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5:05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會計準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我國財政部2006年2月15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簡稱新準則),是中國會計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由于新準則目前僅在我國上市公司執行,其他企業及其財務會計人員對新準則了解甚少。為此,本文就新準則的框架結構、特點、意義略陳管見,試圖再大力渲染它。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全面推出了由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組成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國會計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一、會計準則體系的框架結構
新會計準則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由1個基本準則、38個具體準則和1個應用指南構成。
1.基本準則
基本準則由11章50條構成?;緶蕜t處于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一層次?;緶蕜t涉及整個會計工作和整個會計準則體系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對38個具體準則起統馭和指導作用,各具體準則的基本原則均來自基本準則,不得違反基本準則的精神。
修訂后的基本準則與1992年的基本準則比較,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繼續堅持我國基本準則的定位。國際會計準則體系中《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的內容與我國的基本準則有相似之處,但該框架不作為準則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用于指導準則制定機構的制定工作。我國已經有了基本準則,十多年來已被理論界和實務界所接受。所以,這次修訂基本準則,沒有將原來的基本準則改為類似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仍沿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形式,只對其中的部分內容做出修改。
(2)對會計目標進行修改。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最終要達到的結果。在國外,也稱為財務報表的目標。根據會計的本質和國內外會計實踐,修訂后會計的基本目標是:“企業會計應當如實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滿足有關各方面對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并反映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被緶蕜t根據這些新情況對會計目標有關內容作出了相應的修改。
(3)對會計一般原則進行完善。原基本準則中的一般原則,具體規定了12項原則。國外一般稱為會計信息或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本次修改將原一般原則改為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這樣更能體現本章的內容實質。此外,在原來12項一般原則基礎上,增補了會計的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則要求,這也是近年來國際上通行的要求,另外,本次修訂同時對原12項原則的內容也作了適當的補充和完善。
(4)對會計要素的定義作了重大調整。這次重大調整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國務院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進行重新定義,取代了原基本準則中關于會計要素定義的規定?;緶蕜t修訂后的這部分內容完全是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規定進行的,而且是本次基本準則修改的核心部分。除了修改六大會計要素的定義外,還吸收了國際準則中的合理內容,例如,在利潤要素中引入國際準則中的“利得”和“損失”概念。
(5)對財務報告進行修改。本次修改刪除了財務情況說明書的提法,將第九章財務報告改為財務會計報告。在語言表述上做到中國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執行。
2.具體準則
具體準則共有38項,其中,新制定的會計準則22項,以前制定、現在修訂的16項。這38項具體準則基本涵蓋了各類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具體準則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二層次,是根據基本準則制定的、用來指導企業各類經濟業務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范。
具體會計準則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
(1)一般業務準則。它主要規范各類企業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存貨,會計政策等具體準則項目。
(2)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它主要規范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確認與計量要求。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生物資產等準則項目。
(3)報告準則。主要規范普遍適用于各類企業的報告類準則,如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等準則項目。
3.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三個層次,是根據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制定、指導會計實務的操作性指南。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主要解決在運用準則處理經濟業務時所涉及的會計科目、賬務處理、會計報表及其格式,類似于以前的會計制度。鑒于這次會計準則體系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果由企業自行設計科目報表可能會出現混亂的局面,所以財政部制定了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二、會計準則體系頒布和實施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我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要使中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會計作為商業通用語言,必須國際化。會計國際化的關鍵點之一就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制度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處,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還有相當的差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減少或消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充分協調,可以提高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在全球經濟中的可比性,降低我國企業信息報告成本和融資成本,有利于推進我國當前實施的企業“走出去”戰略。因此,制定一套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與國際會計準則充分協調的新會計準則體系是我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迫切需要。
第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需要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沒有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貫徹了先進科學的會計理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適合中國國情的會計政策和程序,使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了制度保證。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和實施必將對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三,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水平。從整體看,與我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對會計人員職業水平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的會計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的職業水平,增強其職業判斷能力,成為我國會計界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水平一靠培訓,二靠在實踐中鍛煉。以新會計準則體系培訓為契機,將國際上先進的會計理念和先進的會計方法傳授給會計人員,將有利于會計人員職業水平的提高;實施新會計準則體系,將使會計人員有機會在會計實踐中鍛煉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國會計的國際地位。新準則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我國更快地實現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的目標,促進全球會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強我國在國際會計領域的影響力,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會計的國際地位。
三、會計準則體系的特點
新會計準則體系較好地處理了借鑒國際慣例與立足國情的關系、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科學規范與便于理解和操作執行的關系。所以,與以前頒布類似的會計規范相比,新會計準則體系表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科學性。首先,科學性體現在其會計理念的科學性。新會計準則體系比以往更加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更加強調對企業資產負債日的財務狀況進行真實、公允地反映,更加強調企業的盈利模式和資產的營運效率,而不僅僅是營運效果。其次,科學性體現在其體系結構和表述的科學性。新會計準則體系是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既有一般的原則指導,又有實務的操作指南,既體現了國際協調性,又密切結合中國實際。新會計準則體系體例合理、表述清晰、定義科學,是一套質量較高的會計準則體系。最后,科學性還體現在其會計政策和方法的科學性。新會計準則體系保留了在我國行之有效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剔除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舊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如存貨計價的后進先出法等),引進了一些符合中國實際的、新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如在合并會計報表中引入實體理論等)。
第二,全面性??v向上看,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是一個有機整體;橫向上看,38項具體準則和1個應用指南基本上涵蓋了各類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這些業務不僅包括以前的一些常規業務,而且包括了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而出現的新業務(如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即使將來出現具體準則沒有涵蓋的新經濟業務,企業也可以根據企業基本準則進行判斷和處理。
第三,可操作性。新會計準則體系不僅對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則指導,而且對如何運用會計準則提供了操作指南。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應用指南以會計人員喜聞樂見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的形式對如何運用會計準則作出了規范,避免了會計人員在具體運用時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避免了在實施新會計準則體系時可能出現的混亂局面。
第四,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充分協調性。新會計準則體系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適合中國實情的內容,絕大部分會計政策與方法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是一致的。從總體上看,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保持了高度的協調性(或趨同性),但同時,新會計準則與現行的國際會計準則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公允價值的應用;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關聯方的披露;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第五,層次性。新會計準則體系具有明顯的層次性?;緶蕜t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最高層次,它是制定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實務的規則。具體準則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二個層次,它是根據基本準則制定的對各類企業經濟業務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范。應用指南是根據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制定的、指導企業進行會計實務的操作指南。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這三個層次相互聯系、各有分工。
第六,動態性。新會計準則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當實務中出現更科學的會計處理方法時,可以對應用指南進行修訂,使新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體現實務出現的新的、更科學的會計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結構;特點;意義
論文摘要:我國財政部2006年2月15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簡稱新準則),是中國會計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由于新準則目前僅在我國上市公司執行,其他企業及其財務會計人員對新準則了解甚少。為此,本文就新準則的框架結構、特點、意義略陳管見,試圖再大力渲染它。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全面推出了由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組成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這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國會計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一、 會計準則體系的框架結構
新會計準則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由1個基本準則、38個具體準則和1個應用指南構成。
1. 基本準則
基本準則由11章50條構成?;緶蕜t處于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一層次?;緶蕜t涉及整個會計工作和整個會計準則體系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對38個具體準則起統馭和指導作用,各具體準則的基本原則均來自基本準則,不得違反基本準則的精神。
(1) 繼續堅持我國基本準則的定位。國際會計準則體系中《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的內容與我國的基本準則有相似之處,但該框架不作為準則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用于指導準則制定機構的制定工作。我國已經有了基本準則,十多年來已被理論界和實務界所接受。所以,這次修訂基本準則,沒有將原來的基本準則改為類似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仍沿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形式,只對其中的部分內容做出修改。
(2) 對會計目標進行修改。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最終要達到的結果。在國外,也稱為財務報表的目標。根據會計的本質和國內外會計實踐,修訂后會計的基本目標是:“企業會計應當如實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滿足有關各方面對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并反映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基本準則根據這些新情況對會計目標有關內容作出了相應的修改。
(4) 對會計要素的定義作了重大調整。這次重大調整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國務院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進行重新定義,取代了原基本準則中關于會計要素定義的規定?;緶蕜t修訂后的這部分內容完全是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規定進行的,而且是本次基本準則修改的核心部分。除了修改六大會計要素的定義外,還吸收了國際準則中的合理內容,例如,在利潤要素中引入國際準則中的“利得”和“損失”概念。
(5) 對財務報告進行修改。本次修改刪除了財務情況說明書的提法,將第九章財務報告改為財務會計報告。在語言表述上做到中國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執行。
2.具體準則
具體準則共有38項,其中,新制定的會計準則22項,以前制定、現在修訂的16項。這38項具體準則基本涵蓋了各類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具體準則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二層次,是根據基本準則制定的、用來指導企業各類經濟業務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范。
具體會計準則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和報告準則三類:
(1)一般業務準則。它主要規范各類企業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存貨,會計政策等具體準則項目。
(2)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它主要規范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確認與計量要求。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生物資產等準則項目。
(3)報告準則。主要規范普遍適用于各類企業的報告類準則,如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等準則項目。
3.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三個層次,是根據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制定、指導會計實務的操作性指南。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主要解決在運用準則處理經濟業務時所涉及的會計科目、賬務處理、會計報表及其格式,類似于以前的會計制度。鑒于這次會計準則體系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果由企業自行設計科目報表可能會出現混亂的局面,所以財政部制定了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二、 會計準則體系頒布和實施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我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要使中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會計作為商業通用語言,必須國際化。會計國際化的關鍵點之一就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制度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處,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還有相當的差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減少或消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充分協調,可以提高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在全球經濟中的可比性,降低我國企業信息報告成本和融資成本,有利于推進我國當前實施的企業“走出去”戰略。因此,制定一套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與國際會計準則充分協調的新會計準則體系是我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迫切需要。
第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需要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沒有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貫徹了先進科學的會計理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適合中國國情的會計政策和程序,使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了制度保證。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和實施必將對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三,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水平。從整體看,與我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對會計人員職業水平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的會計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的職業水平,增強其職業判斷能力,成為我國會計界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水平一靠培訓,二靠在實踐中鍛煉。以新會計準則體系培訓為契機,將國際上先進的會計理念和先進的會計方法傳授給會計人員,將有利于會計人員職業水平的提高;實施新會計準則體系,將使會計人員有機會在會計實踐中鍛煉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國會計的國際地位。新準則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我國更快地實現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的目標,促進全球會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強我國在國際會計領域的影響力,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我國會計的國際地位。
三、 會計準則體系的特點
新會計準則體系較好地處理了借鑒國際慣例與立足國情的關系、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科學規范與便于理解和操作執行的關系。所以,與以前頒布類似的會計規范相比,新會計準則體系表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 科學性。首先,科學性體現在其會計理念的科學性。新會計準則體系比以往更加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更加強調對企業資產負債日的財務狀況進行真實、公允地反映,更加強調企業的盈利模式和資產的營運效率,而不僅僅是營運效果。其次,科學性體現在其體系結構和表述的科學性。新會計準則體系是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既有一般的原則指導,又有實務的操作指南,既體現了國際協調性,又密切結合中國實際。新會計準則體系體例合理、表述清晰、定義科學,是一套質量較高的會計準則體系。最后,科學性還體現在其會計政策和方法的科學性。新會計準則體系保留了在我國行之有效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剔除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舊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如存貨計價的后進先出法等),引進了一些符合中國實際的、新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如在合并會計報表中引入實體理論等)。
第二, 全面性。縱向上看,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是一個有機整體;橫向上看,38項具體準則和1個應用指南基本上涵蓋了各類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這些業務不僅包括以前的一些常規業務,而且包括了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而出現的新業務(如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即使將來出現具體準則沒有涵蓋的新經濟業務,企業也可以根據企業基本準則進行判斷和處理。
第三, 可操作性。新會計準則體系不僅對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則指導,而且對如何運用會計準則提供了操作指南。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應用指南以會計人員喜聞樂見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的形式對如何運用會計準則作出了規范,避免了會計人員在具體運用時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避免了在實施新會計準則體系時可能出現的混亂局面。
第四, 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充分協調性。新會計準則體系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中適合中國實情的內容,絕大部分會計政策與方法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是一致的。從總體上看,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保持了高度的協調性(或趨同性),但同時,新會計準則與現行的國際會計準則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公允價值的應用;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關聯方的披露;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第五, 層次性。新會計準則體系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基本準則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最高層次,它是制定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實務的規則。具體準則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二個層次,它是根據基本準則制定的對各類企業經濟業務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范。應用指南是根據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制定的、指導企業進行會計實務的操作指南。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這三個層次相互聯系、各有分工。
第六, 動態性。新會計準則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當實務中出現更科學的會計處理方法時,可以對應用指南進行修訂,使新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體現實務出現的新的、更科學的會計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它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形成,跨國公司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國海外市場也得到進一步拓展,這樣一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會計學者也隨之加深了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已初步與國際會計準則協同,為我國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鋪平了道路。雖然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道路上取得一定可喜的成績,但從宏觀上看,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持續國際趨同的道路上還面臨著重重阻礙,這些障礙都嚴重影響到我國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那么,究竟是什么影響到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程呢?本文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詳細分析影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主要原因。
1.宏觀因素
首先,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限制的影響。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受歷史環境的影響,我國長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直到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才逐步建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比于國際眾多發達國家來說,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尚不成熟。而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和實施的基礎就是依據發展成熟的市場經濟,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以及外匯市場,這些都有效保障了國際會計準則得以順利實施。國際會計準則更符合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而我國作為以國有經濟占主導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并沒有完全市場化,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因而也不能照搬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其次,我國法律環境不夠完善。會計工作是一項嚴謹性較高的管理工作,作為一個企業來說,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的健康發展,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則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所以,會計準則作為會計工作開展的理論依據,其制定和實施必須依靠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完善的法律環境。國際會計準則以資產負債表為主,而我國法律則規定公司上市、退市,以及增資配股均以利潤表為判定依據,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資產負債表的質量,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相違背。除此之外,我國新會計準則實行以后,與之相適應的財稅政策和法律制度還沒有落實到位。所以,我國尚不具備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充滿缺陷的法律環境,是影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重要法律因素。最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的過程中過于被動。嚴格來說,各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不應該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準則單方面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而應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與世界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之間相互借鑒和相互認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過程中就犯了這樣的大忌,只是單方面地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而不是根據我國的利益需要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或是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在某些方面的準則規定向我國會計準則靠攏。再者,我國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的意識不強,力度不夠。總得來說,這種被動性和盲目性,不僅影響到我國各大企業的經濟利益,更嚴重阻礙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步伐,影響到我國的國際地位。
2.微觀因素
從微觀上講,阻礙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因素主要從企業自身來分析。第一,公司治理機構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我國上市公司簡單來說,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我國公司股權高度集中,致使上市公司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管,妨礙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董事會人員的組成以執行董事和控股股東代表為主,缺少外部董事、獨立董事的監督,使得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呈現出“弱股東,強管理層”現象,“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存在過多的關聯交易,與控股股東在人員、財務、資產上沒有實現三分開,控股股東以此控制或操縱上市公司,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資源等等。這種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得公司利潤操縱行為難以根除,勢必會影響到會計系統在整個企業中的運行。所以,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性間接地影響到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向同一。第二,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目前,由于我國會計教育存在許多不足,國家和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培養工作落實不到位,導致我國企業的相關會計人員執業素質不高。我國各大企業的會計人員多數是從高校直接引進的年輕的會計人員。他們雖然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卻不擅長靈活運用這些知識;他們習慣于將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按部就班,卻不擅長運用自己的專業判斷。而就國際會計準則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它要求企業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其具備專業的判斷能力,革除傳統會計準則中的弊端和不足,創新思維,不斷完善當前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所以,我國的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二、加快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有效措施
積極探求影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原因,并努力排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道路上的種種障礙,這對于我國企業更進一步打進國際市場,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進程已經迫在眉睫。
1.轉變我國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認識
不可否認,加快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步伐,不管是對于企業自身來說,還是對于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首先我們應該轉變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認識。一是對于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和頒布,不能過于強調國家法律的強制性,使人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而是要提高人們對制定會計準則的社會意識,并不斷優化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使之不斷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二是轉變我國對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方式的認識,我們既不能以一種被趨同的身份,一味地依照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更不能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向我國會計準則靠攏,而是要以一種參與者的身份,與之相互溝通,相互借鑒,依據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會計準則。其次,我們要積極參與到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去。一套完整的、高質量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國際會計準則,需要各國平等參與,而不是由某些國家或國家集團主宰制定。因此,我國應該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會計準則,廣泛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的理念和實踐,不斷完善我國的會計準則,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健發展。
2.加強我國法律環境條件的優化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我國應該加強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的建立,使得新的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保持口徑一致和相互協調,以保證新舊制實現成功過渡和切換。對不適應新會計準則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會計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只有不斷優化我國法律環境條件,為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提供一個具有保障性的法律環境,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才能更好地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也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3.不斷完善我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不合理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使得我國企業會計系統無法正常運行,也進一步導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滯后性,嚴重影響到我國企業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我國各企業應該不斷完善其內部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工作,嚴格控制股權過度集中的現狀,盡可能實現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職權的分離,充分發揮董事會對經理行為的監督約束作用,合理分配公司利潤。同時要加強公司財務部門的內部管理,嚴格劃分職權,落實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各個財務人員之間相互監督和牽制的作用,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進一步促進會計系統在整個企業中的正常運行。
4.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養
首先,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對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和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嚴重缺乏熟知國際會計準則和相關規定的高素質人才。加上我國新制定的會計準則中增加了很多新業務,會計人員還沒有及時學習和掌握這些新的知識,對新的會計準則在企業中的運用還不是很適應。因而國家應該加強對會計人員培訓,使其加深對新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內容的了解,努力培養出具有崇高職業操守和廣闊國際視野的高級會計人才,建立高素質的會計隊伍,要努力提升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執業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提高其獨立、客觀、公正執業的自覺性,使其盡快向國際水平靠攏。其次,我國駐TASB的專家組成員,不僅要具備忠于祖國的政治素質,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需要具備很強的溝通和談判能力,這對于維護我國經濟利益和國際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國家要積極培養能夠忠實代表我國利益進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高級人才。
三、結語
我國當前實施的2006年版會計準則在關鍵環節與根本實質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1]。然而,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制度環境卻存在顯著差異。首先,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肩負著穩定邊疆、協調民族關系以及維護安定團結等特殊的政治使命,因而相對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來說,其承擔的政策性負擔較多,同時亦得到政府部門的更多“庇護”,由此可能會相對減少其嚴格執行2006年版會計準則的激勵。其次,少數民族地區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后,政府對市場干預的程度更高,政企關系相對密切,尤其是國有企業對政府的依賴程度很高,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干預比其它地區更多[2],從而使其經營績效相對降低。這樣,為了應對監管風險,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利用2006年版準則操縱會計盈余的激勵可能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再次,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效率相對較低。具體體現在:一是更多的行政制約使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公司董事會的職能弱化,導致公司治理這一會計信息質量內在保障機制的效率相對低下;二是少數民族地區比較缺乏注冊會計師等審計資源,從而使注冊會計師審計這一會計信息質量外在保障機制的效率相對較低;三是少數民族地區較低的法治水平導致投資者權利保護相對薄弱,從而降低了企業實施盈余管理的交易成本,增加了國有企業實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由此本文預期,我國國際化會計準則——2006年版會計準則的實施,對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的正向影響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鑒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H1:實施2006年版會計準則后,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相比,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程度提升的幅度更大。在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內部,由于股權結構不同,國家法人控股企業與國家控股企業所面臨的制度環境也不一致。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系由政府間接控制,其與政府聯系的密切程度可能不及國家控股企業。反之,國家控股企業由政府直接控制,因此其所承擔的政策性負擔與所受到的行政制約可能相對較多。這樣,較之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所承擔的較多的政治功能與所受到的更多的行政干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會通過其國家控股企業體現出來,從而導致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之間的公司治理效率差異,可能大于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之間的公司治理效率差異,進而導致2006年版會計準則實施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可能大于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換言之,如果假設1成立,那么在實施2006年版會計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中,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所作出的貢獻可能要大于其國家法人控股企業。據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H2:如果假設1成立,那么實施2006年版會計準則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程度提升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的現象,系主要由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程度大幅上升所造成。
2研究方法
2.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3~2011年滬深A股公司為研究樣本,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財務資料缺失公司及研究當年新上市公司。按照中國證監會2001年公布的分類標準,將制造業細分為8個行業,其它行業則按大的門類分,總共分為19個行業(由于兩個制造業小行業和文化傳播產業數據過少,影響計算因變量盈余管理數據時的分行業回歸結果,予以合并)。但在對模型進行回歸時,為了避免控制變量過多對模型結果潛在的不利影響,對樣本中的公司根據1999年版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重新分類,總共分為5個行業(公用事業、房地產、綜合、工業、商業)。最后獲得的樣本容量為12552家公司,其中2003年1065家,2004年1186家,2005年1270家,2006年1273家,2007年1330家,2008年1424家,2009年1469家,2010年1600家,2011年1935家。本文所用數據大部分來源于CSMAR數據庫,其余部分系通過對該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整理后獲得。
2.2研究設計
本文以盈余管理程度作為因變量,盈余管理程度則用可操縱應計利潤絕對值的大小來衡量[3]??刹倏v應計利潤的絕對值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姜英兵、嚴婷(2012)[3]所用模型進行修正,建立模型(1)與模型(2),變量定義見表1。
3回歸結果
模型(1)、(2)中均存在比較嚴重的異方差問題。采用加權最小二乘法(WLS)對其進行修正后,回歸結果如表2中的式(1)、(2)所示。模型的F值均通過了檢驗,說明模型是有意義的。由于模型(1)中的比較基準為非國有企業(MSOE=0,且NOMSOE=0),因而β4、β5就分別代表實施2006年版準則(New=1)對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MSOE=1)、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NOMSOE=1)與非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這樣,New*MSOE與New*NOMSOE的估計系數之差(β4-β5)就比較了實施該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而(β4-β5)為正,且β4-β5=0的線性約束檢驗顯著(F值42.08,P值0.0000),表明該準則的實施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程度提升的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假設1得到驗證。模型(2)中的比較基準亦為非國有企業(MSOELegal、MSOEState、NOMSOELegal與NOMSOEState同時為零),相應地,β6、β7、β8、β9就分別代表實施2006年版準則(New=1)對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MSOELegal=1)、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MSOEState=1)、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NOMSOELegal=1)、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NOMSOEState=1)與非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因此,New*MSOELegal與New*NOMSOELegal的估計系數之差(β6-β8)便比較了實施該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而β6-β8=0的線性約束檢驗不顯著(F值0.01,P值0.9395),表明實施該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不存在顯著差異;New*MSOELegal與New*NOMSOEState的估計系數之差(β6-β9)則比較了實施該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而β6-β9=0的線性約束檢驗不顯著(F值2.04,P值0.1528),表明實施該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不顯著。換言之,實施2006年版會計準則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程度提升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的現象,并非由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程度上升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或國家控股企業所造成。反之,New*MSOEState與New*NOMSOELegal的估計系數之差(β7-β8)度量了實施2006年版會計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而(β7-β8)為正,且β7-β8=0的線性約束檢驗顯著(F值42.96,P值0.000),代表實施該準則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程度上升的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New*MSOEState與New*NOMSOEState的估計系數之差(β7-β9)度量了實施該準則對少數民族地區與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差異,而(β7-β9)為正,且β7-β9=0的線性約束檢驗顯著(F值19.89,P值0.0000),代表實施該準則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程度上升的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綜上,實施2006年版會計準則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程度提高的幅度顯著大于非少數民族地區國有企業的現象,系主要由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控股企業盈余管理程度大幅上升所造成,而非源于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法人控股企業的結果,假設2得到驗證。公司層面控制變量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其中公司規模(Size)、成長能力(Growth)的系數顯著為負;財務杠桿(Leve)、盈利能力(roe)的系數顯著為正。此外,公司治理方面的控制變量——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的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公司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之比(z)的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
4結論
一、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所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較為嚴重的舞弊問題
在企業會計操作過程中,重視會計工作的實質,忽視會計工作的形式,確保會計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質量,是企業會計操作的重點。而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加強財務人員操作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如果監管不到位或者是財務人員的職業操守不高,就會出現舞弊現象,這也是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新會計準則下,在企業會計操作工作中對會計工作的實質性具有較高要求,而要想確保會計操作的實質性,就需要財務人員在企業會計信息進行選取的過程中根據企業業務的實際發生情況進行精準判斷。在此過程中,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如果財務人員的水平和能力達不到要求,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1]。另外,這種操作方式也給財務人員提供了足夠大的靈活性和自由空間,也為財務人員的信息造假提供了有利條件,進而導致在會計操作中出現舞弊問題,并且較為嚴重。
(二)公允價值的應用存在劣勢
在新會計準則中提出了公允值的概念,但是由于公允價值在會計操作中應用的時間比較短,發展還不夠完善,所以其應用依舊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問題,就是公允價值評估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前瞻性有所欠缺,公允價值應用在會計操作中容易使計量模式產生比較大的分歧,影響公允價值的應用效果,無法確保企業會計操作的高效性,也會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造成影響。其次,由于公允價值應用時間比較短,所以目前還沒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在企業會計操作中其應用效率較低,影響操作效率。最后,在會計操作中,運用公允價值對專業性、準確性、科學性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專業技術以及專業能力具有較高要求,但是在多數企業的財務部門,現有財務人員的素質都較為低下,無法滿足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需求。
二、解決新會計準則下企業會計操作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采用全新的經濟會計操作方式,避免舞弊問題的出現
在經濟全球化全新經濟環境下,就應該采用符合新會計準則需求的新經濟會計操作方式。在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會計操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企業資產核算方面,就重視起了對包括環境資產、環境收入以及負債等的核算,在全新的經濟時代,這些都與企業經濟發展有關,也列入了企業會計操作工作中[2]。另外,在新會計準則下的企業會計操作工作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會計操作效率,還應該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完善,并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管,通過法律措施和強制措施加強對財務人員行為的制約,進而有效降低舞弊問題的發生頻率,實現不斷提升企業會計操作效率的目的。
(二)加強對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
自從新會計準則中將公允價值引用到會計操作中之后,我國會計界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一時間,如何將公允價值成功、高效應用在企業會計操作中,成為了會計界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特點。而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雖然在企業會計操作中,我國企業對公允價值的應用效率還遠遠比不上國外發達國家,但是也逐漸形成了我國獨用的應用體系和特點,也明顯體現出了公允價值應用的優點。因此,在新會計準則下,在企業會計操作中,企業應該更進一步加強對公允價值的應用。雖然,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界應用的時間尚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制和體系,無法對公允價值的披露進行系統、規范的管理,從而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負債或者是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形成有效掌握,無法保證會計實務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在對其進行有效應用的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進步,取得了應用效果,值得我國繼續為之努力。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加強會計操作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效率,在企業會計操作中國,就應該對公允價值的披露引起足夠重視,并不斷提高公允價值的公開性,讓報表使用者能夠對其進行及時掌握,進而不斷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進一步提升企業會計操作效率。
(三)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人才欠缺是當前我國企業會計操作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因此,我國應該通過開設相關教育專業,成立相關培訓機構,全面實現對財務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技術能力的培訓,培養專業人才,加深財務人員對新會計準則的理解,明確在新會計準則下我國企業會計操作所具有的特點,進而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更好的確保企業會計操作工作的順利進行,不斷提升其操作效率。
三、結束語
新會計準則體現了會計理念的創新,也實現了內容的創新,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有用而充分的會計信息,做出更加英明的決策。新會計準則同時也和理論一樣,體現中國的國情,適應了中國的發展,是中國化的產物。新會計準則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完善我國經濟體制,推動會計行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新會計準則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
會計政策的選擇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有經濟方面、政治文化方面、法律方面、社會方面還有企業自身方面。也正因為多方面的影響,使得會計政策選擇具有復雜性。然而,新會計準則對會計政策選擇有重大影響。第一,新會計準則具有利益導向性,這對會計政策選擇有深刻影響。會計準則的利益導向性是指會計準則選擇維護哪個集團的利益。在以保護某個固定利益集團為重心的會計準則體系下,企業想做出維護其他集團利益的事情是不太可能的,還容易受到監管部門的監管。第二,新會計準則具有約束性。會計準則的約束性是指會計準則自身的彈性約束大小。會計準則約束程度松的國家,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機會就越多;會計準則緊的國家,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機會越少。我國新會計準則的約束性變得更松,使得企業自我發展的空間更大,更有利于體現以市場為主體的市場經濟。第三,新會計準則為會計政策選擇提供更多合理選擇。新會計準則有更高的質量,充分體現了可靠性、可比性、公允性和相關性。新會計準則在制定時充分吸取專家和群眾的意見,并遵守公開、民主的原則,透明度更強。這些都有利于為會計政策做出更加合理的選擇。
2.新會計準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以市場為主體的市場經濟注重企業自身發展的積極性,但也注重上市公司的質量。上市公司的質量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質量不好易毀損市場秩序,阻擋消費量的增長。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具有規范作用,讓上市公司存在的一部分問題得以避免。新會計準則等于是給上市公司提高了門檻,使得上市公司的質量有了最低的要求,提高了上市公司質量。
3.新會計準則對走出去、引進來的積極作用
新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這有利于全球投資的透明化,有利于與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的平臺,讓全球的投資者在這個平臺中發揮自己的商業才能,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新會計準則是全球化的產物,同時也推動全球化的發展。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相趨同,使得投資者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投資,規劃自己的資產,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促進經濟的發展。
二、結語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體系內容理念
一、新會計準則制定的原則導向理念
1.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遵循的理念
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制定遵循了“原則導向理念”,而舊準則遵循的則是“規則導向理念”。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運用“原則導向理念”,將理念基礎、指導思想、體系設計、內容安排、技術標準等融為一體,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二部分:一是基本準則。二是具體準則。
2.原則導向理念優勢及影響
“原則導向說”是就某一對象或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財務報告提出應遵循的原則。其并不力圖回答所有問題或對每種可能情況提供詳細的規則,從而避免“規則導向說”的諸多缺陷,給我國的會計工作帶來了重大影響。
(1)奠定了我國統一的會計核算平臺,用一套公認、一致、科學的會計標準來規范。(2)有利于國際間的會計協調,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我國投資環境,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3)在原則導向理念下,每個企業對相同會計事項可能會基于不同的職業判斷而選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因此,要求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培訓,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
二、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理念
1.“國際趨同”理念在新準則中的運用
按照國際通行規則,新準則體系嚴格界定了會計要素的定義,明確規定了有關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突出強調了資產負債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同時,既堅持了歷史成本,又引入了公允價值;新準則中的會計核算原則,保留了重要性原則、明晰性等原則,謹慎性原則作用趨減,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作用趨增,強調了相關性的重要,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因此,會計核算原則的變化與國際準則是趨同的。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理事會已簽署了“聯合聲明”,對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事實給予了確認和肯定。在會計核算原則、會計計量屬性和會計政策選擇等方面,新會計準則體系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但是,趨同不等于等同,在關聯方交易的披露、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部分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上,新會計準則保持了“中國特色”。
2.趨同理念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里程碑。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也實現了我國會計國際化由被動接軌轉向主動趨同、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的新局面,體現了趨同既是方向、又是互動的基本思想,打通了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與有關國際組織之間平等對話、交流磋商的渠道。使投資者更加信任中國的資本市場和財務報告,將吸引越來越廣泛的投資者投資中國企業。提高我國經濟國際影響力,有助于我國企業的海外上市。擴大我國企業的國際經濟貿易活動。
三、資產負債觀理念
1.“資產負債觀理念”及其在新準則中的應用
新會計準則體系在對收益的確定、會計要素的定義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重要性的認識上采用“資產負債觀”:即在制定規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準則時,首先規范由此類交易或事項產生的有關資產和負債的確認、計量,然后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資產負債表重于收益表。我國新會計準則在會計要素的定義等方面已由舊準則下的“收入費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觀”?!缎缕髽I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第4條規定,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應當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正是資產負債觀的體現。
2.資產負債觀理念的優勢及影響
(1)會計信息更能滿足相關決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關性
新會計準則體系比以往更加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更加強調資產負債表對財務狀況的真實公允地反映,更強調企業的盈利模式和資產營運效率,而不僅是經營結果。資產負債觀理念的確立有助于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企業將對面臨的機會和風險做出正確判斷,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資產質量和營運效率。企業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滿足相關決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關性。
(2)提高企業決策水平、減少企業利潤操縱行為、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新會計準則在確認、計量和財務報表結構方面,確立了資產負債表觀的核心地位,提升資產負債信息質量,及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限制企業的短期行為,突破了傳統的單純的利潤考核概念,避免了一些企業側重于利潤表,只追逐短期利益。要求企業只有在所有者權益(凈資產)增加的情況下,才表明企業價值增加了。
四、公允價值計量理念
1.公允價值計量的實質及其在新準則中的運用
在新準則的基本準則中,特別增加并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相比以初始成本來計量的成本計量法來說,公允價值計量強調的是對資產的計價要堅持客觀的計量,以反映資產的真正價值。資產的實際價值總是隨著時間等因素而變動,相比成本計價的靜態性,公允價值堅持動態的價值反映,這是新準則的一大突破和亮點。“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主要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具體準則中得到了運用。
2.公允價值理念的優勢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