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4:45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教育本科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程設置離不開社會大背景,課程與社會的關系表現在課程與社會需求的關系上,即課程開設與否要考慮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具體需求。新興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目標強調專業性和職業性,為就業準備。學前教育專業應與時俱進,簡單、機械地套用高等師范院校現行課程只會固步自封。因此,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決定》為學前課程改革提供了指導思想,明確了改革思路。新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只有熟知幼兒教師能力要求,全面、深入掌握用人單位需求,并將其準確反映在課程體系中,將課程體系與從業要求對接、培養標準與專業認證對接,才能培養出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過硬、滿足崗位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二、改進已有課程設置
1.充實通識課內容因為幼兒學習的內容包含語言、科學、社會等領域,再加上幼兒想象力豐富,對諸多現象充滿好奇,所以通識課應加入有關人文、科學、自然等課程,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擴充其知識面,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為個人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幼兒教師要具備與幼兒溝通的能力,了解幼兒身心特點,能深入淺出地講授知識,因此,還應在通識課中加入相關教育課程,但內容要淺顯而廣泛。
2.調整專業課程通過增加課時,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科專業課程和技能課程的學習。針對學科專業課程,可將一些基礎課改為選修課,合并較為相近的理論課,從而減少學時、學分;就技能課程而言,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與藝術系學生不同,在掌握相關技能的基礎上應以實用性、工具性為主,加強對兒童歌曲伴奏、兒童操的編排等藝術類課程及幼兒園環境設計、玩具制作、簡筆畫等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有關的實用美術課。此外,為體現辦學特色,提高學生就業率,結合地域資源,學校還可開設一些特色課程,如蒙臺梭利課程、剪紙、泥塑等。
3.加大實踐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少有機會接觸社會、了解未來就職崗位,對于如何與他人交往多半來自于已有經驗,如何與幼兒做到有效溝通更是紙上談兵。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社會能力及工作能力,需要不斷增加實踐課種類,逐漸豐富實踐課內容,適當延長實踐課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具體實踐中學會與人溝通,與人協作。
三、增開其他課程門類
1.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無論從事哪項職業,從業人員都應獲得相關從業資格認證,幼兒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也不例外。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于2015年正式拉開序幕,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領取教師資格證的慣例將被打破。教師資格證考試實行國考后,考試內容和難度都會有所變化,師范生與非師范生也不再被區別對待。只有考試成績合格者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取得從事教師工作的職業資格。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關注這一變化,適時調整。
2.專業方向課程幼兒園分工的不斷細化和專業化與目前高校采取籠統而又全面的專業培養體系不同步,高校希望把學生培養成既能勝任幼兒園教學、保育、科研等工作的教師,又能承擔學前教育行政管理任務的人才,培養內容大而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學??梢兄厮囆g特長生、營養師、雙語教師、幼兒園管理、高級家教等不同專業方向對學生進行特長培養,以突出學生優勢,增強就業競爭力。
3.幼兒教師職業道德類課程新教師招聘時,在諸多標準中道德修養被排在前三位。學生在選擇專業時的出發點因人而異,對幼兒及幼教職業的態度千差萬別。開設師德方面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對幼兒教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并深深喜歡上幼兒教師這份職業。這樣,未來才會安于本職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幼教事業。
4.0~3歲早教類課程我國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的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年輕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紛紛選擇早教機構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因而我國早教事業發展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托幼一體化促使幼兒園招收低齡幼兒入園或開辦周末親子班以滿足社會需求。這就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能安排幼兒與父母共同活動,又要善于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育兒行為,所以學前教育專業有必要開始0~3歲早教類課程。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認同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本信息,二是職業認同情況調查。第二部分主要是參照了李璇《學前教育??粕詣e角色類型與職業認同的現狀研究》中用的調查問卷。[2]第二部分問卷中包括30個題目:29個客觀題和1個開放題(為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想法,作為對量化問卷的補充)。其中采用李克特5點記分方式的測試題目為24項,都為正向選擇題,記分方式為:非常符合記5分,比較符合記4分,一般記3分,不符合記2分,非常不符合記1分;其余的選項用百分率統計法不做記分統計。該問卷包括4個維度,各維度的題目分別是:維度一(學前教育專業認同):分別是3、4、5、6、7、8、9、10、11。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7895。(共9項)維度二(職業情感):分別是12、13、14、15。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7935。維度三(職業認識):分別是19、20、21、22、23。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7787。(共5項)維度四(對自我職業能力的評價):分別是24、25、26、27、28、29。經檢驗該維度項目的內在一致性系數為0.8671。(共6項)本研究使用spass17.0進行數據的錄入和處理。
2調查結果
2.1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總體情況
上述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最高分為5分的計分標準下,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學生總體的職業認同得分為3.44分,呈中上水平(3分為中間水平),這與王杰薛、鈺川學者的調查結果近似。[3]在四個維度中,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情感得分最高(M=3.7),專業認同次之(M=3.47),職業認識得分(M=3.45)略低于專業認同得分,但均高于總體的平均分;而職業能力的得分最低(M=3.21),低于總體的平均值。
2.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年級差異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得分最高的是大一學生,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維度上,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在職業情感維度上,得分最高為大一學生,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在職業認識維度上,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的學生;在職業能力維度上,大一得分最高,其次分別為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由表3的顯示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在職業認同的總體狀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認同的四個維度上,不同年級的學生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2.3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差異分析
表4表明,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總體得分略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學生職業認同的得分,在各個維度上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表5是否擔任學生職務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及各維度的t檢驗由表5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擔任學生職務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與沒有學生職務的同學在職業認同及各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3結論
1)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男生5人,占5.2%,女生92人,占94.8%;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群體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2)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的總體水平較高,其中職業情感維度得分最高。3)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水平不同,大一學生最高,其次其次分別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學生。但在各年級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4)擔任學生干部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總體水平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但它們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4本研究的局限性
實踐能力是和具體教育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基本專業技能、教育教學技能和綜合技能。
(一)基本專業技能基本專業技能是學生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唱歌、畫畫、跳舞、彈琴、手工等等。對于幼兒師范??粕?,基本專業技能不在話下。但對于本科生而言,這卻是令他們望而生畏的一道鴻溝。
(二)教育教學技能“教育教學技能是幼兒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行為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學活動主題的構想、活動的準備、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活動的評價與總結等。組織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重心,也是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主要途徑。因此,教育教學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實踐技能的核心要素。
(三)綜合技能除了以上兩項技能,幼兒園教師還需要在幼兒園各類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技能?!叭缬^察幼兒并進行個別指導的技能、創設教育環境的技能、家園合作的技能、科學研究的技能”等等?!斑@三個層面的技能即是獨立的,也是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凸顯了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也寄予了我們對于學生的殷切希望。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
“幼兒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然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等學校、高等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本身多方面的長期努力,共同配合,方能顯現成效。
(一)“兩相互補”———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學生在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前,大多對此專業認識欠缺,就讀此專業前,也沒有經過音樂、舞蹈等課程的專門學習。為了彌補學生在基本專業技能方面的缺失,加強“技能課”的針對性和學生的自我提升是相互補充的兩個重要環節。
1.加強“技能課”的針對性“技能課”是學前教育專業對音樂視唱練耳、鍵盤器樂、舞蹈、美術(包括各類繪畫和手工)等基本專業技能課程的俗稱。作為一個正在發展的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缺乏專門的技能教師,大部分都是從音樂、舞蹈和美術專業外聘教師給學生開課。然而,外聘教師的課程專業性雖強,卻會忽略幼兒教育的特點,這就導致學生學難致用。為了學生的發展和就業,學??梢砸欢ǖ膬灮菡呶小凹寄堋碧亻L并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的教師為學生專門授課;也可以對外聘教師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促使他們在教授“技能課”時能更多地考慮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更具實踐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此外,少年宮、少兒培訓機構的教師不僅精通各類藝術專業,也能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學校可以在這類機構中尋覓適宜的兼職教師對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進行訓練。
2.引導學生自查并提高薄弱環節“技能課”的開設雖然可以使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普遍得以提高,但天賦和后天努力決定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學習“技能課”的同時,學生應不斷反思和自查自己的薄弱技能,針對自身問題向教師咨詢建議,或是在課外報讀相應技能的培訓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三大法寶”———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教育教學技能是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中之重,它決定了學生的就業前景,也是學校教學成果的重要體現。教師的素質、課程的模式是提高學生教育教學技能的重要保障和強大推動力,而富有競爭性的教學技能比賽則是學生教學技能得以提升的催化劑。
1.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學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不盡相同,如‘雙證’說、雙職稱說、雙層次說,都肯定了‘雙’的價值取向,即‘雙師型’教師應擅長干不同的兩件事。一件是理論取向的,而另一件則是實踐取向的?!薄昂喲灾?,‘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既是教師,又是專業技術人員,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復合型教師?!庇纱丝磥?,高校教師不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素養,更要參與實踐,并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大部分高校教師在理論知識方面尚能達到要求,但其自身的實踐經驗和能力都嚴重缺乏。因此面對學生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如此一來,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工作總是不盡人意。要想有效指導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必須去到一線或是多參加專業學術會議。了解目前的真實情況,開闊自身眼界,從而將幼教理論與實踐融合,讓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獲得真正實用的實踐經驗和能力。
2.改變“教法”課程的傳統模式,建立開放、自主型課堂近年來,“滿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課堂飽受抨擊,學界都提倡課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敖谭ā闭n程的宗旨在于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封閉的模式,建立開放性、自主性的課堂。
(1)以優質課視頻,直觀呈現教學經驗信息技術的發達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各類學前教育網站上不乏精彩的優質課視頻。教師可從中選擇適宜的視頻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直觀感知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觀看視頻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輕松的氛圍中更利于他們教學技能的提升和運用。但這種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網絡資源過于泛濫,因此教師應慎重選擇教學視頻;二是視頻放映后,教師應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討論,讓學生在思考中進步。
(2)學生模擬教學,嘗試理論結合實踐學習了相應理論,也直觀感知教育教學經驗后,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模擬教學,做到真正的學有所思,學有所用。在學生人數較少的情況下,教師可讓每個學生都以幼兒園教師的角色走上講臺,演繹和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則讓學生自由組合,以小組的形式配合教學。
(3)提供真實教學場景,展現學生教學技能模擬教學雖說可以將“教”、“學”、“做”合一,但模擬畢竟不是真實情境,許多現實問題在模擬中被理想化而不曾暴露。因此,學校應與實踐基地合作,盡力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教學機會,讓學生獨立教學和解決教學中的各種難題,真正展現自己的技能和風采,也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努力彌補和改善。
3.以教學技能比賽促使學生在競爭中成長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比賽的競爭是激勵我們奮力拼搏的動力。尤其對于大學生而言,課外活動的參與更是體現其存在價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競爭的平臺,策劃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技能比賽項目,如微型課堂大賽、師范技能大賽等,讓學生通過比賽知己知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創新見習、實習模式———完善學生的綜合技能見習和實習是為幫助學生增加工作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做好就業準備的培養方式,對學生綜合技能的完善至關重要,一直以來,成效卻低。只有形成學生與導師互評、互助的模式,才能切實提高見習和實習的有效性。
1.形成學生———導師互評模式,提高見習、實習的有效性學生———導師互評模式,是在高校與幼兒園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幼兒園指導教師和學生在見習和實習結束后,相互給予對方客觀評價,并以此作為雙方考核的依據之一。長期以來,在見習、實習結束后,僅是幼兒園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此,幼兒園難免敷衍了事。倘若高校能與幼兒園建立互評模式和互評機制,給予學生評價指導教師的權利,也以此作為幼兒園評判指導教師的依據之一,相信指導教師會盡心引導學生,勢必提高見習、實習的有效性。
生源素質差,課程設置不合理。近幾年,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大大增加,但大多數學生音樂素質較差,就我校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招收的學生來看,很多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敏感度,學習音樂的能力、音樂感覺、音樂理解力等方面比較欠缺。這給聲樂教學帶來極大困難。學校對音樂課程重要性的認識還顯不夠,只是把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聲樂課作為專業選修課,所安排的課時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由于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致使學生在兒歌表演唱,幼兒歌曲創編及兒歌儲備上都有所欠缺。學前專業的音樂教材陳舊,教學內容與幼兒園的發展需要脫節,學生很難具備從事幼兒園教學所必須的歌唱能力和教學技能,自然無法推動幼兒園藝術教育更好的發展。然而現在的學前教育本科學生畢業后都是直接下幼兒園當一線教師,現有課程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就業的需要。這就對學前專業本科的聲樂教學提出了課程改革的要求。
2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聲樂教學改革提出了要求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專業的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人才;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長期受專業音樂院校的影響。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通常只注重美聲、民族兩種歌唱方法的教學,而忽略了幼兒歌曲歌唱技巧的傳授;教學過程重視技能技巧,只在培養學生演唱能力,而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表現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只注重理論學習,沒有實踐操作經驗,學生在演唱兒歌的時候發聲、表情、眼神等缺乏藝術表現力,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目前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距甚遠,學生能力還達不到《綱要》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對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進行改革,以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3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相結合,形成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本科聲樂教學模式要與普通高師聲樂教學模式相區別。普通高師聲樂學生大多數在進校前就進行了長期的專業音樂學習,進校后是一對一的聲樂教學。而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學生在進校前幾乎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音樂知識,音樂基礎差,聲音條件參差不齊。教師可以利用聲樂集體課,在學生剛進校學習聲樂基礎的時候,比如講授發聲方法、歌唱的姿勢、歌唱的吐字、咬字等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來歌唱。集體課的優勢在于聲樂教師避免了重復講解,節省了教學時間和教學成本。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盡量選用適宜學前教育本科學生程度的聲樂基礎知識教材;同時要準備豐富的教具和音響資料;結合最新的學科信息,適當調整課程內容。利用集體課的優勢,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全體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內容,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聲樂小組課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從而達到解決學生在聲樂的學習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將聲樂基礎、演唱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在進行小組課教學的時候,既要面向小組同學進行講授,又要針對個別同學進行指導,由于點和面比較多,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聆聽和感受,打開聲樂學習的思路。學生通過聲樂小組課的互相學習,可以感受到相同難度的聲樂曲在不同人身上產生的效果與作用,比如:在進行頓音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練習時要利用腹肌連續、有彈性的收縮,把聲音送入頭腔共鳴區,防止腹肌僵硬,并注意避免下頜僵緊,舌根不要用力。聲音要輕巧、圓潤、豐滿而有彈性,有氣息的支持。在一對一的聲樂課中,教師通常會模仿錯的頓音發聲,來與正確的頓音發聲來進行對比示范,學生有時候聽不出來。而小組課教學,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一個同學唱,其他同學聽辨,老師在進行講解說明,學生可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聽辨能力,還可以學習教師如何針對不同學生來進行實際指導,從而為自己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在上小組課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分析水平和聲樂演唱判斷能力,形成一種良好的聲樂學習習慣。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相結合,形成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了一個共同討論聲樂演唱方法、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新的音樂教學環境。教師在教學觀念、方法和手段上要有所思考,要打開思路并把握好教學尺度,保證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4在傳統聲樂教學基礎上,轉變教師教學思想,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兒歌教學
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的學生以后是幼兒院的一線教師,不是專門的聲樂專業人才。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畢業工作后具有實用性的內容上,在聲樂曲的選擇過程中要融入更多的兒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幼兒教師要做出正確的、美的示范,才能激發幼兒對于歌曲美的感受,幼兒也才能更快更好的學會一首新歌。
自推行新課程標準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不是一種單純的教育模式或分類,而是要自始至終貫徹培養人的思想,語文教師要面對原有教學觀念、教學習慣、自身文化積淀等新的挑戰。同時也標志著我國語文教育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而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其濃厚的人文色彩,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生動形象的語文描述,為滲透人情、人性、人格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動素材,同時也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突出功能。語文教學不只是要作好語文知識的講授和語文能力的訓練,更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來贏得一個璀璨絢麗的人生。綜觀語文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人本思想貫穿始終,這也對我們的主陣地――課堂提出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一、新課程標準的人本思想
課程標準的終極目標的具體體現就是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整體的人”(whole person)?!罢w的人”包括兩層涵義:人的完整性與生活的完整性。從本質上說,人是一個智力與人格和諧發展的有機整體。人的完整性植根于生活的完整性。生活無非是人于世界的交往,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與世界的其他構成――自然、社會亦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如何使我們的學生成長為一個“整體得人”?也就是如何進行“全人教育”?新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提出了嶄新的難題,作為人文性、工具性統一于一體的語文教育更應擔此重任,奮發向上突破這一難題。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理念。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終于有了明確的說法“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理念的提出,已成為我們“全人教育”順利進行的法寶。
2、新型的語文課程評價?!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發展性評價理念,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尊重、信任、愛護、寬容每一個學生,真正把每個學生都當作活靈活現的、有個性的、有鮮明特點的個體來看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在原有起點上的提高。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我們堅決不能用一種模式去套千差萬別的學生。
二、在新型語文課堂的構建過程中人本主義思想的應用
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體現尊重與愉悅的樂土;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旅程,隨時都可能有意外的發現;課堂是高效的驅動器,高效地處理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新型的課堂,是我們期待構建的課堂。它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突出文學教育,注重道德品質、文學知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特殊的個性,塑造健康的人格,使學生能夠吸收原汁原味的精神營養。通過學習語文,更好的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在教學中強調以人為本,把育人作為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點化人、發展人。而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更決定其教學必須將知識傳授于培養人的能力,涵養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等融為一體。而承但此重任的是語文教學過程的核心部位――課堂,課堂不光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陣地,更是實施創新教育,體現個性張揚,充分顯示“以人為本”教育的主戰場。
1、構建創新語文課堂,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時時,處處將創新手段融入課堂,課堂才會更加充滿創新活力。創新的語文課堂,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創新的情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與課堂結構;另一方面要注意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欲望,善于引導學生排除障礙,標新立異,尋求開發創造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創新的規律和方法。此外,還要在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個性化學習方式。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堂中,教師要創設師生之間民主,互動的氛圍,同時,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平等的參與機會。同時,由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對他們應該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而是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達到課程標準這些要求,首先要“創設良好的自主和學習憧憬,……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是我們所要構建的新型語文課堂,即:打破傳統的“教師獨白”,走向師與生的“對話”,構建互動課堂。
2、把握語文情感教育的特點,不斷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語文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種工具的過程,更是人的生命活動,情感活動,心理活動的過程。而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落實素質教育的“人本”理念――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完善學生鍵康個性。在教學中,必須要強調認知學習和情感體驗學習相互結合,要十分重視情感和評價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能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此外,語文教師應當努力挖掘語文的情感因素,在準確、鮮明、幽默、生動的教學中,做到形真、情切、意遠、理蘊,讓學生忘情其中,其情感與作者、教師的情感融會貫通,進而拓展思維的空間。要拓展創造思維的空間,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要想開拓創新的空間,就要留出空間讓學生想象。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在思維上做橫向和縱向的拓展和延伸??傊瑢W生的創新精神與發展潛力,只有在寬松、愉悅的氛圍里,自覺主動地去追求,才能得到發展。
【關鍵詞】課本劇;高年級;農村小學;提高
課本劇指以語文課本中的優秀范文為基礎,經過師生編排的簡單劇本,學生參與表演,欣賞和評價。是具有濃郁的趣味性,藝術性,創造性的活動形式。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推崇“教學做合一”陶先生認為“做”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而學生排演課本劇就是“做”的具體表現。天津特級教師靳家彥說:“造就人才的工作是從人生的頭幾年開始的,我們的教育必須從影響兒童發展的基礎階段抓起。編寫、演出、觀賞小學課本劇是對兒童進行多方面培養教育的綜合性手段?!薄缎W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在課內外組織參觀,訪問,辦報,演課本劇等活動”課本劇的編演就符合這一教育原則和大綱要求。
課堂上,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給學生教什么,另一個是用什么方法教。而課本劇教學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學生的潛能。特別是我所在的農村小學,學?;A設施薄弱,條件落后,獲得信息的渠道少,家里有條件買電腦上網的也只有兩個。學生視野窄,見識少。那么,作為教師,我想:我要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很多教師不愿意花費時間讓學生表演課本劇,認為那只是圖熱鬧,沒有實效性。但是通過這一學期我班學生編排,表演課本劇的經歷,我認為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我認為,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表演課本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本劇創作的過程,是將敘述性文字轉換成人物語言的過程。學生需調動自身的知識,經驗儲備,多角度,多層次的感悟文本。與課文作者,人物進行心靈交流,體會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既要梳理課文故事情節,又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還要揣摩角色心里。顯而易見,學生只有在讀通、讀熟、讀懂、讀透文本的基礎上,才能將其表演出來。而通過表演,又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學生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了寫作能力;在表演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提高。
二、學生在編、練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是對想象力和創作性思維的培養
《晏子使楚》這篇課文通過三個有趣的故事,塑造了晏子能言善辯,不畏的鮮明形象。學完課文后,學生基本上都能將課文內容講出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因為我班已經有了固定的學習小組,因此,我還是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設計。同學們準備的時間大約半個小時,小組抽簽決定表演的先后順序,等到真正進行表演的時候,讓我很驚喜。同學們不僅僅是對內容得重現,而且加上了自己精彩的設計。有一個小組進行表演時,加上了齊王這個角色,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其中加了一句齊王對晏子說的話:“你去楚國,一定要沉住氣,不能讓楚王小瞧我們。”這個情節設計的合情合理。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薄靶⊙輪T”們在自編自演課本劇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情感體驗,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感染了觀眾,還帶動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學相長,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價值觀和魅力。
三、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劇本需要制作出簡單的道具,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農村教育設施雖說近幾年得到了改善,但畢竟比不上城區學校。有些教學用具,道具不是說有就有的。但這可難不倒我班學生,他們可以制作出簡單的小道具來。表演《半截蠟燭》時,里面需要一個燭臺,有一個小組成員利用玩具小噴壺制作了一個精致的小噴壺,獲得了大家的好評。還有的同學用紙疊盤子,將木板釘成馬等。這說明我們農村的學生也很會動腦動手。
四、小組合作表演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榮譽
分小組表演,每個同學都有演出的機會。對自己的角色會很用心的去演,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句話,生怕影響的小組表演。平時內向的同學,雖然在臺上表現得沒有其他同學那么自如,但他們至少敢張口說話了。我班有一個小女生,下課幾乎聽不到她的聲音,上課也從不見她舉手回答問題,老師一叫到她,她就緊張臉紅。沒想到,輪到她們小組表演時,她竟然讓我們清晰地聽到了她的聲音。雖然只有兩句,但對她來說,可謂是一大進步。事后她說:“如果我不張口說我的臺詞,我們小組的表演就銜接不上,沒法進行了。”可見,在學生心中,團隊的榮譽感是很強的。而課本劇表演不僅讓學生學會怎樣分工合作還增強了他們的凝聚力。
五、學生在欣賞和評價的過程中培養了較好的審美能力
每一小組表演完后,同學們都會進行點評,取長補短。其中,在表演《半截蠟燭》時,有一個小組的表演讓同學們產生了歧義。他們小組成員中有一個人,在表演過程中一直站在伯諾德夫人家門口,看不出是干什么的。點評時有一個同學發問:“那個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如果是伯諾德夫人家的仆人,又怎么可能?她們家并不富裕,而且因為躲避德國人的搜查經常搬家,怎么會雇傭人?”同學們展開激烈的討論。最后他們小組同學給我們釋疑:他們安排的那個人是德國兵,當其他德國人進去搜捕時,那個人專門守門,以防屋內有什么突發狀況??梢?,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評價能力,他們有自己看問題的視角,有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他們在欣賞,評價過程中知道了善,惡,美,丑,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
每一次當我宣布要表演課本劇時,我班同學都是歡呼雀躍,同學們演得很精彩,看的津津有味,課堂上不時有歡樂的笑聲。這樣,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能不濃厚嗎?我班同學是這樣評價課本劇的:平時學習成績排后的王某――我喜歡演課本劇,因為表演可以讓我們讀課文不出聲的同學大膽的說出了聲。提高了我們讀課文的興趣,激發了我們豐富的想象力,增加了我們對語文的喜愛。思維敏捷的柴某:表演課本劇可以讓我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深的體會課文中的人物特點,豐富了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團隊合作更默契。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方某――我特別喜歡表演課本劇,因為那樣就好像與作者交談,進行心靈的碰撞。自己扮演了一個好的角色,心里特別自豪,開心,感覺自己已經和這篇課文融為一體了。如果演得好,還可以聽的同學們那真心稱贊的掌聲。我如果演了一個特別厲害的角色,感覺自己很威武,很霸氣。只要一有演課本劇的機會,我就趕緊展開想象,讓我們小組的表演更精彩一些。綜上所述,我們教師應該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感學生所感,想學生所想,讓語文教學大放異彩。
《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出語文實踐活動。這是形成語文教學的新舉措。課本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重任,我們應該看到并凸顯課本劇在各個學段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其長效性,豐富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課本劇真正成為語文教學中最富魅力的場景。
參考文獻:
(二)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 本方向涉及學前兒童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以及各種有利于學前兒童發展的培養策略的研究。 1.幼兒科學探索過程的技能(觀察、分類、運用時空、確立關系、數量化、測量、實驗、解釋數據、下定義等)培養與學習方式的研究 2.幼兒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及其獲得方式研究 3.幼兒對于數量關系的理解及其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研究 4.幼兒數學操作性學習及其教學策略研究 5.幼兒想象力發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6.幼兒審美能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實踐研究 7.幼兒園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雙語教學研究 8.幼兒自我概念獲得方式的研究 9.不同依戀關系的幼兒入園適應教育方案研究 10.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研究 11.有特殊需要幼兒的教育干預方案研究 12.嬰幼兒情感情緒表現及教師回應策略的研究 13.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的研究 14.幼兒對于規則的理解與執行力研究 15.幼兒交往的發展特點與培養研究
(三)幼兒園健康與安全教育 1.幼兒園安全制度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2.幼兒園保育保健質量評估體系研究 3.幼兒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研究 4.0-3歲幼兒的健康教育研究 5.農村幼兒的健康現狀與教育研究 6.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研究 7.幼兒體育與幼兒安全研究 8.幼兒園保健老師的專業發展研究 9.幼兒安全教育問題的研究 10.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發展特點及其教育活動設計研究 11.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實踐研究 12.以情境為導向的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
(四)幼兒園的課程 本方向涉及幼兒園課程的現狀與問題,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和發展,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與方法策略,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等研究。 1.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審核與監管研究 2.幼兒園課程評價與監測體系建設研究 3.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研究 4.幼兒園與小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銜接狀況與改進研究 5.西部地區農村學前一年混齡教育課程研究 6. 幼兒園課程資源創造性開發與利用研究 7.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適宜性與有效性研究 9.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研究 10.幼兒園課程管理研究 11.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研究 12.幼兒園活動區活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13.運用動態評價指導幼兒學習的研究 14.整合觀念下各領域教育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研究 15.各領域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研究
(五)游戲與玩具研究 幼兒園游戲的現狀與問題,幼兒園游戲的創新與發展,游戲材料的開發與利用,幼兒園教玩具的開發與利用等研究。 1.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的研究 2.幼兒園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戲資源及其開發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支持性游戲研究 5.不同年齡段幼兒游戲特點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游戲中的幼兒學習、發展評估與教育支持研究 7.不同年齡班角色游戲中模擬實物與替代物作用與效果的比較研究 8.不同結構游戲材料與幼兒游戲行為的關系研究 9.結構游戲材料的投放方式與游戲中的數學經驗研究 10.沙水游戲的輔助材料投放與游戲中的科學經驗研究 11. 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的適應性策略研究 12.幼兒文學作品鑒賞與表演游戲的開展研究 13.運動性游戲的挑戰性與安全性研究 14.益智區材料的投放方式與幼兒行為的關系 15.幼兒合作游戲的年齡特點及其促進研究 16.農村大班額背景下游戲活動的開展研究 17.混齡幼兒共同游戲的組織與指導研究 18.幼兒自發游戲的觀察、支持與引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