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1 17:22:54
序論:在您撰寫旅游消費心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 要]高校大學生所受教育的經歷和所處的特殊的校園環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通過從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及特征和消費心理的特點入手,總結了影響高校學生消費的四大因素,并做出總結。
消費心理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消費心理從認識過程經歷情感過程直至發展到意志過程,是一個消費購買的決策過程。消費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購買決策起決定作用的自身特點,如文化教養、心理素質等。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高校大學生所受教育的經歷和所處的特殊的校園環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產生了與其他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并表現出特殊的消費行為。
一、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及特征分析
(一)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從消費水平來看,有數據顯示,2006年高校學生約有74.3%左右的學生平均每月消費在400元左右,另有11.2%左右的學生月消費在200元左右,600元左右的占10.5%。與此同時,有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學生在經濟消費水平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如武漢某高校學生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1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高校學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30元左右,與生活費月均支出(480元)的比率是47.9%,這可視為高校學生的“恩格爾系數”,從長期趨勢來看,這一系數呈現出整體的上升趨勢。
從消費結構來看,目前對高校學生的消費結構還沒有統一的結論。多數人認為目前高校學生的消費結構是不合理的,高消費和浪費嚴重。表現在除正常的伙食費、書、文具和日用品外,高校學生的其他開支比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動消費(主要用于同學和朋友之間活動請客和送禮等)、文體活動消費(舞會、影視、體育比賽的門票和體育用品等)。從消費方式來看,消費方式可以是消費觀念及行為的統一體,是同主觀意念或動機相聯系的消費行為??傮w上來說,高校學生消費仍可看作是經驗性消費,但表現出了一些特殊的消費方式:第一種是旅游消費:有調查資料表明,有46.5%的高校學生在節假日時曾和同學或朋友外出旅游,有12.3%的同學在寒暑假曾和家人一起旅游過,表明旅游是高校學生比較熱衷的一項活動,旅游被高校學生視為一種有意義的健康的消費行為;第二種是電腦消費,1995年電腦開始步入高校學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最能改變高校學生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因素之一;第三種是電話和手機消費,隨著電信資費的一次又一次下調,201卡或ic卡電話在大學校園內普遍開花,調動了高校學生的購買欲望;第四種是戀愛消費,大學校園戀愛被視為一項不談婚姻的愛情,但兩個人的學習生活中也相應增加了額外的消費。
(二)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特點分析
高校學生的消費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是消費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為,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而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行業的不平衡,導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結構的不同,從而決定高校學生消費的不平衡;二是消費的多樣性。高校學生的消費主要涉及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和文化娛樂消費三個方面,而且其構成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高校學生消費的多樣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因而在消費層次、消費的數量等方面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主要取決于高校學生個人需要的多樣性。尋求多樣性是由于需求強度的不同和需求層次的多樣性而產生;三是消費的主導性。大多數高校學生都是在滿足生活消費基礎上,盡可能的滿足學習消費,以必要的娛樂消費來調節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高校學生消費現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高校學生消費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家庭的重點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學后,寧可自己在家省吃儉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高校學生的高消費提供了經濟基礎,創造了個方面的條件,使他們有優越感,他們的高消費在一定程度上給同學起到誤導的作用。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經濟上也得到了保證。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往往借錢也要滿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二是社會環境原因。目前社會上不正確的消費觀,給高校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了高校學生高消費的心理。近幾年由于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經先富起來了,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學校的貸款往往貸不出去,有的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寧可在家向親友東拼西借,也不愿向學校貸款,把貸款當作是丟人的事。
三是高校學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高校學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在家從小有家長關懷和照顧,中學面臨高考的壓力,許多家長為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故而許多學生不知金錢來之不易,不知當家的困難,又沒有理財的過程和經驗。此外還有虛榮心理在作怪,有人寧可犧牲教育、健康或一些應有的社會責任,也要在消費水平上不斷升級。情緒化消費也是高校學生消費中常見的。
四是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關。有人認為現在高校學生的消費是偏高、不合理的,這與教育薄弱和管理有關。有的報刊、電影和電視進行錯誤的報道,片面報道一些高消費和享受的主題,給高校學生做出了錯誤的消費導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雖然也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光榮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但碰到問題沒有強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沒有教育到點子上,對有的問題沒有及時有效的引導。
三、基本結論與討論
關于高校學生消費觀教育的問題,一直是理論界討論的熱點,有的主要在高校學生中多進行國情和勤儉節約教育并加強相關的管理;有的認為應培養高校學生科學的消費意識,指導他們確立合理的消費期望,引導高校學生做有經濟頭腦的消費者,教育他們講究消費道德。筆者認為,應加強對高校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教育引導,高校學生的消費教育應該包括以下的內容:消費與市場的基本理論教育,主要為消費觀念、消費計劃、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心理、消費市場和消費營銷等知識;消費品常識教育,主要為常用的消費品的選擇、評價、鑒賞、使用、維修與保護等;消費生態意識教育,讓高校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消費與社會持續的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關系,深刻認識生態需要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關注社會消費問題,提高社會責任感;
消費文明教育,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費是兩個文明的結合點,它對高校學生的消費倫理、消費質量、精神文化消費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消費者權益與保護教育,主要是幫助高校學生充分認識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權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從而提高高校學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消費者保護組織、消費者保護法規等。總之,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是正確引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21世紀國家棟梁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趙祥祿,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現狀、原因和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3)
[論文摘 要]高校大學生所受教育的經歷和所處的特殊的校園環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通過從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及特征和消費心理的特點入手,總結了影響高校學生消費的四大因素,并做出總結。
消費心理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消費心理從認識過程經歷情感過程直至發展到意志過程,是一個消費購買的決策過程。消費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購買決策起決定作用的自身特點,如文化教養、心理素質等。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高校大學生所受教育的經歷和所處的特殊的校園環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產生了與其他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并表現出特殊的消費行為。
一、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及特征分析
(一)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從消費水平來看,有數據顯示,2006年高校學生約有74.3%左右的學生平均每月消費在400元左右,另有11.2%左右的學生月消費在200元左右,600元左右的占10.5%。與此同時,有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學生在經濟消費水平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如武漢某高校學生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1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高校學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30元左右,與生活費月均支出(480元)的比率是47.9%,這可視為高校學生的“恩格爾系數”,從長期趨勢來看,這一系數呈現出整體的上升趨勢。
從消費結構來看,目前對高校學生的消費結構還沒有統一的結論。多數人認為目前高校學生的消費結構是不合理的,高消費和浪費嚴重。表現在除正常的伙食費、書、文具和日用品外,高校學生的其他開支比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動消費(主要用于同學和朋友之間活動請客和送禮等)、文體活動消費(舞會、影視、體育比賽的門票和體育用品等)。從消費方式來看,消費方式可以是消費觀念及行為的統一體,是同主觀意念或動機相聯系的消費行為??傮w上來說,高校學生消費仍可看作是經驗性消費,但表現出了一些特殊的消費方式:第一種是旅游消費:有調查資料表明,有46.5%的高校學生在節假日時曾和同學或朋友外出旅游,有12.3%的同學在寒暑假曾和家人一起旅游過,表明旅游是高校學生比較熱衷的一項活動,旅游被高校學生視為一種有意義的健康的消費行為;第二種是電腦消費,1995年電腦開始步入高校學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最能改變高校學生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因素之一;第三種是電話和手機消費,隨著電信資費的一次又一次下調,201卡或IC卡電話在大學校園內普遍開花,調動了高校學生的購買欲望;第四種是戀愛消費,大學校園戀愛被視為一項不談婚姻的愛情,但兩個人的學習生活中也相應增加了額外的消費。
(二)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特點分析
高校學生的消費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是消費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為,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而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行業的不平衡,導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結構的不同,從而決定高校學生消費的不平衡;二是消費的多樣性。高校學生的消費主要涉及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和文化娛樂消費三個方面,而且其構成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高校學生消費的多樣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因而在消費層次、消費的數量等方面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主要取決于高校學生個人需要的多樣性。尋求多樣性是由于需求強度的不同和需求層次的多樣性而產生;三是消費的主導性。大多數高校學生都是在滿足生活消費基礎上,盡可能的滿足學習消費,以必要的娛樂消費來調節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高校學生消費現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高校學生消費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家庭的重點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學后,寧可自己在家省吃儉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高校學生的高消費提供了經濟基礎,創造了個方面的條件,使他們有優越感,他們的高消費在一定程度上給同學起到誤導的作用。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經濟上也得到了保證。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往往借錢也要滿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轉貼于
二是社會環境原因。目前社會上不正確的消費觀,給高校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了高校學生高消費的心理。近幾年由于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經先富起來了,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學校的貸款往往貸不出去,有的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寧可在家向親友東拼西借,也不愿向學校貸款,把貸款當作是丟人的事。
三是高校學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高校學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在家從小有家長關懷和照顧,中學面臨高考的壓力,許多家長為了避免他們分散學習精力,家庭的經濟狀況從來不要求他們分擔,故而許多學生不知金錢來之不易,不知當家的困難,又沒有理財的過程和經驗。此外還有虛榮心理在作怪,有人寧可犧牲教育、健康或一些應有的社會責任,也要在消費水平上不斷升級。情緒化消費也是高校學生消費中常見的。
四是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關。有人認為現在高校學生的消費是偏高、不合理的,這與教育薄弱和管理有關。有的報刊、電影和電視進行錯誤的報道,片面報道一些高消費和享受的主題,給高校學生做出了錯誤的消費導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雖然也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光榮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但碰到問題沒有強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沒有教育到點子上,對有的問題沒有及時有效的引導。
三、基本結論與討論
關于高校學生消費觀教育的問題,一直是理論界討論的熱點,有的主要在高校學生中多進行國情和勤儉節約教育并加強相關的管理;有的認為應培養高校學生科學的消費意識,指導他們確立合理的消費期望,引導高校學生做有經濟頭腦的消費者,教育他們講究消費道德。筆者認為,應加強對高校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教育引導,高校學生的消費教育應該包括以下的內容:消費與市場的基本理論教育,主要為消費觀念、消費計劃、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心理、消費市場和消費營銷等知識;消費品常識教育,主要為常用的消費品的選擇、評價、鑒賞、使用、維修與保護等;消費生態意識教育,讓高校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消費與社會持續的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關系,深刻認識生態需要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關注社會消費問題,提高社會責任感;
消費文明教育,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費是兩個文明的結合點,它對高校學生的消費倫理、消費質量、精神文化消費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消費者權益與保護教育,主要是幫助高校學生充分認識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權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從而提高高校學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消費者保護組織、消費者保護法規等??傊?,加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是正確引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21世紀國家棟梁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趙祥祿,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現狀、原因和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3)
2017市場營銷畢業論文題目提綱格式架構
一、專題研究類
1. 談談產品壽命周期與營銷策略的關系
2. 產品特點與廣告媒體的選擇
3. 定價技巧的應用
4. 淺析直接營銷在企業銷售中的應用
5. 論公關促銷策略
6. 定價策略和降價決策分析
7. 企業綠色營銷問題的探析
8. 分銷渠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 高新技術企業營銷渠道設計與創新探討
10. 試論企業銷售渠道的創新與優化
11. 網絡時代的消費特征及營銷對策
12. 國際營銷中產品的包裝、促銷與傳播
13. 制約我國企業開展綠色營銷的原因及其對策
14. “定制營銷”理念的前瞻及潛力芻議
15. 市場營銷觀念與商品包裝的倫理道德問題
16. 分銷網絡的有效管理與創新
17. 論渠道價值鏈增值管理對策
18. 跨文化交際中的跨國公司營銷策略
19. 淺談產品直銷的利與弊
20. 營銷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淺議利用營銷中的非價格因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22. 市場定位戰略的應用
23. 市場滲透策略的應用
24. 銷售人員銷售目標值確定的依據
25. 談談與推銷對象的交往技巧
26. 銷售工作中的渠道組合策略
27. 產品壽命周期與渠道組合策略
28. 如何合理控制銷售費用
29. 關于連鎖經營運行模式的思考
30. 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產品營銷策略探討
31. 市場營銷渠道的沖突與管理
32. 試論網絡時代的客戶關系管理
33. 從汽車銷售談制與集團經營
34. 企業文化在產品銷售中的推動作用
35. 服務營銷新模型
36. 論“名牌”的特征及產生條件
37. 我國銀行業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8. “4P”、“4C”、“4S”三位一體的結合與應用
39. 快速消費品的營銷渠道管理
40. 營銷組織設計和再造問題
41. 商品房市場營銷策劃問題
42. 高新技術產品營銷問題探討
43. CRM在汽車營銷企業中的開發與應用
44. 我國企業綠色營銷理念及實踐的特征分析
45. 論生態型企業營銷體系的建立與改造
46. 高科技企業的網絡營銷
47. 中國汽車企業自主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48. 國內連鎖經營模式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49. 醫療服務營銷中的客戶關系管理
50. 網絡營銷時代旅游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
51. 網絡營銷中的廣告策略探究
52. 淺析服務企業個性化服務營銷策略
53. 家電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 我國房地產營銷策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5. 網絡購物中影響消費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 體驗營銷在某行業的運用
57.論服務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
58.跨文化營銷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59.營銷渠道變革的新趨勢研究
60.高科技產品的營銷戰略研究
61.整合營銷及其應用分析
62.企業危機公關研究
63.談判中的溝通技巧
64.論營銷城市
65.企業內部公共關系研究
二、企業、產品研究類
1. 某企業(產品)的市場調研
2. 某公司CI設計方案
3. 某企業廣告案例分析
4. 某企業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的實施方案
5. 某企業銷售激勵機制的設計
6. 某公司營銷戰略研究(畢業論文參考網整理收集 lw61.com)
7. 某公司營銷隊伍的組織與設計
8. 某公司企劃案例研究
9. 某企業促銷方式評價
10. 某企業服務質量控制方案與評價
11. 某產品企劃案
12. 某公司或產品廣告效果評價
13. 某企業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14. 為某企業制定銷售人員培訓計劃
15. 某產品分渠道研究
16. 為某企業制定銷售人員培訓計劃
17. 為某企業制定銷售人員培訓計劃
18. 某企業新產品營銷策略研究
19. 對某產品的市場預測
20. 某產品市場調查表的設計及分析
21. 某新產品投放市場的營銷策略組合
22. 某產品壽命周期分析及營銷策略的選擇
23. 某企業內部治理機制與企業營銷績效關系研究
24. 某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選擇與實施
25. 淺析某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問題以及對策
26. 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營銷策略分析
27. 寶潔洗發水多品牌實施的效度分析
28. 諾基亞新產品開發程序的效度分析
29. 宜家公司對我國家具零售業的影響與對策
30. 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發展戰略的探討
31. 沃爾瑪連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2. 蒙牛公司企業文化營銷探析
33. 海爾集團員工與顧客滿意度探析
34. 李寧公司品牌營銷研究
35. 中國某品牌國際化戰略研究
市場營銷論文題目
市場營銷專業2010屆部分畢業論文題目(市場營銷類) 1,中小企業產業市場營銷障礙與對策
2,供應鏈系統中關于提高服務質量的探討
3,供應鏈管理中供應商選擇問題的研究
4,淺談產品直銷的利與弊
5,呼倫貝爾市旅游營銷問題和發展策略
6,呼倫貝爾市保險業市場營銷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 7,呼倫貝爾市旅游業營銷策略與分析
8,營銷創新——我國企業的營銷創新研究
9,淺析電子商務產品的定價方法與策略
10,從銀行業務拓展看銀行營銷
11,我國企業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2,營銷整合的策劃性研究
13,我國網絡游戲營銷策略分析——以《 》為例 14,關于呼倫貝爾市寬帶市場的調查報告
15,小論電子商務對市場銷售的影響
16,論營銷職能是企業的基本職能
17, 談企業目標市場選擇與產品開發
18,某產品壽命周期分析及營銷策略的選擇 19,營銷策略中廣告的運用
20,產品特點與廣告媒體的選擇
21,論消費心理預測
22,消費心理與廣告研究
23,營銷活動中的公共關系分析
24,營銷活動中的定價技巧
25,激勵因素在銷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國不同職業和收入群體的消費心理現狀研究 27,市場細分原理與企業目標市場選擇
28,某新產品投放市場的營銷策略組合
29,我國服裝業營銷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費品行業營銷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國連鎖企業商品配送問題研究
32,連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研究
33,企業對經銷商的選擇和管理
34,我國物流現代化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35,淺析當前工商企業營銷渠道的矛盾沖突 36,水平渠道沖突與管控
37,垂直渠道沖突管控
38,中小企業品牌建設研究
39, 結合行業談企業營銷戰略選擇
40,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定位研究
41,企業定位與企業品牌建設的關系研究
42,企業定位中差異性特征的選擇
43, 中小企業市場目標市場選擇
44, 中小企業的差異性塑造
45,中小企業產品組合策略選擇
46,產品組合策略與價格策略協同問題研究 47,終端主導市場條件下企業渠道變化
48,談談產品壽命周期與營銷策略的關系 49,企業包裝策略研究
50,差異化營銷策略分析
51,產品分銷中竄貨問題研究
52, 論新產品開發策略
53,論渠道創新策略
54,論酒類產品的渠道策略
55, 食品企業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業應該如何設計渠道結構 57, 啤酒企業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59,論供應鏈戰略聯盟管理
60,市場預測手段研究
公共關系論文參考題目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公關問題 2,鄉鎮企業的公共關系問題研究
3,試論公關策劃的幾個問題
4,試論廣告策劃
5,創新思維在公關中的應用
6,經濟全球化與公關觀念創新
7,產品推銷中的公關策略
8,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形象策略
9,良好的購物環境在促銷中的意義
10,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中的公關問題
12,市場經濟與公共關系的關系
13,試分析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14,組織變革的理論分析
15,試論現代管理的系統觀
16,試論現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關形象的塑造
18,企業文化建設研究
19,公共關系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20,公共關系危機處理的對策
21,組織形象構成要素分析
國際市場營銷論文:
1,國際企業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國際企業市場進入模式及其選擇研究 3,跨國經營中的文化營銷
4,論我國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構建
5,知識經濟條件下國際營銷渠道的變革趨勢與策略
6,國際營銷的兩個流派: 標準化觀點對適應性觀點 7,國際營銷: 標準化與差異化的融合
8,國際營銷渠道中的渠道行為
9,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營銷戰略新發展 10,國際營銷渠道新特點與跨國經營
11,試論我國企業在國際營銷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國企業國際營銷進展: 階段特征與戰略轉變 13,經濟全球化與我國國際營銷戰略
14,試論跨國戰略聯盟與提高企業國際營銷效率 15,全球本地化: 國際營銷之謎
16,綠色貿易壁壘與國際綠色營銷研究
消費者行為學論文:
1,品牌形象的消費行為學研究
2,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研究
3,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與引導
4,關于綠色消費行為的思考
5,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探析 6,解讀女性消費者行為學的理論范式
7,區域差異的消費行為研究
8,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消費者行為
9,論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其社會心理特點 10,消費體驗理論評述
11,個人消費行為模型分析
12,方消費者行為學研究理論和方法評析 13,非理性消費行為理論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費行為特點與營銷策略
15,廣告信息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及作用
16,影響農民消費行為的制約因素及化解 17,農村不同收入群體消費行為特征分析 18,大學生通信業務消費行為分析
19,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現狀, 原因和對策 20,對從眾消費行為的分析與思考
21,轉型時期中國消費行為研究
22,網上消費者消費行為研究
服務營銷論文題目:
1,論服務與服務營銷
2,服務營銷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
3,服務營銷創造顧客忠誠
4,超市服務營銷戰略探析
5,關系營銷: 服務營銷的理論基礎
6,透視服務營銷的分析框架
7,服務營銷: 21 世紀企業營銷立足之道 8,服務營銷打造顧客滿意
9,現代企業中的服務營銷
10,服務質量分析及評價研究
11,服務營銷的定價策略研究
12,論服務營銷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務營銷創造顧客忠誠
14,服務利潤鏈與內部營銷
15,客戶關系管理在醫院服務營銷中的應用 16,服務營銷的基礎探析
17,知識經濟與服務營銷
18,顧客滿意戰略與服務營銷
19,企業服務營銷的初步探討
20,服務質量差異模型及應用
21,服務營銷與企業經營戰
22,城市超市顧客消費行為模式研究
2017市場營銷畢業論文題目提綱格式架構相關文章:
1.2016市場營銷論文題目參考
2.2016屆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3.2016市場營銷畢業論文題目
【論文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其自身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本文試圖從消費經濟學和消費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究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
一、理論依據
市場經濟環境中,一切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費群體,挖掘其消費心理和消費特點,才能開發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設計出有效的市場營銷計劃與策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占據優勢地位。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但其消費行為仍遵循普遍的消費行為規律。消費者理論是消費者選擇行為的依據。在該理論框架下,依據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消費者出于理性的考慮,消費行為轉化為在預算約束下謀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說是追求消費者剩余最大化)的權衡與選擇。效用是消費者在消費某種產品時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它是對商品功能的一種主觀評價。而總效用是指從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當某種物品的消費成本既定時,消費者從消費活動中獲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費者對消費的效用評價既定,而消費成本較低時,消費欲望較強。消費需求取決于消費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對比,即邊際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學生消費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務的效用,一方面要減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種心理感覺,取決于消費者的偏好。企業要使產品擁有更加廣泛的認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學生消費者的心理,滿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費發展趨勢。提高服務質量和層次,減少消費不便利因素,開發新的服務領域,也有助于產品的營銷。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探究
1.大學生的消費特點
大學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費客戶,同時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除了具有一般消費者群體市場的共同特征外,還具有自身的特點。
(1)消費觀念鮮明、時尚。大學生處于成長的青年時期,富于創造性和挑戰性,對新鮮事物充滿敏感與好奇。
(2)消費結構日趨多樣化。近年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用于交往、娛樂、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費用有較快的增長,并在構成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3)消費支出水平高。當前,在校大學生有較強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大學生每月的支出額400元~500元的占35.5%,處于第一位,支出額為500元~600元的占28.9%,這兩部分占的比例高達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別占12%、6.2%。
(4)消費的個性和從眾性并存。大學生希望展現自己的個性,體現自己的風格。
(5)消費的沖動性和情緒化。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志趣愛好、性格氣質還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沖動,客觀環境、流行趨勢對其行為的影響作用比較突出。在其消費行為中,容易受情緒左右,失去應有的判斷力。喜歡嘗試新品牌,受促銷的影響較大。購買前,缺乏明確購買目標;購物時,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慮和比較就沖動購買,隨意性較強。
2.大學生消費發展趨勢
(1)教育培訓消費異軍突起,將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消費的一大亮點。由于高校的擴招,就業競爭加劇,大量的畢業生被推向人才市場。為了自身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培訓。
(2)休閑娛樂消費呈多樣化特點。當代大學生追求多元化的價值目標,并受時尚前沿的影響,在休閑及娛樂消費方面, 大學生群體有著比其他年齡群體更旺盛的需求。他們追求新穎、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動,日漸成為大學生休閑娛樂的主流方式。進入新世紀, 大學生的這種需求更為強烈, 并在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體育健身等領域, 顯現出新的發展勢頭。
(3)電子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隨著我國步入信息時代,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對信息的索取,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備素質。為了保持與時代的同步性,大學生對信息的消費將大大增長??梢灶A見,電子產品市場必將隨著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斷發展。而大學生會成為這個市場的主要消費者。
(4)追求新穎、追求時尚的心理日趨明顯。大學生正處于自我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希望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的成熟;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現今社會,時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廣告昭示蠱惑下的消費意識,媒體、明星的示范效應,以及大型商場陳列的美輪美奐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時尚和新潮”消費越來越成為多數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結語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在消費市場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費理念。大學生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正確認識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開拓大學生市場。
參考文獻:
[1]柳思維:現代消費經濟學通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論文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也表現出了非理性的傾向。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明顯存在著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上的誤區,需要來自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引導和幫助。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梢姶髮W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梢赃@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3)
論文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也表現出了非理性的傾向。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明顯存在著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上的誤區,需要來自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引導和幫助。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
(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梢姶髮W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梢赃@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3)
論文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也表現出了非理性的傾向。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明顯存在著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上的誤區,需要來自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引導和幫助。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厥沼行柧?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
(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梢姶髮W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梢赃@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