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3:32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30份,回收28份。問卷內容涉及省級中心建設、開展培訓情況和相關工作等3個方面,共列舉33個問題。
2結果
2•1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建設情況
2•1•1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建立情況:截至2002年底,在28個省份中已有25個省成立了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占89•3%。另外還有1個省已經開始起步,2個省尚未列入議事日程。
2•1•2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臨床培訓基地建設情況: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臨床培訓基地中有88•5%的是建立在二級以上醫院,7•7%的是建立在社區醫院(見表1)(26個省的數據,包括已起步的省,下同)。
2•1•3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社區培訓基地建設情況: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社區培訓基地有42•4%的是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8•4%的是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或)社區衛生服務站。
2•2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2•2•1有65•4%的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同時擁有理論課、臨床課、社區實習3種師資,19•3%的中心僅擁有理論課師資。
2•2•2承擔培訓的主要師資來源:承擔培訓任務的師資有19個省為本機構的師資,有7個中心聘請了校外師資及國外師資參與培訓工作。
2•2•3省級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師資接受全科醫學培訓情況:有1個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師資未接受過培訓,6個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100%的師資接受過培訓。
2•3開展培訓情況
2•3•1培訓類型及培訓人數:各省均開展了不同類型的全科醫學培訓,2002年共培訓各類人員20915人。
2•3•2計劃完成轉崗培訓情況:26個省中17個省預計到2005年可以完成轉崗培訓,6個省明確表示到2005年不能完成轉崗培訓。
2•3•3培訓教材使用情況:在開展全科醫學培訓中各省使用培訓教材情況。
2•4其他工作
2•4•1培訓中心日常經費來源:省級培訓中心日常經費主要來源于主管行政部門、掛靠單位、舉辦培訓班、社會資助等方面。其中有18個省培訓中心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專項經費支持。2•4•2轉崗培訓合格證書的頒發單位:各省轉崗培訓合格證書的頒發單位有所不同。
2•4•3培訓存在的最大問題:開展培訓遇到的前3位的困難是:(1)培訓經費不足,不能保證學員的學習和差旅費;(2)無配套政策,無論在培訓與上崗、培訓與職稱晉升還是培訓后待遇問題方面均無相應的政策,導致學員學習無動力;(3)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很難滿足培訓需求。
3討論
3•1培訓中心及網絡建設情況:根據衛生部《關于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中關于“逐步建立起以國家級培訓中心為龍頭,各省培訓中心為骨干,臨床及社區培訓基地為基礎的全科醫師培訓網絡”的要求[1],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國全科醫學培訓網絡已經基本形成。各省均建立了相應的臨床和社區培訓基地,為推動全國全科醫學培訓工作奠定了基礎。但還有一些省份尚未列入工作計劃中,這必將影響整個工作的進程。
3•2師資隊伍建設:各省培訓中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全體師資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的僅有6個省,其他省份均有部分師資尚未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有近20%的省份一半以上的師資未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利用這樣的師資開展培訓顯然很難勝任崗位的要求,也是造成全科醫學培訓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目前缺乏對全科醫學師資資格認定和管理的措施,亦沒有持證上崗的相關規定,這是造成目前師資隊伍管理混亂、素質不高的根本原因。師資隊伍是確保培訓質量的根本措施,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力量,是教育培訓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建議借鑒國外全科醫學師資資格認定和管理的辦法[2],對師資的組成、培訓、資格認定和管理做出明確的規定,盡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制度,以保證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和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質量。
3•3培訓情況:已成立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省均按照衛生部的文件要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全科醫學培訓工作,但在培訓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歸納如下。
3•3•1培訓工作開展不平衡、不規范:一些發達地區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深圳等地進展較快,培訓工作開展順利,而一些邊遠地區進展緩慢,有的地方尚未開展培訓工作。在開展培訓的省市中,在培訓時間、培訓方式、考試考核、教學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規范的問題,例如,有的地方培訓時間僅為2~3天;有的地方僅開展理論培訓而未開展臨床實踐或社區實踐,造成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開展全科醫學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合格的師資,缺乏對培訓質量的監督管理。
3•3•2培訓與職稱考試相脫節:目前國家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統一考試的制度,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獲得中級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但此類考試并未與全科醫學培訓接軌,考試僅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考試內容也與培訓內容相脫節,因此,大部分在職在崗人員忽視培訓工作,僅通過復習理論知識應付考試,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并未達到要求。管理制度上的不協調嚴重阻礙了全科醫學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
3•3•3培訓與使用相脫節:目前,對于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全科醫師沒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要求,在上崗、晉升、工資待遇等多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培訓不培訓一個樣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培訓人員的積極性。另外有些人員參加了培訓但不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造成培訓不足與人員浪費的現象并存。
3•3•4培訓經費嚴重不足:有18個省培訓中心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經費支持,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培訓工作的開展。但面對大量在崗人員轉型培訓任務和規范化培訓試點工作,培訓經費仍顯得十分不足。在調查中有15個省培訓中心認為培訓經費嚴重不足是開展培訓遇到的最大困難,部分地區因為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致使一些醫師無法參加培訓。
目前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F代醫學模式已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醫學-心理模式”轉變,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國醫學教育仍以專業訓練為核心,忽視了全面技能的培養。隨著學校的擴招,醫學實習生成倍增加,但有規范化實習條件的醫院較少,為了緩解此矛盾,各教學醫院的實習生人數大量的增加,從而增加了帶教老師的負荷,超負荷的教學量,勢必影響教學質量。隨著就業難度加大,大部分醫學實習生選擇考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試復習方面,而淡化臨床實習,自覺性、主動性差,不愿深入病房多接觸病人。新的醫療法律法規的出臺,使實習生失去很多動手機會,導致病史詢問不熟練,體格檢查手法不正確,遺漏檢查內容,病歷記錄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進而導致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精細。醫院為了保證醫療質量和減少醫療糾紛,帶教老師為不惹上麻煩,多數情況下不讓實習生動手,從而導致實習生本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識不能實踐,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青年教師臨床教學經驗不足,部分帶教老師本身基礎訓練不過硬,查體操作不規范,加上繁重的醫療任務,導致醫生對臨床帶教積極性低。
2崗前培訓的必要性
我們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學評價中,進行了相關的崗前培訓,收到較好的效果。目前的醫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都促使我們必須積極推行崗前培訓,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
3崗前培訓的方法和內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訓
3.1.1愛院教育:首先由醫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和相關科室概況、醫院特色項目、醫療設備、科研學術水平等情況,通過介紹使學生們明白他們已是一名真正的實習醫生,讓實習生熱愛所在醫院。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融入到大集體生活中,并釋放他們的熱情,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3.1.2規章制度的宣教: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是保證醫院工作秩序、防止醫療差錯或糾紛、提高醫療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法規[1]。將醫院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具體詳盡的介紹,讓實習生明確各個環節人員的職責,并讓學生起監督作用,促進教學工作的落實,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確保整個實習過程順利進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3.1.3醫療安全教育:近年來,隨著人民法律意識的增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對醫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結合典型的臨床案例進行分析,讓實習生認識到醫療安全、醫療風險、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和防范、醫患法律關系的重要性,明確在醫療過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律、安全及風險意識,提高工作的責任感,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另外,在醫療過程中,醫生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等情況,會接觸被污染的器械等,通過典型的例案,讓學生在醫療過程中,學會自我保護。
3.1.4醫德醫風教育:要使醫學實習生完成從一個醫學生到實習醫生的轉變,必須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醫德規范是指導醫務人員進行醫療活動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加強實習生的醫德醫風教育,使實習生深刻領悟到“救死扶傷”的內涵,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意識。在醫德醫風教育過程中,要提出明確的規范要求,讓學生明確醫德醫風的基礎、重點、方向和核心等內容[2]。同時組織實習生觀看先進醫務工作者生平事跡的電影或錄像,討論觀后感,讓學生感受到先進醫務工作者的高尚情操,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3.1.5病歷和處方書寫規范:病歷是處理醫療糾紛的重要法律依據。對實習生進行病歷書寫的培訓,可使實習生掌握病歷書寫的相關要求,明確正確書寫病歷的重要性,加強法律意識,增強責任感,重視及規范病歷書寫。另外通過優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讓學生親眼目睹病例的優劣,對其實習期間的病史書寫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處方書寫質量也具有提高醫療質量的作用。通過對處方書寫規則及注意事項、及品管理條例等相關內容的講解,可普及處方書寫相關知識及管理規定,提高醫療質量。
3.1.6計算機操作培訓:目前,大多數醫院采用電子病例和電子處方。電子病例和電子處方同樣具有法律效應。進行相關操作的培訓,可以使實習生盡快進入到臨床實習醫生的角色,避免將大量的時間消耗在電腦操作上,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醫療診治上,對提高醫學生實習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禮儀培訓:禮儀是醫患雙方贏得尊重和愛戴,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最佳形式[3]。優美的儀態可以給病人以親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痛苦,提高醫療工作質量[4]。通過對實習生的禮儀形象培訓,可讓實習生給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強患者的信任感,給患者以值得信賴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對防止醫療事故或糾紛的發生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3.1.8基本技能的培訓:臨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個醫學實習生必須具備的實踐能力。醫學實習生剛學完相關課程,馬上就進入到臨床實踐工作,大量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無法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另外,由于相關課程較多,大部分的課程在實習前已學完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內容已忘記,在實習前熟悉相關基本技能顯得尤為重要。組織相關臨床經驗豐富,臨床操作基本技能好的臨床醫生進行講解和示范及學員之間的相互練習,可使其較快的將所學知識熟練并用在臨床實踐中。另外,通過組織實習生觀看《臨床操作基本技能》和《體格檢查》等光盤,使實習生更加直觀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規范操作,保證醫療質量。再有,通過臨床模擬訓練中心,使實習生再次在模擬人身上進行相關操作和無菌觀念的訓練,為以后的臨床實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崗位培訓是2005年之前全科醫學培訓的重點工作,能否按期完成此項工作對于進一步推進全科醫學教育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該項培訓仍存在較多問題。
1•1培訓不規范,按照衛生部制定的崗位培訓大綱要求,需完成600~620學時的培訓任務,而目前許多地方的培訓未按此要求進行,培訓學時普遍未達標,有的甚至僅培訓了3天就認為完成了崗位培訓,對于轉變基層醫生觀念、提高臨床水平和服務質量幫助甚微,不能起到由專科醫生向全科醫生轉型的作用。
1•2崗位培訓沒有時間保證和經費保證,許多地方開展全科醫學培訓,一是單位不給時間,二是沒有相應的經費支持?;鶎訂挝黄毡槿藛T緊張,參加培訓的學員只能利用休息日,培訓經費緊張也是十分突出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在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更顯得突出。
1•3使用的培訓教材不統一,在被調查的28個省中僅有12個省使用衛生部規劃教材進行培訓。一些省份使用自編的教材進行培訓,而編寫教材的人員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全科醫學培訓或從事全科醫學工作,因此培訓教材質量沒有保證。
1•4培訓與使用相脫節,一些人經過培訓并不工作在社區,而工作在社區的人又沒有進行過培訓,因此培訓不足和過度培訓并存。在一些地區沒有明確的要求,使工作在社區的醫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一些地區培訓工作開展緩慢,師資嚴重缺乏,基層醫生渴望學習卻找不到培訓項目,也很難得到各類培訓信息,使得這些醫生不能及時得到培訓,即培訓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矛盾。
2規范化培訓規范化培訓即畢業后教育,是實行??漆t師制度的途徑,是今后發展方向。然而由于許多配套政策尚未到位,使得開展此項工作舉步維艱。
2•1規范化培訓試點工作不順利,培訓周期長,參加人員少,積極性不高,短期內很難全面展開,至今沒有較成功的經驗。
2•2沒有與規范化培訓相關的支持政策,如培訓期間的工資待遇問題、職稱問題、培訓結束后的工作崗位問題等均不甚明確。使得不少參加培訓的人存在后顧之憂,嚴重影響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一些地方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和其他??埔幏痘嘤柾谝凰夅t院進行,但待遇、工作安排等都明顯不同,全科醫學培訓學員的待遇沒有保證,原單位的支持力度各異。
2•3沒有經費保證,進入規范化培訓的人員培訓費由誰支付沒有明確的規定。對于個人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因此由個人付費顯然不現實,這也影響了培訓的開展。
3師資問題
各省培訓中心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從調查結果看,100%師資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的僅有6個省,其他省份均有部分師資尚未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有近20%的省份一半以上的師資未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利用這樣的師資開展培訓顯然很難勝任崗位的要求,這也是造成全科醫學培訓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3•1資格認證工作:目前缺乏對全科醫學師資資格認定和管理的措施,亦沒有持證上崗的相關規定,培訓不培訓一個樣,這是造成目前師資隊伍管理混亂、素質不高的根本原因。有些師資既沒有接受過培訓,也沒有從事過全科醫療工作,對社區衛生服務也是一無所知,只是照本宣科,這樣的教師很難保證培訓的質量。沒有合格稱職的全科醫學師資也是造成規范化培訓開展較難的問題之一。
3•2師資的繼續醫學教育問題:目前對師資每年必須接受繼續醫學教育尚未有明確的要求,也缺乏教育途徑,全國全科醫學類的國家級繼續醫學項目屈指可數,使得眾多的全科醫生和師資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存在一定困難,因此使師資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影響。
4職稱問題
全科醫師的職稱系列目前僅開展了主治醫師資格考試,且有許多省份尚未開展,基層許多工作在社區一線的醫師不知道已有全科醫師系列。大多數省份尚未開展全科醫師副高職稱的評審工作,這是造成全科醫師隊伍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5幾點建議
5•1充分發揮國家級和省級培訓中心的作用,加快培養合格的全科醫學師資,加快轉崗培訓的進程,增加培訓項目,滿足培訓需求,力爭完成2005年的培訓目標。
5•2對市級、縣級開展的培訓,省級中心應給予認真的指導,培訓合格由省衛生行政部門或省培訓中心頒發上崗證書,或通過省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資格考試,取得培訓合格證書或上崗證。應盡快制定培訓計劃,實行目標管理,培訓和上崗資格認證同時進行。
5•3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對已取得全科醫師上崗資格的,應規定每年必須參加一定學時的全科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的學習,經考核合格,與工資、職稱晉升掛鉤。
(一)資料來源[2]:為中英城市社區衛生和貧困救助項目(UHPP)部分調查結果。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定性調查包括11組醫務人員專題小組討論(共81人)和22個CHS中心及服務站領導個人深入訪談。定量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調查對象,三市(成都、沈陽、上海)五區共抽取12個中心和12個服務站,采用系統抽樣方法抽取職工,利用所設計的自填式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為培訓現狀與需求等。調查于2001年11月份開始,共發放問卷630份,收回532份,收回率為84•4%。其中有效調查問卷495份,有效率為93•1%。
(二)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對定量資料用FOX-PRO6•0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與分析;定性資料先從錄音磁帶過錄為文本進行整理,通過閱讀過錄文本、編碼、屬性歸類、進行解釋等一系列定性分析步驟,對資料進行解讀。
結果
(一)各類醫務人員接受全科培訓現狀:本次調查的495名CHS職工中,171人為醫生,162人為護理人員,67人為預防保健人員,其他為醫技和管理人員。171名醫生中,接受過全科培訓的占39•8%,中心和服務站醫生的培訓率分別為36•9%、48•8%;成都醫生的培訓率為46•2%,沈陽為26•4%,上海為45•7%。162名護理人員中,接受過全科培訓的占12•3%,中心和服務站培訓率分別為10•5%、20•7%;成都護理人員的培訓率為36•4%,沈陽為29•3%,上海為0•0%。67名預防保健人員,接受過全科培訓的占35•8%,中心和服務站培訓率分別為24•5%、66•7%;成都預防保健人員的培訓率為5•0%、沈陽72•7%、上海28•0%。不同工作類型的醫務人員接受全科培訓的程度不同(經χ2檢驗,P<0•01),醫生和預防保健人員培訓率較高??傮w而言,三市對CHS人員的全科培訓力度不夠。專題小組分析結果發現,醫務人員認為造成培訓力度不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方面條件限制而沒有機會培訓(42人次),主要表現在人員不足導致沒時間培訓和缺乏培訓經費兩個方面。接受過全科培訓的醫務人員,平均接受培訓次數為1•2次,人均培訓天數為134天,中位數為80天,不足3個月的占52•4%。其中醫生人均培訓天數為135天,中位數為90天,不足3個月的占49•2%;護理人員培訓天數不足3個月的占60%;預防保健人員平均培訓天數為105天,中位數為46天,不足3個月的占66•7%。
(二)接受過全科培訓的醫務人員對目前培訓效果的評價。總的看來,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的醫務人員對培訓效果的評價并不高。醫務人員認為目前全科培訓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培訓時間太短(53人次)、缺乏實踐(38人次)、重點不突出(29人次)、課程內容太多(27人次)、形式化氣氛太濃(20人次)、上級部門重視程度不夠(16人次)、學非所用(16人次)、沒有書本與講義(13人次)、培訓速度過快(10人次)及培訓內容缺乏新進展(8人次)。定性訪談資料分析發現,針對于全科醫學培訓中存在的問題,中心及服務站領導與醫務人員所反映的情況基本一致,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時間安排不合理,培訓方式沒有和中心或服務站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造成缺課人數多,培訓達不到應有的效果(15人次);②實習安排不合理,缺乏社區實踐(13人次);③培訓對象不對口,多數培訓對培訓對象沒有要求,往往是臨床醫生、預防保健醫生還有護士都去參加,因所學專業的差異和基礎不同,造成聽課效果差別大,培訓效果差(13人次);④全科醫生的培訓時間太短,達不到培訓效果,形式化氣氛太濃(10人次);⑤培訓缺乏針對性(9人次);⑥培訓費用高,中心或服務站負擔重,影響培訓積極性(6人次)等。
(三)培訓需求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見表2。把醫務人員培訓需求意愿(有較高培訓需求意愿定義為1,無較高意愿定義為0)作為因變量,把所在城市及地區、機構、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類型、技能勝任程度、是否接受過全科培訓等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其中分類變量均設為虛擬變量引入回歸方程,結果見表3。模型表明,不同城市醫務人員對全科培訓需求意愿存在差別(各城市有較高培訓需求意愿的醫務人員所占比例依次為:成都91•4%,沈陽87•9%,上海66•3%);年齡這一變量的偏回歸系數為負數,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培訓需求意愿有降低的趨勢(各年齡段有較高培訓需求意愿的醫務人員所占比例依次為:<30歲為84•8%,30~39歲為81•4%,40~49歲為72•5%,50~59歲為63•3%);是否接受過全科培訓(1是,2否)這一變量的偏回歸系數為負數,說明接受過全科培訓對職工的培訓需求意愿有正效應。單獨對影響醫生全科培訓需求意愿的因素進行非條件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所在城市、年齡、是否接受過全科培訓等是主要影響因素。
(四)醫務人員對全科培訓知識的需求評估:通過各類醫務人員對全科醫學中部分科目(本次共調查了21項科目)熟悉程度(1~5分評分)的自我評價發現,目前醫生對內科和臨床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較高;對外科、慢性病處理、診斷、急診處理和健康教育也較為熟悉;但對精神保健、衛生統計及社會醫學等知識熟悉程度較低。內科、臨床基礎、外科、健康教育是護理人員較熟悉的領域;預防保健人員對各科的熟悉程度均較低。各類醫務人員對全科醫學中部分科目培訓的必要性(1~3分評分)評價結果發現,醫生對內科、外科、心理學、急診處理、診斷、臨床基礎、康復技能、老年保健等知識培訓需求較高;護理人員對心理學、內科、臨床基礎、急診處理、健康教育、外科、兒科、交流技能、康復技能與老年保健有較高的培訓需求;預防保健人員對預防醫學、婦幼保健、心理學、傳染病處理等培訓需求相對較高。
(五)醫務人員對全科培訓的認知和建議:1.對全科培訓的認知:訪談中的大多數醫務人員認為很有必要進行培訓,認為:①培訓能彌補技能的不足(36人次);②培訓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質和醫療質量(31人次);③培訓有利于所掌握知識的更新(27人次);④開展CHS需要培訓全科醫學知識(9人次)。從醫務人員對培訓的認知來看,主要是從知識、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質方面考慮,很少有醫務人員能提升到針對中心及服務站服務功能的轉變、服務模式的變化而引發的對知識、技能要求的變化這一高度上來認識。2.對培訓方式的建議:針對目前的全科培訓現狀,多數中心及服務站領導認為,醫務人員的全科培訓應結合實際情況,以分批進行、半脫產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時間、進行系統化培訓為好,在培訓方法中應增加一些案例討論。
討論
(一)總體而言,三城市對CHS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不夠。三市五區所調查的醫生,接受過全科培訓的比例均不足50%。也就是說,目前從事CHS工作的醫生尚有一半以上未接受全科培訓。在2000年12月29日衛生部下發的城市CHS機構設置原則等3個文件的通知中,針對于人員配備指出,在全科醫師資格認可制度尚未普遍實施的情況下,暫由經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師承擔,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須接受全科醫學及社區護理等知識的培訓。按照這個標準,目前所調查的中心及服務站基本達不到這個要求,特別是由區級或地段醫院轉型的中心,對各類醫務人員的培訓比例均不高。全科知識熟悉程度與需求評價調查發現,醫生的知識面窄,提供綜合有一定的難度,對培訓知識的需求以臨床培訓需求為主。預防保健人員對各科的熟悉程度較低,反映出預防保健人員知識面窄、知識掌握程度低、專業不明顯的特點。由此可見,以目前CHS醫務人員的素質水平,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綜合性的CHS是不現實的。醫務人員全科醫學專業素質不高,已成為制約CHS發展的關鍵問題。因此,要加快我國CHS的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突破發展過程中人員素質較低的瓶頸問題。
(二)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強化對CHS人員的培訓,提高人員素質。要突破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問題及相關人員的觀念問題[3,4],充分利用CHS職工有較高的培訓意愿,加大培訓力度。對CHS全科醫學的培訓應從系統的觀點出發,進行綜合考慮。
1.建立畢業后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教育體系。目前我國醫學高等院校實行的是通科教育,不應再有全科本科教育,而應從通科教育的流程再造入手,發展全科醫學畢業后教育,這是從長遠考慮,也是解決CHS醫務人員專業素質低的根本途徑。近期應在部分重點醫學院校進行試點,借鑒國外培養全科醫生、護士的模式,爭取近幾年內在培養模式、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教材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逐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規范化全科醫學培訓體系[5]。
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來到,高考時與的擦肩而過也成為了心中的遺憾。這次有幸作為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名實習生來到首都,來到海淀醫院,迎來為期一年的本科實習階段的學習,我感到非常榮幸!
雖說離開家上學也有3年多了,但初到,心情激動的同時還是有著些許忐忑與擔憂,擔心自己能否很好地融入新的環境,能否順利度過自己的實習生活。但從下火車的那一刻起,海淀醫院醫教科馬向濤主任和黃彥老師細致周到的安排與關懷讓我很快打消了疑慮。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輕松愉快的工作心態,求真務實的工作理念,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為初來乍到的我上了生動的第一課,也讓我對自己在海淀醫院未來一年的實習生活充滿了信心。
崗前培訓是一名臨床醫學實習生走上實習崗位的必經之路。在為期2天的崗前培訓中,我們對海淀醫院的歷史沿革,組織結構,科室設置等相關信息進行了學習與了解,對常見的問題如相關醫療法規、規章制度、醫療質量、醫患關系、安全保衛等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對進入臨床實習前如病歷書寫、院內感染,傳染病防治等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從海淀醫院李院長,醫務處李主任以及馬主任、汪老師、董老師等幾位領導、老師每一堂耐心的授課中,我們感受到醫院從領導到各級科室老師對我們的重視,同時他們也對我們實習生提出了希望與要求,在今后的實習中,我一定會謹記各位老師的教導,努力爭取在實習階段取得優異成績,順利完成學業。
論文摘要:分析了醫院圖書館在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教學與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點介紹了池京大學第一醫院圖書館開展循證醫學資源利用教學的實踐和特點。
循證醫學(Evidence一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循證醫學要求醫務人員由以理論為基礎加經驗的醫學模式向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模式轉變,通過嚴格的檢索、挑選和評價文獻來回答臨床醫護人員提出的問題。使臨床醫療人員認識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幫助并指導臨床醫療人員檢索并利用循證醫學資源,是醫院圖書館員的職責所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圖書館針對臨床開展了一系列的循證醫學資源的教學與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醫院圖書館在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教學與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國外臨床教學醫院的圖書館員較早認識到了圖書館在醫院開展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教學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在美國的醫院圖書館中開展了基于醫院臨床的圖書館服務。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醫療健康系統中,學科館員通過參加臨床查房,開展針對臨床實踐中的循證醫學臨床研究證據的查找,指導臨床醫師利用循證醫學資源川;在田納西州大學醫學中心的臨床教學醫院中,圖書館在指導臨床醫師及實習醫師學習利用循證醫學相關資源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內已開始認識到了醫院圖書館在循證醫學中的作用,通過收集、檢索多種循證醫學資源,將最佳的臨床研究證據傳遞給臨床醫師等。
從國內外對醫院圖書館在循證醫學實踐中的作用的探討可以看到,醫院圖書館員除了幫助臨床醫療專業人員查找循證醫學資源外,應讓臨床醫療人員體會到循證醫學資源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覺、主動、正確地查找與利用循證醫學資源,這就需要對臨床醫療人員開展相關循證醫學資源的教學與培訓。因此,該院圖書館組織臨床學科館員,開展了針對臨床的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教學與培訓工作。
2開展循證醫學資源利用教學的特色
2.1由臨床學科館員擔任相關的教學工作學科館員制度是以學科為基礎的對口服務模式,是圖書館為開展深層次的學科咨詢而采取的最新服務措施。為更好地開展循證醫學資源的教學,一方面圖書館組織有醫學背景的圖書館員作為臨床學科館員深人到臨床科室開辦循證醫學資源的講座及培訓等,根據臨床科室的時間、不同層次的需求,結合科室的相關臨床病例,講授在臨床實踐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運用循證醫學資源,開展與臨床結合的循證醫學資源的培訓。另一方面由各個科室選出1一3名臨床醫師擔任科室兼職學科館員,對這些來自不同科室的兼職學科館員進行包括循證醫學資源在內的常用生物醫學資源檢索等技能培訓,解決各自科室經常遇到的相關問題。至今,該院圖書館的臨床學科館員先后開展了近40次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培訓。通過這些講座,臨床醫師進一步體會到利用循證醫學資源的重要性,并積極與圖書館配合,查找臨床研究證據,開展循證醫學實踐。在開展循證醫學資源利用教學與培訓中學科館員與臨床科室的聯系進一步加強。
2.2不斷豐富循證醫學資源利用教學與培訓內容并進行科學組織除了網絡上大量的免費循證醫學資源外,該院還購買了一系列專門的循證醫學數據庫。循證醫學資源的不斷豐富為臨床醫療專業人員提供了便利,但也對臨床醫療人員了解和利用循證醫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該館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網絡循證醫學資源導航系統并指導臨床醫師使用。目前,因特網上與循證醫學有關的網站已有5000多個,這些網站的內容新穎,且有很多是免費。為了便于臨床醫師使用,該館將常用的幾十種循證醫學網絡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并做成網絡循證醫學資源導航系統,放在圖書館主頁上,供臨床醫療人員檢索利用。
2.2.2指導臨床醫師利用循證醫學數據庫。該院先后購置了專門的循證醫學數據庫,如美國臨床醫學事實型數據庫(MICROMEDEXHealthcareSeries),循證醫學評論數據庫(EBMReviews)、臨床實證全文數據庫(ClinicalEvidence),MDConsult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許多臨床醫師卻未曾接觸過。圖書館臨床學科館員結合不同科室的特點,將這些數據庫介紹給臨床醫師并輔導他們使用。
2.2.3指導臨床醫師利用其他生物醫學數據庫查找臨床研究證據。除了專門的循證醫學數據庫外,從常用生物醫學數據庫如CBMdisc,MEDLINE,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臨床研究證據。特別是當從專門的循證醫學數據庫中檢索不到相關的循證醫學證據或臨床醫師想更多了解相關臨床研究證據時,可以考慮利用這些數據庫。將利用這些常用的數據庫檢索循證醫學證據的方法介紹給臨床醫師,指導他們查找臨床研究證據。如介紹如何從CBM-disc,MEDLINE等數據庫中檢索系統綜述、實踐指南、隨機對照試驗、對照臨床試驗、有關診斷、治療、病因、預后等循證醫學證據。
2.3多種教學形式并重為更好地為臨床服務,指導臨床醫師利用循證醫學資源,該院圖書館根據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圍內開展講座,深人臨床科室教學,舉辦臨床醫師短期培訓班及面向臨床醫師的個性化咨詢輔導等多種教學與培訓形式。
2.3.1開展全院范圍內的循證醫學資源講座。圖書館定期舉辦全院生物醫學資源的相關講座,通過講座對全院醫師進行循證醫學資源檢索與利用的宣傳及培訓。這種形式相對比較固定,參加人數較多。
2.3.2深人臨床科室開展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教學。這是最為靈活,也是應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該館已經25次到臨床科室講課。因為不同臨床科室有各自的專業需求及時間安排,該館根據不同科室的時間科學安排講課時間和教學重點。在介紹循證醫學資源當中,結合不同臨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讓臨床醫師親身體驗通過查找循證醫學證據來指導臨床決策的制定。這樣教學形式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隨時進行互動交流,既讓臨床醫師認識到了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又調動了臨床醫師學習利用循證醫學資源的積極性。
2.3.3針對臨床醫師(含進修醫師)舉辦短期培訓班。該院臨床醫師較多,每年進修的醫師也較多,他們大多對生物醫學資源非常感興趣,該館每年分別為本院醫師及進修醫師舉辦4期生物醫學資源檢索與利用的培訓。針對參加短期學習班的臨床醫師,有重點地介紹循證醫學相關資源。如進修醫師大多來自基層醫院,當地數據庫資源較少,因此以介紹網絡循證醫學資源導航系統中的免費循證醫學資源為主,以便進修醫師返回基層醫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網絡條件查找免費循證醫學資源。新晨
2.3.4開展面向臨床醫師的個性化咨詢輔導。循證醫學資源的檢索與利用要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僅靠課堂教學與培訓是不夠的。因此該館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臨床醫師提出的具體問題,開展面向臨床醫師的個性化咨詢輔導。如臨床醫師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證臨床證據,該館會根據其要求,直接指導臨床醫師先利用專門的循證醫學數據庫進行檢索,如果對檢出結果不滿意,再對CBMdisc,MEDLINE,PubMed等進行檢索,通過主題詞、自由詞檢索該主題內容,然后結合循證醫學篩選臨床研究證據的標準,制定進一步的檢索策略進行組配,并根據檢索出的文獻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制定出完善的檢索策略,查找出相關的臨床研究證據,使臨床醫師在臨床實踐中進一步學習掌握檢索和利用循證醫學資源。
3在臨床循證醫學資源利用的教學與培訓中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起步較晚、水平低、缺少經驗。因此,結合實際、綜合考慮、科學安排、不斷實踐、逐步完善是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原則,使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體系盡快走上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1•1培訓計劃。
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計劃取決于教育培訓所采取的模式。國外全科醫生教育培養模式有3種:高等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以及繼續醫學教育[1]。從美國、英國全科醫生培養情況來看,主要是畢業后教育,即學生經過5年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習畢業后,再經過2~3年左右的全科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經考試合格后,再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全科醫生工作。北歐芬蘭對全科醫生的教育培養,除了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外,還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學歷教育[2]。我國的情況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醫療制度的改革,社區和基層衛生組織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醫生。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以及管理體制、培訓經費、職稱和待遇等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主要開展的是全科醫師規范化教育和崗位培訓。而崗位培訓是現階段的重點[3]。由于在崗培訓的時間短,這給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計劃的安排帶來一定難度。本文認為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計劃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有一定的總學時數,以保證教育培訓的質量。(2)開設的培訓課目應避免與醫學院校原有的課程相重復。應包括一些新的課程如社會醫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心理咨詢、行為醫學、臨終關懷學、醫患溝通學和相關的人文學科等。(3)根據我國社區居民的實際健康需求,適當增加部分課程的學時數。從近日上海市對某社區居民的調查顯示:社區居民就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看中醫(含中西醫結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醫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占58•5%;認為中醫藥有必要融入社區衛生服務的占人口總數的2•9%。因此,為了使醫務人員受訓后能較為熟練地運用中醫學為社區的居民診病治病,中醫學應適當增加教學時數。此外還應增加老年醫學、心理咨詢、康復醫學、生物全息診療學及臨終關懷學等課程學時數。(4)應安排社區實習,時間為8~10周。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我國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走學校專業的規范教育、畢業后教育以及在職繼續教育的三結合培訓道路,以滿足全科醫學多層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訓教材。
教材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最基本要素。全科醫學的教育培訓教材編寫應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全科醫學培訓教材,除了預防醫學、社區保健和康復醫學教材外,還要根據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區居民的具體健康需求,增設一系列相關課程如社區衛生管理學、社區衛生經濟學、醫學倫理學、心理咨詢、計劃生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電子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等,根據這樣的課程編寫合適的教材。(2)實用性原則。教學是為實踐服務的,教學的內容應該貼近實際,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編寫時一定要注意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3)發展的原則。隨著社會不斷豐富,教材編寫應及時反應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適當的原則。由于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時間較短,因此,在教材編寫時,內容要精選,字數不易太多。(5)綜合平衡原則。全科醫學的培訓教材要考慮到綜合平衡,不能重臨床而輕預防、保健、康復,反之,也不能重預防、保健、康復而輕臨床。(6)注重培養能力的原則。全科醫學的培訓教材不僅要使受訓的醫務人員掌握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的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其一定的臨床技能以及與病人溝通、協調的技巧,使其培訓后盡快地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目前我國已出版了幾套全科醫學培訓教材,如衛生部組織編寫的“全科醫師培訓規劃系列教材”、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持編寫的“全科醫學系列教材”,但這些教材的系統性和實用性還有待改進。
1•3培訓基地。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剛起步,由于人員、資金及政策配套等問題,其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目前,全國有178個城市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4],但存在數量不足,服務質量不高,功能單一的問題,滿足不了社區居民多層次的健康需要。這不僅給全科醫學培訓實習帶來了困難,影響全科醫學的教學實踐,而且會影響受訓醫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加快全科醫學的培訓基地建設是各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培訓中心的當務之急。目前,從我省已申報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醫學院校情況看,大多都沒有建立自己穩定、規范的見習點和實習點。本文認為可分兩步去解決:首先在經濟發達地區選擇一些較為規范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見習和實習基地。與此同時,學??膳c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資新建或改建幾個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保證見習與實習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應規定一些硬性指標。如人員素質要求及配比、營業面積(工作環境)、硬件設施(如計算機、機器設備等)、服務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等。
1•4師資培養。
全科醫學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影響教學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由于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培訓開展較晚,全科醫學的教師隊伍嚴重缺乏,而且理論和臨床實踐水平偏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科教師隊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缺乏系統的全科醫學理論知識。目前我國全科醫學的專業教師,大多數來自預防醫學專業或臨床醫學的專業教師。這些教師大多數既沒有受過全科醫學的理論培訓,又缺乏社區衛生的實踐經驗。這樣就很難保證對全科醫學和社區衛生服務有一個正確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衛生廳對省內全科醫學培訓院校進行了考核,并對承擔《全科醫學總論》的教師進行了資格認定,這對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2)缺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床實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的遲緩以及全科醫學教師“半路出家”的經歷所限,使得全科醫學教師的臨床經驗先天不足。
(3)缺乏必要的現代電腦網絡化教學知識。因此,就目前的狀況本文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對全科醫學的教師進行上崗培訓,幫助其建立全面、正確的全科醫學觀。其次,組織、安排全科醫學教師定期參加社區的衛生服務實踐。全科醫學主干課的教師必須深入社區,不能紙上談兵,否則就很難向學生傳達全面準確的全科醫學思想。加強全科醫學培訓教師的社區衛生服務實踐,是培養和提高其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三是經常開展學術交流。四是加快全科醫學專業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五是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對從事全科醫學主干課的培訓教師進行一些必要的考核及職稱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