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9 16:52:24
序論:在您撰寫乳品安全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有抗奶 危害 檢測 奶源控制
據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消息,一項對中國北方市場的檢測調查結果顯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樣中,抗生素殘留超標居不合格項目第一位,其次是汞和鉛超標。專家認為,影響中國乳品質量安全的殘留超標問題依然值得高度重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司信息分析處黃敏在介紹乳品安全動態時也指出,當前抗生素殘留、體細胞、黃曲霉素超標和蛋白質造假等現象不容忽視。
所謂“有抗奶”,是指抗生素殘留超標的牛奶,與此對應的“無抗奶”就是“抗生素殘留未檢出”的牛奶。
那么飲用有抗奶有什么危害呢?長期飲用“有抗奶”相當于經常低劑量服用抗生素,可能引發三大不良后果如下。
首先,會增加人體內細菌的耐藥性,降低或完全抵消抗生素類藥物的療效,這無異于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將來一旦患病,很可能就“無藥可治”。
其次,青霉素、四環素及某些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長期殘留在牛奶中,能使部分有過敏體質的人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出現蕁麻疹、發熱、關節腫痛等,嚴重時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此外,牛奶中殘留的抗生素會抑制和殺滅正常肌體內寄生的大量菌群,破壞人體腸道內的細菌平衡,降低肌體免疫力,容易引發感染性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已經認定牲畜感染的各種抗藥性病原體可以通過食品傳給人,產生難以治愈的疾病,但這些后果并不是馬上就能顯現出來的。同樣,“有抗常溫奶”中的抗生素殘留給人體帶來的危害也極其具有隱蔽性:它并不像牛奶細菌數超標、異味變質,人們喝了如果出現腹瀉,就會很警惕馬上停喝,但“有抗奶”的不良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短期內不容易為人所察覺。
正因如此,雖然“有抗奶”中的抗生素殘留遠遠少于打針吃藥導致的殘留,其危害性相較而言更為嚴重。
分析人士認為,就現階段而言,高昂的檢測設備和耗材成本、收購成本以及管理培訓等間接成本,是制約企業接軌國際乳品安全標準的主要因素。而在連綿的價格戰和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漲的多重夾擊下,近年來乳品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經出現行業性下滑,再加上缺乏國家法律法規的制約,很多企業既無實施“無抗”生產的動力,也缺乏主動推廣“無抗奶”的動力。
實際上,如果從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而言,目前中國乳品企業已經和世界的先進水平相差無幾。但而真正制約乳品安全的就是原料奶的質量,我國和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所喝牛奶的差異在于奶源質量的差異,而奶源質量的高低則與奶牛養殖模式息息相關。中國草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聲欣石指出,我國牛奶生產的集約化程度低,組織化程度低,牛奶質量難以控制,這增加了出現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可能。據悉,我國奶牛養殖牧場只占30%左右,仍以農戶散養為主,約占70%左右,平均每戶規模僅有2頭―3頭。
專家指出,發達國家奶源模式早已實現“規?;B殖,機械化擠奶”,我國乳業上游發展與其相比雖然有很大差距,但發展方向肯定是要和國際接軌。要實現中國乳品消費全部“無抗”,僅靠部分企業嚴格自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國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修改滯后的國家標準,同時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促使我國奶牛養殖模式由粗放型向規?;?、集約型轉變,以確保乳品源頭的安全。
應戰“無抗化生存”的必備條件是科學檢測。據專家介紹,要想辨別原料奶是否存在抗生素殘留超標,目前有多種方法可供檢測。一是TTC法,但耗時較長且精度無法估計。二是美國Snap檢測法,對于青霉素檢測精度可達到5ppb,幾分鐘即可讓“有抗奶”現出原形;三是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法。此外,繼2002年在業內率先實行“無抗”標準之后,今年光明還在業內率先增加了歐盟ECLIPSE 50方法(簡稱E50方法),對抗生素檢測具有廣譜性,從而更有效地保證了乳品安全。這些方法均需要配置價格高昂的檢測設備和試劑盒,并且要由經過培訓l的專業人士操作方可進行。
但值得關注的是,沒有檢測是萬萬不能的,但檢測也不是萬能的。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不規范的乳品企業的做法是,在對原料奶檢測之后,并不是拒絕收購抗生素殘留超標的生奶,而是壓價收購,用抗殘合格的生奶做酸奶,抗殘超標的做成常溫奶和奶粉。
專家指出,檢測只是實現“無抗”生產的必備手段,要想全面控制抗生素的殘留,最終還是只能從管理著手,因為任何設備在應用于市場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滯后于市場變化的要求,企業不能指望或依賴某一個設備來解決所有現存的問題,不能產生完全依賴檢測設備的心理和操作的控制模式。據悉,“無抗奶”質量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養殖環境、飼料搭配、疾病防治、正確擠奶、設備清洗維護等各個環節,不僅需要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奶源管理工作,如通過完善獸醫服務網絡、健全奶牛健康檔案、將健康牛與病牛分開擠奶、“有抗奶”議價收購另行處理等等來實現原料奶的“無抗”化。
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的目的是控制管理,而非是對原奶中的藥物殘留進行研究分析。相關調查表明,企業在對奶源進行抗生素殘留檢測控制的初期,超標檢出率非常高,而原奶生產供應單位或個人為了逃避檢測,避免交送的原奶被降級罰款,曾經使用了很多辦法,包括使用各種不同的藥物,或是將有抗的原奶摻入無抗的原奶中進行稀釋等等,仍然無法解決企業使用檢測設備對其質量的控制和要求,不僅使奶牛的飼養的成本有增無減,而且使原奶生產的管理越來越混亂,造成經濟上的人為損失。因此,最終絕大多數的原奶生產企業逐步接受了以控制管理為手段,降低奶源飼養生產成本,提高原奶質量的現代化生產管理意識,不僅使生產加工企業的原奶質量有保障,原奶生產供應單位或個人也提高了經濟收入,形成長期穩固的良好合作關系。
對于抗生素殘留檢測超標的奶農、奶站或牧場實行懲罰,不僅拒收其生奶,由其承擔相應檢測費用;對多次違規者將被取消供奶資格。對于那些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生奶抗生素殘留超標或品質不穩定的奶戶或奶站,則要派出自己的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培訓l直到完全改進。
專家表示,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應用,無論是質量管理還是成本控制,企業要完成對奶源的有效管理,實現高質量的產品生產,除了要配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技術外,國內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只有一條:從奶源質量管理抓起,嚴格原奶收購檢測標準,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這種管理概念不僅在目前中國奶源不足、飼養分散、管理困難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今后中國的奶源實行大規模集中飼養管理的必然趨勢和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運榮.中國乳與乳制品安全問題的探討[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2007/09.
[2]田文華.優質安全乳品的生產策略[J].中國牧業通訊,2007/18.
[3]王愛軍.我國乳品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7/09.
[關鍵詞] 乳品產業 質量安全 HACCP體系
一、乳品產業鏈特點
奶產品加工的專業化程度高,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1.原奶收集與篩選和過濾。2.儲藏,對奶脂進行分離及標準化 3.進行巴斯德殺菌(關鍵環節) 4.原奶均質化過程 5.除臭過程6.產品細化過程(加工成液態奶、奶酪、奶粉等)7.包裝以及冷藏8.最終產品的分銷。在這一過程中涉及了農業、工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多個主體。形成了是以種植業為前提、奶牛養殖業為基礎、乳制品加工業為龍頭的長鏈條產業。乳制品產業鏈可以被描述為乳制品沿著農戶、加工企業、配送中心、批發商、零售商及消費者運動的一個網狀鏈條。如下圖:
乳品生產加工過程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決定乳品產業鏈不同于一般制造業,具有生物性、復雜性、地域性、保障性等特點:
1.乳產品自身的生物性
乳制產品的生物性表現在原奶生產過程中,不同的奶牛品種、飼養條件、自然環境等直接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健康營養程度。原奶儲存加工后,要求進行除菌防腐處理,從生產到最終消費者全過程對保鮮的要求很高。在我國一般原奶從生產到加工都在24小時以內。整個從原奶到產成品的物流過程都要求有低溫冷藏設備。乳制品的生物性特點還表現在不可回收加工,過了保鮮期的產品不能再循環利用,必須進行及時處理。
2.乳品產業鏈的管理復雜性
乳品產業鏈的構成主體多,所涉及的產業包括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他們在地域位置,經營規模與管理體制,所有制形式和行為模式差別很大。從不同主體的員工素質上看,包括文化程度較低的原奶加工農戶,也有乳品加工企業受過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員,各種有飼養、產品研發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的知識結構與行為方式相差也大,增加的溝通的難度和管理復雜度。
3.乳品產業鏈分布地域性
根據乳品生產工藝和產品特性,從產奶到加工、經流通貯存到消費者的時間較長。由于乳品生物性和不可回收利用,在保鮮期到來時必須當廢物處理。一方面乳品企業控制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的地域分布來降低經營風險,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傾向于購買新鮮的乳品,導致乳品產業分布具有明顯地域特點。
4.乳品產業鏈的保障性
從需求角度看,幾乎所有用戶是在高度關注乳品質量安全狀況下,進行口味和價格比較而作出選擇。另一方面,乳品作為日用食品,國家對其質量安全也制定出了很多嚴格標準和法制,任何乳品企業無法回避。因此乳品產業鏈必須把保障“質量安全”的目標放在首要位置。
二、乳品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乳品產業鏈長具有自身的特點,對資金和技術要求較高。雖然我國奶業發展迅速,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弊端。在乳品產業鏈涉及的飼料生產、良種培育、奶牛飼養、原奶收購、冷鏈貯運、牛奶加工,流通分銷等環節存在如下一些現象與問題。
1.原奶生產環節中的“小,散、低”現象
從原奶生產組織上看,奶戶與企業彼此獨立,雙方缺乏穩定的利益保障與長期契約。我國奶牛飼養以小規模生產、分散的農戶飼養為主,戶均飼養規模為3頭~5頭,飼養奶牛數量在20頭以上的規模經營比重不到1/40。牛奶飼養分布廣,人?;祀s,分布分散。奶牛單產水平低,2000年我國奶牛年平均單產大約3000千克,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7000千克的平均水平。原料奶質量不穩定,有80%牛奶生產是手工操作,原奶細菌超標、抗生素含量過高等問題一直制約乳制品質量提升。
2.乳品加工企業生產能力低下,缺乏國際競爭力
乳制品加工企業主體以中小型企業為主,2004年干乳制品前10位企業集中度不到22%,市場處于高度分散狀態,雖然近幾年市場集中度呈不斷提高的趨勢,當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有較大差距。據統計,2005年其中日處理能力1000噸以上的企業14家,500噸以上的19家,前100強企業日平均處理能力不到300噸,而國外的大型乳業企業日處理能力平均超過2000噸。
3.銷售流通環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乳品行業是朝陽行業,許多地方政府處于利益考慮保護支持本地企業發展,限制公平競爭進行區域分割。乳品標準不統一,衛生部,農業部,技術監督總局,國家標準委員會等不同部門制定各自標準,使企業往往無法適從。
4.物流運輸環節專業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的乳業物流服務提供商,很少有專業的物流公司提供整套產業鏈物流方案。運輸商很多是個體戶,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有限。而在美國,奶站數量正逐漸減少,牛奶被直接運送到牛奶加工企業所在的城市,由于大型運輸設備增多,運輸時間延長,運輸商不得不尋求規模效率,從而使美國牛奶物流業幾乎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產業,奶業加工商通常不承擔牛奶的運輸與物流(Erba et a1.'4', 1995 )。
三、優化乳品產業鏈質量安全的對策
乳品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影響整體產業鏈的質量安全,并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食用安全。我國乳業進一步發展必須首先提升產業鏈的質量安全,可以從如下幾個主要環節優化產業結構,從而保障質量安全。
1.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以加工企業為核心推動產業鏈的一體化
乳品加工企業是乳品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是發展我國奶業的關鍵因素,也是提升乳品產業鏈運營效率和保障質量安全的主要推動力。通過政策導向,開拓融資渠道、依托優勢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并購重組,形成知名品牌、資本雄厚的大型乳業集團。依靠具有較高管理水平、有很強影響力的加工企業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整合。乳品龍頭企業應當考慮奶站和奶農的利益,推進“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較為穩固的利益共同體,以維持乳業產業鏈中奶源的穩定,通過加強產業鏈間不同環節的協作,逐步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均分的產業化鏈條。
2.積極引導科學消費觀念、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乳品消費需求的發展與變遷是促進乳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原動力。要引導消費者科學消費、健康消費,通過廣告宣傳是廣大居民真正認識到喝奶的好處,養成喝奶的習慣。本土乳品企業要調整優化乳品結構,通過產品創新開發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多種多樣的產品系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誠度,塑造良好企業形象。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杜絕不合格品上市,對假冒偽劣產品生產者,加大處罰力度,堅決處理決不姑息,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
3.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質量安全檢測和追溯體系
乳制品產業鏈涉及奶農、飼料生產商、獸醫、收奶員,及加工、貯運、銷售人員到最終消費者各種角色,一個環節存在疏忽就可能造成乳中抗生素殘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嚴重的安全與健康風險。因此必須提高乳業產業鏈上全體成員的質量安全意識,消除隱患,各個環節嚴格把關,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
由于乳品產業鏈中環節之間的聯系比較脆弱,建立有效的信息的獲取、管理與交換是成功實施食品安全跟蹤與追溯的關鍵。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把相關乳品企業(或個人)利用Internet技術結成動態聯盟,提高乳品產業鏈的信息傳遞效率,從而可以建立從農場到餐桌的產業鏈HACCP體系(HACCP即“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對可能發生在食品加工環節中危害進行及時評估,預防食品安全問題。HACCP體系目的是保證消費者的食用安全,目前被國際組織認為是提高食品安全的基本手段,它在發達國家已廣泛采用,我國大部分生產企業也申請并通過了HACCP認證,但對于牛奶的生產、銷售、貯運環節中的HACCP則很少也難于執行,因此需要產業鏈上核心企業盡快按照HACCP原則制訂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質量安全規程。通過Web技術的集成,完整的生產、運輸與銷售過程信息,對乳品產業鏈的每個階段、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真實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在發生了食品安全問題后快速響應,確定原因從而明確界定乳品產業鏈不同環節相關主體的責任,進而消除安全隱患。
4.積極發揮政府、行業協會作用,完善配套服務
政府必須加強對乳業扶植,制定優惠政策,在稅收、信貸、保險等方面給予乳品產業鏈相應扶植。通過政策和市場兩方面的力量積極引導乳品行業投資、產業結構、區域分布趨于合理化。要充分利用國家各種農業科技跨越發展計劃,加強奶業技術的自主研發。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加大良種繁育、飼養技術的推廣,提高奶牛單產水平。推廣實施胚胎移植工程、先進、實用的奶牛飼養配套技術,推行規范化飼養和機械化擠奶,強化疫病防治。
另外,還要積極消除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協調各主管部門形成統一的政令與制度,避免“政出多門”。加大法制法規建設與執行力度。 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健全包括乳品在內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及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
發揮行業協會和各種自助合作組織的作用,積極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特別是優化物流服務。同時開展提高奶弄奶牛飼養與日常管理的技術培訓,開展疫病防治知識、質量安全、政策法規普及的等社會化服務。
參考文獻:
[1]FAO(1999).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Wei Anning and viney Andew (1999) China Dairy Economy Demand supply and Trade
[3]Griffin Michael (1998)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
[4]付小波等:中國奶業生產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與對策.國農學通報,2005(8)第21卷8期
[5]顏景辰:中國奶業發展前景與展望.世界農業,2004(1)
[6]劉成果:乳品質量安全是奶業的生命線.中國奶業,2004(6)
[7]孫世民等:我國優質豬肉生產組織模式的選擇.中國畜牧雜志,2004(5),32~34
[8]韓高舉:中國奶業發展問題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論文,2005,3
[9]李傳威:乳品加工業可持續發展與對策研究.東北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論文,2004,6
[10]何玉成 李崇光等:中國原奶生產與乳品加工之間縱向組織關系研究.農村經濟,2003(6):6~10
關鍵詞:社會責任 乳品企業 評價指標 實現機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乳制品的需求日益擴大,乳品企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近年來,乳品行業的競爭態勢日趨加劇,雖然國家的監管力度不斷增強,但乳制品的質量安全事件卻時有發生,甚至還出現乳品企業間的惡意炒作,不僅危害了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和奶農的切身利益,還影響到乳品企業的長期效益和中國乳業的健康發展。這充分暴露出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和乳品行業監管的漏洞。因此,如何有效地評價以及真正地實現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已成為一個具有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的重要課題。
一、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眾說紛紜,目前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筆者認為,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乳品企業作為國家的公民之一,應以企業與社會互動共贏為最基本的經營理念,并將其融入到企業的各項日常運營活動之中,不僅要對股東、債權人、員工,還要對消費者、奶農、經銷商、競爭者以及社區、社會承擔力所能及的經濟、法律、倫理、慈善等方面的責任。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價值的坐標,是企業行動的指南,是企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秘訣。
二、乳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指標體系
按照西方國家的社會責任標準來評價中國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以企業社會責任層級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根據乳品行業的經營特點和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內涵,構建了一套乳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該指標體系既符合企業社會責任的一般標準,又符合中國乳品企業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有助于乳品企業隨時監測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既可以對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現狀進行橫向比較,也可以對一個企業不同時期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進行縱向比較,正確認識自己承擔社會責任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實現與利益相關者的多贏互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更真實、全面、深入地了解企業,更好地監督乳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還可以為自己的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當然,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乳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側重點是有差異的。
三、乳品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對策建議
通過建立企業、政府、行業協會和社會的長效聯動機制,提升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效應,推動企業、乳業和社會健康、和諧、持續發展。
1.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首先,要提高乳品企業管理者的社會責任意識,不能功利性地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只有在符合國家法律的硬約束和社會倫理的軟約束的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才能持續發展。其次,要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文化氛圍,至上而下地將社會責任意識灌輸到每一位員工的頭腦中,落實到每一位員工的行動中。最后,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常態,主動根據乳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指標體系,定期評價、管理、改善并及時披露自己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構建外部激勵機制。首先,政府應成為乳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助推器,大力宣傳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倡導企業積極參照社會責任評價的指標體系踐行社會責任。通過政府補貼、稅收優惠來補償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過程中的一些損失,鼓勵并支持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其次,行業協會可以參照社會責任評價的指標體系,每年對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全方位地評價,評選出“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最后,媒體應對“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進行輿論宣傳,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從而影響社會公眾的購買決策和乳品企業的銷售收入。
3.建立外部監督機制。首先,應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乳品企業的經營活動,對踐踏社會責任的企業行為加大懲戒力度。其次,政府應明確農業、衛生、質檢、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等各個部門的監管職責,不能僅僅依賴乳制品的抽檢結果進行監管,而應對乳品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監控,尤其要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結果提供的預警信息,督促乳品企業全面實現自己的社會責任。最后,行業協會、媒體和社會公眾都應加入監督乳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隊伍,形成一個高效多層的監督機制,促進乳品企業實現自己的社會責任。
相信通過構建立體多維的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機制,我國乳品企業一定能真正擔負起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生產出更加安全、健康、營養的乳制品,實現企業、乳業、社會的良性發展和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張喜才,張利庠.中國乳品行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一)[J].中國乳業,2009(10):21
論文摘要:經過10年超常規發展,中國奶業如今似乎到了瓶頸期,三聚氰胺事件給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中國乳品業今后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本文以蒙牛乳業為例,運用SWOT模型,對該行業進行分析。
縱觀中國乳業1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乳業雖然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迅速。奶業總量翻了兩番,至2006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排行第三的產奶大國。中國乳業的飛速發展似乎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又一個春天。直至三聚氰胺事件人們才意識到連續快速發展隱藏的泡沫成分。此次事件根源在于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合理、監管體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國內乳品業遭受巨大打擊,消費者對國內奶業失去信任,外資乳企加快擴張中國市場的步伐,國內乳企喪失了與外資乳企在高端奶競爭中已有的優勢。就連蒙牛、伊利這兩個國內知名大品牌也難逃厄運,連續虧損、金融危機使蒙牛面臨著被外資控購的危機,人們開始懷疑,中國乳業真的到了“過冬”的時候?本文以蒙牛乳業為例,運用SWOT模型,對該行業進行分析。
一、 蒙牛乳業的發展過程
1999年7月,蒙牛乳業成立,注冊資本1398萬元。從1999年到2005年,蒙牛銷售收入從4365萬元躍升至108億元,短短七年時間,蒙牛增長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經歷了神話般的發展,創造了在誕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個乳品企業的銷售奇跡,榮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第一名”。從2008年9月11日 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開始,中國乳品行業的 “汶川大地震”爆發了,中國奶制品行業似乎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體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機遇與威脅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該冷靜思考的時候。
二、外部機會分析
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消費者信任感增強: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乳品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的一次機會,蒙牛乳業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安全,以此為契機,增強消費者對其產品的忠誠度。前段時間,“額外”召回承受幾十億損失的蒙牛,成為液體奶市場恢復最快的品牌,在責任與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誠信”這個最重的砝碼。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重新將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購的必需品名單。蒙牛主動背負巨額損失的誠信舉措,贏得了眾多消費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銷量的增長。政府政策支持: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對乳業一直很重視,1997年將乳業列為重點支持產業,2007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奶業發展目標,加大了奶業扶持力度。潛在需求巨大:中國人多年養成的喝奶習慣不會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變,“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國外品牌價位高仍然是多數人難以逾越的檻,內地品牌機會依然存在。中國消費者市場巨大,城鎮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費水平。
三、外部威脅分析
外資惡意收購:由于信貸緊縮,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將4.5%的股份抵押給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蒙牛股價嚴重縮水,導致原先抵押的股權價格已經嚴重與價值不符,蒙??赡苊媾R著有敵意的收購對手購買這些被抵押的股權,其控制權的歸屬受到嚴重威脅。潛在競爭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國乳品業重新洗牌,很多鐘情蒙牛乳品的消費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對國內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選擇國外品牌,這些都構成蒙牛乳業的外部威脅。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國13億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費者只有6000萬人,由于長期不消費乳制品,大部分人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癥狀,使人們不喜歡消費乳制品的現狀惡性循環。
四、內部優勢分析
品牌效應,忠實的消費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論是味道還是產品質量,一直被消費者認可,大品牌的優勢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誠消費者,不會因為三聚氰胺事件而斷然否決他們一直鐘情的品牌。企業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構建和踐行了企業文化的三條主線:一是大勝靠德,講責任,重使命。蒙牛從始至終致力于營造一個追求正確、崇尚正義、充滿正氣的“三正氛圍”,造就“三全員工”——全心、全力、全時;二是大智靠學,講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創,講品德,重創新。通過卓有成效的企業文化,推動了蒙牛的迅速發展,使品牌越打越響。領導者魅力:蒙牛的成功與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義氣,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大氣財富觀,這成為組織凝聚力的重要來源,也是蒙牛團結奶農、經銷商等價值鏈伙伴的原因。創業時,牛根生憑借個人魅力將原伊利的一干大將拉攏過來,形成蒙牛的團隊骨干,可以說蒙牛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這位領導者。
五、內部劣勢分析
全員素質的提升:蒙牛盡管過去有著奇跡般的發展速度,但是人員構成比較草莽,素質參差不齊。在新的市場挑戰之下,目前的人員構成能否支撐持續高成長將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管理系統的升級換代:以蒙牛為代表的眾多中國企業,以績效導向為管理體系,高業績目標服務的實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隨著未來的市場變化,“舊版”管理體系必將被淘汰。資金鏈斷裂:金融風暴、三聚氰胺事件無不給蒙牛乳業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連續虧損使蒙牛的現金流斷裂,目前還面臨被外企惡意收購的危險,蒙牛能否順利度過難關,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乳品業高速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很多泡沫成分,現在整個乳業發展給人們的總體感覺體現在兩個字:“快”和“亂”。這種不和諧的發展勢必造成乳業經濟的衰退,可以說三聚氰胺事件是一個導火索,引出的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涉及到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涉及“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國民健康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予以關注。
參考文獻
[1]毛遠華.蒙牛文化的啟示.《中國有色金屬》[j].2008,15:59.
[2]劉帥,劉亮.我國乳業的swot分析.《中國乳業》[j], 2008,6:17-19.
[3]魏琢.看蒙牛品文化.《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j].2008,1.
論文摘要:經過10年超常規發展,中國奶業如今似乎到了瓶頸期,三聚氰胺事件給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中國乳品業今后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本文以蒙牛乳業為例,運用SWOT模型,對該行業進行分析。
縱觀中國乳業1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乳業雖然起步晚、起點低,但發展迅速。奶業總量翻了兩番,至2006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排行第三的產奶大國。中國乳業的飛速發展似乎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又一個春天。直至三聚氰胺事件人們才意識到連續快速發展隱藏的泡沫成分。此次事件根源在于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合理、監管體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國內乳品業遭受巨大打擊,消費者對國內奶業失去信任,外資乳企加快擴張中國市場的步伐,國內乳企喪失了與外資乳企在高端奶競爭中已有的優勢。就連蒙牛、伊利這兩個國內知名大品牌也難逃厄運,連續虧損、金融危機使蒙牛面臨著被外資控購的危機,人們開始懷疑,中國乳業真的到了“過冬”的時候?本文以蒙牛乳業為例,運用SWOT模型,對該行業進行分析。
一、蒙牛乳業的發展過程
1999年7月,蒙牛乳業成立,注冊資本1398萬元。從1999年到2005年,蒙牛銷售收入從4365萬元躍升至108億元,短短七年時間,蒙牛增長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經歷了神話般的發展,創造了在誕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個乳品企業的銷售奇跡,榮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第一名”。從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開始,中國乳品行業的“汶川大地震”爆發了,中國奶制品行業似乎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體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機遇與威脅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該冷靜思考的時候。
二、外部機會分析
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消費者信任感增強: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乳品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的一次機會,蒙牛乳業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安全,以此為契機,增強消費者對其產品的忠誠度。前段時間,“額外”召回承受幾十億損失的蒙牛,成為液體奶市場恢復最快的品牌,在責任與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誠信”這個最重的砝碼。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重新將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購的必需品名單。蒙牛主動背負巨額損失的誠信舉措,贏得了眾多消費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銷量的增長。政府政策支持: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對乳業一直很重視,1997年將乳業列為重點支持產業,2007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奶業發展目標,加大了奶業扶持力度。潛在需求巨大:中國人多年養成的喝奶習慣不會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變,“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國外品牌價位高仍然是多數人難以逾越的檻,內地品牌機會依然存在。中國消費者市場巨大,城鎮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費水平。
三、外部威脅分析
外資惡意收購:由于信貸緊縮,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將4.5%的股份抵押給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蒙牛股價嚴重縮水,導致原先抵押的股權價格已經嚴重與價值不符,蒙牛可能面臨著有敵意的收購對手購買這些被抵押的股權,其控制權的歸屬受到嚴重威脅。潛在競爭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國乳品業重新洗牌,很多鐘情蒙牛乳品的消費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對國內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選擇國外品牌,這些都構成蒙牛乳業的外部威脅。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國13億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費者只有6000萬人,由于長期不消費乳制品,大部分人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癥狀,使人們不喜歡消費乳制品的現狀惡性循環。
四、內部優勢分析
品牌效應,忠實的消費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論是味道還是產品質量,一直被消費者認可,大品牌的優勢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誠消費者,不會因為三聚氰胺事件而斷然否決他們一直鐘情的品牌。企業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構建和踐行了企業文化的三條主線:一是大勝靠德,講責任,重使命。蒙牛從始至終致力于營造一個追求正確、崇尚正義、充滿正氣的“三正氛圍”,造就“三全員工”——全心、全力、全時;二是大智靠學,講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創,講品德,重創新。通過卓有成效的企業文化,推動了蒙牛的迅速發展,使品牌越打越響。領導者魅力:蒙牛的成功與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義氣,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大氣財富觀,這成為組織凝聚力的重要來源,也是蒙牛團結奶農、經銷商等價值鏈伙伴的原因。創業時,牛根生憑借個人魅力將原伊利的一干大將拉攏過來,形成蒙牛的團隊骨干,可以說蒙牛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這位領導者。
五、內部劣勢分析
全員素質的提升:蒙牛盡管過去有著奇跡般的發展速度,但是人員構成比較草莽,素質參差不齊。在新的市場挑戰之下,目前的人員構成能否支撐持續高成長將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管理系統的升級換代:以蒙牛為代表的眾多中國企業,以績效導向為管理體系,高業績目標服務的實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隨著未來的市場變化,“舊版”管理體系必將被淘汰。資金鏈斷裂:金融風暴、三聚氰胺事件無不給蒙牛乳業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連續虧損使蒙牛的現金流斷裂,目前還面臨被外企惡意收購的危險,蒙牛能否順利度過難關,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乳品業高速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很多泡沫成分,現在整個乳業發展給人們的總體感覺體現在兩個字:“快”和“亂”。這種不和諧的發展勢必造成乳業經濟的衰退,可以說三聚氰胺事件是一個導火索,引出的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涉及到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涉及“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國民健康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予以關注。
參考文獻:
[1]毛遠華.蒙牛文化的啟示.《中國有色金屬》[J].2008,15:59.
[2]劉帥,劉亮.我國乳業的SWOT分析.《中國乳業》[J],2008,6:17-19.
[3]魏琢.看蒙牛品文化.《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J].2008,1.
關鍵詞:乳品;消費結構;消費政策
黑龍江省是全國乳品加工企業最多的省份。黑龍江省奶牛存欄、奶類產量、奶粉產量、乳制品產量、乳品加工企業、乳品工業產值都居全國前列,其乳品行業呈現出快速繁榮發展的景象。但與之對應地,全省乳品消費狀況卻不容樂觀。
一、黑龍江省乳品消費現狀
(一)人均消費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黑龍江省在乳品生產和乳品加工方面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在乳品消費方面則比較落后(見表1、表2)。
黑龍江省奶類產量穩居全國第二位,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黑龍江省奶類人均占有量也位居全國第二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但人均乳品消費量還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黑龍江省奶類人均占有量是北京奶類人均占有量的3倍左右。但人均乳品消費量相差懸殊,2005年黑龍江省人均乳品消費量僅是北京人均乳品消費量的42.2%,2006年比值為46.1%,2007年比值為56.2%。黑龍江省是鮮奶產量大省但卻是乳品消費小省,黑龍江省應借助自有的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本土市場,提高本省居民的乳品消費,進一步促進黑龍江省乳品行業的發展。
(二)消費結構不斷改善
黑龍江省居民消費的乳品種類中,液態奶的消費逐漸取代并超越了奶粉的消費,而價格相對較高的酸奶的營養價值也逐漸被消費者了解和接受,所以酸奶的消費量有明顯的增長趨勢和增長空間。冰淇淋的消費從以前單純的防暑降溫發展成為一種時尚休閑的消費方式。乳制品的消費人群也從嬰幼兒和老年人向社會各個階段的人群擴展。在國外受歡迎的奶酪和黃油在黑龍江省居民乳品消費中的比例則相對很低。
(三)消費人群多元化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意識的轉變,乳品的消費人群從以前的嬰幼兒和老年人逐漸向大眾消費者擴展,液態奶和酸奶市場迅速發展,消費人群也迅速增加,消費者中以學生為主;由于大街小巷上都有冰淇淋的冷柜,所以冰淇淋的消費者眾多。奶粉的消費者則是嬰幼兒、孕婦和老年人為主,學生為輔。
(四)消費區域性差異較為明顯
消費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城鎮和農村人均消費乳品量相差懸殊。
通過表3可以看出黑龍江省乳制品的消費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城鎮和農村人均消費乳品量相差懸殊,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乳品消費是農村居民乳品消費的10.3倍,2006年為11倍,2007年為7.2倍。我國有13億人口,其中9億是農民,可見農村是乳品企業可以深入開發的市場。農村在乳品消費量上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二、影響黑龍江省乳品消費的因素分析
(一)需求因素分析
1、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意識的轉變,更多的人形成了消費乳品的習慣,但是在農村消費者還沒有形成消費乳品的習慣。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民已經有能力進行日常的乳品消費。通過查閱黑龍江省統計年鑒我們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的飲食結構,奶制品的消費最低,農村居民人均消費的酒和飲料的總量大約是其消費奶及奶制品總量的3倍左右,可見農民沒有形成乳品消費的習慣,所以農村乳品消費量一直偏低。如果農民形成消費乳品的習慣,農村的乳品市場就會快速繁榮起來,給農民飲用乳制品提供便利的條件,進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
2、人均收入水平。大部分城鎮居民基本上已形成飲用乳品的習慣,所以我們通過分析城市居民人均乳品消費支出來分析收入與乳品消費之間的關系。對表4中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下,sig值為0.001,所以相關系數是顯著的,相關程度達到0.954,可見乳品消費與收入水平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愿意支出的乳品消費也隨之增加。
3、營養知識和保健意識。營養知識和保健意識是制約人們乳品消費的另一個影響因素,因為早期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沒有形成強烈的營養意識,所以對食物消費沒有科學合理的觀念,其中就包括乳制品的消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意識和健康意識也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個人及身邊人的健康,牛奶也成為人們彼此送禮的選擇。消費者科學、合理的消費意識在逐漸形成并有待于繼續提高。
4、城市化水平。黑龍江省城鎮居民的乳品消費量遠大于農村居民的乳品消費量,分析原因,首先是城鎮居民購買乳品具有便利的條件,其次是城鎮環境消費觀念和營養意識的引導,使得城鎮居住的人群愿意消費乳制品。因此,城鎮人口的增加,必然會帶動乳品消費的增加。
(二)供給因素分析
1、乳品質量。由于鮮奶是極其易腐產品,對衛生條件、儲藏、運輸及加工工藝要求嚴格。2004年的《中國居民奶品消費調查報告》顯示,44%的消費者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奶品質量的承諾,45%的消費者不相信奶品生產商對原料奶來源有很好的控制。乳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打擊了消費者對乳品安全的信任度,影響了乳制品的銷售,對處于成長期的中國乳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對乳品消費者進行的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蒙牛和伊利的產品,分析原因首先是蒙牛、伊利的品牌信譽度較高,因為二者分別具有豐富優質的奶源并在奶牛養殖地配有各自的奶站,能夠衛生、保質地收購生鮮乳;其次是二者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其美譽度明顯提高,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2、價格和產品細分。我們通過對消費者市場的調研發現,大多數消費者都是購買固定幾個品牌的乳制品。所以當某一品牌產品進行促銷或是降價,必然會增加這一品牌乳品的銷售。乳品市場品種的多樣化迎合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所以企業應在現有產品基礎上繼續研發新品種,打造各自的產品特色,在擁有各自忠實消費者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新的消費者。
3、銷售服務。購買乳品的便利性對乳品的消費也有一定的影響。城市中從大型超市到社區倉買到街邊便利店,因地點不同銷售乳品的品牌、種類各不相同,消費量也有明顯的區別。冰淇淋的銷售廣泛,大街小巷里都可以找到冰淇淋的冷柜,所以冰淇淋的銷量較高。農村的乳品供應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嚴重制約了農村居民消費者對乳品的消費。
(三)宏觀政策
我國政府對國民素質的重視逐漸加強,在2000年提出了“學生飲用奶計劃”;2002年,農業部正式啟動“奶業行動計劃”;2006年4月,總理在重慶視察乳業工作時,表達了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斤奶的愿望;2008年黑龍江政府制定了《黑龍江省千萬噸奶戰略工程規劃(2008-2012年)》,通過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黑龍江省乳品行業處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下,正快速穩步的發展。
三、促進黑龍江省乳品消費的策略
(一)促進乳品產業一體化,保證乳品質量安全
建立乳業產業一體化,把奶農和企業的利益連在一起,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方式,實現從奶牛飼養到生鮮乳收購,從原料乳運輸到乳品加工,從乳制品的銷售到問題反饋系統,各個環節都應建立完整的檢測系統和監管機制,從原料奶保證乳品質量的安全,從乳品的售后服務保證問題反饋機制的暢通,保證消費者喝上放心奶。
(二)加強乳品知識宣傳,引導消費者消費乳品
以政府做代言人,做好乳品知識宣傳工作,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和廣播等方式宣傳乳品營養知識,使更多的人意識到乳品對提高人民素質的重要作用,讓更多的群體加入到消費乳品的行列。各乳品企業要繼續做好“學生飲用奶計劃”,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并要抓住時機努力把乳品市場深入到農村的每條街道。
(三)轉變農村居民消費觀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
乳品企業的競爭已經趨于同質化,所以應轉變角度,進行農村市場的開發來增加企業產品的銷售。開發農村市場首先應改變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使農民深刻意識到乳品的營養價值,讓農民用有營養的乳品來代替對身體有害的煙酒消費,進而逐漸培養農民飲用乳品的習慣。其次應注重小學生的市場開發,讓消費者從小形成飲用乳品的習慣,進而成為長期消費者。
(四)開發乳品新種類,擴品消費市場
隨著奶類消費水平的提高,價格已不是制約乳品消費的主要因素,品質和口味成為人們購買乳品考慮的主要因素,酸奶、奶酪等高附加值產品將更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各乳品企業在保證出各自產品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個性的消費者,生產適合消費者習慣及口味的新產品;企業要繼續致力于高端產品的開發,生產出更多的健康、營養、高品質的乳制品。
(五)發揮乳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用,全面提升乳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乳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由乳品企業、相關大學和科研機構組建而成,聯盟以企業為主體,由于科研項目任務由企業直接提出,因此能夠最為直接有效地解決行業內的重大共性技術問題,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并且建立核心技術標準,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技術創新。乳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有效地實現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三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突破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全面提升我國乳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乳業發展的特點已由過去的資源約束型轉變成為市場約束型。黑龍江省乳品消費仍然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需要調動政府、乳品企業、消費者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共同促進黑龍江省乳品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黑龍江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2、程瑞紅.中國乳品消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5).
3、馮宏偉.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乳品消費問題分析[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6(4).
4、乳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京成立[EB/OL].省略/kjrb/content/2009-11/23/content_127196.htm.
關鍵詞:乳品分析;實驗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080-03
乳品分析作為乳品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乳品科學的發展、乳品加工業的進步和乳品安全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因此,任課教師如何教好本門課程,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適應乳品行業和工業的發展需要,如何把學生培養成既能動手,又能動腦,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崗位實踐能力,能夠勝任一線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實踐技能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是任課教師必需思考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驗、實踐協調互補
乳品分析是理論跟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不僅要在課堂上講解乳的組成、設備原理和操作,更要將乳品工業中一些成功的檢測方法和生產中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中。長期以來,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學生只是被動地按部就班依照實驗教材而進行,實驗技能收效甚微,實際動手能力也未能得到培養和訓練。理論課與實驗手段以及工廠中實踐操作不能有機結合,主要表現出學生對基本概念死記硬背、對其含義理解不透、能簡單操作設備,但不了解該過程的目的,一旦出現問題,就無所適從,不知原因。
理論為實踐提供基礎,實踐又為理論強化提供支撐。通關啟發式教學提升理論教學效果,著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凱式定氮法測定乳蛋白質的實驗中,在理論教學中,首先明確含氮元素是蛋白質區別其他有機物的理論主線,然后通過消化、蒸餾和滴定等過程進行氮的轉化和測定,通過各步驟的化學反應變化,闡明各個實驗步驟的原理、變化和現象,啟發學生在實驗設計過程中可能會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和試劑。在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演示教學功能,將往屆實驗授課錄像內容作為授課演示實驗錄像,可以更加直觀的認知每種檢測實驗儀器和裝置,學生能夠自己完成檢測設備的連接,很好的理解了每種檢測方法的原理,并能夠掌握實驗操作基本過程和注意事項,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增加了學生感性認識,鞏固了理論知識,加強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有效地改善了乳品分析理論與實驗課程學習效果。
二、綜合設計性試驗設計與實踐
綜合設計性實驗是指學生在具有一定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運用某一課程或多門課程的綜合知識,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是從原料的購買、實驗方案的設計到實驗過程的實施和總結,學生完全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自2008年本課程設置了一系列綜合設計性實驗,以《花色凝固性酸奶研制及品質評價》為例,學生查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產品標準、微生物學檢驗、理化檢驗和食品添加劑使用規范等相關的資料,學生們設計了酸奶的制作工藝,選擇檢測項目和方法,圍繞原料乳的相關指標如感官評價、新鮮度試驗、脂肪、蛋白質、干物質、密度、雜質度、冰點及抗生素等,并對成品酸奶的質量指標進行評價,如感官評價、全脂干物質、脂肪、蛋白質、酸度以及乳酸菌數,使學生對原料乳和酸奶的相關標準、檢測指標及標準作系統、全面的理解。最后,根據檢測分析的結果,對產品的生產過程,如產品加工方案設計、生產過程管理等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不僅僅熟悉了實驗的操作過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設計試驗和品質控制的檢測方法。
隨著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大大增加,由于這些實驗比較復雜,所需時間較長,計劃內實驗學時難以滿足,這就需要課外開放學時來完成。開放實驗室開放大大滿足此項需要,起到輔助教學作用。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利用實驗室現有的條件,選擇實驗項目,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2]。2009年以來,與乳品分析相關的開放實驗項目有“菊粉對酸奶品質特性影響的研究”、“花香型酸奶工藝和配方的研究”、“紫薯牛奶的研制”、“酸凝奶酪的研制”、“豆乳酸奶生產研究”、“低脂酸奶品質改良研究”、“低脂干酪品質改良研究”等30余項,通過這些開放實驗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同時為學生大四畢業論文的實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學生還可以參與到老師的科研中去,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科研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接觸到一些大型儀器的使用,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開展實驗技能大賽
實驗技能大賽作為一種新的實踐教學改革和教學效果評價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根據乳品分析的教學內容,面對乳品工程專業的學生,開展校內和校外綜合實驗技能競賽,交流學習經驗,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舉辦學生實驗技能大賽,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實驗技能大賽中暴露出來的錯誤和問題,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實驗指導,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和能力。因此,實驗技能大賽是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的一種新的有效舉措。在校內,在班級內和班級間舉行實驗技能比賽,主要選擇比較簡單的實驗,如酸奶的酸度測定以及干物質測定的測定,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分析方法的選擇、分析天平的使用、標準溶液的準確配制和標定、滴定終點的識別與控制、有效數字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處理等方面。由指導老師對學生的操作和數據處理進行評分,對獲獎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評價并計入平時成績或考核成績。在學校之間,則通過綜合設計實驗來進行比賽?!暗つ崴箍吮?、“諾維信杯”、“蒙牛杯”、“盼盼杯”等不僅鍛煉了學生們乳品分析實踐能力,而且也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意和就業能力。五年來,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畢業生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眾多從食品學院走出的畢業生已逐漸成為支撐國家食品業發展的領軍人物和國內外知名專家。
四、基于崗位需求的實驗實踐
乳品分析課程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均很強,該課程涉及對乳品一般成分、乳品基本理化指標、乳品中的營養成分,以及乳品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微生物污染進行分析和檢驗,強調對乳品企業生產前原輔材料的檢測、生產過程中對半成品的檢驗和生產完成后對終產品的檢驗,從而達到在生產各個環節保證乳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國家對乳品安全非常重視,在2010年衛生部公布了《生乳》(GB19301-2010)等66項新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乳品產品標準15項、生產規范2項、檢驗方法標準49項,檢驗方法占據74%,說明國家對乳品安全檢測的重視程度。
為了使在校學習到的理論和實驗課程能更好的適用于將來的工作崗位,本課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從乳品企業崗位入手,分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完成工作需要的綜合能力[3]。與乳品分析有關崗位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1.企業原輔材料的檢驗。優質原料生產優質產品,企業對原輔材料設置了嚴格的檢驗程序,是眾多環節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環。只有在原料采購的環節進行嚴格的驗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產品的品質和安全;
2.半成品的檢驗和控制。在乳制品加工過程中,企業為了防患于未然,往往要對生產過程中半成品的相關指標進行檢驗,該類指標的檢驗大多與成品質量的某些關鍵參數有關,只有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監控和及時預警,才能更好地保證成品質量;
3.成品的檢驗。重點監測乳制品的基本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和食品添加劑種類與含量,其結果關系著乳制品能否順利出廠,對其能否進入到流通環節和實現其價值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學生只有具備基本的合格原料乳和輔料組成的分析判斷能力,才能做好原輔材料的采購驗證;只有具備各類乳制品生產關鍵控制點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確把握食品生產工藝的關鍵環節,從而對關鍵環節重要指標進行監控檢驗,實現對生產過程中產品殘次率的控制;只有具備乳制品理化和微生物指標的檢驗能力以及重要食品添加劑的檢測能力,才能保證乳制品安全出廠和消費者安全食用。
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出學校理論與實驗與企業需求相協調統一。充分體現乳制品檢驗項目真實性與有效性、檢驗方法的適宜性和時效性、教學內容與工作情況一致性、學生與企業員工相容性。另外,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產品檢測所用到的儀器以紫外分光光度計、酸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大型設備為主。因此課程大幅度提高精密儀器在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強化儀器的操作、檢測的原理以及結果分析,使學生對乳品分析課程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更好地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對于那些生產實踐中很少應用到的方法,不作為授課的重點,甚至有的內容可以刪去。
乳品工程專業在學生最后1年的實踐環節,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乳品分析綜合實踐能力。目前我校有三個實踐基地:國乳中心、蒙牛集團和飛鶴乳業。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承擔企業的工作任務,由企業兼職教師指導,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務.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規范、熟練的操作技能,而且體驗和感受到企業文化,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在專業技能、實踐經驗、工作方法、團隊合作等方面得到提高。
五、結束語
在我國,牛奶已經由個別群體的營養保健品轉變為大眾的大宗食品,特別是嬰幼兒、兒童、老年人以及大中城市的居民,牛奶消費正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乳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來,我國乳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尤以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和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為代表,影響惡劣。分析檢測是乳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環節,關系到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同時檢測結果也是乳品安全監管的法律和標準等制度實施的重要依據。但由于我國乳制品質量安全的檢測設備設施陳舊落后、自動化和精密程度較低,更多的是依靠檢測人員的經驗和肉眼判斷。同時現有的檢測機構缺乏相應的技術儲備和適應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檢測人員不能有效掌握可操作技術,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檢測結果,并影響執法水平和監管力度[4]。為此,作為專業教師提高乳品分析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不斷地探索,才能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對培養適應新世紀乳品行業的實用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曉東,杜鵬,孔保華,鄭冬梅.乳品工程專業創新型“3+1”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研究與實踐[J].東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12,(10).
[2]王麗娜,付華峰.如何提高食品分析實驗的教學質量[J].廣西輕工業,2010,(6).
[3]胡二坤,李亞欣.基于工作崗位要求的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