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7:27
序論:在您撰寫文獻計量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有助于計量經濟學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院校以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計量經濟學教學亦因此定位于培養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和定量分析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計量經濟學有初級、中級和高級之分,教師所講授內容以初級為主,中級的部分僅涉及到多元線性回歸和聯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以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為主,課堂時間絕大部分用于模型參數估計的推導、假設檢驗的構建和理論結果分析。在每一章的最后部分,通過簡單的經濟學案例,如:收入消費問題、旅游市場預測問題、定性變量引入問題,展示各類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具體應用。教學案例的引入便利了學生將抽象的計量經濟學理論、符號和公式還原到經濟問題中,從具體問題的角度理解計量模型。同時案例分析加深了學生對已有經濟理論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利用相關軟件,進行適當操作進行經濟學分析,實現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目標。案例分析有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
1.2使理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量經濟學理論
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院校中,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學生大概是1:1,有的專業如金融理財、國際金融等文科生所占比重更大,因此學生數理分析能力和對數理模型的接受程度相對較弱。大部分學生對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先修課程(數理統計學、統計學)的學習中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其先修知識的理解遠遠不足以支撐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需要。在學生投入學習時間不足的情形下,如果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過多涉及理論推演和公式推導,學生會無法跟上教師授課的節奏,學習興趣會降低、聽不懂內容的越來越多。在每一章節及時輔以案例,學生能夠通過經濟問題中的具體例子感知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模型、進行數據分析和對結果進行計量經濟學檢驗和經濟學檢驗的過程,降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1.3有助于教學相長
案例分析課堂上,教師通過具體操作和相關結果分析為學生解讀具體的動手實踐過程,學生因其興趣的提高也主動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而不再僅僅是扮演“觀眾”。操作過程中出現各種“狀況”時,教師會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這稍稍突破了“滿堂灌”的傳統模式,給了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高表達能力,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相符。同時,學生活躍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從獨特的角度重新認識和分析經濟問題,學生踴躍的發問有助于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豐富教學內容。為了更好應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對教師的備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橫向提升和縱向拓展。
2現階段計量經濟學案例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案例教學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已被充分認識,計量理論結合案例分析授課的方式對計量經濟學教學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然而,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從開展到現在也只有十幾年的時間,案例分析進行的時間更短,在對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理解、開展方式、素材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地方,案例教學法還未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就教學過程中筆者的一些認知,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方式單一受限于課時少、實驗室資源有限等客觀原因
目前案例教學僅僅是利用簡單的經濟學例子進行簡單計量經濟學模型展示,目的在于輔助學生理解計量模型的相關指標,還未曾深入涉及到案例教學的實質,或者說是初級的案例教學。課堂上,教師演示軟件的操作過程并輔以相關分析,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過程,而只能稱為“例題分析”。教師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在課外時間遵循教師的操作步驟和手法做簡單模仿,并形成實驗報告。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僅能通過抽檢學生實驗報告而非逐份批閱來掌握學生掌握的情況??偟膩砜矗m然在教學的過程中輔以教學案例分析,但是所采用的案例和數據類型都較基礎和簡單,案例穿插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以教師講授和操作為主,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被充分調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并未有顯著提高。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案例教學法的精髓還未被充分應用到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
2.2案例內容簡單抽象,專業區分度低
選用案例質量的高低決定了案例教學法開展的效果。一般來看,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所采用的案例是教材上所給案例,且通常設置在每章的最后部分,用以輔助學生對于章節教學內容的理解,綜合性不足。然而,實際案例分析特別在運用面板數據進行經濟問題分析時,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常常導致異方差、序列相關等問題同時出現。另外教材中的案例簡單陳舊、缺乏代表性和時代性、數據都較簡單、描述的經濟問題不具備代表性,甚至同一個案例貫穿了整個學期的內容。另外,教材中案例未能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行設置或者給出備選案例,學生對案例的新鮮感逐漸降低,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不高。這些導致學生在學完計量經濟學課程之后,仍然有大部分人不會根據計量經濟學方法設定不同專業領域的計量模型,更無法進行相關的經濟學檢驗和分析。有些教師為豐富案例庫,直接借鑒和引用經典國外教材中的案例。由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教師很難結合中國實際對于案例進行修正以適合我們的課堂,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案例內容不能充分理解,也削弱了學生利用計量模型解決中國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2.3資源有限
普通高等學校的擴招使得教師隊伍的擴張遠落后于學生數量的增加,計量經濟學課題教學一般采用大班上課的方式。教師在開展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既要進行實際操作,又要注重接收學生的反饋并做出及時的講解,所以在人數眾多的課題上很難顧及到每個學生,學生的疑問也不可能都會得到教師的反饋,這嚴重影響了案例教學實施的效果。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相關計量軟件的實現和應用,而擴招導致學生數量與學校實驗室資源的極度不匹配,使得學生僅能利用個人PC機在課外的時間進行計量軟件的操作和實踐,效果得不到保證。在開設專門Eviews軟件課程的專業中,采用小班授課方式,任課教師是本班講授計量經濟學的教師,教師對學生的熟悉程度高,了解學生的先期計量基礎,能夠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從學生期末提交的實驗報告和畢業論文的角度看,單獨開設Eviews案例分析實驗課程的班級好過未開設的班級。
2.4案例部分在成績評定中所占比重較低
在資源緊張和有限的情況下,多數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的加權平均,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平時作業和出勤的情況,期末考試則是以閉卷方式考察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的掌握情況。這種成績評定方式無法體現對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經濟問題能力的考核,有礙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軟件學習的積極性和案例教學實踐的開展。
3必須處理好的幾類問題
要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實現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探索適合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院校的獨特的教學思路和方式,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3.1案例分析與計量經濟學理論的關系
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由于沒有理解計量經濟學基本模型和理論,即使教師講解了案例并進行了分析,但更換了案例后,他也是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強調案例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并非意味著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弱化,而是促進和加強。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既要完成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任務,又要適當開展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強化“必需、必講”內容,弱化推理、計算內容,體現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特征,而非數理推導特征,逐步降低學生對課程的畏難情緒,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在條理明晰、重點難點鮮明的基礎理論學習后,輔以適當的案例分析更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未來更深入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后,課堂教學效果會顯著改善,形成良性循環。
3.2教師素養的提升
案例教學的效果取決于教師對計量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還受限與教師的經濟理論功底和統計數據處理能力。目前奮斗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一線的教師背景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經濟學類專業畢業且在某專業領域應用過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相關研究,一類是統計學或者數學專業畢業精通計量經濟學數理基礎。經濟類背景教師精通計量模型的應用,但是對于計量經濟學數理特征把握有欠缺,數理背景的教師對于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卻存在不足;或者即使有的教師兩方面兼備,但對授課對象專業背景的理解較薄弱,這都使得教師無法較好的掌握經濟學各專業領域的現實特征、學科發展動態,也不熟悉各專業相關指標的特征、數據處理技巧、計量經濟學方法選用和計量經濟學指標特征。教師計量經濟學專業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案例分析開展的水平和效果。
3.3案例選取是否恰當
(一)我國中央銀行的會計核算基礎———收付實現制。
我國中央銀行業務由于具有特殊性,所以會計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一是應收利息、待攤費用等科目沒有在表內設置。雖然設有“暫收款項、暫付款項”等科目,但其核算內容與企業會計具有不同的資金性質,其性質僅是臨時性、過渡性的。二是再貸款、再貼現這類資產是根據國家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而操作和發放的。發行債券時也是按債券面值計價,所發生的各類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業務支出列損益。三是對固定資產計價時,僅在購建時一次性列支,除規定的特殊變動外一般不做調整,存續期間也不計提折舊,清理時一次性核銷原值。四是各項財務收入的確認,以我國中央銀行實際收到的各項收入計入相應賬戶。五是所有支出全部納入財務支出核算,財務支出不準預提虛列,一律據實列支。按國家有關規定制定費用開支范圍及標準,上報財政部批準后實施。每一會計年度的本期收入減去本期支出、減去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核定的比例提取總準備金后,所得凈利潤全部上繳中央財政。六是固定資產只在表外計算折舊額。七是應收未收利息在表外反映。
(二)我國中央銀行的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
我國中央銀行遵循歷史成本原則對各項資產進行確認、計量,按各項財產取得時的實際成本入賬,存續期間財產價值不做調整。歷史成本計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匯儲備占款和貴金屬不隨價值變動和匯率波動定期調整賬面價值,只按歷史成本進行核算。二是再貸款按發放時的實際金額入賬,不采用重估價值,不進行減值測試,不計提損失準備,對其應收未收利息不納入表內核算,只在表外反映。三是固定資產按購建時成本計價,存續期間不計提折舊,只對規定的特殊變動原因做價值調整。四是有價證券的入賬價值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列賬,溢價、折價不做攤銷,存續期間不按市價法或攤余成本法對賬面價值進行調整。五是國際金融組織資產按出資時實際支付的金額入賬。
(三)我國中央銀行現行會計標準的歷史成因。
我國中央銀行長期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和采用歷史成本作為會計計量屬性有其歷史成因。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和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長期存在是由我國中央銀行單位性質所決定的。我國中央銀行作為行政性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對利潤指標的重視程度遠不及企事業單位。我國中央銀行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目標,更加注重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從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相關性角度出發,我國中央銀行更偏重于會計信息的客觀性。
二、我國中央銀行現行會計標準質量現狀
我國中央銀行遵循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原則,實行獨立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實行“統一領導、預算管理、分級核算、統負盈虧”的財務管理體制。資產項目中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必須堅持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原則,再貸款、再貼現根據國家執行貨幣政策的需要操作和發放;負債項目均按實際發生額計價,發行債券按債券面值計價,發行債券發生的各種費用計入當期業務支出;財務收入項目的確認按實際收到各項收入后計入相應賬戶;支出項目全部納入財務支出核算,財務支出一律按規定的核算內容據實列支,不得預提虛列。利潤等于各項收入減去各項支出,利潤按財政部批準的比例提取總準備金后,凈利潤全部上繳中央財政,凈虧損首先由歷年提取的總準備金彌補,不足彌補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撥補。所有者權益全部由國家所有,未經財政部批準不得變動。財務決算報告年度終了后按規定期限逐級上報上級行和財政部派出機構。財務收支、會計事務接受國務院審計部門和財政部門的審計和監督。我國中央銀行的現行會計標準雖然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問題。
(一)未跟進會計制度改革和金融全球化步伐。
2003年英國倫敦中央銀行出版社對全球159個中央銀行的會計實務調查表明,各國中央銀行對國際會計準則是認同度高達82%,大多直接或間接采用了國際會計標準。2006年我國新頒布的會計準則實質上實現了與國際的趨同,相續頒布的金融機構會計準則也確立了權責發生制和公允價值作為會計確認基礎的地位。伴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金融環境,我國國際經濟金融活動的參與程度日趨頻繁,我國中央銀行與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加,對各國中央銀行會計標準的趨同性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差異較大將會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可比性,直接形成交流障礙。
(二)與當前業務需求相比會計核算基礎相對落后。
我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實行由政府主導的財務預算管理體制直接決定了收付實現制的核算基礎,收付實現制能夠實現年度預算安排與財務收支的有效配比。收付實現制雖然能夠較好反映預算收支的執行情況,但是不能完整反映中央銀行的資產狀況。當前我國中央銀行資產種類日趨多樣化、市場交易日益頻繁,僅采用收付實現制已經不能滿足真實、完整、準確地反映中央銀行全部資產狀況的要求。
(三)不符合會計信息相關性和謹慎性要求。
我國中央銀行持有相當數量的外匯儲備、金銀和有價證券,它們是有效執行貨幣政策的必要工具,上述資產的價格受國際、國內多項因素的綜合影響,幣種、供求、利率和匯率等的波動都將對其價格造成較大影響。對外匯儲備、金銀和有價證券等資產實際發生減值時,由于沒有引入客觀的計量方法,對其現行的真實價值無法準確衡量,從而減值準備也無法相應計提,實際價值會與賬面價值產生嚴重不符時,隱藏了較大的財務風險。上述資產如仍按現行歷史成本法計價,將導致中央銀行這些資產的賬面價值嚴重脫離其市場價值,這將不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判斷。
三、我國中央銀行現行會計標準的會計學選擇方向
我國中央銀行現行會計標準正在經歷多項核算改革,借鑒國外中央銀行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逐步趨同,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中央銀行經營成果的會計標準是大勢所趨。雖然這些年來我國中央銀行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和財務準則,由于實行獨立的財務預算制度和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基礎,其會計反映和監督的能力目前遠遠不能滿足新準則后的需求,完善我國中央銀行會計標準勢在必行。與現行國際會計準則以及國外許多中央銀行執行的會計標準相比,我國中央銀行會計標準還存在不足之處,亟待改進。
(一)合理借鑒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會計標準。
隨著經濟一體化、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我國中央銀行與外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的交流日益緊密,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活動日益頻繁,正因如此,我國中央銀行會計標準改革已勢在必行。我國中央銀行要高度關注國內外會計準則新動態,認真研究各國中央銀行國際會計準則的運用效果,找準我國中央銀行運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切入點和范圍,成功借鑒發達國家會計標準改革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中央銀行的實際情況和經濟金融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明確我國中央銀行會計標準改革的具體內容和發展方向,制定符合我國中央銀行自身特點的新會計標準,并將研究成果積極運用到中央銀行會計實踐活動中去。借鑒國外中央銀行會計準則經驗,逐步靠攏國際會計準則,采用謹慎性原則,真實、公允地反映中央銀行經營成果是中央銀行會計標準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制定中央銀行會計標準改革制度支撐。
在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會計標準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我國中央銀行應制定一套適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新會計標準制度或準則。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為準確計量各期間的成本和收益情況,引入權責發生制作為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的基礎;二是完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原則,引入配比性、實質重于形式等原則;三是根據資產持有目的不同,采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等多種計量屬性計算資產價值;四是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對外披露機制,保障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有效性。
(三)我國中央銀行會計標準改革具體設計
1.我國中央銀行會計基礎宜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并用的“二元結構”模式。
會計基礎僅僅是一種計量標準,它脫離了會計體系這一整體,是不可能發揮出應有作用的。只有在有效的財務報告和政府會計制度框架設計下,應計制的應用才有其實際意義。目前我國政府部門尚未明確財務報告的范圍標準,從成本效益原則角度出發考慮,我國中央銀行完全采用權責發生制短期內尚不具備條件。因此,我國中央銀行近期內還是采取以收付實現制為主,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為輔的“二元結構”模式為宜。
2.對跨年度結算財務資金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計量更科學。
在現行收付實現制下,我國中央銀行跨年度結算財務資金業務如跨年度結算采購資金、工程款等,存在會計核算無依據、預提虛列和賬務處理不真實等問題。采用權責發生制,增設“待清算支出”、“應付支出”等類似科目,核算當年已安排未支出或應付未付的款項,項目發生時直接從費用賬戶將相關費用轉入。在下一年度實際支付時,直接做沖減“待清算支出”、“應付支出”賬務處理,不再列支費用科目。在當前部門預算制下,這種做法我國中央銀行可以更為科學的安排費用開支。
3.對再貸款業務計提減值準備,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手段。
我國中央銀行應根據再貸款業務的風險程度大小,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減值準備金額與風險大小成正比。對再貸款業務應根據不同種類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對不同類別再貸款業務存在的逾期或無法收回的風險程度大小做出評估,可參考借鑒商業銀行貸款的五級分類標準做法,分別計提相應減值準備。由于我國中央銀行發放的再貸款金額較大,如果計提減值準備則相應的計提數額會較大,減值準備計入當期損益會造成損益的巨大波動,不利于客觀評價??紤]此因素,我國中央銀行再貸款減值準備可計入權益核算。
4.暫緩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保持現有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式不變。
(一)學生方面
有些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欠科學。他們在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興趣較濃,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但是缺乏一定的學習目標,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容易喪失信心、知難而退,導致學習成績不斷下降,下降之后學習的信心更加不足,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英語教學中學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此外,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還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記憶單詞的時候死記硬背,在做練習的時候不注重時態的變化,在翻譯句子的時候逐字逐句進行翻譯。這些錯誤的學習方法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并加劇了兩極分化現象。
(二)教師方面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陣地,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觀念對于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有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一直都是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注重講解,不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滿足于現有的知識水平,習慣于用背單詞、背課文、做習題等方式來學習英語,而忽視了聽英語、說英語、用英語等方面的訓練,從而很難實現學習能力的真正提高。此外,教師在對待學生方面,只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對于那些后進生總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來看待,不關注他們的學習,不為其創造表現的機會,這樣一來,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兩級分化現象也就越來越嚴重了。
二、針對初中英語教學兩極分化現象所采取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關注后進生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關注后進生的學習,進行因材施教,減少和防止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學生都有渴望進步與成功的想法,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于特困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打好基礎,講解知識時要循序漸進,在課堂上要多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對于優等生,教師要多加肯定與表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來激勵優等生不斷提高自己。此外,教師還可以實施“一幫一”的教學計劃,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以減少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轉變觀念,轉變角色
一名優秀的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地轉變觀念,適時地轉變角色,讓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課堂中,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但同時,教師也是一名長輩,是學生的朋友,應該深入了解和探測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讓學生不再害怕學習英語。首先,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和藹的微笑、溫柔的表情、燦爛的笑容面對學生,為學生創設互動的機會,如回答問題、做游戲、小組活動等,營造一種開放、平和的教學氛圍。其次,教師在課下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對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教師要認真傾聽,引導和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初中英語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從創設問題情境入手,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存疑、質疑到釋疑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以防止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此外,初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中積極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教師可以創設單詞拼寫比賽、英語演講比賽、對話表演比賽、英語朗讀比賽等形式的競爭活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改變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死板,僅僅是讓學生背單詞、聽寫和做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難免會讓人產生厭煩的心理。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在背誦課文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來背課文;可以通過聽語音的方式來聽寫單詞;可以通過分組比賽的方式來做練習;可以采取聽英文歌曲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聽力;可以定期讓學生欣賞英文電影,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等。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即使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小活動,學生也會變得分外感興趣,學習的動力得到提高,學習成績也就能夠漸漸提高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也就能夠遏止了。
三、結語
[關鍵詞]研究生 論文質量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8-0239-02
文科類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是對整個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匯報和總結,它體現了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創新能力的檢驗。通過基礎學習、論文選題、查閱文獻、設定框架、完成寫作、導師指導修改等環節,最終提高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研究生招生數量的迅猛增長,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有所下滑,尤其是文科類研究生論文質量下滑趨勢明顯,本文在分析文科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現狀、問題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文科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建議。
一、文科類研究生論文質量現狀及原因
近幾年,文科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非常明顯,已經引起社會學者的共鳴,上海學者許紀霖就曾經對目前的研究生做了如下評價:現在的博士研究生只相當于過去的碩士生,碩士生則相當于本科生。此評述將研究生的現狀描述得十分精辟,得到廣大學者及導師的認可。分析一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生道德欠缺嚴重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國民經濟突飛猛進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思想上的變革。部分學生考研只為了混“一紙文憑”,找更好的工作,因此,科研積極性不高,有的同學將別人的研究成果挪用到自己的畢業論文中,更有甚者直接找“”論文,此種做法令人心寒。
(二)招生數量劇增,生源良莠不齊
近幾年,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可是生源的質量卻在下降。調劑類研究生的數量呈增長趨勢,跨學科跨專業生源較以前有所增加,導致導師資源、教育資源不足。有導師就曾抱怨:“以前是一位導師每年招收1-2名研究生,現在發展到有些導師每年招收10名以上研究生?!迸囵B難度加大,論文質量自然下滑。
(三)導師本身社會實踐不足,指導不力
目前,有些文科類導師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對科研及社會實踐缺乏足夠的認識,懈怠情緒比較嚴重,對學生的監管力度不夠,有些學生的畢業論文導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指導,導致學位論文質量下滑。
(四)論文答辯多流于形式,監督力度不夠
由于近年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給論文答辯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壓力,普遍存在論文答辯時間不足,學生陳述論文時間及專家提問時間都在縮減,即便督導發現了此類問題,但沒有明確的監管措施,此類現象屢禁不止。其次,學院、學科在聘請答辯專家時,通常會考慮很多人情和利益因素,盡可能請一些和學科關系較好的專家,答辯時一般不會為難導師和學生。再次,答辯過程中導師始終參與其中,多數專家礙于情面,提問時盡量挑選比較容易的問題,導致答辯流于形式,長此以往,學生也產生了懈怠情緒,對論文答辯不夠重視。
二、提高文科類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對策
(一)把好生源質量關
學生原有的基礎、智力水平決定了論文撰寫的能力,因此,把好生源的質量關是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基礎。學校在招生時,應該盡量避免招收跨專業學生,尤其是學術型研究生,更偏重于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專業跨度較大的研究生其論文深度及創新點上有很大局限。另外,學校應該擴大推薦面試研究生的比例,減少優秀學員外流現象。最后,在研究生復試時不走過場,認真組織考核,堅持客觀公正。
(二)注重研究生培養的德育教育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教育、熏陶和塑造靈魂的殿堂,學校要注重對研究生誠信教育,遵守學術道德,尊重知識產權。同時,導師也要加強對研究生道德的教育,倡導求真務實的學術作風,導師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情操教育、影響學生,培養學生恪守學術規范的品質。
(三)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
研究生自入學以來,培養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理論知識學習環節、論文開題環節、論文中期檢查環節、論文評審和答辯環節。要想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必須加強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以上四個方面缺一不可。
1.理論知識的學習是論文寫作的基礎,導師指導小組要認真確立好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和學位課程,做到因材施教。
2.論文開題環節。開題報告的質量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在開題階段應該認真組織,做好研究生的開題報告。導師指導小組要根據學生的科研基礎及特長,制定出具有先進性和可行性的論文選題,研究生要在理論知識基礎上,通過查閱大量的國內外研究資料,掌握最先進的本學科及專業領域的發展現狀,歸納總結出本論文選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時,還要制定出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學院在論文開題階段也應該加強管理和監督,實行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制度,由本學科或本領域知名專家組成評議小組,對每個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細致的評審及指導,為研究生寫出高質量的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論文中期檢查環節。論文中期檢查環節是為保障研究生論文順利完成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研究生要把論文進度情況、下一步將要完成的內容及現階段存在的困難進行匯報,由專家組成的考核小組給予指導。由于論文寫作周期較長,學生不宜合理分配時間,容易出現前松后緊的狀況,為此,論文中期檢查就尤為重要。
4.論文評審和答辯環節。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體現了本學科、本專業培養的質量,論文在盲審前必須由導師認真閱讀,嚴格把關,對于不達到論文答辯要求的堅決不予送審,絕不姑息。論文在盲審時盡量由研究生學院統一送審,避免導師、學科聯系送審專家。論文在答辯過程中采取導師回避制,盡量排出人為因素對論文答辯工作的干擾。最后,要充分保障論文答辯的時間,碩士研究生陳述論文、專家提問到學生回答問題至少要在30分鐘以上,博士研究生最少也要達到50分鐘。
(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是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基礎,只有導師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才能保證研究生質量的提升,因此,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完善導師評聘制定。目前,對于文科類導師的評聘硬件條件過低,致使某些導師沒有足夠的科研經費支撐研究生校外調研,論文寫作中只能編造數據。其次,制定為導師提供培訓或進行學術交流的制度。定期為導師進行培訓或進行學術交流,可以使導師充分掌握有關政策制度,了解國內外最新發展現狀及動態,為培養研究生提供有利條件。再次,積極聘請校外專家擔任研究生第二導師。尤其鼓勵聘請生產第一線或應用研究第一線的專家做導師,補充本校導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憾,避免“一對一”的培養模式,使研究生能有機會接觸不同學術風格的導師,豐富自己的學術水平。最后,加強導師的獎懲機制。目前,對于導師的獎勵僅僅體現在對優秀論文的獎勵,而對于整個培養環節的激勵措施幾乎沒有,致使導師對研究生的培養環節不夠重視,學生也是應付了事。對有些不負責任的導師更缺少懲罰機制,導師懈怠、學生缺少競爭意識。因此,加強導師獎懲機制,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增強導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以上探討了一些研究生論文質量的相關問題,但現實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期待著日后能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王建民.擴招中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控制與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3):66-67.
[2]關爾群.關于教育碩士指導指導驕傲是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科學,2003,(2):53-54.
[3]王靈芝.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創新[J].中國國情國力.2008,(12):38-40.
愛因斯坦通過著名的電梯假想實驗,明確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質量和牛頓第二定律中的慣性質量的等效性,也就是著名的等效原理,而這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石。牛頓的引力理論建立在平直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愛因斯坦在利用等效原理找到了局部慣性系之后,使用相對論原理并且加上當時已經成功發展的描述彎曲時空的非歐幾何(黎曼幾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理論。使用廣義相對論能夠精確地解釋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所以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驗證就是通過天文觀測進行的。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重要預言就是引力場中的光線偏折,而這個預言第一次得到驗證就是通過日全食的觀測,這個觀測確立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1666年,牛頓把通過玻璃棱鏡的太陽光分解成了從紅光到紫光的各種顏色的光譜,而這就是物理光學的基礎。在1814年~1815年之間,天文學家夫瑯和費在太陽光譜中發現了很多譜線。1885年,天文學家巴耳末發現了符合已知氫原子譜線位置的經驗公式。隨后對原子光譜的進一步觀測又發現了更多的譜線序列和經驗公式。1913年,為了解釋氫原子譜線位置的經驗公式,玻爾建立了原子光譜的量子模型,成功解釋了原子譜線的經驗公式,奠定了原子物理的基礎,量子力學也從此誕生。波爾作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于192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因此天文學的觀測研究對于建立牛頓力學、驗證廣義相對論和奠基量子力學的實驗基礎都功不可沒,也可以說天文學研究奠基了包含牛頓力學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現代自然科學的最重要的理論體系。
傳統的教學平臺一般都是采用實驗箱的方式,包括很多仿真軟件的使用,基本上都是驗證性實驗,實驗的環境與在企業崗位的環境相差甚遠,導致很多學生覺得在學校學的東西畢業之后基本用不上。對于這一尷尬局面,又考慮到實驗室的資金和空間的局限性,我們這門課程的實驗平臺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展板,數量比較少,例如當前用得比較多的出租車顯示屏、全彩屏、護欄管等,可以拆裝,主要是以參觀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當前一些亮化的應用實體,也可以作為教學的擴展內容。第二部分是32×64的雙色LED點陣屏單元板和實驗箱等,數量比較多,主要是作為LED屏的開發實驗平臺。通過這一部分的開發使學生對LED屏的顯示原理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第三部分是一些散件,例如雙色發光二級管、8×8單色點陣、雙色點陣等。通過對散件的認識測試,進一步加深學生對LED屏的硬件結構的理解。通過這三個部分的教學平臺,學生既能學會理論又能鍛煉實踐,既能立足學校又能接軌企業。
2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組織是由學校的一位專職教師擔任,在教室對學生進行講授、答疑、解惑。理論課和實踐課分開,在教室上一章節的理論課,然后再到實驗室做一次驗證性的實驗,在理論課上以教師為主體學習理論知識,在實驗課上以學生為主體做驗證性的實驗,理論和實踐相分離,導致學生在理論課上覺得枯燥無味,在實驗課上常常又忘了實驗的原理,老師還要再次重復理論課上的內容。學生對單一的聽和單一的做感到枯燥無味,教師也很難根據學生的差異對進度進行調整,導致教學的效率太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已經跟不上高職教育的腳步,我們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1)校企合作:由于高職教育的知識跟隨企業更替得非???,而我們老師在實踐方面又很難與企業同步,所以我們可以從校外邀請一些優秀的工程師,為我們學生講解工程方面的新知識,彌補我們在校教師的不足。我們這門課的第六章就由兼職教師來講,工程師嫻熟的組裝技術對學生的觸動很深,對以后的工作更有自信。2)網絡教學:由于上課的時間有限,我們教師面對的又是一個班級的同學,所以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同學增加擴展內容的互動和答疑就比較緊張,所以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把一些擴展的內容到網上,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和老師進行互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項目,再按照每次教學的時間把每個項目又分解為幾個任務設計出項目教學方案,把整個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貫穿于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融入了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比如啟發式教學、分組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提問式教學、演講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作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3教學考核的改革
傳統的考核方式基本都是終結性考核,對學生的評價單一,僅僅是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隨著一大批“90后”畢業生走向社會,很多企業都抱怨連連,留不住人,感覺“用工荒”來了。而另一邊是畢業生不斷地換工作,抱怨待遇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準確,缺乏職業素養造成的。所以我們專業課的老師不單單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培養,還要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畢業的時候能夠以積極、慎重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谝陨显蛭覀兏挠谩斑^程性考核”。不再把終結性考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把學生在整個項目執行過程當中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也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當中。
4結語
論文關鍵詞:線性代數,線性關系,知識體系
線性代數這門課程有一個特點:各部分內容相對獨立,整個課程呈現出一種塊狀結構,原因是線性代數學科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沒有一條明確的主線。內容有行列式、矩陣、向量、線性方程組、特征值問題、二次型、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我們幾乎可以找到從線性方程組、行列式、向量、矩陣、多項式、線性空間、線性變換中的任何一個分塊開始展開的教材,其展開過程主要取決于作者串聯這些分塊的形式邏輯的脈絡[1]。實際上,課程內容的展開不僅取決于課程本身的邏輯,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行列式、矩陣運算和方程組求解通常都被認為容易被學生理解的內容,而向量組的線性關系問題是線性代數的難點。通常的線性代數知識體系是按照由易到難道順序安排,這樣似乎可以漸進地接受難點,但實際上有以下幾個弊端:(1)由于難點出現的時間較遲,學生沒有機會對難點進行重復運用和消化理解就已經進入課程的尾聲;(2)從心理上講,學生學習有先入為主的現象,最開始學到的知識最容易記住,因此難點后出現也不利于學生接受;(3)運用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可以統領線性代數的重點內容,如果不盡早引入這個理論,就不容易將塊狀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
1. 線性關系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現
線性關系理論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組的線性組合、向量的線性表示、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向量組的線性無關性、向量組的最大無關組、向量組的秩等。
對任意一個向量組,以這個向量組為列向量組構造矩陣,可以通過對實施初等行變換判別列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進而獲得該向量組的最大無關組,同時可以獲得向量組中任意一個向量由最大無關組線性表示的表示系數,也可以獲得向量組的秩。可見,向量組的線性關系問題集中表現在矩陣的初等行變換過程中。可以認為數學論文,矩陣的初等行變換過程是向量組線性關系理論的外在表現。
2. 基于線性關系理論的線性代數知識體系與關聯
線性代數中主要問題的解決都是通過解線性方程組實現的,可以說線性代數的核心內容是線性方程組,而研究線性方程組及其解靠的是矩陣及其矩陣的初等行變換。因此,以線性方程組為出發點,可以為以后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通過線性方程組可以引出矩陣概念,并引出矩陣的初等行變換方法,進一步引出向量概念,以及向量的線性運算和矩陣與向量乘法運算。在這些基本概念和運算的基礎上,線性方程組可以表示矩陣形式和向量形式,其中,是線性方程組的系數矩陣,為矩陣的列向量組,是線性方程組的常數列向量[2]。
由向量形式方程組進一步討論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為深入研究和理解線性代數的其它問題提供理論基礎。從矩陣形式的方程組出發進一步討論矩陣運算,特別是在向量組的最大無關組和向量組的秩的概念下,矩陣的秩的定義變得很簡單,逆矩陣也很容易理解。行列式可以認為是方陣中的一個特殊概念,事實上,階行列式也可以用個為向量定義[2]。在行列式和線性方程組概念下,很自然地討論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問題。二次型標準形問題則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概念基礎上處理。線性空間和線性變換則是向量方法和矩陣方法的升華[3]雜志網。
在這種知識體系下,向量和矩陣是線性代數的核心工具,矩陣的初等變換是代數的核心方法,而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是核心理論。矩陣的初等變換這一方法不僅可用于求解線性方程組,他還可用于求矩陣的逆矩陣;求矩陣的秩;求向量組的極大無關組及其秩;求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求向量空間的基及維數;求特征向量;求實二次型的標準形等。而對于這些問題的理性認識則需要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
3. 知識體系展開的基本邏輯
怎樣設計線性代數課程的科學體系?這取決于我們對學科內容的本質的理解,對該學科在現代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和課程的目標。在我國,理工科的線性代數教科書是把線性代數的各部分內容作為工具來掌握,而忽視了這門學科最終形成的思想基石――空間與變換,因此這樣的課程并沒有真正跨進線性代數的思想殿堂,頂多只能視為矩陣運算的初級教程。而我國數學專業的高等代數課程又過分沉湎于形式化概念的邏輯體系構建,而忽略了線性代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鮮活背景和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前景,因此這樣的課程在學完之后也不易明白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和意義,甚至以為僅僅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前期準備[1]。
很多文獻([1][4][5])討論了線性代數的知識體系,但是學者們基本上只考慮知識體系本身,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因素。線性代數的一個公認特點是內容抽象,要真正掌握線性代數的原理與方法必須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即對形式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形式邏輯的演繹能力,而這兩種能力要求幾乎超越了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能力儲備。面對抽象的課程內容和復雜度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情緒[7]。按照塊狀結構安排線性代數的知識體系容易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
通常按照塊狀結構安排線性代數的知識體系,便于教師理解,但是,學生很難建立塊狀結構之間的聯系。基于線性關系理論的線性代數知識體系是從學生認識能力出發數學論文,由現實世界的問題引出數學概念,使學生感到是因為解決現實的需要而學習新的數學概念、理論和方法。這種由現實問題到解決方法的邏輯關系稱為生活邏輯,而按照塊狀結構形成的知識關系成為學科邏輯[7]。學科邏輯是出于本學科的研究者知識整理的需要,不適合向學生傳授知識。基于線性關系理論的線性代數知識體系的基本邏輯關系是按生活邏輯展開的。首先,學生容易認識線性方程組與現實的聯系,隨著解決線性方程組問題過程的深化,提出矩陣和向量概念;進一步,矩陣和向量等新的元素需要進行運算,因此分別討論向量運算(主要是線性關系理論和方法)和矩陣運算;具備了線性代數的核心工具(向量和矩陣)、核心方法(矩陣的初等變換)和核心理論(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就可以繼續討論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討論二次型,也可以討論線性空間和線性變換。整個線性代數知識是按照需求展開的,因此,很多過去塊狀結構中的知識內容(如矩陣、向量、線性方程組等)并非一次性的安排在一章之內,而是在不同的章節中逐漸深入展開。這樣安排便于形成以矩陣初等變換為核心方法和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為核心理論的主線,便于學生漸進理解線性代數的難點。
4. 結論
基于線性關系理論的線性代數知識體系將線性代數知識按生活邏輯展開,以向量和矩陣為核心工具,矩陣的初等變換為核心方法,以向量組的線性關系理論為核心理論,形成線性代數的知識主線。這種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理解線性代數的難點,克服學習上的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劉學質.線性代數的體系與方法[J].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20(7):142-144.
[2]Peter D. Lax. 線性代數及其應用(第二版)[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
[3]王璽等.線性代數[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9.
[4]彭德艷,金傳榆.《線性代數》內容的關聯性研究[J]. 大學數學,2007.23(1):170-175.
[5]賀繼康.高等代數課程結構簡論[J]. 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19(4):77-79.
[6]王璽.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情緒因素與教師行為分析[J]. 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4.20(4):95-98.
[7]朱寧波,齊冰.學科課程內容組織的邏輯體系及其處理原則探析[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