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5:46
序論:在您撰寫美容醫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財富的增長,以及掙脫“談美色變”政治氛圍的束縛,消除對美容的傳統誤解與恐懼,張揚人的愛美之心,審美需求在社會人群中迅速增長。需求決定供給和消費,大中城市的社會美容業(包括生活美容和醫學美容)逐漸興起,公辦醫療機構也爭相設立醫療美容科、中心等。1993年1月12日,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關于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見》要求:“拓寬專業面,加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充分發揮各校優勢,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規劃專業設置、調整專業方向、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選編教材和組織實施教學?!碑斈辏本┞摵洗髮W中醫藥學院原、原大連醫學院、石河子醫學院及原宜春醫學高等??茖W校四院校經上級批準創辦了“美容醫學”專業,學制大專三年。當年,上述四所院校在大連、宜春多次召開會議,研討并制訂了美容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材編寫等。之后,全國10多所院校相繼開辦“臨床醫學專業(美容醫學方向)”本科班,學制五年。2004年,衛生部、教育部聯合頒發“衛科教發[2004]167號”文件,公布了“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高職高專)、本科兩個層次的專業科目設置。至今,全國先后有40余所院校開辦該專業教育。因此,我國的美容醫學教育事業是根據當年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設置的,是改革開放的一項創新成果,理應繼續沿著系統化﹑規范化方向予以建設和發展。
2美容醫學教育事業的系統化發展
在我國,美容醫學的整體學科體系己經確立并逐漸完善,其基礎和應用領域的發展方向均已明確。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興醫學學科已在世界上獨占鰲頭,并被國際同仁所公認。在此學科及其行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的美容醫學教育事業也取得顯著成績。雖然成績顯著,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如:專業建制不全、教學內容欠完善、生產實習配套不均、專業隊伍不穩定、師資力量薄弱等。美容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既要適應醫療美容事業迅猛發展的現實和大局的客觀需要,也要遵循醫學教育的一般規律。為此,提出如下建議,以科學地解決這些問題:
2.1堅持美容醫學教育的兩個專業方向1991年以來,全國先后有原華西醫科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原同濟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宜春學院等20所院校開設了醫學美學課程,成為創辦美容醫學教育事業的前奏。1993年以來,有10多所院校相繼開辦了“美容醫學”專業,40余所院校先后開辦了“醫療美容技術”專業。“驚回首,離天三尺三?!蔽覈廊葆t學教育事業的創辦是有政策依據的,諸如:“美容醫學”和“美容醫療技術”專業中的“專業”一詞,是就其學科的專業性特征而言。各院校在開辦“美容醫學專業”教育之初的1993年,是根據當年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的正式文件關于“充分發揮各校優勢,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規劃專業設置……”精神而經上級批準創辦的。后來,又按國家出臺的有關規定而改辦為“臨床醫學專業”的“美容醫學方向”。此后開辦的“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是根據“高職高專專業設置指南”中“醫學技術類”專業而申報的。200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19號)”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隨后《美容醫療機構與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準》、《醫療美容項目》和《醫療美容技術操作規范》三個配套文件相繼出臺。三個文件明確將“美容醫療應用技術”單列一類,其原因就是美容醫療應用技術可以由美容醫師操作,也可以在美容醫師的指導下由技師、護士或經過培養訓練的醫務人員操作。從而,“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教育不僅符合了社會需求,也在專業法規方面被肯定。目前,這兩種教育結構都已成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從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整體學科的專業性特征上看,它無疑都是美容醫學教育中的兩個專業方向。
2.2辦好不同層次的美容醫學教育我國美容醫學專業教育自1993年創辦以來,經歷了由三年制??葡蛭迥曛票究平逃倪^渡。而成為一名合格的美容醫師,首先必須是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因此,美容醫學專業采用七年制教育更為合理。七年制專業教育應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在教學計劃安排上,前五年可參照臨床醫學專業人才五年制培養方案,后兩年中一年學習美容醫學相關課程及美容專業課,一年參加美容專業實習。2001年,中南大學招收“美容醫學心理”和“醫學審美行為”兩個專業方向的博士生;2003年,東南大學創辦的“醫學美學設計”碩士研究生班招生。這一高校成功利用現有傳統專業的博士、碩士點開展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的高層次教育的模式,對于逐步發展美容皮膚科學、美容牙科學、美容外科學等專業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表明我國的美容醫學教育正朝更高層次學歷教育發展,不同層次的美容醫學教育正日趨走向成熟。
2.3促進美容醫學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美容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部分本專業學生對醫學美容市場需求還知之甚少,對美容醫學學科發展與前景并不看好,畢業后總是把目光停留在公立醫院,想方設法能進入公立醫院參加工作。調查顯示:由于自身興趣投身該專業工作的畢業生不足20%,真正能成為醫學美容的精英更少。這主要還是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如今,我國民營醫學美容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壯大,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旺盛,而且其經營機制靈活,管理意識強,設備更新快,新技術開發應用及時,多方面往往優于公立醫院。民營醫學美容機構已成為美容醫學畢業生施展專業才華的大舞臺。因此,應積極促進美容醫學畢業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學校有選擇性安排美容醫學或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學生實習期間到民營機構學習,有利于學生解放思想,客觀、全面地認識醫學美容市場及其發展前景,改變就業觀念,也有利于推動醫學美容技術的開發應用及行業規范化發展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中醫美容的萌芽。逐漸發展到今天,已經趨于成熟,各種技能方法與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書上或各種古代醫學書籍上都有較多的記載。我國生活美容和醫學美容相互促進發展,構成了中醫美容的悠久歷史。從遠古的最簡單的美容方法開始逐步摸索,前進取得了無法比擬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科技水平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醫美容有歷史悠久,時間豐富,對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具有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等特點。有多種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針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氣功美容等方法,可見中醫美容的多樣性。中醫美容還分為多種臨床學科,有皮膚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內科美容等,可見中醫美容的兼容性。
學習了中醫美容,不僅對中醫的一些基礎理論有了初步了解,還掌握了一部分美學和美容學的知識。這不僅對今后的生活有幫助,而且對臨床醫學的學習也開辟了一條新道路。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中醫美容更是一門要求技術精湛的學科,學好中醫美容,會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以后還會學到中藥美容的知識,要求掌握的知識會更謹慎,精準。在這短短的半學期學習到的雖不深,但是已經激起了我的興趣,我會繼續努力,讓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層樓。
少數族裔文學迅速崛起,亞裔美國文學作為美國文學重要的一個分支,不僅它的內容和形式日漸豐富繁榮,而且涵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
關鍵詞:亞裔美國文學 發展 繁榮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世界各國移民聚居的國家,因此,除主流文化之外,還存在著少數族裔文化。移民少數族裔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又逐漸匯人主流文化。這一現象也充分地反映到文學創作中來。二戰以后,少數族裔文學迅速崛起,爭奇斗艷,為美國文學增添了光輝的異彩,有的已完全匯人美國文學主流,為美國贏得了國際聲譽,提高了美國文學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作為當代美國文學的重要一支,亞裔文學像一棵一直在長大的樹,不僅它的內容和形式日漸豐富繁榮,而且涵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
一、亞裔美國文學界定
所謂亞裔,顧名思義,包括生活在美國的華裔、日裔、菲裔、朝裔、印度裔、印尼裔、越裔、緬甸裔等族裔,他們的文學自然是亞裔美國文學,若再細分,則有華裔美國文學、日裔美國文學等,但對它的界定,遠非如此簡單,不同的學者,作家或評論家對它有不同的界定。
金伊蓮(Elaine H Kim)在《亞裔美國文學創作及其社會背景導論》一書中,把亞裔美國文學定義為“中國,菲律賓,日本和韓國族裔作家用英語創作的關于美國經歷的文學作品?!?/p>
集美國亞裔劇作家,評論家,小說家等頭銜于一身的趙健秀(Frank Chin)認為,出生和成長在美國的亞裔作家,他們對自身所屬民族的所在國的了解是從新聞媒體和書本中獲得的,這樣的作家用英文寫的作品才算亞裔美國文學。
對亞裔美國文學批評有重大貢獻的林英敏(Amy Ling,1939-)把包括她自己在內的華裔美國作家,從他們共有的華裔美國人經歷中創作出令人感動的富有藝術性的文學稱為亞裔美國文學。
因此,亞裔美國文學可以界定為:出生、成長在亞洲或出生在其他國家的亞洲子女,但受教育,工作,生活在美國的亞裔或華裔的作家,用英文描述他們在美國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學作品。
二、亞裔美國文學的誕生和發展
1972年,第一部主要的亞裔美國文學選集《亞美作家》出版時,編者許芥昱和海倫•帕努賓斯加斯就表示,他們的選集是為了“代表在美國有過廣泛生活經歷的亞洲血統作家的作品。首先考慮的是生于美國長于美國的作家,并且一直待在這兒的作家”,但是,這部選集只收入了華、日與菲律賓裔的作家作品,因為在70年代初還未產生有影響的越南、韓國、印度裔的作家和作品。
1974年趙健秀、陳耀光、稻田和徐忠雄被稱為亞裔美國文學的四位騎手合編了《哎呀?。簛喴崦绹骷疫x集》。這里包括的亞裔作家同樣只有菲律賓,中國和日本裔的美國人,他們是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他們已經把美國亞裔作家同“美國化的中國作家”和“白人化的亞裔作家”區分開了。
1976年湯亭亭的《女勇士》出版,日裔美國詩人加勒特•洪果評價道:“70年代中期對于亞裔美國作家來說,最重要的事件也許是湯亭亭的《女勇士》的出版和隨后的暢銷,該作品的文學成就和熱銷在簡短而轟轟烈烈的亞裔美國文學史上是空前的?!?/p>
1989年譚恩美出版《喜福會》,此書當年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連續保持9個月,后來拍成的電影幾乎使它在美國家喻戶曉,湯亭亭也承認譚恩美比她擁有更多的普通讀者。1991年譚恩美出版《廚神之妻》,2001年出版《接骨師的女兒》。
1991年,趙健秀等四人編了一本續集起名《大哎呀?。喝A裔和日裔美國文學選集》,這本書僅僅包括華裔和日裔作家,但是篇幅加大了不少,在這部作品中亞裔作家有了真假之分,這也引發了一場關于何謂亞裔文學正統的爭論。
隨著亞裔作家的不斷涌現,尤其是新移民民族的作家加入到這個集體,越來越多的作品得以出版,并且引起讀者和批評界的關注,亞裔美國文學選集也“擴容”了,從不到300頁的《哎呀!》(還是袖珍本)到619頁的《大哎呀!》便是一次大的“擴容”。
1996年,徐忠雄單獨編輯了《亞裔美國文學:簡介與選集》。作為《哎呀!》和《大哎呀》的四位編者之一,徐忠雄從新的角度看待亞裔文學中的真假問題。
1976年,十來位婦女解放的積極分子為了促進美國婦女的社會,經濟與總體的利益,成立了一個名叫加利福尼亞亞裔婦女聯合會的組織。文學,尤其是表達了亞裔婦女心聲的文學作品自然是她們關注的對象。從準備開始,經過大約20年的艱苦努力,她們先后出版了兩本亞裔美國婦女的文學選集。為了表明她們的立場,她們特地將兩本書分別起名為《掀起波浪》(Making Waves: An Anthology of Writings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89)和《掀起更大的波浪》(Making More Waves:New Writing by and about Asian American Women,1997)。
三、亞裔美國文學的繁榮
當前,隨著東西方交流的頻繁,以“文化散居者”身份出現的知識分子和作家的崛起成為亞裔美國文學的發展的新生力量。如:戴維• 穆拉于1991年發表的《變成日本人:一個三世的回憶》,移民后裔梁志英創作了《鳳眼》,《茉莉花》的作者卜哈拉蒂• 穆克基和《疾病的譯者》的作者裘安帕• 拉依里,在印度,歐洲和北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間旅行,跨越文化的國界,尋求新的生活。
還有一些亞裔作家把目光投向其他邊緣人群和少數族裔。梁志英于1993年出版的詩集《夢幻和塵土的國家》涉及的不但有華裔散居者,還有來自越南的移民。日裔作家HisayeYamamoto 在《威爾夏汽車》一書中探討了華裔,日裔,韓裔等亞洲族裔之間的關系。任璧蓮的作品不但有對猶太人和猶太文化的描寫,在1999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誰是愛爾蘭人?》中還涉及了愛爾蘭移民的文化。
2000年林玉玲編輯的《亞裔美國文學選集》出版,這本選集收錄的作家最齊全。這本厚達560多頁的選集除了收入華、日、菲、韓裔作家以外,還有越南、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巴基斯坦裔和夏威夷亞裔以及其他民族的作家,有著名的也有新崛起的;這本選集體裁豐富多樣。小說、戲劇、詩歌、回憶錄、論文,還有口述錄,應有盡有;這本選集主題全面,全書按主題分為8章,從移民的經歷到亞裔對祖國的認同,從個人的處境到整個民族或群體的斗爭,從“代溝”到亞裔民族屬性與性別屬性確立,涉及亞裔美國人的方方面面。
亞裔美國文學由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造就出如今的繁榮局面,而這種局面是在美國多元化的人文環境里形成的。盡管它仍是處于邊緣的弱勢,但作為東西文化雜交的新品種,如上所述,它兼具亞,美文化的基因,保持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和頑強的生命力。如今卻有不少亞裔美國作家為自己的作品被冠以美國文學而奮斗著,抗爭著。
參考文獻:
[1]ELAINE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
1982.
[2]Jeffery Paul Chan, el al. ; eds. The Big Aiiieeee!
Chinese-American and Japanese-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Meridan. 1991.
[3]KaryuHsu,HelenPalubinskas,eds,Asian-American Au
tho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4]Garrett Hongo. Ed. . The Open Boat: Poems from
Asian America, 1977 .
[5]Shirley Geoklin Lim. Ed. , Asian American Litera
1 涉及醫學倫理問題較多的手術
1.1 隆乳術 采用切口或注射等方法,將正確位置的胸大肌深層使得整個隆起,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發育不良,萎縮,或喪失的婦女解除苦惱,恢復優美的曲線。
1.2 陰道縮緊術 區別不同的陰道松弛度利用手術的方式,分別行陰道前壁和陰道后壁修補達到緊縮陰道和陰道的恢復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特點。以達到改善性生活質量。
1.3 加長術 成年男子短小伴有性生活欠和諧者,對其采用切斷淺懸韌帶和部分深懸韌帶的手術以延長。
1.4 其他如重瞼成形、隆鼻、隆頦、下頜角肥大切除、體長增高、處女膜修補術等手術。
2 求醫者的心理障礙和不健康行為實踐證明,不少美容整形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人格障礙和行為障礙。有些患者由于容貌形體缺陷往往因社會偏見所致在情感和人格方面有心理障礙,學習、就業、婚戀、社會交往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產生體形藐視(主要表現為自我否定、自我藐視、自我放棄、自我封閉等)和強烈的自卑感,容易陷入緊張焦慮狀態而引發社會問題,如導致報復社會或報復他人的不健康行為。
核酸的營養學應用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全序列圖譜研究成功,真正揭示了人類起源和健康長壽的千古之謎?;蚴悄軌蜣D錄的DN段,DNA是脫氧核糖核酸。核酸必須由體內合成,一是肝臟從頭合成,二是經腦和脊髓補救途徑合成。但年齡越大,核酸合成能力越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地補充外源性核酸。醫學博士富蘭克對門診患者實施“核酸營養學與代謝療法”,進行抗疲勞、抗病毒、抗感染、美容及糖尿病、腦血栓、冠心病病等“核酸補充”臨床試驗,創造了生命奇跡,于是各種提純的核酸制品即基因快餐風行于世。但實際生活中還是以食補為主,下列食品為高核酸食品:首先是魚蝦類,含量最高的為沙丁魚、鮭魚、螃蟹、文蛤;其次為豆類、動物肝臟,蔬菜類有蕪菁、磨菇、菠菜、蘆筍、胡蘿卜、花椰菜等,同時每天兩杯牛奶、一杯新鮮果汁或蔬菜汁和充足的水分攝入可促進核酸的吸收。充足的核酸飲食可從根本上起到美容的效果,使細胞充滿活力。
酶的營養學應用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是活力酵素,一切生命活動發生的基礎,但是酶的最適活性溫度為35℃~40℃,60℃以上可使大部分酶失活。正常飲食中通常以熟食為主,高溫煎炒會將蔬果中的活性酶滅活、變性,而食物必須靠消化酶來消化、吸收,機體只能動用體內的儲備酶,從而影響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一項新的研究提倡,適度多進食新鮮蔬果有益于人體補充酶量。如香蕉、酪梨、鳳梨、芒果及胡蘿卜、木瓜、菠菜等都是富含活性酶的食物,可以減輕體內合成酶的負擔、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吸煙、油膩高脂飲食、食品添加劑、濫用醫藥等,都會消耗人體大量的儲備酶、加快衰老,所以改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適度多進食新鮮蔬果,可抵制酶的過度消耗、有益身體健康。
維生素的營養學應用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素,主要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C,維生素主要功能是參與各種物質和能量代謝。維生素缺乏癥最主要的原因是攝入不足。盡管三餐進食量充足,但因食物貯存、烹調不合理也可導致維生素攝入障礙。如大米的外皮含有較多VB1,若加工過細、過度淘米、煮粥時加堿,則會將其全部破壞,造成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如餃子餡在制作過程中,將蔬菜切得過小、加鹽去除水分也會喪失大部分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如果把擠出的汁水放進餡里或者用來和面,都是保存營養的方法;高溫爆炒也可破壞大量維生素。為了最大限度保證食物的原汁原味、保留大部分營養物質,理想的烹調方法為煲和燉,同時減少使用食品添加劑。若為慢性腹瀉、膽道疾病、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則需通過其它途徑另外再補充相應維生素。維生素缺乏可有相應癥狀,過量亦對身體不利,因此需要適度的補充合適的食物。如維生素A缺乏癥可導致夜盲癥、干眼病,常吃動物肝臟可預防,但進食過量易致維生素A中毒,進食胡蘿卜則可較適度的補充維生素A,胡蘿卜進食過量會出現一過性皮膚黃染,停食后黃染即可消失。胡蘿卜含有胡蘿卜素、花青素、果膠等,β-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VA,還可清除重金屬離子,對毛發、皮膚、黏膜均有益,胡蘿卜與脂類物質一起烹飪更易吸收。
糖的營養學應用
糖是最直接、經濟的能源,糖無氧氧化可產生乳酸,故長期劇烈運動可致大量乳酸堆積,易造成代謝性酸中毒,故可時常飲用蘇打水糾正酸堿平衡。根據一項600例癌癥患者體液分布的研究,顯示酸性體質癌癥患者占85%,而健康人的血液則呈弱堿性,pH7.35~7.45。由于長期飲食不均衡和不良運動方式,體液可成酸性,糖、脂、蛋白質都屬于酸性物質,要配合弱堿性的蔬果、海帶及茶葉以維持酸堿平衡。輕型舒緩的運動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打網球、游泳等可更多的使糖有氧氧化,可產生和釋放更多能量,有助機體代謝。有氧代謝通過三羧酸循環途徑產生大量能量,如果增加循環的中間產物如檸檬酸,則會加速循環進行,產能增加,促進細胞代謝。草莓含較多檸檬酸,故多食草莓以助美容。
關鍵字:斯堪的那維亞;景觀設計;布蘭德特;索倫森;安德松
CombinationofAestheticQualityandSocialQuality
——TheLandscapeDesigninDanmark
LINQing
Abstract:Searchingforthecombinationofsocialqualityandaestheticquality,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constructedtheircharacteristiclandscapewithsimpleandclearlanguage,andbecameoneofthemostinfluentialgroupsinthefieldoflandscapearchitectureinEuropeinthepostwaryear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ideasandworksofthreewell-known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G.N.Brandt,C.T.SrensenandS.I.Andersson.
Keywords:Scandinavia;landscapedesign;GudmundNyelandBrandt;CarlTheodorSrensen;Sven-IngvarAndersson
丹麥位于歐洲大陸西北端,由400余個大小島嶼組成,南部毗連德國,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屬于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國家(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包括北歐的瑞典、芬蘭、挪威、丹麥和冰島五個國家),要想更好地了解丹麥的景觀設計,應該首先了解斯堪的那維亞國家的設計,因為這些國家的現代設計有著相似的特點,都追求樸實、實用和美觀,其風格自成一體、獨樹一幟,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均地處高緯度地區,有些地方接近北極圈,那里有著漫長的冬季和冬季漫長的夜晚,特殊的氣候條件使人與建筑、室內、產品包括環境的關系顯得特別密切,設計非常重視人情味,建筑、景觀常采用磚、木等本土材料,從傳統中吸收設計語言,再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本土特點的現代主義。
斯堪的那維亞的自然景觀非常平和,這里柔緩的地表變化、整體的植物群落、平靜的湖泊、緩緩彎曲的海岸塑造了人民平和的心態。斯堪的那維亞人民對自然有著強烈的熱愛,景觀設計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向往。
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多是高稅收、高福利國家,人民享有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準。社會各階層生活水平的接近,使工人階級的地位明顯上升。因此,不同于法國等一些國家,那里藝術的發展在經濟和道德上依賴于大城市里的上層階級。在斯堪的那維亞國家,這種發展依靠知識分子、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上層。建筑、景觀、工業產品沒有機會向奢侈品方向發展,功能主義占據了主導地位,現代運動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需求的鼓勵,受到普遍的歡迎。為普通人提供普通的、但卻是精良的設計是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各個設計領域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設計上,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從來沒有試圖以紀念碑式的形式或是以絢麗的外表與鄰國競爭,他們總是把對舒適和使用的追求放在首位,總是試圖改進現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盼望著新事物的出現。設計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于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所以多數設計作品在使用了數十年后,仍然非常實用,并且充滿魅力。斯堪的那維亞的景觀設計也是本土的,是貼近于日常生活的。可以說,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然而在實用的同時,斯堪的那維亞的景觀并不缺少浪漫,設計師常常采用自然或有機的形式,以簡潔、柔和的風格,創造出富有詩意的園林景觀。
斯堪的那維亞的景觀設計師幾十年來較少地受到外部環境流行風格的影響,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功能化的、樸素的風格受到人們的尊敬。丹麥的布蘭德特(GudmundNyelandBrandt1878~1945)、索倫森(CarlTheodorSrensen1893~1979)和安德松(Sven-IngvarAndersson1927~)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們常以簡潔而清晰的手法,構筑特點鮮明的景觀,追求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成為二戰后對歐洲景觀設計最有影響的團體之一。
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
1布蘭德特
布蘭德特精通植物,善用野生植物和花卉,他的柔和的園林形式體現了丹麥人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蒂伏里(Tivoli)花園中,他設計了一系列并排的卵形種植池,池中綠地上點綴著數十個木盆噴泉。在大的環境中他借鑒了19世紀下半葉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園林設計師杰基爾女士(GertrudeJekyll1843~1932)和建筑師路特恩斯(EdwinLutyens1869~1944)的思想,用精細的植物種植軟化幾何式的建筑和場地(見圖1及彩頁)。布蘭德特倡導用生態原則進行設計,他認為自己更是一位園藝家,而不是設計師,他的設計常采用規則式和自然式混合的形式(見彩頁)。
安德松認為設計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確定一個空間,使人們能夠很好地使用它。如果設計師幸運的話,人們對這個空間的利用會超出他原來的預想。在巴黎德方斯凱旋門環境設計中,安德森在寬闊的場地上,用一條白色的大理石鋪裝步行道,斜向嵌入寬闊的場地中,旨在豐富廣場的視覺效果。這條鋪裝帶無意中成為溜冰愛好者訓練的場所,他們將障礙沿線布置,使這里成為溜冰訓練的課堂(見彩頁)。
在丹麥,安德松獲得了“將詩引入花園”的美譽。
布蘭德特、索倫森和安德松三人代表了不同的時代,通過他們的作品可以了解丹麥現代景觀設計的風格和特點。他們都曾在位于哥本哈根的皇家美術學院(theRoyalAcademyofFineArts)的建筑學院任教,通過教學、著作和設計,他們影響了丹麥幾代景觀設計師。
參考文獻:
[1]Bosselmann,Peter.LandscapeArchitectureasArt:C.Th.Srensen,AHumanist.LandscapeJournal,1998(1).
[2]Brown,Jane.TheModernGarden.ThamesandHudson,2000.
[3]Cerver,FranciscoAsensio.CitySquaresandPlazas.NewYory,1997.
[4]Ogrin,Dusan.TheWorldHeritageofGardens.ThamesandHudson,1993.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主辦: 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周期: 月刊
出版地:陜西省西安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8-6455
CN: 61-1347/R
郵發代號: 52-27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美容醫學
曾用刊名:中國醫學美學美容雜志
創刊時間:1992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