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4:49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傳統文化 人文素質 途徑
一、傳統文化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好課程。中華民族不但擁有廣闊的國土、秀美的叢林、壯麗的山河、勤勞勇敢的人民,而且擁有光輝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與講解,可以培養其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可以激發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以及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還可以讓他們了解過去祖輩們所創造的輝煌文明,讓其明白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需要他們這一接班人不懈地拼搏與爭取,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大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樹立良好思想品德
中國傳統文化是大學生德育培養的思想教材寶庫,其根本內容就在于教育人、引導人以及塑造人,其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善良、正直、有價值的人。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講氣節、講禮儀、講奉獻等道理,更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有助于其建立優良的思想品德。
(三)培養認真務實心理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講究嚴謹治學、韜光養晦、虛心請教、務實致用等一系列治學心態。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很好地克服當前大學生浮躁的心理,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與實踐態度,對于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是很有益處的,尤其是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認真務實的求學心理。
二、傳統文化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
素質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人文素質則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人文素質主要是指人類在文學、歷史、政治、哲學、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能力與綜合素養。人文素質從本質上講就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人文素質是個人外部狀態與內在氣質的綜合性體現,更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表現。人文素質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素質,而當代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其具備做人的基本品質與素養。
當今大學生由于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內心壓力劇增,加之高校教育急功近利的現狀,致使部分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扎實的人文知識。人文知識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哲學、歷史、道德等人文方面的基礎知識,這一系列知識是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與要求。而當今大學生在此類知識的掌握方面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缺乏宏偉的志向、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急功近利、心態浮躁、拜金主義等多方面。二是家庭與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當代大學生相當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其多在長輩溺愛中成長,久而久之養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盲目消費、過度享樂、不懂合作等消極習慣。這類問題不僅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同時也折射出了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尤其是高校長期重技輕文的教育觀念,致使大學生雖然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與高超的操作技能,但卻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社會觀。所以,提升傳統文化教育中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是當前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三、提升中國傳統文化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養成的具體途徑
(一)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
我國傳統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時間的洗禮,具有深厚的人文根基與底蘊,在世界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所蘊含的豐富內容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精神、愛國、團結等教育的最佳素材與資料,尤其是中華民族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等優良傳統美德,對強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例如,在課程安排方面,應該將傳統文化教育設置成公共必修課,讓廣大學生認識、了解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樹立人文意識。所以,促進傳統文化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極其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編寫科學的傳統文化教學教材
中國傳統文化科目在多數高校中只是被作為選修課,而且對其教材的編寫也未予以足夠的關注與重視。通常所用的傳統文化教材,有些過于專業與繁雜,而有些則又過于簡單與貧乏。這些極度不認真、不負責的教材編寫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編寫符合大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是當前我國高校傳統文化教學所急需解決的任務之一。另外,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糟粕部分則要予以科學地摒棄,例如,專制色彩濃重的“三綱”以及性別歧視的“男尊女卑”等思想都要堅決舍棄。同時,在講授傳統文化的時候要結合當今時代的特征,適當地予以變通,促使傳統文化能夠最大化地為我所用??傊瑐鹘y文化課程教材的編寫不能過于呆板,應根據時展的需要,講究科學地融會貫通,進而使其更好地為培養現代化人才所服務。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板書教學、多媒體技術教學等都是實施傳統文化教學所必需的手段,而要想激發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就需要采用更多形式的教學模式。比如,開展討論活動,讓學生相互探討、切磋傳統文化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定期讓學生撰寫傳統文化方面的論文,鼓勵其圍繞課題進行實際調研,搜集相關的資料、數據、文獻等,豐富其人文知識;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著名的傳統文化遺跡或遺址,讓學生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氣息與韻味,領略古代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經久滄桑之感,增強其對傳統文化的崇敬之情。
【參考文獻】
[1]王克奇.傳統文化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思索和教學實踐 [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4).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
一 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意義
語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是“特定社會中成員所擁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風俗習慣、行為方式、社會習慣等的總和”。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學生進行跨文化交流。中學英語新課標指出,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是靠單純灌輸語法知識的傳統外語教學模式就能有效開展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教學中涉及的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等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要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相關策略
(一)在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詞匯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英語詞匯的正確讀音和本義,還應著重接受所教詞匯的文化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的不對應文化現象,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例如,“紅色”在我們漢語文化中象征“歡樂、吉祥、喜慶、熱烈”,是一個褒義詞,然而在英語文化中“red” 卻與“危險、暴力、流血”相聯系。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當充分挖掘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并進行歸納、總結、對比,找出這些英語詞匯與漢語含義有別的特殊文化意義,在課堂上給予充分講解。同時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在學到蘊含著成語,諺語及其典故的英語詞匯時,應不失時機地將其介紹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跨文化學識,同時教會學生運用這些詞句的場合,使學生能夠正確使用。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學生了解外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風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任務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給學生介紹閱讀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識,還應對那些學生較為困惑不易理解的語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獵,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該國的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看到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從而加深對英語民族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養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論文提綱格式。初中英語教師在講授某篇新課時,首先可以對該課文的相關背景進行詳細介紹,由此導入新課,為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導入新課,將生動活潑的影響材料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讓師生都參與到閱讀中來,互相提問和解答,在問答中,教師應對中西方文化有差異的地方增強敏感度,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以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閱讀教學中,加強對英語語篇思維模式的介紹。例如,許多英文文章語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細節,先開門見山言明論點,然后逐步進行論述,層次分明,組織嚴密,環環相扣,而許多中文的段落思維模式一般沒有這么開門見山的。教師分析中英文的語篇模式差異,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課后教師還可以印發幾篇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閱讀,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三)在口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口語是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的基礎。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并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身的思想意識,在使用英語進行口語對話時,應教會學生考慮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綜合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所在語境,從對話者的反應判斷出是否使用了恰當的語言,并努力使受話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達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在讓學生說之前要告知其對話發生的相關背景中學英語教學論文,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關語用策略,讓他們了解該說什么,該怎么說。例如,西方人將年齡、身高、體重和收入等個人問題視為隱私,教師告知學生這是應當避而不談的話題。教師可以將談話禁忌歸納為四個詞: I, WARM, where, meal。其中I代表 income, W 代表 weight, A 代表 age, R 代表 religion, M 代表 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過程中,不問對方收入、體重、年齡、宗教信仰、婚姻狀況,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容易掌握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的禁忌。初中英語教師可在課堂上,安排學生進行即興表演對話,構建真實的口語交流氛圍,創設各種語言場景,把抽象的文化與語言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實踐中體驗、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學生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并進行口語交流,在真實的英語語境中進行對話,還可以在課外開設英語角活動,舉辦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口語環境,使學生在頻繁地口語鍛煉中培養自身的跨文化意識。
總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才能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初中英語教師可從詞匯教學,閱讀教學和口語教學三個方面,加強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學生真正熟練、準確地掌握英語口頭或書面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力非<<現代外語教學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陳申.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1
【4】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初中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降低對化學教材的依賴程度,從而讓化學教學真正的走出課堂、走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都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解題能力和應試能力的培養上,化學實驗教學也多是以演示教學為主,并沒有實現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系.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所以將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多選擇面向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素材,實現課外教學與課本知識內容的有效聯系,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的教學中,由于空氣是無色無味的,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顯得比較抽象,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下“春風拂面”的感覺,先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同時,教師也可以將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如霧霾天氣的產生,讓空氣有了顏色,大氣污染讓空氣有了氣味,人與動物的呼吸環境在不斷惡化等相關知識,可以對學生的環保意識進行有效培養.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對于初中生而言,隨著個人積累的經驗增多,對很多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見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有助于學生建構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同時,化學教學的過程不僅僅體現在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此時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學中,經過課堂學習后學生都明白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又該怎樣輕松獲取二氧化碳呢?面對這一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很多學生會一頭霧水,因為石灰石和稀鹽酸的制取原料并不容易獲得,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用碳酸飲料來制取二氧化碳,如打開一瓶百事可樂,在瓶口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然后輕輕搖動可樂瓶,二氧化碳就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了.這一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解決,不僅實現了化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也有助于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從學生現實生活中搜尋化學實驗教學材料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最關鍵的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化學應用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完全依照教材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有時會顯得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此時,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從實驗材料角度尋求突破,實現實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效融合.例如,在“制取氧氣”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搜集替代材料,如注射器可以代替滴管,礦泉水瓶可以代替集氣瓶,這樣不僅能夠實現了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還節約了化學實驗材料,培養了學生的節約習慣和環保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一定化學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和應用于個人的社會實踐,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更多現實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化學知識的學習最終都是為現實生活所服務.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從我做起”的社會實踐活動,洗漱、洗衣、洗澡、做飯、澆花、沖廁等很多環節都可以實現水資源的解決,而且有些環節的水資源是可以重復使用或循環利用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老師作為教育領域的一線工作者,是教育事業發展壯大的主力軍。因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個性創新化的時代里,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在面對教材不斷改革更新的情況下,要不遺余力、認真細致地把握住教材改革的方向。新版高中化學教材在不斷完善調整之后終于被運用到了實際的教學課堂當中。首先,新版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實驗教學目的更明確,層次更清晰。使學生們很容易找到學習的重點,并且循序漸進,不容易感到學習吃力,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比如:新版教材中每個實驗后面都有學習目標,初步學習什么(制取氣體、提取混合物)初步學會什么(材料選用、儀器連接、溶液配制、數據計算、觀察方法等)。其次,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樣式不一,圖文并茂。這樣的編制特點使高中化學的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量的插圖、輔助圖片,讓學習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形成了一幅立體的畫面,加深了記憶和趣味的效果,使知識內容的學習變成了愉快的享受過程。例如:教材中會結合實驗例子配上實驗現象的插圖,使實驗過程中看到的結果更具體清晰。一些抽象的分子原子概念配上比例模型圖后就變得更直觀,讓學生更易理解。
二、加強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老師作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在要求學生努力的同時,也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面對教材的不斷改革,教師也要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俱進,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注意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不拘泥于課本的知識講解,通過一些創新的教學措施,來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實踐能力的訓練,擴展其知識范圍,加強對知識的把握運用能力,否則一味按照傳統模式來教授,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減退,產生被動填鴨式的教學狀況,無法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潛力,使教學成果收獲甚微。因而,教師在補充自己知識技能,提高創新應用的基礎上來教授學生,會給其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在老師的教學指引下充分開拓其創新思維。
三、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研究
1.增加趣味實驗,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過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所介紹、講解和讓學生操作的實驗都是課本上安排編制好的,只需按照其方法、步驟,所需材料等一步步完成即可。不能說這種實驗方式不好,但是的確存在它的弊端。盡管得到了相同的知識和結論,但是卻少了學生們自己思考,鉆研探究的過程,使其思維受到限制,無法做到創新。同時,實驗內容過于固定、死板,方式單一,長期下去,必然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變得反感厭倦。因此,為了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和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在課堂或者課下開展一些趣味性實驗,進而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布置一些作業,都是充滿趣味性的小實驗:“如何從粗鹽中提純”、“彩色溫度計的制作”、“魔棒點燈”等,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有興趣地去自主研究試驗,而且獲得了知識、能力、創新思維的增長和開發,是培養創思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2.改變試驗教學方法,多提問、多思考
每個人的求知欲望都很強烈,這是人的本性,那么如何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這種本能呢?教師應該在熟悉教材,捋順教學思路的情況下,多給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不會分心。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認真聽講,仔細思考,充分開動腦筋,從多方面進行發散思維,在自己完全理解之后,很可能會繼續研究探索,找到新的解決方法,這何嘗不是一種培養創新思維的好的方式呢?例如:教師在講解乙醇的化學性質時候,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鈉與水激烈反應后,鈉與乙醇會有怎樣的反應呢?這樣,學生們會從這個點不斷地思索研究,遠比機械地聽老師一人講授獲益的多。
3.改變實驗性質,使其更具有探究性
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中,大多數實驗都是驗證性地進行按步驟操作,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缺乏探究性的意義,無法讓學生獲得自我創新思維的提高,因而會使學生思維被限制,形成固定模式,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研究性實驗教學很必要。例如:教師出了這樣一個題目,室溫下,把銅片放進濃硫酸中,沒有明顯的反應現象。對此,甲認為銅在濃硫酸中發生鈍化現象;乙認為銅片不會發生明顯現象是因為銅與濃硫酸在室溫下反應速率很慢。那么分析這兩種說法的正確性。由此,可以引發學生好奇心,互相討論研究,并通過親自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并且,大膽假設,多角度分析,進而開拓自己的創新思路。
4.與時俱進,開展化學實踐活動
學生的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老師很多時候想把最關鍵的難點和重點傳授給學生,但往往力不從心,時間短、任務緊,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而組織課堂外的學習實踐活動成為了老師們開辟的第二課堂。結合新版化學教材的實時性的特點,老師可以根據當下的社會狀況或者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來開展學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學習研究活動,通過學生自己親自去實踐去操作,通過運用創新的思維,來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假設、構思、到操作、觀察、得出結論,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不僅培養了其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鍛煉了其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從而將知識活學活用,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到一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例如:老師可以針對秋天馬路上的落葉現象,來給學生們布置任務。當清潔工人們把落葉清掃并堆放到馬路邊上,然后進行集中焚燒時會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造成環境污染,那么該如何進行落葉問題的處理呢?通過這一發散式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使學生的思維不再被束縛,從而借助各種途徑和渠道來進行知識的搜集和實踐操作證明,這種帶著明確目標的探索實踐活動是最具效果的,而且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進一步提高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化學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與社會發展存在緊密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了解化學領域的前言動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熱點知識。如此一來,學生會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比如,近年來始終被持續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在進行食品添加劑相關教學時,筆者就引導學生自主查閱收集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材料性知識,并加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關注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地溝油、毒大米等,強化學生的自我維權意識,讓學生加強對食品熱點問題的關注,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還有,在進行二氧化硫相關內容教學時,筆者結合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霧霾天氣,探討其形成的原因和負面影響,強化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再比如,每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結束后,筆者都會組織學生觀看視頻,掌握化學領域的最新動態,進而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目前,消毒劑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因此在進行完氯氣、過氧化氫講解后,筆者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親手制作一個安全使用家用消毒劑的手冊,比如衛生間消毒液、潔廁靈的正確使用等,同時組織學生對他人進行有效宣傳,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樹立起他們對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化學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已經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的重要途徑。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化學思維,調動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入手,為學生們構建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比如,在進行原電池的教學時,筆者用老年人常用的假牙作為問題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積極思維。而在乙酸教學時,筆者用手機事先拍了一些日常生活經??吹降膸в兴傅呐?、熱水瓶,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水垢的化學成分是什么,如何采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將其除去。經過學生的深入思考和廣泛討論后,筆者告訴他們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然后再引導學生能夠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廚房用品將其除去。最后,大多數學生都知道了該廚房用品為食醋,它可以和CaCO3產生化學反應,達到消除水垢的目的。此時,筆者告訴學生食醋的主要化學成分為乙酸,繼而引出乙酸和水垢之間的化學反應式:Mg(OH)2+2HAc=Mg(Ac)2+2H2O、CaCO3+2HAc=Ca(Ac)2+H2O+CO2。
三、課堂內外相聯,完善知識體系
高中化學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而且化學也屬于與時俱進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必須加強課堂內外的聯系。課堂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陣地,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活化的化學知識,這樣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課內知識,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知識面,豐富并完善學生的化學知識體系。比如,在進行金屬鈉相關教學時,筆者以學生們經常在武俠小說中接觸的“削鐵如泥”為切入點開展教學,鐵屬于十分堅硬的金屬,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那么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像泥一樣的金屬呢?如此一來,學生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充分激發。隨后聯系消防官兵常戴的消毒面具和供養劑來理解氧化鈉的性質。聯系蒸饅頭時用的泡打粉去學習碳酸氫鈉的化學知識。再比如,進行二氧化硫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回家問媽媽怎樣挑選銀耳,為何不挑選那些顏色非常白的呢?帶著問題學氧化硫的漂白功效。加強課堂內外聯系,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化學魅力,明白化學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進而激發學生化學學習動機。
四、結語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本校2014級中醫八年制專業的138名學生作為PBL教學研究對象,授課教材使用中醫藥出版社《生物化學》第7版唐炳華主編教材,
1.2教學方法
目前我校針對中醫專業特點,將中醫專業生物化學授課內容整體優化后劃分為三大版塊,即物質化學、物質代謝和肝膽生化與疾病。物質代謝版塊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謝、脂類代謝、氨基酸代謝四個部分。肝膽生化與疾病是第三版塊。在有限的學時內,全程展開PBL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結合中醫專業特點,精選適合PBL教學的物質代謝版塊和肝膽生化與疾病版塊內容,選擇合適的臨床病例,在課堂中以微視頻形式播放并講解相關的具體臨床病例情況并提供患者資料,要求學生針對此患者基本情況,利用網絡查閱相關資料,分組討論疾病的可能發病機制、目前中、西醫臨床治療方案,并比較不同臨床治療方案之間的優劣,以促進學生從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學物質代謝和肝膽生化版塊授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采用微課小視頻在課堂展示以物質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發癥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膽結石和黃疸等疾病相關的臨床病例,要求學生針對上述疾病從生物化學知識角度討論疾病發生的機制及目前中、西醫臨床治療方案,促進中醫八年制學生從物質代謝角度理解并討論疾病發生的具體機制以及中西醫治療差異,培養他們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2評價和分析
PBL教學效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固定的時間內對課堂中提到的問題,每組出一名學生代表回答問題。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電子版教材、網絡精品課程視頻、網絡微課、慕課教學平臺、手機移動百度搜索等搜集資料,進行分組討論并在課堂中搶答積極討論。鑒于課時的關系,有些復雜問題留給學生放在課后討論。授課老師針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帶有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并結合授課內容強調重點、難點。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把控課堂討論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結合目前我校實施的形成性評價考核進行評價。學生的形成性評價考核成分由期末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20%)和實驗成績(10%)三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占20分(由課堂討論回答問題情況構成)。在PBL教學模式中,每組學生在回答問題方面的表現是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對于回答問題較好的每組同學給予更高的平時成績。同時,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問題回答的正確性,問題回答的深度和廣度)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反思在解決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反思做出總結,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讓學生在課后整理自己以及本組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錯誤。教師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定。當然,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反饋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作出及時而有效的調整,使教和學雙方面同時得到提高。采用PBL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后,筆者對參加PBL教學的中醫班學生發放問卷調查進行效果評價。調查內容包括臨床問題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對生物化學授課內容的理解能力,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課堂氣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思路開拓、知識的記憶能力等方面。此問卷主要評測中醫八年制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物質代謝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對PBL教學方法在中醫八年制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合適度等,共發放調查問卷138份,回收138份,應答率100%。調查的具體結果見表1。從以上問卷調查結果看出,在中醫八年制生物化學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82.60%學生認為提高了他們對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85.50%學生認為PBL教學增強了他們對生物化學授課內容的理解,80.43%學生認為PBL教學提高了他們對生物化學授課內容的記憶能力。此外,調查結果還顯示PBL教學活躍了中醫班生物化學課堂氣氛,在結合臨床疾病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案基礎上提高了中醫八年制學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能力。PBL教學開拓了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主觀題時思路更廣闊,能夠引用其他學科知識,體現出較強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培養中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方面。
3討論
PBL教學法的特色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具體病例為切入點提出問題,以討論這些問題為手段來激發和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3-4]。在中醫八年制生物化學PBL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微視頻展示相關病例情況,介紹患者的具體情況并提出問題,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利用當今發達的網絡資源進行深入思考并展開討論。針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和準確度,以給予平時成績的形式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表現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通過結合PBL教學方式,在中醫八年制班級中以討論形式講授物質代謝與疾病相關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中醫班形成了輕松愉悅的生物化學學習氛圍。調查報告結果還顯示,PBL教學促進中醫專業學生對物質代謝中復雜代謝途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臨床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創新性的卓越中醫人才。例如:教師通過以臨床真實病例為出發點引導中醫八年制學生對“不同類型糖尿病發病機制和中醫臨床治療策略”和“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和中醫臨床治療策略”等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分析臨床問題角度充分挖掘中醫八年制學生臨床思維潛能。盡管PBL教學提高了中醫八年制學生臨床思維和生物化學教學效果,但是在順利開展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教師應結合理論知識精選臨床病例,學生應對物質代謝授課內容十分熟練,并配合老師積極查閱相關資料熟悉臨床疾病發病機制和臨床治療方案,才具備解決和分析臨床問題能力。其次,在中醫八年制班級生物化學中實施PBL教學,要求教師掌握豐富的中醫中藥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具備一定的中醫中藥知識背景,憑臨床和教學經驗來分析教學內容,密切聯系臨床病例。再次,教師還應掌握醫學最新發展動態,密切關注臨床疾病發病動態和各種臨床治療方案,將生物化學代謝知識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中醫臨床疾病防治緊密結合,才能對學生給予正確引導,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作者:陶懷 張波 周賽男 宋嵐 胡梅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宋嵐,胡梅,張波,等.在中醫學臨床拔尖班生物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研素質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6(19):73-74.
[2]張麗娜,金國琴,張學禮,等.提高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有效途徑的探索[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29(2):8-10.
化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比較薄弱。如果在高中學生的化學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不顧及學生的反映,那么學生就很難接受并吸收。現在的課堂情況,仍然保留著原始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老師就是教,學生就是學,在這一點上,是需要改善的。它所表現出的是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效應。長此以往,學生們的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再學習新的知識也是非常吃力的。
2.高中學生化學教育教學的改進措施
(1)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如讓學生自己親手制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組織化學方面的講座,進行化學課的試驗,組織化學知識的比賽,和化學相關的晚會,制作化學板報,或者化學博覽會,還可以去化學相關的工農業企業去參觀,對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相關調查。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上的氣氛,打開學生的視野,并且讓他們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模式,這樣不僅使課堂的表現形式提高了,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更加地喜歡化學課,教師的教學也不再生硬,學生們也更加喜歡這門課,只有興趣來了,學生們才知道怎么去學,并且學好這門課。
(2)將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互換
將教師放在學生的位置上來思考,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師作為輔助,去欣賞且關注所有學生,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多了解學生想要的,使學生貼近生活,因為化學是和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樣既彌補了課堂上的死板教學,還豐富了課外活動。教師還要傾注更多的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化學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要對他們更加地關心,幫助他們和其他學生一起進步。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來教、學生來學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們不僅會對化學產生興趣,也會對教師產生濃厚的感情。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