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3 07:15:10
序論:在您撰寫美術藝術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高校盲目擴招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高考擴招成了一大趨勢。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藝術設計人才也一樣。通過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可知,近20年來,我國某美術高校的招生人數一直在不斷擴大,已增加了將近30倍。高校擴招會促使藝術設計畢業生的數量大幅增長,為社會提供了更多藝術設計方面的人才。但倘若高校不結合社會供需的實際情況進行盲目擴招,就會導致大量問題的出現。比如,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某高校進行了擴招,但由于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完善的教學設備,該高校的教學質量出現了嚴重下降,學生無法獲得優質的教育。
(二)教學方式方法方面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可知,現代教育中存在著很多不足,是阻礙藝術設計教育工作取得進展的因素?,F行教學大綱中的套話較多,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缺乏現實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僅僅是爛熟于心的紙上談兵。另外,學校提供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以及實踐機會也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當前的高校美術及藝術設計教育體制存在著諸多問題,即教學內容空泛、教學目標模糊、教學手段落后以及課程安排不合理。另外,在許多高校,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大多只注重學生的技巧培訓,而不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指導。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致力于做學問,不及時對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進行革新,過度追逐名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工作就會面臨諸多問題,遇到教學瓶頸。
二、發展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相關措施
(一)課程設置要連貫
在設置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時,教師應將課程的連貫性放在突出位置,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而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時,要加強其理論、專業、設計以及造型等基礎知識的傳授。學校還要及時把握市場最新動態,將教學與市場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或者通過定期舉辦相關講座,舉行畫展、設計制作展或攝影比賽等,來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創作能力、想象力以及表現力等,同時還要堅持與時俱進,實現科技與藝術設計專業的協同發展,加強對網絡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幫助學生掌握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軟件的相關應用原理,全方面地提升學生素質,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同時,學校要優化設置課程組合,保證課程的連貫性,節省教學成本,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高校在開展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時,要注意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到世界流行時尚文化中,推進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二)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廣闊知識面的綜合型人才廣受社會各界的歡迎。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需轉變教學觀念,結合不同專業的基礎教學和專業課程,對學生的藝術潛質以及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藝術品位得到大力提升,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另外,學校還需對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專業課程安排,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進行個性化的培養,并為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信依靠這種方法,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美術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美術人才。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藝術要取得持久的進步和發展,就必須要創新,而創新需要我們有+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和創新能力。對于高校美術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創新性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不同的藝術元素進行想象和組合,通過再創造所呈現出來的新的、合理的、完整的形象。對此,在上專業寫生等具體課程時,教師應允許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功底之后,適當地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發揮想象,并將其作為考察的一部分。具體的創新內容既可以是空間上的創新,也可以是構圖上的創新。此外,教師要合理把控學生的想象,避免他們走彎路或不切實際的創作,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及時予以肯定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高其創新的水平。
(四)完善教學內容
美術院校需結合實際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寬,即將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作為教學的重點,提供給學生更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通過學習其他課程或辦講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就會得到深化,他們的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便會隨之得到提升。另外,教學內容的設置需具有針對性,即要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探索,變之前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技巧、技法只是幫助學生完成繪畫或設計的工具,藝術設計學習的真正核心應是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創新能力。只有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才能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優秀的綜合型藝術人才。最后,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需結合自身實際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藝術觀。
三、結語
中國民間美術博大精深,從漢字、中醫、武術這樣的“國粹”到各地的代表性文化,再到各地各鄉的習俗、風俗。“藝術設計以其特有的表現方式傳達著某一個地區的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同時也展現著該地區的文化特質及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民間美術博大精深,其中很多生動的設計元素,能夠給予設計師巨大的靈感和啟發,使得極具風情的民間美術在藝術設計中得以呈現和傳播。我們所處的內蒙古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可以十分便捷地從本地獲得藝術設計教學所需的各種條件:人文地理、歷史典故、遺跡古籍、文藝項目、博物館、各種校內外實訓基地、民間藝術家和學者、專家等這些都是只有內蒙古才具備的特色教學條件和資源。我們地方院校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增加各種民間美術課程,如歷史典故、風土人情、傳統工藝等內容,并且根據今后的職業需要,向學生傳授具有民間美術特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技能。在地方院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結合具有區域特色的民間美術,是針對本地教學模式單一的格局而提出的一種有益嘗試,也是針對地方人才市場的需要而對民間美術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和利用。
二、將蒙古族民間美術審美教育的共同性引入藝術設計教學
我區豐富、燦爛的民間美術資源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但大多數原生態形式并不適合被直接利用,必須經過篩選、解構,再用現代設計的理念對其中的元素進行重構。筆者認為應以民間美術的典型性為教學重點,唯有這樣才能做出兼具民間美術特色和現代審美要求、兼具實用性和技術性的設計。所謂典型性即所選擇的教育資源應具有審美教育的典型性。草原民族在漫長的草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蒙古族獨特的審美:他們產生了“對天神的崇拜,對藍色和綠色的鐘愛,對遼闊景象的憧憬,對動物靈性的感悟等”情感,也形成了獨特的思維,“追求與蒼天的呼應,思維境界自然率真,藝術格調自然質樸,群體性、參與性、應對性及宗教神秘性融入其中。”因此,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地域特色文化中的造型觀念,還要分類去看、參照著看。比如從藝術形式分類角度,建筑類、服裝類等等;從造型特征角度,單單是馬就有多種形態。還有最關鍵的一項就是“臨摹”,在臨摹的過程中學生們熟悉了基本繪制過程,加強了形象的記憶力、理解力,為獲得多方面的想象創造了條件。將蒙古族民間美術審美教育引入藝術設計,不是簡單的繼承傳統,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民間美術。引入過程可以概括為如下兩個步驟:一是“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深入了解內蒙古民間美術的精華和其蘊含的思想內涵;二是找到民間美術和藝術設計二者相互轉化的通道,從民間美術中精煉代表元素,再將代表元素用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轉化為全新元素。這一全新元素既能體現現代設計理念,又能表達傳統民間美術思想;既開拓了藝術設計取材的眼界,又滿足了現代人們返璞歸真、崇尚本源的心理需求。
三、藝術設計教學中對內蒙古民間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1.轉變思想,對民間美術科學地傳承與創新
黑格爾說,藝術的要務不是收集,是創造。因此,藝術設計學習的終極目的便是創作。藝術設計在走向世界的同時保持民族風格是目前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所在。這是一種超越和升華——民間美術通過藝術設計的形式得以繼續流傳和發展,藝術設計則因融入了民間美術而增強歷史感和厚重感,兩者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教學雙方都要對藝術設計和民間美術有清醒的認識,二者的本質是相通的,僅存在表現形式的差異。我們要將民間美術最本質的、最本源的東西挖掘出來,再將其應用于藝術設計之中,依照這樣的思路才能既繼承了民族特色,又通過藝術設計表現把民間美術文化精髓傳承下去。民間美術是本源,是地下水;藝術設計是地表水,通過利用二者共同性的方法,是把地下水抽取到地表上來,讓地下水不斷補充地表水,這樣地表水可以不斷的有新鮮的內容推動其向前發展。依據本源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則事半功倍;若是本末倒置必會誤入歧途。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取內蒙古民間美術精髓
首先,現代藝術設計的民族化可以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國近現代藝術很大一部分都在盲目的跟隨西方抽象主義和形式主義藝術風格,而在發展的歷程中淡化了民間藝術的重要價值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民的審美價值觀,崇尚西方文明的觀念也在不斷滋生和蔓延。只有深入研究民族民間文化,使其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發揮民間文化在經濟、文化建設中的獨有藝術魅力,才能使得我國的藝術發展道路走的更為長遠,最重要的它能喚醒人們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了解我國民間文化的發展淵源,這是一個民族的發展之本、立足之本,是現代藝術設計工作者應深刻認知的一點。其次,現代藝術設計的民族化發展可以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工藝文化精神。將現代設計藝術史和民間工藝美術發展史相比較,可以發現兩者之間在本源上是極其一致的。我國民間藝術文化的發展遵循著從藝術構思到創造實踐,再到完整藝術設計理論形成這一科學的藝術發展模式,重拾民間工藝文化設計精神,實踐由“藝”到“物”而重于“用”的創造理念,才能發揚富有東方藝術哲學的現代工藝美術體系,使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設計自立、自強。再次,現代藝術設計的民族化發展可以豐富現代藝術設計元素。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中,能使現代藝術設計更有內涵、更有生命線性和可對話性?,F代藝術設計語言逐漸趨于單調、重復,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不足。將民間美術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和再造,挖掘民族美術藝術的寶藏,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取之不盡的資源,為現代藝術設計作品注入“靈魂”與“思想”。
二、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
1、造型設計啟示
中國民間美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廣大勞動群眾以最簡單的工具和最樸素的思想創造了中國特有的造型藝術體系。這個體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它傳承了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精神。我們對民間美術“形”的繼承并非拘泥于完整的形式沿襲而是著眼于再創造,將民間美術“形”的深厚內涵和完美形式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起來,賦子傳統民間美術新的內涵,或者將傳統造型的造型方法與表現形式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來表達設計理念。現代藝術設計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第一,在設計思想上,充分借鑒民間美術“不拘一格”的造型風格,生活中的種種事物都可看作形象設計的源泉,并借助主觀審美對其進行再創造,以形成獨特的風格。第二,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充分汲取民間美術中寓意深刻的意象造型,為稍顯冷硬的現代藝術設計添加人文情懷和生活氣息。譬如現在藝術設計中龍鳳紋飾的運用,將這些帶有民族寓意的紋飾運用到現代感極強的現代藝術設計中,會增添更多獨特的民族韻味,散發出獨特的藝術幽香。
2、色彩運用啟示:配色鮮艷
色彩是藝術設計的靈魂所在,現代藝術設計在色彩運用上亦借鑒民間美術的色彩精髓。民間美術起源于民間生活,而民間生活在歲月的洗禮下形成了民族性的色彩觀。如我國的木版年畫、剪紙、皮影、木偶、風箏、彩印花布、刺繡、面具等,無不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賦色體系和豐富的文化底蘊。首先是五色觀的運用。這種五色觀源于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將“東、西、南、北、中”的空間觀念搭配五色,形成了東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黃色的獨特五行色彩組合。其次,中國傳統觀念中對“吉祥如意”的追求可以延伸到色彩上,由文化觀念導致的色彩審美取向在對“吉祥如意”的表達上可見一斑。民間美術多用鮮艷的顏色,諸如“紅紅綠綠”來表現“吉祥”。譬如裝飾節日的民間年畫作品,多以紅色作為主調、黃色作為輔調,用以突出吉祥喜慶、紅火熱鬧的氣氛。這種將世俗愿望與藝術形式相交疊的形式,在感受吉祥喜慶的氛圍之時,也帶來了濃郁的藝術氣息。民間色彩本身的現代化色彩傾向也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創作材料。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這些色調鮮艷的配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譬如,在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中,紅色等鮮明喜慶的色彩最適宜表達歡慶之情。因為純度較高的紅黃色調,與民間色彩的色彩特征——明快響亮、鮮艷絢麗等有著藝術上的相同點。這種主觀性的色彩調配蘊涵著傳統色彩觀念對大眾的精神需求,可以將現代藝術設計的獨特藝術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3、民族之魂的傳承
一、民間美術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民間美術是指百姓在日常生活所創造出來的一種美術形式,經由口傳身授將當時的審美意識傳承延續的藝術,其具有生活適用性、民俗文化性以及藝術審美性的特點,并將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融入藝術創作,這也是民間藝術最主要的特色。此外,民間美術在基層人民中誕生,其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以豐富,包含著各式各樣的民間美術形態。即使它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以物質的形態出現,但其本質依然是一種精神象征。
二、現代藝術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藝術在設計過程中逐漸擺脫物質實體的限制,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重要的文化體現,反映出不同地域的審美風格。現代藝術作為當代文化與美學的綜合性表達手段,在人們的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逐步滲透,所以,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認識應該是全方位與多角度的。對于現代藝術設計來說,其主要以體現社會意識而存在,能夠將當代社會的審美意識反映出來?,F代藝術和民間美術的主要差異在于現代藝術在設計中受到科技發展的影響,并以科技的發展為基礎。因此,科技的發展不僅對現代藝術設計的設計對象、設計方法具有重要的影響,還拓展了現代藝術的設計思維。
三、民間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的融合探討
1.現代藝術設計源泉來自民間美術
優質的藝術素材常常源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生活經過藝術家的提煉、篩選及潤色后就具有了濃厚的藝術氣息。民間美術是民間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其在現代藝術中以源頭的形式存在,并主要表現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作為民間美術的重要載體,是民間美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則反映出當代人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追求,是民間美術的思想結晶。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與民族文化,現代藝術設計中重要的設計靈感來源就是豐富的民間美術。因此,設計者要不斷采納與吸收民間美術的精髓,從而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藝術作品,進而在推動現代藝術發展的同時將中國輝煌燦爛的民間文化傳承下去。
2.民間美術深化現代藝術設計創造力
民間美術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其創作視角所具有的獨特性以及設計方式所具有的開放性給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民間美術主要通過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結合,充分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民間美術,不但可以培養設計者的想象力,還能探索與發現素材所具有的規律性,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思考事物,促進思維的發散性。
3.現代藝術設計借鑒與應用民間美術
隨著各種現代藝術活動的開展,更多的中國藝術品逐漸走上了國際化道路??梢园l現,走上國際化道路的藝術品其成功之處就在于立足本土文化,借助中國傳統文化豐富作品的內涵與意義。這在現代藝術對民間美術的借鑒應用中得以體現,這對于創作出更好的現代藝術具有重要的啟示。
4.兩者之間的文化內涵共通
在創造民間美術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藝術理想與人生理想的價值觀念,將這些因素融入創作主題,將人民生活的情感接通,融入自身對于生活的熱愛和美好的心愿。伴隨民間美術的廣泛應用與現代藝術的設計實踐,不論是時間上或是空間上都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民間美術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也是現代藝術在設計中需要汲取的重要精華。此外,民間美術的設計主題還能充分激發現代藝術在設計選材中的靈感,讓民間美術成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靈感來源,從而促進兩者之間文化內涵的共通。
結語
美術字具有多種藝術效果,比如具有我國裝飾手法的美術效果,還能具有一定的宣傳效果,我們可以用它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另外它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美術字已成為人們溝通的重要渠道。我國漢字的造型由結構、筆畫組成,漢字具有象形、指事、會意等特點。我們可以利用文字的特點進而設計出各種形式的美術字,這樣的美術字不僅具有高亢、別致,還具有剛勁、細膩的特點,也是重要的表達方式,同時也是重要的表示圖案,往往會給人一種美好的形象。漢字結構美是在漢字自身特點基礎上進行挖掘出裝飾美,這種美經過了反復,符合時代的特點。美術字不僅要從內容上出發,還要兼顧生動、確切的形象,通過這樣的形式反映出合理、簡單的裝飾效果。傳統漢字藝術設計與現代藝術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漢字藝術設計是符合當時時代生活的,一般經過了當時官方的認可,也代表了時尚的字體形式,書法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時代文字形式的設計。
二、關于現代字體設計教學中美術字教學的思考
字體設計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美術字應該融入美感,美術字形式值得研究,下面結合筆者工作實踐進行一些探討。
1、有關基礎理論講解。
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要了解文字即中國歷史的文明發展史,認識中國漢字中所包含的審美要求。而美術字的形式感是和其所需表達的內容緊密結合的。繪寫時應先從內容出發,對文字內容要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將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生動、概括,非常突出的表現文字內容的精神含義,進而增強宣傳效果。
2、原型解析。
文字的結構形式是通過人類文明活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具有約定俗稱的結構形式。其結構形式應該符合人們習慣性的認知,也就是說文字結構形式應該與社會活動相適應。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臨摹具有一定設計風格的字形作品,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激發學生文字設計的靈感,進而發現字形結構美,字形特征以及字形形式。
3、案例分析。
教師應該結合文字設計典型案例進行講解。比如,以傳統書法為元素的標志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08年北京奧運一些列文字藝術設計,靳埭強的設計作品等;日本文字吸取了中國文字的一些精華,教師可以通過對日本文字的講解,使學生在此過沖中汲取藝術設計營養,更全面的學習東方文化,可以學到不同形式的美,畢竟當代日本文字設計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日本文字同時也在向國際先進字體設計靠近,設計出了一系列文字藝術設計效果。通過以上專項講解,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幾組自己感興趣的字或詞進行文字藝術設計,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及豐富的想象,通過嘗試可以驗證之前學習的效果。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美術字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應注意以其自身的藝術性去吸引和感染讀者。不可隨意增減筆畫,避免字體奇行怪狀,難讀難認。
4、結合實踐。
熟練掌握繪寫標準字體,在此基礎上可以設計美術字,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任何美術字都是通過標準字體形式衍化而來的,只有具備了扎實的繪寫標準字體的能力,才能夠設計出美觀并且大方的美術字體。所以,學生可以先學好標準字,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創作。通過以上扎實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淺而易懂的主題讓學生去設計藝術字,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傳統藝術字體設計方法,再結合一個特定主題去完成字體藝術設計。經過以上幾個階段的聯系,學生可以懂得美術字體的實用性以及懂得如何去設計文字美術形式,進而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出新的具有一定內涵的文字藝術形式。
三、結語
【論文摘要】正確處理傳統繪畫基礎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關系,強調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的目的性。在藝術設計的繪畫基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運用恰當的評價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科發展更規范、更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術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圃盒R布娂娫鲈O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它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wwW.133229.cOm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現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吹揭恍┧孛琛⑸蕰幻麨椤罢幃嫹?、正規范畫”的字語,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目前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如果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當人們不再受物質生存的牽制時,就會賦予造物以更多的精神內涵,反思歷史經驗,作為地域文化載體的傳統手工藝,尤其是研究手工藝美學特征的工藝美術是必須要得以傳承和發展的。西方設計發展的過程中,曾出現過三次手工藝文化精神的回歸潮流:第一次是十九世紀中期,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工業化帶來的廉價低俗的工業產品的大量生產,使人們開始懷念過去生活方式和手工藝;第二次是二十世紀初期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在剛剛誕生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手工藝被放在了一個適合的位置上,從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層面理解手工藝的優勢和發展;第三次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類處于工業生產所帶來的嚴重危機之中,人們渴望著重回自然,重新去觸摸真實的材料。高校本應該是民族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和傳承的凈土,但因為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再加之舊時傳統工藝教育停留在表面裝飾層面,給人陳舊、缺乏實用性的印象。為了迎合工業時代,滿足就業市場,縮短與國際當代設計教育的差距,許多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將傳統工藝美術教育零散化、邊緣化,甚至讓其退出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與此同時,高等教育中對工藝美術的通識教育也是缺失的,因此工藝美術教育出現了歷史性的斷層。但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工藝美術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平臺,也使被冷落的工藝美術教學得到重生和發展。
二、傳統工藝美術課程融入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想法
1、以項目為導向建立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體制
藝術設計教育在中國根基薄弱。在中國建立并向現代形態過渡的過程中,我們試圖找回與傳統的鏈接,然而設計教育———設計———生產———銷售各環節是孤立和嚴重脫節的,在此條件下談工藝美術教育的現代化和市場化只能是紙上談兵,必須尋找出一條賦予中國手工藝以現代生機的途徑,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良性發展的平臺。以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博物院的共建項目為例,以競賽的方式邀請海峽兩岸高校學生參加其創新性紀念品設計競賽,學生們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對文物和工藝的理解,消解文物的“高大上”,拉近文物與大眾的距離,設計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的文物創意產品。如: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許多出自在校學生之手。衍生性創意產品成了非常搶手的旅游紀念品,也成為了人們記住故宮及藏品的代表性符號。從故宮創意產品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博物館搭起了一個優秀的創意產品資源、銷售推廣的平臺,與此同時,需要高校參與進來,教師研究、引導,學生集思廣益,將設計與生產的斷點連上,同樣,傳統工藝美術也可以借鑒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模式。藝術設計教育中傳統工藝課程不能夠再閉門造車,當我們借助創意將傳統工藝轉變為實物產品了,無疑是對教學效果的最好的反饋。
2、綜合性大學發揮其多專業優勢
截至2014年,全國開設了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有1400多所,而其中絕大部分是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在于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今天的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歸屬于一個多元化的藝術學科,我們需要所有藝術范圍內各學科的融合,同樣需要藝術范圍外各領域的融合。隨著國家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轉型,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側重點也從對專業人才培養范疇擴大到對大眾藝術涵養的普及和提高上,因此,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的普及可以借助綜合性大學多學科的優勢,在校園內部打破專業界限,向各專業的學生進行普及性教育,如以開設“傳統工藝美術”全校選修課的形式,將專業技法內容轉變為通識性、鑒賞性內容;借助學生的多專業背景,以組織展覽或競賽的形式,使更多跨專業學生加入到推廣和保護傳統工藝美術的隊伍中來。湖南農業大學藝術設計系在全校范圍內開設“民間美術”公選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且學生選課率也在全校名列前茅,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組織的“民間美術”課程作業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同時還有不少學生提出借用不同專業知識和渠道推廣課程內容的想法,甚至開設公眾微信號傳播某門類的傳統工藝。這些都為我們傳播傳統工藝美術提供了新的思路。
3“、微時代”借力網絡資源和網絡平臺
信息時代是以高科技與現代化為先導和基礎,也是打破許多時空局限和全球化的時代,“微時代”的基礎是“新媒體”,新媒體是以“數字化”和“互動化”為特征的,人們獲取知識與傳播知識的路徑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短,并且習慣于快速、快餐式的信息接收和文化消費形式。電子設備的便攜化與平民化也使得文化產業里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界限被模糊,大眾可以很容易地變為生產者,或是通過反饋及其它的形式參與生產。受眾的習慣反過來又將促進以“微內容”為特征的產業的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推廣和傳播離不開廣闊的群眾基礎,借力新的傳播手段能讓原本“小眾關注,精英推廣”的傳播模式轉變為“大眾關注,大眾推廣”。以“日本小夫妻的幸福染坊”為例,文章講述手工印染的技藝和生活方式。該文通過微信并轉發,在一個月內被轉發一千多次,點擊閱讀人數一萬多人,這樣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是傳統教學或傳統媒介遠無法達到的。因此,探索性的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輔助教學內容的傳播將是藝術設計專業高等教育未來的探索方向。
4、從地域文化中吸取營養
傳統工藝美術從歷史生成及傳統結構方面看,往往存在極強的地域性,傳承人與受眾群體往往是相對集中地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區,擁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環境,遵循相同或相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并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生存狀態,在文化認同上容易形成共識。日本傳統文化設計大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曾提到,“將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造?!眰鹘y工藝美術所包涵的大量原生態藝術圖形和工藝技法具有人類本源的思維意象,及大量生產、生活經驗累積,給當代設計者提供本源的設計思路,有助于形成出奇制勝又合情合理的創意。在教學中有針對性、探究性的考察,收集相關資料、圖片、書籍、實物等,利用圖形創意與符號的延展,進行整合、提升、優化和創新。針對目前傳統工藝美術相關課程與其它藝術設計相對割裂的狀況,筆者認為在專業主干課程中融入傳統工藝美術的內容,如視覺傳達專業的字體設計課強調中文字的造字體系、筆畫、由來,并將湖南當地有代表性的視覺符號如馬王堆西漢古墓中的符號、毛體字;書籍設計課可以融入不同類型中國傳統書籍裝訂方法,由其在當地博物館中可以近距離觀察的漢代竹簡;在其他專業主干課程中強調應用傳統元素的內涵形態,并以內涵形態設計范例為指導,促進教師與學生對于當地傳統元素形態的重新認識與設計。在設計教學研究過程中,我們圍繞“紅色旅游”項目,提煉地域文化中的典型視覺形象,如筆者帶領學生到湖南鳳凰、洪江等地察期間,在民族圖案考察與寫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苗族、土家族圖案的造型、用色差異,分析引起差異的原因,而不僅是單純的臨摹或拍攝圖案。帶著問題思考和觀察,學生明顯的提高了學習興趣,并能在考察過程中對當地少數民族特點、生活方式進行深入了解,取得了理想的考察效果。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