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5:33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PBL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急救醫學的知識特點,以臨床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有問題意識,帶著問題離開課堂,通過運用各種知識平臺自己負責找答案,引導學生通過自發學習、思考問題、查閱資料、研究問題、共同討論和相互合作等方式尋求答案。在這些過程中容易使知識系統化、連貫化,把所學知識及??浦R點貫穿起來,從而培養特有的急診思維。它與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相比,在設計理念、實施方式、評估體系、實際效果等方面均有著根本區別。PBL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屬于精英教育。PBL教學方法的精髓在于充分發揮臨床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PBL教學程序基本按照“提出問題—資料查閱—討論—再提出問題—再查閱資料—班級交流與討論—小結反饋”的周期進行。在撰寫及設計急救醫學教案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前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分組查閱資料,分組討論問題,教師最后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訓練和加強了臨床醫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病史詢問技巧,鍛煉了同學之間及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溝通技巧,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對教師來說,在PBL問題的編寫過程中,強化了自身對不同醫學課程之間關系的學習,無形中擴大了知識面。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問題的討論,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多,這樣教師能更好、更及時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及資料可以了解和學習醫學的新動態,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調動學生的創新激情,從根本上真正達到鞏固知識、理論聯系實踐、增強創新學習能力的目的,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學生在等待問題揭曉的時間內可以通過運用各種知識平臺及手段尋找問題的答案,鍛煉了自己的思維,還能進一步加強查閱文獻的能力,學生容易進行知識同化而不會感到枯燥及疲勞。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擴大信息量。但此種教學方式對教師的知識面及專業要求都較高,并且需要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問題式學習就是這樣的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教學原則非常吻合的教學模式。
2采用CBL教學方法
CBL教學方法是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課堂討論為特色,實現了現在臨床的“寬口徑、厚基礎”要求。避免了“一科醫生面對一個器官”的局限性,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病例設問—講授點撥—討論總結”三段式教學法。在討論時多采用臨床真實案例為主線,自我完善為基礎“,頭腦風暴”為特色的教學形式。其過程是:設計好教案后,選取合適的臨床真實病例,在授課前1周內完成病例的設問,講授點撥及討論總結這2個階段在課堂內完成,所占課時量均等。課前向學生提供真實病例和提出相關問題,將學生分組進行課前準備,查閱資料,制定討論提綱,課堂啟發講授。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回顧病例,從而引出懸念,緊緊圍繞課前準備的真實病例和提出的相關問題講解疾病的定義、臨床癥狀及體征、診斷標準、遵循的急救原則及實施救治的具體措施。臨床真實病例較具體,不像書本知識抽象化,可以提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但此教學方法的弊端是每班學生的人數較多,教學班級偏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精力相對略顯不足,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和少數教學管理部門不予支持等,也是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
急救醫學涉及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需要在極短的時間排他診斷,最后做出診斷,實施有效的救治。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幻燈片及教學模具等手段教授知識,學生掌握的知識面較窄,所獲得的知識量及信息量不足,學習方法相對單一,不能掌握急救醫學的精髓。急救醫學的教學要教會學生建立正確的急診思維,對疾病做出初步診斷,運用自己的知識,將臨床各科的知識進行迅速的串聯及應用,在大量信息中找到突破點,挖掘知識點的深度,最后做出初步診斷。
核醫學作為現代醫學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學科,有著對實際操作更高的要求。而傳統“教”與“學”的方式,缺失了課堂及課后的提問討論環節,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普通的課堂學習,多數同學對核醫學理解都不深,缺乏直觀的學習掌握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增加見習教學的比重,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接觸和學習核醫學相關知識,讓學生克服對核醫學的恐懼心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增加見習課的課時,讓學生了解核醫學科室的布局,親手現場檢測工作場所的放射性,進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核醫學相關知識。通過見習教學,提供給學生更多與老師接觸溝通的機會,充分的發揮師生間的互動性。在見習期間,可以讓同學們參與到PET、SPECT等機器的實際操作,圖像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高活性放射藥物的標記分裝及注射等實際操作中,使同學們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
2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核醫學發展至今五十多年,從開始的甲功測定儀到放射免疫測定儀、再發展到今天的數字化雙探頭及三探頭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SPEC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PET),儀器在不斷更新,技術在不斷進步。正因為核醫學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涉及了大量的解剖結構、疾病、正常及非正常的影像學表現,在核醫學教學中,老師應親自制作多媒體課件,輔以大量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比如核醫學的動態顯像、血流灌注,獲得的是一系列、連續的影像,這些都是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無法生動的體現的。核醫學科的一些常見操作,如動態顯像的床旁“彈丸”式注射、圖像的動態采集,放射性藥物的標記等過程都可通過多媒體投影形象生動地演示出來,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抽象的理論更加的直觀,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記憶,在有效時間里取得很好的效果,使教學的實際效果得到提高。
3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模擬教學技術在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醫學教學中得到推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浙江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和九江醫學??茖W校受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資助,實施了臨床技能教學改革,同時取得了比較積極的成果。模擬技術發展到今天,全世界已經建立了數百個醫學模擬訓練中心,同時建立了世界性和地區性的模擬醫學教學專業協會。對于模擬教學的研究,一些發達國家利用虛擬技術建立虛擬的人體模型,可以很容易的了解人頭的內部各個器官的結構。借助計算機圖形學與虛擬現實進行虛擬生物解決方案,尤其是在醫學教學過程中,較為復雜的手術過程,利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模擬,或者指導醫學手術所涉及的各種手術過程,包括術前、術中、術后,同時進行手術技能訓練、術中引導手術、術后康復等。
2虛擬醫學系統實踐研究
虛擬醫學系統作為輔助實驗教學的主體,它的開發直接影響最終的時間效果,因此通過對已有的醫學教學資源進行分析設計,利用已有教學資源與軟件平臺相結合來開發虛擬教學系統,再結合相關的軟件平臺,利用模擬技術開發虛擬教學平臺,使之更加形象生動的體現復雜的教學過程。而對于醫學教學中不能開展的實驗或有限的教學資源,通過軟件平臺模擬實驗過程或教學過程,最終使醫學生掌握實踐過程中的知識點。由于許多醫學實驗都需要醫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才能掌握,所以對于過程比較復雜,要求又比較高的并且需要反復鍛煉的實驗就需要通過虛擬現實的技術。借助虛擬醫學教學系統,首先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將復雜的醫學過程進行形象表示,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培訓。虛擬醫學教學系統與其他教學方法和系統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計算機輔助的模擬技術可以把醫學教學過程中復雜的試驗及操作變成數字化,這種方式易于學生的學習和掌握,從而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主動的學習環境,同時,計算機輔助的模擬技術具有較強的人機對話功能,可以建立人機交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針對醫學院校醫用資源緊缺的問題,利用虛擬手術器等工具的模擬,使用操縱桿自主選擇任意結構模型,獨立于數字化模擬,從而進行更加精細的觀察,而且這種過程可以反復練習,節約資源并且可以解決按現實中資源不能二次利用的問題。
3虛擬醫學教學系統的發展前景
虛擬醫學教學系統把新技術和新型理論以及實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由于醫學這種學科的特殊性,就需要醫學生親身實踐的時間要多,而虛擬醫學教學系統正是為學生提供了這種便利,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在當今醫學研究中,虛擬醫學系統也可以應用于臨床研究以及臨床實踐操作中,為實習醫生和學生提供新的實驗資源,保證足夠的練習時間。與此同時,虛擬醫學教學系統也為其他學科提供一個借鑒,其他學科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作為理論教學或實驗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
4結語
(1)內分泌系統核醫學。
(2)臨床應用廣泛的核醫學技術,如:骨骼系統、泌尿系統等。
(3)在臨床診斷治療、療效判斷、預后評估中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的核醫學技術,如:腫瘤核醫學、心血管系統核醫學、神經系統核醫學。
(4)臨床價值重大的核素治療,如甲狀腺疾病及腫瘤的核素治療等。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從核素顯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點、常見的異常類型、臨床應用價值以及核素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治療后的防護,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給出實際病例,進行課堂討論,積極與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在考試命題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內容,突出核醫學的臨床實用性。
2改進教學方法
進行多模式教學過去由于教學內容多,理論課時數少的矛盾,教師們更多進行了“填鴨式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進行教學,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提問、討論等環節,使學生疲于接受教學內容,而難以及時消化吸收,導致學習興趣低、學習效率低。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醫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核醫學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多媒體技術將圖像、動畫、視頻及文字資料生動逼真的融于教學過程中,將抽象的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的教學內容予以模擬,給學生們更為直觀、深刻的影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平臺。教師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將大量的圖片制作成多媒體幻燈,將核素示蹤過程完全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結合實際病例進行提問并展開討論,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教學互動,突出了教學中的重點,增加了教學信息量,同時增強了教學效果。
3將核醫學影像與其它影像學進行比較
體現出核醫學功能顯像獨特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以放射學得理念學習核醫學,特別強調解剖學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時,常用放射學概念,如“密度”、“信號”等,因此,授課時,我們特別將放射影像學與核醫學進行對比,在總論的教學過程中,強調放射影像學與核醫學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論教學時再進行比較教學;例如心肌灌注顯像是核醫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主要目的是評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圍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簡稱冠脈CTA)也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學診斷手段之一;我們將二者進行比較教學;冠脈CTA檢查的是冠狀動脈的解剖學改變,即冠脈有無狹窄、鈣化及肌橋,并對病變進行精確定位。理論上冠狀動脈狹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減少,但由于機體有著強大的代償機制,并不是所有冠脈狹窄、斑塊及肌橋都會出現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脈CTA并不能顯示冠脈疾病引發的心肌缺血的范圍、程度;然而這恰好是心肌灌注顯像的特長。心肌灌注顯像觀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況,通過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與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與少,而心肌細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決于該部位冠狀動脈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顯像反映的是冠狀動脈狹窄這個病因所導致的結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圍及程度,從而判斷預后,并可評價冠脈支架的療效。這好比是水渠與稻田,冠狀動脈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問題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們更為關注的是稻田里的麥苗是否長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見冠脈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學信息,心肌灌注顯像提供的是功能學信息,二者分別反映了一個疾病的兩個不同的側面,從不同的角度對疾病進行評估,各有所長,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緊隨現代醫學發展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增加核醫學最新研究進展,培養學生及時跟進醫學科技發展的新動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F代醫學影像學已從單純的形態學診斷發展為形態與功能成像并重,并著眼于分子影像學的研究,分子影像學代表了21世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隨著現代核醫學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分子核醫學取得了顯著進展,帶動了腫瘤核醫學、核心臟病學及神經核醫學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核醫學圖像模糊、解剖結構欠清晰的難題;PET/CT、SPECT/CT圖像融合一體機的使用,使核醫學的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另外,隨著現代臨床醫學及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有些傳統的核醫學檢查方法的臨床應用逐漸減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時,隨著核醫學儀器及放射性藥物的發展,核醫學中新的內容層出不窮,我們需要及時跟進核醫學的發展,將核醫學的新技術、新進展及時補充到教學中,突出核醫學先進性及實用性,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并重點講解這些內容,例如:隨著PEC/CT的廣泛使用,正電子顯像成為了核醫學研究熱點,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因此,正電子顯像的顯像原理、臨床應用價值就成為了新的重點內容;這樣更貼近臨床的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們及時跟進學科發展新動態,在將來的臨床實踐中能更合理自如的運用核醫學知識為臨床服務。
5加強教師技能培訓
促進教師知識擴展首先,醫學科學的發展,鞭策著教師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拓寬視野,提高業務水準。尤其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迅速推進了分子核醫學的發展,因此教師們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更快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核醫學的新進展,培養學生及時跟蹤的學科新動態。其次,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使得核醫學的教學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如何更好的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成為了教師們的新課題。這樣的變化不僅要求教師精通核醫學的專業理論和實踐,還要求教師掌握基本的微機應用知識、相關的操作軟件、一定的網絡知識及掃描儀、數碼相機等電子儀器的應用技能。
核醫學科是一門邊緣學科,內容涉及多個學科,其檢查項目幾乎涵蓋了人體所有系統,同時還涉及核物理、輻射生物學效應、輻射防護等基礎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核醫學功能影像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充分的體現,尤其在腫瘤學、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越發顯得重要;因此及時修訂教學大綱,適當增加教學時數;同時緊扣臨床實際應用,調整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核醫學功能顯像優勢,在有限的學時內,精簡內容,重點講述核醫學優勢項目,如:(1)內分泌系統核醫學。(2)臨床應用廣泛的核醫學技術,如:骨骼系統、泌尿系統等。(3)在臨床診斷治療、療效判斷、預后評估中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的核醫學技術,如:腫瘤核醫學、心血管系統核醫學、神經系統核醫學。(4)臨床價值重大的核素治療,如甲狀腺疾病及腫瘤的核素治療等。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從核素顯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點、常見的異常類型、臨床應用價值以及核素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治療后的防護,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給出實際病例,進行課堂討論,積極與學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在考試命題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內容,突出核醫學的臨床實用性。
2改進教學方法,進行多模式教學
過去由于教學內容多,理論課時數少的矛盾,教師們更多進行了“填鴨式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進行教學,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提問、討論等環節,使學生疲于接受教學內容,而難以及時消化吸收,導致學習興趣低、學習效率低。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醫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核醫學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多媒體技術將圖像、動畫、視頻及文字資料生動逼真的融于教學過程中,將抽象的無法用語言描述清楚的教學內容予以模擬,給學生們更為直觀、深刻的影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平臺。教師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將大量的圖片制作成多媒體幻燈,將核素示蹤過程完全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結合實際病例進行提問并展開討論,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教學互動,突出了教學中的重點,增加了教學信息量,同時增強了教學效果。
3將核醫學影像與其它影像學進行比較,體現出核醫學功能顯像獨特優勢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以放射學得理念學習核醫學,特別強調解剖學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時,常用放射學概念,如“密度”、“信號”等,因此,授課時,我們特別將放射影像學與核醫學進行對比,在總論的教學過程中,強調放射影像學與核醫學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論教學時再進行比較教學;例如心肌灌注顯像是核醫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主要目的是評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圍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簡稱冠脈CTA)也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學診斷手段之一;我們將二者進行比較教學;冠脈CTA檢查的是冠狀動脈的解剖學改變,即冠脈有無狹窄、鈣化及肌橋,并對病變進行精確定位。理論上冠狀動脈狹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減少,但由于機體有著強大的代償機制,并不是所有冠脈狹窄、斑塊及肌橋都會出現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脈CTA并不能顯示冠脈疾病引發的心肌缺血的范圍、程度;然而這恰好是心肌灌注顯像的特長。心肌灌注顯像觀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況,通過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與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與少,而心肌細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決于該部位冠狀動脈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顯像反映的是冠狀動脈狹窄這個病因所導致的結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圍及程度,從而判斷預后,并可評價冠脈支架的療效。這好比是水渠與稻田,冠狀動脈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問題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們更為關注的是稻田里的麥苗是否長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見冠脈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學信息,心肌灌注顯像提供的是功能學信息[2],二者分別反映了一個疾病的兩個不同的側面,從不同的角度對疾病進行評估,各有所長,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緊隨現代醫學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增加核醫學最新研究進展,培養學生及時跟進醫學科技發展的新動態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F代醫學影像學已從單純的形態學診斷發展為形態與功能成像并重,并著眼于分子影像學的研究,分子影像學代表了21世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方向。隨著現代核醫學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分子核醫學取得了顯著進展,帶動了腫瘤核醫學、核心臟病學及神經核醫學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圖像融合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核醫學圖像模糊、解剖結構欠清晰的難題;PET/CT、SPECT/CT圖像融合一體機的使用,使核醫學的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另外,隨著現代臨床醫學及現代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有些傳統的核醫學檢查方法的臨床應用逐漸減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時,隨著核醫學儀器及放射性藥物的發展,核醫學中新的內容層出不窮,我們需要及時跟進核醫學的發展,將核醫學的新技術、新進展及時補充到教學中,突出核醫學先進性及實用性,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并重點講解這些內容,例如:隨著PEC/CT的廣泛使用,正電子顯像成為了核醫學研究熱點,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因此,正電子顯像的顯像原理、臨床應用價值就成為了新的重點內容;這樣更貼近臨床的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們及時跟進學科發展新動態,在將來的臨床實踐中能更合理自如的運用核醫學知識為臨床服務。
5加強教師技能培訓,促進教師知識擴展
按照系統論要求,當前武警軍事訓練醫學存在許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在培養模式上,重視整齊劃一,輕視個性發展武警部隊訓練醫學教學體制化的統一要求太多,如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材、教學方法、教育測量與評價模式等。這使學員在教學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如何在戰場或訓練中應用軍事訓練醫學理論缺乏興趣,對現實中可能出現的突況既乏于應對也無心理會,只關注如何以更高的分數通過考試,這勢必造成人才輸出規格單一化、結構簡單化。
1.2在素質培養上,重視學科素質,輕視人文素質人文素質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生命意義的關心、維護和追求。對于戰地軍事傷病員來說,不僅需要傷病治療,更渴望得到身邊戰友或醫生的真正關心。這對武警部隊訓練醫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學不能單單局限于學科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要提升人文素質。一個專業素質全面卻對別人的生命或健康漠不關心的人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1.3在教學設計上,重視主觀臆斷,輕視客觀實際目前部隊在教學設計上,仍較多地從主觀角度考慮學生需要什么,部隊需要什么以及我們能做什么,真正認認真真地深入部隊、組織畢業生座談、歸納教學知識與實際需要中存在問題,或者與其他院校探討教學經驗及教學內容可以改革的地方,這些工作做得仍很少。部分教師仍把灌輸式作為主流的教學方法,以自己的主觀臆斷進行教學設計。
1.4在測評結果上,重視考卷成績,輕視應用能力目前還沒有能夠完全取代考試的測評手段,但是,也應該摒棄單純以考試成績來評定學員能力的模式。按照系統論的觀點,考試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更充分地發揮其反饋功能,既有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反饋,也有教師及時發現問題、重點教授和解惑的回應。現行的考試雖然也要求教師進行考試情況分析,但只是流于形式,對學生答題中反映出來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分析缺乏重視,不利于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2以系統論為指導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系統論的任務不僅要認識系統的特點和規律,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特點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創造系統,使它的存在與發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為此,針對武警部隊訓練醫學教學中與系統論不相符合的地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培養目標要兼顧學員現在與將來工作發展的需要武警訓練醫學從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2個方面來確立其培養目標,實現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辯證統一。社會本位表現為教育要滿足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部隊建設需要;個人本位表現為教育要滿足學員個人身心發展的需要,既要考慮在軍隊服役期間的發展需要,也要考慮終身發展需要。在設計培養具體目標時應依據學員來自的工作機構層次,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具體方向、側重點和課程體系等,應根據其所屬部隊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適時、適當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2.2課程內容要更加注重提高學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系統論強調系統與其子系統之間,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和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內在的邏輯關系,還要考慮教學內容與部隊、學校和社會等大環境之間的關系。立足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訓練執勤任務的特點,突出武警特色,第一理順課程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訓練生理生化特點-體能訓練實時監控-科學體能訓練方案的制定-訓練傷病的防治,形成從機制到應用,從基礎到臨床的科學合理的內容體系;第二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實踐教學,實施“組合式教學”,通過大量的實踐課程來提高學員的動手能力、專業技能、戰術素養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3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2個方面改進教學方法武警部隊訓練醫學的學歷教育主要針對營區醫生,任職教育主要針對短期培訓的基層醫療衛生干部。在課堂教學中把參與式教學方法貫穿于案例教學方案中,如學習科學化體能訓練方案的制定這一內容時,教員先幫助學員掌握主要知識點,然后讓學員按照不同的訓練目的和課目來設計方案,并結合體能訓練的實時監控和學員自身的訓練效果來考察方案的有效性。通過這種多元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增強了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案例教學中要將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導作用為主要任務,在實踐中堅持把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和老師引導作用相結合。做到改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應建立感情融洽、互相信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的關系。課內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做到內化與外化相結合,幫助學生將不懂的知識以及概念弄清楚。
二、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的思考
(一)教師合理確定討論內容
教師在進行前期討論主題確定時的時候要充分關注當前醫學發展的新動態,收集能夠代表醫學相關領域要求的典型案例,并對于這些案例進行整合處理,使之能夠適應實際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也要收集有關學習主題案例的資料,保證收集到的案例較新較全。我們以腸梗阻臨床教學來說,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案例:某男性患者64歲,經常出現嘔吐、腹脹、排便異常等問題。經過臨床檢測為:患者腹部腫脹、手指按壓腹部有痛感、聽診腸鳴音亢進,有氣過水聲。對患者采取H線腹部立位攝影,并進行復查治療。下面請同學們就上述案例討論以下幾個問題:①依據上述資料,患者可能患有哪些疾?。窟@些疾病病理是否存在聯系?②導致患者產生病變的原因有哪些,請列舉出來。③采用H線腹部立位攝影檢測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影像特征?④該疾病與那些疾病的病理特征相似?應采取何種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活動中
在案例教學法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輔助作用。以牙體牙髓病學教學為例,在案例討論中,學生要了解和掌握之前學習的牙體牙髓病學的相關理論知識,熟悉牙齒解剖學和生理學,對于常見的牙體牙髓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及診斷和治療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學中選擇的案例要以常見的病例為主,在討論、收集、檢查、化驗和診斷方法上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床能力與鑒別診斷能力。學生在討論中要發揮出自己的思維能力,在討論中自主解決問題,積極發言,針對案例提出自己的思維觀點,并讓學生講臺陳述具體解決方法,再讓其他學生積極發言找出之前發言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全體進行交流。在進行病例討論的過程中,參與報告的學生要將病例的相關內容展示出來。學生通過報告,講述討論的核心內容,遇到疑難雜癥時候要利用自己的知識進行分析,并且給出正確的診斷,對于出現誤診的情況要分析誤診原因,提出改善意見。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