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6:42
序論:在您撰寫素質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 不管是一個健全人,還是一個殘疾人,它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滿足、人的素質的普遍提高、人的價值的全面實現和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人的素質是指人在生活、工作及社會活動中所具備的自身條件。人的素質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它包含了三大素質,即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
身體素質是指人的有機體生來就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是人體構造的抽象概括。人的心理素質指主體人在改造客觀世界、認知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的主觀心理因素和心理反應。人的社會素質是指人在特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中,通過學習、教育與灌輸所具備的與該社會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屬性,它涵蓋了個人思想素質、政治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等,它們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人的社會素質。
人的身體素質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起動力作用,心理素質相當于汽車的輪子,起平衡作用,社會素質相當于汽車的剎車和離合器,起啟動作用。三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但不可相互替代,共同構成人的素質。人的素質正是在這樣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循環往復中,不斷得到豐富、發展、完善與提高的。當然,人的素質的健康發展,不是某一單項素質的躍進,而是人的素質內在構成要素協調一致、綜合作用的結果。人的素質的綜合效應表現為人的主體性與人本身認識與改造世界的條件和能力。在彝良“9.07”地震災害發生的重災區,筆者目睹了一些人民、武警(消防)官兵、國家干部職工、人民教師、商業人士、志愿者和一些災民在災情面前的大相徑庭。人民、武警(消防)官兵、絕大部分國家干部職工、人民教師、商業人士、志愿者是冒著生命危險、竭盡全力搜救傷員、遇難者、安撫遇難者家屬、調運、發放救災物資、深入災民家中核查災情、填報各類災情報表等等,他們中,有的家里的房屋倒塌了,有的房屋嚴重受損,有的父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們沒有回去看一眼,丟下同樣受災的家和惶恐中親人,一直戰斗在重災區,夜以繼日、任勞任怨、恪盡職守、忘我工作,許許多多的感人事跡讓人永生難忘,許許多多的辛酸苦辣永遠留給了自己。這就是他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情操、或者說是他們較好的綜合素質決定著這一切。反觀之,也有一些個體差異,諸如:有泡一盒方便面的水就要收2元錢。有人民教師大庭廣眾之下公開拖彩條布回去。同樣是人民教師公開向村“兩委”索要救災物資,當然,都是災民,認真地講,也是應該的,讓人難以想通的是要了吃的(方便面、牛奶、月餅、大米、菜油等等)還要單衣單褲,同時提出必須給我多少,否則,拿回去不好發。有因為9塊錢,公然在眾目睽睽之下為難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救災的子弟兵的商人。有國家干部為達到自己不可告人個目的,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后就是千方百計攪亂村“兩委”的工作思路,總是指責村“兩委”沒有干工作,我字當頭,高高在上。真是人間百態,千奇百怪,這可能就是人們罵人的時候罵的“人渣”。他們的所作所為,同樣體現著他們的素質。
人的素質的綜合效應表現為:人的主體性與人本身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條件和能力。人的主體性是指人在現實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人的主體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為具有主體意識的人通過發揮其能動性、創造性與自主性以實現人的本質力量、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人有了一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條件和能力,便有了適應環境,從事某種活動的可能性。人的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陶冶所取得的,因此它也是會失落的。只有當它被用來確立和增強自身的位置并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時,這種能力才能表現出來。因為主體人是由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構成的,是身體、心理和社會的統一。人的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受其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的影響和制約。人們經常談論人的素質的高低,實際上說的就是人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的大小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對社會的益和害??梢姡^提高人的素質,實質上是說要增強人的主體性,提高人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條件與能力。
馬克思曾經這樣說過:“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人,作為人類歷史的前提,也是人類歷史的產物和結果,而人只有作為歷史的產物和結果才成為前提?!蹦敲?,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現實的中國人是中國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和結果,是帶著中國歷史積淀在他身上的素質去設想和建設未來的。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的影響。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其主要的動力只能是人的素質即人本身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條件和能力。
【關鍵詞】瑤族學生;教學民主;樹起自信心;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效率;“多層次”的競爭;不斷品嘗到成功的體驗
我縣是一個瑤族自治縣,地處大石山區,土地貧瘠,農業生產離不開人力耕作,水電路大部分地區還是解放初期的原狀,信息閉塞,文化底蘊欠缺?,幾鍖W生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語音濃厚,普通話水平極低,情緒脆弱,性格孤僻、保守,與其他同學不易合群,適應集體能力不強。但突出的表現是民族自尊心強,勤奮努力,吃苦耐勞。提高瑤族學生的語文素質是我縣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通過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格素質影響語文教學效率
美國教育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說:“當他的老師對待所教的學科馬虎了事,毫無熱情并且沒有生氣,那么他的學生也很少和很不會積極熱情學習這門學科。”我國古代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之說,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
(1)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能技巧,構建創造型語文教師的藝術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從而影響語文教學效率提高。
(2)教師要提升文化品位,優化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結構。擺脫“匠人”的呆氣,向學生說心里話,與學生交流思想,當學生發現了教師的實事求是的精神,體會到老師的思想活力,教師的點撥彌補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的缺陷時,他就會不由自主地迷戀教師的講課,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語文教師不僅是一個專家還應成為一個“雜”家。語文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還必須寫好文,不僅要寫教學論文,同時雜感,或者詩歌、小說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從國際國內重大新聞到科技最新成就,從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裝,都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只有更多的引入時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課文中蘊含的藝術生命力,從而影響語文教學效率提高。
二、創設“多層次”的競爭機制,讓瑤族學生不斷品嘗到成功的體驗
(1)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瑤族學生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階段的知識沒學會,高中知識更不好學,他們與其它學生公平競爭有很大的困難。要解決瑤族學生的學習困難狀況,必須讓他們得到比其他學生更多的課外輔導。因此,利用課外輔導,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系統的復習前面學過的內容,查漏補缺,幫助他們預習明天上的新課內容,以達到“笨鳥先飛”的效應。這樣,接受新課內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學高中語文《荷塘月色》新課時,讓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平常所見寫荷花的詩文或濃麗明艷,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或品高質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本文所寫之景卻素淡朦朧,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結合課文談談自己對文學作品中景物描寫的認識。通過老師課外點撥:“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無不同,而懷抱各異,故筆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們可以達到自己對文學作品中景物描寫的認識的目標。
(2)抓住瑤族學生一個小小的閃光點,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抓住一點小小的突破,讓他們體會到了做人的尊嚴;給他們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誘導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語文《荷塘月色》課外輔導中:讓寫字好的同學抄寫作者所寫的具體景物特征的語句,老師有意幫他們找出一兩個詞語概括景物特點。讓會講瑤話的同學用瑤話描述作者所寫的具體景物特征。讓愛好繪畫的同學用速寫方式畫出作者所寫的具體景物。讓愛好手工的同學做手工并把同學的速寫畫貼上。讓會唱瑤族山歌的同學用瑤族山歌方式將具體景物唱出來。還讓喜歡講故事的同學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筆下的比喻。只要他們獲得了一點成功都要鼓勵,不再讓他們產生“生來不如人,學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學習中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得到同學們的贊揚,促使他們去爭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業上,凸現進步因素獎勵分,即“不公平”形式。給他們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使它們可以與其他學生一樣按時完成,例如: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目。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那?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戰國策·齊策》
1.解釋下面兩句中四個加點“使”字的意義。(B、D組完成)(15分)(A、C組完成附加5分)
(1)齊王使①使②者問趙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使②:__________使③:__________使④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B、D組完成)(15分)(A、C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說(2)威后曰:“不然”(3)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說:__________然:__________本:__________末:__________
3.“歲亦無恙耶”一句中加點詞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B、D組完成)(15分)(A、C組完成附加5分)
A.歲:年成,收成恙:生病B.歲:年恙:災禍,憂患
C.歲:年成,收成恙:災禍,憂患D.歲:年恙:生病
4.對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與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B、D組完成)(15分)(A、C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②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③趙氏求救于齊④甚于婦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B、D組完成)(15分)(A、C組完成附加5分)
A.書未發:發出。B.使者不說:說話。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D.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以……為先,意動用法。
6.將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B、D組完成)(25分)
(說明:A、C組是瑤族學生或學困學生,B、D組是非瑤族學生、非學困學生。)
(4)隨著他們的不斷進步,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再把他們的作業量逐步恢復到與其它學生同等水平。在評價瑤族學生學習成績時,如果他進步了,除了得到應有的分數外,還可得到額外獎勵的“進步分”——附加分。使他們知道通過努力同樣能獲得好成績,調動瑤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好學習。當然讓瑤族學生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并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瑤族學生在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滅了瑤族學生的學習困難。不過用這樣的方法對瑤族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5)激活其樂學點,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ㄓ泻脤W、樂學者,才能不斷上進,才會徹底甩掉落后的“帽子”??傊敕皆O法激起瑤族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探索》,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
[2]北大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下),中華書局1981年版。
即興演講比賽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比賽之前,給演講者一個較大的內容范圍和一段準備時間,在比賽中再抽題演講。另一種則是沒有內容范圍,只是在演講開始后抽題,做短暫準備后即開始演講。前者表現出模糊性的特點,后者表現出臨場性的特點。根據這兩者的各自特點,其準備方法也有兩種;
1.1模糊性準備方法。演講者在一個較大的范圍里得知了演講內容,但并不了解具體題目。在這個基點上進行準備,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學上的思考。其次是縱向與橫向上的比較與結合。從哲學上思考問題,就是要求演講者具備比較宏觀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臨下地看待問題,全面深刻地思考。這時,雖然具體目標比較虛,但先有了準備,一旦拿到具體題目,模糊的目標就會迅速變得清晰起來。在這一準備方法中還要求演講者圍繞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結合去豐富資料,充實內容??紤]的范圍要大,挖掘要深。觀點需要用人物事例來具體說明;人物事例豐富了,也容易歸納,總結出新的觀點。
1.2臨場性準備方法。即興演講者不知道演講內容的范圍,只是在比賽時才拿到題目,這種準備難度較大。為了在演講前的幾分鐘內,把演講的腹稿組織得較完善,通常的準備方法是“點的分布法”。當演講者拿到題目后,在短暫的臨場準備時間里,應該圍繞著題目進行“點”的分布。“點”可以是一個很有感我錯了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風趣的話,一位偉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闡述觀點的核心詞語等等。然后,就要馬上考慮這些“點”之間的聯系,圍繞著主題,將其分布在恰當的位置上,最后連貫成文。
2即興演講中材料的組合形式
材料的快速組合是體現即興演講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講者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好“說什么”和“怎樣說”這兩個問題。即興演講中材料的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遞進式三種形式。它們有時可以互相結合、互相套用。具體如下:
2.1并列式。首先將總題分解成若干個分題,如權紅同志在《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的即興演講中,談了三個問題:一是女人沒有獲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應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應爭得自己的“一半”。這三個分題各自獨立又互相連貫,共同闡明同一主題: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這種材料的組合方式可使演講條理井然,而且極有力量和氣勢。
2.2正反式。圍繞題目要求,一方面從正面說明,一方面從反面說明。如侯國鋒同志在《一個青年軍人的思考》的演講中,圍繞著“我們應當自強不息”這一主題,先列舉一些反面事例,進行分析、批評,然后以一名戰士自學成才的事例從正面稱贊自強不強的民族精神。正反對比,效果明顯突出,引人深思。
2.3遞進式。圍繞所要說明或論述的問題,先說明“為什么”,繼而談“怎么樣”。如韓健的演講《在失敗面前挺起胸膛》圍繞中心談了兩個問題:一是自己為什么能在失敗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樣從失敗中崛起的。
3即興演講的技巧
3.1保持警覺,選準話題。無論參加什么會議,都要始終保持全神貫注。要掌握會議的主題,討論的具體題目,爭論的焦點,有很強的警覺和思想準備。一旦即興演講,也決不會心慌意亂。有了思想準備,還必須尋找一個好的話題,而準確的話題,來源于對會議有關情況的熟悉與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對誰講話。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北京過了他64歲壽辰,北京學術界舉行了祝壽儀式。梁啟超登臺即興演講。因泰戈爾想讓梁為他起一個中國名字,所以,梁啟超便從印度稱中國為“震旦”,講到從天竺(印度)來的都姓竺,并將兩個國名聯起來,贈給泰戈爾一個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話題選擇得好,故整篇演講辭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3.2抓住話題,組合材料。確立了話題,就要抓住不放;進而緊扣話題精心組織材料進行論證。即興演講無法在事先做充分準備,完全依靠即興抓取材料,其來源,一是平時的知識積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應以后者為主。如過多的引用間接材料,往往失掉即興演講的現實感和針對性,起不了應有的作用,只有多聯系現場中的人和事,才能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3.3情感充沛,以情奪人。要使聽眾激動,演講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講者動了真情,才能喜怒哀樂分明,語言繪聲繪色,從而感染聽眾,達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關于10級三年制及08級五年制畢業生撰寫綜合素質論文的
通知
各系:
“綜合素質論文”寫作是我院近年來每屆畢業生必須撰寫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每一位畢業生通過綜合全面地對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進行認真地梳理、回顧和反思,感悟人生,品評得失,正視自我,謀劃未來。大學是人生的驛站,大學學習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人生一筆可圈可點的寶貴財富。近幾年我院已把“綜合素質論文”寫作分數計入成績冊,并納入畢業生考評系統。
一、時間安排
(一)輔導寫作階段 :2012年2月25日~3月06日
(二)撰寫階段:2012年3月07日~3月24日
(三)評比表彰階段 :2010年3月27日~4月09日
二、撰寫要求:
(一)內容寫作要求
1.內容分為兩部分:(具體要求見附錄一)
(1)第一部分:對大學三年生活思想的回顧、梳理反思(字數要求在3000字以上)
(2)第二部分:職業生涯規劃(字數要求在2000字以上)
2.具體寫作要求:
(1)根據系別專業特點分解成不同的版塊及內容。
(2)打破統一格式,要求寫出自己獨特的大學生活感悟。
(3)要求學生在版式的設計,封面的制作等方面彰顯個性,凸顯特色。
(4)在統一的寫作時間,要求定時定量的完成寫作。
(5)“三真”: 努力做到情真、語真、事真。
(6)“三度”:分析要有深度、梳理要有寬度、表達要有溫度。
(二)寫作格式要求
1.務必用橫格稿紙手寫,不須打??;
2.綜合素質論文的總標題自擬,不能直接用“綜合素質論文”代替標題,標題要新穎、凝煉、大氣;
3.內容的每一部分都要有大標題和小標題,各類標題要力求準確、新穎、簡練、傳神;
4.封面設計要有創意,要包括論文總題目及系別、班級、學號、姓名等項內容;
5.字跡工整,頁面明晰整潔,裝訂時從左側裝訂;
6.扉頁上寫上內容提要(300字以上)及關鍵詞(3個到4個)。
三、評比表彰要求
(一)首先各系組織各班按照A、B、C三級進行評比,原則上三級所占比例A級為20% 、B級為70%、C級為10%,然后把各班成績上報系部,各系部把成績報學生處存檔,成績單要求用A4紙打印,輔導員及系部主任簽字;
(二)各班在A級論文中推薦兩篇到系里,然后以系為單位把推薦的A級優秀論文原稿及電子版上報學生處;
(三)學生處評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張榜公布,進行表彰,并把部分優秀論文匯編成冊交圖書館珍藏;
(四)綜合素質論文成績為C級的學生,必須進行重寫和再評比,若再評比仍為C級,計入分數冊,成績以不及格論處,畢業辦理手續時按學院有關規定執行。
附錄一:
綜合素質論文內容梗概
一大學的內涵與韻味
大學的內涵
大學的內涵主要包括它的生活空間和精神空間,生活空間指的是它為師生院工提供了多大的活動天地,如文化生活、活動內容、社會實踐等,有的同學之所以感到大學生活的蒼白,就是因為他人為地把各種生活中的內容縮減了,不參與各種活動,對各種活動淡漠處之,不投入,或者人為地把豐富的生活空間縮小為一人空間和二人空間,所以希望大家認真地總結大學幾年你到到底參加了哪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你投入的精力和心血有多少,你珍藏了哪些?哪些活動對你觸動最大?或者請你認真地分析一下你為何不熱心于這些團體活動的內在原因是什么?精神空間指的是你在大學幾年你讀書的情況,你思考的狀況,你的知識體系和思想休系及價值體系,教材你通讀了幾本?你在大學思考中的困惑與痛苦是什么?你的迷茫有哪些?希望大家對這些進行認真地反思,沒有反思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在反思中我們才能清醒地審視自己的精神空間的大小。大學的內涵就是生活空間和精神空間的闊大,大學的失敗就是這兩個空間的縮小,空間的大小與你對大學內涵的解讀與認識有關,許多同學糊里糊涂地度完了大學,到了畢業還沒有地對大學形成清晰的認識,沒有對大學進行認真規劃和設計,你可能會在抱怨外部環境中時光輕拋,反求諸身,努力地投入到火熱的大學生活中去,主動自覺地去開拓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精神空間。
大學的韻味
大學的魅力就在于大學的韻味。什么是大學的韻味?個性風采、學習情況、交友之道、師生關系、情感經歷等等,這些都是大學的韻味,我們每位同學應該認真地品味咀嚼大學的韻味。一所大學,它對于莘莘學子和教職工的吸引力社會公眾的吸引力也是與這種韻味有關系。大學時光,耐人咀嚼,就在于它有可咀嚼的東西,有可品味的芳香,如陳年老酒,歷久彌醇,歷久彌香,大學幾年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關鍵時期,它一頭兒連著美好的中小學時代,另一頭兒又連接著七彩斑斕的社會,大學時光是人精神發育最快的時期,許多俊杰雋才都是在職大學嶄露頭角,大學是人生蓓蕾綻放的季節,理應是人生最芳香馥郁的季節,是人生最有韻味的一段寶貴時光,假如你錯過了花開的季節,那么你的大學就缺乏韻味,就會零落成泥,韻味就是一種芳香的氣息,大學拒斥早熟,大學里不應該排斥青澀,大學時處處都流淌著生命的青蔥氣息,這里沒有市儈氣,沒有庸俗氣,一切都是花的馨香,一切都是生長的聲音,所以韻味最值得我們去釀造和醞釀。
二 大學的設計與反思
大學是最需要自己設計的一段時光,大家每個人可能設計的方案都不一樣,但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上大學的動機。你可能懷揣著七彩的夢幻,你也可能帶著憂傷走進大學,那么你上大學的動機是什么,大學對你的吸引力是什么?二是對大學三年的規劃,你的規劃包括學習規劃與生活規劃等等,你肯定有很多設想,這些設想現在實現了多少,它與現實有哪些反差?給你帶來了哪些反思?三是大學幾年你的失誤有哪些?你的成功有哪些?你沾染了哪些不好的習慣,大學生活改變,提升了你哪些?大學生活又給你帶來了哪些幸福或辛酸的回憶?所以只有通過這種剝皮抽筋椎心泣血的梳理與歸納,你才能把這段大學時光充分地歷史化、思想化,系統化,不要認為這種反思是可有可無的,沒有反思的生活是平面零散的生活。四是對幾個關系的反思。比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社會關系、院系與自己的關系,親情倫理關系,你都應該對之進行深入系統的思考與總結,這方面可以看出自己的社交能力、團隊意識,你的能力系統如何?包括你的學習能力、心理承受力、分析思考能力、工作執行能力等等,在大學幾年你是否得到提高?你是否則已經建立了起來?大學是增值的,你的各個方面是否增值了?在對大學的反思中,我們才能從立體交叉的角度來看大學時光,你肯定有許多感慨和反思,你要大膽地解剖自己,自己把自己當成審視的客體,認清自
我 ,把握自我,超越升華自我。
三 大學的理性審視
這里我給大家提出以下幾個思考的層面
大學觀
什么是大學?作為一名大學生,你認為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大學觀?當我們對學院抱怨挑剔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調整平和的心態?大學是一種氛圍,大學育人就是一種氛圍育人,大學氛圍需要我們共同地營造,生活中的缺憾是我們奮斗的動力,大學就是讓每個人在這里得到自由地生長,大學不可能滿足每位同學的渴求,但卻能讓學生自由地成長,大學是固根鑄魂的地方,那么大學的靈魂就是一種內在自足的精神與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與氣象。 人才觀
我經常跟很多同學講,不要高估自己,不要認為自己是人才,我們離人才標準相距甚遠,目前我們的大學教育已經縮減為簡單的生活教育,生存已成為我們的第一要務,那么作為一名準人才,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社會,你在大學里獲得了什么樣的生存本領?你靠什么將來在社會打出一片新天地?一招鮮,吃遍開,你憑哪一招來走遍天下卻不怕,大學給了生存的自信了嗎?你能正確評價自我嗎?
心理觀
在這個浮躁焦躁的朝代,我們當代大學的心理可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的喧囂已使很多大學生浮氣躁,大學是讓人安靜的地方,大學不能浮躁,大學幾年,有的學生整天是坐臥不安,學習不進去,急頭怪腦,學習浮光掠影,如蜻蜓點水,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山站著望著那山高,社會實踐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在這個讀圖時代(有人稱為淺閱讀時代),我們的心理已經發生的很大的變化,大學的心理問題很多也很復雜,我發現很多是過早地患上了社會病,學習做人做事都急功近利,目光短淺,價值判斷迷失,還一部分學生心智不成熟,封閉保守,盲目自大或者是情感放縱,羞恥感降低,這些心理問題都直接影響著大學的質量,大學時光,我不主張過早參加多種變相打工得不償失的社會實踐,我不主張過早地涉及情感,我不主張整天以種種理由逃課,大學就應該心靜如水,心寬似海,養清蓄銳,去磨煉自己寵辱不驚,處世不亂的良好心態,心態沒有調整好,你就會碰壁,你就會一事無成,你將來就要走很多不該走的彎路,大學是一個人修身凈心的地方,大學不是走向社會之前練攤兒的地方,大學也不是隨隨便便上完拿了畢業證便大功告成的地方,大學是擴展視野,鍛打人心態的地方。
大學是生命中最溫暖的小站,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里的爐火和油燈,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山山水水,這里的泥土和泥土中的你的那淺淺深深的腳印。
附錄二:寫作框架
一、封面
■題目 :(自擬)
■系別:
班級:
姓名:
學號:
成績:
■時間(都寫成:“二零一二年xx月xx日”)
二:扉頁
■內容摘要:(不少于200字)
■關鍵詞:(不少于4個)
四:目錄
第一章:大學的內涵與韻味(舉例)
第一節:(題目自擬)
第二節:(題目自擬)
第三節:(題目自擬)
??
第二章:大學的設計與反思(舉例)
第一節:(題目自擬)
第二節:(題目自擬)
第三節:(題目自擬)
??
第三章:大學的理性審視(舉例)
第一節:(題目自擬)
第二節:(題目自擬)
第三節:(題目自擬)
??
結束語:(主要指致謝之語)
(一)語文基礎薄弱
由于特殊的招生體制,宗教院校的生源素質與普通高校學生不同。雖然有一部分是高中或中專畢業,但多數學生語文知識積累貧乏,知識結構單一。語文基礎薄弱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宗教實踐和社會實踐,這使其在理解掌握宗教教義精髓、教導信教群眾進行宗教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例如,有些學生對宗教經典的理解膚淺,對宗教教義的分析不深,完全靠機械背誦,無法深入領悟其中之真諦、準確闡述其中正確的蘊意,無法把握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內容,自然談不上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二)語文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宗教院校主要開設宗教、文化和政治三大類課程,其比例為7:2:1,這樣的課程設置客觀上產生了“重信仰、輕文化”的導向,讓大部分學生覺得文化課程不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宗教學識的培養和宗教戒律的修持上,使得包括大學語文在內的文化課程教學很難引起學生應有的重視。許多學生在學期間,努力學習宗教知識,但那些與宗教知識密不可分的傳統文化、宗教政策法規、科學、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常識知之甚少。如果僅憑掌握的一些宗教知識,就去從事宗教教務活動,就必然影響其對宗教知識的理解,并使其對宗教活動的實踐和發展受到限制,自身素質難以提升,宗教學識也難有造詣,業務能力難以精深,更談不上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語言文字能力偏低
宗教教職人員承擔著教育感化信教群眾的責任。教育感化人的手段是通過宣講宗教教義和開展宗教活動來實現的。對傳道人來說,較強的文字能力和語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會表達,猶如“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F實中,有的學生文字能力偏弱,寫的講章錯字連篇、文理不通、詞不達意;有的學生語言貧乏,講道思路狹窄,內容呆板、單調、枯燥,語言不生動,甚至迷信色彩過濃;有的在講道時將宗教語言和政治語言摻雜在一起,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與現實生活完全脫節。講道“沒有吸引力”,信徒“不愿聽道”,難以滿足廣大信教群眾日益提升的方面的需求,導致私設、私建聚會點的現象增多。這給各種異端邪說以可乘之機。
(四)優秀傳統文化缺乏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文明智慧的結晶,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和諧思想、道德觀念、愛國精神,以及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積淀在每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中,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歷來為宗教界人士所崇尚。由于多樣文化的沖擊以及宗教院校課程體系的限制,部分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相當匱乏,對其價值的內涵認識模糊,認同感淡化。傳統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對傳統美德的不以為然,也影響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認同和踐行。特別是受一些別有用心的中外敵對勢力極力推銷所謂的民主、平等、自由以及“普世價值”論的影響,有的學生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有所抬頭;有的社會責任感、正義感淡化,愛國主義意識淡薄,被認為是過時的;有的對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冷漠無興趣,而對西方的介入卻狂熱追捧,甚至崇尚西方某些思潮和行為方式。這給境外宗教勢力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機。語文基礎薄弱、語文意識淡薄、語言文字能力偏低、優秀傳統文化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宗教院校學生政治素養和宗教造詣的提高,削弱了宗教人才自身應有的威信和形象,限制了宗教“正能量”的發揮。
二、宗教院校學生大學語文教育需求
一名合格的宗教人才,不僅要在宗教活動場所主持宗教儀式、開展宗教活動、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的闡釋,還要承擔教務管理、宗教學術研究、開展對外友好交往,乃至參政議政等工作。承擔這些工作和任務,不但需要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宗教學識、很好的管理協調能力,還要扎實的文化功底。而宗教院校學生的文化素質又普遍偏低,因此,要把大學語文教學作為宗教院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抓。
(一)立足語文知識的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國民素質和信教群眾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宗教教職人員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科學素質、增強文化素養、提升思想境界。大學語文立足文化知識的培養,大學語文教材中作品涉及的時間,上至先秦文學,下至中國現代文學,上下跨越5000年;作品涉及的范圍,上至天文地理、星際宇宙,下至凡人小事、心靈軌道,古今中外,上下縱橫,幾乎無所不包;作品涉及的題材,詩、詞、賦曲、小說、散文樣樣齊全[1]。可以說,大學語文集文學、思想、歷史、藝術于一體。學學語文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國思想發展史,通過文學作品形象勾勒中國歷史;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人生,開闊視野,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宗教院校學生專業學習固然重要,但大學語文教育是基礎當中的基礎,不容忽視。宗教經典浩繁,宗教教義精深,宗教教規嚴密,要想對教義作出符合時展和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必須具備深厚的語文功底。試想一個語文功底很差的人如何來理解宗教經典?又如何對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因此,宗教院校大學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生專業學習的需要和我國宗教發展進步的新要求,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學生,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學生,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充實學生[2],使他們開闊眼界和胸懷,提升精神境界,成為一名基礎知識扎實、文化素養深厚、精神視野開拓的新型宗教教職人員,才能對教義作出符合時展和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才能對當前的社會發展用宗教的語言向信徒傳經布道,才能更加自覺地承擔起推進宗教思想建設的重任,在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進
(二)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
大學語文教學傳授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宗教教職人員屬于宗教領域的啟蒙人、引領人,他們的人文素養和言行品德,對信教群眾有著潛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表率作用和重要影響。宗教院校學生由于人生經歷的局限,缺少深入社會生活的機會,缺乏對人性的深刻體察與理解。較之其他學科,大學語文具有更廣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深的生活實感。文學即人學。名家名作中蘊含著不同內容、不同表達方式的人文精神與高尚品德,對宗教教職人員都是極好的營養,值得學習、體味。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道義擔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見賢思齊”、“知行合一”、“君子慎獨”、“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凜然正氣“,仁義禮智信”的基本價值,“百善孝為先”“、孝悌忠順”、“家和萬事興”的齊家之略,等等[3]。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點撥學生,通過對名家名作的具體分析,讓學生有感悟,受熏陶;對人生感悟的短篇、小說、詩歌,教師應更多地側重于對作品人文的闡釋,引領學生探討文中蘊含的真善美或假丑惡,挖掘文章的藝術美和思想美,激發學生對生活真、善、美的追求,對假丑、惡的擯棄,從而培養宗教院校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在審美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要引導宗教院校學生正確處理信仰追求與社會責任的關系,發揚我國宗教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不斷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制意識,牢固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幫助宗教院校學生成為一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美學品位、強烈的文化自信心和責任感的人。
(三)抓好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般情況下選取兩個同質水平訓練隊進行實驗分組,實驗組和對照組,設定在特定的周期內進行周期性的身體素質訓練,然后在訓練周期結束后對排球隊員身體運動能力水平和體育學習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實驗組進行單盲行的實驗教學訓練。
(二)實驗指標的設計
依據相關的實驗研究方法要求,保證實驗前后檢測的真實性,進行相關指標的測定。指標包括:1.前測指標:實驗組排球隊員和對照組的柔韌、力量素質和彈跳能力;2.后測指標:實驗組排球隊員和對照組身體素質水平:傳球技術動作的完成情況,傳球的效果;隊員的體育學習心理水平:體育學習的動機水平和認知水平。
(三)實驗控制的設計
在任何實驗性的科學研究中,由于與實驗相關的條件或因素如果是可測量的、數量化的或等級化的參與因素很多,勢必就會影響實驗的效果,不可避免,但是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合理的控制實驗過程中的各因素、各環節的變量影響效果,就會最大限度的降低實驗產生的誤差,從提高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就本實驗研究的過程來看主要是控制以下幾種變量:1.對實驗教師的控制:論文開展前通過走訪和調查,選定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師或者教練,無論從排球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都要處于同水平,這樣可以減少教師的影響誤差。2.對隊員的控制:參與對比實驗分析的兩組隊員,都是普通學生,都沒有運動員的經歷,而且在本次實驗前對兩組學生分別進行指標的前測分析,保證實驗前的兩組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學習水平測試的差異不具顯著性,從而降低學生水平差異帶來的誤差。3.對訓練和教學過程的控制:為了實驗的誤差降低到最小,實驗訓練的場館一般要求在同一場地,盡可能的減少場館誤差的影響。4.對測試方式和數據的控制: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統一編排,并打亂測試順序,統一對具有排球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測試,并進行數據的統一記錄,保證測試方式和數據統,從而降低數據的誤差。通過對以上幾個影響因素的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外部環境的影響效果,實驗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實驗效果,因此實驗的控制必須在實驗前后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才能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四)實驗步驟的設計
根據實驗要求,在不同時期安排不同實驗內容,具體步驟如下圖所示實驗步驟的設計是為了使訓練階段性更強,更能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實驗步驟設計完成,對于今后的實驗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五)實驗數據分析的設計
[關鍵詞]科學素質;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行為
一、問題提出
科學素質是現代公民必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是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各種層面對科學的認識組成。在本項研究中,科學素質是在生理素質基礎上,在科學環境和科學教育的作用下,通過個體主動認識和實踐,所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與個體的學習、科研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行為和科學知識幾個方面。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都很強調科學素質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國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對培養人的科學素質都給予高度的重視。中國科協借鑒國際通用的測試公眾科學素養的指標體系和方法,從1992年開始,先后五次對中國公眾科學素養進行調查,盡管公眾的科學素質在逐步增長,但是發展不平衡,且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公民的科學素質整體水平不高。當前,有研究者對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進行了一定的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師生科學素質水平不容樂觀。
全面的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全面的素質。素質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的全面素質轉化為學生的全面素質的過程,教師科學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科學素質。加強和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非常重要,是提高我國公眾科學素質、趕上發達國家水平的前提。人力資源開發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戰略地位,提高西部公民的科學素質是開發人力資源的前提。因此,提高西部師生科學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要培養和提高西部師生的科學素質,首先要對西部師生的科學素質現狀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本研究立足于中國公民人文素質調查,彌補了以往這方面研究的不足,從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行為四個方面對西部六個省市不同階段的教師和學生群體進行分析和比較,以全面了解西部師生的科學素質現狀,從而有效提高師生的科學素質。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西南地區六個省市(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重慶、)抽取學生和教師共計2440名進行調查,具體抽樣情況見表1。
2.研究工具
本項研究的數據均源于西南地區“公民人文素質”數據庫。采用項目組編制的(中國公民人文素質調查問卷),該問卷共有六個一級維度:道德素質、法律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審美素質、環保素質,每個一級維度下面又有三個二級維度,即意識、知識、行為。題目共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誤題,對每一個選項,答對得1分,答錯得-1分,不答得0分;另一類是趨勢題,對于每一個選項,選擇記1分,不選記0分。每份問卷都統一編號,然后按照統一標準對資料進行審核、編碼并輸入計算機,結果用SPSS11.0進行統計。
三、結果與分析
1.不同階段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
圖1和圖2顯示,在科學精神上,所有學生選擇欣賞、追求、捍衛科學真理這三項的比例都比較高,中學生分別為76..0%、59.0%和42.0%,大學生分別為78.096、46.0%和38.0%,研究生分別為79.0%、58.0%和43.0%;而選擇興趣不大、反感和不清楚三項的比例都比較低,中學生分別為12.0%、5.0%和5.0%,大學生分別為18.0%、2.0%和5.0%,研究生分別為15.0%、4.0%和5.0%。在科學行為上,選擇善于發現問題的比例最高,大學生為64.0%,要高于研究生(56.0%)和中學生(59.0%),在善于發現問題原因、提出問題解決辦法和解決問題上,大學生分別為40.0%、40.00,6和32.0%,而中學生分別為46.0%、41.0%和39.0%,研究生分別為44.0%、43.096和34.0%,三者選擇很少遇到問題的比例相對較低,均不高于25.0%,中學生最低,為16.0%。
對不同階段學生科學素質的各個部分進行比較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2。大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顯著高于中學生和研究生(P<0.05),科學意識隨著學歷的增高而逐漸增強,不同階段學生差異不顯著。在科學精神上,在對科學缺乏認識一項上,研究生顯著低于中學生和大學生(PC0.05)。在追求科學真理上,研究生顯著高于大學生(PC0.01);大學生更傾向于對科學的興趣不大和有機會才會學習科學知識,且均與中學生差異極顯著(PC0.01)。在有機會學習上,大學生與研究生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C0.01);中學生更傾向于反感科學和追求真理,且與大學生差異顯著(P<0.01)。在科學行為上,大學生更善于發現問題,且與研究生差異顯著(P<0.05);中學生更善于解決問題,且與大學生差異顯著(PC0.05);大學生和研究生很少遇到問題,顯著低于中學生(P<0.05)。
2.不同層次教師科學素質的發展
圖3和圖4表明,在科學精神的各項上,幼兒教師選擇欣賞真理、有機會才學和捍衛真理的比例較高,依次為77.096、70.0%和53.0%,中小學和高校教師選擇欣賞、追求真理和有機會才學的比例較高,小學教師依次為68.0%、48.0%和43.0%,中學教師依次為了3.0%、50.0%和44.0%,高校教師依次為75.0%、55.0%和38.0%;而選擇反感科學和對科學不清楚的教師的比例最低,幼兒教師分別為2.0%和4.0%,小學教師分別為6.0%和4.0%,中學教師依次為3.0%和6.0%,高校教師依次為3.0%和5.0%。
在科學行為上,所有教師選擇很少遇到問題的比例都低于其他幾個項目,均低于30.0%,且在科學行為的不同方面表現出差異性,幼兒教師選擇善于發現問題(54.0%)和問題原因(55.0%)的比例較高,中小學教師選擇善于解決問題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9.9%和52.0%,高校教師選擇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辦法的比例較高,依次為55.0%和49.0%。
對于從事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師進行科學素質各個方面的比較和差異的檢驗,結果見表3。幼兒園教師的科學意識顯著高于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P<0.001),幼兒教師和高校教師的科學知識顯著高于中小學教師(P<0.001)o在科學精神上,幼兒教師在追求科學真理上低于中小學和高校教師,而在有機會才學習上要高于后三者,在缺乏認識上低于中小學教師,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小學教師更傾向于反感科學,且與中學和高校教師差異顯著(P3.教師與學生科學素質的比較
對教師和學生科學素質四個方面的各個項目進行比較和差異的檢驗,結果見表4??梢钥闯觯诳茖W意識和科學知識上,教師的平均分低于學生的平均分,且在科學知識上,二者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1),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要顯著高于教師。
在科學精神的各個項目上,教師和學生選擇最多的三項是欣賞、追求和捍衛科學真理,選擇反感科學和不清楚的最少。通過差異的檢驗可以看出,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欣賞、追求、捍衛科學真理,且在欣賞科學真理上與教師差異極顯著(P<0.001),教師更傾向于選擇對科學興趣不大、反感科學、對科學缺乏認識、有機會才學等,且在缺乏對科學的學習和認識方面與學生有顯著的差異(P<0.05)。
在科學行為的各個項目上,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選擇很少遇到問題的要低于其他三項。學生更傾向于選擇善于發現問題和問題的原因,且與教師差異極顯著(P<0.01),而在提出解決問題辦法和善于解決問題上,教師顯著高于學生,且在善于解決問題上,二者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1)。這表明,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要高于教師,除了解決問題方面教師強于學生外,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的其他積極方面學生要強于教師。
4.教師和學生科學精神與科學行為各項之間的相關性
對師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各項成績求相關,結果見表5。欣賞科學真理的精神與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出解決問題辦法間有極顯著的正相關(P<0.001),追求科學真理與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間有顯著的正相關(P<0.05),捍衛科學真理與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間有極顯著的正相關(P<0.001),這三項均與很少遇到問題有極顯著的負相關(P<0.001)。興趣不大、反感科學、有機會才會學習、對科學缺乏認識和學習與很少遇到問題間有顯著的正相關(P<0.05),而與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P<0.05)。
四、討論與對策
1.討論
(1)師生科學素質發展的不均衡性。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教師和學生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比較高,但是其發展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均衡性。相比較之下,中學生反感科學的較多,但是善于思
從事不同教學階段教師的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比較高,但是也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幼兒教師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要高于中小學教師,欣賞和捍衛真理的精神高于其他三類教師,但是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要低于他們,諸如反感科學、對科學缺乏認識等消極方面要低于其他三類教師,更多的幼兒教師有機會才會學習科學知識,幼兒教師更善于發現問題,卻不善于思考和解決問題。小學教師的科學精神相對較低,更多地反感科學,對科學缺乏認識和興趣,他們不善于發現問題。中學教師的科學精神和興趣要高于小學教師,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高校教師的科學意識、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興趣要高于中小學教師,更善于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低于中小學教師。
這可能主要與當前中小學的新課程改革有關。新課程改革提倡創新、實踐和人文。因此,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中小學教師要高于高校和幼兒教師,中學生要高于大學生和研究生。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弱化了科學的教育,使得中小學教師的科學意識、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興趣都低于高校教師和幼兒園教師,中學生低于大學生和研究生。現在的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往往與科學對立起來,認為只學習科學知識就不能實現創新教育的目的。創新是在遵循一定的規范的基礎之上表現出來的新異性,是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的??茖W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健康,而且使他們更富于理性??茖W的教學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創新。因此,要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就要加強科學意識的培養,提高大學生和中小學教師的科學興趣和對科學的認識,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
(2)師生科學素質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他們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水平較高,擁有健康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行為,善于發現問題,反感科學的比例最低。但是在科學素質的多數項目上,教師低于學生。
這種差異性主要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對現實和理想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面對著升學、就業等壓力,需要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其科學意識比較強,了解和接觸的科學知識也比較多,善于發現問題,并具有健康積極的科學精神。而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主體,科學素質教育是其工作的內容。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技能和閱歷不斷地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高于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但是對科學知識的記憶卻不夠。教師更具有現實性。與學生相比,他們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較低,更傾向于對科學反感、興趣不大,有機會的時候才會學習。因此,學校和社會要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精神加以鼓勵和支持,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主動性,把對科學的學習和教學轉變為一種愛好,提高其欣賞、追求真理和學習科學的精神,進而提高師生整體的科學素質。
(3)師生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的一致性。教師與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各項的相關表明,具有欣賞、追求、捍衛科學真理的教師和學生經常遇到問題,且善于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有良好的科學行為習慣。而對科學興趣不大甚至反感的、對科學缺乏學習和認識的教師和學生則很少遇到問題,不善于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缺乏良好的科學行為。
這表明,科學精神與科學行為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積極的科學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學行為習慣,反之,良好的科學行為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科學精神。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彼此協同發展。要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首先要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相互促進的作用,使他們和諧發展。
2.對策
(1)拓寬科學素質教育領域,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調查結果表明,師生的科學素質整體比較高,但是發展不平衡,有一部分人對科學缺乏興趣,有機會才會學習和宜傳??茖W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任務,也是整個社會的任務,應該拓寬科學素質教育領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整個社會應積極行動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體的科學教育體系。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科學的思想和理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索性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來影響、教育學生,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動手動腦能力,激發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創新精神。另外,科學環境具有潛在性、非預期性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科學、文化環境,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培養學生刻苦鉆研、求真務實的精神。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教育部門和社會要為學校創造必要的條件,形成對科學素質教育有利的輿論導向,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廣播、電視、報刊多開設科學文化專欄,充分利用網絡、電影、圖書等,把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作為科學教育基地。
(2)加強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教師在科學素質的多數項目上低于學生這一調查結果不容樂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獲取、運用和創造知識的能力。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要實現教育目的,要求學生具備的素質必須要先在教師的身上體現出來。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茖W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科學精神、全球觀念和民族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道德感、獻身教育的人生價值觀。
學習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通過學習可以掌握一門學科,跟蹤一門學科的發展,能夠為獨立思考提供基礎,體現在實際行動中,把學習的精神傳遞給學生,虛心地接納別人的特別是自己學生的知識”。教師首先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思想和知識,拓寬知識領域,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其次,還要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培養自身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另外,學校和社會還要創造各種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促進教師的發展和提高。只有不斷地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培訓,才能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