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0 15:16:09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現狀研究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銀行不良資產;成因分析;風險管理;法律規制
一、金觸不良資產之現狀與成因
(一)金觸不良資產現狀
1999年底,國家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華融、信達、長城和東方,目的在于協助消化四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的19001)億元不良貸款。2001年底,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戴相龍指出,四大銀行的不良資產已達18001〕億元左右。截至2003年底,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已達20001〕億元。據統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信貸資產,1990年為2952億元,1996年達9500元億,6年間增加了兩倍多。至1999年高達18001〕億,3年間幾乎又翻了一番。國有銀行在近五年間消化了將近15001〕億元不良貸款(尤其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但新出現的不良貸款總量幾乎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國務院批準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是我國借鑒國際經驗和方法,處理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重大舉措。但是,五年過去了,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總量卻有增無減,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從多角度、深層次分析金融不良資產的成因。
(二)金融不良資產現狀的成因
1.國家所有“虛位”、具體責任“真空”、金融風險意識淡薄、銀行經營管理不善。
2.銀行體制弊端、金融監控缺漏、銀行職員素養缺失、金融犯罪問題嚴重。
3.銀行有法不依—法治觀念淡薄。
4.國企效益低下—債務轉嫁銀行。
5.誠信觀念缺失—逃廢金融債務。
6.人情關系文化滲透—銀行借貸關系扭曲。
二、金觸不良資產之法律規制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認真學習、研究和借鑒西方銀行管理經驗,健全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一)巴塞爾原則及經臉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于1988年7月通過、于1997年4月補充修訂的(關于統一國際銀行資本衡量和資本標準的協議》(通稱《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最低目標標準比率為896,其中核心資本成分至少為496。該協議出臺之后,德國為首的歐共體各國紛紛響應,英國、日本等國銀行均嚴格達標。美國銀行不僅確保資本充足標準,并創造性地建立了資本風險預替系統,從而保障監管機構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促進了美國金融業的穩健運行。1997年9月,巴塞爾委員會通過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規定了有效銀行監管的條件、審批程序、持續監管手段以及監管權力等有關方面的25項原則。巴塞爾委員會于1998年9月針對銀行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頒布的《銀行內控制度的基本原則》,先后在內控文化、風險識別評價、內控措施與責任、信息及其溝通和內控制度監測等方面,規定了13項原則。同時,巴塞爾委員會在吸取一些銀行沉痛教訓的基礎上,了《關于操作風險管理的報告)(關于銀行透明度的建設》等文件。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上述一系列原則之所以日益得到其成員國與眾多的非成員國的高度重視并適用,就在于這些規則和要求是巴塞爾委員會聚集了大批業內專家,針對銀行金融業務數年開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深人研究的結論、對策和成果,符合國際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具有內在的科學性和外在的權威性,是巴塞爾委員會與許多國家和國際性組織共同合作的結晶。
(二)西方銀行風險管理
金融業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對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不懈探討和深人研究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經驗。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建立的存款保險制度,有力地促進和穩定了美國銀行制度,亦先后為日本、聯邦德國、英國等國家所借鑒。目前,許多國家均建立并完善了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的創立和完善,豐富和發展了銀行監管體系,已成為防范金融風險的行之有效的舉措。
德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中的VAR(ValueatRisk)風險度量法以及綜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嫁、風險補償等多管齊下的策略,加強金融監管,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真正步人金融市場可謂是剛剛踏上征程。我國加入WTO之后,商業銀行無疑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市場中運作、經營和發展。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控制、減少、避免不良資產,應當認真汲取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措施,逐步提高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水平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
(三)確立風險防范理念
學習和借鑒西方商業銀行管理經驗,牢固樹立風險防范理念。金融風險防范應是整個國家、銀行系統和銀行全體職員共同的事業。風險管理、風險防范、風險控制的觀念和意識,應根植于整個銀行系統內的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位職員的靈魂深處。正如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銀行內控制度的基本原則”的報告所要求的,董事會、管理層與全體員工應該在銀行內部營造一種“內控文化”。銀行的所有職員都應該了解各自在內控制度中的作用,全面投人內控制度建設。
(四)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借鑒巴塞爾委員會頒布的原則、規則、標準和建議,汲取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銀行系統的風險管理機制·,應是我國商業銀行防范金融風險,減少、避免金融不良資產的系統性工程。巴塞爾內控基本原則強調,內部控制是需要董事會、高級管理以及全體職員不懈努力而實現的過程,是一個能夠不斷進行風險控制信息反饋并能進行自我調整的動態過程。巴塞爾委員會在《有效監管核心原則》中指出,在有效銀行監管體系中,監管者必須具備操作上的獨立性和實施監管的能力和手段,必須全面了解各類銀行業務性質,并盡可能確保銀行自身適當風險管理,使各個銀行的風險水平得以評估,確保銀行具有充足的資源承擔風險。有效的銀行監管體系,必須具有統一、明確的責任和目標,必須具有銀行監管的適當法律框架,包括銀行機構的許可規則和持續性監管規則,監管者實施法律和執行審慎監管權的規定以及對監管者的法律保護,還應建立監管信息分享安排及信息保密制度等。根據巴塞爾委員會上述有關原則及其精神,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應是有效的銀行監管與銀行內控制度的有機結合。
(五)健全銀行內控制度
從銀行內控制度而言,首先應建立決策科學化、管理規范化、運作現代化的風險管理機構。建立由董事會直接領導的、監控全面風險的、相對獨立的風險管理決策機構,決定銀行風險管理原則和風險管理程序,制定風險管理政策,監督評估執行管理層控制風險的管理狀態,提出風險管理的改進建議并監督其在限期內完成改進任務。風險管理決策機構下設獨立于銀行業務部門的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具體跟蹤監督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執行,開發風險管理技術,監管授信業務的授權和受信決策程序,識別評估銀行風險,分析確定可控性風險與不可控性風險,并對可控風險提出相應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向有關業務部門提出;對不可控風險,要及時報告風險決策機構,以便迅速采取相應對策。。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風險、經營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所有各種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制度。實現制度化、流程化、規范化的管理,杜絕任何一個不受制度約束的職員,避免任何一項不受規范監控的業務。第三,要不斷創新風險管理措施,積極借鑒西方商業銀行風險規避、風險分數、風險轉嫁、風險補償等風險處置策略和經驗,建立健全配套規范的風險處置制度。第四,要造就整體優化的員工隊伍。1995年1月,巴林銀行因資不抵債,被荷蘭國際集團以1美元的價格收購。幾代人為之努力了200多年的一座金融大廈,被一個普通操盤手毀于頃刻之間。因此,“當銀行行長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任何一個普通員工的一個違規操作,都可能誘發火山爆發而導致災難性后果”的說法不無道理。這正是金融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特別之處:企業安危不僅僅系于管理層面,而且系于每個普通員工的手里。因此,商業銀行的員工隊伍務必整體優化。首先要創新隊伍建設理念,確立“員工為主人為本”、“我與企業共長久”的隊伍建設戰略,促使企業與員工目標一致、員工與企業同步發展。著力營造了解員工、理解員工、關心員工、尊重員工的人文氛圍,給予員工自我發展的空間,滿足員工施展才能的需求。每一位員工均有成就感和歸屬感之時,也就是商業銀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之日。其次要有完善的員工培訓機制。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分業務持續性地對不同崗位的職員進行系統性地培訓,以全面提高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日益增強每一位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廉潔敬業意識,不斷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第三要建立合理規范的工資福利制度。通過對不同崗位績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確定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同時輔助以獎勵機制。第四要創立科學的業績測評和職務晉升制度。針對不同的崗位和不同的層次以及不同的類別,分別確定相應業績質和量的指標,定期對每位員工的業績和潛能進行客觀全面的測評。確立科學的人才觀念,建立公平競爭、因材施用的人事制度,拓寬晉升渠道,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激勵機制。
關鍵詞:金融;欠發達地區;交易費用;公平與效率;制度
1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地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經濟基礎、原始積累和區位優勢等因素的作用下,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相比之下,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歷史、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區域金融發展也與東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欠發達地區信貸資金配置效率下降,銀行有款貸不出,而許多中小企業卻貸不到款,從而導致存差不斷擴大,金融運行質態趨于惡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其中,交易費用昂貴、規則的不公平也是制約欠發達地區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
2廣西金融現狀
廣西地處我國南部,具有沿海、沿江、沿邊的區位優勢,區內資源豐富,但由于歷史、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廣西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緩慢,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廣西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金融業發展迅速。2004年末,銀行網點達到5602家,從業人員67792人,金融資產總計7622.7億元。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金融發展卻面臨新的困境。主要表現在:
2.1存差不斷擴大,資金外流
近年來,在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4063.30億元,按可比價算,比上年增長12.7%.然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銀行及金融機構卻出現了貸款放不出,存貸差逐年不斷擴大的現象。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存資金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從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角度考慮,商業銀行把大量的富余資金上存。國有商業銀行是一級法人,將其資金上存上級行,實質上是當地資金的外流,資金通過上級行投放到其他地區。資金的外流,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資源分配的供需矛盾。
2.2信貸資金配置效率下降,中小企業貸款難
廣西境內企業大多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大企業、優勢企業、支柱產業較少,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當前,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向大企業、上市公司、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傾斜,講求大額貸款,追求規模效應,而中小企業由于資信低,很難形成有效需求。以廣西欽州市為例,至今沒有一家大企業,連一家上市公司也沒有,2003年末,欽州市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有貸款余額的企業共計1663戶,信用等級A級以上的貸款企業共146戶,占比8.78%,雖然企業生產經營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但只有A級信用以上的企業才有可能獲得貸款,許多企業不能形成有效信貸需求。
2.3金融機構功能弱化,服務渠道狹窄
欠發達地區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自有資金普遍低下,抗擊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經營不善或出現困難,往往出現逃廢債務行為,整體信用環境欠佳?!稉7ā穼嵤┲?,規定金融機構辦理抵押、擔保貸款的抵押物必須經過法定機構的登記才有效。據調查,在辦理抵押、擔保貸款過程中,相關收費偏高,加重了借款人負擔,從而也影響商業銀行開辦貸款業務,成為制約信貸投入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評估費、抵押登記及變更費、年度財務報表審計費。
從廣西金融現狀可以看出,欠發達地區無論是存差的擴大,還是中小企業貸款難,金融機構功能弱化等問題,這樣的困境都是彼此相互影響而造成的。無論是信貸資金配置效率的下降引起的中小企業貸款難,還是金融機構功能弱化都加劇了資金的外流,從而導致存差的不斷擴大。究其原因,除了受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之外,制度因素也是造成本區域金融運行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決定績效。制度的功能在于提供行為規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配置效率。因此,制度理論對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3欠發達地區金融困境的制度因素分析
3.1交易費用理論與欠發達地區金融困境
(1)新制度經濟學交易費用理論闡述。
交易的發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瞬間,交易費用是交易過程的回放,是影響交易成敗的首要因素,價格是交易談判的結果。交易費用是決定交易成敗的原因之一,它通常被歸結為三種成本:簽約前的搜尋成本、簽約中談判成本以及事后的監督和執行成本。
(2)交易費用理論對西部欠發達地區金融現狀的解釋。
從交易費用理論可以看出,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交易費用昂貴,而高額的交易費用可能減少或消除本來可能有利的交易。首先,簽約前的搜尋成本,欠發達地區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要經濟力量,由于該區域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治理不規范,信息隱蔽,銀行事先要加強對企業經營和信用狀況的審查,信息搜尋費用較高;而大多數中小企業與銀行沒有穩定的銀企關系,要獲得銀行貸款,必須通過人或擔保機構與銀行溝通,增加事前的“尋租”費用。二是簽約中的談判成本,在簽訂借貸合約時,由于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整體資信度低,銀行往往設置嚴格的貸款標準和繁瑣的抵押、擔保手續,增加更多詳細的限制條款,這都提高了交易的談判費用,同時也影響了中小企業主進行融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貸款規模與銀行收益成正比,我國欠發達地區仍然是以國有大、中銀行為主體,不論貸款金額大小,銀行審核、批準、發放程序基本相同,花費的交易成本基本相同。三是事后的監督與執行成本,由于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的規模較小,以及對資產價值評估的中介結構不成熟,所以銀行事后監管和控制的成本較高。另外,一旦銀行突然修改契約或者中止貸款,將為中小企業帶來意外損失,增加額外的交易費用。
3.2公平與效率關系理論與欠發達地區金融困境
(1)新制度經濟學公平與效率關系理論闡述。
公共選擇理論的一致同意規則的目的在于保護每個人的公平權利,“效率應解釋為往往出現于有關團隊中人們間的自愿同意。因為有效率的東西是出自同意的東西,而不是出自同意的東西就是沒有效率的東西,所以我們不能限制同意的范圍只能有獨一無二的結果”。
(2)公平與效率關系理論對欠發達地區金融困境的解釋。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東部地區,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社會信用環境,金融運行質態都要明顯優于西部地區。然而,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在制定金融政策或進行調控的過程中,并未實行差別對待,均采取了東西部統一的金融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因此,這樣一個規則的不公平,客觀上造成了西部欠發達地區金融運行效率的低下。首先,統一的存款準備金制度。由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全國統一的,而西部地區的貨幣信用化水平遠遠低于東部地區,現金漏損率較高,再加上向東部地區的資金回流(資金漏出),使得西部地區貨幣乘數低于東部地區,從而使西部地區支持經濟發展的資金遠遠小于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很多中小企業貸款難。其次,利率的差異。長期以來,實際利率雙軌制的存在加劇了東西部資金配置的不平衡,客觀上造成了東部享有“優惠”利率,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資金大量流向東部,造成西部地區的存差不斷擴大,減少了西部地區用于本地貸放的資金量。最后,統一的宏觀調控模式。
4結論及政策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易費用與規則的不公平是制約西部欠發達地區金融發展的主要制度因素。經濟弱勢的欠發達地區,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巨變以及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加應該考慮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制度革新,從而使得新一輪發展不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制度的變遷是從效率低的制度向效率高的制度的轉移,開放的市場化的金融制度更能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在金融發展過程中,以交易費用、公平效率關系理論為出發點,制度創新的主要建議有:
(1)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完善現有金融體系。從理論上看,擔保加大了契約成本,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擔保體系的建設縮小了人的機會主義所帶來的風險。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貸款過程中,出于對資產安全性考慮,往往陷入有錢不敢貸的境地,債權銀行在決策時往往綜合各種成本和風險的基礎上做出的。要降低銀行對欠發達地區的風險預期,欠發達地區可以先出臺一些地方性法規來保證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在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同時,建立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例如鼓勵中小銀行的發展。
(2)放開金融管制,提高貨幣政策效率。欠發達地區的金融發展緩慢,與東部發達地區有著較大差距。因此,國家在制定金融政策時,應更多考慮規則的公平性,實施略有區別的貨幣政策,使貨幣政策能更加傾斜于欠發達地區,使該區域能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提供金融支持。具體地,在與國家貨幣政策協調一致的大前提下,根據地區差異適度下放欠發達地區執行貨幣政策的權限,比如存款準備金率、利率政策等,從而能與欠發達地區的產業政策相適應,提供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推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乖利.交易費用的簡要理論評述[J].嘉興學院院報(哲學社會科學),2006,(1).
[2]劉宛晨,杜彥瑾.新制度經濟學公平與效率關系研究[J].求索,2006,(6).
[3]科斯,阿爾奇安,諾斯.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斯坦力L·布魯.經濟思想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據Wind資訊統計,2013年7月以來158家公司并購涉資1229億,京東方85億。從行業看,7月以來披露的并購案例主要分布在能源及礦產、電子設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披露收購金額的并購案例中,交易價格達到10億元以上的共有36例。涉及金額最大的為京東方收購顯示技術48.92%股權,交易總價值達到85.33億元。但公司并購后失敗率的較高,32家并購后因為彼此金融產品服務理念不同而土崩瓦解,27家因為金融工程對市場信息的采集度不夠,與需求嚴重脫節,金融產品無人問津,公司競爭力急劇下降,甚至連原先并購前公司擁有的顧客群也紛紛退出了購買公司金融產品的行列,導致公司股票暴跌而被迫終止并購重組的繼續。因此可以說,當前中國公司并購運用金融工程依舊還存在著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二、公司并購后金融工程運用存在的問題
公司并購有利于凝聚不同公司之間資本,有利于增強沖擊市場的合力,有利于再次激活企業原先的市場競爭力,對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而言,公司并購后金融工程的運用缺失問題頻現。比如并購后原有金融產品服務受限,造成顧客們對自己持有的債券、股權等的不放心,影響了并購后公司原先顧客群的忠誠度,給并購后公司的發展埋下了隱患;金融產品的經營理念選擇不合理,造成金融產品的一些服務和功能將會造成變化,違背了顧客先前認可的經營理念,導致在源頭需求預測與并購后的公司顧客實際需求相脫節,滿足不了潛在目標顧客對公司經營理念的需求;公司并購后在金融市場中信譽不佳,造成顧客們對公司金融產品的信任急劇下降;跨業并購公司金融市場定位不到位,即對不同行業市場金融產品行情信息、行業動態、行業政策法規的分析過于片面化,造成定位不足,最終難免以失敗告終。
三、優化金融工程在公司并購中的運用的對策
公司并購后要想在如此變化迅猛的金融市場變化中建設好金融工程,打造好公司推出的金融產品,就務必需要針對性地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才能促進公司并購后擺脫日后公司經營遇到的所有瓶頸,不斷提高公司金融產品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下面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對策的闡述。
1.加強對并購對象的分析與掌握。
公司并購往往會出現金融服務脫節的窘境,因此加強對并購對象的分析與掌握很有必要。對公司并購后自身金融人才以及市場金融人才進行公關金融人才的精選,加大公司并購后公關金融人才的規模,為并購對象分析部門的建立提供金融人才基礎,完善信息統計、分析的能力,加強并購對象分析敏感力,從而科學地對并購對象信息進行分析,及時找到公司并購后對政并購對象的認知錯誤;積極學習和借鑒市場中一些優秀公司的并購對象分析技巧,適當地予以拓展和衍生,從而為公司并購后成立專門的并購對象分析部門提供更多的理論引導和現實依據;加大與并購對象在并購前的接洽力度,積極派遣公司并購后專員或者公司管理層人員,多途徑地與并購對象進行接洽,充分實在地理解并購對象的需求、宗旨以及今后經營的方向。
2.優化金融產品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是金融產品的品牌形象是營銷到消費者認知的重要手段,能夠在信譽基礎上不斷提高推出的金融產品品牌形象。因此優化金融產品營銷策略勢在必行。比如堅持一個基礎。一個基礎就是指公司并購后對市場金融產品行情信息的客觀把握以及對金融產品市場的分析,尤其是要做好市場需求分析和自身金融產品分析,加大對自身金融產品的定位和品牌想象的塑造方向,引導公司并購后研究出更好更高質量更具優勢的金融產品,不斷提高品牌聲譽細化金融產品創新策略和品類戰略,金融產品創新策略是指在準確把握自身金融產品的需求的基礎上,對其需求的滿足進行金融產品開發,從而從創新的角度來創造性的滿足金融市場的需求,形成良好的口碑,加快金融產品形象的建立與金融品牌的傳播。
3.完善金融產品價值評估機構。
公司并購后對金融產品的價值估計經常出現高估情況,不僅損害了顧客利益,也降低了并購后公司的信用度。因此公司并購后應完善金融產品價值評估機構。金融公司并購后加大對現實產品自身的材料、成本、運費、做工等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全方位地進行科學正規的價值評估,立足這些因素動態地盡可能精確金融產品的定價,包括利息、稅收、管理費、保險費、股票傭金等,在精確定價之后還需要根據這些金融產品保留合適限度的盈利空間即使做到了這些,還要及時對同類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需求量與價格詳情,并合適降低一些顧客所要花費的費用,比如保險費、管理費、稅收等,以確保金融產品在金融市場中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從而高效地與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價格接軌。
四、結語
一、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職能
地方范圍內的金融體制和金融活動,必須有相應的政府機構來管理,這一點沒有成為也不應該成為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管理哪些事項,并應該由誰管理。在我國,與金融有關的工作事項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金融監管,二是貨幣政策,三是金融改革與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和轉軌中國家,金融發展甚至比金融改革和金融監管更加重要并更具有根本意義,不能不引起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從層次分布來看,貨幣政策主要任務分布在中央一級,金融監管和金融改革與發展在中央與地方的分布則基本是均衡的。毫無疑問,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是既是貨幣政策當局也是金融監管當局的中央銀行及其分支行的主要職能,與金融監管關系比較密切的金融體制改革也理所當然地進入其職能范圍、由其管理和協調,但金融發展問題究竟由哪個機構負責,實際上一直沒有明確的界定。
與金融發展關系比較密切的機構,主要是中央銀行及其分支行和各級政府負責發展計劃的部門。中央銀行明確的職能是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金融發展雖然應該是份內工作,客觀地講,上上下下的確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重要性排位顯然比較靠后,加上金融發展牽扯的面比較廣,比金融監管等更加具有宏觀性和綜合性,中央銀行也難以全部承擔,因此,既不是中央銀行的重要工作更不是主要工作。各級政府的發展計劃管理部門,作為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尤其是在計劃和規劃方面負有全面責任的宏觀經濟管理和綜合管理部門,有能力也有責任對金融發展負有部分重要責任,但鑒于金融工作的特殊性,實際上并沒有得到明確的授權。以致無論是在國家的十五計劃還是中央銀行的十五計劃都沒有關于金融發展規劃的論述,金融發展尤其是地方金融發展實際上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金融發展沒有明確負責機構,一個直接的后果是導致金融改革與發展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指向,一方面全國全面的金融發展處于不自覺狀態,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各自為“戰”,自行發展,甚至背離整體發展的理想方向和目標。由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缺乏金融發展整體規劃的嚴重性,而在四大銀行相繼撤并“淡出”的地方尤其是縣市一級,金融發展規劃的缺乏導致了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金融服務供給不足、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融資難不可避免??梢哉f,地方金融發展尤其是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縣域金融發展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中最被遺忘的角點,重視金融發展尤其是包括縣域范圍的地方金融發展問題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鑒于地方尤其是縣域范圍內貨幣政策的任務比較輕,金融監管已有明確負責機構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因此,地方金融管理的主要任務應該是金融發展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金融改革。與此同時,地方金融管理機構還應該在與金融發展密切相關的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歸納起來,地方金融管理職能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大的方面:
1、制定地方金融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地方金融發展規劃應該是地方金融管理的首要職能。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個人和企業對金融服務需求的規模、特征以及增長趨勢的分析預測,參照千人和千企業平均擁有的金融機構數量和結構及其與全國和當地平均水平的比較,制定地方金融發展的總體規劃,包括5年和10年發展計劃。
2、指導地方性金融機構改革與發展。根據全國金融改革的精神和方向,負責地方范圍內金融機構的體制改革與發展方面的重大決策問題。包括以政府和所有者雙重身份,負責地方政府全資或部分出資的金融機構發展和改革方面的重大決策,負責新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的組建的指導和協調等工作。
3、推動地方信用體系的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建設是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的輔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地方信用體系建立健全理所當然是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能。包括地方范圍內的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地方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健全,都應該納入地方金融管理機構的職責范圍。
4、配合、協調中央駐地金融監管機構工作。為了搞好金融監管并處理好金融監管與金融發展的關系,地方金融管理機構要通過聯席會議等形式,作好與中央駐地金融監管機構的溝通與協調工作,配合金融監管機構作好工作,形成合力,共同確保一方金融安全。
二、地方金融辦公室的定位與走向
地方金融辦公室的成立實際上早已鑄就于垂直化金融管理體制的建立,對垂直體制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導致新問題出現的這種按下葫蘆漂起勺現象的逐步發現和認識,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從一兩年前開始設立自己的金融管理機構,近來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和巨大示范效應的直轄市金融辦公室的設立,使得地方金融管理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可能引起或存在的問題也隨之被揭示,而對地方金融管理機構下一步走向的推測更使這一問題備受關注。
論文摘要:近年來,國外混業經營使得金融機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文章從我國金融業監管的現狀出發,根據入世后金融業發展的特點,對我國設計符合金融發展趨勢的監管方法提出了建議。
我國現在的金融業采取的是分業經營的模式,相應的,我國的金融監管采取的也是分業監管的模式。我國金融監管的主體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現階段,以上三個主體分別對銀行金融機構、證券市場、保險業進行監管。這種分業監管的模式,是為了適應我國目前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格局。但是隨著金融創新和金融業的國際化,特別是我國加入了WTO以后,在金融服務領域,將會逐步放寬甚至取消外資銀行在我國境內設立機構的限制、地域的限制、業務范圍的限制以及客戶的限制等,我國金融機構傳統的分業經營的模式將會受到很大的挑戰。近年來,國外混業經營使得金融機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而這種混業經營的趨勢,也會給我國將來金融業的監管帶來很大的考驗。
一、我國金融行業的經營現狀以及加入WTO后的發展趨勢
金融業的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其實至今并沒有嚴格的定義,各國的標準并不相同。學者們對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描述也并不一致?,F在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分業,是指銀行業務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相分離、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相分離的體制。我國的金融分業,主要是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經營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業務的機構分別設立?;鞓I經營的“混業”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金融業務的混合、交叉經營,即業務的混業。典型的如德國的全能銀行制?!盎鞓I”的第二層含義是金融控股權的混業,即在金融控股公司里有多種金融控股權的混合。[1]
按照以上定義的標準,我國現在的金融行業所進行的經營模式是典型的分業經營模式。我國銀行業、證券業以及保險業所從事的業務涇渭分明。我國立法也嚴格禁止混業經營的模式。如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5條規定:“經營商業保險業務,必須是依照本法設立的保險公司。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商業保險業務。”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6條規定,“證券業和銀行業、信托業、保險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證券公司與銀行、信托、保險業務機構分別設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爆F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蓖ㄟ^以上法條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分業經營的立法思路。
不可否認,我國現行的這種分業經營有其長處。這種長處首先表現為以下幾點:(1)分業經營可以規避不同類型業務的利益沖突;(2)分業經營可以規避宏觀金融風險;(3)分業經營可以規避存款人的風險;(4)分業經營的長處可以彌補綜合經營的不足。[1]正是由于分業經營的諸多顯而易見的優點,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良好的金融秩序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為了防范金融風險,便于監管機構監管,分業經營成了首選。
與分業經營相比,綜合經營的長處在于:(1)可以滿足金融機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要求;(2)有利于金融機構分散投資風險;(3)有利于進行金融創新,獲取超額利潤。[1]綜合經營的靈活性,使得采用這種模式的金融機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特別是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優勝劣汰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我們不能迎頭趕上的話,將會將來的國際競爭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綜合經營應是我國金融業以后的發展趨勢。
二、國外金融業的監督管理體制比較
國外的金融監管制度各有特點,下面結合當前的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以英美兩國為例,簡單做一比較。
1.美國金融監管模式:按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實行混業經營分業監管。金融監管實行二元多頭式,即由聯邦和州共同負責。聯邦一級的監管機構有貨幣監理署、聯邦儲備體系、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等,50個州則分別設立自己的金融監管機構。[2]這種監管模式的優點在于有雙層次、多部門從不同的級別,不同的側面對金融業進行監管。更妙之處在于,這些部門能夠有效互相監督,互相制約,體現了分權制衡的思想。另外,這種模式還符合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
2.英國金融監管模式:1997年前,對金融業主要由英格蘭銀行、證券投資委員會、個人投資監管局、投資管理監管組織、證券和期貨監管局、房屋互助協會委員會、貿易和工業部的保險董事會、互助委員會和互助會登記管理局等9家監管機構分別承擔監管職責,實行的是集中統一的監管框架。1986年英國實行金融“大爆炸”摧毀了分業經營的體制90年代后出現了綜合化、多元化和全能化的金融集團。1997年英國金融服務局成立。將9家監管機構的金融監管職能移交,統一負責對全部金融活動進行監管,財政部負責制定金融監管結構框架和立法,英格蘭銀行負責維護貨幣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穩定。[2]首先,英國的這種統一監管模式可以適應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現狀,由一個全面監管的部門對實行了混業經營的金融單位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不會出現監管上的漏洞和空白。另外,英國的這種集中監管模式能夠保證各專門監管機構在金融服務局的框架下互相協調。特別是在這樣的模式下,專門監管機構間的溝通交流和信息分享比分業監管要流暢得多,從而實現監管效益的最大化。
三、對我國監管制度改革的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美英日等發達國家,為了適應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已經有針對性地采用了統一監管的模式。筆者認為,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勢下,我們應該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混業經營模式。目前,《證券法》和《商業銀行法》的修改給將來的混業經營提供了一定的緩沖地帶和想象空間,這也是面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的積極進步。在金融監管方面,集中統一監管應該是我們應對混業經營有效的監管模式。在我們現階段沒有設立一個集中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的情況下,先設立一個各個專門監管之間的協調的機制。可喜的是,2003年9月18日,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第一次監管聯席會議召開,并通過了《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在金觸監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備忘錄》。這也是我國金融業監督管理部門為了應對入世后新形勢,積極探索互相協調的機制。在將來,我們可以考慮在國務院下面專門設立一個集中的金融監管部門,實現對金融業的統一監管。
綜上,加入WTO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原有的經營模式和監管模式需要根據最新的國際形勢積極地做出調整。我們需要立足我們的國情,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逐步實現轉變,與國際接軌,以嶄新的姿態參與到過節競爭中。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重點探討了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在大量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今后的應對策略,為銀行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提供切實可行風險防范及發展策略。
1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隨著危機的蔓延,將考驗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新華財經報告指出,目前銀行貸款增速開始下降,貸款質量有惡化的趨勢,貸款組合中占比較大的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資產質量下滑尤其令人擔憂,零售業務也出現放緩的跡象。
1.1利率、匯率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外幣債券投資損失和潛在風險,盡管中國銀行業持有與危機相關的各類資產總量是有限的且提取了一定的撥備,但是現在這些產品的潛在風險,仍可能隨著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而顯露,商業銀行固定收益類產品對利率變動的敏感性較高,在利率和匯率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市值變化比較劇烈。同時全球也進入了低利率時期,銀行外幣債券投資的市場風險控制面臨新的壓力。
1.2合作伙伴風險
在銀行業的改革與開放進程中,我國引入了30多家外資戰略投資者,包括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美國銀行、瑞士聯合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國際銀行業巨頭。它們的參與對于中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造與上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外資戰略投資者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其中部分外資戰略投資者因自身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開始減持或出售其所持有的中資銀行股份。
1.3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投資資產價值下降導致銀行流動性風險。美國雷曼兄弟因次貸危機而破產的負面影響正蔓延至中國金融機構。如招商銀行率先披露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第二,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銀行將進行更多的撥備并加強銀行的流動性,從而增加資金的成本;在未來利率下調的預期下,將可能縮小銀行的利差;資本市場的大幅下跌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等中間業務和創新業務的收入增長緩慢。
1.4信用風險
目前國內出現的部分城市房地產價格回調,開發投資資金緊張及房地產銷售面積不斷下滑的情況,未來房地產市場大幅回調甚至出現崩盤,斷供將更加嚴重,這會導致我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危機乃至金融危機此外中小商業銀行由于資本杠桿比率偏高、資產形式單一、變現能力較差、信貸資產質量低。流動性負債比例上升,信用風險逐年加大,公司的違約風險將迅速上升。
2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策略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經營依然穩健,防范風險的各項指標處于較好水平。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除去國際金融危機的潛在威脅,國內經濟增速下滑所帶來的風險防控形勢不容樂觀。因此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闡述。
2.1全面貫徹《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重心在于三大支柱:最低資本要求、外部監管、市場約束。新協議提出維持資本金8%的比率不變,對信用風險的衡量方法提出標準法和內部評級法兩種選擇方案、對操作風險提出多層次衡量方法和市場風險衡量方法。委員會要求監管機構根據銀行的風險狀況和外部經營環境,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資本充足率,并對每一家銀行的資本變動情況進行持續性監督,同時要求銀行根據風險變動狀況相應調整資本充足率標準,并依據其承擔風險的大小。新巴塞爾協議首次引入了市場約束機制,要求銀行必須及時、可靠、完整地披露關于資本水平、資本結構、風險狀況等信息,接受市場監督,以便市場參與者更好地評估可能面臨的風險。
2.2針對美國次級貸款危機的影響.建立預警機制
針對此次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防范:一是堅持有效隔離風險的跨市場傳遞,加強對大型銀行的并表監管,加強跨業、跨境風險監管;二是嚴格實施二套房政策,積極防范房地產金融風險;三是督促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估計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加大計提撥備力度;四是加強資產證券化業務監管,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審慎開展資產證券化;五是加強理財產品監管,嚴格防范創新業務風險和誤導性銷售。同時對此次由于次貸而引起的金融危機,我國銀行應關注以下方面并及時預警:一是匯率變動引起的外幣資產風險管理問題;二是關注美國貨幣政策變化對海外投資構成的影響,包括全面評估次貸危機、“兩房”危機及雷曼兄弟破產造成的損失;三是密切關注抵押信用債券市場的發展,及時評估有關風險,審慎計提相應減值準備,擇機出售相關的抵押支持債券及資產支持債券等,最大限度維護資產安全;四是關注國際游資對中國股市和房市的沖擊,主動防范信貸風險,尤其是資產證券化衍生產品的信用風險。
2.3完善銀行自身經營制度.建立有效的內部治理機制
根據我國的商業銀行的特點,筆者認為應從兩方面加以完善:其一是加快銀行產權制度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產權制度是企業內部組織制度形成和發揮作用的基礎,公司治理是在既定的產權制度基礎上對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進行構建,因此公司治理機制的優化從根本上受制于產權制度的優化;其二是轉換經營機制,應從風險控制和激勵機制兩方面人手。在風險控制方面,應建立集中控制、獨立評審的貸款發放和風險管理制度,建立數據信息中心,提高信用評級能力,掌握先進的信用風險衡量和管理方法。在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商業銀行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約束結構使委托雙方利益相容。
2.4推進配套改革.創造良好金融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首先應完善國有企業改革,形成真正市場化的銀企關系,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加快資本市場建設,為國有企業提供有效地融資渠道。企業可以借助于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降低企業的負債比例及信貸資金需求壓力,優化財務結構。最后為逐步推進國際金融自由化。在脆弱性沒有得到逐步改善的情況下,應當國內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增強以后,實施金融的對外開放。
2.5加強法制建設。進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約束
我國應針對在金融制度、組織體系、金融產品和業務以及金融技術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盡快建立起前瞻性的法規體系,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在進行寬泛性總體框架設計的前提下,重點對金融發展的目標和風險防范措施進行法律約束.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我國政府必須對國外金融機構的進入和經營進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約束及監管,同時應對國內商業銀行進行適度保護,以避免金融業開放對國內金融體系造成過度沖擊。
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不得少于 12周(包括答辯和評分在內),提倡將畢業設計(論文)的開始時間提前,以便讓學生盡早介入教師的科研課題。
畢業設計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并完成以下基本能力的培養:
l、資料、信息的獲取及分析、綜合的能力;
2、方案論證、分析比較的能力;
3、實驗、建模和動手的能力;
4、使用網絡和計算機(包括索取信息、計算機繪圖、數據處理、基本軟件應用等)的能力;
5、撰寫報告(論文)的能力。
全文初擬主要目錄
第一章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理論回顧和實證述評
1.1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問題的提出
1.2 國外研究綜述
1.3 國內學者對中國問題研究現狀分析
1.4 實證檢驗方法述評
1.5 本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互作用機制
2.1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五種可能
2.2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互作用機制
2.3 經濟增長對金融發展的需求拉動
2.4 小結
第三章 中國經濟改革與金融發展演進和現狀
3.1我國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聯系紐帶
3.2中國經濟改革與金融發展三階段
3.3 我國的金融化進程
3.4中國金融監管的國際比較
第四章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檢驗
第五章 實證結果的經濟解釋與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