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5:04
序論:在您撰寫狼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通常來說,民族舞蹈往往帶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其傳播的范圍也相對有限。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不少民族舞蹈逐漸開始由區域性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成為了世界舞臺上中國民族文化彰顯自身魅力的亮麗風景。打榔舞也是如此,它自身的文化和藝術魅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從打榔舞的內容方面來說,它包含了壯族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日常生活、、婚喪嫁娶、節慶娛樂等,可以說,打榔舞是反映壯族文化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打榔舞,我們能夠看到壯族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演變過程,那些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誕生并且一直延續至今的舞蹈都是具有悠久深厚的歷史,其中就凝聚著壯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與大自然和命運斗爭中的價值和智慧,同時也是壯族人民文化審美風格的積淀。這些對于我們今天的民族、文化、歷史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打榔舞距今已經有1391年的漫長歷史,它是唐宋年間,廣西壯族的先民們為了向上天祈禱國泰民安以及風調雨順所創造出來的用以祭祀、還愿、酬謝、娛樂等活動的民間舞蹈形式。打榔舞主要的道具就是木榔,這個木榔是由一個直徑兩尺,長度六尺的大木鑿成的大木槽,表演者不存在男女老少之分,都可以參加,可以采用多種對打方式,二人對打以及四人對打,還可以多個人進行交錯對打,敲打時聲音非常洪亮,像是鼓聲,方圓幾里地都能聽到。2007年,廣西天等縣的壯族打榔舞經過縣級的專家審核,成為了該縣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的項目。2008年,又經過崇左市專家的審核,成為了該市第一批非遺名錄里的項目,2010年,打榔舞成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非遺名錄里的項目。打榔舞由于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它不只在廣西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東南亞等地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打榔舞”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所產生的品牌效應
2.1文化輻射效應:影響地域與受眾的擴大
隨著打榔舞文化品牌的不斷開發,產生了一種地域與受眾上的擴散效應,越來越多非壯族的人們開始喜愛打榔舞,參與到其中的人是越來越多。隨著各民族之間的廣泛參與,民族之間文化也就產生了一種互相融合與交流的開放狀態。我們知道,文化的生存與發展必須要借助于一定的空間才可以,而其地理環境也是展示其文化風貌的一個重要工具與載體。打榔舞經歷了從散落式的民間村落到集中性的社會公共場合的變動歷程,這樣的地理空間的變動也反映出了其中文化內涵的變化。從地理空間上來看,打榔舞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這必然又會帶來其文化空間的延伸與擴大,通過擴大其活動的地域與范圍,進而使打榔舞的民俗化特征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由于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與個性,打榔舞不只在廣西地區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在東南亞地區,它也是深受當地人歡迎的。
2.2經濟擴大效應:商務活動機會日益增多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打榔舞不但是壯族人民日常生活與節假日的一種娛樂性活動,它的文化展演功能也日益增強了起來,成為了促進文化交流進行商務活動的一種體育商品。在壯族人們聚居的地方,每個村落中都有一個打榔舞隊伍,如果村里有游客或者學者來進行參觀考察,他們就用舞蹈來助興,這樣是一舉兩得,既傳播了壯族的文化特質,又使人們能增加收入進而改善生活。此外,隨著旅游業和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人被打榔舞獨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它也成為了該地域旅游業中的一大亮點。天等縣通過媒介的形式對其所蘊含的深厚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利用知名媒體進行傳播,使“打榔舞”的知名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香港鳳凰臺以及中央電視臺都曾為“打榔舞”進行了專題片的報道與拍攝,廣西電影制片廠所拍攝的《左江水清又清》這部電視風光片就把“打榔舞”作為了其中一個重要的片段來進行專題拍攝。由于打榔舞所具有的文化價值的不斷彰顯,打榔舞每年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商戶前來進行商務與展銷交流活動,這些商務活動讓打榔舞的影響力與受眾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從而形成了一種用商務促開發以及用交流來帶動發展的良好趨勢。
2.3產業連鎖效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作為廣西壯族文化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打榔舞對于整個天等縣文化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天等縣在廣西的西南部,正處在左右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具有著獨特的地理風貌與民俗,這些都使天等縣具有了獨樹一幟的文化資源。近些年來,天等縣逐漸建立起了廣西地區首屈一指的天等博物館,還有天椒廣場等文化設施,此外2007年還成功的舉辦了天等第一界的指天椒節、中國—東盟指天椒節、趙傳個人演唱會、四國青年男籃邀請賽、崇左市政協系統運動會、中國廣西—日本橫濱福岡大學兵乓球國際公開對抗賽、2010年廣西“拔群杯”籃球賽等多種文體類活動,這對于推進整個縣的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并使天等縣的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利用打榔舞、龍侗、三月三歌節等民間的文化民俗活動,天等縣樹立起了自身獨具特色的節日文化品牌,通過精湛的藝術創作,將各民族的奇葩藝術匯集成了一個具有體系性的文化節目,它主要是運用依語押字的方式來創造出獨具民俗特征的民族歌曲,在依托地區的知名文藝團體與文藝公司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民間演藝來展示出壯族的民俗特質,從而打造出了獨樹一幟的名族文化品牌。2012年,天等縣在天椒廣場成功舉辦了“千人打榔舞”的大型民俗舞蹈比賽,運用多樣化的舞蹈形式充分展示出了天等縣的絢爛多姿的民俗文化特色,凸顯出了天等獨特的文化元素與藝術魅力,成功樹立起了“打榔舞”這個文化藝術形象?!按蚶莆琛边@個文化形象促進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與整合,那些和打榔舞有關的旅游業以及屬于壯族的特色產業比如服飾與工藝品等都出現了很熱的局面,而這些產業的良好發展又會對打榔舞文化影響力的提升產生重要的推進作用,從而讓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互相促進和雙贏發展的良性循環。
3打榔舞傳承與保護的主要策略
3.1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明確文化發展的導向
在推動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發揮著一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文件與方針政策的方式來引導文化發展的方向。所以,各級政府必須要充分認識到民族文化對于地區發展的重要性,應當要把握好民族文化發展的路徑與導向,通過發揮自身鮮明的文化導向作用來推進打榔舞的發展進程。具體而言,首先,政府必須要重視并加強對打榔舞的宣傳工作,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展演或者專題網絡傳播的方式,來促進并提高群眾參與打榔舞等傳統民族文化項目的熱情與積極性。同時還應當建立起有關的獎懲制度,對于積極開展并推動打榔舞研究的個人或村莊進行一定的獎勵,對于那些不能積極開展并推動打榔舞發展與研究的單位,應當對其進行一定處罰;其次,根據各地打榔舞的發展情況,政府還應當制定出詳細的發展規劃,形成一種系統性的對打榔舞進行研究與保護的機制,還要多建立一些推廣性機構,對其實行責任人負責制;最后,政府還必須要定期組織一些起到帶動性和示范性的打榔舞演出活動,要多鼓勵民間組織建立起打榔舞的表演團隊,并要加強對這些民間組織和團隊的扶持力度。
3.2建立良好的經費保障機制
打榔舞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乃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政府是其主要的責任者,因此,地方政府應該加大對于打榔舞在傳承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應該建立起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性投入機制,廣泛吸收民間資本,進而確保打榔舞作為一項非遺保護傳承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資金來源。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政府還可以設立一些財政專項資金,用于對打榔舞的保護、考察、教育、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此外,政府還可以制定相關的社會資助政策,給那些資助的企業以及個人提供政策或者是稅收方面的優惠措施,政府還可以鼓勵以個人的名義來設立基金,歡迎港、澳、臺以及海外企業家為打榔舞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基金,以擴大資金的來源,進而為打榔舞的保護傳承工作提供重要的資金保障。
3.3建立起一支業務精湛的管理人才隊伍以及專家隊伍
在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充分利用的基礎上,政府部門應當要加強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要不斷對現有的研究打榔舞的組織與力量進行有效的整合,以便建立起相應有針對性的研究機構。此外,政府還應當多組織現有的研究機構多和國內外有關的研究部門進行合作交流以便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將其及時的運用到對打榔舞的保護與傳承方面。政府還應當多組織一些具有規模的學術交流研討會等,以便讓同行業內的專家學者都能夠彼此互通有無,實現取長補短,這樣會讓自身得到更多的借鑒。政府還要強化對于人才培養的力度,要多探索一些新的合作路徑,比如:可以探索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單位之間的聯合培養機制,進而建立起一種長效的人才培訓體系,這樣能夠使從事打榔舞表演與研究的人員其自身的工作與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可以為傳承與保護打榔舞的工作作出更多的貢獻。此外,廣西地區還可以設立各種相關課題,要多鼓勵專家學者或者是各高校的研究生來進行關于打榔舞傳承保護的理論研究工作,這些對于促進打榔舞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朝著科學有序目標的邁進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4加強總體發展規劃,構建起完整的文化產業
打榔舞通常是運用打“榔”這一形式來傳達其藝術魅力的,它的內容也多是以農耕文明中的稻作生活為主,其活動時空多以當地民間的習俗節日,它具有節令時令和娛樂休閑等特征。雖然目前而言,人們都非常喜愛該舞蹈,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要想讓打榔舞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如果僅僅是單純依靠人們的熱愛度是遠遠不夠的,政府應當把其看做是一種潛在的文化發展資源,要對它進行廣泛的宣傳和良好的包裝。比如:我們可以將打榔舞和當地帶有民俗特征的旅游產業結合起來,打造出集文化和旅游以及美食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品牌,還可以聘請一些知名的演繹者以及專家學者給打榔舞做文化代言人,通過多種媒介方式來廣泛的宣傳打榔舞的藝術特色,使打榔舞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4結語
通過調查發現,中職院校學生的課外朗讀存在以下幾點現象:一是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少,整體朗讀能力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二是學生缺乏必要的朗讀指導,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朗讀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處理朗讀的內容;三是沒有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朗讀材料,沒法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四是沒有良好的朗讀環境。中職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忽略了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因此,學生缺乏良好的朗讀環境。針對這些問題,如何加強課外朗讀的指導以及有效地開展課外朗讀活動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
二、利用課外朗讀,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實踐與探索
(一)創建濃郁的課外朗讀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外朗讀氛圍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多方位的配合。學校方面:校團委發起了讀書倡議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好讀書、讀好書”;班級建立了讀書角,營造濃郁的班級讀書氛圍;學校圖書館開放了朗讀區域,為學生朗讀提供了場所;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朗讀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方面:開設了朗讀方法和技巧的選修課,加強對學生朗讀指導,解決學生在朗讀中的困難。學生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朗讀活動,激發自身的朗讀興趣,提升朗讀能力。在各方面的協調配合下,營造了濃郁的朗讀氛圍,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養。
(二)編寫有特色的朗讀教材
編寫朗讀材料解決的是“學生讀什么”的問題,即學生應該朗讀什么內容。首先,要對中職學生日常閱讀的內容做簡要的分析。中職院校女生大多愛讀一些言情小說,男生則愛好魔幻小說、科幻小說,而對中外名著、名人傳記等經典文學作品知之甚少。其次,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中職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的內容。學校精選編寫了誦讀經典系列讀本“晨風雅韻”。內容編選根據各年級的學習基礎,由易到難,共分為三冊。第一冊主要是面對剛入校的新生,“立規矩、養習性、學做人”為選編材料的宗旨。古詩文選取短小精悍具有啟迪作用的詩文,現代文則選取有故事性、以情動人的名人佳作。并配以圖文并茂的介紹、通俗流暢的翻譯以及畫龍點睛的賞析。學生通過朗讀,能夠達到規范自身行為,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開闊視野,提升文化素養。第二冊圍繞培養學生學習精神、樹立職業理想為編選材料的宗旨,選取先秦散文、諸子百家作品以及現代散文和詩歌。內容涵蓋了愛國情感、人生勵志、自然風光。通過誦讀,學生能夠修身勵志,提升文化素養。第三冊書在編選時結合高年級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這一特點,以培養社會責任感、規劃人生方向、陶冶個人情操為著力點。內容上選取兩宋風月、明清雅韻等古代經典詩文,編選了篇幅短小、難度適中、適合學生朗誦的篇目。通過誦讀,學生能夠領略民族文化的內涵和深厚底蘊,培養自身的愛國情感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晨風雅韻”這一經典系列讀本很快在實踐中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學生通過朗讀經典文學作品,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加強課外朗讀的指導
朗讀方法的指導解決的是“學生怎么讀”的問題,即學生在朗讀中應該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為此,我校首先開設了“朗讀技巧及訓練”的公開課,由語文教師對班級領讀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在培訓中針對何謂朗讀、朗讀的目的、朗讀前的準備、朗讀的基本表達手段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并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其次,經過培訓的班級領讀人員,在班級朗讀活動中對其他同學加以指導,進而做到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掌握朗讀的方法和技巧。最后,開設了朗讀訓練的選修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朗讀技能。系統全面的朗讀方法指導和技能訓練極大地解決了學生在朗讀中的困難,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獲得樂趣,進而提升文化素養。
(四)開展特色的朗讀活動
1.開展長期的課外朗讀活動。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學校開展了長期的課外誦讀活動———“晨風雅韻”晨讀活動。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生利用每天早自習時間進行經典詩文誦讀。學生在領讀的帶領下齊聲誦讀,學生對每篇經典詩文都會經歷“識讀、誦讀、熟讀”的過程。通過對經典詩文的持之以恒的誦讀,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養。利用早自習晨讀,不僅使課外朗讀有了時間上的保證,更能讓學生在瑯瑯讀書聲中開始美好的一天。
2.結合學校其他活動組織朗讀比賽活動。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學校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展演”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任選自己喜愛的經典詩文和誦讀形式。每次比賽大家都精心準備、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選手還互相請教切磋,更好地把握朗讀的技巧,體會朗讀的情感。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能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1.1一般資料
從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SLE合并妊娠并分娩患者17例,年齡21~35平均27.6歲;初產婦14例,經產婦3例。病程1~14年。
1.2SLE診斷
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診斷標準,與內科免疫組專家組會診判斷。其中:發熱15例,關節痛7例;顏面、頸四肢有紅斑9例,白細胞減少13例,血小板減少8例,尿蛋白14例。剖宮產4例,自娩13例。
1.3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常規處理
妊娠期需進行孕檢及風濕病學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沉、肝腎功能、ACL、抗ds-DNA、補體C3、C4、心電圖、無應激試驗(NST)、胎兒超聲等。孕期注意酌情服用潑尼松;ACL陽性者口服阿司匹林,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引起畸胎或其他副作用;孕婦32~35周的患者給予地塞米松6mg,肌內注射給藥,2次/d×2d;分娩前則給予甲基強的松龍40~80mg/d或琥珀酸氫化可的松100~200mg/d,靜滴給藥3~5d;分娩后據病情再繼續治療SLE;產后及時回奶,新生兒采用人工喂養,避免食用被藥物污染的母乳。
1.4觀察指標
(1)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2)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轉歸及新生兒情況。
1.5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為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患者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隨訪
17例患者均好轉出院,出院后隨訪結果顯示,并發多臟器受損病情加重5例,臨床緩解7例,再次妊娠5例,17例新生兒存活15例,1例新生兒患SLE。
3護理
3.1一般護理
3.1.1加強休息,防止勞累:SLE患者抵抗力較弱,所以孕期和圍產期盡量臥床休息,期間定時翻身,做被動運動,防止褥瘡的發生。關節腫痛時限制活動,活動量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注意勞逸結合,以免勞累加重病情,外出時避免日曬,同時還要防止受涼感冒及其他感染。在此期間還應該注意營養均衡,及時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強機體活力。
3.1.2預防感染:由于大劑量激素的應用,SLE患者特別是皮損型極易感染,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感染跡象,如發熱、白細胞低等。如果患者經濟條件允許,最好是選擇住單間,以防止交叉污染。對探視及陪護人員實施護理培訓,并嚴格限定探視時間和人數。定時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房間實施紫外線消毒時要對患者進行保護,防止紫外線的直射。床單保持平整、干燥;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應戴口罩,并設專門的責任護士負責護理。要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給予過氧化氫漱口,3次/d,有口腔黏膜破損時,每日晨起、睡前和進餐前用漱口水漱口,有口腔潰瘍者在漱口后用中藥冰硼散或錫類散涂潰瘍部,有水皰者要保持皰壁完整,遵醫囑可以使用表面收斂劑。保持皮膚干燥和清潔,不要接觸染發劑、燙發劑、發膠和農藥等刺激性物品。皮損型患者頭、頸、面部忌用堿性堿性清潔劑和化妝品,以減少刺激;如果病房內有皮疹、紅斑或對光敏感的患者,請鍵入文字或網站地址,或者上傳文檔。室內可應掛深色窗簾,避免陽光直射患者部位的皮膚加重病情。外出時要穿長袖的衣褲、晴天時注意打傘或戴遮陽鏡及遮陽帽,千萬不要日光浴;保持會位清潔,經常用0.5%碘伏或0.1%洗必泰擦洗,忌用堿性肥皂;產后應注意觀察產婦會陰或剖宮產切口部位是否感染,是否有子宮內膜炎、尿路感染、肺炎和狼瘡惡化現象,一旦發生上述情況迅速治療,必要時可轉到上級醫院診治。
3.1.3病情監測:患者開始妊娠后,應根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活動性及累及臟器狀況進行評價;指導患者自己及家屬協助護理。加強妊娠期的檢查,一旦發現妊娠期或產后狼瘡惡化,應盡早作出診斷并予以積極治療。皮損型患者特別防止紫外線的照射;對妊娠期高血壓,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患者的自覺癥狀,給予降壓、解痙、利尿等處理。腎炎型患者要檢測血壓,防止驟升或驟降,監測腎功能,注意觀察尿量和尿色,有異?,F象及時與醫生溝通。臨產時注意產程進展及產婦變化,記錄24h出入水量,嚴密觀察尿量,每日檢測體重、腹圍及患者全身皮膚是否發生異常。由于患者長時間臥床,所以要注意加強對患者關節的活動和護理。為防止合并癥的發生,住院期間最好間歇性吸氧,以便保證血氧濃度維持在適當的水平;在患者床頭時刻都應該備有開口器,壓舌板等急救工具(用滅菌的紗布包裹)。如果并發癥突然發作,要沉著冷靜,積極配合醫生搶救治療,切忌延誤病情。
3.1.4胎兒及新生兒監測:孕婦在住院期間應經常做血小板聚集試驗和無負荷試驗。有腎臟損害者,不管患者有否原高血壓,為防止產前子癇的發生,都應給以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孕后期采用電子胎心監護、定期對胎兒進行B超監測,定期測定臍動脈血流波型,檢查胎盤功能?;颊卟捎米髠扰P位,有利于糾正右旋子宮,解除子宮對下腔靜脈擠壓,促進子宮內胎盤的血液循環,同時輔以間歇性吸氧,防止胎兒宮內缺血缺氧癥狀?;颊邞獙W會自數胎動的方法,每天定時自檢并做好記錄,以便胎兒情況驟變或短期內(1~3d)劇變時及時發現。臨產時密切注意產程進展及胎心音變化;由于罹患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孕婦易發生早產,加上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窘迫等危險狀況時有發生,新生兒病死率高,故所有新生兒均按高危兒加強護理并實施人工喂養,其措施不再贅述。
3.1.5產后指導:產后根據病情遵醫囑繼續用藥治療,因患者分娩前后均應用了大劑量的激素,因此產后不宜哺乳,需及時回乳。可用溴隱亭、生麥芽口服,予大黃、芒硝熱敷回乳,以降低乳腺炎和產后高熱的發生,忌用雌激素回乳,以免加重病情。產后避孕不宜用上環方式,可能會造成感染,可采用其他避孕工具避孕。
3.2人性化護理
3.2.1心理護理:長期以來,SLE一直是一種頑固的心身疾病,不得不長期服用激素治療,疾病導致的蝶形紅斑及激素帶來的體貌變化(滿月臉、脫發、向心性肥胖等),給患者尤其是女性心理帶來很大負擔,因此抑郁、悲觀、自卑、排斥等不良心理不鮮見。甚至輕生,走上“自殺”這條不歸路。妊娠后心情雖然有所好轉,但疾病的遺傳性和前期用藥對胎兒的潛在危害又使其產生焦慮、恐慌心理。加之醫患矛盾現象屢屢發生,敵對和抗拒情緒難以避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精神緊張狀態,體內就會發生應激狀態,加劇了患者免疫系統的紊亂,使SLE癥狀加重。所以,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要主動多與患者進行交流,隨時洞察心理變化,促進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在護理患者時,護理人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用樂觀向上的世界觀影響、感染、鼓舞和激勵患者走出心理的“低谷”,通過給患者耐心講解診療過程,如發病機制、臨床癥狀及注意事項,給患者以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在孕后期話題多以談論胎兒為主,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讓其感受到將為人母的幸福和神圣,通過胎兒對孕婦互動及帶來的激勵作用,大部分孕婦都能心情好轉,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通過上述方法,營造出醫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諧友好局面,利于治療的進行。
3.2.2患者家屬的參與:通常情況下,患者最相信的人莫過其家屬,所以應及時掌握患者家庭情況、知識接受能力和經濟承擔能力,摸準他們的心理變化。每項治療措施實施以前,應先在回避患者情況下與家屬溝通,變被動為主動,家屬思想工作通了,他就會督促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住院期間,我們還向患者及家屬耐心宣講,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和藥物知識,解釋用藥的必要,保證患者按醫囑用藥。
3.2.3滿足個性化需求:每個患者都有獨特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差異、經濟背景也不盡相同,所以其心理需求也千差萬別。通常,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比較注重治療經費問題;有工作的患者則對治療時間的問題考慮較多,但都希望醫務人員充分告知病情、治療和預后,以便采取應對措施。這些要求因人而異,個性化很強。護理的宗旨是,只要要求合理,盡量滿足,盡早解決;要求不甚合理的,要充分理解,作好解釋、溝通和疏導工作,盡力為患者營造舒適、滿意的心境環境。
3.2.4建立護理個案: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由責任護士為每位患者建立個案,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這些措施要貫徹始終,直至患者出院后,也要保持通訊聯系,定期進行電話回訪,跟蹤反饋,指導患者及嬰幼兒的護理。若患者出現嚴重抑郁癥、自殺傾向等,則及時與家屬溝通,必要時請專業心理治療師給予特別幫助。
一、鄉村社會面對城市化的召喚:現狀與問題
城市化是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城市化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人口集聚、財富集聚、技術集聚和服務集聚的過程,同時也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組織方式轉變的過程。
城市化總是與鄉村社會相關聯。在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中國傳統的鄉村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遷。二元經濟體制導致中國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在中國的體制下,一種稱為“半城市化”的現象產生了。“半城市化”是相對于“城市化”而言的。農村流動人口雖然進入城市,也找到了工作,但是沒有融入城市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系統,在城市的生活、行動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疏遠乃至不認同的感受,處在“半城市化”狀態。具體表現為:一是非正規就業和發展能力的弱化。農村流動人口在城市得不到法律和制度的有效保護,經常受到市政管理部門的清理和追趕;報酬低,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保證,更享受不到法定的節假日休息權利;就業不穩定,缺乏職業經歷累計和晉升的保證機制。二是居住邊緣化和生活“孤島化”。政府只允許農村人口進城工作,而沒有從體制上接納他們,流動人口也沒有能力租住或購買體面的住房,他們的居住條件是非?!斑吘壔钡?,往往居住在城市最簡陋、環境最惡劣、區位最差的房子里。三是社會認同度差。其一是他們要么對城市社會不認可,或者不被城市社會所認可。更多的情況是他們不被城市認可。其二是對農村社會逐漸失去了認可或者不被認可。在這一點上,更多的是他們不認可農村社會。其三是逐漸轉向對自己群體的認可,或被自己群體所認可,在這點上認可與被認可同時存在。[1]
與半城市化相對應的是,今天的中國鄉村越來越陷入衰敗的困境。中國鄉村社會受到來自城市的強勢擠壓,經濟文化以及其他社會資源占有的失衡導致農民強烈的失落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剪刀差持續擴大,社會政策上的不公平使農民產生被邊緣化的感覺,農民成為沒有“勞?!薄ⅰ袄媳!钡摹岸裙瘛?,“孔雀東南飛”導致的農村空巢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倫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凡此種種都表明,城鄉不公平是當今中國最大的不公平,鄉村社會必須積極行動起來,以應對城市化浪潮的挑戰。
二、城市化語境下的農村、農民和農業的三個基本估計
進入21世紀以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農業和農村正經歷著深刻變化。對城市化語境下的農村、農民和農業,我們有三個基本估計:
1.農村的命運
中國正致力于探索建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中國將著眼于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加快破解城鄉二元體制難題,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新格局。政府正健全城鄉統一的生產要素市場,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農業和農村流動,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相互促進。切實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完善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和職能設置,逐步實現城鄉社會統籌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農村是城市的溫床。在未來社會里,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將不復存在。95%的農村將聚集在數千人口規模的城鎮。個別聚落雖然人口規模小,但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地位也城市化了。與“大部制”改革同步,中國近期正在廣大農村推動村莊合并,“大村莊制”將與“大部制”一起,成為中國未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實行村莊合并的“大村莊制”,對于加速農村城鎮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起好步”、“開好頭”的重要作用。村莊合并的真正意義,還在于推動中國農村由村民自治邁入“社區化管理”,令農村變成城鎮,農民變成市民。[2]
2.農民的命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茲曾說,21世紀之初影響世界的有兩件事:一是美國的信息化,一是中國的城市化。2007年,中國的城市化率達到了45%,已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就業,經濟發展的軸心轉向了城市。
21世紀工農業差別將趨向消失,二元結構解體,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將不復存在,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人們將能得到平等的對待,生存在小城鎮的則是農業生產者。農業生產者在全社會的比例大為減少。正如約翰·奈斯比特所說:在傳統農業時代,90%的美國人生產100%美國人所需要的糧食,而在今天,3%的美國人生產120%美國人所需要的糧食。茅于軾也認為,“現在我國大約有六億城里人、七億農村人。在未來的三五十年中,將有大約六億人要進城,農村只需要一億農民就夠了”。[3]
3.農業的命運
21世紀,農業不會因城市化和工業化而消失,只是農業生產采取了現代化的作業方式而已。人的生物性需求決定了農業存在的必然性。在三次產業中,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具有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中國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產業基礎。
中國將十分重視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國持續多年實施農業產業化提升行動,努力培育壯大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跨區域經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或參股農業龍頭企業。
三、鄉村社會的訴求和應對
基于上述三個基本估計,筆者認為,在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中國,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任務將非常艱巨。但是只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統籌城市和鄉村社會建設,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就有可能實現城鄉一體化。
第一,發揮新型城市化道路對城鄉協調發展的統籌功能。城市化不只是一個由農業向非農業轉化的過程,更是一個通過結構變動、人口素質提高、城市功能增強、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實現社會經濟資源合理配置、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新型城市化是“人口轉移型”城市化和“結構轉換型”城市化相融合的城市化,但起主導作用的是“結構轉換型”的城市化,其顯著特征是,在城市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下,周邊廣大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的城市化轉型。從我國的國情看,社會經濟結構的城市化轉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的城市化轉型,二是就業結構的城市化轉型,三是空間結構的城市化轉型,四是文化結構的城市化轉型??梢园l現,這四大結構的城市化轉型從不同方面體現出新型城市化對城鄉協調發展的統籌功能。[4]
第二,搞好小城鎮建設與發展縣域經濟并舉。中國新型城市化道路和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是發展小城鎮。200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發展小城鎮和縣域經濟。2008年8月13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該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城鎮化率將分別達到48%和58%。在新農村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化格局以及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和諧穩定發展上,小城鎮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搞好小城鎮建設,要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要以工業化為龍頭,以產業集群和專業鎮為載體,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使工業化更多地惠及農民。要從實際出發,選準和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培育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形成具有縣域特色的產業結構。要理順和規范鄉鎮財政體制,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政權運轉的財力保障機制。要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
第三,要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F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與傳統農業相比,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布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了一個全方位、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第四,要積極推動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城鄉協調發展內在包含著城鄉制度統一和權利平等的訴求。根據目前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必須逐步進行諸項改革:一是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通過給予農民工準市民待遇到市民待遇的逐漸過渡,最終形成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機制,強化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發展農村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三是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5]要縮小城鄉公共產品供給差異,實現農村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要合理配置城鄉資金投入,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
總之,21世紀城市化語境下的鄉村社會變遷的趨勢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將不復存在,農村逐步變成城鎮,農民逐步變成市民。二元結構趨于解體,工農業差別日趨縮小,中國農民生存狀態徹底改觀歷史時期已經到來。但農業不會因城市化和工業化而消失,只是農業生產采取了現代化的作業方式而已。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和鄉村社會的區別在未來社會中轉化為大中城市和城鎮的區別、居民從業結構的區別。
參考文獻:
[1]王春光、王芳.農村流動人口“半城市化”現象堪憂.中國信息報,2007.10.10.
[2]中國正推動村莊合并“大村莊制”成未來政改新目標.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1.30.
[3]黃勝利.以更科學高效的方式推進城市化.中國經濟時報,2009.1.16.
[論文關鍵詞]文化交流 文化意識 文化傳播
一、翻譯在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語言既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號,其使用方式與表達內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而翻譯的基本性質是語言問的轉換、是文化之間的交流,因此翻譯與文化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翻譯豐富、促進了譯語文化,這是翻譯最為顯著的功能。古今中外,翻譯從來都是促進民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楊仕章,2001)~1果沒有阿拉伯人的翻譯,古希臘的明就不會得以保存,歐洲的文藝復興也將無從談起;中華文化經佛經翻譯吸取了古印度文化的營養,給中國文學注入了強勁動力,大大豐富和發展了唐代及唐以后中國文學的浪漫主義意象成分和功能;同樣,沒有五四時期的翻譯,中國就不可能引入諸多先進的思想理論;而英國文化能有今天的巨大影響力和勃勃生機是與其在漫長的歷史中融匯了凱爾特文化、拉丁文化、斯堪的納文化以及東方文化的精華分不開的??梢?,語言和文化的發展往往離不開異域文化的營養,純粹自給自足的文化注定是要滅亡的,而翻譯則為吸收異域文化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手段。
二、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
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最初由巴斯奈特(Bassnet0和勒菲弗爾(Lefe—vere)在其合編的《翻譯、歷史與文化》(199O)一書中提出的:之前的翻譯研究要么在語言學的屋檐下躲躲雨,要么在比較文學的墻根下避避風。而在新興的文化學領域里則壓根兒沒有涉足之地。漕明倫,2007)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爾為代表的文化學派翻譯理論者,從宏觀角度出發,從大處著眼,從政治、文學、歷史等多角度切人,強調文化在翻譯中的地位,把翻譯看作宏觀的文化轉換,將翻譯的研究重點從原作轉向了譯作,從作者轉向了譯者,從源語文化轉向了譯語文化,以求對翻譯和譯者的地位與作用有一個新的認識。對文化派而言,翻譯的本質就是文化翻譯。因此,翻譯活動本身就涉及一個文化問題,涉及兩種文化的對比研究和互動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翻譯的確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交際行為之一,翻譯工作者必須重視并處理好文化因素在翻譯中的地位和作用。(姜艷,2oo6)~n奈達所言:實際上,對一個譯者來說,由文化差異引起的問題比語言結構差異引起的問題要多而且更為復雜。
三、文化傳播與交流是翻譯的根本任務
中外學者對翻譯下過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張今先生(1994)的定義尤為惹人矚目:“翻譯是兩個語言社會之間的交際過程和交際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進本語言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進步,它的任務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現實世界的邏輯映像或藝術映像,完好無損地從一種語言中譯注到另一種語言中去。”進行文化交流,促進社會進步,這正是翻譯的根本任務和重大意義所在。其實,中西方翻譯家、譯論家中提倡盡力保存原文文化特色的大有人在,如楊憲益、許淵沖、劉宓慶等;西方如Sehuhe,Biguenet,Newmark等。魯迅說(1935):“如果還是翻譯,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覽外國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時,有這等事,和旅行外國,是很相像的:它必須有異國情調,就是所謂洋氣?!笔裁唇小爱悋檎{”和“洋氣”呢?顯然,魯迅指的“不是在語言上一味仿效西洋,而是盡量保存原文所蘊含的異域文化特點”。這就是說,翻譯不僅要考慮語言的差異,還要密切注視文化的差異,文化差異處理的好壞,往往是翻譯成敗的關鍵。語言可以轉換,甚至可以“歸化”,但文化特色卻不宜改變,特別不宜“歸化”,一定要真實地傳達出來。(予I、致禮,2ooo)因此,文化傳播應該是翻譯的根本任務。翻譯中的文化傳播,按照魯迅先生的說法,就是盡量保存外來文化之“異國情調”、“洋味”,以使我國讀者擴大文化視野,獲得知識和啟迪。例如,我們把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譯成“一石二鳥”,中國讀者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漢語成語“一箭雙雕”,產生一種新鮮感。再如,《圣經》中有beatswordsintoploughshares,如果我們直譯為“把刀劍打成耕犁”,中國讀者就不會將之與佛教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混為一談。(孫致禮,2000)~是因為譯者采取了文化翻譯策略,漢語才有了“武裝到牙齒”(armedtotheteeth)、“替罪羊”(scapegoat)、“橄欖枝”folivebranch)、“時間就是金錢”(timeismoney)等;相應地,英語才有了longtimenosee(好久不見),papertiger(紙老虎),toloseone’sface(丟面子),atoadhankersforatasteofswna(@蛤蟆想吃天鵝肉)等。(蔣驍華,2003)總之,譯者在翻譯實踐時應保持文化翻譯意識,盡可能多地傳達原文的文化信息。這對于促進語言發展,增進文化傳播與交流意義深遠。
關鍵詞:野性的呼喚 狼圖騰 生態文學 比較研究
引言
《野性的呼喚》()作為美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杰克?倫敦(Jack London 1876-1916)的代表作,自從作品面世以來就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該作品不僅引發動物小說創作熱潮,其蘊含的生態思想更是給后來的世界生態文學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意義?!兑靶缘暮魡尽分饕v述了一只生長在溫暖地帶富貴人家的家犬巴克遭難輾轉被賣到北方嚴寒的淘金路上的故事,從文明的中心落入了原始中心的巴克為了生存和適應環境開始了不斷的奮斗最終成為了狼群之首。我們把視線轉向東方,中國作家姜戎的《狼圖騰》前后歷時三十余年,煌煌五十萬言最終定稿于2003年?!独菆D騰》是以時期內蒙古草原為背景,以動物狼為敘事主題的史詩般的小說。書中數十個關于狼的故事串聯其中,故事情節既緊張又曲折,場面恢弘。最后主人公道出了對小狼、蒙古老人甚至草原的懺悔。引發讀者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杰克?倫敦與姜戎分別來自東西方兩個國度,他們所生長的環境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甚至地理風貌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們從生態批評的視角對《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進行對比,不難看出他們在處理人與狼的關系方面所要表達的生態思想有著許多契合的地方。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姜戎的《狼圖騰》中曾多次提及到杰克?倫敦的作品。這很可能說明姜戎在創作過程中的一些生態意識受到了其一定的影響。在生態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杰克倫敦在他的作品中滲透的生態思想不得不說是難能可貴的。
一、生態整體觀
在環境倫理學中生態整體觀可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學說,是當代生態學的核心觀念。生態整體觀是一種從自然的角度對生態與文學的關系進行探討的生態理念[1](P103-104)對生態整體及整體內部聯系是生態整體觀的核心特征。生態整體主義并不否定人類的生存權,不逾越生態承受能力,不危害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權。美國哲學家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在關于生態整體觀上指出并不強調任何一個物種、小環境乃至子系統的重要性,而是要以系統和諧和整體利益為出發點來考察包括人在內的自然萬物的生存發展。[2](P99)《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作為中外知名的動物小說,均通過描寫狼,來表達作者自身先進的生態整體主義觀念,警示人們若想和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社會得以長足發展就必須摒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善待整個生態系統。
《野性的呼喚》中生態整體觀的思想主要體現在杰克?倫敦以一條狼狗巴克的視角批判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和征服與控制自然觀思想帶來的惡果,在小說的開篇巴克被穿著紅色外套的人擄走,“一次又一次地親眼所見那種殘酷的場面,巴克對那教訓體會得更刻骨了:手持大棒的人就是一個統領,就是一個必須服從的統領……它還看到一條狗,因為既乞憐又不服從,在爭奪自的搏斗中犧牲了”,此處具有非常明顯的“人類中心主義”的象征意義,巴克作為生態系統中低階生物在強大的人類面前沒有一點與之抗爭的力量,同時也體會到了自然社會中殘酷現實。杰克?倫敦也在《野性的呼喚》中描繪了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那就是小說中約翰?桑頓的出現,桑頓和巴克之間比起寵物和主人的關系,他們更像是一對彼此尊重互助的朋友。這種描寫可以看出杰克?倫敦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整體主義的向往。
老人等著陳陣,急吼吼地說:難道草不是命?草原不是命?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連狼和人都是小命。吃草的東西,要比吃肉的東西更可惡。你覺著黃羊可憐,難道草就不可憐?黃羊有四條快腿,平常它跑起來,能把追它的狼累吐了血。黃羊渴了能跑到河邊喝水,冷了能跑到暖坡曬太陽。可草呢?草雖是大命,可草的命最薄最苦。根這么淺,土這么薄。長在地上,跑,跑不了半尺;挪,挪不了三寸;誰都可以踩它、吃它、啃它、糟踐它。一泡馬尿就可以燒死一大片草。草要是長在沙里和石頭縫里,可憐得連花都開不開、草籽都打不出來啊。在草原,要說可憐,就數草最可憐。蒙古人最可憐最心疼的就是草和草原。要說殺生,黃羊殺起草來,比打草機還厲害。黃羊群沒命地啃草場就不是“殺生”?就不是殺草原的大命?把草原的大命殺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沒命![3]
這是《狼圖騰》中畢利格老人所提及的“大命”和“小命”思想。德沃爾和塞欣在《深層生態學》中說道“要清楚地認識到‘小我’在‘大我’中,而‘大我’代表有機整體?!碑斦w面臨危險時:“沒有一個個體能夠獲救,除非全體都得救?!盵2]這兩者的思想是否有著驚人的契合?沒錯,老人用生動的故事講述的正是出現于20世紀的生態整體主義的思想。生態整體主義的核心思想是指把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而不是把人類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把是否有利于維持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和諧、穩定、平衡和持續存在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為評判人類生活方式、科技進步、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終極標準。畢利格老人宣揚的觀念是草作為草原生態系統的根本與核心,黃羊、旱獺、野兔、黃鼠、牛、羊、馬等都以吃草為生,若沒有狼,那它們的數量就會瘋長,勢必會威脅整個草原生態系統?!独菆D騰》為中國生態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只有首先完成思想的綠化、形成明確的生態整體觀,才有可能創作出真正的生態文學作品,進而才有可能為發掘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推動文化變革、建立生態文明作出文學上的貢獻?!盵4]
二、敬畏生命
法國人道主義學者、思想家史懷澤提出了“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理念,將倫理學的范圍由人擴展到所有生命,他認為人類的同情如果“不僅僅涉及到人,而且也包括一切生命,那就是具有真正的深度和廣度”的倫理。他提出了這種倫理學基本的道德原則:“成為思考性動物的人感到,敬畏每個想一樣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樣。他如同體驗他自己的生命一樣體驗其他生命。他接受生命之善:維持生命,改善生命,培養其所能發展的最大價值;同時知道生命之惡: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抑生命之發展。這是絕對的、根本的道德準則。
杰克?倫敦批判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以一條狗巴克的視角和心理推進小說的情節發展,倫敦在小說中灌輸了許多生態思想。在生態問題突出的今天,這樣的生態思想著實可貴。在《野性的呼喚》中,倫敦贊頌了桑頓與狗們熱情相擁,諷刺了赫爾一家虐待動物。“生命在他的體內流動,洶涌澎湃,狂暴又讓人愉快,如醉如狂的狀態仿佛要撐破了他,漫山遍野,流瀉到世界上?!毙≌f描寫不僅富有詩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杰克?倫敦的文字可以看出他對生命高度的敬意,仿佛讀者本人成為了狼狗巴克,體驗著它堅韌不拔的生命和殘酷的環境。從中可以看出大量的史懷澤“敬畏生命”的思想。不僅如此,杰克?倫敦的寫作也受到了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超人思想,他筆下的動物也通常具有非凡的能力,極具藝術性。
而《狼圖騰》中對“敬畏生命”這一生態思想詮釋得更加明顯,小說開頭知青陳陣剛踏入早操時對狼的恐怖,到好奇再到后期通過與畢利格老人交流后對狼的尊敬甚至崇拜,姜戎通過知青陳陣多次與狼打交道的經歷,慢慢的使他對狼的認知產生改變。闡釋了人對萬物生靈應懷有敬畏之心。諸如此類的情節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對生態強烈的敬畏之意。
三、生態危機的成因之探討
《野性的呼喚》創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淘金熱時期。那時無數淘金者禁受不住金錢的誘惑蜂擁而至。在原本寧靜的加利福尼亞淘金者無節制地鉆探、開采礦藏,肆意地破壞森林與土地,并且大興土木,掠奪大自然的財富?!独菆D騰》這部小說同樣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批判,相反的貫穿全書的生態整體觀、敬畏生命等西方生態學重要思想。而《狼圖騰》的整個故事就是一個因為忽視生態環境從而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悲劇故事。數千年美麗富饒的額侖草原,在近十幾年來人類中心主義者對大自然的肆意改造下迅速退化成為草場,三十年退化為沙漠。對生態的嚴重破壞實在令人唏噓不已,更讓人反思曾經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帶來的傷害。
《野性的呼喚》與《狼圖騰》揭示了破壞生態的元兇其實就是人類難填的欲望以及長期以來人類以自我利益為主的生存與發展模式,使讀者在閱讀后產生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通過大量的理論依據以及慘痛教訓使人類意識到如果從“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出發,毫無節制地對大自然進行征服與改造,破壞生態平衡,最終人類只會親手將自己置于萬劫不復的深淵。所以只有保證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類歷史進程的可持續發展,讓青山常在,綠水永存。
杰克?倫敦和姜戎都是極具人文關懷的生態主義作家,盡管《野性的呼喚》和《狼圖騰》在情節和篇幅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這兩部作品當中所蘊含的生態哲學思想卻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很大意義的可比性與研究價值,同時也是在呼吁警醒人類對現有生態環境的關注,避免當前及未來的生態環境更難以控制的惡化。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LGYCX1501]。)
注釋:
[1]薛敬梅:《生態文學與文化》,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王諾:《歐美生態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姜戎:《狼圖騰》,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諾:《梅真的生態整體主義思想》,中國綠色時報,2008年4月18日。
參考文獻:
[1]陳澤環譯,阿爾貝特?史懷澤.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劉榮躍譯,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論文摘要:21世紀的今天,曾經輝煌的日本型經營的發展和變化,引起了探究日本社會變化的廣大學者的關注.筆者認為,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是以日本企業和管理者的管理哲學一一“和諧”管理思想基礎上構建的。在國際化浪潮涌向世界每一角落的今天,“面向復雜性,和諧管理理論的概念、原則及框架”的構建,是21世紀經濟模型建立的基礎之一,基于“和諧”管理理論的日本型經營體系的再探索,是和諧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的嘗試.
論文關鍵詞:日本型經營和諧主題和則諧則
一、前言
日本型經營的特色是基于組織論的探究方法及社會學的探究方法等,從而形成終生雇傭制、年功序列工資制和各企業分別工會主義的經營方式,也就是被稱為“三種神器”的日本型經營方式。自上世紀9O年代以后,日本企業又形成以TQC(TotalOualityContro1)、OJT(OntheJobTraining)和LRP(LongRangePlanning)為“新三種神器”的經營管理方式。
終身雇傭制促進了企業勞資關系的安寧;年功序列工資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各企業分別工會主義協調了勞資關系,從而保證了日本社會的穩定。TQC使質量管理貫徹在生產運營的全過程;OJT使員工把握了知識和技術,培養了員工的協作精神;LRP使日本企業在多變復雜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日本型經營形成了充分發揮系統成員和子系統能動性、創造性的條件及環境,以及系統成員和子系統活動的總體協調性,達到系統的和諧性。“和諧”是日本企業和管理者的管理哲學。
現在,日本正在國際化、信息化、科技革命化等方面進行著高速發展,并且向成熟化社會轉變?,F代日本企業的經營管理的方向是由公害、資源浪費型向環境保護型發展;由企業中心型向人間尊重型轉換;由企業自我優先向企業的市民性、社會性的重視等方面逐漸過渡。日本經濟的崛起,對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然而,日本又存在長達1O年之久的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等新問題。21世紀的今天,曾經輝煌的日本型經營的發展和變化,引起了探究日本社會變化的廣大學者的關注,非凡對于中國的學者,更應該深入地思索和探究。在此,本文以上述若干方面為背景,對建立在和諧管理思想基礎上的日本型經營體系的構筑進行分析和探究,以便對我國的經營管理有所啟迪。
二、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的構筑
和諧管理是組織為了達到其目標,在復雜變動的環境中,圍繞和諧主題的分辨,以優化組織要素,以消減不確定性對組織的不良影響為手段,提供新問題解決方案的實踐活動。其中和諧主題是指,“在特定的時間、環境中。在人和物要素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妨礙組織目標實現的新問題”?!昂汀倍x為人及人群的觀念、行為在組織中的“合意”的“嵌入”;而“諧”是指一切物要素在組織中的“合理”的“投入”。從圖l可以看出?!昂汀焙汀爸C”的并置并不是指“和諧狀態的必然出現——比如‘和諧態’出現在角平分線上”(雖然理論答應我們虛構這樣一個“極值”),而是“和則”和“諧則”和組織運動過程中不斷浮現的“和諧主題”相互動。在對一個給定時間段落、地域和行業的組織考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和則”、“諧則”體系內部規則的遞進。
現在,日本企業向全球化、信息革命和技術革新的方向進展,景氣和外匯市場的變動因各種規則的緩和,各行業間的進入壁壘逐漸模糊,企業內外的環境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發生連續的變化。在2l世紀的今天,日本型經營體系的再構筑是建立在面向復雜性,圍繞日本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發現人和物要素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妨礙組織目標實現的新問題,尋找現代日本型經營的和諧主題。
近年來,日本企業在組織、人才、資本、技術等方面的全球化基礎上發展起來。集中表現在:一是實施地域劃分制并據此推行地域統括本部制。即將世界劃分為數個地域,設立地域統括公司,統一管理本地域公司群的各種事務,擁有如同國內總公司式的權限。例如,索尼、松下電器、京陶等,在歐洲、亞洲、美洲這3個地域,本田技研、旭玻璃等在歐洲、美洲這兩個地域分別設立了地域統括公司(總部)。二是各個據點超越國境有機結合。從世界范圍內的生產據點中,進行最佳的選擇,在成本最低的地點制造零部件,相互供給,組裝產品,推行水平分工。例如日本電氣在其美國和新加坡的企業間實行半導體的生產的合理分工,而彩色電視的生產則在美國和馬來西亞的企業間推行最佳分工。三是確立在當地生根,并設法被該國視同本國企業的思想熟悉?;谶@種初衷,當地日本公司把宣傳、新聞活動等作為重要手段,使自己和當地社會融為一體。有意識地以當地社會一員的身份。開展事業活動。
在信息化方面采取兩個步驟:第一,日本政府對企業信息的宏觀管理,包括:①信息政策的制定體現企業利益;②重視國家對信息資源的開發,扶持企業的信息要素和信息服務產業;③強調經濟信息的長遠規劃;④重視信息聯合開發。第二,綜合商社發揮信息職能,包括:①綜合商社設立信息中心;②信息中心達到機構健全;③收集信息方式多樣靈活。
技術革新是企業進步的原動力,也是企業在生產上獲取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技術革新在日本制造業,非凡是汽車工業中顯得尤為突出。當前,日本各汽車公司正在進行技術改造,積極推進車輛的工廠化、高附加價值化。這主要是以探究開發為中心,從發動機運轉到車輪部件、空調部件、平安保障部件等新產品和通訊等的研制和開發,使汽車的功能不單純是運輸手段,而且進一步增加舒適性和通訊等新功能,在縮短新車開發周期方面,已初見成效。
通過對以上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創新”是日本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創新”也應該是日本企業家的原動力,日本型經營的和諧主題應該是“創新”,根據現代日本社會及企業的情況,可以進一步深化為“力變求存勇于創新”。和諧主題“力變求存勇于創新”包含:①以創新獲取競爭優勢,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內含制度創新);②制定企業經營戰略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③生產銷售均以顧客為中心;④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筑
基于和諧主題“力變求存勇于創新”的指導下,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造,還是要建立在和諧管理中“和則”的理論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探究。所謂“和則”是從“和”的概念派生出來的一套嵌入組織的規則或者說主張。換言之,他們是用來應對組織中“人的永恒的不確定性”的專門裝置,以調整人際間的共處,人群問的共處,乃至組織問,組織和社會間的共處。“規則、契約、文化、輿論、社會觀念等等”是這些裝置的現實對應物。從和的基本約定出發,發展了三個層次的“和”的原則體系。和則一提供人在組織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誠信”和“責任”;和則二提供人群在組織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對分工互補的認同”和“傾向于合作”:和則三提供組織于社會、自然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對可持續的遵從”和“積極地回饋”。
日本型經營和則的建立應該在宏觀和微觀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探索,日本企業向全球化,信息革命和技術革新的戰略發展中,“力變求存勇于創新”的和諧主題的引導下,和則的形成應該是“村”的延續,建立在“地球村”的基礎上來分析日本企業的內外環境,尋求結論?,F代日本企業所面臨的主要課題是:①作為全球化企業,如何適應國際經濟社會的激烈變動和可能發生的新問題:②國際規模的事業再構筑戰略的如何展開;③作為多國籍企業,在全球化戰略下企業內國際分工體制如何編制,如何適應激烈變動的國際經濟和事業的再構筑:④日本全社會信息化如何和國際信息化接軌;⑤國際信息化人才的如何培養;⑥技術革新的全球化優勢互補等新問題。根據以上分析和探究,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和則的構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思。
和則一,提供“地球村~‘村民”在日本企業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如何培養員工的“忠誠心”和“責任感”。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①尊重員工的民族文化,傳統觀念和個性化;②OJT的維持和學習型組織的建立:③年功主義和能力主義、實力主義的相互結合;④人才的多樣化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等方面。和則二,提供“村民群體”在日本企業集團中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對分工互補的認同”和“傾向于國際合作”。主要包括有以下幾點內容,①在國際構造的調整中,提升地域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②地域性企業文化的提煉和培養,使之成為企業有效的戰略資源:③培育國際互補性團隊的創造力:④國際性生產運營組織的建立和國際合作戰略體制的構筑等方面。
和則三,提供日本企業集團于國際社會、自然的基本意義和角色,主要包括“日本企業集團對可持續的遵從”和“地球村的積極地回饋”。主要包括有以下幾點內容:①遵循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向,力爭在信息產業領域有所突破:②以技術革新為突破口,造福于人類社會:③企業經營應具有迅速的決策和資源的有效利用;④企業以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價值觀為經營理念,使顧客從產品和服務中得到綜合效用等方面。
四、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下諧則的構筑
“諧則”是指任何可以被最終要素化的管理新問題,都可以用“數學模式,方程”在給定的資源約束條件和目標下去追求結果的最優化。它可以是結構,也可以是過程,流程;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傊?,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確定性(概率意義)中的效率新問題,我們通稱之為“優化性”。從物要素的類型特征出發,我們也提出了3個基本的“諧則”:諧則一是指物要素問組合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或日一致性(比如結構和功能的協調,資產和負債的平衡等):諧則二是指物要素間確定性聯系的可變動性,調適性(比如負債率的平安值域,業務流程的再造);諧則三是指既定投入的最大產出,即優化性(比如最短運輸路徑,最大產出規模)。
通過對日本型經營的宏微觀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型經營在用“數學模式,方程”在給定的資源約束條件和目標下去追求結果的最大化方面基本上沒有涉及,這是探究日本型經營的誤區。日本的經營工學也是支撐日本型經營的基礎,日本型生產系統在國際上產生很大的影響,成為現代管理學發展的源泉之一。非凡是以豐田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精益生產管理思想的建立,為現代工業企業的運營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在此,以和則的建立為基礎,從物要素的類型特征出發,以提高日本企業的確定性(概率意義)中的效率新問題,即“優化性”為導向,來構思現代日本型經營體系和諧主題“力變求存勇于創新”下諧則的建立。
諧則一是指企業內外物要素問組合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即匹配或日一致性。主要包括:①資源的全球化調配、企業內外部生產運營結構和功能的調整:②資本運營體制的構筑,投資渠道和投資區域全球化配置等方面。諧則二是指企業內外物要素間確定性聯系的可變動性,調適性。包括:①信息產業、技術革新的投資比例及平安值域:②國際環境下企業業務流程的再構筑等方面。諧則三是指企業既定投入的最大產出,即優化性。主要包括:①利用信息技術,全球配送物流系統的構筑:②加快技術革新,有效利用資源,達到最大產出規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