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6:58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英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最先開設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三所大學的寫作類課程的設置情況: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開設3個學期的商務英語寫作課,教學內容從基礎寫作逐漸過渡到商務應用文寫作。在第5、6學期開設的高級英語課程也以寫作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沒有單獨開設外貿函電或商務應用文寫作等課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是在基礎階段開設英語語法與寫作課,在高年級開設進出口函電課和高級商務英文寫作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開課情況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相似,是在一年級下學期開設了一個學期的基礎英語寫作,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在二年級開設了兩個學期的商務英語寫作課,不同的是沒有單獨開設函電或商務應用文寫作的課程,高年級的寫作訓練融入其他課程之中。
由于近年來高中畢業生英語水平不斷提高,已基本具備基礎英文寫作水平,所以,生源質量較好的學校沒有單獨開設基礎寫作類的課程,例如廣州外語外貿大學。雖然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有所提高,但水平還是參差不齊,特別是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認為學生有必要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系統地夯實一下語言基礎,再接受與專業相關的其他課程的學習,如進出口函電或商務應用文寫作。
由此可見,各類院校尚未對商務英語寫作類課程的設置達成共識,各課程之間的關系尚有待明確。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在二年級兩個學期開設了基礎英語寫作課,在三年級第二學期開設了進出口函電課,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設了英語商務應用文寫作課。由于這些課程的開設時間和內容滿足不了目前《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試行)中對于寫作能力分級要求規定的內容,所以,筆者提出了構建商務英語專業寫作類課程群的方案。
二、構建普通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寫作類課程群的具體方案
(一)方案設計依據
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試行)[1],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學制為4年,分為兩個階段:基礎階段(1-2年級)和高年級階段(3-4年級)?;A階段的英語教學著重打好英語基礎,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習策略意識和良好的學風,為進入高年級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高年級階段在繼續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重點提高商務專業知識,有選擇地學習經濟學、管理學、國際商法等商務專業知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兩個教學階段中課程設置應有所側重,保持四年教學的連續性和完整性,自始至終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分析以上課程設置的要求可以看出,一、二年級基礎階段的課程應以夯實英語基本功為主,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習得策略,形成良好學風。三、四年級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不能忽視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所以,根據以上要求,寫作類課程可以貫穿兩個階段,即基礎和高級階段。因為兩個階段都強調了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寫作作為主要的交際手段之一,有必要貫穿四學年的教學,可以根據兩個階段的側重點適當安排課程。
參考開設本專業學校的課程設置情況,結合筆者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在基礎階段開設三個學期寫作類課程,即一年級下學期開設基礎英語寫作課,每周2學時,二年級開設兩個學期的商務英語寫作課,每周2學時。高年級以學習商務專業知識為主,可以在三年級第二學期開設一個學期的高級商務英語寫作課,每周2學時,該課程可以使學生在理解專業知識同時鞏固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設10周的論文寫作指導課,每周2學時,為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做準備。這一方案把原來的進出口函電課和商務應用文寫作課的教學內容整合到二年級的商務英語寫作和三年級的高級商務英語寫作兩門課程中。這樣設計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也做到了自始至終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避免出現英語和專業知識學習兩層皮的現象。
(二)課程群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
確立了各門課程的關系及時間安排,整合了相關課程之后,就應對教學中相關知識和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原有的課程設置中其內容常常有重復或不合理的現象。因此,如何按照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對課程群內的相關課程內容進行再設計,包括教材的重新選編是對每一位任課教師的挑戰。
根據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一年級下學期開設的基礎英語寫作課可以和語法課的內容進行整合,主要內容可以包括基本的寫作規范,如寫作格式,拼寫和標點,英語書面語中有效表達的用詞及句式特點,段落展開方式及常見文體的寫作特點,以議論文為主。語法知識主要體現在用詞和句式兩部分,讓學生在寫作中發現使用英語時出現的語法錯誤和不足,可以更好地把已有語法知識轉化為技能。二年級開設的商務英語寫作課可以分為兩個學期,第一學期以內部商務交流以及其他公關或日常辦公類函件、傳真和電子郵件等為主,目標就是達到《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中對于四級寫作水平的要求,例如備忘錄、電郵、電話留言、名片、商務信函、履歷表、求職信、會議記錄、經貿短文摘要、商務圖表分析、個人發言提綱等寫作任務。第二學期以外貿商業書信為主,因為這一學期本專業開設了國際貿易課程,對一些專業知識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可以選用之前外貿函電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在這一學期里完成。三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的高級商務英語寫作可以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對于八級寫作水平的要求,課程內容應該包括經貿著作讀書報告、商務報告、商務演講稿、商業計劃、商務合同、商務論文等寫作任務。四年級開設的論文指導課由于課時有限,只能針對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和選題做相關指導,所以,寫作能力培養的重點還是應該集中在前四個學期。
三、方案實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課程群教學團隊的建設
組建以課程群為單位、以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為首的大團隊有利于課程建設乃至學科專業建設的發展。大團隊的教師比單一課程的教師更有全局意識,可以要求每位教師都嘗試講授課程群中的課程,形成“一人多課,一課多人”的形式,這樣可以改變單門課程的備課模式,能夠綜合考慮四個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課程組成員應該發揮各自所長,探討教學內容,交流教學經驗,分享教學資源,研討科研課題。在這種大團隊的合作中,不同層次或教育背景的教師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例如,長期教基礎寫作的教師可以對高年級階段的寫作能力的要求更加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有所側重,為學習商務寫作奠定有力的語言基礎。這樣的團隊建設比傳統以備課組或教研室為單位的教學團隊更有利于教師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也更有利于實現整個專業學科的大發展。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寫作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從傳統的結果教學法、過程寫作法、體裁教學法、交際任務寫作法到機輔寫作教學、語料庫寫作教學、寫長法等,都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了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計算機輔助項目基礎上的商務英語寫作教學方法[2]符合目前商務英語寫作類課程群教學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這種方法集眾家之所長,選用學習效能較高的“項目教學法”作為基礎教學模式,將商務英語寫作課設計成整體的項目。將其他教學法中的精華根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融入主體計劃中,并充分發揮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作用,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多模態的設計”[3],可以使師生互換角色,構成多重評價體系。同時網絡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商務寫作相關的行業知識和常用表達方式等資源,對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商務知識、寫作知識可以一次性系統地提供給學生。這樣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高寫作興趣和能力,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運用到商務英語專業寫作類課程群的教學中,在基礎寫作入門階段可以“發揮過程寫作法和任務寫作的長處,解決學生知識結構和寫作內容貧乏的問題”[2],利用“寫長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并在語言使用中發現詞匯和語法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在商務英語寫作教學階段可以充分利用項目教學法和網絡平臺輔助教學,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在整體項目框架下通過寫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四、結束語
目前民辦高校的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通常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實踐訓練。重視語法、詞匯、篇章結構的分析,而對英語聽說的練習較少,對學生商務技能的訓練則少之又少。實踐環節力度不夠,或實踐教學環節不易操作等原因不能很好的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無法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四)教學與專業實習脫節目前民辦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是專業實習,這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為此許多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甚至配備專門的實習老師,定期開展英語專業實習活動。這對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校企之間的這種合作很多時候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入的開展。學校派學生到實習單位開展短期實習,從而完成其教學計劃中的實踐課程要求,其關心的多是教學計劃的順利執行;而企業關心的是學生所能提供的廉價勞動力[1]。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其工作的符合度,這一至關重要的事情,恰恰被學校和企業忽視。因此,教學與實踐脫節也就不可避免,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自然也就受到影響。
二、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商務英語專業的建設必須緊密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出具有一技之長的應用能力較強的英語專業人才。為此,如何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如何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擺在民辦高校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合理制定實踐教學目標
實踐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的商務知識和商務操作技能,從而能運用英語從事外經貿相關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2]。學生畢業后可在外貿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賓館飯店、大型商場、超市等從事涉外文秘、翻譯、外銷、外貿單證操作等工作。其人才培養模式應為:英語+商務+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在商務環境下的英語和商務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自然就成了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學生不僅要學好英語,還要掌握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的主要環節,熟悉國際貿易流程,并能順利開展商務活動[3]。
(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完善的教學體系的建立必須以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為基礎,所以首先必須要了解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標準,尤其是在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應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并以此為基礎設置實踐課程,確定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課程設置應以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為基礎,以商務操作技能培養為重點。重視對學生英語技能的培養,把商務技能訓練放在突出地位,培養學生在各種商務環境下的英語應用技能[4]。為此各個課程之間應該形成完整的體系,不同的實踐項目之間也應該具有連貫性。
(三)科學開展實訓課程
實訓課程要重視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要兼顧不同課程之間的連接、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的結合。可根據英語的專業特色和課程結構特點開展和開發實踐教學項目,如:英語語言知識實踐模塊、英語語言藝術實踐模塊、英語語言綜合應用模塊等。為了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商務知識,可開設《國際貿易》《國際市場營銷》《商務談判》和《外貿函電與單證》等實踐課程。實踐課程的教學最好在校內專業實訓教學中心如商務模擬實驗室或在校外實訓基地如外貿公司、商務會展進行,可通過情景教學、案例模擬等為學生創造仿真或者真實的外貿環境。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真切地體驗商務情景,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和商務技能。
(四)創新實踐教學方式
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創新。要將課內教學同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課堂上,老師要盡可能的引導和指導學生,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自我學習和展示機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及各種英語實訓教學技術和教學軟件,要適當運用音頻、視頻等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為學生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外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課外時間也能充分利用起來。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特點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商務談判》和《國際貿易》課程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和模擬實訓法,通過外貿案例使學生掌握商務知識,同時可以讓學生重演案例或者模擬商品交易會、商務磋商、外貿談判簽單等商務活動使學生的商務知識和應用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5]。《外貿英語函電和單證》課程教學可以通過模擬網上外貿交易或者到外貿公司了解一般商務信函的寫作以及各種外貿單證的格式?!锻赓Q英語口語》課程則可以完全放在各類大型商品展銷會和商務會展中進行,學生通該實訓活動可以熟悉外貿的流程,學習常用外貿英語口語,從而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和外貿溝通與交流能力[6]。
(五)培養“雙師型”教師
英語實踐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為了真正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有一支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課教師必須同時具很強的有英語和商務教學能力,最好具有外貿從業經驗。為此,學校要盡可能招聘具有企業從業經驗的老師擔任實踐課程老師,鼓勵現有實習指導教師到實習單位考察學習,或者參加雙師型技能培訓。
(六)產學合作,訂單式培養
校外實習是目前許多民辦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養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徑。為此,許多高校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企業開展聯合辦學,派學生去實習基地學習,并根據用人單位需要,實行訂單式培養。高校還可以利用企業辦學的優勢,把企業的管理者請到學校來給學生上課。同時,讓學生在實習階段及寒暑假到企業及校外實訓基地工作。可采取2+1模式,即:學生前兩年主要以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基本商務知識與技能的訓練為主,三年級時到企業進行綜合技能的整合訓練和崗位實訓。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培養出符合行業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學生在企業學習還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三、結語
1.1文化現實培訓
文化現實培訓主要是培訓者利用案例分析、文化包、電影、戲劇表演、閱讀、講座、討論、問答等手段來向被培訓者傳授英語文化知識,這種培訓方式作為一種傳統有效的文化培訓方法在當前高校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訓方面仍舊具有較大的實踐價值。
1.2互動培訓
互動培訓主要是通過組織被培訓者與英語國家群體或者具有較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群體開展交流或者共同參與一些活動來引導被培訓者對英語文化作出了解。這種培訓方式由于采用直接交流的形式,所以更有利于解決高校英語教師在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實際困難。
1.3體驗式培訓
體驗式培訓主要是使用情景聯系、實際考察、文化進入以及角色游戲等學習方法來讓被培訓者對英語文化進行親身體驗和經歷。這種培訓方法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高校教師在認知、行為、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從而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效果。
1.4文化意識培訓
在文化意識培訓中,高校英語教師需要了解英語文化的概念、特質、特點以及與本土文化之間的差異。在這種培訓中,主要是通過比較本土文化與目的與文化來深化高校英語教師對英語文化的認知。
2、高校英語跨文化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2.1提高學生英語作品閱讀量
提高學生的英語作品閱讀量,是實現英語文化與英語語言完美結合的有效途徑,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的廣泛閱讀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對英語文化知識進行獲取和接收的過程。在英語文學作品中,不僅包含著優美的英語語言形式,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英語文化內容,所以在高校英語跨文化教育中,重視引導學生閱讀英語文學作品并強調英語文學作品閱讀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推過推薦的形式來讓學生接觸優秀的英語文學作品,學生則可以利用借閱閱讀與網絡閱讀的方式來開展自主閱讀;另外,教師可以設計與組織讀書報告、英美文化競賽、英語文學作品講座等活動來對英語跨文化教育第二課堂進行開辟以為學生創造和提供更為廣闊的英語文化了解空間。
2.2組織學生觀看英語影視作品
與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相比,英語影視作品能夠更為直觀的呈現出英語語言知識與英語文化知識,所以在英語跨文化教育中,組織學生觀看英語應試作品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此方面,教師應當考慮到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的有限性,并重視第二課堂的開辟,從而將英語應試作品所具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功能向課外延伸。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多媒體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的利用,同時要善于選擇能夠反映出英語國家地理、歷史、生活習俗、自然環境以及風土人情等英語文化信息的電影作品,以便讓學生利用心理感應和視聽感官來對英語文化作出體驗與感受。
2.3引導學生結交外國網友
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結交外國網友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引導學生結交外國網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語言環境方面的缺陷。良好的語言環境能夠在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方面發揮出明顯的推動作用,但是事實上,高校大學生并沒有太多機會使用英語與他人開展直接的溝通與交流。而通過對網絡的利用,高校學生可以十分方便的獲得這樣難得的機會,所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來讓學生與英語國家同齡學生構建聯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手段。
2.4對真實的交際場景進行模擬
談到知識必然要涉及到信息的來源及其可靠性。言據性(evidentiality)理論正是研究人們對信息的來源及其可靠程度在語言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說話人對所述命題信息的來源及其可靠程度與語言編碼之間的對應關系,是學術論文中常用的言語證據手段。[1]言據性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Chafe(切夫)[2]對言據性的分類如表1:
本文將主要依據Chafe的框架,并根據學術語篇的特點以及具體語言分析的可操作性,考察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中言據性手段的使用狀況。研究旨在回答下列問題:(1)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中言據性手段的使用與論文質量之間是否相關?(2)大學生論文寫作中言據性成份習得的發展有何特點?(3)本研究結果對我國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有何啟發意義?
二、研究設計
所得數據來自國內某大學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共60篇,每篇約3000~4000字左右,是從137篇畢業論文中隨機選出。選擇本科生畢業論文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畢業論文在某種意義上是學術研究論文的習作,學術論文講求言之有據,可以預期會出現較多的言據性手段;其次,本科生畢業論文應該具有較多的大學生中介語特征,因而可以展現更多的大學生在論文規范方面的習得過程。全部論文由4~5位專業教師組成的評審組依照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評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鑒于不及格者人數較少而不具代表性,樣本主要從其余四個等級抽取。優、良等級中抽取30篇作為高分組,中、及格等級中抽取30篇作為低分組。參照言據性手段分類表,將每個樣本中出現的言據性成分作手工統計歸類并進行相關分析。為保證統計頻率的內在效度,我們采用了Chafe[2]、胡壯麟[3]等的計算方式,即按每1000字內使用的言據性手段來統計言據性手段的使用頻率,以避免因文章長短而導致的統計誤差。
三、結果與討論
(一)言據性手段的使用與論文得分之間的關系
表2言據性手段的使用與論文得分相關性
1.言語證據/引證。從表2可知,言語證據/引證手段的使用與論文得分之間存在著顯著性正相關(r=·362;p<0·05)。在學術語篇中,言語證據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對相關領域的其他研究者的引證。引證實踐的意義首先在于明示信息的來源,以確保論斷言之有據。論文中引證手段的使用,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對相關文獻的熟悉程度,對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或前沿動態發展是否充分了解。一般說來,嚴謹負責的學術研究都會提供較為完備的參考文獻。因此,引證手段的使用對論文質量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是有其內在科學依據的。
2.感官證據/歸納。數據顯示,感官證據/歸納手段的使用與論文得分之間存在著顯著性正相關(r=·304;p<0·05)。在學術研究中,通過感官而感受到的現象、數據和結果等,一般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可信度。[2]以此為基礎做出進一步的推斷,以揭示現象、數據背后隱藏的規律或模式,是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因而是學術研究中廣泛采用的一種研究方法。經驗現實主義(experi-entialrealism)認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來自對現實世界的經驗,經驗在人的認知和語言中具有重要性,因為從根本上講意義是由人的具體經驗所制約和激發的。[4]歸納推理是以人對客觀世界的經驗和認知模式為基礎的,是體驗現實的一種途徑,通過推理可以使人類的個體經驗變成有意義的東西,并在特定的語境中構成特定的語篇而獲得意義。研究者正是通過推理語言的具體使用過程,對個體獲得的經驗進行定義,為學術共同體提供看待世界的新的視角。
3.假設/演繹。從表中可以看出,假設/演繹手段的使用與論文得分之間存在著顯著性正相關(r=·251;p<0·05)。在學術研究中,演繹是基于某種假想進行推理驗證而獲得理論的過程。該方法強調研究的客觀性,研究者要以局外人的視角,進行推斷性的、驗證性的研究,因而一般被認為具有可信度高、可重復性等特點,是學術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種研究方法。[5]所以,演繹與歸納一樣,其使用對論文質量往往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4.信念。信念手段的使用與論文質量之間存在著顯著性相關,但方向為負(r=—·379;p<0·05),這說明過多使用該手段反而可能對論文造成負面影響。Chafe對母語研究者的書面語作過統計,發現信念這種手段出現的頻率非常低。[2]原因就在于信念手段是用于表示作者個人的觀點或想法,學術論文中往往較少采用這種主要突出個人主觀見解而不強調說話證據的方式。學術研究中對個人主觀意識的抑制,是與學術話語追求科學客觀性的實踐相一致的。對一項學術研究的評價,主要取決于該研究自身所展現的價值,而不是研究者的主觀意識。所以本研究發現應該說從反面驗證了Chafe研究結論的正確性。
5.可靠度。數據顯示,可靠度手段的使用與論文得分之間呈現出微弱相關,但未達到顯著性水平(r=·158;p<0·05),說明該手段的使用對論文質量不具有預測能力。
(二)中國大學生言據性成份習得的發展特點
表3高分組、低分組言據性手段使用統計對照表均值標準差低分組高分組低分組高分組
為了解不同程度的大學生在言據性成份使用方面的發展特點,我們將不同分組的大學生言據性成份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學描述(見表3),分析其均值和標準差,發現言據性成份的運用水平與其使用的數量或質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聯。
1.與使用的數量、質量都相關。引證。在引證手段的使用中,雖然低分組的均值低于高分組(1·17vs·2·75),但低分組的標準差卻明顯高于高分組(1·44vs·0·68),說明低分組的大學生在引證手段的使用頻率上差異較大,而論文分數卻同樣較低。這是否意味著論文中引證的運用水平不僅取決于使用的數量,還可能與其他因素相關。部分低分組大學生在論文中雖然使用了相當數量的引證,但仔細審視后不難發現這些引證與其課題的相關程度并不明顯,有強拉硬扯一些名人的研究的嫌疑。這就是引證中所謂的名聲效應(reputationeffects)現象。White(懷特)[6]的調查發現,有證據表明,在學術論文的引證中的確存在著這種現象。這種“復雜的引證動機”在學術界雖非主流,但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假設/演繹。觀察論文中假設/演繹的使用情況,發現高分組與低分組的差異不僅與使用頻率、還與使用的質量相關。演繹作為一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往往會有一定的假設條件,該假設條件(明示的或隱含的)的可信與否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假設的條件可分為兩類,[7]其一,表示假設條件的小句與其主句所表述的因果關系符合自然規律或事理,這種假設條件容易為話語雙方所認可,演繹出的結論自然也容易為雙方所接受。例如:
Ifyouhavenoelectricity,thecomputerdoesn’twork·
另一類假設表示的不是條件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只是說話人以自己已有的經驗對事物作出的主觀化的推斷,表現為說話人以自身特有的“實據”為基礎推知主句事態的認知過程。
例如:
在學術語話實踐中,作者總是傾向于努力尋求雙方可能共有的某種假設基礎,使所提的假設條件容易得到對方認可和接受,以促進交際雙方的積極認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這一點在論辯語體中體現得尤其充分。對比高分組與低分組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出,總體來說,高分組的學生較多考慮了假設條件的合理性、適度性和可接受性,而低分組的學生則更多地考慮個人的主觀愿望,較少關注讀者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假設/演繹使用質量的不同,可以影響話語的可接受性。
2.主要與使用質量相關??煽慷?。從表3可看出,無論是高分組還是低分組,可靠度手段的使用頻率都較高(15·02vs·16·87)。通過對樣本的細致分析,可以發現可靠度的使用水平并不主要取決于量的多少,而是是否使用得當的問題。學術語篇強調論證的嚴密性,論斷的真實性至關重要。
一般說來,一個學術論斷未被學術界普遍接受之前,其真實性都具有統計學上稱為“或然”的性質。出于學術上的審慎,作者對新論斷的真實性往往會使用一些審慎的評價手段,最常見的就是“模糊限制語”。這些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者對命題真值的許諾程度,使作者可以“預見并設法避免他人對其論斷作出負面反應”。在樣本中,僅有為數不多的大學生能夠較為得體地運用一些審慎的可靠度手段,體現出某種學術嚴謹性。多數大學生則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往往過多依賴一些強勢語如“should”、“must”、“certainly”、“surely”等,希望依靠此類詞語來強說自己的觀點有理,令讀者感到作者的咄咄逼人的口吻。高分組與低分組的論文中,這方面大多處理得不夠妥當。
3.中介語特點。信念。在信念手段的使用上,高分組與低分組均出現了較高的使用頻率(0·83vs·1·25),大大高于Chafe的統計數據(0·06)。[2]這與有關研究的統計發現是一致的:二語大學生在寫作中往往過度使用諸如“Ithink”一類詞塊作為表達個人觀點的態度標記語(stancemarker),中國英語大學生尤其喜歡使用諸如“Ithink”、“inmyopinion”等詞語,超過國外二語大學生一倍,超過本族語者十幾倍。[8]仔細分析學生樣本后可以看出,論文中的“Ithink”等主要用于引導一種肯定的命題,表示出作者強烈的主觀性,這顯然有悖于前面所提到的學術追求科學客觀性的實踐。中國英語大學生這種高頻率的使用傾向表現出了中介語的特征,可能與母語的影響有關。
四、教學啟示
隨著高校英語教師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一部分教師開始嘗試撰寫實證性論文。所謂實證性論文,就是在實驗室或自然教學環境中設計某種實驗來檢驗某種假設,一般情況下要有實驗對象。這類論文學術性較強,寫作要求較高。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本研究的背景、意義以及預期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對重要概念或術語進行簡單的定義。
(2) 文獻綜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與本研究有關系的現有研究。重點介紹以下內容:關于這個問題(指論文要研究的問題)前人已經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結論?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爭議或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研究設計: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實驗過程、數據收集工具、數據分析工具等。
(4)數據分析與報告:報告研究結果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全面、準確、如實地報告研究的結果;要采用數據統計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考察數據差異的顯著性,不能只是簡單呈現基本數據(如平均數、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圖表的優勢呈現數據。圖表要清楚、準 確;要有必要的圖例和說明;要充分利用數據,認真研究數據所反映的某種現象,從中有所發現。要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必要的解釋??梢园驯狙芯康慕Y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作適當的比較。
(5)結論,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本研究對語言教學實踐的啟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這一實踐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認知傾向與高漲的情緒狀態。教育實踐表明,學生若是對某一內容持有濃厚的興趣,便會持續且專心致志地投入到相關內容的學習與鉆研活動中,而這將從情感源頭上大大提高其實際的學習效率及質量。會計英語是基礎英語教學的擴展和延續,要求學生從學英語到掌握英語的實用技能。它側重于有關會計專業方面的英語知識,是從理論向實踐的具體轉化。為了切實提升高職高專會計英語的教學效果,一線教師除了給予“興趣”這一情感學習因素最大限度的肯定與重視之外,更要想方設法、多渠道、多措施地全面激發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職高專會計英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
1.給予學生恰當、合理的評價,幫助高職高專學生樹立學好會計英語的信心每個人都渴望來自外界的正面肯定與激勵,這是推動他們逐漸完善自我、朝著更好方向發展與進步的最根本情感需求。通常情況下,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在被應試教育思想牢牢桎梏的大教育環境中,始終處于一個不被他人所認可與接受的尷尬地位,自然更談不上具備充足的學習信心以及端正、明確的學習態度了。而這很顯然是制約其實際學習效果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鑒于此,我認為要想激發高職高專學生會計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英語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給予每一位學生充足的信任、肯定與鼓勵,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進行表揚與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真正感受到來自老師寬容、尊重與理解的同時,形成“會計英語并不難學,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獲”的主觀意識。這一積極的情感體驗不僅有利于學生同老師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自覺地將對老師的積極情感自動轉移到其所教授的會計英語學習科目上,與此同時,還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與鼓舞,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高職高專學生逐漸樹立學好會計英語的信心與信念,這些都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會計英語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誘發與形成。
2.會計英語教學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英語專業仍多固定為“灌輸式“”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在老師滔滔不絕的灌輸與講解中,學生對會計英語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我認為在會計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徹底摒棄以往自身“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理念,而且要自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育教學意識,這既是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必然要求,更是充分激發與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因為“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強調的是尊重學生自由的天性、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此時,教師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主要職責并不再是簡單地向學生死板灌輸既定的理論知識,而是在引領學生學習方向的大前提下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空間與自由,促使其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有選擇性地經歷自主探究性質的學習過程。這一新穎、別致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獨特感受,極大提高其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與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與鍛煉,真正有利于全面而綜合地提高學生實際學習效率。
3.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采用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素材與材料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在我國本身就缺乏良好的語言使用環境,除此之外,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的教學模式多固定局限在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上,這就使學生很難感受到會計英語學習的必要性,也很難在實踐活動中對其進行靈活地運用。這種嚴重脫離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學生對會計英語這一學習科目的興趣與學習熱情。
三、總結
1.1當前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深入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網絡教學的作用也是與日俱增。網絡教育對當前發展智慧教育產業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放眼全球,一些世界頂級名校如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大學正在加緊其網絡課程體系的建設,而國內外的網絡巨頭如谷歌、亞馬遜、百度等集團也紛紛斥巨資進入網絡教育產業。而縱觀國內,很多高校順勢推出了以“視頻教學”、“智慧課程”為代表的網絡教學課程體系。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國內一部分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在智慧課程建設上,腳步已漸趨于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著以下問題:1.教學資源分散、利用率較低,教學缺乏聯動;2.傳統教學占絕對比重、網絡教學重視程度較低;3.對智慧教育,比如“微”教學理念的認識尚處于起步階段等等。這些問題一方面造成教學資源建設缺乏繼承性和持續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專業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及聯動性,久而久之,必將影響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導致學生學而不精。
1.2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商務英語教改創新的意義
基于“微課程”生態體系的商務英語課程教學創新,牢牢扎根于我國高等教育現階段的人才培養狀況,是基本適應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勢必有助于高校商貿類課程的開發與教學效果的提升。首先,“微課程”理念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拔⒄n程”教學理念基于新的媒介生態環境應運而生,適應了學習者呼喚更豐富的非正式學習體驗的需求。(祝智庭,2008)其次,基于“微課程”理念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微”型教學體系擁有以下三大優勢:1.時效性;依托互聯網,共享新資源;2.高效性;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3.互動性;加強師生互動,特別是課后的討論和交流,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師生關系始于“上課鈴”而止于“下課鈴”的不足。第三,在“微”教育背景下,教師群體在信息共享上可享受更多的便利,例如,可在教學平臺上進行教學大綱、課程進度表抑或PPT制作技巧的分享和更新。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通過合作產生合力,以解決以往專業教師時間利用率低,資源分散、浪費的困局。將“微課程”教學理念融入高校商務英語教改創新中,一方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視野、優化課程的教學資源配置;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在網絡信息時代重塑師生關系,從教師主導課堂的傳統模式轉型升級為師生共建課堂的新型模式,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參與精神和學習熱情。此外,商務英語學科本身具備的前沿性和包容性也要求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關注度。
二、基于“微課程”理念的商務英語教改創新
2.1打造專業核心課程的網絡“微課程”教學資源庫
打造一套科學、智慧的“微課程”教學資源庫是高校商務英語教改創新的關鍵,沒有教學資源庫的基礎,教改創新難免淪為無源之水、紙上談兵。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教改實踐在課程的內容安排上應緊跟高校教學改革的全新理念,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同時根據學時和學生年級不同,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取舍,并注重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在商務英語專業的專業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英語》、《英語函電與寫作》等教改主戰場,教師應有信心將“微”教學的理念加以貫徹。當然,在硬件配備上,智慧課堂應搭載先進網絡及教學硬件設備,以提供智慧筆記本物質上條件,如Wifi設備、計算機等。此外,在《商務英語翻譯》等課程的教改實踐中,筆者自2012年來主導通過“網絡連接主義”的理念將“博客”、“微博”等網絡平臺融入課堂教學的模式也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效果,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高昂之,2013)。但筆者所處的商務英語專業在“視頻教學”、“在線學習”、“智慧課程”等領域還需要做出零的突破。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程”教學模式的商英專業網絡資源庫,對于商英專業順利進行教改創新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2.2師資培訓與管理、組織教師參加研討會,提升教師的網絡教學技術能力
教師是教改的主體實施者,也是教改創新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在“微課程”理念下改革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打造一支教學思路開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且具備優秀教學能力的商英教學團隊;在“微課程”教學背景下,共同創建一個互動、變化和多維的商務英語教學生態系統。此外,在實踐中應避免單兵作戰,可以聯合高校信息技術中心的專業教師加入教改課題組,對商英網絡“微課程”資源進行技術上的指導,通過合作互補,為師生們對教學資源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維護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此外,作為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踐主體,教師的教學視野、及現代化教學能力決定了教改創新所能達到的高度?!拔⒄n程”理念作為網絡時代的新生事物,正受到國內外學界日益火熱的關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在2013年下半年舉辦“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引起了國內高校的極大關注,當前,有關“微課程”的各類培訓班和研討會也勁頭正盛。筆者呼吁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抓住這一機遇,通過系部、學校的平臺積極報名參加關于“微課程”的專題培訓和研討會,一方面提高自身對于網絡教學的意識和敏感度,另外一方面也加強自身的網絡教學技術。
2.3建立學生主體項目,營造師生共建網絡“微課程”體系
“微課程”理念下的商務英語課堂,應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學生則作為課程建設的主體。在具體實踐中,可成立學生實踐項目小組,實行專人負責制,對課程網絡資源進行日常的維護和管理,比如利用課堂博客、微博,IM(即時通訊工具)等時下備受90后大學生群體推崇的互聯網軟件進行實時操作管理;同時,為克服學生慣有的惰性,課題組還應注重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勵機制,通過課內外兩個平臺,對學生的貢獻給予一定的學分鼓勵,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此外,教師也應定期對教學網絡內容進行監管,及時給予學生以回饋和建議。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