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執業資格制度根據所從事崗位設置對應專業,采取全國統一考試取得證書、注冊有效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的辦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取得了執業資格證書就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職業院校建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學生未來就業崗位需要為導向的,根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企業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培養畢業生的崗位和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和開發創新能力。建筑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必須與我國土木工程的發展方向相一致。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建立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圍繞注冊執業工程師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服從社會的需要。研究執業制度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就是要結合土木工程專業自身特點,積極構建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工程素質的適應社會要求的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做到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生涯教育的統一,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1.2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各地要選擇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專業,引導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這就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F代學徒制的發展,是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專業基礎知識的教育與技能實踐培訓相結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為學生半工半讀搭建平臺?!艾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企業和受教育主體的有機結合,企業向學校提供需求及其實訓實習環境,提供高級技術人才;職業學校為學生提供學校教育;受教育的主體具有學徒和學生雙重身份。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教育相結合,有利于職業培訓、有利于頂崗實習中的實踐對接,使學生在學校接受理論教育的同時,在施工企業由技工師父帶領,學習實際操作技術和經驗。高職建筑工程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不高、其他人才培養模式下市場導向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及綜合素質堪憂等種種問題,有利于實現多方合作,有利于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1.3優化專業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是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中教師是很重要的角色,教師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高低。所以,要加強高職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普通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普遍不高,具體到建筑工程專業也大都是一些重視理論教學的水平一般的教師。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師資隊伍的一大特點就是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好的職業技能,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更應會做,才能發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興趣和潛能。因此,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建筑工程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支持建筑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可采取以下措施,如鼓勵教師到建筑企業或施工現場參與實踐、增加實踐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從建筑施工企業、工程監理企業等邀請從事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師要學校做講座,做兼職教師。
2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