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4:15
序論:在您撰寫圖像專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畢業設計過程是真正鍛煉學生的重要一環。土建相關專業畢業設計一般都從最后一個學期開始,時間一直到畢業前一個星期,最后一星期準備答辯。而在此過程中,一方面,當前情況下學生就業壓力過大,由于有些學生畢業實習一結束,就忙于找工作,畢設一拖再拖,最終只能匆忙湊合,有些學生工作找好了,又無心思做畢設;另一方面,有些老師指導學生的數量多,而畢業設計過程中經常有學生因參加招聘會、面試、復試等原因不定期缺勤,很難組織學生集中開會,給予實質性的指導。如此種種錯誤認識和現實情況,使得許多學生的畢設“照搬”過多,“參考”過多,致使畢設成果成了彼二人設計的“改版”或“再版”,根本談不上求實創新。因此,畢業設計過程中嚴格要求顯得尤其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各種方式給學生指明,他們面臨的社會競爭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一點,而畢業設計對于他們來講是一個對所學知識最系統、最全面的檢驗,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這是他們必須要認識到的一點;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選題對整個畢設過程做出詳細的進度計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規定任務,以保證畢設的深度和質量,之后,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各階段的完成情況進行成果驗收,評定各階段成績,作為畢業設計成績的參考依據。然而,過于嚴格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保證畢設質量,此時,老師應當花更多的時間跟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動態,及時答疑,創造老師與學生之間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和親近感,從而高效保質地完成畢業設計。“一絲不茍”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態度,也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基本保證。
二、重視畢設答辯指導
畢業設計答辯是畢設的最后一環,目前大部分高校是本人以PPT的形式展示畢設內容,由答辯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進行的,它是以面對面的、步步深入的問答形式進行的。在此過程中,學生要以口頭的形式,簡要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原理、依據、方法以及見解,并回答老師的相關問題。這一過程主要起到檢驗“產品”的作用,也能全面檢查設計質量和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和口頭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并取得更大收獲。然而,歷屆畢業設計答辯過程中,總有老師因為只是片面地要求學生圓滿地完成任務,而忽視對學生進行畢設答辯的指導,造成了有的學生設計完成了,但沒有全部消化,以致答辯過程中基本問題出現“卡殼”現象和“空白”區,甚至出現一問三不知的現象。在此環節,老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畢業設計答辯的指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及早準備,明確重點,全面復習
答辯前的準備工作應從畢設一開始就啟動,因而在進行畢業設計的同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溫習所學的有關各科知識,重點掌握專業知識。邊設計、復習,邊搜集資料。每個階段過去,應對該階段內容進行小結,對一些關鍵內容,如建筑、結構等方面的分析計算等要進行必要的記載,以供隨時復習查看。
2.階段性總結所做工作,積累經驗
土建相關專業的畢業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其涉及的深度和難度可想而知。因此,老師應當指導學生認真做出階段性總結,找出畢業設計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就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研究熱情,而且,討論過后,學生的印象也會加深。
3.主動出擊,克服被動心態
1.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實驗儀器落后
傳統的土木工程實驗教學屬于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并按其分類,每個實驗項目相互獨立,缺乏目標性、整體性、層次性、系統性、創新性及綜合性,導致實驗教學內容更新滯后。實驗的基礎理論知識決定了實驗儀器種類和型號,由于實驗內容更新滯后,導致實驗儀器也未能得到及時更新。
2.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
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重視土木工程的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環節。有的將實驗課程的成績計入到理論教學的成績當中,有的甚至不統計實驗課程的成績。多數學生認為實驗課程不重要,只是走一個程序而已,只要“照貓畫虎”完成操作步驟即可,并沒有真正將實驗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所學知識也難以致用。
3.傳統教學方式單一,使學生喪失實驗操作的主動性
土木工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是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再安排具體的實驗操作,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不能及時體現在實驗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在實驗教學開展之前,就設計好試驗加載方案,編寫出非常詳細、具體的實驗指導書,調試好試驗儀器,規定好實驗步驟、測試方法,并設計出實驗數據記錄表格等。而學生只需要按教師規定好的步驟進行加載并讀取數據,就可以得出早已預知的結論。這種實驗教學方法使學生喪失了主觀能動性。
4.傳統考核方式單一,不能體現學生對實驗知識的掌握程度
大多數實驗課程的成績僅憑一份實驗報告來決定。同組成員所得到的實驗結果是相同的,所以,實驗報告也是大致相同,組內成員的成績也都差不多。實驗報告不能客觀考察每一個學生對實驗內容掌握的程度。
二、“模擬地震環境下結構模型加載
實驗”項目介紹實驗項目開設的初衷是為了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結構抗震課程之后,自行設計一個結構受力體系,并進行加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對結構抗震課程的理解,加強對動手能力的培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求學生們集思廣益,發揚集體智慧和團結協作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會對抗震知識的需求大為增強,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更甚。因此,土木工程系依據教學大綱自創了模擬地震環境下結構模型加載實驗項目。2009年,依托該實驗項目,學校成功舉辦了“山東省第三屆結構設計競賽”,學校的參賽隊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10年,該項目被確定為學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一般項目。2012年10月,該實驗教改項目順利通過驗收。2011年,依托該實驗項目選拔的參賽隊伍在“山東省第四屆結構設計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驗證了模擬地震環境下結構模型加載實驗臺應對不同結構模型的適應性。
三、實驗項目總體設計方案
1.實驗儀器設備、材料
實驗采用土木工程系自主研發的“結構抗震模型加載實驗臺”。該試驗臺主要由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實驗臺面以及防護架等組成。
2.實驗教學方法
采用了研究式、討論式和互動式的教學方式。研究式教學:學生通過查閱教材、期刊文獻,收集與實驗內容相關的文獻,進行結構模型設計。有利于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自主創新意識。討論式教學: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研討結構模型設計方案,鍛煉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搭建和自主完成實驗的能力,深受學生歡迎?;邮浇虒W:課程開始首先由任課教師給學生們講解,發放實驗任務書、材料和工具。在講解中,著重講清實驗的目的、意義、任務和要求,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和加載方法。之后,各小組討論方案,進行結構模型的設計和制作。在這個階段,每天都安排教師答疑。由于實驗活動是分組、分散進行的,而且每組又基本上是以寢室為單位,學生們的制作活動基本是在寢室內進行,因此,教師有時到寢室走訪,幫助學生解決制作中的問題。
3.實驗組織形式
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4人~5人。每個小組的成員要求動手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各1名,這樣可以達到能力互補、相互學習的目的。
4.實驗成績評定
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的實驗考核方法,兼顧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合理運用了多種考核評價方式。結構最大承載力與所耗材料重量之比(比強)以大為佳,占50%;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的相似程度,占10%;結構造型美觀,占20%;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占20%。
5.實驗激勵機制
實驗項目采用“金字塔”模式的激勵機制。首先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本實驗項目,同時為校級結構設計競賽選拔人才。每年約有50個小組參加校級結構設計競賽。校級競賽中選出2個~3個小組參加省級結構設計競賽。省級結構設計競賽獲得一等獎的小組參加國家級結構設計競賽。該激勵機制已經顯現出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通過該實驗項目選拔培養的學生在歷屆山東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并有一支參賽隊伍于2010年代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四、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啟發探究性思維
實踐能力的鍛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親自動手制作模型,這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后首次制作的模型,需要相互配合,集體完成一件作品。二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一個知識活化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創新,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制作開始時,學生們知道結構形式大致有三角形、梯形、拱形等幾種,但對于桿件如何搭建成結構并沒有概念。通過方案討論才形成了結構的形象,再把結構制作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其次,鼓勵學生進行結構形式的創新,不要受之前幾種結構形式的禁錮。第三方面是計算工作的創新,這是較高層面上的創新活動。雖然計算理論和方法是學過的,但是在計算模型的建立,以及已知條件的選取,近似和簡化方面,仍然需要創新思維?!秾嶒烅椖恐笇诽峁┝颂骄啃詢热莸囊龑Ш鸵?。
五、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實驗效果
關鍵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畢業論文(設計)是對本科生大學期間最重要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是對本科生在校學習期間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綜合素質和教學效果的全面檢驗,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平臺,是大學生創造性完成科研或工程問題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如何提高對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是當前高等學校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概況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涉及地理科學、人文科學、城鄉建設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其目標是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接受過嚴格科學思維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立足于宏觀、中觀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能夠從事城鄉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研究、教學、開發或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在我國處于資源環境問題空前嚴重、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應發揮本專業的強大優勢和積極作用,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論文(設計)作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顯得尤為重要,它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而且可以針對社會問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為即將走入工作崗位的學生提供專業實戰訓練的平臺,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問題
以重慶工商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雖然歷年畢業論文(設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經驗,但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和完善。
1.面對就業壓力和專業技能的欠缺,學生降低了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自我要求
由于畢業論文(設計)在時間安排上與學生求職時間沖突,加之當前頗大的就業壓力,使得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畢業論文(設計)的準備中。同時,由于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要求具有較高的制圖軟件使用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專業技能而降低了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自我要求。
2.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設計)指導過程中不夠重視
由于高校教師具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壓力,沒有太多精力關注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一些具有博導、碩導資格的教師,更是由于研究生的培養任務過程以及較多的科研課題,完全淡化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在工作中的地位;個別專業教師由于專業水平有限,不能夠有效地進行指導。同時,由于畢業論文(設計)沒有與教師的職稱晉級、評獎評優等掛鉤,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對畢業論文(設計)不夠重視。
3.由于選題的問題,畢業論文(設計)中理論與實踐脫節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具有較好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社會問題,但在選題中,部分題目與實踐相脫節,使得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大打折扣。
4.管理上存在漏洞,機制上不夠健全
學校及學院雖然制訂了諸多規章制度,但大都是對閱讀文獻、格式等方面的要求,而忽視了對畢業論文(設計)起關鍵作用的指標和標準,嚴重影響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三、新形勢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高的途徑
1.加強師生對畢業論文(設計)重要性的高度認識
思想上的高度認識和統一是畢業論文(設計)順利完成的前提。應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培訓會、宣講會等方式,使師生認識到畢業論文(設計)在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學四年所學理論與專業技能綜合運用的關鍵環節,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即將走入社會、與行業對接前的重要實戰訓練。因此,指導教師不但要認識到畢業論文(設計)對于應用性極強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而且也要認識到畢業論文(設計)是專業培養當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而言,要認識到畢業論文(設計)不但是順利畢業的重要條件,更重要的是專業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同時,也要認識到,優秀的畢業論文(設計)作品可以作為求職材料中的亮點,是反映一個畢業生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縮影。
2.夯實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基礎性工作
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是大學四年積累的一個過程。(1)在大一新生入學階段,要對學生深入開展專業認識教育,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前景,讓學生知道如何學好本專業,樹立對專業的信心;(2)大二、大三階段要重點培養學生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思維,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等理論課程,同時,要加強基礎課程實驗、專業課程實驗實訓和規劃綜合實習等實踐教學,以及專業技術手段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諸如,3S技術、規劃制圖以及3D技術的教學實踐;(3)大三、大四階段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等。只有大學各個階段不斷地積累,才能為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供可靠的保證。
3.提高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質量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是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重要保障。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尤其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要結合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資源環境、新型城鎮化以及鄉村發展等問題進行選題,這樣不但問題針對性強,更重要的是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可以鍛煉學生綜合的專業思維能力。在選題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求教師能夠認真負責,并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為學生提供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2)在選題的支撐上,要盡可能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校學生創新科研基金項目、規劃策劃大賽以及暑期社會實踐等結合起來;(3)在研究尺度上,以小尺度為主,一方面要通過大量調查問卷的一手數據和官方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找出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另一方面收集研究區域的基礎數據,對區域進行規劃設計,制訂研究區域的發展規劃方案??傊?,通過對選題質量的把關,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4.制訂有利于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制度
規范科學的制度是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基礎。針對目前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制度存在空白或漏洞的問題,應該積極完善各項有利于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提高的制度或機制。(1)適當調整畢業論文(設計)的時間。針對目前畢業論文(設計)與畢業生求職時間嚴重沖突的問題,建議對論文寫作的時間期限進行適當地調整,可以考慮在大四上學期的后半學期進行題目選定、開題等工作,寒假前完成初稿;(2)組織專家對選題進行把關。在畢業論文(設計)題目征集后,邀請學院內部專家進行題目篩選,方可允許學生進行選題;(3)嚴格實施二辯制度。對于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必須實施嚴格的二辯制度;(4)實施指導教師獎懲制度。建立指導教師評價標準和指標,評價結果作為指導教師的晉級和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欣.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3(3):99-101.
在企業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人認為企業法律顧問就是“打官司”。其實這是對企業法律顧問工作片面的理解,正如有些企業那樣,聘請法律顧問只是為了“打官司”,并沒有很好地發揮法律顧問在非訴訟領域控制法律風險的作用。我認為,除了必要的訴訟業務外,作為企業法律顧問應以企業的非訴訟業務為工作中心,以控制企業潛在的法律風險成本為工作重點。
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是北方重要鹽業基地,以鹽、鹵水化工、精細化工、進出口貿易等多元化經營生產,公司經營范圍的擴大,合資、合作項目的開展,給公司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公司面臨嚴峻的挑戰。公司雖然在市場中有了更多、更充分的經營自,隨之而來的是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法律風險就是其中的一種。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法律顧問就是企業運行的“安全員”,他追求的是如何規避、減少經營活動中的法律風險,這就要求法律顧問提前介入,事前防范,才能充分體現其管理職能,使企業在法律和政策準許的范圍內獲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快的發展。
一、企業法律顧問的執業原則、工作方針
企業法律顧問是指依法取得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由企業聘任,專門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企業內部專業人員。
企業法律顧問的工作原則:一是依法執業原則;二是為本企業服務原則;三是以管理為主原則。依法執業是對企業法律顧問履行職責最基本的要求,為本企業服務是企業法律顧問的立身之本,是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以管理為主原則則是從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性質決定的。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管理,包括承擔有關企業管理職責和直接承辦有關法律事務;另一類是間接的服務性工作,即通過建議、咨詢、宣傳等為企業領導和有關管理部門提供法律服務。第一類工作應當是企業法律顧問的工作重點。但由于企業法律顧問稱謂中有“顧問”二字,容易使人誤認為企業法律顧問只是一個咨詢、服務的角色,忽視了其管理職能。在企業實現依法經營的管理鏈條中,企業法律顧問所承擔的直接管理工作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除了對企業法律事務所承擔的直接管理職責外,企業法律顧問提出的意見、參與研究、進行審核等工作實質上已進入管理環節,是某些事項必須的、不應跨越的程序。
要實現以管理為主,就必須在工作中堅持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為主、事后補救為輔的工作方針。企業法律事務工作基本上分為“事前防范性”、“事中控制型”和“事后補救型”三類?!笆虑胺婪缎汀睆暮暧^上是指加強企業法制建設,發展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立防范法律風險機制,規范法律工作制度;從微觀上是指企業在開展具體經營活動前,依法論證和決策,降低法律風險。企業法律顧問的任務就是協助企業負責人搞好法制建設,依法參與決策,分析法律風險,提出防范意見。“事中控制型”是針對企業具體經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管理,發現問題,采取應對措施,預防糾紛發生?!笆潞笱a救型”是在出現法律問題和糾紛后,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處理,化解法律風險,減少經濟損失。在三種工作類型中,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是企業法律顧問的工作重點,企業法律顧問應通過加強企業法制建設,參與經營決策及經營活動,承辦具體法律事務,使企業的經營活動依法進行。因此,企業法律顧問應強化管理職能,實施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以更好的維護企業利益。
二、企業法律顧問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范圍
企業法律顧問開展工作,服務企業的執業范圍有:
1.就企業的重大決策向決策者提出法律論證意見;
2.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草擬、修改、審查合同和有關法律文書;
3.參與經濟合同及有關項目的談判、簽約、資信調查;
4.為企業重大項目對外出具法律意見書;
5.接受法定代表人委托訴訟和非訴訟業務;
6.企業辦理有關公司投資、公司設立、改制、收購、轉讓、重組、分立、合并、變更、國有資產剝離、招投標、清算等法律事務;
7.參與企業日常管理法律事務,協助有關部門處理行政管理、生產經營管理、人力資源、勞資關系管理、內部承包管理等法律事務;
8.對員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培訓;
9.辦理企業其他必要的法律事務。
堅持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原則和職業操守,堅持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保守企業秘密,為法律顧問行為負責,充分發揮企業法律顧問為企業發展壯大保駕護航的作用。
三、企業法律顧問實現管理職能轉換的途徑
根據《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的規定,聘用企業法律顧問有明確條件和程序,雖然按照企業法律顧問執業原則、工作方針、自身價值都決定了企業法律顧問應有的管理職能。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法律顧問執業的管理職能并未得到很好的履行,因此,防范法律風險的發生,加強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是推進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職能的前提,將從過去的以辦理訴訟為主,拓展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轉換。從單純抓法律法規的學習到運用法律知識進行經營管理的轉換,真正實現由事務型向管理型轉換關鍵在于:
1.加強企業內在法律需求,領導重視是職能轉換的關鍵
企業負責人將依法治企理念融入企業管理方式的決定性因素是領導重視,直接決定了企業法制建設工作的力度,企業做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其內在的法律需求不僅客觀存在而且正在不斷增長,一個企業如果法律部門的工作處于由事務型向管理型轉換,與法律顧問找事做、等活干的狀態,這樣兩種不同的工作狀態,實際上是反映了領導把握企業內在法律需求的力度不同,充分體現了領導的重視程度,引發法律風險也就不可避免。因此,企業領導應加大對法律部門和人員的充分授權,還要給予多方面的支持,保證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的工作措施在企業得到穩固開展。
2.開展由事務型向管理型轉換,抓緊制度落實是根本保障
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和內部監督制度建設作為企業法制建設工作的核心,公司內部規章制度的施行,不僅有效規范企業經營管理的各項工作,也為法律風險防范提供了內部制度環境,特別是各項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貫徹執行,不僅要明確企業法律顧問與其他相關部門,在參加經營管理活動中的職責權限,與其它監督部門的職權相匹配,而且要落實企業法律顧問開展工作的參與權、知情權、話語權,改變讓你知道,就讓你知道,不讓你知道,也沒有辦法的尷尬局面,為企業法律顧問開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重在形成機制,才能有效防范法律風險發生。
3.探索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的有效融合是重要標志
公司實行總法律顧問試點單位以來,公司總經濟師擔任總法律顧問,法律機構和隊伍建設已提到重要位置,為達到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的有效融合,避免法律部門游離管理之外,改變以往只有發生訴訟才安排由法律部門牽頭處理的局面,用法律思維審視管理問題,用管理的語言表述法律問題,才能使部門有效的融合企業經營管理中。法律顧問提出法律意見既能說“不”,也要善于說“可”,為經營活動提出一條既不違法又可行的途徑,會在法律框架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部門及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法律顧問的任用標準,按照《全民所有制企業廠長工作條例規定》實行法律顧問聘任制,使法律顧問真正成為用得上、信得過、融得進、且實效的管理人才。
4.實現企業法律顧問專業過硬是企業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
實踐證明企業法律事務工作只有充分發揮管理職能,取得工作實效,才能在企業贏得地位。在2004―2008年間,由于公司歷史遺留問題,糾紛案件多發,雖然為企業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但由于沒有做到提前介入、關口前移,企業法律顧問整天忙于處理糾紛案件。只有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不僅保障企業各項活動的合法合規,還有效減少法律糾紛的發生,因此,提高企業法律顧問的專業地位,應實行企業法律顧問分級制度,不僅是對專業人員水平的認可,也是對企業法律顧問開展經營管理工作負責,更是有效規范法律風險發生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 網絡環境 專業圖書館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中圖分類號:G521.9 文獻標識碼:A
Professional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Shar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ANG Ningbo
(Maozedong Library, Shaoshan, Hu'nan 411301)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total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professional library on its own strength alone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readers, the resource sharing will be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librarie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al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to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圖書情報界提出的設想“資源共享概念”是從最初的“圖書情報一體化”,到目前正在構建的各級“文獻保障體系”,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都有著快速的發展,它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達到信息資源的共識、共建與共享。
網絡信息資源作為現代圖書館最有潛力的信息資源,是新時期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物質條件,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謀求信息資源共享,是信息時代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的社會化、國際化而推動圖書館由分散型模式向協作型模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1 目前我國圖書館的網絡環境發展現狀
我國從1995年開始進入了網絡建設迅速發展階段,來自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表明,截至到2011年6月30日我國的網民人數已達到4.85億人,CN下注冊的域名數、網站數分別達到了786萬個、183萬個;網絡國際出口帶寬總量達到1,182,262Mbps;我國大陸的IPv4地址數達到了3.32億個。從以上的數據來看,通過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實現了與國內外的聯網,為各個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創造提供了優越的技術環境。
與此同時,我國圖書館自動化建設也有重大的發展,網絡化建設也已經起步,且發展也比較迅速,現已形成全國主干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級網絡結構。圖書館自動化管理集成系統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為了適應網絡化要求,許多新的集成系統的應運而生。比如說ILAS圖書館集成系統,它擁有著3000多家用戶,它的系統功能可連接Internet,為讀者遠程訪問各地圖書館提供可能。隨著圖書館網絡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大多數圖書館都相繼設立了“多媒體閱覽室”,通過各種方式與網絡連接,直接獲取網上的的海量信息資源,有的圖書館還設立網站,將圖書館的館藏信息資源輸送到網絡上,大范圍的實現著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2 網絡環境下專業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中的有利因素與存在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資源共享成為貫穿我國圖書館發展進程的一條主線,現已基本形成一定規模和數量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許多有利的因素推動著專業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朝著全面完善的方向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保障能力和整體服務能力。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影響著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有利因素主要有:
(1)我國圖書館尤其是大中型圖書館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已具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網絡環境。而專業圖書館往往是其中重要的一員。他們的特色文獻數據庫都已與國際互聯網連接,這就為實現圖書資料的網上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到2011年底我國網民人數將近5億,網絡獲取信息觀念已深入人心,并且改變著圖書館館藏建設模式。許多數字圖書館和網上檢索系統的建設與使用為實現共享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3)許多單位正在不斷實現信息的網絡化,使網上訂閱、網上閱讀或查詢成為可能,為專業圖書館之間實現網絡共享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4)計算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計算機價格不斷下調,使各專業圖書館利用計算機開展高層次文獻信息服務成為現實。
(5)圖書館之間通過協作采集和集團采購、館際互借、聯合參考咨詢服務、聯機聯合編目等多種形式來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取得了不錯的成績?,F在我國全國性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項目有:①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由教育部牽頭組織實施);②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科技部牽頭組織實施);③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化部和財政部牽頭組織實施);④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牽頭組織實施)。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傳統的“狹隘消極”觀念阻礙著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發展。我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中,普遍存在著“小國寡民”思想,共享意識薄弱,保守、形式和本位主義思想嚴重,缺乏全局觀念。
(2)滯后的管理體制限制了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發展空間。文獻信息資源共享要求高度的整體化,但我國圖書館目前存在公共圖書館、科研(專業)圖書館、學校圖書館三大系統,行政主管部門各不相同,我們國家圖書館管理體制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各自為政、自成系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缺乏專業的管理與協調,各圖書館只對上級負責,不重視縱橫結合、協調發展,使得當前的網絡資源缺乏統一的管理、規劃和宏觀調控,以至于網絡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缺乏協調與合作,各個館的網絡信息共建處在一種松散狀態。
(3)相對封閉狀態限制了專業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發展。目前,我國專業圖書館大多處于相對封閉狀態,各圖書館所用的著錄不夠標準,機讀格式不統一,缺乏機讀規范文檔,且各單位對圖書館自動化建設投入不夠,許多建立的局域網都沒有實現聯網,文獻信息資源僅僅只是單位內的共享,服務對象主要是本單位的職工,館藏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了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4)專業特色不明顯成為讀者利用共享資源的障礙之一,同時也使得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發展受到了限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學科、門類也在不斷增多,文獻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再加上文獻內容重疊交叉,形式復雜多樣,分布廣泛且分散,實現文獻信息的有效利用相當困難,成為讀者利用資源共享服務時遇到的障礙之一。
(5)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發展。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管理、信息資源共享,人才是關鍵。我國的專業圖書館由于大多屬于服務性部門,人員構成不合理,缺乏業務精練、熟練掌握現代化技術的館員,大多數的館員不具備深層次文獻資源的開發能力、信息導航能力和為讀者服務的創新能力,原有的圖書情報知識和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也難以勝任現代圖書館的工作,再完善的自動化管理系統,如果無人能熟練操作、利用,將失去其實用價值。
3 實現專業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措施
3.1 轉變觀念,樹立大圖書館的資源觀
一是要改變圖書館從業者、決策者各自為政的思想,強化全局觀念,將本部門本單位、本系統的信息資源建設自覺地歸納到全國信息資源體系之中,進行統一規劃,要將擁有化為付出,將靜態化為動態,將分散化為整體,將自足化為共享。
二是每個館都要對館藏結構和館藏重點加以明確,特色館藏建設要加強,采訪的針對、實用和適時性要加強,按照“協調采購,規范加工,聯合上網,資源共享”的原則,凡是能夠通過館際資源共享獲得到的資源,盡量不要再采購。
3.2 規范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制,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
資源的共建共享是一個多方合作的工程,它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來負責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策劃與籌備,資源的配置與調度、各館承擔的義務及各館權利的分配等,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條例、公共服務軟件、數據庫建設規則、信息交換協議、館際互借協議、提出資源共享有償情報服務的計價辦法,有效的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效益回收的雙贏模式。
3.3 為確保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順利實施,一定要加強網絡建設
各館藏數據上網并能交換是資源共享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應強化數據庫的建設的標準化、規范化。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最大障礙就是標準不一致。建立一個強制的、全面的文獻工作標準化體系,它包括目錄格式、檢索技術、文獻傳遞方式、方法及硬件設備等方面的標準化,以求信息和系統能夠良好地相互兼容、相互識別和相互傳遞,是裎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必要條件。各地方、各專業圖書館可首先由技術相對完備的某一圖書館制訂出統一標準,其他參與資源共享的各館都按這一標準來規范各館的業務工作,包括文獻著錄內容、格式、檢索途徑的標準化,文獻傳遞方式、手段的標準化。只有按照標準建立起來的文獻資源,才能實現聯機檢索,使資源共享成為可能。
3.4 開展協調采購、聯合采購工作,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同等的投入能取得最高的價值,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經費的
各圖書館之間應相互協調,減少重復訂購而造成的資金浪費。對于價格較貴且利用率不高的文獻可由一個重點館收藏,使有限的資金用于收藏更多品種的文獻。這就需要有一個機構(比如圖書館學會或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來進行協調,根據各館的性質和任務、館藏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文獻入藏調控計劃,各館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突出館藏特點,在整個協作組織網絡內做到各有側重,相互補充,形成一個專業齊全、收集面廣、配套成龍、方便使用的文獻資源共享體系。一般來說,核心書刊可以在文獻部門的收藏中重復出現,這種重復是基于它的高利用率而產生的;至于非核心書刊和價格昂貴的書刊,應各館有專業設置,分工合作的進行收藏,在利用時進行快速、有效的互借和互補。
3.5 加強特色的專業服務并在此基礎上確立特色文獻館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在大數的科研項目中,多數科技研人員用占整個項目完成的一半以上的時間來查找和閱讀相關資料,因此,建設一個高效優質的資源共享協作網,將會幫助到科研人員們節約大半的寶貴時間,快速的獲得最新的科技資料。
3.6 增強信息資源共享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網絡環境下的文獻信息服務與傳統的文獻服務在方式、手段以及觀念上都有明顯的區別,在文獻的采集、組織、加工等方面也對專業圖書館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專業圖書館一是要根據崗位不同、職責不同,對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的實際,對各部門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其原則是技術性強、工作量量化要求高的崗位使用年紀輕、學歷高、現代知識豐富的人員,如分編、檢索等崗位。服務性強、工作量化要求不高的崗位,應使用踏實肯干、經驗多、深入實際的實干型人才,如閱覽室崗位、館際互借崗位等,每個人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才能發揮其獨有的作用,例如我館將現有人員根據所學專業、能力及其愛好的不同綜合考慮來安排崗位。二是組織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在職業務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以適應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館員不但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強烈的信息共享意識,還應掌握圖書館的業務技能,具備信息知識處理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外語水平,熟練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操作技術,能較好地駕馭網上信息資源,當好知識海洋中的導航員。
總之,加強專業圖書館自動化建設,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是拓展專業圖書館服務功能的物質保障,是強化自我生存的有力舉措。需要各專業圖書館通力協作,統籌規劃,共同關心自動化、信息網絡化建設,共同做好有關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1] 馬月進,藺蘭英.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淺探.
[2] 楊淌通.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研究與對策.圖書館論壇,2003(5).
[3] 賈宏.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述論.圖書館論壇,2006(1).
一、.產生職業倦怠,自主發展專業的積極性不高。
新課改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角色定位、專業發展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使得教師在短時間內感到過度的負荷和角色沖突的不適應,而這種沖突和不適應又使教師產生了過高的職業壓力,從而進一步加深了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職業倦怠的教師常常會滿足于現狀。同時,他們會用消極、悲觀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和行為對待職業和自身發展。這種不思進取常常會造成教學能力低下,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有一種低個人成就感,無意也無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即使是“偶有為之”,積極性也不高。
二、.知識結構狀態與歷史課程改革要求存在明顯的差距。
長期以來,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其中相對固定的“史實”和“結論”過多,與其它學科知識的有機聯系欠缺。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知識結構具有一種靜態的特質,過于固定化,具有這種知識結構的教師,其歷史專業知識的獲得和更新大都依賴于比較消極的外部給予。一些歷史教師,長期以來就是圍繞著一本教科書教學,教科書以外的內容知之甚少,更不必說對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而在新的歷史課程實施過程中,歷史教師如果簡單依靠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教學,就會出現各種困難和矛盾。
三、.應試教育的評價標準使得教師無心實施新課改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要求中學歷史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改進原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這些理念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有益處的。但是,在實踐中不少教師發現:這些理念僅僅是口號而已。因為在課改后,仍有許多學校評價學生的標準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同時,學生的成績也是評價教師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應試教育不改變,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不改變,又怎么實施呢?
二、課改后中學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和途徑
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專業化教師就成為當今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歷史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必須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機制。這個過程艱巨而復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向和途徑努力。
一、.通過自主學習激勵歷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要實現專業發展,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就如無米之炊,無源之水。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主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才能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在新課改后,歷史教師必須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識,即扎實的歷史專業知識、寬廣的其他學科知識、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因為教師具備豐富、廣博的知識,不僅能在新課程教學中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歷史教師在研究歷史教材和歷史讀物的同時,還要閱讀歷史理論著作,關注最新的史學研究動態,積極與其他歷史教師或歷史研究人員進行交流,廣博地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從其他優秀教師的交流中體會與汲取。歷史新課標要求教師勤于學習,廣泛涉獵,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旦把這些學習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教師就會從中感受到樂趣,并得到成功的喜悅。
二、.通過教學反思促進歷史教師專業發展。
教學反思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歷史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在歷史學科中要真正地實施反思性教學,必須養成自覺反思的意識,知曉在教學中反思的內容,并懂得在教學中反思的策略與方法。如:(1)教師采用教學日記的形式,把當日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產生的亮點、疑點、難點、盲點、弱點等中的某一點或幾點,及時準確地記錄下來,深入反思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改善的對策及預期可能生成的結果。(2)在同行會診中反思。當教師在長期的歷史教學實踐中,取得一定的成績,積累一定的教育教學的經驗之后,往往會出現教學水平的停滯不前,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師犯經驗主義錯誤、不思進取、教育觀念老化,等等。通過同行會診,教師能找到教學水平下滑的現象的主要癥結所在。(3)在學生反饋中反思。通過學生反饋的有效信息,從中獲取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的信號;通過反思學生,明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目標任務是否完成,學生是否能夠獲得他們期望的意義。反思性教學拓展了歷史教師的發展空間,讓歷史教師成為研究型學者,從而促進其專業化發展。
三、.通過校本研究帶動歷史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教研作為一門科學,涵蓋的內容極其豐富,其根本目的在于激發教師的教研積極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要讓歷史教師了解校本教研的價值所在,幫助他們提高校本教研的意識,樹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動發展的自信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校本教研的工作氛圍。歷史教師在教研組中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集體討論等活動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同伴有效互助,實現經驗共享,使每一位教師都在過程中學習,在過程中進步。
校本教研的發展在于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梢园鸭訌娦1窘萄凶鳛樘岣邭v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形成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實施多項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而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校本資源,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一重要教育資源,強化校本教研能夠帶動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通過教育部門、學校支持推動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事物的發展中,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外因也是不容忽視的。中學歷史教師要實現專業的發展,除了具有強烈的自主發展意識外,各教育部門、學校也必須給予實質性的支持。在中學,存在著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即只重視語數外,對于史地等學科關注得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部門相關政策的偏差。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除了學好語數外,還必須有其他知識的熏陶,其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素養的一個有力途徑。所以作為教育部門,應該努力為中學的歷史教學提供各種保障。
學校是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場所。在以往的教研中,我們都關注學校對學生發展的影響,而忽視了學校對老師發展的影響。要實現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就要積極支持,努力提供各種可能的條件。首先,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只有大家都意識到歷史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歷史教學才能走上一個新的起點。其次,學校要努力為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實質性的發展條件和機會。如加強歷史教研組建設;組織專題講座;舉辦理想課題研究和優質課比賽;構建促進教師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建立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教師培訓模式等。所以機制保障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版畫制圖邏輯
雖然在西方,機械代替了手工,照相機的誕生也漸漸消解了刻版的制圖方式,然而當時圖像的生產方式依然是以制版印刷為主。照相機是一個再現機制,而版畫圖像生產是具有詩性的,它是對再現機制修正后的一個呈現,修正了文字語言(文學)對于形象的圖像基底。也就是說,版畫的制作方式是跟人發生了關系了的。我們討論形象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我們看到的實物它本身是怎么樣的,它本身的存在。第二,通過我們去觀察它,在我們的意識觀念生成之后它變成了什么。第三,通過文字去描述這個形象,再轉換成圖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像。語言和文字跟這個實體它本身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我們和這個實體之間,有所謂的識別中介,(比如一個人跟另一個人說石頭,他的腦子里會產生一個石頭的形象,或者是產生石頭這兩個字。這個字和石頭和形象已經被轉換掉了。轉換成了什么,轉換成了描述。這種描述要通過語言來產生,而語言產生的又是信息,這種信息又重新回到了文字和圖像。這個過程比我們去模仿一個事物,更復雜,所牽連的過程更多。模仿一個事物是一個行動的過程,而去傳播一個信息是一個制版的過程,這個信息必須具有目的的準確性才能起到作為信息的價值。所以作為制圖是通過這所有的體系建立起來的制圖邏輯。
這個制圖過程本身是一個創作過程,它本身并不是說如何去再現一個實體,而更多的是有目的的信息生產作為有形象的制圖。比如說,我們曾經制造的報紙,它是用制版的方式,有圖像也有文字,但它的圖像往往是被文字這種文學性所牽制的。然而,圖像學在研究到今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逃離出這種圖像對文字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的修正,讓這種制圖圖像脫離出來,形成一個真正的通過意識機制直接再現的語言識別過程。比如在新興木刻的時候,人們創作圖像,更多的是再現圖像本身的價值(圖像信息和立場),而不是通過文字和文學的方式成為文學的附庸,這個時候圖像更直接的識別價值大于這種文字被轉換過的語言修飾,這種轉換本身又具有語言性。就是說,為什么到了新興木刻之后,版畫被納入藝術創作的范疇,可以來傳達主體的意圖和信息,這個時候的版畫,它跟印刷的關系就出現了很大的分離,而人們的識別主體又已經在這個機制里面形成了本身的認知機制。這種本身的圖像生產不會具有障礙性,包括后來雖然說技術邏輯到了新興木刻之后停滯,它不再因為印刷而去生成版畫的這種媒介機制,而更多的是作為主體欲望去生成的圖像生產。由此,這種信息淪為了審美的一個體系當中去了。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今天的圖像生產又有了更直接的工具和技術,新的制圖方式已經產生(比如,電視機,網絡,手機,以及其他信息媒體),讓這一門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主導傳播與媒介的技術生產失去了它的媒介價值而被機械所代替了。今天我們在生產一個圖像的時候,也許就是動一動鼠標弄一弄照相機,這么一個問題。
二、識別心理
作為版畫的創作領域,已經停留在一個非時間線性的邏輯里面。而曾經的這種制版方式和識別方式,又在今天的共知系統當中完成了一套圖像識別邏輯,這套邏輯從本體在今天無法從形象上去再現它,而更多的它本身是一個抽象識別的精神概念。這個就跟人的生存觀念和精神觀念與形象的識別機制有關系。這種識別機制在信息與傳播,及文字語言時期已經形成,所以我們今天所談到的圖像與制圖方式,在我們的精神機制里面已經無法分離并且根深蒂固。就如精神分析在討論一個人的意識形成,是跟他的生存維度發生很大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的關系,一個人生存在某一個固定的地形維度里面,那么就會生成這種地形維度所產生的信息所形成的觀念和文化意識,也就形成了所謂信息和認知圖像的方式。所以在圖像維度討論今天我們的共知識別邏輯,作為精神觀念以及認知方式,也是有意義的。作為這種共識邏輯當中傳播意義,并不是在媒介機制上發展的,而是跟它的生態系統所產生的生存狀態有關的。版畫這種圖像和制圖機制,在傳播中也形成了它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也形成了今天我們的識別方式。
三、結語
版畫圖像與它的制圖機制,在傳播中形成了自身的生態系統,而這個生態系統也影響著今天我們對于符號信息的識別方式。如今,在當下大眾文化中,不論是當代藝術,設計,還是泛文化的大眾領域,以及文化心理,都有作為傳統視覺藝術的版畫圖像的存在,版畫以它本身的圖像形態進入我們的日常。作為版畫的圖像已經通過其他媒介方式進行生產傳播,而這些媒介也成了新的版畫式圖像生產傳播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