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6:22
序論:在您撰寫外科醫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特點一:我校招收的臨床醫學留學生大多受到良好的英語教育,具有較強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是這些學生的英語發音普遍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成為師生交流的一大障礙,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取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溝通,逐漸使得留學生和授課教師能夠彼此熟悉和接受對方的語音語調及表達方式。特點二:留學生思維活躍,喜歡課堂提問,自備許多原版英文教材,善于使用計算機并能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補充學習,因此知識面相對較廣,這也給我們授課老師帶來了挑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注重帶教老師的培養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認真備課,制作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對于那些用文字難以表達的、動態的、要求直觀形象反映的對象,可以選擇或制作適當的動畫、視頻,讓留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講述胸外傷所導致的反常呼吸時,我們引入了一小段動畫,使本來生硬難懂的反常呼吸過程,變得簡單易懂;在講授胸外科基本臨床操作時,通過小片段的胸腔穿刺和胸腔閉式引流英文版錄像,為學生直觀地展示了臨床操作的方法和注意要點,從而加深了學生的記憶。特點三:留學生普遍自律性比較差、缺乏對職業行為規范和責任感的認識,鑒此,除了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教育,我們也非常注意留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自豪感的培養,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由醫院醫教科的管理老師負責對學生的見習、實習進行嚴格的考勤,凡嚴重遲到、早退超過三次的學生將被禁止后續的見習、實習課程,為了避免給患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或拒絕問診和試教,我們要求學生在醫院學習期間必須穿著白大褂,凡著便裝或穿拖鞋的學生禁止進入病房進行見習或實習。通過多年的嚴格管理,學生也逐漸意識到職業行為規范和責任感教育的重要性,態度也由原先的抵觸逐漸轉變為積極的配合。
二、參與《醫學漢語》教學的必要性
為了讓留學生更好的適應后期臨床見習、實習,學院為留學生設置醫學漢語課程的學習,并安排部分臨床科室醫生參與該課程的授課?!夺t學漢語———實習篇》教材的內容主要是醫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的漢語,也涉及門診常用漢語,具體來說,包括醫院各個科室的中文名稱、常用藥物名稱、人體各個結構的中文名稱、常見病的中文名稱、各種常見病的癥狀及體征、實驗室檢查報告及病歷書寫、住院部醫生與病人的日常用語、實習醫生與指導醫生的日常用語。例如《醫學漢語———實習篇Ⅱ》第十四課是由我們心胸外科負責給留學生講授的,課文介紹了一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診療過程,在授課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掌握先天性心臟病典型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所涉及的中文,例如,涉及患兒癥狀的中文“身材比同齡的孩子小、容易出汗、咳嗽,有時伴有心慌、胸悶等”,有關體征的中文“收縮期雜音”,我們還會給學生展示典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X光片,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右心室肥大、肺動脈段明顯突出”等先天性心臟病的影像學特點。通過參與該課程的教學、與學生的接觸交流,一方面逐步適應了學生的濃重語音,另一方面為學生后期進入心胸外科見習、實習過程對于心胸外科疾病的判斷力及疾病發生發展的理解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三、標準化病人在胸外科教學中的運用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最早是由Barrows和Abrahamson提出的,現已廣泛應用于衛生職業教育的各個領域。其定義為“經過培訓的、能夠準確模擬某種特定疾病特征的正常人”。2004年美國首次在USMLE的考試中采用SP的方法。標準化病人自20世紀90年代初才引入我國,90年初華西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等幾所國內知名醫學院校聯合嘗試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標準化病人。10多年間,已有部分醫學院校將OSCE用于醫學生臨床技能評估,并已證實其評價醫學生臨床能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本院2010年1月起公開招聘“標準化病人”40人,經過培訓后,留用15人。目前繼在卓越醫師班學生投入使用SP病人后,我院為進一步提高留學生臨床教學效果,根據各個科室自身情況,已在部分科室投入使用英文版標準化病人,這些標準化病人來自于有較好英語能力的國內醫學生,并通過標準化病人英文版課程培訓,包括:(1)醫學英語尤其是心胸外科專業英語的培訓。(2)表演和溝通能力的培訓,主要包括病史表達、體格檢查、疾病尤其心胸外科常見疾病模仿以及與實習生的言語交流。
1.1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應用及問題
20世紀末,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醫學教育改革實踐中獲得廣泛認可,作者所在院校的神經外科較早的引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自導學習和獲得結論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大量研究客觀證據的,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傳統教學方法日現弊端,需要轉變醫學教學模式,通過更好的應用科學證據來指導臨床實踐,在這種模式下,如何收集、評價證據并為我所用成為面臨的問題。
1.2神經外科循證醫學教育的應用及問題
1992年David 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模式,其后歐美等國開展的循證醫學教育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循證醫學以設計嚴謹、方法科學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系統性評價或Meta分析,特別是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雙盲RCT的客觀證據為基礎,研究結論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眾多臨床治療決策發生了根本的觀念性改變。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上述循證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其優缺點有所揚棄,在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的方法論,尤其是注重實證,以臨床證據為行動依據,注重依靠證據評價解決實際臨床問題。但目前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中的循證醫學教學內容相對缺乏,神經外科學特別是近年來涉及顱腦外傷、腦血管病和腫瘤學的理論與技術日新月異,許多治療方法、方案大量出現,所以出現文獻報道結果不一甚至相反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學依靠教師個人臨床經驗積累、觀點缺乏共識甚至矛盾等,較易令學生重主觀,重師承,輕客觀,輕實證,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在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的教學計劃過程中,引入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通過對文獻進行二次加工并綜合分析,最后獲得合理的循證醫學結論,可有效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結論,據此指導神經外科臨床實踐,對神經外科臨床教學大有裨益。
2結合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循證醫學培訓體系的內容和評價
2.1培訓體系的建立及具體授課內容
循證醫學相關課程培訓:①循證醫學課程理論授課。介紹文獻檢索、證據獲得及評價方法;②循證醫學專題講座。Meta分析在神經外科疾病診療過程中的應用實例;③神經外科案例分析。重點選取腦腫瘤目前診療進展及治療方案薈萃分析評價。舉辦循證醫學雜志沙龍(Journal club):①選擇相關的新發表的論著作為Journal club交流文獻。文獻質量由主講教員把關,以提高學生的關注程度和討論熱情。②組織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背景材料,準備多媒體資料、幻燈片、手術錄像等,提出待解決的臨床問題并匯報文獻。③組織提問和討論,討論內容多集中在文中研究方法、統計方法是否得當,文中對研究數據的解釋是否合理,文中的研究結果是否有臨床應用價值等方面。問題為基礎教學結合循證醫學教學具體授課內容:由1名主講教員和3名見習課、討論課授課教員組成教學團隊,主要由7個學時完成。具體授課內容:①選取神經腫瘤典型病例,引導學生提出有關疾病診斷、治療等需要解決的問題;②組織學生根據所需解決的問題通過EBM網站及其他文獻檢索途徑,查尋最新、最佳證據;③根據循證醫學評價文獻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對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實用性進行嚴格評價,并結合病例具體情況,闡述自己的診斷和治療;④指導教師進行點評和小結,最后提出臨床處理方案;⑤密切觀察和隨訪,總結臨床經驗,對已進行的臨床實踐作后效評價;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循證醫學理念指導下教學的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循證醫學教學是否能夠強化基礎理論知識,是否有利于臨床技能的掌握、擴大視野、開拓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否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以及是否贊成該教學方式等問題。
2.2教學效果的評價
在神經外科??埔娏暭芭嘤柦Y束后,增加循證醫學案例分析考核評價內容,使其成為醫學生綜合能力考核評價系統的一部分。通過循證醫學案例分析考核評價的結果,反饋到教學各環節,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提高醫學生應用循證醫學證據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在作者所在校2009級軍醫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員中,共發出不記名評價表60份,全部收回,并有效。80%以上學生們認為通過引入循證醫學的教學法能提高學習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很有必要開展PBL結合EBM教學。
1.1ESP課程安排與設置
語言學習有著循序漸進的自身特點,在醫學院校也不例外。語言首先為通用語言(EGP),日?;窘涣鞯恼Z言,然后才是某一領域的專門用語。我們培養的是專業人員,但必須具有基本的社會交流能力,其次才是專門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在學生入校之初,我們要引入大學公共英語的內容。由于醫學院校的特點,大多數醫學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養高端人才為主,學生的英語基礎都是經過選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學生英語水平之上,通過一年的公共英語提高,可以過渡到ESP的層面上來。在第三學期的英語課程設置中,首先引入醫學英語常識性質的內容作為輔助。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能力和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逐漸培養對醫學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學生在學習過程總能不斷摸索,循序漸進地向ESP專業英語的方向發展。
1.2ESP教師教育ESP教學設計
對教師有專業與語言的雙重要求,需要ESP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對大量的文本、音頻和視頻信息進行搜索、篩選、編輯和加工。許多醫學高校的專業教師,由于他們基本都是英語專業畢業,在校期間并未涉及醫學專業知識,對醫學英語知之甚少,選擇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講解單詞和課文分析,很少涉及語言綜合技能的全面訓練,在授課過程中,仍然遵循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同樣,由語言教師擔任ESP課程教學,由于不懂相應的專業知識和ESP教學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難以勝任。如何為ESP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技術培訓是ESP教學設計今后有待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很多醫學院校為英語老師開設醫學課程的培訓,并積極鼓勵英語老師跨專業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并加大擴充國外訪問學者的力度和名額,創造條件為醫學院校英語老師爭取出國深造的機會,各種醫學英語研討會也逐漸走入各個醫學高校的外語部。
1.3結語ESP
作為一種高級的專業語言教學,要將語言技能教育和專業知識有機的結合,使ESP成為高級專業人才整體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掌握醫學英語教育動態,借鑒有益經驗,將先進的醫學英語教育內容納入ESP課程體系之中。在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以ESP教學理論為指導,培養社會需要的精英型醫務工作者為目的,改革英語教學模式與方法,合理調整ESP教師培養體系,完善醫學院校英語教學的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的、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的醫務人才。理,匯報人的綜合表現能力(包括專業態度、自信度、著裝、肢體語言)。3 神經外科CBL教學體會和存在的問題
二、CBL教學更具趣味性
2.1CBL教學不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學習過程輕松而且有趣,學生自評結果顯示:①CBL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態度,使其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中,并愿意去探索學習中的問題;②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并在準備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③鍛煉討論和演講的能力,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2.2培養醫學生的軍隊實戰思維能力不同于傳統方式的教學模式,也不同于平時臨床的教學內容,由開放性顱腦戰創傷清創改編來的討論病例更貼近戰時自然在貼近臨床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討論現場僅提供詳盡創傷史、X片以及基本的實驗室檢查結果等輔助資料,不提供頭顱CT、MRI、DS等,充分模擬戰時醫療條件,訓練學生的迅速診斷、鑒別診斷、提供診療策略能力,并且結合戰時環境考慮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多學科的相關知識點得到了延伸和擴展,將以往的課本知識轉變為戰時的實用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學生分析病情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其良好的臨床思維,使其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3有助于醫學生對神經外科學的學習與其它臨床學科相比,神經外科專業性強、概念抽象,且常涉及其他學科知識,如神經解剖、生理、病理、急救、耳科、眼科等學科,知識點散且臨床病例復雜多變。傳統教學中理論授課多而實踐機會少,醫學生學習方法多為死記硬背,待到真正臨床實習時知識點常常已經忘記,而且臨床病例千差萬別,與課本上描述的典型癥狀和體征往往不完全相符,面對真正的病人,學生容易束手無策。以開放性顱腦戰創傷清創改編來的病例既能夠鍛煉學生戰時實際解決問題能力,更可以通過其對案例的學習指導學生學習神經外科,覆蓋面更為廣闊,解決更為實際的問題,助于軍隊醫學生將書本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臨床思維能力。
2.4培養醫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鑒于戰時特殊的環境,軍隊醫學生必須迅速從海量的醫學知識中掌握軍隊醫學的精髓,以適應未來之需要,所以學生的學習模式變被動為主動,訓練和加強臨床技能的培養是首要的問題。CBL教學模式改變過去灌輸式教學方法,以病例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的學生往往具備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自我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對其以后的醫療工作有重要的意義。戰時環境嚴峻,任務艱巨,要求軍醫高效而迅捷地將傷者分類、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包括手術),而個體難以獨立這整個過程。在CBL教學過程中,以組為單位,各成員負責查閱和分析各部分的資料,尋找答案,解決問題,最后匯總各方面資料,完成分析討論。在此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互補互進,既鞏固醫學生的專業知識,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2.5CBL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CBL所選病例不是課本內容的重復。CBL是對新知識的自主學習、對基礎知識的拓展和延伸。CBL案例最好根據實際戰創傷病例改編,并有相應的影像學資料和實驗室檢查資料,讓病例看起來更真實,否則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并縮小學習范圍。軍隊醫學生應當訓練自己提煉重點、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將所獲得的信息迅速轉化為診斷和治療的依據,并且可以目光長遠地看到疾病的并發癥和預后。在討論時,將查到的信息未經加工即展示的做法不僅占用寶貴的討論時間,而且容易使討論方向偏斜。應該將所查內容化為己用,用自己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
三、總結
1.1一般資料
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將100名將進入我院血管外科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實習生,隨機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為58人,采用循證醫學PICOS模式的PBL法進行教學,另外42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進行教學。兩組學生年齡、性別、以往成績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選取教學經驗豐富教師6人為帶教老師,根據教學目的培訓后帶領實習生。參加研究的實習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分管病床,學習并考核相同的內容。
1.2方法
1.2.1實驗分組對照組(LBL組):
(1)上完一節課后帶教老師進行輔助授課(患者病史、臨床癥狀、輔助檢查等)。
(2)要求學生課后復習課上知識,下一節課上教師帶學生在病床邊做病例示范講解。
(3)組織學生針對病例的病史、體征特點、檢查結果等進行分析并討論。
(4)組織學生討論疾病的鑒別、診斷以及治療情況。
(5)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出最終診斷以及治療方案等。
(6)血管外科實習結束后同時進行出科考試。實驗組(PBL+PICOS組):即采用循證醫學PICOS模式結合導向式教學法(PBL)教學,主要方法如下:
(1)上完一節課后帶教老師依據PICOS模式構建臨床問題。
(2)要求學生依據該臨床問題進行文獻檢索,收集證據并匯總,在下一節課上按照PBL教學法的基本步驟進行小組討論。
(3)把匯總出的相關文獻與現有方案進行評價和比較,找出疾病的最佳證據。
(4)把當前的最佳證據應用于病患的診斷及治療決策。
(5)對循證實踐和結果進行后效評價。
(6)血管外科實習結束后同時進行出科考試。
1.2.2教學效果評估對兩組學生進行同期學習內容考核,包括理論考試、病例分析。教學主觀指標為學生研究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知識理解能力、文獻查閱能力、文獻評價能力;教學客觀指標為學生對疾病的綜合分析能力、臨床應用能力??荚嚪譃榕R床病例分析及理論兩部分,每部分各50分。臨床病案主要評估學生對疾病的思維能力及綜合分析解決能力。理論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理論的情況,考試內容為基礎與臨床試題。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學生對PICOS+PBL、LBL的評價及對學習的幫助情況。
1.2.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統計方法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統計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理論考試成績方面,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實驗組在病例分析成績及研究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知識理解能力、文獻查閱能力、文獻評價能力方面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通過PICOS+PBL教學模式,對PBL、PICOS、循證醫學的作用和意義更為認可,提高了學習的興趣(P<0.05)。
3討論
1.1教學方法
1.1.1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掌握普通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思路及方法,掌握一定的文獻檢索能力以便獲取更多的解決問題方法,同時注重醫患溝通,以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1.1.2微創外科基礎知識學習通過授課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微創外科發展歷史與現狀,樹立微創意識;了解腹腔鏡技術的原理,腹腔鏡手術器械的基本結構、功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了解腹腔鏡手術的輔助設施及其基本功能,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掌握腹腔鏡手術在普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中應用的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準備、麻醉方式的選擇;掌握腹腔鏡手術操作步驟及方法;掌握術中并發癥的防治、中轉開腹手術時機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現與處理。通過上述方式,培養學生的微創外科理念,并為腹腔鏡技能培訓奠定理論基礎。
1.1.3腹腔鏡模擬器訓練使用腔鏡模擬訓練器進行模擬訓練,培養腹腔鏡下的空間感及觸感,培訓腹腔鏡下定位、拾物、分離、牽拉、暴露、結扎、縫合等基本操作,為動物實驗做準備。
1.1.4動物實驗選用豬作為實驗對象,讓學生在接近于真實手術的環境下進行操作,熟悉氣腹的建立、進一步熟練掌握腹腔鏡導航、組織的分離、顯露、結扎、電刀切割、電凝止血、縫合、鉗夾、取標本、放置引流管、關腹等基本技能,熟悉各種器械在活體上的使用方法,為以后的人體外科手術做準備。
1.1.5手術演示經過上述培訓后,學生對腹腔鏡技術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此時安排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醫師進行腹腔鏡手術演示,并在培訓現場安排教師進行講解。手術準備階段由教師向學生詳細介紹手術名稱、手術方案、手術步驟和背景資料,其中包括患者的病史、體檢及輔助檢查結果及相應的鑒別診斷,并依次介紹主刀醫師、助手、麻醉、手術器械、戳卡穿刺部位、監護設備等情況。同時利用數字化手術室的多媒體腹腔鏡手術轉播系統,把手術的全過程實時轉播到腹腔鏡手術培訓教室,學生能夠通過投影儀大屏幕觀看手術,教師全程講解手術,同時通過雙向對講系統與手術醫師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生在觀看手術的過程中有何疑問,可隨時向現場講解教師或手術者提出,并能得到當場解答。
1.1.6臨床實踐由腹腔鏡技術熟練的教師負責帶教,包括手術器械的準備、機器導線的連接、戳卡穿刺部位、戳卡穿刺方法、氣腹的建立以及腹腔鏡導航。
1.1.7現場觀摩培訓結束后,組織學生至亞洲領先的培訓中心—柯惠臨床培訓中心(covidiencentersofinnovation)現場觀摩學習,進一步了解國內外微創外科的發展現狀,加深對微創外科的認識,并樹立正確的微創觀。
1.2培訓效果評估
1.2.1臨床思維能力考核制定臨床思維能力考核試題,試題考察包括以下4個方面能力:
①能夠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查閱相關文獻并找出答案和思路;
②能夠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相應的溝通方式以獲得有價值的病史資料;
③能夠對普通外科的常見疾病提出自己的診療方案;
④針對某一癥狀提出有意義的鑒別診斷。
1.2.2腹腔鏡基本技能考核制定腹腔鏡培訓評估系統,評估學生培訓后的腹腔鏡導航能力、有效動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電刀使用能力及剪切能力。
1.3統計學分析
由SPSS17.0統計學軟件完成,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培訓后兩組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
培訓后,兩組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比較如表1所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培訓后兩組腹腔鏡操作能力
培訓后,試驗組和對照組腹腔鏡在導航能力、有效動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電刀使用能力上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剪切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討論微創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主張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手術對機體局部解剖和整體內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的創傷、干擾及痛苦,達到在生理和心理上盡快康復的目標。它涵蓋了外科理念和技術兩個方面,倡導整體治療觀念,并非單純的腔鏡外科。微創理念是現代外科醫師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一名醫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同無菌觀念一樣,應貫穿于臨床實踐的始終。目前,備受外科學界推崇的精準外科、快速康復外科,更是微創外科理念的集中體現。微創應該是患者和醫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微創外科理念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微創技術的掌握才能為微創理念提供支撐。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作為醫學的后備力量,將在以后的醫療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該研究通過對其進行微創外科理念的培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微創觀,同時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臨床思維能力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大部分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會考慮到微創技術的應用,并能通過文獻檢索的方式獲取進一步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微創外科領域的認識,同時也啟發了他們的科研思維并利于其今后的研究生教育。腹腔鏡外科(laparoscopicsurgery)作為微創外科主要內容,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技術的改進及器械的更新,其在普通外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幾乎所有的傳統手術都可以在腔鏡下完成,而國內大多數醫院都開展了腹腔鏡手術,尤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展最為廣泛。由于臨床醫學本科教學大綱不包括腹腔鏡手術相關的教學內容,造成本科生腹腔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缺乏,不便于其迅速把握醫學發展的前沿技術,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其專業的發展。該研究通過在本科生實習期間加入微創外科教學內容,并以腹腔鏡外科技術為代表,對其進行腹腔鏡基本技能培訓,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腹腔鏡導航能力、有效動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電刀使用能力均優于對照組(P<0.05),剪切能力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果與Andreatta等及張偉輝等報道相一致。這表明通過腹腔鏡基本技能培訓后,學生的腹腔鏡操作能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也更加說明腹腔鏡技術的掌握存在“學習曲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不斷的實踐累積。
3結語
受術者43例,其中祛眼袋手術28例,重瞼手術15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28歲,均無絕對手術禁忌癥。
2.手術步驟及鹽酸奧布卡因的應用
2.1手術步驟
2.1.1常規消毒鋪巾,設計手術切口線
2.1.2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加萬分之一的腎上腺素
2.1.3切開皮膚,暴露術野
2.1.4滴1-2滴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在術區,作用20秒后開始起效
2.2鹽酸奧布卡因在手術中的應用
在整形外科眼周手術中,一般是在眼袋手術或者重瞼手術過程中,皮膚被切開并且暴露了術野后,一般患者出現疼痛感,即可適量使用鹽酸奧布卡因,以兩三滴為宜。當然,在眼周手術開始前,仍要常規注射利多卡因,鹽酸奧布卡因的使用仍主要在于醫生完成近視手術之后。
同時,鹽酸奧布卡因使用過程中,針對心臟疾病患者、潰瘍患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應慎用,對生理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也應加以注意。而在具體的整形外科眼周手術中, 要提高手術醫生進行此項手術的嫻熟程度,加強醫生與其助手之間的密切配合,盡可能減少肌肉牽拉的時間,并降低肌肉牽拉強度;手術時應盡量爭得患者的充分配合,并使之情緒保持穩定;醫生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了解術中會出現的眼睛酸脹感現象,即使在手術過程中,也應給予患者適當的心理暗示和慰藉;手術前,醫生應積極準備,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動作,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
3.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及其應用優點
3.1鹽酸奧布卡因概述
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含有93.0%—107.0%的鹽酸奧布卡因(C17H28N2O3•HCl),并添加有0.01%的新潔爾滅等抑菌劑與抗氧劑。從性狀上講,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屬于無色或者淡黃色的透明液體,pH值是4.0—6.0。
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的鑒別方式有多種,一則參照芳香第一胺的鑒別反應;二則取適量的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加相應容量的水制成每1ml大約含有15μg鹽酸奧布卡因的溶液,然后根據分光光度法測定,該溶液將在308nm和230nm的波長處得到最大吸收;三則取10ml的鹽酸奧不開因滴眼液,將其與10ml的水混合,然后滴入混合比例為2:的無水碳酸鈉與污水碳酸鉀的混合物2g,將混合液煮沸3—5分鐘,待沉淀凝聚、放冷、濾過后,查看濾液顯現氯化物的鑒別反應。
3.2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的應用優點
3.2.1操作簡便,手術步驟大大簡化,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手術速度得以快速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擔憂。
3.2.2最大限度地規避手術中麻醉可能造成的創傷,尤其減少了反復穿刺損傷毛細血管而導致出血、積血等危險情況的發生。
3.2.3擴散快,作用迅速,點一滴后10-20出現麻醉效果,持續20分鐘。
3.2.4毒性低,術后反應輕,甚至不會出現全身反應和過敏反應現象,術后結膜充血時間較短,具有顯著的美容效果。
4.討論
手術前的自動控制鎮痛泵的控制是以消耗手術后的整體控制,防止出現一系列的鎮痛問題,合理的控制整體的循環系統,實現有效化的自動控制鎮痛護理管理,加深綜合性的呼吸監控、循環控制護理,實現合理的綜合性呼吸頻率和幅度控制,逐步加深綜合性的呼吸抑制控制,防止出現低氧血癥,定時加強血氧的飽和度,按照醫生的需求進行合理的血壓控制,監控其脈搏、體溫、呼吸等問題,指導PCA的系統控制結束。由于會造成緊張的問題,會影響患者的整體睡眠問題,按照患者的整體鎮痛問題防止出現疼痛問題,從而有效加深綜合性的鎮痛效果。觀察患者的綜合性的鎮痛泵導管的整體暢通問題,防止出現一定的皮膚紅腫問題,逐步改善患者的整體導管的控制,防止出現扭曲,影響藥物的整體輸入,防止出現鎮痛效果。由于麻醉或鎮痛藥物的控制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造成呼吸中樞的抑制問題,影響患者的整體呼吸衰竭問題,PCA的陣痛造成呼吸的抑制比率逐漸降低,造成整體危害逐漸增加,呼吸運動、口唇顏色和整體臨床表現進行合理的控制,手術后需要合理的進行吸氧控制,加強綜合性的臨床護理狀況控制,改善患者的呼吸頻率,觀察患者的整體神智狀態,改善患者的整體表情變化情況。患者一旦出現嗜睡、表情淡漠或呼吸減慢等問題,需要合理的控制整體患者的•綜合性臨床性狀況,加強氧量的給予,停止綜合性的鎮痛泵,及時匯報患者,完成相關的處理過程控制,采用鎮痛藥物完善綜合性的呼吸觀察控制,防止出現綜合性的觀察管理。
2.臨床外科的其他的相關護理過程
在手術中,需要合理的控制血量,逐步改善綜合性的血容量控制,防止出現低血壓問題。術后的護理需要合理的觀察血壓變化問題,改善整體的記錄過程,防止出現血壓的降低,快速地輸液控制速度,實現有效化的血壓下降,造成低血壓的20%降低,采用合理的鎮痛藥控制,逐步完成充分的血容量控制。惡心嘔吐問題的臨床醫學護理過程控制,是采用術后的鎮痛藥物控制,減少患者的整體胃腸道反映問題控制,以防止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患者在主觀上會出現一系列的相關心理影響,會出現煩躁、恐懼等問題的心理控制,距離的嘔吐會增加腹部壓力,防止引起上口的初學問題,造成疼痛控制,影響患者的整體食欲?;颊咭坏┏霈F強烈的嘔吐現象,應該及時告訴匯報醫生,完善整體的協助護理,加強患者的綜合性呼吸狀態控制。尿潴留需要合理的對鎮痛藥進行中樞的神經系統控制,防止出現一系列的反射作用控制,改善患者的綜合性腹肌收縮管理,改善患者的綜合性生理干擾控制,加深綜合性的個體差異管理,防止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的影響,防止出現PCA患者的整體尿滯留問題。在術前需要合理的在控制患者的整體大小便,防止出現一些列的膀胱按摩方法控制管理,采用合理的留置導尿控制。拔管錢需要合理的綜合性•功能鍛煉,需要合理的綜合性尿道管理后進行排尿,做好護理過程控制,改善綜合性的負擔問題,實現合理的綜合性術后排尿時間控制管理,改善患者的綜合性尿管滯留時間,實現有效化的綜合體優化控制。的排氣時間控制采用合理的綜合性胃蠕動抑制控制過程,改善PCA鎮痛的整體效果,實現合理的病人術后活動管理,加深綜合性的護理過程情況分析,實現有效化的術后1過度,加強患者的整體創下活動能力,改善患者的整體地位變化,保護胃腸患者的綜合性恢復能力控制,防止出現一些列的腹部控制問題。改善患者的皮膚狀況,防止出現瘙癢問題,逐步采用的組織釋放完善綜合性的護理過程控制,實現合理的皮膚清潔護理。采用抗組胺藥物進行合理的控制,逐步緩解患者的整體皮膚狀況,病情嚴重的問題需要合理的降低或停止PCA。對于PCEA的綜合性護理主要是對于防止托管問題的護理過程控制,采用合理的鎮痛控制,改善患者的綜合性護理過程控制,護理人員需要和醫生進行合理的溝通,保證三通的效果,實現合理的綜合性治療過程控制,實現合理的藥業滲透靜脈炎控制。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