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3:39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文化理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關于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學者們堅持的批評立場,從當今我國社會文化現實出發,探析詹姆遜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理論與當今我國大眾文化現狀的相關性,這種研究的立場和角度為我國大眾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宏觀上提供了指導作用。
一、近幾年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國內研究述評
目前,國內翻譯過來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的著作主要有《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文化轉向》《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政治無意識》《語言的牢籠與形式》和《:文化與政治》。從發表的論文來看,國內關于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的研究是近幾年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主要集中于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批評理論、后現代主義理論對我國大眾文化的影響、后現代文化理論與等方面研究。近幾年,國內關于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的內容和特點的研究。詹姆遜從后現代主義視角提出關于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的論斷使之成為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的開創者;其歸納概括出后現代主義文化特點———深度消失,歷史意識消失,主體消失,距離感消失,對理論界的影響十分廣泛。同時,他認為后現代主義文化已成為晚期資本主義文化的主導,后現代社會中文化大眾化、文化視像化和文化商品化等文化問題日漸突出,文化與資本相互滲透,從而揭示出后現代社會文化轉向的本質。詹姆遜研究文化問題角度與傳統的從經濟和政治視角不同,他注重從歷史的深層邏輯對文化進行探析,尤其注重從社會生產方式與文化生產之間的聯系來探析文化問題。他認為,后現代主義必須透過“文化主導”的概念來掌握。關于這一觀點,國內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劉永杰認為,詹姆遜提出的后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對于后現論建構貢獻最大,并將后現代主義文化的特征進行歸納總結。這對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大眾文化也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1]。劉梅指出,詹姆遜提出的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核心詞語:文化擴張、文化歷史分期、文化超空間、文化意識形態、文化“他者”視域等,這些范疇構成了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的總體輪廓,這不僅對“后現代主義文化是什么”做出回答,而且也一般性解答了“文化是什么”的問題[2]。國內其他學者通過對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的研究也指出,詹姆遜通過分析文化發展的資本邏輯與文化經濟內容,考察文化形式從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歷史演變與辯證關系,判定文化表現的現實境遇與時空特征,關注文化的意識形態性與烏托邦訴求及文化政治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立場和態度。與此同時,詹姆遜以“空間邏輯”來建構后現代文化理論體系,從“空間”維度思考后現代的歷史分期問題。在對一系列后現代征象的認識上,他認為影像文化的流行是后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從主體、歷史等角度分別展開論述。
在對零散、破碎的后現代文化景觀分析之后,他為試圖解決后現代社會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而提出“認知繪圖美學”的方案,在以解構、顛覆為主要精神指向的后現代語境中,表現出獨特的“烏托邦”守望精神。總之,詹姆遜的思想方法包括“從整體上把握對象”,他也擅長將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用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歷史”在其著作中是一個關鍵詞匯。在《政治無意識》這一本書中,他就以“永遠歷史化”這個口號作為開端。詹姆遜在其力作《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中明確指出:“我在本文所勾勒的后現代主義,乃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而非把它純粹作為一種風格潮流來描述”[3]。二是從詹姆遜的觀點看中國大眾文化的研究。詹姆遜解讀大眾文化的方式既有宏觀的一面,也有細致的一面,既作為一種討論社會普遍問題的特殊方式,也存在深刻的分析性和有效的解釋力。他的這種研究方法對我國的大眾文化研究有很好的借鑒作用。詹姆遜認為,伴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后現代同樣會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現象,因此,他著重強調后現代主義文化問題應在世界范圍去研究,同時提出發達國家的文化與發展中國家的文化之間保持一種張力是世界文化發展所必需的論斷。不過我們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詹姆遜分析后現代文化現象是站在以美國為主導地位的西方社會立場,他所指的后現代是西方文明危機的一種產物,他的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批評理論是基于西方大眾文化傳統進行的,而我國大眾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其特殊社會背景和獨特的文化語境。因此,我國學者們普遍認為,詹姆遜的大眾文化理論不僅適用于晚期資本主義社會,而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實踐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是,我們應該用辯證眼光看待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觀,并與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相結合,批判性的借鑒和吸收其理論,從而對我國的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實踐進行豐富和發展。對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理論不應該照搬,也絕不能照搬,我們可以進行借鑒。
國內學者認為,詹姆遜對文化烏托邦特性的闡釋非常符合中國大眾文化現狀和特征。比如影像文化以及網絡文化所組成的部分占我國文化相當大的比重,而詹姆遜指出的“烏托邦”特性是這些文化的一個根本特點?,F代化的新媒體逐漸成為大眾文化的主要載體,這都可以讓觀眾群體暫時忘記現實而沉浸其中,這就是中國大眾文化的烏托邦特性的種種現象。不過事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大眾文化的烏托邦特性的消極影響體現在它正在消解著人們的主體性,而積極的作用是大眾文化的烏托邦特性為人們向上精神的樹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優秀的大眾文化作品的烏托邦特性為人們提供了對理想生活追求的精神動力,出色的勵志類文化作品也增添了人們追求“正能量”的思想精神動力。三是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啟示研究。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兩面性,金無足赤,詹姆遜的理論也存在令人難以完全同意的部分,例如中國許多學者對他的“西方中心論”觀點進行批判,學者們認為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中仍然存在著發達國家的自身優越感,這就必然影響到詹姆遜的理論觀點,所以,我們在研究他的后現代文化對中國大眾文化的影響時,一定注意他的基本立場。但是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的研究方法對于我們思考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與內在矛盾仍然有著重要的價值。在當今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與西方文化進行交流時要進行良性的互動發展,吸收其精華,理性地交流,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又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淵博的文化精品。在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沖擊下,我們如果仍然固守中國傳統文化,試圖重返我國經典文化時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為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需要,任其大眾文化自由發展,最終只能使我國文化精神空虛、主體淪喪,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應該推陳出新,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
北京師范大學王一川教授認為:“所謂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一種追求人生意義或價值的理性態度,即關懷個體的自我實現和自由、人與人的平等、社會的和諧進步、人與自然高度統一等?!盵4]另外,陳思和教授說過,人文精神就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一種對于人類發展前景的真誠和關懷,一種作為知識分子對自身所能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專業崗位如何結合的總體思考?!盵5]所以,我們應該在保留大眾文化積極成果的同時,借鑒后現代主義中對現狀的反省以及對“神性”的追求。
二、近幾年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國外研究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后,詹姆遜開始轉向文化問題,起初這一研究方向的轉向并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隨著后思潮的出現,詹姆遜后現論才被學術界逐漸重視起來。和中國學者對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研究相比,西方學者則更早開始對詹姆遜后現代主義理論的關注,并且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國外的理論研究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和挖掘詹姆遜后現論的深刻意義,使得以前文學界沒有及時被發現的重要問題浮出水面。比如將詹姆遜和的關系進行對比問題的研究以及對詹姆遜后現代主義理論的探討等等。國外學者普遍認為,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奠定了他在現當代文化理論界不可動搖的地位,是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理論思想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是后現代語系和理論相結合的產物。詹姆遜文學生涯正式開始的標志是《薩特:一種風格的起源》的問世。20世紀50年代,詹姆遜認為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視野太狹隘,并且指出當時現象學側重于主體表象投射的研究方法是說明不了文學與當下社會的內在聯系,這些觀點表明詹姆遜與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已經開始出現分歧。同許多后現代的學者相比較,詹姆遜對后現代主義問題的研究也更加有理論的深度與現實意義。國外許多學者給予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理論極高的評價與肯定。當代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和活動家佩里•安德森對詹姆遜后現代的文化、社會—經濟和地域—政治層面的理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詹姆遜是這一領域的專家。安德森認為自己的重要著作《后現代主義起源》也是從詹姆遜理論中獲得的靈感。英國著名學者肖恩霍默在自己的著作《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導言里詳細地介紹了作為理論批判家的詹姆遜的文學作品、對詹姆遜的理論和政治方案定了位。他高度評價了詹姆遜的后現論,并提出詹姆遜的后現論在當代世界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永杰.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理論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大眾文化建設的啟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2).
[2]劉梅.詹姆遜文化研究的傾向[J].研究,2007(6).
[3]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500.
[4]王一川.從啟蒙到溝通———90年代審美文化與人文精神轉化論綱[J].文藝爭鳴,1994(5).
關鍵詞: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2-0033-02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關于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學者們堅持的批評立場,從當今我國社會文化現實出發,探析詹姆遜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理論與當今我國大眾文化現狀的相關性,這種研究的立場和角度為我國大眾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宏觀上提供了指導作用。
一、近幾年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國內研究述評
目前,國內翻譯過來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的著作主要有《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文化轉向》《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政治無意識》《語言的牢籠與形式》和《:文化與政治》。從發表的論文來看,國內關于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的研究是近幾年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主要集中于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批評理論、后現代主義理論對我國大眾文化的影響、后現代文化理論與等方面研究。近幾年,國內關于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于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的內容和特點的研究。詹姆遜從后現代主義視角提出關于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的論斷使之成為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的開創者;其歸納概括出后現代主義文化特點——深度消失,歷史意識消失,主體消失,距離感消失,對理論界的影響十分廣泛。同時,他認為后現代主義文化已成為晚期資本主義文化的主導,后現代社會中文化大眾化、文化視像化和文化商品化等文化問題日漸突出,文化與資本相互滲透,從而揭示出后現代社會文化轉向的本質。詹姆遜研究文化問題角度與傳統的從經濟和政治視角不同,他注重從歷史的深層邏輯對文化進行探析,尤其注重從社會生產方式與文化生產之間的聯系來探析文化問題。他認為,后現代主義必須透過“文化主導”的概念來掌握。關于這一觀點,國內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劉永杰認為,詹姆遜提出的后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對于后現論建構貢獻最大,并將后現代主義文化的特征進行歸納總結。這對西方后現代主義理論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大眾文化也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1]。劉梅指出,詹姆遜提出的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核心詞語:文化擴張、文化歷史分期、文化超空間、文化意識形態、文化“他者”視域等,這些范疇構成了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的總體輪廓,這不僅對“后現代主義文化是什么”做出回答,而且也一般性解答了“文化是什么”的問題[2]。國內其他學者通過對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的研究也指出,詹姆遜通過分析文化發展的資本邏輯與文化經濟內容,考察文化形式從現實主義到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歷史演變與辯證關系,判定文化表現的現實境遇與時空特征,關注文化的意識形態性與烏托邦訴求及文化政治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立場和態度。與此同時,詹姆遜以“空間邏輯”來建構后現代文化理論體系,從“空間”維度思考后現代的歷史分期問題。在對一系列后現代征象的認識上,他認為影像文化的流行是后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從主體、歷史等角度分別展開論述。在對零散、破碎的后現代文化景觀分析之后,他為試圖解決后現代社會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而提出“認知繪圖美學”的方案,在以解構、顛覆為主要精神指向的后現代語境中,表現出獨特的“烏托邦”守望精神。
總之,詹姆遜的思想方法包括“從整體上把握對象”,他也擅長將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用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和把握,“歷史”在其著作中是一個關鍵詞匯。在《政治無意識》這一本書中,他就以“永遠歷史化”這個口號作為開端。詹姆遜在其力作《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中明確指出:“我在本文所勾勒的后現代主義,乃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而非把它純粹作為一種風格潮流來描述”[3]。
二是從詹姆遜的觀點看中國大眾文化的研究。詹姆遜解讀大眾文化的方式既有宏觀的一面,也有細致的一面,既作為一種討論社會普遍問題的特殊方式,也存在深刻的分析性和有效的解釋力。他的這種研究方法對我國的大眾文化研究有很好的借鑒作用。詹姆遜認為,伴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后現代同樣會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現象,因此,他著重強調后現代主義文化問題應在世界范圍去研究,同時提出發達國家的文化與發展中國家的文化之間保持一種張力是世界文化發展所必需的論斷。不過我們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詹姆遜分析后現代文化現象是站在以美國為主導地位的西方社會立場,他所指的后現代是西方文明危機的一種產物,他的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批評理論是基于西方大眾文化傳統進行的,而我國大眾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其特殊社會背景和獨特的文化語境。因此,我國學者們普遍認為,詹姆遜的大眾文化理論不僅適用于晚期資本主義社會,而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實踐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是,我們應該用辯證眼光看待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觀,并與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相結合,批判性的借鑒和吸收其理論,從而對我國的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實踐進行豐富和發展。對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理論不應該照搬,也絕不能照搬,我們可以進行借鑒。國內學者認為,詹姆遜對文化烏托邦特性的闡釋非常符合中國大眾文化現狀和特征。比如影像文化以及網絡文化所組成的部分占我國文化相當大的比重,而詹姆遜指出的“烏托邦”特性是這些文化的一個根本特點?,F代化的新媒體逐漸成為大眾文化的主要載體,這都可以讓觀眾群體暫時忘記現實而沉浸其中,這就是中國大眾文化的烏托邦特性的種種現象。不過事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大眾文化的烏托邦特性的消極影響體現在它正在消解著人們的主體性,而積極的作用是大眾文化的烏托邦特性為人們向上精神的樹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優秀的大眾文化作品的烏托邦特性為人們提供了對理想生活追求的精神動力,出色的勵志類文化作品也增添了人們追求“正能量”的思想精神動力。三是詹姆遜后現代主義文化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啟示研究。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兩面性,金無足赤,詹姆遜的理論也存在令人難以完全同意的部分,例如中國許多學者對他的“西方中心論”觀點進行批判,學者們認為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中仍然存在著發達國家的自身優越感,這就必然影響到詹姆遜的理論觀點,所以,我們在研究他的后現代文化對中國大眾文化的影響時,一定注意他的基本立場。但是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的研究方法對于我們思考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與內在矛盾仍然有著重要的價值。在當今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與西方文化進行交流時要進行良性的互動發展,吸收其精華,理性地交流,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又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淵博的文化精品。在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沖擊下,我們如果仍然固守中國傳統文化,試圖重返我國經典文化時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為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需要,任其大眾文化自由發展,最終只能使我國文化精神空虛、主體淪喪,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應該推陳出新,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北京師范大學王一川教授認為:“所謂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一種追求人生意義或價值的理性態度,即關懷個體的自我實現和自由、人與人的平等、社會的和諧進步、人與自然高度統一等。”[4]另外,陳思和教授說過,人文精神就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一種對于人類發展前景的真誠和關懷,一種作為知識分子對自身所能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專業崗位如何結合的總體思考。”[5]所以,我們應該在保留大眾文化積極成果的同時,借鑒后現代主義中對現狀的反省以及對“神性”的追求。
二、近幾年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國外研究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后,詹姆遜開始轉向文化問題,起初這一研究方向的轉向并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隨著后思潮的出現,詹姆遜后現論才被學術界逐漸重視起來。和中國學者對詹姆遜后現代文化理論研究相比,西方學者則更早開始對詹姆遜后現代主義理論的關注,并且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國外的理論研究者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和挖掘詹姆遜后現論的深刻意義,使得以前文學界沒有及時被發現的重要問題浮出水面。比如將詹姆遜和的關系進行對比問題的研究以及對詹姆遜后現代主義理論的探討等等。國外學者普遍認為,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奠定了他在現當代文化理論界不可動搖的地位,是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理論思想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是后現代語系和理論相結合的產物。
詹姆遜文學生涯正式開始的標志是《薩特:一種風格的起源》的問世。20世紀50年代,詹姆遜認為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視野太狹隘,并且指出當時現象學側重于主體表象投射的研究方法是說明不了文學與當下社會的內在聯系,這些觀點表明詹姆遜與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已經開始出現分歧。同許多后現代的學者相比較,詹姆遜對后現代主義問題的研究也更加有理論的深度與現實意義。國外許多學者給予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理論極高的評價與肯定。當代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和活動家佩里·安德森對詹姆遜后現代的文化、社會—經濟和地域—政治層面的理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詹姆遜是這一領域的專家。安德森認為自己的重要著作《后現代主義起源》也是從詹姆遜理論中獲得的靈感。英國著名學者肖恩霍默在自己的著作《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導言里詳細地介紹了作為理論批判家的詹姆遜的文學作品、對詹姆遜的理論和政治方案定了位。他高度評價了詹姆遜的后現論,并提出詹姆遜的后現論在當代世界的重要價值。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專業和以及教育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參考文獻:
[1]劉永杰.詹姆遜的后現代文化理論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大眾文化建設的啟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2).
[2]劉梅.詹姆遜文化研究的傾向[J].研究,2007(6).
[3]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500.
關鍵詞 現代企業;文化管理;必要性;要求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14)13-0032-01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企業數量迅速增多,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經濟范疇內的一個概念,更是成為了整個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對企業的發展發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企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通過對現代企業文化管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管理對一個企業的存在和延續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對現代企業進行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進行探究,可以為我們的企業加強和改進文化管理、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企業文化的定義及特點
(一)企業文化的定義
企業文化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概念,不同的管理學家或者管理者對它都有自己的理解。通常意義上,作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有其自身特定印記的價值觀念、理想信念、特有活動、處事方式等文化因素組成的文化形象。宏觀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特定企業在其發展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個企業的整體意識形態以及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一整套完善的組織機構與制度,反映了企業內部員工整體的的意志品質、特征特性、工作生活習慣和科學文化素養等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微觀意義上講,則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發展和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為內部成員所廣泛認可、接受和遵循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價值觀念、集體榮譽感、工作作風、規章制度、工作規范以及思維方式的總和。
(二)企業文化的特點
只有充分認識了企業文化的特點,才能實現對企業文化的有效管理,一般而言,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
一是長期性和穩定性。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追求和精神理念,所以不會因為內部人事和組織機構的變化而出現變動,它是內化到企業員工靈魂深處的一種價值追求,所以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一般不會出現大的變化。當企業文化不適應外部需求的時候,只有從內部開始進行徹底的變革,對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進行重新編制,企業文化才有可能產生一定的變化。
二是獨特性。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特定的規章制度和行為習慣,所以兩個企業在企業文化上不可能完全雷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歷程、背景、發展環境、管理習慣、行為規范,所以無法照搬照抄其它企業的文化。只有結合自身經歷,將企業發展得價值追求內化到員工的腦海和心靈中,才能形成對企業發展有益的文化,所以企業文化具有獨特性。
三是可塑造性。企業文化是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不斷發展的,所以具有可塑造性,是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愿景和需求而產生和變化的。通常意義上講,企業都是在自己長期發展中不斷的進行文化積淀,同時又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先進企業的文化精髓為我所用,從而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所以企業文化具有可塑造性。
二、現代企業進行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對企業文化進行管理,可以使文化轉化為物質財富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一種精神財富,其核心是企業價值觀,其靈魂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雖然只是精神層面的財富,但是它們一旦形成,就會對員工產生正面的激勵作用,能夠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高對企業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榮譽感,從而號召和引導他們投身企業發展,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對企業文化進行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文化管理是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管理好企業文化,通過在內部成員之間塑造企業共同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行為規范進行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從而助推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對企業進行文化管理,可以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
現代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才,而對企業文化進行管理,使內部員工在共同的價值追求下不斷的提升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地獲得開發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讓員工的知識、能力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從這一點上來講,企業文化管理可以提高人的素質,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
三、現代企業文化管理的內在要求
(一)堅持以人文本的原則
隨著人們獨立性的提高和人才素質的提升,企業在文化管理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滿足內部員工的社交、自我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等高層次需求,充分尊重員工的獨特個性,從而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提高員工的使命感,達到以企業文化感染人、號召人的效果。
(二)要適應跨文化、跨區域的管理
不同地域、區域的文化存在差異,包括人們的生活習慣、工作理念等。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企業跨區域經營的范圍不斷擴大,企業在發展中,要不斷的適應跨區域文化的新形勢,在文化管理中實現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相適應,實現更好的文化管理成效。
(三)要與外部環境相協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要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而這種要求,要充分體現在企業文化中,企業在文化管理中要與促進環境保護、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社會事業等外部環境要求相協調,通過這種與外部環境協調的企業文化來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助推企業的長遠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通過闡述企業文化的特點,分析進行企業文化管理的必要性,探究進行現代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增強人們對加強和改進企業文化管理工作的認識,從而實現以良好的企業文化管理來推動企業發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承舉.淺析企業文化建設與現代企業管理[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李金春.建設創新型企業文化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發展[A].湖北省煙草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一)由于監管任務不斷的轉化,有效推動了管理機制的革新。從幾年的情況來看,工程管理難度逐漸加大,施工難度也在不斷的加大,導致了開展監管工作更加的困難。相應的管理人員不能滿足工程量的需求,加上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不高,導致了監管質量的低下。但是,也是因為這些原因的存在,有效推動了管理機制的革新。
(二)政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規范體制,有效推進了管理機制的發展。為了使當前的情況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部門先后制定了相應的規范體制,以此來確保建筑管理工作的施行,比方說不再收取監管的費用等等。政府部門采取這些措施,是對社會實際情況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后決定的。有了這些相應的規范體制作為支撐,管理機制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有效完善建筑管理工作方案
(一)在管理中要運用人性化方式,確保企業和諧穩定發展。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對于員工的心理狀態、生理情況要做出深入的了解,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盡可能的減少員工的壓力,最大限度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假設不加考慮,只是給員工施加各種壓力,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還可能會給安全帶來潛在的危險因素。
(二)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宗旨,提升員工安全認知。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主旨思想,確保員工的利益得到保證。對管理人員要加大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訓力度,促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有能力去應對。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作為管理人員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水平,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安全認知。
(三)構建相關管理規范和機制,確保工作的穩定有序進行。要確保能穩定有序的進行管理工作,就必須要采取科學的、規范的管理措施。構建相應的管理機制,要以能切實提升管理效率和工程質量為核心。只有具備健全的管理規范和機制,才能確保管理工作的穩定有序進行。具體來說,相關的體制包含以下內容:質量監管、信息化管理、監管執法審查、差異化管理、工程質量保險等等一系列的制度體系。
(四)對于施工周圍的環境,要加大監管力度,讓污染降到最低。作為企業,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最大限度的保護周圍的自然環境,做到少破壞,甚至是不破壞,保證周圍環境是原樣原貌。在未進行施工時,對于施工區域周圍的環境要做出充分的考核和規劃,以便在施工時能有效保護環境。
1.1電力部門的營銷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以往的電力營銷管理觀念對電力企業的影響比較大,有的電力企業還未設置電力營銷部門,無法高質量和高效率地與其他部門合作。設置了電力營銷管理機制的電力企業,其營銷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內部機制存在較多的問題,無法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機構內部的獎罰機制不夠完善,沒有相關的規章準則。
1.2忽視了電力營銷管理的意識
在電力企業管理層中,沒有了解到電力營銷管理的重要性,對電力營銷的作用和地位概念比較模糊,不夠了解。目前,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和市場營銷的需求是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忽視了電力營銷的管理,就會對電力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1.3電力企業中的電力營銷人員專業素質不夠高
當前電力企業的人員結構配置嚴重不足,大多工作人員的素質比較低,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對新引進的技術和設備無法較好的掌握,大部分人員有抵觸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情緒,仍然沿用傳統的管理方法,缺乏創新和活力。大多數人員在工作的時候,責任心不夠強,只是為了應對工作而工作。
1.4電力企業的電力營銷信息管理不夠完善
當前,大多數電力企業的電力營銷信息系統不夠完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外,違規操作行為比較嚴重,個別系統維護人員和操作人員通過不正當手段對電力營銷信息數據進行更改,從而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另外,由于工作人員的錯誤操作行為,也會引起較大的安全風險。
2電力營銷的發展前景
由于我國電力市場發展的進程逐漸加快,我國加大了對電力系統管理體制的改革,我國電力系統管理體制逐漸轉變為以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因此,各級供電企業面臨著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在新形勢的條件下,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具有獨立的市場和法人主體。電力企業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原來的單一安全的生產目的轉變為以經濟效益為主的全面發展。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需要企業建立規范化的現代企業制度,有效增加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另外,還需要加強對信息的反饋,確保電力營銷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以便提高電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電力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還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2.1建立完善的電力營銷管理模式
在未來的發展中,電力企業想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建立完善的電力營銷管理模式,從組織結構、工作職責、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流程方面,貫穿好以客戶為主、以市場為引導的營銷理念,并將管理制度落實到各個環節中。另外,對電力供應和需求進行強化管理,確保電力能夠正常運行,有效地降低電力資源的消耗程度。在健全的營銷管理模式水平下,還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電力營銷逐漸向自動化、信息化、綜合化、科學化等方面發展,為電力營銷工作提供有利的技術保障。
2.2建立完善的電力營銷數據庫
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推廣使用的,從建立初期到當今,已經積累了較龐大的電力營銷數據庫,客戶信息的積累,為電力營銷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資料。通過對這類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管理,結合電力企業自身運作的狀態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采取正確的營銷策略,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
2.3服務化發展
電力企業想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得到快速的發展,就需要滿足社會的需求,順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優質的服務體系建設尤為重要。電力企業需要轉變以往的服務觀念,重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論,增強職工的服務意識,以便有效地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電力企業需要加大對電網的建設和改造,以便提高供電設備和線路的供電水平,確保供電系統更加可靠,保障電能質量,促進供電系統正常運行。針對電力故障問題,需要加強對搶修的應對能力,提高搶救質量、速度和服務態度。建立全員、全天候的快捷服務方式,提高客戶對電力企業的售后滿意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電力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為客戶帶來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樹立電力企業的品牌和信譽,使得電力企業的服務逐漸向品牌化、優質化、全面化等方面發展。
2.4開拓電力企業的電子商務系統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客戶提供了比較方便快速的業務處理方式和付費方式。目前,電子商務系統在電力企業中的使用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電力企業正在重點推出網上受理業務、網上查詢、網上繳費等功能。但由于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與真正的電子商務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差距的因素主要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主要涉及到信息結構設計、商業信用、互聯網技術、網上支付、認證、稅收、法律制定等方面的內容,因此,電力營銷要向電子商務方向發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未來的發展中會重點開發電子商務這方面的業務。另外,電力營銷的電子商務功能的建設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種是技術的推廣使用,另一種是市場環境和建設制度的制約。從時代的發展趨勢分析,在未來將會逐步創造有利于電子商務的市場環境和制度建設,從而實現電子商務的開發。電力企業也可以加大對電子商務的開發,提高電力企業的工作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務。
3總結
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戰略意識普遍增強,戰略規劃日益清晰。企業成為自主經營主體以后,戰略意識普遍增強,普遍制定了長遠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根據前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統計,企業戰略方面的創新成果越來越多,經營戰略實踐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其次,逐步適應國際化競爭,中國企業勇于“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戰略取得初步成效;再次,積極運用現代競爭策略。中國企業充分發揮成本優勢,并逐步提高商品性價比,贏得國際市場核心競爭力觀念深人人心,盲目多元化有所遏制,市場細分、業務集中、價值鏈延伸廣泛開展;最后,重視創新,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中國企業技術水平正在逐步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少企業開始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存在的問題
為加速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進程,需要企業、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鞏固已經取得的成就,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其主要措施包括:轉變經營理念、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凈化經營環境、加強對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指導和政策引導、不斷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素質。具體表現在:
(一)有些企業缺少社會責任感
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以假冒偽劣商品坑害消費者。其次,員工安全和基本權益缺乏保障中國企業總體上對員工利益保證缺乏強大制約力。再次,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由于一些企業的掠奪性開采,中國礦產資源浪費嚴重。最后,剝奪供應商、非公平競爭面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些零售商利用其優勢地位,克扣、拖欠供應商貨款,收取進場費等現象十分普遍。
(二)有些企業只追求利益
首先,投機操作、盲目擴張和盲目多元化經營一些企業急功近利,盲目進人房地產、證券、期貨市場等高風險領域,造成嚴重虧損或潛在風險。其次,基礎工作不扎實,現代方法與工具應用水平不高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包括基礎數據的收集、標準化管理、制度管理、員工培訓、基層建設等。最后,管理不到位、缺乏戰略執行力。
(三)缺少創新意識
中國企業近年來盡管在創新方面已經邁開大步,但是與國外先進企業比較,仍顯諸多不足。首先表現在,自主創新缺乏全面規劃企業自主創新應該是包括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在內的全方位創新。但是在中國企業創新中,自主創新通常被理解為單純的技術創新,結果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多數企業缺乏全方位創新的規劃。其次,創新層次較低,影響了國際競爭力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許多企業依賴引進技術,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不足。表現之一就是核心技術,發明專利比例偏低。最后,創新投人不足,機制尚不夠健全。
(四)競爭能力有待加強
1.1政府要明確職責,抓住改革重點
要厘清政府管理的權利清單,做好精簡行政審批工作,該下放的下放,該取消的取消,放權于民,著力打造高效的政府。一是推動政企分權。地方政府應切實完善簡政放權推進機制,真正給企業松綁減壓,著力營造利于創業、公平競爭的經濟發展環境。切實做好政府權力的“減法”,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以此換取激活市場的“乘法”。與企業分權,實行政企分開,放下不該管的,明確該管的問題,集中精力管好該解決的問題,真正做到徹底放,不截留。二是推動政社分權。與社會分權,著力培養市場及社會中組織,引導市場組織履行職能作用,扶持社會中介組織發展,充分發揮市場與社會組織各自的優勢作用,實現三種組織相互支持、相互聯動的新體系。加強對社會組織的規范與引導,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三是推動內部分權。地方各級政府,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刻領會精簡行政審批的重大意義,切實找準精簡行政審批這一推動行政體制改革與發展的突破口,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自上而下落實好,將該下放的行政審批權、社會事務管理權下放給地方政府,各地方應著力做好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設。通過還權放權,使現行的政府轉變為一個有限的政府和有效的政府。地方政府應認真落實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要做好與上級下放的對接,切實履行好接管后的職責。
1.2強化公共服務意識,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由于長期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很多漏洞和弊病尚未解決,“政府至上”、“官重民輕”的思想仍然在我國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戰略推動中,市場經濟正向縱深發展,經濟關系、社會關系日益復雜化、多元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須轉變行政觀念,擯棄過去以審批、管理為主的理念,牢固樹立以監管和服務為主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著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要從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角度出發,全面正確履行職能,著力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一是改善經濟調節。堅持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以行政手段為輔,建立健全三種調節手段的相互制約、影響、聯動的經濟活動綜合調節機制,以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助推國民經濟發展。二是狠抓市場監管。堅持“放管結合”,寬嚴并濟的原則。放就是政府該交還市場的職能,必須放手給市場。政府要著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實行公平準入,管就是監管,在放手給市場以后,必須加強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重點監管,規范市場執法監管。三是強化社會管理。政府應充分發揮促進就業職能,不斷完善調節收入分配機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基層社會管理改革與完善,確保社會大局穩定。要突出抓好公共服務,充分凸顯公共服務職能,推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進一步健全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化、均等化、全民化,推動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3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打造高效服務形象
實行簡政放權,建設有限的政府,其目的就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打造高效政府形象,切實維護政府權威,提升政府的社會公信力。一是堅決維護中央權威,確保政令暢通。要嚴格按照中央部署安排,確保中央政策落實執行不走樣,不高選擇性執行,不搞變通,實現自上而下政令暢通無阻。特別是對于一些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實,必須完全實現中央意圖,確保這些陽光政策真正能夠公平合理地執行到位,真正惠及于民,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從而增強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二是構建科學合理的責權體系,確保權責分明。權力與責任是否清晰、規范、穩定、合法,是影響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前提。只有切實理清政府權力與責任清單,才能真正讓政府用好權、履好責、服好務。如責任權力體系模糊不清,勢必出現用權履責錯位、越位、失位的問題,從而降低行政效能,甚至造成系列負面影響。三是提升行政績效能力。從政府部門到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講服務,講效能,講績效”的理念,切實將提升行政績效能力作為履行職責的根本要求,不斷提升行政服務效能水平,優化行政管理服務質量,用一流的行政管理服務打造高效政府,堅決維護高效服務的政府形象。四是強化監督機制建設。行政管理體制能否落到實處,關鍵靠監督。要著力完善上級對下級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健全人大、政協、監察、審計、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全方位、立體化外部監督體系,以此規范行政管理行為,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透明運行,助推現代化行政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與發展,建好清廉政府。
2.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