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5:45
序論:在您撰寫研究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休閑教育的最終目標
休閑教育與傳統的教育方式有較大的差異,其課堂氛圍較為輕松,在休閑的環境中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來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有條件的學校還為參與到休閑教育當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之前就能獲得充分的鍛煉。這些目標都是其他的教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
1.2如何有效地實施休閑教育
休閑教育的核心是人,也就是學生,所有的休閑教育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不然只能是毫無收獲。當代社會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自身需求,教師要靈敏地感受到這些需求的迫切性,通過縝密的教學手段來滿足學生的要求,已達到提升學生素質的目的。在經過了大量的實地研究之后我們認為,休閑教育必須要保證較高的科學性與整體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確保教學質量。
1.3不同的休閑教育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我們發現,由于教學模式單一,休閑教育一般只能采取課程模式與咨詢模式這兩種主要教育模式。而在課程模式教學當中,教師主要通過滲透式教學手段或者獨立式教學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就給教師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靈活引入其他學科的內容,例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加入一些音樂、繪畫等學科的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確保教學質量過關。而滲透式教學手段則有一定的差異,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則需要涉及到多種知識,并將不同的只是組合起來開展教學,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來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有的課程教學則沒有滲透式教學復雜的課程關系,而十分重視休閑教育本身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則被稱為獨立式教學手段。
2當前休閑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如何從宏觀層面提升教學質量
在我國已經廣泛實施休閑式教育的地區,休閑式教育所帶來的優越性已經逐步地體現了出來,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休閑教育理論體系。即便如此,有關休閑教育更深層次的研究工作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在我國當前的教學環境之下,多學科的滲透式教學是大部分教學機構所采用的教學手段,也是最為廣泛使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如何讓教學機構認識到休閑體育教育的優越性,是當前教育部門工作的重點所在。研究單位也要建立起完善的休閑教育理論體系,確保相關教學機構開展教學有良好的理論基礎。由于休閑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因此以往有關休閑教育的研究都缺乏系統性。很多研究人員只注意到了休閑教育近期的發展情況,而忽視了其在體育教育體系當中的作用與扮演的角色,沒有讓休閑教育深入到社會發展層面,這樣得到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接地氣,在實際教學當中實施的可能性較低。其次,休閑教學的研究較為片面,沒有針對性也沒有實踐性,給休閑教育的大范圍實施帶來了困難。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針對高校而提出的,對基層休閑教學的普及沒有起到任何的幫助,造成了當前休閑教學難以大范圍開展的現狀。
2.2從微觀層面來看待休閑教學的開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們的就業方式、生活方式、利益關系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轉型期所特有的各種矛盾交織、觀念沖突、利益凋整的現象,給正處于社會選擇階段的研究生帶來了價值觀上的強烈沖擊和影響。與80年代的研究生相比,處于世紀之交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的研究生在價值觀念上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在價值取向上自我意識強化
研究生是一個知識和智力相對密集的青年群體。他們具有樂于思考并且善于獨立思考、觀察敏銳、認識問題的角度獨特、吸收新鮮事物快、人生觀、價值觀趨于基本穩定、自主、自立等群體特征。這些特征,在研究生價值觀上表現為自我意識強化,注重自我設計、自我奮斗,更加追求內在價值的自我實現,追求自我的完善。調查表明,對于“攻瀆研究生的目的”,61.6%的研究生認為讀研是“為了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價值”;193%的研究生具有偉大的抱負——“為振興祖國”;7.1%的研究生則希望能“有更好的學習lT作環境”,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4.7%的研究生讀研是為了“改善生活”。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在“適合個人利益之需要”與“應國家利益之需要”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差距(73.4%與19.3%),說明研究生的人生價值取向趨于向自我為主體的方向發展。
2在價值判斷標準上更加務實和偏重物質利益
當代研究生在價值判斷標準上正逐漸由過去的抽象理想主義轉變為明顯增強的現實性和務實觀?,F在的研究生普遍采取現實主義的人生態度。據1994年《研究生價值觀研究》課題組所做的“武漢地區高校研究生價值觀問卷調查”,54.1%的研究生傾向于“不管最終追求的是什么,只要全力解決每一階段最迫切的具體問題就行了”,充分說明了研究生價值觀實用性傾向增強。當問及“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您是否準備接著報:考博士研究生”時,回答“準備”的僅占10.2%,回答“沒想好”的占21.1%,“不準備”的占67.6%,說明大部分在校研究生暫時放棄了對更高學歷的追求。其中部分研究生還是很想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只是迫于目前自己的生存狀況而不得不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這說明他們在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不得不遷就于現實。
3.在價值觀念上表現出復雜化與矛盾性
當代研究生求知欲強,對于各種社會思潮和前沿學科接觸和了解較多,出于學術和科研的角度多給予兼收并蓄,加之思想觀念上的開放性、自主性,使得他們往往采取多重選擇的態度,這易于造成其價值觀念的復雜化和矛盾性。表現為:
(1)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矛盾。由于在價值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人生價值取向上受到現實生活的嚴重沖擊,使得研究生在個人與社會價值的選擇中陷入矛盾沖突之中。由于現實生活的沖擊,大學教師及科技工作人員的相對清貧,又使得更多的研究生愿意到更加適合個人發展的、條件相對優越的地方去工作,而不是到更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做貢獻。
(2)N想與現實的矛盾?,F實生活的壓力,使研究生在理想與現實、學業與賺錢之間,產生了人生價值選擇的矛盾。由于目前研究生生活待遇普遍偏低,在當前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條件下,普通獎學金已難以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于是在賺錢與學業關系的處理上,選擇“上學期間既要爭取賺錢,又不能影響學業”的研究生高達45.1%,這反映了當代研究生在人生價值選擇中的矛盾心態。
(3)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的矛盾。例如在婚戀觀上處于現代與傳統的碰撞中,在婚戀價值取向上呈現出復雜化的態勢。據調查,在“您贊同現代婚姻應以感情為重的說法嗎”的問題答案中,選擇“基本贊成”的高達93.9%,僅有6.1%的人表示“不太贊成”和“反對”。在“擇偶條件,您最看重的因素”中,“人品”和“性格”兩項分別以84.5%和57.6%居第一、二位,遠遠高出其它選項。這說明當代研究生的婚戀選擇還是以傳統的道德婚姻觀為主,注重婚姻的感情基礎,在擇偶條件中更看重的是對方的內在品性。然而在性觀念上,研究生們對婚前的態度十分寬容。經調查發現,研究生認為戀人問婚前屬正常行為,無可指責的比例為18.9%,而屬可以理解的比例高達55.2%,二者相加為74.1%,加上部分“說不清楚”的比例,足見有80%以上的研究生對婚前持贊同或寬容態度,而明確表示屬于道德墮落的研究生僅占6.0%。
二、新時期研究生價值觀成因的探討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研究生價值觀念嬗變的趨勢和特征更加凸顯。知識經濟的來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經濟體制的轉換、社會結構的轉型和文化氛圍的變換是當今研究生價值觀發生嬗變的根本原因。
1.經濟變革是基礎
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它排斥市場經濟,忽視價值規律的作用。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體制逐步為市場經濟體制所代替,市場經濟對研究生的影響,可以說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研究生增強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樹立務實、競爭、進取、平等、注重功利實用等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有可能使研究生只顧眼前行為和利益,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過多地考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淡化對理想的追求和獻身精神。
2.社會轉型是條件
經濟體制的變革必然引起社會結構的轉型。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結構是高度集權的“行政一體化”體系,改革開放引起了利益格局的調整,利益差別的擴大,利益主體的分化,必然導致研究生重視物質利益及價值觀多樣化。改革開放也引發了社會階層結構、社會需求結構發生變動,使得不同階層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有升有降。特別是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特殊階層在社會上地位、作用、價值的凸現,促使研究生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況,重視物質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更高價值目標的追求,其價值取向趨向實利。
3.多元文化碰撞是誘因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大變動,當前研究生所處的文化氛圍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在社會轉型期,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對當前研究生價值觀的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促使研究生崇尚自我價值,但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一些腐朽的價值觀念也使部分研究生忽視了集體主義、無私奉獻等傳統美德,價值觀念向極端個人主義傾斜。另一方面,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主要來源于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價值觀念。
三、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價值觀教育工作的對策
當代研究生是一個極為敏感的社會群體,他們從觀念到行為迅速地適應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變革,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為本位,推崇功利,注重短期效應的價值觀念體系,正逐漸由模糊而日漸清晰。因而,必須高度重視當代我國研究生的價值觀教育。
1.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價值觀的教育工作
對研究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就是要使研究生更多地懂得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多地掌握當代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更自覺地把個人的命運同黨和國家的前途聯系在一起。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有現代意識,認真貫徹實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導他們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主要創造者和實踐者,成為先進文化的締造者。另一方面,在講傳統、講歷史的同時應更多地研究2l世紀青年人的思想活動、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注意不同地區研究生的政治背景和成長條件,把現代思想和傳統觀念相結合,思考研究生價值觀教育T作的內容和方式.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寓價值觀教育于科研特別是人文科學的學術活動之中
校園文化是研究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尤其是校園學術文化建設對于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園文化活動中,以活動為載體,以學術為中介,使價值觀念主旋律浸潤其中,潛移默化地發揮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增強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有效性。事實表明對于文科研究生而言,可以通過充滿求真、務實和理性的校園科技活動培養科學精神和思維方式,提高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等等。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全方位的文化環境,對于研究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是非常有效的。
總之,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研究生,社會發展需要他們的巨大智慧,而這巨大智慧的發揮有賴于其正確價值觀的指導,同時,他們的價值觀念又影響著社會主導性價值取向。因而,我們必須重視研究生價值觀變化的趨向,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價值觀教育丁作。
參考文獻:
[1]“中國研究生價值取向嬗變研究”課題組.二十城市研究生生活價值觀調查.青年研究,1997,(5).
[2]裴勁松等.新形勢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問題及對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7—8).
[3]楊雄第五代青年價值觀特點和變化趨勢.青少年研究,2000,(2)
教育部制定、實施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小學部分)的基本理念就是“: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兩者其中的“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實踐取向、終身學習”都體現小學教師職業化、終身化的知識與技能的特別需求。一直以來,在教師教育作為學科(知識)體系的“專業教育”,知識的結構及其與實踐的關系是:因應教育實踐的新進展而被動式修整教育理論的系統性,并以系統的學科知識釋出對應的知識應用能力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在教師教育作為能力(實踐)體系的“職業教育”,知識的結構及其與實踐的關系是:基于教師真實的工作過程最必要的知識與技能的“選擇序化”,并以序化的學習領域實訓工作崗位必需的職業技能為教學的主要目標。
1975年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第35次國際會議通過了《關于教師作用的變化及其對于教師的職前教育、在職教育的建議》,強調必須重視教師教育的職前與職后的統一性及終身化。而日新月異的信息(網絡)技術也正為自主性與終身化學習不斷提供無限的、便利化的時空條件。所以,應當遵循《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小學部分),本著“學會工作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理念,依據小學教師真實的工作過程,構建小學教師職業化、終身化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內容構建
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小學部分)中,課程目標領域是:①教育的信念與責任;②教育的知識與能力;③教育實踐與體驗。在《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基本內容為:①專業理念與師德;②專業知識;③專業能力。這兩個標準,構成小學教師職前職后教育的一致性要求:一是理念(信念)與師德(責任)部分;二是專業知識與能力部分;三是實踐與體驗部分。在此重點論述知識與能力部分的構建:如前所述,教師職業“需要教師通過嚴格的和持續的學習獲得和保持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那么什么是教師應有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就小學教師而言,作為專業化的職業教育,有關小學教師的應有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組成內容的確定,只能是遵循《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小學部分),本著“學會工作終身學習”的職業教育理念,依據小學教育的真實工作過程———包括教學工作、德育工作、課外活動、教研活動及教師成長等方面的工作(成長)過程(行動領域),在課程內容上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小學教育知識篇”和“小學教師技能篇”的兩大組合(知識與技能)模塊(學習領域),正是進行教師教育的課程與配套教材建設的創新嘗試。
1“.小學教育知識篇”(專業知識)包括:教育與教育學,小學教育,小學生、小學教師的相關專門知識(按照兩個標準的相關條文有序構建,并以主題案例及知識話題引導知識學習)。
2“.小學教師技能篇”(專門技能)包括:教師成長、教學工作、德育工作、課外活動、教育研究的相關職業技能(按照兩個標準的相關條文有序構建,并以真實工作案例及行動體驗引導技能實操)。作為配套教材建設,首先應當革新“教材觀”,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不再“為教而編”,而是“為學而編”,變教材為學材,即有助于變教而學,為學而行。因此,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內容在總體上既要體現小學教育、小學教師的特色,在具體部分又要體現工作過程的“行動領域”與教學過程的“學習領域”對應關系。最重要的是,更期望通過執教者創造性的組織教學,變“教教材”為“用教材”,變“知識灌輸”為“行動體驗”,創建職業化的“自主、行動、合作”的教學文化。
三、基于行動導向的技能實訓
小學教育永遠是實踐第一的活動。在實際工作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能力一般都比知識量更為重要。因此,無論是職前教育還是職后培訓,有關小學教師工作的系列技能部分就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而與小學教育相關的知識通過引導自主性或探究性學習理解和掌握。我們既不能單方面談論課程的內容構建,也不能離開課程的內容構建單方面談論教學方法。基于工作過程的內容構建必然需要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這是教師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必須同時考慮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師職業技能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它是基于工作過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但同樣也是適用小學教師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因為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就是指教師不再按照傳統的學科體系來傳授教學內容,而是按照職業工作過程來確定學習領域,設置學習情境,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學習形式組織教學,并強調學習過程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特別是“以學生為中心”、“合作與交流”完全就是小學教師實際工作要求的預演。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更是任何職業教育所必需的。
2.微格教學法原作為教師教學技能專用的教學法,實際就是與具體組成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角色扮演法”或“模擬教學法”在內涵上一致的教學法。現可更大范圍用于教師系列職業技能的實訓。
3.多元智能(MI)教學法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法,要求以一種或多種智能探究單個或綜合性學習主題,同樣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學習形式組織教學,并強調學習過程的合作與交流的教學法,如果把MI教學法與行動導向教學法結合,完全可以生成新的MI—行動導向教學法,可更全面有效地培養作為小學教師不同于和高出其他職業的綜合能力。
在介紹各種化學物證知識或者分析方法的時候,純粹的理論講解很難吸引法學專業學生的視線?;瘜W理論結合具體案例的授課方式往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例如,在介紹中子活化分析技術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引出放射性這一概念。近年來頗有影響力的放射α射線投毒案件便可以成為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相關化學概念的理想案例。根據化學知識的分類情況,我們可以將法庭化學授課過程中涉及的案例大致分為無機相關案例、有機相關案例以及分析相關案例等三類。每類的代表性案例及對應化學知識素材如表2所示。
2授課技巧
在法庭科學專業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我們除了要注重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之外,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加強:
第一,文字結合圖示。標準的化學術語并不是法學專業研究生理解化學物證及法庭化學知識的最佳途徑。與此同時,對于化學專業知識不規范的解讀又顯得非合時宜。因此,文字結合圖示的講解方式可以在實驗室之外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對于化學物證及法庭化學知識的感性認識。
第二,認識實驗課的必要性。一方面,法庭化學實驗課可以幫助學生們感受化學物證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加強學生們對于化學物證的感性認識。在日后司法實踐過程中,他們能夠在看到與化學物證相關的文字材料或圖片材料的瞬間,立刻在腦海中構建出關于化學物證的生動形象的立體思維,從而更好地發揮化學物證對于司法審判的協助作用。
第三,注重化學物證提取環節。雖然外觀檢驗的手段和實驗方法較為簡單,但是它所提供的價值卻是不容小覷的。通過化學物證提取環節的學習,學生們可以通過肉眼觀察以及顯微鏡觀察兩種途徑,對送檢樣品的顏色、氣味、性質、數量、酸堿性、灼燒反應等一系列基本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
第四,規范而又通俗的語言技巧。法庭化學專業課程的授課重點在于如何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各種化學物證和分析方法。以顯微分光光度法這一知識點的講授為例,我們可以將其安排在顯微鏡法和紫外-可見光譜法這兩部分內容之后,從而幫助學生們感受到顯微分光光度法是結合了二者的優勢并且彌補了二者的不足的新方法。
第五,適應犯罪問題發展的動態需求。犯罪問題天生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每段時期介入犯罪問題的各種化學證據也是不斷動態變化的,因此學生們需要掌握化學證據外在變化背后的內在規律,例如相對于傳統的纖維證據、油漆證據、橡膠證據以及塑料證據等講授方式,以聚合物類化學物證的概念出發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運用此類證據的宗旨。
3結束語
(一)目標和期望
1.目標
作為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改革和創新的一部分,合作研究網絡計劃致力于幫助較小的、地區的和科研項目較少的高等教育機構調整研究體系,鼓勵這些機構將研究活動聚焦于其優勢領域;促進研究能力較弱的高等教育機構和其他機構開展合作,從而提升雙方的研究能力;幫助地區高等教育機構解決與研究相關的難題;提高創新體系中不同部門間、大學間的合作水平;通過合作研究服務地區的優先發展事項。[5]
2.愿景
澳大利亞合作研究網絡計劃制定了長期和近期愿景。長期愿景是在高等教育機構間建立可持續的伙伴關系或合作關系,通過合作研究網絡項目實現各機構的研究目標,提高各高等教育機構的科研能力,通過合作研究網絡項目促進國家研究和創新的發展。近期愿景是提升高等教育機構間的合作研究水平,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局限于此):增加合作研究的出版物數量,改善聯合申請澳大利亞競爭性贈款的情況,增加研究活動或研究人員人數,增加具有較高學歷的研究人員人數,提高研究管理的效率等。[6]
(二)申請資格和申請程序
1.申請資格
較小的、地區的和科研項目較少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具備一定條件時便有資格申請資金建立合作研究網絡項目,并成為項目的領導機構。具體要求是:在2007年和2008年獲得澳大利亞競爭性贈款少于250萬美元,或者在2007年和2008年獲得澳大利亞競爭性贈款少于1200萬美元,且距離州政府100千米或者更遠。依據這些條件,16個機構具備申請合作研究網絡項目的資格,分別是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巴拉瑞特大學、巴徹勒土著高等教育學院、邦德大學、堪培拉大學、中央昆士蘭大學、查爾斯達爾文大學、查爾斯特大學、埃迪斯科文大學、墨爾本神學院、新英格蘭大學、澳大利亞圣母大學、南十字星大學、南昆士蘭大學、陽光海岸大學和維多利亞大學[7]。此外,《2003高等教育援助法》中表A和表B列舉的其他學??梢宰鳛楹献骰锇閰⑴c合作研究網絡項目,但領導機構必須限定于上述16所大學。另外,私立研究機構、國際機構和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機構也可以作為項目的合作伙伴。這意味著合作研究網絡項目不僅可以利用國內資源,也可以利用國際資源。
2.申請程序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想要參加合作研究網絡項目,獲得項目資金,必須通過以下步驟。第一,合作機構提交項目意向書。項目意向書包括:項目描述,內容涉及擬參與的合作伙伴、項目目標和預期結果;簡短陳述,闡述擬議項目如何幫助參與機構達成目標,特別是如何提高領導機構的科研能力,以及如何使合作機構受益;簡要說明如何滿足項目目標和選拔標準;制定參考預算,明確資金的數額、主要支出方向及每個參與機構可獲得的資源;指出合作研究網絡計劃支持該項目的必要性;明確項目所需成本,制定項目實施時間表;說明從每個合作伙伴處獲得的支持[8]。每個符合資格的領導機構只能提交一份項目意向書,但是可以作為合作者參與多個合作研究網絡項目。
第二,管理者和合作機構討論項目意向書。合作研究網絡項目提案必須與參與機構的目標和任務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內容聯系在一起。同時,合作研究網絡中的合作關系要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并且能夠提供潛在的長期利益。鑒于合作研究網絡項目的重要性,產業、創新、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部會與領導機構討論合作研究項目的策略
和期望。此討論可能會修訂擬議項目的范圍、結果、資金數量等,但任何一項修訂都要獲得所有參與者的同意。管理者認同項目意向書后,申請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程序。第三,領導機構提交詳細的資金支助申請。資金支助申請必須包括:最終討論后的項目描述;簡單陳述擬定項目如何幫助參與機構,特別是如何提高領導機構的科研能力以及如何使合作機構受益;簡要說明項目如何滿足目標和選拔標準;提供詳細的項目預算;列出項目可利用的資源,包括資金、員工、學生、基礎設施等;提供詳細的時間安排;預測項目和各種重要的績效指標可能產生的結果或利益;制定事務管理計劃和風險管理計劃。資金支助申請必須在第二階段結束后的四周內提交。
第四,管理者對申請項目進行評選。合作研究網絡項目需參加競爭評選,產業、創新、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部的官員和相關專家對申請項目進行評估的標準主要有:項目如何滿足擬定目標,項目如何支持參與機構的任務和戰略方向,項目在研究能力建設方面預期的結果和效益,參與機構特別是領導機構的研究能力,參與機構提供的支持措施,合作項目是否能夠長期持續,項目對政府高等教育創新系統的戰略和結構改革的支持程度,項目對提升各機構研究質量的作用等。通過評估,管理者會最終選出符合要求的合作研究網絡項目。
(三)資金管理和使用
1.資金管理
每一個申請成功的合作研究網絡項目要和產業、創新、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部簽署資金協議,獲得相應的資金支助。資金協議的內容包括項目合作伙伴、項目總資金、約定的項目績效指標和結果、約定的時間表和相應支出等。合作研究網絡項目的領導機構必須提交一份年度報告,說明費用支出情況、項目取得的成績、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等。如果項目沒有滿足資金協議中的要求,產業、創新、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部有權力中止項目資金的投入。
2.資金使用
合作研究項目的資金可以用于保障該項目順利進行,比如,為參與項目的研究人員和教學人員支付的工資;為項目設立的獎學金;用于職工和學生的學術交流,聯動監管或職工的發展計劃,共享研究設施,購置研究設備;建立和加強合作經費等。領導機構一般獲得項目資金,但也可能會轉讓一部分資金給合作伙伴。
二、啟示
(一)設立專項資金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網絡計劃為提高較小的、地區的和科研項目較少的高等教育機構的研究水平和培訓能力,設立了合作研究專項資金,鼓勵這些機構與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從而提高各自的科研水平,完善相應的研究系統。這一舉措為高等教育機構間的合作研究奠定了物質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機構間開展合作研究的積極性。通過充分利用各高等教育機構的資源,合作研究網絡項目能夠招募到高水平的研究人員,這樣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界由于機構間的合作研究較少,從而導致許多資源、信息以及優秀人才無法實現交流共享。因此,我國需要加強高等教育機構間的合作研究,設立專項研究資金,鼓勵高等教育機構開展合作研究項目。
(二)支持科研能力較弱的高等教育機構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網絡計劃重點關注研究能力較弱的高等教育機構。師資水平、地理位置及資金不足等問題常常制約著這些高等教育機構科研的發展。鑒于此,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網絡計劃主要幫助這些機構提高其科研能力。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雖然發展迅速,但逐漸呈現出一定的不均衡性??蒲袆撔滤坪醭闪酥攸c大學的專利,很多地方高校以及地理位置偏遠的高校在科研競爭中缺少優勢。然而,這些高校卻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快速提高這些高校的科研能力是當務之急。由于這些高校自身力量相對薄弱,政府部門應給予特別支持,鼓勵開展合作研究,實現科研發展目標,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三)成立管理合作研究項目的專門機構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網絡計劃由產業、創新、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部監督和管理,該部門對合作研究網絡項目的申請資格和程序進行嚴格要求,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進行密切監督。此外,該部門對合作研究網絡項目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即項目能否給澳大利亞創新體系、社區、企業、工業以及整個國家帶來利益。在這一專門機構的管理下,避免了權責不清造成的各種問題,保障合作研究網絡項目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針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構間合作不充分的現狀,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促進合作的開展和進行很有必要。
微觀入手,多重點切入實現高效安全教育機制的有效運行高效安全教育長效機制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敲打、鍛造、磨合,才能查缺補漏,升華提高。從微觀視野來看,高校管理方式的改變、研究生生源結構的深化、網絡對個體生活方式的影響,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和定位研究生生命、心理、就業安全以及網絡安全教育管理。結合高校特點,本課題主要從安全教育的重點方式、重點時期、重點問題三個側面進行全方位的實踐探索研究。
1.重點方式———以網絡為平臺,創新安全教育方式
網絡技術的進步給教育帶來的是一場革命,安全教育工作也要順應這場革命的潮流。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改變傳統安全教育的老面孔,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安全教育工作向立體化、動態化、多元化、現代化發展,為研究生安全教育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火墻”。
(1)利用先進技術,實現信息網絡化管理
通過計算機信息管理平臺對學生檔案、日常管理、學生基本信息等進行全面管理,簡化學校傳統的管理模式。通過設置信息和管理模塊、數據庫管理模塊、檔案查詢模塊、在線留言模塊等可以使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數字化,發揮網絡信息安全性、操作快速性、間接性和方便性以及系統的良好交互性,在實現管理無紙化的同時為安全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保障。
(2)構建信息傳達網絡,保證安全工作即時到位
形成一條上傳下達、暢通無阻的信息傳達網絡是維護高校校園安全穩定的一個關鍵因素。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隊伍建設中,應該調動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力量,通過學生處、教務處、保衛處等部門的協調配合,發動導師、輔導員、班級聯系人等網絡渠道的相互溝通,從而將各類安全事故或隱患第一時間地傳達至相關部門,并得到及時解決。
(3)建立聯絡體系,及時獲取安全信息
依托手機通訊、QQ群、微博、微信、人人網等平臺在學院研究生內部建立交叉聯絡體系,以學科專業、課題組、黨支部縱向聯結,以班級橫向覆蓋。通過便捷的網絡渠道獲取有效信息,為輔導員和“三助”學生進行安全管理提供便利。借助QQ共享、郵件、飛信等方式將當前警情提示、敏感問題等及時,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教育學生在這些重點時期必須嚴加防范;通過網絡交流中可以直接獲取學生的近況,準確、快速地了解廣大學生的思想波動,及時關心學生。
(4)主動占領網絡,開辟安全教育新陣地
根據研究生信息獲取方式網絡化的新特點,應把安全教育與管理滲透到微信、微博、空間、人人網等交流平臺。開設安全教育公共主頁,把相關法律法規、安全知識、安全教育等進行循環滾動宣傳,并針對校園安全事故安排網絡教育課程,提高學生對安全教育的接觸頻數;另一方面,在學校網站設置安全綠色通道,方便學生根據個人時間、具體需求進行相關的交流與咨詢,提高學生的安全教育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2.重點時期———感應敏感階段
保證安全教育有“始”有“終”安全教育必須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有的放矢地制訂教育與管理計劃,把握重點時期的集中教育,包括新生入學、開學或放假前后、畢業前夕、節假日及周末、外出實習等。研究生入學教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課,起著成長成才的“導航”作用,必須將安全示警工作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一時間植入安全意識,使學生掌握安全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逐步形成較明確的安全理念和重視安全教育的行為習慣;畢業前夕研究生由于就業、畢業等敏感問題的存在使得研究生心理和思想處于高能紊態和狂躁期,各部門應加強安全警戒措施,防范各類安全隱患的發生。
3.重點問題———應對“風險社會”,構筑校園安全防護屏障
(1)生命安全教育
近年來,一例例觸目驚心的校園安全事件,馬加爵事件、火災事件、校園自殺事件、投毒事件等,研究生應對挫折生命價值觀的淡化以及危急時刻必要生存技能的缺失敲響了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警鐘。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生命教育這個環節,對研究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關注度不夠,導致少數大學生生命觀缺失,沒有生命神圣感、生命安全感、生命價值感和生命成就感??勾驌裟芰Φ南魅鹾蜕鼉r值意識淡薄是校園安全事故頻發的首要罪魁,高校必須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攻堅位置,積極開展普及生命意識教育,探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借助榜樣模范的帶動效應,促進研究生生命價值觀的蘇醒和重塑。高校生命安全教育,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而且對于促進大學生素質提升和人格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心理安全教育
研究生作為一個承載社會、家庭高期望值的群體,正處于青春后期,面臨著求學、求職、求偶三大人生課題,因此普遍存在心理問題,據統計目前在校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趨勢。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以提高其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從而預防由心理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為研究生的安全撐起強有力的保護屏障,有效杜絕心理性安全事故的發生。應采取普遍教育和個別疏導相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人際關系和諧教育、環境適應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壓力挫折應對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消除挫折感與自卑感,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更好地適應環境,全面客觀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妥善地處理在學業、情感、擇業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定期進行心理排查,對結果有異樣的同學及時給予援助,并建立心理健康數據庫。
(3)就業安全教育
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研究生就業中呈現出“過度教育”“高學歷、低就業”的畸態,隨之而來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催生了一系列就業安全隱患。傳銷組織伺機侵入,就業中不公平性被堆積和放大,就業壓力持續負重,從而導致研究生群體中“生存恐慌”心理疾患不斷蔓延,由“風險社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成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研究生擇業、就業中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高校要高度重視研究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有意識系統傳授研究生就業安全常識,開展“防范就業陷阱”等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培養研究生就業安全意識,提高其社會風險識別、應對、化解能力,有效杜絕就業安全隱患。
二、結語
轉化醫學自提出以來取得了顯著的醫學、社會和經濟效益,國際上轉化醫學已取得的成果使其成為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我國醫學的發展要順應時展的步伐,大力培養轉化醫學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策略。當前,我國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科研型和臨床型。這兩種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在我國醫學??迫瞬诺呐囵B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生素質的定向培養,尚不能滿足轉化醫學理念的要求[5]。因此,轉化醫學理念對醫學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1.1轉化醫學理念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實施轉化醫學教育,理論聯系實踐,可以激發醫學研究生的學習興趣。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研究生經過了五年本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經過了本科臨床實習期的觀摩,已構建其知識體系,對各種疾病也有初步的認識。在研究生階段,強化他們基礎理論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的意識,倡導其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的診療為目標。醫學研究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請教研究生導師。避免單純以為目的,科研創新性差,成果應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這樣的學習過程,能讓他們逐步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方向,能激發其繼續深造的欲望,從而明確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長期的教學、科研以及臨床工作中沿著這個方向繼續不斷深入,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1.2轉化醫學理念可以培養團隊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統疾病從病因、機制、診治到預防,涉及的因素眾多,極其復雜,臨床問題的解決靠單一專業學科醫療力量很難完成。這往往需要多學科的基礎、臨床人員組成研究團隊,發揮各自專業優勢,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聯合會診,共同完成疾病的診治。轉化醫學即倡導基礎與臨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臨床研究者對疾病的進程和特性進行觀察,提出科學問題,基礎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將基礎科研成果快速指導臨床應用,為臨床治療提供用于疾病醫療的新工具,從而提高醫療總體水平。另外,醫學實驗技能課和動物實驗課,也需要研究生們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轉化醫學教育的同時,就水到渠成地培養了這種互助、共進的團隊精神。
1.3轉化醫學理念可以提升綜合素質對醫學研究生進行轉化醫學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轉化醫學能力的醫學精英,進而有利于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促進醫療事業發展。在現今轉化醫學的時代,僅具有單方面的科研能力和臨床技能是遠不夠的,轉化醫學理念主張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既精于科學研究又精通臨床技能,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敏銳發現臨床中待解決的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具有豐富的多學科、多專業的知識,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交流溝通和協調能力,能組織多學科多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因此,對醫學研究生進行轉化醫學教育,可使其自身專業素質更加全面、系統,厚積薄發。
1.4轉化醫學理念為交流合作提供平臺轉化醫學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基礎教學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務人員頻繁的交叉對話,使雙方均能不斷熟悉對方語言,進而促使轉化醫學變成雙向通道———從實驗室到病床,再從病床到實驗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環。轉化醫學教育無疑為研究生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學科交叉的開放式交流合作平臺,鼓勵多學科介入機制以完成研究項目的跟蹤、系列研究。藉此互動平臺,醫學研究生可以不斷提高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個人的科研領導、科研協調的能力,建立聯系網絡,形成積極、和諧、互助的團隊合作的局面,這也將最終促進其個人職業生涯的成長。
2推進轉化醫學教育理念的策略
對醫學研究生加強轉化醫學理念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轉化醫學能力的醫學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國當前整體醫療隊伍的水平,有利于跟進國際醫學發展的步伐。推進轉化醫學教育理念的廣泛普及,需從政府、高校、醫院、企業等各層面齊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風的蓬勃局面。宏觀把握制定轉化醫學發展的長期戰略規劃,聯合醫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組建跨學科多專業研究團隊,搭建醫學研究共用平臺,建立促進轉化激勵引導機制,催生高層次研究成果,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發展模式[6]。以轉化醫學理念加強醫學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體包括如下策略:
2.1強化師資力量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增選綜合素質高、博學強識的授課教師,保證師資力量。為教師們提供交流的平臺。可以在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院之間定期舉辦學術沙龍、會議、討論會等,讓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師們增進溝通,取長補短,更新研究理念,拓寬研究思路,這樣才能為更深入、有效地開展轉化醫學教學奠定厚實的師資基礎??梢詫嵭须p導師制,如科研型的研究生可以選擇臨床醫學的教師作為副導師,臨床型的研究生可以選擇基礎醫學的教師作為副導師。主導師和副導師聯合為研究生制定個體化的培養計劃,這樣可使研究生們在基礎和臨床領域中得到全方位、深層次的指導和培養,有利于科研思維的拓展,有利于臨床實際問題的科研化,能促進青年學子們的長足成長。
2.2優化課程體系轉化醫學的核心理念即打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間的緊密聯合。因此,在課程體系的建立上,適當減少公共課學時,確立以基本知識、臨床應用、實驗技能為重點的教學內容,將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有機融合,以疾病為基本元素講授相關知識,圍繞臨床問題的各個方面(從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防等)展開啟發式教學。重視綜合性的系統生物學的教育,增進醫學生對學科之間的交叉和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之間的銜接融合的理解,在理論層面真正跟進轉化醫學的思維模式。實驗課程應適當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充分調動研究生的主動探索和創新精神,培養其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另外,科研工具和方法學的教學亦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文獻檢索、文獻綜合能力,扎實的外語功底,醫學統計學的熟練掌握和應用等,均有助于醫學研究生合理知識體系的構建,為今后順利開展科學研究提供知識儲備。國內很多高校調整學科結構,目前增設了轉化醫學二級學科,這為醫學成果的轉化和轉化醫學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孵育基地。
2.3拓展實踐應用目前醫藥行業在基礎、臨床、新藥和器械研發等各個環節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基礎研究人員不重視研究成果解決實際問題的可行性,臨床醫務人員不能跟進國內國際的前沿科學問題,藥物和器械臨床試驗不能緊貼臨床的實際需求,這樣造成了大量的醫療資源的浪費。實現轉化醫學理念,需要政府機構、醫院、高校、高新科技企業等多方面力量來共同推進,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員切實合作,才能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在研究生培養模式上,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啟發其獲得科研靈感,培養自己獨特的科研興趣和方向,并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努力踐行。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