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5:14
序論:在您撰寫環境藝術概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職環藝專業學生在校時間只有3年,由于受目前國家高考體制制約,高職環藝專業所招的學生基本上有以下兩個類型:第一類是以前學過美術,有一定美術基礎,但在文史或數理方面基礎較差;第二類是文化素質還可以,但原來沒有學習過繪畫技能,美術基礎欠缺。因此,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完成高職環藝專業學生教育培養目標,必須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一)創新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基本原則
1.預見性原則
這是面向21世紀,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職環藝專業人才的前提,也是高職環藝專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只有對社會、市場需求進行認真研究,準確預測,課程設置才能有的放矢。
2.適應性原則
環藝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它所涉及的學科范圍廣、內容多。而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實踐任務重,總學時不可能增加太多,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進行符合社會和專業需求的取舍。力求避免教學資源的損失和浪費,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教學工作在有限的課時內收到最合理、最經濟、最有效的教學成果,達成培養目標。
3.特色性原則
要緊緊圍繞環藝專業培養目標,辦出高職環藝專業特色,即要突出高素質、應用型,這是由高職的培養目標、生源和社會需求所決定的。在改革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時必須牢牢掌握這一原則。
4.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設計的靈魂,環藝專業集藝術與工藝于一體,創新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為主的課程設置理念。
(二)改革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
高職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緊緊圍繞“厚基礎、寬口徑、專業化、應用型、高素質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強調基礎知識扎實,專業面寬泛,改變目前圍繞室內設計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的思路。
1.必修課的公共課模塊
總學時按原課程設置550學時基本不變,在原有的8門課基礎上增加“當代中國經濟與政治”“大學語文”和“文獻檢索”三門課程。同時調整各課程的學分數和課時數?!八枷牒椭袊厣碚摗庇?0學時調整為36學時;“高職英語”由180學時調整為144學時;“就業指導”由40學時調整為18學時,以體現高職教育寬口徑、厚基礎的教育目標,改變浙江省高職環藝專業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口徑不夠寬的缺點。
2.專業基礎課模塊
適當增加課時數,專業基礎課由原來360學時增加到414學時。專業基礎課在保持原有的五門課基礎上增加:“藝術概論”“設計史”“建筑概論”三門課程。同時調整各門課程的課時數與學分,素描與色彩由120學時調整為108學時,學分也由8學分調為6學分。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與速寫三門課程由60學時調整為54學時,學分由4學分調整為3學分。
3.專業課的設置總課時基本不變,較大幅度調整課程設置
保持原設置的6門課程外,增加“設計程序”“景觀設計”兩門課程,同時大幅度調整教學內容,對現有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吸納近幾年專業領域內的新知識、新技術。力求體現環藝專業研究最新成果,體現高職環藝專業學生高素質的要求。
4.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課的學習效果
積極引入項目教學法等先進的實踐課教學手段,選擇企業實踐設計的典型案例作為教學載體引導專業實踐課教學,提高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果。
5.選修課的設置總課時基本不變,大幅度增加選修課的課程設置
門數由原來的9門增加至15門,增幅達60%,以增加學生選課的余地和興趣。同時,提高選修課的學分數量,以提高學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并以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設符合高職環藝專業發展需要的特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
二、結語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2]要求學生既具有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裝修及景觀施工與管理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相關行業規范,具有良好的社會生產實踐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又要具有創新思維和設計能力,能夠在生產第一線從事室內外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然而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認識到其教學的特殊性,尤其不了解高職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現況,機械照搬本科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培養的學生不僅基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而且實際操作能力又欠缺,根本無法滿足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模式缺乏系統性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安排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基礎課學習,專業課深化,綜合設計課程實踐。雖然這三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很明確,教學重點也很突出,但是它們之間缺乏系統的聯系,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A課學習僅僅停留在理論層次,過于抽象和空洞,不能很好地結合案例進行解說,使得學生無法領會其實質和內涵。而專業課學習又過于局限在專業技能的培訓上,使得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終的結果就是在綜合課程實踐過程中,學生往往提不出有創新的想法,也發現不了問題。即使發現了問題也不知從何處著手解決問題。這就是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學生基礎課學習的理論和方法難以運用到專業課中去,專業課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層次的創新和靈感。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在學業結束之時往往覺得自己什么都接觸過可又什么都不精通。
(三)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教師緊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新興行業,且是多個學科的復合。既要有藝術的修為,又要有軟件操作基礎,還要有教學技能,我國尚沒有此類完善的師資培養體系。因此,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都是從計算機、美術等專業轉變過來,難以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尤其是在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素質有待加強,教師教學經驗、學術水平和專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創新
(一)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市場是檢驗人才培養的風向標,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以企業所需人才為培養方向,積極調整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利用企業的人才資源、管理模式和技術手段,拓展教學內容、改進辦學條件。建立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動力和靈感。要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市場就業競爭力。
(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因而在教學內容特別是在課程設置上需要進行系統的規劃。既要合理安排好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比例,又要解決基礎課和專業課聯系不緊密的現狀。要改變以往孤立死板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基礎設計原理應用到各個專業設計課題中去,增加設計原理學習的趣味性,強化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而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也可采取靈活合作的方式,采取模塊式教學或者項目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既可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又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傊?,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要突出知識的前沿性和探索性,要牢固樹立市場觀念和實踐觀念,要瞄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市場要求,要強化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提高院校的辦學水平,需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團隊。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改革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學校要完善師資隊伍的專業結構,改變環藝專業存在的師資學歷不高、學術成果不多的現狀;要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學習,鼓勵年輕教師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應加強對專業和跨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樹立以教學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交流,樹立良好的學術風氣,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屬于應用型學科,是多種學科的交叉組合,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環境藝術設計不是只在紙面上設計就能夠實現的,還要通過不同的施工工藝才能完成。而沒有一點實踐經驗,不了解各種施工的特點與銜接關系,是不能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的構思和效果的。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上,要面向社會,要加強實習實訓環節,使學生對各種裝修施工工藝及具體運作要領有所掌握,較好地協調處理設計藝術效果與施工工藝的關系,正確地運用新工藝新材料,提高藝術效果。
三、總結
關鍵詞:市場環境;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環境設計行業在高校教育模式當中的直接體現,其對于培養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環境不斷發展與變化的背景下,其對于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變化,這為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緊緊圍繞市場環境對環境設計人才的需求開展教學活動,以實現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是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一、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現狀分析
從當前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水平來看,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教學方法與市場需求不相符的情況,這使得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遇到了發展問題,其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我們予以重視。
1、學生積極性不高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很多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學習興趣不高,筆者認為導致學生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環境藝術設計學習內容較為復雜,所涉及的知識面廣泛,該學科的復雜性使學生提不起對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始終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中極易產生疲勞感,最終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以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始終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沒有被充分發揮。
2、過于注重理論教學
環境藝術設計學科對實踐性要求較高,這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隨時掌握市場環境的需求,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出綜合能力較強的設計人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市場環境下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分析
1、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最終目,是使學生能夠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也是環境藝術教學的主要方向。傳統封閉的辦學模式要徹底改變,要滿足市場環境的需求,要與社會接軌,就要轉變為開放式的辦學模式。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所面向的是經濟建設主戰場,在可持續發展觀與了彩色設計、環保節能理念等方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探索研究。環境藝術設計屬于一種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傳統教學中單一的學科發展觀要轉變,要朝著學科群方向轉變,將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發展為交叉學科。對于學生的培養方面,也要做出改變,由傳統教學中只重視設計技能和表現技巧的教育,轉變為向綜合型藝術設計教育、環境藝術設計等社會職能方向,進而使得環境藝術設計人才能夠滿足市場多方面的需求,成為一名優秀的專業的設計人才。
2、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專業科學。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只在課上學習扎實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合實踐,將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自身的專業技能得到鍛煉和提升,這樣才能夠達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目標。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需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做出調整和改進,以滿足市場環境下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筆者認為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要將重點放在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環境藝術設計與市場環境的對接,使學生在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后,能夠更多的參與實踐活動,將課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使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設計能力的設計師,否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將成為無本之木。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中要建立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及,將校內教學與市場需求進行完美對接,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與企業簽訂協議,建立學生實踐的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逐漸的接觸到社會,并了解市場環境和需求,學會與各種客戶如何交流,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增強實踐能力。在基地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會更加的積極主動,通過實踐,環境藝術設計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建立專業的實訓室,如建筑材料工作室、設計車間、燈光效果實驗室等,將其作為補充學生課堂不論不足的實踐場所,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對學習的內容有更真實的認識。
3、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新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靈魂,設計就是尋找創新的生活環境、新的設計理念、新的造型符號。校方可以定期開設相關內容的講座,使學生通過聽講座使自身的視野更豐富,聘請高級講師、該領域專家學者,講授最新的設計理論和實踐中的真實案例,提高學生的設計語言能力和設計表達能力?,F代設計語言包括現代設計思維方法、現代設計觀念、現代設計表現手法、現代設計理念。簡單來說,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注重技術和理論原理內容的教授,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出計算機的輔助設計作用。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學生具備計算機熟練運用的能力,從而更滿足市場環境對新型設計人才的需求。另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拓展教育,提高學生的借鑒、吸納異域文化的能力,在理論教學中以藝術原理發展為基礎,建立可以科學表述出產業發展與藝術設計屬性關系的體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發揮出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環境設計人才培養目標作用,就必須要保證其教學目標與環境行業市場對專業人才需求標準的一致性,為此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必須要發揮出自己的教學引導者作用,通過超前的教學觀念、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課程的改革,在保證教學目標與環境行業市場人才需求目標一致性的同時,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為他們的環境設計專業技能提升創造條件,也為他們未來的環境設計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姚輝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環境藝術設計是多種學科知識匯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專業內容是以室內外空間環境來界定的,可以簡單地分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大部分。廣義上講,環境藝術設計在當代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藝術與設計領域,是一個綜合的藝術設計系統;狹義上講,其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內設計為代表的空間設計。建筑、廣場、園林綠化諸要素的空間組合設計稱為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裝飾、家具、陳設諸要素的空間組合設計稱為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根據這兩個發展方向,可以將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基礎理論課與實踐課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主干,室內環境設計與室外建筑環境設計的課程作為兩個專業必修課模塊,并在這兩個模塊體系中設置大量的實踐課程學時,以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主題,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方法
1.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實踐課程設置
根據先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后建立理論教學體系,讓理論教學服務于實踐教學的原則,對現有課程進行整合,控制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整體規劃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開設層次,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系專業實踐內容,以形成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與裝飾企業聯合開發實訓課程、實訓項目及課程標準,引入企業標準,建設與崗位要求直接對接的創新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凸顯實踐課程的優勢。同時,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企業優秀設計人員來校開設講座、專題報告,并根據崗位活動特點,研討專業崗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構建校、協、企三方密切合作、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優質課程體系。
2.科學選擇不同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對號入座
教師應改革固有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課程的具體能力要求,采取主題明確、針對性強的多樣化教學法,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如室內設計、建筑模型設計與制作等課程采取項目教學法;室內裝飾施工與工藝、建筑材料與構造等課程采取企業實訓基地現場教學法;室內軟裝設計、商業展示設計等課程采取經典案例教學法。
3.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建立高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實踐教學成果的推廣,提高師生的積極性
注重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實踐教學規范,如管理機構、教學基地和人員等的管理及校內外實踐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評價指標體系等。校內綜合性實訓基地定為具有一定管理職能的教學實施單位,負責基地內各個實訓中心的建設與管理、生產性實訓的組織實施、教師科研項目管理、職業培訓管理并實行規范質量監督和考評。校外實訓基地由校企雙方根據合作協議共同管理,按培養計劃安排頂崗實習的各教學環節,實施質量監督和考評。
4.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模擬實驗室等,提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動性
1.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
環境藝術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要求相應的知識與技術密切聯系社會發展,要求大中專院校培養出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與創造力。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仍沿襲著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體現在師資與教學環境等方面。大中專院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技能的培養等教育教學體系落后,集中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動手能力的培養,也無法提供大量的案例與實踐教學。
2.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差
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往往采取傳統的接受式的學習方法,忽略了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環境中,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吸引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注意力,更加無法對本專業的知識理論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本專業失去主動學習的動力。而且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的入校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是經過美術聯考考入本專業,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有的學生是未經過美術聯考而直接填報本專業,沒有基本的美術功底。學校的教學并未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距,按照以往的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基礎差的學生無法跟上進度,最終失去對本專業的興趣。長此以往,大中專院校將無法培養出市場需要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普適教學改革
1.課程改革適應市場需求
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如果能夠將其與時代需求結合,產生新的設計理念,并運用到實際社會生活當中,必然會形成我國特有的藝術設計風格。我國的多民族文化體現出個性化與多元化,相應的藝術設計也應體現出多民族的特性。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應符合時代的特性,體現出我國環境藝術獨有的特性。我國有著廣闊的土地,擁有豐富獨特的民族環境風格,如麗江古城、蘇州園林、皇家園林、平遙古城、湘西吊腳樓,掌握著多種多樣的民間技藝,如陶瓷、印染、刺繡、雕刻。我國大中專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應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將這些元素加入到教學內容中,使其貼近實際生活,既能使學生從中獲得創作靈感,又能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2.注重基礎技能訓練與創造性思維培養相結合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培養出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創造性的思維的人才。該專業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動手能力,更要求學生在設計的作品中體現出創意與創新。對本專業的學生的培養應遵循以下兩點,在低年級注重基礎技能的訓練,在高年級注重培養創造性思維。低年級的課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與知識及相關技能的培養,同時多讓學生接觸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創新的思想。高年級的課程在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創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由于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要求學生在低年級時盡早培養創新意識,使其在今后的學習與創作中能夠逐步地、獨立地設計出具創造力的作品。
3.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的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時也僅僅是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會使學生喪失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僅講授課本中出現的理論與知識,不涉及其他相關的理論與知識,不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與思維的擴展。因此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學習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并發散學生思維。大中專院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設備與手段,如網絡、多媒體、投影儀,展示課程有關的圖片、影像、文字信息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訪問,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社會中。教師在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時,應考慮到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特殊性,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設計能力,讓其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技術與技能。
三、結語
關鍵詞:信息時代;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環境藝術對公眾具有影響和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環境價值、環境形成等方面。環境體現了時代的風貌,也能夠突顯出某一時期的科技水平。同純藝術教育相比,環境藝術教育對人們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近年來,我國的環境藝術教育發展迅速,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環境設計發展存在不平衡的特點,因此,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水平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
一、信息時代背景下對環境藝術設計人員職業能力的要求
(一)對環境藝術設計人員職業能力的要求
職業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是工作人員在某一工作領域所具備的思維、素質、知識、應變以及創新能力等,針對環境藝術設計人員來講,職業能力包含兩方面內容,分別為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基礎能力[1]。其中專業基礎能力包括以下內容: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環境這一主體,因此環境質量對人類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實際展開環境藝術設計時,設計人員首先應對“環境”產生深刻的認知,明確環境設計中藝術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環境藝術設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包括實物寫生、色彩、手繪表達物體結構等基本技能,在圖紙設計中可以通過手工的方式繪制方案,同時可以應用敏銳的藝術設計創新能力來分析和再造物體空間造型接班形式與要素;另外,還應能夠對各種設計軟件進行靈活的應用,包括Lightscape、Photoshop、3DMAX和CAD等,從而將自己對環境的理解以最真實的方式呈現出來;與此同時,環境藝術設計人員要想在實際展開設計的過程中對裝飾材料進行靈活、合理的應用,還必須對裝飾材料的工藝、性能、種類以及用途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對室內設計的技術方法、構思途徑、不同設計方案表現技巧等產生充分的了解;環境藝術設計人員還應具備較強的技術能力,可以對裝飾設計工程進行全面分析,還能夠對組織施工進行有效指導;可以在充分的市場調查基礎上,科學的計算工程量、植物材料價格等;對園林中植物的生長發育特性、綠化功能進行全面把握[2]。由此可見,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不僅能夠對理論知識產生深刻的認知,同時還能夠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另外,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在展開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還必須能夠與規劃、設備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等各個部門進行全面溝通,因此環境藝術設計人員是否具備較強的協調能力、合作意識等都是至關重要的[3]。
(二)對課程設計的要求
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以高校為平臺和媒介,因此新時期,高校在實際展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合理的進行課程設計,樹立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教學目標[4]。例如,在透視基礎教學中,傳統的教學目標以透視規律教學為主,新時期,在全面生學生職業能力的背景下,應將成角透視、平行透視和物體透視作為室內陳設、建筑物構建的規律講解的重點,確保學生通過透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再如,在素描課程教學中,不僅應引導學生進行石膏、人物頭像和靜物的勾畫,還應確保學生通過學生掌握良好的形體速寫能力;而在寫生課教學中,應以城市建筑群、居民建筑以及集貿市場等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速寫和淡彩的練習,在實際展開專業課教學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上,通過合理安排各門學科的開課順序、開課時間,確保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實踐訓練。
二、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要點
(一)利用多媒體展開加強實踐教學
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是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主要特點,因此,新時期要想提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結合實際工程項目實施實踐教學至關重要,從而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有效培養[5]。在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從市場需求入手,在實踐環節中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確保學生經過學習,能夠掌握大量知識,同時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還能夠得到培養。例如,在“現代環境藝術內容”相關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某博物館建筑圖片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結合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建筑與其周邊環境的關系。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該博物館三面為湖,建筑外形呈貝殼狀,同蔚藍色的湖水之間呈現出了較強的和諧性。結合這一實際,學生會意識到現代環境藝術中建筑與周邊環境環境之間存在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應綜合考慮植被、水系、地貌以及地形等多種元素,確保所構建的建筑能夠同自然生態環境相融合。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將信息技術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充分利用網絡,將顯示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環境藝術呈現在學生面前,從實際出發對學生展開實踐教學,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具有較強的封閉性,以教師為課堂主體,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展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6]。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確保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綠色設計、節能設計、環境設計以及科技等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進行全面培養,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時期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最終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流水別墅內景與香港中國銀行總部大廈大廳內景進行對比,通過構建模擬圖形,引導學生分別從功能設計、基本規劃以及藝術裝飾等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對個性化空間構造以及創新精神的重要性產生深刻認知。在此基礎上所展開的環境藝術教學能夠更加有效的突顯出環境藝術設計的各種社會職能、計算機輔助設計功能,更有助于開展綜合型藝術設計教育,對于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
環境藝術設計以創新為靈魂,學生必須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精神,能夠從新空間、新設計理念、新造型符號以及全新的生活環境等角度出發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現代設計思維方法、現代設計觀念、現代設計形式表達等都是現代設計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技術教學領域中,應給予理論原理教學以及技術原理教學以高度重視,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并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實踐,為學生進行建設與管理的學習提供便利與保障[7]。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多元的地域文化,還可以開拓自身的視野,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學術能力和良好的理性思維。
三、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實施保障
(一)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
值得注意的是,環境藝術屬于交叉學科,設計到室內裝潢、園林以及建筑學等多學科內容,同時還涉及到了自然科學、環境科學以及衛生保健學等知識,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質量,要求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及模式,并對國內外先進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理念進行分析,為自主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二)提升教師的商業意識和實踐經歷
現階段,我國多數環境藝術設計教師都是畢業大學生或研究生,一定程度上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因此,在實際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關注專業知識教學,海岸應從學生未來就業以及設計趨勢等角度出發,不斷提升自我的知識含量,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設計與規劃,才能夠提升環境藝術教學設計改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信息技術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廣,人類文明進入到信息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極大的轉變了人們的工作及生活模式,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也應當順應時展潮流,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與實踐,從根本上實施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模式,推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玨.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探尋與創新實踐———以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改革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6,(09):164-166.
[2]張志穎.藝術管理對環境藝術設計過程的影響———從環藝作品的藝術性與適用性淺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157-160.
[3]張超,倪蕾,吳海燕,夏建紅,江星,張榕泉.以實踐為主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之改革———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31-35.
[4]朱曉光.淺談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裝飾創新———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理論),2017,(15):87-88.
[5]孔慶君.如何提高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兼評《環境藝術設計概論》[J].中國高教研究,2016,(07):111-112.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設計教育 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 創新
一.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特點
環境藝術設計是介于科學和藝術邊緣的綜合性學科,合格的畢業生應既具備藝術素養,又要有理性的思維與具體的科學技術知識。[1]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所涉及的內容包括以室內空間,界面,內含物等要素進行的室內設計方面的內容,還有室外空間,街道,廣場,建筑,雕塑等要素進行的景觀設計方面的內容。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所涉及的內容如此龐大,以致與其相關的學科有:建筑學,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家具設計,風景園林設計,景觀規劃設計,景觀學,城市規劃,城市設計,藝術學,美學,設計心理學,計算機圖形學以及其他相關的藝術設計專業等。而現在諸如展示設計、舞臺設計、公共空間設計、大型交通工具的內部空間設計等跨界設計領域也屬于環境藝術設計的范疇。因此,我們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范疇與內容中可以看出,環境藝術是科學與藝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專業又具有交叉性,綜合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二.課程設置及其問題
國內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一般都設置在藝術類院?;蛘呤墙ㄖ愒盒Ec其他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里,也有些在設計學院或者建筑學院里,但總體國內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模式大致相同,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習階段,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性教育,一般在大一進行,所設課程基本有素描,色彩,速寫,三大構成,美術史類等基礎課。第二部分是在大二期間,進而進入專業基礎課學習階段。主要的課程有設計原理,設計概論,表現技法,建筑制圖,室內設計原理,世界建筑史等,還有相應的設計軟件課程,如Photoshop,AutoCAD,3DMax,Sketch up等。第三部主要以專業設計課程為主,以室內設計,建筑設計與景觀設計為主干課程,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設計訓練,將之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貫穿于設計案例的實訓之中,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掌握項目設計過程與方法。第四部分基本是畢業設計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這兩個階段,這個階段可以看做是學生四年學習效果的檢驗與總結。[2]
筆者從自身在環境藝術領域的學習與教學過程中的思考認為,國內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設置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課時整體安排的前松后緊。在學生四年的學習期間里,大一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論課,具體的設計專業課和相應的技法培養都集中在大三期間,并延至到大四上半學年。因此,可以嘗試將大二的一部分設計史論課調到大一,例如設計概論,設計原理,現代設計史,世界建筑史等。這樣以來,重要的專業課在大二期間會有更多的課時來完成,讓大四的學生將所有的時間放在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寫作,畢業實習與就業等問題上,使得在大學四年里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時間得到平衡。其二是理論聯系實踐的問題。筆者認為大一時期的素描與色彩基礎課占據了較多的課時,因為有很多學生在高中的時候已經具備了很好的造型基礎,那么他們更需要的是從美術的思維向設計的思維轉換,以及開始接觸自己未來要從事行業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相應的調整造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把重心放在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設計速寫的課程上,同時在保留美術史論課的同時,增加設計史論的課時,并可以嘗試開設有關藝術市場與設計管理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努力指出方向。再者對于三大構成,雕塑基礎,美學概論等設計基礎課與理論課也是個難點,這些課程在教學的時候容易停留于表面,很難將其理論知識與具體的設計實踐運用聯系起來,比如雕塑基礎課程,其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熟練的雕塑技法,但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來說,他們更應該從整個環境藝術設計系統中去理解和認識雕塑在其中的地位與作用,他們應該學會怎樣運用雕塑的元素去做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需要與實踐密切相結合的專業,而現階段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學校,而學校能提供的實踐機會是遠遠不夠的,有些學生邊做兼職邊上課,結果會耽誤學校正常的理論學習,這對學生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對于環境藝術教育,我們應該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到平衡點,就目前來說,我們應該增加實踐的環節,多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針對以上問題,除了國內院校設置環境藝術課程的基本模式,各個院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對其進行補充和調整,例如綜合類大學在科學與藝術結合方面會有優勢,各個院校應結合自己的強項開設有關特色課程。
三.實踐與創新的關系
國內大多數院校里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藝術與人文素養,對于學生的藝術創作和設計思維與表現方法和相應的理論基礎的教育也非常全面,但其中缺乏技術層面的內容,比如:建筑技術與施工,建筑構造,材料與力學,生態學等方面的課程。由于環境藝術學科與建筑學方面的學科緊密相關,學生未來也主要是進行設計實踐活動,因此,環境藝術專業也需要學生具有很高的技術層面知識和實踐作業能力,但我們的環境藝術教育在著重從理論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時候忽略了實踐與創新的關系。比如在對學生的創意思維進行訓練的時候,我們會充分的告知學生什么是創意,創新的概念,創新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但是某種程度上也算本末倒置的,因為更好的駕馭技術才能有更廣闊的創新性思路。此外,新技術的出現也極大地豐富了環境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刺激設計師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
因此,當我們明白了實踐與創新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時,一定要加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這樣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反而會讓他們的設計更為合理而不乏新意。反之,如果我們只重視創意思維的培養,不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那即便是有了很多好的創意,但是與實踐不合拍,無法實現,那就會失去創意的價值。[3]就目前中國大多數院校的環境藝術教育體系來看,環境藝術教育依然只注視藝術教育,而缺乏技術知識的培養,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在大學期間甚至不學習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并且對于建筑學方面知識的了解也很缺乏。雖然環境藝術專業從表面來看歸為藝術類文科,但其學科的特點證明了技術性層面的知識對于環境藝術這個學科是舉足輕重的。
設計學科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設計學科是一種在技術和生產基礎上的,具有明確市場需求的發展模式。[4]因此,我們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來調整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加大其中技術層面的教育的比重,將技術知識的培養與設計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在加大實踐的廣度和深度的同時,我們還可以開設有研究性質的實踐課,例如對新裝飾材料的認識和運用,對專門的施工工藝的了解,對家具設計中工匠們手工藝的學習,這樣學生們畢業后就會更好的適應社會并能走在行業的前沿。
綜上所述,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知環境藝術專業具有交叉性,綜合性,技術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從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課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大多數院校還存在著不足之處,本論文主要強調其中的兩點,提出現階段國內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普遍存在前松后緊,理論與實踐沒有很好的相結合的現象。我們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比較重視理論教育而忽略實踐的教育,通過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實踐與創新關系的討論,我們得知創新與實踐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應加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進行設計創新而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沙.透視中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C].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藝術向度與技術向度的結合[C].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5-17.
[3]李朝陽.也論室內設計教育之“隱形的翅膀”[C].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