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4:32
序論:在您撰寫資產計量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生物資產的定義和特征
(一)生物資產的定義農業活動是指企業將生物資產轉化為可售生物資產、農產品或其他生物資產的生物轉化過程的管理。我國新會計準則中指出,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這與國際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概念完全相同。在生物學上,生物主要分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雖然人類對微生物的研究和認識還很有限,但是微生物的生產和經營卻是農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只將生物資產定義為植物和動物,缺少微生物,這是不完整的。目前,被企業作為生產對象進行經營管理的還主要是動物和植物,沒有考慮微生物,但是隨著農業科學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生物資產的概念將不會只限于動物和植物。
(二)生物資產的特征生物資產作為資產除了具有一般資產的共性外,還有其特殊性,如生物轉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長周期性;多樣性;地域差異性;能夠提供副產品;與其附著物不可分割;未來經濟利益不確定性;具有雙重資產特性等。
二、生物資產的分類
國際會計準則鼓勵企業將生物資產進一步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同時,按生物資產的成長特征又可劃分為成熟生物資產和未成熟生物資產。我國會計準則充分考慮我國公益性生物資產數量較多,國有農場等實際情況,將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三大類,并分別規范了這三大類生物資產的定義、包含的內容和相應的會計處理。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可見,其持有目的是為了長期使用。公益性生物資產,是以防護、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等。之所以將公益性生物資產也界定為生物資產的一類,是因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資產雖然不能直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是具有服務潛能,有助于企業從相關資產中獲得經濟利益,從而滿足了生物資產的確認條件。因此能更有助生物資產的確認和會計處理。
三、生物資產的確認
我國新準則規定生物資產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能予以確認:(1)企業因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而擁有或者控制該生物資產。它包含兩層含義:生物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制的。另外,生物資產必須是現實的生物資產,即由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不是預期的生物資產。(2)與該生物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或服務潛能很可能流入企業。即該生物資產所包含的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可能性超過50%。在實務中,依據與該生物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到了企業來判斷生物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或服務潛能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3)該生物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在對生物資產進行確認時,必須區分生產性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這是因為其有不同的特點,而且在管理上也有所不同。
從以上的確認條件可以看出,新準則的確認標準實際上是資產的確認標準,也就是說新準則通過生物資產的確認標準彌補了關于生物資產定義的不足,這樣既保證了生物資產的定義在理論上的完整性,又符合我國會計人員的習慣,增強了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生物資產定義為企業因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而擁有或者控制,所包含的經濟利益或服務潛能很可能流入企業,成本能夠可靠計量的有生命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四、生物資產的計量
(一)計量屬性的選擇原則計量屬性的選擇必須遵循特定的原則:(1)保持會計實務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選擇的會計屬性應該具備充分的可操作性。(2)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進行權衡,溝通會計計量屬性的事實基礎和決策價值,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3)充分考慮各類會計交易的特點和各方利益關系人的特定需求。(4)效益大于成本,以生產的邊際收益是否大于邊際成本為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生物資產具有生物特性,其數量、質量和價值隨著生物的自然生長、蛻變、生產、繁殖等轉化過程而不斷變化,而這種變動是生物資產計量的關鍵問題。因此,生物資產的確認與其他資產的確認有很大不同。在對生物資產的確認時,要充分考慮可靠性和相關性的結合。
(二)國際會計準則采用的計量模式國際會計準則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明確規定除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情況外,生物資產在初始確認和各個資產負債表日,均應按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至銷售將發生的費用計量,并將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的損益賬戶。在公允價值無法確定,其他估價方法明顯不可靠,以及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這一假設對初始確認無法成立的情況下,生物資產應按其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損失計量。同時國際會計準則也指出,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一旦能夠可靠地計量,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至銷售將發生的費用計量。雖然國際會計準則對于生物資產的計量用公允價值取代了歷史成本,但是目前只有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采用了公允價值模式,而美國、加拿大及法國等對于生物資產的計量仍采用歷史成本模式。
(三)我國采用的計量模式在綜合考慮生物資產的特點和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我國采取了“以歷史成本為主,公允價值為輔”的計量模式。這是因為,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后,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各類生物資產尚缺乏成熟的市場,公允價值難以取得。如果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生物資產,可靠性比較差,而且相關性也會下降。而我國目前廣泛采用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盡管操作簡單,提供的會計信息比較可靠,卻不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并且也不能充分反映生物資產的特性。因此,我國采用混合計量模式一方面可以反映生物特性,另一方面又兼有歷史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的優點,并且為在將來條件成熟時向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轉變奠定了基礎,這既符合我國的國情,又有利于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進一步接軌。
新準則規定,生物資產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均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但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時,應對生物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估計。但在現實條件限制下,公允價值在我國還沒有發揮較大的作用,隨著宏觀環境(農業市場體系和資本市場的完善、誠信機制的建立等)與微觀條件(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農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等)的不斷完善,以公允價值模式對生物資產進行計量必將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五、生物資產的減值與跌價準備
外購或自行建造固定資產初始計量與計稅成本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點不同。外購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或者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其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間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當天。稅法將停止資本化的時間明確為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的當天。如果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卻尚未交付使用,會導致會計資本化利息小于按稅法規定計算的資本化利息,導致固定資產會計成本小于計稅成本,從而產生可抵減暫時性差異。
2.借款費用資本化的金額不同。《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規定,可以資本化的借款金額包括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镀髽I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內企)第三十六條規定,企業向關聯方取得的借款,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50%,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國稅函〔1991〕326號(外企)規定,外方資本不到位,相當于不到位注冊資本的借款利息,不得在稅前扣除。此外,企業向非金融部門取得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商業銀行的基準利率和浮動利率標準,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浮動利率取消上限后,原則上執行浮動利率取消上限前的最高上限。上述不得扣除的借款費用,如果已按借款費用準則進行資本化處理,則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小于會計成本,以后期間,按計稅成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與會計折舊之間的差異,需作納稅調增處理。
3.無論是外購固定資產,或是自行建造(包括自營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資產,其初始計量必須取得合法的憑據。如果固定資產會計成本中一部分金額沒有取得合法憑據,則這部分金額應從計稅成本中剔除。
4.固定資產計量屬性的差異。企業購買固定資產通常在正常信用條件期限內付款,但也會發生超過正常信用條件購買固定資產的經濟業務事項,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資產,且在合同中規定的付款期限比較長,超過了正常信用條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該類購貨合同實質上具有融資租賃性質,購入資本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額之和確定,而應以各期付款額的現值之和確定。購入固定資產時,按購買價款的現值,借“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固定資產購買價款的現值,應當按照各期支付的購買價款選擇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后的金額加以確定。各期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中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其余部分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稅法對固定資產的計價原則,以實際發生的支出為原價,不按現值計價,不對支付購款折現?!锻馍掏顿Y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規定:“固定資產的計價,應當以原價為準。購進的固定資產,以進價加運費、安裝費和使用前所發生的其他有關費用為原價。自制、自建的固定資產,以制造、建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實際支出為原價。”《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條規定:“購入的固定資產,按購入價加上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安裝費以及繳納的稅金后的價值計價。自制、自建的固定資產,在竣工使用時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價?!庇捎谏鲜鼍壒?,導致超過正常信用條件期限付款的固定資產的會計成本小于計稅成本。
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購貨合同,從乙公司購入一臺需要安裝的大型機器設備,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設備價款為9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153萬元。合同約定,甲公司于2007年~2011年內,每年的12月31日支付210.6萬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該設備并投入安裝,發生保險費、裝卸費等7000元;2007年12月31日,該設備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共發生安裝費5萬元,款項均以銀行存款支付。假定甲公司綜合各方面因素后決定采用10%作為折舊率,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確定購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包括購買價款、增值稅稅額、保險費、裝卸費等。
購入固定資產成本=2106000×3.7908+7000=7990424.8(元);
借:在建工程7990424.8
未確認融資費用2539575.2
貸:長期應付款10530000。
稅務處理:在建工程計稅成本為1053萬元。
2.2007年度發生安裝費用5萬元。
借:在建工程50000
貸:銀行存款50000。
稅務處理:在建工程計稅成本追加5萬元,累計計稅成本為1058萬元。
3.確定未確認融資費用在信用期間的分攤額如下表所示。
4.2007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結轉工程成本、支付款項。
借:在建工程799042.48貸:未確認融資費用799042.48借:固定資產8839467.28貸:在建工程8839467.28借:長期應付款2106000貸:銀行存款2106000。稅務處理:固定資產計稅成本仍為1058萬元,而固定資產會計成本為8839467.28元,差異金額=10580000-8839467.28=1740532.72元。由于計稅成本大于會計成本導致以后期間計稅折舊大于會計折舊的金額,應當分別調減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5.2008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支付款項。
遠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對知識經濟進行了粗淺、模糊的描述。但說法不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96年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所下的定義: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相對于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原材料、能源為基礎的工業經濟而言,它更強調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它的特征主要表現在投入資產的無形化。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其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知識、智力的拉動。所以,無形資產的計量在知識經濟下尤為重要。
一、無形資產計量上存在的問題
無形資產的本質特點是“無形”,這一特點導致它的價值可能分布在零至很大的區間。并且其價值本身和價值變動的頻率和幅度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會進一步導致對其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報告和管理的難度。
在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經濟下,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在企業中所占的比例也相當大。但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比例日趨增加,有的已占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會計若仍抱著穩健性原則的大旗,無疑會使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背離,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同時也違反了客觀性和重要性會計原則。
二、無形資產計量缺陷帶來的影響
(1)難以滿足高科技行業無形資產所占比重不斷提高的客觀要求
在現行會計理論中,企業資源主要是指有形資產,雖然也不排除無形資產,但由于各種原因,無形資產在企業資源中始終只占次要地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而當前,企業在研發和銷售階段的巨大投入實質上主要是對無形資產的投入。這些資源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資源,也是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不正視這一事實,仍將無形資產特別是人力資源排除在企業資產之外,不加以反映和核算,顯然是與客觀經濟規律相背離的。
(2)不能準確體現知識經濟時代擴大無形資產確認范圍的現實要求
傳統會計體制下,無形資產的確認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要求以事項的發生為依據,這就使得無形資產在確認時遇到困難: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企業外購和接受外部投資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可以確認,而自創無形資產不能予以確認(只認可);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由知識創新所帶來的企業價值增加和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象。無形資產地位的提高使得人們必須重新審視傳統的確認方法,擴大其確認范圍,使無形資產能夠得到如實和充分的反映。
(3)沒有將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會計納入財務會計系統
目前,會計只承認知識產品(如專有技術等)的價值,沒有確認人力資源的價值。在未來,人力資源會計將變得十分重要。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人力資源應被納入現代財務會計系統,成為現代企業會計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內容,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的核算方法,建立人力資源核算的賬戶體系。將多種計量模式有機結合,用以計量人力資源的價值;進一步明確人力資本的價值,人力資本所有者具有收益權,應參與企業剩余利潤的分配。
(4)難以滿足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計價方法多樣化的要求
無形資產開發是企業長期戰略的體現,是對未來進行的戰略投資。由于知識和技術的不斷創新,無形資產的現實價值及其所能提供的未來經濟收益是不斷變化的,而歷史成本恰恰不能反映無形資產的這種變化。因此,我們不可能完全套用有形資產的歷史成本計量方式來對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所以,應根據無形資產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反映知識型企業的價值。
三、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計量
會計計量是會計人員運用一定的計量模式,以貨幣為主要計量手段,并產生以貨幣定量信息為主的會計信息處理過程。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實質是確定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無形資產未來價值的計量也要遵循這一特定標準:可驗證性,不同的會計人員對同一項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應得到相同的結果,其中結果可以互為驗證。一致性,無形資產的計量所使用的方法要前后保持,不能隨意變更,若需變更,要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在財務報告中說明。
企業價值是企業未來獲利能力的資本化現值。在知識經濟的今天,無形資產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形資產的價值成為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財務計量方法應用于無形資產計量
(1)、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實現值。無形資產的價值實現值是指企業無形資產的真正轉化價值。實際的無形資產價值可以高于或低于該數值,我們可將該數值理解為企業市場價值與凈資產價值(股東權益)之間的差額。
(2)、確定無形資產的內部構成。采用財務數據與非財務發數據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即那些對企業未來績效增長發揮重要作用的無形資產。假定A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人力資產、市場關系型資產與結構型資產三個方面來分析,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并建立了一套無形資產指標體系。屬于人力資產方面的無形資產有:員工競爭力、員工忠誠度、員工經驗值、員工技能、創新能力;屬于市場關系型資產方面的無形資產主要有:客戶信息庫、客戶交往時間、客戶類型、客戶潛力、客戶滿意度;屬于結構型資產方面的無形資產有:組織結構、組織進程、企業軟件、企業數據庫、合作者關系網;屬于人力資產與結構型資產共有方面的無形資產有:組織學習能力、組織文化、組織科技;屬于人力資產與市場關系型資產共有方面的無形資產有:客戶關系;屬于市場關系型資產與結構型資產共有的無形資產有:價值鏈、品牌、商標;屬于三部分共有的無形資產有:綜合關系、知識產品、專利技術、信息數據。
(3)、根據實際經驗確定無形資產各構成部分的權重。企業的高層領導應當在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分析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研究各類無形資產的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作用,從而設定每類無形資產的權重。
2、實物期權法應用于無形資產計量傳統的決策方法(如:現金流量折現方法和決策樹方法)對投資者的決策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市場上,公司投資所面臨的環境是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和競爭性。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如果遵循這些傳統的投資方法的結論,經常會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或者使得投資者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資機會。例如:在新經濟時代,一些公司經常要投資于一些凈現值為負的投資項目(例如風險投資家在項目的種子期選擇相應的項目進行投資;投資一些還沒有產生正的現金流的投資項目)等,我們已經無法利用傳統的投資決策分析工具解釋這些現實的經濟現象。超級秘書網
我國新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準則所定義的生物資產是指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與國際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活的動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而我國會計準則將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三大類。作為一種經濟資源,生物資產不但具有一般資產的特點,它還有與其它資產不同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生物資產具有生命、是自然生產力形成的價值、生長周期長期性以及部分生物資產與其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等特征。“資產計量是運用一定的計量單位,選擇被計量對象的合理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各項資產金額的會計處理過程”。(湯云為,1997)由于生物資產作為計量對象的特殊性,在會計計量上必然要選擇符合生物資產特性的計量模式。
二、生物資產計量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
(一)對資產本質的理解
從資產定義的演進過程看,對資產本質的理解主要歸集為兩種觀點,資產的成本觀和價值觀。資產的成本觀立足于資產取得的耗費,強調資產的客觀存在性和可計量性,認為資產是剩余成本或未耗用的成本,將資產的原始購置價格作為合適的期初余額,對以后如何估價不予考慮。因此計量模式是面向過去,選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資產的價值觀立足于資產的未來使用能否給企業創造價值,資產實質是企業預期未來經濟利益的體現。理論上計量是面向未來,選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F行權威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均采用了資產的價值觀。從現實經濟環境的發展來看,資產的價值觀和成本觀都將對資產會計理論與實務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國平,2003)
(二)會計目標的選擇
受托責任觀是從會計信息提供者(企業管理當局)的立場出發,選擇的計量模式應能夠反映管理當局對受托者的履行情況,傾向于采用原始成本計量模式。決策有用觀是從信息使用者(外部的利益關系人如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管制機構、一般公眾等)的角度出發,資產計量的結果能夠與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關,傾向于在資產計量中采用現時成本計量模式或其他。
(三)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選擇與權衡
會計信息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征是可靠性和相關性,在正常情況下,會計信息應當達到二者的統一,但有時會出現矛盾。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信息時的立足點是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進行權衡,如果可靠性為主,則傾向于歷史成本計量;如果相關性為主,則傾向選擇其他計量方式。在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企業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還很不完善,為了維護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多數人認為,確保信息的可靠性比強調信息的相關性更為重要。
(四)經濟環境或市場環境的成熟度不夠
一般而言,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計量屬性,都要以能夠符合經濟環境的規定性為其基本前提。(葛家澍,2003),盡管公允價值是一種理想的計量屬性,但要想發揮其應有的優勢還需要有相應環境基礎,其采用通常需要一個較為成熟的市場環境,要擁有健全而成熟的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發達的專業評估技術以及嫻熟而講求誠信的評估隊伍等,在一個條件不具備的經濟環境中過多地使用公允價值,如果不對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加以嚴格地限制,可能適得其反。
三、中外生物資產準則中生物資產計量模式的現實比較
我國生物資產準則規定,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均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且規定只有在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才應當對生物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生物資產有活躍的交易市場;(2)能夠從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生物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做出合理估計。而IAS41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明確規定除了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情況以外,生物資產在初始確認和各個資產負債表日,均應按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至銷售將發生的費用計量。并將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的損益賬戶。在公允價值無法確定,其他估價方法明顯不可靠以及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這一假設對初始確認無法成立的情況下,生物資產應按其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損失計量。IAS41也指出,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一旦能夠可靠地計量,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至銷售將發生的費用計量。
四、選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原因
運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提供的財務信息是過去發生的,具有很強的可靠性,但是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這些信息可能與現實不符,即相關性較弱。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提供的財務信息正好彌補了其相關性不足的缺陷,但同時由于在計量的過程中存在估計、判斷,因此又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從以上中外生物資產準則中生物資產計量模式的現實比較中??紤]到會計信息相關性、可靠性等因素對生物資產計量的影響,我國最新的會計準則中對于生物資產的計量仍然采用歷史成本的計量模式,而僅在特定條件下允許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國農業企業總體上是屬于小規模微利企業,且以家庭經營為主,這類企業通常不要求且其也沒有能力對外提供財務報告。而目前我國以農業為主業的農業類上市公司僅40多家。加之,我國地區差異大,農業結構差異大,目前我國生物資產計量的公允價值還難以現實。
第二,我國農產品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都很不發達,信息化程度較低,不適合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取得公允價值需要有充分發育的市場。農業市場體系不完善,從農業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取得完整的信息還比較困難,因而無法確定公允價值。所以我國目前直接采用公允價值作為生物資產的計量模式的市場條件還不成熟。
第三,我國的資本市場不夠規范,資本市場不夠成熟,完整的資產評估體系、完善的債務重組法律法規等外部條件不完善,公允價值的計量作用受到限制。農業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差額作為利得或損失計入損益的處理結果會對企業資產價值的穩定性以及企業的損益帶來很大的波動。公允價值計量容易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粉飾報告的手段,從而降低會計信息的質量,誤導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
第四,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職業判斷能力有待提高。公允價值的計量需要會計人員具有高超的職業判斷能力。要獲取高質量的公允價值信息,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會計理論與實踐素養,還需要會計人員了解評估金融、資本市場等相關知識。而在我國現有的會計從業人員中,整體素質不高將直接影響職業判斷水平,從而制約公允價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第五,誠信雖然是道德的范疇,但是在當今的社會中如果缺乏了誠信,完整的會計制度、企業治理結構、資本市場等其他條件,無法忠實執行。因此,必須建立對誠信負責的機制,明確誠信的評判標準及違背誠信標準應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國,誠信機制的建立,還在不斷完善之中。違背誠信的事件還時有發生,這對公允價值模式的運用是非常不利的。
第六,在市場上取得資產的公允價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選擇計量模式時不得不考慮成本與效益原則。若取得公允價值的成本過高,則企業很可能會放棄采用公允價值而采用歷史成本。
綜上所述,我國在現階段對生物資產的計量采用歷史成本模式是現實的必然選擇。公允價值的若干優點以及國際趨同的實際要求,我國在最新的準則中也明確規定了生物資產可以使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因此,我國目前對于生物資產的計量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公允價值計量為輔”,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公允價值在我國還沒有發揮較大的作用,相信隨著宏觀環境(農業市場體系和資本市場的完善、誠信機制的建立等)和微觀條件(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農業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等)的不斷完善,以公允價值模式為主來對生物資產進行計量必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孟全省.《生物資產會計的探討》.中國農業會計,2002.年第7期.
關鍵詞:無形資產;確認;計量;研究與開發費用
1無形資產的概念
根據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對無形資產新的定義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較舊準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來說更加準確和科學地對無形資產進行了定義。準則規定企業自創商譽己以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2我國無形資產會計確認與計量
2.1無形資產的確認
無形資產必須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企業在確認無形資產時必須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項經濟因素做出合理的估計,提出明確的證據來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是否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在無形資產成本的計量時,明確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正確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
2.2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方法
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指最初取得無形資產時的入賬價值。在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中主要運用歷史成本法。取得的途徑主要包括外購、自行開發、投資者投入等方式。本文僅對外購取得的無形資產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進行探討。
(1)外購無形資產的計量。外購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2)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計量。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屬于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形成企業的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支出總額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成本,但是對于以前期間已經費用化的支出不再調整。
2.3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方法
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是指在無形資產的存續期間衡量其價值,主要包括無形資產的攤銷和減值。
(1)無形資產的攤銷。
①無形資產的攤銷時間。企業應當于取得無形資產時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為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②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采用直線法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只計減值。
③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為其成本扣除預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無形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殘值應當視為零,但下列情況除外:一種是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另一種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預計殘值信息,并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
(2)無形資產的減值。
對于有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如果出現無形資產減值的跡象,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處理。因企業合并而產生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3關于我國無形資產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分析
3.1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過于狹窄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相對于舊的會計準則而言雖然有了擴大,但是比較《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意義上,確認范圍狹窄,難以適應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對會計核算的要求。目前我國列入無形資產的范圍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土地使用權、著作權、特許權等幾項,相對于IAS38號而言,一些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要素并未確認。
3.2無形資產初始計量方法單一,計量金額不夠全面
(1)外購取得的無形資產。新舊準則對外購或者單獨取得的無形資產都以成本進行計量。但是,當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時,新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為其等值現金價格。IAS準則規定與此大致相同。而舊準則一般不考慮現值對資產計量的影響,直接以實際支付的款項進行初始計量。相比較,新準則的計量方式更加合理,計量結果也更接近公允價值,更真實地計量了無形資產的初始價值。
(2)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新準則規定,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包括自滿足無形資產定義以及確認條件后至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支出總額。也就是說,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不僅包括依法申請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而且包括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的支出;舊準則僅僅將依法申請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認為該項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雖然新準則相對于舊準則而言對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更加科學,但是依然有其局限性,其具體表現在:
首先,無形資產真實的價值無法體現。無形資產的研究費用通常很大,如果只將開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而研究費用不予資本化,從謹慎的原則出發,雖然防止了企業虛增無形資產,但是這種會計計量方法本身并未真實地反映自創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導致其賬面價值遠遠低于其實際價值,不能正確揭示無形資產的實質。
其次,在財務報告中會低估資產價值,影響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合理判斷。按照新準則的規定,自創無形資產的計價只包括符合條件的開發費用和注冊費等費用,其結果會使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處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從而低估了企業資產總價值。同時,由于在財務報告中不能反映企業在這方面的大量投入,低估了企業價值,也將影響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合理判斷。
再次,會抑制企業管理當局進行研究與開發活動的積極性,增加操縱利潤的機會。因為從本質上講,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是為了獲得未來的經濟利益,研發費用支出目的是為了獲得未來潛在的經濟利益,研發活動一旦成功,就能為企業未來的連續幾個會計期間帶來收入。而與當期利潤無關。因此,對研究開發費用的處理必須在謹慎性和真實性之間做出一種權衡的選擇。
3.3對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不便于管理、控制
新準則對無形資產后續計量只包括攤銷和減值,沒有對后續支出進行規定。由于新準則的規定較為靈活,對于后續計量的許多方面需要專業的判斷,如:攤銷年限、殘值、減值等,并且主觀性較強,這就導致了在管理技術上難以控制和加大了操縱利潤的空間。(1)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新準則的規定其更加接近國際慣例。
①攤銷范圍。新準則規定,只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攤銷,這樣的規定更符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②攤銷的年限。新準則對攤銷年限的確定十分靈活。攤銷年限對于不同性質的無形資產往往不同,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
③攤銷方法。新準則認為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這一點,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趨同。
④殘值。新準則規定,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殘值應當視為零,除非: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此無形資產,可根據活躍市場得到殘值信息,并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舊準則對無形資產攤銷時,不考慮殘值的因素。
⑤攤銷金額的會計處理。新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新準則區分了不同類別的無形資產的不同成本補償渠道,更符合配比原則。
(2)無形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與以往的會計制度相比,對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是新頒布的無形資產準則的一大特色。這表明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更加接近國際慣例。
但是,從資產減值能否轉回來看,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明確規定: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減值可以轉回??梢?,二者在這一問題上具有實質性的差異。雖然減值的可轉回性在會計理論中更加科學,但是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規定減值不得轉回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減值準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主觀隨意性。人為操縱利潤現象頻頻發生,減值準備曾一度成為上市公司操縱經營業績、粉飾財務狀況、規避上市監管的工具。
4完善無形資產會計的構想及思路
4.1拓展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
傳統會計體制下,無形資產的確認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重點要求以事項的發生為依據,這就使無形資產確認范圍過窄,即只包括:專利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商標權、著作權。這就導致企業外購、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可以確認,而大量無形資產由于沒有相應的交易活動在會計上無法確認。最典型的是商譽問題。雖然理論上認為它符合資產的定義,但是因為沒有一筆或幾筆經濟業務與它直接相關,所以在會計上不確認商譽。此外,人力資本、商業秘密等也都應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總之,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無形資產地位的提高使得人們必須重新審視傳統確認方法,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使無形資產能夠得到充分全面的反映。
4.2對無形資產的研發費用計量方法實行多樣化
而知識經濟時代,產品更新、技術更新越來越快,研究與開發活動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企業投入到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支出占企業總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具體到會計實務中,建議統設“研發成本”一級會計科目,主要反映企業自行開發研制設計過程的價值損耗和成果情況。開發成功的結轉到“無形資產”;開發不成功的項目若數額較高,轉入“其他遞延支出”,對其進行攤銷,可平衡各期支出,鼓勵企業加大研究與開發的投入,開發不成功若數額較低,則費用化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以簡化核算?!把邪l成本”應設置相應的二級科目,按不同的無形資產要素設置,主要包括:從事研究開發人員的工資、福利;研究開發中消耗的材料及勞務費;研究開發中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費用和其他費用。此外,在利潤表中應單列費用項目“研發成本”進行披露,這樣可使報表使用者準確地了解企業在研究與開發上的投入。這樣,一是自創無形資產開發成功后賬面上的成本能夠反映開發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二是可以解決研究費用全部費用化造成利潤減少、經營者為確保利潤而放棄研究開發的問題;三是會計核算能夠直接反映企業在科技創新上投入的程度。
4.3加強和完善后續計量管理
主要是要加強減值的管理。規定減值不得轉回,是為了防止利用減值操縱利潤的目的,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這種方法過于呆板,不能體現會計核算的公允性和客觀性。要改善這種狀況,首先,應該進一步健全和發展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我國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尚不完善,導致計提工作不僅缺乏衡量標準,而且缺乏制約手段。因此,只有完善信息價格市場和資產評估體系,企業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反映,讓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有章可循。其次,應該加強中介機構的審計作用。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是防止企業會計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注冊會計師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一旦缺乏客觀數據或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注冊會計師就應當考慮其對審計報告的影響,決定是否在審計報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會計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總之,關于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的會計處理,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討研究,例如:商譽的處理、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無形資產的處置和報廢等等,今后要根據無形資產確認和計量的變化再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1-3.
本文從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計量與企業價值關系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入手,對中外有關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的實際披露狀況進行了調查比較和分析,探討了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及其相關信息的充分披露問題,根據我國即將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在無形資產確認和計量方面所做出的改進,提出與國際接軌的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建議。
關鍵詞:無形資產計量信息披露國際接軌
21世紀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專有技術、創新能力、商標、品牌、管理水平、服務質量、企業文化、計算機軟件等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將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源泉。企業通過加大R&D投入力度及相關的創新活動,使得企業無形資產的比重日益提高。因此,合理確認和計量企業無形資產,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的披露無形資產信息十分重要。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無形資產計量與信息披露的問題更加嚴重。屆于此,本文從無形資產計量與企業價值關系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入手,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5家外國公司2004年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探討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以及相關信息的充分披露問題,提出與國際接軌的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對無形資產計量與企業價值關系重要性的分析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無形資產計量對企業描述財務狀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揭示和披露維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無形資產,就會低估企業賬面價值,也不符合真實性原則和配比原則,更不能向利益相關者提供準確的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相關信息。
一直以來,無形資產被人們認為是“有風險的”資產。資產是指能給人們帶來未來收益的經濟資源。計量無形資產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比計量投資于某項財產、工廠、設備帶來的經濟回報困難的多(Lev,2001)。許多研究表明,無形資產與公司未來的可預見的經濟利益相關聯。Griliches等也認為,研發活動和高科技投入會引起公司生產效率、產值和股東價值等一系列的增長(Griliches,1995;Lev&Sougiannis,1996;Deng&Lev,1999;Gelb&siegel,2000),并且在理論上以及在公司、工業發展及國家這三個層面上都體現出了研發、技術進步、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動全面的經濟增長。對包括計算機技術、專利、研發費用和人力資源等項目在內的科技投入進行資本化處理,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推動經濟增長的耗費,全面計量并體現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而反映企業的真正價值,也使得所披露的財務報表具有相關性及可比性。
二、對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
為了充分研究說明當前我國上市公司在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以及相關信息的充分披露問題,我們對中外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的實際披露狀況進行了比較、調查和分析。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研究中選擇了涵蓋電器行業、電子器件行業、汽車制造業、IT業,并且在滬市及深市上市的公司共50家;涵蓋IT業,傳媒業、食品制造業、生物醫藥業、電器及自動化業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15家作為樣本。以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年度報告為數據來源,以2004-2005年作為研究考察區間,收集并比較無形資產的構成、結構、會計政策、表外披露的信息。
(二)研究結果及問題分析
根據樣本公司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情況,我國上市公司在2004年年報中關于無形資產披露所暴露出的問題如下:
1.無形資產的范圍過于狹窄
我國關于無形資產核算的范圍過于狹窄,企業對其無形資產的擁有程度揭示過少。具體來說,我國納入現行核算體系的無形資產只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特許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著作權和商譽,而商譽只承認產權變動的商譽,對自創商譽不予確認;而國外公司的會計報表中所揭示的無形資產范圍則包括諸如因特網域名、契約性的客戶關系、制造合同、非競爭協議等等。
2.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偏低,且結構不合理
我國50家和國外15家上市公司中無形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無形資產的構成情況分別見表1和表2。
表1我國無形資產構成情況
行業電器行業電子器件行業汽車制造業IT業
無形資產/總資產3.23%1.57%5.98%3.65%
土地使用權/無形資產69.8%39%53.7%35.1%
專有技術及專利/無形資產15.9%26.8%8.74%7.29%
表2國外無形資產構成情況
相關比率比率
無形資產/總資產36.3%
與客戶有關的無形資產/無形資產23.3%
開發技術與專利/無形資產51.5%
商標及其他產品權利/無形資產29.1%
從以上兩表可見:
第一,與國外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占總資產平均近40%的比率相比,我國公司無形資產占總資產10%的比率嚴重偏低,較之權威的“摩根斯坦利全球資本指數”所統計的國外上市公司40-50%的比率有較大差距;
第二,無形資產的結構不合理。我國上市公司本來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就較低,而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中卻占了將近一半,在統計中,我們發現有4家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竟然全為土地使用權。而在國外上市公司中占較大比重的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等在我國上市公司報表中卻微乎其微。特別要注意的是,國外公司報表中,“土地”是與“建筑物”一起放在“財產與設備”中核算的,并不包含在無形資產中,否則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會更大。
3.表外披露過少,存在利用無形資產進行利潤操縱的情況
在對我國50家上市公司2004年度年報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公司只是簡要說明了無形資產的所含項目、計價、攤銷的方法及減值準備的確認標準,19家公司說明了無形資產各組成部分攤銷的年限,20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未提取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但只用了“期末,未發現無形資產有減值情形,故未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一語帶過。其中,還有2家上市公司存在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情形。而國外上市公司對于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較為詳盡。在我們所考察的15家上市公司中,每家上市公司在主要會計政策的披露時都提到了“運用估計”,并指出實際結果可能與估計值不同,對于每項會計處理,均說明是來自于FASB或IASC具體出臺的哪項規定。對于商譽,則是詳盡列出了SFASNo.142的兩步減損測試法。作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智力資本,各公司都作了詳盡描述,提出智力資本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源,需要依靠相關的法律法規、專利、版權等來保護公司的智力資本。
三、我國改進無形資產計量迫在眉睫
從以上對我國上市公司年報與外國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對比的結果可以看出,與國外報表中的充分、詳盡、謹慎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報表中關于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不盡如人意:范圍過窄、結構不合理、表外披露太少。特別是對某些維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無形資產沒有充分揭示和披露,一方面使得報表的相關性減弱,也必然使報表國際通用的程度降低,在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更加廣泛地進行聯營、兼并及商務交往的活動中,無形資產披露不充分則會導致國內企業處于不利地位。
出現報表披露出現種種差異的原因,究其根本,在于國內外會計準則中關于無形資產披露的要求不同。我國改進無形資產的計量迫在眉睫。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其中關于無形資產的部分作出的大幅改動,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
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商譽在企業合并相關準則中規定。這樣,商譽的核算更為明確;新準則對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計價作了改變,取消了原準則第10條中“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該以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意在減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能否用評估價入賬的問題;新準則還增加了有關不確定壽命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不確定性的說明應運用穩健原則,應當進行減值測試,這一點體現了新準則中的謹慎性原則。
對于研發費用,原準則規定“自行開發并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予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毙聹蕜t中,研究費用依然是費用化處理,進入開發程序后,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此條規定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披露的要求,對于研發費用較大的企業影響巨大,將極大增加企業的權益,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權益比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為了消除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粉飾報表來應付投資者及規避退市。新的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期間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將有效的遏制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準則實施后,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相應的,報表真實性會越來越高。
四、關于我國準則與國際準則接軌的幾點思考
判斷一個會計準則的好壞不在于該準則有多先進,而在于是否適應其所處的會計環境。新會計準則是隨著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及監管環境的發展而制定出臺的,是與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相適應的。以下是關于無形資產方面我國新準則與國際準則接軌的幾點思考。
(一)擴大確認范圍
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的超額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中絕大部分是無形資產,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特許使用權等)、組織資本、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等。國際會計準則中無形資產包括六大類,分別為與營銷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客戶關系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合同權利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革新有關的無形資產、商譽??蛻絷P系、數據庫升級費用、制造合同、設計許可等都納入了無形資產核算的范疇。其范圍十分寬泛,也充分體現了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準則規定的無形資產范圍過于狹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出現的形形的“無形資產”對于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日益明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將客戶關系、技術文檔、非競爭協議等納入無形資產核算體系,同時要積極研究可行的確認與計量方法,包括一些非財務計量方法,在理論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將這些新興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
(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計價的環境
與國外公司治理相對規范、監管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相適應,在計量手段上,國際會計準則、美國、英國、對于無形資產都采用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此次頒布的新準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產、債務重組等方面均謹慎地采用了公允價值,成為本次會計準則的一大亮點。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并未完全建立。國際接軌是方向,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應在今后逐步建立公允價值的計價環境。
(三)對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建議
對于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在英國,研發費用一般存在于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缺乏“獨特性”使之與其它內生資產一樣被資本化(CompanyReporting,January,2002)。目前國際會計準則(IASNo.38)對研發費用采用的是有條件的資本化方法,即通過技術可行性測試后,內生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可予以資本化處理。
新準則中,我國改變了之前研發費用完全費用化的做法。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這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應注意的是:要嚴格制定研究和開發階段的標準,以防企業利用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
Amir&Lev(1996)提出,在慎重對待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中,“內部效用”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標準。為了制造出令人滿意的產品,成功的非商業產品所含的智力資本也可能用于內部研究。因此,基于市場生存能力及內部有用性的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處理將更有意義。
(四)加強表外披露
美國的PaulB.W.Miller和PaulR.Bahnson在《高質量財務報告》一書中指出:產生QFR(高質量財務報告)信息最可能的途徑在于提供大量的補充披露信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所有已確認的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同時應該使用這些補充披露來描述所有無形資產的來源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計價值。當衡量無形資產時,不應該給出一個單獨的確切數字,而應該描述可能的價值分布。在我們所研究的15家國外上市公司2004年年報中,發現其中對于無形資產的披露相比國內公司而言充分很多。不僅體現在無形資產包含項目上,而且對近三年攤銷、減值情況的對比、今后五年的預計減值(具體到每項資產)、研發活動對于企業生存及發展的重要性等等都作了詳盡描述。因此,我國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強表外披露,在擴大披露范圍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給出每項無形資產的來源、增減情況、預計未來攤銷額、預計減值情況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也使得企業的獲利能力及盈利的增長率更符合實際。
五、結論
綜觀世界上著名的公司無不靠無形資產贏得投資者信任,其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從而使公司及投資者雙獲利。當前,根據舊《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的上市公司報表中關于無形資產的披露不完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使得報表不具相關性及可比性。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并改善了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但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后,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健全、市場監管的逐步有序,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葛家澍.無形資產會計的相關問題:綜評與探討[J].財會通訊,2004(9)
2.潘順平.從無形資產準則的國際比較看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完善[J].市場現代化,2005(11)
3.趙敏.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提升企業價值的探討[J].財貿經濟,2005(6)
4.李壽喜.中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投資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5(6)
5.夏冬林.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狀況及披露建議[J].財會月刊,2005(9)
6.翟英敏.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現存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5(18)
7.劉金惠.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商業研究,2005(13)
8.PaulB.W.Miller&PaulR.Bahnson.閻達五、李勇等譯.高質量財務報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
9.Lev,B.(2001).Intangibles:Management,measurement,andreporting[M].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
10.Gelb,D.,&Siegel,P.(2000).Intangibleassetsandcorporatesignaling[J].ReviewofQuantitativeFinanceandAccounting,15,307–323.
11.Griliches,Z.(1995).R&Dandproductivity:econometricresultsandmeasurementissues.InPaulStoneman(Ed.),HandbookoftheEconomicsofInnovationandTechnologicalChange[M].Oxford:Blackwell.
由此可見,歷史成本與現時成本在使用中各有其優缺點,那么,在實務中應當如何取舍呢?這就要取決于會計環境了。會計環境的不同必然會導致對不同會計方法的取舍。其資產的計量方法主要受以下會計環境的影響。
一、企業相關信息的公開程度
企業的會計信息是由企業的內部人員提供的,他們掌握著企業的真實信息,而對于外部人員來說,對企業的了解主要是通過企業對外的公開資料,他們只是會計信息的接受者,因此懼怕會計信息受到操縱。進一步分析,如果一個企業是私營的,或者是非上市公司,它對外界的信息公開程度就比較低,對于企業的外部人員來說,如果企業還使用較為主觀的現時成本會計進行資產計量,企業外部人員對其會計信息的懷疑就不言而喻了。相反,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本身的公司信息披露較為規范,這類公司即便使用現時成本,企業外部人員也可以適當進行驗證,從而減少了會計信息的可操縱性,使得現時成本的相關性優點能更好地發揮。
因此在實務中,往往一些涉及現時成本、公允價值的準則會優先使用于上市公司之中,或者要求公司作較多的相關信息披露來對這一現時成本提供相關的可驗證信息。如加拿大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95年頒布的第3860號條款:金融工具的披露與表達,該準則要求公司的金融工具以現時成本在報表上予以反映,同時確認持產損益,并要求上市公司率先執行,而四年后才要求其他公司加以執行。此外,加拿大CICA手冊3461號條款:關于企業退休金的會計處理與披露中,也要求上市公司對于退休金事項做出許多額外的披露,從而加強以現時成本計算的退休金數額的可驗證性。
二、企業的相關資產是否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
對于歷史成本的資產計價而言,過去的交易事項已經發生,且有據可循,企業的相關資產現時是否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并不重要。而現時成本的資產計價就不那么簡單了,如果現時并無任何交易事項作為參照,企業現時成本的獲得應該是頗為主觀且不可信賴的。因此,相關資產是否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是現時成本計價的前提條件。具體來講,對于一些證券或金融工具類型的資產,發達國家往往存在著與之相關的發達的交易市場,從而滿足了現時成本計價的前提條件,且這類資產的價格變化頗為頻繁,也使得采用現時成本計價能更好地發揮其反映現時信息和相關性的優點。而對于企業的固定資產而言,很多是企業的專有設備,一次易所占的比重較大,且往往不存在一個專門的交易或報價市場,因此,如果使用現時成本計價會遇到相當大的技術困難。
反映在實務中,絕大多數國家的固定資產以歷史成本計價,而投資或金融工具以現時成本計價。如美國FASB的115號公告就要求負債和權益類的證券投資,除了準備持有到期的之外,均按公允價值計價,同時確認持產損益。FASB的133號公告還要求所有的衍生工具也以公允價值計價,同時確認持產損益。這兩條準則,可以說是與美國發達的證券交易市場緊密聯系的。
三、報表主要使用者的類別
會計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供會計信息給其報表使用者,并隨著使用者偏好或要求的不同而加以改變。企業對于會計方法的選擇應當考慮到其報表主要使用者的類別及要求。一般來說,報表的使用者不外乎證券投資者、政府、銀行和其他債權人等。對于證券投資者來說,他們最為看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現實甚至未來相關的信息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投資決策,因此,他們會愿意失去一定的可靠性來獲取相關性。顯然,現時成本計價是比較符合要求的。而對于政府來說,他們可能就比較看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特別是像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把資產交給企業運營,希望企業能在資產保值的前提下有所增值,可靠的會計信息能使政府對企業的資產運營情況有較為真實的了解,從而能對經濟進行宏觀上的調控。這時,歷史成本計價是比較符合要求的。
在實務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業中以股權資本占主導地位,證券投資者是主要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公允價值會計正越來越多地得到準則制定者的青睞,如美國最近已經取消了對商譽類似于固定資產的處理方式,而是改為了每年進行減值測試處理的方法,這實質是以公允價值作為商譽每年的計價基礎,以及前述美國對投資及衍生工具現時成本計價的處理等。而我國目前仍然以歷史成本為資產計量的基礎,這都與這一會計環境密切相關。四、相關法規的完善程度
這里的相關法規,主要指與會計造假、會計信息操縱等相關的會計法、公司法或證券法等。企業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組織,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成本——效益的比較。我們可以把企業自主地操縱會計信息看成企業的效益,而把相關的法規約束視為成本,這樣一來,如果相關的法規基本沒有約束,那么企業進行會計信息操縱的成本就非常之低,換言之,企業的操望非常之強烈。這時,如果企業使用主觀性較大的現時成本計價方法,必然會導致廣大信息使用者對其的不信任,從而產生逆向選擇問題。因此,只有在造假成本很高時,企業使用現時成本計價方法才不會受到信息使用者的懷疑與非難。
在實務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立法比較完善,伴隨著會計造假的往往是巨額的賠償和不斷的法律訴訟。在這種情況下,報表使用者一般會傾向于信任企業的會計信息,從而使得現時成本、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有相當的使用市場。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則仍然對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情有獨鐘,也與其本國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或處罰力度不夠有關。
五、會計工作者的職業判斷能力
歷史成本計價之所以適用面廣泛,是因為它極少涉及職業判斷,而現時成本計價則會涉及到許多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都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其職業判斷能力進行判斷,可以說,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現時成本使用的效果。如果在會計人員普遍素質不高的國家使用現時成本會計,只能使現時成本會計的主觀性進一步強化,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進一步降低,在可靠性根本無法得到保證的情況下,相關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由此可見,在這種類型的國家只能使用歷史成本計價模式,放棄現時成本計價模式。
在實際中,美、英等發達國家進入資本主義較早,會計比較發達,后續教育也比較完善,其會計人員的素質也普遍較高。因此,這些國家的會計準則在向現時成本、公允價值計量傾斜的同時,有著強大的后盾支持。而在我國,廣大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高,如果實行現時成本計量模式,必然會導致上述弊端的出現。因此,我國已經適時地把原先與美國相類似的現時成本計量的準則,改為了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
六、國民經濟通貨膨脹的程度
在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時,歷史成本受到的詰難明顯比現時成本要多。因為高通脹的情況下。歷史成本所依賴的貨幣幣值穩定不變這一假設已不復存在,因此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最后得出的報表可能沒有任何的經濟含義。而現時成本計量模式此時卻正好發揮了其主要優點:隨著通脹而不斷改變資產的價格,這樣,期末的報表就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