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28:44
序論:在您撰寫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寫在前面
我們現在是合肥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上就是從事教育工作,我也不例外,我的志向就是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我立志于幼兒教育,并相信我有對這個職業高度的熱愛和熱情,我會將我的能力在幼教事業上盡情展現。在求職的路上會有鮮花暖日,但也會有荊棘風雨,我們要時刻做好面對機遇和挫折的準備,也需要有一定的目標和方向,那就必要做好職業的規劃,找準職業生涯的道路,為日后能擁有陽光大道做足充分準備。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分析:我是個比較開朗活潑的女孩,但我并不缺乏穩重,平時態度積極、認真,責任心強有一定的原則。和同學、老師能相處融洽,在做事時的獨立性和自制力較強。好奇好問求知的要求高。但在做事為人時可能有考慮不周全的問題。我同時也是個勇敢、堅強、勤奮、無私的女孩。
(二)職業個性分析:我在學校擔任過不少職務,在組織和動手等能力上有過培養,在工作中一直耐苦耐勞、主動積極、認真負責、為人正直、自信、有創新思想,并有一定工作方法和能力,我相信我在從事幼教職業中一定可以保持我的優點,發展我應有的水平,并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新的事物,跟上時代的腳步,做個有計劃、有目標、有學識的優質老師。
(三)我的優點:
1、責任心強,有愛心、耐心;
2、態度積極認真,工作努力負責;
3、學習成績好,有一定的學習方法,樂于學習;
4、思維活躍、精力充沛,積極上進樂于思考和行動,并有創新的能力;
5、在文學、唱歌、畫畫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長,舞蹈和表演突出,興趣比較廣泛;
6、身為學生會成員能以身作則,管好自己;
7、為人自信、正直、想法多。
(四)我的缺點:
1、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做事不夠果斷;
2、有時比較任性;
3、個性較強,固執;
4、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易拖拉。
(五)家庭環境分析: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姐姐畢業已工作五年,工作穩定,已組成家庭。我是家中最大的經濟負擔。家庭成員沒有太大的社會關系,只在教師這個職業方面有些關系。家中父母對我相當關心和愛護,但不過多的過問我的學習和活動情況。父親由于在家時間較少,和我關系相處不太融洽,母親給我的影響較大,我學會了誠懇待人,誠信做事,敢于追求為,熱愛生活。
(六)社會環境分析:現在社會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需要是很大的,大量幼兒園的興辦,還有一些辦園較早的幼兒園也開始辦分園,這樣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時給我們很多選擇的機會?,F在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要求提高了,專業化的院校畢業的學生更受用人單位青睞,但院校的學生畢業率高,所以對工作的競爭也是很激烈。
(七)職業環境:幼兒園的環境很單純,和社會無太多關系,無危險、無職業病危險,環境狀況舒適,在園內無勾心斗角的現象,無權力的爭奪,而且富有童趣,職業從各個角度來看都還算輕松,但責任重大,孩子是我們服務的主要對象,對幼兒的教育是全面的,那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全面發展,對這個職業要有愛心,本職業的就業前景還是十分可觀的。
三、SWOT分析:
優勢:
(一)我的優勢
1、各科成績都較好,比較全面,并在藝體、文學等方面有特長,興趣廣泛;
2、做事特別認真、踏實,態度積極,責任心強;
3、在班級曾擔任過團支書,在學校曾擔任過學生會文體部副部長,國旗班負責人及成員,組織管理能力較強,且敢于嘗試新的事物;
4、多次在?;顒又屑霸u優中獲得榮譽證書;
5、多次實習,擁有豐富經歷。
(二)優勢的使用
1、知識掌握較為全面,并有一定特長,很受用人單位歡迎;
2、做事的態度能受到大家的信任;
3、組織管理能力對于幼兒園十分重要;
4、大量證書在面試及申請工作時能夠突出,很占優勢;
5、豐富的經驗能很快適應工作及環境。
劣勢:
(一)我的弱勢
1、有時比較固執,情緒化;
2、考慮事情不夠周全;
3、自我反思不夠;
(二)弱勢的彌補
1、多聽聽別人的意見,穩定自己的情緒;
2、遇事要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
3、多找找自身過失,改正不足。
機會:
(一)機遇
1、姐姐是園長,我得到她的肯定,并表示歡迎我留園;
2、畢業前的各種招聘活動;
3、進修拿本科學歷;
4、實習給老師和園長留下較好的印象。
(二)機遇的把握
1、我會慎重考慮是否要靠關系,這所園對我的發展有幫助嗎?
2、利用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充分展示自己,參加一些好單位的招聘;
3、參加多種考級,提高自己的學歷和知識;
4、認真考慮所實習單位是否值得留。
制約點:
(一)我面臨的威脅
1、幼兒園工資不夠高;
2、學歷不夠高;
3、英語水平較差,影響國際交流。
(二)威脅的排除
1、多學習,參加高校的高考,進修本科;
2、將心態平和,以學習及積累經驗為重;
3、從現在開始就開始好好學習英文,多和別人用英文交流。
四、對職業的認識:
我認為幼兒早期教育是個要求全面發展的職業,有很大發展空間的,而且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了,大量幼兒園興辦,用人單位對幼兒教師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但自己必需不斷充實自己,否則很難在這個領域長久待下去。對孩子要有愛心,有耐心,有管理的方法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應提高自身職業素質,在教育行業中遨翔!
五、近幾年職業生涯路線:
1、近期目標:好好學習,多積累專業知識,努力提高我的英文水平,并著力發展自己的藝體能力,在畢業匯演中積極表現;
2、中期目標:畢業后我將選擇在北京發展,為此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將要不斷努力,扎實我的專業知識,通過各種考核;
3、長期目標:不斷充實自己,敢于嘗試新事物,參加本科考試,在事業上大展鴻圖。
關鍵詞: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隨著1999年以來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的大學教育業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同時,大學畢業生勞動就業體制也由“統一分配”轉向“自主擇業”。這使得過去“天之驕子”們的從容和優越逐漸被嚴峻的就業現實帶來的焦慮和壓力所取代。加之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消費觀念也在逐漸由“人才高消費”向合理化轉變,更使得大學畢業生求職難成為不爭的事實。這種局面對于社會未來的發展而言,或許是一種進步。但是,對于每一位大學生來說,則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發現、培養自我的潛能與創造力,從根本上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這已經成為每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
一、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是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不僅局限于為畢業生實現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并使他們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謀求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而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卻影響著這一目的的實現。
1.就業指導理念仍停留在淺層次的目標上。多數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停留在把畢業生送出校門,為學生安置工作,強調一次性就業率的狀態,缺乏對就業指導和就業主體的深層思考。如此簡單的目標和導向,自然把學生引人思路閉塞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對即將從事的職業是否適合自我的個性特質、是否貼合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否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卻不甚了解,造成了就業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現象屢見不鮮,擾亂了人才市場的正常秩序。
2.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務意識。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獲得更高的就業能力和更多的就業機會。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一人校就在學校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職業目標的確立,并根據這一目標安排自己四年的學習、生活和培養相應的素質、技能,進而在畢業時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業,這是大學生一進大學校門就應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墒钱斍岸鄶蹈咝5木蜆I指導仍停留在“階段式”的就業指導層面,還屬于“臨陣磨槍”型,只是到大學四年級臨畢業的時候踢出臨門一腳,把教育對象僅僅鎖定為應屆畢業生,工作重點僅僅停留在畢業生的擇業指導上,距離“全程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3.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單調、形式單一。目前多數高校把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局限在解答畢業生有關就業合同的簽訂和就業政策的咨詢上,即使開設就業指導課,其內容僅是就業形勢的分析介紹、就業信息的通報,以及如何撰寫求職報告,如何填寫個人的求職簡歷,如何應對用人單位的筆試、面試等方面,信息量小,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而對如何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等帶有根本性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的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力度。有些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僅停留在協議發放、回收、簽字、蓋章和罰款等行政任務的完成上,根本就談不上就業指導。
4.就業指導專業隊伍人員不足,人才匾乏。根據教育部規定,在校大學生的人數與就業指導的專職隊伍的人數比為500,1,但目前多數高校在安排就業指導專職工作人員方面尚無法達到這個比例。一方面,很多高校專業的指導教師和工作人員嚴重匾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應急,從其他部門臨時抽調一些行政人員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培訓,就業指導的效果難免會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即使是專職工作人員也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在質量上也不能完全適應在新的就業環境里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的要求。
二、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現實憊義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職業發展的歷程。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其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明確規劃者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對每個個體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自己一生的各個階段所從事的工作、職務或職業發展道路所進行的設計和規劃。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發展歷程中,需要對個人的特質、職業環境進行探索,以逐漸發展個人的生涯認同,并建立生涯目標;在面對各種選擇時,針對各種機會進行生涯評估,以形成生涯決定;進而投身到職業生涯當中,最終獲得自我實現??茖W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還能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籌劃未來,定下事業大計,確定一生的發展方向。
應用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大學生從自我認知開始,準確定位自我,更加科學、合理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以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理性面對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具體而言,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實現學業與職業的良好對接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學生更早地接觸職業世界和進人職業角色,激發學生進人職業角色的渴望,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主動探索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以職業的要求來規范自己,來規劃自己的學業與大學生活。從而實現大學生活“職業化”,實現學業與職業的無縫對接,最終實現“人職匹配”。
2.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準確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前提就是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針對性地明確職業方向,而不盲目化。大學四年是職業生涯的重要準備階段,因此從適應社會用人要求的角度出發,大學生要培養一些必備的個性品質,只有了解這些,在大學期間才能按社會所規范的人才要求培養自己的個性品質,這是大學時期必修的人生課程。對自己認識越多,對職業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質認識越深,大學生的自我塑造計劃就越具有前瞻性。給自己定一個塑造個性的計劃是讓自己保持適度自尊、合理進行生涯設計的必要步驟。
3.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勝、目的性
學分制使學生進人大學后選擇課程更為自由,但是,如果沒有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很難明確今后職業發展的方向。大學期習目標存在盲目性,必然導致學習缺乏動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弱化。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大學生人學就開始培養、引導和訓練,以便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有意義的幫助。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起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策略,建立學習的興趣和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這些具體且可行性較強的行動方案會幫助畢業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4.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持續科學發展
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成才教育,對大學生來說,適合自己職業潛能、性向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決定其能否成才的關鍵。對事業的持恒熱情、執著投人和高效工作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保證,而其背后的主觀決定性因素是能力、性向以及對所從事的職業的意義的認知及與該職業要求的適配性。當今擇業者和從業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確實知道自己適合和愿意做什么而選擇了某種職業或工作;好像知道自己適合什么而選擇了什么;說不上適合和感興趣做什么,只是在機會或條件的作用下被迫選擇了某種職業或工作。在后兩種情況下,成才的可能性低于第一種情況。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助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持續科學發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新途徑、新方法,它貫穿大學生整個職業學習的全過程。高校運用職業生涯規劃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可以增強就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連續性、針對性、科學性。高校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1.普及和推廣職業生涯規劃理念
美國從小學生就開始進行生涯教育,而我國是在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之后,才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問題。當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如何引導和支持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成了各高校應該關注的問題。首先,學校自身應該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發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讓學生認識到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能幫助他們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中來;再次,做好信息和經驗交流工作,不同地區、不同高校之間應經常溝通,互相汲取經驗,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2.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是新近引人的理論,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這一理論比較陌生。只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才能做好其他相關工作,這是普及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個體的不同學習任務以及心理發展的不同,進行各有側重的職業生涯輔導。一年級處于大學適應期,這一階段可引導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作初步了解。二年級學生已基本適應大學生活,處于對職業生涯目標的探索期,這一階段應著重于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職業個性的優化、職業價值觀的確立,從而幫助他們尋找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三年級學生的職業目標逐漸明晰,可助其為實現職業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優化心理素質。四年級就業的嚴峻形勢就在眼前,要為求職準備好一切軟件和硬件,為即將從事的工作積極搜集信息和材料,尋找所有可能的機會,參加面試,進行求職前的培訓以及轉變角色,適應社會。
3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關系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為保證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需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等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人員應具備心理學、管理學等專業的知識,指導人員應逐步專業化、專家化,只有這樣,才能科學規范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一方面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講授,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職業世界,確定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目標;另一方面要通過職業測評和職業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難題,同時結合職業世界不斷變化的各種內容對學生進行集中講座輔導,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職業規劃需要。
4.引進與開發科學的職業測評體系
職業測評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的研究成果,通過心理測驗、情境模擬等手段,對人的能力水平、個性特征等因素進行測量。職業測評具有預測、診斷、探測和評估等功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其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傾向性,還可以評定其個性特征和動機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潛力、不足及發展建議的指導。高校應該充分認識職業測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一方面挑選、引進合適的科學的職業測評體系,另一方面發揮科研優勢,積極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測評產品,增加測評的信度和效度,努力讓所有大學生都能接受職業測評,真正地了解自己,正確地認識自我。只有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測評,才能樹立一個更為科學、客觀的自我觀念。學生把握了測量結果,就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消除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迷茫,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一個較為科學、客觀的參考。超級秘書網:
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提前做好自己對自己的生涯規劃可以對我們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00后且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對社會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對當代的就業形勢,對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等,尤其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價值。
當然,以上是建立在自己能夠認清自己并且有著自己的規劃和目標的前提下。如果沒有做好規劃,那么只會感到迷茫,只會自我幻想。沒有人生規劃這座燈塔的指引,我們怎能在黑暗中找到光亮?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難,我們又如何坦然的面對?俗話說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為我們的人生做一個正確的、詳細的規劃,那是我們所必需的。
因為在這個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為使自己脫穎而出的一利器。對每個人而言,職業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劃和目標,勢必會落得一無所有。作為當代大學生,如果沒有自己的規劃就踏入社會,那又怎能占有一席之位?因此,我為自己撰寫了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五年規劃了一番,有了規劃,才會有目標,而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才會實現我自己的價值。
二、自我分析
(一)興趣愛好
個人比較喜歡玩游戲、聽音樂、閱讀,有時候也會適當鍛煉一下,給自己減減脂。
(二)學習態度
在學習方面,我感覺我還是可以的,我就是那種學不會就算查遍資料、刷遍瀏覽器也會找到答案的人,我不比大多數人聰明,但我絕對比大多數人努力,我自認為是這樣。但我也有一點馬虎和不認真,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慢慢改掉這些毛病。
(三)性格特征
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個雙重性格的人,在做事方面通常都是很認真但有時又不那么想去做一件事情,存在一定的惰性,做事情是有理智也有盲目。對我自己熟悉的人,例如朋友、家人,我可以做我最真實的自己,可以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對于陌生人和不熟悉的人,我通常都不會和他們有過多的交談,感覺放不開自己。我一直以為自己身上沒有什么優點,但是通過MBTI性格測試,我發現我還是有自己性格上的優點的,開朗、重情、友好、率真,也確實,我對待朋友和家人也確實是這樣,只不過我平常不注意罷了。
(四)職業傾向
根據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我了解到自己的職業性更傾向于社會型、實際型和藝術型這三類。因為我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里,我們就更應該注重實際存在的東西,從實際出發才是成功最根本的。其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只有適應社會才能融入社會。當然,生活中也需要一些藝術性的東西來裝襯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我心目中也有一個職業,那就是教師,但現在所學專業卻和教師不掛鉤,但我相信,終會有一天,我能在我喜歡的職業上工作。
三、專業分析及外部環境分析
(一)專業介紹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于計算機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1]。該專業要求掌握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和物聯網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傳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2]。
(二)家庭環境分析
家庭經濟一般,父母工作養活我和我弟弟妹妹三個孩子,父母都希望我學這個專業,然后畢業后能夠找到一個高薪工作,給家里減輕一些負擔。
(三)學校環境分析
我院畢業生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學院推薦”的擇業方式。根據國家就業政策,畢業生可在全國各行各業自主擇業。學院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定期舉辦專場招聘會,確保畢業生充分就業。[3]
(四)社會環境分析
近兩年,隨著5G技術等科技的不斷發展,物聯網成為一個熱門詞匯,物聯網工程作為新專業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五)行業環境分析
以我國目前情況來說,我國的物聯網產業產值規模在2015年時就已經達到了將近7500億元。根據美國權威機構的預測,我國的物聯網產業規模會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加,到2020年,物聯網將成為一個上萬億的產業。并且物聯網的可應用范圍極廣,如交通、物流、電力、醫療等等。市場規模大,行業市場廣闊。薪資起步高,發展空間也大,就業范圍廣闊。[4]
四、職業定位
(一)優勢
1.做事比較認真、腳踏實地,不懂的或是不會的問題會去請教他人或查閱資料。
2開朗活潑,樂觀的看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3.比較獨立,一般情況下自己能做的事不會去尋求別人的幫助。
4.關心他人,能為他人著想,人緣也是比較好的,可以和他人友好相處,待人真誠不做作,樂于幫助他人。
5.有一定的組織和領導能力,適應性較強。
(二)劣勢
1.有一點怕生,對不熟悉的人比較拘謹,說話放不開,有一點內向,且異性朋友較少,只和熟悉的人放得開。
2.專業知識不夠牢固,對所學的知識理解不夠透徹,知識面窄。
3.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如果在公共場合或是較嚴肅的場合發言的話會感到緊張,應該說是比較膽小。
4.有時候會不經意間的傷害到他人,對自己不喜歡的非常反感。
5.不經常參與學?;虬嗉壟e行的一些活動,缺乏相關經驗和閱歷。
6.學習上有時候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并且學習也不夠主動。
(三)機遇
1.大學是一個擁有良好師資、物資和財力的地方,圖書資源豐富,學習環境和氛圍都很好。
2.學校和學院每學期都會舉辦許多活動,給我們一個平臺去展示和鍛煉自己。
3.現在的社會處于信息化社會,網絡和電子技術發達,我們能夠從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得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并提升自我。
(四)威脅
1.就業形勢嚴峻,市場競爭激烈。
2.大學人才資源豐富,企業門檻高,要求嚴格,而且企業也看中應屆畢業生的發展前景。
3.社會十分復雜,有很多的誘惑,容易迷失自我。
4.和自己同一個專業的人很多,競爭大。
五、行動計劃及目標實現策略
我最終的目標是能夠從事程序設計之類的職業,當然,光說是沒用的,需要自己去行動,用行動證明自己。所以我制定了適合我自己的行動計劃及目標實現策略。
首先,大學第一年,是打好專業知識基礎的一年,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大一不好好學,那以后步入社會只能說是越走越艱難。所以我會花大量時間去搞好專業知識,遇到不懂的、不會的,能夠查閱資料搞懂的就自己弄懂,這樣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實在搞不懂的再去尋求老師及同學的幫助。
其次,在大二,這時就可以考英語四六級了,因為本身英語就不錯,所以爭取大二可以過英語四級,能不拖就不拖,空余出來的時間可以去花在自己的短板上。
整體來說,大一和大二就是不斷地去充實自己,把自己武裝起來,打好基礎,這樣才能做到遇事不慌。
而到了大三,如果不是打算去考研的話就要多去參加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才能在企業招聘中略占優勢;而相反,如果打算考研,就要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備戰中,不能有一絲松懈。
到了大四,考研的話就能考場中見真章了,如果不考研,那也能去準備參加工作了,畢竟最后一年了,多去積累經驗也是有好處的。
畢業后一年,如果繼續深造,那就已經是研究生了,畢竟學歷對以后的職業招聘也是有好處的,那如果已經參加了工作,那就要努力提升自身價值,防止在職業競爭中被刷下來,畢竟學歷是本科畢業生,稍不努力,自己機會被其他人代替。
總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六、評估與調整
(一)評估內容
1.自我認知的評估: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知道了自己是一個開朗活潑、重情義的人,但是我還是有一些缺點的,比如有一點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這就需要我在大學四年里努力去改變自己,繼續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做一個自律的人才能在步入社會后不會被淘汰。
2.職業目標評估:
如果一直無法取得一個適合自己的職位或是取得職位后一直無法被重用,那就要考慮從事其他職業如教師、攝影師等或繼續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使自己有價值,這樣才能被看重。
3.職業路徑評估:
如果自己被公司開除,那就要重新認識自己的不足,去考取更高的學歷,去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
4.實施策略評估:
實施行動和計劃不能光嘴上說說,要去落實,不做口頭上的巨人。也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放棄,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堅持下去。
(二)評估時間
沒有什么特殊情況和原因,我計劃定期一年評估規劃。
(三)評估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的調整修正
1.當在大學期間突發重大疾病或災難時而耽誤了目標行動計劃的進行,可以適當修改計劃執行時間和方式。
2.當因為疫情而導致在家學習時不能查閱更多的資料,可以暫緩一些學習進度,保證基礎牢固,并進行其他小計劃。
3.當出現就業前景渺茫時,就可以適當更改規劃書。
4.當實習或就業單位可能出現重大變故時可以調整規劃。
5.當目前從事的職業對自己不再有意義時可以調整規劃。
6.當發現自己有更好的機會時可以調整規劃。
(四)備選方案
1.在校期間的規劃方案與主方案所規劃的一致。
2.畢業后可考取教師資格證,往教育行業發展。
(五)規劃調整原則
1.尊重個性和風格。
2.實施多元選擇。
3.綜合分析與評估。
4.以長遠職業發展為出發點。
5.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6.找到個人興趣與工作的結合點。
論文關鍵詞:高校,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生涯規劃實際上是落實全人教育的一個關鍵性的主題,它可使人了解本身的問題。從了解自己、關心自己到了解別人、關心別人,建立一種相互依存、雙勝雙贏、利人利我的人我關系。是一個人盡其所能地規劃未來生涯發展的歷程,在考慮個人的智能、性向、價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調整、擺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各得其所[①]。涵蓋人生生涯的生命、生活、職業生涯三個部分,涉及人生必須面對的一些問題,如自我了解、對生命及死亡的認識、個人理財、信仰、人際關系的處理、時間管理、職業規劃等等。高校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是加深大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領悟,培養一種快樂、自信的生活心態,并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使大學生能快快樂樂學習、快快樂樂生活、快快樂樂工作[②]。
生涯規劃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并于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一門包羅萬象、內容廣泛的學科。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在美國等教育先進國家和地區逐趨成熟。然而,生涯規劃教育在國內才剛剛開始,目前基本上仍處于理論探討階段職業生涯規劃論文,即便諸如筆者所在學校在內的少數高校已經開始實施,應當說也只是實驗性的有益嘗試。直至目前,全國只有極少數高校試點性的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我國生涯規劃教育尚處于萌芽階段,還有一些關鍵問題沒有解決,要開展完善的生涯規劃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我國高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嘗試中出現的問題
近幾年來經過在部分高校中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嘗試,我們在使學生明確就業目標、促進人與職的匹配、幫助大學生就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國高校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現狀也不容樂觀。當前我們所實驗性開展的所謂的“生涯規劃教育”尚不能滿足大學生成才、就業的需要。在嘗試中也已經顯現出一系列問題,如在教育內容的選取上的功利化脫離使人教育思想、與該教育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尚未形成、教育方式仍顯單調、專業化的師資力量稀缺、本土化有待加強等,這些都需要學者們更多的去研究和探索。然而,我們認為在這上系列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就在于與之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尚未形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人教育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從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發展指揮棒的大學生評價體系可以看出,功課學習之外的德、體、美等其它因素仍處于次要地位,且在實施過程中也往往因為各種原因而流于形式。由于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高校教師需求量猛增,總體來說當前我們的高校師資隊伍中全面均衡發展的教師也不多論文怎么寫。不少大學生對上大學的真實目的還停留在學習一門專業,畢業找個飯碗層面上,“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而大部分學生家長則把教育的重任幾乎全部推給了學校,甚少過問。這就導致了我國高等教育一直提倡的全面教育不全面。全人教育不深入人心,生涯規劃教育自然就缺乏根植的土壤。
2.生涯規劃教育管理歸口的糾結
借鑒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高校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包括理論教學、體驗與實踐、團體輔導、個體咨詢、就業指導與服務等環節。但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下,理論教學歸口于教務部門,體驗與實踐歸口于團委,團體輔導與個體咨詢歸口于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就業指導與服務又歸口于就業部門,這樣就導致了生涯規劃教育的管理歸口問題糾結混亂。有歸口教務部門,開展理論教學、開設講座的;有歸口于就業部門,建立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庫,開展理論教學、組織講座的;有干脆另外設立生涯規劃體驗中心(部門),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組織體驗活動的;也有僅設一名或幾名行政人員專門負責管理兼職教師開展課程教學,協調與團委、就業等部門合作的。不是深感“獨木難支大廈”職業生涯規劃論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總之,工作很難開展得有條不紊。
3. 生涯體驗項目零散,流于形式
生涯體驗是當前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體驗項目包括政府機構體驗、親情體驗、非營利組織體驗、學生社團體驗、跨文化體驗、營利組織體驗、拓展訓練體驗等。以使大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外在環境的挑戰中去,在現實的環境中,親自處理和解決問題,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認識自我,感悟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培養良好的生活心態,同時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上驳氖窃圏c的幾所高校在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注意到了生涯體驗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社會、政府、家庭的廣泛支持,一些項目往往無法實施,即使是親情體驗和學生社團體驗等比較容易實現的項目也由于缺乏專業、專職的指導教師而流于形式。
由于我國高校生涯規劃教育起步晚、起點低,在嘗試過程中并不僅只是這些問題,但卻是幾所高校嘗試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集中體現出來的幾個問題,也說明了我國高校生涯規劃教育正處于開始階段,與之相適應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尚未形成,這也正是真正落實全人教育,使我國高校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走上正軌的最大障礙所在。要改變現狀,歸根到底還是要建立科學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二、構建科學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既然構建科學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解決當前我國高校生涯規劃教育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幾個關鍵問題的必然途徑,那么,我們應該構建什么樣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呢?很明顯,照搬西方無異“緣木求魚”,我們的高等教育體制、教育環境、教育對象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只能根據我國高等教育實際情況而定。具體來說,科學完整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必須是建立在全面貫徹落實全人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構建好高校內部的教育體系與外圍的政府、社會、企業和家庭等支持體系。科學、健全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科學、有效地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的必備條件。而高校內部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和外圍的政府、社會、企業和家庭等支持體系這兩大體系又是缺一不可。
1.全面貫徹落實全人教育思想
全人教育是指充分發展個人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的教育理念與模式,通過全人教育,學習者身、心、靈將得到全面且均衡的發展。如果說全人教育是我們的愿景職業生涯規劃論文,那么生涯規劃就是我們的使命。生涯規劃是落實全人教育的工具,可使人了解本身問題,了解自己周圍的環境,從而清楚并準確地判斷,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生涯規劃先從“了解生命”開始,做到了解自己的身體與生理,其次“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價值觀、心理等”,做到正確地評估自己,關心自已;再次“了解別人、關心別人”,建立一種“相互依存,雙勝雙贏”的人我關系;而對工作各方面各領域的了解,對時間、壓力、個人理財等周圍環境的了解與掌握,都有利于幫助學習者忙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從而有所成就,更可以成為一個“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而這正是全人教育的目的所在。如果“全人教育”仍只是停留在口號的層面上,那么高校的生涯規劃教育也無疑是無法真正到位。
2.構建高校內部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高校內部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可以按照如圖表1所示來進行構建。首先,因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是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水平的有力措施,因此高校應該把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由校長親自牽頭、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和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工作的副書記共同負責來構建高校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無疑是切實抓好該項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次,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主要由教務處(部)、團委和就業工作處(服務中心)三個職能部門共同承擔。教務處下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中心和生涯規劃咨詢室,分別承擔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和個體生涯咨詢工作。團委下設生涯體驗中心,在生涯規劃教育研究中心的協助和指導下開展工作;成立大學生生涯發展協會,除了作為共同學習探討生涯規劃的一種學生團體外,還可參與生涯規劃教學輔助工作、生涯體驗的組織管理工作和就業處的相關事務性工作。就業工作處(服務中心)下設日常事務部、市場服務部和信息技術部,分別為學生提供各類相關就業服務工作論文怎么寫。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相對科學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的內部體系,共同為大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和服務。
圖表1 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服務體系
3.構建和諧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支持體系
顯然,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僅靠高校也是難以擔此大任的,還必須要有外圍強大的支持體系,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才能得以科學有效的實施。如圖表2所示職業生涯規劃論文,高校生涯規劃教育支持體系,必須要以國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為主導,由全社會包括高校、企業和學生家庭共同支持,并以學生為中心。
圖表2 政府、企業、家庭與高校共同組成生涯規劃教育支持體系
在政府層面上,應高度重視全人教育,以法制來強制有關學校(可以高校為先導,繼而在中小學,甚至學前教育中全面鋪開)把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實施全人教育的重要工具,并以全人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另外,可以出臺相關政策,以鼓勵企業積極支持各級學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改革國家用人選拔制度,制造正面積極的輿論引導家長關心孩子的全面發展,與學校配合共同培養身、心、靈全面均衡發展的“完人”。家庭層面。“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孩子出世至成人階段一直陪伴其成長,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長經歷,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有較大影響力,原本應該是實施全人教育的主要責任人。但是,由于不少中國家長文化程度較低,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以及“教育學校為主”的思維定勢等原因,不少的中國家長往往只起到“養育”之“養”的責任,而把教育的重任推給了學校,造成了許多家庭“養育”之“育”的缺失。尤其是當孩子處于大學階段時,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缺失更加明顯。所以,近年來不少學校都發出“家校合作,共建育人平臺”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是我國“優生優育”基本國策下的必然趨勢。企業層面。當代西方正興起的企業哲學倫理學認為,企業要承擔一定的企業社會責任,近年來《財富》、《福布斯》等商業雜志在企業排名時也增加了社會責任標準,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可使企業增強可持續競爭力、吸引優質的投資者、建立可持續和更加公平的增長機制[③]。從實施生涯規劃教育落實全人教育的角度來講職業生涯規劃論文,企業可承擔的社會責任可以包括為高校提供更多的職業體驗崗位和相關培訓,以及適量的生涯規劃教育基金等。高校層面,主要是在政府、家庭、企業三個層面的支持下,按照上述圖表1所示的結構構建高校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深入貫徹全人教育十大原則,落實全人教育,具體實施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
總之,科學完整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必須是在全面貫徹落實全人教育思想理念下,以學生為中心,在政府、家庭、企業和高校共同配合支持下,構建科學健全的高校生涯規劃教育結構體系,科學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I]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首屆教師科研項目,JSKY09015
[①]洪鳳儀著,《生涯規劃自己來》,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48.
[②]黃天中著,《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9.
[③] baike.baidu.com/view/1628879.htm.
一、大學與中學的本質區別
1.思維方式不同
中學生主要以感性認知為主,中學是老師千方百計的讓學生認真學,形成“老師下達”、“學生執行”的固定管理模式,主要目標是圍繞高考來進行的,而大學的學習就是靠自覺,老師只起到輔助作用,大學學什么是圍著就業轉,同時大學對學生評價標準不同,考核標準不單一只是學習成績,更注重個人的綜合能力,情商和智商的綜合表達,注重個人情感表達和個性化發展。由此大學的培養目標由中學的基礎性學科的教育、應試教育轉變為讓學生逐步綜合性的在各個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加適應社會、更快融入社會。
2.學習方式的不同
中學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成績論英雄,每個階段都由老師規劃好,以“要你學,必須學、這樣學”為模式,高中學習是封閉的、禁錮的;而大學的學習專業性更強,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開設更為專業性、職業化、系統化的課程、講座、實驗等,同時大學的各類社團組織也為同學們的相關興趣和愛好提供廣闊的平臺。雖然以就業為目標,但是選擇性較大,更多體現個人思想和意愿,注重個人能力的體現,以“你要學,擇善學,自主學”為模式。
3.人際關系的不同
中學人際關系相對單一,主要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集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模式,較為固定;而進入大學,交際圈增多,人際關系相對復雜化。首先,老師與學生已不再是單一的上下級關系,更多是相互協作、共同進步的模式;其次,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在集體宿舍生活,大家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的迥異,需要學會體察對方心理,做到自信和包容;再次,大學不再限制談戀愛,雖然益于身心發展,可能促進努力學好課程,但如果處理不當會給大學生活帶來苦惱;最后,大學各種社團較多,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展示自我的平臺,也加劇了人際關系的處理復雜程度。
二、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對于邁進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結束了高考沖刺的緊張奮斗,又來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同時也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怎樣盡快適應新的大學生活,已然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適應大學生活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做好自我心理調試,從心理的角度緩解壓力、解除焦慮,順利完成角色的轉變。
為使新生盡快的適應大學生活,以及對未來學習方向、就業方向的系統規劃,應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對自己興趣、愛好、特長、性格等各個方面的分析和總結,形成自身獨有的人生曲線,根據不同的人生曲線每個人結合自身所擁有的知識、才能等資源制定出不同的人生目標,最終為努力實現自我人生目標而更加科學的、有效的進行自我人生的規劃。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多個渠道,進入大學有相關的職業生涯課程,更加具體的系統的培養同學們如何自我規劃,還可以通過相關的講座、社團活、素質拓展、職場體驗等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活動得以實施,在日益壯大的互聯網信息時代,更有紛繁的新媒體平臺供同學們學習和體驗,使學生能夠自我調節、自我規劃。生涯規劃不是一個時期的事情,更不是一次性的規劃,它是可以終身受用,根據自身的變化而隨之調整的引導自身進行評估和反饋的可以達到目標的工具,并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擇業觀和人生觀。
三、開展學生心理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學生能否適應大學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開展心理健康輔導也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剛步入大學的新生,面對學校和老師管理的同時,更傾向于傾聽學長學姐的意見,關注學長學姐成長成才的過程,借鑒高年級學生的成功事例,同學之間也可通過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實行心理互助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培養學生的樂于助人品質,也有利于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一新生能否快速適應大學生活,關系到學生大學四年生活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是否能夠成為為社會輸送優秀的職業人和生力軍,也是高等教育中一直研究和探討的課題。通過從心理疏導、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采用新媒體及心理互助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盡快調整,以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許蕾;如何幫助大一新生適應大學生活[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王豐昌;張崔英;;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探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個人原因
(1)教學經驗較為薄弱,教學方法不對路。大多數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在上崗前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教師專業教育,只是在上崗前通過短期的培訓及考核,這種考核都不大正規,他們往往是還沒完全吃透理論知識就匆忙地步入教師職業生涯,其個人素質、教學能力等都無法達到職業院校教學崗位的要求。另外,部分青年教師畢業于重點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借鑒當年大學老師的教學方法,但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素質較差,接受能力不強,無法適應青年教師這種較為深入的教學方法,自然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缺乏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在課堂上面對意外情況時,就會顯得手無足措,更談不上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久而久之,青年教師就會厭倦教學工作,產生消極思想,對教學工作失去信心,一部分的青年教師選擇了另謀職業;(2)缺乏進取心,認為當上了老師就可高枕無憂。受到社會上就業難情況的影響,一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較為安逸的教師職業,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逐漸增加。但一大部分青年教師對教師這職業存在著一些偏見,認為選擇這職業猶如捧上了“鐵飯碗”,課堂上隨便應付,課后就可放松休息,容易自我滿足,缺乏進取心。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專業培訓沒有加強重視,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學激勵機制,青年教師在安逸的教學環境中缺乏奮發上進的精神。
2.學校原因
(1)高職院校所具有的職業性特點給青年教師增加了壓力。在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具有普通職業教育特點,也有高等教育特性,對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高職院校主要注重對社會經濟建設人才的培養,所培養出的學生不但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也要有扎實的操作技能。因此,青年教師初來乍到,面對較大的工作壓力難以適應;(2)高職院校生源素質較差,打擊了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我國一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學校轉變而來的,辦學時間不長,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所招的生源也都是分數較低的學生。到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在學校得過且過,缺少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面對懶散的學生,青年教師根本提不起教學積極性,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不良的影響。
3.社會因素
雖然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但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響,教師地位始終無法提高。在社會上公眾輿論中,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比較看好普通高等院校,而對高職院校存在著偏見,導致高職院校在招生、資金或者審批各項設施等都較為困難。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考核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壓力,而且由于工作時間不長、職稱和工資都較低,面對這些現實問題的影響,大大打擊了他們教學并不斷自我提高的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管理的途徑分析
1.對自己重新定位,對教師職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青年教師要面對各種困難,讓自己全身心適應并投入這項工作,首先,就要對自己重新定位,對教師這一職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師范院校要改變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在青年教師尚未踏入職業生涯前,在師范院校學習時就讓他們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避免他們在步入職場時不知所措;其次,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相關教育培訓,青年教師從學生向教師角色轉換時,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定合理的獎賞制度,對青年教師多鼓勵、多支持,在教師面對困難時,要盡量幫助他們,讓他們真正融入職業院校這個大家庭,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中樹立自信心,充分認識到自身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更多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勇于探索,奮發向上,讓理想的職業生涯得以實現。
2.有計劃地制定目標,讓院校和教師共同發展
高職院校首先要樹立遠大的辦學目標,帶領廣大青年教師共同努力,激發起他們的職業生涯動力,鼓勵青年教師以院校大目標為方向,再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發展目標,激勵自己向著這目標不斷學習,不斷自我完善,將自身發展目標和院校的總體目標互相結合,以共同謀求更大的發展。院校要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找到歸屬感,也讓他們的職業價值得以體現。
3.根據青年教師自身特點,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和制定目標相同,要立足于現實,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來完成。院校要從青年教師所學的專業、他們的性格、興趣及職業目標出發,對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幫助青年教師制定一份和院校長期發展目標相符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三.小結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生,自我認知,自卑
在近三年的德育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和《職業道德和法律》這兩門課程時,筆者發現大多數中職學生的自我認知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自卑心理普遍存在。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認識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就會產生自卑,喪失信心,做事畏縮不前。相反,如果一個人過高地估計自己,也會驕傲自大、盲目樂觀,導致工作的失誤。因此,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如今,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質也成為教育者的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對學生自我認知過程中的自卑心理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中職學生自我認知過程中自卑心理的表現
我們知道,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首先要進行自我認知,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部分中職學生自我認知存在誤差,認為自己毫無優點,有的只是一大堆缺點,因此不可能確定什么職業奮斗目標,以后只不過是混碗飯吃罷了,不需要作什么職業生涯規劃。還有一部分中職生認為自己有優點,但是優點比較少,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依據自身的條件,根本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而在學習《職業道德和法律》這門課時,其中有一個互動項目,就是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同學選出一個代表,大家都寫這名代表的優點。這個活動在各個班級進行得都比較成功。但是在所有的班級進行這項活動時,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如果選出的代表是班干部或者學習較為優秀的同學,其他同學寫的優點他大多都認為比較符合自己,但是如果選出的代表是班級成績不太好或者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同學,當他(她)聽到其他同學寫的優點時,他往往認為是同學們在嘲笑他、諷刺他,因為在他的心目中認為自己沒有優點,是一個“壞學生”,正是對自己的極端不自信,導致這類學生在聽到大家評價他的優點時,往往有些氣急敗壞。
以上兩個例子突出表現了中職學生自我認知過程中存在著極大地偏差,而這種偏差出現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卑心理的根深蒂固。
二、中職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中職學生大多都是16—18歲,正是花樣年華,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美好時代,可是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卻如此自卑呢?通常自卑心理的產生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原因。內在原因主要體現在人的性格偏差上,有以下幾種性格特征的人,如;小心眼、內向、孤僻和偏見論文格式模板。這種人本能的看不起自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明明自己有很多的優點,但總是妄自菲薄,總認為別人就是瞧不起自己,天生就比他人差。在中職學生中,這樣的學生有一定的比例,但不是主要的部分。從筆者的調查了解來看,中職學生自卑心理的產生原因,更多的來自外部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學習成績差,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職業學校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成績都不太好,可以說從小學到初中都不是好學生,好孩子。他們學習成績差,厭學情緒嚴重,學習興趣低職業生涯規劃論文,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愉悅,從而造成他們沒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應試教育指引下,部分教師對學生只看重分數,而忽視了育人,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學上存在著輕視,教育上存在著歧視,他們是被邊緣化的群體。在這種壓力下,他們大都認為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失敗者,自卑傾向日益嚴重。
其次,家庭教育的失敗或缺失。
當前,大多數中職生都來自于農村,在他們幼年時,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紛紛外出打工,他們大多都是和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們一般稱這些孩子為“留守兒童”。由于祖父母一般都溺愛孩子,對孩子管教不力,加上父母親情的缺席,使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這種狀況下,缺乏管教的“留守兒童”長大后,大多數成績不好,不太遵守校規校紀,于是經常會受到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的嚴厲指責。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敗或缺失,導致學生孤立,消極對待生活和學習,從而走向否定自我的自卑困境。
再次,社會上對職業學校誤解的影響。
目前,雖然中職教育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社會上對中職的一些錯誤看法仍然存在這消極的影響。“進中職無為,學技術無路”的思想還存在于一部分人頭腦當中,由此引發對中職學生冷眼瞧、偏心待等現象。因此,外界輿論的壓力也是造成中職學生自卑心理的主要成因之一。[1]還記得有一次上課,學生說,“老師,咱們學校叫農校,多難聽呀,出去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農校的。我以前的同學都很好奇,說農校都是學種田的。我看咱們學校以后要是升格了,可一定要把農業兩個字去掉。”學生的話,其實正是社會上很多人的看法。
除上述主要原因外,還有諸多因素。如有家境不如人,家庭經濟較困難,互相攀比而產生的自卑。還有的學生認為家長沒能力,無權又無關系,做什么事都不如人而自卑。還有的女生認為自己外形不如人而自卑。更需指出的是,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出人頭地”的風氣越來越盛行,受其影響,學生之間不比學習,而比外表,這也是造成某些學生自卑的重要原因。也有部分學生,對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論文,對工作認識不足,當受一兩次挫折后,就懷疑自己,出現悲觀情緒。當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中職學生,不僅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更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三、中職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調試方法
那么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使中職生走出自卑的泥沼,增強自我認同感,重拾自信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實行鼓勵教育,多表揚學生。在面對認為自己毫無優點的自卑學生時,老師應該認真地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只有或多或少的區別,你沒發現,只是你缺少發現的眼睛,或者自我謙虛罷了。老師在任何時候,即便在批評學生時,都應該首先指出學生的優點,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當然要用較為委婉的語氣指出,可以用“如果你能……就更好了”,或者用一種幽默的語言說出你對他錯誤的不滿,以便盡可能少地傷害學生敏感的自尊心。長期遭到批評和指責的學生,如果能夠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相信自我認同感會逐漸得到增強。
其次,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成才觀論文格式模板。應該讓學生明白,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評價一個人是否成才的標準不是考分而是個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只有那些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平時多給學生講一些未受過高等教育的企業家成功的例子,讓他們懂得職業教育盡管在培養人才的出發點和時間與其他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但它們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澄清中職生在人才觀上的片面認識,促使他們更新觀念,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再次,鼓勵學生表現自己,尋找自己的潛能。要真正除去學生自卑心理,重塑他們的自信心,就必須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切實的行動,引導學生從已實現的事情得到鼓舞,增強信心。在集體活動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較大的事情,給學生以表現和施展的機會,讓他們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從而有效地克服自卑。
最后,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針對中職生這一特殊群體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教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并通過各種渠道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給予他們適度的“挫折教育”,提高他們在面對各種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他們才能將自己的不滿、困惑升華為斗志,才不會被失望占據了斗志。時刻以“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去開拓人生境界,去積極進取,從而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2]此外,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和設立心理咨詢輔導室,針對學生的心理現狀,系統地、科學地、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課程學習,并對出現的心理障礙及時予以疏導和緩解,保證學生在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能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消除自卑心理的陰影,輕松、愉快地完成學業,積極主動地走向社會。
總之,教師應根據各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教育。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幫助學生挺起自信的胸膛,積極樂觀地學習和生活,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應當明確的是,“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教師的職責不是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重在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教會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才是根本。
中職學生自我認知過程中的自卑心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中職教育工作者長期面臨的難題,這一問題解決得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職教育的成敗。這一問題的解決,也是解決中職學生厭學問題,行為不良問題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只要我們能積極面對,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相信不久的將來重回自信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陳東明,中職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對策思考[J] 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4)
[2]王健生,學校心理教育全書—自卑的心理調適[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