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7:28
序論:在您撰寫中職數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中職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2.中職數學課堂教學融入數學史的應用初探
3.以專業需求為核心的中職數學教學改革
4.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5.淺談信息技術與中職數學課程的整合
6.中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7.中職數學課程改革的動因分析及思考
8.對中職數學教學的問題思考及建議
9.中職數學與高職數學教學銜接研究
10.中職數學教學內容應自成體系——論中職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
11.優化預設 精彩生成——談信息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與展望
12.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情景創設研究
13.淺談中職數學教學與專業課的結合
14.淺談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策略
15.關于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反思
16.中職數學活動課教學的實踐探究
17.基于微課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
18.關于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
19.淺談數形結合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中職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21.中職數學校本教材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22.中職數學教學設計探究——以“含絕對值的不等式”教學為例
23.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初探與嘗試
24.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5.中職數學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索
26.中職數學教學策略初探
27.基于專業需求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改革探討
28.任務驅動為主導 微課呈現為輔助——“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9.抓住中職數學與專業課程的連接點對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作用
30.淺析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研究
31.結合專業特色 推進中職數學教學改革
32.芻議提高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33.創新設計提升中職數學教學實效的實踐探索
34.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探討
35.數學寫作助中職數學“自療”——中職數學寫作初探
36.淺談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教育
37.影響中職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因素及對策
38.淺析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9.淺談如何實現中職數學教學的專業化和生活化
40.關于中職數學教學的探討
41.以學定教 將專業特色融入數學教學——中職數學應用取向教學的策略實踐
42.專業背景下中職數學的應用性教學
43.淺談中職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地為專業課程服務
44.關于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的探索
45.中職數學三角函數最值問題探討
46.論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
47.芻議當前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
48.“學案導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研究
49.以興趣引領中職數學教學
50.中職數學課程內容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51.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探究
52.加強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性對策分析
53.立足專業需求的中職數學教學的前瞻性探究
54.關于中職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55.中職數學課堂導入的策略研究
56.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及思考
57.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數學建模教學實踐
58.中職數學職業化教學的策略探究
59.“數專結合”是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途徑
60.關于中職數學教學與專業課進行結合的分析
61.潤物細無聲,文化育能力——中職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探索與實踐
62.數學實驗教學在中職數學課堂的作用微探
63.“做中學,學中做”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
64.提高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性芻議
65.談提高中職數學課堂吸引力的途徑
66.淺析中職數學教學與專業課程的結合
67.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68.中職數學教學融合專業知識探析
69.試論中職數學的現狀和改革
70.中職數學教學現狀與教學對策
71.中職數學教學的困境及對策研究
72.結合示范校建設,改革中職數學教學——以福建經濟學校為例
73.“多元智能理論”對中職數學教學的啟示
74.中職數學教學與專業結合的思考
75.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課堂效果的幾點思考
76.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77.生本視野下的中職數學教材
78.探討提高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79.淺談面向專業應用的中職數學教學策略
80.服務專業需求背景下的中職數學教學之思考
81.合作學習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82.人本主義視角下中職數學教學評價的探究
83.淺析中職數學課堂“說數學”教學模式及其對幼教專業的促進作用
84.信息化技術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85.中職數學課程現狀及改革建議
86.淺談初中與中職數學教學的銜接
87.淺談幾何畫板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88.淺議探究性學習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89.中職數學教學淺談
90.信息化環境下中職數學教學課件開發研究的探討
91.中職數學教學內容改革探討
92.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研究
93.專業背景下對中職數學教學的探究
94.中職數學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教學分析
95.探析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途徑與方法
96.淺談中職數學與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
97.淺談中職數學教學如何為專業課服務
98.關于中職數學教學“重建”的思考
99.“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案例研究
100.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中職數學教學設計初探
101.“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02.以專業為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改革探索
103.中職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研究
104.關于中職數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105.試論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
106.Excel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
107.中職數學教學中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運用
108.淺談因材施教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09.淺析數學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10.論新教學大綱下中職數學新規劃教材之特點
111.中職數學多元化評價的實踐與探索
112.中職數學興趣教學舉隅
113.生活化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14.項目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中職數學教學過程的模糊性與專業性脫節
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中,由于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等都沒形成系統的模式。由于中職數學教學需要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就業性,因而需要中職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進行創新。但是,在實際的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從而導致中職數學教學過程的模糊性與專業性的脫節。尤其是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其數學解題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能力還沒有形成,這樣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很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中職數學教學的盲目性與職業需求脫節
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中職數學教學過于盲目性,從而導致中職數學教學與就業需求不符。因此,在實際的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專業導向與就業需要的聯系。但是,在目前的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中職學生不能有效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中職數學教師引導學生融入到數學學習氛圍中的能力也不高,因而現階段的中職數學教學整體效果不佳。
二、職業導向下中職數學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1.中職數學教學目標受到約束
目前,中職數學教學理念還比較傳統落后,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由于中職數學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很好的就業。因此,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要求將應用數學的能力培養滲透到實際的數學教學之中,旨在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認為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只需要將重點放在就業方面,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專業課方面,這種教學理念不能滿足現代的人才需求。因此,中職課堂應從實際出發,結合中職數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使得數學成為學生職業發展的基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
2.企業對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中職數學教學設計的目標和任務應該以社會企業對中職學生的能力素質為導向,并且我國的大部分企業注重學生就業后的潛力和長遠發展。但是,我國很多人曲解了這種概念,認為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就應該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并不是很重要。導致一些實際能力不強的中職學生由于沒有較好的潛力很容易被企業所淘汰。因此,結合企業對中職畢業生的實際能力素質要求,加強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創新能夠較好地滿足企業對中職人才的需要。
三、職業導向下中職數學教學創新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創新
針對我國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有必要進行中職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目前,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方法還是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獲取知識和學習,學生很少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中職教育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從心理上轉變以學為主的思維,更多地加強學生的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因此,以學生為主體實行中職數學教學要求學生更多地進行數學問題的反思和總結,教師只是針對學生遇到的數學問題進行指導。
2.實行教師“言傳身教”的創新
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言傳身教這種教學方式的實質就是職業導向下實行中職數學教學,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由于教學方式比較單調,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數學教學的效果也不佳,教師很大程度上只是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教授者,而沒有真正做到言傳身教,使得學生沒有真正參與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更加要求教師進行言傳身教,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實行層次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創新
中職學生和其他類別的學生一樣,都是由不同背景和不同能力的學生組合而成的,并且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差距更加大。因此,有必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實行層次教學和信息化教學。層次教學是指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分班教學的一種方法,即使是在現有的班級條件下,也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在一個班上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中職學校還可以進行不同層次的分班教學,將原來的班級分為平行班和精品班,然后就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習進行不同深度的教學。這就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加強對教學效果的檢測,旨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要求,進而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適應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4.實行教學模式的創新
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就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中職數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第一,實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由于中職數學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因而在中職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精簡,注重數學教學內容的設計。第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中職數學的學習與其他科目不同,中職數學的學習要求學生自己理解數學定理和數學解題的方法,尤其是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應該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第三,以職業導向為目標。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更加應該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針對現階段企業對就職人員數學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數學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實際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中職學校還應該建立完善、合理的數學教學體系,從中職數學理論和實際應用兩個方面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針對以上三個方面,職業導向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創新顯得很有必要。
四、結語
[關鍵詞]數學教學;輕松;愉快;點撥;幽默
一、以簡單問題切入,層層遞進
中職生較差的學科基礎是不爭的事實,有的學生甚至連小學、初一的知識都沒掌握好,若按現中職的教學要求,不少學生是想學也學不懂。而一些教師在教學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單調、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的問題,仍處在“填鴨式”的被動局面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教師首先要從課堂導入上下工夫,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焦慮和恐懼感。以簡單問題為切入口,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學生處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同時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接著層層遞進,最終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在濃濃的興趣之中解決問題,才能快樂學習。例如,在計數原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重溫了一次兒時的快樂生活:給布娃娃搭配服裝。讓班上特長繪畫的一個學生在黑板上畫了幾件短袖、長衫、長褲、短褲和裙子,然后問學生用這些服裝給洋娃娃搭配穿衣,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再用課本中的新知識解決這一問題,自然就與講授的內容聯系在了一起;在充要條件教學中,以“光頭是和尚,和尚是光頭”為例,展開對充分必要關系的討論和理解;在幾何內容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簡易制作,用簡單的實物來想象幾何圖形,再由幾何圖形來想實物形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學生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彎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然后引導大家觀察、比較、判斷。這樣的動手活動,學生興趣很濃,既培養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又觸及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材料利用效率的問題,學生動手活動的內容也可以為講授新知識作準備和鋪墊。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融洽了師生關系,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長期堅持,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點撥記憶,提高數學能力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次成功后,即使他們的“成功”只不過是解決了一些很不復雜的問題,學生也會像完成了一個重大的研究一樣,感到高興,繼而對學習產生親切之感,此時必然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向著下一個目標邁進。中職生畢業后可以參加職業高考繼續升學,對這部分渴望繼續深造的學生來說,文化課仍處在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上。要迎戰高考,就要有成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針對中職生基礎不好的現狀,運用記憶來彌補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許多概念、公式、定理、典型例題的解題思路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達到理解。然而記憶的東西太多,難免就會乏味。只有通過教師的創意,學生的創新,師生的共同參與、合作、交流,找到一些記憶的竅門,才能讓記憶變得輕松起來。例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中,為了記憶根式與指數冪互化的一個公式:a-mn=1amn姨,我編了一個順口溜:看指數,分母開方,負號取倒數。在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的教學中,我教學生利用指數函數的圖像記憶對數函數圖像:把指數函數圖像畫在一張紙的右下角,把紙角折起,紙的背面就會印出一個圖像,給它互換坐標軸,就得到對數函數的圖像。在銳角三角函數教學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記憶起來很不方便,有的學生就很聰明,他這樣總結: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全部開平方,正余弦分母填二,正切分母填三;在記憶向量的垂直與平行的判定公式時,學生也總結了一句話:平行減異(音同“以”)垂直,相反,全沒了。學生的進步,讓我欣慰,更讓我感動。
三、幽默風趣是活躍課堂的法器
在以上解析基礎上,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三個環節:
1.建構起學生必需的數學知識體系
中職數學知識體系同樣包含代數和幾何兩大部分,根據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對兩大板塊的教學中應著力建構起學生必需的數學知識體系來,而不應糾結于題海戰術。在拋棄應試教育的基礎上,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講解時,還應著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從而為今后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訓教學建立起前置性能力訓練。如針對財務管理類專業而言,需要提升學生的“數感”,并能對企業財務信息做出規律性預測,因此在等差數列的教學中著手應用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解決數列的相關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預測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思想方法。
2.建立數學知識與專業范疇的關聯
增強數學知識與專業范疇的關聯,也是建立中職數學有效教學模式的重點。由于受到專業背景的限制,數學教師往往對專業課程方向的行業背景缺少了解。因此,這也在一定層面制約了關聯性的實現。針對這一現實問題則可以通過形成數學教師與專業課程教師之間的互動平臺來解決?;蛘哒f,要打破中職學校在教學中的職能型結構的限制。
3.完善數學教學實踐中的評價機制
由于各所中職學校都形成了自身的職業教育目標,所以本文將不詳細討論評價指標的內容,而是就評價主體的構成進行闡述。改變諸多學校忽略學生體驗的不足,應增強學生對數學教學實踐的評價,而評價的重點在于考查數學知識與專業范疇的聯系程度。
二、定位驅動下的中職數學教學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中職數學教學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構建。
1.考察本校的專業和學科結構
本文始終強調應在校本要求下來構建起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模式,而具體體現校本要求的,需要從本校的專業和學科結構出發來進行數學教學內容的重構。為了使考察工作更有收斂性和實效性,數學教研組應根據專業群為單位,以領頭專業為代表來進行專業元素的提煉。然后在集體備課下來完成數學知識的首次重構。
2.界定出數學所必需的知識點
對數學知識內容的重構不能脫離數學知識傳授的內在規律性和邏輯性,因此需要保持教材的整體體例不變為原則。根據數學教學的第一個層次可知,需要界定出學生所必需的知識點。以數列環節的知識點為例:
(1)了解數列的有關概念;
(2)理解數列的通項(一般項)和通項公式。這兩點應構成該知識版塊教學的指向,并能建構起學生對該知識點在算法上的一般應用能力。
3.教師合作下設計教學內容
若要推動數學教師能主動與專業課程知識相聯系,這不僅依賴于教師自身的自學意識,還需要搭設教師之間的合作平臺。這里的合作包括數學教師之間,以及數學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前者主要反映在集體備課范疇,后者則主要存在于深度的學科聯系之間。對于后者而言教務部門應牽頭形成數學教研組與其他專業課教研組的定期教研機制,有條件的學??梢钥紤]編撰數學校本教材。
4.多元主體參與下的教學評價
因為中職學校的學生本身基礎較差,數學概念模糊,所學習的定理公式記憶不清,沒有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所以某些老師認為教學沒有壓力,對學生在課堂的管理上無限制放松,教學的形式只是照著課本的知識宣讀。學生本就對數學提不上任何情趣,如此呆板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更加沒有信心學習,導致學生對于知識不能清晰的掌握和理解。中職學生沒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通常出現付出和收獲失衡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信心和耐心,放棄學習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
2提升中職數學教學的方法
第一,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校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造符合中職學生心理的教學環境,從而引起學習學習的巨大興趣。老師可以把優秀的學習方法融人到教學方法中,把自己的學習心得融會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學習,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運用自己的教學技巧,選取幽默流暢的語言傳達學習內容,從而把課堂教學的氛圍靈活的調動起來,活躍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設立民主的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不再畏懼數學課程的學習。老師應該平等的對待學生,確保師生的交流溝通可以暢通無阻,讓學生養成敢于發言提問,敢于闡述自己觀點的習‘慣。
第二,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經常引導、鼓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提出疑問,耐心地為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果老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模糊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就會影響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哪怕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多大價值,老師也應該為其找出合理的部門予以肯定。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讓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獨特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第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分層教學。根據中指學校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出發,老師必須選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進行數學教學。針對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自身的特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等展開有效的數學學習的指導,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依照適用于自己的辦法進行數學學習。這種形式不僅可以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也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學習技巧。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一樣的教學標準和要求。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分別做到熟記、理解、掌握的層次。
第四,突出學生占據主體地位的教學活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占據主導地位,現代的教學理念推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置。數學是一門較為嚴謹的學科,數學教學活動是以改變人的思維為己任。我們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以人的認知為依據,不應該是某種臆想或假象的假設。數學教學課程的設計必須符合思維的發展規律,可以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老師設計課程的時候必須認清學生出于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把課本的知識和數學史加以合理整合。盡量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自主思考和共同參與的學習機會,設計數學教學,從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發現數學的運算規律。老師可以在每節課結束之后,布置幾道少有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課下解答??梢圆捎冒l放小獎品或班上表揚的形式,激發學生課下做題的熱情。
3結束語
1.體現出數學教學的魅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數學教材的難度并不高,以中職學生的水平是能夠完全理解的,之所以會出現理解困難,主要就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響.中職學校學生的自控水平較差,對于數學學習普遍缺乏動機,而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必須要有學習動機的支持.要想有效的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機.在數學課堂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密切的結合,創設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情景,激發出學生的探索動機,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小組互助式學習,不斷的優化數學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專業來開展數學教學,例如,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多列舉一些與學生專業學習息息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作用,明確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與迫切性,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擁有興趣,數學教學成果才能夠得以提升[3].
2.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中職學生在中學學習階段基礎水平一直較差,成績不理想,常常受到教師的忽視與冷落,在這種因素下,很多學生都開始質疑自己,對學習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與自卑感.為了扭轉這種局勢,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積極的將分層教學法應用在其中,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內容,讓較差的學生可以查缺補漏,讓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實現自我的提升.這樣,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4].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重點與難點,根據學生的總體水平進行講解,尊重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讓他們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收獲.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展示自我,逐步的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這對于學生后續的發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構建出新型課堂,排除學生的數學學習障礙
傳統教育的弊端告誡我們:教育應以學生為本。面對當今新時期的青少年,服務于這樣一種充滿生氣、有真摯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學習活動主體,教師決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識的講授替代主體的活動。情境教學就是把學生的主動參與具體化在優化的情境中產生動機、充分感受、主動探究。如在復習函數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以下的教學情境:
案例:“我”在某市購物,甲商店提出的優惠銷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銷售,而乙商店提出的優惠方法是凡一次購滿500元可領取九折貴賓卡。請同學們幫老師出出主意,“我”究竟該到哪家商店購物得到的優惠更多?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顒菪纬桑瑢W生們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曾有人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活動有賴于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和啟發。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應以啟導學生思維為立足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不論是設計提問、幽默,還是欣喜、競爭,都應考慮活動的啟發性,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何使學生心理上有憤有悱,正是課堂情境創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二、強化感受性:
情境教學往往會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欲。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矛盾時動機的根源。”課堂上,教師創設認知不協調的問題情境,以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消除劇烈矛盾,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此外,還要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更不能運用不恰當的比喻,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案例:在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
在AB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沒了,只留下了一條底邊BC和一個底角∠C,請問,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畫出來?學生先畫出殘余圖形并思索著如何畫出被墨水涂沒的部分。各種畫法出現了,有的學生是先量出∠C的度數,再以BC為一邊,B點為頂點作∠B=∠C,B與C的邊相交得頂點A;也有的是取BC中點D,過D點作BC的垂線,與∠C的一邊相交得頂點A,這些畫法的正確性要用“判定定理”來判定,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于是教師便抓住“所畫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嗎?”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并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ABC中,若∠B=∠C,則AB=AC”。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獲得了判定定理。接著,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思考證明方法。
除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p>
三、著眼發展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和邏輯嚴密的學科,正由于這一點令相當一部分學生望而卻步,對其缺乏學習熱情。情境教學當然不能將所有的數學知識都用生活真實形象再現出來,事實上情境教學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實體的復現或忠實的復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簡化的形體,暗示的手法,獲得與實體在結構上對應的形象,從而給學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識上進一步深入發展,以獲取新的知識。
案例:在學習完了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之后,如何進一步運用這些定理去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的習題課上.我先帶領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以及四條判定定理:
1、平行四邊形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
(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對角線相互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從這五條判定方法結構來看,平行四邊形定義和前三條判定定理的條件較單一,或相等、或平行,而第四條判定定理是相等與平行二者兼有,如果將它看作是定義和判定(1)中各取條件的一部分而得出的話,那么從定義和前三條判定定理中每兩個取其中部分條件是否都能構成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呢?這樣我創設了情境,根據對第四條判定定理的剖析,使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提出了猜想:
1.一組對邊平行且另一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一組對邊平行且一組對角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一組對邊平行且對角線交點平分某一條對角線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相等且對角線交點平分某一條對角線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一組對邊相等且一組對角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一組對角相等且連該兩頂點的對角線平分另一對角線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7.一組對角相等且連該兩頂點的對角線被另一對角線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在啟發學生得出上面的若干猜想之后,我又進一步強調證明的重要性,以使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習慣,達到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要求學生用所學的5種判定方法去一一驗證這七條猜想結論的正確性。
經過全體師生一齊分析驗證,最終得出結論:七條猜想中有四條猜想是錯誤的,另外三個正確猜想中的一個尚待給予證明。學生在老師的層層設問下,參與了問題探究的全過程。不僅對知識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而且從中受到觀察、猜想、分析與轉換等思維方法的啟迪,思維品質獲得了培養,同時學生也從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悅,使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了強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四、滲透教育性:
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著重要作用。
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案例: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舍,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了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后小結。先簡單介紹發展過程:最初一些文明古國均取π=3,如我國《周髀算經》就說“徑一周三”,后人稱之為“古率”。人們通過利用經驗數據π修正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分別得到π=3.1605和π=3.125。后來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圓內接和外接正多邊形來求圓周率π的近似值,得到當時關于π的最好估值約為:3.1409<π<3.1429;此后古希臘的托勒玫約在公元150年左右又進一步求出π=3.141666。我國魏晉時代數學家劉微(約公元3~4世紀)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弧矢割圓術”計算π值。當邊數為192時,得到3.141024<π<3.142704。后來把邊數增加到3072邊時,進一步得到π=3.14159,這比托勒玫的結果又有了進步。待到南北朝時,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層樓,計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求出了準確到七位小數π的值。我國的這一精確度,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中,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一記錄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亞細亞的數學家阿爾•卡西打破,他準確地計算到小數點后第十六位。這樣可使同學們明白,人類對圓周率認識的逐步深入,是中外一代代數學家不斷努力的結果。我國不僅以古代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數學方面也曾在一些領域內取得過遙遙領先的地位,創造過多項“世界紀錄”,祖沖之計算出的圓周率就是其中的一項。接著我再說明,我國的科學技術只是近幾百年來,由于封建社會的日趨沒落,才逐漸落伍。如今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新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同學們的肩上。我們要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奮發圖強。
為了使同學們認識科學的艱辛以及人類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我還進一步介紹:同學們都知道π是無理數,可是在18世紀以前,“π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一直是許多數學家研究的課題之一。直到1767年蘭伯脫才證明了是無理數,圓滿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然而人類對于π值的進一步計算并沒有終止。例如1610年德國人路多夫根據古典方法,用262邊形計算π到小數點后第35位。他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花在這項工作上。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個數刻在它的墓碑上。至今圓周率被德國人稱為“路多夫數”。1873年英國的向客斯計算π到707位小數,194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弗格森分析了向克斯計算的結果后,產生了懷疑并決定重新算一次。他從1944年5月到1945年5月用了一整年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結果發現向克斯的707位小數只有前面527位是正確的。后來有了電子計算機,有人已經算到第十億位。同學們要問計算如此高精度的π值究竟有什么意義?專家們認為,至少可以由此來研究π的小數出現的規律。更重要的是對π認識的新突破進一步說明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無窮無盡的。幾千年來,沒有哪一個數比圓周率π更吸引人了。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采用讀后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著積極的意義。
五、貫穿實踐性:
情境教學注重“情感”,又提倡“學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熱烈的情感驅動下進行實際應用,同時還通過實際應用來強化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數學教學也應以訓練學生能力為手段,貫穿實踐性,把現在的學習和未來的應用聯系起來,并注重學生的應用操作和能力的培養。我們充分利用情境教學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寬闊的數學教學空間里,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情境,讓學生扮演測量員,統計員進行實地調查,搜集數據,制統計圖,寫調查報告,其教學效果可謂“百問不如一做”,學生產生頓悟,求知欲得到滿足更加樂意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了。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和訓練。
案例:“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就可以通過實踐操作的辦法來創設教學情境。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已經有了角的有關概念,三角形的概念,還具有同位角、內錯角相等等有關平行線的性質。這些都是學習新知識的“固著點”,但由于它們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之間的邏輯聯系并不十分明顯,大部分同學都難以想到要對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進行一番研究,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數學情境:首先,在回顧三角形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會不會存在某種關系呢?”這是綱領性提問,對學生的思維還達不到確定的導向作用,學生可能會對角與角的相等、不等、兩角之和(差)與第三個角的大小比較等等問題進行研究,當發現這些問題只對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義時,他們的思維可能會指向“三個內角的和是否有一定的規律?”我適時地提出:“請同學們畫一些三角形(包括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個角,觀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有什么聯系。”經測量、計算,學生發現三個內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再進一步提出:“由于具體測量會有誤差,但和數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是否為180°呢?請同學們把三個角拼在一起,看一看,構成了一個怎樣的角?”學生在完成這一實驗后發現,三個內角拼在一起構成一個平角。經過上述兩步實驗,提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為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著,我指出了實驗操作的局限性,并要求學生給出嚴格的邏輯證明。在尋找證明方法時,我提出:“觀察拼接圖形,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學生可憑借實踐操作時的感性經驗,找到證明方法。實踐操作不但使學生獲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受到了證明定理的啟發,顯示了很大的智力價值。又如:我在初三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學數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思維和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的最后出了一道開放型命題:
將一個50米長30米寬的矩形空地改造成為花壇,要求花壇所占的面積,恰為空地面積的一半。試給出你的設計方案(要求:美觀,合理,實用,要給出詳細數據)。這題是一道中考題,是應用數學的典型實例,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學生討論得十分激烈,不斷有新的創意冒出來,有的因無法操作而被別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錯的設想。通過這次討論,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是有潛力可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雖有強弱,但我們教師更應該多培養多點撥多激勵,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創設情境教學的主要方式
一,創設應用性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命題(公理、定理、性質、公式)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節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兩個實際應用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關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論.
①某商店在節前進行商品降價酬賓銷售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三種降價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銷售,第二次打q折銷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銷售,第二次找p折銷售;丙方案是兩次都打(p+q)/2折銷售.請問:哪一種方案降價較多?
②今有一臺天平兩臂之長略有差異,其他均精確.有人要用它稱量物體的重量,只須將物體放在左、右兩個托盤中各稱一次,再將稱量結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體的真實重量.你認為這種做法對不對?如果不對的話,你能否找到一種用這臺天平稱量物體重量的正確方法?
學生通過審題、分析、討論,對于情境①,大都能歸結為比較pq與((p+q)/2)2大小的問題,進而用特殊值法猜測出pq≤((p+q)/2)2,即可得p2+q2≥2pq.對于情境②,可安排一名學生上臺講述:設物體真實重量為G,天平兩臂長分別為l1、l2,兩次稱量結果分別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l1G=l2a,l2G=l1b,兩式相乘,得G2=ab,由情境①的結論知ab≤((a+b)/2)2,即得(a+b)/2≥,從而回答了實際問題.此時,給出均值不等式的兩個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證明過程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完成.
以上兩個應用情境,一個是經濟生活中的情境,一個是物理中的情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觀察、聯想、抽象、概括、數學化的過程.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再注意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會想學、樂學、主動學.
二,創設趣味性情境,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案例2在“等比數列”一節的教學時,可創設如下有趣的情境引入等比數列的概念:
阿基里斯(希臘神話中的善跑英雄)和烏龜賽跑,烏龜在前方1里處,阿基里斯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它追到1里處時,烏龜前進了1/10里,當他追到1/10里,烏龜前進了1/100里;當他追到1/100里時,烏龜又前進了1/1000里……
①分別寫出相同的各段時間里阿基里斯和烏龜各自所行的路程;
②阿基里斯能否追上烏龜?
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數列的特點引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學生興趣十分濃厚,很快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
三,創設開放性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案例3直線y=2x+m與拋物線y=x2相交于A、B兩點,________,求直線AB的方程.(需要補充恰當的條件,使直線方程得以確定)
此題一出示,學生的思維便很活躍,補充的條件形形.例如:
①|AB|=;②若O為原點,∠AOB=90°;
③AB中點的縱坐標為6;④AB過拋物線的焦點F.
涉及到的知識有韋達定理、弦長公式、中點坐標公式、拋物線的焦點坐標,兩直線相互垂直的充要條件等等,學生實實在在地進入了“狀態”.
四,創設直觀性圖形情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
案例4“充要條件”是高中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并且是教與學的一個難點.若設計如下四個電路圖,視“開關A的閉合”為條件A,“燈泡B亮”為結論B,給充分不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以十分貼切、形象的詮釋,則使學生興趣盎然,對“充要條件”的概念理解得入木三分.
五,創設新異懸念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案例5在“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一節的教學中,引出拋物線定義“平面上與一個定點F和一條定直線l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叫做拋物線”之后,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初中已學過的一元二次函數的圖象就是拋物線,而今定義的拋物線與初中已學的拋物線從字面上看不一致,它們之間一定有某種內在聯系,你能找出這種內在的聯系嗎?
此問題問得新奇,問題的結論應該是肯定的,而課本中又無解釋,這自然會引起學生探索其中奧秘的欲望.此時,教師注意點撥:我們應該由y=x2入手推導出曲線上的動點到某定點和某定直線的距離相等,即可導出形如動點P(x,y)到定點F(x0,y0)的距離等于動點P(x,y)到定直線l的距離.大家試試看!學生紛紛動筆變形、拚湊,教師巡視后可安排一學生板演并進行講述:
x2=y
x2+y2=y+y2
x2+y2-(1/2)y=y2+(1/2)y
x2+(y-1/4)2=(y+1/4)2
=|y+14|.
它表示平面上動點P(x,y)到定點F(0,1/4)的距離正好等于它到直線y=-1/4的距離,完全符合現在的定義.
這個教學環節對訓練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無疑是非常珍貴的.
六,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案例6雙曲線x2/25-y2/144=1上一點P到右焦點的距離是5,則下面結論正確的是().
A.P到左焦點的距離為8
B.P到左焦點的距離為15
C.P到左焦點的距離不確定
D.這樣的點P不存在
教學時,根據學生平時練習的反饋信息,有意識地出示如下兩種錯誤解法:
錯解1.設雙曲線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2,由雙曲線的定義得
|PF1|-|PF2|=±10.
|PF2|=5,
|PF1|=|PF2|+10=15,故正確的結論為B.
錯解2.設P(x0,y0)為雙曲線右支上一點,則
|PF2|=ex0-a,由a=5,|PF2|=5,得ex0=10,
|PF1|=ex0+a=15,故正確結論為B.
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辨析:若|PF2|=5,|PF1|=15,則|PF1|+|PF2|=20,而|F1F2|=2c=26,即有|PF1|+|PF2|<|F1F2|,這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矛盾,可見這樣的點P是不存在的.因此,正確的結論應為D.
進行上述引導,讓學生比較定義,找出了產生錯誤的在原因即是忽視了雙曲線定義中的限制條件,所以除了考慮條件||PF1|-|PF2||=2a,還要注意條件a<c和|PF1|+|PF2|≥|F1F2|.
通過上述問題的辨析,不僅使學生從“陷阱”中跳出來,增強了防御“陷阱”的經驗,更主要地是能使學生參與討論,在討論中自覺地辨析正誤,取得學習的主動權.
總之,切實掌握好創設情境教學的原則、重視創設情境教學過程的特性,合理應用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充分重視“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經常處于“憤悱”的狀態中,給學生提供學習的目標和思維的空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忘經常創設數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價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進入一種全新的情境境界,學生自主學習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師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意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內容提要:本文著重闡述了中學數學素質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的創設情境的五個原則,創設情境教學過程五個方面的特性,創設情境教學的七種主要方式,并通過大量的案例展示分析,揭示了中學數學素質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創設情境教學原則特性方式案例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學的主陣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怎樣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怎樣變單純的“知識輸入”為“能力培養、智力開發”,如何大面積提高中學的數學教學質量,這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在眾多教學改革的原則中,主體性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使認知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乃是主體參與的條件和關鍵.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2、柳斌《學校教育科研全書》(九州圖書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
3、肖柏榮《數學教育設計的藝術》(《數學通報》1996年10月)
4、章建躍《關于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的幾個問題》(《數學通報》1994年6月)
5、盛志軍《今天,我沒有完成授課計劃》(《數學教學》2004年第11期)
6、馮克誠《中學數學研究:3+x中學成功教法體系⑧、⑨》(內蒙古出版社,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