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29:18
序論:在您撰寫職前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在職前教師教育中采用視頻案例教學是發展師范生教學技能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新方法。本文在梳理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重要概念的基礎上,考察了國內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的現狀,最后作者提出了應用于職前教師教育中的視頻案例學習環境創設框架,它包括有機聯系的六個要素:案例與資源、活動、工具、支架、共同體和評價。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涉及了從課程理念到教學模式、再到學習、評價方式的諸多變革,這對學校教師提出了從“工匠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角色轉型要求。作為以造就高素質中小學教師后備力量為重任的高等師范院校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及時調整師范生培養方案和改進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怎樣在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上為師范生提供向潛在的“專家型教師”發展的機會、條件,怎樣讓尚未真正踏上講臺的準教師掌握除了講授、演示、提問等一般的、靜態的教學技能以外的各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如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互動等),這些都是擺在教師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道課題。
近年高師院校將師范生的校內教學技能培訓和師范生的現場教育實踐作為改革的重心,但原有的側重師范生群體職業技能訓練和個體教學技能改善的諸多方法(如現場觀摩、錄像觀摩、教育實習和微格教學)都存在實踐機會少、指導不力等問題。
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教師教育、職前/在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信息技術的多種給養或中介作用(如信息技術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認知工具、交流工具、管理工具、評價工具和動機工具等)為(準)教師理解復雜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學會教學提供了許多機會和可能性。將多媒體視頻與案例教學結合是促進師范生教學技能習得和有效教學行為發展的新思路。
一、教師教育中案例教學與視頻案例教學的基本概念
作為對教學研究范式(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轉向認知心理學)的回應,在教師教育領域中,教師教育者不再簡單地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而是對教師知識和教師認知發展的興趣遞增,早在1990年,教師教育者開始在教師培訓中嘗試使用案例教學法,以提高教師對教學的推理和反思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日益成為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easemethod,也稱“案例研究”,casestudies),是指教師和學生使用案例,以團體和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撰寫案例等方式來增進成員之間的對話,引發參與者反思,增強實際練習的經驗,以及引導學習者使用某種特別的思考方式的教學方法J。’Merseth(1996)在綜合分析教師教育中案例使用的現狀基礎上,把教師教育中應用案例的目的分為三種:(1)案例作為示范;(2)案例作為分析實踐、同化不同觀點、思考行動的機會;(3)案例作為個人反思的啟動機。參考教師教育中案例應用的三種目的,并結合以情境認知和建構主義為主的學習理論、反思性實踐和基于案例的推理等理論,我們把案例教學應用于在教師教育中的優勢和價值歸納如下:
1.案例可以在教學理論與真實課堂教學實踐之問建立聯系的橋梁,通過活動幫助教師建構對教學實踐復雜性、理論如何轉變為有效的教學實踐的深入理解。
2.圍繞案例的小組討論體現了學習的社會性本質。案例中呈現的故事情境為教師的互動、討論提供了共同的參考點和共享的“經驗”,每個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現實問題、作出各種決策、提出不同的行動方案,在不同觀點的交流、爭論中,教師的視界不斷交融與分延。
3.從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簡稱CBR)理論看,案例教學有助于教師在記憶中不斷擴展解決具體問題的案例庫(良好索引的問題情境與相應的行動),使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根據他們以往案例情境中的知識來采取行動,從而提升教師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判斷能力。
4.基于自身實踐的案例寫作和對他人實踐的案例分析,可以促進教師發展反思性教學的意識、習慣和方法,使教師成為一個反思性實踐者,在行動中反思、對行動反思。
如今新技術、新媒體層出不窮,出現了更多更強的CPU、ADSL/有線電纜的寬帶傳輸、數碼照相錄像機(DC/DV)、視頻編輯、CD/DVD存儲技術、超媒體技術,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核心的在線視頻案例教學具有以往基于文本案例所沒有的優勢:
1.視頻和聲音、圖像、文本結合在一起可以表征課堂教學的復雜性,(準)教師可以觀察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所使用的教學策略、聆聽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互動的聲音,而不僅僅閱讀文本案例描述的真實課堂情境。
2.借助網絡,視頻案例跨越了學校和教室的圍墻內外。網絡為傳輸、表征案例(包括豐富情境的文本、圖像、聲音、短小的視頻片段和超文本)提供了新的途徑。有學者提出,萬維網為案例研究提供了三個重要功能:(1)能夠把真實世界的復雜性擬真;(2)能夠在案例展示中使用多種媒體;(3)能夠使用超鏈接/超文本導航功能。網絡讓教師訪問視頻案例更加便利,隨時隨地、跨越時空的阻隔。利用各種同步或異步的交流工具,相距遙遠的、經驗程度各異的教師可以形成實踐共同體,共享彼此的經驗和評論。
總之,以非線性方式整合視頻、音頻、圖像、文本的因特網和多媒體,為案例研究提供了豐富環境,為教師教育創建了表征和聯系有關教學信息的靈活方法,促進了(準)教師在同伴和教師幫促者組成的學習共同體中的知識建構:轉變觀念、獲得學科教學知識、發展對學生的教育性理解。
二、國內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的現狀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外許多大學就嘗試在教師教育中研究、開發和應用視頻案例教學。明確的教育性目的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這些視頻案例教學系統開發、研究和應用的主要特點。
基于支持教師理解某種教學實踐和相關理論的需要,研究者開發了整合案例教學的多媒體專用軟件。如美國的Marx等開發了一個支持教師學習PBS(Projeet—basedScience,基于項目的科學)的一個多媒體專用軟件——“項目實踐案例簿”(CasebookofProjectPractices簡稱CaPPs),它將PBS教學的典型案例集中于軟件中,并以教師在實施PBS項目中面臨的特定挑戰和困境來組織軟件的整體結構,例如,如何引導學生調查、如何幫助學生收集、如何分析和解釋科學數據,以及如何幫助學生設計他們自己的調查。針對這些問題,軟件提供了多個視頻片段(每個視頻片段大約1—4分鐘),這些案例的視頻片段向教師展示了PBS教學的多重的、具體的情境。為引導觀看者關注視頻片段所聚焦的PBS教學的特定問題,軟件向教師提供了與視頻片段相關的支持性的文字信息:(1)案例背景的情境信息,包括整個案例背景簡介、執教者簡介和案例特點;(2)結合視頻片段的評論,告訴用戶通過觀看視頻片段將學到什么;提供執教者對視頻的反思和評論;(3)以提問的形式輔助用戶分析視頻片段。
借助CD—ROM存儲介質,美國一些專業組織和大學在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和推出了許多視頻案例教學的產品供(準)教師和教師教育者使用,幫助教師理解課堂的復雜性、成為課堂互動的更好的觀察者、學會對他們自己的發展性實踐進行反思。如督導和課程開發協會(ASCD)和Arizona州立大學開發了名為“理解教學:實施教授數學的NCTM專業標準”的CD—ROM光盤產品,它以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NCTM)的專業教學標準為模型,通過視頻片段和動畫為(準)教師提供了第一手的觀察經驗。
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多媒體視頻與網絡的無縫結合成為信息技術支持教師教育的新熱點。2000年,Barab等開發了一個基于網絡的專業發展工具——“探究學習論壇”(InquiryLearningForum簡稱ILF)支持在職和職前的數學和科學教師共同體,讓具有各種不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教師可以在在線環境中聚集,觀察、討論和反思拋錨于真實教學視頻片段的教育理論和實踐。2002年,新加坡的Khine等結合多媒體視頻和網絡開發了一種在局域網內使用的基于服務器的多媒體工具——“對話媒體”(ConversantMedia),該工具整合了視頻觀看和在線討論,支持用戶通過為視頻添加腳注來參與合作討論(如圖1)?!皩υ捗襟w”系統主要包括一個媒體播放器和一些管理工具。當用戶觀看視頻的特定片段時,如果用戶準備好發表評論,就可以終止視頻,在對話框中創建一個評論,并遞交給系統。每加入一個評論,一個標記就畫在播放視頻的時間線的相應位置上,以便檢索。為了鼓勵用戶發表評論和發表優秀的評論,系統規定用于在閱讀別人的評論前,必須自己寫一定數量的評論,另外系統設計了評論的同伴評級子系統。通過研究,Khine等發現師范生可以從使用該軟件的過程中獲益——評論技能和分析教學情景的能力有了提高。
此外,國外還開發了適合(準)教師觀察課堂的通用型視頻案例教學工具(Transana),它是一款視頻/聲音數據分析的軟件(如圖2),該軟件提供兩種使用模式:面向個體的單機版和網絡環境(客戶機/服務器模式)。通過轉錄數據為稿本、識別可分析的音視頻片斷、把關鍵詞賦予音視頻片斷、組織和再組織音視頻片斷、創建相關音視頻片斷的復雜集合、探究已應用的關鍵詞之間關系等操作,用戶可以方便地分析和管理視頻/聲音數據,并與教師同伴共享對音視頻片斷的分析。
近年來,視頻案例教學開始成為國內教師教育領域的新興課題,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在充分吸收各流派教育教學理論的優勢的基礎上開發了多元視頻分析系統,利用此系統開展了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實驗,引導在職教師從“學習事件”、“教學深度”、“教學媒體”、“組織形式”四個角度對課堂視頻信息進行分析和再加工J。又如,華東師范大學的顧小清等利用弗蘭德(Flanders)交互分析系統對課堂教學視頻進行量化分析。
從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多媒體(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只是視頻案例教學的支持技術,播放、制作、匯集視頻案例也絕不是它的主要任務,而各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成為了視頻案例教學研究和實踐的重心,如評論/互動、視頻案例、相關情境資源、觀察與反思。
三、職前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學習環境的創設
師范生有著不同于在職教師發展教學技能(即學會教學)的認知特點,這是因為師范生有著許多有關教與學的前概念,他們對教與學的認識是表面的、膚淺的,他們的教學行為主要受以前教師、合作教師的影響,而較少受教育理論的影響。
基于師范生認知發展的特點,結合對國內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研究現狀的分析,我們認為在職前教師教育中開展視頻案例教學不僅僅是開發或簡單應用一個視頻案例系統/工具,而應從視頻案例學習環境創設的角度來開展研究、開發和應用實踐,這個視頻案例學習環境需要包括圍繞視頻案例的諸多構成要素組成:
1.視頻案例和資源。生動、形象的視頻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礎,視頻案例可以來源于中小學優秀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或者表現某種教學技能的課堂教學片段,也可以是并不完美的、能引發討論和反思的課堂教學實錄,還可以是師范生自己的微格教學實錄。除課堂視頻文件外,案例還應包括與該課堂教學實錄相關的各種情境性資源(教案、電子板書、教學課件、教學后記等)。
2.圍繞視頻案例的豐富活動。圍繞視頻案例,師范生可以展開包括觀察、討論、評價、角色扮演等許多教學活動,幫助他們在建構對教育教學理論理解的同時掌握基本教學技能和有效教學策略。
3.強大的視頻案例教學工具。依托多媒體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發展,開發具有查詢視頻案例、瀏覽視頻案例、發表主觀評議和參與討論、進行客觀量化評價和統計的視頻案例教學工具可以成為職前教師學會教學的強大的認知工具。
4.支持視頻案例分析的支架。師范生作為準教師需要指導教師的輔導和幫助,通過提供一系列觀察、分析、反思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的支架,如觀察課堂氛圍的量表、查證教學指導方式的多樣性的量表,可以引導他們像正式的學校教師一樣觀察和評議教學過程、提出改進教學的策略。
5.支持師范生與其他助學人員互動的共同體學習的社會性本質要求年級相同/各異、專業相同/各異的師范生之間、以及他們與其他助學人員(師范院校指導老師、中小學指導老師等)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通過觀點的碰撞和交流促進師范生形成對教學的復雜理解。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現狀
筆者所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于2006年成立,最初專業方向開設不齊,由1名專業教師和4名文化課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隨后專業教師人數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語數外課程教師)。其中,女教師20名,男教師2名,男女教師比例為1︰10,教師的專業背景與人數分布見下表。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2010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人數為50人,2011年學生人數增至130人。這些專業教師不僅承擔有教學任務還承擔了各專業的活動指導。例如,音樂學教師要教授幼兒園音樂活動指導(主要講教學教法),健康教育活動指導由教生物的老師講授,心理學教師要承擔幼兒衛生學教學。
(二)中職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
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人數隨著年份逐漸增加,教師的專業類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樂、美術為主。教師缺乏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現有的教師來自于普通師范院校藝術類、體育類、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也有一部分是從其他鄉鎮普通中學考調進入學前教育專業任教的(轉崗教師)。教師專業結構呈現不完整和教師素質良莠不齊的現象。具備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一般來說專業知識較為扎實,能勝任專業教師崗位,但對于中職特點和學生特點缺乏了解,執教過程會面臨教學效果不明顯的現象。具備藝術類、體育類專業背景的教師實踐操作技能較強,但缺乏理論知識。他們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比較匱乏,對中職特點及學生特點認識不夠深入,更為重要的是文化基礎知識缺乏,文化素養不高。而轉崗教師已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短期內要想改變其教育思想和認識中職教育特點,一時難以實現。針對轉崗教師而言,不僅需要補充專業知識和文化基礎知識,還需要轉變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這三類教師在執教過程中面臨進入專業教師角色時間較長、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較艱難、自信心受到打擊等困境。
因此,應著力提升他們的通識性知識,即應提高他們對有利于開展有效教育教學工作的綜合人文知識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識性知識范圍較廣、內容較多,教師們在短時間難以補充,短期的在職培訓也不能達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進行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
二、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重大主題。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有學校環境、教師教齡、教師反思能力、教師教育培訓、教師成長經歷、教育信念等。針對不同的教師類型及其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師專業發展訓練,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訓時間至少應有120學時,培訓內容必須經相關部門認真研究決定,這樣才能確保教師專業知識的合格。通識性知識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運用教育科學知識,融會貫通地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以促進實踐性知識的形成。這種知識無論是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還是教師的專業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師生成長的動力源泉。教師專業發展的一般途徑有師范教育、新教師入職輔導、在職培訓、自我教育等。其中,師范教育是教師個體專業性的起點和基礎,自我教育是教師專業化的自我建構,它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
(一)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它以促進教師專業進步和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教研活動中教師是研究主體,重在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教研組在組織教師教研活動時,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全員性
即所有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都必須參與進來,每一位教師必須積極思考教研主題并參與討論、發言,成為思考者、實踐者以及研究者。
2.實效性
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目的是解決通識性知識不足的問題,以求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知識,增加課程吸引力。因此,必須注重教研活動的實效性,避免形式主義。在教研活動中,須遵守的原則還有發展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教研活動的流程為確定主題、收集分析資源、形成方案、預測結果、評估結果?;谔嵘處熗ㄗR性知識的目的,教研主題可以選擇中職教育特點、文化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二)組織主題班會,促進通識性知識的掌握
主題班會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能促進教師對通識性知識的掌握。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不僅有大量的教學任務,也承擔有一定的管理任務。根據我們的調查,在中職專業教師中同時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教師不在少數,而主題班會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務之一。主題班會的組織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先確定主題,再確定班會形式,并策劃班會具體執行過程。班會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使其豐富有趣,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例如,可進行小型知識競賽、組織有獎勵的學習等。
(三)采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摘 要:本文從素質教育的概念出發,對高職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從當前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出發,根據高職學校素質教育的特點對其實踐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職;人才培養;實踐
一、素質教育的涵義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使其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大而言之素質教育就是提高民族素質或國民素質的教育。
二、高職素質教育的內涵
高職學校因其學生類別、教育目標、就業目的的不同,素質教育與中職學校、高等教育中學生的素質教育存在一定差異。高職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為人誠信,具有敬業精神、責任意識,能夠積極進行團隊合作,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就業技能。
三、高職素質教育的幾點問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需要大量專業對口的技術人才。筆者在工作中發現高職院校在素質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
一些高職學校單純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導致學生的思想不夠積極,進而大大影響了其知識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間斷,素質教育是一個緩慢推進的過程,期間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逐漸減輕就業帶來的壓力。
2.專業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存在缺陷
面對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必須不斷轉換思路,以適應市場需要。在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上不能太呆板,不能只注意專業知識中某類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基礎理論,這樣會影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知識結構單一,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欠缺,后勁明顯不足。
3.教師素質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實施者,在加強高職素質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教師也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高職教育與高等教育、中職教育不同,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高職學校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應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主導者,因此,成功實施高職素質教育,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校園文化建設有待加強
校園文化屬于素質教育中的隱性課程,但很多高職院校對這類隱性課程的開發不夠,不能充分彰顯校園文化,校園活動不夠豐富,且開展的隨意性較大,大大影響了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的效果。
四、高職素質教育實踐
高職素質教育必須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依據這個目標構建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為不同專業、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服務的高職素質教育體系。
1.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形成高職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及大項目落戶中國,同時也帶動了本土企業向國際化發展。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學生的出口,就是要為不同行業、企業輸送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依據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瞄準市場需求辦學,形成以不同專業和產業為基礎,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素質教育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2.構建有機整體
將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使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素質教育還應該貫穿到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到一定的專業技能,還具備一定的職業素質和創新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
3.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保障素質教育的全程實施
學校各部門加強協調與溝通,全體教職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營造全方位開展素質教育的大環境。在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建立校企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文化氛圍。素質教育在教育投入、條件保障、師資和文化環境建設上全面規劃。
高職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高素質人才。對高職教育者來說,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還要注重心理素質及身體健康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學生只有具備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足夠的社會感悟力,才能不斷夯實高職素質教育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岳德虎.基于SWOT 的高職示范?!昂笫痉丁苯ㄔO[J].教育學術月刊,2011(10).
[2]徐警武,別敦榮.大學素質教育新視角:促進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0(4).
關鍵詞: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目標 提高對策
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的落實程度關系到整個語文基礎教學的質量,我們要認真做好語文素質教學的相關工作,將素質教育內容和精髓融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中各個環節,幫助和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素質,這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學校、老師、學生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目標,將這些要求和目標全面貫穿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多元的,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所學的各類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小學語文強調的是語文知識的基礎和綜合性,各門學科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但也有一定的區別。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一般學科能力,這種能力不是通過考試來衡量的,而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的語文能力和素質。在語文素質教育中,特別要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可以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持續地學習,這是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2.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素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素質也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語文學習的過程既包括認知活動,又包含情感活動,兩者是同時發生的,相輔相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情緒和心理活動,比如是否愿意或喜歡學習,是否相信自己有學習的能力等的情感活動。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情感活動,同樣在情感活動中也離不開認知活動。但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只注重認知過程,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甚至傷害了學生的情感。在一些學校,語文的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許多學生不喜歡學習語文,有些學生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對語文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意義重大,我們應采取一些措施,改變這種情況。語文知識的認知與學生情感教育的開展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如果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我們在實際的語文教育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這也是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提高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水平的對策
1.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老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是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將學生放在主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是主體,老師安排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在老師的壓力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長期受到學習分數的壓制,心理負擔較重,只有真正解放學生,才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他們積極思維,自覺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氛圍,師生之間真正做到平等獨立,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起互信的關系,不僅加強師生間的思想交流,而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最佳境界。老師要積極備課,課堂上精講精練,在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的作業方面,傳統的課堂中往往是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才布置,這樣作業只能留在課后完成,使得學生的作業壓力加重,而且老師批改作業會花費較多的精力。我們應該盡量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去完成作業,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此外,布置的作業還要有重點,有針對性,盡量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2.加強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巨大,老師不能只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和技巧的傳授,還應積極學習新教育思路,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可以借鑒的先進經驗,老師要有目標地吸取,不能一味地模仿照搬。對于剛剛成為老師的人,更應該重視自己對教學理論的學習,真正理解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為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包容愛護每個學生。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不懂的知識,所以,在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我們不應該一味批評他們,要允許他們出現失敗和問題,尊重愛護每個學生,幫助他們從失敗中站起來,鼓勵他們不斷地努力,積極引導他們樹立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考試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可以推進他們學習的手段,但考試的分數不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道德目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使他們明確自己的不足,積極吸取教訓,在以后可以有重點、有目標地去學習。所以,在平時的考試中,如果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要多給學生一些機會,允許他們經過復習后重新再考,直到取得滿意的成績。這樣學生為了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復習,通過再次復習,不僅彌補以前在知識上存在的缺陷,而且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這種的學習環境,可使學生身心放松,有利于他們建立起自信心。
4.老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
小學語文老師要正確認識小學語文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確小學語文教育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環節。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愛護學生,真正做到教和學的統一。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去積極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可以很好地生活。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展,幫助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在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的教學意義十分重大,它可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學校、老師及社會各界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積極創造條件,促進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孫建平.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落實的幾個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5.
關鍵詞: 中等職業學校 語文教學現狀 學生學習
在知識更新與科技成果轉換周期越來越短、職業更替與社會流動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學生在校學到的知識極為有限,所以終身學習能力成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未來發展中,職校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知識經濟時代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來說,都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應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職業實踐活動為路線,理論聯系實際,尊重學生,“以就業為向導,以能力為本位”。
1.現狀分析
如今,普通高中的新一輪課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卻不容樂觀甚至陷入了尷尬境地,職校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得超乎我們想象。中職學校語文課程的任務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落實職業崗位對學生語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目前,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認為語文有必要學,并認識到學習語文對自己的幫助很大,渴望參加各類語文學習活動。但超過半數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喜歡思考有關問題,不能積極回答問題;部分學生不關心自己有沒有較強的語文能力,課余時間也不能堅持經常讀書寫作。相當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這是個好現象,但多數學生缺乏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和堅持性,令語文學習興趣僅停留在淺層次上,學習動力不足。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部分學生也將語文看做可有可無的“副課”,認為只要具備一技之長,將來就能有一份工作。他們對語文學習極不重視,個別的甚至討厭語文學習。
2.結合實際,科學教學
2.1提高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要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設情境,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如講授《靜女》一文時,以往讓學生就課本進行預習,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但部分學生因貪玩等各種原因放棄預習,部分學生因對文言文理解有困難而置之不理,還有學生因篇幅太長而放棄預習。于是我利用休息時間制作多媒體課件,增加相關圖片、音樂背景及有聲朗讀。通過《敖包相會》音樂導入,穿插有關《詩經》的相關知識,無形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再聽錄音范讀課文,明確字音、句讀,排除閱讀障礙。對重點字音、通假字進行知識傳授。進行整體文意感知,介紹現代人改寫的《靜女》,同時在課件中附有圖片,最后在音樂中回味《詩經》愛情詩集錦,并對授課內容進行總結。這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在課堂中建構知識體系,課后也難以忘記,培養了學習興趣,使得他們自發地積極學習。
2.2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
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教育是提高我國勞動者就業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對策。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應引起重視。中職教育改變了原有的要求,要實踐“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指導,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高水平的技術人才需要有高水平的語文素養,因為語文能力是學好一切的基礎,是學生順利走向就業的橋梁。新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中職學校的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就業前景、終身發展、職業生涯的設計、對專業課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無疑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才,不僅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與技能,而且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較高的文化修養。而這些素質的養成,與語文課的學習和積累是分不開的。應該把大力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育放在應有的地位。
2.3開展活動,夯實學習基礎。
語文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教室、課本,更應將其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離不開課外語文的學習。課外語文學習資源豐富多彩,圖書、報刊、影視、網絡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職校學生課業負擔較輕,課余可支配時間較多,而且學生大多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有較強的表現欲望,語言使用者實施語用策略的基本目的在于實現交際目的,一切語用策略的實施都是為了滿足言語交際的目的需要,教師可嘗試多種多樣的適合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比如組織辯論會、主題班會、詩朗誦等活動。同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論文比賽等。我每年都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有意義的論文比賽。
3.建立融洽師生關系,實現有效教學
要想提高職業學校對口單招班的語文教學水平,那么教師就應該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樣交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基礎較差,很多同學在中學時期就被邊緣化,對教師的批評也更加敏感,其自信心不足,容易自暴自棄。此時,應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因勢利導,動之以情,充分尊重他們,多鼓勵多表揚,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師生平等關系中的首席。教學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老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新理念,以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4.以身作則,實行人文素質教學
(一)對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欠缺在當前的高中教育工作中,針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還是呈現出一種過于形式化。在高中的教學當中,學生基本都是處于青少年時期,而學校又是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環境,但是在當前的學校教育當中,相對于其他的教學課程,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遠遠沒有達到指標,學校對法制教育的工作根本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目前社會各界都開始認識到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傳統型的應試教育體系還是無法完全抹去,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校的升學率仍然是老師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雖然學校當中的一些教育工作認為學生的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權限去改變這一狀況,因為在法制教育的工作中需要真實的納入到學校教學的大綱體系當中,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上,有的只是在政治的課堂上稍有體現,或者是在課余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還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對學生開放相關的法制教育課程。在法制課程的所使用的教材方面,當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教材系列,除了在初中所開設的《思想政治》課程意外,在小學和高中都沒有非常正式的法治教材。所以使得小學和高中乃至大學當中,在法制教學的模式過于形式化,很多學校都是走走形式,一學期開展一次法制教育課,這種形式基本無法達到法制教育的應有效果。
(二)法制教育的質量低下在當前學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師資隊伍缺乏專業性,任課教師在法制教學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法律教育知識方面的熱情不夠高漲。當前的法制課程,任課教師很多都是以帶班的形式上來的政治教師,甚至還有的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學校的領導來兼職,很多的教師還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的法律教育,還有一部分的教師雖然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是缺乏一些相關的實踐經驗,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自身對教材的理解和自學,當遇到教材意外的問題時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有的甚至無法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還有的學校聘請懂得專業法制教學的人員來擔當副校長,這樣就可以兼職學校的法制教育課程,但是由于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實際的實施情況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學校法制教學的空缺,使得法制教學課程完全變成了單純的知識講授,學生對法制教育也沒有任何的熱情可言。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缺少整體性在學校的法制教學當中,因為缺少較為硬性的任務或者是硬性的指標,所以也就缺少清楚明了的職責和具體的目標,造成了法制課的達不到實際的效果。同時,在學校的法制教育和管理當中因為缺少整體性措施以及和學生的家庭。社會的環境不能達到有機結合,學生在脫離學校環境之后,主要是處于家庭和社會的環境當中,而且現在很多的家長將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的寄托在學校方面,很少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即使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那也是很少見和片面的。在脫離了學校和家庭兩大環境下的學生,智能通過社會的大環境來對其進行約束,這就造成了法制教育工作出現了嚴重的脫節和諸多教育死角的顯現。
二、當前學校法制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的解決路徑探討
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基礎,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希望,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出現違法犯罪的狀況,這單單是提升青少年的本身的素質,保證青少年健康發展和成長的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振興和發揚我們民族的重要決策。針對如何把握好青少年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我們大致分為以下幾年對策:
(一)教育主管部門需要加強學校的法制建設要充分開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在法律的意識以及法制的觀念,為了降低和避免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保證青少年的健康的發展和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級管理部門和學生的家長要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視,在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門需要制定出一套具體的教學管理措施,將法制教學的工作納入到法制化管理的形式中,要充分的設立起專業的法制教育機構,真正做到有人教、有人管的效果,同時還要加強對法制教學的檢查和推進的力度。
(二)教學內容要豐富多樣化各個學校需對第二課堂以及社會環境中的實踐活動加以充分的運用,對學生實施較為直觀和生動的法制教育課程。例如給學生播放相應的法制教育宣傳片或者是法治電影以及專題廣播等等,多在學校舉辦法制教育的各種各樣的法制知識有獎問答,帶領學生去參觀監獄的環境,組織學生模擬和演習真實的法庭,去聆聽和刑事、行政、民事以及經濟方面相關的審理過程,請正法部門的干警來對學生進行法制課程的講授,讓學生從根本上提升法制觀念的心理的重視程度。
(三)教學要趨向規范化在法制教學的國產容納觀眾需要徹底落實《有關基礎教育和發展的規定》、《關于深度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管理意見》以及《關于深度規范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意見》等要求,提升中小學在法制課程中的建設,深度改革和不斷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學內容,要將法制教學的內容納入到教育大綱當中,對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規劃,力爭在升學考試當中參入相關的法制知識的考核。
(四)教學的整體質量需要不斷的提升學校需要對相關的法制任課教師、法制監理教師以及班主任等人員進行相關的法律知識的講解和培訓,并且需要對法制教育課程配備專業的法律教師,不斷發展和壯大法制教育的規模。于此同時,在教學方面需要平等對待各個科目,并將法制教學課程列入到正規的考試綱要當中。
三、結語
論文摘要:近幾年,高職語文教育逐漸邊緣化。而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有待于提高和加強。如何解決這一難點問題?文章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與合理化建議。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在這幾年的從教生涯中,感受頗多,可謂是幾多歡喜幾多憂。喜的是,近幾年,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前景良好。憂的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育卻逐漸處于邊緣地位。且高職語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高職語文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而對于如何改革,同行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也想談談對高職語文改革的幾點建議。
加強高職語文教育。發揮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近幾年,高職教育蓬勃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校更是傾其全力加大對專業及實踐課程的開發和建設。相反,對公共基礎課的投入卻明顯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專業課程直接影響學生將來就業,而語文課不可能立竿見影地達到人們預期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基于對公共基礎課“必需、夠用”原則的不同理解。部分系、專業的教師認為經過中小學十多年語文的學習,學生“必需”的語文能力應該是已經“夠用”的了。再者,高職院校的學生同樣缺乏明確的認識,認為語文課和找工作關系不大,學不學都一樣。由此,導致了從領導、老師到學生都認為語文課是一門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課程。
但是,從近幾年畢業生及在校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情況很不令人樂觀。很簡單的一張假條,學生往往寫得是語意羅嗦重復、錯別字也很常見。專業老師常抱怨學生的畢業論文思路不清、文筆不暢,結構、格式、用語等總有些不妥。即就是我們語文老師在批改學生習作時,也感到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這不是筆者個人的感受,而是同事問的共鳴。這樣的語文水平,將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后勁。
再者語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教育擔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等多項重任。它既可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參與競爭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礎,也可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和延續民族精神文化的橋梁,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都有推動作用。語文中的寫作訓練不僅是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思想的訓練,更是學生完整人格形成過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項工程。因而語文教育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在高職院校中開設語文類課程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希望高職院校的領導能在教學上做出調整,營造—個有利于語文學習的環境。
加強課程建設,逐步形成高職語文教育課程體系
高職語文教學地位的邊緣化,使得高職語文的教育理論目前也處于貧瘠的狀況,理論的薄弱勢必導致教材的差強人意。
目前,高職語文教材版本不少,但內容編排上了無新意,教材缺乏高職的針對性。大多數語文教材是按文學史的線索或按體裁來編排。有的按照閱讀和寫作知識兩大板塊來編排;有的依舊是三大文體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教學加文學鑒賞??傮w上看,內容編排上顯得雜亂,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而且這些教材,內容上與中學語文教材存在相當程度的重復。因此需要一套適合高職學生實際情況的教材。
語文教育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高職語文教材不能僅僅給學生一個文學史的基本框架。在內容編排上。應該打破慣有的文選講解的模式,要從文化的層面,選擇大學生關注或應當關注的內容,通過一組組相關美文,引導學生在品味其文辭表達之美的藝術感染中體驗文化、探討社會人生問題,培養學生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讓學生體味語文之美,人文之美。
另外,現在的大學生比較實際,尤其是大量擴招之后,學生面臨就業的壓力,特別講實用。所以,教材在內容選用上,應結合時代特征,突破傳統語文的教學空間;既要注意提高大學生品味,又要適當照顧大學生口味;既要滿足學生提高語言能力的實際需要,又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語文終身學習的意識。這樣,高職語文教材就不能僅僅只盯著經典作品,還應該安排一些貼近大學生心理的內容和更多能適應大學生實際需要的實用性內容。
再者,除課堂教學之外,還應加強相關后續課程的建設,并作適當的調整、補充,使之形成較為合理的序列,包括文學鑒賞、名著導讀、實用寫作、演講與口才等,逐步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高職語文教育的課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切合學生實際和時代需要的人文素養教育的課程體系。
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高職語文地位逐漸邊緣化。另一方面,從開設語文課的情況來看,其現狀確不令人滿意。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基本是依篇講析,課堂缺乏生氣和活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無新鮮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高職語文在課堂教學的具體教法上,必須擺脫語文教學篇章分析模式。老師的作用在于導讀,從大處著跟,從整體出發,引導學生閱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師資安排上,應盡量安排課堂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教學,并實行分塊合作式教學,即根據各個老師專業教學和科研特長,每人負責一個或幾個各自領域的專題,輪流講授,而不是只由一個老師統講到底,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師的專業特長,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改變過去“一只粉筆,一張嘴”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聲情并茂、寓教于樂的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