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5 13:35:37
序論:在您撰寫消費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講解理論首先要對學生講授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在講授過程中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要精煉。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可以選取簡單易懂的圖示、例子輔助教學。此外,在課堂上還要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總結。
精選案例在選擇案例時要充分思考為什么選擇這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可以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此外,還要根據所講授的理論知識選擇最新的、接近學生生活的、有針對性的案例,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案例之中。個人思考進行案例教學時,需要提前將案例布置給學生做預習,要求他們閱讀案例并通過自行搜集材料對案例進行思索與分析,對布置的預習題給出初步的解決方案。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階段學生沒有做好準備工作,整個教學效果將會受到很大影響。分組討論在個人充分思考、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4~6人小組,進行分組討論。要求每個成員各抒己見,說明策略與方案并陳述理由與依據,最終對不同方案進行比較,組內達成共識。這個階段必須充分展開,讓大家自由討論,教師對此不做評價。全班交流教師主持全班進行討論。在發言過程中出現意見不一、互相爭論的情況時,教師要善加引導,使學生加深對案例的理解,最終形成合理的解決方案。這一階段是形成教學結果的重要階段,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歸納總結這是案例教學法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對案例分析的結果進行評價、總結與概括。通過對案例的總結,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學到了什么,有什么啟示,應該怎樣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最終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學以致用。
2在消費心理學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效果
1大學生消費心理特征分析
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大學生群體大約在18—22歲的年齡范圍,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有著鮮明的年齡心理特征,表現在消費行為上,主要是:
1.1追求時尚、追求新穎、敢于嘗試在許多新產品剛上市的導入階段,充當嘗新者和傳播者一般都是年青的消費群體,他們對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充滿好奇,樂于嘗試新事物,具有冒險和獵奇心理。大學生群體作為年青一族,在消費心理與行為方面表現為追求新穎和時尚,引導消費新潮流。
1.2注重產品的外觀,多過于產品的內涵大學生群體正值風華正茂,情感豐富、強烈,情緒波動性大,容易受到外界客觀環境、社會信息的影響,沖動消費。在選擇產品時,更多地從直覺出發,注重產品外觀設計、顏色等,對那些外觀設計造型新穎、顏色符合自身喜好的產品,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迅速作出購買決策,實施購買行為。而對于產品的內涵、質量等因素,則表現得不太關注。
1.3從眾心理依然普遍,崇尚名牌大學生群體都是離開父母,相對獨立的個體組成,他們渴望在群體活動中體現自身的價值。反映在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方面,則是注重消費品的品牌與檔次,追求產品的附加價值給自己帶來的情感體驗,如提升自信心,獲得異性的好感等等。這就不難理解,許多針對生產年輕消費者的企業不惜重金拍攝明星代言廣告的現象了。
1.4消費無計劃,多見沖動性購買行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于自己的消費行為沒有大致的規劃,除了必要的餐飲支出外,對于其他方面的消費,大多表現為沖動性購買,即看到什么喜歡就買什么。
1.5在家庭消費中有重要影響力大學生群體年輕、有活力,是家庭成員消費中“隱性決策者”和“顯性媒介人”,他們在家庭消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由大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造成的。大學生群體又是即將步入社會職場的新人,還會在未來幾年內陸續結婚、生子,成為新一代家庭的主導者,他們的消費觀念在無形中起到了上連接父母,下延伸到子女的橋梁作用,并且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主導祖孫三代的消費趨勢。大學生群體的年齡差距小,又在小范圍內密集居住,消費行為互相影響,這一群體表現出來的以上消費心理特征,是因為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年齡層次、社會屬性等決定的。
2大學生群體的飲料消費調查
飲料這一產品在市場出現的初期,是很多家庭省吃儉用孝敬老人和疼愛孩子的奢侈品,發展到今天,飲料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常見消費品,尤其對于年輕一族的大學生群體,飲料的消費如同吃飯、穿衣一樣,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2013年以來,我校與W公司(知名飲料生產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承擔了多起有關飲料產品的市場調研工作,為了推進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為了保障本文研究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訓課程開發中,為了更好地幫助W公司開發針對大學生消費者的新型飲料產品和指導W公司在大學校園內的飲料營銷策略,特別安排了我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在我校所在的大學城范圍內,進行大學生飲料消費市場調研活動。本次調研采取了多種調研方式,主要有問卷調查、攔問、半結構訪談等方式,其中問卷調查部分共發出問卷550份,收回50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2.4%,問卷中主要涉及的調查問題有:1、喜歡的飲料類型2、飲料消費的決定(重要性)因素調查;3、主要消費場所;3、對飲料包裝的選擇情況調查;4、可以接受的價格區間5、容易接受的促銷手段、喜歡的促銷方式等方面的調查。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飲料消費行為表現,又得出以下結論。
2.1大學生飲料消費類型的調查我國的飲料市場,主要有碳酸飲料、果汁、蔬菜汁、含乳飲料、植物蛋白飲料、瓶裝飲用水、茶飲料、特殊用途飲料、固體飲料及其他飲料等10大類產品。既然大學生群體是飲料產品消費的主力軍,那么怎樣的飲料產品是大學生群體喜歡的?在飲料類型的選擇上,碳酸類飲料和果汁類飲料毫無懸念地被大比例的被調查者選擇為最喜歡的飲料類型,我們又對數據信息再進行細分時發現,男生最喜歡口感刺激的碳酸類飲料和功能性飲料,二女生則多喜歡口感酸甜的果汁類飲料和乳飲料,而近幾年發展迅速的茶飲料同時出現在男、女大學生最喜歡的飲料序列中的第三位。由于本次調研的時間已是深秋,故在夏天深受歡迎的降火涼茶類飲料的選擇比例受到了影響。
2.2大學生飲料消費關注因素調查根據大學生群體的心理消費特征,對于飲料的消費,也表現為追求時尚和新穎,注重產品的品牌個性,容易受到社會相關群體(明星熱點人物)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從表-1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有41.5%的受訪者認為,在選擇飲料時,口感是選擇的第一要素,是否好喝將直接決定對產品購買與否,而長期的習慣消費和達到品牌忠誠,也首先要有“喜歡喝”的前提。32%的受訪者則表示飲料產品的品牌非常關鍵,有些大學生明確表態,自己只喝大品牌、知名品牌的飲料,這樣質量能有保障,消費起來還有“派”!價格因素則是影響因素中最大眾的因素,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坦然表明,尤其在第一次選擇某品牌飲料的時候,價格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而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價格的排名在第三位。有關飲料價格問題的調查,還有一個內容就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為3.5—4元之間的價位是大學生群體最容易接受的價格區間(價格調查項目中不包括飲用水產品)。除了口感、品牌和價格,還有一個對大學生飲料消費影響較大的因素為飲料的包裝形式,目前市場上飲料的包裝形式非常豐富,玻璃瓶裝、塑料瓶裝、利樂紙盒包裝、塑料袋裝等,其中,塑料瓶裝的飲料因為容積適量、開啟包裝自如方便還便于攜帶、備受年輕的大學生群體親睞,是飲料包裝的主流形式。鑒于大學生中不乏有減肥煩惱的群體,飲料中所含的物質,如卡路里含量、糖分含量等,也容易讓一些感覺自己“喝水都胖”的大學生無奈放下已經選中的飲料產品。
2.3大學生飲料產品消費渠道調查大學校園里能夠買到飲料的場所有很多,超市里琳瑯滿目的飲料貨架、食堂里的便利食品柜臺、教學區域內隨處可見的自動售貨機,還有很多大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在淘寶、天貓、1號店等網站上網購成箱的飲料放在宿舍里隨時飲用。購買的便利,更激發了大學生群體消費飲料產品的熱情,許多飲料企業選擇與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聯手,以活動贊助商的身份,通過活動宣傳把產品帶到大學校園中,在多個訪談對象的印象里,有許多飲料產品的第一次接觸,往往就是在參與某次活動時獲得的獎品或者是贈品,喝了才知道這個牌子,喜歡喝以后才會繼續買。
2.4大學生飲料消費品牌個性調查在訪談中以及對品牌名稱聚類過程中,大學生選擇品牌主要是由于受品牌所包含的象征意義的影響,尤其當品牌個性與個體持的消費自我概念類型相吻合時,更可能產生偏好。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百事可樂,就是因為其含義可以引申為一句祝福“百事可樂”,而使部分消費者產生偏好。根據調研問卷中有關品牌個性部分調查結果,我們認為大學生偏好品牌的品牌個性包括“樂”、“智”、“勇”、“惠”四種類型。其中“樂”與基于美國品牌個性發展起來的BDS量表中的“Sincerity”與“Exciting”相對應,大學生在“樂”維度更注重酷的元素;“智”與“Reliable”相對應,而“勇”則與“Ruggedness”相對應,這也表現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而“惠”則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品牌個性的一個特色,老子《道德經》中便有“君子為腹不為目”的主張,墨子的“非樂”、“節用”、“節葬”也是主張在平時反對奢侈、杜絕浪費的生活態度,這一消費理念在大學生群體身上也得到傳承,那些華而不實、精致包裝卻容量可憐的"高大上、白富美"不一定能獲得大學生群體的認同。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多位在校大學生參與的半結構式訪談時,當主持人隨口提出,看未來的飲料發展趨勢,什么類型的飲料將大有潛力,許多被調查者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茶飲料,其比例甚至遠遠超過了原本被許多大學生選擇作為最常喝的飲料——純凈水。在問及原因時,被調查者紛紛提到了諸如:傳統、健康、環保、生態等字眼,還有保護民族品牌,延伸茶葉產品開發等問題也被反復提及。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于飲料消費的最終歸宿,還是在于健康!
3大學校園里的飲料營銷策略
各家飲料企業營銷策略面對目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層出不窮的替代產品、消費者對價格逐漸升高的敏感度、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更大程度的便利、品牌廣告競爭激烈、產品宣傳手段、形式更加豐富、產品包裝越來越精美時尚,力求實用并富有個性,能引起消費者的偏好……,做好營銷策略非常重要。
3.1細分市場、明確目標消費者飲料產品的市場細分,要根據飲料產品自身特點和各自所處的不同營銷環境,選擇適宜的細分依據,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大學生群體作為飲料消費的重要細分市場,在整個飲料消費市場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如果新推出的品牌能夠貼近大學生群體的飲料消費需求,產品品牌能具備陽光、青春、活力、潮流等因素,與大學生的社會屬性特點相呼應,在品牌廣告宣傳、活動策劃、明星代言等方面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群體的情感體驗,使得產品與大學生群體的第一次接觸就能帶來愉悅的心理感受,產品即能夠順利被大學生消費者接受。品牌宣傳活動策劃的主題要緊扣當下流行的熱點問題,要動態反映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的變化,借力推廣產品,盡可能地縮短新產品上市的導入階段,快速進入成長期,實現產品銷量和利潤的快速增長。
3.2飲料消費動機的喚起所謂動機的喚起,一般可以表現為生理上的喚起、情緒的喚起、認知的喚起以及環境的喚起。落實到某一具體品牌的飲料產品,則更多地要表現為大學生對該品牌的認知喚起。比如,可以通過校園活動贊助、活動宣傳等方式,增加該產品在校園里的影響力,從而增加該品牌飲料產品在大學校園里的知曉客戶。對于任一品牌的飲料產品,大學校園里的師生員工都是潛在的顧客,因此,校園里的飲料營銷大戰,往往表現為對某一品牌的知曉程度的競爭,即哪些品牌的知曉客戶多,誰就能贏得競爭的勝利。飲料企業可以選擇贊助大學校園的文藝活動、體育活動,增加產品在校園里的“露臉”的機會,還可以以數量折扣或者陳列獎勵的方式,向校園經銷商提供太陽傘、冷藏柜、冰柜、飲料貨架等銷售工具,讓產品的品牌形象以多種方式在校園里充分展示,不斷的打造品牌特點,樹立品牌形象,最大限度地喚起大學生消費者對該飲料產品的消費動機。
3.3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平臺企業要充分利用大學生群體都熱衷參與的QQ群、微信朋友圈子、校園BBS貼吧等,對于消息,活動參與有很強的召集效果,活動過程中,在微信朋友圈等媒體中的互動環節,也能提升品牌的影響力,而且對于活動效果的宣傳覆蓋面很廣、在時間上還有持續性的影響。大學生群體中,有不少都喜歡網絡游戲有的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不僅通宵玩游戲,而且還曠課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用在游戲上。飲料企業可以利用流行的網絡游戲平臺產品廣告,還可以與游戲廠商聯手,參與集瓶蓋換取游戲積分、揭蓋換取游戲裝備等聯合促銷活動,利用大學生喜歡的娛樂活動,網絡平臺,擴大產品影響力,提高產品銷售量。
論文摘要: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消費心理學是一項有著意義卻普遍缺失的內容。為了在高職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妥善的納入消費心理學內容,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設想,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運用消費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改善設計創作,增強市場適應能力。
一、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存在意義
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與商業活動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門類,商業性是其基本屬性。廣告、標志、版式、包裝、展示以及“vi”設計等,無不因商業上的需求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商業平面設計作品,其內容往往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展示、宣傳,其對象,即該作品的目標受眾,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作為一個商業平面設計作品的作者,受眾對該商品和服務的心理訴求,是其進行設計創作無法繞過,必需思考的問題。因而,具備一定的消費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平面設計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以培養市場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要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非常有必要對其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進行消費心理學教育。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圍繞著構成這類基礎課程和標志、海報、包裝、“vi”設計等應用課程來組織,像消費心理學這樣的市場導向性課程的意義卻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課程設置,看似基礎扎實、知識體系完整,卻與市場嚴重脫節,培養出的學生市場適應能力不強,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二、在平面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消費心理學教育在設計類專業中的存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將其納入設計類專業教學內容的探索。然而,對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來說,在短短三年的培養時間內,教學內容本已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湊。那么,如何將消費心理學教育穩妥的納入到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并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理由如下:
1.不宜過早地給學生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
高職類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幾乎都是繪畫基礎課程,對設計幾乎一無所知。入學后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夯實他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漸進地教授他們平面設計的知識、技法,培養他們設計思維和創作能力。如果在他們還沒完成平面設計的基本課程,完全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時候,就過早的給他們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摸不清頭腦、理不清思路。
2.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平面設計的基礎技能,同時,此時的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社會、接觸市場,通過實習和找工作的經歷,對專業方向所涉及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3.畢業設計階段的消費心理學教育最具效果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面對就業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挑戰、他們有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主宰——消費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他們根據興趣、根據對職業發展的意愿或者實習的經歷確定畢業設計項目的時候,都有著完成一件足以證明自己實力的完美作品的強烈愿望,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在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同時,畢業設計階段緊鄰就業,這時候組織他們學習消費心理學知識,且經過與畢業設計項目的結合運用,印像清晰、深刻,在畢業開始工作后,這些剛學到的東西拿來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消費心理學教學實施
1.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
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是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環節。由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往往一邊忙于實習,找工作,一邊進行設計創作,能夠集中起來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講授消費心理學知識內容,不可能像商務、市場類專業的學生那樣系統、全面,而應對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等在內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進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講解,并對消費者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消費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消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對于講授的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請校內外教授消費心理學的專業老師來進行講座,專業老師的講座,因其經驗豐富、內容全面、講解權威,顯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而沒有這種條件的,則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收集、整合一些消費心理學的教學視頻、教案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學習,憑借自身理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解。而這就要求指導老師熟悉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同時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和再演繹能力。而無論進行哪種形式的講授,指導老師都應選擇一些消費心理學的相關教材、文章、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
2.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識理論的講授之后,指導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心理分析。
進行心理分析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項目,運用所掌握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完成對自己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分析作業。也可以將有相似畢業設計任務的學生組合起來,成為受眾心理分析小組,小組成員間分別針對各自設計項目的目標受眾人群心理進行相互討論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報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對設計項目目標受眾人群消費心理特征的判斷和確立,包括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層次、消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細致程度、情緒和偏好的持續程度,對流行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節奏和時間觀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費的目的性、瀏覽、選擇和購買習慣,對品牌、包裝和廣告宣傳的認同度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偏好特征,這些設計作品的定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目標受眾的消費動機,消費動機和受眾的消費心理特征,構成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心理訴求,對消費動機的分析決定了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吸引受眾眼球。第三,設計作品方式,通過對設計作品、接觸受眾時的方式、環境對受眾產生的感官影響和心理變化的分析,為設計作品的設計創意尋求依據,設定條件。
3.對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調查
學生自己或者學生們之間運用剛掌握的消費心理學知識,針對目標受眾所進行的理論分析,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而檢驗理論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調查實踐。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們運用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對擬定的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進行現場調查。
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綜合調查法、實驗法等。受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的組織能力、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種相對簡單、便于開展,較為適合作為受眾心理調查的方式,其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解受調查者信息的問卷法,因其使用預先編制的問卷表格,標準化的問題設計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相互比較,因而最為適合學生采用。
問卷調查由設計、組織、調查、匯總、分析等一系列步驟組成,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生分組開展,分工合作。這樣,我們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組,就可以由此延伸為心理分析調查小組。問卷表格應由學生小組根據設計項目的調查需求自行設計,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格應包含受眾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形式上應多做選擇,減少文字填寫量,從而方便受訪者填寫。
組織對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調查,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通過在現場調查中與目標受眾的溝通交談,既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又因為與目標受眾的直接接觸,為即將開始的設計創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認識基礎。而通過將調查結果與之前的理論分析進行比較,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補充和完善,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設計實踐中進行受眾心理分析的經驗更加豐富,充實。
4.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
通過現場調查及匯總、分析,掌握了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特征和消費動機,也就是把握了目標受眾的心理訴求,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也就有了準繩。
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簡而言之,就是決定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入手、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對于平面設計作品而言,就是為滿足目標受眾人群的主要心理訴求,決定從其設計內容哪些方面的特質、性能入手,采用何種創意烘托該特質、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構成畫面、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比如設計一款為年輕人目標消費人群的服裝品牌海報,可以突出其時尚、運動、自我等方面的品質風格,可以通過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運動活力的畫面,采用新潮、簡短、有力的流行廣告語來反映這些品質,可以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充滿動感的線、面構成,炫酷的字符設計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訴求。
完成了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作品創作的消費心理學準備即已完成,即可進入設計創作階段。對平面設計專業結合畢業設計實施的消費心理學教學也就由此收官。
四、結束語
通過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實施,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知識,提高了運用消費心理學方法改善創作,增強作品市場適應力的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能夠設計出符合受眾心理訴求的成功的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萍. 消費心理學教程[m].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論文摘要: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消費心理學是一項有著意義卻普遍缺失的內容。為了在高職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妥善的納入消費心理學內容,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設想,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運用消費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改善設計創作,增強市場適應能力。
一、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存在意義
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與商業活動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門類,商業性是其基本屬性。廣告、標志、版式、包裝、展示以及“VI”設計等,無不因商業上的需求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商業平面設計作品,其內容往往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展示、宣傳,其對象,即該作品的目標受眾,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作為一個商業平面設計作品的作者,受眾對該商品和服務的心理訴求,是其進行設計創作無法繞過,必需思考的問題。因而,具備一定的消費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平面設計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以培養市場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要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非常有必要對其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進行消費心理學教育。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圍繞著構成這類基礎課程和標志、海報、包裝、“VI”設計等應用課程來組織,像消費心理學這樣的市場導向性課程的意義卻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課程設置,看似基礎扎實、知識體系完整,卻與市場嚴重脫節,培養出的學生市場適應能力不強,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二、在平面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消費心理學教育在設計類專業中的存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將其納入設計類專業教學內容的探索。然而,對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來說,在短短三年的培養時間內,教學內容本已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湊。那么,如何將消費心理學教育穩妥的納入到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并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理由如下:
1.不宜過早地給學生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
高職類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幾乎都是繪畫基礎課程,對設計幾乎一無所知。入學后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夯實他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漸進地教授他們平面設計的知識、技法,培養他們設計思維和創作能力。如果在他們還沒完成平面設計的基本課程,完全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時候,就過早的給他們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摸不清頭腦、理不清思路。
2.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平面設計的基礎技能,同時,此時的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社會、接觸市場,通過實習和找工作的經歷,對專業方向所涉及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3.畢業設計階段的消費心理學教育最具效果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面對就業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挑戰、他們有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主宰——消費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他們根據興趣、根據對職業發展的意愿或者實習的經歷確定畢業設計項目的時候,都有著完成一件足以證明自己實力的完美作品的強烈愿望,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在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同時,畢業設計階段緊鄰就業,這時候組織他們學習消費心理學知識,且經過與畢業設計項目的結合運用,印像清晰、深刻,在畢業開始工作后,這些剛學到的東西拿來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消費心理學教學實施
1.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
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是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環節。由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往往一邊忙于實習,找工作,一邊進行設計創作,能夠集中起來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講授消費心理學知識內容,不可能像商務、市場類專業的學生那樣系統、全面,而應對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等在內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進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講解,并對消費者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消費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消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對于講授的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請校內外教授消費心理學的專業老師來進行講座,專業老師的講座,因其經驗豐富、內容全面、講解權威,顯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而沒有這種條件的,則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收集、整合一些消費心理學的教學視頻、教案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學習,憑借自身理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解。而這就要求指導老師熟悉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同時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和再演繹能力。而無論進行哪種形式的講授,指導老師都應選擇一些消費心理學的相關教材、文章、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
轉貼于
2.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識理論的講授之后,指導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心理分析。
進行心理分析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項目,運用所掌握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完成對自己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分析作業。也可以將有相似畢業設計任務的學生組合起來,成為受眾心理分析小組,小組成員間分別針對各自設計項目的目標受眾人群心理進行相互討論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報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對設計項目目標受眾人群消費心理特征的判斷和確立,包括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層次、消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細致程度、情緒和偏好的持續程度,對流行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節奏和時間觀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費的目的性、瀏覽、選擇和購買習慣,對品牌、包裝和廣告宣傳的認同度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偏好特征,這些設計作品的定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目標受眾的消費動機,消費動機和受眾的消費心理特征,構成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心理訴求,對消費動機的分析決定了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吸引受眾眼球。第三,設計作品方式,通過對設計作品、接觸受眾時的方式、環境對受眾產生的感官影響和心理變化的分析,為設計作品的設計創意尋求依據,設定條件。
3.對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調查
學生自己或者學生們之間運用剛掌握的消費心理學知識,針對目標受眾所進行的理論分析,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而檢驗理論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調查實踐。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們運用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對擬定的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進行現場調查。
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綜合調查法、實驗法等。受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的組織能力、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種相對簡單、便于開展,較為適合作為受眾心理調查的方式,其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解受調查者信息的問卷法,因其使用預先編制的問卷表格,標準化的問題設計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相互比較,因而最為適合學生采用。
問卷調查由設計、組織、調查、匯總、分析等一系列步驟組成,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生分組開展,分工合作。這樣,我們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組,就可以由此延伸為心理分析調查小組。問卷表格應由學生小組根據設計項目的調查需求自行設計,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格應包含受眾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形式上應多做選擇,減少文字填寫量,從而方便受訪者填寫。
組織對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調查,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通過在現場調查中與目標受眾的溝通交談,既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又因為與目標受眾的直接接觸,為即將開始的設計創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認識基礎。而通過將調查結果與之前的理論分析進行比較,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補充和完善,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設計實踐中進行受眾心理分析的經驗更加豐富,充實。
4.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
通過現場調查及匯總、分析,掌握了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特征和消費動機,也就是把握了目標受眾的心理訴求,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也就有了準繩。
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簡而言之,就是決定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入手、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對于平面設計作品而言,就是為滿足目標受眾人群的主要心理訴求,決定從其設計內容哪些方面的特質、性能入手,采用何種創意烘托該特質、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構成畫面、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比如設計一款為年輕人目標消費人群的服裝品牌海報,可以突出其時尚、運動、自我等方面的品質風格,可以通過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運動活力的畫面,采用新潮、簡短、有力的流行廣告語來反映這些品質,可以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充滿動感的線、面構成,炫酷的字符設計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訴求。
完成了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作品創作的消費心理學準備即已完成,即可進入設計創作階段。對平面設計專業結合畢業設計實施的消費心理學教學也就由此收官。
四、結束語
通過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實施,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知識,提高了運用消費心理學方法改善創作,增強作品市場適應力的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能夠設計出符合受眾心理訴求的成功的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萍. 消費心理學教程[M].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祝帥. 設計觀點[M]. 遼寧: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大學生的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往往產生彼此間的相互影響,并形成特有的群體消費心理特征。本文試圖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以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與以前相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已成為引導消費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情感與符號之間——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據美國市場營銷學會(AMA)的定義:消費者行為是“感情、認知、行為以及環境因素之間的動態互動過程,是人類履行生活中交換職能的行為基礎”。[1]在大學校園里情感豐富的學子們的消費行為必然有其諸多的表現: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階層,其消費行為體現出追求新潮、時尚、情趣的特點,相對其他群體而言則帶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為他們不僅希望商品能夠在實用性方面滿足人的需要,還希望商品能讓人在使用和觀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心理的滿足。一般來說,大學生更愿意購買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商品,他們的消費行為更注重感官的滿足。他們憑著自己敏銳的感官來感知、認識世界,而人的感覺包括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同樣一件商品,只因為顏色稍有差異或包裝稍有不同,大學生消費者可能一眼看中,進而購買,也可能一瞥過后,再不理會。換言之,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多的是感性認識,當外面的某個事物被他們感知并激發起他們的情感時,他們會如醉如癡地緊緊追隨。因此,他們的消費行為更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更容易跟著感覺走。其次,大學生的自主獨立性逐漸增強,依附和從眾心理不斷減低。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情感和直覺因素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情感和理智相撞擊時,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同時,大學生在消費中的情感“兩極性”心理也非常明顯,肯定與否定都比較明確,強度也比較大。某種商品只要符合個人需要和興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會形成對商品的偏愛和追求之心;反之,就會產生一種否定和抵觸的情感,對商品厭惡、拒絕。
(二)無法抗拒的符號消費
法國的社會學家讓·波德里亞認為,商品除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以外,還具有另外一種價值屬性,那就是符號價值。一件商品,它所具有的彰顯社會等級和進行社會區分的功能就是它的符號價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夠體現消費者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越是能夠將消費者與其他人區別開來,它的符號價值也就越高。這種“重視商品所傳達的社會和個人信息的消費行為,就叫做符號消費”。[2]于是,人們選擇和消費的產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現、體現個性的工具,成為社會群體文化的符號象征,成了人與人之間相互認同獲取分的標記。因此,符號消費又可以劃分為兩種符號表現形式:一是“趨同”,二是“示異”。所謂“趨同”,就是借助消費來表現與自己所認同的某個社會層或小團體的相同、一致和統一。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隨大流去購買?!百徺I”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與社會群體的所謂一致性。同學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別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趨同性的時尚消費讓大學生獲得了一種“群體成員感”,就如同獲得了邁入“時髦社會圈”的入場券,從而擺脫了“落伍”的詬病。所謂“示異”,就是借消費顯示自己與別人的差異和不同。你用傳呼機的時候,我已用上了手機;你剛用上3000元的手機,我卻早已用上5000元的甚至1萬元的,以此來顯示我的與眾不同。
(三)“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費
“消費者在現代社會中代表著什么?什么都不代表。他能成為什么?一切,或者幾乎是一切。因為他孤獨地處在上百萬孤獨者身邊,他受到一切利益的擺布?!盵3]
今天的莘莘學子們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儒生,他們追求新穎,需求多樣,引領消費時尚;他們活潑感性,率性而為,消費卻不免沖動。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里,在表現自我,彰顯個性的今天,他們比任何一個群體,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時候更重視、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為此不惜代價。護膚品、美白祛斑用品、修眉、潔牙、豐乳用品、美體保健用品、減肥用品等等方面的消費,在她們眼中已是司空見慣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貴代價來實現“人造美女”“人造帥哥”夢。正如吉登斯所說的:“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成為自我審視、反思、規劃和改造的對象”。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人力資源的過剩和就業壓力的加大,也是大學生們重視形象消費的原因之一。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一些用人企業和單位采取“年齡歧視”和“相貌歧視”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許多公司和單位的招聘廣告中,公開宣布不招35歲以上的應聘者,有的連身高和長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為了延緩衰老、掩蓋形象缺點、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們不得不重視形象消費。
二、躁動的需求——消費行為的心理成因
現在的大學生年齡大都在20歲左右,不少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較舒適的環境、條件下,心理應變及承受能力都較差,外界的變化會對其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大學生消費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進行的。
(一)消費心理、消費行為與大學生
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心理活動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生的系列心理活動,它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4]是消費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是非常復雜的,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是影響或決定消費者行為的關鍵因素,但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地發揮作用,它們之間實際上存在一種交互作用的關系,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化,任何一個因素也同時被其他因素影響或決定。消費行為就是這些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過程。在某一時點上,又可以看作是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比如消費者的某種感情反應狀態(如生氣或驚喜),某種認知反應狀態(如對某個品牌的認知度或評價),某種行為反應(如對某種品牌的消費),都是上述因素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因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其中任何一個關鍵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整個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也就是說,不同的消費者個體或群體,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產品或服務,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消費行為。雖然消費者消費心理(消費的決策過程)是未知的,但消費者外現的消費行為不僅反映了外部環境對其消費行為的影響,而且反映了對購買決策起決定作用的自身特點,如文化教養、心理素質等。大學生所受教育的經歷和所處的特殊的校園環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上一個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產生了與其他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具有比較特殊的消費心理,外現為不同的消費行為。
(二)心理特征指引下的獨特消費心理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年時期,這一階段的消費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發展特征和發展規律。在青年期,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對環境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均獲得了較大發展,個性基本形成。與這些心理發展狀況相適應,青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也獨具特點:由于自身廣博的知識面,因而在消費時追求知識性;由于對新鮮事物的熱衷,在消費時會追求時尚性、潮流化,強調美觀大方;由于個性強烈,在消費時會情緒行動,即興即買,沖動性購買往往多于計劃性購買;由于富有創造性,也會在消費時注重個性,追求與眾不同。
雖然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但他們已具有獨立的購買能力,在購物時自身意志力較差,只要兜里有錢就會迫不及待地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學生雖身在校園,卻有很多的社會接觸、社會實踐時間,有了一定的社會能力,也能自主的對一些事情進行決策,同時又沒有中學生高考的壓力,沒有成年人較重的工作、社會、家庭壓力,真正可以放開束縛隨心所欲的進行一些消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新奇的產品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有些學生達到了不奇不要,無奇不買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異商品的階段。2、強調“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學價值能與自己的審美觀點相一致。但大學生所講的美感與傳統美學所講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們的眼中,也許殘缺是美的,不對稱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覺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選“它”沒有理由。3、追逐時尚。生理與心理的漸趨成熟使得大學生開始追逐成年人的社會游戲,而時尚活動莫過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時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廣泛關注,又正好契合大學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時尚,不僅是各種不同類型社會成員的消費特征,也同樣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個性與文明——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
在大學生消費問題上,我們已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用簡單的對或錯來作為評價標準,更無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達到抑制大學生的個性消費。我們應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這樣才能使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做到科學適度消費。
第一,發展個性消費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為個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也迥然不同。更何況是處于彰顯個性時期的大學生們。美國社會學家戴慧思認為:“高速的商業化進程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余地,提高了物質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國家對社會生活的壟斷?!盵5]在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對大學生的消費,也應以學生為本,遵循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特征,尊重大學生的個性選擇,因此,我們不宜壓抑大學生的正常消費,相反,在購買力允許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發展其個性消費。
第二,消除不良消費
消費所追求的內心滿足是永無止境的。正如叔本華所說的:“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6]一種欲望滿足了,又會生出新的欲望,如此層出不窮,永無終止。可有些大學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顧目前個人和家庭的經濟承擔能力去趕時髦、追新潮,這不僅會助長講名牌、好攀比、愛虛榮等不健康的消費觀念,而且還會出現過度消費的情況,帶來不必要的浪費。在消費過程中,大學生們往往從感情、心情出發,喜怒哀樂都能成為他們消費的理由。他們往往有消費的沖動卻缺乏消費的理性,他們有著消費的隨意卻缺乏消費的算計。因此,應該在大學生中倡導一種文明行為,加強自身修養,抵制畸形消費,消除不良消費。
第三,提倡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是指在保證大學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礎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消費?,F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孩子視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對于遠離家長過獨立生活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理財的經驗。這就造成有些學生追求高消費,盲目追求檔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消費方式,甚至個別學生不能體諒家庭的困難,以各樣的借口欺騙家人寄錢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費。這些不健康的現象,與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嬌慣與縱容,使學生養成了亂花錢的毛病關系重大。因而,倡導適度消費,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國情、校情、家情教育。學校與家長都要對學生的消費加以科學的指導,以使大學生的消費步入健康的軌道。
第四,倡導消費文明
消費文明即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對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費;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強調智力性、發展性消費,反對只重視娛樂性、消費性消費,提高消費結構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實現最大的消費效益等等。通過倡導消費文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增加知識與技能。因而,通過倡導消費文明,使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適度的、健康的消費;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費,從而正確地評價和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消費行為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體現。所以,應該在大學校園里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幫助大學生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科學正確的消費觀。
參考文獻:
[1]甘碧群.消費者行為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頁.
[2]王寧.消費的欲望[M].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頁.
[3][法]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引合作者日報[N].1965年.
[4]施應玲.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調查及分析[N].華東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版,(4):48.
關鍵詞:心理特點;心理分析;非重點中學;高中學生;教學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高中學生一般年齡都在15~19歲之間,為了準確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我們采用了以下方法進行調查:(一)通過分組座談:共收集到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684條。(二)無記名問卷調查:抽樣對三所非重點學校高中學生發放了心理狀況調查問卷,其中高一310份、高而295份、高三226份,收回率100%。(三)對前來心理咨詢室320人次的咨詢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二、情況分析經過對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的反復分析研究,我們認為非重點學校的高中學生基本的心理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一)智力水平相對初中階段進一步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增強,思維活躍,喜歡變化,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但相當部分同學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動力缺乏,學習表現懶散。各年級無明顯差異。
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流行時尚信息好奇心強,接受快,但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學習方面缺乏動力和自覺性。當問到“你自習課或晚修時,多數時間在做什么?”,回答“做作業、看學習有關的書籍”占65%,有25%在“看與學業無關的課外書”,有10%在“玩手機、聊天、睡覺、無所事事等”;當問到“空閑時你怎么度過?”,回答“看學業有關的書”占55%,有30%在“看小說等、上網”,15%在“宿舍睡覺、聊天或無所事事”。由此可以看出,相當部分學生課余時間很少投入到對學業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中。前來咨詢的學生也反映,他們的部分閑暇時間都是在看漫畫、小說或閑聊中度過的。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雖然高中生的成人感、渴望自立的意識進一步加強,在心理和行為上仍然難于擺脫對成人的依賴,一旦離開了老師的看管,家長的監督,雖然有升學考試的壓力,但部分同學學習自主性差,有目標無行動,得過且過混日子。
(二)學生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心理沖突明顯,在學習、生活上表現有很強的上進心,但行動力不夠、自信心不足。各年級無明顯差異。
高中學生的自我意識分化為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由于他們面臨升學、社會化等課題,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矛盾更加明顯,同時隨自身體驗的增加。當問到“你認為自己的自信心如何?”回答一般或差的同學占67%,回答較強或強的同學只占33%,學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為他們都是被重點高中拒之門外、過去的不成功經歷帶給他們的是自卑等負面情緒體驗,自我評價比較消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他們特別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在咨詢中學生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別人為什么老是議論我?”,對處理人際關系缺乏自信。在問到“你想提高個人素質嗎?”這一問題時,有65%的人回答“想,但缺乏行動”。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雖然想上進,想提高個人素質,但現實中缺乏行動力。在學習中也常常出現自己理想的學習成績與目前狀況之間的差距?!拔业膶W習成績為什么老上不去?”,許多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希望盡快提高,但在學習困難面前又缺乏勇氣和恒心。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成績的提高不如想象的那么快,就容易處于一種慢性焦慮狀態,對現狀的不滿。有些同學甚至出現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癥狀。也有些同學的目標定得太高,又在現實中卻缺乏行動和恒心,而不能實現,引起內心的沖突。
(三)學生的社會情感日益豐富,理智感、審美感發展日趨成熟,友誼感、道德官有了新發展。但的情緒反應強烈、不穩定,具有兩極性。
對“你會經常情緒低落嗎?原因是什么?”調查顯示:90%的同學回答“會”,原因有學習不好、同學關系不好、情感問題等。學生在這一時期的情緒感受性顯著提高,常常容易興奮,興趣較易轉移,意志易動搖,情緒反應強烈,有時一個眼神,可以使他們悶悶不樂,一句表揚,又會使他們受到鼓舞,感到激動。他們的情緒帶有明顯的兩極性,容易走極端,情緒高漲時像火山,情緒低落時又像冰山。取得成績時,興高采烈,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遇到挫折時,又會悲觀失望,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另外,由于高中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展,表現出否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否定的傾向表現為他們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喜歡懷疑一切,他們內在的不滿情緒使他們對周圍的人總想反抗、唱反調。這種思維方式讓他們經常處于不愉快、煩躁不安的情緒狀態之中。尤其是他們面對各種難以應對的新情況時常有各種不適當的情緒反應,感到一種莫名的煩惱。
(四)學生性意識有了顯著的發展,早戀現象隨年齡增加有上升趨勢。
在回答“你認為在我校學習期間談戀愛是否適合?理由是什么?”這一調查問題時,認為合適的高一有20%,高二有31%,高三有35%,隨年級增加有上升趨勢。認為合適的理由有:早戀可以使雙方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進入青春期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渴愛有個異性朋友伙伴等等。究其原因,一是高中生隨著身體的成長和性生理成熟,他們的性意識萌動和發展。他們正處在向往和接近異性期時期,他們對性的問題感到好奇,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對異性感興趣,喜歡接觸異性,傾向于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二是在充滿憧憬的初中階段,沒能進入重點中學,原來有意無意被暫時壓抑的豐富的青春期情感得以爆發,渴望通過戀愛讓情感需求得到滿足;三是一些學生生活學習沒有堅定的信念,也沒有遠大的理想,對是否能夠考上理想大學迷茫,感覺到生活太單調,于是想找一個戀愛對象來充實空虛的心靈,寄托自己的感情;四是從眾的心理,使早戀現象隨著年級增加,有上升趨勢。雖然一些學生進入高中時表示全力以赴認真學習,考取理想大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到周圍的同學談戀愛,就會產生困惑,自然會激發戀愛意識和行為,原先的信念就動搖了,有些同學會覺得別人談而自己不談,別人會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沒本事,產生危機感、失落感,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于是自己也加入到戀愛隊伍只中。
三、教學的建議
(一)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現代教學理論以“刺激S—心理過程O—反應R”學習理論為指導。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內部心理過程O,它的實質是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心智為主,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激發人的潛能,鼓勵和支持個性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更大程度上是一名向導和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而不是建立在學生被動與無知基礎上的專斷的權威。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個性傾向性動力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動力源泉。如果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并發出極大的學習激情,進而形成一種優勢的意識傾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既是貪玩的、不自覺的、不成熟的,同時又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以及巨大發展潛力和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學生求知成才欲望是主流,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去激發。教學中吸引學生聽課是第一,只有讓學生聽的課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誘發學生愉快、輕松的積極情感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行動,進而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相反,壓抑、煩悶等消極的情感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要注重營造吸引學生的課堂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彈性地適應學生素質,完全接納學生,要多從學生的視覺去了解有關信息,在教學手段上也要張馳有度,有人說:好的老師駕馭的課堂就象是一曲完美的樂章,有波瀾起伏,也有風平浪靜。每40分鐘一節課,大部分學生注意集中時間大約20—25分鐘,要適當給學生說的時間或作輕松調侃,學習時的愉快體驗是激發學生學習潛力的動力。
2、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新的教師觀認為:教師的角色是主導角色,教師不僅要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生如何“學”。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表現在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的方法方面。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要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才能得以實現。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教師對所教科目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及時、適時的指導,可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提醒。如,課堂講課中哪些內容該做筆記、如何做,要隨時提醒,反復強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其次,教師要重視加強對學生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和適應高中緊張學習特點的指導。
3、教學設計個性化、人性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因材施教,每個學生均有其缺點和特長,承認學生個體差異,設立個性化、人性化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模式,多設案例,多使用直觀感性的教學語言導入主題,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想象、思維,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心和能力感。跟據學生差異,制定學生發展性評價模式,既要重視學習效果,也要體現學習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多表揚、鼓勵,培養學生自信心,鼓勵基礎好的更上一層樓,讓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戰勝自我,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成不驕,敗不餒,及時總結、提高。這樣,能使學生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塑造學生的成才心理品質。
成才是要付出努力的,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非常艱巨,要學到真本領,就必須加倍努力。
成才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自我控制能力是成才的核心,塑造成才心理品質的過程就是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過程??梢杂幸韵峦緩剑?/p>
一是發揮榜樣教育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對人生觀可塑性極強的高中生,通過典型引路,激發學生對高目標追求的欲望。典型可包括偉大人物、班內或校內的先進人物、學校已經畢業考上大學本科的優秀學生等。組織學生學習優秀校友的先進事跡,請其中一些校友回母校作報告,以其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機會,立志成才。有了學習的榜樣以后,關鍵是讓學生找出自己與榜樣之間的差距及原因并制定切實的計劃,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是經受挫折,穩定心態。挫折感是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于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學生面對挫折要保持一種平穩的心態,坦然地經受挫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學會自我心理調控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自我情感體驗,維護心理平衡,在困境中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三)創建團結和睦的班集體,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教師既是班級的組織者又是班集體的成員,應與學生共同創造良好的班風。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風建設的主體,認識到班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班風建設的具體任務和目標。教師可以開展班風問題的討論,提高學生的認識,統一目標;同時可以開展自評、自控的形式,讓同學們自己評分,相互監督。讓學生就主動積極地開動腦筋、想辦法、提建議;通過民主集中的辦法創建團結和睦的班集體,營造良好向上的學習氛圍。
(四)正確引導異性同學間的交往,減少早戀的消極影響。
早戀現象禁而不止是學校教育的一大難題。對早戀問題,宜疏不宜堵。要引導異性同學間正常適度的交往。正常適度的異往有積極意義:一是促進互補,健全人格。男女生是有差異的。男女生經常在一起學習、討論問題,可以互相影響,取長補短,差異互補,提高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廣泛的人際交往,可以使差異較大的人格相互滲透,人格互補,人格健全,使性格更為豁達開朗,感情體驗更為豐富,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二是豐富感情。人際交往間的感情是豐富而微妙的,兩性的感情特點是有差異,在異往中獲得的感情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尋不到的。三是產生動力。由于“異性效應”,有異性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參加的活動,異性間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彼此間就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悅感,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勁,干得更出色。但必須教育學生要把握好異往尺度,學生年齡尚小,心理尚未成熟,過早涉足早戀很可能會給自己的身心帶來傷害。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書育人,方法有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標一致,殊途同歸。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一名非重點高中教師應熱愛本職工作,加強學習、善于總結,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深入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就能在教學中做到教書、育人的雙重實效。
參考文獻: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都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齡54歲~82歲,隨機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在常規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5%葡萄糖250毫升,加單硝酸異山梨酯20mg緩慢靜滴。
1.2.2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應用5%葡萄糖100毫升,加丹參凍干粉400毫克靜滴。
1.3觀察指標
1)左心室射血分數
2)舒張早期與舒張晚期充盈速度比例
3)新房收縮期肺靜血流逆向血流速度
4)心臟等容舒張時間
1.4評價標準
根據衛生部1998年2月推薦《疾病治療效果評定標準》。好轉:癥狀緩解、心功能好轉、心衰降低1個分度以上;無效:癥狀未緩解、心衰降低不到1個分度;惡化:癥狀加劇、心衰加重。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5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