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7 04:02:2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育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發揮著“思想凈化器”的功能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發展的關鍵時刻,猶如一張白紙,畫上什么樣的圖案就呈現什么樣子的作品。小學教育作為人的啟蒙教育階段,必須對學生要進行正確的德育教育,要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要教育學生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塑造小學生人格的關鍵時刻,德育教育千萬不可忽視。所以說,面對社會上形形、五花八門的不良行為的侵蝕,必須加強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用好的德育教育凈化學生的思想,給小學生一個健康、有利的成長環境。
(二)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主體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
在黨的十上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中國夢”的具體參與者,每一個中國人都肩負著這種神圣使命。而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更是未來“中國夢”的主力軍,是民族的未來。在將來的日子里,他們將會成為社會的主體,他們是社會的繼承者,對社會文化具有改革和創新的能力?,F代的德育教學的走向就是在社會中學習,并且終身學習,永遠都不能停止。在小學生處于成長的時候,給他們涂上濃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質的色彩,不僅會使他們終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國下一代整體的道德素質,為實現民族復興發揮頂天立地的作用。
二、當前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成績總體來說是值得肯定的,教師通過各種努力在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但是,綜合看來,當前我國小學階段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學德育教師專業性不足
教師是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的引路人,尤其是在小學教育期間,教師在課堂教育中更是擔負著重任,教師對德育課程的理解程度和專業技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和預期的目的。然而,在當前的小學中,德育課程的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甚至有些學校,是語文教師或者數學教師、音樂及美術教師兼任德育教師,在德育知識的專業技能方面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教學活動經常流于形式,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教學成果。
(二)小學德育教學的形式單一
德育教育可以說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學習,它也是一種實踐哲學,離不開人的生活實際。而我國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和接受能力及小學德育教育的引導功能,往往只是采用課堂理論的灌輸和簡單的是非對錯的直接判斷教學,很少有學校給小學生提供深入社會實際的鍛煉機會。所以,德育教育局限于學校課堂,教師灌輸的純理論的東西,在孩子們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談。
(三)小學德育教材不規范
教材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是決定教育內容和形式及教學時間安排的關鍵。然而,在當前我國的小學教育體系中,德育教材的內容和形式還有不規范的現象存在。有些教材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節,空洞說教的成分居多,教師的教學只能是照本宣科,學生在學習中很難理論聯系實際,對德育教育的體會不深,缺乏明確可感的對象。另外,目前的小學德育教育中也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梳理,不能從傳統文化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傳統德育培養。
三、對做好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建議改進
小學德育教學是新時期小學教育改革的議題之一,也是提高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筆者在大量查閱相關資料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教育實踐,認為改進小學德育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發揮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聯動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育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自足以來就有父母言傳身教的優良傳統。著名的《顏氏家訓》就對子孫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德育問題提出過深刻的見解,“教者,上行下效也”,明確指出,教育就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家長應該積極行動,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從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應從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而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肩負著不可推卸的重任。孩子從入學開始就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真正認識到為什么是對、為什么是錯,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善惡,教育孩子明禮誠信,積極向上。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雙管齊下,發揮聯動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德行。
(二)積極拓展校外德育實踐
的認識論就明確指出: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理論的認識才能更加的深刻。德育教育也應該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學校課堂倚重教材的教育只是一種純粹理論的灌輸,如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而在實際生活中,必須讓孩子多參與校外實踐,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兒院去照顧殘障兒童,這些深入生活的實踐活動更能讓小學生切身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尊老愛幼。如教育孩子要愛國,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不能只是去照本宣科的講述書本知識,還必須讓孩子切實感受到國家的偉大,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意識,就應該帶小學生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革命的教育,讓學生在感動中接受愛國主義的內涵。
(三)加強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教育
(一)確立學校德育目標
1.將高遠的志向作為德育培養的目標。
志向主要指的是一個人內心對某一事物或者目標的向往,并為這一向往而付諸努力的過程,能夠突出展現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不斷追求的一種積極昂揚的精神。高遠的志向,不僅能夠體現現代社會的內在層次性,同時還能夠體現時代具有的前瞻性特征。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論發展中,要將自強不息、不懈努力、奉獻祖國等作為培養學生高遠志向的主要內容,使得學生能夠懷有遠大抱負。
2.將高雅的情趣作為德育培養的目標。
情趣是一個人擁有的情調趣味,或者是這個人內在的情意、志趣,高雅的情趣和低俗的情趣對于一個人道德影響巨大。高雅的情趣是積極的、文明的、健康的,與現代社會發展的科學性和文明性相得益彰,同時也與法律規范和道德要求相符合[2]。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論發展中,要明確地將培養學生高雅情趣作為辦學目標之一,積極開辦學校禮儀教育、文化藝術節、讀書節、志愿服務活動等人文娛樂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觀,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養成高雅的情趣,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的同時,也能將未來的世界創造得更加美好。
(二)明確學校德育內容
學校德育內容的明確要求學校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物質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促進其在教育理論中的發展。
1.物質文化資源層面的利用。
物質文化主要指的是學校的建筑設計、空間設計、人文景觀設計以及園林綠化情況等所展現的風格形態。一個學校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樣式主要通過物質文化資源呈現出來,因此可以說,物質文化資源是學校文化存在的基礎。只有對學校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才能夠充分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凸顯出學校本身及學生的自身道德價值取向。由此可見,學校德育的建設離不開物質文化資源的建設,學校應從各個場館、校舍、廣場、雕塑等文化建筑開始,豐富學校精神內涵,營造良好的學校文化氛圍,使學校德育能夠充分融于教育理論發展之中[3]。首先,在建設學校場館及校舍等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將古典因素與現代元素結合起來的方式,展示學校濃郁的人文教學氛圍,更新陳舊的配套設施,營造出新的教學精神風貌。通過建立學校博物館、陳列館、紀念園等能夠展現學校發展歷程的館區、園區,充分凸顯學校長久以來積淀下來的優秀文化傳統,同時有效促進學校文明的繼續傳承。同時,學校還可以在本土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文化的優秀內涵,進一步豐富學校的文化底蘊。學校廣場的建設也是有講究的,可以在廣場的適當位置設置一些與學校校訓、校風等密切相關的雕塑,凸顯學校文化主元素,營造良好的辦學氛圍。另外,還可以通過積極成立心理咨詢室、網絡實驗室、自動錄播室、演奏廳、體育館、創作室等能夠充實文化內涵的專用教室,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德育情操,為學生的德育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其次,還可以對校園內的植物種類、園林廣場、道路建筑等命名,充分展現出學校辦學的“生態文明”、“和諧開放”、“開拓創新”等價值追求,例如可以將學校的主要道路命名為“致遠路”、“求實路”、“思源路”等,將學校的主要建筑物命名為“格物樓”、“育才樓”、“知行樓”等。另外還可以在學校辦公樓、行政樓以及宿舍樓等樓梯間的墻面上張貼一些能夠展現學校校訓、學校精神的名人格言以及學校美術班學生的畢業創作作品等,同時也可以在教學樓的樓梯間墻面以及教室墻面上將一些能夠體現學校優良學風的人生格言、勵志格言等張貼上去,通過營造良好的辦學氛圍,時刻陶冶學生以及教師的情操,從無形中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樹立高遠的志向[4]。最后,學??梢酝ㄟ^提倡學生對校園環境進行自主設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學校的德育辦學理念很好地灌輸到學生的思想理念中,形成學校與學生在道德精神層面上的統一和融合。
2.精神文化資源層面的利用。
精神文化資源層面主要包括學校發展歷史文化的沉淀、學校校訓以及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首先,一個學??梢詫⑵滢k學的理念濃縮在校訓之中。校訓能夠很好地將一個學校的辦學傳統體現出來。校訓不僅是一個學校文化與歷史的積淀、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更是校園文化與教學理念的體現。校訓作為校園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制定校訓時應該結合校園文化突出校園特色。以某高校的校訓為例,“飲水思源,寧靜致遠”。[5]該校訓主要蘊涵三重含義,自強不息、精忠愛國、勇于承擔。這種校訓不僅能夠激勵師生的愛國情懷,更他們讓對未來懷一種積極寧靜的心態去創造。這對于學校、對于師生都是有積極的作用的。其次,歷史是學校的根,文化是學校的魂,學校應該傳承歷史,豐富文化。將學校的歷史文化價值不斷地挖掘出來,建設以校友名人榜、校史課等為重點的課程,打造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突出體現老校的文化韻味,扎根文化基礎,進一步發揮出文化的勵志、繼承作用。另外,還可以通過建設校史陳列室,將校園風云史、傳奇故事以及名人校友提詞等呈現出來,同時還可設置貴賓接待室,接待一些外賓或是歷史研究人員。再者,還可以修建一些名人墻磚,將對學校有貢獻、捐助者、優秀師生以及杰出校友的名字刻在墻磚上,介紹其光榮事跡,表彰其精神,讓師生以此為榜樣。除此之外,還可以開設相關的校史教育課程。把校史中經典的故事、人物事跡提煉出來,編排整合,作為教育新生的入學課程,為新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激勵學生傳承優秀的文化。最后,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一個學校辦學的核心和信念所在,體現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方針及靈魂,是一個學校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以某高校的辦學理念為例,“發展教育”,該教育理念總的來說,囊括了四個發展觀。即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觀、綜合且可持續的發展觀以及增長極限觀。從理念的操作層面來講,可以將學生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即嘗試發展、自覺發展以及超越發展階段[6]。但就學生個體而言,“發展教育”的理念應該重點以學生為核心,讓學生做到不斷地挖掘自我、超越自我。從一個新的起點出發,去嘗試、去發展、最后超越自我,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發展,達到學校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學校德育在教學實踐中的發展途徑
(一)構建學校德育教育體系
首先,聯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種力量,建立起開放的德育體系。在學校方面,要成立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來統籌領導學校的德育工作,小組應當由校長擔任組長,組員包括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德育處領導、團委領導和年級部主任等。在社會方面,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政治資源、法律資源、科技資源、環保資源、軍隊資源等,促進各種社會資源協調發揮作用,如可以聘請法律專家擔任學校的法制副校長等。在家庭方面,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通過學校開放日、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加強與家長的互動,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來。其次,將團委、學生會和社團聯合會三股學生自治力量聯合起來,建立起學生德育管理的自主體系。依靠團委、學生會和社團委員會的力量,充分發揮三者對學生事務的管理協調作用,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來,通過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一些大型活動,如讀書會、人文沙龍、體育競技、藝術展覽、志愿服務、科技大賽、暑期實踐等活動,將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學生活動中。此外,在學生自主組織的學生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校行政人員的管理協調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要鼓勵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形成全員參與德育教育的局面,將德育精神普及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各個角落,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構建學校德育辦學模式
1.架構學校德育教育管理平臺。
學校德育教育要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管理平臺的作用,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師管理層面上要建立起三級平臺的管理架構。第一級平臺以班主任為核心進行班級管理,第二級平臺以年級部為核心進行年級管理,第三級平臺以學校德育處為核心進行全校范圍的管理。三級平臺協調發揮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德育管理。要盡量避免包辦式德育教育,重視激發學生自我德育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其次,在學生管理層面上要建立起由團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聯合管理的學生自我德育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以學校中學生自治的各個組織,如學生會、團委、學生社團、學生協會等為主力,立足于學生的利益,在學校的指導下和教師的協助下,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自我管理。教師管理和學生管理相結合,共同促進、共同進步,有利于學校德育教育的成功開展。
2.營造學校德育教育資源網絡。
德育網絡營造的關鍵在于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學校、家庭、社會等都是德育資源的重要來源。首先,在校內資源方面,要充分重視校訓的作用,注重校訓的內涵,將勇于承擔、自強自立、精忠愛國等理念融入校訓之中,通過校訓感染學生;此外,編寫相關讀本,講述校訓精神、學校歷史等等,作為學生德育課程的必讀書目。選拔德育骨干對校訓進行專題研究,開展校訓解讀課堂講解研究成果也是發揮校訓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在學校推進德育主題教育,可包含多個主題,如責任意識教育、法制知識教育、公民意識教育、感恩父母教育、愛護環境教育、公德意識教育等等。最后,將家庭和社會的德育資源與學校的德育資源相結合,建立起德育資源網絡,讓德育工作在家庭和社會中持續開展。
3.鑄造學校德育教育特色品牌。
首先,要重視學校師生的心理健康,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心理輔導活動和心理知識培訓活動。依靠學校負責心理教育的專職教師,建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打造有學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重視學校師生的身體素質,規范體育鍛煉活動和課間操活動,在體育鍛煉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紀律意識和團隊意識,增強他們的體質,打造有學校特色的陽光體育;最后,注重學校德育主題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其時效性,打造有學校特色的德育教育。
三、結束語
(一)德育滲透過程停留在表面
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察,能夠充分體會到這樣一個問題:很多教師對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思想能夠明確,但是內心的重視程度還只停留在表面,導致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學內容不足,深度不夠,沒有對學生思想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反而使學生對這種道德說教逐漸厭倦。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過程并不能夠將自身的素質進行充分提高,而對于學生語文教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對于這樣的現象,廣大教師還應充分予以重視,將這樣的教學現狀進行積極轉變。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傳統思想束縛較為嚴重
教師傳統的教學思想束縛了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過程的發展,對學生課堂教學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沒有起到推動作用。教師的教學思想是決定課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向的關鍵,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應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德育滲透過程應該在課外進行,所以課堂教學中很難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學過程,學生的德育素質并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很難提高。這也是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學工作難以開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發展新方向
(一)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對其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動的前提在于教學內容應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同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引導,通過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自身的素質應該怎樣提高。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給學生樹立榜樣,這樣的德育引導與滲透過程才更加具有說服力,而學生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過程中才能夠積極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學生從內心能夠接受德育教育。這一過程是保證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活動開展的關鍵,同時也是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發展趨勢從而展開深入教育過程
在進行小學語文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內心進行積極觀察與總結,從而對其德育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準確判斷。這樣的德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時也會具有相應的“科學性”。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對于學生自身道德修養的形成可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對學生內心的發展特點進行普遍觀察,同時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效劃分,對于學生通過語文教學實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是保證德育教育活動深入研究以及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三)轉變傳統教學思想以及教學觀念,加強德育教育力度
傳統教學思想在于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單方面的“灌輸”,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相脫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沒有將自身的素質進行積極提高,而教師對學生道德素質以及意志品質沒有得到積極引導。從這一方面對其思想進行轉變,在教學中教師之間展開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將自身的觀點與其他教師進行分享,同時對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夠得到相應的補充,這是轉變語文教師傳統教學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廣大教師的充分重視。
三、總結
1.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新課改要求,小學生語文教育要重視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操,要通過教學活動能夠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和諧發展。在進行語文教學的語言訓練時,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建立起初步的是非觀念,受到良好的教化?!吨行W德育規程》指出:要把各學科蘊含的德育資源充分開發出來,把各學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受到德育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把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精神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2.學生發展客觀需要?,F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帶著。這中隔代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生的內心較為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不想別人,缺乏愛心;學生好逸惡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的是非觀念淡漠,喜歡意氣用事等等。家庭教育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在成長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就要狠抓德育教育,但現在的情況是,在許多學校,很多老師都是只重視學生的學習,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管教得多,疏導得少,德育教育抓得不夠,不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需要狠抓德育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舉措
1.利用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插圖配以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
2.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利用這些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通過《誠實的孩子》中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通過《幸福是什么》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幸福,體驗生活中的幸福,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通過《三個兒子》中的故事,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父母的不易,體驗到父母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孝敬父母,體貼關心父母是自己應該做的,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父母是一種美德。
3.在朗讀學習中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道理我們應該知道。其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時不需要教師說多少,講多少。教師只要把有關素材找出來,引導學生不斷朗讀,學生就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受到德育教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朗讀一些聲情并茂、文質兼美的佳作,使學生體驗到祖國文學的音韻美,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情致美,思想的高尚美,以此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一、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愛科學教育
在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情境圖片、應用題等資料,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我便根據其內容來滲透德育。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時,我告訴學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課程的不同時刻,滲透文化教育,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為之奮斗的動力,進而實現雙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噸廢紙能生產再生紙800千克,這就相當于少砍18棵大樹。如果我們學生每人每個月回收2千克廢紙,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廢紙多少千克?照這樣計算,我們全班同學一年回收的廢紙大約有1噸嗎?如果按我們一個班級的同學一年回收一噸的廢紙來計算,我們全校30個班一年回收的廢紙大約相當于砍多少棵大樹?通過啟發、感悟、計算,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不僅生動了課堂教學,還在理性的教學中實現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與生活實際更好結合
數學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用到,它與我們的衣食住行聯系非常緊密。它甚至在科學、建筑、醫學等方面也廣泛應用。在數學課上我請同學們結合實際來說一說數學的作用,這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加入到課堂學習中,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比如通過一年級的元角分知識學習,學生明白了人民幣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樣的力量,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數學的學習需要具有一絲不茍、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要積極思考,分析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鞏固練習時,需要認真審題,仔細計算,小心驗算。時間久了就能培養學生做事有條理、嚴謹的態度,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而這些和課堂上教師和優秀學生的示范及老師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教師的示范要多方面體現,一言一行,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會彰顯教師的榜樣作用和力量。所以,身為教師要時刻牢記這一點,通過嚴謹的教學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為人處世的態度,真正彰顯榜樣的力量。
四、利用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優秀品質
數學這一門學科本身有很強的嚴謹性,而這一理念應貫徹在整個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在對數學教學中的概念進行講解時,要盡量運用專業的數學語言進行準確描述;對公式的具體作用,要進行確切的講解;板書的書寫要有一定的條理,一定要在小學生中做好嚴謹認真的帶頭作用。其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進行啟發式教學,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親身實踐和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結論,這樣學生記憶牢固深刻。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間接培養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涵養了學生勇于探索、開拓的精神。
五、利用數學中的實踐過程,來涵養師生共同
合作的價值和意識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除了人才競爭外,還有品質、精神競爭,人事模式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誠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識和合作模式的訓練,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有意強化學生的合作觀念,通過團體合作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使他們認識到集體和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如小組合作的方式,比較適用。
六、利用數學課后廣闊空間,強化德育教育
任何教育都要分成課上和課下兩部分,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課上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課下。課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種,空間廣闊而自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實現育人的目標。比如,可以改變以往傳統的批改作業的方式,變簡單的對錯判斷為寬松的交流體會,使作業成為師生隱性溝通的方式和空間。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非常受用,反響效果好。在這里,孩子們向我敞開心扉,在我的精心呵護下我們的園地五彩繽紛、生機勃勃。
小學體育教學中所用的體育教材與其他教材不同,它是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理論聯系實踐的一種教材,教材內容所具有的理論部分有著較為鮮明的思想特征。通過這種理論部分,教師能夠對小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各種體育活動,樹立不斷鍛煉的良好心態;還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科學穩定的鍛煉原則、方法,不斷提升他們對各種自然以及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各種體育教材進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教學內容的范疇。每個體育活動都具有自己的特點,體育教師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德育。例如,通過排球、籃球等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維護集體利益、團結合作等優良品質,通過跳躍或者機械體操等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利用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滲透
體育教學具有其他教學所不具備的特點,例如,范圍廣、內容多、思想性強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德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體育教學項目所具有的不同特點,讓教師開展的各種教學項目所達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能夠不斷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挖掘,從而保證德育的順利進行。例如,各種球類活動不僅能夠讓小學生養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頑強勇敢的精神,還能夠讓他們在實際比賽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田徑活動則可以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主題來開展各種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教育。
三、利用體育教學課堂進行德育
教師在體育教學課堂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活動,通過課堂各種常規類的教育活動,能夠保證整個教學課堂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通過教學課堂向小學生貫徹文明禮貌、組織紀律、安全教育以及思想作風等德育。在體育教學開始之前,就要提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在結束之后,還要進行相應的總結和評價。通過隊形隊列等相關的練習活動,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朝氣蓬勃以及組織紀律,從根本上提升他們動作的協調度以及準確度,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各種動作做出反應。
四、通過創設游戲情境來進行德育
小學體育學科落實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須要結合小學體育學科的特點來進行。小學體育學科教學的任務是通過教給學生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學生學會科學鍛煉、合理鍛煉,同時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培養和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紀律觀念、團隊意識等。這里更為關鍵的是根據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新時期小學體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標是使學生們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鍛煉理念,要求學生從小就能夠掌握一定的健康衛生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及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重視體育鍛煉,并且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對體育鍛煉認識的提升,而不是僅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需求,有利于學生使體育鍛煉成為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需求,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認識。
二、注重德育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的體現
德育教育作為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實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每一部分,所以,在體育課上,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滲透進來。在教學內容中,如一些長跑項目的練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在團隊項目中引導學生們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而在教學形式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安排來落實德育教育,如上課整隊要迅速,隊列紀律要嚴格,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意識;在學生在進行運動項目的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護,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進行活動時,要注意對于器材的合理使用,養成愛護集體公物的品質??傊?,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從細節著手,對小學生進行反復、細致的引導,這樣非常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無形之中也就能夠落實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目標。
三、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因材施教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強調要以生為本,即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一定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歷時六年,學生的學習時間跨度大,也意味著學生們會有不同的變化,所以,在小學體育課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觀上尊重這種變化,從學情出發來因材施教??傮w來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因為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認識方面還未成形,這時教師要注意循序善誘,耐心的、反復地予以引導,這樣他們才可能把一種行為上升到一種好的習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發揮其喜歡表現自己的優點,教師一方面要對其行為認識予以引導,同時也要利用好“表揚”這一有利武器,對于學生的進步及時的予以肯定,這樣既能夠鼓勵一部分學生,同時也能夠樹立榜樣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緊抓課堂常規,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馬卡連柯認為:“制度越明確,就越能形成內部的動力定型,這是形成技巧與行為習慣的基礎?!币虼?,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思想表現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要求與措施,并有步驟、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的內容與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作為學生的行為準繩。如:按指定地點準時集合上課,不得隨意缺席或擅自離隊;分組做練習時,必須按規定排好隊等。這樣就使學生明確了行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紀律、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等良好思想。
五、利用課的組織和教法措施實施德育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