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02:58:31
序論:在您撰寫工商管理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畢業論文寫作是大學生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寫畢業論文是當代大學生必 備的能力之一。
由山東建筑大學商學院教師參與撰寫的《工商管理類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為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提供了基本規范和重要參考。本書在畢業論文選 題、資料的獲取和整理、結構設計、寫作與修改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豐富的參考倌 息,指出了畢業論文中經常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畢業實習規范和 畢業論文各環節工作安排,最后,提供了三篇有專家指導性意見的具有工商管理類 專業代表性的畢業論文范文,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以各位專業教師長期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了工商管理類畢業論文寫作 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作為工商管理類學生論文寫作的指導,也可供其他專業 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參考,對洱望學習寫作的人士也是一本理想的參考讀物。
本書由王海滋、張笛、許娜、陳建華負責編寫,王海滋對全書進行總纂定稿,商 學院2007級研究生徐丹、韓娜、陳超、張建明同學為本書的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勞 動,山東建筑大學教務處給予了熱悄的幫助,本書中的范文選自山東建筑大學商 學院2004級學生馬燕燕、單一娟和劉成成(指導教師分別為姜陣劍、田存禮和吳永 春)的畢業論文,此外,本書還才參考了許多作者的優秀畢業論文寫作指南,在此一 并表示感謝。書中若有不當之處,懇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1.知識結構
(l)層次性:知識結構的基本層次是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層次的關系是博且專,博專相滲,在博的基礎上求專,在專的基礎上求博,博而不濫,專而不死,相互依存,層次分明,漸進發展
(2)核心性:金字塔知識結構的核心知識就是大學生所選擇的主導學科,具體指某一學科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其基礎知識就是綜合知識課中的自然與技術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就是與管理類專業有關的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生產管理類的知識;專業知識是指專業性核心課程,即本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核心課程好比“根據地”學好核心知識,才能發揮專業特長,解決好工作實際中的問題。核心知識以外的知識,如相關學科知識、政策法規知識等。知識好比“游擊區”,圍繞核心知識有方向、有層次、有序列地向外擴展,擴大知識面。
(3)綜合性:金字塔型知識結構作為一個整體,使各門知識(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與人文科學知識)間緊密聯系、相互作用,成為復雜的知識綜合體??v向知識是科學技術深人發展的表現,反映知識的連續性橫向知識反映各類知識的相互依存、互相滲透關系??v橫交錯,形成知識的綜合網絡。
(4)動態性: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舊的知識不斷的老化,新的知識不斷產生。適應這種變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并不是固定不便的,應當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進行定向調整。知識結構的動態調整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知識結構中各類知識的動態調整。大學生應當掌握各類知識的最新發展動態,并及時將其補充到自己的知識領域中。只有自己掌握最牢固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最先進的科學知識,才能站在科學技術前沿,進行新的發明創造。二是知識結構整體的動態調整,大學生應當根據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選擇相關知識為我所用,增強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2.能力與素質
(l)思想道德素質在人的幾種組成因素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本論文由,是處于第一位的。①要具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和平。②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市場經濟越發達,對人的道德品質修養的要求也就越高(,21世紀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必須具備“國際意識(包括國際理解意識、相互依存意識、和平發展意識、國際競爭意識)”,培養國際態度(關心地球、關心人類;適應變化、創造未來;公平競爭、互愛合作;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③商業道德,是商業領域中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的基本道德。這不僅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關系到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對于將要步入商業領域的工商管理類人才,這一點尤為重要。
(2)業務素質業務素質,是學生服務于社會的特殊本領。工商管理類人才的業務素質,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具有適應終身教育要求,獨立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習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持續一生的;學習不僅是掌握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學習。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蘊含其中》的報告中指出“這種學習更多的是為了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知識?!惫ど坦芾眍惾瞬疟仨毦邆洫毩⒆灾?、積極獲取知識的能力。②具有信息能力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對人類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羅馬俱樂部成員E.拉茲洛在《決定命運的選擇》中指出“必須提高社會有機體對其環境變化的敏感性?!睂τ谄髽I而言,信息成為決定一個企業競爭力大小的關鍵因素。工商管理類人才必須具有信息觀念,具有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組織和保持信息的能力,傳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信息道德,從而使信息發揮出最大的優勢。③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立足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眲撔乱庾R、創新能力是信息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Dnlck-er)說“管理學及其在實踐中的一個重要進步是他們現在都包含著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痹诋斀袷袌黾眲∽兓拢瑒撔乱殉蔀槠髽I發展的關鍵,成為企業領導者的重要職能。中國企業正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管理類人才對于市場經濟環境下如何經營企業,經驗欠缺。盡管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但是各國的國情是有差異的。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創新尤為重要。一方面對根源于我國自身的管理經驗不斷創新,另一方面對引進的國外先進管理經驗進行“本土化”,使之適應我國企業的發展。于是,這也就需要我國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④合作與溝通能力在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人們的活動領域、交往范圍、生存空間日益增大。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十分普遍。雅克•德洛爾在《教育:財富蘊含其中》中指出“學會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是當今教育中的重大問題之一。”工商管理類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書面或口頭言語表達能力,熟練掌握外語技巧以及與人交往溝通的技巧,具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合作的能力。從而能在經營管理和社會活動中有效地展開工作。⑤經營管理能力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具備有效地開展經營活動的能力。主要包括:有效管理社會化大生產的能力,決策應變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市場機會的能力,協調企業內部關系的能力,進行經濟核算的能力。⑥適應社會變革的能力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未來世界的生產方式、社會結構都會發生不可避免的變化并且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變化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管理者只有持肯定變化的態度,具有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預測的能力,才能始終站在社會發展的最前列,確保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基礎。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進步和財富的高速增長,科學教育倍受青睞,人文教育則受到了冷落。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呼喚。由于管理類學科的特點,工商管理類人才首先要學好自然科學知識,其次要學好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是基礎,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是導向。只有具備了文、史、哲、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工商管理類人才才能具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養,才能夠將知識、能力、素質融為一體,在實踐中充分地發揮出來。
(4)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指一系列穩定的心
理要素的結合。心理素質可以分為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其中智力素質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注意力五種基本心理因素組成,非智力因素則是由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構成。心理素質是素質的核心。素質教育中的心理素質則側重于非智力素質。21世紀是一個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它具有高節奏、高競爭、高風險、高壓力的特點。而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自我意識的調節作用明顯、感情強烈、情感不穩定的特征。這就使得工商管理類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十分重要。①較高的情商情商,即情緒智力(emotio鬧int幽ge,)的概念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薩羅威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瑪伊爾提出,是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感和情緒,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S習ovey&Mayer,l卿)“情商”是相對智商而言的。情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準確地識別、評價和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適應性地調節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適應性地時候,都要面臨挫折和失敗。焦慮、優郁情緒的夏延、挫折感的產生,會影響一個人的日早生估、上件。嚴里時會使人心理失衡?,F代人應該具有更廣泛的興趣、更堅韌的意志、更樂觀的人生態度,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力、調控力。從理智上正確對待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困擾和挫折,加強自我調節,培養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積極、勇敢地迎接挑戰、戰勝挑戰。本論文由③培養健全的人格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綜合模式”。人格主要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睔赓|和認知風格并無好壞之分。性格有好壞之分,它能直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風貌。自我調控系統則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白我控制三個子系統組成?!北WC人格的完整和綜合,培養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正確認識自己,調節自己,產生正確的對待挫折的態度,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④增強國際競爭意識隨著世界范圍內貿易往來、資金融通和技術轉移規模的日益擴大,世界經濟性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國際化、集團化,使得各專業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培養既懂得企業管理又有全球意識,懂得國際管理人才已是世界一大趨勢。⑤具有國際環境意識“全球問題,是指人炸、糧食短缺、戰爭、自然資源與能源缺乏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正在全球范圍內日益惡化,不僅嚴重破壞當代人的生產和生活,而且可能對未來人類的生存產生極大威脅?!泵鎸θ騿栴}的嚴重化,全球教育被提出。人們應該跳出只關心個人的小圈子,要關心全球命運、關心地球上的生存條件,樹立關心全球的責任感和倫理觀,具有全球合作精神,共同攜手為解決全球問題而努力。超級秘書網
(5)身體素質只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適應高效率、快節奏的工作環境,充分顯露跨世紀人才應有的素質和能力,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有人說:從泰勒的“科學管理方法”至今管理的科學性所創造的價值甚至超過弟二次上業單命坷入尖俐貝獻。工商管理類人才正是這些成就的中堅力量,只有真正具備上述的知識結構、能力和索廈田人萬萬能仕兌爭激烈的21世紀中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參考文獻
1.王志學,張健.管理學學士應具有的素質探討,
2.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企業營銷理念的重整.生產力研究
(1)專業能力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專業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類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等。專業知識是學生主要通過專業課程設置及理論與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學習,將外在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內化為學生個體的認知能力,包括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這是學生個體成功的完成各項工作(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他的知識結構是否完善和思維習慣的優劣,而其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又基本決定了他的就業方向,因而在專業教育中,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這種完善的知識結構要有利于學生能夠通過原有知識來融化新知識,進而產生新思想,逐步達到智慧的境界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進一步增強專業技能,提升就業能力做好鋪墊。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從歷史、現實學習知識,不斷深化和完善對現實的認識,掌握駕馭新知識,具有不斷創新知識的動力源,從而形成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從狹義上講,主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辨析及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的能力。促使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結構、興趣特長及需求出發,廣泛地汲取新知識,不斷填補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充實、完善和發展已有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完全能夠自主選擇和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不斷努力實現新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以形成科學的批評性思維方式,追求具有創新性的學習成果。專業技術能力是指總體反映學生在特定職業崗位上具有的專業應用能力,旨在強調應用性和針對性,這主要依賴于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
(2)通用能力是提升學生適應能力的關鍵。這種能力是指那些與某種具體的工作沒有必然關聯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適用于不同的工作場景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得以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來用人單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個人最能持續運用和最能夠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隨個人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的增加而不斷發展,對工商管理類學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較強的責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腳踏實地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能力是要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而獲得,也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參與實踐、歸納總結、觀察學習、模仿體會、專業訓練、實習培訓、業余愛好、娛樂休閑、社團活動等。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在步入職場中最寶貴的財富。
(3)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提升學生應變能力的核心。這種能力主要是反映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從容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它強調遷移性??沙掷m發展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學生進入職場后是否能成為職業精英、實現持續就業的決定因素。對工商管理類學生而言,創新精神、團隊工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持續學習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則是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內容,這些能力只有在學生步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現出來。近年來許多企業用人單位都希望畢業生在簽約前來單位實習或試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潛質。通過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工商管理類學生的這些能力是可以通過參加科技創新、社會實踐調查、企業兼職等活動得以提升的。同時,從已畢業的歷屆畢業生我們也能發現,可持續發展能力關系到學生能否實現持續就業的愿望,也關系到學生未來事業發展的態勢是否興旺。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踐探索
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屬于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究其主要原因還在于畢業生適應能力不強、所學知識達不到工作要求、就業競爭力不具優勢等問題。為此,蘭州交通大學近年來,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重任,以加強“三項能力”培養為主導,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1)強固基礎以優質教學資源大力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一是夯實基礎、注重實踐、突出應用,著力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夯實基礎,主要是強化英語、數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堅持四年教學不斷線。在保證專業核心課程開設質量的基礎上,開設一定學分的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為學生拓展專業基礎做好鋪墊,強化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的質量。注重實踐,以實踐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為主導,將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驗、實踐教學的學分,占總學分的1/4以上。將企業經濟活動、經濟運行狀況通過ERP實驗、會計仿真模擬、證券投資即時模擬等實驗再現真實情境,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突出應用,以職業規劃、特色培養為目標,以專業選修課為平臺,進行專業人才的縱向深化培養。強化了專業技能訓練,為工業、鐵路運輸、流通、銀行等企業進行特色人才培養,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開放實驗、創新實驗、學科競賽、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等,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各類科研訓練的支持平臺,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培養,努力提升學生服務、奉獻社會的能力與水平。二是抓好專業核心課程與及教學團隊建設,為學生提供堅實的專業學習支撐。多年來,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以工商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與教學團隊建設為切入點,在已有的工商管理類專業9門核心課程中,已建成“財務管理”、“管理學”、“微觀經濟學”3門省級精品課,5門校級網絡課程。核心課程的高標準建設為工商管理類學生專業學習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繼而通過核心課程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有力地推進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庫、習題庫、試題庫、課件庫等,開通了網絡課堂和網上答疑系統,以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的延伸了課堂教學的內涵,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三是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強化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學思結合,知行統一”貫穿于大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為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管理與工科知識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礎操作性實驗、綜合應用性實驗、設計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和多個模塊構成的實驗教學體系(圖1)。該實驗體系,其內容涉及24門課、193個實驗項目,所占比重分別為50%、40%、10%。為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每年都要對實驗項目做出更新,及時補充、完善各專業系列實驗指導書;其特征具有明顯的系統性、綜合性、融通性、實戰性、開放性;實現了實驗教學內容、技術平臺、實驗教學團隊的一體化整合;體現了實驗教學手段、教學工具、教學方法和學習組織形式的有效對接與融通。學生在校期間能夠通過仿真軟件的學習與訓練,達到目前國內用戶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軟件、市場營銷模擬軟件等的熟練運用,真實了解企業運營情況,體驗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另外,通過一系列的模擬與實訓,使學生體驗了從實驗項目課程內實驗獨立實驗專業綜合實驗小型科研課題研究參加校、省及全國各種競賽的創新教育的全過程,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經調查,學生對專業實驗教學總體評價滿意,認為對他們的知識運用、團隊協作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很大。四是發揮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為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我校省級經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管理類基礎模擬”、“市場營銷模擬”、“經濟法案例模擬”、“會計實訓仿真”、“會計手工模擬”、“電子商務”、“情景模擬”、“經濟模擬”8個專業實驗室,有ERP-U8管理軟件、福斯特等公司的應用軟件28套。該中心已成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服務平臺、創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開設24門實驗課,193個實驗項目,面向全校8個本科專業和3個碩士點開放,每學年約有1800余名學生在該中心完成各類實驗教學任務。另外,還通過跨專業實驗、選修課實驗、各種模擬大賽等創新實驗課的開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中心的作用;通過校企共建3S平臺,合作教學、交流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和示范效應。目前,該中心已成為培養工商管理類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搖籃,提升就業能力的重要基地。學生在該中心完成的多項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獲得好評。
(2)構建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保障工商管理類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僅是大學生不斷增強學習能力的基礎,而且是在大學畢業生當面臨就業、晉升、轉崗等多樣性選擇中增強競爭力。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養中,努力構建多維度的組織、管理及服務體系,這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一是強化相關的基礎知識,為提升學生通識能力奠定基礎。首先,將數學作為培養學生運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從事經濟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視。我校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了經濟數學、線性代數、概率數理統計三類必修課,數學建模等多門選修課。其次,拓展英語教學。在開設大學英語、英語口語、商務(或財經)英語、經典外文文獻選讀等課程的基礎上,還長期開展雙語教學,現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師為骨干的“雙語”教學團隊;“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在內的雙語教學課程群。通過雙語教學的實踐,使學生熟悉了國際商務運作模式,為學生進入外資企業或從事涉外業務奠定了基礎。雙語教學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歷屆英語四級累計通過率在80%左右,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第三,注重學生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強化。在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無論是做出怎樣的宏觀決策或微觀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應用模型,這一過程都與計算機緊密相關。為突出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了計算機基礎、VB程序設計、數據庫、辦公自動化四門必修課,計算機網絡、網頁設計等多門選修課,專業實驗課多數也是借助計算機模擬來實現。二是多措并舉,為提升學生的通用能力創造條件。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促使學生清楚自己的社會使命。從情感教育、養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題教育,探索體驗教育、“自媒體”教育等6個方面開展教育活動,通過學校各級管理層面有效的聯動機制,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本科生導師責任制,實現對大學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導。導師對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生選課、學習方法、專業發展方向、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導,將其具體任務分解細化至每學期。舉辦各類論壇、講座,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度。舉辦“創業創富論壇”,邀請北京中鐵二十二局、甘肅武威市交通局、甘肅祁連山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業的高管為學生講授企業管理經驗;邀請我校已畢業的MBA學員每年5月、10月兩次進(本科)課堂,幫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事業成功經驗分享,并開展企業發展、社會需求、能力養成等方面的講座與交流;邀請實習企業指導教師擔任學生的職業生涯導師,與學生交流溝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采用多種方式,搭建就業能力提升平臺。挑選在就業、考研、公務員、選調生、資格證書、銀行系統等考試與選拔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以深入學生班級的形式進行經驗交流活動;舉辦企業模擬招聘大賽,邀請相關企業人力資源部、高校招生就業處領導等作評委,通過制作簡歷、崗位競聘演講、專家點評等環節,培養學生的求職能力。以畢業實習帶動就業,與廣東智通人才、寧波人才中心、東莞人力資源局、德邦物流、紅豆集團等形成了合作關系,建立就業實習基地。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邀請中儲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設集團、鏈家地產、光大銀行、甘肅銀行、TCL樂華多媒體事業部、蘭州商業會計學校等單位來校招聘,提供就業崗位。
(3)適切的教學方法與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提升學生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手段,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以典型“案例教學”為導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赴企業實地調研形成的典型案例,豐富了教學內容,已有2篇案例入選“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精選選國內外經典案例,開啟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強化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更易于掌握管理學、營銷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統計學等課程中的相關理論與分析方法的靈活應用。以“情景教學”為載體,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主要通過教學游戲、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管理理念、學習管理知識。通過體驗式教學,如營銷學中的營銷體驗,會計基礎實訓中會計人員工作角色體驗,模擬法庭、商務談判、企業經營模擬中各種管理角色的體驗等,使學生受到有益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鍛煉。以“實驗仿真”為依托,提高學生科學決策能力。如在籌資、投資、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方面,學生借助網絡數據庫資源獲取相關資料,運用實驗教學軟件進行模擬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了管理決策的科學方法??傊?,近幾年,我校在通過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手段,為學生科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二是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拓展學生的社會適應力。搭建差異化的實習實踐平臺,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發展能力。依托學校在鐵路行業的優勢,注重鐵路系統內企業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依托學校在工科領域的專業優勢,與蘭州電機廠、蘭州機床廠等多家傳統制造企業建立實習實踐基地;依靠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地方知名企業共建校政企聯合實習實踐教學基地。采用集中、分散與輪轉相結合的實習模式,為學生提供各企事業單位不同崗位的實習實踐體驗機會。通過專人負責、科學考核、校內外雙導師聯合指導等措施保障,增強了實習的實效性。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指導教師嚴把論文選題關,本科生導師為各專業進行“文獻查閱方法與技巧”、“研究方法與學術規范”、“如何做好畢業論文”等講座,以及論文審閱、論文中期檢查、、公開答辯等,進行全過程管理,提高論文指導與寫作質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組織企業經營模擬對抗賽、股票交易模擬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重要賽事活動,通過學生的積極參,培養了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激發了創新潛能,提升了創新能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我校經濟管理學院教師先后承擔了11項國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項目、30余項省部級項目、20多項橫向項目等,這些科研項目,為學生參與科技創新訓練創造了條件。在近幾年學生的畢業論文中,有80%左右的選題來自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主持的“甘肅省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研究”等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其選題均來自于教師的科研項目的子課題另外,學校成立了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與創業中心,專門負責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實施菜單式培育,為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實踐探索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應用型人才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管理活動日益系統化和專業化,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并提出多方面、高層次的培養要求。然而,目前從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潛力、自我認知和由此形成的就業期望,與用人單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間存在著沖突。有關調查表明,多數用人單位認為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生政治素質較好,工作態度認真,責任心強,但是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強,無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就高校而言,為了主動適應和調整人才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就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將專業深度與廣度有機結合,拓寬專業的適應面。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正式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環節。下面結合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對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總體目標
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目標是:基于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以滿足企事業單位對管理人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培養出具有管理、經營戰略、市場營銷、經濟及法律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和能力,能勝任經濟管理部門工作和企事業單位實際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基本框架
(1)實踐教學的主要任務
實踐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節,它是為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而設置的教學環節;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一般指實訓、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環節。
具體的說,就是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合理配置,構建成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等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
(2)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課堂實踐教學、現場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和畢業論文(設計)四方面。(1)課堂實踐教學是指配合課程教學,以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專業技能,一般以課堂為教學場所,常見的方式兩種:一種是情景模擬,指設計某情景,讓學生扮演某種角色,開展某項營銷活動,比如:模擬公司組建、商務談判、產品推銷、市場調查等;另一種是案例分析討論。教師事先準備相關案例,將全班同學分成幾組,學生先個人分析,然后小組討論,再課堂發言交流,教師總結。(2)現場實踐教學是以實習基地為條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實習、專業技能訓練,以及畢業實習。(3)課外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道德意識為主要目的的科研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4)畢業論文(設計)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
三、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
1.細化總體目標
實際上,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在理順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外關系基礎上,細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明確各實踐環節和活動的具體目標。具體來說,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要落到實處,必須對學生實現就業所必備的能力進行分解,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等層次劃分,據此把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總目標細化為基于各環節、分階段培養各種技能的子目標,并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
2.制定嚴格的程序規范和標準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所學知識涵蓋了管理、經營戰略、市場營銷、經濟及法律實踐等多門學科,實踐教學工作涉及面寬,要保證組織管理工作到位、教學環節合理銜接,必須建立與之配套的程序規范和標準,使實踐教學活動有章法可循、有制度可依。例如組織有關專家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大綱,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組織一線教師根據大綱要求編寫適用的實踐教學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實踐教學檔案主要包括: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指導書、實踐課表、實踐考核成績、實踐課程軟件等,數據資料要按學校教學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建檔保存。轉3.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不斷完善和強化對各環節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確保該體系自上而下層層展開,落實到每一個實踐過程,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評估、獎懲等手段實施改進,必要時進行調整,將不足之處和遺留問題置于下一個新的質量管理監控循環系統中,進一步改進、優化各教學環節管理過程。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評估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子系統,因為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沒有科學、公正的評估體系,前期的檢查結果未必明確,后期的獎懲環節又沒有依據。該體系應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起到“感覺器”的作用,即是確認初始目標是否實現或是否需要更新,從而驅動“控制器”作出相應調整,保持系統的穩定。
評估體系中常見的評價方法有:過程式、成果式、取證式、綜合式四種。過程式評估強調過程管理,要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實踐教學監督管理,對整個過程實施定期和不定期實地檢查,并要求教師和學生完成有關日常教學情況的詳細記錄,以便相關部門進行抽查;成果式評估指教師根據學生上交的課程設計作業、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成果來檢驗其運用所學課程理論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為確保成績的真實性,還可以與一定形式的答辯相結合。取證式評估要強化實驗教學與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考核的聯系,學生通過實驗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證書,可折合為相應課程的成績和學分。綜合式評估是指學生實踐成績應根據階段性成績和綜合性考核成績,結合實踐紀律綜合評定,并有相應記錄。
四、實踐教學的保障條件
1.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
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經費,除了學費和政府、學校撥款外,還可以尋求企業贊助,建立校企互動機制,提供形式多樣的實質服務,如為目標企業優先招聘優秀畢業生,為企業提供管理人員培訓和基層員工培訓等;其次,有效地利用專項資金及社會各界的捐贈,強化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具體包括:定期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及時添置適用、先進的模擬軟件(如ERP系統、專業模塊仿真等);提高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強化教學軟件體系的效用;對相關教學人員進行短期模擬操作培訓,以提升實驗室的使用價值。第三,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積極與對口單位和部門簽訂合作共建的實習基地協議,明確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具體項目,使教師和學生走出課堂,與社會相融合,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提升師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2.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其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優劣。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很多都缺乏實踐經驗,在實踐教學中深度不夠,不能全面、系統、高質量的指導學生完成專業技能訓練,因此,為保障教學質量就必須提升指導教師的整體實踐能力。一方面,通過學歷教育、培訓、兼職等途徑提升現有教師的專業技能,并采取多種激勵手段促進更多教師積極進行心智模式的轉變,開展自身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調整,建立適應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需求的能力結構;另一方面,引進一些具有高學歷、高職稱、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并設法從外面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理論基礎扎實的管理人才作為兼職教師。總之,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提高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水平和能力,使師資隊伍盡快從整體上實現結構性和功能性轉變。
五、結論
總之,為了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性,培養出具有管理、經營戰略、市場營銷、經濟及法律等方面綜合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努力方向,而主要途徑是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這一體系只有根據本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把實踐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改革的實效性,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才能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培養其職業崗位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華東:深入思考教學改革中的基本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4,07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企業對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現階段要求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要在具備基本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具備綜合發展的能力素質,這就要求高校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本著務實的人才教育發展方針,改革教育方式,創新教育發展模式,實現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具有更高能力素質的社會主義工商管理類精英人才。當今社會對人才發展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有專業能力知識和實踐基礎的同時還應具備職業道德、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綜合競爭性人才。
一、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現狀
不準確定位的工商企業人才培養目標。當前,國內不少企業在工商管理類人才認定方面普遍認為屬于高級管理專門人才,并使工商管理人才被籠統認為是企業的高級人才,沒有較好的區分理論型和技術型人才,不利于實際的工作的開展。
高校工商企業專業的課程體系上存在不足。受到企業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級別的界定影響,使高校在該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培養的課程設置上沒有顯著的特色,課程體系形似性太大,沒有靈活的變動性,使高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不相適應,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核心競爭力。
在課程體系上實踐與理論相脫節。高校在該專業課程設計上是實踐與理論相脫節,而企業的工商管理是一項沒有較大的實踐性的課程,注重實用性,但是現行的課程培養方式中缺乏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導致了工商管理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職業崗位適應相對比較緩慢。
高校課程設計中對理論性知識培養過強,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高校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在理論性方面得到足夠培養,但是在實踐方面卻培養較少,培養出來的人才多是 “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沒有真正實現創新人才的能力培養。傳統的一對多的培養模式難以有效的實現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肮噍斒健钡慕虒W模式,在教學中容易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導致該類人才社會適應性和創新能力偏低。
二、如何培養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創新能力
(一)明確定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
現階段,我國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分為學術型和研究型兩種類型。故而,高校在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有的放矢,實現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隊伍。對理論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側重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來指導實踐;而應用型的人才則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并且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系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計劃
從人才培養的思路出發,當今人才培養主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企業工商管理專業本身就極具社會發展特征,屬社會發展性的專業,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就必須從社會發展角度來量身定做。根據當前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的工作實際需要,實現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與創新能力目標人才培養,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堅持適用原則、夠用原則。
實現交叉學科的培養計劃性發展。交叉學科的計劃性教育培養主要是實現本專業的專業型人才和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實現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適應市場需求,適應經濟的發展趨勢。從而實現高等精英人才的綜合性培養,提高人才在企業中的實用度。
(三)培養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人才培養的創新意識教育發展方面,高校應因材施教,不斷培養企業工商企業管理精英式高級創新人才。所以,在進行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其創新意識的培養。在高校課程設計方面,從創新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塊,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創新理論。加強“應用型”學科體系的建立。在企業培養有計劃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標上,進行思路創新:以學科為基礎,職業技能為主導,創造性地發揮培養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力。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應用型人才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管理活動日益系統化和專業化,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并提出多方面、高層次的培養要求。然而,目前從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潛力、自我認知和由此形成的就業期望,與用人單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間存在著沖突。有關調查表明,多數用人單位認為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生政治素質較好,工作態度認真,責任心強,但是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強,無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就高校而言,為了主動適應和調整人才供需之間的動態平衡,就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將專業深度與廣度有機結合,拓寬專業的適應面。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正式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環節。下面結合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對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總體目標
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目標是:基于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以滿足企事業單位對管理人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培養出具有管理、經營戰略、市場營銷、經濟及法律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和能力,能勝任經濟管理部門工作和企事業單位實際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基本框架
(1)實踐教學的主要任務
實踐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節,它是為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而設置的教學環節;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一般指實訓、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環節。
具體的說,就是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合理配置,構建成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體,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等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
(2)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課堂實踐教學、現場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和畢業論文(設計)四方面。(1)課堂實踐教學是指配合課程教學,以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專業技能,一般以課堂為教學場所,常見的方式兩種:一種是情景模擬,指設計某情景,讓學生扮演某種角色,開展某項營銷活動,比如:模擬公司組建、商務談判、產品推銷、市場調查等;另一種是案例分析討論。教師事先準備相關案例,將全班同學分成幾組,學生先個人分析,然后小組討論,再課堂發言交流,教師總結。(2)現場實踐教學是以實習基地為條件,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實習、專業技能訓練,以及畢業實習。(3)課外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道德意識為主要目的的科研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4)畢業論文(設計)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
三、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
1.細化總體目標
實際上,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在理順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外關系基礎上,細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明確各實踐環節和活動的具體目標。具體來說,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要落到實處,必須對學生實現就業所必備的能力進行分解,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等層次劃分,據此把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總目標細化為基于各環節、分階段培養各種技能的子目標,并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
2.制定嚴格的程序規范和標準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所學知識涵蓋了管理、經營戰略、市場營銷、經濟及法律實踐等多門學科,實踐教學工作涉及面寬,要保證組織管理工作到位、教學環節合理銜接,必須建立與之配套的程序規范和標準,使實踐教學活動有章法可循、有制度可依。例如組織有關專家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大綱,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組織一線教師根據大綱要求編寫適用的實踐教學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實踐教學檔案主要包括: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指導書、實踐課表、實踐考核成績、實踐課程軟件等,數據資料要按學校教學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建檔保存。
3.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不斷完善和強化對各環節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確保該體系自上而下層層展開,落實到每一個實踐過程,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評估、獎懲等手段實施改進,必要時進行調整,將不足之處和遺留問題置于下一個新的質量管理監控循環系統中,進一步改進、優化各教學環節管理過程。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評估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子系統,因為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沒有科學、公正的評估體系,前期的檢查結果未必明確,后期的獎懲環節又沒有依據。該體系應在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起到“感覺器”的作用,即是確認初始目標是否實現或是否需要更新,從而驅動“控制器”作出相應調整,保持系統的穩定。
評估體系中常見的評價方法有:過程式、成果式、取證式、綜合式四種。過程式評估強調過程管理,要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實踐教學監督管理,對整個過程實施定期和不定期實地檢查,并要求教師和學生完成有關日常教學情況的詳細記錄,以便相關部門進行抽查;成果式評估指教師根據學生上交的課程設計作業、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成果來檢驗其運用所學課程理論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為確保成績的真實性,還可以與一定形式的答辯相結合。取證式評估要強化實驗教學與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考核的聯系,學生通過實驗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證書,可折合為相應課程的成績和學分。綜合式評估是指學生實踐成績應根據階段性成績和綜合性考核成績,結合實踐紀律綜合評定,并有相應記錄。
四、實踐教學的保障條件
1.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
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經費,除了學費和政府、學校撥款外,還可以尋求企業贊助,建立校企互動機制,提供形式多樣的實質服務,如為目標企業優先招聘優秀畢業生,為企業提供管理人員培訓和基層員工培訓等;其次,有效地利用專項資金及社會各界的捐贈,強化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具體包括:定期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及時添置適用、先進的模擬軟件(如ERP系統、專業模塊仿真等);提高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強化教學軟件體系的效用;對相關教學人員進行短期模擬操作培訓,以提升實驗室的使用價值。第三,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積極與對口單位和部門簽訂合作共建的實習基地協議,明確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具體項目,使教師和學生走出課堂,與社會相融合,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提升師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2.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其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優劣。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很多都缺乏實踐經驗,在實踐教學中深度不夠,不能全面、系統、高質量的指導學生完成專業技能訓練,因此,為保障教學質量就必須提升指導教師的整體實踐能力。一方面,通過學歷教育、培訓、兼職等途徑提升現有教師的專業技能,并采取多種激勵手段促進更多教師積極進行心智模式的轉變,開展自身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調整,建立適應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需求的能力結構;另一方面,引進一些具有高學歷、高職稱、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并設法從外面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理論基礎扎實的管理人才作為兼職教師??傊?,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提高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水平和能力,使師資隊伍盡快從整體上實現結構性和功能性轉變。
五、結論
總之,為了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性,培養出具有管理、經營戰略、市場營銷、經濟及法律等方面綜合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努力方向,而主要途徑是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這一體系只有根據本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把實踐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改革的實效性,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才能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培養其職業崗位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華東:深入思考教學改革中的基本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4,07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大眾化進程加快,人力資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場化必將浮致人才的全球性競爭在國內展開,甚至進一步加劇。作為時代先鋒的當代大學生,是整個社會金字塔中的極具上升潛力的一層,他們面臨著由理論到實踐的巨大人生跨越,競爭社會中無處不在的機遇與挑戰在等待著他們,他們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與適應性和開拓性思維以及極強的進取心,并有著較強的團隊精神和較輕的社會壓力和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當代大學生如何主動學習,培育與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凸現個人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和工作實踐終的持續競爭能力,以在人才人戰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擺在眾國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同時也是每個大學生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1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最旱是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提出的。最開始核心競爭力只是經濟學的觀點,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學根基,所以被引入經濟、管理以外的幾乎所有領域,其概念也逐漸被引申到了個人核心競爭力上來。事實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離不開每個個體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義,可以理解為: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所內化了的經過整合的知識和技能,是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所擁有的有價值的、獨特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和替代的競爭能力,是能夠史加有效地讓用人單位快速接納自己從而取得工作機會的能力,是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大學生可以通過知識結構的優化、技能水平的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等途徑,全而整合發展自己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創造性地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找到適合才能發揮的工作崗位,理想就業而實現自身價值。就業核心競爭力是畢業生可持續就業的一種發展能力,是畢業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水平、素質養成達到一定水平,具備可自主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關于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木要素,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公認的明確的定論。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筆者認為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幾大基本要素。
1.1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
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包括良好的品德素養、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合理的價值取向、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積極向上的敬業精神、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強烈的社會貢任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石,是高校畢業生順利成功就業的敲門磚。
1.2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
復合型知識結構是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理科知識與文科知識、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綜合體現,是系統的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和靈活的實踐能力的有機統一。完善而全而的知識結構是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前提,也是用人單位挑選大學生的關鍵標準;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適應未來工作的新型人才。
1.3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
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主要包括終身學習觀念、自主學習能力、知識融通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積極想象能力、能動應變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同化順應能力等,是各種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綜合參與的結果。學習創新能力是把知識、技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是大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1.4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良好是指人的行為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變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社會所接受,行為符合社會身份,能與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涉及適應社會和人際適應兩個維度,具體包括生活知識技能的掌握、正確活目標的確立、社會生活規范的遵守、社會群體的融入、社會角色的承擔、社會生活的適應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是決定大學生能否實現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結合,達到人職匹配的重要因素。
2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能力的調查分析
本文以某些高校部分工商管理類學生為調研對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涉及5所高校共計1000名學生。實際收回問卷982份,去掉填涂失誤等無效問卷后共計收回有效問卷956份,回收率達到98.2%。限于篇幅,調查過程在此不予贅述,下面詳細分析本次調查的結果。本次調查設置了4個方面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客觀的獲取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①在“良好的心里素質方面”方面,有336人顯示“非常好”,348份人為“良好”,142人為“一般”,剩余的130人為“不好”,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35.1%,36.4%,14.9%和13.6%。顯然,認為非常好或良好的共計71.5%,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心理素論文質都不錯。②在“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方面,有382人被調查認為“一般”,262人顯示為“良好”,170人為“不好”類型,剩余的142人為“差”,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40.0%,27.4%,17.7%和14.9%。從這個結果看,大多數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并不具備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只有少數學習努力,目的明確的學生知識面較好。③在“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方面,有481人為“一般”,205人為“較強”,159人為“差”,剩余的111人為“很強”,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50.3%,21.4%,16.7%和11.6%。調查結果說明,大多數的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能力還是一般的,只有部分學生創新能力強,這與各自的自我鍛煉和學校的培養方式有關。④在“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有277人被判定為“較強”,336人為“一般”,225人為“較差”,剩余的118人為“很差”,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29.0%,35.1%,23.5%和12.4%。相當一部分工商管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還有所欠缺,事實上,這與大目前高校的培養方式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