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5:14
序論:在您撰寫非公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關于地方工會績效審計評估指標
1)從財務目標管理及控制方面進行審計評價。
主要評估指標包括:經費收入預算完成率,分析考核經費收入是否完成預算收入;財政劃撥經費上解率,分析考核財政劃撥工會經費是否按比例上解上級工會;經費支出預算執行率,分析考核費用支出是否按照預算執行,支出費用率,分析考核經費支出是否量入為出;專項資金撥付率,分析考核專項資金是否按照規定用途足額撥付;社會貢獻率,分析考核經費支出是否用于工會重點工作;預算調整率,分析考核預算調整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審計評估指標計算公式如下:(1)經費收入預算完成率=實際完成收入/預算收入×100%;(2)財政劃撥經費上解率=實際上解數/應上解數×100%;(3)經費支出預算執行率=實際支出/預算支出×100%;(4)支出費用率=實際支出/實際收入×100%;(5)專項資金撥付率=實際撥付資金/應撥付資金×100%;(6)社會貢獻率=(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補助下級支出)/經費總支出×100%;(7)預算調整率=預算調整增減數/預算數×100%。
2)從經費支出結構方面進行審計評價。
分別以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業務支出、補助下級支出、行政支出、資本性支出、事業支出、其他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為目標控制值,予以考評。目的是優化工會經費支出結構,節約和壓縮行政辦公費用,特別是“三公費用”的支出。促使資金支出向職工活動、職工維權、職工幫扶等工會重點工作傾斜,提高工會經費使用績效。
2.關于基層工會績效審計評估指標
一是從財務管理方面審計評價工會經費支出是否符合基層工會經費使用范圍及相關規定。促進基層工會按照全總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規定,管好用好工會經費。二是通過考評基層工會在職工文體、宣傳、教育等綜合活動及職工困難幫扶、職工維權、職工勞動競賽、技術創新等活動所使用經費占經費總支出比重以及開展次數、職工群眾覆蓋面方面審計評價工會經費使用社會效益。
二、建立績效管理新模式
1.建立預算績效管理模式。
將工會一切收支全部納入預算內容,逐步建立以預算為導向的支出安排機制。加快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項目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運用、績效缺失有問責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真正做到預算編制科學精細、預算執行規范有序、預算控制嚴格有效,提高預算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管控型”績效管理模式。
一方面對經費收入加強管理,擴大工會經費收繳覆蓋面和撥繳率,實現應收盡收。另一方面對行政費用支出,尤其是“三公經費”類支出實行控制性管理。按照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原則,壓縮行政費用,使工會經費主要用于工會工作和為職工群眾服務。
3.建立“導向型”績效管理模式。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市場經濟初級階段
非公有制經濟存在與發展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恩格斯對小生產以及以小生產為特征的私有制經濟問題有過基本的設想和論述。他們認為,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應“一步一步地奪取”,而不是歷史上的一次性行動,尤其是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國度,更需經歷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可知,個體小生產或私有經濟的存在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即在生產力水平還沒達到消滅私有制的條件下,個體私營經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國家利用外資的理論,闡述了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要利用外資,社會主義國家關于怎樣利用外資,列寧根據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具體情況,提出要通過借款、租讓制、與外資(外商)合辦企業等形式,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設備,以恢復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最初探索者。他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思想。其中,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思想,對后人的探索乃至今天完善非公有制經濟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從這些思想中可以看到從當時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實際出發,思考生產關系改革的經濟建設的思想輪跡。由于歷史的局限,的這些經濟建設的思想雖然沒有付諸實施,但對今天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發展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黨的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僅對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多樣化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納了大量社會閑散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非公有制經濟存在與發展的原因
非公有制經濟是指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在內的經濟類型。它是相對于公有制經濟而言的,并且與公有制經濟一起,共同形成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個體經濟,是指勞動者在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從事個體勞動和個體經營的一種私有制經濟,不具有剝削性質;私營經濟,是指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獲取利潤為生產經營目的的私有制經濟,從本質上說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外資經濟,是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建立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自經營的經濟。
(一)個體勞動方式的存在是基本原因
誠然,個體經濟存在的根本原因應該是生產力。生產力的變化是個量的概念,生產關系的變化是個質的概念。能夠使生產關系發生質變的生產力,不是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變化,而是生產力量變到一定程度后,使生產關系所依存的實體形式即勞動方式發生變化,才能使生產關系發生變化。所以,個體經濟存在的必然性,不直接是生產力,但又離不開生產力,直接的決定作用是個體勞動方式。個體勞動方式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社會化生產還沒有發展到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和方面,也就是說,不但是某些領域或行業基本上還是非社會化的生產,而且在基本上社會化生產領域或行業中,也還有落后的生產力與其并存;另一方面,是社會化的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使個體勞動方式不能存在的程度,個體經營的不少領域已經不完全是以手工工具和手工勞動為基礎,而是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機械化與自動化,并越來越以現代化的技術為基礎。由此可見,只要還存在個體勞動方式,尤其是獨立型的個體勞動方式,個體經濟就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下去。
(二)勞動方式的部分私有是根本原因
勞動方式的部分私有,是指在現階段勞動力既不完全屬于社會主義國家或集體經濟組織,也不完全屬于勞動者個人,而是具有部分公有,部分個人所有的性質,在這兩種所有中,部分個人所有是主要方面。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因此,在經濟、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勞動力的部分私有正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重要痕跡之一。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的費用主要是由個人或家庭支出的。勞動力的歸屬問題,主要應根據勞動力的生產費用和訓練費用由誰支出來決定:如果這個費用是由個人或家庭支付的,勞動力就應歸個人所有;如果這個費用是由社會和個人共同支付的,那么勞動力就具有社會和個人雙重所有的屬性。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勞動力的自產費用和訓練費用兼有國家支付和家庭支付兩種形式,而且家庭支付占絕大部分。因此,勞動力的歸屬關(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
私營經濟的產生是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為我國私營經濟的產生與存在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核心,是承認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而且還呈現為落后性和不均衡性,在客觀上,需要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同時發展,這就為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現階段,個體經濟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并發展是私營經濟產生的客觀條件。個體經營者還不愿意走合作經濟的道路。個體工商戶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可以通過個體工商戶之間的聯合走集體經濟的道路。應該說,這是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目標的一種形式,特別是農村,可以說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四)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外在經濟條件的動因
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市場的自由購買。而能否自由地購買到所需要的勞動力是私營經濟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資本只有和雇傭勞動相結合,私營經濟的生產過程才能正常進行。黨的以后,經過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我國對農村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與改革,逐步給予了農民自由選擇職業和進行要素流動的自利。從而推動了農村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五)非公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效補充
在現階段生產力水平低的條件下,私營經濟的財產組織形式更符合投資者追求個人經濟利益和施展個人經營才能的要求,而這正是非公有制經濟產生的內在動因。獲取個人經濟利益,是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基礎性動因。只要客觀條件還沒有達到使其不能存在的時候,這一動因制約個人經濟行為的作用就不會消失。特別是在現階段,勞動還具有很強的謀生手段的性質,這就決定了個人經濟利益在個人經濟行為目標中仍然處于基本動因的地位。尤其是在農村,人們對消費利益的追求必然轉化為對財產利益的追求。非公有制經濟的出現和發展,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符合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對國家、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實踐證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既要對它們鼓勵和支持,又要對它們進行引導。要放寬市場準入、創造良好環境、加以積極扶持,并且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
1.1對公民出行的重要意義
人民群眾的出行利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這主要是因為高速路本來就是一個具有公共性質的區域,而不是國家專屬或者集體專屬的私有物品。所以作為國家機構重要組成部分的公民才是高速公路的主體。根據公共經濟學概念的花粉,社會物品大體上可以分為4種:第一種,純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特點;第二種,純私人產品具有競爭性,排他性的特點;第三種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排他性的特點;第四種準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排他性的特點。這四種類型的花粉是根據市場的競爭性和供應貨物的排他性劃分的。目前,我國的道速公路是屬于第四種的準公共產品,它處于一個封閉式的收費環境,因此高速公路是屬于全民共享性公共產品。
1.2對保證國有資產安全的重要作用
我國公路是國家投資出錢建設,所以在這一點上來說我國公路的所有權是屬于國家的。我國在引進外來投資時,明確表示所有權隸屬國家。從債券,物權兩個方面我們認識到對于公路的建設問題,無論它是以任何形式,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出現的。政府都是公路的主人,所以政府應該盡可能的發揮其公共職能,讓高速路更好的運行,服務于人民大眾。
2.高速公路經濟管理的合理化建議
2.1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加大執行力度
中國是一個法治化的國家,縱觀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不難看出法治在其中的體現。比如一些城市會建設法治廣場,舉辦一些相關的法律宣傳活動或法律知識競賽。這都從側面體現出來法治的重要性和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一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我們不難的發現美國的法制觀念也是貫穿高速路發展的始終。因此,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政策,并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執法力度,對于高速路的發展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F在的執法體系所暴露出來的弊端太多,相關政策的不健全,讓很多人鉆了法律的空子,對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一些執法人員法律觀念意識過于淡薄,暴力執法現象常有發生,這不僅不利于我國高速路的建設,對我國國家整體形象的建設也是非常不好的。
2.2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并存
總管目前的形勢,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化這個大背景下,社會經濟的發展還說不是相對很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引進競爭機制多多少少總令人有些擔憂。因此,政府需要發揮看得見的手的宏觀調控能力,仔細分析研究市場特點,結合自身需要選定一家符合市場發展要求的企業實行壟斷手段。雖然這樣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弊病也不是不存在的。企業的壟斷對公共資源是一種浪費,與此同時也損害了人民大眾作為消費者的利益。根據高速公路的特點,建設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并且初步投入的資金數額都比較大,而且就有不可估量的風險,這使得很多企業都不愿意承擔此項工作。因此政府此時的干預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應該盡可能的建立一些激勵機制和保障,讓壟斷企業放心大膽的承擔此項艱巨的任務。
2.3加強高速路建設管理,監督控制施工項目
(1)對于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本必須請相關的專業人員進行成本費用的初步估計,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比較強的計劃。這樣在建設高速公路的過程中,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指定的此套計劃中,應該初步估計成本費用、需要的工人數量,成本控制,定期的目標考核。每一個工人,每一次施工,都應該經過精確精準的計算,減少因為不必要的失誤造成時間、金錢、精力的浪費。對于建造公路所用的建筑材料,應該從正當渠道購買,嚴格把握質量關。禁止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現這不僅是對政府職能的考驗也是對施工團隊技術的考察。嚴格按照計劃施工,在把握質量關的基礎上,節約能節約的每一分錢爭取做到用最少的錢辦最好的事。
(2)在實施工程的同時,及時更新和核算每天的施工進度和材料所用的成本費用是否與計劃相一致。我們應該認真執行施工前所指定的計劃。這樣才可以盡量的減少不必要的費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購買材料時應做到,如果某種材料在某段時間的市場供給量比較少,我們就應該隨時用完隨時購買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材料的供應而且減少了資金的占用。
(3)每天的施工結束之后,我們都應該對今天的進度和所支付的費用進行合理的計算。這樣我們就可以適度的調整施工前制訂計劃中與市場行情不相適應的部分。我們做到定時的數據更新,這樣才能保證施工進度的發展,也可以降低費用成本。
2.4法律層面上的建議
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政策和依照相關法律政策加大執法力度是高速路在法律建設上比較重要的兩方面。從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政策而言,高速路的立法對高速路發展的整個大環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對其科學的管理高速路起到了指導性作用。目前,我們應該從已有的法律制度入手,遵守相關的已出臺法律政策建立適合公路管理的一些政策。從而根據這些政策對高速路的管理進行制約與監督。這也使人民群眾在使用交通公路的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減少因為矛盾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3.結束語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市場經濟初級階段
非公有制經濟存在與發展的理論淵源
馬克思、恩格斯對小生產以及以小生產為特征的私有制經濟問題有過基本的設想和論述。他們認為,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應“一步一步地奪取”,而不是歷史上的一次性行動,尤其是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國度,更需經歷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可知,個體小生產或私有經濟的存在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即在生產力水平還沒達到消滅私有制的條件下,個體私營經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國家利用外資的理論,闡述了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要利用外資,社會主義國家關于怎樣利用外資,列寧根據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具體情況,提出要通過借款、租讓制、與外資(外商)合辦企業等形式,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設備,以恢復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最初探索者。他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思想。其中,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思想,對后人的探索乃至今天完善非公有制經濟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從這些思想中可以看到從當時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實際出發,思考生產關系改革的經濟建設的思想輪跡。由于歷史的局限,的這些經濟建設的思想雖然沒有付諸實施,但對今天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發展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黨的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僅對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多樣化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納了大量社會閑散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非公有制經濟存在與發展的原因
非公有制經濟是指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在內的經濟類型。它是相對于公有制經濟而言的,并且與公有制經濟一起,共同形成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個體經濟,是指勞動者在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從事個體勞動和個體經營的一種私有制經濟,不具有剝削性質;私營經濟,是指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獲取利潤為生產經營目的的私有制經濟,從本質上說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外資經濟,是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建立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自經營的經濟。
(一)個體勞動方式的存在是基本原因
誠然,個體經濟存在的根本原因應該是生產力。生產力的變化是個量的概念,生產關系的變化是個質的概念。能夠使生產關系發生質變的生產力,不是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變化,而是生產力量變到一定程度后,使生產關系所依存的實體形式即勞動方式發生變化,才能使生產關系發生變化。所以,個體經濟存在的必然性,不直接是生產力,但又離不開生產力,直接的決定作用是個體勞動方式。個體勞動方式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社會化生產還沒有發展到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和方面,也就是說,不但是某些領域或行業基本上還是非社會化的生產,而且在基本上社會化生產領域或行業中,也還有落后的生產力與其并存;另一方面,是社會化的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使個體勞動方式不能存在的程度,個體經營的不少領域已經不完全是以手工工具和手工勞動為基礎,而是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機械化與自動化,并越來越以現代化的技術為基礎。由此可見,只要還存在個體勞動方式,尤其是獨立型的個體勞動方式,個體經濟就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下去。
(二)勞動方式的部分私有是根本原因
勞動方式的部分私有,是指在現階段勞動力既不完全屬于社會主義國家或集體經濟組織,也不完全屬于勞動者個人,而是具有部分公有,部分個人所有的性質,在這兩種所有中,部分個人所有是主要方面。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因此,在經濟、道德和精神等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勞動力的部分私有正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重要痕跡之一。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的費用主要是由個人或家庭支出的。勞動力的歸屬問題,主要應根據勞動力的生產費用和訓練費用由誰支出來決定:如果這個費用是由個人或家庭支付的,勞動力就應歸個人所有;如果這個費用是由社會和個人共同支付的,那么勞動力就具有社會和個人雙重所有的屬性。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勞動力的自產費用和訓練費用兼有國家支付和家庭支付兩種形式,而且家庭支付占絕大部分。因此,勞動力的歸屬關系就不能不帶有部分公有和部分私有的雙重屬性。轉(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
私營經濟的產生是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為我國私營經濟的產生與存在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核心,是承認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而且還呈現為落后性和不均衡性,在客觀上,需要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同時發展,這就為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現階段,個體經濟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并發展是私營經濟產生的客觀條件。個體經營者還不愿意走合作經濟的道路。個體工商戶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可以通過個體工商戶之間的聯合走集體經濟的道路。應該說,這是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目標的一種形式,特別是農村,可以說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四)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外在經濟條件的動因
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市場的自由購買。而能否自由地購買到所需要的勞動力是私營經濟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資本只有和雇傭勞動相結合,私營經濟的生產過程才能正常進行。黨的以后,經過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我國對農村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與改革,逐步給予了農民自由選擇職業和進行要素流動的自利。從而推動了農村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五)非公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效補充
在現階段生產力水平低的條件下,私營經濟的財產組織形式更符合投資者追求個人經濟利益和施展個人經營才能的要求,而這正是非公有制經濟產生的內在動因。獲取個人經濟利益,是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基礎性動因。只要客觀條件還沒有達到使其不能存在的時候,這一動因制約個人經濟行為的作用就不會消失。特別是在現階段,勞動還具有很強的謀生手段的性質,這就決定了個人經濟利益在個人經濟行為目標中仍然處于基本動因的地位。尤其是在農村,人們對消費利益的追求必然轉化為對財產利益的追求。非公有制經濟的出現和發展,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符合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對國家、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實踐證明,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既要對它們鼓勵和支持,又要對它們進行引導。要放寬市場準入、創造良好環境、加以積極扶持,并且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工業廢棄地有一定的特殊性,自然環境比普通用地復雜,需要考慮修復的問題相對較多。景觀設計師在進行適量的人工干預后,充分利用動、植物或其他自然因素來改善原生環境,使廢棄地逐漸恢復成安全、適宜的環境。生態系統中的土地與水資源將不再是被污染或是污染源,創造了良性、持續發展的景觀。
1.對土地、水的處理
由于諸多原因,工業廢棄地的土壤存在污染、某種或多種物質含量高、PH值偏離正常值或容易板結等問題。處理土壤是為植物的生存生長和建設活動展開提供保證,處理土壤污染最簡單、最普遍的方法是進行土壤置換,包括全部置換和部分置換,都具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但在追求生態性的設計中,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更傾向于進行人工干預整治,利用植物或其他自然資源對土壤進行凈化修復,這種方法能夠減少土方的運輸量,以降低成本,同時用自然修復的方式,合理利用原有土壤資源,以實現低成本生態循環的目的。在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項目中,設計師在土壤中摻進了適宜種植的草籽和一定比例的腐殖質,改善貧瘠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為草籽生長提供良好環境。在這項措施的基礎上,培植微生物和植物來吸收固體物質,消耗土壤污染物質,從而達到凈化污染土壤的目的。[3]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閱讀公園,則是選擇富有當地特色種子的表層土壤,放置在公園建設用地周邊,遠離工程場地,避免風吹日曬不良影響,種子逐漸適應公園原有環境。最后選取其中含有生長能力的種子在土壤里播種,其中要多次對種子生長情況進行觀察,控制定植植物情況,取得改良土壤的效果。[4]土壤板結也是工業廢棄地中較常見的現象,主要產生原因有某些物質超標和土地被鋪地或重型器械夯實。板結對于建設和植物種植有很大的影響,在廢棄地中這樣常用的方法有人工松整土地、使用土壤結構改良劑改良土壤結構、利用適應力強的植物或使用有益土壤松動的動物生物改良土質,[5]改良手段需要根據土地板結原因進行具體分析,提出最合適的整改方案。在廢棄地中,大多數現存水來自于原有建設、后天自然積蓄或人為排放而成。而在景觀設計中,水是常見的空間活躍元素,柔化并融合硬質景觀,流動的水更能創造相對獨立空間,吸引使用者注意力,隔絕周圍嘈雜環境。選擇是否保留和利用水資源,除了根據設計需求還必須考慮其是否自身受到污染或周邊環境存在污染擴散的威脅。簡單的水置換并不能解決整個環境將來可能對使用者產生的危害,需要利用固定和清除方式對污染帶來的威脅進行控制、削減。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水公園按不同水生植物的生長習性組合,創造了豐富層次和景觀效果,使植物延伸至陸地形成自然群落,植物群落美觀的同時兼顧生態凈化,使流經該路段的河流得到凈化。韓國首爾仙游島公園是在舊污水凈化工廠改造成的,在功能上進行了延續,現用原有的凈水設備為公園的庭院供水,其中的“水質凈化園”成為可供觀賞的自然凈水模型,直觀地展現原水廠運作流程,體現出污水處理廠的文化與價值。在處理廢棄土地的手法上,大地景觀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景觀改造方式。由于用地的需要,大地景觀改造一般應用在比較荒蕪、偏遠的地方。它是用土地去敘說歷史,傳達設計者要表達出來的東西。某些工業廢棄地由于土地的限制,種植樹木或建造建筑比較困難,而大地景觀可以很好地處理土地與環境,同時傳遞工業文明精神和其他人文理念。美國加州拜斯比公園(ByxbeePark)在改造前曾是一個垃圾填埋場,場地上垃圾隨意堆放著,上面覆土很薄,缺乏能夠種植和建造的條件。設計師在垃圾山上塑造地形,并把場地中的廢棄電線桿選擇性保留,組成陣列排布,平緩的地形和直立的舊電線桿形成強烈對比,共同營造場所空間。整個公園覆蓋著低矮的草,以自然的姿態體現生機。整個場地簡化了其他建設,強化了土地的特征,追求人工塑造、自然景觀的相互交融。德國蓋爾森基興北星公園(NordsternPark)在設計時,把原礦中的堆積的廢料塑形成幾何形狀山丘,整個場地以此造型為元素,構筑物也成為大地藝術的一部分,地面種植多以低矮植被為主,強調地形和景觀融為整體。
2.對原有植物、動物的處理
工業廢棄地原有的植物或動物也屬于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對于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夠較正常生活在它們已經長時間適用的土地上,所以保留合適的植物、動物能維持原有景觀,能夠減少其適應時間和增大存活率,對自然修復存在重大意義。對于需要盡早對使用者開放和呈現效果的地區,則需增大保留比例。特別是有些工業地廢棄后,長時間空置會形成一些珍貴動、植物的棲息地。在開發前應當從多方面考慮是否要進行保護和完善,這樣就需要保留一部分的空間維持甚至優化現有環境,它能給有生物種提供和諧共處的條件。江西鷹潭白鷺公園設計時,在白鷺棲息的水塘周圍形成一個保護隔離地帶,減少人類活動對其產生的影響,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俞孔堅教授在設計廣東中山岐江公園時,采用流體力學相關理論,對土地進行分割,形成綠色島嶼,既保護古老榕樹,又滿足防洪的需求。[6]剛開放使用的長沙市巴溪洲保留原生楊樹,根據水位變化,設計季節性水生綠洲,創造生態多樣性。朱育帆教授在青海原子城設計時保留白楊樹,形成綠色走廊,用植物敘述記憶,就是最好的例證。
二、改造人文環境,體現歷史價值
人工環境也是工業廢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廢棄地經常遺留下廢棄的材料、器械、建筑和構筑物,若完全抹去痕跡則失去工業遺址的歷史文化意義,讓其以原始狀態則不符合現代使用需求,所以也需要進行適當的修復。
1.對廢棄材料、器械的處理
大量廢棄的材料和器械若采取全部移出場地將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時也存在轉移安置問題。廢棄材料分為原料、非生產性的必須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設計師把廢棄材料通過分解、重塑、組合與新建材料手段,使原有材料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廣東中山岐江公園內鋪裝采用石材邊緣鋪設廢棄鋼材,照顧排水和安全的同時,體現園區特色,采用廢棄鋼材創作出鐵柵涌泉,在強烈的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追求和諧。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利用廢棄材料制作矮墻及鋪裝,一些雕塑和娛樂設施就地取材,形成獨具特色的園區風光。德國杜伊斯堡公園把紅磚制作成紅色混凝土材料,礦渣等直接作為鋪設地面材料。原有器械在考慮視線、線路、完整功能等情況下,選擇性地進行保留。完善器械處理方面,其處理手法多于相似遺留建筑物,但功能形式上更為多變。德國杜伊斯堡公園中心區,把煤氣儲存罐創造性地轉變成人工潛水中心,使器械功能不止步于觀賞,使人與工業遺跡更為親近。
2.對遺留建筑物、構筑物的處理
工業廢棄地的建筑、構筑物有著獨特的形態和結構,在突顯工業特色和記錄歷史上有著不能取代的功效。但是能夠像德國老工業區的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那樣大量、完整、合理保留是罕見的。首先,選取比較完整和有價值的部分保留,其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和變化,用場地內廢棄材料或現代材料進行拼接,或把空間重新布置組合,使其不孤立于整體環境,而又體現工業精神。廣東廣州員村紅磚廠,原廠區建筑進行改造中,有建筑直接在磚墻上覆蓋彩色玻璃、鋼架結構,利用現代材料形成過渡空間,彰顯時代特色;有建筑入口把水泥柱和鋼架改造成特色欄架,體現工業的力量;還有建筑在入口處用紅磚拼接出新墻,使空間更適合現代使用,配合新中式的家具擺飾,工業建筑融入中國特色。在建筑設計層面,在保留特色同時需要考慮符合現代建設和環境。常見手法有:創造過度空間;工業元素和現代元素對比沖突;利用傳統元素手法中和沖突;在視覺上新舊元素進行銜接;現代元素隱藏于工業建筑表層兩者相互相成、兩者交融襯托。有些構筑物由于時間久遠和人為破壞,受到腐蝕、破損或呈現陳舊的現象。一些再利用的構筑物或建筑采用的是噴涂油漆或其他保護性質的涂料。如廣東廣州岐山公園廠房構架就涂上了鮮艷的紅色,原有的機器進行改造涂漆。雖然保存時間延長,但簡圣賢、何志華在《我國工業遺址設計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園》一文中提出噴涂漆這種方式會使構筑物失去原真性,讓人無法體驗工業遺產的價值。[6]有些設計選擇利用植物直接覆蓋部分構筑物,減少了工業建筑給人帶來的距離感。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中,鐵路公園的少數鐵軌和步道被爬山虎等攀沿植物覆蓋,柔化了鋼鐵構成的硬朗空間,增加了生命氣息,同時表現出時間在上面留下的痕跡。但爬山虎這種攀沿類植物會分泌腐蝕性的物質,影響建筑或構架存留時間和安全性。采取對建筑或構筑物進行表層處理,或使植物“懸浮”于建筑表面不直接與之接觸,減少植物對于廢棄建筑的不良影響。
三、協調周圍環境,新舊相互交融
進行績效審計主要有以下兩個目標:(1)將被審計機構的主要收支項目與資源的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進行審計,并將最后形成的資料提供給管理者,同時,還需要提出一定的建議;(2)能夠幫助被審計機構找到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并能夠幫助被審計的機構制定出改進的措施,改進他們的控制系統,從而讓被審計機構能夠更好的對各種支出進行有效的控制??偟膩碚f,績效審計有著以下的一些特點:(1)具有經濟性,績效審計是為了能夠用最低的費用取得盡可能多的具有一定質量的資源,簡單的說就是支出是否足夠節約;(2)具有效率性,主要指的是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其主要包括了是否是通過最小的投入獲取了一定的產出或者是通過一定的投入卻能夠獲得最大的產出,即是支出的效率是否合理;(3)具有效果性,其指得是能夠從多大程度上達到政策目標、經營目標和其他預期結果,也就是目標完成的如何。必須要明白,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這三者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劃分。因此,在進行績效審計時應該從這三方面開始進行綜合的考慮。
二、工會經費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工會經費績效審計的認識,重視程度不夠
有許多工會領導對于工會經費的績效審計都缺乏一個清楚的認識,例如經費績效審計工作的性質、任務、作用與地位等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只是將工會經費的審計工作當作是一種形式,使得績效審計工作處于工會工作中的弱勢地位。如今雖然工會會對經費的績效審計進行組織,但是卻因為缺少專業的懂審計、財會的,使得工會經費績效審計成為一個空架子;還有一些單位則是讓經費績效審計形同虛設,不能夠按照要求來開展工作,很少開展經費績效審計工作,也很少進行業務培訓、專業知識學習,經審人員的素質提高不能夠跟上時展的需求,不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二)績效審計制度不完善
如今工會經費的績效審計與跟蹤問效都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制度,十分不利于工會經費的績效審查工作的開展。其具體的表現有:(1)其開展各項活動的時候,不能夠對活動的大小、層次、深度等進行一個良好的控制;(2)執行結果與資金使用績效還不能夠完全的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在很多時候甚至是都沒有有效的執行過跟蹤問效。
(三)工會經費收入管理精細化程度不足
工會經費的績效審計需要精細化管理作為支撐,然而如今的工會經費收入管理卻是精細化的程度不夠。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1)對于工會經費從來都是只計收繳總量,卻沒有算應收總額是多少,在收費的過程中總是顯得不夠理直氣壯;(2)太過于依賴相關的收費部門,沒有重視到自己的責任,自從我國開始實行財政劃撥與國稅代收工會經費以來,工會的收繳經費基本都是很少自己進行,而且收繳經費的壓力也大大的降低了,他們對于經費收繳的主體責任思想開始出現松動,也因此工會在挖潛增收、提高經費的收繳效率方面沒有盡到全力。[1]
(四)對績效評價缺乏有效監管
對于一些基層的工會經費使用的績效評價不能夠實現有效的監管。如今,很多較小的基層工會都沒有實行有效的預決算制度,使得所收取的經費不是被亂用就是不用的現象,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沒有注重過使用的重點與效益。而一些上層的工會則是因為人力的問題,無法對數目眾多而且分散較廣的基層工會進行有效的管理和評價。
三、對開展工會經費的績效審計的幾點看法
(一)必須引起足夠的認識
通過對工會經費的績效審計,可以讓很多問題能夠從源頭發現原因。如果是因為制度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或者是某種缺陷,使得一刀切的方法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那么就應該要從修訂制度出發,讓制度能夠得到改進和完善。因為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夠讓很多問題從源頭上得到解決,從而大大的提高工會經費的使用效率。工會經費支出特別是對于活動類的經費支出(包括會務費、培訓費、宣傳費、勞動競賽費、職工活動費、職工教育費等等),必須要進行深入的考慮,考慮其結果執行的如何?所取得的經濟性、成效性、效果性、效率性又是怎樣?然而這些都是傳統經審所沒有考慮到的范疇,但是卻應該是工會績效審計的主要審計事項,通過績效審計可以進一步的發現一些隱藏著的問題,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出問題,督促那些被審計單位進行整改,并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防范。
(二)結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來開展績效審計
在進行工會經費進行績效審計時,不僅僅需要對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所分管的部門或單位的財務收支、資產管理和運作以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依法實施審計。還需要對他們任職期間的資金的使用的社會性、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審計,所進行的審計必須要能夠全面的反應出審計對象的政績、存在的問題,明確被審計對象應當受到的獎勵和應當承擔的經濟責任。
(三)對于重大的工會經費使用項目可借用社會審計力量進行績效審計
對于那些重大的工會經費使用項目,如果工會自身無力進行績效審計,那么可以借助于社會審計力量進行績效審計。而對于那些花費巨大、涉及面較廣的、內容較為復雜的項目,則可以全面委托社會審計力量進行績效審計。工會也可以與社會審計力量共同組成審計組,對工會經費使用后的的社會性、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分析,保證審計的時效性、準確性和有用性,確保工會經費的安全、完整、效益和保值增值。
(四)必須要對責任追究制進行完善
在進行績效審計時,必須將績效審計結果的利用與經濟責任審計、行政監察進行有機的結合。并需要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公告警示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于那些表現較好的典型應該通過多種手段進行表彰與獎勵。而對于那些存在著問題的項目與單位就應該要能夠一查到底,并要堅決的對單位及其負責人的直接責任進行依法追究。而對于那些置職工利益于不顧,甚至可能隱藏著腐敗問題的則要堅決進行嚴厲打擊。
一、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的現狀
到2006年9月末全省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僅為23.81萬人,僅占非公經濟組織職工人數的8.16%,其主要原因是:
(一)由于非公經濟組織人員情況特殊,真實情況很難掌握。一是注冊不夠規范。有的一個企業注冊多家;有的企業為開展對外貿易,虛擬擴大企業規模、資金、就業人數,以達到對外貿易的要求江商局統計的數字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在進行參保登記時,往往無據可查。二是縣域非公企業在生產上不成規模、不成氣候,生產季節性又很強;有的生存時間短,效益不好,說黃就黃。三是非公經濟組織用工不規范,人員構成復雜,流動性較大。有些企業雇用退休人員、已參保的失業人員、外地人員、農民工等,所以大部分企業存在著只是給幾個技術骨干或親屬參保,不能全員參保。有的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少報瞞報現象。
(二)非公經濟組織法人參保意識不強??陀^上.由于經濟發展慢,經濟組織規模較小,效益較差,沒有能力參保。主觀上,民營企業法人認為參保繳費,使企業成本增加,利益驅動使民營企業法人及私營業戶認識不到社會保險是利國利民的事。
(三)企業員工待遇較低,參保意識不強。有些民營企業的員工個人沒有長遠考慮,即使老板愿為員工參保,但有的員工考慮到要從有限的工資中扣除個人繳費,就拒不參保。特別是部分服務行業的員工工資水平很低,眼前的生存壓力大也制約了企業和個人繳費的積極性。
(四)轉制企業員工不能全員接續社會保險關系。在國企改革改制中,職工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辦理個人續保手續,但目前有人只接續了養老保險關系卻不接續失業保險關系。因為相當一部分員工在原企業工作時,繳納失業保險費已經超過了10年時間,這些人認為,不用再接續失業保險關系了,若是失業了,也可領取最長期限的失業保險金。
(五)一些企業鉆政策空子,為逃避繳納失業保險費義務,有意與職工終止勞動合同,由原來的企業再重新回聘,不與職工簽定勞動合同,降低企業應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由職工個人到個體窗口繳費,致使失業保險參保人數流失。
(六)政策宣傳還需加強,應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對積極參保的民營企業進行宣傳表揚,對不按規定參保繳費的進行曝光。
(七)協調工作不到位。非公經濟組織參保、轉制企業員工接續社會保險關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一些具體的問題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協作解決。
(八)政府傾向軟環境建設,忽略非公企業參保。有的領導只看眼前利益要政績,不是從長遠建設和穩定大局著想,忽略了社保對其長遠建設和社會穩定上所起的重大作用,甚至有時不惜犧牲社保利益。
二、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的對策
當前,由于認識不足,非公從業人員的維權意識不強,因不參加失業保險而造成侵犯勞動者權益的問題還普遍存在,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是當前失業保險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一方面要有政策措施作為依據,另一方面還要靠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還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和不畏艱險敢于堅持原則的決心與信心。
(一)切實加強制度建設,為開展工作提供充分法律依據。目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國家尚未有明確規定,因此必須盡快出臺非公經濟組織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的相關政策。要認真貫徹落實《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省失業保險辦法》和政府相關部門(12個單位》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抓好非公經濟組織擴面參保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將失業保險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目標責任制度,依法推進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工作。
(二)各相關部門努力協同,從源頭入手,抓好非公經濟組織參加失業保險工作。在國家或地方人大未出臺強制性法律法規之前,應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在作好勞動用工年審及工商年檢、審計、新企業注冊登記、納稅登記的同時.要求非公經濟單位必須參加失業保險;二是各級社保應與勞動監察互通信息,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而未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進行清理,督促這些單位參加失業保險;三是借助社會審計力,對非公經濟單位的人數和繳費基數進行審計稽核,要求其按核定的人數和繳費基數參保繳費。四是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運用法律、行政手段進行綜合治理。
(三)建議政府給予民企參保優惠政策,以此來吸引民企參保繳費。一是對參加失業保險的民企提高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二是對參加失業保險的民企在嚴格執行《土地法》有關規定,確保在足額收取土地統征費的基礎上實行地價優惠。三是對參加失業保險的民企提高招收失業人員相關優惠政策,增強民企參保積極性。