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3 17:26:45
序論:在您撰寫質監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文作者:黃忠工作單位:田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1999年,質監部門實行垂直管理,至此,給質監事業帶來了新的轉折點,質監事業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技術人員結構、檢測設備構成、檢測技術水平等都取得了明顯地變化。特別是檢驗檢測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百色市計量測試研究所現已建立計量標準檢定裝置33個,檢測能力55項;百色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現有各類檢測儀器256臺(件),檢驗能力已由2005年的6大類204項增加到2012年的7大類524項;百色市特種設備檢驗現有各類檢測儀器97臺(件)檢驗能力由2005年的5項增加到2012年的7項。2011年,國務院印發了《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特別是10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了〔2011〕48號文,將工商、質監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體制,業務接受上級工商、質監部門的指導和監督,領導干部實行雙重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這使得質監部門又處在一個關鍵的時期,不管歸地方或不歸地方,質監部門如何發展?該怎么辦?出路在哪里?百色市質監局新領導班子正式到位后,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經過多方研究決策,決定在平果、田東、靖西等3個縣試行推廣監管聯動工作機制,這又為質監事業的發展找到了一個新的突破口。監管聯動“試水”縣級質監工作為更好地在全市系統范圍內順利推廣實施,全面實現市、縣局及服務對象的監管聯動,進一步預防監管漏洞和消除監管盲點。
百色市質監局黨組決定,在平果、田東、靖西等3個縣局試行監管聯動工作機制,目的是進一步規范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監管內容和程序,明確各部門工作協調聯動過程中有關職責和工作銜接,特別是利用質監行政許可平臺,落實許可受理、后續監管的前置內容,市局質量科、食品科、特設科作為協調聯動工作機制的牽頭部門,分別對工業產品生產企業、食品生產企業、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等涉及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管理規范的事項進行協調,其他單位和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履職盡責,形成合力,有效地避免重復檢查,多頭監管,提高行政效率,共同指導和督促企業落實質量、標準、計量、特種設備等屬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事項。各縣局要以網絡信息為平臺,在市局各業務管理部門指導下制定和細化年度巡查具體方案并組織實施。在對企業實施監督檢查、巡查、現場審核、幫扶指導和在處理各類業務時,對發現的涉及檢驗機構和市局執法機構業務管理部門工作范疇的未辦業務要通過發動聯動手段,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必要時,征詢相關部門意見,可以實施聯合行動。對市局執法機構、業務管理部門和檢驗機構移送的監管聯動機制信息通報函,要依法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報送市局。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在2011年度工作目標考評上,試點的三個縣都排在全市的前三名,其中田東縣評為一等獎,充分說明了推行監管聯動工作機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百色市質監局不失時機地決定在2012年全市質監系統范圍內全面推廣實施監管聯動工作機制。目前,全市系統不僅全面推行監管聯動工作機制,而且有效地實現了市、縣局雙管齊下,行政機關與事業部門之間、部門內部股室之間互通信息,加強了服務配合,形成了強大合力,實現了監管聯動。
創新就是一種發展的靈魂,是一種有效解決之前所未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某個企業的計量器具或使用單位的特種設備等如果到期未檢或超期使用,聯動機制將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將依法立即著手處理。市局監察室將監督職能部門的落實情況,并對不作為部門或個人追究相關責任,有效地確保監管服務始終處于聯動的管理狀態,有效地預防和杜絕監管盲區的出現。今年以來,田東縣質監局落實專人死盯監管聯動系統,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有效地實施監管聯動。通過市、縣局聯動,目前有效處理計量、特種設備等監管問題52件,本局內部聯動監管88件,保證了監管對象的正?;l展。特別經過實施監管聯動,個別企業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監管思想轉變為主動上門要求監管服務,解決了個別企業采取的“拖、推、躲”思想。
一、質量經營上升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
對于跨世紀競爭與發展:質量已成為世界界關注的焦點。前不久,美國召開了有全美著名企業家、學家和學家參加的美國質量大會,專題研討跨世紀質量問題。美國著名質量專家朱蘭在大會上提出,20世紀是生產力的世紀,21世紀則是知識與質量的世紀,質量優劣將成為一個國家和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問題。企業家們認為,企業發展由諸多戰略組合構成,而質量經營已上升為這些戰略中的核心地位。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世界頂尖企業較早地看到,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科技與質量創新是決定競爭制勝的關鍵,紛紛創造“世界級質量”,不斷拓展全球化市場。美國寶潔公司制定并實施了比較完整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質量經營戰略,把科技創新、質量保證與市場服務等融為一體,實行以質量為基礎的市場創新經營。寶潔公司每年發明技術專利達2萬件,質量系統延伸到世界各地獨資、合資企業和產品銷售市場。在進入市場后,派出跟蹤產品質量與市場調查的專業小組就有20多個,質量調查人員常年深入到上海、廣州等城市用戶家庭。根據質量調研信息不斷改進品種與服務,創出汰漬、玉蘭油等17個中國品牌產品,成為高質量產品占據中國洗滌用品市場的重點企業。
實施質量經營戰略,是面向21世紀發展的緊迫任務。世界頂尖企業的實踐說明,企業必須要樹立全新的質量理念,從市場預測、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全過程實行全面質量;建立用戶至上、市場導向、質量效益與以質量求生存等廣義的質量觀念;將質量與科技緊密結合,雙輪驅動,深入開展質量經營。我們的企業應當看到,這一戰略是事關長遠振興企業與民族的大問題,極為重要。
二、顧客滿意上升為企業追求的永恒目標
傳統的質量認為,企業質量就是要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控制,強調檢測把關。認為對質量的追求就是追求達標化、零缺陷,質量工作是質量組織部門的事等等。這些質量思想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質量環境和內容的變化,企業的核心與決定因素已是顧客。因此,刻意追求顧客滿意和忠誠,是世界頂尖企業創造“世界級質量”和創新市場的永恒力量,是質量新的重大課題。
筆者曾到法國、德國等歐共體國家考察企業,發現一個顯著變化是,企業已從以企業為中心的“CI戰略”轉向了以顧客為中心的“CS戰略”,CS即意為“顧客滿意”的縮寫。在談到企業質量變革時,一位德國企業家認為,近年來人們較為重視重建內部機制,以強化質量,而忽略了“顧客關系”,這是有失偏頗的。時下,“企業命運在顧客手中”,“顧客是企業利潤的最終決定者。”顧客滿意已上升為企業質量的核心。
追求顧客滿意和忠誠,是企業質量的理念創新,這與追求產品自身質量及其標準化更、更重要。這一的內涵突出了顧客滿意是企業最高目標,顧客是企業經營的主要驅動力,企業質量組織的中心位置顧客;產品開發與產品生產與服務必須圍繞顧客進行,并由其參與;企業采用顧客關系信息系統,對其變化的需求隨時進行監測,指導企業提高滿足顧客要求的水平。其對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費者,“顧客”的涵意延升到不僅是產品購買者、服務者等外部顧客,還包括內部員工即內部顧客,以及供應商和相關產品生產商,是一個由商品生產者、消費者、流通者為一體進而組成的“顧客關系系統”。
我們應當借鑒發達企業的做法,更新傳統的質量思維,深刻認識顧客滿意對質量內涵的重大作用。從改善顧客關系中,適應全球一體化的市場,培養更多的忠誠客戶,營造利于制造質量提高的企業員工滿意的工作環境,從而更有效地提升質量。
三、人的素質上升為企業質量的緊迫任務
世界頂尖企業認為,一場深刻的、前所未有的變革和發展正在全球經濟領域展開。企業質量的緊迫任務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質,全力開發“智能”資本,從人才與知識培養上獲取質量效益。
我國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在談到企業成功發展時認為,海爾集團追求的“第一產品”是人才,在銷往中外市場的家電產品則是“第二產品”。張瑞敏的“第一產品論”,正是確保海爾高質量、全方位產品創新與市場開拓的前提,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就不會有高質量的創新產品與服務。
中外頂尖企業看到,當今質量已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市場已成為企業以質量為核心的經營的起點和歸宿。企業步入全球化市場競爭,需要質量與技術并重,以市場為導向,創新質量。在這之中,人的素質發揮著決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視開發人才與知識資源,推動質量不斷升級。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訓的開支高達10億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億美元用于員工通過“6希格瑪”培訓計劃。在歐洲不少公司出現“老板出錢,員工充電”現象,德國知名紡織機械制造企業卡邁·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業,均建立了常年培訓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員工素質。從而,使這些企業制造的產品技術先進、質量優良,從不必擔憂使用過程中發生需要進行售后服務等質量。
我們的企業面臨跨世紀競爭與質量挑戰,應當看到制約質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經營者與勞動者的素質問題,有必要下力氣改變現狀,趕上知識發展的潮流。
四、利益共同上升為企業整體質量形成的“生態關系”
英國著名學者查德·瓦里新認為,企業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間利益的統一,應把市場競爭與合作緊密結合起來。美國著名專家彼特·德魯克說:“企業之間的生存發展如同界中各種生物物種之間生存發展,它們均是一種生態關系”。歐美不少企業深刻看到,企業在市場上形成整體質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追求整體質量經營與共同利益增長。
進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紛紛嚴重虧損,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企業之間開展市場競爭,采取擊敗對手之策,產品價格失常,企業競爭成本上升,外部競爭環境不斷惡化。教訓使精明的大企業興起了創新熱潮,帶來了質量觀念更新飛躍。美國蘋果公司總裁史蒂文·喬布斯首先推出“蘋果聯盟生態系統”戰略,取得了實質性效果。IBM公司相繼建立了以個人電腦為中心的戰略聯盟共同體,從產品開發、制造到銷售,形成整體化質量保證體系,帶動了群體企業經營效益迅猛增長。在德國大企業中,不少人員開發出具有高精技術和質量產品與項目,而大企業視他們為整體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中的一部分,因規模小大企業不利于生產,紛紛資助科技人員創辦小型企業,進行專業化生產,使之成為大企業的緊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協作水平,促進了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
從整體質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業“生態關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產生。這是因為,企業是市場復雜系統中的一個參與者,企業無論是要擴大市場占有能力,還是開發新的市場,都必須與他企業攜手,集中有效資源,創造出消費者可以實際使用的高質量的新價值。同時,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協作以及為用戶提供全方位質量服務中受益各方。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全部的質量整體意識,著力建設和培育以質量經營為中心的“生態系統”。
五、技術創新上升為質量提升的運行機制
一位質量專家認為,企業需要多種體制相容的一體化全面,技術創新則是諸多中起決定因素和作用的運行機制。中外頂尖企業普遍高度重視建立利于質量提升的技術創新機制,以技術進步支撐和推動質量創新,創造“世界級質量”,開拓全球化市場。
我國小天鵝公司將“全心全意小天鵝”作為全面質量營銷創新的核心,較早地看到,企業市場競爭最終是全面涵意上的質量競爭,而質量的優勝來自于技術領先。由此,他們建立了由技術與質量雙重創新的企業創新機制。小天鵝公司在全國洗衣機行業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專利、527件歐洲專利、398件日本專利和478件美國專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機國際專利的信息庫,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創新。小天鵝公司還建立了由專家和博士后組成的技術開發院,確保開發領先市場5-10年的前瞻性產品。同時,小天鵝公司實行了24小時全天侯登門售后服務,把“全心全意小天鵝”的質量創新和運行機制滲透到研制、生產、銷售與服務的全過程,追求質量與服務的“零死角”。從而,使企業不僅享譽于國內市場,還在東南亞等國外地區設立了生產企業,實現了技術出口和產品市場國際化。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不竭之力”,技術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惟有建立創新機制和具有創新精神,才能不斷發揮出創新技術、創新質量與創新的靈魂作用。近年來,我國美菱集團建立了技術創新激勵機制與淘汰機制相結合,動力與壓力并存,“允許失敗,不允許不創新”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海信追求創新機制,吸引了200多名碩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復旦大學生等加盟企業。這些頂尖企業抓住了創新機制的“靈魂”,使人才如魚得水,推動了質量創新與技術進步。我們應當盡快轉變傳統的質量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過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實現質量的快速提升。
六、企業文化上升為企業培育跨世紀質量的支柱精神
一位德國企業家說:“民族文化是產品創新之根,企業文化是質量與創新之魂?!碑斀瘢髽I文化與創新已成為一種新的思潮,成為企業培育跨世紀質量的支柱精神。
質量管理論文2400字(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環保工作有了很大進展,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個能夠準確地對數據進行測量并且進行科學的解釋以及綜合運用的過程。環境監測主要是服務于環境管理,因此,較高的環境監測質量有利于我國的環境管理,有利于對污染源的控制,有利于正確進行環境規劃。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環境保護
引言
環境監測工作在我國已經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從古代對于環境進行監測以預防災害,到如今的環境監測實現可持續發展,無不體現了對于環境管理的重視。隨著社會觀念的發展,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環境監測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滯后現象,對環境保護造成了影響。因此,對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成為當前環境監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1環境監測的概述
所謂環境監測,指的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環境質量及其變化態勢進行監督和檢測。其主要通過對某些能體現環境質量的典型數值進行測量,從而掌握當前的環境污染情況,判斷環境質量的好壞。一般來說,環境監測的對象主要集中于污染成分、人為因素、自然因素這幾大方面,從具體內容上來看,主要可分為物理污染監測、生物監測、土壤監測、水質監測和空氣監測等。環境質量監測是監測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對各類環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其變化態勢進行監測,并評估相關措施的執行效果,判斷環境標準落實情況,并集中整合質量監測數據,從而判定特定范圍內環境污染綜合狀況及其發展態勢[1]。
2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2.1管理隊伍整體職業素質有待提升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任務量較為龐大,故有關部門所需投入的資金也較大,而長期的經費短缺問題,致使一系列工作難以有效的落實下去,長此以往,也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人才資源的不足,始終是管理隊伍綜合素質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大、工作內容的不斷增多,人才資源的匱乏,導致一些實際矛盾的產生。工作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之下,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也就無法提供保障。受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許多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重點放在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上,對現場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往往存在忽視的情況。
2.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就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相關法律法規,盡管如此,這些法律法規更多的是宏觀層面上的。而對于更加具體的問題如責任劃分和執行細節辦法并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規定。此外,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方面交錯的問題還有待于給出一個更為清晰的劃分。
2.3環境監測資金不足
現如今,雖然環保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政府也調高了環境保護與監測的經費投入。但是,由于環境監測行業的特殊性,使得購置相關機械設備、維修以及監測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日常成本開支也很高,政府提供的資金并不能使得監測系統有效運轉,許多機械設備不能得到及時的維修,導致了環境監測任務也不能及時有效執行,監測數據及信息也不夠精準,達不到信息分析的基本需求,對后續信息分析結果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2]。
3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3.1建設素質型人才資源隊伍
要想在基層有效實施我國環境檢測辦法與工作,就要通過精確的數據與科學的分析來指導工作,因此,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定期專業培訓是十分重要的,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建設素質型的人才隊伍,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只有通過專業隊伍的建設,才能夠從人力的角度使基層工作更加專業化、科學化,而強化學習的過程,也能夠使工作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將環境監測工作更加經驗化、技術化,推動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促進我國相關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為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提供質量的保障。
3.2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法律法規
環境問題當前已經受到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首先,可以通過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來幫助解決現下我國環境監測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法律法規手段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更多細節問題進行明確劃分,如明確各相關部門在環境監測各環節中的具體職責,做到各項事務能有專人負責,能準確找到責任部門。此外,還應當對環境監測工作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具體問題相關解決方法給出清晰的規定,以明確實施方法、劃清實施責任界限。具體操作辦法可以是依照從國家到區域到地方的標準來劃分出一個等級,這個等級的劃分能夠保證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中間環節,有利于對區域及地方的環境數據進行更為科學準確的分析和評估,從而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3.3創建專項監測控制經費
高效的環境檢查管理機制的運轉需要足夠的經費支撐,只有擁有了專項經費,才可以為該管理機制提供更加先進的設備以及人才,從而全方位的提升環境監測成效。為此,國家應該考慮設置專項經費,并且安排專業化的財務管理人員控制該專項經費的資金流向。在相關部門獲取到該專項經費后,要善加利用,合理運用到設備采購、維修以及專業人才的引進上。實現專項經費收支合理化、細致化,并且將其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針對挪用公款的員工給予嚴厲的懲罰。此外,在創立該專項經費時,還可嘗試性地與污染企業以及各環保單位展開合作,旨在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質量的提升應基于技術與設備的條件,在不斷完善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建設更具有專業素養的團隊,從多個方面促進整體專業性的進步,才是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自身,處理好內、外兩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為環境監測質量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質量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關于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管理的探討論文
摘要:在本文中,筆者將會以水質采樣質量管理的意義以及當前水質采用工作所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對強化水質采樣質量管理的相關舉措與解決方案進行初步的研討與分析,希望對環境監管部門起到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管理;水質保護;環境保護
相關部門在治理水體污染,監控水質變化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監測結果與水體實際狀況不相符的問題,同時,相關監測人員在對水體進行采樣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很大的誤差,進而導致環境保護部門在實施相關治理工作時,缺少足夠精準的數據憑證,治理效果與方向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強化水體污染治理工作,首先就要實施科學合理的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
1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意義
當前,治理水體污染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點,因此,水質監測也成為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真正核心。監測人員實施科學合理的水質監測工作,可以快速有效的獲取水質真實數據,可以讓環境保護部門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擁有更為明確的方向,是實施高效水體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在水質監測工作中,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水質采樣過程,而采用過程對于最終結果有著最為直觀的影響,所以,各級部門以及水質監測人員,需要采用更為科學有效的技術,更為認真負責的態度,使用專業技能完成水質采用工作,確保最終采樣所得到結果可以真實反映水體現狀??偠灾?,水質采樣工作的質量好壞,是影響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核心,更是實施系統化環境保護與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提。
2當前水質采樣工作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
2.1采用工作中的設備檢修問題
環境監測人員在對水質進行采用過程中,需要專業設備來保障總體工作的穩定,因此,采樣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將會對采用工作所獲取的數據以及采用進度造成直觀影響?,F如今,水質采樣設備可以對水體的溫度、酸堿度等各類基礎數據進行持續性監控,并且,有些較為先進的設備,也可對水體的中的成分進行有效監控,而這些數據就是后期實施環境保護策略的有力憑證。但是,水質采樣設備的總體技術標準較高,要求操作人員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并且,其在運行過程中,也要進行必要的檢修與保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最終采用結果的精準性,保持監測過程的平穩。但是,在當前的實際采用工作中,相關設備的工作狀態往往被人為忽視。雖然部分監測人員也會對監測設備進行檢修工作,但是,其檢修過程沒有按照專業流程來實施,且檢修頻率很低,存在這很大的局限性。這種現象,不僅讓監測結果失真,也讓監測設備的整體使用壽命大打折扣,不僅無法為環保部門提供治理憑證,還會造成設備資源的額外消耗。
2.2水質采樣工作中采樣點選擇不夠合理
水質采樣工作對采樣點的位置選擇有著一定的要求,采樣點需要符合相關采樣技術的基本要求,同時,采樣點自身也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采樣點的管理也對最終的水質采樣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只有那些具備代表性的采樣點,才能確保水質監測工作的科學有效性,才能為環境保護部門提供更為具體的數據憑證,促進地區環保工作的有效進行。當前,很多水質監測人員在實施采樣點選擇過程中,缺少責任意識,對采樣點的位置并沒有進行科學考量,單純為了節省時間,采樣點的位置極為隨意,不具備代表性,大幅度降低了水質采樣工作的總體質量。水質采用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員還需要進行后期的調研以及長期性監控,如果前期監測人員所設置的采樣點不夠合理,且沒有對采用點進行有效管理,一旦采樣點的周邊環境出現較大幅度的改變,將會對后期的長期性監控工作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
2.3采樣后的水樣保存與運輸問題
水質采樣后,需要將所采集到的水樣送至專業檢測部門來進行深度檢查,因此,水樣在運輸與保存過程中,需要保證水樣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其自身所具備的相關特性不會因環境的變化而出現改變。通常情況下,監測人員在完成水質采用工作后,會對所采集到的水樣進行科學管理,會在其內部添加適量的固定劑來完成水樣的整體保護,并對其容器進行安全管理,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破損。但是,再是水樣保管過程中,很多工作人員并沒有按照要求來對水樣進行高質量保管,水樣在采集后被隨意擺放,進而導致水樣保存過程中發生水質變化,最終檢測數據無法真實有效的反應采樣點附近的真實水質狀況。并且,很多水樣的運輸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外界因素對于水樣性質的影響,進而導致水樣整體數據失真。
3強化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舉措與解決方案
3.1讓前期的準備工作更為有序化
水質采樣質量管理工作需要覆蓋水樣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最初的采樣過程到最終的數據監測,每一個環節都是監測人員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想要確保水質檢測數據的真實有效,首先就要保證采用實施前的準備更為充分。根據行業經驗,為了讓準備工作更為有序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3.1.1技術學習
在實施水質采樣工作前,相關部門需要對參與采樣工作的所有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真正了解水質采樣工作的重要意義,熟知采樣方案與規范,并可熟練實施采樣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3.1.2設備學習
水質采樣工作需要專業設備來配合進行,因此,相關部門需要讓每一個監測人員對所有監測設備有著足夠的了解,熟知設備的規格、型號以及工作過程,并可根據設備的運行狀態來判斷采樣過程是否穩定,并需要其具備一定的設備保養與檢修能力。
3.1.3其他保障
采樣過程中,水質的保存容器需要符合具體的采樣工作要求,所要使用的藥品以及其他材料等都要符合具體的采樣規范。
3.2強化設備檢修與保養工作
采樣設備的穩定性對于采樣結果有著至關的影響,因此,負責水質采樣的部門需要強化設備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設備檢修與保養機制,明確設備使用規范,明確每一位監測人員的具體職責。監測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需要由專人負責,并嚴格遵照相關使用規范來進行,同時,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其運行狀態進行詳細記錄,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與保養周期表,確保最終檢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性。此外,實施監測流程的工作人員,也需要強化對水樣保管容器的管理工作,確保容器的材料不會對水質,確保容器在保存與運輸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確保容器內壁的清潔度。
3.3科學管理采樣點
水質采樣點的選取,需要監測人員進行綜合考量,嚴格遵照相關監測方案,并從技術角度出發,仔細判斷每一個采樣點是否符合標準。監測人員在確定采樣點位置后,如果想要更換,必須要依照相關規范與技術來進行。采樣點完成定位后,需要及時進行拍照,并交給審核人員進行檢查。采樣點的選擇過程中,污染源常常被忽視,同時,環保部門所實施的凈水工程也會導致采樣的水質不能綜合反映水質的整體狀況,因此,監測人員需要對采樣點的周邊工況進行細致排查,確保采樣的代表性。
3.4確保水樣在保存與運輸過程中的穩定
水樣在保存與運輸過程中,需要對保存容器進行有效固定,使用特定的減震材料。為保證水樣在運輸過程中,其性質不會出現改變,需要及時添加相關藥品或穩定劑,添加過程需要嚴格遵照操作規范。對于那些需要進行冷藏的水樣,需要確保冷藏箱內部溫度的穩定。同時,在運輸過程中預防環境因素對于水樣的影響。
1.問題解決態度
生活就是一系列的問題,人們一個接一個地遇到困難,麻煩就在人的周圍。人們用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后,這使他們高興;有時人們未能解決問題,他們為之沮喪。人是由不同個性構成的,人與人不同,沒有兩個人相像。分析人們看待解決問題的態度時,可以將人分為以下4種類型。類型1,自我否定、沮喪型。每當這些人遇到問題時,他們相信自己無法解決問題,因為他們缺少才能,缺乏自信心。他們半心半意地對待問題,持續地擔心微小的后退,如果問題看起來無法解決時,他們因為自己的無能力而責備任何人。如果讓人們相信自己是無用的,就會想“我做不成”或“這不可能”。無論處于何種情況,這種消極想法注定會變成自我否定的預言,證明當事人無用或無能力。美國管理國家PeterDrucker說過一個從未失敗過的人是從未嘗試過的人。當然,什么也不做是所有失敗中的最大一次失敗。逃離這種自我破壞,無助心境的第一步是做點什么事情,不要消極地看待事情,不要害怕失敗,而是要努力抓住問題。當你面對問題而能翻越第1個障礙時,你會看到希望之光。類型2,別人的錯型。這類人從未反思自己的缺點,而總在責備他人。無論發生什么問題,他們下定決心認為這是其他部門或其他人的責任。無論何時發生問題,他們總認為這是別人的問題。解決問題時,他們采用觀察者的姿態,從來不嘗試自己去做點什么。他們忘記是自己的錯,他去責備同事、老板、其他部門,以及任何一個他能想起來的人。他們坐在后面大聲質問,吵鬧多嘴,但是給不出建設性意見。他們的行為無法饒恕,簡單地說,卑劣而膽怯。一個問題無法解決,除非人們注意到它,接受解決問題的挑戰并能主動去解決它。如果有人試圖把責任甩到別人身上,這種行為不可能解決問題。有責備別人習慣的人必須意識到使人惱火的是他們自己,必須主動解決問題。當他們這么做,當他們去解決“他人錯誤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僅會使自己驚訝,并且會體驗通過自身努力解決問題的自豪感。類型3,鴕鳥類型。這是最常見的類型,像個鴕鳥那樣把頭埋進沙子里,他們認為現存情況不可能得以改善。雖然他們遵從命令,按照標準做事,但他們從未試圖脫離現在狀態或試圖改善自身環境。當所有事情平和安靜,沒有多少變化發生時,這種做法還可以接受。但像現在什么事都變化很快,這種做法不太有用。如果我們只是維持現狀并消極等待,我們最終也會因為削弱而消失。類型4,問題解決類型。這種人的頭腦中有特定目標,他們積極尋求問題去解決,積極而有力地抓住問題、藐視問題。當他們設定解決問題計劃時,他們柔性化,發揮全部能量去解決問題。好的問題解決者有自己目標,他們設置這些目標為稍高于現有能力并有強烈愿望去實現他們。
2.強有力的車間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一系列問題。在車間內制造產品,在商店內銷售商品都可描述為某種類型的問題解決行為。所有車間面臨的問題可大可小,例如:慢性長期的商品缺陷和難以追溯的修補成本;頻繁機床故障而無法達到生產目標;即使采取行動也無法降低材料損失;員工需要學習系統最新進展,但他們沒有時間這么做;自動化減少了車間內員工數量,沒有幾個人進行質量管理活動;每個人都有特定責任,因此作為小組時,沒有共同話題;人的工作復雜化,他們在無外界幫助時無法解決問題等。強有力的車間是能夠認識到問題并開始解決問題的車間,盡管現在的車間又為各種各樣的困難所困擾,但員工必須努力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質問為什么未解決問題,人們需要思考如何使事情發生而不是什么可以把事情弄糟。說“這不好”或“無法做”無益,人們必須將自己轉變為問題解決類型的人,經常去思考如何改善現狀。為了適應以后生存,不僅要積累片斷化的知識,而且要持續發展個人能力,在遇到新的、更困難問題的時候不會被傳統觀念墨守成規。
3.問題解決和全面質量管理
雖然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主要用于制造業,但它現在廣泛用于其他行業,包含建筑業、電力和零售業,并逐漸在服務業中站穩腳。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90002008中將質量管理定義為,以符合顧客需求品質的方式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為有效進行質量管理,企業全部員工從董事長到經理、廠長以至于普通員工必須參與到企業活動的每個階段,包含市場調查、研發、產品計劃、設計、制造準備、采購、分包、制造、檢查、銷售和售后服務、金融、個人事務、教育培訓中,以這種方式進行質量管理活動稱為公司范圍質量管理。
3.1全面質量管理系統
由ISO的定義可知,TQM系統包含3個因素:由全體人員進行,每個部門進行活動,每個階段進行活動,如圖2所示。圖2由全體人員進行。當公司參與全面質量管理時,每個人,從CEO,董事、部門經理、主管、職員、直到車間的員工必須參與,每個人都要參與全面質量管理,如果任何機構中的任何人想說“TQM與我無關”而試圖逃離責任時,就無法制造出好產品。每個部門進行活動。公司機構的每個部門都需要進行TQM活動以完成該部門的特定功能。這會毫無例外地應用于每個部門,包含總務、會計、制造計劃、設計、工程、制造、銷售和售后部門。每個階段進行活動。給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時,顧客必須樂于購買。公司應采用不同步驟來創造這種商品或服務。必須進行市場調研、準備制造計劃、設計、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必須建立和開發實行TQM的方法,上述過程的每一步都應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其它特征包含:強調TQM理念看待事物;充分使用TQM做法提升管理機制,雖然全面質量管理集中于管理質量,但同時應進行成本管理、制造費用、計劃管理、安全管理和個人發展活動,這也是提升管理水平,制造消費者想要和滿意商品和服務的原因;控制和提高Quality(質量),Cost(成本),Delivery(交貨),Safety(安全),Morale(士氣)。
3.2問題解決與TQM
(一)財政監管的定義
所謂財政監管,是財政機關在財政管理過程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涉及財政收支事項及其他相關事項進行的審查稽核與監督檢查活動財政監管寓于管理活動當中,體現財政管理的本質屬性,與資金運動同步進行,其主要作用就是及時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中的偏差,保證財政分配的科學正確和有效。
(二)財政監管的范圍
由于財政分配活動所覆蓋的范圍決定了財政監督的內容,而財政監督的內容也因經濟體制、財政模式及政府職能的演變而表現出一定的區別,從一般意義上來分析,財政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財政預算管理監督。主要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及決算等預算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實施監督。
2、財政收入監督。這是財政部門對稅收收入征收機關和財政性資金征繳部門征管質量的監督,包括行政性收費稅收、收入征管質量的監督和基金收繳執行情況的監督以及其他財政收入繳納情況的監督。
3、財政支出監督。是在公共財政框架下,為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而對財政支出的范圍、規模、結構和效益進行監督。行政管理費支出監督,教育、文化、科學、農業等事業性支出的監督,以及社會保障資金監督、基本建設支出監督、各級轉移支付資金監督等都是其中的內容。
4、國有權益監督是指為了保障合理、依法、有效使用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的損失,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而對國有資產的使用者和經營者的監督。
5、會計監督是指財政機關依照《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及國家有關財務會計法規對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各項財務會計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對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的監督。
6、財政內部監督。財政部門專職監督檢查機構或人員,對財政部門其他業務機構的財政收支管理、內部制約制度、預算編制執行以及所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和會計信息質量、政府采購等方面實施監督。
(三)加強財政監管的必要性
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使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財政模式向公共財政模式轉換,并引發了一系列的變化:第一,企業逐步成為獨立的商品經營者,政府不再是企業的生產經營組織者,從而財政主體中包含的“生產經營組織者”身份加以否定。第二,企業在市場中平等競爭和市場失效的存在,就要求政府必須以全社會和所有企業為對象提供公共服務,并且只能由處于政治權力行使者身份上的政府來提供。第三,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大多數國有企業具有市場贏利能力,這就形成了國有企業與作為全民生產資料所有者代表的政府之間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資關系。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必須由以處于生產資料所有者身份的政府來進行??梢姡袌鋈∠虻母母镞€要求和決定著財政主體的政治權力行使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雙重身份的分開。必須強調的是財政部門對財政收支活動的管理過程就是一個重要的監督過程。財政監督機構的各項具體監督檢查活動,本身也是對財政收支的管理活動。財政管理在公共財政制度條件下必須充分體現財政的公共服務性質,這客觀上要求財政監督工作必須徹底改變只重收繳、不重堵漏,只重檢查、不重管理,監督檢查和管理相脫離的片面做法,要從監督檢查型轉變為監督管理型,必須善于在財政監督檢查中發現財政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在實踐中,財政監督除了服務于財政管理的角度來實施檢查,還要將監督檢查與調查研究結合起來,通過檢查、分析,發現財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為完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提出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逐步實現將財政監督寓于財政管理的全過程之中。
二、財政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收支管理問題
在財政收入方面,一些稅務部門在完成稅收計劃的情況下,對稅收進度進行人為的調節,出現應當有稅收的地方不征稅或是違反規定減慢稅收的速度、拖延稅收征繳的時限等現象,甚至還出現了不按規定進行退庫操作、利用稅款過渡戶對收入進行人為調節、所收的稅金應當登記入財政收入卻沒有依法進行登記等現象,存在預算收入入庫不及時的問題。時常還會出現稅收部門在對個別的單位進行稅收征管時不及時、不到位,從而影響了預算收入的一般完整性。導致這些預算收支管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我國財政監管稅收部門的稅收制度不夠完善,財政監管程度不強。
(二)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國有資產為什么會流失嚴重呢?這是因為很多國有企業對國有資產進行自行處置,出現評估不到位的現象,如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擅自決定將單位的房屋、小汽車等出售,國資部門沒有發揮其真正的財政監管作用。除了大宗物品的處置外,小宗物品就隨意處置,國有資產損失、浪費都比較嚴重,減弱了財政監管的強度,降低了財政監管的質量。
(三)個別單位仍然存在“小金庫”
近年來,對于我國在預算以外的資金,國家加強了其管理力度,并明令禁止設置“小金庫”。但是,依舊有個別單位在其單位或部門利益的驅動下,頂風違反法律法規,私設形式各種各樣的“小金庫”,方式、手段也各不相同。導致“小金庫”出現的原因,就是我國的預算外資金所涉及的范圍很廣、量很大、收入多元化,形式也各種各樣;再加上個別單位擅自加大某些收費的標準或擴大收費的征收范圍等。因而,稍有不慎財政監管就為其設置“小金庫”提供了某些方便,造成財政性資金體外循環,逃避財政監管。
(四)監管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
當下,我國財政監管體系的在職人員普遍存在文化素質不高的現象,從而專業素質也偏低,就造成在財政監管過程中出現一些操作失誤等情況,影響了財政監管的質量。
三、加強財政監管的途徑
(一)提高財政監管思想認識
從根源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一項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它是保證公正執法、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切實抓好這項工作,對于加強財政管理、整頓財經秩序、從深層次上解決腐敗問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致力于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對財政監管的思想認識;引領廣大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樹立財政監管的大局意識;進一步強化認識財政監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嚴肅認真的對待審計檢查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加大工作整改力度,完善預算收支管理制度,從根源上防止發生違反財經紀律的情況。
(二)建立健全財政監管體系
作為我國經濟監管體系和國家宏觀調控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財政監管體系應當隨著整個經濟體制的配套改革而進行持續的完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公共財政框架的模式已初具規模,作為財政內部的一個子系統,財政監管法律體系健全的重點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規范和完善制約財稅、財務會計活動的法規制度;二是建立和健全財政監管自身的法律體系??v觀世界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的財政監管,沒有例外的都把法制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我國的財政監管體系也必須圍繞著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財政來展開。因此,財政監管工作亟需制定、出臺一部專門指導調整其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從根本上解決財政監管的法律依據,解決財政監管工作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問題,使財政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
(三)完善財政監管工作機制
1、建立健全財政監管的有效協調機制
隨著不斷建立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以財政監管、稅務監管、審計監管、社會監管為主體的經濟監管體系,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都負有政府經濟監管的職責,它們三者的監管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監管檢查的內容和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側重點,建立和完善財政監管對社會監管的再監管機制,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監管的再監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政府經濟監管部門間的協作,建立健全有效協調機制,逐步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促進、密切配合,最終提高財政監管的質量、效率。
2、建立健全財政監管的嚴格執法機制
要嚴格實現“依法治國”,就要在客觀上實現依法理財,從根本上治理財經領域的違法違紀問題,從而維護財經法紀的權威。嚴格執法是財政監管工作的生命線,加強嚴格執法關系到全面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全面發展財政監管工作、建設財政的立法執法體系、推進財經秩序的好轉和開展反腐敗工作等。因此,對于嚴重違法違紀責任人員的追究制度要進一步完善,要堅持很好的結合處理事與處理人,與有關部門聯合建立辦案制度,健全個人責任移送制度,標本兼治,運用輿論、經濟、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財經法紀的威懾作用和教育作用,促進提高全社會人民的遵紀守法意識。
(四)創新財政監管工作方法
1、創新財政監管的管理手段
在公共財政的框架范圍內,財政監管工作不應該只局限于將對外監管作為其主體,而應該逐步轉變成內外并重監管。財政監管的工作重點應該轉變為對財政預算的編制、修改和執行上,以及對專項資金的撥付使用上,還有對政府采購、財稅政策以及轉移支付的執行情況和財政運行狀態的反饋、監管上,使財政監管的全過程實現轉變,從事前、事中、事后徹底發生變化,以財政資金的監管為主線,實行全程跟蹤,真正實現財政資金的效益最大化、國家的利益最大化。
2、加強財政監管的協調配合
以前,財政監管部門跟預算管理部門之間沒能進行有效的橫向溝通,兩部門之間的聯系也不夠密切,造成監管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新形勢下,財政監管部門跟財政內部職能部門之間可以依法建立規章法規,規范順暢的溝通方式和制度,使財政監管機構能夠隨時隨地的準確掌握財政資金的走向,強化監管工作的準確性、權威性,高度融合財政監管檢查及日常管理工作,切實發揮財政監管在改進財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實現財政監管的資源共享
為實現資源共享,財政監管部門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借助“金財工程”,與國庫、財政業務、銀行等部門之間實現信息共享,重點突出財政監管的過程性、同步性,全面強化財政監管的程序化、規范化,讓財政監管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五)加強財政監管人才培養
要切實搞好財政監管工作,就必需要具備高素質的財政監管人員。這些財政監管人員不但要業務精湛,還要政治素質強。經驗表明,要提高財政監管人員的素質,進行職前和在職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
第一,嚴格把好財政監管人員的入口關,盡量招聘一些財政專業和審計、財務、會計、稅務專業等高校畢業生,充實財政監管的管理干部隊伍,提高財政監管干部隊伍的整體專業文化水準,尊重創新精神,提倡勤奮敬業,并通過一定時間進行職前見習訓練,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第二,重視經常訓練在職人員的專業技能,將在職人員分批,輪流送到專業院校進行培訓,或舉辦短期的培訓班,定期安排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不斷提高財政監管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促進在職人員做到精通本職崗位業務,熟悉其他崗位業務工作流程,能夠快速適應各崗位的輪換、變動;第三,要注重提高財政監管人員的道德思想素質,熟悉財政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條例,加強鍛煉在職人員的黨性,提升其修養。致力于做到言行一致、遵紀守法、光明磊落,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日常監管工作上下功夫。掌握基礎情況,把握政策界限,完善工作操作行為,善于分析總結,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
一、美日保險監管制度的比較
(一)監管主體的比較
保險監管的主體就是保險業的監督者和管理者。從機構設置來看,各國不盡相同。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實行兩級多頭管理體制,中央和地方都有權對保險業進行監管。美國聯邦政府成立聯邦保險局,只負責聯邦政府法定保險,如聯邦洪水保險、聯邦農作物保險等。根據1945年《麥克云——佛戈森法案》,每個州都被賦予監管本州保險業的權力。美國聯邦保險局與各州保險局之間不是隸屬關系,而是平行關系。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必須獲得州保險監管部門的批準后方可在該州營業。為了對各州的監管進行協調,1871年美國成立了全國保險監督官協會(NAIC),共主要職責是討論保險立法和有關問題并擬定樣板法律和條例供各州保險立法參考。經過保險監督官協會100多年的努力,各州法律已趨于一致。1999年11月通過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改變和擴充了全國保險監督官協會的職責,使其成為聯邦一級的保險監官機構。
日本屬于集中單一的監管體制。大藏省是日本保險業的監管部門。大藏大臣是保險監管的最高管理者。大藏省下設銀行局,銀行局下設保險部,具體負責保險監管工作。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金融危機加劇,金融機構倒閉頻繁。為了加強金融監管,1998年6月日本成立了金融監管廳(FSA),接管了大藏省對銀行、證券、保險的監管工作。2000年7月金融監管廳更名為金融廳,將金融行政計劃和立案權限從大藏省分離出來。金融廳長官由首相直接任命以確保其在金融監管方面的獨立性。
(二)監管內容的比較
美日兩國保險監管的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目的主要在于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維護被保險人的利益。
1.對市場準入與退出的監管
就國內保險公司的市場準入而言,美日兩國差別不大。保險公司只要具備一定的法律條件、財務條件、技術條件和其他一些必備的條件即獲得許可經營業務。其主要差別在于對外市場準入方面。在美國由州負責本州的保險監管工作。由于各州法律存在差異故做法有些不同。在國民待遇上,對跨境提供保險服務有所限制。在市場退出方面,當州保險署認為保險公司在國民待遇上,對跨境提供保險服務有所限制。在市場退出方面,當州保險署認為保險公司存在嚴重的財務問題時,會干預保險公司的業務活動以維護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視保險公司財務危機的嚴重程度,監管人員可以對保險公司進行整頓或采取積極的監控措施。如果這些措施無效,監管人員可對保險公司進行兼并或拍賣。為了維護保單持有人的利益,各州一般設立保證基金,但其補償金額不會超過設定的上限。
日本在對外市場準入方面,一直限制競爭,嚴格限制外國保險公司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逐步開放其保險市場。1994年10月,日美第一輪談判達成協議,允許外國保險公司通過申報制直接在日本營業。1996年10月日本新的《保險業法》廢除了開業認可制,采用申報制,并允許損害保險公司通過子公司開展生命保險業務,或是生命保險公司通過子公司開展損害保險業務。在市場退出方面,在1996年新《保險業法》實施前,大藏省采取“保駕護航”式的監管方案,對有問題的保險公司進行暗中協調,并強制要求其它保險公司接管,故未出現保險公司破產事件。新《保險業法》實施后,日本仿效美國對保險公司實行以償付能力為中心的監管,引入早期改善措施,促進有問題的保險公司及時解決問題。由于新法案強調信息公開,客觀上加速了有問題保險公司的破產。
2.對保險費率的監管
美國大多數的州實行。事先批準的費率監管方式,即保險公司的費率在實施前必須獲得州保險署批準。另一些州在費率方面允許保險公司自由競爭,以確定最佳費率。相比之下,日本對保險費率的監管比較嚴格,一般采取事先批準的制度。
3.對償付能力的監管
在美國,對償付能力的監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資本金和盈余的要求
保險公司在開業前必須滿足州保險署對資本金和盈余的最低要求,不同的州和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標準。顯然,這只是一種靜態的要求,它無法適應保險公司業務規模擴大的要求。于是美國1992年通過了人壽與健康保險公司的風險資本法。1993年,財產與責任保險的類似法律也得以通過。據風險資本法,當保險公司被調整后的總資本底于其風險資本的一定比例時,保險監管機構將視情況采取不同行動。
(2)投資監管
美國保險公司的投資要受到嚴格監管。其投資不僅要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則的制約,還要受到保險法有關規定的約束,其目的在于促使保險公司追求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最佳組合,維護被保險人和債權人的利益。而壽險公司受到的監管要比財險公司嚴格的多。隨著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通過,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得以混業經營,對投資的監管也相應放松。
在日本,20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大藏省對保險公司采取保駕護航式的監管,償付能力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之后,泡沫經濟的崩潰導致保險公司接連倒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逐漸引起有關當局的重視。
(1)資本金要求
與美國一樣,日本對于設立保險公司也有最低資本金的要求。《保險業法》還指出要“提高保險公司資本金最低限額”。
(2)與美國的風險資本相似,日本新《保險業法》引進了“標準責任準備金制度”和“償付能力比率”以及“早期改善措施”。
所謂“責任準備金制度”是指保險監管機構根據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自己的判斷而而制定的新的必要責任準備備金水平,并以此作為衡量保險公司經營是否穩健的依據。所謂“償付能力比率”是指保險公司面臨的各種超出正常預測風險的總和與各種可能的支付責任準備金的比率,是衡量保險公司經營穩健程度的重要指標。此外,根據“償付能力比率”,日本保險監管當局還引進了“早期改善措施”,其大致思想是:保險監管當局在了解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比率”進而了解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后,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有問題的保險公司盡早解決這些問題。
(3)投資監管。
日本有關法律規定了保險公司的投資原則、投資范圍和投資額度等。按照規定,日本壽險公司可在股票、債券、貸款、不動產、海外資產等領域投資。
(三)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較
美國在保險市場實行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其依據是保險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投保人處于信息劣勢地位。為了保護投保人的利益,必須讓投保人享有知情權;投保人只有掌握足夠的信息才能作出理性的選擇。為此,美國制定了《消費者保險信息和公平法案》以保護投保人的知情權。同時,在美國境內營業的保險公司每年必須向保險監管機構提交公司財務審計報告和精算報告。保險監管部門定期公布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并提供查詢服務。此外,美國還設有評級機構,評級機構把保險公司的財務信息轉變成各種易于理解的等級以反映保險公司的財務情況。這些服務對于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些資料可供保險公司用于營銷,也可供消費者參考。公開信息制度的實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與美國相反,日本保險監管當局出于穩定保險市場的目的,往往不公開保險公司的內部信息,以防負面信息擴散引起市場混亂。同時,日本還在保險市場實行“比較信息管制”,限制保險公司過分宣傳各種保險產品性質和差異。這不僅扼殺了保險公司創新的積極性,而且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由于“比較信息管制”的存在,信息披露也是“內部”的。由于這種信息披露制度與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相抵觸,大藏省及以后的金融廳對此進行了重大改革。新法規規定保險公司應將自己從事的業務內容、財務狀況等編制成經濟信息公開資料,并公之于眾。
二、啟示及借鑒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美日兩國的保險監管制度存在一些差異??偟膩碚f,美國的保險監管較少采取限制競爭措施,而注重對健全性措施的建設,如償付能力、保險監管信息系統(IRIS)、信息披露制度等。相比之下,日本較多采取限制競爭措施,如市場準入限制、費率管制、業務領域管制等,該狀況在新《保險業法》實施后有所改善。當然,我們還會發現美日兩國的保險監管制度還是有許多共同點的。這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首先,兩國都有自己獨立、健全的保險監管組織機構,如美國聯邦保險局、州保險署,日本的大藏省、金融廳等。與此類似,我國也成立了國家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獨立履行保險監管的職能。今后需要進一步做好的工作是:一是健全機構設置,分設財險、壽險、再保險、政策性保險等部門;二是按照經濟區劃設立若干個分支機構,形成一個完整、高效的保險監管體制;三是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保險監管隊伍。
其次,保險監管的法制化是兩國的共同點。我國目前的保險法律體系還不健全,需要進一步完善,做到依法監管。
最后,兩國保險監管的內容大體相同,且都注重對財務能力的監管,與保險監管的主要目標是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一致的。我國也應從以下幾方面完善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監管。一是建立保險風險評價、預警監控系統,對可能出現問題的保險公司及時警告并督促其解決這些問題;二是正確劃分保險公司的資產類型,合理界定保險公司的實際資產和負債,保持一定的資產負債比率;三是吸取日本保險監管的教訓,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實行某種程度的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四是借鑒美國的保證基金制度,研究設立我國的投保人保證基金制度,更好地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維護保險市場的穩定,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①讓·梅勒爾:《歐美保險業監管》。
②崔惠賢:《發達國家的保險監管制度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浙江金融,1999.5
關鍵詞: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建筑節能
1加強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在建筑節能工作中的作用
1.1積極完善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在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質量監督體系。在具體的完善工作中,需要對建筑工程自身的特點和性質進行合理,并根據每個施工環節進行對應的監督管理,最后將各個施工環節進行整合,從而有效地對質量監督工作的完善提供參考。而且,由于建筑質量監督管理需要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貫穿,充分地對每個環節進行深入了解,并通過以責任主體的行為以及工程的具體施工為監督核心,開展監督管理工作。此外,通過對某建筑節能工程的分析資料顯示,積極完善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地為建筑質量提供保障的同時,為建筑節能工程的發展提供幫助。1.2完善建筑質量檢測體系在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之后,需要為監督管理工作的成效進行鑒定,也就是利用檢測體系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測,根據鑒定的結果判斷建筑工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在具體的完善工作中,由于需要準確的檢測數據來進行判定,所以對應的檢測儀器的精準度必須進行提升,從而為判定的工作提供保障。而通過對某工程當前的檢測體系來看,并為針對建筑節能工程本身制定對應的檢測體系。相對來說,存在的部分檢測體系的精準度以及檢測效果并不能夠準確地為建筑建筑質量提供保障。所以,對于建筑檢測體系必須進行完善,從而在有效提升檢測體系的同時為建筑質量提供保障。
2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作用分析
通過對某建筑工程提供的數據顯示,要想有效地開展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就必須依附于其核心主旨建立一套核心的體系。如監督站。根據國家命令推行的相關政策《建筑工程節能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中明確的表示:“各地建設主管部門集齊委托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依法實施建筑節能質量監督管理?!彼?,無論是建筑工程的建設還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在建筑質量監督管理的體系下進行。而對應的監督站也應該以確保建筑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進行,根據國家命令推行的法律能夠制定對應法律法規以及相對規范性的建筑質量監督體系。在圍繞工程進行開展的同時,實施多方位以及多角度地深入對建筑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中,從而有效地為工程質量提供保障。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整體來看,除了要建立核心的監督站外,也要根據建筑質量的實體形式為參考,并將其分為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三個方面。通過全面介入建筑的施工過程,從而有效地為建筑質量以及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1施工前對工程質量的監督
從對某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實際監督情況來看,建筑企業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承擔責任的主體,當建筑工程質量發生問題時,直接受到影響的也同樣是建筑企業本身。所以,想要有效保障建筑的質量,就必須要求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能夠貫穿建筑工程的始終。首先是對工程單位的監督,建筑單位直接負責著建筑工程的設計、材料選用、造價控制以及建筑選型,而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對建筑質量造成影響。而且,根據某工程提供的監督管理的經驗來看,在應用于建筑節能工作中時,需要對監督建設單位所設計的方案進行探討,并確定其是在基于建筑節能工作為核心的基礎上進行擴展。此外,在施工前對工程質量單位的監督工作中,需要明確工程建筑的核心。在開展節能項目時,必須在滿足建筑性能和質量的前提下,而由于實際情況而不得不進行修改時候,則需要充分地對其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
2.2施工中對工程質量的監督
一般來說,在施工過程中對節能工程質量監督的主要工作則體現在施工工藝、節能材料等方面。其一,施工工藝。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工藝水平的高低能夠直接影響建筑的質量,無論是穩定性還是安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施工工藝的高低。所以,在具體的監督工作中,監督工作人員則需要根據建筑質量監督管理以及節能工程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并且要求施工人員能夠準確按照施工工藝進行,從而有效保障建筑的質量以及節能工程的開展。其二,節能材料。建筑企業想要有效開展建筑節能工程,就必須對節能材料方面進行重視。而且,節能材料在建筑節能工程中也占據著相對較多的比重。此外,在對施工中對節能工程質量監督中,則需要對使用的節能材料、構配件、材料規格、性能以及審查合格的相關文件,在確保節能材料質量以及性能準確無誤的前提下,再進行施工。
2.3施工后對工程質量的監督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開展的監督工作大多體現在整體質量檢測方面,通過利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對建筑工程進行檢驗,并為施工前、施工時的質量監督工作提供保障。而在具體的監督工作中,以建筑節能工程以及質量監督管理的相關指標為核心,以及根據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進行分析,并合理選用恰當的檢測方法對其進行檢測。此外,由于建筑節能工程的特殊性,在具體的檢測方法選擇時,則需要根據檢測方法的優劣勢進行分析,盡量避免由于選用不合適的檢測方法而對建筑本身的質量造成影響。眾所周知,隨著建筑體系的不斷發展,對應的檢測方法也同樣在提升,無論是種類還是檢測性能,這些因素都是需要分析的種類,根據建筑節能工作的特性而選取合適的檢測方法,從而有效地為建筑工程的監督質量提供保障。
3結語
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當前的趨勢,隨著對資源保護意識的提升,對于節能工作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需要在基于建筑本身的性能以及質量為前提下進行,所以對于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就有必要進行提升,在對建筑質量提供保障的同時促進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此外,通過對我國部分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來看,并不能為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所以,想要有效的在保障建筑質量的前提下開展建筑節能的工作,就必須對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進行更提升和完善,從而在保障建筑節能工作開展的同時,實現我國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作者:李紅賓 趙娟娟 單位:葉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
參考文獻:
[1]于寶太.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監督分析與管理研究[J].工程質量,2014(S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