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43:25
序論:在您撰寫供應鏈管理模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模式 流程再造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一、 供應鏈理論概述
供應鏈管理起源于本世紀80年代后期,是在工業發達國家興起并迅速發展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和實踐。全球性的競爭使得市場變化太快,單個企業依靠自己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的速度趕不上市場變化的速度。以虛擬企業或動態聯盟為基礎的敏捷制造模式的提出為供應鏈管理奠定了理論基礎。
國際上對供應鏈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鏈的組成,多級庫存,供應鏈財務等方面,主要解決供應鏈操作效率方面的問題。近年來的研究主要把供應鏈管理看作一種戰略型的管理體系,研究擴展到所有加盟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特別是在合作制造和建設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方面,而不僅僅是供應上的鏈接問題,更偏重于長期計劃的研究。
早期的觀點局限于企業的內部操作層上,注重企業自身資源利用,認為供應鏈是制造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它是指把企業外部采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過生產轉換和銷售等活動,再傳遞到零售商和用戶的一個過程,有些學者把供應鏈的概念與采購、供應管理相關聯,用來表示與供應商的關系。但這種關系僅限于與供應商之間,而且各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獨立運作,忽略了與外部供應鏈成員企業的聯系往往造成企業間的目標沖突。后來,供應鏈的概念注重了與其他企業的聯系,注重了供應鏈的外部環境,美國的Stevens認為“通過增值活動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就是供應鏈,它開始于供應的源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最近,供應鏈的概念更加注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如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及至一切前向的關系,與用戶、用戶的用戶及一切后向的關系。哈理森進而將供應鏈定義為:供應鏈是執行采購原材料,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和成品,并且將成品銷售到用戶的功能網絡。
二、供應鏈理論模型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其結構模型如下圖:
從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是一個網鏈結構,由圍繞核心企業的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和用戶、用戶的用戶組成。因此,供應鏈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動態性。指供應鏈管理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節點企業需要動態更新,以滿足核心企業的戰略需要,這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面向用戶需求。供應鏈的形式、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并用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產品/服務流、資金流運作的動力源。
交叉性。供應鏈節點企業既可以是這個供應鏈的成員,也可以是另一個供應鏈的成員,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協調管理的難度。
大量的研究結論表明,供應鏈有兩種不同的運作方式。一種稱為推動式,一種稱為牽引式。推動式的供應鏈運作方式以制造商為核心,產品生產出來后以分銷商逐級推向用戶。分銷商和零售商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各個企業之間的集成度較低,通常采用提高安全庫存量的辦法應付需求變動。因此,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量較高,對需求變動的響應能力較差。牽引式供應鏈上的驅動力產生于最終用戶,整個供應鏈的集成度較高,信息交換迅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定制化服務。采取這種運作方式的供應鏈系統庫存量較低。
作為供應鏈管理戰略內容之一就是要選擇適合于自己實際情況的運作方式。
三、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業務流程再造
1.業務流程再造的內涵和范圍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業務流程再造是指以供應鏈管理思想為指導,對供應鏈中的業務流程進行分解、整合、重新設計的過程,使供應鏈中流程實現最佳的協調和配合,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提高它的競爭力。它可以劃分為部門內業務流程再造、部門間業務流程再造、企業內業務流程再造和企業間業務流程再造四個不同的層次:
部門內層次的企業重組是對生產、銷售等各部門的業務流程進行的再設計。這時的業務流程再設計的中心課題是“如何應對部門內的程序”。
? 部門間層次的企業重組是對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等各部門間的業務流程進行再設計。經過重新設計的企業業務流程所形成的組織,能將各職能部門的人員組織在一起,具有靈活機動、適應性強、平行處理許多工作的特點。它的中心課題是“如何應對部門和部門間的程序”。
企業間層次的業務流程再造是指發生在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業務重組,這種類型是目前業務流程再造的最高層次,也是再造的根本目的。要求企業重新審視與其他企業的業務方式、關系,它的問題是“如何與其他企業合作”,與其他企業的戰略性合作成為中心課題。
2.業務流程再造的重要特征
企業發展的非連續性思考。這是業務流程再造的根本特征,也是其區別于傳統管理改進方法的關鍵。整體觀。流程重組理論在分解基礎上的綜合,從整體上把握事務的面貌。流程重組的整體觀強調為顧客服務的及時性、有效性、全面性,并以此為中心對企業的工作進行整合。顧客為中心。其強調從客戶的需要出發來設計整個流程,著眼點是整個流程的順暢、快捷、優質,而不是單個部門的效率,從而使企業流程無論在時間、質量、價格等方面都能輸出客戶滿意的產品或服務。流程導向。流程重組理論要求企業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既定部門范圍內的、狹義的操作和工作上,而要關注整個的業務流程。建立在信息技術平臺上的管理運行系統。強調人的作用。傳統的管理理論希望員工循規蹈矩、聽從支配。流程重組理論則是希望員工進行自我支配。與此相應,組織的結構便會扁平化,衡量員工績效的重點也會由注重過程變為注重結果。企業整體績效的突變性。這一特征強調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業績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轉等,而是要使改造落后的整體流程,取得績效的顯著增長或質的飛躍。
3.供應鏈管理模式下業務流程再造面臨的問題
如何實現供應鏈中業務流程的整合。供應鏈企業如何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實現企業間流程的無縫銜接,最終實現供應鏈集成,達到整體最優的狀態。以前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再造對象往往集中于企業自身內部流程從而改變企業的績效。這是一種局部觀點,單個企業的績效改善并不能保證整個供應鏈的整體優化,這沒有體現供應鏈管理的集成思想。
企業如何控制自己的核心業務。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如何確定自己的的競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企業應該知道自己的核心流程是什么,然后使其優化。其中的主要在于沒有認識到企業非核心業務流程的存在,例如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都有一定的職能,是一種增值活動,也是流程再造的對象,但相對于整個供應鏈來說,單個企業的這些活動,一般還不到規模經濟的要求,不如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這些活動完全可以從企業消除,對其再造本身也是分散資源或者說浪費,還可能掩蓋問題真正的原因。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并在這上面形成優勢,實現強強聯合。
協調更加艱難。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企業業務流程再造,可能使企業管理過程的協調更困難,究其原因在于各組織之間的業務流程相互不匹配。首先因為這些業務流程是各個組織獨立創立的;其次,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它們通常會具有截然相反的功能。企業的局部優化和供應鏈整體優化之間存在著矛盾,企業的邊界會對流程的完整性造成影響。
四、結論
供應鏈管理模式推動了企業流程再造,使企業現有的組織結構制約企業管理效率提高的局限被打破,為通過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和企業現有能力的最大限度地發揮提供了一種可能。特別是企業甄選內部優勢資源分析自存的優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有很強的實踐意義。特別是中國的正處在上升期的中小企業,確定自己的核心業務和輔助業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研究。
作者單位:煙臺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士華等著.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42.
[2][美]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46.
[3]唐納德?A?馬燦德等編,呂傳俊等譯.信息管理[J].2002.102.
A Analysis About the Mod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 Qinyang
(Econom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Institute,Yantai University)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1―0036-01
1 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1、1 供應鏈內涵
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始于原材料的供應商,止于最終用戶(見圖1)。供應鏈的目的是要使整個供應鏈產生的價值和利潤最大化。在大多數商業供應鏈中,供應鏈的價值與供應鏈營利緊密相關,供應鏈營利越高,供應鏈也就越成功。
1、2 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理論是物流管理與系統論等其他相關學科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研究領域,它是確保顧客滿意的一個主要環節,即保證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產品/服務送到正確的地方。SCM幫助管理人員有效分配資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減少工作周期,從而增強競爭實力,提高供應鏈中各成員的效率和效益。
2 供應鏈管理模式
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生產計劃與控制、庫存控制、采購與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支撐體系、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業務外包與擴展企業、供應鏈的構建、供應鏈企業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重構。而筆者將這幾個方面歸納為以下三個要素:
2、1 貨物的實際流動
貨物在物流管道中的實際流動是供應鏈活動中最明顯的一個方面。在分析供應鏈時,要分析從原材料或零配件供應的起點開始,通過生產制造環節和分銷配送環節,直到最終用戶手中的貨物流動。
2、2 供應鏈信息化
電子商務是一種未來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拓展市場的有效方式,它也為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帶來了新的挑戰。而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則是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必然產物。其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業的信息,幫助企業創建一條暢通于客戶、企業內部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流。
2、3 控制供應鏈的組織和管理結構
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精要,是對管理供應鏈建立一種整合的方法,從而使供應鏈內部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服務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補的原則,一同去面對市場競爭。
3 中外控制供應鏈管理組織結構現狀對比與分析
3、1 國外關于控制供應鏈的組織和管理結構的解決
國外關于控制供應鏈的組織和管理結構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可以說,國外的企業發展,很注重企業環境的發展,以下筆者列舉兩種有代表性的供應鏈結構的解決思想。
(1)歸核化戰略:美國在與日本很多企業都實施歸核化戰略――企業集中資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發展核心主業,把主業做大、做強、做精,并在全球范圍謀求物流外包或與全球的外部企業締結戰略聯盟,以整個供應鏈的整體優勢參與國內、國際競爭。
(2)綠色供應鏈管理:在整條供應鏈中,雖然一些位于關鍵環節的企業,對于環境管理制定并實施嚴格的內部標準,但他們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分銷商卻并不一定遵守同樣的標準,這就使得供應鏈環境管理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遭到了破壞,根本無法達到關鍵環節企業的環保目的,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產生了綠色供應鏈管理。
綠色供應鏈中包括多個環節,在眾多環節中,如何選擇綠色供應鏈的戰略合作伙伴,特別是對供應商的選擇顯得極為重要。
3、2 國內控制供應鏈的組織和管理結構的解決
目前,很多企業的“現代化的”領導者都已經開始引進外國關于這方面的先進措施。例如,①中國衛通的全面實施歸核化發展戰略。2006年,中國衛通加強了集群通信業務的專業化管理,同時對IP業務進行了積極調整,已經見到成效,中國衛通在2006年順利扭虧為盈,并為2007年歸核戰略的深入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②2003年,紅塔集團從中國煙草產業狀況、煙草業的演化規律出發,開始了紅塔“以煙草為主業,提質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歸核化戰略的定位,在中國煙草業引起較大反響。紅塔在2003年提前實現了三年內止跌回升‘的目標,而同時,紅塔卷煙產品也成功進入東南亞、非洲、歐美和中東等地市場。由于我國綠色供應鏈管理尚處在起步階段,還遠遠沒有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可以說在我國普及綠色供應鏈管理將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程。
除了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國內的很多企業也在探索自己的供應鏈管理結構的改造道路。并且解決的方向與國外有所相似,例如都開始意識到供應商的選擇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然而,我國企業雖然在管理過程中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過許多措施,但多是在企業內部或企業的部門內進行,沒有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考慮。多數企業不理解供應鏈管理,更不了解國外管理的現狀,企業內部傳統的物流部門的職能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商業環境,急需從管理理念上進行改革。
3、3 國內關于控制供應鏈組織和管理結構的解決方式的建議
(1)注意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環境的改善。要推進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加強供應鏈管理的規范化。實現行業供應鏈管理的協議化,減少企業與企業之間、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管理差異性。
(2)強對供應鏈組織結構的改造,開放思想提高合作意識,努力改革組織機構,建立面向市場的組織,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系統,從而創建暢通無阻的供應鏈。
(3)建立供應商質量保障體系,加強企業與供應商的聯系??梢允褂袑嵙Φ墓虆⑴c企業重要問題的改造,與其建立戰略聯盟的伙伴關系,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4)在企業大力發展多元化的同時,做好項目評估,減少企業高成本的業務和冗余的投入,集中企業核心資源,充分應用業務外包。
(5)中小型企業一定要加強以整體供應鏈為核心的觀念,要以行業供應鏈管理規范為管理規范準則。
【關鍵詞】供應鏈 采購 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消費者選擇的多層次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發展,企業未來只能選擇供應鏈管理模式,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選擇抓住機會逆流而上,或是選擇被市場淘汰。目前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已經在企業中得到運用。采購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文章在通過對采購管理的定義以及傳統采購管理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的對比中提出了傳統采購管理的不足,以及正在被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所一步步取代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本文認為供應鏈模式下的采購管理很有必要。
一、分析傳統采購的不足
傳統采購以申請為依據,以填充庫存為目的,這從很大一定程度上導致采購的實際結果和企業本身的需求目標發生偏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增加企業成本。傳統采購一般是通過在多個供應商之間進行詢價、比價、和商務談判來完成采購任務。因此,本企業通常會保留企業自己的一些相關的信息,以求在采購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并且由于我們是在多個供應商之間選擇,供應商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使他們也會保留一些信息希望以此來戰勝對手。傳統采購一般都是一錘子買賣,這次合作之后下次就會繼續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不能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換言之,這意味著公司需要花費長期的時間去尋找短期的合作,無形中浪費了企業的時間和成本,還使采購過程更加注重價格,而輕視甚至忽視產品的質量,增加采購成本和后期工作量。
二、分析現代采購的優勢
現代采購模式也就是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是指供應鏈內部企業之間的采購。我公司的采購需求可以直接在向供應鏈內部的供應商發訂單,供應鏈內部供應商通過訂單向我公司發貨。這與傳統的采購相比不會刻意的為了填充庫存而進行采購,大大避免了庫存的浪費;而且由于是供應鏈上的企業,一定是本企業的長期合作目標,彼此之間的利益也就是共存的,所以從很大成分上可以保證采購的價格是互利的,產品的質量也是最優的。雖然采購的概念和形式沒有變化,但是采購的本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個利益相悖,對抗競爭的情形變成了互利共贏的合作形式。
三、供應鏈模式和采購的關系
供應鏈是指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各個相關企業的連接或者企業業務之間的連接。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一個功能網絡結構。因此供應鏈就是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的飛速發展而產生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在顧客和供應商之間形成的一種銜接,從而使企業能滿足顧客的需求。采購是一個商業性質的有機體,而供應鏈模式下的采購是供應系統上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企業提高質量、節約成本的關鍵,也是減少企業多余工作量的關鍵,只有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浪費,包括時間,金錢,精力,才能使企業充滿活力與激情去面對社會大環境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四、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的要求
采購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架在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橋梁,沒有這座橋梁,制造商就沒有原材料,分銷商就沒有產品,供應商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工作的管理也要細致入微,才能更好的配合企業其他部門完成任務。
(1)合理的數量:采購部門要及時與生產部門進行溝通,保證生產部們能夠按時高效率的完成生產任務,同時盡量避免采購數過多造成庫存積壓提高成本。
(2)準確的時間:采購部門與供應商要約定準確時間,避免浪費時間成本。
(3)便捷的地點:交通便利的交易地點是保證采購過程順利進行的基礎。
(4)安全的來源:采購部門的員工一定要保證供應商的來源以及供應商的材料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五、如何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實施采購管理
(一)采購工作以訂單為準則按需采購
傳統采購模式中,采購部門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不考慮企業是否需求以及需求多少,盲目的認為庫房是滿的工作就很出色。采購部門與企業的生產部門基本上是零溝通,采購部門不能很好的了解企業生產部門的需求而盲目的填滿庫存勢必會造成企業成本不必要的浪費。根據訂單進行采購可以使采購過程變的目標明確,按照生產部門的需求訂單采購,供應商按照企業采購部門進行配貨,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保證了工作效率。
(二)加強與供應商的聯系
傳統采購管理部門與供應商的合作只是單次的合作關系,一次交易之后就沒有了后續的合作。對產品的質量不能及時監控,很多企業只能采購后進行把關,這導致了生產效率的低下,很大程度會降低企業的運行,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加強與供應商的聯系,加強雙方的互動關系,可以使雙方更明白彼此的需求,同時為雙方更好的服務。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強強聯合,勢必更強。
(三)從單次交易變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傳統采購模式中供應商與企業之間是單純的買賣關系,不能達成利益共識,甚至有時候雙方的利益是相悖的。供應鏈模式下,雙方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享經營成績,而不是對立的利益關系,有助于提高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提高供應商的代入感,使供應商有意識的降低雙方成本,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等問題。供應商與企業的長期戰略關系可以有效提高供應鏈的效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四)采購管理的信息化
供應鏈信息的準確流暢是供應鏈的基礎,加強采購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采購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會提高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也就使企業具備了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競爭能力。
雖然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在我國還不太成熟,但是很多先進的企業已經開始將供應鏈管理這種思想運用到了企業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隨著社會的進步,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差異化越來越明顯,企業只有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追趕上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一個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準則。
1、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供應鏈管理實質是一個擴展企業概念,隨著當前企業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促生了新競爭環境下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出現,其借助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有效連接起原材料生產商、供應商、分銷商及最終的消費者,將這種連接構成一種一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講求讓貿易伙伴具備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動中,既可以是供應商,更能作為供應商的客戶。作為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應鏈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了物流行業中的各種組成部分,如貿易伙伴關系、信息流、資金流等等,將其凝聚為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整體規劃物流企業的源頭原材料供應商直至零售商,讓企業整體流程達到最優,在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總的交易成本,繼而促進物流企業的完善發展[1-2]。
2、傳統物流與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區別分析
相比于傳統物流管理,當前新出現的供應鏈管理更趨向于整合,繼而將物流活動看做是一個整體的,在運用其進行物流傳統物流管理向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轉變分析文/陳建鑫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其戰略決策要結合企業群所依靠的整個供應鏈來進行,另外,在庫存管理方面,傳統物流管理認為庫存是必須的,但是現代供應鏈管理則認為庫存不是一定需要的,從這個管理理念下的視覺看來,庫存管理只是起到了平衡作用,這也體現了二者的區別所在。相比于傳統物流管理,物流供應鏈管理更注重社會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發展,重在用綜合性的管理方法來統籌物流企業的發展,使得各個環節的功能得到良好發揮[3]。
3、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物流管理的作用
當前發展中,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深入的,使得現代化的物流環境發生了改變,這也使得以往的傳統物流管理方式必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而當前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物流管理主流,就當前的物流行業發展環境來看,其所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供應鏈管理對現代流通方式的創新
物流企業的運營中,其中的流通方式在傳統稱謂上,被叫做零售和批發,這是由其所處的時代特點所決定的,在電子商務進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零售被稱為C2C或B2C,而對應的批發則被稱為B2B,綜合以往的發展來看,在傳統的批發在社會商品的流通中占據的份額即為B2B,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社會資源的配置等方面,從流通方式的革命視角來看,物流企業更希望自己的商圈相對穩定,這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供應鏈管理所能做到的。
3.2加速了現代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
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新型現代化流通方式,供應鏈管理的出現暗合了現代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趨勢,借助于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其能勝任在物流企業中的管理及運用,繼而加速了現代生產方式的發展。綜合相關方面的發展來看,比較優勢的理論是現代生產方式的基礎,并借助于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集中體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凝聚為企業發展的優勢所在,實現全球化的采購、組織生產及銷售,繼而有效地銜接了現代物流與生產方式,推動了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逐漸成為了現代生產和現代物流的有力工具,對經濟的促進和帶動方面意義重大[4-5]。
3.3改變現代社會競爭的方式
根據以前的物流行業發展來看,企業之間的競爭為其行業企業競爭的主體,細分之下有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間的競爭,也可能表現為同業之間的競爭,但是不可否認,這種現象帶來的結果多數情況下會對生產和流通的規律和次序造成破壞,進而影響到了企業的效益,而從以往的發展實例來看,嚴重的情況下會加速產品的滅亡,更多的表現為一種低檔次的競爭方式,在其對應的手段方面,往往以降價為主,這將嚴重威脅到企業自身在未來的有效發展?,F代供應鏈管理的大環境下,更注重于促使上下游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以往社會競爭主體的改變,使其逐漸轉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組織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程度逐漸走向了臺前,成為了競爭主體的核心所在,使其成為了現代信息技術更高水平的競爭,對于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4促進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展的大背景下,相比于以往的物流企業管理模式,基于利益主體不同等方面的影響,勢必將會使供應鏈的管理更為復雜,這其中以各企業的地域分布更廣方面的表現最為突出,作為當前供應鏈管理必不可少的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企業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供應鏈管理的主要方法ECR和QR中,都無一例外地運用了眾多的信息技術,如廠家管理庫存(VMI)、自動補貨(CAO)及EDI、POS等等,以上技術都產生自供應鏈管理,同樣地,其也會對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和不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其的有效運用,能促進物流行業的更規范更高效發展,利于我國經濟的復蘇[6]。
4、傳統物流管理向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轉變策略探討
4.1加速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新時期的物流發展中,其基礎是無可非議是現代信息技術,這也構成了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在向供應鏈管理轉變的過程中,勢必要用到的對應的數據庫系統的共享及EOS系統、POS系統等等,對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務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和加速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使得物流工作更為便捷有序。物流是供應鏈形成和連接的關鍵活動,對于當前的供應鏈運用有著積極的改造和優化作用,基于物流發展的影響,對于生產和流通企業物流外包的現象的出現產生了促進效應,并借助于后續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讓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最終引起了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此外,就物流發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應鏈方面的轉變,使得其發展中需要更為專業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務的水平,以適應供應鏈的管理在物流行業的運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變和發展,這時,第三方便隨之出現,基于情況的不同,甚至于會出現第四方,這也使供應鏈管理運用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綜合來看,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作用重大,是滿足向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轉變亟待解決的問題。
4.2面向客戶,重組流程
綜合而言,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若想合理高效運用供應鏈管理模式,應黨注意到其更強調跨企業的資源整合,這必然讓維持和管理客戶關系將日趨重要,無可非議,企業物流的源動力是客戶需求,物的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從單純的物的處理應當提升的方向所在,針對服務對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業勢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體細化而言,就是需要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整個管理的供應、生產等一系列過程,在其中的各個環節體現這種管理的價值和理念,組織其必要的物流供應鏈,并從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面出發,確保其無繞道、無等待及無中斷等,繼而有效地為企業的發展形成一種增值物流供應鏈,帶動企業在同行中脫穎而出[7]。
4.3誠信合作,發展核心競爭力
綜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看來,供應鏈的競爭逐漸成為了新時期物流競爭的關鍵所在,這必將成為未來很長時期內的物流發展趨勢,將來勢必需要更科學的物流規劃和生產管理。所以,當前的物流企業發展中,企業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轉而使得對應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犧牲,用這種代價去追求所謂的“零庫存”,這樣的發展模式必將失去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勢,基于此,筆者認為物流企業應當在向供應鏈轉變方面注重的聯合各節點的企業,有效地聯系起管理和產品等各個方面,改變交易雙方利益對立的傳統觀念,借助于聯合、規劃和運作,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數組合運用,促使物流企業供應鏈競爭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4.4促進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體系的完善
筆者認為在向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轉變過程中,對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應鏈節點企業應當做到與其他企業的分享,這種發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體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對于其功能要素,勢必需按系統工程的原理對其進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統平臺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對大量信息、數據的采集及后續分析等,并在企業的發展中注重對其及時更新,因為物流企業和供應鏈中,勢必需要進行相應的信息交流溝通,任何一個節點企業之間更是如此,企業應建立面向客戶的物流數據信息平臺,并保證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產、供、銷關系的協調與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確保其能及時反映物流活動和其資金狀況,用戶登錄便可立刻識別身份并辨別其需求,并結合用戶組成的不同,去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繼而將整個供應鏈系統順暢的連接起來,使得整條服務鏈將以客戶為導向,促進信息的高度共享,完善企業自身業務的發展,且其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也將不斷地得到提高[8]。
5、結束語
[關鍵詞]供應鏈;采購管理;戰略伙伴
[中圖分類號]F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34-0024-02
企業的競爭力要求隨著時代變遷也出現了不同的變化,時至今日,競爭力的要求表現在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上,企業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快速生產,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而作為采購供應部門在這種瞬息萬變的需求環境中擔任著保障供應的艱巨任務,使企業從資源約束中得以解脫。因而必須對采購管理投入力度,保這種供應的持續穩定性。
1 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企業置身于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不可能脫離其他企業而獨立存在,因而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就要建立起合作關系,充分利用資源來參與競爭。供應鏈管理成為實現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一鏈條上的企業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進行信息和資源共享,為達客戶需求發揮各自的能力。這代表著競爭已從企業之間升級到了供應鏈之間,供應鏈的出現是集成管理思想的體現。由此可將供應鏈定義為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在采購、制造、銷售的過程中通過對物流、信息、資金的控制來形成整體功能網絡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應鏈管理涉及的不僅僅是所銷產品的管理,還包括鏈條中的合作伙伴間關系管理,根據每個企業的特點和競爭力來進行環節分配和資源整合,實現雙贏。對參與企業的意義在于降低了采購成本,縮短周轉時間,節約交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實現利潤增長。
2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的地位變化
供應鏈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購管理的理念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逐漸上升到供應鏈管理的層次上。采購管理作為供應鏈模式中的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已經受到了企業的重視,由采購在供應中的決定性地位而使供應鏈的優化政策從采購開始。采購這項工作是貫穿于生產始終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利潤。另外采購產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會影響生產質量,耐用的產品產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證利潤。如果忽略對采購的管理,不提升采購人員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購效率和質量,那么就使采購對企業利潤產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購管理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時采購管理也離不開供應鏈管理的支持。加快供應鏈的管理改革勢必從整體上提高采購的運作效率。通過對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來對采購現狀進行解讀,增加采購的策略,使采購在供應鏈上的戰略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3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購策略
全面采購策略是從25項次策略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捎?種提煉而出的策略予以說明,分別是:支持供應策略、確保供應策略以及環境變動策略。其中支持供應策略是指在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在供需發生變化時能夠通過電話、網絡等及時溝通,在產品更新換代的時候邀請供應商參加企業舉行的講座、培訓等,使供應商供應的材料能夠始終符合企業的水準要求;確保供應策略是指采購工作能夠跟上企業對生產物料的需求,并保證這種供應是經濟有效的,影響供應策略的因素包括議價方法的改變和供需狀態的改變,要求采購者必須具備及時獲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環境變動策略中涉及的環境因素包括經濟、政策、法律及企業利益等,采購工作要應對這些變化就必須具有預見能力,感知到環境因素會對工作產生的影響,積極采取措施予以規避。
3.2 分層采購策略
分層采購戰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學者史培曼,這種戰略的觀點是企業內不同階層會對采購有不同的任務。從公司的管理階層出發,他們追求的是市場競爭力,這就對采購者的議價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議價水平,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而事業部階層關注的則是特定事業的競爭力,他們的工作著力于進行供應商及產品價值分析,對各部門進行協調,采用系統策略來予以監管。再深入到部門階層,就是績效策略在發揮作用,他們的工作重點在于把握采購資源,控制采購費用,使采購滿足單位的需求。
3.3 競爭導向策略
供應商與采購者之間的對抗會催生三種結果:采購者居主導、供應商居主導、兩者勢均力敵。由此發展出的三種競爭策略分別是:壓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壓榨策略是當供過于求時,供應商受到壓力而不得不接受降價的現實,從而使得采購企業獲取較大利潤,但采購者不能憑借這種優勢對供應商過度壓榨,以免破壞長期供應關系;多角化策略是供應商實施的一種防御性的策略,憑借優勢抬高供應價格,采購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進行市場研究,找到價格更加合理的供應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當兩者力量持衡時,供需雙方采用中庸的方式進行過度,協商價格和存貨量,保證材料的持續供給。
4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的實施方法
4.1 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企業的物料需求較大,很多供應商都希望成為企業的合作伙伴,對于企業來說,確定好關鍵材料后就要進行最適宜供應商的選擇。企業可以將所有部門都調動起來,成立一個小組,涉及采購、研發、生產、質檢等多個方面。此聯合小組要將供應商的成本控制、生產運作、技術開發等信息都集中起來,依靠這些信息對供應商做出評價,看供應商是否符合企業制定的合作標準。假如供應商的各方面條件可以達到標準要求,那么就要與他們進行溝通,對他們的長期合作意向進一步確定,從而確定好合作關系,保證材料供應的及時性和高質量。
4.2 加強對采購物料的分類管理
長期合作關系并非適用于所有的物料供應,因為企業在生產中用到的材料以千萬計,如果每一種都要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會消耗很多精力與時間。因而企業可以對物料進行分類,根據類別來確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關系。分類時要考慮材料對企業的重要程度,供應市場是否存在風險,材料是否容易獲得,材料來源是否可靠以及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力量對比等,以這些因素為依據進行材料分類,從而確定與哪些材料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
4.3 培養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企業要將目光放長遠,與優秀的材料供應商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當然關系的建立需要雙方高層的支持,并要建立在雙方互相了解的基礎之上。供需雙方要在良好溝通之下對自身進行結構改進和文化塑造,以適應對方的要求,減少合作的障礙。在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時候,必須分析對方的期望和需求,給出好的合作態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潤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環節的把握,只有每個部分都健康持續地運行才能帶來企業總體利潤的增長。采購管理憑借其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且加強采購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中,作為企業要擴展視野,廣開言路,為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李靜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術優化的藝術——業內人士談供應鏈[J].中國儲運,2011(8).
[2]胡斌,柴旻.“夯實施工企業‘十二五’發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樣贏在供應鏈[J].施工企業管理,2011(19).
[3]張東梅.供應鏈環境下零售企業采購模式的優化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S6).
[4]李志勇.供應鏈管理的實施要點與運行思考[A].第四屆全國高校物流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4).
供應鏈管理理論是物流概念的邏輯延伸,是將企業的文化思想和實踐相結合的系統,其最大的優點在于可以將企業資源的范疇擴散到社會,并對材料供應商、工廠、分銷庫存、用戶信息、用戶物資以及服務等實施全面管理。一般來說企業是以一條或者多條供應鏈來參加市場競爭,另外供應鏈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像企業文化、投資培訓、戰略等都有涉及,所以說供應鏈的管理工作非常的復雜繁瑣。在一定情況下供應鏈還需要隨著競爭環境等的改變調整順序,非常地靈活、
二、采購管理的概述
企業內部的傳統采購主要功能是以盡可能低的價格來獲取企業所需物料,這就限定了采購部的日常工作不具有戰略性。近年來社會專業化分工的發展,采購管理在企業者眼里也越發突出,采購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采購,逐漸帶有了利潤的色彩,可以為企業直接提供利益。目前對采購管理的概述為:(1)將庫存投資以及風險損失降到最低;(2)不間斷為企業提供所需物料或供應,保持企業的正常運作;(3)時刻保持和盡可能提高產品質量安全;(4)發展新的具有競爭力的供應商;(5)降低所需物資和服務的總成本投入;(6)盡可能降低管理支出;(7)提升企業整體的競爭水平。
三、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特點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現代企業的采購管理模式具有以下轉變特點:
1.轉變為訂單采購
相比傳統采購模式,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不再單單是為庫存而采購,逐漸轉變為訂單采購。在訂單的驅動方式下,采購更加滿足客戶需求,通過訂單來驅動供應商屬于準時化的訂單驅動模式,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周轉率。一般來說,訂單采購是具有降低交易城成本,運作同步化、實現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等特點。
2.將供應商發展成戰略合作伙伴的轉變
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模式可以將供應與需求的簡單關系發展到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可以解決一些全局性問題:①首先還是解決了庫存問題,通過雙方達成的合作關系,將雙方數據共享,將采購決策變得透明化,避免了合作信息的失真情況發生,更能保證雙方信用問題;②雙方合作是避免不了有風險的存在,但是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便可由降低風險的發生,例如信用風險、擔保風險等;③最重要的還是降低采購企業的采購成本,通過戰略合作的關系,雙方都是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從合作的方式中降低運行成本;④雙方戰略合作的關系可以對問題的解決提供便利通道,避開了繁瑣的程序,雙方可以直接協定采購供應的長期合作方案。
四、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策略
1.采購管理的競爭策略
競爭作為市場經濟的本質特點,采購企業與供應商在競爭角度是明顯的對抗關系,一般在這種對抗下形成的結果為三種情況:①雙方實力均衡;②采購方做出讓步;③供應商做出讓步,針對以上的情況都有不同策略來解決。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供應商占優勢的話,采購企業便可采用多角化策略,以積極的防御措施對抗,擴大對市場的研究,盡可能多的尋找到其他渠道供應商或者代替材料;如果是采購企業占絕對優勢的話,采購企業便可采用壓榨策略,以激進的方式對抗,盡可能壓低采購價格,但是不能夠做得太絕,以免破壞供應鏈條;當雙方處于平衡狀態之時,采購企業需要采用均衡中庸的策略辦法,對的商品價格進行協商,當然在這時要保持存貨,以免急需商品而失去與供應商談判的籌碼。
2.階層采購
企業各管理層采取的策略綜合被稱之為企業采購管理策略,在采購過程中企業各階層采購任務是不一樣的。企業的管理層是采購企業最高階層,從管理層面來說,采購者的議價能力決定了競爭策略,促進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地位的不斷提升。再來就是事業部階層,其主要任務就是全面、系統的分析各渠道供應商的價值,并對存貨和各部門之間進行協調管理。再下來就是企業采購管理中最低的部門階層,其主要職責是管理采購資源,對費用嚴格把關,并將采購活動列入企業戰略目標當中,制定出合理的計劃以及措施。
3.全面采購的策略
研究者認為,企業的采購從系統方法入手是最有實效性的,可分解全面采購的策略,從單一的可實現的策略入手:發展新的供應商,專業化采購、代購,長期合約的簽訂,垂直整合等。綜合以上的策略,可以提煉出以下幾點:①滿足制定的長遠策略,此策略的最大影響因素是議價和供需,所以為確保策略的有效性,企業必須加大力度收集資料;②采購企業可以全面掌握供應商的專業技能和議價手段;③環境因素的變化對企業利益的影響很大,所謂的環境因素是指政府出臺的政策、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采購中一定要辨清風向和市場格局,采用最為合理的策略。
五、加強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
1.庫存的管理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庫存的管理是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采購模式下,采購就是補充庫存,以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運轉,長此以往如果市場突然變化,將導致庫存積壓和資金占用,顯然不利于企業經營。企業的庫存管理在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下必須與企業發展相銜接,能夠靈活適應市場的變化,借助與供應商“無縫”的合作關系及通過專業的方法將物料所需和產品所需編制成詳盡的計劃報表,在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庫存。
2.雙贏的采購模式
在雙方合作關系之間建立起平衡的競爭承諾就是雙贏模式,這種模式降低了企業采購的成本,取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穩定價格,不斷提升企業產品質量以及將庫存降到最低。另外,雙贏模式能夠最先獲取新的產品設計并適應市場變化,不僅實現了供應商穩定自身市場的要求,還滿足了采購企業的需求,并幫助企業運營思路的改善,降低采購成本獲取最大利潤。
3.采購的戰略管理
企業貫穿于供應鏈全過程的是以流程為載體,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貫穿到整個配置過程,有機結合,交流順暢,達到供求平衡的目的。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模式;特點;企業物流管理
目前,企業界嘗試了很多新的理論,包括供應鏈管理模式、價值鏈管理模式、現代物流管理模式等,這都為企業進一步適應多變市場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范例。
一、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模式
供應鏈的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在企業的經營中早就開始實施,但是在定義上并未很好的統一。無論是哪種定義,這種供應鏈歸根結底就是一種網絡。這種網絡中有點有線,每個節點都是上游和下游的聯系,每個貿易參與者都是下游的供應者,也是上游的客戶,可向上游節點通過某些渠道來選擇產品或者服務,又可通過某些渠道向下游供給產品或服務,每個節點都有利益關切點,強調的是一種用線串聯起來的集合體,是一種整合的思想體系,是一種打包的管理理念,是將供應和服務兩者通過線串聯起來,將各個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達到整合的目的。
二、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特點
供應鏈的管理與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相比,供應鏈更強調鏈的作用,供應鏈的打包集成性和整合后的各個單元的協調性。各個節點要根據各個渠道,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流通渠道對信息和其他交流信息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和協調,對供給和服務反饋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
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供應鏈上的管理是一種集成化的模式,是將各個獨立的業務流程重新整合的過程,打破了各個部門組織之間的信息局限,優化組織結構。管理的理念也發生革新,這是由于核心節點組織和企業在供應鏈上采用信息互相分享的策略,集成了整個鏈條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也在擴散和移植的過程中綜合運用,使得企業的計劃和規劃得以在鏈條綜合下實施。最后,聯通這些手段的媒介和渠道就是整合了所有企業的信息,這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優勢。貫穿于供應鏈全過程的就是以流程為載體,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貫穿到整個配置過程,有機結合,交流順暢,達到供求平衡的目的。
2.強調全過程的戰略管理
鏈條上的各個企業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交織的網絡,宏觀上講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更大的組織。因此這個組織是否是一個有機整體會對整體發展產生根本的影響。如果鏈條出現某個節點的信息局限,沒有形成網絡傳輸,就會造成整體性的錯誤發展,所以必須在整個過程中建立高度統一的安排,整體協調信息和資源配置,達到鏈條管理的新發展。
3.全新的庫存觀
如果整個鏈條企業達到了優勢互補和信息流暢,相關節點企業或組織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各個節點的庫存肯定會大幅度下降,庫存形成了新的平衡,這就是供應鏈管理的平衡。
4.注重核心競爭力
實體經濟或鏈條上的節點組織如果具備了核心競爭力,就能夠在鏈條上與其他節點企業或者組織形成網絡,構成合力,抱團發展。核心競爭力是優勢互補的體現,是合理分工的又一次整合。
三、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企業物流管理
1.現代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的關系現代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的管理是息息相關的。在供應鏈中貫穿著整個物流流通,物流流通將鏈條上的各個企業串聯在一起,是企業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的樞紐。從歷史角度看,供應鏈管理的出現是晚于物流管理產生的,物流管理顯示出來的一體的趨勢。在橫向上,同一行業中鏈條上的企業在物流上合作共贏,整體發展能夠獲得產業規模經濟的發展和增強物流的效率。在縱向上,某個企業應將自己的上下游產業的服務都納入企業的整體發展中,并作為物流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生產環節和物流形成多紐帶、多互通的協同作用,可實現在橫向縱向上一體化。從某個角度看,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一體化的延伸,但是供應鏈涉及的面更加寬,因為它包含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這種供應鏈可將各種鏈條通過協調組合成有機整體,有機整體包含了各種供求關系,如產品的供求、服務的供求、資金的供求或信息的供求,這樣整體面對市場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供應鏈管理不僅僅是物流,還包括原料供應商之間的合作,生產商的產品供需評測,產品設計與優化,銷售商的產品銷售平臺建立,銷售咨詢的共享,企業間的資金流的管理,生產過程的控制調整,用戶群體的管理咨詢,與其他供應鏈的信息交叉融合等。供應鏈的管理主要是集中于各個企業之間的融合與發展,有效建立統一的協作關系共同應對風險,承擔風險。而物流管理僅僅側重于物品的流通,包括原材料的選擇與供需保障,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二手物品的回報等所有與物品發生的關聯。這就是物流活動的高度統一,從而保障較快的協調物品的流通,增加物流運作效率。而在供應鏈上則包括企業的高度優化、業務的高度集成、從原材料到銷售的整體快速協調機制,從而使得客戶和供應鏈下游的協同發展,效率最高。總之,供應鏈管理內容更為寬泛復雜、范圍更為廣、層次更為深刻。
2.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物流管理的特點(1)由于信息流進入了網絡化,物流管理信息增大和加快了很多,通過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共享,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組織和企業都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市場信息和整個供應鏈的供需運行情況,每個節點上的物流變化信息都能夠很容易查到,不會造成信息滯后和轉述失真的情況。(2)在供應鏈健全的情況下,庫存相關節點企業或者組織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各個節點的庫存肯定會大幅度下降,庫存形成了新的平衡,庫存減小就會減小企業風險,保證安全儲量,有助于各個節點組織和企業進行集成化的管理。(3)物流管理在網絡健全以后,各個節點的反應速度明顯增加,各個企業通過網路獲得有效信息之后,很積極做出相關措施,加速物流業務的流通,長期以往,成員企業就能夠對這種產品需求加速反應,減小誤判,保證安全交易。(4)供應鏈能夠保證安全協同運作,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運營都必須能夠對接緊密,不能在各個環節上出現懈怠,比如下游需要產品,在信息流上體現很急切,但是在運輸上或者原材料供應上出現了問題,這都是節點內部問題,需要在內部就化解,保證整個物流體系能夠順利運轉下去,否則無從談起合作協作。(5)在供應鏈完備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對于下游的用戶體驗,用戶需求等一系列用戶的反饋及時追溯到生產環節,在生產和設計上下苦工,及時滿足用戶體驗中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把企業生產建立在互聯互通的商品交易上來,物流運營效率高,會對用戶需求滿足的更加快,更加務實。
3.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物流管理的措施(1)現代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普及和利用。供應鏈中各種流的運行主要依靠網絡,如果沒有網絡就無從談起鏈的組成。供應鏈下需要大量的信息互通、數據互通、信息更新、數據更新。只有利用新型技術,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效率,更好的為客戶體驗服務,及時滿足用戶體驗中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把企業生產建立在互聯互通的商品交易上,加強企業運行情況的匯總和客戶需求的匯總,提高物流運營效率。(2)供應鏈上的網絡就是渠道,渠道必須建立二級節點,加大物流運輸的運載能力,這樣物流才會更加便捷。在重點需求地區加大倉庫的建設力度,加大配送站的配送能力,在產品途徑萬水千山之后,盡快到達客戶的手里,這就是高效的商務性。(3)如果企業沒有能力建設物流體系,就需要重新增加二級節點,這些二級節點就是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專業的理念和實力,加速企業的供應鏈架構的建設,把核心業務建設好,提高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功玉,陽明明.論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76-82.
[2]朱昌磊.考慮風險的中小企業供應鏈管理[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馬根萍.制造企業物流管理模式選擇有關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張明麗,李方,秦笑梅.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