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3:52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素質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素質教育除了要培養學生的的思維素質外,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計算機能力,是指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兒童認知發展基礎上產生的構建主義理論,不僅形成了全新的學習理論,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學理論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和構建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而且要求老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這個概念最初是指未能獲得讀、寫及計算能力的人,而他們可能曾經上過學,時至今日,讀、寫及計算機能力有了巨大的擴展,“功能性文盲”的標準也有了更為廣泛的涵蓋面。簡言之,現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過一定的教育,會基本讀、寫、算卻不能識別現代信息符號、圖表,不能應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與管理,無法利用現代生活設施的人,不難發現,計算機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為“功能性文盲”。
計算機教學是提升大學生信息素質基礎,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種以計算機軟件為載體的教學。而軟件的易傳播性,也是引起教學方法進行變革的巨大動力,從歷史的角度講,信息的收集和傳播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有力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而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推動了現代社會向前發展。同樣,好的教學軟件也能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同時,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也可隨著軟件迅速推廣全國各地,這就是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正確恰當地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關系,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么應對洶涌如潮的信息,從而獲得自身發展,因此教師的角色更應該是一名向導和顧問。另外,創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息社會所需新型人才必需具備的兩種重要的能力素質,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需要特定的,有較高的要求的教學環境的支持,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可以為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環境。
3運用計算機培養大學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從“參與創造”為宗旨,培養創新精神,幾千年來日益增多的知識與傳統所產生的具有權威性的師生關系,至今在全世界大多數的學校存在,雖然有很多教育家批評這種“教師中心論”的觀點,但大多數又走向了“學生中心論”的另一個極端,教師應該針對學會的信息社會,培養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傳授多媒體課件“PowerPoim幻燈片”的制作方法時,我們可以先教學生制作一套簡單不能修飾的幻燈片,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過的其它知識,如加入圖片、動畫、聲音等,再補充“超級鏈接的應用”介紹,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幻燈片生動起來了,這樣在教會學生基本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面對信息時代的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的加速,要有再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4培養學生健康的網絡道德
計算機網絡也與其他事物一樣,在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作用,特別是學生,當他們面對那些五光十色,眼花繚亂的虛擬世界時,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計算機專業教師在教學生網絡知識的同時,必須針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培養學生合理利用網絡信息的能力,Internel在方便學生學習和活動的同時,各種不良信息也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也通過網絡泛濫,因此必須使學生懂得”網絡垃圾“的危害性,讓他們學會自主選擇健康的信息,并能對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如黃色信息、非法信息等J等進行反省,批評和處理,使他們的大腦中樹立一道無形的”防火墻“,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努力規范網絡行為的能力,比如對黑客這一問題的認識,有些黑客從自己的智慧去挑戰別人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從而陶醉在技術的違法行為之中,學生對此有的想入非非,甚至躍躍欲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努力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
綜上所述,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品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只能引導而不能強迫,只能促進而不能代替,只能是給予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而不能“拔苗助長”只能觀其素質特長因勢利導,而不能任意擺布;只能以示范、說理鼓勵、表揚誘導學生為主,而不能以批評、懲罰為主,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才是教育的本質,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路。作為計算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為學”,更要教會學生“為人”。
參考文獻
[1]陳琦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鐘志賢.2l世紀學習理念[J].教師博覽,2004,4.
[3]L-fSLIC.計算機教師的德育工作.教育,2003,5.
[4]魏寧.論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計算機科學思想的缺失[J].信息計術教育,2007,6.
論文摘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以其獨特優勢在大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和體育保健等素質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未來,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將以其開放性、科學性和綜合性在大學生體育素質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學生體育素質是指大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生理、體育心理、體育智力及運用體育基本知識參與健身運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喪現。大!學生體育素質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彳Fr校素質教育中起著物質基礎作Hj.對培養具有良好意忠品質和健全體魄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高校公共體育課義是成功實施大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壩這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公共體育課是大學生體育素質培養的基本陣地
大學體育素質的培養主要是在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包括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其主要途徑有: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參與羊1I觀看休育競賽、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體育圖片資料展覽等.jt中.體育課教學是日前大學生獄得體育知識和信息,接受jE訓練的最主要途徑。在大學生體育素質培養中,課堂教學具有其他途徑無法替代的優勢。
1.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高校體育町以說是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足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學生將學校體育帶向個民體育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學校體育教育的時間的有限性,學校體育教fj_不可能傳授學生一生所需學習的全部知識。因此課常教學1王!多強調的是對大學生發展能起剖典笨作用和長期效益的基礎礎j論知識和方法.更多地側重于tLh,lf’iX,l體育運動的內涵價值的充分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將體育鍛煉轉變為一種穩定的、不間斷的自覺行為。這不但能夠滿足人學生迫切需要比較豐南的基柑H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鍛煉實踐的實際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他們終身受益,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2.課堂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處于青年階段的大學生,能較快地建條件反射.較好地掌握運動中較為復雜的動作。但高校公共體仃‘j體育競技運功之存在著奪質區別.二者在教學的內涵、『_]的、體系及最終指向截然不同、此電應采取不同的微學方法‘奏。與專業體育教學不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設汁既要符合犬學生的生理、心的自然需瓔,又要綜合考慮到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實際運動能力、體育基小月,1識的掌握廢、運動技能技巧水平、年齡特點、性別特征、心狀態等問題此教學節奏的設計必須張弛有度.存做好麗向全體學q:的Ⅲil.1還注意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3.課堂教學的人才優勢。高校體育教師是體課敦‘7:lf"J~-H織者、實施者。目前.各高校都有一批熱愛教育事、具{·富和精深的專業知識的體育教師隊伍。他們具有扎實的々、滄知識,并掌握了較全面的體育活動技術和技能,例如l{{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體操、武術、運動醫學、運動保健、藝術體操等,且精于其中3至5項他仃】:公共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自己準確的語言表達和優美舒展的功作示范,滿足著大學生強烈的體育求知欲,同剛激發他們鍛f^身體,掌握運動知1只和技巧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必將訂利地遜人::生體育素質的養成。
二、高校公共體育課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
高校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的.是通過科學的敦過和體育鍛煉實踐,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學牛的運力、自我鍛煉能力以及評價體育鍛煉效果的能力,養成體箭鍛煉的習慣,服務于其健身并為其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b公體育課教學必須強調以下內容。
1、體育意識教育。體育意以表現為人對體舒篙水的敏感度、分析、論證、判斷等方面的一我意識它是由體育認、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三方面構成的。體育認識是塒體俞選功n0客觀過程和其中各種規律的認識。體育情感是時體育運功}j身體會和感受。當學生對某種運動項目持歡迎態度時.就會:運動中體會到愉快和喜愛等肯定態度.否則,就持否定態度體行意志就是能自覺的確立進行體育活動的目的,片為實現這-fI的而不斷克服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各種障礙和閑小的體ri_I^塤州入學生進行體育意識教育,就是使他們意識到體育鍛爍的意義、功能、價值,理解運動對機體的K期、短期效旖,培養仃j肜成”生命在于運動”、“體育電是資源”、“體育也.是空叟益”的體育f『f值觀這種價值觀并非與生俱來,而是人們在體育實踐中對體育的價值與功能感知的一種思維活動。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體育基礎理論的教學。內容充實、方法得當的基礎理論教學是提高學生體育意識的最佳途徑。二是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素質教育的目的要求,對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的思想、行為、愛好、個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不斷強化其體育意識。
2.體育能力教育。體育能力是指從事身體活動所必備的文化知識、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方法.它是取得和提高活動效果的決定性條件。具體來講,它又包括運動技能自學能力、體育項日的自我鍛煉能力、鍛煉效果的自我評價能力及在運動中自我凋節能力在對大學生進行體育能力教育時.應注意:一要通過I,l】他們傳授基本理論知識.教會大學生科學鍛煉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學生掌握運用體育科學知識和理論去指導體育實踐的本領。二要重視運動技術和技能教學,使大學生不僅對運動技術和技能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能逐步理解和認識它的理論基礎、生物學價值及社會學意義,從而扎扎實實地掌握這些技能。j要注重發展大學生的一般身體能力。一般身體能力是學習和從事體育運動的基礎,也是體質水平的重要指標。只有提高了一般身體能力.才能為其發展體育能力打下恭礎。
3.體育保健教育。體育保健能力是指學生能夠以衛生的觀點審視體育運動的各個環節,并對之做出保健性調整的能力。作為大學生不但應懂得鍛煉,更要懂得怎樣科學鍛煉,掌握好強度和密度。為只講鍛煉不一定能增強體質.方法不當還有損于健康.過度、過量、盲目及運動損傷都會產生副作用,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提高大學生的體育保健意識.讓他們掌握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特點、怎樣遵循“生物節律”的規律指導體育鍛爍、怎樣進行身體恢復和怎樣去保證運動安全、體育與營養等等科學n{J鍛煉和保健的知識.會從根本卜提高鍛煉的效果和增啦體質。做好體育保健能力教育,一要注意開設好《衛生保健課》、《運動解剖生理課》、《康復按摩》等基礎課程,使學生接受系統教育而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二要添置好體育衛生保健器材、康復按摩設備、要有專門的保健教師加強對學生的I生監督,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衛生保健。
三、高校公共體育的未來走向
1.理想信念逐漸淡化。
大部分高校學生不能樹立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對于國家、民族與社會發展欠缺必要的責任感,尤其在個人專業目標上缺乏信念,難以取得成才的支撐動力,只看重獲得文憑,找份高收入的工作,學生一切個人行為都直接與經濟掛鉤,以賺錢為目的。在這種心理狀態下難免存在得過且過和虛度光陰現象,從而缺乏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與自我完善的動機。
2.民族精神流失。
大學生對于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意識低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普遍不強,有的學生甚至說不出中國四大名著。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對于西方文化無理性熱烈追捧,成為了歐美日韓文化侵略的主要目標。
3.人格心理不夠健全。
傳統善惡與雅俗定義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之中產生混亂現象,不少學生行為與生活品位低下,盲目追求個性自由,對于集體主義與公共秩序全然拋到腦后;再就是對于人生意義認知十分淺薄,對于事物丑美分辨能力低下。最近階段,有關大學生刑事犯罪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已經與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長久以來的人文素養教育結果發生沖突,需要及時引起高校領導及廣大教職員工的重視。
4.人文基礎常識過于貧乏。
我國小學、中學階段普遍實施應試教育,基本上高中階段已經產生分科現象,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嚴重的制約。大學階段又存在明顯的專業細致劃分要求,人文教育引導功能自此薄弱,學生最終知識結構也不盡合理。例如:部分學生在論文書寫上文理形式混亂,錯別字連篇。須知提升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能夠輔助他們自行修繕知識儲備結構,各類教學規劃人員在強化理工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前提下更應合理安排人文教學任務,加大必要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培養力度,為國家輸送即懂專業技能,又具備人文素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細化引導策略解析
1.全面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為了有效發揮專業語文課程在多元人才培養方面的功效,就必須確保師資隊伍素質,讓專業語文教師學者化特征得到加強和提高。實際上任何課程專業化改造,不是單純是憑借課程布置方式展現,更是需要教師保留專業分析能力,懂得依靠獨特審美標準進行優秀文章篩選,做好深入淺出的引導工作,令參與學生能夠輕松掌握文學特征辨析規則,借此學習領會更多人生哲理。實際上語文教師專業化特征就是長期從事大學語文課程講解的教師,需要透過文學各個層面進行細致拆解,這類人員包括承擔語文教學任務的著名學者或是朝著這方面目標努力改進的專業語文教師。另外,作為創新時代下的大學語文教師,需要時刻鼓勵自身進行道德修養的完善,透過嚴謹工作作風與高尚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學生;再就是打造一批又一批學者化的優秀大學教師隊伍,這是穩固大學語文教學成就的前提和保障。
2.深入挖掘教材內部人文指導因素。
任何教學活動都是透過教師、學生以及教材資料實施無縫銜接,為了全面貫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鞏固學生個體情操適應社會生活,教師需要科學依托教材資料與生活經驗開發創新更多人文因素,使得學生能夠從中領悟崇善、尚美等全方位教育能效。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大學語文教學存在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有限的課時之間的矛盾,因此必須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在引導學生課外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課堂教學要精選教學內容,按不同時代或不同內容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講,使學生領略到作品豐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藝術性和高超的技巧性,進而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他們被領入文學殿堂、感受到這一廣闊世界的精彩時,他們的求知和參與的欲望就會大大增強。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在有效的時間內穩固課外詞句等基礎內容的灌輸效率,確保學生能夠聯合生活實際現象掌握作品內部深層人文精神內涵,使得心靈接受更加完整的洗禮。結合古今中外優秀篇章所強調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標準解析,學生應該從中提煉更多走好自己人生道路的方法和經驗,為今后適應特殊崗位規則,遵守社會秩序夯實基礎。
3.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引導方式。
過往陳舊的教學理念表現為應試教育準則的過度重視,在此背景下學生主觀地位遭受忽視,實際真正學習應該透過主動發現過程進行不同角色擔當,教師要做的就是從旁側予以高效指導和驗證。教師需要不斷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欲望,其實就是大力推行學生的討論與辯論式教學,鼓勵其發揮自由想象空間,竭盡全力創造輕松且生動活潑的課堂交流氛圍,以此激發學生長遠研習興趣。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面對多元利益的驅動,對尚顯稚嫩、一臉迷惑的大學生,教會他們怎樣做人、做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代教育亟待解決的既敏感又現實的緊迫問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大學語文教學的優勢傳道、授業、解惑,緣文釋道,因道釋文。《大學語文》教材中“孔孟語錄”雖然文字不多,卻集中了儒家學說的精華,尤其是有關如何做人的論述,句句閃爍著真理的光芒:“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里強調誠信是每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這是告誡君子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離開美好的德行;“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大丈夫”的高風亮節顯示了剛正不阿的人格理想。
4.合理改進考評體制。
高校語文教學改革任務,需要及時發揮考核節點的激勵引導功效,使得學生能夠在日后綜合發展道路上不斷提醒自己,切勿驕傲自滿,牢牢把握改善人生境遇的重大機遇。現下,大多數高校在考試環節上仍舊沿用傳統閉卷考試規則,注重基礎知識驗證功能,涉及學生自我意見表述的題目設置過少,經常出現憑借一張考卷決定學生終身命運的行為,這類結果明顯不利于大學語文課程人文素養全面培養的功能,由此學生個性發展與創造力發揮深受限制。實際上教師可以考慮在課程結束時運用考卷驗證,加上平時讀書心得分享以及實踐活動參與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其間注重學生對于創新規范理念的理解與讀寫規范能力的培養,使得考試真正過渡成為人文素質強化的有利工具。
三、結語
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主體活動。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社會文化歷史傳播,以人類個人素質提高為目的的“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以教學科目出現的大學語文是關于中華民族共同語言的教育,哲學家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是人存在的領域。我們只能在語言和存在相遇。語言即言說。言說即指示出,讓看,讓聽,它以顯現、敞開、照亮的方式呈現世界。”這種“人文屬性”的存在,讓語文教育不僅僅是無內涵的語言教育,而且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以人為核心的教育。大學語文體現中華民族成員的智育、德育、美育,其中蘊涵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因此精神教育才是語文的核心,是語文教育的基本屬性,是民族精神的源流。以人為本的大學語文可以張揚人的個性、發展人的精神世界、體現人的想象自由。文學也是人學,優秀的文學作品是語文教育實現教育目的的工具。文學作品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沉積中文化精髓的體現,是人類美的世界的集合和作者人生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大學語文將優秀的文章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也將人的權利和責任意識,人應具有的高尚理想和品格等觀念傳達給了學生。文章中蘊含的優秀的精神文明世界,也通過學生在閱讀作品、審視作品時和學生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的人生。
二大學語文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
大學語文教學提高大學生使用和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及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這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業務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科學成果整理和傳播,有利于專業課的學習。大學語文教學也是精神文明的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思想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實質就是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生在正確的世界觀指導下,使其擁有堅韌不拔、頑強拼搏,克服困難的素質。大學語文精選的是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優秀作品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與創造美的能力,大學語文教學直接影響學生文化素質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1.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塑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歷史上仁人志士的標識,也是當代大學生應具有的精神品質?,F今國內外形勢復雜,各種威脅不斷,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抵御世界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覬覦就需要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操給我們堅定的意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載體和重要內容。大學語文教材精選了中華民族和世界包含愛國主義精神的文學精粹。例如,在《關山月》中陸游表達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為民族獻身的情感。大學語文選用了眾多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勇于奉獻精神和閃耀愛國主義情懷的文章。“不要為富貴為仁,不要為求生害生,必要時殺身成仁?!边@句話被無數仁人志士作為精忠報國的座右銘。大學生作為迎接明天世界挑戰的一代,更需要民族氣節,更需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2.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社會的發展包括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教育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豐富扎實的知識技能并重。同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文以載道,大學語文所選錄的文章是作家精神的體現和價值取向的流露,要讓學生領悟其中人生哲理,引導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價值取向?!犊酌险Z錄》十二則里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展現了孟子的憂國憂民思想,學生深切感受并領悟孔孟的價值標準?!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边@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文學作品中生動的事例可以震撼心靈,鮮活的人物形象可以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作者自身的高尚道德情操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塑造。
3.有利于培養學生崇高美好的審美情趣
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終古常新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美的世界,學生在這個世界里被熏陶,提高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大學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鑒賞名篇意蘊,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睅讉€字表達的美景如畫面般鮮活。優秀的文學作品表達的生活圖景生機勃勃,表達的情感純真熾熱,學生沉浸在這種內容與形式和諧的美中,不知不覺中就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陶情養性,形成高尚審美觀、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三結束語
由于語言組織能力的欠缺,許多學生出現會說不會寫、詞不達意、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等問題。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并未將語文教育作為重點教育學科,僅僅將其列為公共必修課范圍內,而不像專業課那樣做出了明確、嚴格的要求。據一份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大學生對書信格式不甚了解。蘇步青曾經說過,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而語文不僅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切科學文化的基礎。因而,大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對于其他學科知識掌握水平的高低,提升大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大學生的職業選擇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二、語文素質是大學生的就業基石
新時期,激烈的勞動力市場要求勞動者必須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即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就業、擇業或轉業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了的市場用人需求。就業的可持續發展性還體現在就業的質與量的高度統一,就業不但要有基本的數量保證,同時也要有基本的質量保證,擴大就業人數是基礎,而提高就業質量則是根本。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基礎,語文素質就是大學生就業能力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擁有高水平的語文知識素養的大學生能夠始終保持較好的持續發展動力與拓展張力,提升大學生持續發展的人格魅力。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大學生的順利就業、愛崗敬業以及成功轉崗就業。因而,語文素質教育是新時期大學生就業的基石。
(一)語文素質教育以實現大學生的順利就業為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所存在的高分低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獲得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語文教育就是為了將這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貫徹落實,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語文教育中,注重將知識體系融合于字、詞、句、段落、篇章等文本形式上,發揮它們知識載體的作用,實現交際的目的;若工具性不強、使用方法不當,就很難產生出實際的應用效果。缺乏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大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時候,會遇到種種問題,如口語表達能力欠缺、求職意向書詞不達意、錯別字連篇、不能夠正確理解用工合同中的條款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發展空間。高等教育不僅服務于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服務于社會管理、領導型人才的培養。因而,全面型、德才兼備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人才培養目標,它是與時展緊密結合的教育目標。語文教育要與時代緊緊相連,對大學生進行文采、口才及人才的專項訓練,以保證大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二)語文素質教育是生存之本
大學生畢業之后,由于初步踏入社會,難免會帶有一定的學生氣,不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當中,在工作崗位上也會表現出一定不足之處,這些困難的克服,都需要有一定的語文素養作支撐。實踐證明,對語文有著較好的理解和把握的學生,往往也會有較為寬泛的閱讀面,能夠對生活形成更為客觀、成熟的認識,能夠對其所從事的職業、對社會抱有樂觀的態度,做到愛崗敬業。我國文學界泰斗張志公先生就醫時,面對病歷寫不通順的醫生,感到自責,他認為自己沒有教好學生,連基本的病歷都不會寫,是一種失職。這種高度的敬業精神,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學習的,同時也應該通過此類事件看出我國語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說出了語文教育的本質在于讓學生成為知識與技能的主人而非永遠的跟隨者。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服務于社會,讓更多的在職人員更加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愛崗敬業。
(三)良好的語文素質教育是就業的基礎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包括能說、善聽、常寫、好讀,這些習慣是在長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這些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能夠推而廣之,應用到其他的學科及領域中,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完善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慣并不能夠直接產生知識或技能,卻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使得學生獲得一種持續的、能夠終身受益的自我拓展能力。高等教育要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其教育的根本目標,為學生的終身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語文素質就是該基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缺乏最為基本的語文素養,必然會在其以后的交流與生活中遇到種種障礙與困境。隨著新時期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高等教育必須做到將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機結合,讓每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都能夠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在今后人生中的每一個關鍵階段做到正確的轉崗就業;語文教育在這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大學生就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三、結語
體育教學要求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正是素質教育要求的結果。素質教育同樣是追求人才整體全面的發展,希望使學生在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生活技能素質等都得到發展。這就是大學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相互結合相互呼應。大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也是一個重要的塑造自己的轉折點。大學不同于小學、初高中的教學,大學主要在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這就更加要求大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注重素質教育,不單單是書本知識的傳授。尤其對于體育教師來說,這更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過程。在大學中,由于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省份,不同的背景,這樣學生就會出現一系列帶有他們各自獨特特性的問題出現。由于生活習慣的不同,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各種問題,產生各種情緒,而導致各種思想以及心理問題。在大學這個階段,在即將步入社會這個重要的時期,體育教師更加應該重視學生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生活習慣等內在素質的培養和塑造,這將直接關系到即將步入社會這一代青年人的整體素質,也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所以,在大學的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對于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對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大學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如何實施
(一)教師以身作則,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師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嚴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則。教師是素質教育實施的載體,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老師來實施于學生。因此,教師就應該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準則,在體育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各類的體育活動。通過各類活動的組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品德等方面進行教育。并且能夠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在教師積極的響應素質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在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領和指導。大學生一般在20-24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對這個社會以及各個方面有了一定的認知。對于學生已有思想的改變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這就更加要求在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以素質教育的目標為自己的行為導向,去指引、開導學生。根據學生自身的心理、身體特點去安排課堂,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適應素質教育要求,轉變體育教學思想
現在的體育課的教學,要改變以往的思想,改變傳統的只以教授體育基本知識、技能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要順應時代的要求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技能知識傳授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組織管理、以及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要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培養新時代有能力的接班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鍛煉學生自我,培養頑強的意志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教學的課程中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這才是新時代的需要。比如來說,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以老師為中心,聽從老師的管理。但是在大學中,需要做到聽從老師管理,但是也需要挖掘自身的潛能。在課上,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發的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就可以鍛煉學生自身的組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再比如,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分組的比賽或者游戲,讓學生體會到團結的力量,認識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等等。學生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基本素質,并且具有較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能吃苦耐勞、有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服從意識,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與忍耐等等,就能適應社會生存環境,使之真正成為社會所需求的人才。
(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調整
一、老年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
老年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通過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心理素質教育以及對有心理障礙學員必要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按以下六條標準促進老年學員的心理健康。一是教育學員能了解自我,悅納自我。就是使學員具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點雖感到欣慰,但不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棄,而是勇于正確地悅納自己。二是教育學員能接受現實,適應環境。就是使學員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并能主動地去適應現實環境;能在現實環境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以積極的態度去識別環境中的好壞、美丑和善惡的事物。當發現自己的愿望或需要與社會發生矛盾時,能迅速進行自我調節,以求得與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或一意孤行。三是教育學員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就是使學員不僅能悅納自己,也能悅納他人,并能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能樂于與他人溝通與交往,用尊重、信任、友愛、理解的態度與人相交;能分享、接受和給予友誼;能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樂于助人。四是教育學員樂于學習,積極進取。就是使學員積極投身于學習之中,求知欲望強烈,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保持一定的學習效率,從學習中體驗滿足與快樂。五是教育學員具有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心境。就是使學員能夠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情緒和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滿懷信心。雖然也有悲、憂、哀、愁,但能主動調節,同時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六是教育學員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格指人的整體精神面貌,人格完整就是指人格構成要素的氣質、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要使學員所思、所做、所言協調一致,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二、增強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
首先,要在老年大學的各系、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為依據,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以及各自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并與專業、技能教育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充分發掘各系、各科教學中所包含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以及心理教育功能,正是加強老年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
第二,要優化從學校到班級乃至各社團集體的文化心理環境。老年大學在教育活動中,應進一步重視與加強校園文化心理環境建設、班集體建設。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與交往,發揮、發展學員在班級生活中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學員自我管理能力,調節好學校、班級的人際關系,加強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使學校、班級真正成為學員增長知識技能、豐富精神生活的樂園。心理學家認為,一定意義上說,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因而,重視與加強學校、班級、集體心理環境建設,是一條高效、獨特而亟待開發的途徑。
第三,要優化老年大學的課堂心理環境。教學環境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心理環境對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情感、動機、行為乃至學習成績與人格的發展,都有十分明顯的影響。優化課堂心理環境,就是教師通過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優化課堂教學中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以營造使學員產生積極心理狀態的學習行為的課堂教學氣氛的過程。積極健康的課堂心理環境,不僅能促使學員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還會對學員的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要優化課堂心理環境,必須按和諧原則、民主原則、興趣原則、成功原則、探究原則進行教學,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以及心理效應。包括保護和增強學員的自尊心、自信心,調動學員積極性,培養學員的探索精神、合作創新意識等等。
第四,要在老年大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不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通過專業課程或專題講座,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幫助老年學員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發展積極、正確的自我觀念、自我意識,學會客觀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自我心理行為的控制與調整。使學員在學校、社會、家庭的活動與交往中,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能力。
第五,老年大學擬設立心理咨詢室,聘請心理教師及時有效地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活動。咨詢教師要對訪談老人提出的心理障礙或其要求加以矯正的行為問題,運用相應的心理學原理及技術,與訪談老人一起分析、研究和討論。揭示引起心理障礙的原因,找出行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及擺脫困境的對策,從而使訪談者增強信心,克服障礙,調整好情緒與心態,維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