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29:34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媒體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學具多媒體學生個性發展
一、研究背景
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加強教育的現代化,在學科教學中注重多種媒體綜合運用,培育出具有鮮明個性和信息素養的學生,已經成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而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使學生頭腦中抽象的思維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已成為一種應用需要。
新一輪的基礎改革強調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具為主的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將有利于強化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順利進行。
以學具為主的多種媒體綜合運用的課堂無疑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方式會呈現多樣化,學習內容也會寬泛很多,活動性作業將明顯增多,學生與教師之間,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他們學習的興趣會增強,求知的熱情會增加。
基于以上認識,樂平市第一小學經景德鎮市電教館同意,申請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實驗研究》。經總課題組批準立項,承擔子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具為主的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與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內容
1、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以學具為主的多種教學媒體,營造出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用以學具為主的多種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3、在課堂教學中,多種媒體協調使用,優化課堂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研究目的
1、通過實驗,研究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運用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有效性。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與品質。
3、通過實驗,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科研意識的提高,帶動更多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提升專業素質。
四、理論依據
1、學習心理學一般認為,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學具為主的多種媒體,有利于激發課堂活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2、美國構建主義心理學家杜威提出:兒童生來就是好動的,教學應該讓兒童自己做實驗,自己在行動中接觸各種事物,從而獲得有用的經驗。因此,教學必須以表現個性和培養個性為目的。
3、陶行知教育思想:要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多做,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就要讓他們有動手的機會。
4、創新教育的學生觀。好奇、興趣是創新得以誕生的前提條件,是探究精神的基礎。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數理能力和邏輯能力才得以培養和形成。
5、新課程教學改革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是學習和教育的主人,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將在多種媒體綜合運用的全新的課堂中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
五、概念界定
1、以學具為主的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指在教學過程中,概括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具及其它各種媒體的特點、功能,選擇使用學具和其它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教學媒體,充分發揮學具和其它教學媒體和課堂教學中的特有優勢,互為補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構成教育信息傳輸、反饋、調節的優化組合的教學方式。
2、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指在教學中,使用各種教學媒體促使學生養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
六、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2、觀察記錄法。
3、問卷調查法。
4、對比統計法。
5、經驗總結法。
七、理論假設
1、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物化為非常具體的教學內容。
2、物化的過程就是引入學具和其他教學媒體,幫助學生親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發展個性品質。
3、引導得法的學具使用、多媒體使用,能促進學學創新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
八、研究對象
學校友2—5年級5個實驗班262名學生。
九、研究步驟:
本課題實驗分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03年11月——2004年3月)
主要工作:
1、成立課題小組,做好課題申報、開題準備工作。
2、準備學具,配置其它教學媒體資源。
3、培訓實驗教師、制定實驗方案和工作計劃。
(二)研究階段(2004年4月——2004年12月)
主要工作:
1、做好前測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2、運用多種媒體,開展實驗工作;
3、堅持案例分析,開展相互交流。
(三)總結階段(2005年元月——2005年8月)
主要工作:
1、做好數據統計,寫出對比分析;
2、收集整理資料,分類匯編成冊;
3、擬寫工作總結,迎接課題驗收。
十、研究過程
本課題至今已經歷了實驗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現對研究過程總結如下:
(一)積極主動創造條件
本課題實驗對學生成長有益,對實施素質教育有益,于是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完成了三大建設。
1、組織建設。成立了以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張迎春為組長的課題實驗領導小組,建立了以教導處副主任鄭旦為主任的課題實驗管理辦公室和以各年級數學骨干教師為成員的課題實驗小組。組長調控實驗方向,主任指導實驗過程,實驗教師實施課題實驗。做到了分工分責,責任到人。
(1)、張榮老師主要研究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2)、余竟成老師主要研究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
(3)、徐金美老師主要研究激發課堂活力的策略。
(4)、黃曉瑜老師主要研究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求學的策略。
(5)、邱笑陽老師主要研究課堂教學中嘗試學習的策略。
以上教師為實驗點上教師,他們還負責發揮課題輻射作用、示范作用,幫助本組本校其他教師共同參與課題研究。
2、硬件建設
為使課題開展順利進行,并保證實驗效果,我們添置了以下硬件設施:各學段相關學具、教具、彩電、影碟機、攝像機、數碼相機、投影儀、微機、掃描儀、刻錄機。
3、資料建設
為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可行性,使實驗留下可供對比、參考的有關數據,我們設計了前測問卷調查表,就學生是否歡迎學具等多種教學媒體進入課堂等問題開展調查,調查后統計得出結論:90%以上的學生喜歡這樣的課。自己能動手操作學具學習,課上有電腦課件、錄像的演示,這是他們在數學課上最感興趣的地方。
(二)扎扎實實開展工作
以學具為主的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實踐中反思,于反思后總結。
1、課題組成員在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制定各階段工作計劃,嚴格依照計劃要求實施實驗。
2、課題組堅持每月開交流會,實驗教師就各自實驗中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尋求解決的途徑,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課題組要求實驗教師每月寫出特色教案、教學反思、每學期在校內上一節課題示范課。
4、實驗教師在每階段實驗即將結束時,對照工作計劃和具體實驗過程,及時總結經驗,寫出階段實驗報告。
5、實驗教師在實驗總結階段將實驗中的原始數據、過程性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一并上交課題組收集。
以下表格中數據可體現課題組成員日常課題工作情況
十一、實驗成效
開展本課題實驗的最終目標是培育人。近三年的實驗,我們認為主要取得以下三方面顯性效果。
(一)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媒體是教師構建學習情境的途徑和手段。各種教學媒體既有自己的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只有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才能對學習者產生最佳作用。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小學教師而言,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兒童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為沒有興趣的課堂是殘酷的,是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依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特點,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利用學具等各種媒體創設出不同的學習情境。
下面是兩組對比分析數據。
1、實驗前后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對比表
實驗人數:262人
2、2004—2005學年度
實驗班與非實驗班課堂使用多媒體情況的對比
以余竟成老師執教的二年級數學課《觀察物體》為例:課始引入時利用實物展示平臺,出示“6”,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它是幾?得出結論:不同位置看同一物體,形狀是不一樣的。新授時出示教具:正方體箱子,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1)只看一個面,怎么看,是什么面?(2)怎樣才能看到兩個面?三個面?(4)還能看更多的面嗎?學生通過親眼觀察、動手觸摸,站在不同角度去體驗,得出結論: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接下來分組做小游戲:木頭人。各小組長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學具,小組成員分別站定在某個角度,找準位置觀察,引導他們認識什么是正面、上面、側面,最后,同學們可以下位,到教室內找物體的三個面,并在相應的面上貼上寫有名稱的紙條。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創造性思維得以培養。很多學生找到了講臺、門窗、書本、文具盒等物體,有一位同學竟然別出心裁把紙條貼在了前來聽課的一位老師身上,還一本正經地向大家介紹,哪是正面、上面、側面,當時,課堂教學達到了,因為余老師十分靈活地肯定了孩子的發現力、創造力,贏得了滿堂喝彩。
(二)、開發課程資源,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對色彩鮮艷、離生活較近、有趣味性的事情感興趣。于是教學中,教師們便依據這些特點,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動畫卡通人物、動物,在使用學具時選擇各種具體、生動、漂亮的物體,為他們提供生活場景再現,使他們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提高。而高年級學生對一些事物已有自己的見解,對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才愿意進行較深層次的討論。所以,在他們具有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礎上,教師不再注重只設計簡單的直觀的情景,而是要利用多種媒體給他們機會和空間,使他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自己嘗試、參與、發現、歸納、概括、驗證、總結中得到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學過程,便是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是從學生的需求入手,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的的教育過程。
例如,張榮老師執教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自己設計制作的多種平面圖形組成的一幅美麗的圖,讓學生看一看,找一找,并想一想,你在哪兒見到了角?這一設計,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十分樂意地、積極主動地找呀、想呀,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張老師又通過示范折角,讓學生動手摸不同的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接著,張老師讓學生拿出學具動手操作,鞏固認識,最后又用了畫角、比角、剪角、擺角等各種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主動參與學具操作率達100%,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揮,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個性品質得以發展。
再如,徐金美老師執教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認識》,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實物和學具操作,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2、在觀察、操作、體驗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類比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3、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與合作意識。在這堂課上,教師精心設計了課件,耐心引導學生分小組用小棒搭長方體框架,帶領學生展開探究與交流,整堂課設計巧妙,結構嚴謹,條理性極強,最主要的是,結論是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得出的,孩子們的能力和個性品質得到了充分展示和發展。這樣的課扎扎實實地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育理念。
(三)提升了青年教師專業修養,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本課題直接參與者,均為我校青年骨干教師,他們都具有高度的工作熱情,有立志奉獻的精神,都樂意在課題實驗中不斷探索,努力進取,使專業素質有更大提高。近三年的實驗,對這批教師的確是一次考驗、一次鍛煉,他們以實驗為契機,結合新課標改革,積極主動地投身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不僅能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條件制作、使用教具、學具,而且懂得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通過網絡加強信息的搜集;他們不僅自己善于反思、總結、積累,而且樂于溝通、交流,相互學習;他們不僅豐富了自身理論基礎,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研究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帶動了一大批各學科青年教師以他們為榜樣。在每學期的全市對外開放月、開放周活動中,鄭旦、張榮、余竟成、徐金美、黃曉渝、邱笑陽老師都能積極主動地承擔示范課任務,他們無論執教哪個年級、哪門課程,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備課和上課中,全身心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課堂效果非常好,在樂平乃至景德鎮市都有推廣價值。其中,鄭旦、張榮、余竟成三位教師被評為樂平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徐金美被推選為樂平市第一小學唯一的校級“數學學科帶頭人”。
過硬的專業素質帶來了一連串令人欣喜的業績。課題組組長張迎春撰寫多篇電教論文,其中《為有源頭活水來》、《創設情境以情育人》獲省級一等獎,《“優秀電影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有效性提高”課題實驗報告》獲省級二等獎,《潤物細無聲》、《將優秀電影融入思品課堂》獲省級三等獎,她執教的自然課《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獲樂平市一等獎,參與制作CAI課件《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獲華東協作城市優秀CAI課件獎。課題組組長鄭旦撰寫論文《淺議合作學習》獲景德鎮市二等獎,她撰寫的案例分析《利用多種媒體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究》獲中央教科所三等獎,她執教的電教優質課《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獲景德鎮市二等獎。課題組骨干教師張榮潛心鉆研課題,撰寫論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功的課堂離不開合理的情境創設》分別獲樂平市論文評比一、二等獎,她撰寫的案例分析《利用學具操作,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獲中央教科所三等獎,她執教的《剪窗花》一課獲景德鎮市二等獎,她設計的CAJ課件《年、月、日》、《時、分、秒》獲景德鎮市二等獎。課題組骨干教師余竟成將課題實驗和新課程改革靈活地融合在一起,她執教《觀察物體》、《千克和克的認識》均獲得景德鎮市新課程改革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青年教師徐金美不僅多次在樂平市數學教學論文評比中獲一、二等獎,在樂平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二等獎,而且撰寫案例分析《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獲中央教科所二等獎。青年教師黃曉渝執教自然課《水的凈化》獲中央教科所三等獎,他撰寫論文《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獲景德鎮市三等獎,青年教師邱笑陽執教示范課《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獲得了聽課者一致好評。可以說,是本課題實驗使一批數學教師在業務上走向了成熟。
十二、問題與建議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
1、課堂上部分學生操作學具方法不當,而教師有時無瑕顧及指導糾正。
2、實驗組織過程中,有時存在欠及時交流的現象,課題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
3、課題研究成果,就具體操作做法談得多,上升到理論的策略層次則明顯不足。
為了改進工作,我們有以下建議:
論文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媒體;開發
職業教育曾利用電視教育這種很先進的技術辦學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時至今日,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不同程度的滲透到每一個領域,教育領域更是首當其沖。昨日先進的辦學技術,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需要,現代教學媒體開發是實現遠程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幾年,隨著國外遠程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及國內高中等院校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實踐,我們應對現代教育媒體開發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對我院遠程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一、專業教學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媒體的開發
現代教育媒體的開發,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可行的全球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新一代知識智能媒體的發展,產生了網絡大學(虛擬大學),這是遠程教育的重要特點和今后的發展方向。承載教學媒體的信息可簡單的分為實時性和非實時性兩類。多媒體信息則非常適應非實時性的傳輸要求,且價格較低,利用非實時性傳輸中有一定的延時的特點。像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形式的多媒體信息,就可以在低速網上通過電話進行傳輸。Internet和Intranet上大多采用這種非實時性信息傳輸方式瀏覽信息,這非常適合具有交互性的多媒體課件。
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前景以及精品課件的建立
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課件的多媒體化、網絡化已勢在必行。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先進的、誘人的教學媒體,不僅在媒體形式上獨具風格,更深層的意義恐怕是對傳統教育模式(包括我們現有的電教模式)和教育觀念都帶來變革。盡管課件并不能從根本上取代主媒體(如文字教材)和更直接的面授教學,但它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如交互性帶來的個別化學習;多媒體信息產生的視、聽覺等多重學習刺激;教訓內容的有機關聯形成的完整的知識鏈;及時糾正陷阱構造的手把手教學環境,模擬實習(作業)建立仿真實驗、練習和自測及其適時批閱帶來快速測試反饋等等都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與現代教學媒體相比,傳統教學媒體缺乏形象性。受技術、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教學媒體不能營造形象生動的情境教學,信息傳播量也較少。雖然現代化教學媒體具有種種優勢,但是在教學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確選擇、合理應用現代教學媒體,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效果,才是教師必須注意的。下面筆者就教學媒體選擇時要遵循的原則進行分析。
(一)目標性原則
教學媒體選用時,首先,要從教學的總目標出發,保證實現總目標;其次,要考慮到每個知識點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知識點目標,使用不同的媒體來實現教學傳遞,保證各個知識點目標的實現。
(二)有效性原則
教學媒體要能有效體現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媒體選擇的依據,因此,選擇教學媒體也因學科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即使是同一學科不同章節由于內容不一樣,對教學媒體的選擇也不同。例如,語文鑒賞課程,較為注重感性,則可以采用展現力強的媒體形式,例如,聲音、視頻等;而像數學這類學科注重邏輯和空間思維,則可以采用多媒體軟件制作相應的課件有利于學生建立思維聯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
(三)適用性原則
就是要應用不同的學生,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逐步形成的,與學生年齡直接相關。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級學生以激發感性認知為主,可以采用活潑生動、形象直觀的媒體形式;中高年級學生,需要培養理性、邏輯性思維能力,教學中可以借助各種不同性質的媒體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呈現。同一年齡段的學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視學生群體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學媒體適用于更多的學生。
(四)經濟性原則
教學媒體的選用要考慮教學媒體的投資與預期效益,盡量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經濟條件、資源狀況、教書水平等不盡相同,在選擇教學媒體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五)最優化原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教學媒體要與教學的其他方面相互協調,使教學的各個方面達到最優效果。
二、媒體變化與教學模式創新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負責傳授知識,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制作教學媒體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在這種絕對教與學的師生關系下,教學就變成了灌輸和命令。長期的這種使學生被迫接受、服從的方式導致了反抗與叛逆,使學生厭倦學習,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模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其弊端已經暴露無遺。多媒體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完全扭轉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這種師生關系。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情況來選擇適宜的媒體課件,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而評價教師水平的依據不再是學生的成績,而是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F代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明顯提高,這關鍵是因為多媒體信息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傳統模式下知識信息的傳授,基本都采用語言描述的形式,這就對教師和學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豐富的表達能力,學生更需要通過單一的語言信息去想象。這一過程相當困難。但是引入多媒體技術以后,教學知識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促進學生及師生之間的自主、互動學習。
三、小結
(一)教學媒體的發展歷程
教學過程是一個傳播教育信息的過程,當某一媒介用于儲存及傳遞教學信息時,就稱為教學媒體。教學媒體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進而帶來了教育領域的四次具有里程碑式的革命。
1.第一次革命
語言媒體與教育是的結合。人類在長期的勞動及生產流的過程中,創造了用于交流的語言。語言的產生,使原本在家庭內部傳授知識及生活經驗的“言傳身教”式活動,逐漸擴大到整個部族,并有專職的教師——長者來從事整個教育活動,由此引發了教育的第一次革命。
2.第
文字媒體與教育的結合??陬^語言由于受到時間及空間上的限制,因而不利于信息的儲存與傳播。隨著人類的發展,公元前三千多年前,人類創造了文字實現了對信息的儲存與傳播。語言及文字的結合,共同成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工具,成為傳播及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3.第三次革命
印刷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印刷媒體的出現使得文字信息可以大量的進行復制與廣泛的流傳。由此,教師可以使用統一的教材向全班的學生傳授知識,由此促進了班級授課制的產生,引發了教學方式及教學規模的重大變革。
4.第四次革命
信息教學媒體對教育的極大推動。19世紀20年代,電子科技的發展,使得廣播、電影、幻燈等新的媒體應用到教學中來。電子媒體的特性,大大增加了人類信息的傳播效率。尤其是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為支撐的信息媒體的應用,進一步擴大了教育傳播的速度及范圍,給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等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使教育的方式及規模產生了又一次根本性的變革。信息媒體對教育活動帶來的影響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深入與徹底。
(二)信息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
如下圖所示,教學傳播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信息四要素組成。由上可知,教學媒體的內在屬性就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傳遞教學信息。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信息傳播模式屬于閉環結構的教學模式,指教師通過控制實現存有教學內容的教學媒體向學生呈現教學信息,并通過教學活動從學生獲取教學信息反饋。
(三)信息教學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以促進知識的傳授
相關的研究表明,視覺感官的接受能力最強可達83%,聽覺達11%,嗅覺達3.5%,觸覺為1.5%。由此可以看出,為學習者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信息教學媒體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及逼真的環境,可以促使學習者充分的進行感知,加深所學知識的內容。
2.加深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
國外通過對媒體與學習記憶保持之間的研究可以看出:對于同樣的學習內容,人們單純從聽覺,3小時后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60%,3天后保持15%;單純用視覺,3小時后為70%,3天后為40%;視聽覺相結合時,3小時后能夠記憶90%,3天后仍舊能夠保持75%。
3.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
教學媒體不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再現教學信息涉及的現象及變化的過程,還能夠以形象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信息教學媒體在高等學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目標、教學信息、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評價及教學管理九個因素組成。其中,教師、學生、教學媒體及教學信息是整個課堂教學系統的核心要素。
(一)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特點
課堂教學雖然具有不利于因材施教、限制學生創新性及獨立性的弊端,但是課堂教學有著其他教學組織形式所不具備的優點:首先,數量很少的教師可以面對很多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地位更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再次,課堂教學實行統一的授課,有利于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大眾”的教學組織形式,因其服務對象的差異,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高等學校課堂教學既具有課堂教學的特點,也具有其本身所獨有的反映高等教育特性的特征。
1.培養目標是具有專業知識高素質人才
高等學校教學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性教育,是以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這就決定了高等學校教學課堂的一個最基本特點:專業性。
2.教學對象的自主性較強
高等學校的教學對象是“20歲左右的男女知識青年”。處于這一階段的受教育者,身心日趨成熟、自我意識及反省水平都處于不斷的提高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獨立性逐漸增強。
3.教學內容更具前沿性
高等學校是傳授高深知識、分析批判現存知識以及探索未知領域學問的一種機構。因而,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的內容除了要傳承已經有定論的科學知識與專業內容,更應具有前沿性,深入某一學科,傳授最新的科學成就,培養學生的創新及探索精神。
(二)基于WEB的制圖教學系統在高等學校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多媒體計算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媒體,不僅涵蓋了其他媒體的特點,而且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性而在教育領域具有深遠的發展前景。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具有以下特點:首先,集成性。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的集成性是指它將聲音、文字、圖像等多種信息通過多通道統一的獲取,進而實現統一的組織與存儲;其次,交互性。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以其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借助鍵盤、鼠標等外部設備及功能強大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是學習者在操作的過程中介入信息轉化為知識的過程,增強其對信息的理解與注意;再次,同步性。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采用了數據壓縮技術及高性能的數字處理芯片,依據教學需要,可以高質量的實現聲音、圖像之間的編輯、再現等,并能同時呈現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其中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就是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在這一教學目標的培養過程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合作技巧。通過探究,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利用網絡資源,極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思路,方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索取,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原理、數學規律,綜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比如,在進行“立體圖形的認識”的教學時,面對數學教材知識點相對較少,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等問題,教師在新課教學之后,可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再學習。學生可通過學習小組進行“立體圖形的認識”的探究式學習,挖掘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通過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學生自我總結了認識立體圖形的規律和方法。如通過“點、線、面”來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通過側面展開圖來認識立體圖形。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學習,很多學生掌握一些特殊情況,如有的立體圖形沒有點和線,只有面,并且面也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如球就是這樣的立體圖形。這樣的學習,有效豐富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和方法,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探究、總結歸納的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運用電子備課系統打造智慧課堂和文化課堂,全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隨著“三通兩平臺”的普及與推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是一定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掌握學科知識、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教師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其中,電子備課系統的使用,極大豐富了教學形式,通過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教學模式的最優化,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將數學課堂教學打造成為了智慧課堂和文化課堂。這些課堂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探索能力和對知識的梳理能力,全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在進行“平面圖形的認識”的教學時,教師可利用電子備課系統進行教學設計,然后有效利用習網、題谷等網站資源,讓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通過電子備課系統鏈接習網,在習網上自主學習,學生總結了很多圖形是由“線段、射線、直線”組成的,并能給一一舉例。如角就是有兩條射線組成,長方形是由四條線段組成……師生通過電子備課系統進行交流和討論,共同總結了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這些特征挖掘出很多數學內涵。如長方形、正方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所以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長方形。這樣就將數學課堂打造成為了智慧課堂和文化課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采用多媒體為主的個性化教學策略。在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充分采用多種媒體技術,實施專業教學活動。而多媒體技術存在較好的交互性,能夠傳遞豐富的信息資源,因此可以為中職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在這種教學軟件上可以按照中職生的學習進度,靈活設置多個教學模塊,然后在每一個教學模塊中均放置豐富的教學資源與豐富的教學案例。而學生則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與學習模塊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以多媒體為主的個性化教學的流程圖。從這個流程圖可知,教師首先應該分析專業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并明確專業課程教學的具體目標;然后按照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科學合理選定跟編制與專業相關的多媒體教學的軟件,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跟學習內容將教學軟件劃分成多個教學模塊,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將這些教學資源有機地組合成教學軟件。學生則可以按照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模塊,在模塊的指導下完成專業課程的作業與討論等學習任務,學生的這些學習成果也可以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實施多媒體為主的個性化教學的過程其實是充分體現了一種可以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
2采用網絡互動平臺為主的協作教學策略
改變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課程的現狀,讓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狀態,引導學生主動接受學習是當前此專業課程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ヂ摼W為教師與學生搭建了一個信息交流的良好平臺,一方面可以為教師與學生實時地、在線地提供信息交流空間與平臺,另一方面可以為他們提供非實時地的信息交流。比如,教師可以建立Moodle教學平臺,引導學生能夠根據專業課程的實際內容進行在線學習與討論,甚至可以實施作業提交與合作交流學習等。是采用網絡互動平臺為主的協作教學策略的流程圖。從這個流程圖來看,教師、專家與技術人員等可以在教育機構以及軟件企業的支持與指導相互合作打造網絡互動平臺。教師與學生均可以在這個平臺中展開教與學的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網絡互動平臺上安排教學問題、教學案例、創設學習情景,向學生導入專業課程的學習主題以及學習重點等,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與學習資源,巧設各種學習疑問。其次,教師和學生可以采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與探究,學生可以在教師的認真指導下,親手自己與專業課程相關的設計實驗,然后進行自主探究。第三,教師可以組織協調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不同的合作小組,引導每一組的小組成員實施交流與討論。第四,針對各個小組的學習交流成果,教師可以給予科學評價,并給予點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深入探究。第五,教師可以全面歸納總結一下學生所取得的各種學習成果,并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學習成果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
3結語
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通過多媒體在活動中傳達不同的信息,通過這種途徑表現的信息量會比一種媒體大得多,這對兒童認識的加深是非常有利的。在多媒體設計與組合的過程中,要同時考慮各種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的作用,也要對各種媒體使用后的效果進行充分考慮,一些媒體組合形式可能很恰當,但是教師操作起來卻存在困難時可以暫時放棄。要想做到媒體互補,就要對現代與傳統教學媒體之間的功能互補進行考慮,現代教學媒體永遠不能單獨使用,只有加入具體的感情互動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這一點是現代多媒體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有這樣一節活動就是多媒體教學應用過當的一個反例,教師的目的是讓幼兒記住故事中的對話,于是利用多媒體的便捷功能將視頻播放了六遍,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出現的背景音樂又嚴重影響了幼兒的注意力,活動中每個教學環節都有不同的多媒體參與,結果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自己玩自己的,教師只能草草結束活動。這說明,不管時展到什么程度,多媒體教學永遠不能取代傳統教學,只有對各種教學媒體進行綜合、有效的使用,才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進行充分的教學媒體準備
軟件準備在現代多媒體教學中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與活動設計的整體要求相結合將媒體準備工作做好,對幻燈片進行細心準備,對視頻資料進行合理的剪輯。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對硬件的使用,教師清楚了解活動中使用到的各種教學媒體,進而使自己的操作能夠達到一種半自動化或者自動化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對教師駕馭教學媒體進行保證。例如筆者曾經在一次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慘痛的教訓,從表面上看,教學內容很簡單,加上對此種類型的活動自信能得心應手,所以沒有重視教學媒體方面的準備,可在活動展開之后,筆者才發現由于幼兒思維處于具體形象化的階段,沒有教學媒體的輔助是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最后這次活動只能照顧到能力強的幼兒,對那些能力弱一些的幼兒卻無法完全兼顧。
三、在教學中適度使用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