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4:27
序論:在您撰寫校園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校園內的宣傳欄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陣地,德育宣傳欄更是不可忽視的,作為一名學校的領導應在德育宣傳方面給予教師與學生大力的支持,在宣傳板塊方面要置于顯要位置,學校內盡量做到隨處可見的德育宣傳文字或圖畫或海報。把校園內的閑置地利用,讓師生在散步、活動、休息時可以受到德育熏陶。
二、樹立身邊的德育先進典型
每個學校都一定有德育先進的教師或學生,我們一定要利用好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件和人物并發揮其教育作用。從教師中、學生中找到德育先進者之后,不能簡單地表揚或是宣傳,而應該使他們的事跡得到大家的認同與贊許,這樣才有說服力,其他的師生才會向他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去改正自身的缺點與不足。比如說有的學生貧窮,但不氣餒、不自卑、積極向上、陽光樂觀、學習成績優良,那么此生帶給大家的便都是正能量,他將影響到本班級的其他同學,學校對這樣的事跡進行全校性的重點宣傳后,可能不會使全校學生得到感染激勵,但絕對會影響一大批學生,激勵他們奮發圖強,刻苦學習專業技能,不再因為自己家境不好而自甘墮落,也不再因自身學習成績不好而一蹶不振。他們會受到先進典型的熏染激勵,一定要克服困難、改掉惡習,積極行動,做一個讓同學、老師、家長放心的好學生。
三、聘請國內優秀宣講團進行宣講
當今社會有很多有感染力的宣講團隊,他們演講的內容與形式是經過仔細研究、認真推敲、反復實踐的,宣講的教育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廣受好評。尤其是德育方面的教育宣講,對學生與家長,甚至是教師的教育效果都是讓人驚嘆的。學校一定要尋找好的宣講內容、好的宣講團隊,一旦找到,就應該盡其所能聘請其到校園內進行演講,這樣做的德育效果是教師在教案里、在課堂上都無法相比的。
四、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德育
人文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的塑造為核心,以人性的發展與完善為目標,以廣博的人文知識的學習、優秀文化傳統的熏陶、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繼承以及人的實踐體驗等為基本途徑,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和人文精神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一致,最終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因此,從本質上看,人文教育就是使學生成為“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與作用。首先,人文教育注重人的塑造,強調人文關懷,能有效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發揮著很好的引導作用。其次,高職院校要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一個復合體,不僅要有“高技能”,即具備與職業或崗位相對應的較完備的專業知識結構、較高層次的職業技能,更要有高素質,即具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適應職業和社會發展的職業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奉獻精神、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對于現代社會的需求和人的長遠發展而言,高素質比高技能更有意義。然而,高素質的形成不是通過技能教育本身就能實現的,在高素質的形成過程中,人文教育始終居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人文素質是其他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避免人的片面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只有將人文教育與技能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以人文素質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培育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狀況不容樂觀
當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輕人文的傾向,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學中境地尷尬,形勢不容樂觀。首先,高職院校對人文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認識不清,對人文教育重視不夠。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辦學時間短,學術底蘊不足,加之當前在職業教育領域存在著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一些高職院校單純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于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文教育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圍繞市場轉動,強調就業導向,一味地強化專業課教學和技能訓練,擠壓甚至刪減人文課程。有的院校人文課程除“兩課”外再無其他課程,甚至用校園文化活動代替人文教育;有的院校雖開設了人文課程,但僅僅作為選修課程設置,教學隨意性很大;有的院校把公共課程改造成為人文課程,教學的計劃性和實效性無法與專業課程相比。
專業課教學應該是滲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由于專業課教師的人文教育能力有限,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人文教育滲透較少,即使有時有所滲透,人文教育內容也因教師而異,全憑教師自己的喜好,引不起學生興趣。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割裂了專業學習與綜合素質培養的關系,造成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不完善,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其次,高職院校學生對人文教育缺乏認同,人文素質較低。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文化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較低,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識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往往讓他們望而卻步、敬而遠之。大部分高職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匱乏,對歷史名人了解甚少,讀過古典著作的更是鳳毛麟角。進入高職院校后,他們更多接受的是“技能至上”的實用主義思想,更不愿意學習人文知識、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高職學生都是在改革開放、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長大的,外來思想文化的不斷滲入,傳媒產業的快速發展,都對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化、數字化生活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極大地沖擊和改變著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他們可以不讀名著、不了解經典、不要傳統文化,但他們離不開“肯德基”、“麥當勞”,割舍不了“超女”、“快男”。
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乏力和高職院校人文教育滯后,使得高職學生在追求“新”、“奇”、“異”、“洋”的“潮文化”的路途上越走越遠,甚至不能自拔。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更趨急功近利,面對就業和生存的壓力,他們更關心怎樣考各類職業資格證書,為自己就業增添砝碼,鮮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他們認為,受教育是為了使自己的將來更美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似乎與他們并不相干。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缺少人文教育的高職教育也造就不出真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忽視人文教育,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只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導致人文知識匱乏,知識結構片面,情感、志趣脆弱,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缺失,職業生涯難以持續發展。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尷尬狀況必須扭轉,否則,無論是“立德樹人”,還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哪一個目標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以實現。
3多途徑加強高職院校人文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應該讓“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高職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而非“制器”,要先“成人”再“成才”。所以,高職院校應改變片面注重技術教育的局面,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使學生具備較高道德水平,懂得做人之道,有強烈的民族情感、國家觀念和社會意識,為實現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加強人文教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一是將人文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改變人文課程設置隨意甚至缺失的狀況,為學生較系統地學習人文知識提供必要的課程平臺。二是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把那些體現智慧理性、情感經驗、審美價值、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以及音樂、美術、禮儀、民俗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文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合起來,相互促進。三是強化學生實訓實習環節的人文教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開展職業規劃、職業禮儀等方面的訓練,促進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四是改進教學方式。人文教育不同于專業課程教學,人文教育的效果更多地要靠學生的自覺內化,因此采用講座、討論、實踐體驗等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減少“灌輸”,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提高師資隊伍人文教育能力。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扎實推進人文教育的關鍵。高職院校要像建設專業師資隊伍一樣加強人文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培養一支擁有豐厚人文知識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獨到人文學科教學方法的學者型專家型的人文學科教師隊伍,讓更多學生喜歡的“于丹”、“易中天”活躍在講臺上。其次,在專業課教師培訓中增加人文教育課程,提高專業課教師的人文修養和人文教育能力,并以教師自身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師德去熏陶和感化學生,使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如今,在各類職業院校中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配合開展各類的文娛活動,創造以學生自身形式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和氛圍。這種獨具青春氣息、積極向上的氛圍,對學生產生正確的德育觀有著耳濡目染的效果,是職業院校加強道德教育的有利手段。職業院校的學生盡管對于學習的自覺性較弱,但是他們對于未來從事的職業規劃清晰,擁有較強的專業性知識。從此可見,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構建應根據校園的實際特色來構建。概括的來說,職校校園文化有兩個特點:一,全面性,學生不僅僅是在學習專業知識,更是在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親自動手實踐的能力。二是專業性,可以通過創新大賽、職業形象展示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
二、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當前的職業院校學生群體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造成了他們家人們對他們的期望都較高。而他們本身的自我控制、約束能力,獨立性較差,這就使職校德育工作的難度加大。在這同時因為德育工作要求過于理想化,而學生的自覺性和參與性較弱,這就造成了德育工作成為了一個形式,產生的效果不明顯??偟膩碚f,就是以下幾點:一,因為學生之間的家庭背景各異,成長環境不同,這導致了他們在認知不同,職業院校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在道德教育的工作中,以群體性教育為主,沒有針對性?;蛟S在學生之間產生了影響,但實際的效果并不明顯。二,在職業院校學生中,學生的生活習慣懶散,行為舉止較為夸張、缺乏社會公德意識。面對這些問題,如果開展德育工作僅僅是以制度約束,通報批評教育為主,不僅不會得到學生的認同,反而讓其抵觸,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三,職業院校的學生中考的成績低于重點高中的學生,這使他們中很多人產生了自卑心理,對未來的生活缺乏信心,導致大多數人迷戀于上網、游戲、戀愛等。
三、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去發展
(一)在校園文化基礎建設中把德育理論列入進去,讓學生重視德育理論校園的文化建設展示的是一個學校的傳統的歷史、優良的精神道德風貌、正確的價值理念、卓越的目標追求。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把學生和校園文化建設融為一體,形成以學生思想追求為主體的精神風貌以這種他們為主的感召力,引導學生把自我的追求和發展目標和學校的發展統一起來,弘揚和發展德育工作建設。
(二)根據不同類的學生展開不同類型的校園文化職業院校的學生伴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和對生活的體驗增加,所遇到的問題是截然不同的,處理的方式也是帶有個人感情特色的。例如:剛懵懵懂懂進入職業院校生活的一年級新生,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開始適應新的生活;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一年的磨合,適應了學校生活,但是又會產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生活觀念等問題;三年級的學生則基本是學業的壓力;四五年級的學生通常就是就業的問題。因此,對于他們的德育工作的展開要有針對性和著重點,相應的校園文化活動要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來設計,最大化的激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共同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比如說對一年級新生用入學教育、訪談、晚會等系列形式讓他們融入進學校生活,融入進校園文化。對于二年級的學生開展主題辯論賽、主題班會等活動擴展他們的交際,同時將所遇到問題和解決辦法通過活動的形式展示出來,啟發他們去思考,和體會進而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另外一點,對于個別個性有差異的學生,可以利用校園文化的多樣性、兼容性以及特色的獎勵體系,弘揚和發展德育建設,發展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長,培養特色的社會人才。
(三)組建優秀的學生團隊(學生會或社團),讓學生參與到德育建設中讓學生參加到德育建設管理的隊伍中,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加強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同時也是一次學生自己鍛煉和提高自己德育方面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認同德育工作。在學生團隊建設的過程中,要動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團體的建設中去。著力訓練一支素質過硬的學生團隊,培養其團隊隊員對學校德育建設工作的認可,從而激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潛能,通過他們影響周圍的人和其他學生群體,通過學生和學生溝通合作,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離,比死板的條例更能贏得學生的認可和信任,使德育工作順利的進行下去??偟膩碚f,學生才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只有把德育教育理念,轉化成學生的個人思想認識,才能培養出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
(四)用榜樣的力量做表率不管在什么時候,各類校園活動中都會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學生代表。要把這一類的學生樹立為榜樣,讓其他學生受到榜樣的影響和激勵,自覺抵制不好的東西和行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這些榜樣的作用可以在學生中產生一個良好的機制,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榜樣的隊伍中來。構建豐富而有趣的特色校園文化,增強學校培養人才的綜合能力,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踐性。
1.增強教師的安全意識
教師不僅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和義務,更要把學生的安全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最大的,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同樣,“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永遠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教師首先要有牢固的安全意識。教師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如利用集體晨會、中隊主題活動、黑板報、手抄報、展板等,經常性地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
2.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
孩子除了每天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更多的時間是和家長在一起,所以家長要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確保家人的安全。要經常給孩子講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多舉實例,少說教,讓孩子自己感悟,效果會事半功倍。
3.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有關專家認為,通過教育和預防,80%的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僅僅依靠社會、學校、家長對學生進行保護是不夠的,我們要指導學生學習自救知識,鍛煉自護自救能力,使他們能夠果斷正當地進行自我保護,機智勇敢地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梢?,加強安全工作,使廣大師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如利用班會、活動課、思品課、紅領巾廣播等滲透,通過講解、演示和訓練,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防騙、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還可以利用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學校宣傳走廊等宣傳工具和舉行安全征文、知識競賽、家長會上講安全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提高廣大學生、家長的安全意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每個人都樹立了牢固的安全意識時,學校還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二嚴格執行安全制度,排除一切安全隱患
校園文化是師生學習生活的一種物質環境與精神氛圍,每個師生員工都受其影響,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到這個環境的建設與培植,又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一氛圍的陶冶和塑造。例如:紫泥中心小學堅持“書畫陶冶、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以“練字、戀書、煉人品”為校園文化建設目標,把開展書畫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和加強校園文化的切入點,廣泛開展各項主旨教育活動,形成了書畫教育的學校文化特色,被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授予“國家級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成為漳州市第一所省級“寫字教育實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能整合教育功能。青少年思想活躍,容易受外界環境感染。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走在美麗的校園里,隨時都能感受到詩情畫意、文馨墨香,這既能給人以美的熏陶又能激發學習熱情。如石碼中心小學在每一幢樓、每一個教室,每一面墻、每一條走廊,設計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專欄,懸掛著學生的作品、名人事跡、格言警句等,創建立體環境文化,使全體師生時時、處處去體驗“我能行”、“我做對了”、“我做好了”、“我成功了”,激勵全體學生“比先進、學先進、趕先進”的競學的熱情。
二校園文化建設能培育良好校風
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師生共同擁有的價值觀、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它能夠通過校風、教風、學風和學校的師生關系、精神面貌、活動情況等表現出來。如山區學校程溪中學發揮地緣關系,與本地駐軍建立了共建共學互動關系,常年邀請部隊優秀官兵擔任“校外輔導員”,建立“心理咨詢站”,每年組織新生軍訓等,形成了“綠色軍營、青春校園”的辦學特色。該校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被推選為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全國典型,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省級新聞媒體多次進行專題報道。但是,當前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主要有:一是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普遍處于被動建設的無序狀態,主動作為的氛圍不濃,缺乏長遠規劃。二是校園文化活動形式過于單調,存在走形式、搞應付、做擺設,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三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缺乏個性內涵,未能凸顯自身內在特色優勢。四是校園文化建設時代感不強,沒能與時代及時跟進,敏銳地吸收新時期的文化元素,加強對青少年的適時引導教育。
優化學校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校環境包括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校風班風、教育內容以及學風所構成的整體學校環境。很多高職院校在管理上的社會化、商業化以及物質環境建設都相對完善,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還遠遠不夠,缺乏該有的校園文化氛圍,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因此,作為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組織社會主義社團組織,定期開展社會主義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校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優化校風學風建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環境。
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形成一種民主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師生一同建設起來的,具有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充分發揚民主,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高職院校應認真聽取學生合理的建議,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在文化建設中涉及到重大決策時應增強決策的透明度,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重大決策的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渠道,提高師生的親切感,真正體現學風建設的民主性,在各社團組織的內部文化活動中也要貫徹民主,才能充分調動師生建設校園文化的積極性,從而使校園文化活動更加高效的展開。
二、家庭環境的優化措施
優化家庭環境的氛圍、生活習慣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諧的家庭環境氛圍以及家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長對小孩教育存在著不良的教育方法,例如小孩犯了錯誤家長往往以打罵的方式來解決,這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還更容易使小孩誤入歧途,使學生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也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造成了很大影響,增加了實施的難度,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多傾聽子女內心的真實想法,科學的引導他們成長,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優化家庭環境中家長的教育觀念很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不僅要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同時還要把握好度,適當的教育期望,才能真正促進子女成長。在教育中家長首先要有良好的耐心,當子女做錯事時應該給他們講解為什么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及做了之后會造成什么后果,當子女做對事情時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去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重視道德教育。同時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積極的進行互動,積極的互動能夠加深家庭間的情感。因此,作為家長應該要有一定的自身素質,能夠及時發現這種關系,及時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圍,這對于子女今后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結語
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全面提升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和諧校園構建實現環境育人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校園人文環境的形成有賴于師生整體人文素質水平的提高和有力支撐。所以,要實現構建高職和諧校園的目標,就必須切實抓好提升高職生和全體教職員工的整體人文素質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奠定最重要的動力基礎。因為,任何時候人都是影響事業成功和目標達成的最積極最重要的因素。師生整體人文素質得到了提升,反過來就會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而和諧校園氛圍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于生活在此環境中的每個個體,使人與環境形成自然而然的良性循環。即: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師生對校園和諧環境的形成產生了積極影響,和諧校園環境一旦形成又會把師生的人文素養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在這里人與環境有了積極有效的互動,二者在這種良性互動中既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為和諧校園的構建搭起了廣闊而堅實的平臺,也為和諧校園的構建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這是符合辯證法規律的。這一目標的實現從策略上看,必須依靠充分發揮高職教學工作的優勢,才能如愿以償。因此,在高職和諧校園構建過程中就必須把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把基礎人文課程的教學要全面扎實地落實到高職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這既是學校教育教書育人規律所必須遵守的法則,也是實現構建高職和諧校園的重要途徑。所以,高職院校在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要把人才培養和構建和諧校園都納入教育教學管理的范籌中,使課程計劃的實施過程和教師的教學工作過程,也成為構建高職和諧校園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作用為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礎
高職和諧校園的構建離不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的支持。因為,和諧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過程中,其行為的發生、態度的表達、溝通方式的選擇等,都能從內心表現出真誠、愉悅、積極、向上、陽光的心態,始終能以友善的動機、穩定的情緒、高尚的道德情感來應對紛繁復雜的學習和工作,以顯示出個體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所以,和諧校園構建的目標追求也就不能缺少對師生員工在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心理狀態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因為,這是構成和諧校園并展示師生員工精神風貌的重要標志。所以,在高職和諧校園構建中必須把對師生及全體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疏導工作也納入議事日程中來。使全體師生員工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能以平和的心態、積極陽光的內心世界、熱情飽滿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積極投入到本職工作和學習中去,為和諧校園的建設奠定健全人格結構的基礎。這一策略的實施,就要全面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專業機構及心理教育工作者的積極作用與專業優勢,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普及心理學知識等途徑,以增強全體師生的心理素質。對出現情緒波動、心理不適及因內心矛盾沖突影響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的人和事應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并對個性化問題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使他們能以健康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去。這應是構建高職和諧校園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全院一致形成共識自覺行動綠化美化營造溫馨舒適生態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