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6:35
序論:在您撰寫詞匯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詞匯是語音的基本建筑材料,英語詞匯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雖不如會話教學那么重要,要求四會的單詞非常少,但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而且詞匯教學是比較乏味的。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學英語詞匯,繼而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的深入,詞匯教學當然也要因地因時、因人而異,其教法需要不斷地改進或發展。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一)教師孤立教詞,講得過多
孤立地教詞、孤立地講解,是以往詞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這種教法讓教師的講解占用了過多時間,使學生記憶一堆互不聯系的詞義和用法例句。而實際上詞匯是有規律、成體系的詞匯,一方面與語音、句型、課文結合,另一方面在聽、說、讀、寫之中體現,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整體教學法,大幅度減少教師講知識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依據詞匯內部的形、音、義、構造、用法的縱橫聯系掌握詞匯。
(二)學生與詞匯接觸少、吸收少
不少詞在初學時雖被記住,但以后則被漸漸地忘卻。由于有計劃、有目的地結合詞匯教學進行聽、說、讀、寫不夠,而導致詞匯重復少、吸收少;反過來,詞匯量小又導致聽、說、讀、寫難以大量進行。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中學英語教學步履艱難,不少學生英語難過關。由于害怕記單詞而討厭學英語。
(三)不同詞匯的教學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負擔過重
在實際中不少教師經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學生將所有詞匯的音、形、義、用法全掌握,聽、說、讀、寫都會用。結果是該達到的要求沒達到,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未在詞匯的教和學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見,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并沒有我們以往想象的那么簡單,實際教學中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還有待解決。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認真地研究和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并結合實際去付諸實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詞匯教學內容
(一)讀音和拼寫的教學
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的存在基礎,是各個方面相互區別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學歷來受到重視,無論中學英語教學采取何種方法和路子,對此都不能忽視。在詞匯的音和形的教學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統一與結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既能見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記形。
(二)意義和用法的教學
教單詞除了讀音和拼寫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詞的意義和用法。在一些意義具體的單詞教學中,要盡量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動加入詞匯學習之中去。對于詞的用法教學,則要注意與句型、會話教學緊密結合,在句型中練習詞的用法,并強化詞與詞之間的縱向(一詞多用)和橫向(一義多詞)聯系,使學生更準確更迅速地掌握詞匯。
三、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法
《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交際為目的,以任務為基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語言的交際本質,強化了語言交際運用的過程。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思路把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探究發現以及語言交際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體驗、思考、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將科學理論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材中詞匯反映的不同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組織教學,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在訓練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義。一般而言,詞匯教學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一)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實物、圖片、手勢、動作、表情等使學生建立形象思維,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1.利用實物進行教學。主要用于實物名稱教學,如鐘表、杯子、蘋果、桔子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極容易準備且面積不大,便于攜帶。上課時,教師可一邊呈現物品一邊將單詞讀出、板書,將單詞的音、形、義一次性完成,既生動又形象。接著按照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this?It''''sa/an…”或“Ilike…verymuch”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強化學生對單詞音、形、義的統一意識。
2.利用掛圖、簡筆畫、課件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詞匯教學。對于那些不便于通過實物來進行教學的詞匯,如家庭成員、日期、天氣、動物等,可利用掛圖、簡筆畫或電教媒體,如何運用視學校實際條件而行。在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簡筆畫或掛圖來進行;在條件較好的學校,則可運用多媒體。通過這些教具,教師能輕易地將詞匯的意、形、義呈現給學生。
3.借助手勢、動作或表情進行教學。英語中有許多動詞,我們可通過手勢、動作、表情,使學生易于領會。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說出英語單詞,也可以請一些英語較好、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按教師所示做動作,教師可先敘述,接著要求學生跟著單詞及句型:run-Heisrunning;jump-Heisjumping等等,教師并將動詞及相關句型板書,帶領學生操練熟悉詞匯。
(二)創造情景法
教師教詞匯應盡量避免單調地直接板書單詞到黑板上教學生認讀,要努力地創造情景,用創造情景法進行詞匯教學,把學生置于情景中學習掌握單詞。如教授地點名詞(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時,教師可預先把地點名次分別簡單地畫在卡片或紙上,同時寫上單詞,上課時特定幾個學生上臺拿著。教師說:IwanttogotoBeijing.WheremustIgo?等等,并引導學生說出生詞station等,同時請拿著相應單詞的畫的學生向前跨步展現該詞的詞形、詞義?;蛘呤墙處熢O計一個情景,把兩組間的過道當作街道,那些拿著畫的學生為車站、醫院等地點,教師引導學生在這一特定情景里把單詞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復聯系,直至能靈活運用為止。
(三)對比教學法
詞匯教學的對比教學法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近(同)義詞對比,一種是反義(相對)詞對比,還有同音(異形)詞對比。同義詞對比:英語中大量的詞匯都有與其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利用同(近)義詞代換或對比的方法講授詞匯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反義(相對)詞對比:對比反義詞或相對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聯系地記憶。如:Nowtheshopisopen.Itisn’tclosed.或Itisnotverycold.Itiswarm.這樣的對比不僅便于熟記,還能使單詞在句中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同音異形詞對比:教師在教生詞時,可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同音詞板書出來。如:no-know,week-weak等等,區別這些詞書寫和意義上的不同,并分別用這些詞造句,促使學生深刻記憶,牢固掌握生詞的讀音、詞性、意義、拼寫。(四)詞匯組織法
隨著學生詞匯量的增加,教師可根據單詞按照一定的范疇進行組織、歸類,幫助學生發現記憶規律,利用詞匯組織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歸類組織法:即根據同類關系來將單詞歸類,教師先提出一個概括詞,讓學生將學過的屬于這一類的詞歸集起來。如,fruit:apple、banana、pearetc。這樣的歸類使分散的單詞集中起來,便于聯想和回憶。接近組織法:即根據接近聯想的原理,將兩個以上在空間和時間上很接近的印象聯系在一起,這樣只要想出一個,便會聯想和回憶出與之接近的一種印象來。如想到天體,就會想到star、sun、earth、moon,進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聯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漢釋義法
這種方法包含英語釋義和漢語解釋。首先是用英語來解釋詞匯,鍛煉學生用英語想英語的思維能力。如:bank-aplaceforkeepingmoney等。其次是用漢語解釋詞義。英語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母語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詞匯時,如air、traffic等,用英語解釋可能中學生較難接受,此時教師可以直接用漢語解釋,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戲、競賽法
青少年活潑、好強、好表現,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努力在英語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說和做的機會,使他們處于學習的主人地位。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把游戲搬進課堂,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能使學生整個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游戲方法有“找朋友”,“猜測游戲”、“單詞接龍”等;競賽的形式也有多種,如“看誰舉例多”、“看誰最快完成”等等。游戲、競賽可用于詞匯教學的各個環節,前面所介紹的幾種教法中也可將游戲或競賽滲透其中,但教師要注意合理控制時間,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單詞拼讀規則法
這種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語音基礎上。英語作為拼音文字,字母和讀音之間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音規則。教師在教學詞匯中應讓學生熟練掌握讀音規則,并通過大量的例句進行更直觀、形象的講解。如a在開音節中讀[ei]:name、cake、late等,引導學生利用讀音規則發音和記憶單詞。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單詞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單詞教學生發音是大多數教師過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傳授知識本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認讀法”。在詞匯教學中也可以將它變為“探索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的規律。
下面是一個詞匯“bread”的教學實例。
T(teacher):DoyouknowhowtoreaditinEnglish?(Showingapictureofbread.)
S(students):No.
T:Pleasefindoutthewords(thatwehavelearned)with“ea”.
S:(Allthestudentsbegintothinkandfindoutthefollowing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pleasereadthemandtellmehowtopronounce“ea”ineachword.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youknow,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i:],but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e].Here“ea”inbreadshouldbepronounced[e],thesameas“head”.
S:Ok,wecanreadit(bread)[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了該單詞的讀音,掌握了讀音規則,還學會了思考以及尋求知識的方法。這種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它既重視結果又強調知識獲得的過程,既關注意義建構又注重應用。因此,它特別有利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展望
英語詞匯的教學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以上所述只是最常用和常見的幾種。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英語詞匯教學必須立足于時代和科學的發展,以一定的科學教學理論為依據,在實際中結合教學對象和教材的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滿足時展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并不斷關注和學習新的教育動態,收集和吸取成功的范例,結合實際,創造出新穎實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王篤勤.小學英語教學法——導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單詞;詞匯教學法
詞匯是語音的基本建筑材料,英語詞匯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雖不如會話教學那么重要,要求四會的單詞非常少,但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而且詞匯教學是比較乏味的。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學英語詞匯,繼而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的深入,詞匯教學當然也要因地因時、因人而異,其教法需要不斷地改進或發展。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一)教師孤立教詞,講得過多
孤立地教詞、孤立地講解,是以往詞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這種教法讓教師的講解占用了過多時間,使學生記憶一堆互不聯系的詞義和用法例句。而實際上詞匯是有規律、成體系的詞匯,一方面與語音、句型、課文結合,另一方面在聽、說、讀、寫之中體現,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整體教學法,大幅度減少教師講知識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依據詞匯內部的形、音、義、構造、用法的縱橫聯系掌握詞匯。
(二)學生與詞匯接觸少、吸收少
不少詞在初學時雖被記住,但以后則被漸漸地忘卻。由于有計劃、有目的地結合詞匯教學進行聽、說、讀、寫不夠,而導致詞匯重復少、吸收少;反過來,詞匯量小又導致聽、說、讀、寫難以大量進行。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中學英語教學步履艱難,不少學生英語難過關。由于害怕記單詞而討厭學英語。
(三)不同詞匯的教學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負擔過重
在實際中不少教師經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學生將所有詞匯的音、形、義、用法全掌握,聽、說、讀、寫都會用。結果是該達到的要求沒達到,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未在詞匯的教和學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見,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并沒有我們以往想象的那么簡單,實際教學中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還有待解決。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認真地研究和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并結合實際去付諸實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詞匯教學內容
(一)讀音和拼寫的教學
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的存在基礎,是各個方面相互區別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學歷來受到重視,無論中學英語教學采取何種方法和路子,對此都不能忽視。在詞匯的音和形的教學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統一與結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既能見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記形。
(二)意義和用法的教學
教單詞除了讀音和拼寫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詞的意義和用法。在一些意義具體的單詞教學中,要盡量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動加入詞匯學習之中去。對于詞的用法教學,則要注意與句型、會話教學緊密結合,在句型中練習詞的用法,并強化詞與詞之間的縱向(一詞多用)和橫向(一義多詞)聯系,使學生更準確更迅速地掌握詞匯。
三、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法
《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交際為目的,以任務為基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語言的交際本質,強化了語言交際運用的過程。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思路把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探究發現以及語言交際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體驗、思考、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將科學理論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材中詞匯反映的不同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組織教學,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在訓練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義。一般而言,詞匯教學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一)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實物、圖片、手勢、動作、表情等使學生建立形象思維,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1.利用實物進行教學。主要用于實物名稱教學,如鐘表、杯子、蘋果、桔子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極容易準備且面積不大,便于攜帶。上課時,教師可一邊呈現物品一邊將單詞讀出、板書,將單詞的音、形、義一次性完成,既生動又形象。接著按照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this?It''''sa/an…”或“Ilike…verymuch”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強化學生對單詞音、形、義的統一意識。
2.利用掛圖、簡筆畫、課件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詞匯教學。對于那些不便于通過實物來進行教學的詞匯,如家庭成員、日期、天氣、動物等,可利用掛圖、簡筆畫或電教媒體,如何運用視學校實際條件而行。在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簡筆畫或掛圖來進行;在條件較好的學校,則可運用多媒體。通過這些教具,教師能輕易地將詞匯的意、形、義呈現給學生。
3.借助手勢、動作或表情進行教學。英語中有許多動詞,我們可通過手勢、動作、表情,使學生易于領會。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說出英語單詞,也可以請一些英語較好、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按教師所示做動作,教師可先敘述,接著要求學生跟著單詞及句型:run-Heisrunning;jump-Heisjumping等等,教師并將動詞及相關句型板書,帶領學生操練熟悉詞匯。
(二)創造情景法
教師教詞匯應盡量避免單調地直接板書單詞到黑板上教學生認讀,要努力地創造情景,用創造情景法進行詞匯教學,把學生置于情景中學習掌握單詞。如教授地點名詞(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時,教師可預先把地點名次分別簡單地畫在卡片或紙上,同時寫上單詞,上課時特定幾個學生上臺拿著。教師說:IwanttogotoBeijing.WheremustIgo?等等,并引導學生說出生詞station等,同時請拿著相應單詞的畫的學生向前跨步展現該詞的詞形、詞義?;蛘呤墙處熢O計一個情景,把兩組間的過道當作街道,那些拿著畫的學生為車站、醫院等地點,教師引導學生在這一特定情景里把單詞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復聯系,直至能靈活運用為止。
(三)對比教學法
詞匯教學的對比教學法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近(同)義詞對比,一種是反義(相對)詞對比,還有同音(異形)詞對比。同義詞對比:英語中大量的詞匯都有與其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利用同(近)義詞代換或對比的方法講授詞匯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反義(相對)詞對比:對比反義詞或相對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聯系地記憶。如:Nowtheshopisopen.Itisn’tclosed.或Itisnotverycold.Itiswarm.這樣的對比不僅便于熟記,還能使單詞在句中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同音異形詞對比:教師在教生詞時,可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同音詞板書出來。如:no-know,week-weak等等,區別這些詞書寫和意義上的不同,并分別用這些詞造句,促使學生深刻記憶,牢固掌握生詞的讀音、詞性、意義、拼寫。
(四)詞匯組織法
隨著學生詞匯量的增加,教師可根據單詞按照一定的范疇進行組織、歸類,幫助學生發現記憶規律,利用詞匯組織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歸類組織法:即根據同類關系來將單詞歸類,教師先提出一個概括詞,讓學生將學過的屬于這一類的詞歸集起來。如,fruit:apple、banana、pearetc。這樣的歸類使分散的單詞集中起來,便于聯想和回憶。接近組織法:即根據接近聯想的原理,將兩個以上在空間和時間上很接近的印象聯系在一起,這樣只要想出一個,便會聯想和回憶出與之接近的一種印象來。如想到天體,就會想到star、sun、earth、moon,進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聯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漢釋義法
這種方法包含英語釋義和漢語解釋。首先是用英語來解釋詞匯,鍛煉學生用英語想英語的思維能力。如:bank-aplaceforkeepingmoney等。其次是用漢語解釋詞義。英語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母語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詞匯時,如air、traffic等,用英語解釋可能中學生較難接受,此時教師可以直接用漢語解釋,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戲、競賽法
青少年活潑、好強、好表現,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努力在英語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說和做的機會,使他們處于學習的主人地位。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把游戲搬進課堂,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能使學生整個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游戲方法有“找朋友”,“猜測游戲”、“單詞接龍”等;競賽的形式也有多種,如“看誰舉例多”、“看誰最快完成”等等。游戲、競賽可用于詞匯教學的各個環節,前面所介紹的幾種教法中也可將游戲或競賽滲透其中,但教師要注意合理控制時間,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單詞拼讀規則法
這種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語音基礎上。英語作為拼音文字,字母和讀音之間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音規則。教師在教學詞匯中應讓學生熟練掌握讀音規則,并通過大量的例句進行更直觀、形象的講解。如a在開音節中讀[ei]:name、cake、late等,引導學生利用讀音規則發音和記憶單詞。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單詞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單詞教學生發音是大多數教師過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傳授知識本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認讀法”。在詞匯教學中也可以將它變為“探索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的規律。
下面是一個詞匯“bread”的教學實例。
T(teacher):DoyouknowhowtoreaditinEnglish?(Showingapictureofbread.)
S(students):No.
T:Pleasefindoutthewords(thatwehavelearned)with“ea”.
S:(Allthestudentsbegintothinkandfindoutthefollowing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pleasereadthemandtellmehowtopronounce“ea”ineachword.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youknow,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i:],but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e].Here“ea”inbreadshouldbepronounced[e],thesameas“head”.
S:Ok,wecanreadit(bread)[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了該單詞的讀音,掌握了讀音規則,還學會了思考以及尋求知識的方法。這種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它既重視結果又強調知識獲得的過程,既關注意義建構又注重應用。因此,它特別有利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展望
英語詞匯的教學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以上所述只是最常用和常見的幾種。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英語詞匯教學必須立足于時代和科學的發展,以一定的科學教學理論為依據,在實際中結合教學對象和教材的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滿足時展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并不斷關注和學習新的教育動態,收集和吸取成功的范例,結合實際,創造出新穎實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王篤勤.小學英語教學法——導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發現教學法的產生已經有了將近40年的時間,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美國的認知心理學家布魯姆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任何事物背后都有其內部的結構和規律。比如說,大腦記憶有其固定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知識也有其內部的框架和體系。所以,在人類的認知過程中,通過對事物的呈現規律和大腦的認知規律進行聯系和練習,將有助于提高人類的認知水平。這種認知方法的主要特點是要求學習者要積極主動的去分析和掌握所需要學習知識的內部結構和體系。通過對這種內部結構和體系的掌握來促進和實現認知水平和認知效率的提高。目前,發現教學法在幼兒啟蒙教育和學前教育等領域都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使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二、發現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數十年來,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嘗試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因為一個學生的詞匯量直接影響著這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簡單來說,如果一個學生對于單詞缺乏正確全面的認知,閱讀的文章對來說就是一本天書,滿眼是單詞,但由于不認識詞,所以文章也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發現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特別是詞匯教學主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發現教學法中要求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所謂的“最近發展區”就是指學生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未掌握的知識之間的距離。具體要求,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照顧到學生的現有的詞匯認知水平,不可以任意的拔高,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最終挫傷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有一個專題是關于藝術的介紹。這其中有一些諸如:music,musician,musical,museum的單詞,教師要從簡單的music的構成入手,循序漸進的教會學生掌握它的幾個衍伸的詞匯。另外,為了加強學生對這一系列詞匯的認知,教師可以從詞源上來進行介紹Muse(希臘藝術女神繆斯),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聯系和思考,在未來的詞匯學習認知過程中,只要單詞中含有muse這一前綴,其意義一般都與藝術有關系。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可以通過上下義詞之間的關系的原理進行詞匯教學,在講解詞匯時要考慮到詞的上下義,適時的歸納、整理、總結課堂中所學的詞匯使學生養成發散思維,形成鏈式記單詞的模式,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高效的擴大詞匯量。
其次,在發現教學發的實踐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教育、教學觀念的不斷革新,我們應該建議教師培養和樹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觀念和意識。在發現教學法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同樣的教學法在不同的班級中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排除了教師個人的職業技能與專業素質之外,我們發現,只有重視學生,鼓勵學生,樹立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班級取得的效果比較好。原因就在于,學習是學生的第一任務和神圣而光榮的使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掌握其背后潛在的認知規律,從而不斷地建立和深化學習的成就感和信心。由原先的外在學習動力,轉化為內在動力。用當前在教育界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由要我學,變化為我要學。這種變化體現在發現教學法的實踐中就是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的思想。
最后,在發現教學法的實踐中,要注意自我評估的重要性。在新課改以前。教育界流行這么一句話: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的背后揭示了評估的重要性以及學生對于考試的抵觸情緒。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如一顆種子從栽下到發芽,再到開花,孕育果實,中間需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來進行呵護和等待,學生也一樣。所以,在發現教學法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過去為參照物,不斷地向前登攀。向別人學,跟自己比,這種不斷累進的節奏會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信心。只有當學生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信心的時候,他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都會迎刃而解。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文化導入;文化比較;文化詞匯教學法
隨著漢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漢語學習的隊伍中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自身的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他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就也要因人而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和我國的眾多學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促進了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傳授過程,它還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潛在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在諸多的問題當中,如何高效、快速地進行詞匯教學時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匯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匯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漢語詞匯系統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的復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法
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并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匯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匯與文化隔離到詞匯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匯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在重復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匯并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匯時所進行的詞匯釋義只是就詞論詞,并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匯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匯、文化與詞匯的關系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把語言和文化、詞匯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匯發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的詞匯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匯和文化的關系,改變詞匯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匯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利用文化導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使詞匯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匯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匯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匯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匯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把詞匯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匯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匯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匯,就是在漢語的詞匯系統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詞匯。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匯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匯,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匯象征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匯。
繼續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詞匯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匯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匯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匯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匯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借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片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匯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匯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匯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匯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范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匯及其文化含義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信息,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三、利用文化詞匯教學法,促進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論文關鍵詞:文化導入;文化比較;文化詞匯教學法
隨著漢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漢語學習的隊伍中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自身的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他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就也要因人而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和我國的眾多學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促進了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傳授過程,它還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潛在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在諸多的問題當中,如何高效、快速地進行詞匯教學時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匯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匯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漢語詞匯系統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的復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法
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并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匯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匯與文化隔離到詞匯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匯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在重復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匯并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匯時所進行的詞匯釋義只是就詞論詞,并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匯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匯、文化與詞匯的關系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把語言和文化、詞匯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匯發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的詞匯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匯和文化的關系,改變詞匯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匯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利用文化導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使詞匯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匯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匯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匯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匯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把詞匯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匯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匯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匯,就是在漢語的詞匯系統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詞匯。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匯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匯,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匯象征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匯。
繼續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詞匯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匯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匯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匯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匯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借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片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匯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匯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匯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匯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范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匯及其文化含義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信息,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三、利用文化詞匯教學法,促進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1)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了解詞的構成,由已知的成分去分析詞的含義
現在中國的英語教育開展的很早,幾乎快達到剛會母語,就急著掌握第二外語的程度。從短期看,似乎這會有利于孩子盡快習慣第二外語,但是,這也無形的影響孩子對英語的討厭。一些城鎮地區也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開英語課程,很早就開始記憶單詞,如果記不住,就會被罰寫,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開始厭惡,但是又不會反抗,這種情緒會一直延續到初中,如果老師不采取一定的方法建立學習英語單詞的興趣,到高中時,這種厭學情緒就會爆發,很難建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了。所以,作為一名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必須具備豐富語言學知識,充分運用構詞法來科學地指導學生。例如,單詞depressed在課文中出現時,我在教學中,不會直接說這是一個形容詞,它的意思是沮喪的,抑郁的,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感受。而是從它的詞根“depress”來引導學生,然后將不同詞綴所表達的意思傳達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自己給這個詞根加上不同的詞綴,體驗詞匯的構成的樂趣。當學生加上-tion后綴時,就獲得一個名詞,表示壓抑,沮喪。加上-ing表示令人沮喪的。以此類推,多舉一些例子,學生就漸進掌握這些基本后綴,這樣既鞏固了基礎詞匯,又擴大了詞匯量。從根本上,解決提高詞匯量的問題。
(2)有助于記憶詞匯,建立詞匯關系網
記憶單詞應該是高中學生的困難之一。很多學校的高中生反應新課標的詞匯量太大,有的同學記得快,同時忘得也快,甚至有的同學根本記不住。這也就給學生學習英語詞匯帶來很大的困擾。通過對理論分析,在教學中常用的構詞法有:合成法、派生法、轉類法?;谶@些構詞法,將教學中適合此方法的詞匯歸類,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要求學生親自動手。不斷積累,建立自己的詞匯聯系。例如,學生知道詞根port可以作動詞用,意為“搬運”,同時她們又知道后綴———able(能夠);———e(r人或工具);前綴im———(向內);ex———(向外),學生就可以很快猜出下列一串新詞的詞義:porter(搬運工),portable(可以搬運的),impor(t進口),importe(r進口商),expor(t出口),exporte(r出口商)。經過這樣科學的學習詞匯,學生會探索出詞匯間的規律,詞與詞之間也建立起了聯系。(3)有助于學生對詞匯學習產生興趣,訓練學生深入和全面理解詞義的能力。詞根的含義也是相對固定的,所以掌握了詞根的含義也就掌握了詞匯的基本意義。例如,當學生掌握基本詞匯以后,也就是掌握了詞根的含義,當遇到以———tion,———ment結尾的單詞,學生們會很快的說出詞性和詞義。經過對構詞法的了解,教學過程中構詞法的運用,學生會漸漸建立對詞匯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詞匯量的提升,會不斷清掃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經過不斷的訓練,學生會全面理解詞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結論
1.1“能指”與“所指”
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而不是一種分類命名集;語言符號連結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并提出用“所指”和“能指”分別來代替“概念”和“音響形象”。要注意的是,所指和能指二者都是心理性的,而非物質性的。所指并非客觀地描述世界或事物,而是“這個事物的心理復現”,是人們對事物現象的本質理解。同時,能指也并非指語音或聲音,而是聲音留下的心理印跡,是人們對聲音產生的感覺與潛在音響形象的合一,其本質是儲存在大腦中的音響形象;聲音只是引發音響形象的工具,不借助聲音我們也可以進行在默讀或自言自語,這就說明了能指的抽象性。
1.2“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
(1)“能指”和“所指”的聯系是任意的。這是符號的任意性原則中明確指出的,比如“天空”這個觀念與其法語中的能指“ciel”沒有必然的或內在的關系,不同語言對于同一個概念使用的“能指”不同也恰恰說明了這點。但“能指對它所表示的觀念來說,看來是自由選擇的,對使用它的語言社會來說,卻是強制的”。在語言使用中,個人不能隨意為一個“能指”搭配“所指”。(2)“能指”和“所指”互相對立卻又互相依存,共同構成符號。語言符號是概念與音響形象的結合,缺一不可。“所指”表達了語言符號的內容,“能指”體現了語言符號的形式。二者需要有對方才能有自身的價值,也才能表達出語言。
2“能指“”所指”理論與法語詞匯
2.1詞匯中的“能指”
“能指”是儲存在大腦當中的音響形象,它主要借助于聲音來引發,聲音是思想的工具,詞匯中的聲音自然就是每個單詞的發音。此外“,語言中只有音響形象,我們可以把它們譯成固定的視覺形象”,即用文字把它們表示出來。因而詞匯當中的“能指”需要由詞的語音和拼寫兩個方面來喚起。例如法語“水”這個概念是由[o]這個聲音來引起我們的聯想,用文本符號eau表示。
2.2詞匯中的“所指”
“所指”是概念,對于詞匯來說便是詞的意義。英國著名語言學家Leech對詞匯意義做出較為詳細和系統的劃分:概念意義和聯想意義。聯想意義又包括五種:內涵意義、社會意義、情感意義、反映意義和搭配意義。(1)概念意義是詞匯的基本涵義,比較直觀也比較明確。如mouton表示“綿羊”,changer表示“改變”,faire表示“做”等等。教材中的詞匯表一般都是以這種方式對詞語進行解釋,方便記憶。在學習的初級階段,詞語的概念意義有助于學生迅速記住單詞并掌握基礎涵義。(2)聯想意義是在詞匯概念意義基礎上受到社會發展、風俗習慣以及時間演變等等因素而延伸出的涵義,通常在具體語境中顯示出其意義;它使詞匯的語義更加豐富,使用也更加靈活多變。先來看看詞匯的文化涵義,它是詞匯社會意義的一部分。民族文化的特征,經過歷史的積淀,通常結晶在詞匯層面上。如mouton的基本語義是“綿羊”,綿羊溫順的性格使這個詞可以表示“溫和的人”,unmoutonenragé表示“一個突然發脾氣的老好人”;又如dragon指的是神話中的一種兇殘的動物,象征著魔鬼,一般翻譯為“龍”,轉義為“兇惡的看守;悍婦”,中國學生很容易因為自身文化背景把它與中國神話中象征祥瑞、權威的“龍”等同起來,在理解和使用上就會出現誤區。再以詞語的搭配意義為例,意義的體現與搭配息息相關。如果沒有注意changer的用法,學生會把changerlachambre和changerdechambre的意義等同起來,事實上,前者表示“改變房間(的樣子)”,后者為“換房間”;再如,uncoupdefil表示“一通電話”,donneruncoupdemain表示“幫一把”,coup在不同的搭配中意義不同。詞匯聯想意義的掌握有利于學習者進行正確的表達。
2.3詞匯“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
正如在語言符號中一樣,詞匯的“能指”與“所指”對立統一,共同構成了詞匯。而由于詞匯書寫、發音與詞義關系的任意性與偶然性,增添了學習詞匯的難度。
3“能指”“所指”理論對法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真正掌握詞匯包括能夠正確地拼寫和發音,熟知詞匯概念意義和聯想意義,能夠理解不同語境、不同搭配中的詞匯意義,能夠在正確地語境中使用和表達,等等。在教學中對詞匯的記憶和使用要兩手抓,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性質的詞匯采用相應的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3.1詞匯學習最基本的是讀和寫,也就是詞匯的“能指”
法語是一門拼讀語言,發音的規律性有助于書寫形式的記憶。首先,要教會學生正確的發音,通過教師講解示范、模仿錄音帶和反復練習等方式使學生掌握每個音素的發音方式,并重點區分相似音素。同時要注重發音規則的掌握,比如an,en,em,an幾個字母組合都是發[ǎ]。建立良好的語音基礎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讀寫問題。
3.2詞匯的“所指”決定了它的使用
教材中的單詞表只是提供詞匯的基本涵義,教師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拓展。在學習的入門以及初級階段,過多的解釋容易引起記憶混亂、增大學習難度,教師應側重于概念意義和詞語基本搭配,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并進行簡單的運用。如donne(r給)表示“給某人某東西時”固定搭配為“don-nerqch.àqn.”,不可根據中文習慣隨意編造。待學生積累了一定詞匯并初具詞匯使用思維之后,加重對詞匯各種聯想意義的教授,如donner還可以表示“判斷,認為”等多種意思。此外,詞匯的文體意義、文化涵義、感情意義等也可根據學生水平和興趣進行擴展。如初學“Salut”和“Bonjour”這兩個都可以表示“你好”的詞時,教師一般都會告訴學生前者多用在親朋好友之間,而后者可用于正式場合,這樣的對比既拓展知識,又能激發學生興趣。
3.3強化詞匯“能指”與“所指”之間的聯系是詞匯教學不可忽視的部分
詞匯的能指與所指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使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只知其形、不知其意”或相反的情況。教學當中,也應當幫助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加強二者之間在腦中的聯系,促進記憶和使用。首先是直觀教學法,即利用實物、圖片等工具將單詞的形象結合句子呈現出來,這種適用于各種物體,讓學生在見到物體時,腦中自然蹦出相應的詞匯。其次是詞匯的多聽多用。聲音是喚起音響形象從而引起概念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通過重復句子、創造語境等方式加強詞匯的“出鏡率”,在反復運用中自然熟練起來。再次是尋找和總結規律。能指與所指的聯系是任意的,但是在長期的使用中詞匯的構成和語義仍然有一定的規律,老師可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構詞法、詞源法的介紹就是很好的方法。如前綴“-re”多表示重復,后綴“-iste”表示從事某行業的人或專家等等,學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識結合這些方法輕松記住新詞匯。最后是詞語的歸類和比較。歸類可以讓零散的詞匯變得系統,例如在lesmoyensdetranspor(t交通工具)以下就有bus(公交車),métro(地鐵),train(火車),tax(i的士)等。而同義詞、反義詞、同音詞、發音相近的詞之間的互相比較可以讓詞語的形象和概念在腦中更加清晰,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