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2 02:07:59
序論:在您撰寫能力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一步先讓學生從把握題意,確定文體上入手。
審查題意,分析題目屬哪種體裁,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是記敘文就要考慮記敘文的要素·分析是寫人的還是寫事的;是說明文,就要弄明白是實物說明。還是事理說明;是議論文就要分析標題能否當論點等。
第二步訓練學生明確文章的選材范圍。
分析題目,明確題目包含的時間范圍:如《夏天的晚上》,訓練學生搞清楚大的時間是“夏天”,小的時間是“傍晚”。弄清題目包含的處所范圍,如《發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讓學生知道處所是在“教室里”,而不是在校園,更不是在街道或在家里。明確數量范圍:如《記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讓學生弄清楚題目的要求,知道題目要求是只讓寫一件事,而不是寫幾件事。《班長二三事》讓學生知道寫一件事太少,寫五、六件事太多,太臃腫。明確對象范圍;如《他留在我的記憶里》,讓學生知道題目對象是“他”,要寫“他”的所作所為,寫“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記憶里所留下的印象?!段抑饾u了解了他》,題目中出現了“我”也出現了“他”象這樣的題目就訓練學生反復分析琢磨,找出著眼點--“逐漸了解”,再讓學生找出題目中誰是主誰是賓;讓學生懂得是“我”了解了“他”,并且是“逐漸了解”,“逐漸了解“必須有個過程,只有通過幾件事才對他了解得透徹。明確題目的內容范圍:如《畢業前夕的他》,對象是“他”,時間是“即將畢業”.內容是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畢業生接受祖國的挑眩通過這樣的分析指導,學生明確了題目包含的時間范圍,處所范圍等,使學生對題目所規定的內涵有透徹的理解。
第三步抓題目中關鍵的詞語,把握重點詞,訓練學生一題多審的能力。
用一句話做題目的要讓學生抓謂語;犖接鐫詒晏飫鍤侵氐憒剩瑺如《我喜歡這樣一堂課》,“喜歡”是關鍵詞語,用短語做題目的要抓修飾性或限制性的詞語。如《一段美好的回憶》,“美好”是關鍵詞語。用一個詞做題目的要抓其引申意和象征意,如《燈塔》,題目的內容不只是寫“燈塔”,而是“燈塔”的象征意。遇到這樣有表面意又有象征意的題目,還要在訓練學生審題的同時,培養學生聯想的能力。
第四步訓練學生確定文章中心,再根據中心選用材料的能力。
這方面主要訓練學生如何使文章中心內容正確鮮明、集中,如何選用那些典型、生動新穎的材料去為中心思想服務。
第五步訓練學生運用表達方式的能力。
高考試題具有“回歸基礎,在教材中的學生實驗或教師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考察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特點,這為總復習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首先我們開辟高三化學實驗復習室,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實驗氛圍。例如在復習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時。應把常用儀器擺放出來,并將各自的用途及注意事項寫出來在紙上貼于對應的實驗桌上;其次必須重新做一些中學階段有代表性的重要課本實驗:①粗鹽提純、萃取與分液、中和滴定(含標準液的物質的量濃度配制)、蒸餾石油等基本操作實驗;②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等理論實驗;③氨氣、氫氣、氯氣、乙烯、乙酸乙酯等物質制備實驗;④氯氣、硫酸、硝酸、鋁和鐵及其化合物、乙醛等物質性質實驗。當然我們在重新做重要課本實驗時,決不是簡單重復,而讓學生從新視角重新觀察裝置和現象、審視實驗操作和對裝置新改進。
如噴泉實驗,先提問:氨氣,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如何證明?再實驗探索噴泉實驗,得出結論:哪些氣體可以做噴泉實驗,再實驗探索二氧化碳,氯氣能否做噴泉實驗?組織學生討論,并將結論升華成規律性認識:第一、噴泉實驗的原理最關鍵之處在于燒瓶內的氣體在擠進燒瓶中的液體中能大量消耗,造成燒瓶內氣體的壓強大量減小,則液體會噴入燒瓶內形成噴泉;第二、瓶內氣體的大量消耗有不同途徑:氣體極易溶解于擠入燒瓶內的水中和氣體與擠入瓶內的液體發生化學反應。引導學生再探索:如不用膠頭滴管能否產生噴泉?產生噴泉的途徑有哪兩種(內壓減小法和外壓增大法)?通過加強這方面訓練,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再如復習常見幾種氣體制備的反應裝置時,我們提出教科書上的裝置并非是最優良的,為了使制取氣體更方便,更順暢,更安全,可以根據實驗需要,自已設計改良裝置。
裝置類型
傳統裝置
改良裝置
固(液)+液、
不加熱
固(液)+液
加熱
啟普發生器
⑶訓練發散思維,增強實驗設計能力,提高信息遷移水平
在實驗設計方面主要考查實驗的可行性,即反應原理是否正確,反應所需條件是否能夠達到;實驗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難易,實驗中有效物質的分離難易和產率的高低。實驗副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即是否盡量少或不產生污染源或采用了有效的方法處理了污染物,實驗方案的設計也往往有多種途徑。為了適應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中學課本中的某些實驗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案,所以在實驗復習中要努力讓學生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認識:1)對操作原理的認識(解決實驗操作理論依據的問題);2)對操作方法的認識(解決如何操作的問題);3)對操作目的的認識(解決為何要安排這樣的操作);4)對錯誤操作造成后果的認識(解決為何要這樣操作的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七種意識:①動手操作意識,②安全意識,③規范化意識,④環保意識,⑤質量意識,⑥定量意識,⑦創新質疑意識。例如定量意識,我們現行教材中的定量實驗有《硫酸銅晶體水含量的測定》、《中和滴定》、《中和熱的測定》,我們要抓住這三個實驗幫助學生掌握定量實驗方法思路:能根據實驗現象,觀察,記錄分析和處理數據,得出正確結論,最后嘗試將定性實驗“乙醇和鈉的反應”改為利用該實驗原理推測乙醇的結構的定量實驗;選擇給定儀器,設計最簡單,合理的實驗推斷乙醇的結構定量實驗和實驗方案評價。近年來,實驗題中新情景試題不斷增多,這類試題的特點是將基本的實驗操作設計置于新的情景中(主要是中學課本沒有的新反應或新裝置或是能使中學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識、簡化的改進的裝置等),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來進行儀器組裝、現象描述、數據分析、安全考慮和防止污染等,用來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綜合及評價的能力。由于這類試題的情景新穎、設問巧妙、鋪墊適當、知識新、思維量大,所以區分度很好,確實能將一些基礎扎實、自學能力強、思維敏捷、心理素質好的考生選??梢詳嘌孕虑榫皩嶒烆}將是今后實驗考題的命題方向。所以我們要通過對實驗設計訓練,在儀器的開放性用途、裝置上求創新,在常見藥品的替換上求創新;在常規操作上求創新,在實驗方式上求創新,在實驗過程中求創新等,對實驗操作進行挖掘和研究,才能深刻領會實驗操作的實質與內涵。
例如在某些實驗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會對實驗產生不良的影響,如玻璃儀器的炸裂,反應試劑的污染等,因此,在有關實驗中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a切斷裝置:將有可能產生液體倒吸的密閉裝置系統切斷,以防止液體倒吸,如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甲烷時,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當實驗結束時,必須先從水槽中將導管拿出來,然后熄滅酒精燈。b設置防護裝置:①倒立漏斗式:如下圖第一個裝置所示,這種裝置可以增大氣體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吸收液對氣體的吸收。當易溶性氣體被吸收液吸收時,導管內壓強減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積較大,導致燒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脫離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燒瓶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下一個裝置所示,對于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的氣體,氣體在有機溶劑不會倒吸。②肚容式:當易溶于吸收液的氣體由干燥管末端進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導氣管內壓強減少,使吸收液倒吸進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質量大于干燥管內外壓強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這種裝置與倒置漏斗很類似。③蓄液式:當吸收液發生倒吸時,倒吸進來的吸收液被預先設置的蓄液裝置貯存起來,以防止吸收液進入受熱儀器或反應容器。這種裝置又稱安全瓶。④平衡壓強式: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體不能順利流出,用橡皮管連接成連通裝置(見恒壓式);⑤防堵塞安全裝置式:為防止反應體系中壓強減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閉裝置系統中連接一個能與外界相通的裝置,起著自動調節系統內外壓強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⑥為防止粉末或糊狀物堵塞導氣管,可將棉花團置于導管口處。⑦液封裝置:為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可在發生裝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試管
倒立漏斗式
肚容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壓強式
防堵塞安全裝置式
防阻式
液封式
從語言發展的歷史看,“語言是人類文化心理結構的外化,是人類的生命之聲、心靈之聲?!薄罢Z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保邰伲菡Z言世界的拓展會促進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會促進語言世界的發展。語感能力培養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構建和塑造,并視其為核心本質乃至最高層次意義上的語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語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v觀古今,大凡傳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處,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偉大體現。正如德國大詩人歌德所講:“要寫出雄偉的風格,他也就要有雄偉的人格?!泵献由⑽臍鈩莩渑?,感情激越,筆帶鋒芒,長于鼓動,在于他是戰事紛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縱橫家、雄辯家;魯迅雜文如匕首、似投槍,犀利尖銳,深刻辛辣,因為他是風雨如磐的舊中國里憤世嫉俗的革命干將;詩文境界開闊,語鋒畢現,活潑鮮明,因為他具有一代偉人的胸懷和卓越政治家的氣魄。因此,語文教學不能人為地割裂“心”、“言”而大談什么語感培養。學詩的功夫在詩外,要培養優秀的語文人才,首先得塑造優秀的人格。
馬克思早就提出了“創造與人的本質和自然的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②]這一命題,即使人對語言現象的感覺成為人的感覺,實際上也就是在“創造著具有深刻感受力的豐富的全面的人”。把人格的構建塑造當作語感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來加以界定,其創意就在于發掘“人的本質力量在語言客體上對象化的實現”,其意義是重大和深遠的。
盡管語感能力的形成轉化過程寓有人格的自我選擇、自我參照、自我完善機制,但這并不意味語文教學于良好人格的培養是無所作為或可有可無的,相反,其深刻的審美體驗能力卻為語文教學賦予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人格塑造優勢。
二、促進個性發展策略。
良好的語感能力極富個性,而個性往往又孕育著創造性,沒有個性也就無法談及創造性。人們常說:一百個讀者的頭腦中就有一百個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個學生的頭腦中也有一千個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這就是說個性和創造性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姐妹。語言作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③],首先應該是人的個性的集中體現。語感能力培養要著力于個性發展,其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著名心理學家列昂捷夫曾經說過:“背誦詞語,理解詞語,以致理解詞語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夠的,應該使這些詞語成為內在決定個性的東西?!保邰埽菀虼耍虒W中就不應過分強調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點與教師的完全吻合,對于學生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新奇獨到的見解要善于發現、肯定和引導,否則,會于有意無意之間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比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未必非得把學生驅入用階級分析的觀點去認識其“反抗”意義的思維峽谷不可,如果有同學從人性方面去考察,得出那是本能的“掙扎”也不能否定;讀《荷塘月色》,有學生只為朦朧、寧靜、優美的意境所陶醉,并未領略什么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不滿現實又幻想超脫現實的淡淡的哀愁”也沒什么不妥;陸游的《詠梅》是題詠人生的高格調之作,就沒有必要用同一套子勉強學生同《詠梅》詩分出高下。
三、能動參與策略。
語感能力歸根結底是認識個性在長期的對各種言語作品反復“涵詠”體味過程中習得的,教師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投入,在現實的語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規律和意蘊,并使語言規律和意蘊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個性的東西”,進而形成他們頭腦心靈中的一種積極的、創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講到底。近年來語文界積極倡導的“語文活動課”就是一種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性、培養語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措施,學生在各種聽、說、讀、寫活動中有了強烈的作者、讀者角色意識,自動探究、傾心實踐,于不知不覺中實現自己認知圖式的構建。
四、實踐感受策略。
“凡是技能,唯有在實踐中方能練就?!保邰荩輰W生學習的能動參與積極性發揮得怎樣,實質上取決于學生的語言實踐感受情況如何?;A教育,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習得語言的實際能力(實質上是關于語言的感性認識),而不在于使之掌握理性化的關于語言的理論知識,或者說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應當以感性為主。而感性又總是直接與實踐聯系著。因此,只有通過長期有效的訓練,在人的意識與行為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性的關系模式,即通過語文教學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一種語感直覺、語言習慣,才能將有意識的語言知識、規則等變成無意識的感覺。目前“大語文”教學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學校學習與家庭、社會生活相結合,使語文學習無時不有、無地不在,讓學生最大限度利用一切語文學習的機會和因素,進行反復能動的語言實踐,在聽、說、讀、寫的實際操作訓練中,把語言還原到一定語言環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擬、演習和創造,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力。
五、整體感知策略。
英國應用語言學家皮特·科德說:“把一切都學到手以前,沒有哪一部分可以完全學會的?!保邰蓿葸@就是說,語言現象與涉及語言的所有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只要我們接觸了某種語言現象,就可能接觸有關語言的全部知識。這里強調的整體感知策略,其最基本的解釋就是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達的深厚意蘊,并非通常所說的課文整體、單元整體,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甚至在訓詁式的一個字一個詞地解釋而把文章弄得面目全非?;谏鲜隼斫猓w感知作為一個方法論術語,它對語感能力培養的意義就分外突出了。
六、形象思維策略。
語感能力具有直覺思維特性,事實上直覺思維說到底屬于形象思維的范疇,而且漢語和文學又無不具有形象性特征,這就為語感能力培養實施形象思維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行性依據。再從現代心理科學的研究來看,人腦對拼音文字的處理是分別由兩個不同的部位來職掌的,漢字具有“左視野優越性?!保邰撸荻笠曇皞魅氲男畔⒅饕捎夷X處理,右腦主要儲存“圖像”,所謂形象思維主要由右腦完成,而右腦與創造性思維又是關系最為密切的。因此,對于培養創造性語文能力為目標的語感能力培養來說,形象思維策略不僅有其可行性,而且也有其必然性。
總之,視語感能力培養為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是由語文學科內部規定性和教學活動的內部規律性所決定的,現代化語文教學就是要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得學生面對語文材料,創造性地感悟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東西,用有限的知識孕育和啟迪最多的能力。尤為重要的是,我們把人格構建塑造能力視為語感能力最高層次意義上的目標。這不僅為深化語文教改、提高教學質量展示出廣闊前景,更對社會文化意義上的人的素質培養具有現實的實踐指導意義。
注:
①王尚文《更新語言意識、深化語文教改》(《北師大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二期。)
②馬克思《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80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9頁。
④列昂捷夫《活動意識個性》179頁。
⑤葉圣陶《論教育》163頁。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F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F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根據目前高中物理課程的設置情況和物理課的教學特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近、個個擊破的教學原則,整個高中物理能力培養可分為過渡階段、正常階段、提高階段、完善階段四個階段完成。
1過渡階段。學生由初中進入高中,由于知識臺階較大,加之一開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運算運動規律、動力學等問題,學生會感到困難重重,束手無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學期的教學中,教師除按要求培養學生的識記、理解和簡單應用能力外,要著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剛上高一的同學,自學能力較差,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任務難以落實,可根據課文,每節課給學生適量的閱讀時間,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減少課堂的單調呆板氣氛,可采用啟發、演示、討論等多種方法教學,以調動思維,活躍氣氛,激發興趣;可將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內容通過聽寫方式讓學生記錄,既控制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手腦并用和速記能力;可設置一些課堂作業,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階段。通過第一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應適應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達到正常學習狀態。這時,教師的重點要放在按教學大綱和會考大綱的要求實施教學方面來。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在每節課中貫徹落實能力培養目標。通過第二學期和高二學年的教學,全面完成會考大綱中要求的能力培養目標任務,使學生達到會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順利通過會考關。
3提高階段。會考是水平考試,高考是能力考試。進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學生要參加物理高考,而力學和電學部分又是高考的重點,所以,在選修課教學中,在重點提高力學和電學知識水平的同時,要著重開拓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創新的能力。教師的精力應放在精選習題、優化和組合試題上來,通過高質量的習題和試題,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階段。根據近年來物理高考試題考查知識點多、覆蓋面大、命題新穎、題型多樣化、智能性強等特點,在總復習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好復習目標,制定出教學策略,處理好教師與教材、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材之間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則:重點知識結構化———抓各部分知識的中心點,將知識以此中心組織起來,形成知識網絡,找出各網絡間物理量的相互關系。
基礎知識系統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結構,系統地劃分、歸類和排列基礎知識。難點
知識問題化———以問題解決難點,精編一些含有難點知識的習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識,突破難點知識。
習題結構梯形化——基、中、難一起練,讓學生做適量的習題,提高思路,強化聯系,加深理解。
復習方法多樣化———在研究知識、研究學生、精選習題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確定各能力的培養措施
好的培養措施,既可達到培養目標,又可省時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一個物理教師,應該因人、因材科學地確定每一能力的培養措施。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啟發、講解、指導、討論等措施,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恰當地安排習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實驗,觀察自然現象,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培養其觀察、實驗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對某一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的探討,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斷等思維能力。
三、能力培養在教學中的具體落實
各種能力的培養是貫穿于整個高中物理教學中自始至終的任務,大到三年的教學,小到每節課,甚至再小到一個概念的建立、一道題的解答,都牽扯到能力培養問題。而每一環節中,又有具體的能力培養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大綱要求,明確每課時中能力培養目標,結合學生情況,認真備課,確定完成方案,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養方案。
四、檢驗能力培養結果,完善能力培養措施
吉列,一個剃須刀片廠商怎么會花費70億美元購買電池生產商Duracell(編者譯:杜拉瑟公司)?SAP——歐州領先的軟件公司是如何保持其很高的增長率?香港巨商李嘉誠又是如何能在中國生意亨通,而許多人僅僅只能夢想而已?
問題的答案就是能力,即公司用以形成競爭優勢所需的技能、資產和關系。我們對那些成功地保持長期增長和發展的公司的研究表明,他們都從廣義上去認識能力。很自然,有一些公司依賴于營運技能,即狹義的能力,但令人意外的是,我們調查對象中絕大部分更多地是依靠其它方面,而不是依靠這些顯而易見的能力而成功的。
當商人談及企業能力時,他們通常是指蘊含在公司人員、生產流程以及企業知識之中的能力。它們是企業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因此常常被稱作核心能力。盡管運作技能或核心能力對一個公司的成功十分重要,但對這些方面的重視如果過于狹隘就會阻礙增長。這就需要對能力有一個更廣義的定義,即包含獲得競爭優勢所需要的所有因素。除了營運技能,我們所指的能力定義還包含其他三類資源:優勢資產、可增長技能和特殊關系。
一、優勢資產
優勢資產是指那些難以復制并能夠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有形或開形資產,包括基礎設施,知識產權,銷售網絡,品牌和信譽以及客戶信息。
銷售網絡:一個企業可以利用其銷售網絡的規模增加其現有產品及服務的銷售或減少推出新產品的成本。以吉列為例,其1996年末花費70億美元購買電池生產商杜拉瑟公司的主要動機是銷售方面的經營共性。吉列的剃須刀片在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的銷售網絡是無與倫比的,而電池也同樣在這些店鋪銷售。雖然杜拉瑟公司占據美國國內市場50%的份額,但其在諸如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增長地區卻鮮有所聞,而吉列在這些地區的銷售網絡卻異常強大,吉列通過此舉將杜拉瑟推向世界,助其增長。
品牌及信譽:過硬的品牌可以有助于新產品的推出并且不影響現有產品的聲譽。吉列正利用其品牌進入男士化妝品市場。吉列男士系列包括潤膚水、剃須膏、除臭劑以及剃須刀和刀片。
客戶信息:擁有各類不同客戶的詳細信息對擴大銷售是十分重要的。這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信息包括客戶的購買習慣和需求。日本Seven-Eleven(編者譯:711公司)的銷售點信息系統幫助公司確保對每一位步入商店的顧客來說都有一個正確的產品組成。該系統試圖從每一筆銷售中獲取一定的數據,包括購買時間、客戶的性別及估計年齡。這些信息每天從商店的計算機終端下載到總部,在那兒進行銷售趨勢的分析。每天,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當前和歷史數據進行調整和根據客戶的要求安排商店的產品組成。為不斷地尋求最佳產品組成,每年平均每家商店3000種產品中有70%將被替換掉。
二、可增長技能
一個企業掌握諸如購并、交易、籌資、風險管理及資本管理這樣常用的可增長技能將會在啟動和保持增長中擁有很大的優勢。雖然一個公司的不同業務之間各自有其獨特的營運技能,但這些可增長技能卻可以在不同市場或經營單位相互傳授。由于其廣泛的適用性,可增長技能通常存在于企業核心,再從那兒提供給不同的經營單位。
購并及合并后管理技能:不佳的購并會代價高昂,風險重重。而成功的購并會加速增長及節約成本。能以吸引人的條款進行購并,并且快速融為一體,這一能力將賦予公司一個十分明顯的優勢。
SaraLee(編者譯:李莎)公司就是依靠購并不斷推出新的業務并促進增長。在1981年至1995年間,該公司共進行了80多次收購而同時退出了那些經營不善、分散主業的業務。如果僅僅憑自身的增長,其計劃和預算系統中設立的目標是根本無法達到的,因而公司的管理層不遺余力地進行不斷地購并以達到這些目標。公司有時追尋那些潛在的收購對象長達10年之久,這樣當那些對象準備出售時李莎公司可以第一個知道。
籌資及風險管理技能:擁有高超的籌資和風險管理技能可以使有些公司能以其他公司無法達至的方式增長。對資金問題制定周密完善解決方案的能力,使這些公司可以沿著充滿希望的成長之路闊步前進,而對于他們的競爭對手來說,想達到這一點,費用和風險可謂巨大。
資本管理技能??擁有出色的效率技能能使管理人在一些項目上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而其他公司則可能會認定這些項目回報率低而拒絕投資。對資本的更充分利用將增加單個項目的預計回報,并且將公司的一部分財力解脫出來用于其他項目的投資。
HindustanLever(編者譯:雷丁斯頓公司)在印度消費品行業的成功就部分歸因于基資本效率技能。這家公司通過將其生產工廠規劃設計得不帶任何繁飾或將部分生產和銷售行為外包,使得在每一美元的資本上都上都產了巨大的銷售額。
三、特殊關系
關系是那些非常重要但卻很少談及的能力之一。保持與現有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可以為企業提供發展機會,因此有必要培養這種關系。而與要人、企業及政府保持關系可以贏得那些沒有這層關系這就根本無法得到的機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助于達成交易外,良好的關系可以有助于公司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和地區。
在亞洲,特殊關系在那些海外華人家族的成功中起了主要作用。世界巨富李嘉誠的經濟帝國就是建立在特殊關系的基礎上。其強大的關系網使其可以較早進入快速增長的基礎設施行業并獲得少有的機會。和記黃埔作為其麾下的旗艦,從集裝箱碼頭迅速滲透到發電、零售和電訊業。規模從香港擴大到中國內地、英國和加拿大。通過合資形式,和記黃埔正經營著中國目前最大的3個集裝箱港口。
李嘉誠的壯大歸因于他自70年代末以來一直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建立的關系網,這其中包括與政府、國有企業、金融機構、華僑企業及西方跨國公司的緊密聯系。李嘉誠通過不同的方式培植這些關系。他坐鎮香港匯豐銀行董事會,處于亞洲經濟交易活動中一個十分有利的地位。早在中國大陸開放之前,他就于1980年通過在廣東投資建造中國飯店,傳達其在中國投資的承諾。
從人類從事經營活動以來,關系一直就很重要,但在近來的商業活動中有許多特殊關系與腐敗混為一體的例子。特別是在與政府官員的特殊關系上,這個問題就顯得極其敏感。這也就使得依賴特殊關系作為一種能力比依賴品牌或銷售網絡要復雜的多,但是在不拋棄倫理價值的前提下從關系中獲取戰略利益還是完全可能的。保持持續增長的公司正是找到了這樣的方法。
四、從能力到優勢
公司將新的業務所需的能力聚合得有多好,決定了其在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上有多成功。能力的聚合通常比單個能力更難仿效,只有將那些難以仿效的能力聚為一體時才能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并不要求在每個業務方面都要有高超的能力。但具備最重要的能力能夠決定某個成長中的企業有多少價值將流向其擁有人。對每個機會來說,把那些影響競爭優勢的能力與那些僅僅是需要但并不重要的能力區分開來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并不至關重要的能力可以外包給別人或由別人來掌握。
安然(Enron)公司在發電業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該公司以不同于其競爭對手的方式來看待這一行業,它發現經濟價值不成比例地累積到那些組織安排電業交易的企業身上,而并非是那些真正建造和經營這些電廠的公司。早先,安然公司在建造和經營電站方面并不出色,但這并不重要,這些技能可以外包給別人。相反,它擅長洽談長期燃料供應合同、電力銷售合同、建筑合同、籌資和政府保證──這些恰恰是區分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技能。通過集中精力在這些能力上,安然公司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樹立了其強大的全球地位。
五、為持久的優勢聚合能力
哈佛商學院教授DavidCollis(編者譯:柯里司)和CynthiaMontgomery(編者譯:蒙哥利)認為,一種能力或資源只能夠通過若干檢驗,才能成為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首先,這種能力必須在產品市場上有競爭優勢和價值;第二,它必須難以仿效;第三,它不能輕易為其他能力所取代;第四,它必須是持久的;第五,它必須難以交換。如果一項能力會隨著雇員的離開而帶走的話,那么是雇員而非公司擁有這一能力的價值。
一些單個的能力可能會通過這些檢驗,比如說一個世界級的品牌將一直賦予其所有者優勢,但是幾乎沒有單個的能力是無懈可擊的,即使是那些首創得來的優勢,沒有了適當的支持也會慢慢消失。一個企業的成長過程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就是將各種有特色的能力聚合為一體,共同滿足上述標準。
這個能力聚合體可以在企業內部建立,或者通過聯合的方式借鑒,或者完全從外部獲得。聚合體每增加一個新能力,就累積了更大的競爭優勢,因為競爭者也就越來越難仿效或替代這一能力聯合,也就越難為雇員所占有。
如何提高閱讀和答題的效率呢?我以為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和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所謂“合”,就是一種化繁為簡、化實為虛的能力。閱讀說理性較強的文章往往會碰到結構復雜的句、句群、段,閱讀能力差的人碰到這樣的句子會感到一片茫然,甚至失去閱讀的信心。事實上,許多看似復雜的句段,傳遞的信息卻是有限的,大量旁逸的語句,主要起論證修飾的作用。學會刪繁就簡,可突出旨要,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以下類型的句段應是訓練中值得注意的:
一、闡發性句子。如:
例1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特點: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對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穎性和價值;創造性思維是非傳統的、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的任務是將原來模糊的、不明確的問題清楚地勾劃出來,或提出某種方案加以解決。(1993年高考卷)
該句冒號后的句子是對“特點”的具體闡發,閱讀時倘若不能對該復句內容獲得清晰的感受,那也不必在初讀時作過多的思考,可以快讀。如果文后的題目與該部分有關,答題時再進行深入閱讀思考。
例2①我們要了解和評判一個作者,②應該知道他那時代對于他那一類作品的意見,③這些意見就是后世文藝批評史的材料,④而在當時表示一種文藝風氣。一個藝術家總在某些社會條件下創作,也總在某種文藝風氣里創作(1994年高考卷)
在第一個復句里,②③④分句層層闡發,而在后面的第二個句子,④句的“文藝風氣”是最終要闡述的對象,據此,對第一個句子形成這樣的緊縮語意:我們要了解和評判一個作者要根據當時的文藝風氣。這個判斷能否形成,直接影響對下文的理解。
從對上述兩個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對闡發性句子,根據它概括性和具體性相結合的特點,結合行文趨勢進行簡縮,有利于對文章內容形成清晰簡約的感受,提高閱讀速度。比這種能力更深一層的能力是化具體為抽象,即需要一定的概括,把一般內容概括為精粹的幾個字。
二、關聯詞運用復雜的句子。這類句子在現代文閱讀中常見,在訓練時應結合一定的語法知識,尤其是有關復句的知識,做到并列的綜合歸納,承遞的分清主次輕重,等等。下列類型的句子,更應特別注意:
(一)轉折型,如:例3他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他能寫出使你終身受用不盡的樂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無味的旋律,把它展開得那樣引人,使你聽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發現新東西:一句話,你可以拿所有用來形容以樂式見長的作曲家的話來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癥,也就是不同于別人之處,在于那激動人心的品質。(1996年高考卷)
這類句子看似復雜,實際上由兩個部分構成,“但是”是標志性的詞。前半部分那么多的句子闡述的只是一個意思:貝多芬能設計最好的樂式;后半部分指出貝多芬音樂最大的特點是“激動人心”的感情。從句型特點和行文趨勢可以看出,后半部分的內容是整個句子的重點。轉折型句子的語意理解應落在轉折之后,應做出標記。
(二)因果型,如:例4從文章的本體來看,當然是以后人分類方法為合理而簡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說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寫記敘的,到這時候,你若想把它們分類來合并,當然又覺得困難百出了,所以我們來論散文的內容,就打算先避掉這分類細敘的辦法。(1997年高考卷)
在這個句子里,“但”是語意的一次轉換,“所以”后的部分是最終結論。一般地說,因果型句子的語意重點在“果”上,閱讀時,這類句子可做記號。
(三)正反型,如:例5舊式教育又是守著利祿主義的:讀書作文的目標在取得功名,起碼要能得“食稟”,飛黃騰達起來做官做府,當然更好;至于發展個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個人終身受用不盡,同時使社會間接蒙受有利的影響,這一套,舊式教育根本就不管。(1995年高考卷)
冒后后的內容具體闡述“利祿主義”,一正一反,分號是標志。分號后的部分是說舊式教育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從反面的角度對舊式教育的弊端予以對比襯托。對語意的把握則應從正面的部分即“利祿主義”的特點是追求功名利祿去分析。正反型句子的語意重點在“正”面上,閱讀時,宜做標記。
三、例證型文段,如:例6宋代涌現了更多的竹畫家。坡就是一位畫竹的藝術大師。他畫竹氣魄極大,“從地起一直至頂”,線條和筆力都很強勁。元代文人畫興起后,畫竹更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畫,大都是修竹數竿,意境蕭疏,具有獨特的風格。明代竹畫家蜂起。王紱畫竹名馳天下,邵二泉題他的《墨竹》詩說:“蕭蕭數竹不勝看,到此方知畫竹難。誰信中書曾放筆,片時行盡楚江干?!毙煳迹ㄗ治拈L)創造畫雪竹的方法,所畫極為精絕。有人評論說:“徐文長先生畫雪竹……”(1992年高考卷)
這是一段觀點加材料的例證型文段。“宋代涌現了更多的竹畫家”,“元代文人畫興起后,畫竹更為盛行”,“明代竹畫家蜂起”,這三個句子是該段的關鍵句。而坡、王紱、徐渭等是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材料,用來證明觀點。參考關鍵句進行合并后,可以知道本節是論述宋元明時期竹畫的一些特點。形成這樣的認識對接下去的解題非常重要。
以上例舉了現代文閱讀中會經常遇到的一些較典型的句段,這樣的類型還很多,我們應學會迅速地理清觀點材料間的關系,把握整體大意。
如果說“合”的能力是整體把握的需要,那么,“分”的能力是為解題服務的。“分”就是一種分解的能力,根據命題的要求,對相應的句段進行分解剖析,然后作答。
(一)句的分解。如:例7根據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時期的文藝風氣,有哪兩方面的材料?(1994年高考卷)
先找到題目的對應文句:①我們閱讀當時人所信奉的理論,②看他們對具體作品的褒貶好惡,③樹立什么標準,④提出什么要求,⑤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風氣究意是怎么一回事,⑥好比從飛沙、麥浪、波紋里看出了風的姿態。
然后分解這段文字:⑥是比喻,起修飾作用,略去不管。①是第一層次,③④兩句是對第②句中“褒貶好惡”的具體闡述,故②③④是同一個層次。這樣經適當概括,便可得出答案:1.當時的理論,2.當時對具體作品的評析。
(二)段的分解。如:例8下面這個段落中提到的“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所指的一類人是——
①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樂完全用作表現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②也正是這一點,使得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不得不把他當作一個瘋人。③不錯,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舊的樂式,但是他給它們注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種最高的激情,結果不僅打亂了舊樂式的對稱,而且常常使人聽不出在感情的風暴下竟還有什么樂式存在了。④他的《英雄交響樂》一開始使用了一個樂式(這是從莫扎特幼年的一個前奏曲里借來的),跟著又使用了另外幾個漂亮的樂式;這些樂式被賦予了巨大的內在力量,所以到了樂章的中段,這些樂式就全被不客氣地打散了。⑤于是,在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看來,貝多芬是發了瘋了。⑥他這么做,只是因為他覺得非如此不可,而且還要求你也覺得非如此不可呢。(1996年高考卷)
這是一個典型的總分總的段落。①②是第一層,是“總”,③④是分,⑤⑥是“總”?!安诲e”、“于是”是表示展開和終結的標志性詞語。倘若能形成上述認識,就能較快地發現②句與⑤句的對應關系,從而確認“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指的是當時“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
從對上述兩個句、段的分析可以看出,對句段進行解剖分析,目的是使我們對題目相關文段的理解更深入、更準確,發現題目與文段內在的邏輯關系,避免解題的盲目性。對句段的分析同樣也需要利用句段的一些語法知識,與利用語法知識進行“合”一樣,語法知識的運用是理解的手段,關鍵是要確立一種分析意識,把知識的運用和內容的理解結合起來。
(三)概括角度的分解。如:例9對于《古文辭類纂》,作者雖然沒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為他對這部書的看法是——
相對應的主要文句是:這一部《古文辭類纂》的所以風行二百余年,到現在還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雖然在它的材料的豐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門別類,能以一個類名來決定內容。但言為心聲,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類似而來斷定內容的全同,是等于醫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來推論人體的組織;我們不必引用近代修辭學的分類來與它對比,就有點覺得靠不住了。(1997年高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