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4:03
序論:在您撰寫情商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在美育中學會認知他人的情緒
情商也是個人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調節的一種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只有學會識別他人的情緒,才有可能與他人進行比較順利的溝通和交流。在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合作的機會,增加了學生之間互助的頻度和強度,從而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強化團隊精神。比如在動漫短片制作教學中,讓學生分組討論,先編寫劇本,根據故事情節來設計分鏡頭,由小組里的每個人分別完成一個畫面,共同制作成一部比較完整的動畫小短片。而在室內設計教學中,教師則讓學生分組研究不同居室的特點,并根據要求設計和制作居室裝飾效果圖。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相互協作的重要性,而對作品的觀摩和討論則起到了相互學習、鞏固教學成果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同時也建立了和諧的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這種以小組形式開展的美術學習和創造活動,幫助學生學會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既能讓學生學會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更能強化集體榮譽感和協作精神。
2.在美育中學會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美術欣賞是感知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一種精神活動。畫家總是試圖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世界的認識融合到作品中,以引起觀眾在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美術作品對欣賞者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現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也就是對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過程。對學生進行美育,要引導他們深入到現實的和藝術的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鳴,使美融化于心靈。如欣賞齊白石的畫,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鳥蟲魚,而是那清新的春天般的氣息引起的喜悅;看梵高的作品,感知的不只是畫面的色彩,更要感受到畫家狂熱的生活激情以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獨感;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通過《自由引導人民》,號召人們去為自由和民主而斗爭;法西斯的殘酷,讓畢加索在義憤填膺中創作了《鴿子與少女》這幅驚世之作,通過繪畫語言表現了畫家對戰爭的痛恨,對手無寸鐵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對和平的向往。只有對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緒體驗,才會產生對美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從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美育中情感培養的途徑
職業學校的美術教育應該要求學生不斷地與社會接觸,與自然交流,要調動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創新,要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腦的教育,更要有心的教育,即情感教育。
1.走進自然
印象派畫家結合自然科學對色彩與光線變化研究得出的規律,運用了更為客觀的再現色彩的方法,使印象派繪畫煥發出了耀眼的光彩。當我們在聆聽江南絲竹的《紫竹調》時,眼前不禁浮現出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讓人聯想到陳逸飛的畫作《雙橋》,而《雙橋》又將人引入“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耳邊又仿佛能聽到溫軟細膩的錫劇或蘇州評彈。這就是藝術家將自然中的點滴轉變成藝術,帶給人的審美享受。但是美好的畫面從來都不是隨手可得的,它需要我們去發現,選擇并經過取舍和加工。這就要求作者對生活要充滿激情,要有健康的審美觀,善于在自然的平凡的景色中去發現和提煉動人的畫面。課外訓練是職業學校美術專業的學生技能學習的基本途徑。自然美本身不表現情感,但它作為審美對象可以激發人的情感,所謂觸景生情,就是說欣賞自然景物可以牽動人的情感。有情才能有意,才能意在筆先。不管是藝術作品還是各種設計作品,都反映著人們對大自然的向往,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對自身審美理想的訴求。大自然是一座豐富的藝術殿堂,她給藝術家們以無窮無盡的素材。教師可以帶學生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用畫筆去描繪大自然。以自然為師,培養從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以及運用造型藝術手段美化自然和生活環境的能力。
2.走進社會
職業學校的美術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還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科學等素質的提高,應鼓勵設計專業的學生將美術、藝術設計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比如在POP廣告教學中,從最初校內的藝術節、音樂節等活動的宣傳海報,到校外的超市、商場等各商業場所的商品價格海報,我們都力求讓學生參與制作。又如室內設計,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案例中,這不僅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美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且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研究。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漸漸地開始關注身邊的設計藝術,并對廣告、裝潢裝飾和動漫等藝術設計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更是拓寬學生知識面、豐富實踐經驗、培養其個性情操的重要手段。學生不僅增強了社會參與意識,而且對于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開朗、樂觀的個性心理品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走進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比如羅中立的《父親》,畫家以深沉的情感、超寫實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勤勞樸實、歷經滄桑、忍辱負重的老農形象,畫面訴說著父輩的苦難和艱辛,具有悲劇性的、強有力的震撼,發人深省。法國畫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拾穗者》中,沒有對3位農婦做任何美化,真實地描繪了生活中的田間勞動者,這是對勞動者最好的頌歌。美術作品在描寫生活的同時,體現著藝術家對生活的評價和看法。當然,人的內心豐富到什么程度,對藝術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藝術設計離不開生活,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以及生活觀念的轉變,使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活品位的追求也日益突出。生活方式通常反映出個人的情趣、愛好和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因此,美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生活方式改變的同時也帶來美術形式的變革。美術作品的魅力在于對生活的思考、反觀生活、啟發人生。而走進生活的美術教育則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生活,評價生活中的人。
三、結語
1在緒論課上明確情商教育方向
首先,要明確情商教育對高職教育的重要性。高職學校和那些綜合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不同,高職教育是要培養實用性的技能型的人才,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全方位的準備。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學習做人;不僅要提高智商,還要提高情商。要讓學生明白,情商在一生的成功與幸福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其次,要明確情商教育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勵。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五是人際關系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要讓學生明白,雖然語文考試時還沒有相關內容的測試,但思想上要對情商的培養重視起來,平時要多關注這幾方面的內容,主動提高自己的情商。第三,明確情商培養的方法。情商培養的方法是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和學生課外實踐的結合。課堂上教師的指導又包括個別指導和集體輔導相結合。個別學生有關于情商方面的問題可以單獨找老師,老師會單獨輔導(課堂時間有限,可課外進行);對于共性的問題,老師會利用教學內容不密集的時間給學生做專題講座。
2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滲透情商
教育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課的內容本身就富有情感,在情商教育方面有獨特的條件,老師可以利用相關內容進行情商滲透。這樣每堂課滲透一點,點點滴滴積累起來,也會有一定的效果。首先,利用課前三分鐘口練對學生進行情商滲透。為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每節語文課前都安排兩個學生每人三分鐘的即興口練時間。這些口練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學習的,也有情商方面的,比如如何寬愛待人、如何與同學相處、母親節怎樣表達對母親的祝福、如何做自信的大學生等等。學生口練完,老師都要對口練的情況進行點評,而這點評的時間,就是情商教育的最好的機會,老師可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情商內容的滲透。其次,利用小組討論對學生進行情商滲透。在語文課上,有許多學習任務要學生討論完成。在對學生討論動員時,老師要指導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學習,要有團體意識。組長要調動起每個成員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要勇于表達,要為目標的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經過多次討論課的訓練,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小組長可以不固定,輪流當,活動中又可鍛練組長的責任心和管理他人的能力,這些也是情商的培養。第三,利用實訓課加強對學生的情商滲透。許多內容都是先講理論,之后安排學生訓練。比如調查報告,要讓學生分組確定題目、設計問卷、進行調查、歸類整理、寫成調查報告,最后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匯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共同合作,又有所側重。組長要根據每個組員的特長分配任務,擅長表現的負責匯報,擅長寫作的負責寫作等等,結束之后,組長還要根據每個同學的表現給出成績。通過這樣的實訓,既鍛煉學生與課程相關的能力,更鍛煉學生的情商,包括心態、協作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老師在實訓中和實訓后要針對全班同學的優缺點和每組的優缺點進行點評,給予引導。
3開設專題講座進行情商教育
除了對個別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外,老師還要想學生所想,對于可能是共性的問題,進行情商教育內容的系列專題輔導。為了保證效果,老師可把輔導內容分別安排在學期初、學期中、課程末進行。語文課一般安排在學生入學后第一年,因為初到學校,學生對學校、對學習、對同學都還不十分熟悉,還不完全適應。對此,第一次情商的專題輔導就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進行。比如安排“改變不了環境、改變態度;改變不了別人,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一切,改變心情”為主題的專題講座以及“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在環境適應及與同學相處時,要有主動、積極的心態。讓學生明白,這個學校、這個專業是自己選擇的,既然選擇了,就要喜歡它、愛它。學期中,學生對于學校、專業、同學關系有了一定的體會、經驗,對于家鄉、親人,都有想念的感覺。教師可據此進行專題輔導,可安排“看人、看世要多看陽光面、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感情是需要表達的,表達感情要注意什么”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看人看事多看好的一面,不看或者少看不好的一面,遇事樂觀面對,與人友好相處,這樣利于自己快樂前行;引導學生在與同學、親人相處時學會表達感情,養成表達的習慣,要把握好表達的機會(如對母親感情的表達,要利用節日、生日、三八婦女節等)、表達的方式(語言、行動、禮物等)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期末,針對學生中已經有談戀愛的苗頭,其他沒有談戀愛的學生對這個問題也有所思考的情況進行專題輔導??砂才拧叭绾螌Υ龖賽蹎栴}?愛要有愛的能力”的專題輔導。從感情的重要性、選擇戀人前要注意什么、選擇后相處時要注意什么、愛應該有哪些愛的能力才更幸福等方面和學生交流、溝通,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為學生畢業后乃至一生幸福打好基礎。
4教師以身作則加強情商教育的效果
首先,第一節見面課做好自我介紹,給學生一個好印象,更給情商教育打基礎。情商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認識自己,與人相處。與人相處的方式有許多,面對新環境,得體的介紹自己,給人一個好印象很重要。老師第一節課要設計好漂亮的自我介紹來以身作則,拋磚引玉,便于學生將來做的更好。其次,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言行舉止,要笑對學生,教師和藹、親切、平等、欣賞式的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學生會起一個示范作用。第三,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耐心的教育學生,而不是粗暴的批評。要告訴學生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要注意方式方法,這樣才可以讓別人容易接受自己的觀點。第四,做有責任心的教師,按時上下課,認真備課,生動講課。有學生上課睡覺、看手機,不能聽之任之,要提醒學生,這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因為做有責任的人是情商教育重要的內容。第五,上好最后一節道別課。從人之常理來說,人在分別之際,表達感情、真誠道別是必要的。語文課作為有強烈人文性的課,在最后一節課上,教師要設計好與學生的道別,要表達感情,要給學生的未來寄語,這樣不僅給課程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給學生如何表達感情做最好的示范。
二.高職語文課強化情商教育的途徑
1教師從生活和媒體中學習情商教育藝術
首先教師要通過電視、生活、網絡繼續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教學的藝術。教師自己的情商高了,才能給學生更好的指導;教師的教學藝術提高了,才能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和互動中更好達到提高學生情商的目的。
2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媒體和生活中學習
提高情商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情商的指導,還要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電視及平面媒體自學,提高自己的情商。另外,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同學間要互相交流、學習,或者汲取長輩在人際交往、心態調節等方面的經驗來充實、提高自己,以便為將來走入社會乃至一生的幸??鞓纷龊萌轿坏臏蕚洹?/p>
3注重反饋,強化情商教育的效果
教師是愛的使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離開了教師的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教師若把自己變成孩子,便有奇跡出現:師生立即成為朋友,學校瞬間成為樂園。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情商,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人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有人的物質需要,還有人的精神需要,滿足學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重視情商培養,是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學生素質內在性特征內化的教育。喜愛與尊重是建立起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面對學生,不論是成績高者還是差者,均應一視同仁,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他們。對于他們的作業,他們的課堂表現,他們的發問,他們內心的想法,哪怕是一點點想法,都要認真的面對并加以解決。這就無形當中讓他們感受到在語文老師這里,在語文學習方面,他們是平等的,他們得到的是理解與尊重。一次書寫工整的作業,一次有一點點新鮮感的作文,都是表揚他們的最好材料,老師不要吝嗇這樣的機會,要帶著一種欣賞與敬佩的態度,讓其展示在同學面前。長此以來,就可以與學生之間少幾分隔閡,多幾分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自然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發掘課文中的激情以情激情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不論是優美秀麗的自然風光,也不論是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都寄托著作者的情思,飽含著作者的情感。表達著作者對真、善、美無限贊美,對假、惡、丑無比厭惡之情。教師通過對這樣課文的朗讀、講析可以發掘出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來激勵學生。是學生與之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方法有:
1.激情朗讀。
如教《,你在哪里?》一文時,教師進行表情朗讀,產生很強的感染力。學生被一心一意為人民,人民無限深情懷念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
2.創設情境。
文章不是無情物。
課文學習閱讀,實際上是對作品中人物、情景的再創造。是對作者體驗過并形諸文字的內容的在體驗。所以,課堂教學起始階段,針對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的特點,在導入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努力創設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高昂的精神狀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三、在講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商
情商諸因素中,了解人、理解人,善于幫助人,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其核心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國,發揮語文課“文以載道”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這一高尚的情操,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課文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利用這些課文可以通過教師講讀,讓學生體會作品蘊藏的思想感情,是學生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轉化的目的。如課文《驛路梨花處處開》,所表現出來的先人后己,助人為樂,關懷他人,時時想著他人,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雷鋒精神;《一件小事》車夫所表現出來的,勇于負責,關心他人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等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人格教育和培養的好教材。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走向社會后,就能正確、恰當的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四、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商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在以往的語文課教學中,人們過于強調了語文課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視了語文課的“人文性”,語文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工具感覺,使初中語文教學缺少了人情味,沒了情感,知識就沒有了生命,學生就沒了對語文藝術魅力的認知,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初中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列寧說:“沒有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卑拙右渍f:“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也就是消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消極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積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語文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边@點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鮮活人文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使初中語文課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為一門受初中生歡迎的課程。
如我們在教《秋天》這篇課文,我們就要學生抓住這種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滲透了人性的情懷,喜悅中折射了農家人的清新和諧。這是一種人文的情感和體現。
沒有情感的教學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對學生而言,積極的情感比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是新課程教學必然發展趨勢。
二、語文課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盡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語文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切入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語文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只有從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出發,以課堂為起點實現語文的生活化(例如憑借生活創設問題情景、聯系生活進行思想感悟、模擬生活進行語文實踐)。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組織學習七年級上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時,可以設計這樣一些情景來引導學生走入情感生活中:你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難,你是怎樣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再聯系到課文中的一句,“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這有什么好處?“走了這一步,在走下一步”,又意味著什么?這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獲得了思想啟迪,享受了審美樂趣。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特別是討論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障礙而中斷和錯誤時,要多引導啟發,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從而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表現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學生引到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責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我們在教詩歌《我愛這土地》時就可以這樣攝入情感生活。
在詩中,詩人呼喊道:“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這里詩人所表達出來的就是一種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最偉大、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然后,作者筆鋒一轉,“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一種悲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縈繞在“我”的心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此時,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們中學生的強烈共鳴呢?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滿堂灌”的模式,在一些有關初中語文課的調查中,學生反映不喜歡語文課,認為語文沒有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注重強調了知識接受的范圍。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初中語文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新課程標準將初中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定位到該課程建構的基礎上。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在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強調“本課程標準根據語文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強調主體意識,主人意識等內容。”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能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p>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生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毙抡n標也強調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改強調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它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教學形式的誕生。在課改中我們推出了許多以人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歌舞晚會式、答記者問式、拔河式……因而,在教學中,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現結果和規律,教師不再做現成飯喂學生,這樣的話,學生的手指靈活了,思維的閘門打開了,迸發出智慧的浪花,激蕩出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
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語文形成的過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這個過程遵循著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要素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每個過程都充滿著矛盾。一個人的思想只有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初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事業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著、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與健康的心理情緒去影響和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師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動學生的心,就很難引起他們思想上的共鳴。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所以新課程標準在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學內容:
⑴選用了有關心理反映的文章,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⑵增加了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文章;
⑶選用了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文章;
⑷加大了對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的消極作用,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的文章;
⑸選用了對中學生發展有益的興趣愛好,提高生活適應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
⑹選用了學生在社會交往中養成謙讓、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別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文章;
⑺有面對社會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能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文章。
例如我們在講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就可以在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上下文章。在反復引導學生閱讀,弄清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況后,可以啟發學生聯想: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印象和我們對父親的印象有無相似之處,區別在哪?這樣,通過聯想、比較,就可以增強學生對父輩的敬愛和尊重之情。進而我們還可以啟發學生再聯想到現今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這種聯想將喚起學生特定的情感,產生一種特定的感受。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從積極的情感出發,抓住作品中蘊藏的豐富內涵,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調動情感,深入學習。
教師是愛的使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離開了教師的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教師若把自己變成孩子,便有奇跡出現:師生立即成為朋友,學校瞬間成為樂園。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情商,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人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有人的物質需要,還有人的精神需要,滿足學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重視情商培養,是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學生素質內在性特征內化的教育。喜愛與尊重是建立起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面對學生,不論是成績高者還是差者,均應一視同仁,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他們。對于他們的作業,他們的課堂表現,他們的發問,他們內心的想法,哪怕是一點點想法,都要認真的面對并加以解決。這就無形當中讓他們感受到在語文老師這里,在語文學習方面,他們是平等的,他們得到的是理解與尊重。一次書寫工整的作業,一次有一點點新鮮感的作文,都是表揚他們的最好材料,老師不要吝嗇這樣的機會,要帶著一種欣賞與敬佩的態度,讓其展示在同學面前。長此以來,就可以與學生之間少幾分隔閡,多幾分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自然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發掘課文中的激情以情激情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不論是優美秀麗的自然風光,也不論是曲折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都寄托著作者的情思,飽含著作者的情感。表達著作者對真、善、美無限贊美,對假、惡、丑無比厭惡之情。教師通過對這樣課文的朗讀、講析可以發掘出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來激勵學生。是學生與之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方法有:
1.激情朗讀。
如教《,你在哪里?》一文時,教師進行表情朗讀,產生很強的感染力。學生被一心一意為人民,人民無限深情懷念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
2.創設情境。
文章不是無情物。
課文學習閱讀,實際上是對作品中人物、情景的再創造。是對作者體驗過并形諸文字的內容的在體驗。所以,課堂教學起始階段,針對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的特點,在導入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努力創設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高昂的精神狀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轉貼于 三、在講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商
情商諸因素中,了解人、理解人,善于幫助人,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其核心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國,發揮語文課“文以載道”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這一高尚的情操,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課文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教育性。利用這些課文可以通過教師講讀,讓學生體會作品蘊藏的思想感情,是學生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轉化的目的。如課文《驛路梨花處處開》,所表現出來的先人后己,助人為樂,關懷他人,時時想著他人,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雷鋒精神;《一件小事》車夫所表現出來的,勇于負責,關心他人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質等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人格教育和培養的好教材。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走向社會后,就能正確、恰當的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四、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商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在以往的語文課教學中,人們過于強調了語文課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視了語文課的“人文性”,語文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工具感覺,使初中語文教學缺少了人情味,沒了情感,知識就沒有了生命,學生就沒了對語文藝術魅力的認知,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初中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列寧說:“沒有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卑拙右渍f:“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些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也就是消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消極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動機產生積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強調初中語文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鮮活人文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使初中語文課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為一門受初中生歡迎的課程。
如我們在教《秋天》這篇課文,我們就要學生抓住這種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滲透了人性的情懷,喜悅中折射了農家人的清新和諧。這是一種人文的情感和體現。
沒有情感的教學也是沒有生命力的,對學生而言,積極的情感比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責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是新課程教學必然發展趨勢。
二、語文課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盡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語文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切入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語文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只有從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出發,以課堂為起點實現語文的生活化(例如憑借生活創設問題情景、聯系生活進行思想感悟、模擬生活進行語文實踐)。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組織學習七年級上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時,可以設計這樣一些情景來引導學生走入情感生活中:你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難,你是怎樣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再聯系到課文中的一句,“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這有什么好處?“走了這一步,在走下一步”,又意味著什么?這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獲得了思想啟迪,享受了審美樂趣。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特別是討論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障礙而中斷和錯誤時,要多引導啟發,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從而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表現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把學生引到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責任感、同情感等情感生活中去。我們在教詩歌《我愛這土地》時就可以這樣攝入情感生活。
在詩中,詩人呼喊道:“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這里詩人所表達出來的就是一種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最偉大、最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然后,作者筆鋒一轉,“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一種悲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縈繞在“我”的心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此時,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們中學生的強烈共鳴呢?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滿堂灌”的模式,在一些有關初中語文課的調查中,學生反映不喜歡語文課,認為語文沒有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注重強調了知識接受的范圍。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初中語文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新課程標準將初中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定位到該課程建構的基礎上。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在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強調“本課程標準根據語文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強調主體意識,主人意識等內容?!毙抡n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能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p>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生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毙抡n標也強調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改強調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它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教學形式的誕生。在課改中我們推出了許多以人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歌舞晚會式、答記者問式、拔河式……因而,在教學中,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現結果和規律,教師不再做現成飯喂學生,這樣的話,學生的手指靈活了,思維的閘門打開了,迸發出智慧的浪花,激蕩出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
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語文形成的過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這個過程遵循著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要素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每個過程都充滿著矛盾。一個人的思想只有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初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事業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著、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與健康的心理情緒去影響和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師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動學生的心,就很難引起他們思想上的共鳴。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所以新課程標準在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學內容:
⑴選用了有關心理反映的文章,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⑵增加了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文章;
⑶選用了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文章;
⑷加大了對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的消極作用,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的文章;
⑸選用了對中學生發展有益的興趣愛好,提高生活適應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
⑹選用了學生在社會交往中養成謙讓、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別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文章;
⑺有面對社會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能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文章。
例如我們在講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就可以在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上下文章。在反復引導學生閱讀,弄清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況后,可以啟發學生聯想: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印象和我們對父親的印象有無相似之處,區別在哪?這樣,通過聯想、比較,就可以增強學生對父輩的敬愛和尊重之情。進而我們還可以啟發學生再聯想到現今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這種聯想將喚起學生特定的情感,產生一種特定的感受。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從積極的情感出發,抓住作品中蘊藏的豐富內涵,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調動情感,深入學習。
[關鍵詞]徽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文教事業
明清江南地區是全國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這其中既有該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的影響,亦與外地商賈的推動密切相關,徽商在文教事業方面的所作所為就可見一斑。
一、重教興學,出資興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1.出資助修官學機構——府學、縣學
江南地區府、縣學中多見徽商的捐助活動。僑寓揚州的歙縣鹽商汪應庚“乾隆元年(1736),見江、甘學宮歲久傾頹,出五萬余金亟為重建,輝煌輪奐,煥然維新。又以二千余金,制祭祀樂器,無不周備。又以一萬三千金購腴田一千五百畝,悉歸諸學,以待歲修及助鄉試資斧,且請永著為例”。戴震在《汪氏捐立學田碑》中對汪應庚祖孫出資助修揚州府學和江都、甘泉二縣學的義行有著較為詳實的記載:“揚州府盬江都、甘泉二縣先師廟三地相望也。歙之汪氏用盬鹽起業于斯地也久。今上初,曰應庚者捐銀四萬七千修治新之。越三載,復捐田千四百余畝,人租粟以為歲葺費,俾無墮前功。儲三季之通,資財贏饒。三館之士,就布政司選也,出以佐其所不給,如是廿年矣。其孫立德、秉德欲久久行之弗壞,念一家私任其勤非遠計,請以田分隸三學董之。余既嘉汪氏之為善,祖若孫相繩有終,而因嘆夫后此而終之實難也。事無小大,亙古今無豫為杜弊之法,其所恃以弊無自開者,蓋有故。凡事之經紀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經紀之責專而為利實?!蓖魬鎸O出資助修官學,捐置學田以為修葺之費,從而能夠收到實效,做到善始善終。
據馮爾康先生的研究,僑寓儀征的徽商以及儀征籍原徽州人在清代儀征縣學的修葺過程中起了極大的作用。如順治十年(1653)兩淮鹽運司運副朱懋文捐出商人公費,維修學宮明倫堂。在修葺文廟的過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原徽州人許承遠的家族。許家四世以維修文廟為己任,“誠大有造于儀邑也”。
2.斥資興建書院、義學
徽商在熱衷于在桑梓之地倡建書院的同時,在僑寓寄籍之地亦樂此不疲。正如李琳琦先生在《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一書中所說:“徽商在‘賈為厚利,儒為名高’的思想指導下,除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業,還紛紛在僑寓之地創辦書院,以為相從旅邸的子孫就學成名計?!?/p>
揚州府城的梅花書院、安定書院和儀征的樂儀書院大都由兩淮商人出資興建,其中多是徽商。對此,地方志等材料中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如梅花書院,雍正十二年(1734)由祁門鹽商馬曰琯出資興修,他“獨任其事,減衣節食,鳩材命工……不期月而落成”。并且延聘名儒主講其中。梅花書院興建后,“造就了不少著名的徽籍和外籍通人碩儒,如汪中、王念孫、段玉裁、洪亮吉、孫星衍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儀征興建樂儀書院,鹽商有襄助之功。書院所需經費銀、膏火之費多由鹽商捐助?!皶r鹽商首領張東岡等,以子弟將進書院就讀,申請捐助,每年補助膏火銀857兩,得到鹽政批準,以后又增捐生徒盤費銀300兩”。
杭州祟文書院與漢口紫陽書院一樣,是徽商在僑寓之地所創辦的書院中比較具有典型性的商人書院。杭州崇文書院是徽商在僑寓之地所創辦的書院中歷時最久的。杭州崇文書院的設立更是與兩浙“商籍”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巴粑难?,字以道,號賓石……又與同邑吳云風(即吳憲)興商籍如河東、兩淮例,歲收俊士如額。建崇文書院以祀朱子”。汪慶元先生認為,“崇文書院是由浙江鹽政和學政共同管理,徽州鹽商自籌經費開辦的”。崇文書院創建的目的主要是為徽商子弟讀書應試服務。崇文書院采取“舫課”的方式進行會文講學,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據沈德潛《西湖志纂》卷3《孤山勝跡·崇文書院》載,崇文書院“舫課”始倡于葉永盛:“明萬歷間巡鹽御史葉永盛視鹺之余,集內商子弟于跨虹橋西授以題,命各就舫中屬文。舫皆散去。少焉,畫角一聲,群舫畢集,各以文進,面定甲乙,名曰‘舫課’。去官后,商士思之,就其地建書院,中奉朱子,而以后寢祀永盛。凡舫課皆櫝其文于鹺使者評騭焉?!敝圆扇∫浴棒场睍牡男问?,是因為“社中聲氣相聯,可得朝夕聚首者不下百人,文事胡可闕然不講。但城中無此廣廈以為會文所,不得不更為‘舫會’”。
徽商還在江南地區興建義學。如在吳江盛澤鎮經商的徽商張佩蘭,“念新安居斯土者不下數十家,力不能盡延師”,于是在盛澤鎮之東腸圩建“新安義學”,以使徽人子弟有就課向學之所。揚州府城原來有義學三間,后來增加到五所。嘉慶五年(1800),商人洪箴遠等因為感到郡城廣大,義學太少,不能滿足商人子弟讀書人仕的需要,表示愿意資助,于十二門各設義學一所,得到了鹽政衙門的批準。
由此可見,徽商的活動滲透到了江南僑寓地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興修過程中去?;丈淘诮系貐^積極捐資助學,主要是為自己的子弟接受教育、讀書人仕提供方便,為其子弟創造和提供就學機會,使之走上“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二、搜羅、刊刻典籍,積極投身于圖書事業
1.興建藏書樓,廣搜博藏,為文人士子提供求知之所
徽商及其后代在江南地區搜求珍本秘籍,興建藏書樓以為儲藏之所??梢哉f,徽商在江南地區的藏書事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劉尚恒先生在《安徽私家藏書述略》一文中提到了幾位僑寓江南地區的徽籍藏書家,他們分別是的廷博及其子鮑士恭(歙縣長塘人,僑寓浙江嘉興)、馬裕(馬曰琯之子,祁門人,僑寓揚州)、汪啟淑(歙縣人,僑寓杭州)。這些人有的本身就是商人兼藏書家,有的則是商人的后代。其中鮑氏有知不足齋,馬氏有叢書樓(馬曰琯建)、小玲瓏山館(馬曰璐建),汪氏有飛鴻堂。再如程晉芳,程氏是新安大族,“治鹽于淮。時兩淮殷富,程尤豪侈,多畜聲伎狗馬,魚門(程晉芳)獨愔愔好學,服行儒業,罄其資以購書,庋閣之富,至五六萬卷,論一時藏書者,莫不首屈一指。好交游,招致多聞博學之士,與討論世故,商量舊學”。
一些藏書家因為不允許別人參觀和利用自己的藏書而遭到其他藏書家的指責??梢哉f,絕大多數藏書家都以能為文人士子提供求知之所為榮,以之為興建藏書樓的旨歸。美國學者艾爾曼在《從理學到樸學——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一書中說到:“鮑廷博、汪啟淑都是大藏書家,他們各向四庫館捐書400余種。當時全國為助修《四庫全書》捐贈圖書超過400余種的僅四人。汪啟淑也是安徽人,他經常受到杭州其他藏書家的指責。鮑廷博曾介紹學者郁禮查閱汪氏收藏的一些孤本,遭到汪氏的拒絕,鮑廷博為此與他疏遠了。當時,郁禮正在從事一項課題研究,鮑廷博才把他推薦給汪啟淑。允許朋友參觀自己的藏書,或朋友之間互相交流是起碼的禮貌,也是學術交流的先決條件。”
2.刻印珍本、善本,使之化身億萬,嘉惠學林
當時僑寓江南地區的徽籍藏書家并不只是為藏書而藏書,而是刊刻典籍尤其是珍本、善本,為文人士子提供便利。以下僅以鮑廷博及其子士恭刊刻《知不足齋叢書》的事跡為例進行分析?!鹅ㄊ麻e譚》對僑寓浙江嘉興的歙縣人鮑廷博的刻書事跡有著較為詳實的記載:“鮑廷博,字以文,號淥飲,歙人。家浙江,事祖若父以孝聞。以父性嗜讀書,乃購書以養志。久之,所得益精且多,遂裒然為大藏書家。尋補縣學生。乾隆三十八年(1773),詔開四庫館,采訪天下遺書,乃集其家所藏書六百余種,命子士恭由浙進呈。既著錄,復詔還其原書,賚以《古今圖書集成》、《伊犁得勝圖》、《金川圖》,其中《唐闕史》及《武經總要》并御制詩題之。嗣刊《知不足齋叢書》即以《唐闕史》冠首,志一時之榮遇焉?!蛔恪撸释⒉┎貢S額。嘉慶十八年(1813),方受疇撫浙,以續刊之第二十六集進,奉旨賞給舉人,時已年逾八十矣。居恒好學,耽吟詠,不求仕宦,天趣清遠。每遇人訪問古籍,凡某書美惡所在,意指所在,見于某代某家目錄,經幾家收藏,幾次鈔刊,真偽若何,校誤若何,莫不矢口而出,問難無竭。既因進書受知兩朝,名聞當世,謂諸生無可報稱,惟有多刊善本,公諸海內,使承學之士,得所觀摩。年八十六,叢書至二十七集,未竣遽卒。遺命子士恭繼志續刊,今存者共凡三十二集。秘冊孤編,率賴以傳。按:淥飲以巨富居浙,藏書、進書、被獎,皆與汪讱庵同。汪傳印而鮑刻書,同時所成就皆極大,真所謂鄉里珍聞也?!滨U廷博在《知不足齋叢書》的序言和凡例中交代了他刊刻這套叢書的目的。他說:“特自慚力薄,不能廣求未見之書,僅守先人敝篋,可以公世者無幾”,“古書流傳,每多必佚……凡大雅君子,得有鄴架善本可以補集中諸書與闕者,當冀多方因緣寄示,俾成完書。此則公世之盛心,愛及古人,惠施來學,非廷博一人之私幸也”。由此可見,鮑廷博刊刻這套叢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珍本秘籍公諸于世,以嘉惠后學,“使承學之士,得所觀摩”。據統計,這套叢書收書共計207種,781卷則。許多珍本秘籍率賴以傳。
顯然,徽商在江南地區的刻書活動,有的是配合其商業活動而開展的,具有商業性的特點。如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揚州的徽州商人成立的務本堂刊刻了吳中孚編輯的《商賈便覽》。有些商業書、商人書的編輯者本身就是徽商或其子弟,曾經在江南地區經商。如黃汴,他在《一統路程圖記》序中寫到:“余家徽郡萬山之中,不通行旅,不諳圖籍,土狹人稠,業多為商。汴弱冠隨父兄自洪都至長沙,覽洞庭之勝,泛大江,遡淮揚,薄戾燕都。是年,河水徹底,乃就陸行,自兗至徐,歸心迫切,前路渺茫,苦于詢問,乃惕然興感,恐天下之人如余之厄于岐路者多也。后僑居吳會,與二京十三省暨邊方商賈貿易,得程圖數家,于是窮其聞見,考其異同,反覆???,積二十七年始成帙。”徽商可以把商業書、商人書作為范本,對其子弟進行商業教育。商業書、商人書作為商人從商經驗的總結,其刊刻傳播了經商所必備的知識。一些水陸路程書籍的刊刻,不但頗便于行人的出游,而且尤便于經商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對僑寓江南地區的家鄉士子的科舉活動予以扶持與資助
李琳琦先生在《略論徽商對家鄉士子科舉的扶持與資助》一文中闡述了徽商圍繞科舉考試對家鄉士子所進行的多方面的扶持與資助,主要有:一、竭力興辦文會,為士子應考前研討、切磋制藝提供條件;二、慷慨捐輸科舉資費,為應考士子提供經濟保障;三、積極捐建考棚、試院和試館、會館,為應考士子提供舒適的考場與寓所。
徽商為使自己的子弟們在江南僑寓之地能直接參加科舉考試,還竭力爭取政府為他們設立了商籍?!稓J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對兩浙商籍的設立做了比較概括的記載:“吳憲自新安來錢塘,初試額未有商籍,業鹺之家,艱于原籍應試。憲因與同邑汪文演力請臺使設立商籍,上疏報可。至今歲科如民籍例,科第不絕。皆憲之倡也?!薄鹅ㄊ麻e譚》對兩浙商籍設立之緣起和過程的記載比較詳細:“明天啟中,吳氏有名憲者,始自歙遷于杭,為杭始祖。憲字叔度,一字無愆。明制,設科之法,士自起家應童子試,必有籍,籍有儒、官、民、軍、醫、匠之屬,分別流品,以試于郡,即不得就他郡試。而邊鎮則設旗籍、校籍;都會則設富戶籍、鹽籍,或曰商籍;山海則設灶籍。士或從其父兄遠役,歲歲歸就郡試不便,則令各以家所業聞,著為籍,而就試于是郡。杭為南方一大都會,故未有商籍。憲與同邑汪生文演上書當事,力請。臺臣以聞,報可。于是憲遂得試于杭,而為商籍諸生。杭之有商籍乃憲倡之也?!笨梢哉f,在兩浙商籍的設立過程中,徽州商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兩浙商籍的學額具體分配為:杭州府學20名,仁和縣學15名,錢塘縣學15名,合計50名。商人子弟考取生員,每10人錄取1人。張杰先生在探討清代商籍的設立所表現出的商人的強大的經濟力量時,征引了三份分別隸屬杭州府、錢塘縣和仁和縣商籍的中式者的硃卷履歷,這三個家族分別是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浙江鄉試舉人、杭州府學商籍汪藻家族,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進士、杭州府錢塘縣商籍汪康年家族,嘉慶九年(1804)甲子科浙江鄉試舉人、杭州府仁和縣商籍金孝枚家族。這三個家族的祖籍都在徽州,分別為歙縣坦川、黟縣宏村、休寧縣。這三個商人科舉家族的產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兩浙商籍設立之后,“商籍”成為商人子弟打開科舉之門的敲門磚和商人子弟讀書人仕的重要途徑。正如徐旭齡所說:“吾鄉之子弟,歲科獲雋于有司者,皆隸籍院中……而吾鄉之宿德耆老又以時率其子弟課業于中。今觀譜中所載,文人之盛,誠甲于一時?!?/p>
四、交結文人學士,舉行詩文之會
徽商在江南地區,廣泛交結文人學士。明代歙商黃明芳,“好接斯文士,一時人望如沈石田、王太宰、唐子畏、文征明、祝允明輩皆納交無間”。歙商鮑簡錫,經商杭州,“結納四方名流,縞纻往還,幾無虛日”。歙商潘之恒,經商蘇州,“以文名交天下士”。婺源商人李賢,“且樂與賢大夫親,故隨所在吳士大夫咸愿與之游”。據陳智超先生的研究,在與方用彬這一嘉靖、萬歷年間的“儒商”有通信往來的人物中,文入學士占有很大的比重。還有的徽商在江南地區興修園林,廣結海內名流,舉辦詩文之會,與文人學土日相酬唱其中??梢哉f,徽商更是積極地參與和推動學術文化活動。正如馮爾康先生在《明清時期揚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一文中所說:“辦學之外,鹽商還以其資力從事學術活動,延攬學者,進行學術研討,搜集圖書和編輯出版”,“所謂詩文之會,實際是講一些紳商招募賓客,研究學術和文藝”。可以說,揚州的鹽商尤其是徽商舉行的詩文之會是徽商在江南地區的學術文化活動中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清代李斗認為:“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程氏篠園及鄭氏休園為最盛?!?/p>
祁門鹽商馬曰琯、馬曰璐兄弟被稱為“揚州二馬”,本身就是商人兼學者,馬曰琯著有《沙河逸老詩集》,馬曰璐著有《南齋集》。他們不但以藏書、獻書、刻書著名,而且也以接納文人學士、舉行詩文之會有聲于揚州城內外。馬曰璐筑有“街南書屋”,又稱“小玲瓏山館”。他們“所與游皆當世名家,四方之士過之,適館授餐,終身無倦色”。如杭州人厲鶚,其詩文為當時的名家所欣賞。他廣搜博采,曾在小玲瓏山館居留數年,“肆意探討,所見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詩話、說部、山經、地志,為《宋詩紀事》一百卷、《南宋院畫錄》八卷。又著《遼史拾遺》,采摭群書至三百余種,常自比裴松之《三國志注》。又著《秋林琴雅》、《東城雜記》、《湖船錄》諸書,皆博洽詳贍”。
再以清代僑寓揚州的歙縣江村江氏商人為例,江春的康山草堂“為文人學土唱和之地,‘海內名流至邗江者必造焉’”。江防,“字旭東,號橙里,一號硯農,鶴亭(江春)從弟……性好學,氣度淵雅,所居紫玲瓏閣,名流萃聚,詩酒盤桓,詞學躋宋人閫域,與鶴亭方伯同為物望所歸。一時廣陵風雅之盛,自馬氏后,以二家為壇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