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7:10
序論:在您撰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電影《赤壁》中置入投壺、跳鞠、劍舞、書法、繪畫、茶藝、音樂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使人們在觀賞電影的同時也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風貌,對于傳承與弘揚悠久的華夏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香港導演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赤壁》以其強大的演員陣容、壯闊的戰爭場景和恢宏的影片氣勢再現了東漢末年曹操和孫、劉聯盟赤壁廖兵的歷史事件?!皻v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盡管并不在影視發展史上占據主導地位,但取材于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影視創作仍然數不勝數,其中,還有許多杰出的創造”。可以說電影《赤壁》就是如此,作為一部華語國際大片,它不僅取得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且影片在鐵馬金戈、刀光劍影的宏大敘事中以現代影視手段融入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影片在敘述歷史故事的同時也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不僅有著娛樂的功能,它也能夠起到傳承文化、教育大眾的作用。《赤壁》的編導組將中國傳統文化以藝術的形式呈現給世人,使觀眾在領略電影藝術魅力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為其間所蘊含的諸多傳統文化元素所熏陶。譬如影片《赤壁》中設置了周瑜和諸葛亮、關羽、張飛、魯肅等人投壺的一個場景。投壺是我國古代一種達官顯貴、文人雅士聚會游宴時采用的一種游戲娛樂方式,它的產生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先秦,秦漢時期更是得到極大的發展,在士人中風靡一時。電影《赤壁》中在曹、吳兩軍劍拔弩張、大戰將至之際,展現周瑜和諸葛亮卻能夠平心靜氣地進行投壺游戲,影片中周瑜說敵人越是張狂,就更需要專注,心靜就可排除雜念,將箭投入壺中。并通過張飛的魯莽言行作為反襯,來表明一個道理,越是在危急的關頭越是要保持頭腦冷靜,惟其如此才能有補于事。影片中此一幕,既再現了投壺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形式,又使人在觀影后產生深沉的哲理思考。
跋鞠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游戲,同時,由于這一活動可以增強體質,所以古代兵家又把它引入軍事訓練中,如影片《赤壁》中就有曹操將跳鞠運用到士卒的日常訓練里,厲兵襪馬,準備攻打東吳的場景。兩漢以降,跋鞠依然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和下層人民所喜愛,比如眾所周知的《水滸傳》中宋徽宗就頗為喜愛鼠鞠,而高休也藉此技藝側身貴胃。現代足球追根溯源,其源頭就是中國古代的墩鞠,這一點已經得到世界足球聯合會的確認。中華文化水闊源長、博大精深,由此可見一斑。吳宇森在電影《赤壁》中將墩鞠這一古老的活動搬上銀幕,鮮活生動、淋漓盡致地將之展現出來,使后人得以穿越歷史的時空,領略這一塵封已久的運動的風貌,感受豐饒厚重的華夏文明。
劍舞也是為世人所熟悉的一種傳統文藝形式,古人把習劍與舞蹈兩種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將充滿殺伐之氣的鏗鏘之技轉為摧剛為柔的婀娜樂舞,使得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司馬遷《史記》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典故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現代出土的漢墓中,在許多漢畫像磚上都雕刻有劍舞的圖案,顯示這一舞蹈技藝在當時已經十分興盛。漢以后劍舞進一步得到繼承和發揚。例如耳熟能詳的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述劍舞的詩句:“耀如界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駱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圈。”形象生動地描繪出舞劍者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藝,說明劍舞這種文化娛樂形式在唐代日臻完善。在影片《赤壁》中,梁朝偉扮演的周瑜身形矯健、姿態優雅,時而矯如游龍、氣貫長虹,時而飄若浮云、靈巧輕盈,舞姿既英武豪健,又柔婉纏綿,剛柔相濟,將劍舞這一技法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舞蹈是流動的雕塑,影片中周瑜的劍舞造型就如同一個個優美的雕塑,給人以強烈的視覺美感,使觀眾在獲得審美偷悅的同時,不知不覺受到劍舞這一桂統文化的浸潤與濡染。
中國的漢字不僅能夠表情達意,具有實用功能,而且怡情悅性,具有審美功能,形成一種獨特的書注藝術,成為妮紫嫣紅的華夏文化百花園中一朵艷麗獻奇葩。在電影《赤壁》中導演也巧妙地將這一傳統文化形式置入其間,影片以張飛習書和小喬練字將之呈現出來。張飛不僅是一員曉勇善戰的猛將,而且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張飛擅長書法,這在歷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其八分書,字體端莊剛直、遒勁有力,他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獨有的貢獻。電影《赤壁》中借張飛習書一幕展現出我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而影片中也多次出現小喬伏案揮毫的鏡頭,還有影片中周瑜以隸書體寫下“平安”2字的特寫鏡頭,一點一劃間都向觀眾傳達出這一傳統文化的迷人神韻,在潛移默化中入人深切。電影《赤壁》中不僅展現書法藝術,也包蘊繪畫藝術。繪畫是華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千百年而光華奪目,芳馨遠播,《赤壁》電影中反復出現小喬風情萬種的人物肖像畫,在傳情達意,演繹故事的同時也觸發觀眾對這一不朽的中華文化藝術的無限遐思和神往。
電影《赤壁》中也蘊含中國的茶文化。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產茶的國度,有著悠久的歷史,茶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飲茶不僅可以使人延年益壽,而且它是文化的一種表征,由飲茶而衍生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人們通過煮茶、品茶或酬賓交友、談玄論道,或頤心養性、陶冶情操,歷代文人墨客都篤愛茶藝,茶藝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影片中小喬只身獨赴曹營游說曹操,席間她談茶論藝,論茶、茶具、水質、水溫等對于煮茶的重要性,并言茶的色、味、韻等茶道,以精辟的言語闡述茶藝茶道。在屋外“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中,卻于室內營造出一種“小樓明月調箏”般幽靜雅致的環境,侃侃而談,展開了一番關于茶藝的解說,雖然影片中安排這一出戲是要表現小喬為了拖延時間,有利于孫、劉聯軍的進攻,以論茶藝而與曹操周旋,但觀眾從小喬之口中也獲得了一些茶藝的基本知識,影片通過林志玲扮演的小喬的言談,用電影藝術的形式重新診釋了茶藝這一傳統文化,對于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華夏茶文化裨益良多。
在中國的藝術寶庫中,音樂藝術極為輝煌燦爛,也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琴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樂器,歷朝歷代都涌現出許多演奏琴的名家圣手,魏晉時期稽康臨刑前彈奏的一曲《廣陵散》成為音樂殿堂的千古絕響,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城樓氣定神閑地彈奏古琴而嚇退司馬鼓大軍的“空城計”一幕,更是為人津津樂道。電影《赤壁》中多次出現周瑜演奏古琴以及他與諸葛亮談論琴藝的場景,周瑜彈琴的節奏時而急管繁弦,緊促迫切,如萬馬奔騰:時而又舒緩婉轉,輕柔澄澈,似小溪流水。影片中借助彈琴節奏的緩急來表露戰場態勢波詭云的變化以及人物跌宕起伏的心情。與此同時,也向觀眾展現了這一傳統樂器追魂攝魄,動人心神的優美旋律,使觀眾浮想聯翩,沉醉其中,獲得藝術的享受。周瑜練兵時校場外牧童悠揚的笛聲,不僅深深打動了在場操練的每一個士卒,也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心,導演將緊張的軍事訓練賦予一種詩意的安排,使得電影故事情節開闔自如,張弛有度。在電影《赤壁》中音樂不僅對于情節的發展和主題的揭示起著異乎尋常的重要作用,使人對編導的運思巧妙扼腕服膺,而且影片也營造出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廣大的觀眾為之擊節贊嘆,同時激發起對中國古典音樂濃厚的興趣,在現代音樂風靡一時,人們翁然風從的情況下,這無疑對于我國古典音樂文化的繼承弘揚頗有好處。 電影《赤壁》不僅展現了諸多的傳統文化樣式,它也將深邃的人生哲理蘊育其中,影片對于真和善給予熱情的謳歌與贊美,對于丑和惡給予無情的鞭撻與唾棄。影片高揚著正義的旗幟,在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意蘊上進一步延伸,生發出深沉的哲理思考。盡管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人們美好的愿望得以實現,但勝利的獲得歷經坎坷艱辛,來之不易,正如在影片中周瑜望著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戰場,心情沉重地說“大家都輸了”,雖然寥寥數語,音調低沉,卻言簡意賅,振聾發績。因為殘酷的戰爭無情地剝奪了無數鮮活的生命,千百萬人遭受兵資之苦,即便是對于交戰取勝的一方,也無法體會到獲勝后的那種輕松喜悅,只是心頭升起莫名的悵惘與凄涼。影片結尾以小喬不希望萌萌成為戰馬,表達了廣大人民摒棄殺戮,呼喚和平,企慕安寧的強烈愿望。儒家宣揚“和為貴”,反對殺戮、反對殘暴、反對戰爭,今天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影片《赤壁》隱寓拒絕戰爭,渴望和平的深刻思想內涵,也傳達出這一具有積極現實意義的理念,引人深思,給人啟迪。
中華文化中有許多為人世代秉承的民族精神,如對于“仁”“義”“智”“勇”“情”等高尚品質節操的頌揚和倡導,電影《赤壁》也將之畢現無遺,使之不僅成為供人娛樂的一部商業大片,也成為弘揚民族精神的一部文化大片。仁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們渴慕的優良精神品質,仁愛也是儒家的核心精神,千百年來影響深遠。電影《赤壁》中有“仁”的體現,如劉備兵敗新野,在曹操大軍的追趕下攜帶著大量的老百姓逃難,雖然情勢萬分危急,但始終不忍舍棄,使他們落入虎口遭受涂炭,劉備懷抱要解人民于危難之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除黎庶于倒懸之苦的信念,寧可付出再大的犧牲也在所不惜,即便是腹心之臣諸葛亮相勸也不聽從,凸顯了劉備的仁愛精神。同時影片又以曹操的兇狠殘暴,如殺孔融、殺蔣干、殺使者、故意傳播瘟疫,對比突出劉備、孫權一方的仁愛。電影《赤壁》中有對“義”的宣揚,如孫權與劉備暗中定下計謀,借軍中瘟疫流行之際劉備出走,來制造孫、劉聯盟瓦解的假象以迷惑曹操一節,以關羽、張飛、趙云等人對劉備的誤解、責難、非議來突出表現一個“義”字,正如趙云所言,為正義哪怕犧牲生命也無怨無悔,寧可壯烈的死也不需要茍且的生。影片中以關、張、趙3人與劉備之間尖銳的矛盾沖突來張揚“義”。影片也拍攝劉備夫人在身陷敵陣后為不使趙云受到拖累,能夠更順利地救出少主人而毅然投井一幕,借以反映她識大體,顧大義的思想。勇敢、威猛,一直以來是華夏民族崇尚的精神,電影《赤壁》中也彰顯“勇”的精神,關羽、張飛、趙云以及甘興等將領和眾多普通的士卒在赤壁之戰中雖然敵眾我寡,但都是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前赴后繼、氣壯河山。還有孫權射虎一節,也是在危難之際突出勇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唯有勇敢才能夠在絕境中求生存。影片中還有“智”的體現,無論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瑜的計賺蔣干、抑或孫尚香的臥底曹營、小喬的智斗曹操,無不表露出華夏民族的睿智和人們對于智的崇尚。再有就是電影《赤壁》中對“情”的贊譽,影片中小喬之于周瑜、孫叔材之于孫尚香,或情深似海、或意重如山,皆都大大地書寫著一個情字。此外,影片中還有周瑜在劉備軍營里以編草鞋的稻草為例,說明只要團結一心,同仇敵汽,就會無往而不勝,從而表現出一種不屈不撓、頑強斗爭的精神,一種不畏、凌然不可侵犯的高尚氣節。這些都是華夏民族優秀的精神和品質,影片中加以濃墨重彩地謳歌、宣揚和彰顯。
關鍵詞:小學教育;文化教育;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人們在日常的勞動和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升華,是社會習俗和民族精神的結合,也是民族心理的表現方式。傳統文化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僅代表了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還與當今的文化相契合,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與現代尊老愛幼的精神文明風尚一致,也能通過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形式體現。
一、小學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1.在德育教育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我國小學教育中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是目前小學教育中的一個主要議題,各小學使用各種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教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形式,即教師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以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宣傳為教育手段,通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自然形成美德。
2.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是目前小學教育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另一個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宣傳,還有些學校專門開設國學課程,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專門教育。
3.小學階段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在中國人的一言一行當中,蘊含在中國的文化典籍和日常生活當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九九重陽登高思鄉之情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完滿和雋永都在古代詩歌中體現;人們在清明節時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在端午節時回味古代詩人的情懷,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現。但小學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卻顯得過分“刻意”而并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久而久之,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成為一門學科,而并不是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教育。
二、在小學教育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
1.教師以身作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在小學教育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權威他人”,心理學研究顯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程度甚至超過父母,因此要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盛行,則學校教育的主力――小學教師,其群體本身就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學校應加強教師的師德和師表管理,鼓勵教師以身作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如,鼓勵教師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研讀,并組織教師學習和討論在教學中能夠用到的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并且研討應用方法;嚴格規定教師在校的行為舉止,務必使教師本身做到行為禮貌、舉止得體,禁止教師在校吸煙、飲酒,給學生作出品德修養榜樣;指導教師在與學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的弘揚從校園延伸到家庭中去。
2.利用藝術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很多中國傳統文化都包含在美術、書法、音樂等藝術作品當中,因此,通過藝術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小學教育值得應用的一種方式。學校可以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藝術類教育,如,在美術課上開設國畫藝術作品賞析和作畫專題課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愛上中國傳統文化,主動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又如,組織學生參觀音樂展,使學生在民族音樂表演現場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另外,藝術學科的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班級活動中,幫助學生編排在班會上表演的傳統民族舞蹈、教學生演奏中國傳統樂器,使學生在實際應用音樂的過程中體會音樂和舞蹈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獲得關于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的認知和感受。
3.利用生活教學弘揚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之一,學校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將知識實踐于生活,因此,要在小學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將課堂局限于學校,而應該以活動的形式進行課堂拓展,使學生通過活動對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和感悟。另外,學校還應該積極與學生家長交流,請家長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多提及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方面,如,“食不言、寢不語”的生活習慣教育,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三、在小學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
1.學生能夠盡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傳統文化教育中蘊含著許多哲理性教育和個人修養教育,如,“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展現了誠信的重要性;“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展現了友誼對人生的重要作用;《三字經》以朗朗上口的韻律闡釋了做人的基本原則等。很多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機構宣揚“讀經三年終身受用”,雖然具有做推廣的夸張性質,但學習傳統文化對學生品德修養發展的影響,確實是能夠持續一生的。
2.學校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必然不是那些刻板、老舊的方法,單從教育過程來講,學生能夠提起興趣,學校教育也更加高效;另外,傳統文化教育蘊含在語文知識教學當中,則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行為本身產生新的認知――在校學習并非單純的知識、能力學習,也是傳承文化、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有了這種認知,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會發生改變,學校教學的效率自然會提高。
3.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職能
雖然小學學校教育處于我國學校教育系統的初級階段,但小學教育所面臨的卻是學生畢生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小學學校教育的效果將影響到學生成為社會人之后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接受到比較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則學生的品德修養更高、價值觀建構則更為合理,當他們成長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之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是值得期待的,因此可以說,在小學教育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職能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國小學教育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傳統文化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傳統文化的實際表現形式來看,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強調教師以身作則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藝術教育、生活教育等方式去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并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職能。
參考文獻:
[1]葉小鋼.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關鍵在于美育[R].中國藝術報,2014(03).
保護傳統文化的名言【精選篇】
1.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 用東方智慧優化您的生活。
3. 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創造先進燦爛中華文化。
4. 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5. 傳古今文化,播東方神韻。
6. 傳播古典文化,成就華夏修養。
7. 弘揚傳統文化,締造華夏智慧。
8. 東方文化之源,當代修身之所。
9. 尊重人才,鼓勵創造;尊重學術,發揚民主。
10. 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創造人類先進精神文明。
11.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2. 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13. 培養中國魂,樹立中國心。
14. 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15. 弘揚文化遺產,構建文明世界。
16. 保護歷史文化,啟迪現代文明。
17. 手牽手保護文化遺產,心連心共筑精神家園。
18. 保護文化遺產,珍藏歷史精華。
19.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培養青少年健康人格魅力。
20.我 們的古跡,我們的祖國,你不愛護,我不愛護,誰來愛護。
保護傳統文化的名言【熱門篇】
1. 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范。
2. 吸千秋文化,立萬代基業。
3. 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
4. 傳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5. 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
6. 知儒道孝易,看學苑汶林。
7. 傳承弘揚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8. 傳承國學精華,陶冶精神情操。
9. 傳授東方經典,培訓傳統文化。
10.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文明祥和社會氛圍。
11. 學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財富。
12. 傳播傳統文化,修身美家平天下。
13. 穿越時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遺產。
14. 保護文化遺產,我們仍需努力。
15. 文化遺產不可再生,加強保護刻不容緩。
16. 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發展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17. 有歷史才有現在,唯遺產才知興衰。
18. 縱有金山銀山 , 難買文化遺產。
19. 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
20. 破壞古跡,就是破壞你的未來。
保護傳統文化的名言【經典篇】
1. 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立足本國,面向世界。
2.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 溫習東方文化,修身齊家平天下。
4. 復古代文化,展今朝風采。
5. 匯集東方智慧,傳播華夏精神。
6. 繼承優秀文化傳統,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7. 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8.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9. 留下歷史, 保護古跡。
10. 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愛護薪火傳承。
11.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的歷史。
12. 感受文化色彩,領悟遺產真諦。
13. 千古文化留遺韻,一代文明展新風。
14. 保護昨天的遺產就是捍衛明天的文化。
15. 先人神力絕技,鬼斧神工天姿。
16. 保護文化遺產,傳承華夏精神。
17. 文化遺產是民族發展的航標。
18. 印證過去,見證未來。
19. 文化遺產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橋梁和紐帶。
20. 愛我中華,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猜你喜歡:
1.弘揚傳統文化標語
2.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標語
3.保護傳統文化議論文800字
4.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而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民族的希望,我們更有責任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傳承議論文高三范文2021,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議論文高三1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F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于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于腦后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學者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鉆研十余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傳承議論文高三2曾經有報道說,有記者到曲阜看到滿街都在賣《論語》,就采訪當地的老百姓,他們說,那些東西都是賣給外國人看的??梢?老百姓只是把《論語》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紀念品,并沒有對內容感興趣,并沒有當文化典籍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地方。我們要先自己多學習,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離去世界的舞臺。因為它使我們中國人凝聚,使我們中國人團結。
前段時間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華成語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公眾平臺,使人們重燃了對母語的熱愛,還有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弘揚的是中華傳統美食,更多的是透過美食宣傳積淀的中華美食文化。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十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相得益彰?!皟炐銈鹘y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已經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歷史長河中永遠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動民族復興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開啟更加燦爛文明的中華新紀元。面對新時期實現中國夢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汲取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還有大有可為的廣闊空間。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實做到古為今用,使其更為豐富、更加多樣。
讓我們從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匯聚新的力量,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堅定奔向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傳承議論文高三3在當今開放的世界里,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里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么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么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里掃掃墓,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么?快行動吧!
傳承議論文高三4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一直到今天的人類文明,無一不證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精神血脈,這個民族也將趨向滅亡。傳承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更是時不我待的需要。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共建精神家園,要從我做起從小抓起。從一年級開始,我就似懂非懂地閱讀了《中華上下五天年》了解了從夏商周一直到民國跌宕起伏的歷史,歷史造就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思想和作品,明白了中國為什么是文明古國之一,知道中國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圣人。對中華文化產生了興趣。
二年級時開始背誦《三字經》?!?規》里面講了古代的君臣之道,孝敬父母之道,尊敬師長之道,兄弟相處之道,朋友相處之道等等君子處世之道。以及我們坐。立。行待人接物的姿態。,讓我對中華文化的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讓我領略一番中華五千天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魅力。接著我又閱讀過《論語》?!洞髮W》和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讀本,雖然閱讀起來比較費勁,但從里面能學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濃厚底蘊和內涵!
傳統文化曾一度被改革開放的浪潮沖淡,所幸的是現在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比如我們的小學課本就增加了《傳統文化》和《經典閱讀》課,這樣對每個孩子都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大大激發了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如《漢字聽寫大賽》?!冻烧Z大賽》都讓參賽者和觀眾對傳統文化有了能厚的興趣,不自覺的翻開書籍和字典查閱。
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傳承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是每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的任務!
傳承議論文高三5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他們是奪目的,絢爛的,然而又在歲月中逐漸流失,碾滅,最后卻埋在了幾千年積淀的黃土下……
我想對此說些什么。
比如怎樣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傳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樣讓新潮的現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澀的傳統文化。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們巧妙地將流行和傳統結合得天衣無縫。我就簡單地談談音樂和飲食等幾方面。
1音樂。
首先,小天王周杰倫的《東風破》《中國風》就向我們展現了當代人的古典情節。并且讓很多原本不習慣古典的人們開始關注起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了,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實《東風破》的歌詞淺顯易懂,不過是向我們講訴了一段現代都市人的愛與恨,但在樂曲的表現上,凄惻婉轉,帶有古韻,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與不舍間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動了以后,開始思索對于經典和悠遠的觀點,開始愛上了原本被他們遺忘的華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錯》《龍的傳人》、陶哲《蘇三說》也是很好的例子。
2飲食。
這是一個講究創新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就對同一件事物感到厭倦,就連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樣。不過,通過中西交流,我們的飲食文化又出現了新的時代特色。在講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講究營養,這就是一種時代進步。一種文化再生。
但是,中華飲食文化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碰撞中,應該有一個堅固的支點,這樣它才能在博采眾長的過程中得到完善和發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覺得,這個支點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也就是中華飲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內涵。
歸根到底,我們只有準確是把握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特質才能深刻地理解中華飲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3服裝。
我們來粗略看看近幾年來的流行風吧。復古永遠都是主角,人們在稍縱即逝的流行中開始懷念。懷念古典的厚重,和經過歲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裝、旗袍、印花布、刺繡、扇子裝潢……它們已經生根在都市的塵灰中,已經在笑語盈盈里散發著脈脈溫情。
找回打開五千年文化寶庫的鑰匙;
讓中華文化的根深深扎入稚嫩的童心!
在心靈純凈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南懷瑾談兒童經典教育》這本書是南懷瑾先生談兒童經典教育的文集,包含南先生的文章、講座輯錄,南先生推薦的小學弦歌選本,還收錄了少數跟經典誦讀相關的研究或論文。文字平易淺白,深入淺出。
南先生認為,在心靈純凈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兒童經典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南老師多次意味深長地說:“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創造力,只會跟在外國人屁股后面模仿;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南先生認為,兒童經典教育的目標崇高而遠大,可用宋儒張橫渠的話來概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蹦舷壬菍和浀浣逃闯墒敲褡逖永m國家強盛的必要手段,他認為,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沒有根的,而經典教育可將中華文化的根須深深扎入兒童純凈的心靈,并讓華夏子孫借此找回五千年文化寶庫的鑰匙。
從實用的角度講,誦讀經典是兒童開發潛能的有效方式:可以快速地增加識字量,可以顯著提高兒童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兒童的注意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禮樂”是教育建構的兩個重要方面,古人之所以重視樂教,并將其作為教化民眾向善的手段,是因為樂是涵養性情之法,可以幫助人們提升精神境界。而最能體現樂教精神的音樂則莫過于“琴樂”,“樂”的文化精神在文人七弦琴中得以傳承。
古琴長期在文人中流傳,其所承擔的歷史文化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名校南京大學的學子,應擔起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重任,應有“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和勇氣,而該校古琴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揚傳統文化,承禮樂文明
南京古琴社的第一任社長是南大當年的中文系研究生張婷婷(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師)。張婷婷出生在一個中西文化相融的家庭。外公是有名的小提琴家,母親也是從小學習小提琴,張婷婷6歲時母親就開始教她拉琴。父親長期致力于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使她從小就對民族文化深深著迷。
正如她所說,南京大學與古琴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1917年南京大學的前身南京高等師范學院即邀請山東琴家王燕卿傳授古琴,率先將古琴作為國樂引入高等學府。時隔八十幾載春秋,在物質昌盛、經濟發展的今天,作為百年名校南京大學的學子,應承擔起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張婷婷認為:“現在傳統文化已經出現斷層,大學生有責任負起傳承的責任。”在她看來,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而中國古琴音樂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剛進入南大學習的張婷婷發現學校有不少同學會彈古琴,卻苦于沒有地方進行交流。因此,她萌發了在南京大學創立古琴社的想法,并同南大的古琴愛好者于2004年12月成立了南京大學古琴社,旨在弘揚傳統琴道精神,傳承中華禮樂文化,共同提升文化修養。張婷婷此舉得到了學校領導、同學和校外專家的大力支持。
以琴會友,以友輔仁
南大古琴社的琴友一直堅持“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以琴會友,以友輔仁”,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禮樂文化琴道思想,弘揚中華琴學,修身養性,共同提升人文修養。
古琴社自成立以來,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禮樂文明為宗旨,鉆研琴學,以琴會友。該社堅持“無門派而有原則”的立場,廣邀海內外各流派琴人,舉辦講座及音樂會,編著琴學刊物,希望能為古琴藝術的傳播略盡綿薄之力。目前,古琴社在冊登記會員三百余人。平時內部的雅集活動,參加會員人數也有三四十人。
首辦全國高校古琴學術論壇
2007年11月24日,在南京六朝古剎雞鳴寺內,由南京大學古琴社與四川大學古琴社、浙江大學古琴研究會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高校琴學論壇”在一片鐘聲琴韻中拉開帷幕。該論壇主題為“琴學與傳統文化”,相對于過去的活動,此次古琴社的活動更側重于學術性。該社社員希望此次論壇能成為一個琴學研討的學術平臺,讓學術走入古琴,讓古琴加入學術,讓琴學研究在高校中得到更廣泛的重視,促進和推動各高校間的古琴文化學術交流。
論壇內容包括學術討論會以及專場音樂會,共收到來自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揚州大學等高校同學及老師的近30篇論文。2007年11月25日,在南京大學校園內,古琴社主辦了論壇的專場音樂會。當時,來自各地的著名琴家,演奏了不同風格的古琴曲,讓同學們領略了傳統禮樂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神奇意蘊。
古琴社刊:《南雍琴刊》
2009年初夏,由原南京大學古琴社社長顧遷正式提出了編訂該社社刊――《南雍琴刊》的計劃。該刊以學術性和創新性為宗旨,目的在于編撰一本學術性琴學刊物。
該計劃提上日程后,校領導十分重視刊物的編撰工作,康爾教授等人還多次對琴刊的編寫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建議。琴社的多位社員在顧遷社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歷時長達3個月,終于完成整本琴刊的編寫校對工作。最后,在南京大學藝術中心的資助下,順利解決了印刷經費問題,于2009年8月末印制,共計約300冊。該書分為六大版塊,收錄琴人琴家及習琴之人相關文論三十余篇,總字數近十萬,并配有琴學相關精美圖片五十余張,是一本內容豐富、學術性較強的琴學刊物。
《南雍琴刊》印出后,得到了海內外琴家琴人的首肯。回憶起這幾個月共同編寫琴刊的經歷,古琴社現任社長郗文輝說道:“琴刊的編寫使每個參與其中的社員都學到了很多東西,無疑,該刊對于社團的發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提高人文素養,任重道遠
盡管近幾年來,古琴文化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但相較于其他傳統樂器及四藝中其它的三藝來說,古琴仍然更為小眾。這也決定了南大古琴社不會成為像其他社團那樣動輒上百人的大型社團。正如郗文輝所說:“琴社更像一個隱居山林的文人,自娛自樂,帶著幾分清高和些許孤芳自賞的遺憾。因為,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愛上古琴。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感謝能有這樣一個平臺,能讓喜歡和愛好古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探討古琴藝術?!?/p>
關鍵詞:藝術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方式
一、藝術教育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一)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中華民族發展和興旺的力量之本??梢哉f,中華文化是世界惟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傳統,它表現為哲學、倫理、文學等等。文化里最根本的東西是哲學,因為哲學講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和思維方式的問題,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它的思維方式在文化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1]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和高速發展時期,如何在當今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園,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實現“中國夢”強大精神力量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動力在于教育,因此,發揮藝術教育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潤物無聲的教育熏陶、引導示范作用,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藝術教育,不僅可以立足中華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汲取營養精華,大力宣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能不斷強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認同,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達到匯聚精神力量、引領社會風尚、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的目的,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構建高校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黨的十報告中提到要加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其內涵是要依托于文化。高校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學樹人、科研育人的活動中,在教學、科研體系中始終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和血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和課堂中,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培育相結合。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進而構建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不僅可以向大學生通過專門開設優秀傳統文化類的通識課程,成為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平臺,而且還有利于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保護、研究、傳播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搭建有效平臺,共同構成現代大學傳承知識、播撒文明的教育體系。
(三)發揮藝術教育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藝術的根源即是文化,任何對于藝術的教育和創作都是基于對文化的理解與剖析。當代高校教育中,藝術教育對于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促進大學生進行文化創作、文化交流、文化思考有著積極的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中獨領,其原因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我國五千年來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其主要包括琴、棋、書、畫、藝等眾多文化瑰寶。因此,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藝術教育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作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融入到藝術教育中,通過藝術132教育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以藝術的強大吸引能力為出發點,充分利用藝術在民族文化中的深遠影響,以藝術教育價值挖掘傳統文化的深遠價值,進而建設、發展、傳承傳統文化。
二、藝術教育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式
(一)樹立教育目標,堅持正確方向
1.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靈魂和根基,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后盾,具有豐富而深遠的教育意義。[3]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緊密相關。優秀傳統文化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美好夢想的渴望、中華民族光榮夢想的特質、中華民族逐夢的堅韌頑強,這些都與“中國夢”文化內涵有機契合,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宣傳,展示中國夢的內涵與意境,努立為祖國的未來建設者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責任心,激發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書寫精彩人生的無限潛能和奮斗動力。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緊密相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據五千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的中國國情的正確選擇,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教育和宣傳,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認同與文化歸屬感,不斷增強大學生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提出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理解,進一步促進他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刻理解。此外,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和諧社會、培養創新人才都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2.建立一整套傳統文化教育體系遵循藝術教育的規律和教育特點,讓優秀傳統文化在藝術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滲透,科學合理地規劃教學環節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體系,促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在教育課程建設方面,充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挖掘文化內涵,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環節中,注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的精神。[4]同時,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拓寬優秀傳統文化選修課覆蓋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此外,在藝術教育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中,應拓展藝術教育范圍,將眾多具有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納入到藝術教育課程和教材體系過程中,如傳統民居、傳統服飾、傳統民間工藝、地方戲劇等,不斷豐富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3.堅持藝術教育中技藝與人文并重的方向目前,藝術教育普遍面臨的一個困境,即是注重技藝教育,輕視人文內核。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應該是讓受教育者能夠感受文化底蘊,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所以在藝術教育中傳承優秀文化,首先需要堅持一個正確的方向,那就是注重傳統文化的人文教育,注重技藝與人文并重。技藝在于科學文化知識、操作技藝的培養,人文注重思想道德、文化品行的塑造,這兩者是促進大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兩翼”。將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教育相融合,積極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成立藝術與人文相關的大教研室,專門從事藝術與人文的研究。與此同時,也可成立相關“藝術與人文大講堂”,聘請相關研究者或藝術名人來開展藝術教育活動。還可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精品社團”建設等文化藝術活動。同時,加強一、二、三課堂的聯動互促,樹立理論與實踐、藝術與技術、課外與課內、普及與提高的教學理念,提升高校學生的人文藝術教育。通過藝術教育,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向復合型人才轉變。
(二)完善教育機制,優化教育保障
1.重視傳統文化教材編寫與審核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體制就必須要有完善的教材作為內容支撐。近年來,教育部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體現國家對傳統文化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視,有關大學和出版部門先后編寫出版了《中國傳統文化通論》《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等書籍,部分已經使用到了大學的傳統文化教育課堂,[5]作為優秀文化傳播者就可以通過這些書籍積累豐富經驗。但總體來講,高等院校的傳統文化教材還很不規范,有些都是本校教師編寫的校本教材,缺乏專家指導,加上資金不足,大多教材都比較粗糙,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效果。[6]因此,要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材編寫、審查和指導工作,成立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門組織和評審機構,應該對中華優秀文化在教材中的使用進行審查和監督,使相關教材在使用過程中,發揚其優秀文化的精華,去其已經過時和不符合時展的部分。同時,還應結合本地域特點,編寫規范化的、突出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教材,從源頭上解決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問題,逐步將傳統文化教學引向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2.規范藝術教育師資隊伍藝術教育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老師作為教育的執行者,同時也是重要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藝術教育的質量如何,直接取決于傳播隊伍的實力。一支強大優秀的教育師資隊伍,能夠有效地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十分重要。一方面,建立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培訓機制,搭建平臺,定期開展培訓研討,促進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發展。[7]另一方面,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名人庫,包括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研究者等,邀請他們到高校進行現場講解。同時,在高等院校開設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在教師資格考試內容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培養和造就一批高學歷、高水平、學者專家型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名師,把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把相關理念融入到高校管理服務體系之中,學校的管理人員以及服務人員,用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對廣大學生產生影響、示范和教育作用,借助實際的管理和言行形成對學生的良好影響與引導。3.建立傳統文化教育評價制度評價機制在教育教學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教育評定機制作為教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監督手段,一種較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機制必定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起著保障作用。[8]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良好的教育評定中加大藝術教育的成分,從制度建設推動文化進步,這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傳統文化教育評價機制,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尤其重要。評價機制體系中要包括眾多因素,要包括評價機制的執行者,也就是藝術教育的傳播者,包括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者,也就是學習者,還要建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領導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工作。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監測評價高校老師教學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并作為大學生德育建設、綜合素質考評,以及各項大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評價標準,以此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導范圍,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以激發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建立四維教育陣地,擴大傳統文化影響
1.緊抓傳統課堂教學陣地在藝術理論教育的過程中,從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入手,緊抓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不放松。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注重其文化歷史、文化根源、發展路徑,將之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相結合,有效地展示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文化的背景意義和作為展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充分調動課堂教學氣氛,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同時,要重視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重視課堂教學與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關系。不斷探索在藝術教育中,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途徑新方式,確保課堂教學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發揮重要作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修為。2.營造傳統校園文化氛圍中國傳統道德修養歷來重視外在環境對人的品性所具有的潛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校園文化建設同樣是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校園文化建設則是更為隱形的教育。建構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的環境熏染體系,并將藝術教育融入于校園文化建設中來,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營造深厚的傳統文化傳播氛圍。如成立國學、文史等傳統領域的學習研究社團,成立書法、國畫、傳統樂器、戲劇戲曲、詩詞歌賦等方面的興趣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實踐活動。在校園相關場所樹立先賢雕像,鐫刻傳統格言,營造帶有濃郁的、具有優秀傳統文化色彩的校園風光,將有形與隱形的教育方式有機結合,從課堂上到生活中全方位滲透傳統文化,使兩者達到相得益彰之效,用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現出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9]3.搭建藝術創作實踐平臺藝術教育中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藝術創作,而藝術創作為主觀性極強的藝術活動,其中體現出創作者的思路、意圖和所想要表達的主旨。在傳承傳統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應積極搭建藝術創作的平臺,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與思考,進行藝術的再加工和再創造。可利用全國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設經驗,利用展覽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在眾多的平臺上來展示和挖掘優秀藝術作品。此外,藝術教育還可以與文化藝術產品公司合作,打造實踐平臺,充分挖掘與開發傳統文化中的中國元素,使之時尚化、現代化,不僅可以產生良好效益,還可以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創新發揚。在現在眾多數字媒體傳播的高效高質進程中,眾多的網絡藝術作品越來越吸引人們的眼球,其中也不乏傳統藝術作品創新,這使得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與現在文化藝術市場得到很好的結合,通過這些文化消費品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培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和社會風氣。4.拓展社會實踐藝術渠道社會實踐是更為生動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融入環境、深刻感受、提升領悟,將社會實踐與藝術教育相結合,能讓學生領悟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對于拓展視野、激發學生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建構和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體系,要引導高校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樂聞、樂學,更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做到樂用、樂行。如吸納大學生自愿參與到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等傳統文化場所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中去,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研討,對重大歷史文化名人及重大歷史事件開展紀念活動,組織大學生在社區中送溫暖、獻愛心,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發揚敬老慈幼、幫扶互助等中華傳統美德等等,這些舉措,都有利于大學生在參與、體驗、實際踐行中更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從中吸取優秀文化的營養,以優秀傳統文化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演變成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者,成長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創造者,轉變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和挖掘的推進者。拓展藝術傳播渠道,讓藝術教育融入于大學校園,在大學生身上真正達到內化于性情,外發為事功。在眾多重要場合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發展的高度重視,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10]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11]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高校作為培訓國家棟梁之才的中堅力量,加強高校藝術教育,大力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加大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式研究,將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凝聚起“中國夢”的強大內生力量,從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作者:李燮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國家圖書館.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5.
[2]蘭心.傳統文化緣何進校園:傳統文化的教育之旅——解讀《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J].心事,2014(11):10-12.
[3]袁正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強化影視作品的責任擔當[J].電視研究,2015(1).
[4]王怡.90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路徑[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2):83-86.DOI:10.3969/j.issn.1672-7991.2011.02.017.
[5]康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融入課程教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4(5).DOI:10.3969/j.issn.1003-8787.2014.05.023.
[6]王立剛.對傳統文化教材內容體系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19):20-23.DOI:10.3969/j.issn.1001-8476.2014.07.005.
[7]路陽.思維之花智慧之果——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現實意義[C]/“/學習貫徹十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高領導文化發展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2012.
[8]胡海舟.中國傳統文化及現代教育制度對個性化教學的影響[J].教育探索,2013(3):3-5.DOI:10.3969/j.issn.1002-0845.2013.03.002.
[9]崔利民,王靈芝.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文化——談高職教育中的文化素質教育[N].學周刊c版,2013(15):22-23.DOI:10.3969/j.issn.1673-9132.2013.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