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29:29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體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推動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接軌
高校體育教學應該依托社會體育理論,通過廣泛的實踐與社會體育接軌。在我國的高校里社會體育課程一般是公選課,從課程開設以來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愛和好評,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F今的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發展的構想,并且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小康社會生活方式的滲入,使大學生的健康觀念不斷轉變,越來越能認識到終身健身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因此,大多數學生認為應該進一步強化全民健身意識,不斷提高全民的健身水平,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更多的公共體育設施,引導全民健身,對科學健身進行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水平。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應該在掌握社會體育理論的基礎上將其應用于實踐,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在社會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課程考核也不再單單以期末考試成績為準,而是加入平時成績的考核,其中包括實踐成績評定。為大學生制訂的課外實踐成績評定可以包括許多方面,例如,為自己制訂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安排,參加體育俱樂部等。要緩慢地提高實踐成績在期末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使學生逐漸提高對社會體育實踐重要性的認識。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消除后顧之憂,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和積極性,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使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健康水平。通過對比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可見實踐教學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的理論教學。社會體育實踐教學的開展使學生對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接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因此進一步加強了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健身的自覺性普遍得到提高,并且能夠對健身效果正確科學地進行評價。學校社會體育俱樂部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學生體育健身的積極性,使體育健身成為一種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健身的良好習慣。
1.2社會體育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社會體育課程的設立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為高校體育教學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高校體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完成高校體育課程的任務和教學任務的目標,還要依據全民健身計劃的要求,本著終身健身的教學理念,將社會體育教學演化成長期的、系統性的教學。大學的社會體育教學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與社會相接軌,使社會體育教學走向社會化、人性化的道路,結合社會體育理論與實踐的優缺點,加快推進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的結合進程。只有通過社會體育實踐教學才能科學地掌握健身的基本技能,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的社會體育指導實踐活動,從而帶動和影響周圍的居民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反過來也能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
1.3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組織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管理人員,能夠在人們進行健身的過程中給予科學的指導和正確的動作示范的高素質體育人員。社會指導員在全民健身計劃中所起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不僅是健身活動的參與者,更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直接關系到全民健身計劃開展的成功與否。但是,我國的現實狀況是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遠遠不能滿足全民健身的需要,人們對科學健身、計劃健身有著強烈的迫切需要,因此,壯大和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迫在眉睫。而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就在于為社會輸出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體育人才,因此,大學畢業生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重要來源。在校大學生要在加強社會體育理論教學的同時,重視實踐,帶動周圍的人群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去,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實現助力。大學生通過對社會體育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不僅能夠掌握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還能熟練掌握相關的運動技能,所具備的素質能夠很好地承擔起組織社會體育和健身活動的組織任務。只有對全民健身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建立了對運動健身的興趣,逐漸養成了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才能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素質。
2實踐環節的優化
2.1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2.1.1基礎業務能力的培養
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因此,在校大學生要有扎實的社會體育理論功底,以及基本的社會體育工作技能,掌握社會體育最基本的相關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組織團結能力,了解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
2.1.2知識面要寬廣
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大學生應該在學好本專業的基礎上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依據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使素質教育由單一的社會體育理論教學轉向多學科聯系教學,尤其是相鄰的體育教育、傳統體育教學等學科,做到互相滲透、互相補充,拓寬體育知識的教育范圍,提高社會體育人才的社會適應性。
2.1.3能力要求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教育模式也應從單純的理論教學轉向側重創造性和能力提高的軌道上來,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今后的社會工作。
2.1.4素質的提高
素質的提高不僅要體現在專業素質的提高,還要提升綜合素質。21世紀的社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作為大學生必須要強化政治思想教育,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根據社會體育發展的需要,我國的高素質體育人才和高校教育質量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在以培養社會體育專業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上,拓展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特別是人文素質教育。市場配置資源而導致的社會流動性要求學生要有極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因此,不斷加強心理素質培養是當前大學生提高社會適應性的必然要求。另外,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也十分重要。
2.2加強基礎建設
實踐的基礎設施是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因此,必須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允許的范圍內,加大資金投入,包括實踐基地、實踐經費等都要進行預算。社會實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必須要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設立一個好的計劃,然后依據計劃進行。
3結語
1.1大學生設置的體育協會
大學生設置的體育協會是較為重要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體育協會需要在高校中注冊登記,其構建方式為招收學員,以此進行體育活動,其運營模式介紹如下:
1.1.1服務收費運營模式
這種類型的體育協會是大學生創建的,而這種組織卻有運營成本,這種運營方式很特別,與其他兩種協會模式不同,這個協會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報名的成員,這與學生會設置的體育部不同;另一方面,與營利性體育協會不同,企業構建的體育協會主要目的是營利,而大學生構建體育協會并不是想營利,而是為了協會長遠的發展,也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成員,就會適當地收取一些費用,但是這種運營費是極小的。
1.1.2管理趨于市場化
學生構建的體育協會在學校中,當然也會在學校的管理之中,以此,必然要與市場相脫離。因此,現階段,很多這類的體育協會的管理趨于市場化,開始與學校管理相脫離,逐漸與學校管理相脫離,整頓組織內部,與學校明確責任,促進結構合理化。
1.2以營利為目的建立的企業體育協會
企業體育協會主要以營利為目的,運營商業化是其重要的特點。為了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尊重市場規律,企業會與高校形成聯合開展企業體育協會,實現兩者之間的共同利益。而這種模式的開展需要高校為企業提供辦公區,而順利開展需要通過大力地宣傳,將會員吸引到協會中,而參加協會的會員會交一定的費用或是年費,企業會除去成本獲得最終利益,而對于學校來說,就是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以此來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
2.大學生體育協會運營模式開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學生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開展對高校體育教學具有很多的優勢,因此,其具有可行性,下面將優勢簡要分析:
2.1有利于高校順利開展體育教學
學生會下設的體育協會是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補充了高校體育教學的不足,實現了體育教學的多樣化,增強體育鍛煉的吸引力。同時也可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對體育教學的完善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大學生素質的提高
體育協會多種運營模式的開展,使得學生不但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增強其心理素質,特別是堅持不懈的精神的培養,團隊精神的培養等等。另外,參加體育協會可以通過體育鍛煉的形式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特別要說明的是由學生開展的體育協會,可以鍛煉學生組織及管理的能力,而且也會使其溝通能力及思維能力增強,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2.3體育協會的運營模式對高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開展可以為高校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尤其是商業化及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創新了學校的管理體系,使學生的業余生活得以豐富,學校的投資大大地減少了;其次,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多樣化有利于高校社團文化的發展。體育活動中所體現的各種精神風貌都是社團文化建設中值得吸取的;最后,有利于提升學校體育教師隊伍整體的素質。體育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高低。體育教師會幫助體育協會開展活動,體現了體育教師的素質,同時體育教師在指導協會工作時,也可以從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在體育協會的運營模式下,體育教師可以針對活動的開展,探索出各種體育教學新的路徑,研究各種體育活動及開展方式的可行性。雖然以上闡述了大學生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可行性,證明其效果比較明顯,但是,不得不思考這種模式是否是完美的,通過深入的思考,我們不得不看到以下幾個問題:學生是體育協會的主體,但是在協會中決策權缺乏;缺乏體育設施,專業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必須針對這兩個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完善,比如注重大學生主體建設,設立大學生委員會,加強其決策權。同時提升協會的品牌化,提升指明度等,以實現大學生協會運營模式的最佳效果。
3.結語
關鍵詞:不同生源地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比較分析
1前言
當前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拉開層次,并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這一特點在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上也、有所體現,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由于不同的經濟背景和成長環境,在體育消費動機方面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消費動機是直接驅使消費者進行某種消費行為的一種內部動力,它反映了消費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實質上是消費者為滿足某些需求進行消費行為的動力?!?】當前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是愉悅身心、社會交往、強身健體、審美追求等。但這種消費理念還不完全穩定體育論文,【2】不管是來自農村還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其消費行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響,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不同生源地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
2 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從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隨機抽取三個年級(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畢業實習不作為調查對象)740名大學生為樣本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生源地劃分,其中農村340名,占45.9%;城鎮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試樣本生源地情況一覽表
生源地
農村
城鎮
大城市
人數
340
327
73
百分比
45.9%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南陽市4所高校在校學生800名(男女各半)作為被試樣本,進行調查研究量表采用了(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階段量表),發放問卷800份,回收768份,回收率為96%,其中有效問卷為750份(男5496份,女254份)有卷有效率為93.7%。
1.2研究過程
隨機對南陽市四所高校的800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發放、收集、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1.3研究方法
1.3.1問卷調查對南陽市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1.3.2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近期國內外有關體育科學、行為科學、運動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文獻。
2結果顯示
該研究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行為改變跨理論模式的階段分布中以準備階段為主,其次是意向階段、行動階段、前意向階段和維持階段,由此可以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并沒有切實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處于相對猶豫的意向時期,因此,急需積極、正確的引導。經過跨理論模型的運用,使同學們認識到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就必須從自身的健康運動開始,從而愛上體育運動,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也因為集體效應,越來越多的同學也會因此慢慢加入體育鍛煉的行列中,也就容易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也使意向階段和準備階段的同學迅速進入到實際的鍛煉當中。讓原本對體育鍛煉根本不感興趣的同學開始關注體育,了解體育。特別是對處于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和準備階段的在校大學生,增強實物的運用可能會激發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動機水平,更有利于向行動階段發展。行為改變策略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增強作用為樞紐,配合行為分析為輔導。增強物的選擇要注意應該最能體現鍛煉者的關注和需求,例如:擁有一個漂亮的籃球,對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同學來說,或許是一項有力的增強物,他會更加珍惜這項運動帶來的;但是對一個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不一定有吸引力,對他的刺激性就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見表2所示)
3結果分析
(1)經過跨理論模型引導之后,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的人數迅速增多意向階段人數較之前下降許多
(2)跨理論模型的變化階段包括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五個階段。根據表格顯示,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各階段分布最多為準備階段。前意向階段女大學生人數比男生多,行動階段人數比男生少。
(3)經過跨理論模型引導之后,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的人數迅速增多意向階段人數較之前下降許多。
(4)在前意向階段,被試尚未形成通過體育鍛煉促進自身健康的意識,并且大多數被試不知道如何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假設當學生感到郁悶的時候,有人告訴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并試著嘗試得到了正面的感受,接下來對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
4結論和建議
(1)通過調查和分析得出,南陽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存在5個變化階段,且意向階段和變化階段人最多,行動階段和保持階段人數較少。不過在運用跨理論模型之后,對同學的體育鍛煉有一定的作用。
(2)學校應該重視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在學校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體育課,體育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程序,多開設有趣的體育鍛煉,使體育課堂豐富多彩,有多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斷的灌輸科學鍛煉的理論知識和鍛煉常識,對大學生進行科學身體鍛煉。
(3)讓大學生認識鍛煉身體的重要性。普及健身知識和嘗試,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鍛煉行為,大學生應該主動自覺的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主動去鍛煉,并堅持去鍛煉。
運動是良藥,讓大學生擁有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是大學公共體育課的目標和意義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學畢業生,10%的女大學畢業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60%的男畢業生,15%的女畢業生形成體育特長。從“不自然,有意”到“比較自然,似乎已經有了從事此種活動的欲望”,再到“不經意間做出某種行為或動作”,一旦跨入這個階段,習慣通常會伴隨一生、。
1.1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養成基本情況分析
艱苦專業大學生多為理工科,通常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學習處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協調甚至沒有女生,將來工作的環境艱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擁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特別是剛入校的大學生,生活方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調查發現,艱苦專業大學生喜歡體育的程度,男生約為女生的2.5倍,喜歡體育的程度處于中間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調查人數中一半以上學生表示喜歡體育,對體育沒有興趣的學生大約為調查總數的5%左右、。、態度決定一切。筆者認為,艱苦專業大學生對于體育的態度除和自身有關系外,也和學校對待體育的態度以及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影響及體育運動氛圍有關。大學生的生活相對獨立自由,有很大的群體性趨勢。本研究結合我國的體育人口判定標準及其操作定義“每次運動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強度以上”,另外規定參為體育運動習慣養成者。由表1可見,擁有體育運動習慣的比例男生明顯高于女生;高年級與低年級擁有體育運動習慣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為低年級上體育課,時間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級學生步入社會,急于找工作等;處于動蕩期的學生(即不確定是否擁有體育運動習慣)占到了調查人數的27%,這部分人群需要及時引導,環境影響,假以時日會成為體育運動習慣擁有者的成員。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實現五種層次,而體育可謂貫穿于每一個層次之中。大學生為完全民事行為人,參與體育的動機自然也比較明了。由圖2可見,運動減肥、緩解壓力、人際交往、文化環境、習慣娛樂所占比例較大,特別是艱苦專業大學生家庭和就業壓力比較大,人際交往也相對薄弱,大學的文化和氛圍更促進了他們投身體育之中。大學生一個最奢侈的優點就是擁有大把的屬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除上課、吃飯、睡覺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時間,我們把他叫做“余暇時間”。由圖3可見,閑暇時間用來看電視上網、打游戲、睡覺的大學生分別占到了調查總數的64.4%、34.3%和47.3%,看書學習僅為23.1%此外談戀愛和社交活動也占據了不少比例,明確表示余暇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艱苦專業大學生比例為31.1%。調查發現,時間不足,身體困乏、懶惰,天氣因素是影響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參與度的首要原因。綜上所述,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現狀不容樂觀,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的高度重視。
1.2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特征研究
1.2.1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形式和場所分析大學是個小社會,大學生更愿意彰顯個性,更愿意到社會中去歷練。高校社團則為他們提供了平臺,比如體育社團就會帶動了學校體育的發展和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為集體社團、和社會人、個人自己,場所選擇以學校和俱樂部居多。一方面說明大學具有更高的社會性和群體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學生有了獨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參與體育社團組織,可以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特長。特別是艱苦專業大學生,很多來自農村,對很多城市學生習以為常的東西不太了解,積極參與社團,參與體育運動,可以增進學習,擴大交際圈,提高辦事能力。
1.2.2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項目選擇分析大學生具有了獨立的人格,做事擁有自己的主見,在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也表現出了特定的時代潮流,當然艱苦專業學生由于經濟和傳統觀念等影響會稍有區別。由表4可見,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主要以球類(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車、輪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項目為主,在俱樂部中進行力量練習的學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個體育運動項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艱苦專業學生切不可因為攀比或追風而選擇超出自己經濟允許范圍內的體育項目,最終得不償失,事與愿違。
1.2.3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穩定性分析體育運動習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穩定性。體育運動本來就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讓人發現其魅力所在,當然在參與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考慮天氣、環境、搭檔等諸多問題。結合“體育人口”的操作定義,發現在校學生是最容易成為體育運動習慣擁有者的人群。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穩定性主要體現在:時間點、次/周、時間/次、運動強度和量以及年限等方面。由表5可見,利用課下時間、周六日和體育課從事體育運動的學生占很大比例,而由于寒暑假學生忙于找工作或者打工、旅游,所占比例相對較少。艱苦專業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運動的次數以1次居多,但每次活動的時間超出1h以上的占到了調查總數的44.7%,很少有每次活動不足半小時的學生。艱苦專業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身體機能相對較好。從圖5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達到了中等強度以上水平,即身體出汗,感覺休息下后身體比較疲憊;強度較大的學生比例為24.6%。由此可見只要是參與體育運動的艱苦專業大學生,基本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運動年限是體育運動習慣穩定性最直觀的體現。結合表1、表7可以得出,擁有和處于“動蕩期”運動習慣的大學生,運動年限通常在半年以上;一半左右學生達到了一年以上。
1.3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中存在陋習情況分析
體育運動過程中會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特征或現象,有些是好的,有些事壞的。大學生生活相對自由松散,自主性強,往往擁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我們暫且叫做“陋習”。文章所指陋習主要為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存在的不好習慣,主要包括不做準備活動、穿便裝,戴首飾、空腹或飯后運動、活動過量成癮、運動后立即沖冷水澡或喝大量水等。準備活動往往最容易被大學生忽視,即使是慢跑也要適當做一下拉伸和體轉等活動,畢竟讓身體直接進入劇烈狀態,心臟等系統是無法馬上接受的。從圖6看出,空腹、不做準備活動、運動后立即沖冷水澡和大量飲水的學生比例頗高;穿便裝戴首飾運動的大學生時有出現;每次運動過量的學生占到了總數的一半左右。建議大學體育教師在上課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合理、科學、安全的運動。
2結論與建議
2.1結論
1)體育運動習慣應是個體主動積極性的需求,體現在從事體育運動的場所、形式、項目類別、穩定性四個方面。
2)艱苦專業大學生擁有體育運動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
3)艱苦專業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形式以集體社團、社會人士、個人為主;場所以學校、俱樂部、小區及公園為主;項目類別以球類、自行車、輪滑、足球等居首,自主性較強;時間點以課下時間、周六日、體育課居多;周次數以一次居多,持續時間則較長,強度和量基本適宜。
4)艱苦專業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存在“陋習”嚴重。
2.2建議
1.1學生會設置的體育部體育部就是高校、學院等成立的組織
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體育活動得以豐富。這些組織的性質為非營利性,其主要的工作是開展體育活動,學生會負責承辦或輔助其展開體育活動。且組織職能劃分明確,也有明確的責任,組織結構也較為明確。
1.2大學生設置的體育協會
大學生設置的體育協會是較為重要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體育協會需要在高校中注冊登記,其構建方式為招收學員,以此進行體育活動,其運營模式介紹如下:
1.2.1服務收費運營模式
這種類型的體育協會是大學生創建的,而這種組織卻有運營成本,這種運營方式很特別,與其他兩種協會模式不同,這個協會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報名的成員,這與學生會設置的體育部不同;另一方面,與營利性體育協會不同,企業構建的體育協會主要目的是營利,而大學生構建體育協會并不是想營利,而是為了協會長遠的發展,也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成員,就會適當地收取一些費用,但是這種運營費是極小的。
1.2.2管理趨于市場化學生構建的體育協會
在學校中,當然也會在學校的管理之中,以此,必然要與市場相脫離。因此,現階段,很多這類的體育協會的管理趨于市場化,開始與學校管理相脫離,逐漸與學校管理相脫離,整頓組織內部,與學校明確責任,促進結構合理化。
1.3以營利為目的建立的企業體育協會
企業體育協會主要以營利為目的,運營商業化是其重要的特點。為了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尊重市場規律,企業會與高校形成聯合開展企業體育協會,實現兩者之間的共同利益。而這種模式的開展需要高校為企業提供辦公區,而順利開展需要通過大力地宣傳,將會員吸引到協會中,而參加協會的會員會交一定的費用或是年費,企業會除去成本獲得最終利益,而對于學校來說,就是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以此來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
2大學生體育協會運營模式開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學生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開展對高校體育教學具有很多的優勢,因此,其具有可行性,下面將優勢簡要分析:
2.1有利于高校順利開展
體育教學學生會下設的體育協會是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補充了高校體育教學的不足,實現了體育教學的多樣化,增強體育鍛煉的吸引力。同時也可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對體育教學的完善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大學生素質的提高體育協會多種運營模式的開展
使得學生不但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增強其心理素質,特別是堅持不懈的精神的培養,團隊精神的培養等等。另外,參加體育協會可以通過體育鍛煉的形式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特別要說明的是由學生開展的體育協會,可以鍛煉學生組織及管理的能力,而且也會使其溝通能力及思維能力增強,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2.3體育協會的運營模式對高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開展可以為高校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尤其是商業化及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創新了學校的管理體系,使學生的業余生活得以豐富,學校的投資大大地減少了;其次,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多樣化有利于高校社團文化的發展。體育活動中所體現的各種精神風貌都是社團文化建設中值得吸取的;最后,有利于提升學校體育教師隊伍整體的素質。體育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高低。體育教師會幫助體育協會開展活動,體現了體育教師的素質,同時體育教師在指導協會工作時,也可以從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在體育協會的運營模式下,體育教師可以針對活動的開展,探索出各種體育教學新的路徑,研究各種體育活動及開展方式的可行性。雖然以上闡述了大學生體育協會運營模式的可行性,證明其效果比較明顯,但是,不得不思考這種模式是否是完美的,通過深入的思考,我們不得不看到以下幾個問題:學生是體育協會的主體,但是在協會中決策權缺乏;缺乏體育設施,專業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必須針對這兩個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完善,比如注重大學生主體建設,設立大學生委員會,加強其決策權。同時提升協會的品牌化,提升指明度等,以實現大學生協會運營模式的最佳效果。
3結語
量表構建
本量表根據黃仲凌和高俊雄(2005)[8]的《休閑動機量表》改編,原量表參考了Baldwin和Caldwell(2003)[9]青少年閑暇時間動機量表的研制,Pelletier,Vallerand和Green-Demers(1996)做的休閑動機量表構建效度的研究以及Ntoumanis(2002)[10]動機分類的研究。根據本文研究目的,把“休閑動機量表”改為“休閑體育動機量表”(如題項“參與某些休閑活動”改為“參與某些休閑體育活動”)形成了初始問卷,量表由18個題項5個維度構成:外在規范(WZGF)包括威脅、被迫、尊重他人;投入規范(TLGF)包括關注、歡迎;認同規范(RT-GF)包括技術、生活技能、期望;內在動機(NZDJ)包括愉悅感、自主性;無動機(WDJ)包括無助感、無勝任感。休閑體育動機的影響因素量表包含20個題項:學生用Likert五點量表回答,(從“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初始問卷形成后,然后選取常州紡織學院120名大學生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07份。為了整體問卷題項的精煉性,通過對回收的問卷用下面3條標準來篩選題目[11]:(1)題目部分相關法(Correcteditem-totalcorrelation),即刪除鑒別度較低的題項;(2)內部一致性效標法(Inter-nalconsistencycriterionmethod),亦即極端組檢驗法;(3)因素負荷量判斷法,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經刪去因子負荷小于0.4的題項和在多個因子上負荷大于0.4的題項;然后對余下的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檢驗量表是否能進行因子分析。經檢驗,休閑體育動機影響因素的問卷KMO=0.814,Bartlett球體檢驗=1500.21,sig.=0.000,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萃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進行因子提取,并進行斜交旋轉(考慮到因子間的相關性),而轉軸收斂于5個迭代。最終得到影響休閑體育動機問卷的因子數為5個,這5個因子累計解釋59.287%的方差(表1)。由碎石圖顯示,第五個因素以后,坡度明顯下滑(圖1)。并對公因子進行命名,經過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刪除影響休閑體育動機問卷中的“在體育課中我能學到與休閑體育相關的內容”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對我參加休閑體育活動影響不大”等共4個題項,剩余題項構成了影響休閑體育動機的最終問卷,包括5個維度16個題項以及每個題項在5個因子上的負載值(表2)。量表的信度檢驗構成了最終問卷,首先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靶蓍e體育動機”的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分別為無動機α=0.638,外在規范α=0.749,投入規范α=0.613,認同規范α=0.721,內在動機α=0.722;“休閑體育動機影響因素”問卷的一致性信度檢驗分別為認知態度α=0.809,制約因素α=0.634,體育氛圍α=0.612,興趣與愛好α=0.712,習慣與方法α=0.645,均符合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統計要求。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最終問卷形成后,調查共取樣520名大學生,分別來自南京市與常州市的5所高校的大一與大二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65份(男213人,占45.8%,女307人,占66.0%),有效回收率89.42%。利用SPSS17.0、AMOS17.0軟件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