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4:54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教育音樂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音樂課程是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對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培養學生藝術審美、陶冶學生情操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發展實際沒有緊跟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發展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質量。為此,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一、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現狀
第一,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部分學生在上職業學校前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很多學生來自農村,來學校之前根本沒見過鋼琴。音樂課只是跟教師學唱過幾首歌,樂理知識一片空白。第二,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可以分為鋼琴、視唱、聲樂、樂理、合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幾部分??墒且驗橹新殞W生在校只有兩年或更短的時間,而且好多學校師資嚴重短缺,就出現了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班所有音樂課程教學的情況,既不科學也不規范,教學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第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方向為幼兒園或早教中心。尤其是幼兒園,對學生音樂教學中兒歌彈唱、識譜、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學生在校只學習這么一點音樂教學中的皮毛,根本無法勝任幼兒園中的音樂課教學。
二、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改革方向
1.有的放矢的教學模式。學生入學之初,根據面試及個人意愿可分為美術方向或音樂方向的特長班。進入音樂特長班的學生,應該具備的第一點素質就是唱歌不能跑調。音樂特長班的課程可與普通學前教育班略有不同,適當增加音樂課及學生課下練琴的時間,而且在音樂教學中課程可以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有鋼琴特長的學生課下更多地去練習鋼琴、有聲樂特長的學生課下更多地去練習聲樂,教師有的放矢地教學,學生學起來一定會事半功倍。2.實行教考分離,鍛煉學生的膽量。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階段,一般情況就是一名音樂教師從入學之初一直把這個班帶到畢業。開始面對教師上課的時候還會有些緊張,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會和教師越來越熟悉。針對這種情況,就應該在期末考試的時候,讓學生單獨在舞臺上進行考試,現場抽題——彈琴、唱歌,所有音樂組的教師現場打分,真正實現教考分離。第一學期,學生們可能不適應,會特別緊張,但幾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膽量一定會越練越大。3.分組教學,事半功倍。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個班的學生都會達到40~50人,班容量很大,這就增加了教師開展音樂教學的難度。音樂教學不同于語文、英語等大班課的教學,更適合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教師指定知識和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當這一小組的組長,指導監督小組成員練習鋼琴或聲樂,并把小組成員練習情況反映給教師,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學習,優勢互補。教師也可以根據組長反映的情況,合理安排接下來的教學工作。4.適當加入奧爾夫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屬于當今社會最有影響力的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將舞蹈動作、肢體語言等多項綜合藝術形式融合為一體。對此,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中可采用游戲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即興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融合其他學科如美術,開啟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小結
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音樂教學的改革,能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提供服務。
作者:曹宗楠 謝春玉 單位:河北省承德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麗.淺談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質量[J].遼寧師專學報,2003(6).
(1)生活在音樂中。
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讓學生先在無意識中聆聽,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主動聆聽,逐漸培養聆聽習慣。課外時間,可通過學校的廣播站播放音樂,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地點播放,如除校園以外,還可以在餐廳、宿舍、教室樓道甚至衛生間。音樂是可以舒緩心情的,如果能夠隨時隨地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生的心情常處于愉悅的狀態,久而久之,內心會越來越柔軟和敏感。
(2)音樂內容的選擇。
學生多接觸的是通俗音樂,如果強迫他們直接接受更有內涵和高雅的音樂,因為其欣賞層面未達到,會產生抵觸心理。課堂上,可先從他們喜歡的通俗歌手和作品中選擇內容,如周杰倫作品中不少具有中國文化和教育作用的作品,通過不同通俗歌手作品的介紹、聆聽、引導,學生會逐漸明確什么是通俗唱法并會獲得好音樂好作品的判斷標準。等學生明白什么樣的音樂是好音樂的時候,當學生對美的感覺逐漸提高的時候,可適時地加進對世界流行音樂的欣賞,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其明白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對音樂多樣的聆聽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包容性和理解性。當學生見識了不同風格的世界音樂后,再回到本土音樂上來,更深刻地去感受中國本土音樂的風格特點,領會中國本土音樂的魅力,讓學生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從而逐漸形成對中國本土音樂的喜愛和欣賞,引領學生由被動感知到主動探尋中國音樂學習的道路上來。
2發現美的習慣
音樂是開啟人心靈的,閉合的心靈無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我發現,不少學生對生活中的美有些熟視無睹,這種閉合的心靈很難感受到生活的豐富,也無法感知音樂的美好。我們可以通過音樂鑒賞的方式來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提高其審美能力。例如,當學生欣賞中國民族音樂的時候,很多人會以為現在的中專學生一定都不喜歡,其實不然,關鍵要看如何選擇作品和如何引導學生。例如,欣賞視頻民歌手張燕的作品《月亮女兒》,那美輪美奐的MTV畫面,優美的風光環境,美麗的主人公,極具中國特色的造型設計,加上甜美的聲音和優美的旋律,無不讓學生贊嘆,學生一下就對中國的民族音樂有了一個新的感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對專業性的聲樂作品有了一個理解,再加上這些優秀作品的欣賞和引導,極大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學生會帶著一種對美好的直觀感受,在一種新的審美標準下去努力。而這種審美的引導和審美價值判斷的標準是在長久的引導下實現和建立的,觸動學生的內心并建立長久的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挖掘和發現優秀的作品,并一點點地幫助學生去發現其中的美。比如剛才的《月亮女兒》,不僅僅從整體上去感受作品,更要從每個細節去分析,讓學生明白如何來發現和評判美。再如宋祖英的《飛》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學生欣賞并理解民通唱法作品的例子。學生一旦在長期的引領過程中建立了某種對美的判斷標準,就會潛意識地將對美的感受和領悟貫穿到實際的學習中來,當他們再來演唱、演奏和表達作品的時候,音樂的生命力就能從這些學生的身體里顯現出來。而這種美的引導并不僅僅在課堂的音樂作品欣賞中,要通過作品延伸到實際的生活中來,對自然、對身邊的人、對一個東西、對一件事情……
3表達的習慣
自我情感體驗屬于自我的情感成分,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包括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恥感、自豪感、自卑感、內疚感和自我欣賞等。學前階段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詞匯量少,多使用短句。有的幼兒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能借助肢體語言。由此可見,幼兒很難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而音樂就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在表達幼兒自我情感的同時,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如果你是教育工作中的有心人,你就會在工作中發現,當幼兒高興時,他們有時不會主動地說“我很高興”,但是你會看到他不由自主地唱著老師教過的歌曲,原來他找到了表達高興的另一種語言。我們每個成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高興了就大聲地唱悲傷的歌,高興了也哼哼喜歡的小曲兒。兒童也可以這樣宣泄情感、發泄多余的精力。無論多大,我們都需要抒感,使內心暢快。通過歡快的歌曲《粉刷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幼兒可以傳遞快樂的情感,建立起良好向上的心理環境;通過節奏感強的歌曲《加油干》、《蜜蜂做工》讓幼兒在積極亢奮的演唱中表現出勞動的力量電影,發泄多余的情緒,提高自控能力;在歌曲《有只小燕子》中,幼兒通過歌詞體驗幫助小燕子獲得快樂,感受助人的樂趣,促進助人行為品質的形成。另外,音樂作為一項有效而神奇的工具,還可以幫助那些存在缺陷的人們。電影作品《洗澡》里傻傻的二明遠遠不及哥哥聰明、英俊,剛開始你會覺得他是那么不起眼的小人物,但當他在澡堂里唱起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時,他的形象突然變得無比高大,這時候的二明是充滿自信的,他遠遠掙脫了自卑感。音樂就是有這種神奇的力量,在一瞬間讓人充滿信心。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挖掘那些自卑、自閉的兒童的音樂潛力,幫助他們在音樂方面發現自己的優勢,嘗試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找到自信,逐漸走出封閉的內心,從而更加積極地生活和學習,走向更精彩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有的幼兒不善于語言表達,不精通美工,也沒有很好的體育細胞,但是他也許是個未來的演唱家、指揮家,“學業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我們可以幫助幼兒在音樂上找回自信,獲得成功。
二、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屬于自我的意志成分,主要指個體對自己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調節和控制,包括自我監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技能的學習,兒童學習控制自己的發聲器官,同時有意識地調控自己的身體動作和活動與音樂協調一致。學習音樂知識時,不可避免地總會學習一些規則,如每首兒歌每個小節的拍子是一樣的,老師用固定的曲子發出固定的指令。在開展打擊音樂活動中,幼兒必需在規定的段落按分工承擔自己的演奏部分。通過這些規則,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兒童一個隱藏信息:社會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行為準則,我們必須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并且不斷地自我改善以適應這個生活環境,只有遵守社會規則,按規章辦事,各司其職而又相互協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此外,許多兒童歌曲都蘊含了良好的思想品質,如歌曲《我的好媽媽》就對幼兒起到了感恩教育;歌曲《夸家鄉》引導幼兒熱愛自己的家鄉,讓幼兒有建設家鄉的美好愿望;韻律活動《螞蟻搬豆》讓幼兒在表演中學會了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培養了幼兒熱愛集體的情感。通過音樂教育,這些思想品質可以潛移默化地融入兒童的知識建構中,其影響是終其一生的。
三、挖掘音樂教育的功能,促進幼兒發展
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并非是純粹的音樂知識講授,更重要的是人的培養過程,因此我們往往將音樂作品的感受和體驗視為學前教育階段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核心目標,旨在更好地引導幼兒理解音樂中蘊藏的情感。作為生活和情感的一種反映,音樂在情感表達方面有著突出優勢,這正是音樂感召力的體現過程。比如在欣賞《搖籃曲》時,幼兒或懷抱娃娃、或手扶搖籃,這樣寧靜唯美的畫面是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這足以證明情感教育在幼兒音樂欣賞中的重要性。
二、通過兒童生活經驗輔助他們對音樂的感受
指導幼兒學會傾聽聲音和切實感受音樂的表現力是學前教育階段音樂欣賞課的宗旨所在,這對于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學會傾聽音樂可從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入手,比如對各種動物聲音的傾聽都是幼兒感性認知的重要積累過程,這對于幼兒音樂感受力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可設計特定的音樂場景,在舞蹈、游戲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動下更好地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已然能夠從音樂作品中分辨出音樂速度與節奏的變化,因此音樂欣賞的過程可將音樂作品與幼兒生活經驗相結合,在肢體動作和語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觀教具的教學優勢,幫助幼兒在音樂作品中發現情感,并運用自我想象將畫面情景表演出來。這不僅與幼兒年齡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時也能夠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滲透必要的音樂情感,有利于幼兒對音樂作品的全方位感知。
三、通過想象力激發促進幼兒自主欣賞音樂能力的提升
故事體驗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最為明顯的特質,這時我們可以將故事與音樂欣賞相結合來體現音樂教學本身的趣味性,與此同時對于幼兒音樂感受力的培養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幼兒對于音樂結構和風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現,然而這一過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兒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節中滲透音樂的內容。在全面理解和掌握音樂結構與風格之后,教師可針對幼兒對于音樂內容的理解進行繪畫、故事或是表演的編排,通過直觀形象來滿足幼兒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賞與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實效性??梢?,借助想象力激發來促進幼兒自主欣賞能力的提升對于幼兒綜合音樂審美意識培養意義重大。
四、以多種感官輔助下提高孩子音樂整體感受力
多種感官輔助下的音樂欣賞過程可完善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受與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響下提高自我音樂認識和體驗,這對于幼兒心理水平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極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的欣賞水平還相對淺顯,因此音樂作品的選擇及教師的指導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感受音樂的美感。比如在音樂欣賞課教學時若是播放一段節奏緩慢、聲音低沉的音樂,幼兒的注意力很難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畫面并指導幼兒隨著音樂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們就能夠很快記住音樂,并且印象深刻,這正是音樂感受力培養的重要過程。不難發現,一段描繪動物的音樂僅僅是播放很難激起幼兒的主動性,但若是配合對應的舞蹈動作,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多種感官配合下的音樂欣賞過程不僅是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同時對于提升幼兒音樂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五、結語
(一)忽視人文教育,音樂課程定位不明確
人文教學能幫助個人智力、德行、感情、體格達到和諧狀態,從而幼兒的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但部分學校存在功利性辦學思想,這導致部分教師在進行學前音樂教學時只強調演唱、發聲等技巧的訓練,忽視人文教育。幼兒只學到了暫時性的音樂技巧,但有技巧不等于有素質,課程文化內涵的缺少,就導致學前音樂教學的定位有所偏頗。表面上雖然得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實際上卻沒有教學意義,音樂技巧的擴展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二)母語文化基礎薄弱,音樂教學內容不完善
近年來,學前教育目標過于多元化,同時兼顧道德教化、審美教育、文化傳承、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等多項任務。這種多元化的目標定位使學前音樂教學無法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集中在母語文化的核心要素上,導致幼兒難以掌握母語文化基礎知識,缺少對民族音樂作品中的精髓文化和理論思想的進一步理解。這樣一來,導致學前音樂教學內容無法得到完善,幼兒即使掌握了一定的音樂技巧,也無法理解音樂中的思想情感。
二、學前教學音樂課程的多維內涵構建
多維內涵學前音樂課程是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充分將音樂與文化融合為一體。要想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不僅要關注音樂本身的價值,還要關注非本體價值的重大意義,明確我國的學前音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單純培養音樂家,而是要培養高尚品格的人。因此,應充分結合我國的國情,不拘泥、不盲從,構建學前教學音樂課程的多維內涵,充分融合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有效融合世界多元音樂文化、完美融合后現代和信息化,這樣才能真正現實我國學前音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充分融合我國民族音樂文化
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的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每一首民族歌謠都有其獨特之處,正是由這些風格各異的民族音樂構成了我國燦爛輝煌的民族藝術。因此,在學前音樂教學課程內容中應充分融合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依據各個年齡層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從活動設計、教育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各個民族中的特色歌謠,以民族音樂為切入點,不斷深化課改。目的是讓幼兒在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廣泛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音樂文化,以促進幼兒的自我認同和文化認同,并學會尊重他人與他文化。民族音樂文化能讓幼兒獲得以和諧為中心的審美思想,堅韌強固的愛國主義民族認同感,弘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而這也正是融合民族音樂文化的綜合藝術教育能夠不斷發展的價值所在。
(二)有效融合世界多元音樂文化
世界多元音樂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載體,對于進一步傳承世界多元文化和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和平共處,啟發人類對自身文化的正確認識和反思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應在學前音樂教學中積極與世界多元音樂文化教育接軌。一方面從自身的母語文化出發,另一方面要積極地吸納、有效融合世界多元音樂文化。并從以下步驟出發:世界多元音樂概念的學習;有引導的聽賞;綜合學習;教材的合理選擇。經試驗證明,只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在課堂中幫助幼兒對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正確引導,幼兒是完全能夠用接受和歡迎的。然而,在實際的學前音樂教學中,必須打破受前蘇聯及歐洲音樂中心論影響,樹立起平等多元的音樂教育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帶領幼兒去感受更多的世界文化。
(三)完美融合后現代和信息化
在學前音樂教育中融合后現代是強調藝術作品與觀賞者及其文化背景的關系,借鑒、整合、吸收各家理論的合理之處,更好地指導藝術欣賞教育活動,有助于幼兒形成多元的藝術欣賞教育視角。而在學前音樂教育中融合信息化是運用學校的網絡平臺,有利于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陶冶幼兒的音樂情操,培養幼兒感受音樂的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前音樂教學質量。在實際的學前音樂教學中,完美融合后現代和信息化,打破傳統面對面的音樂教學方式,利用網絡對音樂作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得到進一步的認識,真正實現高效學前音樂教學。
三、結語
臂如,一個身體素質較弱的人,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對身體的基本素質訓練、定向訓練之后,才有可能承受競技專業的專項訓練。同理,幼教音樂專業的彈、唱、跳、編創、教法與實踐等專項技能,必須以音樂感受(聽辨樂音、節奏、旋律、和聲、對位、配器)與經驗(基礎練習、作品聽賞等積淀)為基礎,對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體驗、掌握一定的認知方法、理解一定的技術內涵,才能夠順利地吸收、轉化、運用音樂專業理論與技術。課程分為兩個程度級別:基礎差的從“課程1”開始,直至學完“課程2”;基礎較好的可以從“課程2”開始;基礎較強的可以免修(經過考試)。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專業入門培訓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為專業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優化音樂專業課程
根據音樂幼教內容與要求、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的培養標準,對音樂專業相關理論、技術課程,進行最短教學時間與最高教學質量的組合———優化音樂專業課程。優化課程的理念是:專、寬、拓。
(1)專業性知識與技術的要求在音樂范疇中,與幼教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包括了音樂創作、音樂表現、音樂文化等音樂專業領域。臂如,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和聲與對位、曲式與配器、音樂史與音樂風格,等等。這些專業理論、技術的正確運用,才有利于教師的發展、幼兒的培養。
(2)幼兒音樂教師的多項技能培養幼教過程中,教師應有較寬的知識與技術運用能力,具備兩方面技能:教學組織與專業演示技能、教學引導與反饋矯正技能。一方面,音樂教學組織過程應表現音樂的美,引起幼兒對教師、對活動內容的興趣,教師的示范必須能夠準確地表現音樂的情感與風格,能夠準確表現與表述音樂內容。另一方面,教學引導與反饋矯正是使幼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樣做。教師必須正確地引導幼兒根據專業性發展要求的啟蒙、基礎,對幼兒的表現予以矯正。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幼兒音樂教育雖然是啟蒙教育、內容簡單,但不可以非專業、引導幼兒朝著錯誤方向發展的誤導。
(3)培養知識、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學的同步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音樂學習能力的培養、音樂表現與音樂教學的創造性能力培養。一方面,必須掌握音樂學知識體系的基本規律,具有理解因社會發展而促進音樂表現方式、風格的演變,使幼兒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的創造能力決定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培養。音樂創作的思維方式與語言、數學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語義、跳躍、隨心、隨性、閃念,等等。這正是人類創造所需要的思維方式。
3.培養能力的教學策略
從提高音樂素質基礎的“專業入門培訓”開始,至實施優化的“音樂專業課程”,教學過程應堅持:由淺入深、全面地進行音樂專業技術訓練。在各項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貫穿專業性、基礎性、綜合性的原則。具體應包括四個方面:
(1)音樂聽覺基礎訓練音樂聽覺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學中不能沿用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視唱練耳課程,應該將音樂材料由淺入深、結合實際地組織。臂如,選用幼兒歌曲旋律、鋼琴曲、管弦樂作品,把專業基礎與彈、唱、音樂鑒賞相結合,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2)音樂思維基礎訓練在聽覺與音樂表現技能(彈、唱)訓練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的音樂思維活動。教學中,應該細致地開展反饋、矯正、評價,直至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習慣對音樂的思考、對自己或他人音樂表現(彈、唱)的評價與矯正。
(3)音樂表現能力訓練音樂表現的技術與審美,決定了音樂表現的程度高低。在訓練中,不因為學生是非音樂專業而降低技術要求。在鋼琴、聲樂教學中,應按音樂專業要求逐步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技術,同時要注意評價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掌握技術與審美之間的關系。
(一)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價值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可以很好的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由于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會涉及到許多幼兒歌曲,而歌曲中的歌詞就像是兒歌一般促進著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這里面,有著豐富的詞匯,可以強化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及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對兒童情感開展的價值音樂審美活動往往是通過情感直接抒發和體驗來實現其目的的。學前兒童處于個人感受向高級不斷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成長的這個特殊的時期,提供豐富情感的音樂活動,可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情感感知世界,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權利。尤其是一些好音樂,音樂教師通過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和情感。
(三)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價值所謂個性是指個人與其他人所不具備的情感、思想等。個性化是人格發展的過程中構成心理自我成長的過程,它是個性建立過程的一個方面。在學前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有助于圍繞培養孩子的生活和事物的興趣,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創建一個舒適的音樂環境,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具,幫助兒童積極參與音樂教育活動中來,讓孩子們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認識,更加有益的是音樂老師為幼兒開拓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探究精神。因此,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孩子積極推進個體意識的發展。
二、學前音樂教育要遵循的教學原則
(一)遵循審美原則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可以讓人們得到美的經驗和感受。在幼兒音樂教學時期,教師應當遵循審美教育,教師把音樂的美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們感受音樂中的內涵。音樂作為一種聲音藝術,聲音可以傳遞美,所以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感,讓孩子理解音樂的內在美,獲得審美體驗。
(二)遵循感性原則不同的音樂作曲家的作品含有不同的情緒,所以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要使他們注意各種音樂作品出現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從而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含義。音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感性的原則,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來設計教學模式。音樂是一種抽象和具象的藝術,由于小齡兒童認知能力是比較低的,所以老師需要使用感應式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得到情感的理解,從而有音樂的一個形象化的理解,并最終從音樂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實現理性獲得知識的目的。
(三)遵循全面發展原則與多種教學屬性不同,學前音樂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專注于教學和演奏的技巧性,還需要教學和統一的認識,以此來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一種聽覺藝術,音樂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藝術,所以,幼兒音樂教育要充分發展兒童的聽覺能力和表現能力。教師應多設置一些音樂教學環節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