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5:37
序論:在您撰寫描寫教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語文;環境;作用
一、環境描寫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
環境的描寫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詳細理解這些環境用法,不但可以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能提高自身寫作能力水平。
(一)交代背景,為人物出場作好鋪墊
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通常會通過生動的環境描寫,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為人物活動埋下伏筆,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實現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如學習《孔乙己》一文時,作者在文章開頭部分便巧妙地運用了環境描寫:“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開頭處先介紹了魯鎮酒店的基本格局,接著又交代了喝酒的兩類人物,即在柜臺前站著喝酒的短衣顧主和屋里慢慢地坐著喝酒的長衣衫顧主。這樣的環境描寫,為主人公孔乙己的正式出場作了鋪墊。
(二)渲染氛圍,為人物活動創設環境
事件的發展并不是單一性,直線性,一定會有其客觀存在的環境決定著事件的發展,事件的人物特性。相對于舞臺藝術和影視藝術而言,文學作品屬于一種靜態語言藝術,不能直觀的創設出動態的環境氛圍來渲染讀者,只能通過對場景的文字描繪,將有關的聲響,色彩,情境都用文字記錄,比擬,使讀者可以想象出作品中所描述的環境,通過讀者的想象力來演繹動態的事件產生,從而為作品中的人物行為埋下伏筆。
(三)展示形象,為塑造人物性格提供平臺
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必然存在著大量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描述,作者之所以來描述強調這些環境,主要就是為了突出人物的存在合理性,人物發展的必然性,從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具有立體感,讓讀者閱讀時更能建立事件動態線。
二、引導學生在習作練習中巧用環境描寫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的學生對作文的寫作都抱有抵觸感,寫出來的作文大多為應付式。實際上,是因為學生覺得無話可寫,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足夠的寫作技巧。因此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拓展遷移的能力,就能引導學生借鑒前人通過描寫的環境來塑造人物,通過描繪景物來營造意境,抒感的寫作方法,就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大幅度提升,寫作內容更加豐富。
(一)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
多看,多練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多看就是善于觀察。文學作品源于生活,生活中無論景物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有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才能確保文章更加真實、生動。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確定好寫作情感線索的前提下,按照主題要求去選擇相應環境描寫,這樣在寫景的字里行間便流露出真實的感情,做到寄情于景。不摻加任何感情的景物僅是美麗蒼白的“軀殼”,無法真正地感染人。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環境描寫時必須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人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使讀者囂霧能夠產生共鳴,感受到美的享受。此外,教師也應讓學生了解環境描寫只是以景襯情、借景抒情的重要手段,避免學生走人“情不 夠,景來景來湊”的誤區。特別是在記敘文當中的寫人記事上,作者之所以使用環境描寫,是為后文烘托人物形象服務的,因此,在進行這一類的環境描寫時,必須三思而后行,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達到“景上添花”的效果。
(三)賞大師手筆,掌握環境描寫寫作方法
[關鍵詞]寫意;素描;教學
寫意性是中國畫凸顯的美學主張,中國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畫主張神似。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遷想妙得。唐王維詩、畫俱佳,后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宋人尚意,其繪畫富有詩情畫意和文人情趣,元夏文彥《圖畫寶鑒》卷三:“仲仁以墨暈作梅,如花影然,別成一家,所謂寫意者也?!睂懸馐侵袊L畫精神之所在,寫意與寫實相對,是通過簡練放縱的用筆著重表現對象的意韻神態的一種畫法。寫意不求工細形似,只求以精練之筆勾勒景物的神態。寫意是抒寫胸中逸氣,抒發作者的情趣,寫意之法,亦是寫心之法。寫意素描教學要弘揚寫意精神,體現中國的人文關懷和對自由的追求,筆者在寫意素描教學中嘗試從以下四點加強對寫意精神的理解與表現。
一、強調用意第一
夫寫意者,無意而寫何為?寫意的實質就是自由表現,抒寫心意。觀山人、黃賓虹、揚州八怪、石濤等寫意大師的作品,其筆斷意連,意斷神連,無不體現大師們在用心寫意,“心即是法”“意即是得”。素描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言心聲,書心畫,抓住心靈的感悟,表現作品的“精、氣、神、情、意”。有感而發,才能創造出有情感的作品。素描教學中,不能為了素描而素描,而是通過心靈的感悟讓學生得到修養的提升和人格的升華。
二、凸顯人文內涵
繪畫要注重文以載道。素描教學不單是技巧的教學,更是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內涵,促進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寫意是中國傳統審美精神,寫意素描是建立在主客體關系之上,托物言志,創造心中意象。一方面藝術創造的過程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流露,需要藝術家將眼前之竹物化為手中之竹,其物態化過程離不開畫家的文化修養和獨特的審美體驗,文化修養深厚的藝術家才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教學中讓學生反復體悟藝術家的創作經驗與審美思想,把自己想象成藝術家,體驗藝術家的所想所思,領悟作品蘊含的意蘊哲理。另一方面在寫意素描教學中,加強對表現題材、內容的文化挖掘,通過反復推敲、取舍、升華,增強作品的人文內涵,有助于學生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
三、追求個性品質
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各民族的審美觀念也不盡相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有不同的藝術審美觀,才產生了多元的文化藝術。藝術之間相互融合滲透,藝術觀念也在不斷碰撞,在滲透與碰撞中不斷發展演變。我們在學習汲取其他藝術的同時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如果丟了寫意的精神,中國繪畫藝術將黯然失色。因此,在寫意素描教學中,強調學生個性的發揮,重視對寫意精神的理解與表現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摒棄循規蹈矩的思維方式,力求畫面生動有韻味。可以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甚至表現夸張的、夢境的、荒誕的形象,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內心的情感。此外,讓學生通過想象、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表現筆情墨趣
寫意素描不同于寫實素描,兩者在內容、形式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寫實素描側重造型的具象逼真,強調比例、結構、透視、質感等造型要素,是再現自然的一種表現形式。寫意素描側重表現,強調畫者內心主觀情感的表達,其表現手法多樣,能體現作品的筆情墨趣。以線形寫意素描為例,以粗細不同,剛柔相間、曲直有別、疏密相對、虛實相襯的線條來刻畫形象,抓住對象的形神、動勢等,會塑造出更生動的形象來。中國書法藝術就是線的藝術,書法的筆意通過富有張力的線條得以顯現,同時也蘊含了書法家的修養和秉性。在線形素描中加強線的表現,融入書法的藝術審美,能夠豐富寫意素描的表現形式,提升作品的審美意蘊。在寫意素描教學中,找到中國文化的寫意精神,在技術意識和精神意識上,更加側重精神意識的熏陶。拓寬學生視野,從哲學、宗教、美學中吸收營養,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不僅注重個性心理和情感的表達,又能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審美意識。寫意素描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克舉.對話寫意[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一、本學年度雙江小學有教師10名,分別承擔小學一至六年級各科教育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師資水平不齊,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要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科研,以此推動教學工作上新臺階。在學年度開學之初,教研組便制定了教研工作計劃。既按上級要求,又結合本校實際校情,學情。把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二、本學年度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學校教研工作,專門開會研究教研計劃。上下學期各開展全校性教研活動四至五次,上學期開展了“作文描寫指導”、“小學分數運算教學”、“科學課如何上”、“品德課的實踐性”、“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效率”等專題教研活動。下學期教研組開展了“語文課背誦”、“小學數學小數運算法則”、“品德課與學生言行教育的關系”、“重視小學音美課教學”等專題教研活動。各位老師認真準備,積極發言,有的老師還撰寫了小論文,教研心得等文章。大家教研熱情很高,渴求知識,渴求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大家齊心協力,合作愉快,一邊教學,一邊教研。這對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也大有幫助。
三、每次教研活動我們都是事先布置,讓老師們作好充分準備,在進行教研活動時,認真作好會議記錄。因為大家忙于教育教學,即使是很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也不善于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由于忙,大家更沒時間撰寫教學論文,而現在不管是評職稱,晉級等,都要求要有專業論文,所以我們堅持作好教研活動記錄,為老師們保留下教育教學經驗體會以備以后急時之需。本學期全校老師有5人撰寫了教學經驗文章。
一、 高屋才能建瓴,高瞻才能遠矚
王旭平老師作為一名特級教師,喜歡鉆研各類理論書籍,在教育教學理論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結合自己20多年的教學經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關于初三語文教學的理論,尤其是關于作文教學的部分,運用它往往時間短見效快。
而很多時候,我們作為教學一線的老師,因為每天要處理大量的瑣碎的事情,剛開始工作時是疲于應付;后來熟練了,變成視而不見,麻木不仁;再后來,變得自以為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總以為,自己掌握了教育教學的規律,自己對教材、學生都了熟于胸了。其實,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最危險的時候,我們往往在這時候迷失了自己,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在進名師工作室之前,我已經有了10多年教齡,覺得自己很懂教育教學了。進了名師工作室,我才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對很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已,更不要說熟練運用了。
他經常教導我們:別以為理論知識是枯燥的、空洞的,一旦融會貫通,它將形成巨大的效應。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系統地學習一些理論,從名人的上課案例到名家的教學思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些理論,在我面前似乎打開了一扇窗,我感到課堂越來越有吸引力,教學越來越有趣?,F在,我積極研究教育教學理論,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更新教學觀念,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如,《也談語文教師早讀課角色的變化》《四點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刊登在《科教導報》2009年第32、42期上);2010、2011年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意象法”解開散文閱讀的一把鑰匙》和《朗讀,享受語文的快樂之源》;2012年又在省級刊物發表了《記敘文寫作三部曲》《表演法在詩歌教學中的運用》 《三步打造成功記敘文》 《在“敏銳、公正、調適、合作”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 ?!对谧灾骱献魈骄康膶W習方式中再學葉圣陶》等七篇論文分獲國家和省級獎,《古文讓我歡喜讓我憂》等多篇文章獲鎮江、丹陽市級獎。最近我正在嘗試研究系統的教學方法,漸漸形成“意象法”的閱讀教學思路。
從這幾年的理論學習中,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研究理論絕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更好地利用時間,更好地指導教學。正所謂高屋才能建瓴,高瞻才能遠矚。
二、 融會貫通,精雕細刻
以前上課,很多時候,是埋頭于解決一個一個的小知識、小問題。至于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要這樣提問等,想得比較少。在王旭平老師的指點下,我有了較大的長進。
首先,我對整個教材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于每一冊書中所出現的知識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每次開學第一課,我不再是匆匆教學,而是利用好這節課為學生梳理好知識點,建立好知識樹,然后引導學生圍繞知識樹設計自己的學習計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調整,做到胸中有丘壑。
其次,我開始有意識運用一些教育教學的理論,讓課堂變得生動鮮活起來。比如,特級教師黃厚江老師提倡教語文要有一些創意。我便適時拋開教參,在生活中找素材。教學《繁星》這課時,不再簡單進行賞讀,而是挖掘到巴金先生謀篇布局的妙處,動員學生找到按時間地點轉移描寫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充分用好了教材,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水融。
以前只注意到每節課解決幾個具體的問題,現在,我開始有意識地研究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提問的方式方法,甚至將教材順序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整。每一節課備課的時候,都要反復自己提問自己,反復雕琢,直到自己滿意才算備好課。在教學高爾基《童年的朋友》一課時,我抓住了外貌描寫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歸納出外貌描寫的四個重點:有重點、有特點、有條理、有修辭。實戰訓練時發現寫作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接下來又利用《一面》中關于魯迅先生的三個外貌描寫進行強化,然后又利用《我的老師》中對蔡蕓芝老師的一句話外貌進行補充,到此,學生運用外貌描寫就自如了。
當我有意識地融會貫通,精雕細刻研究教材,并且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時,不得不佩服王老師當初戰略眼光的高遠。
三、 全盤規劃,提升能力
王老師是特級教師,也是學校的領導。每天除了上畢業班的課,還有很多公務要處理??墒牵偰苁辗抛匀?、游刃有余。
2011年下半年,因為工作的需要,我成為學校的一名中層干部,擔任九年級組長一職。剛開始,我怎么也不能轉換角色,因為我已經習慣在自己的班級里打拼。王校長看出了我的焦慮,及時找我談話。他說:“以前你是優秀的班主任,要帶好一個班級;現在你更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要帶好一個團隊。用你管理班級的方式去試著管理一個教師隊伍。記住一點,同中找異,你要找出管理老師與管理學生的差異。”
這一席話如醍醐灌頂,驚醒夢中人。我將焦慮轉換成了思考,將抱怨轉換成了學習。漸漸地,我發現,管理學生和管理老師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我們要愛護學生,我們同樣也要愛護自己的同事、下屬。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有思想的。如果我們不能真心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老師,我們就不是一個稱職的管理者。如果我們不能以身作則,不去體察民意,不去做實際的工作,那一切都是空談??照務`國,空談誤校,空談誤生。
從此開始,我適應了新的崗位,在管理方面又打開了一個新天地。
人們都說:幸福像花兒一樣開放。在王旭平導師的指引下,我越來越感到教學像花兒一樣綻放,芬芳怡人。很感謝學校提供的這個機會,讓我能在名師工作室與那么多優秀的老師近距離交流提升;尤其要感謝王旭平導師,他給我在教育教學上予以很大的幫助,給我提出了很多珍貴的意見,幫我指出了諸多的不足,讓我更深刻而全面地認識、了解自己,釋放自己的教學潛能!
論文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大學英語,教師角色,任務性教學法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院校的英語教育之一就是大學英語教學。但是,現在大量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仍然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行為主義心理學者熱衷于讓學生重復短語,不斷做一些只需要更換句子中的某個單詞,把學生的英語學習看成是鸚鵡或大猩猩的說話訓練。導致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比較死板、狹隘,尤其是再做一些寫作和翻譯任務時露出極大的缺陷和不足。
二、“最近發展區”理論概述
20世紀3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在論述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時,提出了重要的概念——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它定義認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后者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水平,或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因此教育教學論文,他主張教學應當先了解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教學應當走在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從而帶動兒童的發展。最佳的教學效果產生于最近發展區,教學活動應當是不斷的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變成現有的實際水平。
三、“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 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其最近發展區
在21世紀隨著全球一體化和我國加入 WTO,作為國際交流所必需的英語知識及其應用能力,已成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大學生自身的重視,而且外語水平在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個體發展中作用的愈加突出。對名族地區的大學生而言,僅通漢語和民族語言還不夠,還需學習一至兩門外語,而英語成為他們的首選。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自1985年建校以來,一直面向省內民族地區招生,學生主要來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7縣1市、臨夏回族自治州的7縣1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以及肅南、肅北等少數民族地區。來自這些地區的大多數學生從初一起開始學習英語,而有的藏族地區的中小學實施雙語教育,即同時使用漢語和藏語授課。課程體系中不包括英語,因而高考時免試英語。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適用的對象為在中、小學學過6至10年的英語,已經掌握基本的語音、語法知識和相當的詞匯等英語基礎知識,并在聽、說、讀、寫、譯方面受過初步訓練的學生期刊網。顯而易見,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對英語的學習,不能完全歸屬于實施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對象。因此,大學英語的教學也遇到了實際性的問題,我們只有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其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利用大學兩年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使其英語聽、說、讀、寫、譯的知識與能力可以達到中級水平教育教學論文,為其將來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課堂教學重視互動式教學
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當代教育提出的重要理念。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互動是不可缺少的。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注重學習的互動,道理很簡單,最近發展區的形成需要至少兩個人的積極參與。
1、教師的角色轉變
長期以來,民族地區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一直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的地講解課文中的英語知識、語法結構或是應試技巧等,而學生則坐在那里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這對于身處知識時代、信息時代,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來說,早就失去了吸引力。實踐證明,這種英語教學阻礙了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更嚴重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受到打擊。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出時代性和實際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因此交際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成為現在用的最多的英語教學方法。教師的角色也從以前的活動主導者和掌控者轉變為活動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者,教師在學習中起中介作用,幫助學生跨越教學活動中的障礙,擴張學生的知識能力。語言學習是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完成的。
(1)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居支配地位的,各項學習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要發揮主導地位,得先制定明確、全面的教學目標,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具體教學中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始終圍繞確定的目標來學習,通過具體內容的教學來完成教學目標。①確定重點喝難點,解答疑難問題。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并給學生以準確的解答。②設計教學步驟,調控教學節奏。教學目標的完成,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設計好課堂教學步驟,調控好教學節奏教育教學論文,是優化綜合性學習重要的一環。教學結構要符合學生實際,學生才能主動參與。③確定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法多種多樣,“教無定法”,教師發揮主動性,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來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法。 (2)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就要靠教師營造一種民主和諧、 生動活潑、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英語語言教學是一門藝術,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該注重教學材料本身的情、趣、義、理,充分運用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師應該努力做到:①把真愛帶進課堂。教師站在講臺上,應該把愛的目光平等的投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一位學生;讓自己的真愛充滿整個教學課堂。②把情境教學引進課堂。語言教師的感情應是最豐富的,一走進教室就應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期刊網。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既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體驗到其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精神得到陶冶,又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③把激勵帶進課堂。要想方設法點燃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④把真實的生活引進課堂。把教材中描寫的生活、表現的思想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思想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教材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很近,從而更感興趣,更積極地參與教學。⑤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
2、在課堂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
(1)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
與交際教學法一脈相承的任務性教學法是將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中教育教學論文,通過任務的決定使教學雙方都明確自己要解決的目標,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時,通過一系列的結對練習和小組活動,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并在互動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最終提高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主要模式
①強式:將每一個任務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單位來對待(如Task one Task twoTask three……)。
弱式:知識點學習——用語言完成任務——用語言歸納完成任務的情況——用語言歸納、總結知識。
(3)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
任務性教學模式是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從根本上使傳統的教學法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和傳統的教學法相比較,任務性教學法有著很多的優點。(見下表)
項目
傳統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
課堂活動形式
以教師為主體的大班講解
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學習
教學方法
滿堂灌、填壓式
互動式、啟發式
教學目標
重知識傳授,輕語言運用能力培養
強調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方法
被動的、機械化的
積極的、有目的的
學生角色
受控制者
參與者
教師角色
課堂控制者、知識傳授者、知識壟斷者
活動參與者、知識引導者、學習幫助者、資源開發者
檢測方式
以最終考試成績為主
平時成績和最終考試成績按比例計算
最終結果
一、把“教學目標”當成“學習目標”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理當明確教學任務,形成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等,用以引導和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那么,闡述“教學目標”的語言一定要體現教學性,即明確教師活動的要點、步驟和預期結果等。
比如《散步》一文,一位教師這樣設計教學目標:
1.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學習課文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3.賞析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這里的教學目標體現的是“學習目標”,即學生通過學習要實現的目標。學生讀到這樣的句子,能夠明確《散步》這一課要完成哪些任務,預期達到什么樣的學習要求。但是,從教學的角度,并沒有體現出“教學性”。
所謂教學性,即教師教學行為的目的性、指向性、策略性,表現出教師本位的設計思想。所以納入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應當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起著規定、約束、引導作用,其表述的語言應當告訴執教者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應當改為:
1.通過點撥、示范、播放視頻等手段,引導學生在朗誦、品讀中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結合具體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揣摩用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寫作方法。
3.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師生分享對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賞析。
這樣的設計即體現出師本位的思想,專為教師量身打造,服務于教,具體說明了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教。比如目標1“通過點撥、示范、播放視頻”,這是指出具體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表明教師活動的性質,“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是具體的預期結果??梢?,目標闡述從方式方法到預期結果,比較全面地指導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明確性、可操作性和可預見性。
什么是教學目標?它“是指由一定的教學理念支配的、教學活動主體預先確定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可以測度的教學結果”,即幫助教師弄清楚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的問題,是專門提供給教師參照執行教育教學活動的。
令人遺憾的是,有的教師在出示目標時,竟然把“教學目標”赫然呈現出來。學生有必要了解領會教師的設計意圖嗎?他們只要明白“學習目標”就已經足夠。比如教學這一課時,我們不妨這樣設計“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結合生活經驗,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找出課文精彩的細節描寫,說說課文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方法表現主題的作用。
3.勾畫最為精彩的語句,初步賞析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這樣的設計體現出學生本位的思想,把教師本位當成學生本位闡述,從源頭上出現方向性錯誤,自然不能強化教師的主導意識。
二、把“學習目標”當成“課堂目標”
凡是在課堂上展示“學習目標”的教師幾乎都犯了一個錯誤,即混淆了“學習目標”與“課堂目標”的概念,致使目標展示的針對性不強。
“學習目標”應該指在某一時間段內,學生需要達到的學習標準和要完成任務的總稱。它的達成時空可以橫跨各個領域,也可以縱向勾連一個時間段,不一定限制在狹隘的課堂時空里。學生為了完成某些“學習目標”,可以憑借教材,也可以查閱資料,收看視頻,甚至走出校外、家庭,到社會上訪問、調研、考察等。比如《散步》一文的學習目標,學生為了完成這三個目標,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查閱資料,或者收看微課視頻,也可以充分和他人探討,只要憑借自主的設計、布局,有了自主的學習體會,經歷了整個目標達成的過程就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而“課堂目標”則特指學生在課堂活動場所的限定內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它有一定的限制性: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情境、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方法。
如《散步》一文,我們不應當把“學習目標”不加調整地當做“課堂目標”。請看筆者的加工: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和大家分享蘊藏其中的感情。
2.結合具體例子賞析細節描寫對主題表達的作用。
3.積極與大家分享你對課文中富有表現力語言的賞析。
對比“學習目標”,我們不難發現,“課堂目標”的表述語言符合課堂活動的特點,體現出課堂活動所需要的情境、動作,如“分享”一詞即現場展示,為大家營造一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的氛圍。其中“誦讀”、體會感情、“賞析細節描寫”、“分享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等學習活動,完全可以適應課堂情境,學生也能聽得真切,準確領會其中的意圖。
可見,語文課堂目標,是教師“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在課前設定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效果的預期設想”。它必須體現出從教師出發的“教學目標”、從學生出發的“學習目標”、從課堂出發的“課堂目標”的高度融合,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定義出師生共同活動的課堂情境所必須的“課堂目標”的概念,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參考文獻:
[1]郭繼承.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走勢[J].中學語文·教師版,2014,(05).
只是在回單位后,一些已熄燈的夜里,偶而淚水會滑過鼻梁與另一只眼里的匯合,迅速地流進枕頭。是的,這些年我是不善哭的。這種時候,也只是咬緊牙齒,止住喉中那粗濁的哽咽而已。同我一起在農村長大的,我的有點笨拙的妹妹在四月款冬花已彌漫山梁時,在農村的家中自殺了。當我推開大門無神地走到庭院時,那些生活得并不富足的、看著我們長大的鄰居,有一個走上來,擁著我的肩,失聲地哭了起來。確切地說,我不能十分明白自己當時的感覺,好像是異常地鎮靜。父親在縫紉機蓋上拾掇妹妹先前的照片,突然聲淚俱下,一只手盲目地向臉龐摸去,脊背慢慢地向前傴了下去,我過去扶住了他……
之后,曾有較長的時期,我變得懶散、索漠。時不時陷入無望的哀傷中,也厭煩了愛思索的習慣。周日陽光明媚的早晨,就耗盡了全力地踩著單車穿梭于草地、油菜田縱橫的郊外的路上。速度讓我有一種逃離感,但被逃離的對象卻又是模糊的。張大鼻孔深深地呼吸,放眼映在天際線的遠山的輪廓、色彩。到了連附近那所大學的青年男女也不來走動的荒地,便在路基下的草叢上坐下,久久地呆望某一處。原野上,忽起忽落覓食的雀群若無其事地聒噪著。午后,起風時,就往回騎。上班時,我開始拼命地工作,連領導也稍稍驚訝于我的“突變”,竟頗不自然地說出了些和藹的話,這個城鎮的冬天是分外的寒冷,十月開始下雪,到十二月我的居室還沒生火爐。不知怎的,就是想讓自己這樣承受。
我真的不知道妹妹作出決定的一瞬,是否想到了我。但我知道,妹妹肯定覺得我是不愛她的。這才是我悲哀深處幾乎要使人窒息的悵然!兒時,別的小孩欺侮她時,我會袖手旁觀,覺得有這樣一個愚蠢的妹妹,實在是一個恥辱。上小學了,她功課很差,我無情地嘲諷她、有時甚至打起她來,她只是放聲哭著……
今天,我確切地知道了,那哭聲,在我的記憶中將永不可能被抹去了。那是我粗心對待生命的后果,是不可見的力給我的不可見的罰?,F在,我要背負著這懲罰,向你們說――雖然毫無意義、簡直厚顏地向你們說――我愛她。童年駐扎在心里的魔鬼早已逃逸,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懺悔。
很多人,也許都覺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熱愛生活的。然而生命中另一巨大的事實卻是――穿行于紛繁的人世,許多能培育我們心田的物質會被流水無情地帶走。時光是生命褪色的外在因素,人與人之間的漠視、陰冷卻從內在更嚴重地剝奪了生命該有的色澤。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電影《人證》主題歌唱到“媽媽,那頂草帽,它在何方,你可知道?”旅途上我們失落了的,又豈止是那一頂麥秸草帽?在無窮盡的流逝里喘息的生命,心里的土壤如何才能不被流逝沖走?抓緊時日去愛吧!去溫暖那些還在你身邊跳動著的心,讓他們明明白白地看見你的愛。從形形的“我”的面具后面跳出來時,陽光就會照到你的臉。
一顆誠實的心,道出了自己真實的體驗,不為觸動你們的哀情,更想喚醒你們心中別的一些東西呢。
簡 評
說是體驗,不如說是一種懺悔、一種感悟,真情熔鑄于筆端,讓人動情、也讓人思索:我們每個人應如何珍惜親情、珍惜生命?悲劇一旦發生,情感往往就特別動人。作者巧妙地回避悲劇事件的過程,只寫自己感情的波瀾,這感情的表達又是借生活細節、行動描寫、景物描寫來完成的,這種以實寫虛的表現手法,使全文顯得具體可感,使人產生共鳴。不足之處,有些語言不夠規范。
(王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