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3:55
序論:在您撰寫跟教育相關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踐教學;實習
作者簡介:盧均治(1980-),男,廣東高州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講師;劉美(1967-),女,廣東廉江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廣東茂名525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BKZZ201104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1-0095-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發展,為工業化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但隨著近年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相應的教學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同時,國家作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這些都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為此,教育部在2010年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白吭焦こ處熃逃囵B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在總結我國工程教育歷史成就和借鑒先進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契機,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通過密切高校和行業企業的合作、制訂人才培養標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工程教育師資隊伍、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1]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以工為主、石油化工特色鮮明的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簡稱“電氣專業”)作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特色專業已經加入“卓越計劃”試點行列。
在新形勢、新要求下如何深化作為“卓越計劃”中一個重要內容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是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文根據實踐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以及電氣專業加入“卓越計劃”后的發展要求,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實踐教學的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實踐教學的現狀
這里把實踐教學從總體上分為三個方面進行討論。第一是實驗教學,包括理論課程的實驗和獨立開設的實驗等;第二是實習教學,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第三是畢業論文(設計)。
在實驗教學方面,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問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驗證性實驗和演示性實驗多、自主設計實驗少和單科性實驗多、綜合性實驗少的情況。輕實驗的觀念也使學生存在不愛動手做實驗、抄襲實驗報告等現象,使得實驗效果大打折扣。
在實習教學方面,無論是認識、生產實習還是畢業實習,其實習時間都較短,企業普遍認為接收學生來實習會干擾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管理;另外,在高等學校與企業之間沒有國家層面相應的學生實習制度的規范與保障,也沒有相關的鼓勵政策,造成很多企業都不愿接納太多的學生實習,就算接納了也沒有安排足夠的技術指導。因此學生實習如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再加上有些學生思想上的不重視,整個實習結束后學生收獲不大。
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由于指導教師缺少工程背景與項目經驗以及學校實驗場地和設備的不足,選題缺少挑戰性和創新性,并且大多與生產現場、工程實際的問題脫節。在大環境下,很多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不夠重視,認為畢業論文(設計)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把時間精力用在復習考研、找工作等方面。
二、卓越工程師計劃下的實踐教學探索
“卓越計劃”采用“3+1”培養模式,其中一年為企業學習階段,校內學習時間相應減少。為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除了對理論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外,對實踐教學同樣也要進行改革。本文根據實踐教學的現狀,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在“卓越計劃”計劃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
1.實驗課
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使教育回歸到工程教育的理念上來。同時,通過整合有限的實驗教學資源,優化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開放性實驗的比例。延長實驗室的開放時間,設置開放實驗室,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使用實驗室,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目標。
2.實習教學
“卓越計劃”采用“3+1”培養模式,相應的教學計劃要進行較大調整,以滿足一年企業學習要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實習教學在原計劃里就是在企業中進行,較容易整合到“卓越計劃”中去。但這個整合是要滿足“卓越計劃”具體要求為前提,因此,新的實習教學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首先,教育部已經聯合多個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實習安全與保險政策、聯合培養企業的財稅政策等,提高企業參與“卓越計劃”的積極性。在這些不斷完善的政策與措施下,學校要建立校企聯動、多層次協調的組織體系,[2]精簡辦事程序,滿足企業高效率要求,保障試點專業與企業合作的順暢。學校要重視企業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選好合作企業,要求企業有實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配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作為指導教師,提供教學、實踐、科研場所和設備以及可能的參與實踐的機會,安排好學生在企業學習的生活,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勞動保護等等。[3]
其次,學生到企業實習前要求先完成實習計劃。學生在實習之前,根據企業的生產內容,通過查找、查閱相關的資料和教材,自主完成實習計劃。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對實習內容所要涉及的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對專業課程所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較為全面、有針對性的復習。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重視實習,認真嚴肅對待實習安排,也避免學生進到企業后對實習內容與專業課程產生脫節感,對整個實習產生游離感,影響實習效果。根據已經完成實習教學學生的反饋,可以知道在實習前做了相關準備的學生要比毫無準備的學生收獲大得多。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實習計劃的重要性。
再者,實行集中學習、分散跟崗的模式?!白吭接媱潯币髤⑴c學生在企業累計學習一年,在這一年中學生通過參與企業運行的各項活動達到“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目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實習企業主要有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自來水公司、茂名熱電廠、供電局變電站等企業。其中,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是最主要的實習基地。然而,由于石化企業的特殊性,其運行要求的安全性非常高,頂崗實習和參與故障維修的機會很少。為了滿足“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可以實行集中學習、分散跟崗的模式。
(1)集中學習。“卓越計劃”中的實習內容包括在企業接受培訓。因此,面對人數不算少的實習學生,可以讓企業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講解企業制度、生產流程、技術規范等內容。此外,還可以加入到新入職員工的集體培訓,使學生接受最真實的企業培訓。
(2)分散跟崗。目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的學生實習時是以7~8個人為一個小組,分配到一個生產班組中,再由班組指定一位技術人員進行帶隊實習。為了遵循企業的生產、安全要求和滿足“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可以進一步把小組細分為1~2個人一組,每組配備一個技術人員,然后以跟崗的形式進行實習。這里的跟崗是指每個小組的指導工程師上班在崗時全程帶著所指導的學生。當工程師進行班組例會、查看技術圖紙及手冊、在崗巡查等一系列生產活動時,跟崗的學生都能深度參與其中。而且,當涉及到現場動手操作時,工程師也可以在評估安全性是否滿足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操作。
這樣,一方面學生能深入參與到企業活動中去,同時能保證一定的動手操作量。這些情況在多個學生為一小組時,相應的安排就不易實現。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業運行高安全性的要求。對工程師來說,學生跟崗并沒有額外增加太多工作量,而且,由于學生人數較少,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較多一對一的交流與指導。
3.畢業論文(設計)
首先,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要讓學生認識到這個環節的重要性,意識到這是對其大學四年學過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和深化。認真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對繼續深造和走上工作崗位都有很大的益處。[4]
其次,利用電氣專業加入“卓越計劃”試點的契機,選派相關教師到合作企業中鍛煉,加強教師的工程素養。建立一支“雙師型”指導隊伍,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在選題方面,根據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選取學生在企業中實習所遇到的工程問題或者所參與完成的工程項目作為選題內容,讓學生能夠“真刀真槍”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三、結束語
“卓越計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入“卓越計劃”試點行列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全面完成“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應該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
參考文獻:
[1]劉文清.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我校工程教學改革構想[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5):2.
[2]汪泓.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0,(3):4.
一、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分析
筆者參與了我校外語系近三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工作,通過對這三屆畢業論文的綜合分析,發現英語教育方向的畢業論文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論文選題雷同率高
筆者初步統計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的2011屆畢業生的229份論文,論文選題涉及語言學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學方向66人,英語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選題中,關于某種教學法或教學模式應用的文章占29%,寫中小學階段英語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階段的占0.8%,教學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較多的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方面的選題雷同率極高。這與學生過于依賴網絡搜集資料,對課堂所學專業知識僅局限于接受、極少進行反思,以及平時看書少思維局限有極大關系。
(二)論文中教育方面術語運用不恰當
有些學生在畢業論文中使用教育方面術語時不嚴謹,存在概念混淆的情況。比如,有名學生的論文題目是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但在該生的論文中只提到了游戲教學法,全身動作反應法,合作學習法和討論法,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實際上屬于教學方法,該生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學策略等同于教學方法,理解片面,把這一術語表示的含義人為窄化了。教學方法是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具可操作性,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而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還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在外延上大于教學方法。比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隨機通達式教學策略,支架式教學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學習策略等。
這類錯誤跟部分學生論文寫作基礎工作準備不足,對一些基本的專業術語缺乏應有的理解,在搜集資料階段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有關。歸根結底是沒有端正、嚴謹的寫作態度,缺乏鉆研、求真、求實的學習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論文結構拖沓松散
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論文初稿結構混亂,無條理。有的學生論文寫作時主題思想不明確,文章無中心,比如某篇論文主題是多媒體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應用,但是其行文中卻屢次提到傳統教學方式,其文章篇幅遠遠幾倍于對多媒體應用的描寫,導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學生寫出的論文結構安排不夠緊湊,邏輯混亂,文章表達順序有誤,前后顛倒。例如,謀篇論文主題是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但該生把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寫在第二章,而把該教學法的介紹放在第三章。這些跟學生沒有掌握應有的專業知識、技能,文字表達能力差,寫作實踐少有極大關系。
(四)論文內容與所學的英語教學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關聯極少
英語教育畢業論文可以選擇的方向有:英語教學過程分析,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教學,某種教學法或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在英語教育方面所體現出的影響或啟示,影響英語學習者的因素,教師的教學方式分析,個體教案分析等等。
統計表明,我校英語教育方向論文內容涉及到游戲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在詞匯,聽力,閱讀教學方面的應用較多,相對而言,對于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的應用較少。另外,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如涉及支架式教學、英語學習效能感、元認知策略、歸因方式、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等在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中鮮有體現。究其原因,以上現象與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不端正,知識面狹窄、思維僵化,過于依賴網絡例文有關。除此以外,對已學的教育方面的知識僅限于死記硬背,沒有把教育理論知識與英語教育論文寫作結合起來。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衡量專業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英語專業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要解決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學生、教師及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針對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學生方面
1.端正寫作態度,由于部分學生對論文寫作的態度不夠端正,導致畢業論文寫作的許多問題,筆者建議學生應該高度重視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它不是應付老師和學校的作業,而是對大學四年專業學習的檢驗以及對將來工作實踐的預演。
2.注意知識的積累,擴大專業學習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通用知識儲備量,使學生論文寫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詞語,東拼西湊,拾人牙慧。此外還應多了解英語教育專業的前沿問題和相關研究的學術論文,吸取精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的累積。
3.勤于思考,反復習作。不斷的吸收消化所學知識、延伸思維廣度,更新思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領悟英語教育與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的關聯性,才有利于培養和提高未來英語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論文寫作更有實用性、專業性和建設性。
雖然在寫作上的問題表面上看都是學生的原因所導致,但究其本質和教師及學校的教學安排及管理是分不開的。
(二)教師方面
1.提高創新意識。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在教學和論文指導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學生拓展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幫助其養成愛問、善問、會問的思維習慣,只有這樣,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時才會更有新意。
2.增加知識儲備量。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應該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只有英語教師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夠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知識儲備量,首先自己應擁有一碗水,但是要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知識,就至少要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強論文指導。教師除了會傳道授業,還要會解惑,在實際論文指導中如何解惑對有些教師來說是個挑戰。在做好教學、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時又兼顧論文寫作指導,時間、精力及自身修養等方面都面臨極大考驗。正因如此,教師更應該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為做好英語教學工作和論文指導工作而不斷努力。對每個學生的指導應不少于三次,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安排會面,電話,QQ,電子郵件,微信等指導形式。
(三)學校方面
1.重視論文寫作,加強課程建設,使課程更有多樣性,針對性。為了增強我校英語教育方向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畢業論文寫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對中小學英語教材分析的課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拓寬選題范圍,提高論文內容的專業性。另外,除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這門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開設與英語專業論文各寫作方向息息相關的講座或選修課,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在論文寫作時遇到的種種困惑,例如開設與英語教育方向畢業論文寫作有關的選修課或專題講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建立權責分明、行之有效的畢業論文監控體系對提升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有必要成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督導小組,制定統一規范的論文格式、程序及評估體系。對畢業論文寫作前期的開題、中期的論文檢查、后期的論文答辯等進行多角度、全過程的隨機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對畢業論文質量的監控,提高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3.加強外文書籍及英語教育方面的前沿資料的建設。師范類院校的英語專業主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未來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語言功底,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活動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學課程的基礎上擴大閱讀量,尤其是多閱讀外語類和英語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
三、結語
關鍵詞: 化學教學 化學史 統計分析
1.引言
統計分析采用的文獻源自《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出版總庫”,采用系統查閱年度總目錄與原始雜志相結合的方法,對自1980年—2010年和2011年—2012年兩個時期發表的有關化學史教育的文獻進行統計,從計量學角度,進行了評價,從中分析化學史教育的發展狀況。著重對知網中的中等教育類核心期刊表(教學類)確定的三大化學期刊《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文獻內容等情況進行了分析評價,勾畫出關于化學史論文產出率的分布和影響力的概貌,試圖為化學史教育研究的課題規劃等方面提供某一角度的參考。
2.論文的統計分析
2.1發文量的統計分析。
研究論文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學科研究的水平和發展速度。根據《中國知網》(CNKI)中關于化學史論文來分析。
論文基本上來自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的文章,占大多數。論文的生產趨勢可分為2個階段:2001年以前呈平穩上升趨勢,中間雖有波動,但變化幅度不大;2001年以后,則增長速度較快,尤其是2008年—2012年間的論文數量;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發表的文章的數量與2007年前的24年中的總數相當。由此表明,我國化學史教育經過20多年的摸索,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研究勢頭旺盛。
2.2論文內容的統計分析。
據統計分析可知,在知網中化學史的文章主要發表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育、化學教學、化學通報、大學化學、中國科技史雜志、科學技術與辯證法、各大學學報中,對于1980—2010年期間針對三大核心期刊中的論文,根據論文內容做了如下統計分析。將論文按內容分為3類:理論型論文、實踐型論文、其他。在此將與課堂教學想結合的文章稱為實踐型論文,反之稱為理論型。論文內容直接反映教育科學研究的趨勢。
表2 文獻內容統計分析
表2表明,關于化學史論文內容形式多樣。其中理論型論文占的比較多,實踐次之。理論型文章主要說明化學史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所起的作用等。實踐型論文,著重介紹如何在課堂中運用化學史進行教學及在哪些章節應用化學史教學,等等。實踐型論文跟教學直接相連接,但從發文量并不多,其原因可能是化學史的教學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所以難以形成統一固定的形式。
2.3化學史在教學應用的統計分析。
化學史中有很多例子,對于什么例子能促進教學和學生的發展的問題,是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的問題。本文就化學教學和化學教學參考等期刊中的文獻中化學史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的表3。
表3 化學史在教學應用的統計分析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元素周期表和鹵素的發現史,被大多數教師運用于教學中。鹵素中氟氣的發現和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史中生動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對知識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符合目前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目標。
3.化學史教育的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視,化學史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中得到靈活的運用。如《化學課程標準》中將許多化學史料編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化學教科書中設有“閱讀”欄目,提供或介紹相關的化學史知識等。所以正確地將化學史運用于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
3.1讓化學史教育在教學中實現“穿插美”。
化學史是化學科學的形成、產生和發展及其演變規律的反映。雖然現行的教材有時只是提到化學家的名字,并沒有做詳細的介紹,但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其相關的歷史,并且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穿插,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化學史教學不僅可以追溯到知識的來源,還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例如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門捷列夫,他不分晝夜、堅持不懈地研究著各種元素,探求它們的化學特性,并且將每一種元素都記錄在一張小紙片上。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后,他終于在大量元素復雜的特性里,成功捕捉到它們的共同性。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曲折中在矛盾中前進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這激勵著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形成正確地看待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思維。
3.2讓學生動手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成為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也有很大的幫助。波義耳說過:實驗和觀察是形成科學思維的基礎,化學必須依靠實驗來確定自己的定律。化學史記錄著每一位科學家實驗的過程,可以說是一部實驗史。在教學中我們聯系化學史進行教學,讓學生們了解到科學家們探究實驗的過程,身臨其境地體驗到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同時學會用變化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樂于去發現真理,如此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掌握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多樣化、采取多手段將化學史與化學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汲取知識的同時,領會滲透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科學思想。既給學生以知識,又給學生以智慧,無論對目前的新課改還是素質教育都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馬銘,唐建生.中等化學教學類3種期刊環境教育文獻統計分析[J].化學教育,2003:2,31—32.
[2]廖正衡.略論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J].自然辯證法研究室,2—1—3.
[3]王樹林.讓學生學一點化學史[J].化學教,1982:30(3),233.
[4]杜建功.運用化學史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質[J].化學教育,2003:4.
[5]于曉燕.化學教學中的化學史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8:8—9,34—35.
[6]李永紅,劉建陽.科學素養教育的切合點——化學史教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1,1—6.
關鍵詞:齲??;口腔健康;幼兒口腔健康教育
牙齒對幼兒身體健康相當重要,我國兒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其中齲病最為嚴重。筆者查閱幼兒口腔健康方面的資料后,發現對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寥寥無幾,a尚未形成較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所及之處也少有深入。由此對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就顯得更為必要和更具現實意義。以下根據查閱的各類有關幼兒口腔健康教育資料,從相關概念的界定、幼兒口腔健康狀況分析、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實施現狀分析和對幼兒園口腔教育的反思這些方面進行研究,以此探尋幼兒園如何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出對策,為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和現實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論文相關概念界定
1.齲病
齲病(caries),亦稱“齲齒”,俗稱“蛀牙”,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影響下,牙齒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2.幼兒口腔健康教育
筆者在查閱眾多的材料中發現,現行資料、著作和論文中對“幼兒口腔健康教育”這一概念的定義很少。筆者認為幼兒口腔健康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的概念為:各幼兒園、各家庭等其他社會社區對幼兒開展有關乳牙的知識介紹,采取愛護乳牙的預防措施以及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的教育。狹義的概念為:指幼兒園承擔起對幼兒口腔健康的教育,包括讓幼兒建立對乳牙的認識、對齲病的認識和養成飯后漱口、早晚刷牙的習慣,以及聯合家長進行教育。筆者在此論文的研究中,對幼兒口腔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狹義方面的研究。
二、幼兒口腔健康狀況分析
這部分內容,筆者主要采取的思路是從國內口腔健康整體狀況和所調查的幼兒個別狀況這兩個角度分別闡釋。
1.整體狀況分析
我國的學者一直比較重視幼兒口腔健康問題,在不同時期對其都有專門的調查和研究。幼兒齲病隨著年齡不同,地域省市的差別,患齲率也不一致,尤其是5歲后的幼兒齲病呈嚴重趨勢。
2.所調查幼兒園狀況分析
筆者選擇了某市的一所甲級幼兒園,調查時間從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對該園有詳細病歷記載的幼兒進行調查。
全園有病歷卡的小朋友(從小班到大班,托班尚未進行體檢)共有720人,小班(3~4歲)有病歷記錄的90人,其中有44人患齲,患齲率48.9%;中班(5~6歲)有病歷記錄的276人,其中有96人患齲,患齲率34.8%;大班(6~7歲)有病歷記錄的354人,其中有211人患齲,患齲率59.6%。
從中看出,該幼兒園小朋友患齲率在35%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齲人數也呈上升的趨勢,大班達到頂峰即患齲率在60%左右。而中班患齲率明顯呈下降趨勢,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在于乳牙和恒牙開始交替。但到大班,由于家長、教師、幼兒對乳牙的保護還沒有重視,于是磨牙開始患齲病,高發的磨牙齲病位在上下的Ⅴ、Ⅳ四個大磨牙。雖然一些患齲的乳牙都已被恒牙取代,但是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剛換的下門牙左右Ⅰ號也患上齲病,又加之磨牙齲病,因此患齲率又從中班35%上升到60%。
三、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1.現行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1)國外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國外對口腔健康教育十分重視,無論從普及程度、課程安排、政策落實還是相關方面的研究,都有相當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比如意大利小學中推廣“牙齒健康教育”活動;美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程中提到,把牙齒健康作為重點領域中的一點突出;在日本開展對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圍涉及孕婦等等。
(2)國內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我國研究者和幼兒園對口腔健康教育慢慢地重視起來。然而我國幼兒口腔健康教育開展在范圍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性,家長、教師對牙齒健康方面的忽視,以及當前在我國保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另外我國在法律法規、教育政策上尚未對健康教育形成重視。
2.所調查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筆者采用了深度訪談,訪談對象:10名平均教齡在5年以上和3名平均工齡在2年以上的醫務人員,采用半結構化的訪談,提綱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該園的幼兒教師進行的訪談,訪談范圍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該園有沒有開展以及開展的程度;(2)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是如何落實口腔健康教育的;(3)在口腔健康教育中保育結合是如何體現的。
第二部分是對該園的醫務人員進行的訪談,訪談范圍如下:(1)平時醫務人員在晨檢工作中有沒有涉及幼兒口腔健康的檢查;(2)面對幼兒齲病有沒有采取過相應積極的措施;(3)對病歷反映出的齲病嚴重性問題又是如何處理的;(4)在保護幼兒乳牙的過程中是如何跟家長建立溝通平臺的。
通過訪談,筆者對該園口腔教育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1)幼兒園教師開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該幼兒園開始開展保護牙齒工作是在2004年,但是并沒有一開始推行就立刻重視起來,隨著幼兒園推行主題教育形式后,慢慢的將愛護牙齒納入到一個主題活動中來做,但仍沒將愛護牙齒的活動融入到一天的生活中,沒讓幼兒養成主動愛護牙齒的習慣,也沒有跟家長建立長久的一個反饋形式。另外,保育員工作和教師教育的工作沒有形成有機結合而是脫離的。
(2)幼兒園醫務人員開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幼兒園醫務人員在檢查牙齒時,只是大略地記載有無患齲的牙齒數目,沒有跟患有嚴重齲病的幼兒家長取得聯系,也沒有提供一些與該幼兒園實際情況相符合的預防齲齒措施。這些檢查資料只作為年終資料整理時的參據。
四、幼兒園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反思
現今我國在愛護牙齒方面跟國際上還有一段差距,除了中西方觀念意識不同外,主要在于我國有部分家庭對口腔健康還沒有重視。為了讓幼兒能夠擁有一口健康的乳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行:
1.教學和保育結合,與家園結合
在教學上從把口腔健康教育做為一個主題活動開展并融入到生活中進行教育,提高幼兒的愛護牙齒意識。加強保育員與老師的配合。
2.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對幼兒期口腔健康進行宣傳
制作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定期張貼在幼兒園宣傳欄里。
3.加強醫務人員專業水平和醫務室的裝修
口腔保健室采用兒童化裝修,對幼兒園醫務人員進行專業訓練,并了解幼兒的心理。
研究中的大量實例舉證,保持幼兒口腔健康的工作應該融入到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在貫徹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時要保育結合、家園結合,不能使這樣的教育活動孤立化開展。幼兒園應該對老師和校醫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同時要正確引導幼兒認識牙齒及牙病和換牙,不要因為牙齒脫落而感到恐懼,也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看牙醫。只有采取了積極的預防和有牙病及時治療這些措施,會使大部分幼兒能夠有健康的口腔和燦爛的微笑。
參考文獻:
[1]黃世勛.幼兒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45.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哈里?法蘭克福,管這種總是不著邊際的現象叫“扯淡”,還專門寫了一本書《論扯淡》,作饒有興致的分析。如今的社會上確實充斥著言不由衷的“扯淡”,最顯而易見的現象之一,就是很多部門和單位的公文、報告、匯報材料之類,充斥著套話、空話、假話,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在“無意義表達”,在進行“無效勞動”。所以我們才看到,中央三令五申“轉文風”、“轉作風”。說白了,就是要一口咬到“餡兒”,別凈鼓搗些不好吃的“褶子”。
日常所見,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東拉西扯、不著四六、繞圈子、推脫躲縮的現象不勝枚舉。而“扯淡”的最直接表現,在咱們河南話里有一個比較形象的詞――噴空。河南籍作家劉震云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就寫到一種消遣方式叫“噴空”,即接著別人的話頭編話,還得編得合情合理,書中的人物楊百利就深深熱愛這種消遣,其想象力可以在這項技能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說者樂此不疲,聽者樂在其中,至于實際價值嘛,一個“空”字就道盡了玄機。
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扯閑篇”而不是“有一說一”?竊以為還是創造性不足,有價值的“干貨”太少,于是便扯些沒用的“裝點門面”。比如,雖然中國人拿到過諾貝爾文學獎,但諾貝爾科學獎項一直無人問鼎,究其原因,就在于原創性不足是國內學者的“軟肋”,諾貝爾科學獎項最看重的恰恰就是學術原創性和學術價值,而不是看“編著”了幾本著作,拼湊了幾篇論文。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也指向一個致命的問題,即原創氛圍的稀缺,教授們尚且“天下文章一大抄”,原創能力不足,何談培養杰出人才?雖然有數據顯示,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期刊論文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然而同樣是數據顯示,我國論文平均引用率卻排在世界100名開外。這也意味著我國大批大批的論文是“無效生產”,形同“垃圾”。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原創性匱乏,扯不到正轍上。
1、期刊發表文章率不達標。職稱論文的有著嚴格的過程。這代表著你的能力是否匹配你要評審的職稱。一般的率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內,就是可以的。如果等級越高,要求就會越嚴格。
2、期刊發表文章字數少。一般大多數的單位要求職稱論文必須是2000字符以上。例如,山東省會計職稱政策中就有明確要求,文章字數要在2000字以上才有效。因為大部分的期刊排版方式,單版面字符數都在2500左右。所以,發表一個版面的文章在很多地區都是認可的。但是,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文章字數必須在3000字以上。而大部分期刊單版面字數都很難超過3000字。所以,這些地區的作者必須在1.5個版面以上。以免造成發表的論文在職稱評審中不被認可。也因為此,很多期刊是要求1.5個版面起發的。另外,有部分的雜志允許刊登短文(通常低于1500字的文章,都可以稱為短文)。
3、期刊發表文章類型不認可。在各地的職稱要求中,論文一項有要求是“必須發表本專業的學術論文或作品”。所以,對于一些作者發表非本專業的論文,在職稱評審中也不被認可。例如:數學教師發表的英語論文,就可能不被認可。因為這無法代表數學崗位上的學術成果,所以職稱也難以獲得。還有一些教師發表的論文是社會管理方面的,這也不代表所在專業的學術成果。也常會不被認可。此類不被認可的情況,還有環保單位作者發表了非環保相關的科技類論文;外科醫生發表了非本科室的論文等等。所以,我們建議,,寫論文,還是從自身行業入手比較穩妥。
關鍵詞:博物館;大學生;認知
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較快,幾乎每十天就增加一所博物館。如今,我國已有各類博物館2300座,全國博物館館藏容量超過2000萬件。然而博物館的旅游產業卻沒有的到迅速發展。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博物館面臨著觀眾少、收入低的生存危機。很明顯看出,現代博物館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調查發現,有30.5%的人未去過博物館,也不曾關注博物館,去過博物館的人中也有一部分是跟隨學校組織或者是朋友一起去看看的,把參觀博物館當做是娛樂休閑的場所。有11.5%的學生會選擇跟家長一起去博物館,因為家長可以給他們做簡單的講解,所以他們覺得跟家長去能了解更多的東西。30%的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表層,不知道博物館的具體作用,更分不清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作為博物館學專業的學生,對博物館發展問題的關注是不可缺少的,我們之所以選取“大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為調查主題,是想從調查中了解當今博物館在同學們心中的地位,當今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作為博物館專業的學生,我們該怎樣努力才能使博物館得到更良好的發展。該論文的研究進入尾聲階段,我們認為,本研究成果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首先,該研究讓我們了解了博物館的現狀――非專業的學生對博物館的興趣不高,即使博物館現在對外免費開放,但真正興趣使然走進博物館的同學寥寥無幾;其次,該研究給我們以警示作用――目前人們對博物館的熱情越來越冷,我們作為博物館學的學生,博物館的發展問題及其嚴峻,這不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就業還關系到我國文化的興衰;最后,該研究對我們博物館學的發展意義重大――針對當前博物館冷門現象,博物館學應該怎樣培養學生,是否需要調整學習內容以適應潮流發展。以上就是本論文的研究成果的價值,它給我們拋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問題,也鞭策我們努力學習,解決問題,隨著這些問題一個個被解決,我們的博物館事業才能蓬勃發展,我國的文化才能越來越博大流長。
本論文主要采用了兩種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和個案研究法。在問卷調查法中我們采取的是抽樣調查法,它是一種非全面調查,是從全部調查研究對象中,抽選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并據以對全部調查研究對象作出估計和推斷的一種調查方法。
本論文研究的對象規定是大學生,而大學生群體“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讓我們無法進行全面調查,因此抽樣調查的好處便突顯出來。我們將江西師范大學學生作為抽樣總體,又從中選取了10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該1000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專業。我們還隨機找尋了10位博物館專業和非博物館專業學生,對其進行采訪,詢問他們對博物館的看法。
調查研究結果表明,30.5%學生從未去過博物館;11.5%的學生是跟隨家長而去的博物館;少部分學生是因為學校組織而去的博物館。在采訪中有同學提到:“我都不知道博物館是什么時候開放”,“我路過博物館見門前沒有什么人,也不知道可不可以進去”……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有同學不知道博物館是對公民免費開放的,提出了“免費開放就去”的建議。問卷結果顯示,51.6%的同學認為博物館是教育、科研文化機構,38.5%同學認為博物館的主要職能在于收藏古物及藝術品(如圖);
大多數學生都對博物館的職能有較清晰的認識,但為什么參觀博物館的人數卻不多呢?在采訪中有同學這樣回答:“博物館一聽就是學術性的地方,歷史不好……也不太想去?!?國際博物館協會章指出,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賞為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物質見證進行收集、保護、研究、傳播和展覽”。在問卷調查中少數大學生認為博物館是展覽地域文化的地方。由此,我們博物館在未來建設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樣化,表現形式科技化的特點。
論文問卷中調查了1000名大學生去博物館的原因:30.6%因為個人對展品及博物館有濃厚興趣;41.4%感受文化熏陶;16.7%參加集體活動,純屬娛樂;4.3%為提高自身品味滿足虛榮;7.0%專業課程需要。問卷分析中著重研究了因為個人對展品及博物館的興趣和感受文化熏陶而參觀博物館的這部分學生在參觀博物館是的態度。
大部分對博物館有興趣的同學大多采用自己看展品并看文字解析的方式,為什么不愿意講解員講解?或許這位同學的的回答可以講述這一原因,“博物館我是很少看到講解員的,基本很少看見一次,學校組織的才有……,不過我還是喜歡自己看,更自由”。大多數大學生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愿意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藏品。但,不需要并不代表不該有,博物館在當展必須以人民為本,講解員的適當設置可以讓廣大民眾更了解歷史,更了解博物館。
抽樣調查法節省時間、人力和經費,資料的標準化程度較高,可以進行統計分析和概括,能了解總體的一般狀況和特征,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個案研究法是指對某一個體、某一群體或某一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從而研究其行為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盡管個案研究以某個或某幾個個體作為研究的對象,但這并不排除將研究結果推廣到一般情況,也不排除在個案之間作比較后在實際中加以應用。對個案研究結果的推廣和應用屬于判斷范疇,而非分析范疇,個案研究的任務就是為這種判斷提供經過整理的經驗報告,并為判斷提供依據。從以上對兩種方法的分析可看出這樣的研究方法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從問卷的起草到調查對象的選取,我們都有一定的依據以及公平性,因此,調查結果的可靠性較高。
本論文的研究并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研究的次數也非常之多,但縱觀各類研究,大多是從調查問卷中得出認識,看到問題然后尋找解決的方法,但是,即使找到問題也找到解決辦法,解決只是紙上談兵,真正能從論文結題后繼續實踐的并不多,這就是該研究的局限性。學術性論文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紙面上,除了研究過程中資料的收集需要實踐外,其他,研究結果的分析等等都是書面工作,我們認為,從研究中發現問題是好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亦是好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把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把研究投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既從中有所收獲,更改將收獲運用到實踐當中,通過實踐,才能切實改變現狀,真正解決問題。
研究發現,大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不僅僅與學校的教育有關,還跟家庭的教育環境,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及對博物館的認知程度有關,此外,博物館自身的宣傳力度也占據著重要地位。23%的學生提出對博物館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博物館的陳列與設計過于陳舊,沒有吸引參觀者眼球的地方,且交通不方便,另一方面博物館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學生接收博物館的相關信息不及時、不全面,以致大家對博物館的認知不足,對其興趣不大。
研究表明,與博物館專業相關的學生跟非博物館專業的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與博物館一點不相關的專業對博物館的興趣不大,且對博物館的認識淺薄。與博物館相關專業的學生由于專業課程的需要,且老師對學生專業要求較高,對博物館的重視程度高,所以學生對博物館的認識較為深刻。
為了更好地加強博物館建設,提高大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學校應重視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更方面的素質,了解更方面的知識,定期召開與博物館有關的講座。
2.家長應加強孩子的人文修養,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或世博會等文化氣息較濃的場所,陶冶情操,開闊視野。
3.應加強博物館的建設,改善博物館古板而陳舊的陳列與設計,吸收國外不同的設計方式與理念,建設更現代化、更富有文化涵養的博物館;同時,還應加大宣傳力度,與學校合作,由學校組織學生去博物館參觀;定期開展藏品會展,不斷更新展品,創新展示方式,吸引參觀者的眼球;提高博物館的多媒體建設等。
4.邀請一些名人嘉賓到博物館參觀座談,講解博物館的價值與發展狀況、前景。
5.加緊文物的勘探與挖掘。
博物館作為新興產業,承載著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歷史文化及發展狀況的象征。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指出,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賞為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物質見證進行收集、保護、研究、傳播和展覽”。所以國家應該重視博物館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博物館的認知,還需要深入研究我國博物館面臨的現狀,我國博物館與發達國家博物館的差異性。對比差異,吸收發達國家創新的博物館管理理念,發展方式及規劃,更好地建設我國的博物館。(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文彬:《博物館社會教育》,北京燕京出版社,2006年7月北京第1版;
[2]陳淑:《關于重構博物館教育學的思考》,《科學發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8頁;
[3]田靜:《論講解員的發展方向》,《科學發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302頁;
[4][英國]肯尼斯?赫德森著:《八十年代博物館》,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第18頁
[5]陳淑:《關于重構博物館教育學的思考》,《科學發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9頁;
[6]宋向光《當代博物館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科學發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9頁;
[7]郭俊英、段冬冬:《淺談建立博物館教育評估體系》,《科學發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8]張文彬:《博物館社會教育》,北京燕京出版社,2006年7月北京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