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4:1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學研究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拓寬教學內容,促進發散思維。
如《熊貓》一課,首先是讓學生觀看熊貓的圖片或讓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熊貓的故事等,在學生了解了有關熊貓的結構后討論一下用墨的處理。再讓學生分析熊貓的生活習性,或者講述熊貓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步的練習,并且完成一幅作品,這樣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余地,給予創作的空間。
二、改變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是以教師傳授技法為主,重視畫面的構圖,每位學生在已有的框式下進行臨摹,學生最終只能成為畫匠。學生間的聯系較少,缺少互相比較共同進步的機會。我在課堂教學中如《猴子》一課,是讓學生觀看猴子在現實生活中的錄像,在分析猴子的結構特點以后再對用墨做了相應的要求,通過示范,學生對猴子的畫法了解了,再讓學生進行分析自己如何來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過練習,最后要求全班同學在一張長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畫。這時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同學間的協助精神得到培養。通過共同作畫學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繪畫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繪畫興趣也越來越高。
三、多渠道,培養創新意識。
教育家陶行知先進言:“世界上人人是創造之人,時時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驚異的能力——想象力創造文化的生物?!迸囵B創新意識,首先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充分開展創造認知活動,產生樂于創造要求。②民主、親密、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創造教學、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③在創造教學的內容安排上,必須具備準確的有利于產生聯想的指導理論和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充分活動。
1、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如:學生之間或師生間共同討論如何完成一幅畫,例《公雞》一課,在表現了公雞以后,背景的處理可讓學生各抒已見,進行討論,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這樣學生能夠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國畫中的各種表現方法,如:①揉紙法,作畫前先將紙揉成一團,然后輕輕展開,使皺紙平整后才能作畫,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皺,用這種方法畫出來有一種肌理效果,例畫樹干等。②沒骨法、填色法、點染法、暈色法、平涂法、擦染法、灑落法、拓印法、加劑法等等,這樣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得成功感,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
四、內容形式多,學生熱情高。
傳統的國畫教學內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鳥以傳統的單墨進行著,小學的國畫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貼近他們的生活。如描繪“我的家長”、“窗前”、“校園”等,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繪畫起來非常有勁,這對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培養,同時學生在進行繪畫時經??紤]到如何用筆、用墨和用色,這對學生繪畫綜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學生產生新奇。
受到傳統國畫的影響,學生頭腦中繪畫國畫的材料是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而我在教學中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并且能用水粉畫的方法作畫,還可以用油畫棒等材料來作畫,這樣學生在材料的應用上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樂意利用其它各種材料來進行繪畫,效果也十分理想、興趣很高。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在教學形式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皮亞杰認為:“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碑攲W生剛進入課堂,教師進行教學時,由于學生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機械地臨摹老師的范畫,學生易產生厭煩,從而討論畫畫,使他們失去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先讓學生聽一則有趣的故事,即:“吳大帝孫權,讓曹不興畫屏風,曹誤落筆為素,因就作蠅,既進,權以生蠅,舉手彈之?!眮碚{動興趣,然后在紙上示范點上一點墨,讓學生想可以畫些什么?(如蝌蚪、甲蟲等)再進行合理的示范,隨即讓學生來嘗試。這樣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也樂意用水墨畫的形式來進行繪畫,從學生的作業中可看到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水墨畫的優越所在。
(二)用“玩”來訓練繪畫的技法
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于去畫,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畫“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然后用淡墨或水(色),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征,使畫產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時間的長短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得非常興奮,而且膽子也大,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余地。這也是我們中、小學生校的美術教育的要求,不是慣常的“抓兩頭,帶中間”的所謂“正態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導入,提高學生的知識
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也多,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面,領略國畫藝術的優秀有著很大的作用,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吳道了一日之間繪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畫,而李思訓幾月足不出戶”的故事、“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馬一角,夏半邊”、山人的“墨點無多淚點多、淚眼中的舊江山”、“哭之、笑之”、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畫畫的影響,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地質學家李四光說:“觀察是取得知識的重要步驟?!庇^察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往往看得少,對事物極其生疏,如在畫“老虎頭”這一課,老師對老虎的各個結構分析清楚,然后讓學生感受分析不同情況下老虎的各種神態,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時學生表現出來的老虎各不相同,發火的老虎用紅色。也有用各咱顏色,如在畫老虎頭四周的毛時,有的學生用干筆來畫,體現出了筆的質感,這說明他們是用自己的感受來進行創作。每個學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能夠用筆墨來體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利用各種不同的范例的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較滿意的作品,從而傳授些構圖等知識,讓學生較容易地接受繪畫的基本知識。
(五)在內容選擇上,力求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來臨習梅、蘭、竹、菊等花卉、山水、魚蟲等,一節課是臨習為主,而學生自己主觀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做著機械的練習,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多元化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這樣既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畫“臉譜”,我讓學生先看幾十種不同的京劇臉譜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臉譜,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繪畫,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創作出來的作品吼十分新穎。再如畫“猴子”,先講清猴子的結構,老師進行示范,強調用筆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各種猴子的動作表演,再講述有關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觀看錄像讓學生對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也表現了自己的長處,使得每個學生都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六)深入生活,擴展學生表現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泵鎸側雽W的學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入學,認識的字不多,如果就給他們規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會失去讀的興趣,將讀書看作一種負擔,這樣老師就要好好引導他們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低年級的老師此時充當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孩子內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魅力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課外及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2.設疑激趣——激發讀書的欲望
老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給學生講《龜兔賽跑的故事》,最后我說:第一次烏龜輸了,他心里很難過,他又約了小兔子進行第二次賽跑,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地說,想要知道答案,《龜兔第二次賽跑故事》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此時孩子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及品質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姿態。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⒉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⒊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處理和消化。
⒋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⒌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
⒈開發圖書館(室)。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
⒉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還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⒊給學生創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⒋優化讀書環境。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內,裝點上幾幅書畫作品,增添文化氣息。讀書時,放上一盒優雅舒緩的鋼琴曲,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四、給學生提供自由閱讀的空間
事實證明,優秀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課外,許多專家學者,他們杰出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也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得的。教師必須大膽改革閱讀教學的面貌,想方設法將學生領到快樂、自由的精神王國。因此,教師在原有閱讀課的基礎上,可以定期開設以下類型的閱讀課:
1.閱讀鑒賞課。課堂上,教師朗讀一些文學名著的精彩部分、報刊雜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學生自主選擇的閱讀材料等,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染學生,用情節曲折的故事吸引學生,讓學生領略到課外讀物的樂趣,獲得精神的滿足和愉悅。
2.讀書交流課。學生是讀書交流課的主角,教師是組織者。以對話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交流一周來的讀書情況。學生可以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談自己讀完某本書后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一本書談各自不同的見解,還可以向大家推薦好書。讀書交流課就是讓學生通過讀書談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3.自由閱讀課。教師要創設一種安靜、自由的閱讀氛圍并時刻關注、激勵每一位學生閱讀方面的進步,為他們提供貯蓄人文素養的源頭活水。
總之,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要求教師借助優秀文本去點撥。只有導之以“法”,學生閱讀起來才能如魚得水,順風行船。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情景教學法有效方法
一、為什么小學英語教學要采用“情景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生的年齡大約在6~12歲之間,這一階段孩子的主要特點是:好奇心強,具有發展的主動性和教育的可塑性,但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其次是喜歡生動活潑、靈活多樣,不喜歡單一單調、刻板呆板,因此教師為他們設定一定的情景幫助其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2.“情景教學法”符合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規律
中國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心理、學習行為與西方國家的學生不同。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單一語種的國度,平日學生除了學習漢語之外,很少接觸外語,外語學習普遍缺少語言環境。其二,學習資料來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師和教材。其三,學習了漢語拼音的中國學生,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很大。其四,我國經濟還不發達,教育比較落后,缺乏先進的教學設備。其五,家庭與社會沒有外語交流的語言環境。針對以上幾種情況,我國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要途徑是在英語課堂,所以“情景教學法”的運用,在較大程度上給學生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操練英語的機會,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情景教學法”的幾種操作模式
1.把身(肢)體語言帶到課堂
這是“情景教學法”最基本的一種運用形式。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會比較喜歡。比如在教單詞“big、small、short、long…”等形容詞時,就可以教學生做動作,“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表示很大;“small”用兩個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等等,學完單詞以后,我們老師一旦做出這個動作,學生就很容易地說出這個單詞。
2.讓學生當“小老師”、“模擬秀”,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
比如說“Talkaboutit”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句子。如“Iamangry.(可以作生氣狀);”“Iamhappy”(可以作高興狀);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臺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老師平時上課的表情、動作、聲音等,鼓勵他們學著使用課堂用語。比如說“verygood”;“sitdown,please.”等等。
3.模擬表演,創設語境
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真實的語言環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例如,在學生進教師辦公室交作業本這段對話中,可以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邊敲課桌模擬敲門聲,一邊說:“mayIcomein?”然后雙手遞上作業本說:“Hereismyexercisebook.”簡單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學生興趣很濃,對內容的理解也便不感到困難。再如在學習同學間的相互介紹時,教師可讓一個學生扮演從外地轉學來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向他表示歡迎、問候并詢問一些有關于他的問題,如“whatisyourname?”,“howoldareyou?”“whereareyoufrom?”等等,讓這位學生一一加以回答。這些對話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了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培養了英語學習的能力。
4.編排英語短劇
要充分相信學生,大膽地下任務讓他們去完成,可以鼓勵他們編排英語短劇,雖然剛開始編得不太好,甚至還夾雜著很多漢語,沒關系,練多了自然會好起來。還可以通過班與班之間,進行表演交流,把(1)班的“英語短劇”推薦到(2)班去表演,(2)班的也到(1)班來交流。慢慢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英語水平會有很大的進步。
當然“情景教學法”還有很多其它方法,這里不再一一列舉。利用情景教學,把學生帶到活動中來學習英語,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語,發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英語,這些都是“情景教學”的好處。但在活動設計時,老師要特別注意下面的內容。
三、“情景教學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必須鉆研教材,發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設計最佳的教學情景,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教師仍然是“情景教學”中的靈魂。不是把“情景”給了學生,教師只讓學生去練,而自己就沒有什么大事了,在“情景教學”中教師要示范表演,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同時在學生表演中,教師也要全身心投入,了解每一個學生從單詞到句子、乃至整個的英語水平,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總結。
一、立足詩詞,放眼于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彼仞B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里有量的積累,“課標”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240篇詩文,九年課外閱讀量達以400萬字以上。學生是最可塑的詩人,教師要著力發現培養。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氣質,詩學素養?!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我們培養的學生不是無情物而是有情人,他應有健康的人格、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藝術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樣望月垂淚、見花生情,但也是一個內涵厚重,情感豐富的人。因此在大語文觀理念的指導下,古詩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文學氣質,詩學素養,對語言文學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領悟語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詩短小精悍,有好些詩在孩提時代學生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活動;偶有學生用上一、兩句詩詞,大加褒揚;采用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游誦詩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背詩的積極性,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
二、淡化詩意,品析誦讀,尊重個性化理解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是不對的,也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由于每個閱讀者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這就表明,閱讀反映學生個性心理的行為。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綠”“何時還”等,都表達了一種濃烈的思鄉情,學生通過品讀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思鄉心切的心情,此時,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與詩人產生共鳴,這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則是古詩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學生領略到古詩詞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感染。
三、多元教學,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古詩詞講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過品評、誦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品質。如有表現詩人才情的“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種一氣呵成,暢快淋漓的美感,這和杜甫立志“語不驚人死不休”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分不開的。也有體現詩人字字推敲、鍥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品味的過程,也同時是向詩人學習習作的過程,這些隱性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品評、鑒賞的能力,將使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
四、拓展閱讀,培養詩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小學數學教材簡單應用題熟悉結構呈現的“序”是按以運算關系為小整體的“滾雪球”的有序擴展。讓學生的個體解題技能的水平發展也呈有“序”的發展,是低年級應用題教學的關鍵。在低年級的應用題建“構”教學中,始終要注重這個“序”,切不可進行單一式的解題活動。
由于應用題具有概念的密集型特征(即使是簡單的應用題也不例外),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讓學生獲得(應是指小學生對概念的真正理解,而并非是機械熟悉)已學的概念和數量關系。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體,言語結構水平低而語詞又貧乏,所以注重讓學生從形象化的熟悉提高到形象化的抽象熟悉理解已學的數學概念,是簡單應用題教學的必要的前提。在教學中,要注重切不可讓學生死記硬背概念或死記數量關系式。
對簡單應用題結構特征的熟悉是應用題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一個新問題和相關聯的兩個條件的邏輯聯系的熟悉教學,是簡單應用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這個關系,培養學生的初步邏輯推理方法和能力。既要讓學生熟練把握依據已知的兩個相關聯的條件說出可求出的哪一個新問題,還要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逐漸學會從所求新問題入手去尋找必須知道的哪兩個條件的推理思維方法。要在教學中注重兩種思路的并列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在教學中還必須注重加強如下四種形式的練習摘要:(1)進行使應用題完整的練習。此項練習的重要一點是要學生補充相關聯的條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改變新問題的練習。新問題和條件具有依存關系,但改變了新問題而有時所要的條件卻相同。這樣的變題練習將使學生不至于產生慢性的解題思路,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3)依算式編題練習。此項練習的抽象思維水平要求很高,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結構特征的熟悉水平,又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抽象化。(4)對比性的說理練習。從低年級開始就注重讓學生日頭敘說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具體到指定題目新問題和條件),將有利學生結構特征熟悉上升到內化階段,以至于把握。對比性的說理,則指讓學生從相同的條件和所求不同新問題的題目中說出相同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真正達到熟練把握水平。
學習解答復合應用題,是學生個體思維水平發展過程的重要階段。從不同點來看,最主要的是尋找新問題和已知條件的聯系線上的中間新問題,即教育心理學上所說的心理中介因素。但不管是簡單應用題還是復合應用題的教學,不管是學習整數應用題還是學習分數(小數、百分數)應用題,也不管是一般應用題還是典型的應用題,都要緊緊抓住數學思維的整體性這一核心進行教學,否則學生解題技能的形成便會受影響。學生即使懂得某些應用題的解答,也僅是“散件”,難以納入個體解題熟悉結構,而復合應用題的教學更要從注重整體性這一角度去進行。所以,復合應用題的教學必須堅持“三主”的原則----即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思維整體性。
不管是兩步解答的復合應用題入門教學,還是多步復合應用題的學習,間接推理能力總是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心理中介因素。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十分重視這一能力的培養,并要注重在教學中運用不同形式、不同途徑,以使學生的這種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以兩步應用題的入門教學為例,我認為教學中必須著重于新問題和條件對應關系的分析探索方法的指導,以勾聯新問題和條件的中間新問題為瞄準點(教學時可打破原教材的“一課一例一練”的類型束縛,第一教時即可出現運用“加減”或“減加”,甚至是“連加”、“連減”運算的兩步應用題)進行探尋和表述說理練習,從而讓學生從大量的中間新問題的探索中“悟”出解題的關鍵,以促進個體的解題心理中介因素的形成,并逐漸使個體的間接推理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
學生從兩步應用題的人門課題的學習逐漸擴展到多步復合應用題的學習這一階段,教學的實質是為學生自身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而展開教學,所以教學的總體布置必須有利于學生思維整體性的培養和形成。在教學中要注重抓好“兩大步、三小步”的整體思維練習。“兩大步”,指把復合應用題分為兩步和多步應用題的解題分析能力練習,先抓好兩步應用題的分析解題及綜合練習,再注重逐漸拓展上升到多步。“三小步”,是指在每大步內必須按“整體----部分----整體”的呈現程序布置好思維練習,以達到思維整體的發揮。
在復合應用題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遷移能力的培養,注重及時抽象概括,這將有利于學生解題認知結構的形成。小學生在應用題的學習中,解題技能的遷移水平是十分重要的,盡管情節的變化和語詞結構的變式給學生的解題帶來障礙,但在克服了這些困難后進入實質性的解題思維活動,更需要學生能應用已把握的基本數量關系來解決新新問題,也需要學生解題的遷移能力。學生學到眾多的基本數量關系后,必須在教學的適當階段引導學生去進行轉化、簡縮、抽象概括。
想象和聯想可以有效引領學生,讓他們領會樂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應當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感受曲中的意境,從而將人類本該擁有的靈性催生出來,進而使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感得到升華?!对鹿庀碌镍P尾竹》是傣族名歌,這首歌曲將傣族的淳樸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調展露無遺。教師在教這首歌曲時,可以用不含有歌詞的曲子。為了讓學生發揮想象,教師可以使用PPT給學生播放一些傣族美麗的圖片,并附帶音樂。這首曲子聽的時候,就像一個清靈可愛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著動聽的葫蘆絲。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著些許青澀的情意,帶著一絲若隱若現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個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時,少年則站在不遠處偷偷地聽姑娘吹葫蘆絲。這個畫面優美,青澀,靈動。教師可以讓學生閉目,聽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畫面,最后再將PPT播放給學生感受,讓他們的想象更加深刻。
二、運用視頻影像,感悟音樂內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賞的地方,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指導時,應當充分運用審美知覺的規律,讓學生的全身感官都參與到對美的欣賞中,并感受音樂各方面的美,從而讓學生將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運用這種方式,才能讓學生把握好音樂的整體情緒,才能更理解音樂的風格和內涵,從而對音樂的整體有所知覺。以《七子之歌——澳門》為例,在教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先介紹這首歌的來歷和歷史背景,讓學生學會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內容和情緒。《七子之歌——澳門》是《澳門歲月》的主題曲,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愛國情懷,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澳門歲月》這部紀錄片,并讓學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讓學生了解歌曲中的“母親”指的是中國,澳門就像中國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國掠奪的中國國土,經三百年后回到中國母親的懷抱中。每個地方的民俗、民風及民族靈魂是不相同的,盡管澳門被奪,但掠奪者無法將那種民族的靈魂改變,澳門流淌著中國的血液,擁有中國的靈魂,因此,它一直期盼著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這是歌詞“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最本質的意思。運用這種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全部情感調動,讓學生獲得音樂情感。
三、舞蹈表演結合,加深音樂理解
關鍵詞:小學音樂;趣味教學;興趣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想要教好音樂課,必須要引起學生學習的樂趣,進行有針對性的趣味教學。所謂趣味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下學到知識和技能。進行趣味音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論述音樂課堂的趣味教學。
1用不同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課開始的時候,學生往往沉浸在上節課的內容或者課間的玩鬧中,這個時候,能否將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到本節課的內容上來,關系到本節課的教學成敗。在導入新課的時候不妨先用幾個小動作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剪羊毛”這首歌,教師在進教室的時候,學習機器人走路,并且模仿機器人一板一眼的說話,在成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之后,蹲下來,雙手做剪羊毛的動作。時間不用太長,然后站起來問同學們,我剛才的動作代表了什么意思?之后開始這首歌的教學。小學生愛玩,這是他們的天性。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他們,并利用他們愛玩的天性,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來。再比如“快樂節日”這一節課,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元宵節有關的短片,當然,開始的時候不要告訴學生影片中體現的節日,通過影片中的吃元宵、猜燈謎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影片播放完以后,可以提問學生幾個問題,比如:有誰知道影片中播放的是哪一個節日?還知道那些節日?等等。在成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這節課相關的事情上之后,就可以開始這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老師的思路,開始音樂學習。
2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引發探索興趣
音樂課本中的樂理知識、發聲、節奏練習以及試聽等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的枯燥乏味,如果這些內容教師單靠講解,小學生會很難接受,甚至開始厭煩學習音樂,使得令人愉悅的音樂教學變成比其他學科更加難學的學科。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喜好,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教師可以在課上播放這首歌曲,然后自己走調的唱一遍,之后提問學生剛才在哪里走調了,當然,在開始的時候,需要教師唱的夸張一些,使學生一聽就能聽出哪里出現了問題,然后讓學生分別模仿自己和原唱,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怎樣去發聲。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這首歌的時候,可以讓幾個同學上臺表演,伴隨著歌聲的響起,臺上的三五個學生坐在凳子上,隨著節拍輕輕地滑動著雙手,仿佛真的蕩漾在湖中。這個時候還可以讓臺下的學生打節拍,每打一次節拍臺上的學生就滑一次手臂,還可以換不同的學生為他們配樂。這樣我們就成功的將音樂的發聲、節奏練習等融入到了表演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樂理知識。
3身體力行,增強學習興趣
教師的情感、行為等會直接影響學生審美情趣的建立,這里的身體力行,就是對音樂教師而言的。如果教師有著飽滿的教學熱情和生動的教學語言,以及形象的示范,勢必會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做到聲情并茂、身體力行。放下教師所謂的“架子”,平等地對待學生,努力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教師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才會把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使課堂活躍起來,創造出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比如上文提到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如果教師糾結于類似我要不要唱跑調?我唱跑掉以后,學生會怎么看我?以后學生還聽不聽我的話?會不會以后故意唱錯來嘲笑我?等等這樣的問題,那么也就沒必要進行興趣教學了,因為教師本身都沒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音樂教師在教課的時候,更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演員來看,把要講的內容,演繹出來,通過自己的行動感染學生,讓學生隨著自己的一舉一動感受音樂的魅力。總之,音樂教師應該抓住一切用利條件,努力為學生創設愉悅學習環境,從課堂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身體力行,把音樂知識融入到表演中,和學生一起互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作者:梁園園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七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