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6:17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健康輔導員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歷經30年的風雨變遷,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探索出很多種適合國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模式,但因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中仍有很多薄弱之處有待改善和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機構
多數未切實有效的發揮其功能心理疾病有特殊的特點,比較具有隱蔽性并且需要求助者自身配合,經常采取心理測驗等方法發現心理缺陷從而進行干預、調節、矯正等,很多學生認為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詢是非常難于接受的事情,甚至把心理畸形,心理缺陷等同于精神病或者是瘋子。從而導致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的工作人員難于開展相關工作。
(二)傳統教育中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環節
在傳統教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一般只重視考試科目,心理健康課程經常被當成自習課等,導致很多孩子心理或多或少的在成長中產生了錯位或者畸形,家長或者教師則把此類癥狀歸結為學生性格內向等。有很多學生是到了大學才開始真正接觸到心理健康這個概念的,當求助的大學生第一次邁進心理咨詢中心的大門才了解到困擾自己多年的心結是如何形成的,并在咨詢師的幫助下慢慢的矯正和恢復。但也有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要去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因此這心結可能會伴隨其成長,也可能會影響到其未來發展。
(三)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欠缺專業能力
在國內高校中有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作崗位,我們稱之為思想政治輔導員,輔導員是大學生離開家進入高校所接觸的一線教育人員,他們的基本素質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在今后大學生活中的發展和成長,因此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不容忽視。國內一部分高校意識到了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專門為輔導員開展各類心理健康工作培訓,培訓確實對輔導員今后的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這些培訓往往不足以訓練出專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即使通過短暫的培訓后還是難于分辨出學生是否在心理方面有錯位,這正是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能力的挑戰。
二、高校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及途徑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要真正培養德才兼備的棟梁,需要國家、社會、高校、家庭、自身五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強輔導員在就業領域對學生的心理疏導
當前,絕大多數學生在就業中體現的焦慮不安、懷才不遇、過度攀比、急功近利等心理問題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就業。因此,輔導員要身兼二職,他們既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疏通者。輔導員要注意到學生在就業中的以下幾個問題:
1.攀比型強迫癥
很多大學生都有職業攀比心理,在就業面試之前,學生常常會詢問其他同學找到了什么樣的工作,用他人的簽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種攀比心理普遍存在,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每個人的自身條件、職業取向、對某種工作的認可程度都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體條件選擇合適的單位,跳出相互攀比的怪圈,這對人生規劃有著極其重要的正面影響。一些學生講“榮譽”,覺得在大學校園里我的成績比別人優秀,榮譽比別人多,在學生會頭銜比別人大,在就業過程中自然要找到比別人更好的位置。殊不知,用人單位并不是以一個學生在大學的學習好壞或學生干部職位的高低來衡量人才的,這些熱衷于攀比的學生最終只能在“高處不勝寒”的日子中體會“自戀自賞”的孤單和寂寞。還有的畢業生看到別的學生簽約到了好單位,往往因為心理不平衡而給自己定下一個更高的標準,即要求更高的月薪、更高的工作條件、更高的社會地位。這種脫離自身條件、抹殺了興趣與特長的做法,最終只會害了自己。也有的畢業生明明有了適合他的就業單位,或者已經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書,但由于別的學生簽到了他認為比自己好的單位,心理不平衡,單方面毀掉了本來適合他的單位,在茫茫人海中再次尋找工作,這種心態對其心理的健康成長相當不利,也會加大學生就業型強迫癥的深化。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仔細區分這幾種心理強迫型疾病,對癥下藥,快速有效的醫治好學生的心理疾病。
2.急功近利綜合癥
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學生擇業時過分看重經濟收入、政治前途、功利名聲等因素,一心只想在理想的大城市、國家政府機關、國有大型企業或沿海發達地區的生活和工作,為了暫時的功利寧可拋棄所學的專業,或轉專業學習。大城市的確就業機會多、就業信息廣,就業平臺大,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畢業生都適合在大城市生存。大城市的人才競爭壓力大,就業群體復雜,就業不穩定性大,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反而會不利于自身的發展,甚至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俗話也說“大樹底下不長草”。面對有這種心理障礙的大學畢業生,輔導員要告誡學生不要只顧及眼前利益,要“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能鼠目寸光。
3.懷才不遇,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型
有些畢業生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是熱門專業,學習成績又名列前茅,驕傲自滿,大有“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感覺,看不上這個職位,瞧不起那個職位,第一天簽約第二天就毀約,在用人單位心中缺乏良好穩定的信譽;也有的學生已經和好幾個單位有就業意向,但猶豫不決不肯簽約,浪費了大量現成的就業資源。也有畢業生妄自菲薄,對工作期望值過高,因而在現實的擇業過程中處處碰壁,產生懷才不遇之感,抱怨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抱怨社會上沒有伯樂,整天怨天尤人,怨聲載道,使自己身心愈加疲憊。因此,輔導員教師要通過訪談、第二課堂活動、影片觀摩等形式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重新評價自己,走出懷才不遇,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的心理怪圈。
(二)心理健康工作中心與輔導員相互配合
目前,許多高校都設置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的是使大學生心理疾病和心理疏導專門化、專業化、正規化,是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診治自己的心理疾病,把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消滅在萌芽中。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有心理學專業的碩士、博士或神經科專門醫生負責,條件不允許的學??梢远ㄆ谕馄干窠浛拼蠓蜃\。同時,要切實將工作深入到基層中去,與輔導員相互配合,相互溝通工作,并在輔導員日常工作中有關心理健康的部分給予個案指導,每個專業的情況均有差異,因此學院內設立心理健康工作部門,例如學生會心理健康部、心靈委員等等,由心理健康中心的專業人員對其培訓,深入群體從而得到反饋。輔導員通過參與相關心理培訓、以及考取心理咨詢師等方式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專業技能,參與到心理咨詢中心的實際工作中去。
(三)高校重視提高輔導員的心理治療能力和心理疏導技巧
高校開展任何工作都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高校教學的中流砥柱,是科研的探索者、引導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素質要求極高,建設一支專業化,規?;男睦斫】到逃犖樾枰诳蒲?、實踐、教育教學等各個方面都齊抓共管,共同和諧發展,缺一不可。輔導員大學里不可缺少的必要因子,在大學管理領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輔導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不能與時俱進,不僅讓學生難以接受他的管理和建議,更讓輔導員承擔著很大的工作壓力。輔導員既要管理學生,又要走進他們的靈魂深處,兼顧兩者、融入創新理念。十以后,高校學生工作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輔導員已經成為被注入全新活力的主力軍,輔導員有了創新的思想,管理能力大為增加,工作進展大為順利,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水平也日新月異。學生也不會對輔導員的心理溝通和心理疏導感到不滿和反感。首先,輔導員需要強化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有些輔導員缺少職業道德素養,在心理疏導中隨意泄露學生的隱私,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對輔導員的強烈不滿,也會使其他學生對此輔導員有強烈的戒備心和抵觸情緒。其次,要拓展輔導員心理輔導或心理工作的場地和媒介。進入21世紀,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已經不再局限在辦公桌前,輔導員們開始把自己的工作拓展到學生寢室、廣大校園、咖啡廳甚至是虛擬的網絡世界,多方面去探求學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多種有效的途徑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尤其是對心理問題大學生的有力疏導。網絡可以避免人與人的直接接觸,給學生留下很大的隱蔽和私人空間,通過網絡平臺,輔導員能夠了解到一些原先不能了解的學生心理動態和心理動向,更加利于那些由于心理障礙不能與輔導員溝通或不方便與輔導員溝通的學生。從高校學生自身身心發展出發,上訴這些問題并非空穴來風,這些問題是高校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現象,雖然部分學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甚至已經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高校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尤其要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避免主觀臆斷,導致矛盾激化,造成嚴重的傷害。
三、結語
(一)工作壓力大
在大學校園里,輔導員的工作范圍是非常廣泛的,細化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輔導員工作還存在許多隱性的內容,比如獎學金的評定、宿舍衛生管理、催繳學費等。此外,輔導員還要常常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經常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繁瑣的工作使得輔導員常常超負荷勞動,從而使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和熱情降低了。
(二)認同感低
部分高校的考評制度還很不健全,而輔導員的工作都是瑣碎的,工作成果都是無形的,難以量化。往往是輔導員的自我評價高于績效考評值,使輔導員產生“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心理,失去對工作的興趣。
(三)收入分配不平衡
在大學校園里,輔導員往往充當多重角色,管理者、服務者,同時還肩負著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輔導員工作的付出往往比其他教師多很多,但是薪酬待遇卻經常低于其他同級別的教師。同時,在職務的升遷方面也比其他教師的機會少,往往形成“多勞不多得”的情況。時間久了就會嚴重影響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產生心理不適。
(四)輔導員的自身心理素質較差
現階段,高校輔導員大部分是剛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缺乏工作經驗,接觸社會的機會比較少,心理承受能力也較低。而高校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太重,遇到的突發事件太多,處理不好就容易產生挫敗心理。但是,目前高校輔導員并沒有經過有效的心理技能培訓,導致出現心理問題時不能自己消化,缺乏自我調節能力。
二、解決輔導員心理方面問題的措施
根據輔導員心理狀況的研究報告,將從以下三個階段入手,試圖解決輔導員心理現狀。第一階段:了解輔導員的心理現狀后,將本校的一線輔導員集中起來,采取現場討論的方式,充分認識輔導員形成這種狀況的“癥結”,然后對癥下藥。積極制定方案以及有效措施,明確本次報告顯示出的主要問題之所在,開展綜合研究,最終解決輔導員的心理方面問題。第二階段: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培訓,學習有效的解決輔導員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開展相關工作。
(一)自身調適
1.要正確認識自我,調整心態。輔導員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長處和短處,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同時對自己的工作有明確的目標,減少和避免與他人的對比。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不愉快、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另一個方面看問題。更要學會宣泄在工作中產生的不良情緒,通過正當的娛樂活動、體育運動等方式排解不良的情緒。
2.要學會管理自己。一是時間管理。輔導員工作是復雜和繁瑣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完成。但是輔導員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輔導員合理安排時間,分清輕重緩急,有條理地完成工作。二是生活方式的管理。輔導員的工作量大,往往是早上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工作。因此輔導員就要在工作之余充分的享受生活,養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多休息、適當地旅游、回歸家庭等等,以此來緩解自身的心理問題。
3.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很重要,它不僅能對輔導員德育工作的開展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對輔導員自身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輔導員要接受一定的專業心理培訓,多看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文化知識和經驗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遇到復雜問題的時候能夠順利地解決,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學校調適
1.學校為位輔導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學校要合理減輕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學校要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控制輔導員管理學生的數量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同時,學校要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制定合理的工作條例,讓輔導員的工作有章可循,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減輕輔導員的工作負擔。
2.學校制定科學的獎懲機制。學??梢葬槍o導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制定貼合輔導員工作實際的績效考核標準,盡量讓輔導員的付出得以回報。同時,學校還應該在政策和待遇上予以傾斜,在輔導員職稱評定中予以幫助,盡量做到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盡量解決在工作中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家庭調適
輔導員的工作繁忙、復雜,往往忽視了對家庭的關心和照顧。這種情況就要求家庭成員對輔導員的理解和支持。給以更多的關心和更多家庭重擔的承擔,盡量減少輔導員的后顧之憂,減輕他們對家人的愧疚感,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四)社會調適
高校思政輔導員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同時還是學校干部,除了要做好高校大學生日常工作管理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及情感交流,剩余時間少之又少,幾乎沒有時間對工作進行總結和思考,也不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科研和理論研究,然而,職稱評定對思政輔導員是非常重要的,而職稱評定對輔導員的科研成果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有效的科研成果交嚴重影響高校思政輔導員的職稱評定,因此,這也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政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當今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快,而大學生是最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誤導,產生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表現得沒有耐力,浮躁的心態,對于思政輔導員的教育及管理,經常產生出逆反的心態,甚至表現出不尊重及反感的情緒,這樣就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極大的挫敗感,影響輔導員工作的積極心,甚至對工作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
二、思政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
提高思政輔導員的專業化程度,明確其輔導員的工作職責,盡量避免只要涉及學生的工作就找輔導員解決,避免工作的重復性,利用好業余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高校思政輔導員的后續教育培訓機構,雖然目前在我國的高校教育體制比較完善,思政輔導員的招聘和選拔也較為嚴格,無論是素質還是專業能力,也都較高,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問題等也越來越多,作為高校思政輔導員,對其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國高??梢詾檩o導員提供一些學習交流的平臺,成立專業的高校思政輔導員培訓機構,鼓勵輔導員專心研究業務,以便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所以加強高校思政輔導員后期培訓及教育非常必要,從而使思政輔導員在工作當中更能得心應手,減輕心理負擔及壓力。高校思政輔導員的工作同時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長是學生的監護人,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家長應與思政輔導員達成一致,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這樣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教育也會事倍功半。其次,高校大學生需要思政輔導員時常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而作為思政輔導員同樣也需要進行心理健康疏導,由于高校思政輔導員工作繁多,還要與學校的各個部門溝通協調,有時由于部門溝通問題也經常會導致思政輔導員重復工作,從而增加了思政輔導員的工作強度,極易產生工作壓力及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進行疏導,面對許多的突發事件,就極易產生心力交瘁感,導致輔導員心理出現健康問題,因此,為緩解各種焦慮不安的情緒產生,高校思政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疏導也是高校所要重視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高??梢越⑤o導員互助體系,在體系里輔導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工作問題等,如何化解心中的困惑,減少心理負擔,在互動中使身心得到放松。建立健全崗位考核制度,從而激發思政輔導員的工作熱情,看到自己發展的目標及方向,一套科學的考評制度,才能使員工增加工作激情,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在工作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考核內容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質量掛鉤,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職務聘任、獎懲掛鉤,形成高效務實的人才評定體系。
三、結語
1.溝通優勢
輔導員的年齡優勢使其容易和學生溝通。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齡、價值觀、生活模式與在讀大學生都很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塑造、提高和發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2.資源優勢
就工作內容來看,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學生的生活起居,大到畢業生就業,對于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任課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勢。同時,輔導員要伴隨大學生走完大學求學的幾年時間,相較于專業課教師,他們是“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上課”門數最多的老師,和大學生接觸最廣泛、最具體、最有機會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困惑、壓力等,知道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這有助于他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自身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數年師范教育的熏陶,使得這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較為敏感,而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輔導員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確的實現成長的其他途徑。非師范教育專業出身的高校輔導員,在正式參加工作前,也接受了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進入職業狀態也比較容易??傊?,高校輔導員已經基本具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顧問功能和疏導功能。
二、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輔導員開展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措施與方案。而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就要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異常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預防。上課學習階段,任課老師也要觀察學生情況,反映給班主任、輔導員,結合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心理變化,再及時反映到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做統一的心理知識講座預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個別進行指導、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養學生骨干,建設和諧班級
班風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組合在不同的某一個班級內,班內同學彼此熟悉,沒有較大的距離感。而和諧的班集體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在班內建立一些愛心小組,同學間互幫互助,互敬互愛,這種對心理的關愛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讓人動情、感觸深,甚至終生難忘。相反,若一個班級的風氣是消極的、互不配合,像一盤散沙,那么班級的每個學生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緊張壓抑,班集體名存實亡,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效率,而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班級建設,要把班風建設作為班級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風建設。輔導員可以在學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學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關鍵還要靠培養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認識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從中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表率作用。父母應該而且必須配合學校,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父母有責任了解與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尤其在一些年輕人情感糾葛問題上,家庭的處理往往比其他機構更有效。輔導員首先應使家長明確家庭對學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讓家長認識到預防學生陷入心理危機的重要性。其次應定期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內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最后對于發生心理危機的學生,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使家長配合干預,對其實施監控。
5.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輔導員要學會傾聽藝術。傾聽藝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情感復雜動蕩,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將其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輔導員在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說,認真地傾聽學生訴說也很重要。如果輔導員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感情,認真地聽取學生的陳述,并啟發學生陳述,讓其在述說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宣泄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地、客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6.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雖然輔導員很難既是一個“管理者”,又是一個“心理咨詢師”。但是,高校輔導員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仍然是必要的。廣博而豐富的理論知識不僅使他們能從容地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而且便于他們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建立融洽、和諧、相互信賴的師生關系。而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加強心理教育的相關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養與心理咨詢水平,在原有專業知識結構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效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效應,將其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服、口服,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以自己的知識素養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是關系到民族未來、祖國興衰的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充分認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堅定工作信念,才能感受到工作樂趣。為此,思政輔導員應從以下三方面來認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節奏正在加快,競爭變得更加劇烈。社會競爭既表現為經濟實力的競爭、科技水平的競爭,同時也表現為心理素質的競爭?,F代化的過程既是經濟發展、生存環境變化的過程,更是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變革的過程,也是民族文化、國民性格變遷的過程。然而,當這種改革過多、過快、過猛時,相當一部分人就會感到不適應,感到迷茫、困惑,從而加重人們的心理負荷。因此,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人們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戰。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面向21世紀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自我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來勞動者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未來民族的素質好壞和祖國的興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種整體、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的呼喚。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們大多數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開朗,具有統一而穩定的人格,能客觀地認識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學習,友善而和諧地處理人際關系與周圍社會環境協調一致。但是,由于社會環境快速變化和主觀原因等,部分大學生產生了諸多心理壓力,對學習、生活、擇業等出現了種種不適應,其中,一部分人出現心理障礙,不能正確而有效地處理學習、戀愛及人際關系等問題;個別同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嚴重的還產生了輕生念頭,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應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輔導員如何積極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關懷和教育,需要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在目前心理支持系統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僅靠有限的專業輔導很難解決眾多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于是,借助輔導員的工作性質開展心理輔導就成為理性的選擇,也確的一定的成效。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輔導員應從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1、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首先輔導員應該無條件的關心接納每一位學生,這對于剛進入陌生環境的大學生來說非常的重要,輔導員可以成為他們有力的支持,讓他們有可能去增強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當輔導員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時,更需要傾聽理解學生,不要急于說教學生,傾聽和接納可以讓學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覺,便于他們對老師形成信任感。在這個基礎上再做相應的指導工作效果就會比較好。溝通的最高境界是:說到聽者想聽!聽到說者想說!而教育的效果以此為前提!其次輔導員要努力建設安全的團體,班級就是學生所處的最主要的團體,如何將班集體建設成一個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安全的集體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最后要做好學生家長的聯絡溝通工作,相當多的家長在子女考入大學后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提供經濟支持上,而對子女的心理成長問題則關注不夠。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階段家庭教育的延續,所不同的是,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內容是配合學校、社會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這需求家長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其心理壓力的調節和疏導工作。
2、重點關注三類學生。輔導員除了要關心接納每一個學生外,需要將關注重點聚焦在三類學生上:內向學生群體,貧困學生群體和網絡成癮群體,這三類學生是心理問題高發群體,做好這三類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學生中總是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這一類學生不善于傾訴,不善于表達,朋友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們在想什么?但是這樣的學生經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壓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噴發式的方式釋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馬家爵一樣,所以內向學生群體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內向的同學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師能主動關心他們,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幫助他們融入班集體,那么他們的周圍就會有朋友,就會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二是生活貧困學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他們由于大多成長于貧窮落后地區,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與學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長于城市同學的價值觀念存在很大的沖突,容易產生種種心理問題,有些貧困學生虛榮心強,經不起貧困帶來的精神壓力,總覺得窮是沒面子的事,不敢面對貧困,與同學相處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閉的做法,有的同學甚至發展成自閉癥、抑郁癥而不得不退學。這一類學生更需要輔導員給予關心和支持,在物質上提供幫助的同時,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環境,鼓勵他們自立自強,樂觀的面對未來。三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成癮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這一類大學生往往人際交往存在問題,自卑感很強,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這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很強,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久而久之,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導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面對這一類學生,輔導員應該首先接納理解支持他們,鼓勵他們。雖然網絡給了他們在虛擬世界的自信,人際,尊嚴,成就感,但回到現實世界,空虛,自責,自卑感還是很強的,所以他們有改變的動機,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開始階段輔導員要創造一個引導和支持這類學生的環境,同時也要幫助他們不斷增強自我力量,有一點點進步就要肯定和贊揚,這些能激發、提高他們潛在的自我能量,支持進一步的改變,促使他們慢慢重新融入現實。
3、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發展性咨詢,通過讓一群人參加精心設計的一些團體活動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對于潛能開發,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社會上也叫“拓展培訓”,被廣泛用于企業員工培訓,一般是一些企業管理咨詢機構在運作。全國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訓基地。通過讓受訓者參加一些團體的活動,讓受訓者感受、體驗、領悟,從而使他們具備良好的素質。團體訓練是一種深入心靈深處的訓練,有些感受讓受訓者終生難忘,效果比較顯著。另外團體訓練雖然也屬于團體心理輔導的一種,但對于領導者的要求卻沒有那么的高,經過一些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勝任。輔導員就可以帶領班級開展團體訓練活動,所以非常適合在高校學生中廣泛開展。這樣的過程其實是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況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幫助參加活動的人去學習、體驗、適應,而這些從游戲中學到的東西通過領悟、遷移,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整體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增強和提高自身素質。
4、建立心理預警網絡。面對存在心理問題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學生群體,建立一個心理預警網絡顯得非常的必要,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和干預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在這個心理預警網絡中,輔導員是重要的一環,輔導員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癥狀學知識,具有初步鑒別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夠及時發現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建議他們及時的接受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專業咨詢師的咨詢,可以在每個班級培訓一個心理健康信息員,讓這個學生能及時的反饋班級同學的心理狀況,通過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預防有心理問題引發的惡性事件的發生,如抑郁癥引起的自殺,精神病引起的傷害事件等。
三、思政輔導員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培養健康人格
思政輔導員直接的工作對象就是學生。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對學生影響重大,要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維護并增進思政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由于思政輔導員工作任務繁雜、難度大、要求高、意外事件多,往往給他們心理上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情緒容易波動,心理容易失衡。一般來說,影響思政輔導員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高校學生工作的難度大,思政輔導員的付出與實際效果之間不平衡,易導致急躁情緒;部分思政輔導員的崗位職責不很明確,導致工作頭緒多,工作量大,易導致心理負擔過重;高校學生中突發事件較多,涉及的范圍較廣,有的影響還較大,這些易給思政輔導員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對一些有一定影響的突發事件如處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擔來自社會和家長的誤解和指責。有人形容思政輔導員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憂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壓力是可想而知的;高校學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使思政輔導員在理論提高和學術研究方面投入不足,從而帶來職稱晉升方面的心理壓力;思政輔導員自身有大量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一些人缺乏工作經驗,容易引起心理問題。所有這些都可能構成一個又一個的心理應激源,影響他們的情緒,導致心理不適,并與工作中的壓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 心理健康問題
高職輔導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程度上,輔導員的心理狀態決定著工作效果。隨著近年來社會飛速發展以及高校改革的步步推進,輔導員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面對新問題和新挑戰時,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慌、抑郁等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輔導員的個人職業發展,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等方面有不良影響。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其成因,提出解決的策略及以后發展的途徑。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1.焦慮狀態
焦慮指的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表現為擔憂、緊張、不安全感、焦躁不安等不同程度的情緒表達。焦慮情緒一旦形成,不易被控制,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高職院校輔導員承擔著多種角色,如“宿管員”“心理咨詢師”等,在工作中被當成“多面手”,繁雜的工作勢必會產生巨大的壓力,由壓力導致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疏導,使得輔導員處于一種緊張、忙碌的工作狀態,較易引發焦慮。
2.對職業的困惑和迷茫
很多高職院校,對輔導員職業沒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在面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時,更容易產生困惑和迷茫的情緒。目前,很多院校輔導員的崗位招聘最低學歷要求是碩士研究生,他們難以對輔導員工作產生認同感,認為工作與自身的價值不相匹配。同時,在職稱評定等問題上,由于難以有更多的時間開展專業研究,往往會陷入職業發展的瓶頸,對輔導員工作產生困惑和迷茫。
3.心理疲憊
高職院校輔導員要解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感情、就業、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往往還擔負著各個社團、組織或專干工作,比如專業社團指導、學生黨支部和團總支書記、學生公寓專干等,并且,輔導員還要負責和學校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工作內容繁瑣、重復、單調,缺乏創新,巨大的工作量,經常性的加班,這些都很容易讓輔導員覺得身心疲憊。
4.自卑情緒
高職院校輔導員的頭銜可能在外人看來比較光鮮,但是事實上,在學校內輔導員處于教學底層人員,工作任務重,責任較大,職業認同感較低。超過半數的輔導員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受到領導足夠的重視,因為和教學、科研工作相比,大家總感覺學生工作是輔的。因此,高職輔導員在崗位晉升、評定職稱等方面處于劣勢,待遇也比專職老師低,也難以和專職老師一樣有平等的進修、學習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的工作熱情,打擊了自尊心,使之喪失工作激情,缺乏奮斗目標,產生自卑自怨的情緒。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個體原因
輔導員的個性特征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表明,性格外向或中性,情緒較為穩定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優秀輔導員與非優秀輔導員在樂群性、興奮性、獨立性、內向與外向、怯懦與果斷等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個體的人性特征會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高職院校在招聘輔導員時,更多的是考慮應聘人員的數量和學歷,而忽視了對輔導員基本心理素質的考核,事實上,在應聘輔導員中,部分人員是不適合這個工作崗位的,很多年輕的輔導員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缺乏相關工作經驗,沒有師范專業背景,在工作中不知道怎么和學生溝通交流,不知道怎么帶班,更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關心愛護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時,驚慌失措。這些情況都導致了輔導員心理健康容易出現問題。
2.學校因素
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輔導員的科學評價機制,盡管輔導員的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重,但是由于工作瑣碎,無法量化,導致績效考核時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同時,也存在工作認同感較低,領導不重視,輔導員的待遇低于同學歷同職稱的專業老師等問題,容易產生不公平和不被信任的感覺。
3.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對輔導員的工作存在著誤解,很多人認為學生的一切事情都在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范圍內,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社會輿論,都把輔導員當成了學生的“全職保姆”,對輔導員的工作沒有正確的認識,貶低其工作價值,傷害了輔導員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
三、促進輔導員心理健康的途徑
1.加強輔導員自身心理調適的作用
輔導員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學會正確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當發現自己的心理上出現問題時,要及時找出原因進行自我調節。當工作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使自己主動適應變化;當工作獲得成就時,不要沾沾自喜,要正確的評價并總結經驗。面臨工作壓力時,要學會以平常心態看待壓力,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當出現情緒困擾時,學會傾述,而不是抱怨,培養自己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2.學校應該用合理的機制為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職業院校要建立輔導員培養機制,從根本上提高輔導員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依托以及其各方面的工作技巧;完善輔導員考核機制,從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以平等性和實效性對輔導員工作全面評測,并作為提升勞動報酬和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起到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作用。另外,學院要對輔導員工作有更多的人文關懷,緩解輔導員的職業壓力。
3.引起社會對輔導員工作的關注
社會支持系統對個體有明顯的精神鼓勵作用,對于輔導員來說,社會支持系統主要來自于家人、朋友、同事、學生等方面的支持。然而,這正是目前輔導員群體所缺乏的。提高社會相關人員和組織對輔導員的精神和物質支持,有利于強化輔導員的工作動力,發揮工作積極性。
通過正面的社會輿論,引起大眾對輔導員工作的關注,從而正確認識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劉平.高職輔導員職能華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職教育,2013(298):49.
論文摘要:通過自編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碳素問卷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喜歡的交流對象是朋友,最不喜歡的交流對象是輔導員、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本文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發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途徑。
本文是海南省高等學??蒲匈Y助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路徑的調查研究(hjsk2009-136)的階段性成果。
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日常生活管理者和心理疏導者,是高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職學生處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轉變階段,當社會經濟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諸多方面發生變化時,一部分人難以適應,迷茫、困惑、無所適從,心理負荷普遍加劇。面對這些情況,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幫助和引導的人應該是輔導員。作為高職院校輔導員,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異常心理并實施心理危機干預,促進高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 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現狀調查
筆者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路徑的課題研究中,自編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索問卷,隨機抽取某高職院校260名學生進行壓力自評、對心理健康意義的認識、自我重視程度、學校關注程度、心理困擾、原因分析、喜歡的交流對象、健康教育途徑、自我排解壓力形式等方面調查,結果發現:
第一,96.1%的高職學生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困擾學生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次為:學習困難(40.4%),人際關系(23.8%),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問題、經濟拮據二者占21.1%),戀愛問題(6.2%)和其他問題(如就業、學業前途)。
第三,學生最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是個別輔導,占26.9%,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占23.1%,再次是同伴的幫助,占21.2%,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課堂滲透,占12.7%,尋找親友幫助的也占11.7%。
第四,學生自我排解壓力的最主要方式是轉移注意力或順其自然,讓時間自然調整。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采用發泄、壓抑的方式,如喝酒、睡覺、大哭大鬧的方式來排解。在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上,69%學生能主動接受教育,但也有31%學生被動等待別人的幫助。
第五,學生最喜歡的交流對象是朋友,占54.9%,說明朋友,特別是知心朋友是學生排解心理壓力的最主要支柱。其次是同學、專業人士和親友。最不喜歡的交流對象是班主任、輔導員、科任教師,僅占2.4%,這是值得教育界特別關注的問題。
2 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缺失原因分析
輔導員本來應該是為學生排憂解難的,然而學生有心理煩惱卻根本不想找班主任、輔導員、科任教師,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如此缺失,究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輔導員的教師和管理者形象讓學生畏懼,學生怕輔導員知道自己的問題后對自己不利;
第二,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在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區,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不夠明確,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第三,輔導員一般是剛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甚至??粕?。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往往缺乏工作經驗,習慣性的說教和批評讓學生厭煩。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工作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專業知識,包括盡可能豐富的人生閱歷、心理咨詢經驗,這種情況使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輔導員力不從心。
第四,輔導員負責學生數量過多,精力容易分散,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使得對高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大為減弱。
3 發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途徑
3.1 充分認識心理健康重要性,完善輔導員管理制度
(1)提高認識,明確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職責:心理健康的高職學生對自我、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把握有正確的心態,體現出較高的自我調控能力,沒有人格缺陷和障礙。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之一,因為他們有很好的條件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實施。第一,高職院校輔導員是高職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等接觸較多的人物。輔導員長時間和高職學生打交道,工作范圍涉及高職學生的方方面面,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早進行研究,及時疏導解決問題,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第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特殊身份與角色。教育部明文規定,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同時又是高校管理干部,既是師長又是朋友,這種多重身份與角色使之易于和高職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高職院校中大多數輔導員與高職學生年齡相仿,其知識背景、生活閱歷等也和高職學生較接近,這種狀況可以淡化教師與學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代溝,便于以“朋友”的身份展開交往,使輔導員容易走進高職學生的心靈,這為輔導員參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進行創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完善選聘機制,挑選優秀人才擔任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導員的重要職能之一,對其勝任特征在知識、技能和個人基本素質方面都有著特殊的要求。在人才選聘這個初始環節上,高職院校應該重視輔導員心理輔導勝任特征的考察,特別是考察他們的自我、人格特質和動機等鑒別性勝任特征,因為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培訓而提高。
(3)強化績效管理,增強責任心:在考核輔導員工作績效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權重。輔導員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責任者,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職能是其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較好地履行心理輔導職能應該是對其評估的一個關鍵指標,包括心理輔導工作案例的數量和質量、時間和智力投入、代價和效益等方面細化考核。
3.2 加強培訓,提高輔導員的心理咨詢技能:學生存在心理困惑不愿向輔導員傾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輔導員缺乏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常常把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德育問題混為一談,本應進行心理輔導的案例卻采用空洞的說教或批評加以處理。
(1)培訓內容。輔導員對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方法的培訓需求最為強烈,遠遠高于思想教育理論與方法等課程的培訓需求,加大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非常必要。
(2)培訓方式。根據斯騰伯格的觀點,與績效行為密切關聯的勝任特征主要體現在“知道怎樣做”的內隱知識上,而非“是什么”的外顯知識上。而“內隱知識”的獲取,是一種“自然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活動產生于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學習的效果取決于個體如何從經驗中漸漸形成個人風格。輔導員的心理輔導培訓一方面要讓他們有機會參與集體的心理咨詢培訓,更應該強調基于輔導員“內隱知識”獲取的學習過程,讓輔導員主動在專家指導的基礎上對經驗進行逐步提升。
3.3 輔導員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準確把握高職生成長需求:調查中顯示,困擾學生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習困難,有40.4%的學生反映學習對他們的心理困擾最大,這與職業學院學生基礎差有很大的關系。其次是人際關系(23.8%)。加強學生學習、人際關系的輔導是當前迫切需要輔導的內容。同時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問題、經濟拮據二者占21.1%),戀愛問題(6.2%)和其他問題(如就業、學業前途)也是困擾學生的原因。輔導員必須根據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和成長需要及時開展教育。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調查顯示,學生最喜歡的交流對象是朋友,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輔導員必須做學生的朋友。第一,新生接待。一年級輔導員要做好新生的接待工作,使學生得到心理關懷,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當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困難時,輔導員應該盡自己所能,全力幫助。第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關注學生心理成長,增進師生問的交流和溝通。第四,以身作則。心態平和,言傳身教,營造和諧、民主、自由、寬松的氣氛。
(3)開展集體活動,增進同學感情,開展團體輔導。如針對部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不夠,組織學生開展拔河比賽或同舟共濟活動;根據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組織野炊、交心談心、心理沙龍活動等,給他們提供接觸的機會,促進溝通交流平臺,營造和諧人際關系;針對學生承受挫折能力較弱,可以在班上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通過開展集體活動,讓他們體驗成功與失敗,增強團隊意識,提高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培養健全人格。
(4)因人而易,對癥下藥。不同個體,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煩惱,引起的因素也是各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個別性。我院學生×× ,她所在的宿舍曾多次發生失竊事件,每次她都深惡痛絕地咒罵偷竊者,該生家庭比較富裕且表現好,大家都不懷疑她,后終被發現。原來她行竊就是為了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產生興奮感,獲得成就感。她也知道偷盜是不良行為,但就是無法控制,一種異常的心理滿足促使她一次又一次地犯錯誤。如果我們簡單的把這種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解決,那會害了這個學生。
(5)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主動排解壓力。每一個高職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輔導員應該在日常工作中善于發現。輔導員在組建班、團委的時候,應面向學生全體,給他們素質展示的平臺??梢圆捎冒辔刹枯喠鳟敚刹拷巧啌Q做,學生會因角色的改變和心理上的滿足,增強自信心,激發潛能。同時,輔導員注意培養和鍛煉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教會他們主動選擇適宜的場合和合理方式釋放消極情緒。
(6)輔導員要善于調整心態,做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由于輔導員工作的煩瑣性,工作壓力大,心理易疲憊,而且經常接觸負面事件,再加之受家庭、子女、情感等問題的影響,同樣會出現情緒困擾,如:焦慮、煩悶等,有時會把氣撒在學生身上,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因此,輔導員應該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和技巧,適時釋放心理壓力,做情緒的主人,以健康的心態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工作。面對新形勢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現的種種新問題,學校要改變認識,完善制度,加強培訓,輔導員應積極采取相應對策,創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徑,幫助高職學生樹立健康心理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淑英, 張欽哲.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第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