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7 17:47:32
序論:在您撰寫文化商品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文化商品及其界定標準。
所謂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換的文化勞動產品或文化勞動服務。我們一般把通過人類精神和物質生產勞動而生產的文化與其載體的結合體,稱為文化勞動產品或文化勞動服務。文化勞動產品一般是以物質作為文化的載體體現的,表現為物態形式,而文化勞動服務則一般是以人的活動作為文化的載體體現的,表現為非物態的活動形式。如電影光盤可認為是一種文化勞動產品,而正在上演的舞臺戲劇對消費者而言,則被認為是一種文化勞動服務。
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能否成為文化商品,具有兩條判別標準:第一,精神效用標準。一般物質產品的本質具有物質屬性,主要是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的需要。而文化商品的效用主要不是取決于其物質載體的自然屬性,而是決定于其精神或思想內容的屬性;不是取決于對人們物質需求的滿足,而是決定于對人們精神的滿足。雖然有些文化商品具有物質形態,但其物質形態只是人們所需求精神的物質載體,如人們購買光盤,需要的不是光盤本身,而是光盤中所包含的音像內容;人們購買書籍,也不是需要書籍本身的紙張,而是書籍中記錄的內容??傊鳛槲幕瘎趧赢a品的文化商品,可能會有多種效用(包括物用效用),但精神效用卻是文化商品的標志性效用,不具有精神效用或者精神效用不是該商品的最主要效用的商品,決不是文化商品。
第二,交換對象標準。文化勞動產品或文化勞動服務只有在作為人們的交換對象時才能成為文化商品。從勞動價值論來看,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本身具有作為等價交換的價值基礎,能夠作為商品進行等價交換。而從現實性來看,當人們以生理與生存為主的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后,在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在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正是這種需求領域的發展趨勢,為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奠定了現實的市場基礎,從而使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成為文化商品由可能變成了現實。
二、文化商品有別于一般商品的經濟特性
(一)文化商品的生產與需求有別于一般商品
1,文化商品的生產。文化商品的生產包含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一種是文化本體的生產過程,另一種是文化載體的生產過程。文化本體的生產屬于人類的精神生產活動,主要表現為人類的腦力勞動,它是以人類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術以及人類所擁有的智力為主要生產資源(當然有時也會借助某些物質手段,如自然科學研究中所用的儀器、設備等),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無形的精神產品——文化。文化載體的生產又包括兩種方式,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產品時,文化載體的生產基本上屬于物質生產活動,它與人類從事的其它物質生產活動沒有什么兩樣,以消耗物質資源為主,生產出具有“一定效用”的有形的物質產品,當然,這里的“一定效用”主要是指它的承載文化的作用。作為文化勞動產品的文化商品,它的生產、銷售和消費的過程一般能夠被清晰地區分開來,同時也表現為多組織聯合的產業形態。如報刊圖書出版業,就屬于此種典型的產業形態。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服務時,文化載體的生產一般表現為人們的文化活動的開展。這時,文化載體的生產過程也表現為文化消費的過程,消費者通過觀賞或參與服務提供者所組織的某種活動或表演,完成文化消費過程,并得到精神需求滿足。如文藝演出、教育等就屬于此種類型的產業形態?;诖?,也有人把文化本體生產過程和文化載體生產過程,區分為“文化活動和文化產業活動”。
2,文化商品的需求。影響一般商品需求的因素如消費者收入、商品自身價格、消費者的喜好等也影響文化商品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因素決定文化商品的需求,即是文化消費者的藝術趣味。文化商品的藝術趣味具有積累性?!叭藗儗σ魳?、文學、戲劇及表演的欣賞及其消費而愿意付出的代價決定于人們對該種藝術所具備的知識與理解”。這種文化趣味要通過教育與經驗而獲得。因此,“高雅”藝術與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如博物館、圖書館等還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這也是發達國家對文化產業所采取政策的基礎。
3,文化商品的供求彈性。一般商品的供求曲線是,價格越高,需求越小,供給越大,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叉處是其均衡點。文化商品也是在這個一般規律中找尋自己的均衡點。但是,文化商品的需求彈性高于其他商品。一是社會對文化商品的需求變化大,特別是我國,出于不同時期政治和經濟的需要,不時掀起一些文化運動,期間需求量大,過后則銳減。二是居民文化消費的選擇性強,除了基礎教育,一般文化服務特別是文化娛樂,互相取代、彼消此長的情況經常發生。三是創新產品的市場機遇不好把握,人們對文化服務創新的理解和接受通常有一個過程,是形成新的消費熱點還是受到冷遇,難以預料。文化商品供求的高彈性,帶來企業經營的高風險,是必須時刻警惕的。
4,新技術的發展影響著文化商品的供給與消費。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互聯網及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發展,改變著文化商品的生產與消費方式。發展文化產業要研究新技術的發展動向及其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二)文化商品市場有別于一般商品
1,文化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的構成?,F在文化商品要作為商品走向市場,成本核算與價格制訂自然是必須的。文化商品因具有突出個性、突出創新的特點,個別勞動時間在價值決定中常常起主要作用。這樣一來,文化商品的價值彈性和價格靈活性就相當巨大。但上限不能超過居民的購買力,下限不能低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就要求文化服務企業一方面要加強成本核算,改變不計費用、不講效益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把握市場供求情況,制定正確的價格策略,合理定價,以便為消費者所樂于接受。
2,文化商品市場競爭的復雜性。在文化商品市場上,除了產品質量、價格、經營管理人才等一般性競爭之外,還有其特殊性的競爭。首先,他們既有同行業的競爭,又有不同行
業的競爭。例如藝術表演,戲曲、歌舞、雜技等等,同一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選擇。因此,第一位的是不同行業的競爭,究竟哪一個行業能吸引消費者,然后才是業內哪一個企業或劇目獲勝。其次,創新競爭。文化商品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而創新的競爭從選題開始到產品問世,無處不有出奇制勝的思考與行動。再次,文化服務既有人類基本要求的共性,也有反映和表現不同社會制度的意識形態的特性,意識形態的競爭和斗爭,集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是高層次的競爭。
3,國內外文化市場聯系密切。文化傳播是沒有疆界的。一般地說,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但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尋求發展的?,F代科學技術在文化傳播中廣泛運用,使各民族、各地區的距離日益縮短,互相間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各種音像制品、廣播電視、書刊報紙、演出團體,都可以在國內外市場上進進出出。這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商品,在滿足本國、本地區居民需要的同時,也可以為國外居民服務。因此,本國文化商品走向世界,國外文化商品進入本國市場,隨時隨地都在進行。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也發達,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產業相對落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不過,文化產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特點之一是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大。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兼有12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充分運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在文化市場上的不利地位是可以改變的。(三)文化商品具有區別于一般商品的內容與形式
1,文化性。不論文化商品表現為有形的物質產品,還是無形的服務活動,它們都是文化的載體,只有文化內容的注入,才能使它們成為真正的文化商品。
2,道德性。與其它產業相比,文化商品的道德性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文化商品所承載的文化內容來看,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所謂健康的文化內容,是指文化內容符合一定社會和階級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反之就屬于不健康的文化內容;從文化商品生產的手段來看,存在正當與不正當之分。由于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在其生產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一些不正當行為,如剽竊、盜版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這些行為是與現代社會道德規范格格不入的,也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所不容許的。
3,可持續發展性。社會文化作為文化商品的生產資源,對它的利用不但不會消耗,反而具有累積效應,會使社會文化資源越來越豐富;人的智力和創造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從文化商品的市場需求來看,人們對文化商品的需求,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一旦啟動,便一發而不可收,而且處于永不滿足狀態。這是因為,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隨經濟與社會發展而動,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越強烈。因而,市場需求的無度性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現實性。不過,嚴防文化商品市場的精神污染,是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4,文化商品消費中的非競爭性與排他性。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服務時,文化商品屬于半公共產品,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產品時,文化商品基本上屬于私人產品,具有消費中的競爭性與排他性,但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其可復制性是很強的,如形形的盜版文化復制品。
5,文化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的正外部性。文化商品具有公益性,因此,文化商品無論在生產上還是在消費時,都具有正外部性。
三、繁榮文化商品市場有賴于文化商品的產業化經營
由于傳統觀念及體制等各方面原因,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文化商品發展還比較落后。因此,把握文化商品的發展規律,制訂正確的發展戰略,開拓文化商品市場,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商品的產業化經營,是非常重要的。
1,開展大眾文化活動,培育文化商品市場。目前我國居民的文化商品消費與其收入水平相比,還是較低的。文化商品市場的潛力遠沒有開發出來。這一方面是長期的事業供給,居民的文化消費以福利性為主,如非必需,就不愿進入市場。另一方面,文化企業和經營者對文化商品市場需要的適應和開拓的觀念不夠清晰,等客上門的經營習慣很深。因此,改變這種現狀,在供給和消費兩方面都要下工夫。從供給方面努力,就是要鼓勵文化商品的產業化經營。文化企業和經營者只要真正在市場上求生存、圖發展,辦法總是有的。對于文化商品消費市場的培育,以活動帶市場,將是開拓國內市場的重要方式。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必然提高大眾的文化消費水平,同時也會培養和造就一批文化消費積極分子,如球迷、影迷、發燒友等等,這當然會促進文化商品市場的繁榮和興旺。
2,發展文化產業經營的中介機構。在市場經濟中,產銷雙方或供求雙方既可以直接聯系,也可以通過中間人或中介機構。中間人或中介機構起著連接和組織作用,同時還為雙方降低交易成本。首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經紀人隊伍。他們既要懂市場、會經營,又要有文化、知藝術。其次,組織有經濟實力和組織能力的大型文化中介企業。大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和眾多人才,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文化商品市場的信息量大,商業信譽高,服務質量優良,以大帶小,促進文化產業中介經營走上正軌。第三,建立行業協會。文化產業中各個行業的特點鮮明,經營方式和活動范圍各異,行業的利益和要求也隨之不同。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與個體經營者之間的中介機構,一方面貫徹執行政府有關部門政策法令,協助政府實行宏觀調控;另一方面,代表和保護行業的共同利益,進行行業自律。
3,組織大型文化企業集團?,F代經濟可以說是大企業主宰市場的經濟。大企業因其經濟實力雄厚,生產和經營技術先進,市場信息靈敏,經濟效益和經營效果良好,活動范圍廣,競爭能力強,一般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因此,一個地區、一個國家都應有自己的文化骨干企業,用以形成文化經濟和文化商品市場的基本立足點。
4,建立文化產業基金。文化產業的重要特征是創新性和公益性強于或大于其他產業。從公益性來講,文化商品不僅要反映和表現時代主旋律,而且還要執行國家對文化的方針政策與具體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企業也是自謀生存、自我發展的。他們服從社會效益是有條件的,若負擔得起,對社會作一定貢獻是必要的;若負擔過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國家和社會或免除其義務,或給予適當補貼。從文化產業的創新性來講,有成功,也有失敗,是一種風險投資。文化產業的創新又關系著國家和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把握和引導文化商品的創新活動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環節。國家的引導的主要方式是出題目、給資助,鼓勵文化企業按自己情況挑選并創作。由上可見,強調社會效益,鼓勵文化創新,支持文化產業經營的發展,國家和社會都需要資金投入。各國實踐經驗表明,國家和社會的資金的投入可以采取“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的形式。這種形式既有利于資金的管理和有效使用,也有利于廣泛調動社會經濟力量,增加基金來源。
隨著信息多元化的出現、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消費者的需求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已不僅僅滿足于最起碼的物質需求,而越來越重視消費的心理因素:該商品是否具有質量的保證,能否體現某種品位、符合心理需求……這種情感需求促進了商品品牌的發展。
從企業的發展來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質競爭、價格競爭已使企業不具競爭優勢,品牌化戰略才是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之路。品牌使同質化的商品差異化,從而可以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降低其對價格的敏感性,進而擁有固定的消費群體。
黑龍江地區與南方一些城市相比,沒有那么悠久的歷史,本身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品牌意識不強,因此,其自有產品市場占有率份額低,應該通過品牌包裝、市場推廣等一系列手段,培育品牌產品,帶動龍江經濟發展。
一、何謂品牌
品牌(Brand)是用以識別企業提供給某個或某群消費者的產品或服務,其目的是借以辨認組織產品或服務,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區別開來。它是通過一系列市場活動而表現出來的結果所形成的一種形象認知度,感覺,品質認知,以及通過這些而表現出來的客戶忠誠度,屬于一種無形資產。品牌帶給消費者的是一種情感需求,是一個企業及其產品過硬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后服務、良好的產品形象、美好的文化價值、優秀的管理結果等等在消費者心中所形成的一種評價和認知,是企業經營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幾代人長期辛勤耕耘建立起來的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信任……
二、商品品牌的塑造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化是核心的發展趨勢之一。企業必須建立適合時代要求的、嶄新的品牌形象,進而永久保持品牌的鮮活力。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是眾多企業關注的重點,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長期以來,我省受傳統經營模式的影響,對品牌的意識還比較淡薄,很多企業,往往主推一個產品,忽視了對品牌的塑造,直接導致消費者對產品有所認知,但對品牌沒有概念,因此,當企業推出新品時,又需要重新推廣,事倍功半。
品牌塑造首先要進行品牌的定位,品牌定位是指企業在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對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個性差異上的商業性決策,它是建立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的過程和結果。換言之,即指為某個特定品牌確定一個適當的、明確的市場位置,使商品在消費者的心中占領一個特殊的位置,當某種需要突然產生時,就會立即與該特定品牌產生聯系。比如市場上洗發水產品數不勝數,但各自卻有著不同的定位:有的傾向于去屑、有的偏向柔順,有的卻在強調營養……這樣使人們再選擇時就有了一定的針對性。品牌定位是品牌塑造的前提,是品牌建設的基礎,品牌定位在品牌經營和市場營銷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企業一旦選定了目標市場,就要設計并塑造自己相應的產品,品牌及企業形象,以爭取目標消費者的認同。
其次,品牌塑造需要進行市場細分。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很多,競爭非常激烈,有些企業已經具有很強的品牌優勢,因此,進行市場細分,找出特定市場和品牌特色,使品牌凸現個性,是非常重要的。
單純進行品牌塑造是不夠的,成功品牌離不開品牌推廣。所謂品牌推廣,是指企業塑造自身及產品品牌形象,使廣大消費者廣泛認同的系列活動和過程。好的品牌理念必須要通過成功的推廣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并熟悉,這樣才能發揮出品牌理念的真正價值。進行品牌推廣首先需要通過宣傳、傳播品牌,讓廣大消費者了解、知曉品牌的基本內涵,產品、品牌文化等,建立品牌知名度。當企業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時,就需要進行品牌的深度推廣,提升品牌美譽度,品牌忠誠度,提高品牌銷售力,讓消費者從內心深處體驗、認可、接受品牌,從而提高品牌銷售力。
總之,品牌推廣迅速捕捉和尋找、定位、剖析客戶的情感因素,和消費者進行心靈對話,達成共鳴,才能大大提高品牌推廣的效果。
三、商品品牌化發展戰略
在現代經濟中,品牌是一種戰略性資產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企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對任何企業來說,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強勢品牌,成為保持戰略領先性的關鍵。
黑龍江地區由于位置偏遠,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在商品生產、包裝、宣傳、銷售過程中,短期利益使有的企業只強調價格低廉,單純認為品牌化只會增加成本,卻忽視了品牌的附加值,以致我們市場上很多的地方特色商品包裝簡陋,甚至根本沒有品牌,成為“地攤商品”。針對這一問題,必須樹立品牌意識,以品牌化包裝搶抓市場商機,創出名牌,這樣才能將我們本地產品推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
進行商品品牌化發展首先需要進行文化注入:品牌文化是對品牌的經營核心思想、行為規范、視覺識別的統一,具有豐富的現實性和深刻的內涵。
北大荒米業是我省知名品牌,企業重視品牌的文化內涵與思想氣息,其所倡導的經營理念是“奉獻綠色鮮品,關愛生命健康”?!熬G色”、“健康”的概念正是迎合了現代人們的生活追求,更易為消費者所接受。公司堅持誠信理念,使“北大荒”品牌系列大米成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名牌產品、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產品,由此可見,文化的內涵在品牌中是無處不在的。
另外,產品系列化也是品牌戰略之一,系列化是一個企業或一個品牌的不同種類的產品用一種共性特征來統一設計,形成統一的視覺形象,形成系列化群體。這種商品包裝設計形式多樣統一,對消費者來說,易于識別、記憶;對于企業來說,優化了產品的多樣性、組合性、統一性,強化品牌意識,增強傳達效果,有助于企業品牌的樹立與推廣。
“完達山”是黑龍江省首枚中國馳名商標,近年來,依托資源優勢,完達山集團大力推進牛乳業產業化發展,充分利用黑龍江天然無污染的草原和綠色奶源基地,推出一系列乳制品。僅嬰幼兒奶粉就有乳珍系列、安力聰系列、育兒康、原乳系列等幾大系列。據世界品牌價值權威研究評估機構報告,2008年完達山品牌的品牌價值已達22.43億元。因此,企業必須加強商品品牌化建設,使其品牌形象不斷鞏固:無論產品怎樣變化,其品牌形象、產品視覺形象、品牌宣傳等等始終保持統一。
品牌的持續成長離不開合理的延伸和輻射,也就是采用現有的知名品牌推出新產品。品牌延伸,不僅可以使企業以較低的費用迅速打開市場,利于企業樹立行業綜合品牌的形象,還利于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也有助于企業的市場細分,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哈爾濱制藥六廠是以生產化學藥品及中成藥為主,1999年企業利用該品牌的知名度及消費者的認知度,開始延伸至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行列,保健食品和“純中純”無菌純凈水系列、茶飲料系列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取得飛速迅猛的發展,為企業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4年1月《中國醫藥報》報道,哈藥六廠知名度位于所調查全國藥品生產企業之首。同年7月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及世界經濟論壇共同評審,“哈藥六廠”以64.33億的品牌價值,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榜中位于第76位,全國醫藥企業第2位,黑龍江省知名企業首位。
四、結論
在市場和資源不斷向品牌集中的趨勢下,實施品牌戰略促進科學發展是時展和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是加快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同樣,品牌代表著一個地區的形象,體現著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實力,通過品牌的推廣可以增加地區的知名度、市場影響力和經濟競爭力。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依靠獨特的資源優勢,現已具有“完達山”“飛鶴”、“九三”等一批國家馳名商標,在省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省在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擁有知名品牌的企業隊伍在不斷壯大,但這遠遠不夠,針對我省具有特色的綠色食品、土特產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充分利用和挖掘我省的品牌資源,迅速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已有品牌的標桿示范作用,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驥,裴虹菲,戴軍.黑龍江省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最優模式研究[J].商業研究,2007,(01).
眾多失敗的和成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新品的上市,不僅僅是策劃方案如何如何?更重要的我們有沒有良好的PDCA循環能力的系統?我們的系統有沒有準確的預測能力?我們的系統有沒有強大的執行能力?我們的系統有沒有快速的信息反饋能力?我們的系統有沒有糾編和糾錯能力?我們的系統有沒有預警能力?我們的系統有沒有補救能力?……
一、大量的市場調研與分析
任何一項產品,如果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果沒有有別于其它對手的特性,如果沒有自己的實力支撐,如果沒有叫得響的賣點、訴求點和利益點,很難在市場上一炮打響!
因此,一項產品需要具有以上的特性,就必須進行前期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只有調研,才能夠準確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避開競爭對手的壁壘和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以強有力的賣點、利益點來滿足消費者。也就是說:只有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以合適的方式把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價格賣給合適的人群。調研要務實、簡單、快速,切不可盲目照搬西方營銷學理論,一定要和國情、企業多方面務實接合,如腦白金前期的市場調研論證就非常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市場調研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產品調研,包括已有產品的上市調研和研發產品的調研,主要通過定性定量的調研方法確定出產品、品名、定位、定價等課題,二是新產品上市前的市場測試調研,主要是針對消費者展開試用、首次重購、采用和購買頻率的調研;三是對企化方案的調研;而此處針對主要是對產品商機的論證??傊?,經過調研就是要論證自己的產品商機是填補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企業空白。
二、產品包裝設計
包括產品的概念提煉,商品名稱,商品規格,內、外包材的選擇,外包裝的設計。產品命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就像一個女孩子,叫柳小花和柳如煙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好的產品名本身就是一個直白的廣告語,直截了當的表明產品的獨特之處,還能給消費者以積極的聯想。
像正大青春寶-抗衰老功效,腦白金-聯想到對人的重要作用,溶栓膠囊-通血管的獨特優勢,排毒養顏膠囊-功能一目了然,此外克咳、胃鉍治、感康、感快貼等也都是比較好的名字。
相比之下,匯仁烏雞白鳳丸名字過于普通,難怪會出現匯仁打廣告,同仁堂的人比匯仁的人還高興的情況。我在北京的藥店發現,匯仁烏雞白鳳丸賣21元,同仁堂的賣14元,兩種產品擺在一起,而同仁堂的牌子又那么硬,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傻瓜才不會買同仁堂的。
包裝設計。外包裝是最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媒體,一個醒目、視覺沖擊力極強的產品包裝十分有助促進終端的購買,如果再能在陳列時達到生動化,它就是一支非常優秀的廣告。好包裝自己會說話,要達到在狹窄的空間里做到最大化傳遞有效信息,產品包裝必須能在眾多的產品當中“跳”出來。
堪稱保健品楷模的腦白金包裝由膠囊與口服液復合而成兩者各有功能偏向,而這種復合型的產品在國內不多,避開了單一性的睡眠類和腸道類產品的跟進,有效地回避了競爭風險,同時也可訴求緩解中老年入的多種病態,將兩種功效的成分疊加在一起,使腦白金別具一格,創出了自己的特色。
三、市場預測
1、概念預測:我們的產品概念和產品品質是否一致?我們的產品品質是否與消費者的需要結合在一起?我們的產品概念是否能夠深受消費者喜歡從而深入人心?我們的產品概念是否與眾不同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還是一般的大眾化被掩蓋在人流中無從被人知曉?否則,我們的產品概念和品質,永遠就是兩張皮無法貼在一起!或者是被掩蓋在澎湃的廣告潮流中!
[關鍵詞]商品經濟;文化;文化基礎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6)05―0173―03
經濟與文化向來是相生相榮的,經濟發展是文化進步的源泉,而文化又是經濟發展與演變的動力和基礎。一種缺乏文化支撐的經濟,其發展必然是畸形和無力的。弗朗奈瓦?佩魯曾經說過:“經濟體系總是沉浸于文化環境的大海之中?!盵1](P19)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每一次經濟形態的演變都伴隨著社會文化的相應更新。廣義上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部分,我們這里所講的商品經濟的文化是狹義上的文化范疇,它是指與商品經濟形態相適應的價值觀念、道德范疇、倫理習俗、行為規范等觀念文化。作為全球化的經濟形態,商品經濟必然也內蘊著一種深厚的文化因素,那么,是何種體系的文化基礎促成了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過渡,而且后來又支撐了商品經濟如此高效、有序的發展呢?商品經濟究竟需要怎樣的文化為基礎?
一、“利利相生”的全贏利益觀
人性假設是與任一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觀念文化的核心,特定的人性假設是特定社會經濟形態得以形成和維系的邏輯前提。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家們就把人類行為動機的自利原則納入了經濟學理論的研究體系之中,即引出了“經濟人”的假設,長期以來,這一假設便成為經濟領域中實踐運作和理論分析的基點。然而,隨著人們的經濟實踐和經濟理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發現,人類行為所表現出來的人的本性遠比“經濟人”假設要復雜的多。阿?瑪蒂亞?K?森在《論倫理學與經濟學》中明確指出:“對自身利益的追逐只是人類許許多多動機中最為重要的動機,其他的如人性、公正、慈愛和公共精神等品質也相當重要?!盵2](P41)現實社會中存在三種利益:自我利益、他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在商品經濟時代,要弘揚“利人利己”的全贏利益觀,即承認個人利益,以個人為主體,但追求個人利益要在不損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原則下進行,以盡可能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商品經濟的有利之處就在于:它使得人們在追求利益的驅動下,能最大限度地將自身潛力挖掘出來。的確,競爭是極其激烈和殘酷的,但依靠你死我活的搏殺并不是取勝的唯一辦法,并且,經濟主體會在其經濟性的指引下,越來越發現在商品交易過程中,只有“利人”才能更好地“利己”,摻雜使假、強買強賣、假冒偽劣、欺行霸市、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污染環境等損人利己的行為將導致惡性的市場競爭,兩敗俱傷自食苦果?,F代商品經濟中更注重“非零和博弈”,即達成共存共榮的合作互利關系,實現全贏的經濟增長。人們都遵守“各有所讓、各取所需、利己利他”的原則,形成大家都贏的利益“正和”關系,避免出現你虧我贏、你死我活的“零和”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商品經濟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二、契約思想與誠信原則
契約源于拉丁語conbtractus,基本意思為交易,而契約思想指的是商品經濟所派生的契約關系及其內在原則,是一種平等、尚法、守信的品格和思想。商品經濟需要契約思想。在西方商品經濟形態的萌芽、發展和完善過程中,契約思想傳統曾作為重要的精神文化條件發揮作用。但契約是不完善的,任何契約都不可能做到把所有情況都估計全面,這種不足就需要誠信的道德原則來加以彌補,這也是商品經濟文化本質的主要表現之一。商品經濟是以誠信為原則的經濟,誠信原則要求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的各行為主體之間在經濟交往過程中講究信用。信用意味著秩序,無論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還是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誠信原則都是各主體和諧共處的道德準則。
人與人之間講不講信用,是決定商品經濟能否存在的基礎條件,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必須以交換者互相之間的身份認可和交換原則的共同認可為前提。一百多年前,我國歷史上第一家專營異地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山西平遙縣的“日升票”票號,在沒有公正、監督機關的情況下,它之所以能取得全國各地商賈百姓長久信任的最重要原則就在于講究商德、講究誠信。因此,契約思想輔之以誠信原則,是商品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文化基礎條件。
三、法制觀念與正義精神
商品經濟是法制經濟,商品經濟離不開法律至上的法制觀念,沒有法制保障的商品經濟,根本不是真正的商品經濟,既不會有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更不會有社會公正。因為在商品經濟大潮中,人們被各種各樣的利益包圍著,不時有誘惑襲來,抵御住外部誘惑、扼制人性中惡的沖動,僅僅依靠根植于心的道德信念支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強制性的法律規則來約束和規范人的行為,使法與德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塑造穩定、有序的商品經濟秩序。一個公正公平的法制環境是商品經濟良性運行的有力保障,否則,市場就會嚴重變形,成為陰謀家的樂園、行善者的墓地。
現實社會中,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侵害他人利益時,抱著僥幸、投機、冒險的心理,行使一些違反規則的非法行為,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在自身利益無端受到侵害時,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使違法行為一再得逞,甚至更加囂張。近年來,我國雖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仍大量存在,嚴重妨礙了經濟高效、有序的運轉,民眾法律意識的淡化和執法的疲軟,使法律懲惡揚善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但是,權大于法的現象在我國某些地區和部門仍然非常嚴重。法制觀念源于一種正義的文化精神,弘揚社會正義,懲治邪惡犯罪。只有培養起整個民族的正義精神,才能更自覺地遵守法律,并主動以法律為武器,打擊違法行為。因此,我們必須致力于增強全民族的法制觀念和正義精神,在加快推進立法的同時,切實加強執法力度,真正實現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從而為我國商品經濟的高效運轉提供基礎性的精神文化條件。
四、多元文化與開放意識
商品經濟打破了自然經濟的地域狹隘性和封閉性。世界市場出現,國際貿易交往日益頻繁,各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這些都使得世界范圍的商品經濟文化體系呈現多元性和開放性。西方國家作為商品經濟發達的地區,其文化模式必然在世界商品經濟文化體系中占據優勢和主導地位,發展商品經濟,要以開放的襟懷,在挖掘和發揮本民族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吸收外國在發展商品經濟過程中積累的優秀經驗。
在這一點上,日本的經濟發展模式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示。日本在立足于本國特點和傳統的基礎上,消化和吸收東西方文化,尤其是東方的儒家思想,把東西方文化有機地融合和運用于國力增強和經濟發展之中,高速地實現了經濟的復蘇和繁榮。在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地區,也正是強烈的開放意識使浙江人不斷超越自己,保持了經濟的強勁活力和發展后勁。浙江人在改革開放后,率先走向全國開拓市場,而如今,浙江人又不斷走出國門,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外向型開放發展道路的成功又反過來進一步激勵和強化了浙江人的開放意識。因此,我們也應該充分發掘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創造性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符合我國商品經濟發展需要的有益因素,使傳統文化現代化,使西方文化中國化,真正發揮文化在我國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支撐作用。
總之,作為全球性經濟發展形態的商品經濟具有其復雜和深厚的文化基礎,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特定文化體系的配合。全贏的利益觀、契約思想與誠信原則、法制觀念與正義精神、多元文化和開放意識,這些都是商品經濟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文化動力和支撐。我們必須解放舊的文化觀念,將上述文化基礎的建立與弘揚融人經濟發展的總體考慮中,從而以先進的文化基礎條件推動現代商品經濟更高效、更高質量地發展。
[參考文獻]
如何打造?當然得依據自己的國情,發揮自己的優勢。鑒于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很多歷史文化脈系,出現過好多歷史名人、名著、藝術作品、城池及軍事設施,發生過好多重大歷史事件,利用歷史文化來打造就成為必然選擇。利用自己的歷史文化打造商品品牌可起到以文化提升品位、凸顯特色、借名揚名的作用。我國缺乏知名企業、名牌產品,雖然原因很多,但與不善于利用自己的歷史文化打造商品品牌,使自己的企業、產品文化品位低、特色不彰、無法借名揚名有密切關系。
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商品品牌,要把握兩個要點:
一、原則恰當,擺正戰略方向
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商品品牌,要把握以下四點原則來擺正戰略方向,否則就會目標不清,愈行彌遠。
1、合乎當前商業需要。如不合當前需要,再好的文化在也無利用價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商品品牌的過程同時也是個對當地的歷史文化進行篩選的過程。要針對當前影響我國品牌打造的各種因素,利用歷史文化補其偏,救其弊,構建我國商業文化,提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進行良性競爭。我國之所以缺乏知名企業、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原因主要有五:(1)許多習俗、制度引導人們從眾從俗,因循守舊,抑制個性生成,扼殺求異型思維,不利于創新,導致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掌握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2)對人才重視不夠,人才觀念出現偏差,不把功績、能力放在第一位,過分注重學歷、職稱和資歷,不僅不能使拔尖人才不能脫穎而出,反而存在逆向淘汰機制,庸劣者步步高升,卓異者屢遭厄運。(3)缺乏精準精神,粗淺浮躁,淺嘗輒止,不能精益求精,將事業推行高峰,而是停在半山腰。(4)缺乏誠信,背約欺詐現象屢屢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泛濫。(5)智謀不足,決策屢生失誤,常遭人暗算??舍槍@些現象,補偏救弊,構建創新、重才、精準、誠信、機智的商業文化,提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進行良性競爭。能夠利用的文化,各地千差萬別,對河北來說,不妨借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所體現的改革創新精神,燕昭王“黃金臺”的故事所體現的對人才的重視,祖沖之、郭守敬等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益求精的精準精神,“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所體現的信然重諾、盡節守義的誠信精神,藺相如、紀曉嵐等人身上所體現的高度智慧,構建河北創新、重才、精準、誠信、機智的商業文化,提升河北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河北企業進行良性競爭。
2、與當地緊密關聯。所利用的文化要為當地所專有,使人能通過歷史文化聯想到本地。如人皆知邯鄲是戰國時代趙國的都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將相和”、“邯鄲學步”、“黃粱夢”及“二度梅”故事的發生地,秦始皇及美女羅敷的出生地,趙王陵、趙王城及武靈叢臺的所在地,一想到這些歷史名人、歷史事件、歷史傳說及歷史遺跡,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邯鄲。邯鄲就可利用這些歷史文化來打造邯鄲商品品牌。
3、與商品同類或相關。要使民眾能夠通過自己熟知的文字或圖像聯想到是當地而不是別處的產品,并且能意識到大概是什么類型的產品。對邯鄲來說,打造時不妨抓住企業、產品及商標的命名,企業門牌、企業形象、產品商標、產品標簽、產品包裝的設計及廣告宣傳等幾個環節,選取邯鄲成語典故、傳世作品、著名建筑、歷史名人、重大事件作為其文字、圖像或聲音的重要組件。比如,美容、化妝、服飾等產品可以美女羅敷作名作圖;與婚姻愛情相關的產品可以二度梅、叢臺作名作圖;畜禽產品、米制品、陶器可以磁山文化作名作圖;瓷器可以磁州窯作名作圖;建筑物可以鄴城三臺作名作圖;體育健身產品可以廣府太極文化作名作圖。
4、民眾熟知。利用歷史文化打造商品品牌,很大程度上是要借名揚名,如所用的歷史文化不為民眾熟知,就難以起到借名揚名的作用。因此,要首先選用知名度高、為民眾熟知的當地歷史文化;若目前尚不為人熟知,則要通過學術研究揭示其價值,并通過各種媒體、各種方式大力宣揚,使其先為民眾熟知。
二、方法得宜,找到可行之策
利用歷史文化打造商品品牌,切實可行的方法大體有以下幾種:
1、借鑒法。借鑒我國優秀歷史文化塑造我國企業文化,提升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
2、名字蘊含法。以當地歷史人物、事件、建筑、傳說、著作及藝術作品為企業、產品或商標命名,將其蘊含入所起名字之中。
3、圖案展示法。以當地歷史人物、事件、建筑、傳說、著作及藝術作品為商標、包裝及廣告設計圖案,使其在所設計的圖案中得到展示。
4、闡述關聯法。象板城燒鍋那樣,若自己的產品與歷史人物、事件、建筑、傳說、著作及藝術作品存在某種關聯,則在廣告宣傳中大加宣揚,使公眾熟知。
富商大賈都擁有巨大的宅邸,為了裝飾宅邸他們不惜重金求購各種奇珍異寶,“樓臺亭舍,花木竹石,杯盤匙筯,無不精美”。這些奢侈的生活需求體現的是他們在物質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對精神財富的極大渴求,當時流傳著“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的說法。書畫作品作為重要的精神產品被當時人們所追捧,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揚州這個龐大的書畫消費市場自然吸引來產生了許多畫家前來。根據《揚州畫舫錄》的記載,本地畫家和各地來揚州的畫家中稍具名氣的就有一百數十人之多,并且還有許多是當時的名家,其中聲名最顯著著當屬“揚州八怪”。“揚州八怪”也就是后來的揚州畫派,其作品風格受人們審美趣味的影響無論題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明末清初繪畫受保守思想的禁錮,推崇一味地“摹古”,“八怪”不愿意完全摹描古人,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發展創新,當然他們的這種創新很大一方面也是由當時的商品經濟所促成的。
二、繪畫商品化的發展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作為繪畫商品化最大的需求方商人尤其是鹽商,他們雖然處于“四民之末”的社會地位和形象卻是希望按照文人士大夫的“儒雅”來改變自己,特殊的社會環境使得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面對“喜新尚奇”的社會風尚,繪畫商品的需求方對作品個性的推崇以及繪畫藝術市場嚴酷的規律性,使得這些憑借繪畫借以謀生的畫家們只能按照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行藝術的變革。正如薛永年先生所云:“新經濟因素的滋長與由之而來的繪畫供求關系是導致八怪藝術新風尚形成的根本原因?!碑嫾覀儚乃囆g觀念、繪畫題材以及繪畫語言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來迎合聚集于揚州的大量儒商的審美趣味。
1.受市場化影響在藝術觀念上更具創新精神
繪畫作品作為商品在市面上流通一定程度上一定要遵守商品的特質,同樣都是畫家用勞動力創造出來的作品,為了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畫家就需要讓自己的作品從內容和風格上更加新穎、獨特來吸引消費者。例如金農尤擅墨梅,作品有《墨梅圖》等,他還有一個獨創的隸書體,自謂“漆書”十分有代表性;黃慎以草書入畫,多以神仙佛道和反映社會貧困人民生活為題材,作品有《醉眠圖》《蘇武牧羊圖》等;鄭燮他對繪畫創作頗有創見,能做到以詩出畫詩畫相通,擅畫竹、蘭,他還創造了一種六分半書體既集真、草、隸、篆于一體,代表作品有《墨竹圖》《蘭竹圖》等。揚州畫派中除了上述提到這幾位畫家還有李方膺、汪士慎、華嵒、李鱓、羅聘、高鳳翰、高翔、閔貞、邊壽民等諸人,他們每一個都以其極具創意個性鮮明的作品吸引著購買者的注意。
2.受市場化影響繪畫題材及創作手法的轉變
受鹽商和大眾審美的影響在繪畫題材選擇上多是尋常之物,在傳統的梅、竹、蘭、菊四君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各種花鳥以及身邊常見的瓜果蔬菜魚蟲為題材;人物方面則多以神仙鬼怪及下層人物為對象;畫山水則以一些殘山剩石片水進行勾染皴擦,既能表現出文人畫的逸趣情懷,又能讓鹽商及普通大眾所喜聞樂見,這便導致了揚州畫派在畫面的審美表達上更加個性化和現實化。揚州畫派多用寫意作為創作手法,不像古人那樣“五日一山,十日一河”的精工細琢,繪畫題材多為寫意花鳥,他們當中也有擅長人物和山水的,但幾乎都是運用寫意的手法,用筆瀟灑流暢透露出大寫意的酣暢淋漓感。畫家這種快速作畫的創作手法實際也是由于繪畫的商品化為了更快的獲得物質資料。在作品的展示上,揚州畫派中多數畫家都是詩、書、畫、印兼善,他們把詩書畫三位一體的繪畫格局從演進推向成熟。揚州鹽商大賈對畫家們的個人修為也有全方位的要求,如“揚州二馬,以文會友,凡文人來訪,進門須先做詩一首,待審定后再決定接待等級”因此畫家還必須提高自己的詩書畫綜合能力,在客觀上也造就了揚州畫家詩書畫兼善的特色。
關鍵詞:文化商品文化產業
一、文化商品及其界定標準。
所謂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換的文化勞動產品或文化勞動服務。我們一般把通過人類精神和物質生產勞動而生產的文化與其載體的結合體,稱為文化勞動產品或文化勞動服務。文化勞動產品一般是以物質作為文化的載體體現的,表現為物態形式,而文化勞動服務則一般是以人的活動作為文化的載體體現的,表現為非物態的活動形式。如電影光盤可認為是一種文化勞動產品,而正在上演的舞臺戲劇對消費者而言,則被認為是一種文化勞動服務。
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能否成為文化商品,具有兩條判別標準:第一,精神效用標準。一般物質產品的本質具有物質屬性,主要是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的需要。而文化商品的效用主要不是取決于其物質載體的自然屬性,而是決定于其精神或思想內容的屬性;不是取決于對人們物質需求的滿足,而是決定于對人們精神的滿足。雖然有些文化商品具有物質形態,但其物質形態只是人們所需求精神的物質載體,如人們購買光盤,需要的不是光盤本身,而是光盤中所包含的音像內容;人們購買書籍,也不是需要書籍本身的紙張,而是書籍中記錄的內容??傊鳛槲幕瘎趧赢a品的文化商品,可能會有多種效用(包括物用效用),但精神效用卻是文化商品的標志性效用,不具有精神效用或者精神效用不是該商品的最主要效用的商品,決不是文化商品。
第二,交換對象標準。文化勞動產品或文化勞動服務只有在作為人們的交換對象時才能成為文化商品。從勞動價值論來看,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本身具有作為等價交換的價值基礎,能夠作為商品進行等價交換。而從現實性來看,當人們以生理與生存為主的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后,在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在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正是這種需求領域的發展趨勢,為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奠定了現實的市場基礎,從而使文化勞動產品和文化勞動服務成為文化商品由可能變成了現實。
二、文化商品有別于一般商品的經濟特性
(一)文化商品的生產與需求有別于一般商品
1,文化商品的生產。文化商品的生產包含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一種是文化本體的生產過程,另一種是文化載體的生產過程。文化本體的生產屬于人類的精神生產活動,主要表現為人類的腦力勞動,它是以人類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術以及人類所擁有的智力為主要生產資源(當然有時也會借助某些物質手段,如自然科學研究中所用的儀器、設備等),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無形的精神產品——文化。文化載體的生產又包括兩種方式,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產品時,文化載體的生產基本上屬于物質生產活動,它與人類從事的其它物質生產活動沒有什么兩樣,以消耗物質資源為主,生產出具有“一定效用”的有形的物質產品,當然,這里的“一定效用”主要是指它的承載文化的作用。作為文化勞動產品的文化商品,它的生產、銷售和消費的過程一般能夠被清晰地區分開來,同時也表現為多組織聯合的產業形態。如報刊圖書出版業,就屬于此種典型的產業形態。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服務時,文化載體的生產一般表現為人們的文化活動的開展。這時,文化載體的生產過程也表現為文化消費的過程,消費者通過觀賞或參與服務提供者所組織的某種活動或表演,完成文化消費過程,并得到精神需求滿足。如文藝演出、教育等就屬于此種類型的產業形態?;诖耍灿腥税盐幕倔w生產過程和文化載體生產過程,區分為“文化活動和文化產業活動”。
2,文化商品的需求。影響一般商品需求的因素如消費者收入、商品自身價格、消費者的喜好等也影響文化商品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因素決定文化商品的需求,即是文化消費者的藝術趣味。文化商品的藝術趣味具有積累性?!叭藗儗σ魳?、文學、戲劇及表演的欣賞及其消費而愿意付出的代價決定于人們對該種藝術所具備的知識與理解”。這種文化趣味要通過教育與經驗而獲得。因此,“高雅”藝術與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如博物館、圖書館等還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這也是發達國家對文化產業所采取政策的基礎。
3,文化商品的供求彈性。一般商品的供求曲線是,價格越高,需求越小,供給越大,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叉處是其均衡點。文化商品也是在這個一般規律中找尋自己的均衡點。但是,文化商品的需求彈性高于其他商品。一是社會對文化商品的需求變化大,特別是我國,出于不同時期政治和經濟的需要,不時掀起一些文化運動,期間需求量大,過后則銳減。二是居民文化消費的選擇性強,除了基礎教育,一般文化服務特別是文化娛樂,互相取代、彼消此長的情況經常發生。三是創新產品的市場機遇不好把握,人們對文化服務創新的理解和接受通常有一個過程,是形成新的消費熱點還是受到冷遇,難以預料。文化商品供求的高彈性,帶來企業經營的高風險,是必須時刻警惕的。
4,新技術的發展影響著文化商品的供給與消費。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互聯網及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發展,改變著文化商品的生產與消費方式。發展文化產業要研究新技術的發展動向及其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二)文化商品市場有別于一般商品
1,文化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的構成?,F在文化商品要作為商品走向市場,成本核算與價格制訂自然是必須的。文化商品因具有突出個性、突出創新的特點,個別勞動時間在價值決定中常常起主要作用。這樣一來,文化商品的價值彈性和價格靈活性就相當巨大。但上限不能超過居民的購買力,下限不能低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就要求文化服務企業一方面要加強成本核算,改變不計費用、不講效益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把握市場供求情況,制定正確的價格策略,合理定價,以便為消費者所樂于接受。
2,文化商品市場競爭的復雜性。在文化商品市場上,除了產品質量、價格、經營管理人才等一般性競爭之外,還有其特殊性的競爭。首先,他們既有同行業的競爭,又有不同行
業的競爭。例如藝術表演,戲曲、歌舞、雜技等等,同一消費者在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選擇。因此,第一位的是不同行業的競爭,究竟哪一個行業能吸引消費者,然后才是業內哪一個企業或劇目獲勝。其次,創新競爭。文化商品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而創新的競爭從選題開始到產品問世,無處不有出奇制勝的思考與行動。再次,文化服務既有人類基本要求的共性,也有反映和表現不同社會制度的意識形態的特性,意識形態的競爭和斗爭,集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是高層次的競爭。
3,國內外文化市場聯系密切。文化傳播是沒有疆界的。一般地說,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但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尋求發展的?,F代科學技術在文化傳播中廣泛運用,使各民族、各地區的距離日益縮短,互相間的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各種音像制品、廣播電視、書刊報紙、演出團體,都可以在國內外市場上進進出出。這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商品,在滿足本國、本地區居民需要的同時,也可以為國外居民服務。因此,本國文化商品走向世界,國外文化商品進入本國市場,隨時隨地都在進行。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也發達,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產業相對落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不過,文化產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特點之一是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大。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兼有12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充分運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在文化市場上的不利地位是可以改變的。,文化性。不論文化商品表現為有形的物質產品,還是無形的服務活動,它們都是文化的載體,只有文化內容的注入,才能使它們成為真正的文化商品。
2,道德性。與其它產業相比,文化商品的道德性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文化商品所承載的文化內容來看,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所謂健康的文化內容,是指文化內容符合一定社會和階級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反之就屬于不健康的文化內容;從文化商品生產的手段來看,存在正當與不正當之分。由于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在其生產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一些不正當行為,如剽竊、盜版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這些行為是與現代社會道德規范格格不入的,也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所不容許的。
3,可持續發展性。社會文化作為文化商品的生產資源,對它的利用不但不會消耗,反而具有累積效應,會使社會文化資源越來越豐富;人的智力和創造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從文化商品的市場需求來看,人們對文化商品的需求,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一旦啟動,便一發而不可收,而且處于永不滿足狀態。這是因為,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隨經濟與社會發展而動,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越強烈。因而,市場需求的無度性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現實性。不過,嚴防文化商品市場的精神污染,是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4,文化商品消費中的非競爭性與排他性。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服務時,文化商品屬于半公共產品,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當文化商品表現為文化勞動產品時,文化商品基本上屬于私人產品,具有消費中的競爭性與排他性,但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其可復制性是很強的,如形形的盜版文化復制品。
5,文化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的正外部性。文化商品具有公益性,因此,文化商品無論在生產上還是在消費時,都具有正外部性。
三、繁榮文化商品市場有賴于文化商品的產業化經營
由于傳統觀念及體制等各方面原因,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文化商品發展還比較落后。因此,把握文化商品的發展規律,制訂正確的發展戰略,開拓文化商品市場,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商品的產業化經營,是非常重要的。
1,開展大眾文化活動,培育文化商品市場。目前我國居民的文化商品消費與其收入水平相比,還是較低的。文化商品市場的潛力遠沒有開發出來。這一方面是長期的事業供給,居民的文化消費以福利性為主,如非必需,就不愿進入市場。另一方面,文化企業和經營者對文化商品市場需要的適應和開拓的觀念不夠清晰,等客上門的經營習慣很深。因此,改變這種現狀,在供給和消費兩方面都要下工夫。從供給方面努力,就是要鼓勵文化商品的產業化經營。文化企業和經營者只要真正在市場上求生存、圖發展,辦法總是有的。對于文化商品消費市場的培育,以活動帶市場,將是開拓國內市場的重要方式。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必然提高大眾的文化消費水平,同時也會培養和造就一批文化消費積極分子,如球迷、影迷、發燒友等等,這當然會促進文化商品市場的繁榮和興旺。
2,發展文化產業經營的中介機構。在市場經濟中,產銷雙方或供求雙方既可以直接聯系,也可以通過中間人或中介機構。中間人或中介機構起著連接和組織作用,同時還為雙方降低交易成本。首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經紀人隊伍。他們既要懂市場、會經營,又要有文化、知藝術。其次,組織有經濟實力和組織能力的大型文化中介企業。大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和眾多人才,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文化商品市場的信息量大,商業信譽高,服務質量優良,以大帶小,促進文化產業中介經營走上正軌。第三,建立行業協會。文化產業中各個行業的特點鮮明,經營方式和活動范圍各異,行業的利益和要求也隨之不同。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與個體經營者之間的中介機構,一方面貫徹執行政府有關部門政策法令,協助政府實行宏觀調控;另一方面,代表和保護行業的共同利益,進行行業自律。
3,組織大型文化企業集團?,F代經濟可以說是大企業主宰市場的經濟。大企業因其經濟實力雄厚,生產和經營技術先進,市場信息靈敏,經濟效益和經營效果良好,活動范圍廣,競爭能力強,一般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因此,一個地區、一個國家都應有自己的文化骨干企業,用以形成文化經濟和文化商品市場的基本立足點。
4,建立文化產業基金。文化產業的重要特征是創新性和公益性強于或大于其他產業。從公益性來講,文化商品不僅要反映和表現時代主旋律,而且還要執行國家對文化的方針政策與具體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企業也是自謀生存、自我發展的。他們服從社會效益是有條件的,若負擔得起,對社會作一定貢獻是必要的;若負擔過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國家和社會或免除其義務,或給予適當補貼。從文化產業的創新性來講,有成功,也有失敗,是一種風險投資。文化產業的創新又關系著國家和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把握和引導文化商品的創新活動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環節。國家的引導的主要方式是出題目、給資助,鼓勵文化企業按自己情況挑選并創作。由上可見,強調社會效益,鼓勵文化創新,支持文化產業經營的發展,國家和社會都需要資金投入。各國實踐經驗表明,國家和社會的資金的投入可以采取“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的形式。這種形式既有利于資金的管理和有效使用,也有利于廣泛調動社會經濟力量,增加基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