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5:4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育科研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但是,我們也發現“校本教育科研”領域中的“浮躁”、“跟從”、“虛空”和“急功近利”的行為明顯。也許是由于受社會其它因素的影響吧,中小學教科研自身的價值及廣大教師教科研活動的價值趨向方面都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因而學校教科研工作失去本有的嚴肅與“寧靜”,表現出科研缺少針對性、創造性、操作性和廣泛的群眾參與性,直接影響了學校教育科研的健康發展。中小學校本教育科研究竟該如何定位?如何使學校校本教育科研更趨“實在、管用、有效”,使之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發揮應有的、正確的引領和促進功效?這必須引起廣大實踐工作者的正視和反思,也需要我們縝密思考并認真解決。
一、在啟動和組織“校本教育科研”的動機上,必須淡化“功利”
學校啟動和組織教育科研必須先端正并明確目的。中小學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學校教育發展或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以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代表性的三個特征就是“為了學?!?、“基于學?!?、“在學校中”。也就是說中小學的課題研究必須從身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來選“題”,從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找“題”,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中命“題”,從教師自身課堂實踐的矛盾沖突中定“題”。只有這樣,教師在科研實踐中才能漸進生成先進的教育思想,形成精湛的教學藝術。這才會使中小學教科研充滿生機與活力,并在符合“科學性”與“方法論”的前提下學校的科研氛圍日趨濃厚。
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處于一個確實需要實踐工作者研究的階段。有好多實踐性的問題應該說大家都了解,但卻都不知道怎樣去解決。比如擇校問題,學生早熟“交友”、盲目追隨偶像、考試,還有學生發展性評價方面的問題等。但中小學校又不同于專門的教科研部門,廣大教師更不同于專業教科研工作,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走專業化研究的路子。但是教師卻有自己的“別一天地”,有自己教科研的獨具優勢——豐富多采、生動活潑的學校生活,富有個性的成百上千學生,以及由此所構成的絢麗多姿、目不暇接的教育風景,還有那年復一年常見常新、活生生的教育教學實踐及活動,以及由此積淀并內化的豐富而厚實的經驗體會和感受體驗。這些都為廣大教師投身教科研的活水源頭,也為學校教育科研提供了堅實的“基點”?!办F里看花”或“玩空手道”,是萬萬不能的。教育科研本身也有其“嚴肅性”,不容世俗的“功利”化。學校教育科研必須淡化“功利”色彩,切實從實際需要出發,把校本教育科研定位于“實在、管用、有效”上,具體的教科研工作都要在前提下啟動并組織實施。
二、在主攻方向上,要避免“跟從”,注重“創新”,選取“校情”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中小學教科研的基本任務是解決中小學教育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教育實踐”是中小學教科研課題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線教師研究的重點。具有“創新意義”的課題研究,應該具有“校本”、“師本”特征。我們如果就學校及教師本身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調查、歸類,找出共同特點,再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其進行修正、提煉,去偽存真,這是很有意義的事。各學段的中小學,既有它的共性,更有各自的個性。正是由于各校獨特的校情,才使“校有特色”成為辦學者努力追求的目標,這方面的研究就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教科研只要致力于從學校教育教學的表象出發,并引發進行一些較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有計劃地進行問題篩選經驗提煉資料尋疑現狀分析意向轉化,這本身就是“創新”。
要重視從“弱項攻關”和“強項冒尖”兩個維度來確定研究的主攻方向。“弱項攻關”就是要針對學校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明顯薄弱點引導重點研究,全力攻關力求有所突破,由弱變強;“強項冒尖”就是對已經顯示出來一定優勢或具有較大潛力的優勢項目,通過專題組織研究,予以重點強化,使之成為代表學校乃至更大范圍產生名牌效應。教科研的選題往往反映整個研究的價值,引導著研究的方向,也制約著教研工作的程序和方向。尤其在“走進新課程”以后,教育理念的巨大變革,課程資源的開發挖掘,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教學方法的擇善而從,師生關系的重新確立,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趨勢等無不是課題選擇的“源頭活水”。
三、在教改過程中,要做好“生成過程”資料的積累、記錄和整理
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改過程要重視探究,注重教改的實效。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及教改的范疇,其次要注意“材料的積累”。一個課題的實施乃至于一個教師的成長,更需要自身大量的實踐活動,需要經歷一個艱苦磨練的過程,哪怕是實施中的失誤與偏差也是很寶貴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專家論證、名師指導后的“操作過程”、“自我練兵”更是萬萬不能忽視的。只有扣住“研究內容”,層層推進,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偽存真,才能使教科研方案的假設及成果渾然一體。否則就會給人以無本之木之嫌。教科研的實施,是一個從假設到驗證、再到推廣,或者是調查分析、經驗概括、實施推廣的過程。對廣大教師而言,就要保持清醒的認識,不要過高地企求自己的某項研究能解決系列重大的所有問題。我們研究思考的過程,也是自身漸進提高的過程。起碼可以使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得到提高,這種潛在的積極效應往往影響久遠、深刻。從這個意義上講,廣大教師關注教改過程及資料收集、記錄整理,這與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同樣有意義、有價值。
四、在認定和評價教科研成果時,謹防“虛空”,關注“實效”
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從事的主要是“應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應用,并在應用中再進行研究、改進和發展。課題“研究”并不是主要為了結集論文、展示成果、獲得獎項,而是為了積淀經驗、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規律,并加以總結、推廣。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應是:研究中小學教育問題,其成果必須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研究而獲得,并對中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有一定社會價值,甚至對教育科學發展有一定學術意義。這樣的研究才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當然成果成熟度的要求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用理想化的成熟度標準去衡量不很成熟的中小學教師科研成果,就會挫傷實踐者的積極性。我們還要注意鼓勵涉足于科研的教師的堅定信心。
中小學教科研成果的評價認定,我想除了對課題研究本身的成果的認定外,還應該包括對學校教科研機制狀況的評價認定。我們有必要關注學校是否形成有效的教科研機制。學校要在提高教師的主體意識、引導教師志愿參與,倡導教師及教研組間的合作競爭方面做工作。要通過機制創新以激勵、塑造、發展和凝聚教師在“研”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求真效。要倡導中小學教師與高校教師專家、教研員結成研究共同體,學校部分教師之間結成研究共同體,在形成濃郁學術氛圍上下功夫,這才是中小學教科研的真正價值所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濃厚“校本研究”的氛圍,實現“科研興?!钡暮陚ツ繕恕?/p>
五、教改及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方面,力戒“依葫蘆畫瓢”,要學會變通、合成和更新
從一定意義上講,一項研究成果的完成,不是終結于研究結題報告或得獎。而更要看重該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是否能得以推廣應用并轉化為學?;蛞欢▍^域的教學效益。離開了成果推廣和轉化為效益這一環節,教科研就失去了研究的價值和存在的實際意義。在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目前必須重視解決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變通”。我們對好的教改成果不能依葫蘆畫瓢,照辦照套,即使是純粹本地區本學校的成果,也會因人、因時變遷、由外部環境變化而難以適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是現在可行嗎?二是怎樣變通更可行?我們要把變通貫穿于教改的始終。
二是做好嫁接與合成。教改過程是一個靈活度大、綜合性強、變量多的動態過程。要比較精細地做好相關成果重新嫁接與組合的工作,不斷適時地調整、補充與完善。
三是創新很重要。在課改實驗中經常出現這樣一些情況:同類型課題別人的教改成果突然又給人產生耳目一新的啟發,自己又產生一種創新的靈感,并引發了對相關其它問題的研究興趣;或者有時覺得自己的教改實踐又遇到了全新的問題或障礙,與原來的設計方案相去甚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潛下心來苦心鉆研,或許通過審視自己設計好的教改課題,在重視認識、反省后,覺得有充實、完善的可能,這就必須進行關鍵性改進,也許會使教改更趨科學??傊覀円P注自己教改的改造、創新,這更有利于落實“實在管用有效”。
六、謹防“科研熱鬧非凡,課堂教學老套不變,教學質量原地打轉”,倡導教師要“能教善研會研”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某些學校說:“科研教研熱鬧非凡,課堂教學老套不變,教學質量原地打轉”。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因為教學科研的內容、教研方式與教學實際“兩張皮”所造成。中小學廣大教師要直接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可能也不應該走專業研究者的路子。務必要把“教學、學習、研究、推廣應用”有機結合。這就要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
一是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學是教師的中心任務,而教科研相對次之。同時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又是科研的主陣地,如果離開了富有創造性的教學工作,教科研成為無本之木。教師要牢記“教為主,研為輔,研為教服務”,不能只教不研、一味苦干,更不可以研代教,因研舍教。倡導中小學教師要能教、善研、會研。
但是,我們也發現“校本教育科研”領域中的“浮躁”、“跟從”、“虛空”和“急功近利”的行為明顯。也許是由于受社會其它因素的影響吧,中小學教科研自身的價值及廣大教師教科研活動的價值趨向方面都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因而學校教科研工作失去本有的嚴肅與“寧靜”,表現出科研缺少針對性、創造性、操作性和廣泛的群眾參與性,直接影響了學校教育科研的健康發展。中小學校本教育科研究竟該如何定位?如何使學校校本教育科研更趨“實在、管用、有效”,使之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發揮應有的、正確的引領和促進功效?這必須引起廣大實踐工作者的正視和反思,也需要我們縝密思考并認真解決。
一、在啟動和組織“校本教育科研”的動機上,必須淡化“功利”
學校啟動和組織教育科研必須先端正并明確目的。中小學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學校教育發展或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以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代表性的三個特征就是“為了學?!?、“基于學?!?、“在學校中”。也就是說中小學的課題研究必須從身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來選“題”,從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找“題”,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中命“題”,從教師自身課堂實踐的矛盾沖突中定“題”。只有這樣,教師在科研實踐中才能漸進生成先進的教育思想,形成精湛的教學藝術。這才會使中小學教科研充滿生機與活力,并在符合“科學性”與“方法論”的前提下學校的科研氛圍日趨濃厚。
事實上,目前學校教育處于一個確實需要實踐工作者研究的階段。有好多實踐性的問題應該說大家都了解,但卻都不知道怎樣去解決。比如擇校問題,學生早熟“交友”、盲目追隨偶像、考試,還有學生發展性評價方面的問題等。但中小學校又不同于專門的教科研部門,廣大教師更不同于專業教科研工作,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走專業化研究的路子。但是教師卻有自己的“別一天地”,有自己教科研的獨具優勢——豐富多采、生動活潑的學校生活,富有個性的成百上千學生,以及由此所構成的絢麗多姿、目不暇接的教育風景,還有那年復一年常見常新、活生生的教育教學實踐及活動,以及由此積淀并內化的豐富而厚實的經驗體會和感受體驗。這些都為廣大教師投身教科研的活水源頭,也為學校教育科研提供了堅實的“基點”?!办F里看花”或“玩空手道”,是萬萬不能的。教育科研本身也有其“嚴肅性”,不容世俗的“功利”化。學校教育科研必須淡化“功利”色彩,切實從實際需要出發,把校本教育科研定位于“實在、管用、有效”上,具體的教科研工作都要在前提下啟動并組織實施。
二、在主攻方向上,要避免“跟從”,注重“創新”,選取“校情”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中小學教科研的基本任務是解決中小學教育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教育實踐”是中小學教科研課題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線教師研究的重點。具有“創新意義”的課題研究,應該具有“校本”、“師本”特征。我們如果就學校及教師本身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進行調查、歸類,找出共同特點,再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其進行修正、提煉,去偽存真,這是很有意義的事。各學段的中小學,既有它的共性,更有各自的個性。正是由于各校獨特的校情,才使“校有特色”成為辦學者努力追求的目標,這方面的研究就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教科研只要致力于從學校教育教學的表象出發,并引發進行一些較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有計劃地進行問題篩選經驗提煉資料尋疑現狀分析意向轉化,這本身就是“創新”。
要重視從“弱項攻關”和“強項冒尖”兩個維度來確定研究的主攻方向?!叭蹴椆リP”就是要針對學校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明顯薄弱點引導重點研究,全力攻關力求有所突破,由弱變強;“強項冒尖”就是對已經顯示出來一定優勢或具有較大潛力的優勢項目,通過專題組織研究,予以重點強化,使之成為代表學校乃至更大范圍產生名牌效應。教科研的選題往往反映整個研究的價值,引導著研究的方向,也制約著教研工作的程序和方向。尤其在“走進新課程”以后,教育理念的巨大變革,課程資源的開發挖掘,教學模式的重新構建,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教學方法的擇善而從,師生關系的重新確立,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趨勢等無不是課題選擇的“源頭活水”。
三、在教改過程中,要做好“生成過程”資料的積累、記錄和整理
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改過程要重視探究,注重教改的實效。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及教改的范疇,其次要注意“材料的積累”。一個課題的實施乃至于一個教師的成長,更需要自身大量的實踐活動,需要經歷一個艱苦磨練的過程,哪怕是實施中的失誤與偏差也是很寶貴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專家論證、名師指導后的“操作過程”、“自我練兵”更是萬萬不能忽視的。只有扣住“研究內容”,層層推進,步步深化,由表及里,去偽存真,才能使教科研方案的假設及成果渾然一體。否則就會給人以無本之木之嫌。教科研的實施,是一個從假設到驗證、再到推廣,或者是調查分析、經驗概括、實施推廣的過程。對廣大教師而言,就要保持清醒的認識,不要過高地企求自己的某項研究能解決系列重大的所有問題。我們研究思考的過程,也是自身漸進提高的過程。起碼可以使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得到提高,這種潛在的積極效應往往影響久遠、深刻。從這個意義上講,廣大教師關注教改過程及資料收集、記錄整理,這與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同樣有意義、有價值。
四、在認定和評價教科研成果時,謹防“虛空”,關注“實效”
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從事的主要是“應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應用,并在應用中再進行研究、改進和發展。課題“研究”并不是主要為了結集論文、展示成果、獲得獎項,而是為了積淀經驗、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規律,并加以總結、推廣。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應是:研究中小學教育問題,其成果必須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研究而獲得,并對中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有一定社會價值,甚至對教育科學發展有一定學術意義。這樣的研究才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當然成果成熟度的要求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用理想化的成熟度標準去衡量不很成熟的中小學教師科研成果,就會挫傷實踐者的積極性。我們還要注意鼓勵涉足于科研的教師的堅定信心。
中小學教科研成果的評價認定,我想除了對課題研究本身的成果的認定外,還應該包括對學校教科研機制狀況的評價認定。我們有必要關注學校是否形成有效的教科研機制。學校要在提高教師的主體意識、引導教師志愿參與,倡導教師及教研組間的合作競爭方面做工作。要通過機制創新以激勵、塑造、發展和凝聚教師在“研”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求真效。要倡導中小學教師與高校教師專家、教研員結成研究共同體,學校部分教師之間結成研究共同體,在形成濃郁學術氛圍上下功夫,這才是中小學教科研的真正價值所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濃厚“校本研究”的氛圍,實現“科研興?!钡暮陚ツ繕?。
五、教改及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方面,力戒“依葫蘆畫瓢”,要學會變通、合成和更新
從一定意義上講,一項研究成果的完成,不是終結于研究結題報告或得獎。而更要看重該成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是否能得以推廣應用并轉化為學?;蛞欢▍^域的教學效益。離開了成果推廣和轉化為效益這一環節,教科研就失去了研究的價值和存在的實際意義。在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目前必須重視解決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變通”。我們對好的教改成果不能依葫蘆畫瓢,照辦照套,即使是純粹本地區本學校的成果,也會因人、因時變遷、由外部環境變化而難以適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是現在可行嗎?二是怎樣變通更可行?我們要把變通貫穿于教改的始終。
二是做好嫁接與合成。教改過程是一個靈活度大、綜合性強、變量多的動態過程。要比較精細地做好相關成果重新嫁接與組合的工作,不斷適時地調整、補充與完善。
三是創新很重要。在課改實驗中經常出現這樣一些情況:同類型課題別人的教改成果突然又給人產生耳目一新的啟發,自己又產生一種創新的靈感,并引發了對相關其它問題的研究興趣;或者有時覺得自己的教改實踐又遇到了全新的問題或障礙,與原來的設計方案相去甚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潛下心來苦心鉆研,或許通過審視自己設計好的教改課題,在重視認識、反省后,覺得有充實、完善的可能,這就必須進行關鍵性改進,也許會使教改更趨科學。總之我們要關注自己教改的改造、創新,這更有利于落實“實在管用有效”。
六、謹防“科研熱鬧非凡,課堂教學老套不變,教學質量原地打轉”,倡導教師要“能教善研會研”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某些學校說:“科研教研熱鬧非凡,課堂教學老套不變,教學質量原地打轉”。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因為教學科研的內容、教研方式與教學實際“兩張皮”所造成。中小學廣大教師要直接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可能也不應該走專業研究者的路子。務必要把“教學、學習、研究、推廣應用”有機結合。這就要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
一是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學是教師的中心任務,而教科研相對次之。同時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又是科研的主陣地,如果離開了富有創造性的教學工作,教科研成為無本之木。教師要牢記“教為主,研為輔,研為教服務”,不能只教不研、一味苦干,更不可以研代教,因研舍教。倡導中小學教師要能教、善研、會研。
思考
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們明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意義,其實也就給我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學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因此,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應注重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小的課題研究為主,做到一個課題能解決一個教學實際問題即可,切忌貪多求大。這是因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廣。
思考三: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種種不良現象
1.功利主義:今天中小學教育科研熱,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義造成的,嚴重違背了教育科研的實質。我們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門嚴肅的科學,。雖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起點低,學術性不是很強,但其科學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質就是通過教育科研的研究來達到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學教育科研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為學校招來一塊“金字招牌”,那些參加科研工作(特別是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也大多是出于評職晉級的需要,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至于所研究的內容(課題)是否對教學有益,對學生是否有切實的意義則不太關心。只要上級能肯定,給一個什么獎,那就萬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嚴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門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只要留心一點就不難看出,由于現在許多評定的項目和內容中,都有一條“科研情況”或“課題研究”情況。你想評職,沒有參加課題研究,不行!你要獲得諸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稱號,對不起,未參加課題研究,不行!這種人浮于事的現象的確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義”能不大行其道嗎?
教育科研是嚴肅的、科學的,它不能成為一個指標,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師都必須參與,因為它必定是理性的,學術性很強的東西。而我們今天的某些領導,不能正確認識其科學性和學術性,硬實要把它作為一項評定的指標,這不僅違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質,更是把它推進了“功利主義”的死胡同。
2。兩頭熱,中間冷:功利主義必然造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兩頭熱,中間冷”。這里所說的“兩頭熱,中間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的課題研究方面,大家的熱情和精力都放在課題的立項、開題和結題上。這種現象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是比較普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應為大家所關心的并不是課題本身,而是課題的影響力,課題在上級那兒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說穿了,也就是一個“功利主義”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義、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必然產生“泡沫學術”,在中小學教育科研熱的背后,各種“泡沫”現象層出不窮,水分沙子越摻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項目中,老師為課題的名稱的確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悅于領導,課題一旦獲得通過,便在開題、結題方面大做文章,包裝過度,大話空話不少,但對課題的實施研究過程,卻并不看重。更為甚者,對研究的過程憑空想象,造假數據,東摘西抄,胡亂拼湊,把課題越吹越大,但卻經不起實踐的檢驗。一些用巨資累起來的課題成果,不要說推廣運用,就連本校教師甚至高課題研究的老師也不敢真正把它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誰敢拿教學質量開玩笑呢?
“功利主義”傾向是產生“泡沫學術”成果的溫床,而“泡沫學術”成果的飛揚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長了“功利主義”傾向盛行的勢頭。要糾正這些現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要強調教育科研的正確定位,進一步明確并強調教育科研是運用科學理論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困難與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揚科學精神。
思考四: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幾點意見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態度
影響中小學教育科研順利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義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學教育科研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必須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態度。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提高我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正確認識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的關系,多做實事,少空談,不為名利。這樣,中小學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順利的發展,也才能起到指導教學的目的。
2.切合實際,做小做實
中小學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作為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是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為開展課題研究而研究,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須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所謂“小”,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著眼于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工作,研究一個方面,解決一個問題,決不能貪多誤得。所謂“實”,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做踏踏實實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為名、不為利。
3.來源實踐,指導實踐
思考
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們明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意義,其實也就給我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學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因此,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應注重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小的課題研究為主,做到一個課題能解決一個教學實際問題即可,切忌貪多求大。這是因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廣。
思考三: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種種不良現象
1.功利主義:今天中小學教育科研熱,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義造成的,嚴重違背了教育科研的實質。我們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門嚴肅的科學,。雖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起點低,學術性不是很強,但其科學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質就是通過教育科研的研究來達到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學教育科研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為學校招來一塊“金字招牌”,那些參加科研工作(特別是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也大多是出于評職晉級的需要,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至于所研究的內容(課題)是否對教學有益,對學生是否有切實的意義則不太關心。只要上級能肯定,給一個什么獎,那就萬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嚴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門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只要留心一點就不難看出,由于現在許多評定的項目和內容中,都有一條“科研情況”或“課題研究”情況。你想評職,沒有參加課題研究,不行!你要獲得諸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稱號,對不起,未參加課題研究,不行!這種人浮于事的現象的確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義”能不大行其道嗎?
教育科研是嚴肅的、科學的,它不能成為一個指標,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師都必須參與,因為它必定是理性的,學術性很強的東西。而我們今天的某些領導,不能正確認識其科學性和學術性,硬實要把它作為一項評定的指標,這不僅違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質,更是把它推進了“功利主義”的死胡同。
2。兩頭熱,中間冷:功利主義必然造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兩頭熱,中間冷”。這里所說的“兩頭熱,中間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的課題研究方面,大家的熱情和精力都放在課題的立項、開題和結題上。這種現象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是比較普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應為大家所關心的并不是課題本身,而是課題的影響力,課題在上級那兒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說穿了,也就是一個“功利主義”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義、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必然產生“泡沫學術”,在中小學教育科研熱的背后,各種“泡沫”現象層出不窮,水分沙子越摻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項目中,老師為課題的名稱的確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悅于領導,課題一旦獲得通過,便在開題、結題方面大做文章,包裝過度,大話空話不少,但對課題的實施研究過程,卻并不看重。更為甚者,對研究的過程憑空想象,造假數據,東摘西抄,胡亂拼湊,把課題越吹越大,但卻經不起實踐的檢驗。一些用巨資累起來的課題成果,不要說推廣運用,就連本校教師甚至高課題研究的老師也不敢真正把它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誰敢拿教學質量開玩笑呢?
“功利主義”傾向是產生“泡沫學術”成果的溫床,而“泡沫學術”成果的飛揚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長了“功利主義”傾向盛行的勢頭。要糾正這些現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要強調教育科研的正確定位,進一步明確并強調教育科研是運用科學理論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困難與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揚科學精神。
思考四: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幾點意見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態度
影響中小學教育科研順利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義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學教育科研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必須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態度。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提高我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正確認識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的關系,多做實事,少空談,不為名利。這樣,中小學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順利的發展,也才能起到指導教學的目的。
2.切合實際,做小做實
中小學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作為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是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為開展課題研究而研究,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須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所謂“小”,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著眼于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工作,研究一個方面,解決一個問題,決不能貪多誤得。所謂“實”,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做踏踏實實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為名、不為利。
3.來源實踐,指導實踐
【關鍵詞】科研選題;可行性;創造性;需要性
教育科研,越來越得到中小學校的重視。但是,通過調研發現,教育科研效果未盡人意,一些學校往往是開題熱火朝天,過程冷冷清清,結題草草收場。究其原因種種。但是筆者發現,制約教育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學校、教師在選題上不夠確切。一些學校、教師在選題時比較盲目,所選擇的課題不適合本?;蚪處焸€人進行研究,導致課題研究舉步維艱,效果不理想。為避免選題的盲目性,根據這幾年成功的科研案例和對權威論著觀點的歸納,我認為選題一般應遵循下列主要基本原則:
1.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是指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應當考慮課題經過一段艱苦的研究以后應當是可以實現的或有可能被解決。
選題是否可行,需要考慮以下因素:①研究者個人具體情況。比如:知識基礎、專業特長、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教育科研的科研經驗、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時間。②看課題的難易大小是否合適。小而容易的課題研究順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規律而言,選題應從易到難,從小到大。③教育情報資料的充實。要占領本選題資料的最高點。④是否抓住了時機。⑤還要考慮花費在教科研的時間因素。
例如:有個教師選擇了這樣一個題目《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對比實驗研究》。在我們審核時,我就發現一是題目大,二是實驗研究要有對比實驗班。這根本不符合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因為我們這里一個語文教師只承擔一個班級的語文課教學,無法進行實驗對比,更何況實驗法操作起來特別麻煩。我建議她把課題改為《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行動研究》。這樣一改,研究范圍更小了,目標也更具體了,研究方法也簡便易行。后來,這個課題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所以,在選題上既不要過高估計自己、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懼困難。既要從實際出發,又要有科學態度和敢為人先、勇于攻關的精神和勇氣。
2.創造性原則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認識前人沒有認識或沒有充分認識的教育規律,解決他人雖然認識但還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教育問題。因此,教育科研的課題必須具有獨創性和新穎性。由于實際情況不同,課題的創新要求一般可分三個層次:
2.1獨創性。要從教育實踐提出的新問題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鮮經驗中選題;還要從教育領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思維、新設計、新方案中選題;還可以從不同觀點的爭議中,不同學派的對立中、原有理論和新的實踐的尖銳矛盾中選題;還可以從教育科學的知識空白中選題。這是高層次的創新課題,它要求提出沒有人提過的新問題,開辟無人涉及過的研究領域,創立新的理論體系、教學流派和教學模式等。
2.2再創性。這是中層次的創新課題,其中,有的是將別人的研究課題加以組裝、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課題;有的是將已有的研究課題運用到新的領域、情境、學科等實踐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創新。
2.3自創性。這是低層次的創新課題,它只要求對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對自我發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對社會對別人有什么創新價值。
3.需要性原則
指中小學教育教研課題應該根據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來選擇??茖W選題的實踐經驗表明:中小學教育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是研究課題選擇的最重要的源泉。作為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應該優先選擇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決、最關鍵性的問題,作為課題來研究。例如:如何開展新時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問題研究,如何解決城鎮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研究,關于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問題研究,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學法指導問題研究等等。
可行性原則是指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應當考慮課題經過一段艱苦的研究以后應當是可以實現的或有可能被解決。
選題是否可行,需要考慮以下因素:①研究者個人具體情況。比如:知識基礎、專業特長、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教育科研的科研經驗、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時間。②看課題的難易大小是否合適。小而容易的課題研究順利,成功率高。就一般規律而言,選題應從易到難,從小到大。③教育情報資料的充實。要占領本選題資料的最高點。④是否抓住了時機。⑤還要考慮花費在教科研的時間因素。
例如:有個教師選擇了這樣一個題目《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對比實驗研究》。在我們審核時,我就發現一是題目大,二是實驗研究要有對比實驗班。這根本不符合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因為我們這里一個語文教師只承擔一個班級的語文課教學,無法進行實驗對比,更何況實驗法操作起來特別麻煩。我建議她把課題改為《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行動研究》。這樣一改,研究范圍更小了,目標也更具體了,研究方法也簡便易行。后來,這個課題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所以,在選題上既不要過高估計自己、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懼困難。既要從實際出發,又要有科學態度和敢為人先、勇于攻關的精神和勇氣。
2.創造性原則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認識前人沒有認識或沒有充分認識的教育規律,解決他人雖然認識但還沒有解決或沒有完全解決的教育問題。因此,教育科研的課題必須具有獨創性和新穎性。由于實際情況不同,課題的創新要求一般可分三個層次:
2.1獨創性。要從教育實踐提出的新問題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鮮經驗中選題;還要從教育領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思維、新設計、新方案中選題;還可以從不同觀點的爭議中,不同學派的對立中、原有理論和新的實踐的尖銳矛盾中選題;還可以從教育科學的知識空白中選題。這是高層次的創新課題,它要求提出沒有人提過的新問題,開辟無人涉及過的研究領域,創立新的理論體系、教學流派和教學模式等。
2.2再創性。這是中層次的創新課題,其中,有的是將別人的研究課題加以組裝、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課題;有的是將已有的研究課題運用到新的領域、情境、學科等實踐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創新。
2.3自創性。這是低層次的創新課題,它只要求對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對自我發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對社會對別人有什么創新價值。
3.需要性原則
指中小學教育教研課題應該根據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來選擇??茖W選題的實踐經驗表明:中小學教育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是研究課題選擇的最重要的源泉。作為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應該優先選擇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決、最關鍵性的問題,作為課題來研究。例如:如何開展新時期青少年德育工作問題研究,如何解決城鎮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研究,關于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問題研究,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學法指導問題研究等等。
中小學教育科研的選題的理論價值同樣是重要的。目前,我國教育科學的理論研究落后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建設的需要。教育改革時間中,有許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亟待我們去研究、探索,給予理論上的回答。我們除了對當前教育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優先選擇的課題進行研究外,還要對某些具有超前性的、預見性的、有應用前景的理論性課題進行研究。
把握了以上幾個原則,我們在選題上就有了充分的依據。只有選題確切了,科研才能更具實效性。
關鍵詞:教育科研;中小學;經驗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引領教師參加教育研究,推動“科研興校”,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課改,呼喚研究型教師和研究型學校的涌現,中小學如何開展教育科研是急需探討的課題?!八街?,可以攻玉”,西方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研究的改革經驗,可以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啟示。
一、倡導教師參加科研
20世紀初,歐美國家的“教育科學化運動”(theMovementinEducationScience)促使教師開始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人們也逐漸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教育家斯騰豪斯呼吁“教師成為研究者”以后,美國教育界對教師的職能重新加以確定,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搬運工”,更重要的是最偉大的理論家和研究者。1960年-1970年,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賀拉斯曼——林肯”研究所的勒溫(lewin.k)、米勒(Mier.A)等人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幫助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引導教師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的變化,及時獲取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意見,改善教學效果。這項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功,發展成為“計劃——行動——觀察——評價——再計劃……”的教育行動模式,積極推動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研究,這種模式迅速在全美中小學流傳開來。后來,歐美國家的教育管理者認識到,中小學教師應該在教育學術界的引領下從事研究,教育研究也應該從大學、實驗室轉移到中小教室和社區中去。
1985年,由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制定的《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該計劃希望從1985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到2061年再次接近地球時,能使美國科技教育達到世界最高水平,確保美國科技超級大國的地位,這項計劃覆蓋全美范圍內的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改革,“它是美國進行科學教育改革的主要項目,也是一個最早由中小學教師、大學教師和中小學家長共同參與的校改項目。”作為實施該計劃的一個措施,美國科學家委員會編著了《科學普及資源》(ResourceforScienceLiteracy)、《科學普及設計》(DesignforScienceLiteracy)等教材,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科學素質,指導教師專業發展和進行課程改革等等;2002年美國通過了35年來聯邦政府教育政策最為重大的改革:《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與此相應;美國教育部公布2002-2007年的教育部戰略目標(Objevtives),其中戰略目標二規定,“支持教師在基于研究的教學工作中獲得專業發展”、“關注于基于研究的教學實踐”、“為新教師開展基于研究的引導和咨詢項目”。20世紀70年代,日本教育界針對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死板,教師滿足單純的傳授書本知識,忽視教育科研的弊病,呼吁中小學重視教育研究。為此,日本《教育公務員特別法》明確規定:“教育公務員為完成其職責,必須不斷地進行教育研究和提高修養”。2000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教育改革國民會議”通過2l世紀教育新生計劃,強調“加強對教育研究能力欠缺教師的嚴格管理(使之離開講壇)”。英國在2002年教育法中,也對教師的教育研究提出要求,規定合格的教師必須“參與或完成制定的教學研究項目或培訓課程?!鼻疤K聯教育科學院院長M.N.康達科夫也認為,千百萬中小學教師是補充教育家和學者隊伍的重要源泉。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是整個教育科學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在《2000-2005年俄羅斯聯邦教育發展綱要》,中,要求政府加強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的鼓勵和支持,提高俄羅斯國民教育系統的國際威望。
二、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的制度化
20世紀50年代以后,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趨向于規范化、制度化,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組織體系和保障機制,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英、美國家中小學設立學科教學研究室、法國成立中小學教學研究委員會,學校為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供經費、人員等支持。日本在中小學成立單科性質的研究會,鼓勵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學科開發、開展教學實驗等等,探討教學、學校發展的問題。此外,中小學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成立各種教育領域的研究組織,諸如成立學生生活指導研究委員會、現代化教學手段研究小組之類,教師分工研究課題,共同發表成果,日本將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成果納入教師考核和評價體系中,進一步刺激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前蘇聯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也頗具特色,前蘇聯教育科研管理機構主要是校務委員會和教學方法委員會,《蘇聯普通教育學校暫行條例》強調中小學教育研究管理的規范化,“為了發展和完善教育過程,提高教師和指導者的職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學校應當成立教學法委員會,教學法委員會的職能之一是組織人員進修,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推廣先進經驗。”另一方面,校務委員會必須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責,“支持社會完善和發展青年教學和教育的主動精神、教師的創造性探索和實驗性工作;確定學校與科研機構、生產單位、合作社組織、自愿協會、創造協會以及國家和社會其他機構的合作途徑,以便為學生多方面發展和教師的創造性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0世紀90年代以后,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制定2010年俄羅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構想,進一步加強普通教育系統中教育機構與團體的科研、實驗、設計管理與協調的機制,“落實普通教育系統中教育與科研工作方面的國家干部政策。”
1994年由美國國會審議通過,克林頓總統簽署和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其中第九條規定教育部設立“教育研究和改進辦公室”,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管理、推廣和資助,提供教育研究培訓項目,提高大多數美國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使之達到全國教育目標。另外,美國許多州、學區和學校建立獨立于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以外的地方教育理事會,在學區和學??蒲泄芾砩希胤綄W校理事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學校理事會的職責是加強教師科研管理、—提高中小學教師參加課程開發、設計的能力。此外,還承擔師資培訓、教育經費預算和學校改革等重大問題。
歐美國家非常注重校長對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領導作用,德國認為校長必須是教育與教學專家。英國規定中學校長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引領教師參與課程編制、教學管理和科研工作。美國教育學者珊娜·斯蒂格鮑爾將美國中小學校長的職責歸結為三條:一是確定學校目標;二是組織教學工作,“即對教學提出要求,制定目標、研究方法,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三是領導改革,校長要學習如何創新,吸取對改革的意見,與教師合作開展校改實驗,預測教師需求,給予教師滿足。在《美國教育部——2002-2007年戰略規劃》中,教育部將通過ESEA的TileII項目,鼓勵發展創造性培訓模式,提高中學校長的教育科研管理能力,支持現任校長的專業發展。
校長在學校管理和改革發展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中小學校長在學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發揮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恰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興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三、中小學教育研究加強與大學或其他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
20世紀80年代以后,“教師專業化”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關注的中心和焦點之一。世界“教師專業化運動”推動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蓬勃發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科研能力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1990年、1995年,霍姆斯小組發表了關于改革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新報告《明日之學?!?Tomorrow''''sSchool)和《明日之教育學院》(Tomorrow''''sSchoolEducation),將大學教育學院與中小學聯合起來;《建立類似于醫學行業中教學醫院的專業發展學?!?簡稱PDS學校,改變以往大學教育學院或師范學院與中小學教學互相脫節的狀況,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中小學與大學教育,研究機構在課程設計、教材編制、師資培訓等方面加強科研合作,整體提高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師素質,使新任教師和.成熟教師都能在教育研究方面得到進一步成長。PDS學校的創建,在中小學與大學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大學實習生、大學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的發展都帶來了益處,是教師教育多方面“共贏的”好模式。目前,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正在建立PDS學校網絡,并且為PDS學校制定了一些條例以規范其健康發展。2000年,美國幾乎每一個州都有1000多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中小學成為教師科研和工作的共同體,中小學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大學教授形成伙伴關系,共同有效地改革教學。
2001年日本政府實施教育新生計劃,將教育改革作為最重要的國策,為了實現“學校變好、教育變樣”的目標,日本政府加強大學與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合作,努力克服整齊劃一的弊病,引進發展個性的教育體系,2002年日本通過修改的《學校教育法》,其中政府財政預算投入17億日元,促進大學、學會、協會、研究機構與學校教學的合作,創造能使多樣的個性和能力充分發展的教育體系。
20世紀70年代,英法等歐洲國家針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理論學習與實踐相脫節的詬病,從學校需要出發,以學校為基地開展教研工作,強調大學、師范學院和其他教育機構的伙伴關系(partnership)。20世紀80年代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不斷發展,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家廣泛接受和實施“以學校為中心”的大學與中小學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1989年,法國教育預測專家、巴黎諾兒馬學派的著名教授費朗西斯科·瓦尼斯科博士在重要著作《七千萬中小學生——學習的歐洲》一書中,設想未來五種教學模式,其中“學術型學校模式”倡導將大學學術型研究引進中小學教育科研,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研究,培養學者型的教師。目前英、法國家已經開始探索實驗。
四、改革師資培訓制度重視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
20世紀80年代以來,掀起了世界范圍內師范教育改革的,從“師范教育”走向“教師教育”,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培養的開放性、多元化,更注重教師科研能力提高,是發達國家師資培訓制度改革的重點。
美國國家教師職業委員會(NBPTS)是獨立的、非贏利的組織,指導委員會包括州長、眾議員、高級教育官員,以及社區組織和企業界代表,國家教師職業委員會提交五個核心建議,其中第四條是教師應系統地思考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從經驗中學習;第五條,教師應成為學習型組織成員。1995年,北卡羅萊那州州長吉姆·漢特和國家教師職業委員會發起了國家教師資格證制度,專門頒發證書給有委員會認可的優秀教師,借以鼓勵教師參加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克林頓政府專門撥款獎勵,并提出10年內全國10萬名教師獲此殊榮,達到平均每所學校都有1名獲得國家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
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項目“艾森豪威爾專業發展計劃”,對各州和地方實行績效撥款,推動師范教育改革,建立專業發展的高標準,提高教師質量,使之具有獨立的教育科研能力?!睹绹逃?002-2007年戰略規劃》中要求提高教師和校長的素質,“我們將于各州、各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各認證機構通力合作,極大地提高教師職前培養項目的質量。我們將推動開展情景閱讀教學培訓以及其他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法”。
美國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術和學歷水平,美國中小學教師一般都具有學士學位。哥倫比亞特區規定高書教師必須具備碩士以上學位,鼓勵教師成為學者、教學者、交往者和決策者。美國務州教育部門經常組織講座和科研活動,不少學校對終身教師提供學術假期,促進教師參加進修活動。
2001年日本國會審議通過教育改革六項法案,其中以培養“教育專家”為目標,提高師資質量被列為教育改革的戰略重點,日本文部科學省根據國會議案,進一步落實措施,改善教師資格制度,建立新的教師研修制度,加強教師的社會體驗學習;實行優秀教師的表彰和加薪制度;加強對教育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師的嚴格管理。從2001年起,日本教育研究生院實行教師休假研修制度,支持鼓勵教師自發性的培訓活動。日本教育科研機構遍布全國,都、道、府、縣共建立近千個教育研究團體,中小學教師是這些團體的骨干。法國和意大利非常重視中學教師的教育學素養,法國要求中學教師獲取教育學學士學位,意大利要求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一般是教育博士。
五、重視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科研成果必須物化生成實踐,才能發揮應有效益。美國科研成果轉化率為80%-85%,日本為60%-70%,西歐為50%-60%。美國非常重視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的直接推廣和應用,這深受美國實用主義傳統影響。美國中小學強調教育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杜威、布魯納、布盧姆等世界級的教育改革家都注重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推廣,事實上“美國行為科學本身就比較發達,一批專家學者就用教育理論、心理理論,在中小學搞調查,做實驗,提出新理論,于是就有一批學校、教師去推廣和實驗?!?000年美國教育部專門成立“教育研究和改進辦公室”,負責開展和支持有關教育研究的活動;推廣教育研究成果,為解決學校具體問題提供技術援助;收集、分析和傳播教育情報服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