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3:32
序論:在您撰寫抗震理念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建筑設計,抗震設計,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建筑設計中的抗震設計,關乎民生,關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對房屋建筑實施結構設計,主要涉及對建筑高度,承載力,總體結構,各個部件的性能規劃等一系列的因素,要求通過對各個構件和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既實現滿足居民生活生產保障安全的需要,又具有值得欣賞的美學價值。增強房建結構的抗震設計,必須綜合考慮地基,房屋的結構體系選擇,綜合布局等多方面建設因素,是一項及其專業,嚴謹,復雜的高技術工作。
二.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的作用和關系分析
建筑設計對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礎作用。建筑的結構設計難以對建筑設計有很大的改動,建筑設計已經初步形成了,建筑結構就必須按照原則服從建筑設計的要求。設計師在建筑方案能夠全面的考慮到抗震設計的要求,那么結構設計人員按照建筑方案對結構部件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保證建筑結構質量與結構剛度均勻分布,結構受力和結構變形共同協調,提高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載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沒有考慮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給結構抗震設計帶來更大的難題,建筑布局設計限制結構抗震布局設計。為了進一步提高結構部件抗震承載能力,就必須增大結構構件的截面面積,這樣又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所以,在建筑抗震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單位要對建筑體型設計、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屋頂建筑抗震設計等問題加以關注。
三.我建筑抗震設計的現狀
在建筑抗震設計領域,雖然我國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而言,發展緩慢,尤其是在抗震設計上,沒有能夠正確的處理好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的關系,雖然引進了一些西方歐美抗震設計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國實際的理論技術創新。很大方面存在著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抗震設計中缺乏科學規范的理論指導,缺乏實際經驗的積累;我國對地質地震的認識尚不夠完善,對地震的成因,預測,防治研究不夠深入,地震防治規范不夠科學。因此,在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候,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或依據的是不完善的理論。因此,難以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完美融合防震設計理念。
2.建筑抗震設計中,設計立足于固定參數,而忽視了實際情況,設計完全依據“計算設計”完成。而且將一定的地震或力學參數做出固定的規范,比如,在我國地震設計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級系數統一規定為2.81,將小震賦予固定統計意義。而小震多用于結構設計中,結構截面承載能力設計和變形的檢驗計算,需要依據一定的實際情況而行的。
3.設計中,沒有能夠深入研究地震對建筑結構破壞的層次和順序,難以做到重視主體的設計而兼顧細節問題。沒有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的運用抗震設計準則。
四,我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標準
1.我國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辯證靈活運用其中抗震設計原則,嚴格執行設計施工標準,借鑒其中經驗,結合房建本地實際,科學設計。
2.要堅持實施多級防震措施。傳統房建結構多采取的是三級設防措施,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的時期,房建結構必須是采取的多級設防模式,保護建筑主體抗震能力,減輕經濟損失,使得建筑抗震中更加安全。
3.將概念設計理論和基于性能的設計理論相結合。結合建筑結構設計施工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做出科學嚴謹勘探,掌握第一手資料,綜合分析考慮,做出最優勢的戰略設計組合。
五.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幾個主要設計問題
1.建筑體型設計問題
建筑體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狀和立體的空問形狀的設計。在建筑體型的設計中,應盡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間的形狀簡潔、規則,在平面形狀上,矩形、圓形、方形等對抗震來說,都是較好的體型。盡可能少做外凸和內凹的體型,盡量避免不對稱的側翼和過長的側翼,在體型布置上使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比較均勻地分布,避免產生因體型不對稱導致質量與剛度不對稱而引起建筑物在抗震時發生扭轉反應。在建筑設計中,為了建筑立面美觀和藝術上的創意,復雜的建筑體型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在設計時一定要把建筑藝術、建筑使用功能同結構抗震安全很好地結合起來。
2.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同時它與建筑抗震關系很大,因此從概念上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建筑平面設計上要盡可能做到使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均勻,對稱協調,避免突變,防止產生扭轉效應。在墻體布置上要均勻對稱;在抗震墻(剪力墻)布置上盡量與結構抗震要求相結合;對剛度很大的樓、電梯井簡要居中布置,避免偏心扭轉地震效應。在建筑平面布置的總體設計上要盡可能為結構抗側力構件的合理布置創造條件,使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與建筑結構抗震要求融合成一體,充分發揮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中的基礎作用。
3.建筑豎向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的豎向布置設計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沿高度(沿樓層)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設計上。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中,無論單層和多層都存在此類問題。在建筑設計中,盡可能使建筑物沿豎向的剛度分布比較接近,應特別重視使剪力墻布置比較均勻并使其能沿豎向貫通到建筑底部,不應中斷或不到底;盡量避免某一樓層剛度過??;盡量避免產生
4.屋頂建筑抗震設計問題
設計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時,屋頂建筑抗震設計也是整個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幾十年來,從多數高層建筑抗震設計評定結果看,屋頂建筑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屋頂設計較高或者設計過重。屋頂設計較高或者設計過重,無形當中加大了屋頂建筑變形,而且地震作用也加大了,尤其對自身和屋頂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時屋頂建筑的重心和屋頂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屋頂的抗側力墻和屋頂之下的抗側力強出現間斷,在地震發生時,帶來的地震扭轉作用也會更嚴重,對抗震更不利。所以,進行屋頂建筑設計過程中時,應該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頂建筑的高度。選用強度較高、輕質、剛度均勻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傳遞不受阻礙;屋頂重心和屋頂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屋頂建筑非常高,屋頂建筑就必須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讓屋頂建筑地震作用和突變降低到最小,盡量避免發生扭轉效應。
六.結束語
建筑行業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建筑抗震設計,設計,提高抗震能力,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要求。因此實施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科學處理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的關系。建筑設計是整個建筑抗震設計的重要環節,二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共同為提高建筑整體抗震性能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進行建筑的抗震設計時候,必須要將建筑的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綜合協調起來,實現二者的配合,共同為建筑整體的抗震設計發揮出更強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蔣山 淺談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期刊論文] 《中國房地產業》 -2011年10期
[2] 陸偉權 淺析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14期
[3] 曾銳 重視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會議論文] 2003 - 中國鐵道學會鐵路房建管理會議
[4] 程宇 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分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年36期
[5] 李建平 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期刊論文] 《安徽建筑》 -2004年5期
[6] 宮玲君 論抗震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意義與策略 [期刊論文] 《科技風》 -2009年16期
關鍵詞:工建筑工程;抗震結構;設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showing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ren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facilitie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to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earthquak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civil engineering seismic analysis focus on the simple exposition,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work projects; seismic structur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0引言
由于我國處于地殼運動中的兩條地震帶上,導致我國相關城市經常會遭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幾次地震中足以看出,因建筑物倒坍、傾斜等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占到了整體災害損失80%左右,因此,加強對建筑工程抗震結構施工,從而提高建筑項目的穩定性能已刻不容緩。
加強對建筑工程的抗震結構建設,首先需要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結構分析工作,以使其在建設施工過程中抗震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起初的設計分析工作尤為關鍵。當然,在對建筑工程進行抗震結構設計時,應充分對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考慮,使其整體概念符合設計施工的標準規范。簡言之,抗震結構概念設計是指在特定的建筑空間及地理條件下,通過整體概念對結構的總體方案進行分析,依據結構總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結構破壞機理、震害、試驗現象和工程經驗所獲得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從整體的角度來確定建筑結構的總體布置和抗震細部構造措施的宏觀控制。概念設計受到國內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視,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1概念設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結構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先進計算理論,加強計算機的應用,加快新型高強、輕質、環保建材的研究與開發,使建筑結構設計更加安全、適用、可靠、經濟已成為當務之急。而且針對建筑結構設計的現狀,提倡采用概念設計思想來促進結構工程師的創造性,推動結構設計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共同的努力,而推廣概念設計思想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分析如下:
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以下稱新抗震規范)
以可靠度理論為基礎,吸收了延性設計的思想。但對于一些具體問題,例如“中震可修”的設防目標等,規定相當模糊。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規范,應該把規范作為一種指南和參考,并在實際工程應用中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對整體結構體系與各基本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有透徹的認識,把概念設計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結構設計很簡單,只需遵循規范和手冊,等建筑師完成建筑設計后,使用計算機就可以完成結構設計。但這不能充分地運用結構設計者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會與建筑設計方案產生分歧和矛盾。所以我們應考慮在結構設計中如何運用概念設計,比如結構的抗風設計與抗震設計,抗震設計要求能消減外荷載,吸收或轉換震動的能量;而抗風設計則要求結構在風的作用下動力效應較小,剛度較大。這一矛盾必然影響結構體系的抗風和抗震性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需要合理的概念設計與延性構造措施來加以保證。
1.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過程是不能借助計算機來實現的,這就需要結構工程師綜合運用結構概念,選擇最為可靠、經濟的結構方案。為此,需要工程師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設計理念,深入了解各類結構的性能,并能有意識地、靈活地運用它們。運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設計方案階段迅速、有效地對結構體系進行構思、比較與選擇。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準確,避免后期設計階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瑣運算,具有較好的經濟可靠性能。同時,這也是判斷計算機內力分析輸出數據可靠與否的主要依據。美國一些著名學者和專家曾說過:“誤用計算機造成結構破壞而引起災難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庇嬎丬浖倪x擇和使用不當,也會造成結構設計的不合理,甚至影響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應用概念設計的思想,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1.3新抗震規范提出了在建筑物內設置地震反應觀測系統的要求,并提出了結構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的抗震概念。所以在結構概念設計中還應該注意結構與場地的共振問題。例如在唐山地震時,天津塘沽地區的7-10層框架結構房屋破壞嚴重,而3-5層的磚混結構住宅卻只有輕微損壞。后來經調查發現,框架房屋的自振周期和場地的卓越周期一致導致共振,而3-5層磚混住宅的自振周期遠低于場地的卓越周期,因此破壞較輕。
1.4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存在著許多模糊而且不確定的因素。例如地震作用是一種隨機性很強而且循環往復的荷載,建筑物的地震破壞機理又十分復雜,要準確計算或預測建筑物所遭遇的地震特性和參數,還難以做到。風荷載的脈動性與渦流作用情況也是如此。因為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難以確定,所以適用、安全、經濟的結構體系必須注重概念設計。
2概念設計的理解及應用
結構抗震設計的目的是使結構在強度、剛度、延性以及節能等方面取得最佳,從而滿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在當前的科技水平和經濟條件下,為了保證結構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概念設計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場地條件和場地土的穩定性,建立結構計算模型,抗震結構體系的選取,材料效用,風作用、溫度作用以及結構的空間作用等。
2.1現行抗震計算模型的理解和應用
新抗震規范規定:一般情況下,應允許在建筑結構的2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水平地震作用并進行抗震驗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應由該方向抗側力構件承擔。而實際結構難以實現強柱弱梁的主要原因則是計算模型問題。即:僅僅對相互正交的2個主軸方向進行內力分析和強度設計,不能真實反映結構的空間作用。所以,應用概念設計的原理,結合大量震害和試驗研究成果,所得出的結論是:構件的最不利受力狀態隨著構件和地震作用方向而變化。當地震作用方向與結構主軸方向一致時,梁處于最不利受力狀態;當地震作用與結構的主軸方向呈45度時,大多數柱處于最不利受力狀態。
2.2結構薄弱部位抗震構造措施的理解和應用
結構薄弱部位的處理,如建筑平面外墻轉角處的轉角窗,限制了角部結構豎向抗側力構件的設置,如果采用概念設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2豎向構件間應設厚板、暗梁等可靠拉結。再如,由于節點部位的重要性,所以引入抗裂性的概念,以此來比較梁、柱節點偏心所引起的節點性能的變化。建議在地震區,不宜采取梁柱偏心過大的節點形式,而且構件節點的承載力不應低于其連接構件的承載力。
3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前景展望
結構抗震體系由傳統的以“硬抗”為主的抗震體系向以“柔抗”為主的結構減震控制體系發展。結構減震體系采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新概念,它通過調整結構動力特性、隔震、減能或控制來達到抗震的目的,在未來的工民建中結構抗震的思路將向著減輕危害的方向發展。
4總結
經過多年的抗震探索和研究,設計中引入了概念設計的設計新理念。這種設計理念從宏觀角度對建筑抗震結構進行設計,在某些方面彌補了以往設計思路對抗震結構思考的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工民建結構抗震設計開辟了新路。
參考文獻:
[1] 楊星;;地下室結構的分析與設計探討[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三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關鍵詞】樓梯;建筑抗震;剛度;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7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樓梯是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疏散工具,在抗震防災中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所以樓梯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樓梯設計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建筑的抗震能力。從地震被損壞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來看,其中一個特點是樓梯構件的破壞,影響了逃生通道安全,造成人員傷亡。根據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的相關報告,樓梯對結構安全以及疏散時人身安全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們有必要認真研讀規范的有關要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認真對待抗震設計時的樓梯設計。
二.抗震設計樓梯參與結構計算的重要性
現代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需求要求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抗震設計樓梯參與結構計算工作的重要性。以抗震樓梯設計對建筑物主體結構抗震性能的促進作用促進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升。建筑工程設計單位應根據現代建筑工程設計過程中樓梯設計對建筑物主體工程的影響強化抗震設計樓梯參與結構計算工作,實現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促進現代建筑工程設計目標的達成
在現代建筑工程的設計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所具有的優勢使得其在現代建筑工程的設計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樓梯能夠對樓梯間結構起到斜撐作用,增加主體結構的剛度。在傳統的結構設計中,由于計算方式與設計理論的限制使得樓梯及樓梯間不參與整體結構的計算。隨著現代建筑設計理論的日趨成熟以及建筑物抗震等級要求的不斷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樓梯設計參與整體結構計算已經納入相關規范要求。在抗震樓梯與樓梯間增加剛度的同時,還應與水平隔板、樓蓋板等做好鏈接,以此形成整體、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汶川地震震后調查中,樓梯梯段板斷裂的情況非常普遍,嚴重影響了震后的自救與救災。而且,樓梯系統的斷裂也造成了對主體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造成了余震中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下降。
三.樓梯和結構主體
樓梯對主體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樓梯對豎向構件的影響以及樓梯自身的傳力。由于樓梯傳力,豎向構件往往會出現短柱或錯層。而樓梯本身傳力需得到保障,從而實現疏散功能。
理論研究以及一些震害調查表明,樓梯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大小,主要取決于樓梯與主體結構的相對剛度比。主體結構整體剛度越大,比如抗震墻結構,框架一抗震墻結構,由于結構主體自身的剛度很大,整體性能好,樓梯剛度對于主體而言相對很小,那么它對主體影響就很小,有時可以忽略不計;而當采用框架結構,裝配式結構,特別是砌體結構的時候,樓梯對其主體的影響就不容小視了,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基本是處于彈性工作狀態,填充墻、砌體承重墻沒有開裂或者開裂程度不高,剛度尚未退化,樓梯剛度在主體結構中依舊可以認為不大,而在超出設防烈度及罕遇地震的時候,結構一般進入彈塑性狀態,墻體開裂,剛度驟然降低,樓梯剛度在主體剛度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加增大,現澆梯板可視為剛性樓板,承擔傳遞水平地震作用的重任,從而導致樓梯梯板拉裂,樓梯間短柱破壞,最終導致主體破壞甚至坍塌。
經過工程實例對比發現,樓梯構件是否參與結構整體計算,不僅影響地震作用效應的計算結果,也可能由于改變恒載、活載的傳遞途徑而對相關構件計算產生影響。
對比發現當其他區域荷載小于樓梯間時,不考慮樓梯影響計算結果顯示位移比較大,考慮樓梯剛度后剛心與質心的重合程度有所改善,位移比有所減小。
結合條文說明,規范允許根據不同的具體結構,判斷樓梯構件對整體的可能影響很大或不大,然后區別對待,并不要求一律參與整體結構的計算,但樓梯構件自身應計算抗震?,F行規范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梯間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可歸納為:是否參與整體抗震計算,視情況而定;樓梯構件應進行抗震設計計算;加強樓梯間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拉結。
由于地震動的不確定性、地震的破壞作用、結構地震破壞機理的復雜性,以及結構計算模型的各種假定與實際情況的差異,.目前,依據所規定的地震作用進行結構抗震驗算,不論計算理論和工具如何發展,計算怎樣嚴格,計算的結果還是比較粗略,過分地追求數值上的精確是不必要的。然而,從工程的震害看,這樣的抗震驗算是有成效的,不可輕視。
四.樓梯抗震設計的幾點建議
考慮樓梯對主體結構的影響時,應根據主體結構與樓梯的側向剛度大小,采取相應的設計措施:
1.樓梯采用現澆式或者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不應采用裝配式結構。
2.對框架結構,砌體結構及其他整體性不好的結構,結構計算中應注意考慮樓梯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和主體結構對樓梯的影響,采用包絡設計的方法?;诂F行規范,在對結構進行規則性判斷和位移計算時,可不計樓梯的影響。而構件設計則需要考慮樓梯的作用,按計入和不計人樓梯分兩種情況進行設計。
3.對主體結構剛度很大,整體性較好的結構,如抗震墻結構、框架一抗震墻結構等,一般不考慮樓梯的影響,不過在結構平面布置時,應重視樓梯間周圍的豎向構件,類似于電梯井,盡量使抗震墻位置合理,這樣,既可以使樓梯對主體結構的影響減小,同時也保護了樓梯構件。
4.需特別注意設置樓梯形成的框架短柱或錯層柱,柱箍筋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箍筋應全高加密,宜按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配置。
5.樓梯處梁上立柱時,柱子截面一般都很難做大,但該柱也應按照框架柱要求設計,保證其截面面積不小于300mmX300mm,柱最小邊長不應小于200mm,并相應增加另一邊高度?!暝谝酝脑O計中,當底層無地下室時,樓梯直接支撐在孤立的樓梯梁上,而根據震害調查發現,此做法不妥,地震時樓梯板吸收的水平地震作用在樓梯梁處的水平傳力路徑中斷,孤立的樓梯梁很難擔當由梯板傳遞的水平推力,梯板邊緣的梁截面處往往開裂甚至破環,設計中應盡量避免。
五.結束語
樓梯是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疏散工具,在抗震防災中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從地震被損壞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來看,其中一個特點是樓梯構件的破壞,影響了逃生通道安全,造成人員傷亡,所以建筑樓梯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綜上所述,不管是對規范理解出發,還是結合工程實際,樓梯設計對建筑抗震的影響應當被廣大設計師高度重視。目前來看,各種軟件的樓梯參與建筑抗震計算情況并不夠理想,不能過分依賴。設計可在比較合理的基礎上利用計算軟件,不拘泥于細節,不追求過高的計算精度,強調按概念設計進行各種調整。讓樓梯參與建筑抗震計算和加強抗震措施,使得樓梯對建筑抗震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而讓建筑結構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
[1]嚴微 不同樓梯在地震下的反應分析[學位論文], 2010 - 太原理工大學:結構工程
淺談樓梯設計對建筑抗震的影響
[2]喬銳 [期刊論文]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年7期
[3]孫燁SUN Ye樓梯剛度對震區塔式建筑抗震設計的影響分析 [期刊論文] 《浙江建筑》 -2009年9期
[4]吳波 樓梯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及地震作用下對主體結構的影響 [學位論文], 2009 - 西南交通大學:結構工程
[5]王亞勇 戴國瑩WANG YayongDAI Guoying《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發展沿革和最新修訂[期刊論文] 《建筑結構學報》 ISTIC EI PKU -2010年6期
[6]孟凡林 孟祥瑞 張維學Meng Fan-linMeng Xiang-ruiZhang Wei-xue考慮樓梯影響的框架結構地震響應分析 [期刊論文]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ISTIC PKU -2012年1期
【關鍵詞】地震 橋梁抗震 課程教學 本科教育 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247-01
引言
眾所周知,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發生了多次大震強震,特別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日本地震等,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橋梁作為生命線工程,在抗震救災的交通運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橋梁抗震》課程作為眾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它的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就業后處理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和自我專業素養的發展能力,因此是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十分重要的一門基礎專業課。
筆者作為橋梁抗震課程的主講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尚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尤其在當今全球地震頻發的自然環境下,該課程的教學研究對提高本科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橋梁抗震》課程的本科教學現狀
1.1缺乏適合本科生教育的橋梁抗震教材
現有一些與橋梁結構抗震相關的書籍,總體上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工程結構抗震,如《建筑與橋梁抗震設計》、《工程結構抗震》等,這類書中較全面的涉及了各種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而對橋梁結構的抗震內容一般只涉及一章簡支梁橋或簡單的規范條文,知識量較少,內容片面且偏簡單,遠遠不能滿足本科生的專業學習需求。另一類書是專門針對各種大跨徑橋梁的橋梁抗震書籍,主要為同濟大學范立礎編寫,如《橋梁抗震》、《大跨度橋梁抗震設計》、《橋梁減隔振設計》、《橋梁抗震研究》、《高架橋梁抗震設計》等,這類書大多為研究生學習用書,理論深奧,難以理解,有的內容片面,沒有很好地結合本科學生實際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基礎,使得他們在學習時不知從何入手,使用時不知用在何處。此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葉愛君等編著的《橋梁抗震》教材第2版,相比之下在章節劃分上所涉及橋梁抗震的內容點比較全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結合現行規范,但是該教材總頁數偏少,書中的很多基本概念描述過于簡單,對于初學橋梁抗震的本科生來講,還需要由教師補充很多資料,擴充很多基本內容。
另外,橋梁抗震課程教學所依據的重要學習資料即為抗震設計規范,但是規范的內容大多是經過提煉的結論性的條文,只能作為輔助參考工具,不能作為本科生學習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教學用書。
因此目前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迫切需要一本難度適宜、易于掌握、內容全面、指導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橋梁抗震教材。這也是作為本課程的教學老師需要進一步做的工作。
1.2 授課學時少,內容難度大
針對目前我國大學教育正經歷著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橋梁抗震課程面臨學時少,內容多的問題,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有難度?!≡蚴牵阂环矫嬖撜n程的基礎理論與基礎課(如動力學、 高等數學、 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聯系緊密,學生淡忘的內容不少。教師需給出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結合點及本課程知識的定位點,讓學生建立概念,順利過渡。
本課程內容的特點相對較為抽象,尤其在結構設計和計算部分理論推導占有比例較大,多為枯燥和抽象的公式,使學生難于接受并產生興趣。但是如果講課內容過于簡單,則學生所學知識缺乏深度,獲取的專業信息較少。因此本課程在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合理安排難易知識點。
1.3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需要改進
橋梁抗震課程的目的是介紹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橋梁結構抗震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結構抗震的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由于涉及知識面廣,同時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高,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普遍感覺難度較大。另外,過去對于本課程的講授過于強調理論而忽視了與實踐相結合的案例分析,缺乏實際地震和現場災害調查資料,這些是我們專業課程教師需要改進和提高的方面。
首先,在課程的教學理念上,應以培養學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為目標,教學時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本課程教學中應探討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目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生動,適用的高質量多媒體課件。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討論、撰寫小論文、觀摩抗震試驗、組織結構設計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和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
1.4 缺少典型的優秀試題和案例分析
計算機輔助教學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并將逐步成為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手段。但針對橋梁抗震課程的教學課件及其習題庫還不成熟,存在著分散、孤立、低水平重復的弊端。要想對課程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而全面的了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很重要,因此除了傳統的講課、批作業、面對面答疑之外,可以建立該課程相應的習題庫供學生自我訓練和測試,不僅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盡量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由于目前未形成一個系統的習題庫,制約了學生課下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和進一步思考。
2.結論
《橋梁抗震》課程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學中很重要的年輕的一門專業課,本文通過對本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對該課程的本科教學改革方向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進一步提升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本科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
橋梁抗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但由于課程課時有限,還需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前進。
參考文獻:
[1]蔣永生,李愛群,曹雙寅,邱洪興. 土木工程專業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高等建筑教育.1999(3):34~36
授課學時少,內容難度大針對目前我國大學教育正經歷著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橋梁抗震課程面臨學時少,內容多的問題,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很有難度。原因是:一方面該課程的基礎理論與基礎課(如動力學、高等數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聯系緊密,學生淡忘的內容不少。教師需給出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結合點及本課程知識的定位點,讓學生建立概念,順利過渡。本課程內容的特點相對較為抽象,尤其在結構設計和計算部分理論推導占有比例較大,多為枯燥和抽象的公式,使學生難于接受并產生興趣。但是如果講課內容過于簡單,則學生所學知識缺乏深度,獲取的專業信息較少。因此本課程在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合理安排難易知識點。
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需要改進橋梁抗震課程的目的是介紹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橋梁結構抗震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結構抗震的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由于涉及知識面廣,同時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高,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普遍感覺難度較大。另外,過去對于本課程的講授過于強調理論而忽視了與實踐相結合的案例分析,缺乏實際地震和現場災害調查資料,這些是我們專業課程教師需要改進和提高的方面。首先,在課程的教學理念上,應以培養學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為目標,教學時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本課程教學中應探討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目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生動,適用的高質量多媒體課件。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討論、撰寫小論文、觀摩抗震試驗、組織結構設計大賽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和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
缺少典型的優秀試題和案例分析計算機輔助教學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并將逐步成為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手段。但針對橋梁抗震課程的教學課件及其習題庫還不成熟,存在著分散、孤立、低水平重復的弊端。要想對課程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而全面的了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很重要,因此除了傳統的講課、批作業、面對面答疑之外,可以建立該課程相應的習題庫供學生自我訓練和測試,不僅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盡量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由于目前未形成一個系統的習題庫,制約了學生課下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和進一步思考。
第五屆教師論文大賽舉行
新年伊始,鄭州市商業技師學院舉行第五屆教師論文大賽。經過近6個小時的角逐,商業貿易系師利君老師和旅游烹飪系周芳老師分獲一等獎,數控車焊系李林義等3名教師分獲二等獎,醫藥化工系赫中魁等5名教師分獲三等獎,機電工程系王金有等6名教師分獲優秀獎。大賽自2012年4月啟動以來,共征集到論文285篇。大賽組委會對各系篩選出的32篇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最終確定16篇論文進入決賽。
大連理工大學
孔憲京教授主持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連理工大學孔憲京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土石壩抗震設計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孔憲京教授繼2010年榮獲核電廠工程抗震領域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后,再攀科技高峰,率領團隊在土石壩抗震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讘椌┙淌诳蒲袌F隊的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對有效保障我國高土石壩抗震安全、優化結構設計、采取有效抗震措施、節約工程投資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鹽城技師學院
與常熟觀致汽車有限公司舉行校企合作簽約儀式
近日,鹽城技師學院與常熟觀致汽車有限公司舉行了校企合作簽約儀式。常熟觀致汽車有限公司初始注冊資本為34億元,由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與世界500強企業以色列集團共同投資成立。院長呂成鷹充分肯定了觀致公司對校企合作工作所做的貢獻。她說,鹽城技師學院的辦學宗旨就是為企業服務,為現代企業提供需要的綜合素質高的技能人才,希望雙方樹立起“招生即招工,員工即學生”的理念,真正實現“專家進課堂、教師進企業”的深層次合作。
唐山勞動技師學院
召開首屆大專畢業生畢業答辯啟動儀式
日前,唐山勞動技師學院舉行了河北聯合大學唐山勞動高級技工學校函授站首屆函授大專生畢業設計答辯啟動儀式。唐山勞動技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兼函授站站長李,河北聯合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王治國,負責畢業答辯的評委教師以及200多名即將畢業的首批函授大專生參加了啟動儀式。本次啟動儀式標志著唐山勞動技師學院函授站自2010年初建站以來,在河北聯合大學的支持下,經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迎來采擷豐收的時刻——第一屆215名函授大專生即將順利畢業。
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
醫藥校區舉辦第二屆“趣味競技拓展活動周”
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豐富同學們的第二課堂活動,增強班級團結力和凝聚力,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醫藥校區學生科、團總支聯合舉辦第二屆“趣味競技拓展活動周”。此次活動周活動分三周舉行,每周舉辦一個項目,這三個項目分別為袋鼠跳、貼長龍、夾氣球。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組隊參賽,每個項目參加人數上限為20人,以三個項目的總分計算成績,共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8名。學生們紛紛表示很喜歡趣味競技拓展活動,豐富了自己的課余生活,密切了自己和同學間的交流,希望學校今后能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
大連市房地產高級技工學校
多位老師在全國職業學校教學設計及說課比賽中獲獎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貫徹“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教方針,引進更好的教學方法并實現與外校的交流,大連市房地產高級技工學校教師積極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設計和說課比賽,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吳麗媛老師參加機械類專業課程“創新杯”教師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獲得二等獎,李雯老師參加數學課程“創新杯”教師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侯曉寧老師參加工藝美術類專業課程“創新杯”教師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
五四一高級技工學校
舉行赴京工學交替學生歡送儀式
【關鍵詞】高層建筑,混凝土,抗震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3+.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建筑行業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行業之一,關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我國是多地震國家,但我國目前對地震的預防能力較弱,地震給我國帶來了及其巨大的災害,因此,加強建筑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是進一步保障我國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國高層混凝土建筑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其綜合性和高集成性都使得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需要更為明確的重視,加強對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設計,已經十分的迫切。
二、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中抗震設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高層混凝土建筑是經濟發展的產物,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尤其是在抗震結構設計上,我國雖然引進了一些西方歐美抗震設計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國實際的理論技術創新。很大方面存在著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層混凝土建筑在結構防震設計中缺乏科學規范的理論指導,缺乏實際經驗的積累;而且我國對地質地震的認識尚不夠完善,對地震的成因,預測,防治研究不夠深入。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候,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或依據的是不完善的理論。因此,難以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完美融合防震設計理念。
2.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立足于固定參數,而忽視了實際情況,設計完全依據“計算設計”完成。而且將一定的地震或力學參數做出固定的規范,比如,在我國地震設計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級系數統一規定為2.81,將小震賦予固定統計意義。而小震多用于結構設計中,結構截面承載能力設計和變形的檢驗計算,需要依據一定的實際情況而行。雙向板內力計算時,查用《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的內力系數時,其泊松比取值為0。 而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泊松比取值為1/6, 這在設計板時往往容易被忽略,在計算跨中彎矩時,未考慮引入泊松比后的計算公式,導致內力計算結果錯誤。
3,沒有能夠深入研究地震對建筑結構破壞的層次和順序,難以做到重視主體的設計且兼顧細節問題。沒有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的運用抗震設計準則。
三、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方案
1. 高層混凝土建筑結構設計要從建筑的全局出發,全面考慮各種建筑部位的功能,在此基礎上,科學設計每個部分的構件,保證每個部件之間的契合,促使每個部件或者是若干部件組合起來可以完成某一特定的設計要求,滿足一定的現實需求,同時,通過抗震設計,使得每個構件都可以具有相應的承載力,當地震來襲時,每個構件都可以有著一定的先后破壞次序,整體組合構件將會有著更強大的承載力和柔性,從而延緩地震破壞的速度,消耗爆發的能量。增強建筑的整體抗震能力。
2.地基設計是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基礎,因此,在房間結構抗震設計中,要科學避開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素,要本著堅硬,牢固,平坦,開闊的選址原則。親身實地,利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地質勘探,山石水土監測,并取樣論證,科學嚴謹分析。力求使得整個地基牢固可靠,地質穩定無滲漏,無坍塌,無暗河,無熔巖,無火山等,從而保證整個地基不會因為承載力不均,而發生小范圍的坍塌,影響到整體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設計。
3. 高層混凝土建筑物的動力性能基本上取決于其建筑布局和結構布置。建筑布局簡單合理,結構布置符合抗震原則,通過無數次的實驗表明,簡單、規則、對稱的建筑結構抗震能力強,對延緩地震烈度范圍延伸,消耗地震的能量,減少地震對整體結構的破壞,而且,對稱結構容易準確計算其地震反應。
4.抗震結構體系是抗震設計應考慮的關鍵問題。如果按結構材料分類,目前主要應用的結構體系有砌體結構、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結構;若是按結構形式分類,目前常見的有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不同結構的抗震結構體系的承載力受到抗震設防烈度、建筑高度、場地條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條件、經濟條件等多種條件的影響,因此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綜合考慮,做到科學選擇,嚴謹設計。
5.結構良好的延性有助于減小地震作用,吸收與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結構倒塌。因此,結構設計應力求避免構件的剪切破壞,爭取更多的構件實現彎曲破壞。始終遵循“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錨固”原則。構件的破壞和退出工作,使整個結構從一種穩定體系過渡到另外一種穩定體系,致使結構的周期發生變化,以避免地震卓越周期長時間持續作用引起的共振效應。
6.在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一般而言,要尤其注意其是由諸多構件共同組合在一起,因此,要進行整體化的對待。要充分調動各個構件的作用來完成整體建筑的抗震效果。當高層建筑的一些基本構件都失去了原有功能的時候,那么,在地震來臨后,很容易讓整體的建筑結構喪失對地震的抵抗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整個高層建筑坍塌,因此,要保證所有構件的功能協調,并確保所有的構件都能夠在地震作用下保證良好的性能,如此,可以增強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能力。
7.設計高層混凝土建筑和超高層建筑時,屋頂建筑抗震設計也是整個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幾十年來,從多數高層建筑抗震設計評定結果看,屋頂建筑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屋頂設計較高或者設計過重。屋頂設計較高或者設計過重,無形當中加大了屋頂建筑變形,而且也加大地震作用,尤其對自身和屋頂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時屋頂建筑的重心和屋頂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屋頂的抗側力墻和屋頂之下的抗側力墻出現間斷,在地震發生時,帶來的地震扭轉作用也會更嚴重,對抗震更不利。所以,在進行屋頂建筑設計過程中時,應該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頂建筑的高度。選用強度較高、輕質、剛度均勻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傳遞不受阻礙;屋頂重心和屋頂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屋頂建筑非常高,屋頂建筑就必須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讓屋頂建筑地震作用和突變降低到最小,盡量避免發生扭轉效應。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目前的發展趨勢中,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主流趨勢有低碳,環保,安全,節能,生態。其中指標之一,就是建筑的安全性,而我國目前破壞力最大的安全威脅便是地震,因此,加強對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必將會被提升到建筑設計新的戰略高度。要科學合理的設計好房間結構,增強抗震能力,設計人員不僅要大力提升自己的力學,建筑學,設計學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制圖技能,更要培養嚴謹縝密的態度,深刻理解設計規范,深刻了解建筑結構中的每個構件,做好每個構件,從整體構思,不斷提高設計水平和設計質量,提升建筑結構的質量,為完美實現建筑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的融合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宮彩紅,才永杰 試析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9期-
[2]盧偉 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之探討[期刊論文] 《價值工程》 ISTIC -201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