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4:37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創造過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師在進行論述類文章的閱讀教學中,可以選取一些論證結構清晰、典型,易為學生學習和借鑒的文章進行分析和解讀,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議論文結構,并歸納出三種左右的較易操作的結構模式,讓學生進行寫作上的模仿。具體操作如下:
在學生閱讀文章前,教師先提出幾點要求:一是讓學生在每一段后用簡短的話概括出該段大意;二是指出每一段中的觀點句、闡述句、材料句、分析句、總結句,即議論文段落的五個構成部分,進一步明確完整嚴謹的議論文段落的構成要素;三是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寫出提綱,從而把握文章的論證結構。
以2007年廣東省高考題中的論述類文章《創新和想象》(王生平)為例。
首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用簡短的話概括出每一段的內容,寫在各段后的空白處。
第一段提出觀點:藝術上的創造與科學上的創新都離不開想象力,二者相互滲透和補充。
第二段指出藝術雖不是科學,卻具有科學的品格。
第三段指出科學雖不是藝術,但科學發現常有藝術創造的品格。
第四段指出藝術與科學是想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統一。
第五段指出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帶給我們的啟示,進一步深化觀點。
接著,讓學生通過上述的概括,找出文章的論證角度,并寫出文章結構示意圖。
不難發現,這篇文章是從“為什么”的角度進行論證的。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1段)提出觀點。
第二部分(2、3、4段)從“為什么”的角度論證觀點。
具體為:因為“藝術雖不是科學,卻具有科學的品格”。(分論點一)
因為“科學雖不是藝術,但科學發現常有藝術創造的品格”。(分論點二)
因為“藝術與科學是想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統一”。(分論點三)
第三部分(5段)聯系現實,重申觀點。
教師可據此歸納出議論文非常清晰的一種結構,即分論點式。常見的是從“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論點,以此證明中心論點。
同時,讓學生找出每一段的觀點句、闡述句、材料句、分析句、總結句。當然,有的段落可能沒有包含完整的五個部分。
例如第3段,段首給出了觀點句“科學不是藝術,但科學發現也常有某種藝術創造的品格”,接著對觀點進行了解釋:“即使有了新的突破……還是不能說清楚、道明白?!痹摻忉尲礊殛U釋句。隨后列舉楊振寧、電報的發明者美國人莫爾斯、美國發明家赫奧、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鋼筋混凝土的發明者法國園藝家約瑟夫·莫尼埃的事例來證明觀點,最后結合事例進行議論分析,回扣觀點。
在學生對于議論文的分論點式結構及議論文段落有了清晰的認識后,教師可設題進行鞏固和檢驗。例如:
題一:請從“為什么”的角度提出至少三個分論點來證明觀點“細節決定成敗”。
學生寫作示例:
(1)古人專注于細節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2)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專注于細節實現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飛度發展。
(3)古今中外的藝術家正因為關注細節才實現了人生的輝煌。
題二:請選擇以上三個分論點中的任何一個作為觀點句,寫一個議論文段落,至少使用兩個事例,不少于200字。
學生寫作示例:
(一)一流中央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中央高校屬于國務院部門直屬高等學校,簡稱“中央部屬高校”,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直屬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國中央部屬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共36所,B類3所,包含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共33所。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學生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問題并制作出擁有設計感和美學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決方案,最后提交論文論述。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形象聯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互結合,自然科學理論和人文關懷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見,藝術類專業是一種既富有美學性、實踐性,又擁有科學性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幾乎都設立了藝術類專業。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總結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創新性和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角度的新穎性、創造性、理論水平和現實意義、綜合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寫作水平、學術水平和格式的規范化都會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學作為江蘇省教育部直屬的一流中央高校,對各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評分標準中,指導教師評分占30%,評閱教師評分占20%,答辯評分占50%,畢業論文(設計)總評分折算成五級計分的方法見表1。
(二)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于各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普通高等學校,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財政或地方行政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在我國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實力沒有那么強勁,學科特色相對較弱,但是省級政府為了使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來推動地方發展的軟實力,極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蘇、廣東等高等資源集中的省市,涌現出了一批可以與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學,例如,蘇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這類高校的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評分基本都采用統一的“334”標準,成績采用的也是五級計分方式。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藝術性、創造性、合理性、表現手段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對減弱③。藝術類的畢業設計(論文)涉及到美學上的藝術性評判,因此,個人的主觀性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從指導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能否熟練地綜合運用到所學的藝術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對所研究的問題能否提出較為深刻的分析和獨特的觀點,是指導教師評判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的主要條件。其次是設計(論文)方案設計的可行性和科學素養。從評閱教師的角度看,學生將藝術理論和設計實踐結合,在通過模型或圖紙等表達理念的時候,邏輯性和理論性要明確。其次是考慮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答辯小組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回答要具有現實的藝術理論根據,思路清晰,論點明確。
(三)貧困偏遠地區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貧困偏遠地區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并非高校的主力專業,在帶動地區的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領頭作用,因此非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并不會投入過多的經濟支持或教育資源在此方面。例如,廣西大學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的判定以指導教師為主,占據45%,評閱人和答辯成績分別占20%和25%,剩下的10%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況下,指導教師的評價具有很大影響。再如,較偏遠的內蒙古大學,在藝術類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中,主要側重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學術水平和使用價值,再次是格式,學生的答辯成績即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相對來說,這種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和評分標準并不完善和詳細,在答辯過程中去考察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度、質量、以及撰寫的水平和規范程度等,顯得較為急促。
(四)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工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蚱渌逃龣C構④。然而,民辦高校因為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在藝術類專業中更是明顯,因此民辦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且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都不是很強。同時,由于民辦高校的教學能力有限、投入資源過少、管理人員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學生的課程設置中,還是多以教授理論的傳統授課方式為主,實踐訓練不足,使得學生比較難以兼顧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這一方面。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可以說是四種高校類型中最低的一個了。在字數要求上,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不得少于2500字,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充足,有實用性和創新型,整體語言流暢?;旧现灰獫M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過畢業答辯。
二、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述評
(一)美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國內美術類專業院校在藝術理論培訓和專業技術知識訓練上,都擁有一套相對完整且獨特的教育系統,美術類院校主要將專業分為設計類專業和藝術類專業。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本專業的畢業創作(設計),并且結合自身畢業設計實踐來撰寫畢業論文,重點是強調出對本專業的畢業創作理性依據的表達,或對創作的創新性和原創性做出陳述分析。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傳播藝術審美和引領學術構建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學生自由意志的發揮和求索精神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多注重身邊的環境,加強自身的自覺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規定,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展現出大學四年學習過程中對于藝術的認知和審美的理解。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開題階段,需要考慮選題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性,以及選題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創作的價值評判以對藝術傳統的繼承性和傳承性來作為一定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凸顯出學生專業上的特性以及專業深度。
(二)音樂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所謂音樂學位論文,與一般音樂學術論文的定義如出一轍,“是指針對音樂某一領域中的某些現象和問題進行系統考察、分析與研究后所撰寫的文章”⑤。在我國對于音樂類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并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而且各個高校對于音樂類的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同,部分院校雖然設立了“音樂論文寫作”課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更多的是講解論文的寫作格式規范和文獻的查閱方法,這也使得音樂類院校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參差不齊。一般情況而言,畢業設計(論文)需要凸顯出創新型和原創性,對于已經被進行過細致研究的論題,一般不會有更新穎的闡述,相應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也不會很高。其次,學生的學術敏感度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很多學生的畢業選題大多是對某個研究點的粗淺認識,很少有能夠為學術發展提供借鑒成果。最后,畢業設計(論文)的邏輯論證和解釋說明相互參證的過程也是作為評判論文的參考標準。邏輯論證的過程如果只擁有理論而缺少富有層次的解釋,論文的整體結構就會出現空洞感。同樣的,只有簡單的解釋描述而沒有足夠的邏輯理論支撐,論文的文化內涵就顯得十分淺薄。只有將兩者兼容并蓄,貫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點清晰,邏輯嚴謹。
三、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差異分析
(一)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的差異
綜合性大學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差異性較大,可以分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學校來進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不僅保證本學校一流學科的獨特優勢,同時帶動學校院系共同進步發展。因此,藝術類專業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樣得到了重視,學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不斷學習藝術類學院教育系統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論和課程設置。因此,學生受到的教育系統同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并無太大差別,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要求上,設計的規范性、設計的創造性、選題的范圍和畢業論文探討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學校與藝術類院校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綜合類大學的教育以理論研究和科學競賽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類的設計管理模式。在畢業設計(論文)內容的要求上,藝術類專業院校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創作實踐出一份具有體量感的作品,設計類要求多以解決現實性問題為主,包含人文關懷性;純藝類要求展現學生自身的藝術性和審美想法,以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要求設計實踐及創作實踐和畢業論文結合在一起,以畢業設計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創作實踐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或分析問題現狀,論述創作作品所蘊含的深意和未來的可行性等。而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專業的論文常常和創作實踐作品脫節,沒有起到創作和理論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畢業設計(論文)展示方式的差異
首先,由于綜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大多數的高校在進行學生畢業設計展覽時,都將展覽置于校園展館內,主要面向校內師生進行觀展,觀展人數和群體狹小。其次,學生在畢業季的作品對于學生的工作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而校內布展限制了學生和社會資源的結合,使師生缺乏對行業內人才需求的有效認識。與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藝術類學院每年都會進行專業性的畢業設計展覽。例如,自2010年開始,九所重點美術學院便開始聯合舉辦“‘千里之行(全國版)’活動,敏感、真實地反映出當代背景下中國學院藝術的教學水平和成績;為我國美術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個學院與學院之間,學院與社會藝術生態之間比照的平臺”⑥。迄今為止,“千里之行”已經舉辦了10屆,每一屆的學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對于藝術的獨特想法,雖然無法同“大師”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長空間和藝術創作空間。
(三)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方式的差異
綜合類高校因為專業的不同性,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結果各有特點,但答辯形式基本上還是采用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沒有按照不同專業的形式特點進行設計,產生了一刀切的現象。學生無法在答辯時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對畢業設計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師的在思想和專業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藝術類院校每年都會舉辦畢業設計展,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空間和平臺進行展示。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立不同的展廳,答辯小組可以現場觀摩學生作品,聽取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讀。涉及到交互形式的畢業設計,教師也可以進行互動體驗,更好地了解學生創作的內容。整體的答辯過程以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為主,以學生對創作思路的分析,整體設計概念的闡述為輔,兩者緊密結合,互相映現,保障了在畢業設計和學生答辯評分的專業性和公平性。
(四)畢業設計(論文)培養目標的差異
綜合性高校藝術專業和藝術類院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藝術素養的提升、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藝術理念意識的培養,都是兩者進行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這也是學生在畢業之際所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擔負的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重在培養學生對于自身和周遭環境的感知認知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和實踐轉化能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領域的相互交錯,使得藝術領域也延展出了新興學科,對于傳統的延續和現代的發展的把握,使得藝術類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變化。在錯綜復雜的文化交織網中,導師要在教學中清晰地把握學生的發展方向,尊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思考和探索。
結論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受教育資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藝術類專業上展現出來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齊,因而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也會因此產生差距。另外,藝術類的學科不同,所針對的標準也不同,美術類要求有實踐成果和理論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織,而音樂類由于學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論。通過對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辯方式、培養目標的差異研究,針對藝術類教育的特點,綜合類高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新型育人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田湘.合并,還是另謀出路?[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4(06):66-67.
[2]陸瑩,樂曉丹.江蘇省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對績效的影響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的新定位[J].紡織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吳慶.民辦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樂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和寫作的問題透視與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7(12):24-28.
關鍵詞:美術教師;必備素質;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233-01
1.應有一定的拓展科研能力
在現代教育的運轉機制中,教學和科研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師的科研范疇主要有繪畫藝術、論文撰寫和美術教育等領域。
①繪畫藝術: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是作者的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是作者對于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而最后產生的繪畫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的藝術構思物態化。美術教師經常進行這樣的藝術活動,這樣可以真正體現他的專業水平,而我們應提倡美術教師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進行科研。將自己對藝術創作,或藝術實踐中的感性體驗和藝術創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層面上進行思考,從而挖掘出有藝術價值的新論點、新課題。構建起從感性體驗到理性分析,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完整思維運轉網絡。
②科研論文:當今社會對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術教學一樣,科研也是教師個人的主體行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創見,論文是一種主要表達方式,所以美術教師應倡導提高論文撰寫水平,運用論文這種理論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討某一美術創作或美術教育方面的新問題。
當然,科研論文的創新是以繼承為前提的,離不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過程。因此,美術教師要撰寫出高水平的科研論文,需要博覽美術乃至整個文化教育方面的學術信息。要善于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國內外各學科方面的成果。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愛音樂,精通文學,除了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外,還經常拉小提琴和彈鋼琴,他特別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愛因斯坦本人曾講過,在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里對真、善、美的不斷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對藝術的愛好,豐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由此可見,端正科研態度,全面提高藝術、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是當前美術教師值得倡導的觀念和學風。
2應具備一定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
美術教師一定要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和規律,在普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還要通曉美術教育學和藝術心理學,因為美術教育有著自身的獨特性。美術教育學和藝術心理學是在普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交叉學科,有著較強的針對性,可以很好地指導教學。
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這種交往是雙向互動的。面對新時代的教學環境,特別是師生共同面對互聯網,完全是開放的、平等的信息資源,教師所起的是引導者的作用,對學生的信息獲取要有一定的指導,避免迷失方向、浪費精力,又要避免學生對信息的過分依賴,滋長惰性,抹殺創造力。
美術教育最能培養人的創造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一個懂得藝術心理學的教師,一定不會忽視美術對學生的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把美術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人類社會的豐富性,通過感性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內在興趣,發展知、情、意。有效把握學生在各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讓教學有較強的針對性,既不能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也不能滯后,沒有新鮮感,同樣會沒有學習積極性。新課程的內容較以往有更大的靈活性,給予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展開教學,但這同時也要求教師對兒童、青少年的認知心理有更多的認識。
3.應有學術修養和團結協作精神
學術精神促進美術教師成長。學術精神包括學習精神、敏銳的批判精神和創造精神。學習精神對教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從有限的師范教育學習跨入廣闊的社會環境中,面對的是眾多的信息資源和視覺文化,一個教師必須學會終生學習,在美術領域和教育領域中繼續深入的研究,才能給自己補充新鮮給養,把握住時代的脈絡,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美術教師要有創造精神。美術本身是極富創造力的科學,新課程標準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空間和創造空間,要求教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如何利用身邊的材料和資源,如何用自己的頭腦來建構新的知識,是富有挑戰性的。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作。每個教師都是這項工作的工程師,需要通過合作,相互團結,共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努力,這也是教師職業的道德要求。具有這種師德,教師才能在工作中處理領導和被領導、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相互不團結協作,文人相輕,必定導致工作相互扯皮拆臺,最終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教育質量的提高。
1 拓展科研能力
在現代教育的運轉機制中,教學和科研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師的科研范疇主要有繪畫藝術、論文撰寫和美術教育等領域。
1.1 繪畫藝術: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是作者的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是作者對于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而最后產生的繪畫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的藝術構思物態化。美術教師要經常進行這樣的藝術活動,這樣可以真正體現他的專業水平。而我們應提倡美術教師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進行科研,將自己對藝術創作,或藝術實踐中的感性體驗和藝術創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層面上進行思考,從而挖掘出有藝術價值的新論點、新課題,構建起從感性體驗到理性分析,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完整思維運轉網絡。
1.2 科研論文:當今社會對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術教學一樣,科研也是教師個人的主體行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創見,論文是一種主要表達方式。所以美術教師應倡導提高論文撰寫水平,運用論文這種理論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討某一美術創作或美術教育方面的新問題。當然,科研論文的創新是以繼承為前提的,離不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過程。因此,美術教師要撰寫出高水平的科研論文,需要博覽美術乃至整個文化教育方面的學術信息。要善于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國內外各學科方面的成果。
2 構建先進的教學理念
教師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靈魂工程師,教師隨時隨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傳”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現代美術教師必需努力學習、鉆研,不斷探索和積累,構建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作為美術教師要有總的、整體的藝術觀念,掌握正確的繪畫技法,形成正確的藝術觀念,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風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視覺感官,美術教學是通過視覺來進行的,教師評判學生的作業也是靠視覺感官去把關的,美術教師借助敏銳和有經驗的視覺去準確指導學生創作中的構思構圖、色感色調、表達方式、材料表現及技能技巧等,及時對學生的作品創作作出調整指導。運用有效的訓練手段解決學生可能遇到的眾多難題,更重要的是美術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礎修養和相關的科學知識,能使科研與美術教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從人類文化史來看,藝術與科學之間早有聯系,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諧”的思想,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教與和諧的原則當作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源,提出了“黃金分割”的理論,并將這些原則運用到建筑、雕刻、繪畫、音樂等各門藝術中去??茖W與藝術之間的這種密切關系,自古希臘開始以來,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高峰。例如,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在解剖學、植物學、光學、力學、工程機械等科學領域都有巨大成就。達·芬奇把幾何學、透視學的原理運用到繪畫藝術中。這些例子充分表明,現代美術教師,除了將自然科學的成果直接運用到藝術教學領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促進藝術文化改變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藝術教學的發展。
3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藝術類 畢業教學展示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藝術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長期對成人藝術類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核形式現今已顯露出弊端。成人藝術類學生應更多在畢業考核中展示其專業實際能力,以適應職業需求。在多年的教學中,藝術類教師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摸索出將幼兒藝術專業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這一形勢改為畢業教學展示,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設計,探究性、多種藝術門類課程選擇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創新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藝術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實際演練和體驗型科學,通過多種藝術門類課程的選擇,學生與導師可以共同探究幼兒藝術各課程之間的聯系,通過了解最終決定教學展示題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學生主導完成,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的實際授課能力是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傳統的畢業論文形式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往往只是簡單地說大話、喊口號,甚至抄襲,沒有積極的思維、實際的演練和創新。利用自己設計性或探究性授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幼兒藝術教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和探究性的畢業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作用是傳統的畢業論文形式無法取代的。
2.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知識相聯系
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幼兒藝術專業教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把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育兒知識相聯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更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如利用各種不同的音樂來調節幼兒的情緒;生活中的不同季節可用不同的裝飾畫去表示,用來作教室裝飾或家居裝飾。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與教學密不可分的知識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并動手實踐和創新。
3.在教學展示中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性活動,使學生更有興趣
在導師引導畢業教學展示中,學生們還應加入一系列與幼兒互動的實踐性活動,如幼兒參與的律動游戲、手工、講故事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們意識到,這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變得更為積極主動。怎么帶動幼兒?怎么通過自己的引導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應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使學生增加知識,拓展視野,開發智力,激發學生研討教學問題的濃厚興趣。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課堂實踐性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
4.畢業教學展示提高學生就業自信心
通過教學展示學生們紛紛表示有難度,但這個過程受益匪淺,真的有提高,能學到知識。據對畢業班學生的調查,60%以上的學生將這次畢業展示運用到了求職或工作中去,80%的學生認為通過這樣的畢業教學展示,授課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這樣的畢業形式改革很實用,符合現在就業的需求。
二 成人藝術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存在的問題
1.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創造性
幼兒藝術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通過高中畢業考入的,對自己缺乏自信。實際上,每個人都具有創造性,而且經過某種訓練后,完全可以學會并更具創造性。創新并不與知識成正比,所以需要導師更多的耐心和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然后教會她們運用自己的創新思維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2.消極的思想
從已畢業的幼師學生來看,持有積極心態的畢業生,積極進取,最終創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極心態的畢業生,遇事退縮,在困守中一事無成。由于幾乎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展示是一項相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有難度的事,做起來肯定困難重重,心態若不積極,遇到困難,便容易退縮。因此,導師關注學生的心態,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創新的方法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課堂教學,改革
公共藝術選修課主要是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初步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具有緊密聯系幾種主要的藝術表現形態,例如音樂、美術、書法等,對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進行學習和欣賞,把握不同藝術類型的特點和審美要求,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目的。所以教育學論文,目前全國高校普遍都開設了公共藝術選修課,把開展藝術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被全社會認可和接受。
但是,我們同時看到,目前高校中開設的選修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認真探索。例如,相關教材缺乏,教學難易程度很難把握;教學手段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監控體系不完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等核心期刊。尤其是對于地方性高校來說,除了面臨上述問題之外,還存在著教材缺乏針對性、藝術教學中的地域性內容不突出等問題。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主要陣地。要想解決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教育學論文,我們認為,可以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
我們認為,地方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環節來進行改革:
1.努力改變專業課課堂教學中以傳授知識和技巧訓練為中心的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在輕松自由愉悅的狀態下感受藝術的魅力,提高審美修養。
選修課與專業課的教學目的不同,選修課主要是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的,是通識教育,不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主要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滿足部分非專業學生的興趣愛好,或者發展他們某一方面的才能等。在現階段,很多高校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普遍使用的是藝術史論方面的教材教育學論文,這就造成了過于專業化而忽視了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影響到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認為,公共藝術選修課應當以欣賞具體的中外經典藝術作品為主要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和了解藝術作品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狀態下深入領會藝術作品內在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思想,獲得美的享受和感悟,提高審美修養。
2.廣泛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包括聲像資料和影視藝術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兼顧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核心期刊。在這一過程中,僅憑老師枯燥的講解顯然無法實現上述目的教育學論文,這就需要借助聲像資料等多媒體手段的優勢,對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進行全面而精準的展示和解讀,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例如,在中國繪畫作品鑒賞中,采用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講解,可以極大拉近學生與美術作品的距離,提高學生對于繪畫作品的興趣。
3.加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目前,國摘要舉措。可以采取與本地政府文化部門、博物館、展覽館、文化藝術院(團)、風景名勝區等機構共建審美(藝術)教育基地,實行多樣化的開放式的實地教學,采取實地參觀、考察、研究、賞析等方式,加強本地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教育活動,豐富和擴大學生的視野。
4.通過撰寫論文、課堂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保證教學效果,應重視對藝術作品欣賞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學論文,注重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活力,要嘗試借助布置平時作業或者安排課堂討論等形式,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在論文寫作和集體討論過程中,不追求標準答案,通過學生自己在課后收集相關資料,經過討論、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5.注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文化背景和專業技能等之間的聯系核心期刊。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藝術作品,尤其是從自身所學專業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和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作為跨專業選修課,上課的學生都分別來自不同的專業,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把選修課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尤其是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教育學論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藝術和藝術作品,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經濟學院專業的同學可以從經濟的角度對于清代中期“揚州畫派”進行解讀,進而進一步明確政治環境和經濟條件與藝術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
所以,公共藝術選修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地方性高校開設的相關課程還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角度入手,積極探索提高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有效途徑,努力提升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鑒賞水平,完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原.高校美術教育現狀與改革的思考[J].藝術教育,2009,(04):46-47.
[2]吳金銘.美術鑒賞教學之我見[J].教育探索,2007(8):72-73.
[3]韋靜濤.論高校美術鑒賞課創新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20):132-133.
[4]龐侃.淺談美術鑒賞作為高校通識課程的課堂教學構建[J].美術學刊,2011(3):62-63.
關鍵詞:美術教師教學理念科研能力和諧關系
美術教育處于藝術和教育的交緣領域,既有藝術屬性,又有科學的內涵。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門學科,所以作為現代美術教師,在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下,必須具備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術教師要體現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樣的,可以從藝術創作和科研論文撰寫上體現,也可以是藝術實踐,或體現在所教學生的藝術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現代教育的運轉機制中,教學和科研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務。在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師的科研范疇主要有繪畫藝術、論文撰寫和美術教育等領域。
①繪畫藝術: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是作者的一種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內心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情緒,是作者對于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而最后產生的繪畫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媒介,運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將自己的藝術構思物態化。美術教師經常進行這樣的藝術活動,這樣可以真正體現他的專業水平,而我們應提倡美術教師結合自己的藝術實踐進行科研。將自己對藝術創作,或藝術實踐中的感性體驗和藝術創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層面上進行思考,從而挖掘出有藝術價值的新論點、新課題。構建起從感性體驗到理性分析,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完整思維運轉網絡。
②科研論文:當今社會對美術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術教學一樣,科研也是教師個人的主體行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創見,論文是一種主要表達方式,所以美術教師應倡導提高論文撰寫水平,運用論文這種理論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討某一美術創作或美術教育方面的新問題。
當然,科研論文的創新是以繼承為前提的,離不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過程。因此,美術教師要撰寫出高水平的科研論文,需要博覽美術乃至整個文化教育方面的學術信息。要善于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國內外各學科方面的成果。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愛音樂,精通文學,除了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外,還經常拉小提琴和彈鋼琴,他特別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愛因斯坦本人曾講過,在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里對真、善、美的不斷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對藝術的愛好,豐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由此可見,端正科研態度,全面提高藝術、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是當前美術教師值得倡導的觀念和學風。
二、構建先進的教學理念
教師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靈魂工程師,教師隨時隨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傳”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現代美術教師必需努力學習、鉆研,不斷探索和積累,構建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作為美術教師要有總的整體的藝術觀念,掌握正確的繪畫技法,形成正確的藝術觀念,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風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視覺感官,美術教學是通過視覺來進行的,教師評判學生的作業也是靠視覺感官去把關的,美術教師借助敏銳和有經驗的視覺去準確指導學生創作中的構思構圖、色感色調、表達方式、材料表現及技能技巧等,及時對學生的作品創作作出調整指導。運用有效的訓練手段解決學生可能遇到的眾多難題,更重要的是美術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礎修養和相關的科學知識,能使科研與美術教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從人類文化史來看,藝術與科學之間早有聯系,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諧”的思想,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教與和諧的原則當作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源,提出了“黃金分割”的理論,并將這些原則運用到建筑、雕刻、繪畫、音樂等各門藝術中去??茖W與藝術之間的這種密切關系,自古希臘開始以來,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高峰。例如,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在解剖學、植物學、光學、力學、工程機械等科學領域都有巨大成就。達·芬奇把幾何學、透視學的原理運用到繪畫藝術中。這些例子充分表明,現代美術教師,除了將自然科學的成果直接運用到藝術教學領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促進藝術文化改變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藝術教學的發展。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有兩個突出特征:即信息傳遞方式的單向性和人格的不平等性,長期以來,知識一直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從而形成了嚴格的教師關系。同時,中國文化一直傳頌“師道尊嚴”“一朝為師,終生為父”的古訓,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體,而教育對象則被看作是被動的客體。這種傳統的知識灌輸型的教育方式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也扭曲了他們的人格,根本談不上學生的個性自由,而學美術者恰恰需要的是創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承認他們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人意識的與教師同等的個體,沒有高低、強弱之分。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威廉姆·多爾(W.DOLL)對教師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而學生作為獨立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實踐者、思考者、創造者。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教師的職能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創造、建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學生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體驗到平等、自由、尊嚴、信任、理解、寬容、友情。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所以,美術教師在工作之余,不僅要拓展科研,還要進行大量的藝術實踐活動。從中培養自己的審美素質和創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要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利用當代社會高度的信息化使美術教育在完善個性、培養創造力、增強學生獨立性等方面有所作為。這些都是現代美術教師所必備的基本素質。
參考文獻:
[1]陸有銓.躁動的百年——20世紀的教學過程.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