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7:27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得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
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來,我對幼兒音樂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趣引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兒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因此,我經常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選擇教材時,總是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來五段歌詞最后兩小節的節奏都是┃┃-┃,就顯得很枯燥,經過改編,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節奏,如“媽媽洗衣服┃嘩-┃嘩-┃”;“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這樣既是唱歌,又有游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設計趣味化
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往往決定著這次活動的成敗,因此我對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都要根據教材對結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之情節化、承上啟下、自然過渡,這樣就能使幼兒從一個音樂意境走向另一個意境。[本文轉載自-找文章,到]
孩子們隨著老師簡練和游戲性的語言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在音樂意境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音樂,而且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老師的精心安排,使幼兒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我的教育方法力爭生動形象,充滿情趣。
二、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我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么,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我認為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為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觸過的人都說我非常愛笑,確實我是個很快樂的人,尤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我在事業、孩子和生活中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粗變旱难劬χv話和示范;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我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并帶頭假裝睡覺。)同時,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老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活動前,我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如:在《娃娃家》這首歌,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由于我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并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使一首較為平淡的歌曲顯得耐人尋味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師說輕就輕、說響就響,通過反復練唱來把這些要求強化下來,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一、為溝通架設一座橋梁
人與人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師生之間,師生之間溝通工作做得好壞往往是決定班主任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為班主任要想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學生?!绷私庖粋€學生的外在特點容易,但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卻非易事。然而,這對于剛進入教師行業的我,卻有著得天獨厚的一點優勢。都說新老師特別的隨和溫柔,雖然片面但對我來說倒也真實,我想這無疑也是我與我班學生良好溝通的一座隱形的橋梁。
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比較特別,有時候看起來膽子很小,因為她居然會因為上課不敢舉手上廁所而尿褲子,有時候看起來又很膽大,因為她經常會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開小差而且一刻也不得停,多次提醒后仍不見效,于是我找她談話,把她叫出到教室后面的休閑區,我說:“林X,知道你平時給老師留下了怎樣的一個印象嗎?”她搖搖頭?!澳悄阌X得自己上課的表現好嗎?”她還是搖搖頭。雖然她一直沒開口說話使得這個談話有點不順利,但我也發現了她底子里應該是一個內向的女孩而且她也知道了上課的表現是不好的,我接著說:“那表現不好怎么辦呢,可不可以讓自己進步一點呢?”她點點頭?!昂玫模蠋熛嘈拍?!那你回去吧!”第一次談話在她沒說過一句話的情況下結束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終于逮到一個機會發現她沒在開小差了,于是我對大家說:“大家看林X,看她聽得認真嗎?”全班小朋友一致肯定。下課時,我又把她約到休閑區,說:“老師今天看到你的進步了,你以后肯定會改正上課不認真的缺點的!”沒想到她遲疑了一會兒,開口了:“老師,我有時候經常管不住自己的,我知道不應該開小差的?!甭犃诉@句話我如同被澆了一頭冷水,但也意識到她愿意和我說她的心里話了這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立刻鼓勵她:“能知道自己的缺點已經很了不起了,老師相信你會一天比一天進步,到時候把這個難改正的缺點改掉,成一個了不起的人!”她笑了,我也笑了。這以后我發現她的確比以前進步多了。
和學生隨和,友好地相處成了我與學生心靈溝通的一座隱形的橋梁,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輕松而精彩。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蹦軗軇訉W生心弦的相視而笑,那是我最開心,最得意的記憶。
二、為教育插上兩個翅膀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彪m然平時我是非常隨和也可以說是溫柔的,但當遇到學校、班級所定的制度,我是嚴格執行的。在工作中當然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管理,進而讓他們對自己嚴格要求,逐漸自覺地執行各種制度?,F代教育特別要求體現人本關懷。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智慧還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發展?!弊鳛榻處?,應該做一個“播種陽光的人”,用關心、信任和激勵,把陽光的種子撒進學生的心田。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為教育插上兩個翅膀:一是嚴厲,一是慈愛。而且我覺得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嚴中有愛,愛中有嚴,要努力尋找好它們的平衡點,探索一個融嚴厲和慈愛的教育方式。這段時間我在班上大力推行這樣一種處罰方式:當遇到學生犯錯誤,班主任一定及時處理,對違反紀律情節比較輕的學生,我罰他上講臺唱一首好聽的歌或者講一個動聽的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我發現受這種處罰方式的學生一般不會對老師產生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因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講故事時下面的同學會給他熱烈的掌聲,可以說他是在一種很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教育,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講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對他的口才及膽量是一個考驗和訓練,對于違反紀律情節較嚴重的學生,我會召開班級評價大會,請他站到講臺那兒,然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想說的都可以對他說,在這過程中引導其他小朋友說出那個小朋友哪里做得不好了,這么做的后果以及對他們提出希望,等他認識到錯誤做出改正錯誤的承諾后讓他們回座位。在課后我找他談心,發現他都已經很清楚自己的錯誤并且都有了改正的決心,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要處理好他可能會產生的失面子情緒,安撫好他們。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努力去營建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使每個學生將這個班當作自己的家,人人都愛她,時時都想著她;與她共榮辱,使班級有著良好的班風,學生在此生活學習,健康成長,樂在其中;教師上課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應手,樂在其中。
三、為管理配上三輛馬車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蛇@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想象到過的。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小事,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然而我發現班主任如若事必躬親,不但自己累垮不說,而且也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覺得擔任班主任工作,可以為自己的工作配上三輛馬車。
1、重視班干部的培養。班主任、班干部及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同傘柄、支架和布,一個再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撐不起一片天空的。班主任要明確班級努力和前進的方向,營造一個溫馨而又充滿朝氣的學習環境。把任務下放到班委手中,班級各類事項都有專人負責管理,而班主任只是個幕后導演者和領導決策人,出現問題時班主任及時解決,對班委會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級的事情有人管理,學生們遇事主動去做,積極性、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同時我也為他們增加了鍛煉才干的機會,培養了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2、重視班級的評比,做到事事有總結。小學生好勝心強,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積極引導,是促進班級和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各種評比活動中無論是取得了成績還是以失敗告終,有活動就有總結,學生自己要總結,班主任要總結,使學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明辨是非,積累寶貴財富。這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環。
比如在周一學校會公布各種常規檢查的成績,小朋友們會因為得了流動紅旗而高興,也會因為失了流動紅旗而沮喪。在晨會課時我就讓他們分析最近的表現,他們會指出各個表現不好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集體批評,我呢就是加以總結,肯定學生的進步和表現特別好的地方,鼓勵他們繼續自覺遵守各項規范,同時對表現不好的同學進行批評,從而讓他們改正缺點,為班級做貢獻。
3、重視家校的聯系。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家庭時刻都在無形中給他們以各種各樣的影響。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只有在家長與班主任取得一致、相互配合的情況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家長會時我認真對待,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平時,也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例如我班的顧X同學,在家中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通過與家長交流,我了解到該生在家中貪玩,愛看電視,總是對家長說沒作業或作業做完了。為此,我除了找顧同學談心外,也與其家長密切配合。在學校由我指定一個學生檢查他登記的回家作業,在家由家長督促其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顧X基本上養成了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成績也穩步上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實施途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念是關鍵,要時刻將教書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要實現素質教育設定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需從每一節課抓起,從每一位學生抓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才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適量合理的練習
教學中以學生做為主體,就是要讓學生們在教師的積極啟發下,參與教學的一些過程,主動的獲取知識。小學生獲取知識大多是靠直接感知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抽象概括,年級越低的學生感知越高,其自身的思維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教學上根據小學生的這個思維的特點,假如每次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適度的合理練習,讓同學們能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主動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意識。
2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的給予學生們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們針對不同的教學問題,積極主動互相交流與討論??梢試L試分組學習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時間,還要保證在每個小組合作學習中,所有的成員都會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在教授“圓的面積”一課時,先和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等面積公式推導時所使用的方法,再引導學生結合新舊圖形間的關系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公式,學生之間可分小組合作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小組成員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其中。大家通過拼一拼、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等,知曉拼出的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以及梯形的上底與下底和圓的周長有關聯,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高與梯形的高又和圓的半徑是一樣的,借助這些關系也就能很順利地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了。此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之間的探討成果展示出來,適當引導學生,讓他們作必要補充,將小組的一些想法適當延伸,使每組學生都切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3優化教學方法,使用啟發式教學
優化教學方法對推動教學進程發揮至關重要之作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家長式的灌輸教育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習的積極性也得不到提高,主體地位不能體現出來,這也是傳統教學的一大敗筆。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可采取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通過探索新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這樣既能調動積極思維,更利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當然,使用啟發式教學需要突出學習興趣。在興趣的趨勢下,學生才更愿意主動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很大。教師也可創設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中進入教學之中。
4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在教學時老師還應該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對他們的發展架橋鋪路。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內容,適時的向同學們講解我國古今數學家的偉大成就與光榮事跡,激發學生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講解“圓周率”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在教學時介紹我國古代的優秀數學家祖沖之,是他首次將“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間,并把該世界紀錄保持了一千多年之久。又比如,在教學“數的整除”這課時,教師可向同學們介紹現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如何取得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桂冠等等,讓學生們從中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感染與熏陶,增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
5科學評價學生成績結果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著眼素質、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智能、重視德育、發展個性。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多種弊端,包括只重視應試結果,常結合成績高低直接斷定學生素質優劣等,相對地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評價,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顯然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對推動數學整體發展幫助很大。根據創新課程整改要求觀察,作為新時代教師的我們有義務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與活動參與能力等綜合評價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鼓勵與表揚的價值來教育學生,充分挖掘他們的個體潛能,欣賞他們階段勞動成就,適時鼓勵學生在生活規則中挖掘出更多創新數學的思維理念,和諧師生之間的情感,這能為課堂民主和風趣氛圍的開拓積累適應性實力,這樣更能順勢提升學生長久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更利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與人格基礎,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蘇hi得到全面化發展。義務教育的核心任務指標就是令受教育人群逐漸掌握合格公民行為規范要求。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需在當代教育思想的引導下,充分利用科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認真專研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建立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與學的應有價值,激發并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趙代川.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一)選題——論文寫作成功的基礎。
1、盡可能要避免的選題:
(1)選題太大、太寬泛。如《當前實施素質教育中的若干問題》、《談家庭教育》、《論高中課改》等。
(2)只談某學科的細節,缺乏概括和提煉。如《解數列題的兩種常見方法》、《并聯和串聯的區別》、《作文的開頭技巧》等。
(3)空談理論不聯系實際。如《新課程與建構理論的關系》《校本教研的理論依據》《合作學習理論探究》。
(4)只有案例沒有反思。如《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固定裝片實驗觀察》教學設計、《我最難忘的一節生物課》。
(5)老生常談缺乏個性。如《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
2、如何選題?好的題目能大體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內容、意義。題目引用語要確切、簡潔、精煉、通俗和新穎。確定題目時,題目要專一,開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1)切口小探討深,以小見大。如《課后小結——教師成長的助推器》、《感恩行動從這里起飛》
(2)提出一種新的觀點或設想。如《兒童焉能丟失了人生“余裕”》、《教育是被遺忘篩選過的記憶》。
舉例:
(3)研究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普遍現象。如《一個被忽視略的問題:教育人際關系》、《課文內容不等于教學內容》。
(4)具有爭鳴性的話題。如《校長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現代私塾”收獲的將是什么》。
(5)充滿著教育智慧與思想。如《教師管理“方”和“圓”》、《教學“意識流”》、《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價值嗎》。
(6)散文式的論文,真情實感。如《自信,點亮心智的明燈》、《把悄悄話裝進我的行囊》。
(二)教育論文的寫作技巧
1、功夫在文章之外。成功屬于“有心人”,平時抽空看有關的論文。碰到問題要善于思考,發現可研究的問題。將有關的問題寫下來,記一些筆記。(勤于積累)
2、寫文章最好先寫提綱。如果可能的話,寫論文前擬一個提綱。層次清楚,前后呼應。(提筆寫作)
3、給文章取一個精致的標題。能抓住文章精華,體現出創新的地方,標題能吸引人。(精心構思)
4、觀點和內容。觀點要正確,又有一定的新意。論點是什么?如何展開論證?開頭和結尾的呼應。文字表達恰當,修辭加工潤色。文章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創新能力,選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體現一個教師的思想和情感,能寫好文章的人通常是有思想的人,情感豐富的人;文章體現一個教師的精神面貌,消極憂傷的人也許能寫好藝術作品,但很難寫好教育論文。寫好教育論文需要激情和智慧,只有“有心人”才會具有這樣一顆好奇心和敏銳感。(標新立異)
(三)教育論文的寫作要求
1、方法型教育論文的寫作?
(1)方法型教育論文。這是一種介紹具體教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教育教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
方法型教育教學論文,最實用;最易寫。因為它來自自己的實踐,都是自己曾經做過的和想過的,寫起來比較順手。
(2)方法型教育論文的寫作程式:
A、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為什么要運用這種方法?依據是什么?背景(現實背景和理論背景)?概念詮釋。
B、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介紹方法實施的過程是教育教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后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么做。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傊?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C、陳述方法實施的效果。一種科學而新穎的方法實施后,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作為方法型的教育教學論文,有必要把效果陳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
效果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對顯性的效果,能夠用數據說明的,盡量用數據;對有些無法用數據說明的,可舉例說明,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
陳述效果時,最忌諱的是光說些大而空的話,比如“提高了積極性,激發了興趣”。
用事實說話,讓人心服口服,是這一部分的關鍵。當然,陳述的效果必須與實施的方法相關,不要把與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統統扯上去。
論文關鍵詞:認知學習理論教育技術,先行軍
當前,認知心理學在心理學研究中占主導地位,研究結果層出不窮,對教育技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教材一方面要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而改變教學方式,還必須研究和應用不斷發展的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心理學的認知學習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與學,從而達到在教育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最優化。因此,探討認知學習理論的發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術的觀念更新,把握課堂教學的未來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認知學習理論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觀點。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人類傾向或才能的一種變化,這種變化要持續一段時間,而且不能夠把這種變化簡單的歸之為成長過程。它包括三層含義:
1. 變化的時間是相當長期的,而不是一時的;
2. 變化的內容是記憶之中的知識的內容和結構的變化,以及學習者行為的變化;
3. 變化的原因是學習者環境中的經驗,而不是動機、疲倦、藥物、生理條件或環境條件等原因。
由此可見,認知主義對學習的定義強調知識的變化。因此,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育教學論文,學習的效果只能夠間接的確定,即在學習者行為的基礎上作出判斷。學習結果與行為操作不是一回事,學習到什么不能單是指外部行為操作,應包括大腦中認知結構的變化和心向、態度的變化。學習的結果是頭腦中認知結構的變化、認知方式的變化,即認知策略的變化,當然也會表現為相應的行為操作上的變化。學習的過程,不是消極的接受強化的過程和嘗試錯誤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理解(或對反饋信息加以解釋)的過程。
二、認知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體現。
認知理論致力于研究教學操縱如何影響內部的認知過程。如注意、編碼、記憶、回憶;這些內部認知過程如何導致新知識得獲得及認知結構的改變;新學來的知識或新產生的認知結構如何影響操作。由此可見,認知心理學把教和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更重視學的作用;既注意學習的外部條件,但更重視學習的內部條件。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從本質上講是一個認知過程,即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認知過程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建構過程,同化和順應是建構基本環節,也是兩種基本的認知方式,認知過程就是由這兩種基本的認知方式組成的。所謂同化,是指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對新知識進行改造,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以充實、完善、發展原有的認知結構:所謂順應,當現有認知結構不能同化新知識時,就需要學生將此進行調整,一順應新知識的產生,重建新的知識結構,使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更新和擴展。教學過程就是認知結構不斷建構并提高的過程。
我們可以將認知學習理論的教學觀分為三個主要論點:加工過程論、認知結構論和學習中心論。
1.加工過程論
認知心理學把人腦的功能與計算機的運算程序進行類比,認為認知過程就是信息加工過程。因此認知心理學關于教學的研究,主要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影響學生的認知過程,進而影響學習結果。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影響學生的認知過程才能夠影響教學結果,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結果的間接因素,學生頭腦中的認知過程才是決定學習好壞的直接因素。
2.認知結構論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不僅重視認知過程,而且十分重視認知結構。奧蘇倍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就是把新知識和原有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注重教材的知識結構或邏輯結構,而不太重視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當代認知心理學十分重視認知結構的研究。關于學生頭腦中認知結構的研究,能為我們改革教材和教法提供科學的依據。
3.學生中心論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只有認知因素(包括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才是決定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學習時的認知加工的深度和策略是決定學到什么的充分條件??傊逃虒W論文,學生的學才是決定學到什么的最關鍵、最直接的因素?;诖?,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在創造學習的外部條件時,必須加以內部的認知規律為前提;應該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應樹立教學目標的新概念;應重視內在的認知動機的作用。
三、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不斷向前發展,現代教育與信息技術已經無法分開,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各種技術(包括視音頻、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對支持和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是肯定無疑的。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中,投影儀、幻燈機、多媒體等電教設備實施已經進入了課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正確合理的使用這些電教器材,才能夠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此外,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結構,結合認知學習理論,潛心鉆研教學教法,進行教學設計,同樣能夠優化教學。由此可見,將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調動學習興趣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曾經說過:“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作為內驅動程序系統中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對于學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所以說,激發和維持和維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指向學習活動的動機類型,,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掌握知識,技能和闡明、解決學業問題的需要,即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求知的欲望。認知內驅力既與學習的目的性有關,也與認知興趣有關。因為當一個人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并以它來推動自己的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會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而具有認知興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會廢寢忘食、津津有味的學習,并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
2. 創設感知意境
心理學表明,感知越具體,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進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從而建立概念,培養能力。認知心理學認為創設感知意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出一種“不協調”教育教學論文,將學生引入一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中去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多媒體教學所創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適時適度地為學生提供直觀刺激變抽象為具體,可集中顯現出時空變換的流動美,視聽兼備的立體美,景色物體的色彩美,師生的和諧美。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大和小、動和靜、遠和近,快和慢,局部整體,外表和內顯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給學生在視、聽、思等方面帶來的局限,學生的視野可在瞬間內完成時空的大跳躍。這就加大了教學的密度,極大的節省了教學時間,尤其是教學信息傳遞的增值率擴大,多次反復重現和化抽象為具體的特點。是教學內容鮮明生動,富于感染力,減輕了學生的負荷,優化了教學效果。
3.培養思維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沃特海默依據自己對在校生的實驗,宣稱兒童普遍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傳統的教育制度往往被傳統邏輯和聯想心理學理論所支配,應對阻礙兒童創造思維能力發展負責,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動的畫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說會使學生處于驚奇探索的學習氛圍中,既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又有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激發,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造一種民主的氛圍,鼓勵學生能夠大膽的各抒己見,往往可以使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增強其思維能力。
四.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方法
認知學習理論可以促進教育技術的發展,而教育技術的廣乏應用又實現了教育的優化,因此如何將認知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相結合,成了教育技術領域廣乏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1. 發展和培養學習者的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過程的同部組織起來的技能”,是處理內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術中計算機的運用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作為教學傳遞的工具傳遞知識或訓練及技能教育教學論文,現在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注重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為此,教學軟件的類型也變得多樣化,除了過去大量開發的練習型、輔導型、游戲型、模擬型軟件外,問題解決型軟件開發有了很大的進展。這類軟件除了傳遞有關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簡單的了解有關知識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學習者參與到其中去,運用發現法進行學習。強調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它的特點是關心學習過程甚于關心學習結果,要求學習者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過程中。發現學習有利與策略性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識結構的形成。
2. 重視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元認知就是指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其中包括對當前正在發生的認知過程和自我的認知能力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認知。可以認為元認知能力的發展就是為學習者在心理上培養一位“老師”。根據認知學習理論,教學強調學生相互之間的相互合作,合作學習可促進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這是因為:(1)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建構起新的、更新層次的知識結構;(2)在交流過程中,學習者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被明確化和外顯化,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監控;(3)在學習者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的交流中,他們要達成對問題的共同理解,建立和合適的問題空間表征,而這時解決問題的關鍵。
3 .注重教學媒體的認知作用
媒體的教學應用使教育技術研究與實踐的重要摘要的。
摘要:基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和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系統實現了有機整合,并且促進了教育教學與組織管理等多種活動的信息化發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效率,構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學數字化發展速度也不斷加快,信息量增長速度加快,對于信息提取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所以,在大量數據當中獲取重要的信息也逐漸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诖耍恼聦⒏咝=逃虒W作為研究重點,闡述了數據挖掘技術的具體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教學;數據挖掘技術;運用
一、數據挖掘概述
所謂的數據挖掘,具體指的就是在海量且模糊隨機數據當中提取出隱含其中,同時具有潛在價值的信息與知識過程。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在教育教學當中,可以對海量數據予以深入挖掘與分析,進而獲得數據當中所隱含的潛在信息內容,更好地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決策提供有力支持[1]。
二、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數據挖掘技術應用
2.1在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的應用
高等院校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教務管理部門會在學期期末測評學員領導與任課教師的教學思想、態度以及教學方法等,并且根據最終的評分結果來明確教師的教學質量。然而,受評價人員對標準理解以及把握程度的影響,學生評價仍存在隨意性特征。
在這種情況下,導致評分結果很難對教學效果進行真實地反映,因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評估。
但是,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在教學質量評估方面,通過對關聯規則算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將教學質量評價當中的不同指標權重系數進行設定,并通過Apriori的算法來掃描數據集,在數據挖掘的作用下,獲取學歷、年齡以及職稱三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同樣也可以獲得教學質量和方法的關系[2]。
為此,高校教務管理部門就可以將獲得的規律應用在教學管理實踐當中,合理地設置督學小組并制定出聽課制度,將教學課堂教學的質量真實且客觀地反映出來,實現高校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2.2課程體系結構的有效完善
高等院校教育體系當中的專業建設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必須要具備高質量的課程體系結構設置。在對學生成績數據庫以及畢業生去向數據庫等多種數據信息進行數據挖掘以后,可以通過對關聯分析與序列模式的分析和探究,獲得數據與數據間存在的相關性。
其中,課程間的關系和先后順序亦或是課程和課程體系結構之間的關系等等。在此基礎上,保證學習高級課程前事先學習先行課程。以計算機專業《數據結構》為例,在教學中將《C語言》作為重要的先行課程,以保證學生在學習《數據結構》內容的時候可以具備良好語言基礎,更深入地理解并靈活地應用數據結構當中的算法。
而在完成《數據結構》學習以后,應根據學生就業走向和市場的實際需求來確定是否安排《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成績實現了有效地提高,更利于學生未來就業。除此之外,對內容重復的課程進行有效地壓縮,將落后的課程內容適當地刪除,與專業特點相結合。
由此可見,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在高校教學中,對于專業建設以及課程改革決策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網絡教學中的數據挖掘技術應用
在網絡教學中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從Web文件以及Web活動當中選擇出用戶較為感興趣的有價值模式以及信息,這就是所謂的Web挖掘[3]。因為接受教育對象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具體表現在個人學習目標、學習能力與知識基礎的差異等。為此,網絡教學也必須要能夠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梢园巡煌脩魧W習狀況與軌跡詳細記錄并存放至數據庫當中,通過對WEB挖掘技術的合理運用,在序列模式挖掘的作用下合理地分類文檔,以保證學生信息檢索速度的提高。
另外,也可以根據學生訪問瀏覽的數據挖掘并分析,針對訪問的數據展開聚類分析,以保證更好地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為其推送相關內容。與此同時,可以在相關聯的頁面當中合理地設置超鏈接,對網站結構予以有效地改善,確保頁面間的鏈接與用戶訪問的習慣更吻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在大量數據信息當中處理并提取出更具價值的信息內容,促進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特別是評估與決策方面,數據挖掘技術的作用更為明顯。
除此之外,該技術也可以應用在網絡教學當中,使得網絡教學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效用。上文針對數據挖掘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展開了相關性地研究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高校進行決策,為學生提供更為理想的學習環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增強高校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侯錕.數據挖掘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28(7):51-52.
顧黃初剛參加工作,在中學一線教語文課的同時,就開始對語文課程性質和目的進行自覺地研究。1959年,全國圍繞語文教育領域“文”和“道”的關系展開一次大討論,討論才開始三周,當了三年語文教師、年僅26歲的顧黃初即在《文匯報》發表《“目的”與“手段”》一文參與討論。文中認為:通過對作品中語言文學因素的分析講解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使學生掌握表達思想內容的語言文學方面的技能技巧是語文教學的特定任務。學會“文”(包括理解和運用)和學通“道”,這是語文教學的雙重任務,兩者不可偏廢。這一觀點,時隔半個多世紀,今天看來仍是正確的。顧先生寫了多篇文章專門闡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如《語文學科性質之我見》一文中繼承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的觀點,仍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同時指出語文還有人文性、基礎性、技能性等性質。他1996年在《關于語文教育研究》一文中總結自己對語文教育的看法:“一.語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奠基工程;二.語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是‘貼近生活’;三.語文是一門民族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必須堅持走民族化和科學化相結合的道路?!钡谝痪湓挕罢Z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指出語文課程的根本目的:語文課程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是最終目的;同時也論述了語文的重要地位:語文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人們應通過學習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學習里面承載的文化來提高素質。第二句話“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貼近生活’”則提出了語文教學的方法:教師教語文,首先要懂得生活中人們怎么使用語文,還要教學生在日常生活各種場合去學習語文,同時語文課的內容也應多聯系生活。第三句話“語文是一門民族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必須堅持走民族化和科學化相結合的道路”指出語文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語文教育必須重視漢語文母語的特點,體現民族風格,但同時應重視科學化,如重視教學內容的序列化、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這幾句話非常凝練的總結了他對在語文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顧先生有豐富的語文教學實踐經歷,他在從事教學實踐的同時也積極開展理論探索。他關于語文教學的研究既有宏觀的理論研究,也有對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所作的研究。宏觀方面,如《語文教學研究的多向探索》一文對80年代以來語文教師和研究者在教學上的若干探索進行總結和梳理,歸納出語文教學研究方面一些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語文教學任務的多元結構及其核心、語文教學內容的優化選擇和合理列序、語文教學過程的本質及其有效性、語文教材體系的更新等,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新時期語文教改的一些新探索,并了解探索的過程及走勢。顧先生更多關注對語文教學具體實踐問題的研究,他的研究涉及語文教學中各個板塊中的具體內容:如閱讀教學方面,他從詞匯教學研究到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實用文體的教學等;寫作教學方面,他從造句訓練研究到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文教學的教學序列和教學方法等和到作文的全程訓練,以及構思訓練課、起草訓練課和修改訓練課三種課型。顧先生的這些研究往往會對具體的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其中滲透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收獲的心得,確為真知灼見,到今天對語文教師的教學仍有指導意義。
二、對語文教材的研究與建設
顧先生研究語文教育史的同時即對近現代以來的一些語文教育專著和教材進行過比較系統地研究:如對王森然的《中學國文教學概要》、阮真的《中學國文教學法》、夏丏尊、葉圣陶的《國文百八課》、孫起孟等的《寫作進修讀本》、陜甘寧邊區的《中等國文》等進行過研究,這為他研究語文教材打下深厚的基礎。早在80年代初,他提出了在全國統一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教材的多樣化,試行分編本教材,這一主張后來被官方采納。顧黃初從1985年起連續擔任過三屆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中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并曾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約編審。這一時期他開始自覺研究教材的教育思想、體例特點、編制原則等理論問題。1989年,他在自己參與主編的《語文教學論》中執筆寫了“教材論”一編三章;1993年又與他人合作完成《語文教材的編制與使用》一書,在語文教材編制理論的研究的方面跨出新的一步。顧先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語文教材觀,他認為編制語文教科書的首要工作是確定教學目標。在對語文教材的性質的認識方面,顧先生發展了葉圣陶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國文課本是‘憑借’”的觀點。他從語文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角度出發,認為語文教材是具備智德啟迪、語文歷練、語言積累、知識擴展的集教學、教育和發展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憑借物”,是傳遞和接受人類精神財富的特殊憑借物,認為語文教材要適合“語文訓練”和“精神訓練”兩方面的訓練。他認為語文教材編制的兩大關鍵是:依據漢語文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對語文知識優化選擇;把優化選擇出來的知識進行合理列序。顧先生還對教科書的內容要素的設計(如范文的選擇與加工、作業的設計、導學材料等助讀系統的設計等)和教科書的使用等方面做了專門的研究。顧先生認為,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材改革應走在繼承中創新、科學化和民族化相結合的道路,認為教材改革應追求多樣化、講究生活化、教材內容要相對穩定、教材目標要求應有適當彈性、教材編寫要力求創新、教材編寫隊伍結構要合理、要提高教材裝幀和設計的質量、教材審查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教材使用要引入市場機制,這些理論為現行語文教材尤其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和高中語文教科書的編制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三、顧黃初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顧黃初的語文教育思想在他晚年逐漸形成完整的體系。2006年,顧先生在《生命•生活•生態———我的語文教育觀》一文總結并闡述了自己的語文教育觀,可以稱之為“三生觀”,這是他晚年語文教育思想的結晶。具體為:
1.語文教育生命觀。顧先生認為,語言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標志,而人的交流、思維和感悟都以語文為媒介和工具,所以語文作為學習“語言”的課程對于人來講具有最重要的意義。他說:“生命始于交流,交流促進思維,思維催生感悟,這是生命歷程的三大標志,而這一切都得憑借語言(言語)?!边@說明語文課教學生學習語言,但同時又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神圣的使命。語文不僅教學生學語言知識、教學生學習與語言密切相關的聽、說、讀、寫,并使之具備相應的語文能力;語文還要讓學生學會交流,讓學生融入社會,成為一個社會的人。由顧先生的觀點,我們可以認識到語文課必須要讓學生做充分的交流。語文課要在學生的語言交流上下功夫,這包括口頭語(聽說)和書面語(讀寫)的交流。
2.語文教育的生活觀。顧先生說:“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語文教學方法論的基本點,那就是: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他又說:“探討語文教學的規律,首先就要研究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運用語文工具的規律?!闭Z文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特點,就是語言形式和語言的內容統一且不可分割,這實際上也道出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道理。工具性和人文性既統一于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之合一,同時,從語言服務生活這一點來看,兩者也是統一的。顧先生認為學語文就必須開拓語文教學的空間領域,必須堅持“大語文教學”。學生需要以語文課堂學習為軸心,利用好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的眾多場合———各科學習生活、學校課余生活、校外組織生活、家庭日常生活———來學語文。“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走進生活,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才可以不斷獲取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